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专业设计范文

建筑工程专业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程专业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工程专业设计

第1篇:建筑工程专业设计范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市场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土木工程技术、建筑设计和房地产和经济管理等基本知识,能够在社会各房地产公司、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项目监理、管理等公司从事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1、《建筑设计概论》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目的

《建筑设计概论》课程是我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实践性很强。该课程的学习重点主要是学习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和空间想象思维的能力,进行方案表达和设计的能力,本文就《建筑设计概论》课程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思索《建筑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关键点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其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相关知识的框架体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建筑设计概论》课程改革的探讨

2.1调整师资队伍结构的组成

目前国内的建筑院系教师队伍多半是由研究生或博士组成,他们中许多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学方式过于“纸上谈兵”。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欧美高校,他们的建筑设计课的主力教师大部分都是建筑设计公司或建筑设计单位的建筑师,他们可以将其在工作中的管理经验和对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的实际体会应用于教学中,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轻教师队伍人员不足的压力。

2.2《建筑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 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大学以前没有经过专业的绘画训练,所以基本功的训练对他们以后的专业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我们现行的专业教学中,《建筑设计概论》课基本上主要以建筑初步的课程内容为主,而建筑初步课内容主要包含有中西传统建筑设计的发展理论、训练学生的绘图表现能力、模型制作、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形态构成等几个部分,其中手绘表达部分对于初学者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练习,它要求学生大量的进行“渲染图”训练,要求学生把画面的内容表现的非常细腻与逼真。作为一种设计表现工具,其作用必须肯定,但是必然会占去大量的教学时间,而我们建筑设计概论课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最终能够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所以有的学生会刻意追求绘画效果而轻视了设计本身。手绘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其形态构成部分内容能够很好的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造型能力,空间思维的训练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其次是对空间的认知能力,最后是对空间的创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理论讲授和学生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来进行。笔者认为模型制作部分内容应调整至手绘表现和形态构成之后,并且要加强模型制作在设计过程中的力度,要求学生结合绘制好的平面空间、三维立体空间、建筑材料知识等,将其制作成立体手工模型,这样有利于学生体会一个空间从平面到三维再到实体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对空间有着较好的认识。另外,还需将计算机技术很好的融入建筑设计概论课程中,例如利用计算机进行三维模拟技术可以使我们身临其境,能大大缩短方案设计创作和修改设计方案过程所花费的时间。

(2)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应至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中,如教师在讲解中国传统建筑特征时,可以先通过拍摄或网上搜集的大量工程照片、三维模型进行理论讲解,后组织学生去参观正在建造中的中国传统建筑或者参观已经建造好的传统建筑,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传统建筑的做法和特点,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在现场动手测量,课后绘制再现的方式,同时结合工程图纸以及教师的点评和修改,将书本上的枯燥知识形象化,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和绘图以及创造能力,以满足将来的专业工作岗位需要。

2.3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体系

笔者认为教师对于建筑设计课题的选题范围应尽量灵活一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的选择或任务书的拟定,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激情,又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整个课题的设计过程和完善不是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大学教师的作用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方案的设计者。当前学生的作业和作品中要么有着太多的雷同,要么就是存在着过多教师修改的痕迹,这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挥,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以一个评判者的身份去引导学生,重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方式。

2.4教学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建筑设计课教学方式多半都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的一种被动式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新世纪的教育观应该首先提倡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所以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我们应该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基本功的训练,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需要加强学生的设计方案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最后还需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和竞争等能力。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

(1)授课阶段。除了对建筑设计概论课程的基本理论的详细讲解外,应该多结合实际案例或者是古今中外建筑大师的作品进行分析,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

(2)课程作业。课程作业或任务书的拟定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拟定,然后进行分组制作,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协作,不仅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起到相互学习和促进的作用,还能够培养大家的团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并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3)幻灯片汇报阶段。在课程作业完成后,教师应鼓励学生登上讲台以幻灯片展示的方式进行方案成果汇报,引导学生勇于表达,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述方案的能力,因为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不仅要求毕业生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有较强的社会交流能力。

(4)课堂评图阶段。传统的教育模式形成了教师就是权威的心理,这种模式并不适合《建筑设计概论》课程的学科性质,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应以课堂公开评价的方式共同参与课程作业的点评,而不是过去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应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观念,通过博采众长,最终形成自己的判断价值观。

(5)鼓励学生课后多参加各种设计“竞赛”。通过参加各种设计“竞赛”,不仅可以迫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出成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3、结束语

《建筑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以教学内容改革为主,强调学生的手头和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学生的空间想象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为关键,同时借鉴其他院校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逐步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校重点建设项目《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马黎进.建筑初步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2012(4)

[2]陈永昌.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高等建筑教育.2005(9)

第2篇:建筑工程专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综合实训;钢结构;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85-02

考核评价是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如何适应飞速发展的教学需要,切实起到对课程的导向和反馈作用,满足课程教学需要,成为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

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环节,指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钢结构方向)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主要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的主要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训练。

钢结构综合实训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查,是学生毕业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为学生就业或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并最大限度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

二、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设计

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定位,遵循综合实训课程性质的要求,我院近年来对原有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从考核标准、方式、内容、方法等方面出发,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训考核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一)考核标准

钢结构实训课程建立了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根据学生实施任务前方案的确定、工作计划制订,对于不同的实训项目规定不同的权重,参考行业标准,制定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项目实施的考核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考核内容,实行单项实训、口试、平时考核、实训考核的考核方式,理论测试注重实用性,实际操作以技能培养为中心,实现过程评价和课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的考核。实行过程性、阶段性的量化考核,当各项目的工作任务完成后进行项目评价与考核,当课程的所有项目和任务完成后,进行课程评价与考核,根据相应的课程考核标准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考评。

(二)考核方式

遵循综合实训课程性质的要求,考核评价应采取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多方位地考察综合实训的结果,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程度。在考核中,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在考核方式上,改变现有总结性评价,采用诊断性评价( 教学前的准备性评价) 、过程评价( 教学进行中的形成性评价) 、事后评价( 教学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考核主体上,也强调多元性,采用教师评价、考核小组评价、个人评价等多种形式。基于高职教育“以生为本”的理念,使学生在开课时就清楚地知道学习完成后要考核哪些内容,以什么方式进行考核,考核过程和决定公开透明,甚至可以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作为等级评定的参考。对于不及格的学生,采取个人申报的形式,给予更多的重修和补考机会以及更灵活的考核时间,实现考核时间全程化。

(三)考核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钢结构方向)考核标准的制定聘请企业专家作为考核组成员,参与课程考核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全过程对参与考核的教师进行资格评定,要求有考评资格将岗位实践能力的评价放在首位,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或参加实际岗位资格培训。此外,在过程性考核环节,对项目和任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使考核主体呈现多元化。

以门式钢架轻型钢结构体系(设计)为例,考核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工程投标报价和施工组织设计四个模块,按照工作过程,将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点与技能要求结合并进行综合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一般关键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计算能力、设计能力、检查与分析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等,一般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继续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应变能力等。其次,考核学生的工作态度与纪律性,从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及每个项目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最后,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合作精神。在考核时,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小组的考核成绩作为该项目个人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核的时候,采用过程性考核分小组竞赛的方式。考核结束后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联合对各小组及部分组员进行点评。

(四)考核方法

综合实训成绩由阶段成绩和答辩成绩两部分构成,阶段成绩占60%,答辩成绩占40%;最后,按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小于60分)给出综合实训成绩等级。

1.阶段成绩构成。

门式钢架轻型钢结构体系综合实训分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四个模块,每一模块成绩必须达到及格,方可参加综合实训答辩;阶段成绩评定(见表1)不及格,不予参加答辩。阶段成绩考核内容包括:

(1)在综合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出勤、完成的工作量和工作态度。

(2)学生对课题涉及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学生平时独立工作的表现,如调查研究,采集资料情况等。

(4)学生在小组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表1 钢结构实训阶段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 组别: 班级:

实训

模块

指导

教师 时间

①过程考核(小组评价) 考核项目 评分标准 得分

出勤 有无迟到、早退现象(10分)

工作态度 态度端正、踏实肯干(10分)

方案及图纸 方案合理、格式规范、创新性、实用性(50分)

资料查验 规范、规程核检快速准确(20分)

团队协作 团队分工明确,团队合作意识

(10分)

分值 100分

②本人

自评 打分标准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③教师

评价

阶段

成绩

阶段成绩=①×60%+②×10%+③×30%。

2.答辩成绩评定。

综合训练答辩是综合训练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训练最后一个环节,对检验考核学生综合训练质量,综合业务素质和实践技能、动手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评定实践成绩的重要依据。

答辩小组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各阶段成果和答辩表现综合评定答辩成绩,内容包括:

(1)小组答辩。

按设计指导教师承担的辅导小组划分一个答辩小组。采用竞赛的方式,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由组长负责本答辩小组的相关工作。各个小组着重考核学生的设计或研究方案分析论证是否正确、合理;结构、工艺的合理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等,小组的考核成绩作为该项目个人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个人答辩。

每位学生参加答辩的时间控制在25分钟以内。答辩前,学生先填写一个钢结构实训总结与信息反馈表(见表2),自己对实训做一个总结,并给出建议,用于教师改进以后的教学。答辩时,首先学生自我介绍设计概况或需要说明的问题,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着重考核学生对课题的认识,能否充分分析、正确论证、清楚表达,考察学生能否掌握运用与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并鉴别学生有无创造性的见解。

答辩方式可采取提一个问题学生随即回答一个问题,或是集中提出所有问题,学生记录,然后按提问先后顺序回答。各答辩小组根据本组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表2 钢结构实训总结与信息反馈表

实训模块 指导教师 学时

班级 组号

填表人

1.本次实训过程中,你在本组内从事哪项具体工作,工作成果有哪些?

2.你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有何评价,不足之处在哪?

3.请评价一下你所在工作小组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

4.你对组长或组员在实训中的能力与表现有何看法?

实训心得体会:

意见与建议:

三、高职院校实训课程考核的几点建议

与原有的考核体系相比,我院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经实践检验,能合理评定学生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各个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阶段考核

综合实训成绩应考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平时成绩,激励学生将工夫用在平时,而不是期末突击,有利于学风建设。

(二)鼓励学生自我能力认定

课程考核可采用学生自我评价,课程考核小组考评,班级学生集体考评及教师考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

考核评价形式要理论和技能考核相结合,高职教育的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能力考核并重,考虑岗位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反馈机制

在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馈,帮助师生改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适应高职综合实训的发展,考核评价应采取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程度,多方位地考察综合实训的结果,科学地评价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本文为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钢结构综合实训有效教学的实践”(编号NGJGH2014010)。

参考文献:

[1]俞敏燕.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构想[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第3篇:建筑工程专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职 建筑工程技术 实训基地建设

一、前言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性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支撑。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传统专业,但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建筑业人才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走出去就用得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各高职院校不断研究的问题,而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各高校也日益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如何更好的建设实训基地,如何避免实训基地只是摆摆样子,如何不断充实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提高实训质量,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的研究探讨。

二、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

1、我校的目前建设情况及目标

(1)建设原则: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全面建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技能培训与鉴定相结合,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

(2)我校目前建设情况:我校实训基地主要是分区建设,即管理区、展示区、实操区等,。管理区主要设接待室、会议室、管理人员室、资料室和教学调度室。展示区主要有:教学模型展示;实训成果展示;科研成果展示;基础工程展示(砖基础、混凝土基础、基坑支护、挡土墙等);主体结构展示(砖混结构、框架结构、钢结构、网架结构、木结构、的墙、电线、管道等);防水工程展示(地下室防水、屋面防水、卫生间防水等);机械设备展示;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展示;录像放映与鉴定相结合,实操区主要有工程造价与管理实训室、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钢筋工实训室、建筑结构实训室、镶贴工实训室。

(3)建设目标:首先,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仅依靠学校力量,而且与企业共同合作开发建设,在建设方案中充分征求工程施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实现资源共享,使学生零距离就业。

其次,实训基地建设应具有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实施开放性原则。一是面对本地本校学生的开放,学生能在课余时间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反复的操练和实训,达到自主完成实训任务,即实训教学方式的开放性;二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实训基地向社会开放,面向社会开展短期培训;三是实训基地可以对外校开放,兄弟院校可以有偿使用本校的实训基地进行认识实习、工种实训、综合实训和教学实验。

最后是建设示范性的实训基地,一是体现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示范性。在管理体制方面,建立与实训基地要求相适应的“项目工作室教师工作职责”“项目工作室学生(员工)管理规定”“项目工作室安全工作制度”、“项目工作室开放管理办法”“项目工作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二是集教学、生产、培训、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建成具有学生实训教学、师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功能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针对行业或岗位群的技能培养而设立的工作环境,是系统的技能训练场所,一方面为学生实训提供场所,另一方面为高职教育提供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再一方面为职业资格、技能等级鉴定及职工岗位培训或再就业培训提供场所。

2、香港等发达地区实训建设经验

一些发达地区的土木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的培训,在我们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也可以借鉴,例如,香港上水建造业实训中心,其隶属于香港建训局,建训局虽然不是政府机构,但其运作仍受政府监管。上水建造业实训中心为其下属的一个实训基地,其主要目的是为建造业提供训练课程;为训练课程而设立及维持工业训练中心;协助完成训练课程的人就业。上水职业训练中心,是一个涵盖主要基建项目职业训练基地,设有测量、装饰镶贴、裱糊、木工、砌筑、抹灰、脚手架搭设、钢结构、水暖安装、电气等多个实训工场,设计非常全面,培训的师傅均来自一线,职业院校的学生每周有一天时间到此实训。我们施工技术实训场的建设可以借鉴其设计和运行的思路。

3、如何丰富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这样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整个建筑,并且弥补了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难宏观表达建筑的难点。

三、结语

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双证结合、教学过程与劳动、生产工作过程对接;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规格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典型工作过程、职业资格对接,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实训中心的投入使用,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有效的帮助他们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提高了学习兴趣,大大缩短了学生适应相关专业工作的磨合期,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建筑工程专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素质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转贴于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5篇:建筑工程专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科概述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包括建筑环境设计和设备系统相关的内容,包括室内环境布置和设计,设备系统设计和安装,以及系统运行和管理相关的工作。其涵盖了建筑的采暖、空调、通风除尘、空气净化和燃气应用等现代建筑配套功能,以及与之相关的设备工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集中体现在该专业涉及的内容包括现代建筑的空调、采暖、给排水、电能供给、通讯网络等方面,成为建筑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能源日益紧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可持续经济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影响,构建舒适便捷、经济低碳、和谐美好的人居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融合了建筑学、环境学、土木结构、设备机械等学科内容为一体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发展和应用是时展必然趋势。

二、本专业在欧美日本等国家人才培养发展现状简介

美国是当今暖通空调制造业世界第一强国,但是其大学里没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只是在机械工程某些专业领域里开设一些供热、通风与制冷空调相关课程,但是由于其学生具有扎实的机械设计基础能力,所以美国在冷热源动力设备开发利用研究上具有很大优势。但是由于其毕业学生经常处理不好暖通空调末端系统与整个土木建筑工程的整体关系,所以近年来美国部分大学也开始加强室内空气环境与建筑设备的应用研究,并进行专业调整,开设了建筑技术科学等专业方向。西欧国家代表如英国有二十余所高校设置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其专业覆盖面较广,涉及到了建筑环境领域相关的制冷空调、采暖通风、电气照明及其自动控制、弱电通讯、建筑消防、室内给水排水等方向。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日本是在土木建筑系中设置,大概有四十余所高校开设建筑设备工程专业。在大学一、二年级就开设一些如“室内建筑环境学”、“建筑设备工程”等相关课程。大学三年级才开始根据自身就业前景选择专业方向。现在日本共分成建筑结构工程、建筑学、建筑设备工程三个专业方向。所以日本的建筑本体及结构设计与其设备工程系统设计结合得非常好,显示了学生扎实的建筑工程功底。

三、国内发展趋势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国内的发展始于上个世界90年代,最初由“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发展而来,1998年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将“暖通空调工程专业”改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并赋予了该专业新时代内涵,该专业不仅包括了传统的暖通空调设备,同时还包括建筑设备、建筑环境和燃气工程等,涉及到土木工程、建筑学、动力工程、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内容,属于高等教育的交叉性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舒适优雅的建筑居住环境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促使该专业的内涵和特性也不断变化和发展,其不仅要解决建筑中的环境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室内设计、居住绿地设计、设备节能系统等,充分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建设特征。

国内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人才包括:建筑环境工程师,建筑环境包括室内环境、建筑外部格局、建筑周边环境等,建筑环境工程师应当充分把握各个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构建环境友好型经济模式,此外工程师还应具备环境测试和相关软件的研发和设计;建筑能源工程师,在能源日益突出形势下,建筑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建筑,同时还包括建筑能耗相关计算和模拟;建筑设备工程师,具有现代功能的建筑必须配套相关设备设施,包括电力系统、燃气供应、给排水、净化设备等相关设施,建筑设备工程师应结合低碳经济理念规划和设计建筑设备系统,并进行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各领域经济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在当前环境能源问题日益凸出的形势下,健康低碳、节能环保不断影响人们观念,作为时代新生的专业,应当不断融合时代新元素,应当充分考虑能源、生态、健康元素,设计和规划适合人类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因此要求专业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应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在变迁的时代中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四、当前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的任务新要求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原基础上的新要求

当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生要求培养成为品德高尚、身体强健、专业知识全面扎实、工程技术能力强,并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技术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各类设计研究院、建筑设备制造企业、建筑工程施工及监理公司、市政工程运营公司、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本专业设计、安装、设备研发、系统运行管理、教学等技术工作。由于本专业内涵范围已经扩展很多,不仅要求毕业学生掌握传统的供热、通风、空调、制冷以及建筑给排水、燃气供应为代表的水暖工程,新形势下还应强化以建筑节能、环保为核心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同时需适当增加建筑电气及其楼宇智能技术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以便培养更加全面的建筑设备工程领域人才。

2、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任务新要求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以某一建筑本体为研究对象,在优先考虑使用天然可再生能源基础上,充分利用能源工程技术为人类创造环保、舒适、节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还应满足精密制造工业的生产工艺环境以及如地下人防工程等特殊建筑环境要求。随着建筑能耗逐年增多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当前人们对建筑环境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本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社会需求量大增,使得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多年以来,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形势一直较好。

五、质量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对策

1、对产品质量人才道德领域的进行教育

产品质量往往关系到企业的核心机密,在产品质量人才培训时就注重职业道德的培训有助与企业对人才的渴求,怎样正确对待本职工作,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2、对产品质量人才的培训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产量质量人才是企业中的实干家,它的岗位有质检员、内审员、助理质量工程师等等,是企业理论发展的数据收集者、是企业问题的发现者、更是默默无闻的英雄,因此,产品质量管理人才必须立足于产品质量管理职业能力培养,使培养的人才适应质量管理与管理,服务生产第一线的要求。

3、产品质量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本文所指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其实质就是企业人才竞争的优势,其本质就是差异化定位,企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必需紧扣企业需求原则。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是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标准。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应当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体到产品质量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质量管理技术是以控制、保证和改进产品质量为目标,把质量管理技术、质量管理理论及其实践与现代工程技术成果有机结合而开发、应用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产品质量管理是技术与管理的交义学科,首先是质量管理离不开工程技术学科,如化工工程、机电工程、食品工程、纺织工程等等。 其次,建立在工程与技术学科如标准化学、计量学和工业工程之上的基础学科。 再次,它充分吸取了统计质量控制、企业管理、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等领域的理论成果。

最后,质量信息的基础是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转换,也是质量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工程学的基本与核心。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学科的发展,高校教育应当立足市场需求,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注重人才质量的提高,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南,于浩,刘珊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3:156.

[2]刘春元,赵芳.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传热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149-150.

第6篇:建筑工程专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73-02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组成要素,是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质量。因此,本文试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多层次探讨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途径。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职业院校没有与时俱进,准确认识职业教育理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导致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不科学、不合理,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实践课程教学课时较少,不利于实践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教学模式,过分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一次性向学生灌输大量的课程知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极少,课堂氛围沉闷,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影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够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某些学校并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构建的实训基地流于形式,该专业实践教学效率低下。学校没有加大在实训教学技术设备方面的投入力度,实训设备设施不完善,无法有效满足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客观要求,智能化仪器使用较少,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利用率低下不注重实践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频繁出现故障问题,缩短了其使用寿命,不利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途径

(一)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注重专业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效果

在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之前,学校要全方位分析社会企业客观需求,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跟踪调查应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根据各方面就业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优化完善专业课程标准,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结合自身各方面情况如特色专业建设情况,采用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确保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现。

在深化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学校要优化调整已设置的专业课程,客观分析当下建筑行业各方面情况,优化调整该专业职业基础课程,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以建筑制图与识图、房屋构造、建筑材料等课程为主;优化调整职业岗位课程,以基础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建筑施工技术等为主;职业拓展课程要以施工M织组织、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筑法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课程为主。应根据当下建筑行业相关岗位客观要求,深化改革课程内容,促使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提高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和设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比如,现场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图片教学法,以建筑施工现场具体情况为切入点,进行针对性地演练,逐渐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积累丰富的建筑工程施工经验,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做好铺垫。

(二)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和完善,加大实训基地管理力度,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1.注重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完善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学校必须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在实训基地建设,即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比如,校内实习工厂、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验中心为例,学校要进一步细化该类实训中心,比如,建筑施工仿真实训室、建筑模型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在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校内实训基地占据核心位置,而校外实训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延伸并完善了校内专业教学。学校要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在实训基地建设与完善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多样化的实训基地,比如,建筑工程设备实训中心、综合实训中心,定期维护保养设备设施,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2.加大实训基地管理力度

学校要安排专业人员有效管理实训基地,优化完善已有的管理模式,将实训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实训监控体系等相融合,使其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构建全新的实训基地管理体系,促使实训基地与专业群,实训项目与具体专业课程相融合。实训室要实现内外共享,具有其开放性,更好地发挥其多样化作用,促使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建设、管理、使用”各环节有机融合,紧密相连,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方法,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学生实践学习。以此,有效改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质量。

3.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要根据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各个方面情况,完善已有的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顺利实现各方面资源共享,借助开放管理的运行机制,完善实践教学环境。专业学生可以采用申请、网络预约的形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顺利进入实训基地、实验室等,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训任务,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利用率。学校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动态监控实训基地等,在校园网中开展具体特色的建筑工程技术课程,构建多样化的专业实践教学网站,学生可以借助网络,随时下载实验作业、递交实验报告等,可以将编制好的实验项目、专业课程设计项目等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在校园网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专业实践学习的机会,而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批阅学生实验报告等,便于更好地了解班级学生专业学习情况,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三)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注重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要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为基点,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客观展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果,提高各方面资源利用率,比如,教学和培训、行业企业标准,优化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具体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采用具体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完善。在建筑工程技g专业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注重专业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逐渐提高他们的建筑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学校要注重实践教学团队建设,要多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内部进行实践学习,更好地了解建筑企业在专业人才方面的客观要求,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渐提高自身综合水平,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所需的“双师型”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要多让建筑企业优秀员工到学校中讲课,并担任实训教师,进一步完善专业实践教学团队,优化调整教师整体结构,确保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学校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科学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为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整体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学校要从不同角度入手深化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完善相关的实训设施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训环境,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相关的资源库,构建实践教学与自主学习平台。教师要根据学生各方面情况,优化调整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此,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上,改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课堂教学现状,顺利建设特色专业,不断增强院校核心竞争力,走上长远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韩守杰,王玉雅,丁爱霞,苗飞,张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7)

[2]胡兴福,孟小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体系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3)

[3]付丽文,聂立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4]邱丽辉,汪耀武.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0)

[5]王强,于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探索[J].才智,2013(25)

[6]柏翠云,赵宏旭.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基金项目】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A012)

第7篇:建筑工程专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职业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

在我国,建设行业实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十几年了,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必须通过培训及考试获取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职业标准作为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统一标准,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必须参考的重要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要与建设行业的职业标准进行对接,才能为建设行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一、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原则

建设行业岗位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以下简称《职业标准》),于2012年1月开始实施,该标准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员、质量员、材料员、资料员、安全员、机械员、标准员、劳务员做了职业能力标准的规定。实际上建筑项目的人员分类不只“员”,职业标准设置分类主要是根据量大面广、技术性强、通用要求高的原则来设定,同时也考虑前瞻性的因素,如劳务员和标准员目前各地普遍未设置,但管理上需要加强,希望通过《职业标准》引导设置岗位。监理员、测量员和造价员也属于施工现场专业人员中的重要的岗位,但是已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因此未将其纳入《职业标准》的编制中,其培训、考核、发证仍沿用现行做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是通过行业背景及人才需求调研,确定专业定位,从而明确就业核心岗位及岗位群,参照建设行业专业岗位职业标准中的岗位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要求,并兼顾学生的人文素养、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制订出紧跟建设行业一线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教学标准(培养方案)。

二、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标准》为参照

经调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初始就业核心岗位是建筑施工生产一线的施工员岗位,就业的岗位群及晋升岗位见表1。从初始岗位到晋升岗位需要3-5年的工程现场实际工作经验及考取相对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人才初始岗位与《职业标准》中的岗位相吻合,因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职业标准》为参照并考虑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面向建筑工程领域生产一线,具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从事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图1)。其中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务实;2.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3.具有良好的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人文素质好;4.具有正确的安全质量观,坚持“安全至上、质量第一”;5.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的理念。

三、构建与《职业标准》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在《职业标准》“员”岗位中,施工员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要求相对比较全面,所以以施工员岗位为核心岗位,兼顾其他岗位要求为切入点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逻辑路线是:施工员岗位岗位职责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基于工作过程整合、梳理、延展专业课程体系。《职业标准》中对施工员的岗位职责划分了5大类:施工组织策划、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进度成本控制、质量安全环境管理和施工信息资料管理。根据这5大类职责又细分为14条具体职责,对履行这14条职责需要的专业技能归纳为13项,掌握13项专业技能需要的专业知识归纳为17条。将《职业标准》中施工员岗位所罗列的13项专业技能和17条专业知识进行细化、梳理、整合并兼顾其他延展岗位的职业能力及可持续学习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分析表。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主要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即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按照建筑企业施工工作过程和职业人才成长规律,认真细化施工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找出能形成职业能力的支撑课程,从而构建出能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

四、课程标准有效衔接《职业标准》

课程标准有效衔接《职业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课程定位及目标的确立应以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为准绳,并应与《职业标准》中岗位规定具备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相契合,特别是与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与职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完成某项具体的工作任务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相对应。

2.教学内容的选取可围绕职业功能展开,根据施工员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按职业活动顺序,以项目为载体选取并重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也要正确处理职业教育“必需、够用”原则和学科教育知识体系形成及继续深造学习的问题。

3.教学组织可依据典型工作流程,通过任务驱动方式,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使学生获取相关的技术知识,能完成操作技能训练,使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有机整合,实现理实一体化。

4.课程的考核评价,要参照《职业标准》相配套的“员”考核评价大纲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要涵盖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根据课程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理实一体化课程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素质等进行多方面的考核,采取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如图2);双证书课程的考核直接采用其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考核方式和内容,通过考核即可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业基础课程侧重对知识的考核,采用传统的笔试闭卷的形式。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以上几点,仔细梳理选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典型的工程项目作为专业实训课的载体,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结构实训、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施工技术实训、施工组织实训、建筑设备等课程围绕同一工程项目展开教学,学生通过对同一工程项目整套图纸的反复训练,能够很好地达到“擅识图”,“懂技术”的人才标准。

五、建设符合职业标准要求的实训基地

《职业标准》中专业技能的形成,主要依赖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按照校内模拟实验实训群和专项技能实训群中的实训项目来进行规划建设

(1)专项技能实训室,以课程本身基础训练为目的设立。如:建筑力学实验室、建筑材料与检测实验室、土工基础实验室、建筑测量实训室等。(2)仿真模拟实训室,通过仿真模拟软件,真实再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以施工工艺和管理流程为主线,构建典型专项实训功能模块。如:建筑施工工艺仿真、BIM仿真综合系统、施工管理实训系统等。(3)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建造真实的构件实体和施工工艺展示模型实训室,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如:各类基础实体模型、框架剪力墙结构实体模型、砖混结构实体模型等。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主要按照职业技能岗位

实训群和毕业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情况,遴选稳定的校企合作企业(1)加强和地区政府部门、建筑行业企业主管部门的密切联系和合作。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特点,使到工地现场教学存在高危险、高成本、难观察、难操作等问题,因此,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2012年1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教育部共同颁发了《关于加强建设类专业学生企业实习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学校对学生实习工作的组织管理,加强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教育培养,充分发挥政府推进学生企业实习的作用”三个部分内容,该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建设类学生的校外实践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2)创新合作模式,遴选稳定的校企合作企业。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按照“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模式,专业核心课程都要对口建立校企紧密合作、具有较好实践教学功能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此建立“共享”、“共建”、“双赢”的长期互动机制。

六、结语

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才需求,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唯有紧贴建设行业一线岗位要求,根据职业标准要求合理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对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探索,进一步深化,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才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

[2]薛叙明,曹红英,赵昊昱.高职人才培养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研究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2):75-78.

[3]戴勤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适应施工员职业标准的课程重构[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6-42.

第8篇:建筑工程专业设计范文

建筑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江苏是建筑大省,南通及其它苏中地区建筑业较发达,被誉为全国“建筑之乡”。在江苏建筑行业中,有700多万从业人员,但70-80%都是初、中级工及初中以下学历的农民工,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技能水平不高,建筑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已成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技能“蓝领”人才和高素质的项目经理级人才尤为紧缺,建筑管理、建筑施工、工程监理、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等方面人才备受欢迎,并且这一缺口还在继续扩大。江苏省每年基建投入数百亿,所需要的各类建筑“蓝领”技能型人才至少达2万人以上。建筑业的发展优势,催生了建筑业管理人才和高技能紧缺人才的培养需求,这些都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高职专业提供了契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教育部与住建部联合启动的“职业院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试点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也是高职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办时间早,专业基础建设稳固,师资配置合理,专业现状良好。

2专业定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主要面向施工员岗位,为建筑施工企业培养懂得现场施工技术、能进行施工组织管理、质量检查验收,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精深的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

3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的解决

3.1制定“学做合一,多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自2009年我校修正了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校企合作办学,通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合作方式———采取“学做合一,多证融合”、“平台+模块”的我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建筑企业共同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有效地解决了校内缺少大型施工工地、实训条件不足的困难,安排毕业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深入到施工项目扮演施工员、质检员或助理身份,教师也必须在工地现场参与管理,与项目经理配合指导现场教学,记入考勤;学生毕业时应同时具有毕业证、施工员或质检员职业岗位证书。企业把承担学生的实训任务列入项目经理的年度考核指标中,并规定所有接收学生实训的工地具有现场教室。学生经过校内操作技能模拟训练后,到校外实训基地的施工现场参与实际工作,企业选派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在施工工地上,学生拥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学生不但在教室、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场地上课、训练,而且在工地上课,使做、学、教融为一体,真正体现“学做合一,多证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派到工地的老师也参与对企业职工进行理论培训的任务,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

3.2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

建工专业大部分教师是从全日制本科院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缺少施工现场施工经验,学院近年来建立了访问工程师制度,每学期选派教师到项目中参与项目管理,对获得注册建造师的教师给予奖励,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80%为双师型教师;南京建工集团等建筑企业专门选派10名技术人员与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5名能工巧匠或高级技师作为校内工种实训时的现场培训技师,指导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砌筑工,钢筋工、模板工、架子工及抹灰工)。

3.3改善校内校外实训条件

近五年学院新建建工专业校内实验室2个,改建3个校内实训室,已形成了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土力学地基基础及建筑测量、校内施工类综合实训室等多个实验实训室。拓展校外实训基地18个,其中由南京建工集团提供的不少于3万m2的工程项目,视每年的项目情形不断更新,学生直接参与建设工作,在真正的施工环境中培养学生施工的综合技能、创新精神以及养成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在校内建成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区,满足砖混结构施工综合实训、框架结构施工综合实训的需要。同时,改善原有实验实训条件,使之既能满足培养学生多种专业操作技能的需要,确保学生都能够获得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又能为社会提供建筑材料检测等方面的服务。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从仿真走向真实,从校内实训室走向校外建设工地的方法。

3.4对课程体系重新整合

根据学院“厚基础、高素质、精技能”的总要求,并考虑企业需求,以工作过程或职业活动为导向,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建立课程模块,整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课程体系具体改革是搭建两个平台、构建两个方向。两个平台,一个是学院公共课平台,一个是系专业基础课平台。这两个课程平台中前者用于实现“厚基础”的要求,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后者用于保证专业群的资源共享。两个方向,一个是专业必修方向,用于保证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实现,一个是专业选修方向,该方向设置多个模块,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扩展和提升空间。课程体系实施时,专业课程与实训环节有机结合,把获得施工员、质检员、资料员、材料员证书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融合到课程体系中;通过校企积极合作,完成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岗位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等实训环节,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2,3]。根据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要求,围绕“多证书”和企业需求,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增加证书课程及企业关注的课程,强化实训环节,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对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性课程改革,满足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载体、顶岗实习等方面的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围绕基本操作技能、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安排教学内容,完成了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建筑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等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工作,并编写相应的教材与完善课件制作等教学资源。同时,5门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编写1门校级精品教材。

3.5阶段性的岗位技能培训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教学活动在校内综合实训室进行,企业派技术人员到校内实训基地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并通过相关项目初步训练学生的岗位技能,如砌筑、钢筋下料、架子工等;第二阶段是岗位技能训练,在真正的工地建造真正的建筑物,主要教学活动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学生学习、工作及生活均在工地,专业教师在工地上授课,使做、学、教合为一体,锻炼学生掌握施工技术的能力,如主体工程施工教学中施工项目的实施;第三阶段是顶岗实习,在第五学期的周六周日和第六学期,学生作为企业员工进行有薪顶岗实习,全面强化掌握施工技术,锻炼其施工管理能力。顶岗实习成绩由校企共同给定,实习过程共同管理,实习结束后,对实习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顶岗实训合格证书”。三个阶段的实训均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编制的实习实训大纲的相应要求进行。

3.6加大教学质量监控力度

探索并建立健全适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教学管理、质量保障及监控的制度和运作机制,重点是:(1)制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和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和机制,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2)建立有关校内实训与校外生产性实训的管理制度、文件和考核办法;(3)毕业顶岗实习考核不合格者,推迟其毕业时间;(4)校系两级督导监督教学质量;(5)同时,建立毕业生跟踪机制,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专业对口情况、工作单位、工资收入情况、职称晋升、企业满意度以及职业道德等进行全方位跟踪。(6)麦克思报告评价与反馈机制。每年学校都定期反馈麦克思报告对本校19个高职专业的毕业生状况调查并及时反馈到系、教研室,便于修正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提升办学成效。学生掌握各种岗位技能。同时可以初步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协调等能力。

3.7社会服务及毕业生情况调查

将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对外有偿服务,与建筑企业进行产、学、研联合,提供技术支持,扩大社会知名度,学院设有两个专门研究所负责推广建筑节能、绿色环保等各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教师成果不断显现、有实用新型专利16项,省级课题有6项通过鉴定验收。学校委托麦克思公司对近3届我校高职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调查采访并形成报告;报告显示在全院19个高职专业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在下列5个指标中均排前三位:薪酬、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对母校推荐度、专业对口情况、对学院开设课程满意度。

4结语

第9篇:建筑工程专业设计范文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我院2004年开设的一个专业,现今已有9年的专业创办及成长经历,每年的招生规模在130-140人左右,第一志愿率每年都保持在90%以上。“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要实现建筑工业化,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和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要大量的从事装饰工程一线施工技术与管理的高技能人才。天津市实际注册的装饰装修企业约400家,未注册约200余家,行业从业人数约20万人,而这些建筑企业中人才结构不合理,具备高素质技能型的一线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较少,一线操作人员80%以上是农民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均不足1%,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约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天津高职院校中建筑类专业每年毕业生只有约1000余人。毕业生人数远远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而且传统的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由于自身的种种局限性,已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要求,特别在专业特色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特色专业建设的探讨与研究,以更快更好地促进建筑装饰专业的发展。

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基本知识,以建筑装饰企业一线的项目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以设计员、造价员、材料员、质检员等技术岗位为就业岗位群,具有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工程预算等职业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创新“校企合作、技艺融合、情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4+1+1”为基础的“校企合作、技艺融合、情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充分利用学院与油田的天然联系,在专业建设、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材编写、顶岗实习、素质教育、师资培养、员工培训、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方面,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技艺融合”:是指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构建了以培养学生装饰施工操作技能为主的技术类课程和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艺术类课程,并将两者合理衔接。

“情境育人”: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仿真或真实企业环境中,通过基于建筑装饰工程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进行对学生的素质训练和能力培养。

基于建筑装饰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

围绕着“校企合作、技艺融合、情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方式,根据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公共技能和素质要求,在建筑装饰各职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建立以建筑装饰工作过程为主线的专业学习领域(见表1)。

按建筑装饰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建立技能考核基地和职业技能试题库,系统化组织技能考核,确保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5%以上,见表2。

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到企业做,该专业校外实训内容一般包括:整体空间的装饰方案设计实训、装饰施工管理实训、项目组织及工程管理实训等,这些实训内容要求学生进入实训单位接受相关内容的实践训练。但实际上因实训单位设置了各种限制,学生很难真正进行相关内容的训练。另外学校对校外实训活动中指导教师的工作没有详细的规定,他们也不懂得如何教授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实训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本专业对建筑装饰实训基地进行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并新建培养学生建筑装饰施工技能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实训中心(技术类)和培养学生艺术设计素养的装饰艺术实训中心(艺术类)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并完善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健全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提升实训基地的实训效果和成绩评价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实训室不仅满足学生专业实践实训需要,还利用实训室设备和人才优势,与合作企业面向社会承接工程设计与施工项目,带动教师和学生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新建5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改善办学条件,调动专业与企业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实现互利双赢。

基于行业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我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企业及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接的真实设计与施工项目引人实训课堂,与虚拟设计项目交替,完成教学内容,改革评价方式,校企合作,项目来源有保障,有行业、企业专家指导,教学评价也有企业专家参与。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实训室的设备和人力资源进行实镜教学,既能达到教学要求,也能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目标,实现校企双赢的目的。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使每名学生都能通过训练了解行业要求和发展趋势。

建设“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队伍

通过培养和聘请高水平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对专职教师通过挂职锻炼、带实习、假期集中下现场、技术服务等有效途径增加其工程实践经历,进一步提高其生产实践能力,并通过国内外培训提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对兼职教师着重于教学基本能力的培训。

强化“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的素质教育

结合本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全面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质能力和道德品质的整体提高。

总之, 建筑装饰专业特色建设需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手段入手,从学科建设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强化高等教育的专业特色,以培养高等技术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继续探索课程、教学体系的合理整合,构建具备专业教育特色的教学实施体系,从而有力的促进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发展,培养更多的社会建设所需的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