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范文

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

第1篇: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范文

 

根据《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全市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21〕6号)和《泉州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市主次干道杆线设施整治工作方案》的工作部署,为做好杆线设施整治工作,开展我县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杆线、箱柜专项清理。推进城区杆线规整,拔除、清理城区废弃杆塔、线路,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整治重点

重点整治清理县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杆线、箱柜,推进杆线规整,拔除、清理废弃杆塔、线路,引导合理共杆。

二、整治方式

按照“属地治理、权属单位负责”的要求,由县城管局牵头组织,线杆、箱柜权属单位具体负责整治工作。各权属单位可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点面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共杆建设进行分类整治清理:1.对废弃、无用的线杆、箱柜一律清理;2.对尚在使用的线杆上的废弃线路进行拔除和规整,对影响交通出行的进行移位整改;3.对邻近的灯杆、线杆推行多杆合一。

三、工作措施

   (一)调查摸底阶段(4月1日至4月30日)。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和“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县供电公司负责对电力线路废弃杆线、箱柜的整治;电信德化分公司、移动德化分公司、联通德化分公司负责通讯线路废弃杆线、箱柜的整治;广电网络公司负责所属线路杆线、箱柜的整治;县城管局负责所属市政设施废弃杆线、箱柜的整治。各权属单位要做好前期摸底登记,建立整治清单,并于4月30日前报县城管局。(表格附后)

   (二)实施整治阶段(5月1日至10月31日)。各权属单位对照整治清单细化整治计划和措施,县城管局将进行全面协调、督导,督促各权属单位按时完成整治任务。

    (三)验收总结阶段(11月1日至12月10日)。对整治清理工作情况进行验收,各权属单位认真自查补漏,总结经验,巩固整治成效,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四、整治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精心部署整治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责任目标。勇作为敢担当,把整治工作与辖区实际相结合,提出具体工作方案,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二)提高思想认识。各权属单位要坚决克服畏难情绪,严格按照市、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主动跟进,认真调查摸底,及时制定整治措施,明确整治时限,做到责任落实,确保整治成效。  

(三)加强总结提升。各单位要深入总结整治行动经验做法,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推动实现长效管理。

各权属单位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及具体负责领导、联络员(姓名、职务、联系电话)于4月30日前,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于每月25日前、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于11月5日前报送县城市管理局。

 

联系人:林金心     电话:23555596,18059556752

邮  箱:csglj@dehua.gov.cn

 

 

 

杆线箱柜整治摸底表

 

   单位名称:             联系人:        电话:          填报日期:

名称

地点

使用现状

整治情况

备注

 

 

 

 

 

 

 

 

 

 

 

 

 

 

 

 

 

 

 

 

 

 

 

 

 

 

 

 

 

 

 

 

 

 

 

 

 

 

 

 

 

 

 

 

 

 

 

抄送:存档

第2篇: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范文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40号),以及*省建设厅等七部门《关于整顿规范小型免烧砖厂的通知》(*建墙〔20*〕11号)精神,加强新型墙材产品质量监管,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新型墙材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县政府同意,现就全县整顿规范小型免烧砖厂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整顿规范免烧砖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县全面推进“禁实”和关停粘土砖瓦窑厂工作以来,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调控力度,发展和培育了一批有一定生产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性能良好的新型墙材企业,为稳定市场供应、平抑墙材价格、巩固关闭粘土砖瓦窑厂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有一些投资者受利益驱动,盲目上马了一批与正规混凝土制品有明显不同的小型免烧砖厂,这些企业大多数建厂手续不齐全,使用简易压砖机和人工配料搅拌,生产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产品,给城乡建设工程带来安全隐患。同时,也干扰了新型墙材行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对我县关闭粘土砖瓦窑厂工作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各乡镇及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保障城乡建筑安全的重要意义,增强规范发展新型墙材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切实抓好整顿规范小型免烧砖厂工作。

二、明确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工作

(一)整顿范围

以胶结材料、砂石、粉煤灰、炉渣为原料的小型免烧砖厂,整顿重点是年单机生产能力2000万标砖以下的企业。

(二)工作目标

所有免烧砖企业淘汰移动式砌块成型机、盘转式压砖机、台振4型以下(含4型)砌块成型机,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产品质量符合规定标准,企业单机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标砖以上,配备电子控制计量配料秤(提倡企业配备养护窑),有满足28天龄期生产要求的产品堆场。

通过综合整治,使小型免烧砖企业改造升级,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企业符合产能布局要求,建厂审批手续得到完善,淘汰、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品质量规定的落后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得到有效制止。

(三)工作任务

整顿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组织发动。7月30日前,县政府成立整顿规范小型免烧砖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整顿办),制定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整顿规范的重要性和目标任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二阶段:摸底准备。8月20日前,各乡镇对辖区内所有免烧砖厂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并上报县整顿办公室。对照文件要求,向列入整顿范围的免烧砖厂送达整改通知,要求企业在规定的时限内,更新改造设备,提升工艺技术,按产品标准生产出合格产品,或选择转产停业。

第三阶段:限期整改。11月20日前,淘汰不符合文件规定的免烧砖成型机,所有免烧砖企业单机年生产能力全部达到3000万标砖以上,并完善项目准入手续。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由县整顿办组织联合检查组,对企业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重点检查产品质量、设备工艺和生产能力是否达标,对未通过验收的企业依法做出处理。属于质量不合格的,由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停业整顿;属于无照经营的,由县工商部门依法取缔;对涉及非法用地特别是非法占用基本农田或耕地的,由县国土资源部门依法查处;对保留的企业,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由县环保部门限期补办环评手续;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由县整顿办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实施关闭。检查验收阶段截止时间为12月20日。

第五阶段:总结奖评。12月30日前,各乡镇做好本辖区的整顿工作小结,并上报县整顿办。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通报情况,表彰先进。

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建立免烧砖厂联席会议制度,县建设、发改、质监、国土、环保、工商、*、电力等部门负责制定政策,并督促指导各乡镇的整顿规范工作。

各乡镇要加强整顿规范小型免烧砖厂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构,采取有力措施,及时解决整顿规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专人负责,扎实推进工作,确保整治目标圆满完成。

(二)明确工作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整顿规范小型免烧砖厂工作。

县建委要统筹协调整顿工作,合理规划企业布局,把好使用环节的各个关口;发改委要广泛宣传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严格项目准入条件;质监局要加强产品质量检查,对质量不合格的企业限期整改、责令停业,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国土局要对无合法用地手续的企业依法进行查处,及时组织复垦;工商局要查处无照经营行为,对拟关闭的企业依法办理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供电公司对拟关闭的企业要停止供电;*局负责整顿治理过程中违法抗法事件的处理。在整顿期间,各有关单位不得审批新的免烧砖项目,对已建免烧砖厂未经县整规办同意,不得补办任何相关手续。

(三)落实扶持政策。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通知》(*政办〔20*〕82号)精神,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新型墙材企业规模化发展,以弥补整治免烧砖后形成的市场缺口,稳定市场供应。对具备条件的免烧砖厂,要在资金、用地、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尽快达到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第3篇: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扩容提质、建设规划、行动计划

1、 背景

改革开放30多年,广东省紧抓国际产业转移与香港制造业北上的契机,形成了以自下而上的镇域经济和建设为特征的快速城镇化发展态势,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但与此同时,省域发展并不均衡,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珠三角仍有较大差距。在此形势下,广东省作出“支持粤东西北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聚集发展、率先崛起”的重要战略部署,要求粤东西北地级市做好城区扩容提质工作,促进粤东西北等传统地区的发展。清远市作为此次扩容提质的工作试点,不仅可以明确清远城区未来的建设发展思路,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更可以通过经验的总结推广,为粤东西北其它城市提供可供参考的“路线图”。

2、 规划目标

清远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承外启内,左右逢源,清远完全有条件成为珠三角地区和广大内地市场主体南融北拓的“桥头堡”。珠三角的产业升级,广佛地区的功能外溢,给清远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根据《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工作方案》,清远市扩容提质规划主要目标为:依托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现有建成区及其合理的拓展地域、新区起步区、已经或适当时机可撤县设区的县域及其合理的拓展地域打造中心城区,有序拓展中心城区空间,建成人口和产业集聚度高、城市功能完备、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中心城市,推动全省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到2020年,中心城区主要发展指标和设施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3、 思路与策略

根据《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目标体系及实施要点》对清远扩容提质的要求,清远市南部都市区现状值与规划期末的理想数值还有较大的差距,在较短时间内要实现这一目标,发展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势必要求城市超常规发展,核心是实现人口与产业的双重集聚与提升,并逐步提高城市品质,而在空间上做出合理的安排与布局。具体要做好几个方面工作。

一、借力广清一体发展,提升综合水平。紧紧抓住广清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加快与广州在产业、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市场要素、市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六个方面的融合,借助广州在项目资源、招商引资、高端人才等方面的突出优势,集中资源全面提升清远综合发展水平。分清轻重缓急,制定实施方案工作计划。针对实施方案中所涉及的所有事项,应理清职责分工和实施时序,与清远市的总体发展目标相结合,合理控制项目推进的节奏,逐步扩大合作的宽度和深度,同时也应结合自身的财政能力相匹配。

二、确定城市发展框架,优化空间布局。具体策略为(1)识别重点发展片区,资源重点倾斜。(2)划定弹性发展区,避免遍地开花。

三、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做大产业规模。具体策略为(1)继续做大产业园区,主题化发展。(2)做好产业培育服务,支持创业创新。打造制造业孵化器和回乡创业园,重视中小企业培育。(3)保持持续的就业岗位供给,保持人口集聚的原动力。

四、 创造人口流动条件,促进人口集聚。具体策略为(1)加快户籍政策改革研究,充分利用政策红利。(2)针对市域城镇化人群,提供更多劳动就业机会。(3)针对高端人才,培养和吸引并重。(4)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创造宜居环境。优先完善医保、养老保险及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制度和政策,解决人口流动的后顾之忧。

五、 优先推动城市提质,提高空间效益。具体策略为(1)盘活闲置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效率。(2)活化旧城区,高标准建设新区。提升已建成区的空间品质,补充和完善各类民生设施、基础设施和生态设施,对缺乏“人味”、隔绝“人气”的低效空间进行人性化改造。(3)推进土地供应机制改革,创新土地出让条件。通过临时用地制度对国有储备用地阶段性开发,既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提供相应功能服务,又能根据城市发展需求的不确定性,灵活处理,避免无地可用的困境,并充分体现土地价值。

六、 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突显城市特色。(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农产品流通体系紧抓农业两品工程,提高品质打造品牌。借助广清一体化发展平台,发展无公害蔬菜和优质家禽,与广州共建“菜篮子”基地。(2)塑造城郊景观,保持乡土特色。突出清远的“绿野”风光特色,保护鲜明的城乡过渡格局,强调城、郊、乡各自功能和特色的独特性和互补性,避免珠三角乡村工业经济和出租经济的模式。(3)加快旅游及相关设施建设,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加快旅游区块建设,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依托中心城区秀丽宜人的自然景观,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对旅游资源进行分区分类,统一主体,整合开发。

4、 规划主要内容

综合考虑城市各种发展要素,规划形成以下城市空间结构。 (1)一城七镇。一城:中心城区的核心区,七镇:太平产业镇、石角产业镇、源潭产业镇、三坑特色小镇、美林湖特色小镇、银盏特色小镇、飞来峡特色小镇。三个产业镇通过产业集聚满足清远第二产业发展的需求,集约利用土地,四个特色小镇以居住、休憩、游览为主导功能,通过良好的山水环境营造特色鲜明。(2)六片两带两轴。六片:旧城片区、职教板块、中心居住板块、新城板块、龙塘板块和银盏-长隆旅游板块。旧城板块由江北老城区和清新老城区组成,以居住功能为主;职教板块以职教园为核心,带动周边发展;新城板块已以燕湖新城为核心,通过新型功能序列轴的打造,充分对接职教板块和银盏-长隆旅游板块;中心居住板块,是江南新开发居住片区的集中区域;龙塘板块。龙塘TOD和旅游中心为带动,促进周边发展;银盏-长隆旅游板块,利用山体资源突出旅游开发。两带:北江景观带,通过北江沿岸开敞空间布局,两岸建筑打造形成贯穿东西的城市景观廊道;大燕河景观带,通过对大燕湖、飞来峡等景观节点的串联,形成郊野景观带。两轴:传统空间扩展轴,通过国道105衔接清远江北旧城、小市片区和龙塘镇区;新型功能序列轴,通过城市纵轴线衔接职教园片区、燕湖新城和银盏-长隆休闲旅游区。

5、 行动实施

根据整体规划安排,确定6大行动要点。

(1)拓展和优化空间格局。实施“东进南融外延”战略,向东以燕湖新城和职教园为重点,循序渐进建设新的城市中心;向南整合高新区、龙塘片区,形成完整的核心区框架;加快石角、银盏和源潭片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广清一体化发展,融入珠三角。

(2)壮大城市产业基础。重点建设源潭物流园、光电产业园、石角广清合作产业园、太平传统产业园和银盏新市镇等五大产业平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商贸物流业。

(3)强化旅游城市特色。借助长隆旅游项目的入驻,实现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加快推进四大旅游区开发,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文化内涵。

(4)推进重要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一批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开展大燕湖水利工程、北江一江两岸绿道等一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5)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加快推进江北老城区和清新老城区的综合整治,建设一批公园绿地和绿道系统,增加公交投入并优化公交系统,实现公交全覆盖,做好与轨道站点的无缝接驳,创造宜居环境,建成珠三角“后花园”。

(6)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塑造有别于城市景观的城郊特色景观带和城郊过渡区域,加快推进一批有文化底蕴或个性特质的特色村建设,高标准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规划还应形成有力的实施保障。

1.促进人口集聚。(1)全面放开户籍政策,先行先试取消“农业”、“非农业”等户口性质划分,按实际居住区域管理户籍,鼓励市域人口和外来人口迁入中心城区。(2)完善人口流动的福利制度,完善社保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政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解决人口流动的后顾之忧。(3)提升教育、医疗设施服务水平,利用广清合作机制,“名校入清”、“名院入清”,建设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增大中心城区吸引力。(4)强化住宅政策引导与管理,扩大保障性住房的覆盖面,完善住房租赁制度,为“新市民”提供多元化居住产品。调控过度的房地产市场投机行为,避免形成空城、睡城。(5)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权益,保障进城农民的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经营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公开、公平、公正、规范运行。

2.促进产业发展。(1)增强城市招商引资能力,利用广清合作机制,加强广清一体化招商引资合作,加强两市重点商会、经济组织和关键企业的联系与合作。(2)促进广清产业互补合作,利用清远土地、成本优势,整合相关园区的优惠政策,有效吸纳广州帮扶单位的产业外溢和扩散。(3)完善市域内园区合作共建机制,以全力促进中心城区产业和人口集聚为目的,建立市县合作的园区协作机制,以税收分成等为条件,引导县级市、县产业园区有关企业到中心城区发展。(4)出台更有力的创业优惠政策,运用财政扶持、税费减免、创业指导、政策性金融服务、小额贷款担保、场地和技术扶持等手段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增加更多就业岗位。(5)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依托职教基地,建设农村。

3.加强资金保障。(1)利用新型城镇化政策,争取更多的省级转移支付资金,利用“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股权基金”这一资金平台,支持民生设施建设和新区开发、旧城改造、生态保护等重点项目。(2)尝试金融机制创新,探索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专项债券,为城市基础设施筹集长期建设资金。(3)支持各种经济成分平等参与城镇化建设,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独资、与政府合作、购买地方政府债券、设立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参与公共服务、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建设和运营,建立重大项目面向民间投资招标长效机制,完善公用设施特许经营制度。(4)利用广清合作机制,支持广州金融机构在清远设立分支机构或异地支行,鼓励两地企业参与互设村镇银行,共同培育小额贷款公司、融资型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

4.创新城市建设管理。(1)争取更多的扩容提质专项建设用地指标,有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统筹市域建设用地指标资源。(2)创新城市建设模式,完善土地一级开发模式,逐步允许农村集体或其他业主通过土地出让、租赁、入股或自主建设、改造等方式参与城市建设。(3)试点空间开发权转移制度,逐步推动建设用地容积率交易,建立城乡空间优化开发和生态、历史文化保护补偿等利益平衡机制。(4)探索建设用地弹性出让和租赁制度,建立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缩短工业用地出让年限,逐步对经营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用地实行有偿使用。(5)在加大土地收储力度的前提下,探索土地临时使用。

6、 结语

在新的发展背景与机遇下,清远市依托自身的优越资源和基础优势,必将迎来较大的发展,而作成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清远市中心城区的提质扩容规划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规划通过人口、产业、空间以及城乡一体化的全面系统的措施策略构建,将为新形势下粤北城市提供探索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 单诺戎,《先发区域后发城市“扩容提质”规划探讨―以广东省云浮市西江新城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3

第4篇: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范文

流了沈阳等地方和企业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经验和做法,目的是进一步统一

思想,全面加快推进以住宅为主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当前,我国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建造模式在住宅和其他房屋建设中仍较为普遍,传统的发展模式和建造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发达国家的产业化建筑比重一般高达到60-70%以上,相比之下,我国的住宅建设产业化处于较低水平,发展正处于转折点。推进以住宅为主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实现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六方面;住宅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287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现状

所谓住宅产业化,就是让住宅建设融入社会化大生产的模式来进行发展,将开发、设计等各个环节组合起来、集成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自20世纪中叶起,住宅生产工业化在口本、美国、新加坡等工业发达国家进入发展期,其住宅建设工业化的发展程度伴随着与之相适应的市场导向、经济条件、技术水平等因素获得了较高水平的发展.一栋住宅的预制构件使用所占比重能够达到一半以上,最高达到80%以上。而我国的住宅工业化研究起步相对比较晚,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工业基础相对落后,工业化生产技术、管理等各环节不健全,没有形成规模,产业集中度不高,一直以来成效不太大。进入21世纪后,虽然我国住宅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从全国整体上看,传统的粗放式建设方式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的现状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加之传统落

后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严重制约了住宅工业化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而且与中央提出的节能减排以及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差距很大。但随着国家住宅工业化的推广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企业和组织机构已经把发展方向定在了这个集提升建筑整体质量、大幅提高劳动生产力、环保、节能减排等优势于一体的新兴产业。我国住宅工业化研究、生产使用与实践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住宅工业化的出现和发展带来了一场建筑产业革命,它将极大提高住宅生产工业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用工使用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住宅质量,提升居住水准;减少能耗和资源损耗,降低人类发展对资源造成的环境压力。

二、六方面推进住宅产业化

2.1坚持把住宅全装修作为提升品质的根本措施,印发了《关于推进住宅全装修工作的意见》(内建房〔2013〕373 号),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住宅全装修工作的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新建住宅全装修比例达到 80% 左右,基本实现新建住宅全装修竣工,直至消灭毛坯房。采取现场交流、示范引路的方式,每年选择一个城市召开全区住宅全装修工作现场会,对年度住宅全装修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加强对住宅全装修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厅长为组长、分管厅长为副组长、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住宅全装修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住宅全装修工作的顺利实施。2013 年,全区新建住宅全装修比例达到 22%,呼和浩

特市学府康都、包头市华发新城等一批全装修住宅项目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

2.2坚持把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作为以点带面的重要抓手

紧密结合绿色建筑,做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印发了《关于申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绿色建筑有关事宜的通知》(内建房【2013】178 号)和《关于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和绿色建筑一体化申报有关事宜的通知》(内建房【2014】156 号),要求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与绿色建筑一体化申报,精简评审环节、提高效率;明确从 2013年起,各盟市要至少选择一个符合条件的住宅小区申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项目,并逐年增加申报项目;对评为绿色建筑的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给予绿色建筑的相关优惠政策。2013 年,包头市、乌海市、赤峰市的 4 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项目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评审通过,对全区住宅建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和品牌效果。同时,注重提高性能认定的地位和成果的可信度,设计开发了住宅性能认定工作的软件系统,并与信用档案管理、企业考核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将住宅性能认定列入每年房地产开发企业业绩考核的内容当中;对参加住宅性能认定的项目,在企业年度信用等级考核中,按认定等级的高低给予加分鼓励;为全面扎实做好住宅性能认定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3坚持把基地建设作为集约

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中心就乌海市、乌兰察布市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需要配套出台的政策措施进行了四轮论证研讨,相关内容基本定稿,待政策措施出台后即可履行申报审批程序,力争尽早取得国家基地的批复。通过基地的建立,旨在培养和发展一批住宅产业的骨干企业,发挥现代工业生产的规模效应,支持和引导先进技术和成果在住宅建设项目中的推广应用,努力形成研发、生产、推广、应用相互促进的市场推进机制。

2.4坚持把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和模式,加快形成具有内蒙地区特点的工业化住宅体系和部品体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区内外间的学习交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思路。成功举办四届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邀请区内外著名专家和知名品牌企业负责人,围绕绿色建筑、EPS建筑设计外保温材料的生产和应用、BIM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商品住宅全装修等方面的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进行了重点介绍,系统阐述了住宅品质提高的途径、方式方法和优秀成功案例。组织有关人员到北京、哈尔滨、沈阳等地参加行业论坛、博览会等,交流和探讨住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广应用 CL 建筑体系、FS 保温体系等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技术体系。注重提高外墙保温工程质量,积极推广EPS 外墙保温体系,明确要求从 2014年起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全部使用 EPS外墙保温材料,从 2015 年起新建项目除建筑保温一体化项目外,建筑外墙保温全部使用 EPS 外墙保温材料。

2.5坚持把标准规范作为引导约束的基本依据

制定出台《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和《住宅小区开发建设标准》两项地方标准,明确了住宅小区建设和成品住房装修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具体要求,把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要求贯穿于始终,并把提升住宅品质作为强制性条款的侧重点。《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主要把涉及到安全、质量以及与老百姓的健康相关的 18 个条款设置为强制性条文;《住宅小区开发建设标准》把涉及安全问题、公共

服务设施及与综合品质提升相关的 17个条款设置为强制性条文。作为我区住宅小区建设和成品住房装修的重要技术规范,两项地方标准的制定实施,对提高我区住宅开发建设整体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6紧紧围绕住宅全装修,切实提高住宅质量和综合品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住宅全装修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导各盟市合理确定实施住宅全装修的项目和比例。组织好住宅全装修现场会、住宅全装修综合执法检查,确保住宅全装修工作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认真做好《住宅小区开发建设标准》和《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两项地方标准的宣传、落实工作,引导和监督房地产开发企业按标准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住宅小区功能,全面提升成品住房装修质量。抓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项目的申报落实工作,到 2015 年底,申报康居示范工程 20 个。进一步完善住宅性能认定的政策措施,提高性能认定的地位和成果的可信度。加快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进程,为全面推行住宅全装修和住宅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抓好CL 建筑体系推广应用工作,做好 EPS外墙保温体系引进应用工作,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百分之百使用 EPS保温材料创造条件。

结束语

我国发展住宅产业化的基础和条件已经具备,时机也比较成熟,我们正迎来一个住宅工业化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住宅工业化要凭借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新的历史舞台上绽放自己的风采。推动住宅工业化水平的提升,需要技术创新、政策扶持、市场导向、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住宅工业化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 推进住宅产业化[J]. 建设科技,2014,11.

圳模式”[J]. 建设科技,2014,11.

第5篇: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范文

我县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我县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文物保护点6处。我县馆藏文物现有7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二级17件,三级117件。除以上文物外,我县在县城和村镇中还分布着部分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的古代、近代建筑、石刻等,民间散存文物也有一定数量。这些经典文物,以及目前尚未发现的其他文物,即为我县悠久的历史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佐证,也提升了今日赵县的魅力,同时又为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所以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资源对于我县今后的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工作中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的协做配合和支持,因此,要着力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和深化。

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为切实保护好文物资源,针对我县文物保护的实际情况,制定我县文物保护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吸收与文物工作保护相关的各单位参加的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文物保护工作的统筹、督促和指导。

二、相关规定

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结合我县具体情况,制定我县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如下:

⑴文物归国家所有(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包括地上文物和所有地下遗存文物及出土文物。其所有权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容侵犯。

⑵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

⑶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单位,应当依法认真履行所承担的保护文物的职责,维护文物管理秩序。

⑷为促进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文物保护纳入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视地方财力给予一定的支持。

⑸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要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文物保护的意识。

⑹文物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省、市、县人民政府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并设置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⑺要加强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凡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已普查登记的文物点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论证、选址等,要充分征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凡大中型基本建设和村镇建设,应尽量避开文物保护区,在进行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时候,建设单位要事先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在工程范围内进行文物调查和勘探工作,防止因建设损坏文物古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表附后)

三、具体保护措施

(一)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

按照国家对文物的分类统计,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包括我县境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以及未列入文物单位和文物保护点,但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的古代建筑、石刻等。

1、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

赵县的国保文物包括:安济桥、永通桥、陀罗尼经幢、大观圣作之碑,柏林寺塔五处。对国保文物的保护,由文物旅游局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全天看护,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技防措施,如安装电视监控,安装护栏,合理安装防雷、防火、排水设施等,严格做到文物四有(有保护标志、有保护机构、有科学记录档案、有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制定长远的文物保护规划,以利深化保护、合理利用。

2、省保文物的保护

赵县的省保文物包括:各子汉墓群、宋子城遗址、宋村商周遗址、许家郭汉墓、李宪墓、禅林寺舍利塔六处。对于省保文物的保护,由文物旅游局聘请专职看护人员进行看护,文物旅游局执法队定期巡查并保持电话联系畅通,与看护员签定责任合同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制度,严格做到文物四有,逐步制定文物保护规划,对部分田野文物适当建立护栏和逐步采取技防措施。

3、县保文物的保护

赵县的县保文物包括:双庙商周遗址、王西章商周遗址、董村商周遗址、赵县古城墙遗址、永济桥、赵县革命烈士陵园、范庄革命列士陵园、新宅店革命烈士纪念碑、谢庄烈士纪念碑、沙河店烈士纪念碑共十处。对县保文物的保护,由文物旅游局聘请义务文物保护员进行保护,文物执法队定期巡查,与义务保护员签定保护责任合同。落实文物“四有”,并逐步制定文物保护规划。

4、文物保护点及其它文物的保护。目前赵县文物保护点共有六处,包含佛教石造像及其它石刻类文物等。另外,还有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的部分古代、近代建筑石刻等,分布在县城和村镇中。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已经开始,对这些文物的保护也同样受到了国家文物部门的重视。目前,对我县的九个文物保护点,都聘有义务文物保护员进行保护,对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的其它古代、近代建筑、石筑等,文物部门要搞好调查摸底,并按照统一部署,做好普查登记工作,为下一步具体保护打下基础。

(二)、对馆藏文物(可移动文物)的保护

我县的馆藏文物数量较大,品质较高,是赵县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馆藏文物的保护,要切实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改善文物保护条件,提高馆藏文物保护环境质量和安全性。二是加强保护措施,采取人防、技防相结合的办法,坚持24小时不断岗死看死守,并配备先进的报警监控装置。三是建立完备的文物档案,做好维护和研究工作;四是加强安防措施,建立应急预案,消防系统每日一检查,每周一练兵,做到正常运转。

四、文物维护及文物保护经费的筹集

文物维护包括对文物本体和周围环境的维护,以保证文物的正常状态,最大限度的延缓文物的风化、腐蚀等,以使文物更长久地保存和发挥作用。对此,文物部门要合理制定文物保护规划,并以规划为基础,按照工作规范,对具体的保护和维修项目,聘请相应专家,制订方案,做好申报和落实工作。同时,抓好文物的日常维护,做好重点文物的日常维护,做好重点文物周围的绿化、美化和保洁工作。

对于文物保护经费的筹集,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渠道:一是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二是文物保护经费逐步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三是自筹资金;四是依法收费;五是通过其它渠道,如吸纳社会团体和个人赞助等。

五、文物保护队伍的建设

文物旅游局做为文物保护的职能部门,下设文物保管所、文物执法队做为实施文物保护的专职机构,并聘请专职文物看护员,义务保护员形成文物看护和管理网络。在文保队伍建设上,要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和培训,注意要才培养,切实提高人员素质。

第6篇: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大”、“*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创新理念、科学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总体思路,把实施城市畅通工程与开展道路交通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规划先导,突出建管并举,持续提升交通管理水平,不断优化交通秩序,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努力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创造更加安全畅通、有序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推动*走在新一轮科学发展前列。

二、工作目标

——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强综合交通规划引领,编制完成《*市综合交通规划》;

——加快主次干道建设,完善快速道路系统,进一步提高路网通行能力;

——推进中心区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建设,实现市区快速道路、重要地区监控与交通指挥中心联网传输;

——推进道路隐患整治示范工程,确保重点隐患整改率达到93%以上;

——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对60个文明示范路口进行“文明交通综合指数”测评;

——建立对行人、非机动车路通违法行为的社会化长效管理机制;

——优化公交线网,提高营运效率,全年更新公交车900辆,新增公交车300辆;

——落实文明行动计划,组织实施文明礼让——2009年交通文明行动计划;

——在有条件的支路街巷再增设5000个临时停车泊位,缓解市区停车难矛盾;

——继续巩固和保持“畅通工程”全国领先水平,促进道路交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三、任务措施

(一)坚持规划先导,以城市品质主导城市科学发展,规划构建与城市定位、功能组团相适应的发展格局。(市规划局、建委、*局落实)

1、编制完成《*市综合交通规划》,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提供纲领性指导。

2、对关系到城市交通布局发展的新增规划通道做好规划储备。开展快速内环东线北上、机场二通道、纬七路东进等通道规划选线。

3、实现《*城乡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动态更新维护,形成09版规划成果,指导我市城乡交通设施建设。

4、继续加大“六线”上网工程的力度,努力实现主城范围内“六线”上网全覆盖;在新市区积极开展“六线”上网工程,进一步缩减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

5、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总体容量和效率,研究制定和规划一批道路、交叉口改善方案红线。

(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路网结构,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功能水平。(市建委、*局、市政公用局、残联,相关区政府落实)

6、建设完善我市快速路系统,提升“井”字型快速内环的环向和放射交通功能,促进主城与“一城三区”的交通联系。

7、推进快速内环北线西延工程建设,争取完成拆迁和地下通道主体工程建设。

8、推进凤台南路南下工程建设,争取完成桥梁主体建设,实施地面改造;继续推进纬七路西延工程建设,争取完成主体工程,实现年底前基本贯通。

9、组织开展城西干道快速化改造、纬一路快速化改造等重大项目的方案论证等前期工作,积极做好建设准备。

10、推进汉口路西延工程建设,开展隧道工程施工;完成苜蓿园大街南下、明匙路二期、长虹南路西延等一批主次干道及支路的建设改造。

11、开工建设迈*交叉口等一批人行地下通道;完成部分交通环岛、瓶颈路段、交叉口、公交站台等交通改造工程,解决好交通节点拥堵问题,促进交通运行更加平衡。

12、继续协调推进主城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二期工程,完成快速内环的交通监控诱导系统的建设方案研究,充分发挥交通资源效能。

13、在有条件的支路街巷再增设5000个临时停车泊位;市区主干道有条件的路段,限时开放供市民免费停车。停车场规划设计必需符合国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设置残疾人停车位,数量不少于总车位的2%,至少应有1个停车车位。

(三)进一步健全交通安全责任机制,在降压交通事故上求突破,提升事故防范专业化水平。(市安监局、*局、交通局、教育局、市政公用局、市容局,三区二县政府落实)

14、结合“安全生产年”活动,继续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组织“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及时查找并消除各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继续挂牌督办一批重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15、建立重点车辆、驾驶人监管控制系统,将公路客运、公交、出租、危化品、校车、渣土车等纳入监管平台,动态掌握重点车辆、驾驶人的安全行车状态,实现对重点管控车型的违法行为自动记录。

16、贯彻《*部高速公路应急管理程序规定》,健全完善高速公路联合值班机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操作规程、服务措施和责任追究。开展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加大对超速、客车超员、酒后驾驶、疲劳驾驶、高速公路违停上下客、非客运车辆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17、继续推进“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健全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机制,推广交通管理“路长承包责任制”,加快农村交通科技建设,增加完善超速、闯红灯等监测设备,切实提高农村道路安全系数和管控能力,扩大城镇管理范围,努力改善县城镇和农村集镇交通环境。确保江宁区、浦口区、高淳县达模范等级,六合区、溧水县达优秀等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18、完善、落实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倒查制度,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四)全面提升秩序管理整体水平,创造安全畅通、有序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市*局、市政公用局、交通局、市容局、残联落实)

19、配合我市施工的重点工程,进行深入调研,实地勘察,随时根据工程进度调整交通设施和信号,全力做好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作,继续协调巢湖、滁州市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夏季瓜果运输管理工作。

20、结合智能信号系统开通,继续建设完善市区绿波网络,研究制订交通疏导方案,保障道路施工安全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路面交通的影响。建立和完善交通管理设施投资、建设和维护机制,保障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隔离设施、交通违法行为检测仪等设施的配套建设,增加过街语音提示信号系统。

21、加快对学校门前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改造,充分发挥设施规范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作用。

22、突出“渣土车”、“黑车”、“三小车”等不规范车辆管理,加强对“黑车”联合整治,确保市区主干道和窗口地区交通秩序规范有序,维护*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

23、将挂车扩大到绕城公路以内,加大对货车、外牌摩托车及大桥车辆限行的管理力度,限制部分长途班车从长江大桥通行,继续加大对非封闭型货车和外牌摩托车管理力度。

24、实施推广车损事故“互碰自赔”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进一步简化轻微事故快处理赔手续,将涉及外省市车辆的轻微交通事故纳入快处快赔、自行协商处理范畴。扩大轻微事故快处范围,将保险理赔服务向高速公路、郊县公路延伸,并在江宁区增设理赔服务点。研究完善事故现场快速撤除工作标准,提高事故现场处置效率,减轻路面交通压力。

25、深化交通文明创建,加大对路口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和主干道车辆违法停车整治力度,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五)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贴近民生突破重点,提高市民出行的方便度和保障度。(市市政公用局、*局落实)

26、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制定新的公交优先三年计划行动,继续大力推进公共交通服务,建立公交智能化系统,提高公交营运效率,让广大市民不断得到实惠。

27、建设公共交通线路运行显示系统、多媒体综合查询系统、乘客服务信息系统,利用高新技术,以信息化为基础,促进乘客、车辆、场站设施以及交通环境等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广大乘客能够方便了解公共交通信息,合理安排出行。

28、以“双十佳驾驶员”评选、“文明特色服务车队”培养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使城市客运行业更多的“文明示范岗”、“文明特色车”、“大公司品牌车”成为走向街头小巷、深入市民内心的文明行业服务精品。

29、全年更新公交车900辆、新增公交车300辆,重点改善仙林、河西南部等新区的市民出行条件。

30、新建和改造20个公交场站,新辟5条公交专用道,新辟10条公交线路,调整20条公交线路,全面提高公交服务的覆盖面,继续改善市民的出行条件。不断改进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保障残疾人方便出行。

31、进一步优化完善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提高线网里程利用率,加强交通换乘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有机接合,方便市民乘坐。

(六)结合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城市,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不断提升环境质量。(市环保局、*局落实)

32、制定《*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将一些新的污染防治措施和控制手段纳入其中予以明确,为加大机动车污染防治力度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33、联合*交管部门加强道路及停放地联合执法工作,逐步扩大机动车路检范围和频次,将公交、客运、物流、超市及企业单位车辆停放地作为重点抽检点,并按相关规定对违法行为实施处罚。

34、所有从事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的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省环保厅的委托才能开展检测工作。在用车安全技术检验和环保定期检测必须都合格方可发放检验合格标志。

35、制定在用车环保定期检测场站后续建站方案并组织实施,为方便群众、便于管理,根据我市机动车增长情况,合理规划后续场站布点。

36、推进在用车环保标志管理,对高污染车辆实施限行。本市所有在用车必须按相关规定申领环保标志,按环保标志分类,对黄标车即高污染车辆实施限制时间限制区域行驶,对无环保标志车禁止通行。

(七)大力实施文明行动计划,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市民交通文明素质。(市文明办、市委宣传部,市*局、交通局、教育局,团市委,各区县政府落实)

37、组织实施“文明礼让——2009年交通文明行动计划”,以不争道抢行,礼让和谐为主题,组织策划交通宣传,提升市民交通文明素质。

38、组织志愿者深入广场、社区、高校、企业等人口密集地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在社会上大力倡导文明交通意识。

39、倡导市民树立文明乘车、文明骑车、文明行路的良好习惯,大力宣传交通意识和理念,以志愿服务的实际行动投身于*和谐社会建设之中。

40、以运输企业驾驶人、中小学生和农村群众为重点,开展千万名驾驶人再教育工程,继续推出一批交通安全示范学校。

41、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网络建设,在三区两县城区建立一个交通安全主题公园,重点乡镇建设一条交通文明示范路,行政村建立一个交通安全橱窗,中小学校建设一个交通安全活动园地,公路客运站建设一个交通安全宣传栏。

(八)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智能交通建设,形成高端化管理网络。(市发改委、建委、*局落实)

42、继续做好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一期的施工和调试,使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确保按时投入使用;年内启动系统二期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43、加快指挥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整合社会监控资源,实现市区快速道路、重要地区监控图像与交通指挥中心联网传输,进一步扩大道路监控覆盖面,增强指挥调度和快速处置能力。

第7篇: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概念、特征、产品特性、户型及公共空间设计

引言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为改善中低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所供给的规定价格、规定标准的住房。结合自身在设计管理岗位的工作经历,对保障性住房在建筑单体设计阶段的管理要点进行阐述,共同探讨。

一、保障性住房

1、保障性住房的概念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在对以中低收入家庭为主要对象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保障性住房主要由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房构成,也包括在一些林区、垦区、煤矿职工的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通过保障制度的完善,不论是哪一类住房,最终目的都是尽快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现“住有所居”是最根本的目标。

2、保障性住宅的特征

不管是我国的保障性住房,还是国外的公共住房,在各国各地区的具体含义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包含了以下特征:

一是具有或救助、或保障、或二者兼有的性质;

二是主要为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住房困难人群的居住需要,部分国家(如新加坡、瑞典)也将供应范围扩大至中等收入人群甚至更广;

三是往往通过制定公共住房政策并实施政策工具予以实现,因此带有很强的政策性。

3、保障性住房的产品特性

保障性住房的特征决定了保障性住房不同于商品住宅的产品特性。商品住房是以市场为导向原则,户型类型、产品档次多样,在满足基本居住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关注舒适性和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而保障性住房套型建筑面积保障基本居住需求、经济实用,产品避免奢华浪费,价格优化,套型类型通用性要求相对更强。下面从受众主体、功能需求、建设成本控制要求三个方面分析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特殊性,这将有助于我们探寻保障性住房小区建筑单体设计的核心所在。

(1)受众主体不同

保障性住房小区与商品性住房小区的最大的区别是受众主体不同。保障性住房小区主要居住者是城市中的中低收入人群尤其是住房困难者,从人口比例和使用时间考虑,其中又以老人和儿童为主要使用者。

(2)功能需求

保障性住房小区与一般商品性住房小区相比较而言,第一,其土地开发强度大,用地容积率高,建筑密度大;第二,住宅户型面积小,因而人均住房面积较低,使得居住人口密度偏高。即使存在着相对商品住宅的许多客观不足,保障性住房面积及设施配置仍需满足家庭居住活动的基本功能,充分考虑安全、卫生、 生理、学习等方面的需求,从而体现社会先进性和公正性。

(3)建设成本控制要求不同

严格的成本控制是保障性住房小区的设计不同于商品性住房小区设计的另一大特征。由于我国城市70%以上的常住人口都是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覆盖层面广,因而其对建设成本控制的要求有严格的限制。

保障性住房成本主要由以下八项构成:(1)建设用地的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安置费;(2)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3)建安工程公司工程费;(4)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5)1%-3%的管理费;(6)贷款利息;(7)税金;

二、 保障性住房建筑单体设计管理要点

作为一名房地产设计管理人员,自2008年以来,先后参与了三个项目共计3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的设计管理工作。项目中包含了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后转为合作性商品住宅)三种保障性住房的产品。各三个项目在取得土地开发权之初,均存在容积率高、建筑密度大、户型面积小、户数多、售价低等问题,这诸多局限性,加大了设计管理的难度。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建设出高品质的保障房,如何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在项目的投资成本、使用功能和实施方案可行性三者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并侧重于保障房使用功能的实现,在保证实现建筑项目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造价是开发建设这三个保障性住房工程中工作中的难点。随着项目先后的交付完成,现以建筑单体设计管理为例将工作中保障性住房的管理要点简要总结如下,共同探讨。

1、户型设计方面

(1)功能合理:保障性住房的建筑设计标准同样应该满足家庭居住活动的基本功能,设计不以舒适性为目标,仅满足家庭生活的基本需要。

在笔者开发建设的三类保障性住房中,按政策要求公租房为50平方米左右的两居室,对户型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同设计单位的方案沟通中,各项功能的取舍多次反复。户型面积客观上放弃了诸如大客厅、进入式衣帽间、干湿分离等提升品质的功能设计时,力保考虑安全、卫生、人的生理等方面功能的设置。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指导,在满足能烧煮、洗涤、便溺,可躺卧的同时,要求进得家门有换鞋空间,有基本的存放空间,针对洗衣机、冰箱等已是现代家庭的必备器具,厨卫设计时要考虑这些设备的安放和使用,设置给排水及插座等满足功能使用要求。

(2)布局紧凑,设计灵活:在满足经济、适用的居住需求前提下,减少室内单一性的交通空间面积,提倡空间相互借用,增大实用面积。例如考虑设“厅”, 兼顾起居、餐厅及交通过道等功能,起居厅和餐厅的家具配置可考虑互用。功能空间设计提倡可变性,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提供空间灵活划分、使用的条件。例如在限价商品房一居室结构方案的选型中,客厅同卧室之间避免采用剪力墙,这样给客户留下充分的格局改造空间,提升保障性住房的使用性。

(3)造型简约,产品标准化以降低工程成本:减少建筑装饰性构件的使用,造型设计简洁并注重周边建筑立面的和谐与统一。保障性住房在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的设计部位,逐步做到产品标准化、精细化设计,提高其功能空间在一定面积内使用率。在不同的户型内,套用同一卫生间的尺度及布局,在笔者开发的项目中大量采用,在降低施工难度,材料的利用率等方面为节约工程成本发挥了较大作用。

2、公共空间方面

在公共空间设计方面,设计尽量使公共交通空间紧凑,才能有足够的面积来安排户内活动空间,从而降低每户的公摊面积。保障性住房单位面积小,相同的建筑面积、体积中居住的人数多,但其安全疏散标准,即防火规范要求的楼梯宽度、走道宽度、电梯设置要求等绝不能降低。

商品房为提升品质而设置的入户花园、公共活动平台、南北穿通的楼梯间等,同户型设计一样,对保障性住房是不适合的。加大对设备管井的优化是工作中对公共空间设计上重点关注之处。多层集中设置的管井面积至少在1.5平方米以上,高层每单元可达4-5个平方米以上。管井的位置及管井内各类管线的排布在设计阶段就要细化。近年来BIM设计的采用极大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建筑模型能够直观的显示各种弯头、计量表的位置,是否冲突矛盾,是否还存在可优化的空间情况一目了然。

结束语

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在建设、规划、设计等方面不断总结探索,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建设应更加关注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在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各地政府的有关装配式住宅、保障性住房等系列务实政策的鼓励之下,保障性用房的标准化设计、建造无疑是一种实现多赢的方式。

参考文献

第8篇: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iang-zi”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湘潭槟榔产业立法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安排,10月底,市人大常委会阳建民副主任带队开展了湘潭市槟榔产业立法调研。市人大法制委、监察和司法委、财经委、民侨外委、市司法局、湖南省槟榔协会以及皇爷、伍子醉等有关单位和企业负责人参加了调研座谈会。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槟榔产业的现状

湘潭作为槟榔加工业的发源地,从清朝的手工作坊开始生产制作,经过30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技术升级,已成为我省槟榔产业规模企业最多、产值较大、企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槟榔研发生产地,是湘潭市的知名食品和城市名片。

近年来,湘潭槟榔生产逐步迈向现代化,目前全市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用槟椰生产企业有70家,年纳税近2亿元,其中规模企业6家,5000名员工以上的生产企业2家。从事槟榔生产、销售以及相关联产业的人员达十几万人,产品销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过500亿元。以湘潭县天易示范区和湘潭经开区为代表的食用槟榔产业“洼地”已基本成形,一个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在内的完整食用棋榔产业链已初具规模。槟榔已成为湘潭市乃至全省食品行业的重要产业,并带动了香精香料、食品包装、广告媒体、物流等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城乡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湘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用槟榔产业相关工作,成立了湘潭市食用槟榔产业链、食用槟榔产业联盟及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槟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潭政办发(2017)37号文件)以及《湘潭市推进食用槟产业链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今年,市政府还专题召开湘潭市规范槟榔产业健康发展座谈会,听取我市10家大型槟榔生产企业以及省槟协会就槟榔产业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坚定了槟榔生产企业在湘潭继续发展的信心。

二、当前槟榔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槟榔产业的壮大,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逐步显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各界对槟榔食品安全存在疑虑。槟榔长期以来一直是药用,药用槟榔从目前的研究看其风险是可控的,但食用槟榔历史不长,而且药用槟榔与食用槟榔在生产工艺上有很大差别,而且食用槟榔方式有所不同,同为一种方式的食用槟榔的不同品牌其生产工艺也不尽完全相同,主要体现在干果的质量和加入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数量等。2003年,世卫组织将槟榔定为一级致癌物。2015年,国家卫建委明确将槟榔从国家食品目录中剔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7年公布致癌物清单时,将槟榔果列入一级致癌物。其中,致癌原因被列举出的有两个:第一,槟榔里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形成亚硝基,是明确致癌的化合物。第二,槟榔较硬,咀嚼时易对口腔黏膜造成机械创伤,时间久了可以转化为口腔癌。中央电视台报道的“槟榔致癌”事件和近几年来陆续发现的多起长期嚼食槟榔患口腔癌、舌癌的病例报道后,海南省、湖南省生产的槟榔产品已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加之广大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湖南生产的槟榔是否安全一直成为有嚼食槟榔习惯者心中的疑问,舆论与消费者给槟榔生产经营者及槟榔的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由于以上原因,造成市场监管部门对槟榔发放食品生产许可发证以及生产监管陷入了尴尬境地。

二是槟榔的生产标准参数落后。政府相关部门轻引导服务、重监督管理,没有对辖区内生产、销售的食用槟榔提出安全监管及科研规划,既没有中长期的科学研究计划,也没有针对目前生产现状采取任何强制性措施,基本处于松散管理状态,任其自身发展,导致食用槟榔没有国家标准,仅有的地方标准沿用的仍是湖南省地方标准·食用槟榔(DB43/132-2004),为2004年的标准,部分参数落后于国家强制标准。同时,对于槟榔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也没有国家标准,很容易出现系列质量安全事故。

三是基础研究和深入研究不够。从现有可查到的科学研究数据看,无论是槟榔生产企业,还是我国的相关科研院所,均缺少系统有针对性的基础性研究数据和科学的证明材料。如对于槟榔干果及其添加剂含有哪些化学成分和元素,哪些成分对人体有益,哪些成分会造成人体损害,等等这些基础研究还没有详实可靠的数据。如何消除槟榔纤维对口腔和牙齿造成的危害,减少添加剂对人体的破坏等深入研究也非常缺乏。目前全国各大专院校的食品类中也没有开设槟榔专业。

四是欠缺技术上的合作交流。长期以来,槟榔行业重内部企业交流,轻与高校与科研院所和其它机构的合作,尤其是与食品加工类的专业团队和高校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联系。导致槟榔没有进行基础研究,没有权威性的数据。当前槟榔企业虽然从传统的小作坊过渡到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但只是质量和规模的提升,对槟榔本身的口感以及创新技术的开发还不够。虽然食用槟榔加工业已经初具规模,尤其是近十年来出现快速发展,但在槟榔的有效成分提取及系列深加工产品研究、开发方面十分滞后,不能充分发挥槟榔的增值效应,难以深化槟榔产业的深加工附加值,严重制约了槟榔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五是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对槟榔的悠久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槟榔中所含营养物质、有效成分、生理功效、咀嚼槟榔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方面的资料收集不齐,没有通过主流渠道向社会正确介绍槟榔,致使社会上对槟榔的利弊认识不到位,有的对嚼食槟榔存有质疑,有的又过度嚼食槟榔,甚至有少数媒体将一些未经过严格论证的观点广泛传播,使不少人无法正确认识槟榔。同时,虽然现在槟榔企业的生产状况、卫生条件已经达工业化规模、接近医药生产的标准,但是社会的观念仍停留在槟榔还是小作坊式,脏乱差的印象。导致社会和政府各级部门对槟榔行业的整体印象较差。

三、加强槟榔产业的建议及立法分析

由于槟榔产业是湘潭的特色和支柱,对经济发展和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亟待引起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与关注。

第一,加强基础研究和深加工。一方面,要组织专门的人员,增加槟榔的安全质量风险基础性研究投入,尽快设立槟榔安全风险研究专项资金,开展有关槟榔质量安全风险的基础性研究,如:开展湖南槟榔加工工艺的科学性研究、食用槟榔中危害因子的寻证研究、探究其引起口腔黏膜纤维化病变的相关危害因子,并进行相关消减技术研究、槟榔与口腔健康的研究等研究课题,以数据论证槟榔产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并结合湖南槟榔产业发展现状及质量安全风险问题,形成槟榔质量安全的数据库与风险控制的对策。与权威机构共同研究,精确研究化学成分,深入分析槟榔对人体健康的利和弊,并拿出法定的依据。另一方面,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组织科研人员通过槟榔果实的加工开发其它的新型产品,支持槟榔生产企业加大槟榔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研发力度,保障槟榔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使槟榔产品更科学、更卫生、更安全,积极开拓槟榔食品的高端消费市场,提高槟榔产业的附加值,开发药品、保健品、美容品和日用品等,扩大工业效益,延长产业链,丰富槟榔饮食文化内涵,提升行业竞争力。

第二,增强技术创新力量。由政府或协会牵头,组成一个技术团队,搭建跨学科的科研平台,对槟榔专门进行研究,使槟榔朝着更健康、更好的产品质量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要扶持槟榔的科研项目,对企业申报的槟榔科研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要迅速和一些食品专业的大专院校和院所进行合作,通过他们的科研平台使槟榔研究的课题上升为国家课题,让研究出来的成果成为法定成果。

第三,建立完善的槟榔产品标准。针对目前槟榔从食品目录里面被剔除的情况,要迅速向省有关部门申请研究地方性槟榔产品的标准,同时要由政府牵头,更加全面的分析、掌握和论证槟榔食品的安全风险。要提早谋划,从经济发展、企业转型、社会稳定等方面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科学的分析和研判。企业也要迅速开展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生理生化实验分析,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严把槟榔生产准入关,对不符合生产条件的坚决整改,甚至取缔,特别是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防止其产生质量安全问题给整个行业带来风险。建立从原料、生产、产品和流通的追溯机制。提高槟榔企业的质量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规范生产和加工。充分发挥协会作用,规范协调生产企业行为,鼓励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杜绝企业在原料采购中互相拆台、哄抬价格等无序行为。

第四,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种媒体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特别是国内外槟榔差异、食用加工方法不同等方面,抵制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使社会客观公正认识和对待槟榔。2016年“槟榔习俗”被列入湖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大槟榔文化的宣传力度,挖掘几百年槟榔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开发、提升槟榔文化。加大对槟榔生产企业的宣传。湘潭槟榔加工企业的自动化、规模化和技术水平比较高,适时可以组织相关媒体开展槟榔企业行活动,使公众和媒体了解湘潭槟榔现代化的加工过程和严格的质量管理,消除公众误解和担心,为产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第9篇: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范文

“社会生产、人们生活发生革命性变化,对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既带来新的冲击,也注入新的活力。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创新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增进居民福祉,是城市领导者、管理者都将面对的重要使命。”相关专家的说法当然没有问题,但上个世纪末,有人提出数字城市概念,试图以计算机技术支撑城市发展时,由于技术方案与现实需求难以结合,难以落地,大多只停留在思路层面。

今天,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赋予了城市新的能量、新的生命。世界上一些国家便相继提出了智慧城市战略,如欧盟提出了“智慧城市与社区欧洲创新伙伴行动”,旨在实现“智能增长”、“可持续增长”以及“包容性增长”;新加坡推出了“智慧国2015计划”,旨在提升政府治理效率,提升创新发展能力。这些战略举措,都是以智慧城市建设为重要支撑,推动城市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的调整优化,增强城市集聚经济人口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有专家告诉记者,从概念上说,智慧城市是把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融合在一起,将城市信息化推向更高阶段。它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社交网络等工具和方法,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和智能融合的应用。智慧城市将成为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达到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体现了更高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因此,未来智慧城市发展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告诉记者,截至今年9月份,我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宣布要建设智慧城市。这反映出地方政府的极大热情。但成为“智慧城市”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神州数码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李继刚对记者称,建议改变当前专家评审、上级检查的考评机制,利用第三方市场机构调查,看建设“智慧城市”是否真的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方便。从试点城市目录看,目前多为小城市和大城市的新城区。对此,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告诉记者,大城市如广州,人口载体、城市空间过大,大量投入缺乏明确性,中小城市则相对容易入手。因此,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等,发起成立的“智慧城市发展联盟”,先后签约并设立两批智慧城市样板,包括四川省德阳市、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广州市番禺区以及吉林省延吉市。

京沪广“试水”如何

2012年7月21日,一场61年来最雨让北京陷入尴尬。两个月后,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对外“智慧城市实施方案”:即便突降暴雨、积水断路,居民的手机也能收到短信,及时获知前方的路况信息。

北京市朝阳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皮定均告诉记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朝阳区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借助智能手机与计算机两大终端,极大地便利了政府监管与市民生活。通过该系统的运用,朝阳区监管中心可实时监控辖区内多项活动,大到新增建筑情况,小到住宅小区内野广告清理状况。

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住建部、工信部确定的国家智慧城市首批试点之一。2013年1月起,一款名叫“掌上公交”的手机应用,让浦东新区市民能够实时查询公交线路、临近站点位置、公交车与站点的距离、公交车牌号等具体信息。而今,一款专为私家车主研发的“掌上交通”软件也投入使用,道路实时情况都可在手机屏幕上即时了解。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信息技术管理办公室主任戴友锋对记者称,让“智慧城市”建设切实造福市民,就要优先解决公共交通、市政服务等实际问题。

而广州市政府则在与企业互动中,逐步将“智慧城市”变成现实。“行讯通”、“警民通”、“掌上政务”、“掌上税务”等多款手机应用,几乎涵盖生活的各方面。而预约医院门诊挂号、查询交通违章记录、办理港澳出入境手续以及预约结婚登记等事宜,均可借助手机上网完成。

睡城、堵城、空城出现

尽管如此,但对于中国“智慧城市”目前的建设状况,还是有多位专家总结出两个主要缺陷:城市内容建设不够丰富,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城市对自身分析不够,存在投资与建设风险,引发“空城”现象。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王秀军对记者解释,目前部分城市(区)对“智慧城市”认识存在偏差,片面追求技术“高精尖”,应用“大而全”,简单地贴上“智慧”标签缺乏实际内容。

根据规划,位于北京东北部的望京社区将建设成为超大规模社区,但随着居住人口的增长,社区内服务业严重不足。目前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依然存在内外交通衔接不畅问题。而始建于1999年的天通苑社区,作为北京首批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项目,与望京、通州以及回龙观齐名,却得名“睡城”――常住人口清晨涌入城市、夜晚返回社区,呈现出钟摆式、候鸟式现象。

据了解,有些社区由于功能过于单一,每天庞大数量的人口流动给交通造成巨大压力。北京望京与天通苑两大社区,如今就成了著名的“堵城”。

而“空城”现象,也是“智慧城市”的通病。

2012年底,地处华南地区的珠海成为“智慧城市”试点大军中的一员,但珠海西区的“空城”局面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位于西区的珠海机场长久以来因客流量偏少而广受质疑。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院长沈迟告诉记者,2013年调查的144个地级市中,有133个提出建设新城新区,共规划出200个新城新区。此外,12个省会城市计划建设55个新城新区。而这其中,不切实际的建城计划将造成严重浪费。

加速发展还需且行且慎

随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社会舆论中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探讨又掀起一波新。

据悉,随着信息技术和城市规划理念的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近年在多个领域取得积极进展。舆论场中“智慧城市”一词早已从一个只有专业人员了解的词汇,变成了政府、企业与民众的关注热点。但由于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同时面临盲目发展、协作困难、缺乏顶层设计和评定标准等问题,导致公众的关注益发强烈。

百度新闻高级搜索结果显示,2009年与“智慧城市”有关的新闻仅有670篇,而5年后的2014年,仅1―10月份相关报道就已达到111万篇,是5年前的1600多倍,足见其在舆论场中的发酵速度与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