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管理的价值范文

公共管理的价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管理的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管理的价值

第1篇:公共管理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新公共管理;价值取向;双重影响

引言

公共管理主要是指不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相关政府和公共组织,比如:学校机构,其是一种追求增进效益与公共利益公平分配的调控活动。近年来,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新公共管理将原来的效率优先转变成绩效优先,将经济学理论和私营模式作为基础,关注管理者的管理结果和管理责任,从而实现政府政策实施价值取向的“3E”目标。而信息化对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的思维方式有着广泛的影响,使社会基础也在发生变化,那么对新公共管理有所影响也是必然的。

1信息化对新公共管理价值取向产生的积极影响

1.1效率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随着经济信息化的发展,新公共管理在效率方面的价值取向逐渐从原来的效率优先转变成绩效优先。政府和企业不以追求用最少的资源消耗来提供最多的社会服务和公共产品为导向,而是以更多的关注社会大众的满意程度和需求为导向。所以,新公共管理在效率方面的价值取向不是重复传统的管理模式,而是在信息时代寻求新的发展。另一方面,新公共管理主要就是通过引入私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和管理经验,来实现效率的优化。政府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向私营企业学习和借鉴,在管理方面引入质量管理、预测系统、分析技术及绩效评估等。费耶认为效率取向就是以效率为驱动的管理模式,鼓励公共部门引进和尝试私营企业的管理手段和技术,认为不管是私营企业还是公共部门都应该将效率作为管理的核心。

1.2公共方面的影响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人们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越来越明显,政府能力的单薄无法有效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所以需要借助广泛的社会的力量,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新公共管理的公共价值取向。因为公众是信息化的中心,所以政府中的各种信息也主要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需要公众全面、清晰的了解,电子政府的建立就是要通过网络的优势来提高信息的流通速度,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府部门在“行政”和“政治”方面的二元互动,使公共价值取向能够得到强化,真正有效的落实公共价值。一方面,信息化社会具有管理经验、筛选和加工信息资源、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影响政务官或代议机构的决策,这是“行政”和“政治”二者之间互动的重要表现。另一方面,从主体角色变化方面来看,大众传媒的广泛渗透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为议员进入行政部门创设了良好的机遇。总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未来公共行政的政治色彩不仅不会消退,而是更加的浓厚,和文职人员之间也不会明显的分化而是会彼此逐渐的渗透和融合。总的来说,应关注高级文职人员的敏感性、公众向应力、政治责任心等方面的发展,不断强化新公共管理在各方面的价值取向。

2信息化对新公共管理价值取向产生的负面影响

2.1新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

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公共管理技术决定论,使新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离。过于关注技术和科技的重要作用,很容易形成技术决定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不仅给新公共管理带来了管理思想、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变革,同时也要在具体的实践研究中坚决抵制技术决定论的产生。这是发挥信息化影响时需要重点警惕的。

2.2影响社会发展的独立性

信息化时代国家和市民社会逐渐发展融合,在给人们的发展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也产生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从信息化发展角度分析,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方面,强调个性化和个人主义,让公众涌现出更多的活力,提高公共管理广泛的参与度,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化能够强化政府介入文化、经济等发展领域的能力。虽然信息化可以帮助政府强化行政权力,提升其职能行使的效率和专业性,但同时也会强化政府介入社会的能力,从而影响社会发展的独立性,限制了公众的自由和隐私,不利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2.3社会价值观的取向受到挑战

信息化的发展使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新公共管理维持价值的取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的渗透,导致意识形态的异质化和同质化现象并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新公共管理工作的难度。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代替了原有的意识形态的功能,而且使传统的舆论宣传、新闻媒体等渠道失去了主导地位,要想在社会和公共管理中确定意识、公共以及责任等价值取向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3结语

信息化的发展和公共管理的不断变革,为政府带来了双重的发展压力。因此,政府要正确认识新公共管理在各方面的价值取向,以及新公共管理与信息化二者之间的一致性,在推动社会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并关注人的持续健康发展。政府还要不断推动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消除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知识经济的长期增长优势,为我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篇:公共管理的价值范文

政府管理;公共价值;管理哲学

【项目课题】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巩固和发展新疆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研究》中的子课题“转型期新疆农牧区区域贫困与民族关系研究”中的子题目(批准号为09&ZD009);

新疆师范大学《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点启动资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阿迪力·买买提(1959—),维吾尔族人,新疆伽师县人,现任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哲学和行政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

阿不都肉苏力·拜克力(1974—),维吾尔族人,新疆吐鲁番市人,硕士研究生,现任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政治学系讲师,主要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在哲学中,价值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关系范畴,凡是涉及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关系,就包含人们常说的价值。具体地说,凡是对主体有用的东西,就叫有价值;无用或有害的东西,就叫无价值或负价值。价值按其客体满足主体的属性,可划分为功用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三类。功用价值相当于马克思说的物的使用价值;道德价值是指人的德行对他人的精神感召和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审美价值是指主体所创造的对象反过来给予创造者的愉悦感,是人对人类自由本质的确证和审视。无论那类价值,都反映了主体需要和客体功能的肯定关系,都是主体对他所创造的客体的认同或评价。

价值观念,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客观对象意义的看法或观点。在实践中,人们对客观对象的看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看法或观点,这在国外又称“事实真理”或“事实判断”。另一类即关于客观事物有无意义,有无用处的看法或观点,这既是所谓“价值真理”或“价值判断”。价值观念同事实观念相比,后者侧重于对事物真理的客观性探讨,回答对象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这类真理问题;前者侧重于对事物意义的主观评价,回答对象对我“好不好”以及“好在何处”这类的功用问题。人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观念(包括世界观和自然观、历史观、人生观、管理观等各类观念),无一不是由这类观念组成,如人们通常所说的哲学世界观,它既包括人们对世界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客观探讨,表现为一个知识体系或说明体系;又包括人们对现存世界的主观体认和评价,对理想的未来世界的设计和追求。人生观也是如此:它既包括人生本质规律的理性探索,又包括对现世的主观感受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这就告诉我们,人们的观念既不可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机械反映,其中必然渗透着人的意向目的、定向选择和主观评价;又不可能是纯粹主观任意的,它必以客观事物为对象,以事实为基础。因此,事实观念和价值观念是互为条件的辨证关系。

当前的话题是:究竟什么是管理价值观的问题。管理价值观同一般价值观又什么区别、应该体现什么样的价值观、大致包括哪些内容和具有哪些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所谓管理价值观即管理者关于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的观点的总称,它是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管理主体对管理环境、管理目标、管理客体、管理现状、管理过程、管理结果和管理效率以及管理未来的体认、选择、态度、倾向、评价和期待等各种观念的总和。说它是管理主体的价值观,并不意味着管理系统中作为管理客体的人没有价值观,因为管理是管理主体作用于管理客体的特殊实践或主体性活动,因而管理价值观是指导管理主体的观念而有别于管理客体的价值观念。当然,在研究管理的价值观时,不能也不应回避被管理者的价值观念,因为凡是人都有自己特定的价值原则和价值判断。管理价值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管理价值观表现为管理者对管理环境的体认。

管理系统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管理要正常进行以维持并发展组织系统,就必须了解、适应环境,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人员的交换。而在了解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管理者一方面必须搜集整理环境的信息,力求使自己的认识符合外在环境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又要根据自身的目的和需要去筛选信息,并按自己的价值方式去整理信息和评价信息,从而对环境作出好或坏的价值判断。所谓对环境的体认,指的就是管理者通过多次管理实践而形成的对环境好坏的辩识能力和判断标准,而这种辩识能力和判断标准,既是管理价值观的一种表现。任何时代的管理或现代任何一类管理,管理者首先要考虑的对象不是自身的组织系统而是系统所面临的组织环境。只有对环境有尽可能详尽的了解并对之进行了一番“审视度势”的价值判断之后,才可能进行别的思考。比如外商和内地企业家来疆投资,第一步要了解研究的就是新疆的投资环境,通过各种渠道掌握有关我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资源、社会政治稳定、民族关系、人力状况、市场环境的情况,并根据自身利益进行分析和选择。这种投资环境的分析和选择,就渗透着外国资本家和内地投资商的价值观念。

第二,管理价值观表现在组织目标的选择确立方面。

当对组织环境有所了解并确认了它对组织有无意义之后,接下来管理者便要根据组织的需要和环境的可能,确立组织行为的目标。任何一类组织目标的确立既不是任意选定的,也不是自发产生的,而必须依赖可能和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目的要有实现的可能性。如某种目的尽管很有意义但在现实中缺乏根据、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实现,那么这种目的就是空洞无边的幻想,注定不能实现;二是目的要符合管理者或组织系统的需要。如果不适合需要,尽管在现实中有实现的根据,管理者因其对自身需要无关甚或有害,也是不会将其确立为目标的。可见,在确立管理目标的过程中,也有两种观念在同时起作用:分析目的有无可能、能否转化为现实,这依据事实观念;而确认目的有无意义、哪种目的符合组织的主要需要,这依据价值观念。总之,组织目的既然不是环境强加给组织系统的,而是组织的管理者在分析环境的多种可能性之后进行价值选择的结果,这样,在同一环境中,不同的组织因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从而产生不同的组织目的,就是很自然的现象。

第三,管理价值观表现为对管理结果的评价和对组织未来的期望。

第3篇:公共管理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 价值观价值认同员工激励

一、引言

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古从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每天一般只需要发挥20%~30%的能力用于工作就足以保住饭碗。如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那么他们的潜力将发挥到80%~90%。在企业生产经营资源中员工是企业各种经济资源中具有思想、情感、追求和创造性的一种资源,企业员工作为人力资源不仅影响和决定着其他资源的开发、使用状况,而且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发展变革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和创造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企业管理工作成效的最优状态或者说企业管理工作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为:企业内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将企业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自觉、自愿为企业目标利益贡献自己的一切。员工的这样一种思想和精神状态,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的,但却应该是企业家、管理者要挑战的极限状态。要趋近这样一种状态,只有通过对内部员工的有效激励管理来实现。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交汇融合、剧烈冲突,企业与员工之间关系呈多元化的趋势,面对员工价值的多元化,企业如何才能引导员工自觉地通过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工作投入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员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的相关研究及其意义

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也呈现出多种价值取向。余琛(2003)通过访谈调查了员工目心中的员工与企业的关系,表明被访谈者对自己与企业的关系比较典型的看法有四种:①互惠互利型。这种观点的赞同率最高占总人数的54%,它强调交换原则。②利益共同体。有28%被访谈者认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利益统一。③家庭融洽型。这种类型占12%,但是它强调企业与成员之间的和谐。④剥削与被剥削。这种类型的关系被6%接受访谈者提到,认为企业实际上就是董事长自己的,自己是被董事长所利用,没有发言权,没有主人翁地位。

企业员工有个人的价值目标和对外界事物判断的价值标准,以及对企业经营价值观的判断标准,包括对企业管理理念、管理行为的认同与否定的个人判断标准。同时,员工的这种认知又会在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的社会化过程而得到改变。Wiener认为: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以及自愿为企业做出贡献和牺牲,是由于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被灌输和强调这样一种观念或规范的结果。如果企业的经营理念强调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关系,人力资源管理重在将企业营造成为平等地为员工提供满足个人需要的场所,当员工强烈地感受到的来自组织方面的关心与支持,企业的目标就容易成为员工的个人目标,员工对组织表现出忠诚并努力工作。 Buchanan(1974)进一步把 “个人对所属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认同,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以及由于这种认同和关系而带来的个人对组织感情上的依附而参与该组织的相对程度”,定义为组织承诺。后来的研究者把这类组织承诺定义为感情承诺。感情承诺(affective commitment)指组织成员被卷入组织、参与组织社会交往的程度。笔者认为员工个体对组织的感情承诺来自员工个人对企业经营价值观的认同与接受,并且在与企业的关系中它唤起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情感。它是个体对一个实体的情感,是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倾向。这种个体对实体的价值目标认同实际上就是员工在职业生活中得到社交满足和尊重的需要满足,它容易唤起员工的自豪感,以及为了组织的利益自愿对组织做出牺牲和贡献,从而在其职业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

基于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而带来的员工对企业的情感体验这种思想,House教授作了以价值为本的领导行为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发现:价值导向动机比实际导向动机更强、更广泛、更持久,以价值为本的领导行为可以产生高的组织凝聚力,激发出团队完成组织愿景的动机,以及跟随者在自我责任的激励下愿意做出自我牺牲等。

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参与企业工作、生活是员工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是企业员工职业生活的主要内容,在员工职业生活中,员工一样有参与企业交往的需要、受到企业尊重、得到企业肯定及实现自身价值的职业需要。员工对个体与企业关系的不同认识,来源于员工在职业生活中感知到的企业对待员工的基本态度,当员工强烈感知到企业对他的职业工作的充分认同和尊重,这时企业的经营价值观就容易唤起员工的认同和接受,从而呈现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情感。

三、树立员工认同的企业共同价值观的途径

企业以正面、积极的方式向员工传达对员工的尊重,通过向员工描绘企业的追求、远景规划及对员工的期待和相关的行为规范要求,强调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的密切关系,以及企业为员工提供的职业发展空间,从而引导员工的个人价值追求与企业经营价值目标相吻合,这种对员工精神意识的管理行为就是树立共同价值观的员工激励管理,它的目的在于以企业的经营价值观来引导员工的认同与接受,唤醒员工职业交往的需要和职业工作得到企业尊重的需要满足,从而激发员工职业生活的自我价值实现需要。它重在强调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关系,企业致力于传达关心员工的职业发展,并谋求企业与员工一起成长,从而极大地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达到员工精神需求的满足。这样,员工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并将企业作为实现自己个人价值观的场所时,员工在行动中会自觉地去追求企业目标的实现,并在企业的成长发展中体会成就感。

员工具有与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员工对个体与企业的关系认知上会自觉形成利益共同体的认识,从而奠定员工对企业的深厚情感,自愿为企业的目标努力奉献,它可以替代金钱的激励效果。在集体主义浓厚的日本高层经理人员的年收入一般只有普通员工的5倍,而在高度市场经济的个人主义美国,不少CEO的年收入超过百万美元,为普通员工的41倍;中国建国初期“一五”期间,全国劳动人民的工作热情,这些都来自于一种共同的价值信念,这种信念从根本上、深层次地激励着员工的工作热情,支配着员工的工作投入行为,他可以使得员工在工作中达到忘我的境界、不计报酬和个人经济利益的得失,但却从工作中获得了主人翁的精神满足和成就感。树立共同价值观的企业员工激励管理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员工招聘上,注重对应聘人员价值观的考察,尽可能招聘和企业价值观一致的员工,或者企业在招聘时吸收那些至少具有企业的某些重要价值标准的人员,录用那些其个人需要很可能通过在组织的工作中得以满足的人,其行为才能符合企业利益,指向企业目标。招聘与本企业的价植观相符合,或者通过后期的教育、培训能与本企业的价植观相符合的员工,剔除与企业价值观完全相背的人员,才能确保企业共同价值观的树立。

2.员工的培训:对员工进行企业价值观的专业教育,领导者对员工宣传、描绘企业的价值观和精神文化及企业行为、规范准则;清楚地为员工描绘企业的远景规划、向员工展示自己对企业价值目标的不懈追求和牺牲精神、传达对员工的高层期望和对员工的高度信任,以唤起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和接受,从而使其内化为员工自愿的追求。

3.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充分地授权,强调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依靠和相信员工,鼓励员工最大限度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经验和创造力,让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企业的决策与计划的制定和对某些事情的处理,以及对某些问题的讨论与管理,让员工关注企业,引导员工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连结在一起,促使员工对本职工作尽心竭力,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保障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充分放权、授权,也促使各级员工在职业生活中更快的成长,确保企业是员工价值目标实现的场所。

4.人员的提拔,企业价值观能整合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同样,个人价值观也会对企业价值观产生反作用,人的决策、行为模式会不自觉受到其价值观的支配,管理者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高,其决策、管理行为影响面宽,如果单凭工作绩效标准来提拔员工,可能会使那些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冲突的人得到晋升,从而使企业共同价值观受到损害。所以,职务晋升人员不仅应当从认同企业价值观且工作绩效好的员工中产生,而且晋升人员必须是能模范倡导企业价值观的业绩优秀者,才能保证晋升达到既提升企业业绩的目的,又坚实地倡导了企业价值观。

第4篇:公共管理的价值范文

1.1欠缺完善的造价管理体制

造价管理体制作为工程施工的关键问题之一,能够对各个部分进行成本的估算,避免在施工环节之中出现资金超支的情况。但是,当前国内大部分工民建工程的施工造价管理环节中都欠缺较为完善和系统的造价管理体系,并且国家及施工企业针对于造价问题的要求也不同,在施工中很难实现统一的管理,特别是在处理一些定额套用的环节上,因为受到区域性的局限,往往在现实情况中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对此,在造价管理工作中必然会出现矛盾,很难促进造价在成本中的控制,无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1.2欠缺对工程造价的重视程度

当前,国内施工企业保证质量的意识日益增加,工程建工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性的提高。但是,施工企业通常都忽视了对于工程造价重要性的管理。即便是部分工程制定了造价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但是,因为没有得到施工单位的领导重视及落实,不能够确实的落实到实处,很多施工人员不能够实现良好的自我约束,从而引发其一系列的经济问题。造成成本上的增加,资源上的浪费。

1.3欠缺对设备及材料的管理落实

材料和设备作为工程施工的关键。对其管理水平对于工程施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就造价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存在谎报材料价格的情况,故意对材料的进行提高,没有按照施工图纸中的要求来进行设备的购买,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导致很大一部分的设备存在闲置的情况。

2提高工民建工程造价控制就管理的措施

工程造价一直都被作为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它是整体贯彻于整个工程之中的,并且涉及的范畴广、内容也比较繁多,如果稍有缓解疏漏那么势必会对整体的工程质量及效率带来影响。所以,提高对工民建工程的施工造价管理具有可行性。

2.1设计阶段

设计任务书投资估算额作为工程造价最高的限额,也是工程造价管理最重要的参考依据。所以,在设计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结合工程多方面的因素,针对施工中可能出存在的问题做出预测。对于任务书做出有效的估算,提高其估算的准确程度,最后确定出定价的标准。设计单位的人员作为造价标准的核心人物,需要充分的树立意识,杜绝存在不合理的行为,保证与实际相接轨。推行清单计价模式。招投标作为建筑企业选用最佳设计方案的重要方式,并且能够对中标的项目做出整体的估算和投资,给造价管理工作提供极大的支持。所以,为了能够全面的提高招标工作的效率,在招标的过程中,应该推行质量清单计价的形式。通过对招标的文件中相关要求,编制招标文件,发送给投标单位,然后选取最佳的报价单位,提升建筑企业在竞争方面的优势,为造价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奠基性作用。选取性价比最高的材料及设备。材料和设备作为施工的关键。对于工程施工招标标准进行研究以后,就需要根据施工的具体要求,来选定材料及设备,在这一过程中不要追求高端,需要全面对市场做出分析以后,选取性价比最高的厂家来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大型的设备及建材,更是需要谨慎。

2.2施工阶段

施工作为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环节,更是进行造价管理的关键所在。所以,针对于这一阶段,需要加大对细节的管理。

(1)管理人员需要明确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及自身的职责是什么。然后结合施工的进度来对造价进行协调、工期及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明确。将投入产出观念渗透到管理工作环节之中。最大程度上实现对资源的优化,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此外,施工过程中还会因为不同的突况引起变更,比如说工程的设计粗糙,这些问题都会对施工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针对这一问题上一定要杜绝设计变革的情况。积极的落实分级空管制度,对必要发生的设计,最小的限度上避免损失,全面高效的提高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2)施工组织内容上需要全面。包括对施工的方案、施工的进度及计划来进行完善。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各要素之间协调的发展,提高施工的效率及施工的质量,需要采用动态的方式来对工程实行全面的管理,收集相关的造价资料,然后结合动态的要素,将动态的管理贯彻落实到整个施工中,提高对于工程变革问题的处理性。避免对于整体的施工产生不利的影响。

(3)有效的对的投资控制进行管理。包括技术及经济等方面进行完善。至此,建设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技术人员更好的落实教育的观念,全面的引导管理人员树立造价意识及观念。在现实工作之中,需要做到对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及发展,科学合理的对人力、财力及物力进行安排,杜绝浪费的情况出现,彻底的实现工程招标到竣工的结算及全面的造价管理。

(4)造价管理人员还应该进一步的规划计费的标准,积极的落实监督管理体系,引起先进的管理制度,采用科学的方式来提高对项目建设的监督及管理,提高造价管理的水平,为工民建工程的完善提供保障。

2.3结算阶段

工程竣工结算造价管理工作重点是发生在施工企业级建筑企业之间,工程预算人员需要非常准确的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造价环做出准确的预算,避免出现施工过渡追求利益最大化二造成的谎报情况。此外,造价管理人员还需要对编制的范畴做出有效的绩效审核,因为受到区域性的税率及价格指数的影响,建筑工程收费标准一定要按照严格的规定,在设计变更则需要监理进行签字才有效,不然一律都要被视为无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仅能够提高造价管理的时效性,还能够提高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利益最大化,对工程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3总结

第5篇:公共管理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绿色工程管理;工程价值观;创新

一、工程管理创新的意义

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们摆脱传统的工程观,使工程管理符合大自然规律,做到节约自然资源、爱护自然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工程管理必须进行创新。

1.从管理思想角度看

工程管理的目标是使有限的资源在合理的支配下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公司也应该注意“绿色成本”,即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污水净化等成本。目前的管理对象如污水、废弃物等都为公共物品,因此管理者不能一味的追求工作效率,还应注意工程效益。因此,工程管理的创新能够改变原有的理念。

2.从方法论角度看

我国的管理范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并没有把生态环境问题作为管理重点。因此,对工程管理进行创新能够有效改变如今的管理范式。

二、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

1.绿色工程管理

绿色工程管理就在原有的管理理念基础上加入了生态思想,使工程管理能做到节约能源、爱护自然环境、减少废弃物排放,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以生态目标为导向

绿色工程管理的理念就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工程管理中建立起绿色价值观。管理者能够清楚把握自然规律,使工程生产对大自然造成的影响达到最小化,从而达到改善自然环境的目的。

(2)经济、社会、环境目标并重

工程活动是一个国家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与大自然的关系也很密切,因此绿色工程管理必须两者兼顾,将经济、社会、自然环境放到同等位置加以对待,在工程效益与生态环境之间找到平衡点。

(3)全寿命周期管理

绿色工程管理中的每一个阶段如设计方案、工程施工、投入使用、拆除等,都应秉承绿色理念,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有效控制工程质量、成本、工期、安全

在原有理念的控制基础上加入了节约能源、降低排放、呵护环境等绿色要求。

2.绿色工程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1)人们价值观的转变

由于人们意识到了过度的开发对环境带来的破坏,如沙尘暴、温室效应、地表塌陷等,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绿色工程管理。政府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念,推动了绿色工程管理的发展。

(2)政策与技术的支持

我国出台了相关法律,并且改变了一些政策,包括税收、财政等,这无疑为绿色工程管理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另外,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入研究,许多新技术被人们所发现,使绿色工程管理发展更顺利。

3.绿色工程管理的价值观

传统工程的价值观是以质量、成本、工期和安全为目标,并且通过管理使其达到最优。绿色工程管理也应以该目标为导向,通过商议、协调、引导、指挥等达到该目标。

(1)传统工程管理的目标

质量必须符合建筑物的需求;成本应严加控制,尽量最小化;按时竣工或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出现安全事故以及工程使用中的安全性。这四个目标应同时满足,因此要求管理者能够统筹全局,加强协调。

(2)绿色工程管理的新要求

除了达到上述目标之外,对质量的管理新加了环境质量的管理,即要求施工中的排放物与建筑垃圾应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质量造成损坏;对成本与工期的控制还应考虑到保护环境做虚的资金与时间;而对安全的控制则要求施工中不能破坏自然环境规律,维护大自然的良性循环。

4.绿色工程的管理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由于绿色工程管理涉及面很复杂,因此管理者应学会使用系统化思维去处理社会、环境等之间的关系,将之看成一个整体,理清互相的联系,统一进行安排,使各方面的运作井然有序,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想状态。

(2)客观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有其客观规律,工程项目也不例外,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的原则与规律,因此要求管理者能够分析不同项目的不同情况,客观对待没一个问题,切忌抱有绝对化态度去处理问题。

(3)以人为本原则

工程活动是人类智慧与理想的体现,实现了人们理想中的生存条件,是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保障了人们生存的舒适与安全。所以绿色工程管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加以合理改造,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

(4)先进性、实用性、经济型统一原则

先进性是绿色工程管理的基础;实用性是绿色工程管理的保障;经济型是绿色工程管理的目标。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推行绿色工程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大众参与

工程管理大多只为大众服务的具有公共性质的工作,因此,在一些决策中,应使大众参与进来,并使大众能够理解工程的意义所在,因此,管理者应推行全民参与的管理体系。加强管理的宣传与管理措施的培训,使得人人都具有绿色节能意识,爱护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大众能够理解工程的意义,主动参与、帮助工程建设,减少工程中出现的利益摩擦。

2.突破制度障碍

由于绿色工程管理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管理工作绝不是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应消除各部门之间的制度限制,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标准,在管理中贯穿绿色理念,最终实现绿色工程管理的目的。

3.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与传统工程建设相比,绿色工程建设前期的资金投入较大,资金收益较慢或不明显,对能源的节约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才能看到成果,因此许多开发商可以避免此类建筑管理模式。因此政府应加强政策的推行与实施,例如减少绿色工程的税收或给与特殊优惠等,激起开发商的投资兴趣,使更多的绿色建筑出现在城市中。

4.提升管理者的自身素质

绿色工程的管理者除了具备传统的管理技能外,还应补充有关生态、经济、心理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对待环境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企业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环保意识与管理能力,适应新型管理模式下的工作,使绿色工程的质量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我国绿色工程管理发展还不够完善,但随着环保知识、绿色理念等宣传的深入,人们会逐渐认可绿色工程管理,因此,绿色工程管理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相信能为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建设做出一定贡献,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李根,石大志. 试论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J]. 商. 2013(19)

[2] 倪治中. 绿色工程[J]. 电子天府. 1994(05)

[3] 李艳. 浅谈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评价体系[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第6篇:公共管理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管理;分析

水利工程是一项举国关注的民生工程。江西省水资源丰富,全力建设水利工程就成为当前本省民生工程建设的重点。因此为了提升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促使工程能够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就有必要制定严格的造价控制管理制度,来保证工程项目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下我们就以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及对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给在建的水利工程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1 分析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1.1 能够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

水利工程作为民生大计的基本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高等特点,而且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就是从基本的施工阶段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投资中来进行控制的。因此如果水利工程的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和管理偏离工程建设质量的要求,那么水利工程的施工会导致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也不利于施工 。

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只有在资金充裕、管理科学有效的情况下才能被保障。因为施工阶段要求各种施工工序的及时衔接、施工方式的改进、以及各种施工机械的全面引进和配合,从而不断地全面的维护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

1.2 有效的促进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不断的扩大

对于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在造价控制管理要求下,工程的施工建设会随着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方案遵守造价控制的规定,会给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益带来直接的推动作用。

水利工程的施工阶段造价控制针对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重要性,是依据科学的管理体系进行施工阶段的实际造价管控,制定方案、贯彻落实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要求。施工阶段的造价被有效的控制后,才能将更多有效地资金进行施工阶段的专门性利用,保证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进而提升本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价值,并促使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的扩大。

2 水利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和管理的方法

如图所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制度,必须要根据工程质量的高低进行全面的建设,将预算成本和鉴定成本进行全面的配合,才能有效地保证核算结果的正确性,并及时的将总质量进行有效地把握。以下我们就以具体的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具体的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2.1 制定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制度

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相对于其他土木建筑工程来说,对于百姓的生活具有更直接的影响。因此只有实施水利工程的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才能进一步的有效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而且开展工程施工的造价控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为了规范施工阶段的管理制度及时的进行相对应的施工方式改进以及更新,就要将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模式进行制定,促使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2.2 规划施工方案

好的方案可以对工程的施工进行科学的指导,并且在规划方案的施工中能够提升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议事,解决施工中的局限问题,并对工程造价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优化,因此该种施工方案才能长期的保持该种模式,形成从施工设计、到施工等具体步骤的连贯性施工。

施工方案是整个工程施工中造价管理最需要控制的关键点,施工方案贯穿整个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并能够针对施工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及时的应对,从而有效地维护现场施工作业的秩序,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展开。

2.3 做好工程施工阶段的核算

实施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就要建立工程施工阶段的核算,这才是进行规划施工进行施工阶段控制的有效方式。

首先要收集施工中的资料资金数据,进行对施工过程阶段的资金有效规划,并制定有效地监管体系,为资金的规划创造实际的价值条件。实施对施工阶段的核算是从工程投资初期开始的对于工程施工造价的核算,和资金有效利用的保障,制定有效的监管体系才能为资金的规划创造条件,并且在对现有的施工项目进行调整中,施工建设的财务管理人员,才能对资金的流行进行标准型的调整计划,借助核算工作掌握每一笔工程建设款的走向。通过合理的预算流程进行对施工阶段的成本投资管理并进行有效地监管,将工程量的清淡逐项的进行分析,因此整个的工程施工才能被直接的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其次核算还要在成本中进行预定,在工程建设前期实施预订造价的目标管理,根据工程量的清淡逐项的分析,并直接的拟定方案将成本的盈亏、进行分项核算,将施工中会遇到的成本投资、施工费用、额外费用,试验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等进行造价阶段的针对性控制。

2.4 进行针对性的造价控制

同时在施工中要更加的注重对于施工过程中投资资金的控制及时调整,将工程中的不可预算投资进行不可预见性的因素分析,确保工程的资金投资具有较为科学的控制。并进行有效的工程造价投招标报价的管理,确保工程施工中的各环节的造价控制能够被有效地保证。另外在工程的施工阶段进行造价控制时,要注重对于施工人员的选配,力促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有专业的施工人员在控制和调配,因此促进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展开。

如图所知: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除了要进行对以上各细节工作环节上的费用控制,更重要的是通过从设计到施工环节的全面分析,针对性的将成本核算预定方式对现场施工阶段的各个工序之间的费用控制,并将费用分别的记录,给最后的工程结算和核算带来直接的推动作用。例如:施工机械设备费用、人员薪酬费用、材料采购所花费的总费用、施工机械的维修等费用。才能将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全面有效的把握,从而提升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效率。

3 结束语

在江西省的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注重对于施工造价的科学管控是为了保障水利工程质量有保证,切实的能够利国利民。同时也能将施工的操作步骤进行连贯性的掌控,并避免施工阶段的工程投资超支,而且能够减少或者杜绝建设项目的投资失控,能够将工程造价的实际金额控制在限额之内,工程的总体造价才不会偏离实际,将工程款以及造价控制的多于资金全部的投用于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进而造成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立雄.浅谈水利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管理措施[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07).

第7篇:公共管理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系统的构成相对复杂,其影响因素也较为多变。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则是使企业的效益得到提升,促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相关配置合理有效,提升施工生产的均衡性,能够有效的实现管理技术及方法的现代化,从而促使形成较为合理的工程产品,并提升企业的综合效益。

一、水利施工管理的主要特性

1、较强的不确定性。水利施工主要受两种因素影响,自然与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了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灾害等自然灾害,这些直接影响了施工现场的地质结构,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工程施工的质量;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了社会不安定、经济金融危机、战争等人为灾害,上述因素都会导致水利施工管理的工作更加复杂、更加困难。

2、较大的地区差异性。由于工程本身特性,决定了其施工管理具有较强的地域差异性:一方面由于各地的经济、社会环境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广泛,另外施工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季节性防洪防涝、农业灌溉、发电等的要求,故要求在水利施工管理过程中确保施工的安全,要兼顾该项目对水流上下游的潜在影响,最终使工程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

3、较广的学科综合性。水利施工管理需要涉及到众多学科,例如地质、气象、经济、法律等学科,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相关方面的管理工作,同时要与多个部门紧密协作;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参与进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及时了解施工进度,必要时根据施工的现状进行临时的管理方法调整。

4、较强的政策性。一般情况下水利施工管理中,会涉及到合同法、经济法、水利法以及其他与交通、土地等有关的性法律法规;所以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必须依靠施工工人进行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

二、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充分,安全检测仪器等配套设施不足,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技术方面经费投入的力度不够,没有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这些都制约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在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方面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因为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在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的投标报价的风险日趋加剧,对于投标费用的控制较难把握;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方面,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通常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3、水利工程项目存在的质量问题。水利工程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建筑施工单位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没有充分认识到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手段和水平较为落后,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工程在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没有严格把关,都加剧了工程管理的难度。

三、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强有力的施工管理机构

施工管理机构受项目法人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制度以及批准的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合同,对工程建设实行监督管理。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抓住这个核心。同时协调处理好“进度、质量、投资”三项目标的相互关系,促使管理目标得到优化实现。

一个强有力的、完善的项目管理机构要求组成人员精干,业务水平较高。还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专业特长、工作责任感进行合理人员分工,职责明确,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以“廉洁、守法、公正、诚信”为职业准则,以“公平、独立、自主”为工作原则,依据工程建设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工程验收规范、规程和质量检验标准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制定建立符合工程实情的科学的专业化的规范的水利工程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安全,加强领导,具体负责,统一思想,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结合工程实际,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按工程性质和用途明确施工管理内容,能量化的要量化为可考核的各项指标,尽量划小管理单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选择有能力的单位或个人进行施工和管理。

在确保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还要兼顾水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在保证水利国有资产不流失和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引进市场机制,降低运行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既要控制工程总投资,又要保证工程发挥应有效益。正确处理建设和管理的关系,在加强工程建设投资的同时加大管理的投入,解决“重建轻管”问题,责任明确,正确处理责、权、利关系,打造一个高效负责专业的管理团队。

2、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督与管理体制,这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要坚持项目经理为核心,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的职责与权力,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对施工的安全进行约束和管理。其次,加强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很多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施工的标准和规范不够重视,加上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所有要将安全生产教育方面的培训落实到工程项目的每个环节,重点加强对新进员工和安全管理关键环节的培训。再次,要重视对施工现场场地的安全巡查,将综合性安全检查与专项安全检查有效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管理隐患。

3、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我们不可忽视对合同的管理,尤其要重视以下几点:(1)要对合同进行预管理,即在签订合同前,严格审查项目的招标文件,对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立项和编制;(2)要遵循合同签订的规范和程序。在每份合同签订前,涉及到的内容都应当经过相关部门的检查会审,合同双方一定要本着平等协商的原则,保证施工合同的合法性、合理性。(3)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要遵循合同的内容,规范设计变更的审批程序,对施工的质量、造价和进度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4)重视和完善水利工程施工后期的合同清算工作。

4、重视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质量是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根本,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寿命周期和后期的正常运行,但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涉及到采购、施工、监理以及原料林采购和工程设计等诸多环节,我们尤其要注重对关键环节的控制与管理。

第一,与水利工程施工相关的各个组织和单位,要立足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和要求,在不违反国家、地方及行业技术标准和规程的前提下,对施工组织计划进行认真编制,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为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第二,要把工程项目进行分阶段、分项管理,将质量管理的职责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并加强对施工环节的检查与验收,确保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都能符合合同的标准,达到用户的要求。

第三,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是实现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对与施工相关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可以安装相应的实时监视系统和预警系统,使现场施工的质量在实时监督和控制之下。

5、加强水利施工的环境保护

第8篇:公共管理的价值范文

关键字:工程造价 工程施工管理 关系

Abstract: to reduce the project cost is the fundamental way for enterprises to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but also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of work staff must comply with construction,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so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ject cost and project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Keyword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ngineering project cost

中图分类号:TU71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管理的界定

(一)什么是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即工程的建造价格,包括施工费用和管理费用,其科学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由于施工周期比较长,加上物价等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企业在前期所做的工程造价编制和工程管理过程中实际使用的经费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也是我们分析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两者关系的原因所在。

(二)工程施工管理中涉及的工程造价

工程施工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其包括工程进度、施工质量控制、 成本管理等多项内容,它与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初期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由于施工管理工作中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情况、成本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会导致施工成本改变。

二、工程造价与工程施工管理的关系

(一)工程造价对施工管理的制约

在现代建筑工程造价中,工程造价编制的科学性直接决定了施工成本利用率的高低,对施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工程造价对施工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程造价十分科学,可以促进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工程造价不科学,会严重阻碍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后者是我们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的重点,工程造价编制不科学不仅会影响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降低管理工作效率,还会由于实际施工的需要而产生变更审批的问题,阻碍工程的顺利完成。所以,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工程造价对施工管理的重要作用,以工程的实际情况和人员情况为基础,编制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并进行复核,保障其科学性和与工程管理的协调性,避免因两者脱节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施工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制约

施工管理涉及施工过程中的众多环节,它是建筑工程得以顺利完成,保证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主要环节,前期编制的工程造价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实施。因而,工程管理是否科学,各项管理内容是否实施到位,各管理人员的价值作用是否发挥充分都影响着工程造价编制实施的效果。如果施工管理科学合理,那么工程造价就会与实际成本相符合,从而提升工程造价的利用效率。如果工程管理不合理,存在着各种管理缺失、漏洞、人员材料的缺失或者冗余都将会影响工程造价编制的顺利使用,增加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以上两点告诉我们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两者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深厚关系,只有在科学分析施工情况,结合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编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提高管理效率,使之与工程造价编制之间和谐一致,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效率,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实现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协调一致的主要途径

(一)控制工程费用

工程施工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费用: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以及计划利润税金,企业就要从这几项费用入手,考虑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工程造价。比如在对直接工程费用编制造价时,首先要清楚直接工程费用是指什么、包括哪些方面。直接工程费,是指由直接建构工程实体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它包括人工费、材料费、临时设施费、现场管理费等,它是控制工程成本,降低造价的关键,对工程造价的科学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要采取各种可行的措施来降低响应的成本,比如降低定额人工单价与实际人工单价之间的差距、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图施工,避免返工、窝工、费工等现象。再比如,增加对周转材料的使用率,在施工过程中执行奖励节约、严惩浪费的措施,降低材料费。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好机械使用台,尽量减少机械台班的停滞,是机械利用率最大化,降低机械成本。

(二)严把施工质量,减少经济损失

保证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降低成本的一项有效措施。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在降低企业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眼前利益的同时,还会增加企业的无形资本,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三)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控制工程造价

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纲领性文件。施工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分析、对比多种施工方案,选择人力、物力、财力方面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方案来进行施工,积极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尤其应该重视施工方式的确定、施工机械的选用和地下水位情况等的深入了解,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扩大企业经济效益。

(四)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考核

施工队伍的流动性,施工项目的多样性、分散性,施工管理跨度大等特点决定了施工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对各个施工项目实施统一标准化的管理。同时,对各施工项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形成相应的考核报告,贯彻执行严格的奖惩制度,提高各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保证施工管理效率,降低工程造价。

四、总结

深入探讨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的关系,提出协调两者之间关系的有效措施,一方面有利于保证工程造价制定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另一方面也能增加施工管理的高效性,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罗峰.浅谈如何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加强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0,(32):213+215.

第9篇:公共管理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施工;造价;控制

Abstract: The factors of influencing the project investment are a lot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uthor his own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stag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投资管理与控制是建设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施工阶段工期长、资金投入大、资源消耗多,不可预见因素多,在较长的施工期内,外界情况和市场的瞬息变化,随时都可能发生,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工程造价。同时,工期和质量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必然因素。三者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相补充的统一的有机整体,所以,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同时控制工程建设的工期和质量,它们构成了一个目标系统。

1.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控制过程是施工阶段重要保证

1.1工程造价

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计价规范》确定的造价和工程单价的计价构成内容,如下式:

工程造价=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总价+措施项目清单总价+其它项目清单总价+规费+税金;

综合单价=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风险费用

1.2合理确定控制目标

工程造价的控制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与工程的质量和工程工期密切相关的既互相制约又互相影响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工程造价控制是对工期、质量、投资三大目标组成的目标系统的控制。其中一个目标的变化势必影响另外2个目标的变化。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工程变更、材料价格等因素的控制,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投资效益。因此,提出所谓最优地实现目标系统,实际上,是要在三者之中寻求最佳平衡点。

1.3控制目标的拟定

1.3.1目标系统的合适目标

在规定的时限和投资额度内,建成一个质量合格(或优良)、满足功能要求、社会经济效益良好的工程建设项目。

1.3.2三大目标(投资、工期、质量)的合理确定

(1)造价目标。在招投标阶段、造价有3种不同价格,现分述如下:

标底价格。工程招标标底价格是业主为掌握工程造价,控制工程投资的基础数据,并以此为依据测评各投标单位工程报价准确与否,也是检验投标企业资源配置合理性和了解企业整体素质的重要依据;

投标报价。承包商依据“计价规范”,根据自己掌握的价格信息资料,和市场情况,结合自身的生产效率、管理能力与本企业已储备报价资料,遵照“计价规范”规定原则和方法自主确定的投标报价;

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的最终确定,由承发包双方在市场竞争中,按价值规律通过合同确定,但必须控制在施工图预算之内。

(2)工期目标。工程施工工期,都是经过上级审查批准的合理工期,一般不能随意改变。但由于建设工程(特别是大型水电工程)的复杂性、长期性,随着设计工作的不断深人和工程的进展,在经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设计优化和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在不降低工程质量,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如果缩短工程建设工期所增加的费用,小于提前投产带来的效益,则可以考虑调整总进度计划,缩短工期,但必须经业主审查批准。

(3)质量目标。依据国家和相关部委颁布的现行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等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和评定。规定质量等级分为2个级别,即合格工程和优良工程2级。质量等级应由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明确。

2.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2.1控制措施

2.1.1组织措施。设置专门的目标控制管理机构和选配专职人员,制定目标控制的工作制度,明确各层次目标控制人员的职权、任务和管理职责;制定工作考核标准,力求使之一体化运行;充实控制机构,挑选与其工作相称的管理人员;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员工们实现目标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团队建设,人员培训等。

2.1.2技术措施。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技术来解决问题。实施有效技术控制的主要措施有:①对多个可能的主要技术方案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②审核、比较各种技术数据;③确定设计方案的评审原则,④通过科学试验确定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结构的适用性;⑤对各投标文件中的主要技术方案做必要的评比论证;⑥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2.1.3经济措施。经济措施是实现项目目标的资金保证措施。为了理想的实现目标,监督管理人员要深入实际跟踪检查,收集、加工、整理工程经济信息和数据;要对各种实现目标的计划进行资源、经济、财务诸多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2.1.4合同措施。参加工程建设的有设计单位、工程承建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单位。他们分别与业主签订了设计合同、施工合同和供销合同,与业主构成了承发包关系。承包设计的单位要保证项目设计工期、项目设计的安全可靠性,提高项目的适用性和经济性;承包施工的单位,要在规定的工期、造价范围内保质保量完成建设施工任务;承包材料和设备供应的单位,要保证按照规格、型号、保质保量按时供应材料和设备。项目管理单位应参加承发包方式和合同结构的确定、拟订合同条款、参加合同谈判、处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做好合理规避索赔和处理索赔工作、做好参建各方的协调工作、根据合同做好对承包商申报文件的审批工作等。

2.2目标控制工作内容及方法

2.2.1质量控制

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但通常可以概括5个字:人、机(机械)、料(材料)、法(方法)、环(环境),简称影响质量的五要素。质控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以保障工程质量。

2.2.2进度控制

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很多,与2.2.1节所提出的5个字因素基本相同,只是含义的侧重有些变化。由于工程自身施工复杂性,加之承建设单位多,施工过程难免发生各种干扰、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制约工程施工,必须定期招开生产协调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处理矛盾。

2.2.3造价的控制

工程造价不是单一的经济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技术问题,它与工程质量、施工工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既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预期的质量标准随资金投入大小而变化;工期缩短或延期都要加大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设备、管理费等都是构成造价的主要组成部分,施工技术、组织二方法以及环境条件都将影响着工程造价。材料费的开支占建筑产品成本的63%左右,是成本要素控制的重点,控制材料消耗费用主要包括材料消耗量的控制和材料价格的控制2个方面。制定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是控制原材料消耗量的关键。建立严格的材料领发制度和回收制度,加强对工程使用材料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力度。

2.3工程目标控制的工作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