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全面经济责任审计范文

全面经济责任审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全面经济责任审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全面经济责任审计

第1篇:全面经济责任审计范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存在问题 对策 趋势

一、引言

目前,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不完善、不规范之处亟待研究。笔者就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谈几点看法。

二、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自我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以来,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经济责任审计起步时间短,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制度也不健全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仍存在一些问题。

1、立法层次较低,审计独立性缺失

目前,指导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最有权威或层次最高的法规性文件不但立法层次不高,而且不具备立法的特征,因此,国家审计机关在依法审计时,实际效果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制约。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负责,然而审计结果却必须向各级地方部门进行报告,因此,独立、客观和公正地评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存在诸多现实难题。

2、经济责任界定难,审计风险较大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做出错误审计结论而导致的相关组织或人员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在审计过程中,以人为审计的对象,必然伴随着极大的风险,如:审计过程中可能违反程序、采集证据不当、查证不实或定性不准等风险。

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难度大

在实际工作中,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要比评价其它审计项目困难得多。主要是因为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经济责任评价依据,审计评价的范围难以界定,致使评价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而且前后任的经济责任难以区分,对被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应负责任的范围与性质等缺乏具体的分析与评价,同样也给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界定增加了难度。

4、经济责任审计存在滞后性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大多是由于各种原因在离任时才进行的。但是,在程序上往往是“先离任,后审计”,这种滞后现象是由我国政治体制及组织人事制度决定的。并且在未宣布之前,领导干部的离任还有其特殊的保密性,同样给离任前审计造成相对的难度。

5、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经费没有保障

目前,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传统审计观念比较陈旧,缺乏创新意识。一些审计人员只注意对照法律法规检查被审计事项是否违法、违规,而这种不合法所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却不注重考察,经济行为的效果和效率的分析和评价不到位。同时审计经费的严重不足,也给审计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6、部门相互协调配合不够,难以有效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

纪检监察、司法与审计部门之间除每年例行的联席会议外,尚未在工作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在相互沟通、共享资源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未能实现案件线索资源共享的高效率运作。

三、如何加强经济责任审计

针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就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1、坚持离任必审,先审后离的原则

如果离任不审就会职责不清,无法追究责任。如果先离后审,就会使审计流于形式,对离任领导缺乏约束力,同样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须先离后审,也必须按照先离后审再任命的组织程序,切实做到审计结果出来前不得完成实质接工作,必须明确应由离任者本人承担的经济责任。只要被审计单位和离任者本人能够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就会处于主动地位。

2、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加强计划性

每年年底前,由组织部门按程序提出下一年度的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并与审计部门协商后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项目计划,报主管领导审定后,由审计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计划管理, 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3、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根本所在

要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真正建立起一支精干、高效、清正廉洁的审计干部队伍,使审计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具有分析、鉴别、判断、协调等综合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呈以下发展趋势:在审计方式上,经济责任审计将从单一逐步向独立方式转变;在组织上,将从以国家审计机关组织进行为主的形式逐步扩展到部门内部,扩大对内部管理的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形成严密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网格体系;在审计目标上,经济责任审计将帮助领导干部寻找管理漏洞、防止损失浪费、推动科学决策,促进其依法正确履行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和监督权;在审计内容上,经济责任审计将逐步转变为以财政财务收支与绩效评价相结合为基础的具有现代审计特征的经济责任审计;在对象上,经济责任审计将从虽然制度全面覆盖得到但实际审计较少、审计计划管理较弱逐步走向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在层次上,经济责任审计将注重解决一些局部性、全局性的问题,在较高层次上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宏观作用;在模式上,经济责任审计将逐步发展为以任中审计为主、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新模式,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警作用。

第2篇:全面经济责任审计范文

【关键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甘肃移动

甘肃移动是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于2004年在香港及海外上市,作为一家海外上市电信企业,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经济责任审计、财务审计、工程审计、运营审计、风险评估等,开展各项内部审计工作必然面临不同程度的审计风险,近几年来,随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的加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逐渐增加。笔者拟通过对甘肃移动经济责任的审计风险进行研究,探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对策。

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含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指出:“审计风险通常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方面。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所收集的各类资料不真实、不可靠,未能全面了解负责人所在企业的情况而做出了错误的估计和判断,从而导致对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准确或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引起不良后果的可能性。

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表现形式

在审计工作实践中,甘肃移动常见的经济责任风险有以下方面:(1)因审计程序不当产生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主要指审计人员在审计时未按规定的审计程序开展工作,而使被审计对象以不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为由提出异议的风险。主要表现在:①没有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审计原则。目前,甘肃移动各分公司总经理换届较频繁,审计任务非常集中,因此实际做法为“先离任、后审计”。②审前调查不够充分。受审计时间、审计力量限制,审前调查主要通过访谈形式开展,因此对责任者和所在单位的情况掌握有限,不利于日后审计工作的开展。(2)因审计范围受限产生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主要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因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和执业谨慎态度等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导致审计结果产生偏差的可能性。①抽样风险:现代审计中,抽样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无论采取判断抽样、统计抽样,都会因样本量不足而产生误差。②取证风险:是指审计人员由于在现场审计中由于取证范围有限使审计结果偏离事实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在取证时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取证不充分,也会产生审计风险。(3)因审计评价体系不完善产生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目前,甘肃移动开展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依据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表,从创收能力、业务拓展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定量评价,但对企业负责人的经营决策是否科学、各项KPI考核指标的完成是否真实等评价较少,造成经济责任界定不完善。

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1)实施ABC分类审计法,体现“先审计、后离任”原则。笔者认为,甘肃移动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首先应充分考虑审计力量和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通过实施ABC分类审计法以解决“先离任、后审计”的问题。A类干部指拟晋升、提拔的企业负责人,B类干部指平调的企业负责人,C类干部指转岗、退休的企业负责人,对不同类别的干部应采取不同的审计计划。对A类干部应优先安排审计;对B类干部可尝试探索“先离岗、后审计、再任用”的做法,即对其无法在离任前实施或结束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先脱离原来的领导岗位,审计部门对其实施审计后,人事部门再根据审计结果进行任免;对C类领导干部可以先离任、后审计。(2)在经济责任领域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建立风险评级模型,降低任用领导干部风险。甘肃移动规定:各分公司负责人离任必审,任期超过两年要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通过灵活安排任中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同步式”审计进一步完善公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体系,促使审计关口前移,避免“秋后算账”。在现场审计结束后,审计组应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风险评级并分类汇总,建立风险评级模型,根据评级结果为公司管理层领导决策和被审计单位整改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认为,可将审计发现的问题按照性质划分为5类:Ⅰ类指严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问题;Ⅱ类指严重违反中国移动及省移动各项管理规定的问题;Ⅲ类指存在内部控制漏洞及风险的问题;Ⅳ类指影响效率、效益的问题;Ⅴ类指一般差错。审计发现问题按照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划分为红、黄、蓝三个风险等级:红指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损失或严重影响企业形象的事项;黄指对企业生产经营会造成一定损失的事项;蓝指对企业经营不会造成损失但需关注或性质严重但影响不大的事项。(3)建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宇宙”,增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性。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必须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经营指标完成评价等向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招投标程序、县公司管理等多领域延伸,“由线到面”地拓展审计范围,建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宇宙”。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注重与其他审计项目的互动,针对重点问题深入挖掘,以揭示高风险点和管理缺陷。

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可大胆运用IT工具诊断、发现问题,利用SQL、ACL软件分析海量数据,提高审计效率。通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要全方位审视企业当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一步梳理企业在市场、网络、服务、财务、法律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全面落实各种防范措施。

(4)健全审计评价体系,做到客观、公正、审慎。控制评价是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秘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也不例外。审计评价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环节,应建立在查清审计事实、准确界定经济责任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政策、市场、竞争等主客观因素,尽可能量化评价。在财务基础评价法的基础上,要广泛采用专家评议法、分析性复核法、内部控制测评法等六种方法完善评价体系,量化评价指标。审计评价要做到四个经得起:经得起上级检查、经得起外部审计、经得起群众监督、经得起历史检验,最终要做到精准“画像”,体现个性化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晓慧,2009:风险管理框架下审计理论与流程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劳伦斯B・索耶,1998:现代内部审计学实务[M],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3]胡春元,2009:风险导向审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朱锦余、赵新杰,2002:任期经济责任审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3篇:全面经济责任审计范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定位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作用

一、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独立化是受自身具有的独有特征的影响

经济责任审计行为的产生将建立在自身独有特征的基础之上,与财务审计相比,经济责任审计有着自身独有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计对象具体内容。财务审计是以财务会计信息资料为主要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审计是以受托行为人履责情况为主要审计对象;二是审计目标。财务审计以保证财务表达的真实性、可行性以及公允性为审计目标,经济责任审计是以保证受托行为人所履行的各项责任符合审计部门所规定的要求为目标;三是审计方法。经济责任审计适用于财务审计的所有常规方法,除此之外,其仍有自身独特的审计方法,即访问干部管理部门、观察现象、案件侦查以及复制技术等;四是审计结果处理。财务审计结果处理时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处理时具有较大的强制性。

(二)经济责任审计独立化是审计产生之历史本原的回归

早期社会中便存在着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比分析现行经济责任审计和早期经济责任审计可知,二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即早期经济责任审计是现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萌芽,从以下三步史记资料便可论证经济责任审计独立化是审计产生之历史本原的回归:首先是中国古代的《周礼》,据该书记载:大宰“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王废置”;小宰“以官府之六叙,正群吏”以及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其次是国外的《蒙哥马利审计》。该书针对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中国、公元前500年的雅典以及17世纪前的英国等的经济责任审计做出有效阐述;最后是利特尔顿的《会计理论结构》。该书详细描述:500年前,英国的经济管理员、城镇司库以及赋税征收官均需要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检测,并且定期向核心委员会上报账面报告。

二、经济责任审计起的积极作用

(一)推进审计功能拓展与审计制度创新

伴随着受托经济责任内容的完善,现代审计功能由财政财务审计逐渐向绩效审计转变,使得现代审计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历史财务报告审计,其不断向管理审计、环境审计与认证以及社会责任审计等转变;另一方面,审计功能的拓展使得传统的审计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审计功能的需求,因此,应将结合中国审计实践和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特点,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创新与成熟。同时,进一步加强创新后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制定力度,确保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此,推动中国整个审计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二)加强权力约束,促进政治民主

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过程实质上为委托权授权给予受托人,由受托人通过行使该权利经管受托经济资源。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则是为了委托人监控和约束受托人权利的使用状况,及时发现权利实施过程中的漏洞以及防止出现受托人滥用权利等行为。因此,我国运用经济责任审计大力加强对领导者任期目标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查、评价状况的监督,进一步促进我国政治民主的实现。

(三)明确审计目标,充分发挥审计功能

控制和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两大职能,两者相辅相成,彼此影响,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应首先明确审计目标,即确保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高效履行,并切实将受托经济责任落实到位;另外,经济责任审计是整体审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着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履行状况,因此,充分发挥审计功能,促进审计目标的实现。

(四)确认和解除责任,完善组织责任机制

完善组织责任机制是我国政治民主建设的关键环节,并且,我国实现政治民主化也离不开完善的组织责任机制的参与。我国在完善组织责任机制时应着手于责任目标的确定、责任的履行、责任的监督管理以及责任的追究四个方面,针对上述四方面均涉及到审计,因此,审计在完善组织责任机制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基于经济责任审计有助于确认和解除领导者任期目标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为此,经济责任审计也隶属于完善组织责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注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信息技术方面的提升与创新

对于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来说,对审计手段进行提升与创新至关重要。而在信息社会,手段创新的重点是信息技术的提升与创新,在什么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当今社会,也要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对信息技术进行广泛应用。采用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审计,在企业中经济责任审计人员通过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进行监督被设计单位业务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以及财务收支情况,同时对其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监督。在目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信息技术审计,其一是对系统中存储与产生的数据通过审计软件进行信息审计;其二是在对系统中存储与产生的数据进行信息审计的同时,进行审计该数据产生的系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审计,将审计活动这一实际工作直接转化成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系统中输出与输入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的检查,监督系统中数据处理程序的正确与合法性,进而提高审计效率、优化审计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树昆.试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J].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0;1

[2]段海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初探[J].经济师, 2010;10

[3]郑建波.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与防范研究[J].企业家天地, 2010;10

第4篇:全面经济责任审计范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质量控制 探析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企事业单位强化管理的必要手段,能够有效避免防腐问题的出现。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重点,直接决定了审计的地位。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手段,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管理,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促进我国企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经济工作是一个企事业单位经营的重点,是单位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约束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决策,提高企事业单位经济决策的科学性,避免企事业单位随意制定经济决策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涵盖了很多内容,包括了投资审计、财务审计和财政审计等等,是一种针对企事业单位业务情况而做出的综合性分析。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单位管理中的财务和内部控制问题,然后,针对具体的审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追究相关的责任人员,进而促进其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准确性。

二、当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

(一)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环节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普遍存在审前调查不够充分的问题,造成了审计方案缺乏科学性,表现为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环节不到位。由于很多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够,并且,没有缺乏相关审计工作的经验,审前调查工作做的不好,审计方案制定比较粗糙,编写审计内容不完整,证据不充分,审计报告的撰写不够规范,无法发挥审计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不够健全,已经建立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落实不力,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力较差,没有统一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估和考核制度,降低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手段比较落后

我国审计责任工作的控制手段主要包括分级督导复核和内部互查两种。由于企事业单位审计工作者人员较少,审计工作任务较重,造成了分级督导复核工作执行起来较困难,审计工作三级复核还是停留在简单的书面形式,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切实的复核行动。内部互查方式的客观公正性较差,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无法保证审计项目的最终质量。

(四)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结果运用的不理想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利用审计结果,实现企事业管理人员的客观评价,为审计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结果运用的不理想,普遍存在审计结果处理难和落实难的问题,审计结果的运用无法保证。

三、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

(一)实行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首先要实行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将审计工作贯穿于企事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审计工作的准备、实施、终结和后续阶段都要进行质量控制。在审前调查阶段,采取走访、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分析整理审前调查资料,保证审前调查报告的精确性。同时,要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强化底稿的复核,保证审计底稿的完整性,审计证据也要完整。审计报告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因此,要严格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

(二)建立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意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建立了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但是普遍存在审计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企事业单位要结合审计质量的具体要求,不断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在此基础上,要实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考核制度,实事求是地评估和考核审计项目,将审计工作落实到实处。此外,需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问题追究到个人,做到有错必纠,是一种质量责任手段。

(三)改善审计质量控制方法

除了传统的分级督导复核和内部互查方式,现代单位要采取质量环节控制法和区域控制法。其中,经济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法是指将审计工作全过程划分为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和总结经验这五个环节,经过这些环节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经济审计责任控制的质量。审计质量的区域控制法,是指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审计质量控制方法,全面监督和检查审计工作,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

(四)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运用审计结果,客观的考核人员,保证任职人员具有较强的能力,提高企事业决策的科学合理性。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将其与干部考核充分结合,综合评价工作人员的业绩。企事业单位要严格监督干部的选拨和任用,要充分利用责任审计工作结果,对优秀人员委以重任。并且,企事业单位还要监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反馈机制,有效发挥审计结果的作用,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开发和利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主要包括了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环节不到位、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手段比较落后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结果运用的不理想。通过实行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改善审计质量控制方法,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进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晔.浅析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应关注的重点环节[J].财经界(学术版),2013

第5篇:全面经济责任审计范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问题 解决措施

在我国审计工作中,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和突破,为我国审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监督和管理干部的重要制度,其具有其它审计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作用,不管是在确保国家资金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还是在完善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已经是当前我国审计工作中的中流砥柱。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因而作为审计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找出解决措施,以求使审计工作得到改善。

一、当前我国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尤其是审计方法,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次改进,已经缩短了和国际间的距离。但是在审计实践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不少存在的问题,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达不到理想要求。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当前,就从满足我们的实际要求来看,经济责任审计不管是在立法和在制度规范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距。虽然国家近年来修订和完善了诸多勇于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规范的相关法律条文,但在描述方面大都具有较强的宏观性,而具有可操控性的内容则相对较少。没有明确的制度,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准则和审计程序、文书、内容以及书面语言使用等诸多方面进行说明和规范,导致审计人员难以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可操控性不强,从而给审计机构就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障碍,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的规避。

(二)审计方式方法亟待改进和规范,难以突出审计重点

在审计方法方法来看,主要采用一般的审计方式,而经济责任审计则是包含了法律、经济、行政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具有的复杂性和规范性可想而知,因而对当前的审计方式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和规范成为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一大课题。与此同时,由于审计方式方法的落后,导致审计的内容往往难以面面俱到,尤其是当前的审计主要集中在财政财务的收支审计,而对领导干部是否将经济责任落实到位与否进行全面有效的审计,加上一些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不足,往往只注重财务数据,而难以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只注重问题的发现,而对责任的所在往往忽略,尤其是将任期审计的项目按照一般的项目进行进行普通的审计,导致审计的效率与质量的低下。

(三)审计队伍操守与素养有待提高

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员方面也是牵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现有经济责任审计队伍构成中,具有复合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较少,大多仅有的单科专业知识,不足以应付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引致的多元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特别是在面临涉外受审单位的审计任务时,我国审计人员往往因复杂的外国经济社会法律事务而显得手足无措。

(四)审计成果的利用水平低下

一是当前对审计结构的利用不足,往往审计结果的报告要比组织部门的干部选拔和任用要迟;二是审计的结果没有有效的制度进行保障,而其涉及的范围又是纪检、监察以及组织和人事等多个部门,导致其运用过程中往往被打折扣;三是对于审计结果的应用锁采取的衡量标准往往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对于审计结果的应用缺乏统一衡量的标准,使得审计结果与促进干部管理和用人机制的改革需要不相符。

二、经济责任审计解决对策

(一)不断完善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

在目前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完善,对其审计的范围、对象、程序以及因违法应承担的相应责任等进行不断完善,提高审计程序的可操控性,并对各种审计公文体系进行不断规范,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对审计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和规范,致力于审计重点的突出

在审核方式方法上,应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实际,既要将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进行有机的结合,又要做到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与任中任前审计相结合。这样在确保审计工作面面俱到的同时,将审计重点体现出来。

(三)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利用率

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利用率,就应结合事实对审计数据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确保其有理有据,为收阅报告的人员更加透彻和清晰的认识报告审查出来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选拔和任用干部。

(四)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为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效的提升,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着力提高其专业水平,并在选拔过程中对选拔制度和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以选拔更多优秀的审计人员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结束语

总之,经济责任审计关系到一国经济运行的整体,也与各受审单位的正常高效运转密不可分,只有从制度规范、队伍建设和过程控制入手,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建设,才能助推其进一步深化发展和前进,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一定会得到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璐.浅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建立,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05)

[2]钟婷婷.管理者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07)

第6篇:全面经济责任审计范文

关键词:医院 经济责任审计 策略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医疗事业则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起着保障作用。当下我国医疗事业正积极发展,为此,提高医院廉政建设则至关重要。要实现医院医疗事业的长远发展,就需要认真审计医院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针对医院党政主要干部、医院财务管理、岗位监督、经济审计责任等方面进行监督,不断提高监督效力。因而在医院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为医院带来良好的声誉,塑造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帮助医院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医院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缺陷

(一)审计效果滞后

不少医院都是执行离任后审计制度。医院干部退休离任以后,审计部门的审计核查取证工作就变得相当困难,审计效率也不高,审计工作难度更大了,因而出现了不少审计风险。一般来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完成以后审计部门应该要写出审计报告,而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结果是不公开的,而这些审计方式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和审计结果监督联系不紧密,造成审计结果不佳。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和本部门领导不够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是导致审计滞后的原因之一。

(二)审计方法落后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效果不理想是因为医院的审计还是以人工为主。医院的内部审计无法使用高标准的超常审计方法,例如对重要的疑难事项使用内查外调的强力审计方法。一般审计员只能根据内部资料来审计,对审计工作的开展有一定限制。

(三)审计制度不规范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规范的责任管理机制和审计操作规定没有被有效体现出来,因而很多审计员不知道怎样去评估医院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经常会遇到财政目标被混淆在一起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体来说,存在漏洞的制度让审计员不能很好地理解审计方面的一些原则性问题,审计工作出现盲目性也在所难免,审计员也经常面临评估失误、审计能力有限等问题。

(四)审计队伍专业性不强

医院不能因为审计单位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而对审计工作不十分重视,因而审计员的配备也不多。医院审计工作人员专业审计知识单薄,业务能力较低,没有很好的综合分析能力。一些审计员通常是以息事宁人的态度处理审计问题,使得审计结果的可信度不高。一些审计员没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不能从法律角度去认识经济责任审计,因而审计员的工作重心多放在财务方面,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工作不连贯。一些审计员没有强烈的业务精神,甚至在审计工作中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使审计质量大为降低。

二、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策略分析

(一)坚持先审后用原则

审计工作者必须要知道,经济责任审计机制十分落实在于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是否到位。要加强事前审计,针对医院领导干部实施任中审计,认真检查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在运用审计结构时要构建联动机制,进行全面监督。加强任中审计,将各项审计工作结合起来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此一来还能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好处展示出来,提升审计效率。

(二)运用不同的审计策略

第一,转变审计重点。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时间跨度大,被审单位资料多,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审计职责的要求,必须更新审计模式。要全力推动由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以管理审计、绩效审计为主转变,由注重揭示查处问题向加强机制和制度建设转变,由监督为主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积极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面转型。第二,要想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障审计质量,就应该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审计,以科学的系统管理方法开展审计工作。第三,要加强审计部门、纪检部门、人事部门的交流学习工作,使之相互借鉴有益经验,提升审计质量。

(三)构建合理的评估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是保障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就是评价经济责任,以人在某事所负的责任定性。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法律政策为准绳,以审计事实为依据,对审计事项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另外,审计部门要重视计量指标,对医疗的财务状况、运营流程、发展能力进行有效评估。只要科学地做到评价工作和评价目标的一致性,才能很好地得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这也是对审计工作的高度负责。审计时要对医院领导干部的职权有清楚的认识,能根据经济责任来评价所有事项。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估机制能够审计结果更加公正。

(四)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养

完善改革审计工作人员的选拔制度, 强化审计职能, 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大力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应经常举办经济责任审计专题培训并开展理论研讨,要十分注意加强对党和政府重大方针政策的学习,树立全局观念,培养宏观意识,学会历史地、系统地、辩证地看问题。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审计水平,努力把审计队伍建设成为业务精、素质高、作风正的过硬队伍。同时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严谨细微, 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 为医院的经济责任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 结束语

随着社会医患矛盾的增加,医疗纠纷事故越来越多,人们对医疗机制的改革也更加重视了。医疗机制的公开透明化呼声日益高涨。通过对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研究发现,这项工作的独特性较多,而且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也不少。要想彻底根治这个问题,就应该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方案,提高审计人员审计能力,完善审计方面的规章流程,让医疗卫生行业踏踏实实为人们服务,促进医院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全面经济责任审计范文

摘 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院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分析了院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并对完善院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院校 经济责任 审计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在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干部管理监督机制逐步完善的条件下,以法制的形式开展并固定下来的。完善和推进院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院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一)开展院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推进依法治校的有效手段

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有助于将领导干部权力的行使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防止干部失职、越权以及滥用权力,促使干部自觉增强法制观念,引导领导干部依法用权、依法行政。院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进一步维护院校经济秩序,促进学校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开展院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保护院校资产安全完整的客观需要

经济责任审计能通过对法定代表人履行责任状况的监督,警示并鞭策责任人加强自身素质培养,促使党政领导懂经济、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整体管理水平,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挖掘潜力增收节支,保证院校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开展院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干部考核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监督这一特殊手段,采取量化分析的方法,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个人的经济行为进行考核,具有可比性强、可信度高的优点,既丰富了干部考核的内容,又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干部真实业绩,是考核干部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院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院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院校审计工作的新课题,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一)院校审计部门独立性不强

院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虽然是受托审计,但仍然是同级审同级,是对同级干部的考察和监督,涉及干部的敏感问题,又碍于同级干部的面子,对于大胆履行审计的监督职能,会大打折扣,同时审计部门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时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限制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经济责任审计手段单一、方法滞后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审计部门在工作方法上多沿袭传统的审计办法,审计手段只限于调查、审阅、核对、查证等,如没有特殊线索,审计中难以发现会计记录未反映的问题。而领导干部的个人经济问题一般很少反映在单位账上,审计部门对此类问题要查深查透,困难重重。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不明确

由于被审计对象在任职时,大都没有明确其任期内的经济指标,在评价其业绩时,缺乏指标依据给审计评价带来难度。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不统一,导致对被审计领导的经济责任和领导责任难以界定,审计评价无从下手。同时,审计评价和责任界定无统一标准,评价难以适度,表现为评价范围过宽或过窄。

三、完善院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明确经济责任审计意义

审计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审计风险,使经济责任审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各级领导要全力支持审计工作,保证审计制度程序的规范和审计工作的效果,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既发挥审计职能部门的主力军作用,又加强各部门的协作配合,将审计监督与干部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但是审计部门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调,积极配合,对院校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不只是审计一个部门的任务,而是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内部审计的共同职责,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协同作战,以更好地发挥监督的整体合力,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经常化。

(三)明确重点、科学评价,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在审计重点上,既要注重真实性的审查,更要注重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查,在利用财务收支审计的成果时,应注意区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异同点。在审计评价中,应客观全面,尊重历史,注意划清四个界限:任期内责任与任期前责任的界限,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界限,工作失误与失职渎职、的界限,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界限,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准确性。

(四)加强培训、深化研究,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其他审计,其风险更大,对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要求更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审计质量,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的成败,影响到干部考核和录用。因此,必须加强审计人员的学习、培训和理论研究,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理论水平,为更好的开展院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素梅,李天舒,梁建华.试论完善院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国农业会计.2006.5.

[2]孙崇瑜.高等学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刍议.经济问题探索.2006.1.

第8篇:全面经济责任审计范文

由于缺乏一套规范、科学、统一、清晰的干部经济责任考核评价体系或制度,现实中干部经济责任是错综复杂的,对审计人员的综合分析、评价判断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能力要求较高,单靠审计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很难做到对干部的经济责任做出正确公允的评价。审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偏大,很容易导致具有类似业绩的干部得到不同审计评价结果的现象。目前,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存在缺乏针对性,专业术语过多,结论模棱两可等问题,不利于组织部门的利用。在实际审计工作中,通常是“先离后审”,干部已经任命好了,审计报告的结论对于干部的选拔任用没有太大参考价值,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走程序,走过场,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也影响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目前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人员普遍偏少,专职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更少。现有的人员业务素质还比较低,而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内容广泛,对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经济责任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基础的财务会计知识,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法规知识,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等。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就会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开展全过程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1、扩展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能。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对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能除了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监督、鉴证和评价外,侧重点还在于预防。开展全过程经济责任审计,前移审计监督关口,突出任前、任中审计,积极开展全过程审计,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离任审计模式,促使被审计对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正确措施,边审计,边整改,边落实,可以起到“大医者治未病”的作用,避免出现“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问题。

2、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开展全过程经济责任审计后,每年年初,内部审计部门根据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委托,科学合理地制订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将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绩效审计等与任前、任中审计挂起钩来,避免重复审计,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全过程审计一方面做到了有计划、有准备,有利于审计部门合理安排审计资源,另一方面,任前、任中审计,可以尽早掌握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领导干部离任时,离任审计可以直接利用前期审计结果,只需对未审年度进行补充审计,有利于减少审计时间和节约审计成本,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先离后审”的现象。

3、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应用。开展任前、任中审计,将任期内的审计结果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中,可以加强干部日常的监督,规范领导干部管理行为,强化干部经济责任意识,弥补干部考核评价方法的不足。还能够使领导干部及时纠正错误决策,减少或避免损失,正确恰当地履行经济责任。也便于组织部门能够更客观公正地考察、选拔任用干部,避免干部任用中的失察问题。

4、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需要。实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移到权力可能发生腐败之前,移到容易发生腐败的环节和源头,把腐败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从源头防止腐败,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洁起到重要作用,也是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必要的补充。

全过程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构建

1、建立健全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当前各高校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基本上只规定了离任审计相关的内容。为构建全过程经济责任审计模式,首先应从制度建设着手,明确任前、任中审计的内容,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提高必要制度保证。任前、任中、离任审计虽然在表象上相似处很多,但侧重点不同。依笔者浅见,任前审计的侧重对敏感、关键岗位干部在选拔任用前,对其前一任期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任中审计的侧重对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或者任期已满三年的干部执行全面审计;离任审计是依照正常的人更、调动等,根据组织部门的委托进行审计。

2、制定比较完备的干部经济责任评价考核体系。为了减少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定位模糊,随意性较大的问题,各高校应根据学校和岗位实际,制定一套规范、科学、操作性较强的评价体系。大体上可按教学单位、行政处室和校办经济实体将评价标准分为三类。评价指标定义必须明确,评价标准能够量化,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审计评价工作具有可操作性,有统一评价口径和考核标准。

第9篇:全面经济责任审计范文

今天的领导小组会议是8月份领导小组成员调整后的首次会议,我希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能依据各自的职责,进一步密切配合、群策群力,把我市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切实发挥好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作用。下面,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讲三点意见:

一、要深刻认识经济责任审计产生和发展规律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传统审计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要深入研究、深刻认识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基础和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开展经济责任工作的大方向,才能不断地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在1985年前后,率先在国有企业试点开展,当时针对的问题是“工厂搞垮,厂长提拔”这一较突出的不正常社会现象。之后,这一做法移植到地方党政机关,并取得积极的效果,引起了国务院相关部门的重视,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从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发展来看,不难发现,经济责任审计是在改革开放后,公共管理权限大幅度下放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承担的受委托的社会公共管理事务的完成情况、相应责任人的责任情况进行鉴定和评价的需要,是经济责任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最直接动因。当然,这其中还有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内在需要。

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着眼于大局。就当前而言,着眼大局就必须立足于市情、立足于全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要切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如果说前面所讲的认识规律是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向问题,那么,针对性和有效性则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和效用问题。不难理解,针对性和有效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就针对性而言,就是要求我们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必须兼顾单位部门的共性和个性,同时紧密结合情况和形势变化的需求。共性问题,也是我们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当前而言,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把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转到预防决策失误、管理失控、行为失范上来,加大对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权等方面的监督力度;二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评价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的情况,又要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优劣得失;三是加强对有关投资及债权债务的审计,防止盲目投资、重复投资、擅自出借资金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以及随意大规模举债所带来的债务风险。个性问题,要求我们注意调查研究,注意比较分析,注意协调沟通。要掌握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有关的情况,听取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情况和形势变化需求问题,要求我们审时度势,看待问题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比如:镇区区划调整、镇区的经济指标硬考核、征地补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等重大决策,我们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如何来服务这些重大决策。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加以预见、把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内容是鉴定和评价。就有效性而言,就是要求我们认真把好鉴定和评价关。把好鉴定关,关键是鉴别审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这需要我们审计工作人员优良的政治、业务素质作保障。这是审计队伍建设问题,在此我不展开。把好评价关,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尽可能采取写实的方式描述审计结果,避免抽象评价。要力求明确、具体,并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审计评价应紧紧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相关经济责任进行,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不相关的经济责任不评价;二是审计评价应在审计事项范围内进行,与审计事项不相关的事项不评价;三是审计评价应依据审计查明的事实进行,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四是审计评价应依据重要性原则进行,对一般性的问题可以不评价;五是审计评价既要反映问题,又要反映相关业绩。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还要注意区分和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与非经济责任、前任责任与后任责任、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等,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有说服力、有权威性。

三、要合力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协调高质量运行的工作机制

经济责任审计是纪检、组织、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的共同任务。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协调高质量运行的工作机制,要求我们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不断探索实施审计成果运用、信息互通共享等重要环节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