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安全主动防护范文

网络安全主动防护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安全主动防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安全主动防护

第1篇:网络安全主动防护范文

1.1监测型

监测型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保护中,表现出主动特性,主动阻断网络攻击。此类防火墙的能力比较高,其在安全防护的过程中体现探测服务,主要探测网络节点。节点处的攻击较为明显,有效探测到网络内部、外部的所有攻击,以免攻击者恶意篡改信息,攻击内网。监测型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效益较为明显,成为防火墙的发展趋势,提升网络安全的技术能力,但是由于监测型防火墙的成本高,促使其在网络安全中的发展受到挑战,还需借助技术能力提升自身地位。

1.2型

型属于包过滤的演变,包过滤应用在网络层,而型则服务于应用层,完成计算机与服务器的过程保护。型防火墙通过提供服务器,保护网络安全,站在计算机的角度出发,型防火墙相当于真实服务器,对于服务器而言,型防火墙则扮演计算机的角色。型防火墙截取中间的传输信息,形成中转站,通过与中转的方式,集中处理恶意攻击,切断攻击者可以利用的通道,由此外部攻击难以进入内网环境。型防火墙安全保护的能力较高,有效防止网络攻击。

2.基于防火墙的网络安全技术应用

结合防火墙的类型与技术表现,分析其在网络安全中的实际应用,体现基于防火墙网络安全技术的优势。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主要以内外和外网为主,做如下分析:

2.1防火墙技术在内网中的应用

防火墙在内网中的位置较为特定,基本安置在Web入口处,保护内网的运行环境。内网系统通过防火墙能够明确所有的权限规划,规范内网用户的访问路径,促使内网用户只能在可控制的状态下,实现运行访问,避免出现路径混淆,造成系统漏洞。防火墙在内网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如:(1)认证应用,内网中的多项行为具有远程特性,此类网络行为必须在认证的约束下,才能实现准确连接,以免出现错接失误,导致内网系统面临瘫痪威胁;(2)防火墙准确记录内网的访问请求,规避来自内网自身的网络攻击,防火墙记录请求后生成安全策略,实现集中管控,由此内网计算机不需要实行单独策略,在公共策略服务下,即可实现安全保护。

2.2防火墙技术在外网中的应用

防火墙在外网中的应用体现在防范方面,防火墙根据外网的运行情况,制定防护策略,外网只有在防火墙授权的状态下,才可进入内网。针对外网布设防火墙时,必须保障全面性,促使外网的所有网络活动均可在防火墙的监视下,如果外网出现非法入侵,防火墙则可主动拒绝为外网提供服务。基于防火墙的作用下,内网对于外网而言,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外网无法解析到内网的任何信息。防火墙成为外网进入内网的唯一途径,所以防火墙能够详细记录外网活动,汇总成日志,防火墙通过分析日常日志,判断外网行为是否具有攻击特性。近几年,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外网与内网连接并不局限于一条路径,所以在所有的连接路径上都需实行防火墙保护,实时监控外网活动。

3.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安全的优化措施

防火墙技术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发展,表现出低效状态,出现部分漏洞,影响防火墙安全保护的能力。因此,为保障网络安全技术的运行水平,结合防火墙的运行与发展,提出科学的优化途径,发挥防火墙网络保护的优势。针对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技术,提出以下三点优化措施:

3.1控制拥有成本

防火墙能力可以通过成本衡量,拥有成本成为防火墙安全保护能力的评价标准。控制防火墙的拥有成本,避免其超过网络威胁的损失成本,由此即可体现防火墙的防护效益。如果防火墙的成本低于损失成本,表明该防火墙未能发挥有效的防护能力,制约了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

3.2强化防火墙自身安全

防火墙自身的安全级别非常明显,由于其所处的网络环境不同,促使其在安全保护方面受到影响。为加强防火墙的安全能力,规范配置设计,深入研究防火墙的运行实质,手动更改防护参数,排除防火墙自带的漏洞。防火墙经过全面测试后才可投入网络市场,但是因为防火墙的种类较多,所以其自身仍旧存在风险项目。强化防火墙的自身安全,才可提升网络安全技术的防护性能。

3.3构建防火墙平台

防火墙平台能够体现综合防护技术,确保网络防护的安全、稳定。通过管理手段构建防火墙平台,以此来保障网络安全技术的能力,发挥防火墙预防与控制的作用。防火墙管理在平台构建中占据重要地位,直接影响防火墙平台的效益,有利于强化平台防范水平。由此可见:防火墙平台在网络安全技术中具有一定影响力,保障防火墙的能力,促使防火墙处于优质的状态,安全保护网络运行。

4.结束语

第2篇:网络安全主动防护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08

由于计算机的应用,推进网络信息的进步,社会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力度,增加网络安全维护的压力。根据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环境,充分发挥防火墙技术的优势,保障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安全价值。防火墙技术的更新速度比较快,完全适应于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表现出可靠优势,为计算机网络运行提供安全保护的渠道。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得到广泛应用。

1 分析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的原理:按照预设条件监控计算机网络内的流通信息,对流通信息执行授权和限制服务,主动记录关联信息,分析信息的具体来源,明确发生在网络系统内的每一项交互信息,预防外部攻击。

防火墙技术的属性:(1)筛选安全防护策略,确保安全策略能够通过防火墙的防护体系;(2)完整记录信息活动,检测攻击行为,及时提供报警和限制服务;(3)容纳全部信息,维护整体计算机网络。

2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攻击

计算机网络系统位于信息环境中,网络遭遇的安全攻击属于防火墙技术重点防护的内容。因此,分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攻击,如下:

2.1 IP攻击

攻击者选择攻击目标群,设置IP攻击路径。首先攻击者向目标主机发送安全信息,获取主机信任,锁定攻击目标,通过信息模式发送虚假IP,当IP欺骗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保护措施后,虚假IP转化为多项攻击行为,读取用户信息,篡改服务项目,同时安置在用户难以发现的位置,准备随时进行非法攻击。

2.2 拒绝服务

拒绝服务的攻击利用系统漏洞,攻击者向计算机发送攻击数据包,导致主机瘫痪,不能提供任何网络服务[1]。拒绝服务的攻击具备毁灭性特点,攻击者不定时、不定向的发送攻击数据包,计算机无法承担高负荷的数据存储,快速进入停滞或休眠状态,即使用户发送服务请求,计算机因失去服务能力,不能处理用户请求,完全陷入拒绝服务的状态,此时服务器处于正常接收状态,用户只能觉察到服务器不工作,实质已经呈现被攻击状态,丧失服务能力。

2.3 端口攻击

计算机包含多项端口,如:远程、协议、共享等端口,为计算机系统运行提供端口服务。用户并未意识到端口的攻击影响,针对比较常用的端口实行防火墙处理,其余均未实行防护措施。计算机在投入运行时,大部分端口处于开放状态,为攻击者提供硬性攻击路径,攻击木马在端口处的攻击处于零防御状态,所以用户需要关闭不常用端口,切断攻击路径,同时利用防火墙技术检测,防止遗漏端口保护。

2.4 程序攻击

计算机网络运行程序起初设计时,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辅助程序,被称为“后门”,辅助程序具有通道特性,在程序设计完成后需要关闭,但是编程人员并没有关闭辅助程序,攻击者攻击某项运行程序时,首先检测是否留有后门,一旦检测到很容易攻入程序内部,强力毁坏计算机文件、数据。辅助程序是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隐患,必须采用恰当的防火墙技术,才可避免程序攻击。

3 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防火墙技术主要隔离计算机网络的内网与外网,形成稳定的保护途径,有效识别外部攻击,具体分析如下:

3.1 服务器的应用

服务器是防火墙技术的一类,服务器为网络系统提供服务,代替真实网络完成信息交互[2]。例如:计算机网络信息由内网传输到外网时,自身携带IP信息,如果IP被外网攻击者解析并跟踪,很容易将病毒或木马带入内网,病毒攻击内网后窃取数据,利用服务器,为交互信息提供虚拟的IP,以此隐藏真实IP,外部攻击者只能解析虚拟IP,不会获取任何真实信息,保护内网信息。服务器起到中转作用,控制两网信息的交互过程。服务器在账号管理、信息验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在安全性能方面要求较高,满足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需求。服务器的构建比较严谨,必须在应用网关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信息保护,所以此类防火墙技术虽然防护能力高,但是运用复杂,用户使用时,最主要的是通过网关提供稳定的网络性能,营造优质的网络保护环境。

3.2 包过滤技术的应用

包过滤技术具有信息选择的特点,此类技术获取传输信息后比对原有的安全注册表,判断传输信息是否安全。以网络传输的目的IP为例,分析包过滤技术的应用[3]。包过滤技术主动获取传输信息的目的IP,解析目的IP的数据包,数据包内包含目的IP的源信息,能够作为标志信息,包过滤技术将数据包与用户安全注册表进行对比,识别数据内是否含有攻击信息,确保安全后执行数据传输任务。包过滤技术将计算机内、外网分为两类路径,控制由内到外的信息传输,在由外到内的传输过程内,不仅发挥控制作用,还会提供限制功能,包过滤技术既可以应用在计算机主机上,又可以应用在路由器上,所以包过滤技术又分为开放、封闭两种应用方式,主要根据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实际情况选择,提供对应服务。包过滤技术受到端口限制并不能实现全网保护,所以兼容能力偏低。

3.3 复合技术的应用

复合技术体现综合防护的优势,防火墙融合和包过滤两类技术,体现更稳定的防护方式,弥补防火墙技术的不足之处。基于与包过滤的参与下,防火墙技术逐步形成系统性的保护类型,保障防火墙技术的灵活性[4]。目前,防火墙技术表现出混合特性,复合体现与包过滤的双向优势,最主要的是以此两类技术为主,融入多项安全技术,结合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运行实际,确保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受到攻击危险时,可以快速提供防御服务,体现防火墙技术的策略性。复合技术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多级防御,防止外网攻击,主动监测内网信息。复合防护方式有:(1)提供认证机制,确保网络交互的所有信息处于安全约束的状态,形成动态过滤的防护方式;(2)主动隐藏内部信息,形成智能化的感应方式,一旦出现网络攻击,立即采取报警提示;(3)加强交互保护的能力,发挥复合技术的优点,有利于提升防护价值,确保实时维护。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应用规模逐步扩大,促使网络运行面临严重的安全问题,科学利用防火墙技术,解决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问题,有效保护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变革与更新特性,实时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避免计算机遭遇外网攻击,确保内网环境的安全。由此可见: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09):23.

[2]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的研究[J].网友世界,2011(25):13-15.

[3]浅析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云教育,2013(14):112.

第3篇:网络安全主动防护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安全威胁;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即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同时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高性能、智能化、连接方式的多样性及终端分布的不均匀性等特点,导致了计算机网络在互联网连接的环境下非常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国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有关人士曾明确指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已成为我国互联网健康发展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

二、网络安全的定义

所谓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中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保证系统连续可靠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的措施。网络安全从本质上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上来讲,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通过对网络安全的严格防范能够有效地控制恶意篡改计算机信息、非法用户入侵访问或破坏等恶意行为,避免在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出现病毒、非法存取信息、拒绝服务和网络资源的非法占用和控制等网络安全威胁,以保护个人或集体的隐私和利益不受侵害。图1为企业的网络安全控制部署图。

三、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目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以下几类:

(一)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损坏数据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提高,计算机病毒技术也在随之快速地发展,甚至超越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并且,计算机病毒除了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还具有繁殖性、传染性、潜伏性、可触发性的特点,其强大的增长速度更造成了计算机病毒迅速互联网化及被动防护的局面。在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轻则使系统工作效率下降,重则造成系统死机或毁坏,使部分文件或全部数据丢失,甚至造成计算机主板等部件的损坏,导致硬件系统完全瘫痪。据公安部调查结果显示,计算机病毒仍然呈现出异常活跃的态势,而且出现了大量的被“挂马”的互联网站,大大增加了安全隐患。就目前的状态来看,计算机病毒、木马等能够轻易绕过安全产品的发现和查杀,甚至破坏安全产品的能力也大大增强,计算机系统遭受病毒感染的情况相当严重。

(二)黑客的威胁和攻击

黑客通过破解或破坏某个程序、系统及网络安全,或者破解某系统或网络以提醒该系统所有者的系统安全漏洞。黑客的攻击一般分为非破坏性攻击和破坏性攻击两种,非破坏性攻击一般是为了扰乱系统的运行,而破坏性攻击则是通过入侵电脑系统从而盗窃信息或破坏系统数据。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可分为后门程序、信息炸弹、拒绝服务和网络监听,但是最为普遍的手段还是密码破解。图2为黑客攻击形象图。如今计算机信息网络上的黑客攻击事件越来越多,其中主要以牟利为主的破坏居多。

(三)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就是针对和利用网络进行犯罪行为,其犯罪形式一般可分为袭击网站和在线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由于网络犯罪的操作实施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可说是简单方便低成本,使其具有智能性、复杂性、跨国性、匿名性等特点,也造成了网络犯罪的增长。

四、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和不稳定性,有绝对的安全环境存在,因此就应该时刻防范,避免安全威胁的入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威胁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因此虽然不可能一次性根除安全威胁隐患,却可以通过网络防范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来时时防护,时时应对。

(一)巧用主动防御技术防范病毒入侵

主动防御是基于程序行为自主分析判断的实时防护技术,不以病毒的特征码作为判断病毒的依据,而是从最原始的病毒定义出发,直接将程序的行为作为判断病毒的依据,从而起到查杀病毒的作用。随着网络病毒愈发猖獗,破坏力也越来越严重,普通的杀毒软件由于落后的病毒库已经无法跟上如今的网络时代了,新的未知病毒在这时就需要主动防御来牵制了。

主动防御是用软件自动实现了反病毒工程师分析判断病毒的过程,解决了传统安全软件无法防御未知恶意软件的弊端,从技术上实现了对木马和病毒的主动防御。

(二)系统补丁程序的安装

在不同种类的软、硬件设备,同种设备的不同版本之间,由不同设备构成的不同系统之间,以及同种系统在不同的设置条件下,都会存在各自不同的安全漏洞问题。系统漏洞是指应用软件或操作系统软件在逻辑设计上的缺陷或在编写时产生的错误,这个缺陷或错误可以被不法者或者电脑黑客利用,通过植入木马、病毒等方式来攻击或控制整个电脑,从而窃取您电脑中的重要资料和信息,甚至破坏您的系统。因此及时的安装及更新补丁程序来修补系统漏洞是相较于更有利更有保障的网络安全防范手段。对于系统本身的漏洞,可以通过安装软件补丁进行修补;另外网络管理员还需要做好漏洞防护工作,保护好管理员账户。正确及时的安装系统补丁程序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环境的有效措施。

五、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也在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安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作为应对网络中各种威胁隐患的安全防范对策,更加需要不断的进步和调整以及时处理同样在不断变化的网络威胁。总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维护网络环境的任务,网络安全不仅需要的技术的进步,更是保证人们能够安全上网、绿色上网、健康上网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尤金·卡巴斯基.网络犯罪是未来信息社会最大对手[N.电脑报,2009- 04-06(A6)

[2]靳磊.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和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09

[3]高日.网络安全问题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6

[4]邵雪.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护策略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7

[5]罗涛.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4

[6]曹阳,马瑾.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J].网络与信息,2010,05

[7]沈佑田.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护策略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6

[8]赵长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维护[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10

第4篇:网络安全主动防护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数据安全;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2-0000-02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运营管理与传统模式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但读者查询馆藏书目、预约图书、读者和书目信息管理都通过网络进行,而且随着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多图书馆间的跨库检索、馆际互借等新业务不断出现都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可以说现代的图书馆一刻也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如果计算机网络出现故障,整个图书馆将陷入瘫痪。随着现代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越来越庞大,如何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以及保障海量数据资源的安全性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二、影响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涉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图书馆管理技术等多领域多学科。影响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对其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关系,是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前提。

(一) 人为因素

影响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人为操作失误和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其中以人为操作失误引起的网络安全问题最为常见。例如管理员操作不当或安全配置不当,导致网络安全漏洞,或者管理员误操作导致数据丢失;用户的操作不当同样容易导致网络安全问题,如用户设置密码过于简单或者用户安全意识不强,随意将账号借给别人等,都会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网络黑客恶意攻击给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的威胁是最大的,网络黑客往往利用网络安全漏洞对图书馆网络进行攻击,目的在于窃取机密信息或者破坏数据库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恶意攻击又可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类。主动攻击是指黑客采取各种手段破坏网络防火墙,进攻图书馆数据库系统,有选择性的破坏信息内容。而被动攻击则更为隐蔽,是在不破坏网络的情况下,偷偷的窃取、拷贝、监听机密信息,会造成机密信息的泄漏。

(二) 软件因素

软件安全性不强也会导致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故障。例如数据库系统以及数据传输技术本身存在的漏洞会导致数据库内容丢失或者传输数据产生错误,这都会威胁网络数据库的完整性。

软件因素引起的网络安全故障另一个方面体现在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和极强的传染性,它的存在会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数据破坏和丢失。因为其扩散能力强,往往造成大范围的网络故障,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三) 硬件因素

硬件故障同样会影响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如果数据服务器硬件出现故障,而又没有进行良好的数据备份,则有可能造成大量数据丢失。虽然从单一元件来看,其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的概率很小,但是因为图书馆网络的复杂性,需要使用大量硬件,且服务器多长时间不关机,所以出现故障的概率就会大幅度增加。

三、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

为了应对以上列出的种种威胁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避免数据信息遭到破坏和窃取,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策略。

(一)硬件防护

针对网络数据安全的硬件防护主要是指通过增加硬件的方法来达到安全保密的措施,通常指在计算机硬件上,如CPU、数据存储器、缓存、输入/输出通道、外部设备,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数据破坏,保障数据库完整性。通过硬件来保障安全,相较于软件防护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对于重要的系统和数据,必须采用软件防护与硬件防护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数据安全。常用的硬件防护方法有存储器数据保护、虚拟内存保护、输入/输出通道控制防护等。

(一) 数据安全防护

数据安全是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根本,为了保障网络数据安全,应该采取网络数据备份和网络数据加密两项安全措施。

1.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数据备份

无论人为因素还是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故障,都有可能导致数据丢失。而数据丢失也是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最大问题。减少数据丢失造成重大损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期进行数据备份。采用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技术是实现数据冗余备份、提升数据系统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RAID的原理是利用数组方式来作磁盘组,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它将多个磁盘驱动器组成的磁盘系统视为一个磁盘,可以将数据在RAID条带集上展开,以实现多磁头的同时读写。这样一来即提高的数据的安全性,又实现了数据的并行操作,提升了数据库系统的整体性能。

2.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数据加密

网络数据的加密主要是防止不法分子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通过截取数据而对数据实施篡改、窃取和复制等操作。网络数据加密技术是一项基本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数据的加密方法有多种,按照数据传输、存储的不同阶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数据传输加密:数据传输加密有传输线路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两种方法,传输线路加密是指针对不同传输线路采用不同的加密算法,有不同的密钥;而端到端加密是指在数据发送前就对数据整体进行分包和加密,在传输过程中采用统一密钥,到达目的地后需要按照分包信息对数据进行重组解密后方可读取。②数据存储加密:即使数据的传输过程是安全的,但是在数据存储的过程中,信息依然可能被窃取,这是就需要使用数据存储加密。存储加密可以是通过特定算法,对存储的数据本身进行加密,也可以是针对访问者的存取控制,即只有拥有特定权限和特定标识的访问者才能访问该数据区域。

第5篇:网络安全主动防护范文

在“十一五”863计划中,包含有很多应用,比如通信技术和信息安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对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提出了四点发展思路,其中第四点是以发展高可信网络为重点,开发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相关产品,建立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具备防范各种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技术能力。

另一个纲领性文件是《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简称《战略》),《战略》提出了九项战略重点。其中,第八项是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围绕网络安全涉及的内容,全面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登记保护制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同时,还将加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提高对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和防范能力,从实际出发,促进资源共享,重视灾难备份建设,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这些是我们在安排863计划的核心指导方针,是指导性的文件。

在经典的网络模型中,有六个重要要素:分析、安全策略、保护、检测、响应、恢复。围绕着经典的网络安全模型,围绕着《纲要》和《战略》可以看出,863重点安排在八项技术上:第一是安全测评评估技术;第二是安全存储系统技术;第三是主动实时防护模型与技术;第四是网络安全事件监控技术;第五是恶意代码防范与应急响应技术;第六是数据备份与可再生技术;第七是可信计算平台项目;第八是UTM与网络安全管理。

安全测评评估技术

风险分析的重点将放在安全测评评估技术上。它的战略目标是掌握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测试及风险评估技术,建立完整的、面向等级保护的测评流程及风险评估体系。这一点和过去不一样,过去做测评是没有强调等级保护的。

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已经明确提出,要按照等级保护的原则来做,所以测评也是要服务于这一点。其主要创新点和切入点在于:首先提出适应等级保护和分级测评机制的通用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产品测评模型;适应不同的级别要有不同的测评方法,这个分级要符合登记保护体制;重点放在通用产品,要建成一个标准的方法;要建立统一的测评信息库和知识库,测评要有统一的背景,制定相关的国家技术标准;要提出面向大规模网络与复杂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分析的模型与方法,尤其安全风险分析,重点面向大规模复杂网络,因为复杂网络要分析的要素很多,态势也很强,这是我们追求的创新点;要建立基于管理和技术的风险评估流程,测试风险评估面临的威胁和不安全因素。此外,因为保证信息安全不只是技术,管理不到位也会带来风险,所以风险评估应该把技术和管理都包括在内,要制定定性和定量的测度指标体系。

安全存储系统技术

安全策略的重点应放在安全存储技术上。安全存储系统产品很多,从安全角度来看,它的战略目标有两点:一个是机密性的安全,要掌握海量数据的加密存储和检索技术,保障存储数据的机密性和安全访问能力;另一个是安全自身要可靠,要掌握高可靠海量存储技术,保障海量存储系统中数据的可靠性。创新点在于,应提出海量分布式数据存储设备的高性能加密与存储访问方法,提出数据自毁机理。

加密是容易的,要对海量信息加密,影响当然是有的,但是应该不是很明显,这就对我们算法的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数据出现被非授权访问,应该产生数据自毁,或者被别人破解时有自我保护能力。我们提出海量存储器的高性能密文数据检索手段,检索就要有规律,但加密的基本思路就是要把它无规则化,让它根本看不到规则,所以我们应找到一个折中的方法:什么样的加密可以支持检索,又具备一定的安全强度。

为此,我们提出了基于冗余的高可靠存储系统的故障监测、透明切换与处理、数据一致性保护方面的新模型预实现手段。双备份是比较简单的,问题在于实时切换,我们现在是整体的切换,如果切换非常频繁,就会出现一些误报警的情况。尤其当数据多备份的时候,就会有数据一致性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信息安全的数据组织方法,提出基于主动防御的存储安全技术。如果不能完全自动备份,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局部冗余,哪些是重要信息,它在整个系统中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另外一个是数据在相对分散的情况下,怎么能尽可能弱相关。检索要更加智能,要能判断访问是不是非授权访问,这里面要有一定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存储。

主动实时防护模型与技术

防护强调的是主动实时防护模型与技术。它的战略目标是通过掌握态势感知、风险评估、安全检测等手段来对当前安全态势进行判断,并依据判断结果实施网络主动防御的主动安全防护体系的实现方法与技术。当通过态势判断出某个地方出现网络安全事件,别的地方就要跟着调整。特别是随着风险评估,某地方出现威胁,我们要提高风险防护,这被称为主动防护战略。创新点提出主动防护的新模型、新技术、新方法,现在这方面并不是很成熟,还要提出基于态势感知模型、风险模型,做主动实时协同防护机制和方法。

第二个是要提出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特征和恶意行为特征的自动分析与提取方法。根据分析才能监控特征,判断现在是不是处于安全状态,不同的系统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应该具有提取能力,然后监控,通过监控来判断现在出现的情况。要有提出可组合与可变安全等级的安全防护技术,可能在某种状态下,需要做级别的变化,我们采取一系列各种各样的安全手段,如果某种风险不存在,可以把安全手段降低,就可以提高运行效率,这方面应该提供相应的技术。

网络安全事件监控技术

监测的重点是网络安全事件监控技术。战略目标重点放在国家层面考虑,要掌握保障基础信息网络与重要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能力,支持多网融合下的大规模安全事件的监控与分析技术,提高网络安全危机处理的能力。三网融合也是势在必行,不同网的状态融合起来就对监测提出了要求。主要创新点在于,要提出网络数据获取接口标准,并且提出网络流量海量性与分析系统计算能力不匹配的应对方法。

一般而言,网络带宽增长每六个月翻一番,我们国家是每七八个月翻一番。计算机运行速度按照摩尔定律每18个月翻一番,这导致计算机处理能力越来越快。我们提出多通道综合检测和协同分析模型与技术,要建立大规模恶意代码传播演变的可视化展示手段。一旦恶意代码传播演变了,要有一个跟踪的态势,能在地图上不断发现蠕虫、病毒。提出蜜罐的攻击诱惑与自身隐蔽方法,现在的研究比较成熟,人类在防范,攻击者也寻找新的攻击诱惑。提出网络安全态势分析指标体系,建立基于复杂网络行为建模与模拟的网络安全态势的分析与预测体系。

这个态势怎么来的,要有一个指标体系,我们通过对指标体系的分析,通过重要的端口,或者某种协议的监测,把这些指数综合起来,计算当前态势。当每个事件出现,如果不采取措施,将来会变成什么样?这需要有复杂网络的模拟网络,模拟网络对复杂行为建模提出要求,模拟节点不是几万、几十万,至少几百万量级才能做出判断,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预测。现在做到的只是预警,一个事态出现到形成规模不到10分钟,如果仅仅是预警,根本来不及采取措施。

恶意代码防范与应急响应技术

响应的相应重点应该放在恶意代码防范与应急响应技术上,其战略目标是掌握有效的恶意代码防范与反击策略。一旦发现恶意代码之后,要迅速提出针对这个恶意代码的遏制手段,要提供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支撑技术。其主要创新点在于,提出对蠕虫、病毒、木马、僵尸网络、垃圾邮件等恶意代码的控制机理。

比如,面对冲击波时,用户只有靠打补丁,如果用户没有打补丁,病毒就会通过网络不断传播,这时我们就要把这个端口封锁住。我们要研究每个问题,而且要建立恶意代码攻击的追踪、取证及遏制机制,提出支持遏制手段的恶意代码可控性的特征分析及提取技术。我们不是对恶意代码的判断特征识取,我们需要找出恶意代码特征,判断恶意代码是否存在,还要找出对于什么样的特征可以利用哪些手段去遏制它。

数据备份与可再生技术

数据备份与可生存性技术是围绕灾难恢复来做的。这主要是提供用于第三方实施数据灾难备份的模型与方法,为建设通用灾难备份中心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手段,建立网络与信息系统生存性和抗毁性,提高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比如我建立一套系统,如果系统重要,就建立一个应急系统做备份。但是这不适合第三方,现在有一些第三方是服务队伍,需要熟悉原来系统什么样,按照原来系统来做。

怎么能够做第三方呢?这里面创新点是提出源数据存储结构无关的数据远程备份及快速恢复模型、机制、方法与技术。现在,一个系统建完后,你必须掌握系统结构,为你的数据库系统再建一个数据库系统,这样你的数据才能保存起来。但是出现增量怎么办?是不是因为增加一个记录而全部备份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大系统从头到尾备份需要3天。如果说传增量,那边没有一模一样的系统也无法把增量去。因此能不能做到结构无关?我们提出基于关键服务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容错、容侵和容灾模型。如果我的系统资源足够多,入侵者通过连接攻击我的线程空间,但是我线程空间足够大。如果系统彻底垮了,我就换一个系统。而且我们还要提出网络与信息系统自适应生存机理与可恢复模型,提出故障感知模型与异常检测方法,围绕这一点要建立可生存性及抗毁性分析仿真和评测方法。

可信计算平台项目

网络如果采用可信的方法,比如硬件有改动,通过信息来验证,整个系统是可靠、不会被攻击的,这样应用系统都不会被病毒侵入。Vista对这一点是一个重大的推动。对网络安全模型提出一个技术性模型,应该要有一个可信计算平台做整体的支撑。战略目标是掌握基于自主专利与标准的可信平台模块、硬件、软件支撑、应用安全软件、测评等一批核心技术,主导我国可信计算平台的跨越发展。

我国在可信计算方面介入特别早,但现在没有形成一个特别好的体系,只有尽早地提出一个标准体系,我国的产业才能冲上来。其主要创新点在于提出可信计算平台信任链建立和扩展方式,包括可信引导、可信度量、可信网络连接、远程平台证明等。从互操作和安全评估两个角度出发,建立可信计算标准体系。

UTM与网络安全管理

第6篇:网络安全主动防护范文

现在企业很多商业业务、商业活动和财务管理系统协同工作等,都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如果没有网络安全性的保障,就会发生系统延迟、拒绝服务、程序错误、数据篡改等现象,甚至很多情况下会发生木马病毒的侵蚀。过去企业数据是以文本文件的形式存在,虽然处理和操作不具有便捷性,但是能够起到保密性和可靠性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时代财务数据流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快速传递,但是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所以在企业数据信息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有保密性和可靠性的保障,维护企业的商业机密。其次,网络交易渠道容易发生数据信息丢失或损坏,交易双方的信息结果发生差异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企业数据的精准性。所以企业急需完整性的交易信息凭证,避免交易信息的篡改或者删除,保证交易双方数据的一致性[1]。

2企业网络面临的安全风险

2.1物理安全风险

近年来,很多现代化企业加大信息建设,一些下属公司的网络接入企业总网络,企业网路物理层边界限制模糊,而电子商务的业务发展需求要求企业网络具有共享性,能够在一定权限下实现网络交易,这也使得企业内部网络边界成为一个逻辑边界,防火墙在网络边界上的设置受到很多限制,影响了防火墙的安全防护作用。

2.2入侵审计和防御体系不完善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不断变化,其破坏力强、速度快、形式多样、难以防范,严重威胁企业网络安全。当前,很多企业缺乏完善的入侵审计和防御体系,企业网络的主动防御和智能分析能力明显不足,检查监控效率低,缺乏一致性的安全防护规范,安全策略落实不到位。

2.3管理安全的风险

企业网络与信息的安全需要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作为制度体系保障,但是企业经常由于管理的疏忽,造成严重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具体管理安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没有健全和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安全追责;技术人员的操作技术能力缺陷,导致操作混乱;缺乏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意识,没有健全的网络信息安全培训体系等。

3构建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3.1加强规划、预防和动态管理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保证各项安全措施都能够满足国家信息安全的标准和要求。对自身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统筹规划,针对性的展开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其次,企业应该加强对安全防护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适合自己网络信息应用需求的防护体系,并且定期进行安全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最后,加强预防与动态化的管理,要制定安全风险处理的应急预案,有效降低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根据网络信息动态的变化,采取动态化的管理措施,将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3.2合理划分安全域

现代化企业网络可以按照系统行为、安全防护等级和业务系统这三种方式来划分安全域。由于企业网络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层次关注的内容不同,因此在划分企业网络安全域时,应结合业务属性和网络管理,不仅要确保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还应考虑网络安全域划分是否合理。针对这个问题,企业网络安全域划分不能仅应用一种划分方式,应综合应用多种方式,充分发挥不同方式的优势,结合企业网络管理要求和网络业务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网络安全域划分。

首先,根据业务需求,可以将企业网络分为两部分:外网和內网。由于互联网出口全部位于外网,企业网络可以在外网用户端和内网之间设置隔离,使外网服务和内网服务分离,隔离各种安全威胁,确保企业内网业务的安全性。其次,按照企业业务系统方式,分别划分外网和内网安全域,企业外网可以分为员工公寓网络、项目网络、对外服务网络等子网,内网可以分为办公网、生产网,其中再细分出材料采购网、保管网、办公管理网等子网,通过合理划分安全域,确定明确的网络边界,明确安全防护范围和对象目标。最后,按照网络安全防护等级和系统行为,细分各个子网的安全域,划分出基础保障域、服务集中域和边界接入域。基础保障域主要用来防护网络系统管理控制中心、软件和各种安全设备,服务集中域主要用于防护企业网络的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数据防护,并且按照不同的等级保护要求,可以采用分级防护措施,边界接入域主要设置在企业网络信息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边界上。

3.3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主要的作用是对不安全的服务进行过滤和拦截,对企业网络的信息加强访问限制,提高网络安全防护。例如,企业的信息数据库只能在企业内部局域网网络的覆盖下才能浏览操作,域外访问操作会被禁止。并且防火墙可以有效记录使用过的统计数据,对可能存在的攻击、侵入行为精心预测预警,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企业内部网络系统的安全。随着业务模式的不断发展,简单的业务(端口)封堵已经不能适应动态的业务需要,需要采用基于内容的深度检测技术对区域间的业务流进行过滤。并借助于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异常业务流进行智能分析判断。

(2)终端准入防御技术

终端准入防御技术主要是以用户终端作为切入点,对网络的接入进行控制,利用安全服务器、安全网络设备等联动,对接入网络的用户终端强制实施企业安全策略,实时掌控用户端的网络信息操作行为,提高用户端的风险主动防御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有效提高了企业业务工作的效率,实现企业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中的数据分类、整理、资源的共享。但是,系统数据的保密、安全方面还存在技术上的一些欠缺,经常会发生数据被非法侵入和截取的现象,造成了严重的数据安全风险。企业应该科学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类型,加强规划、预防利用防火墙技术、终端准入防御技术等,提高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效率。

参考文献

[1]戴华秀.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应对策略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6,(1):36.

第7篇:网络安全主动防护范文

【关键词】网络安全 局域网 无线网络应用

自互联网逐渐一体化以后,其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在安全上容易受到一些黑客以及不法分子的入侵,从而使得网络系统崩溃,使得用户的信息被盗取。因此加强局域网以及无线网络的网络安全极为重要。

1 虚拟局域网和无线网络的网络安全的问题

1.1 网络黑客的入侵是一个极大的网络安全问题,在我国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黑客的入侵也越来越猖獗

其主要攻击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利用木马等程序进行攻击,从而盗取户主的个人信息。通常情况下,虚拟局域网以及无线网络都是有相应的密码进行保护的,但是很多黑客会直接侵入其网络安全保护系统,,如果网络安全防范系数过低,那么就很容易导致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使得户主个人信息泄露,严重时甚至造成了财产损失和计算机系统瘫痪。

1.2 网络病毒也是导致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对计算机造成最大危害的就是病毒。其具有较强的频繁性,能够多次和重复的对计算机的系统进行入侵。在虚拟局域网和无线网络在提供网络共享的同时,也有利于病毒的传播。近年来网络病毒层出不穷,尤其蠕虫病毒以及木马病毒表现的尤为显著。比较传统的病毒入侵方式就是,用蠕虫病毒让计算机的网络安全保护系统陷于瘫痪,然后使用木马病毒进行个人信息的盗取。使得很多用户的生活以及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其二另一个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是网络安全认证出现漏洞。从而出现IP地址被盗用,账号密码泄露等在无线网络的应用中也时有发生。

2 虚拟局域网的安全防护措施

2.1 使用VLAN技术能够对虚拟局域网进行有效地防护

VLAN技术可以不受位置地域的影响,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不同进行虚拟局域网的网络分段,从而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以及扩张性。而利用VLAN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电视、广播以及电信信号的相互干扰,从而使得网络运行的更加流畅。提高了虚拟局域网运行的效率。其次VLAN在经过详细的划分后,在缩小其广播域的同时还能降低网络网络广播包所消耗宽带占的比例,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网络运行的安全效率。在进行VLAN网络层的实现时,要加强VLAN数据之间的传输。然后结合数据链路层进行网络层设备之间的转化,从而搭建安全可靠的网络。

2.2 可以采用防火墙技术进行网络安全的防护

对虚拟局域网的入口处进行防火墙的部署,主要是针对其外部做出的防御。防火墙还能对非授权访问的网络安全技术进行智能化的识别,从而提高其对网络环境的进化功能。从而有效的保障互联网内部网络环境的安全。通常情况下,防火墙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外部防火墙,其主要是针对防火墙的外部进行网络安全的防护,主要针对一些病毒的入侵,例如蠕虫病毒以及木马病毒。而且还能有效地防止网络黑客对网络内部进行入侵,其预防措施主要是通过网络进出通道对网络环境进行限制,从而对外来的非法信息进行有效地抵御。因此外部防火墙是保证虚拟局域网安全的关键。其二就是内部防火墙的防护。内部防火墙主要是将局域网进行分段管理。可以对虚拟局域网进行分段保护,从而使得外部攻击的损失受到限制。

2.3 使用入侵保护系统进行保护监督

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网络监督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对网络传输进行一定的监督。当局域网的网络安全受到威胁时,其不仅可以提出警示还能进行主动防御,其有效的弥补了防火墙被动防御上的不足。如果说防火墙是门卫,那么IDS就是监视器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网络安全环境,防患于未然。

2.4 要加强数据库的信息防护和保密工作

通常情况下为了工作的方便,人们很少对系统中的数据库进行网络安全的保护。而数据库的信息可以以可读的方式储存在系统中。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数据库信息的保密。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安全。

3 无线网络的安全防护措施

(1)要做好临时密钥完整性。在目前的很多无线网络中都会使用WEP进行加密,而在加密过程中,要加强临时密钥的完整性,做好无线网络的安全设置,网络安全可以通过网络的安全选项设置进行安全防护,此外,还可以采用有效的安全防护软件进行网络攻击的组织等。防火墙是能够有效阻止网络攻击的有效途径,因此给自己的计算机安装防火墙以及网络防护软件,也是有效阻止网络攻击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于无线网络,更要加强其安全防护。现在的系统都有一定的安全防护设置功能。其中防火墙就是最基本的安全设置,尤其是针对于网络的安全设置。其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防护。有效地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

(2)使用TKIP能够增强无线网络共享时的安全性,其能够对网络的IP以及个人的账号信息进行加密保护。与其他的保密措施相比其有以下四个功能的保护:一是消息完整性的编码;其二是IV次序机制;其三是密钥的混合函数,其四是密钥的重置机制。

(3)要加强WPAI方面的应用,其主要作用是对系统进行加密保护。WPAI采用国家密码进行管理,进行精确的运算,实现了身份鉴别,实名认证以等多方面的访问控制,不断提高用户在无线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效率。WAPI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4 结语

虚拟局域网以及网线网络的安全运行关系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一旦网络环境出现不安全因素,其必然会导致用户信息泄露以及系统发生崩溃等多方面的危害。因此要做好网络安全的预防以及防控。

参考文献

[1]李培强、郑铁成,企业计算机安全运行的研究和解决[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2):33-34.

[2]韦容、申希兵、蓝振师,浅谈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存在问题和对策[J].信息系统工程,2012(04):84-84.

[3]余苏毅,使用虚拟局域网和访问控制列表实现机房访问控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54-56.

作者简介

王航伟(1979-),男,陕西省户县人。工学学士学位。现为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助理工程师,从事网络管理和数据库管理、移动通信核心网。

第8篇:网络安全主动防护范文

关键词:网络安全;黑客;策略;漏洞;防护

1绪论

计算机在产生开始相对比较单一,无论是在数据的处理还是在网络方面,都还处于相对低级的阶段。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信息数据的处理难度也越来越高。而网络的出现,将以前时间和空间相对独立与分散的信息集中了起来,组建成一个庞大的数据信息系统,为人们提供更加快捷的信息处理和使用方式,它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然而,随之带来的信息数据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各类公开化的网络平台、电商平台等都使非法入侵者有机可乘。网络的入侵不但会对信息资源造成破坏,同时也对整个网络安全的环境带来非常大影响。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最为热门的焦点,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防范和安全保护也都在不断的进行更新。

2计算机安全定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计算机安全”定义为:“为信息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及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数据不会因为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被破坏、更改和泄露”。上面对计算机安全的定义包含了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的内容,逻辑安全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而网络安全性的含义是信息数据安全的延伸,即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的保护。

3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1)网络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当前主流的操作系统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网络安全漏洞,如UNIX,WinNT和Windows。黑客们往往就是通过利用这些操作系统本身所存在的一些安全漏洞入侵系统。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稳定性和可扩充性;网络硬件的配置不协调;缺乏安全策略;而很多Web应用的站点,都在防火墙的配置上无意识地扩大了访问权限,忽略了这些权限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员滥用;访问控制配置太过于复杂,容易导致配置错误,从而让他人有机可乘。(2)来自内部网的安全威胁从很多事实中证明,我们日常中来自企业内部的安全威胁要远远大于来自外部的安全威胁,由于我们的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识,许多应用服务系统对于访问的控制以及安全通信方面考虑不足。而且,一旦系统被设置错误,就非常容易造成损失。由于在管理制度上的不健全,在日常进行的网络管理和网络维护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的安全漏洞,无疑是企业整个网络安全性的最大隐患。同时由于网络管理员以及网络使用者都拥有相应的权限,利用这些权限对网络进行破坏的安全隐患也同样存在。如操作密码的泄露,硬盘上的机密信息被人利用,临时文件夹以及删除在回收站的文件没有被及时清除而被窃取,内部人员或有意或无意的遗忘,给别有用心的人员有机可乘的机会等,都可能使得关系到我们网络安危的安全机制形同虚设。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安装了防火墙的网络系统,相对于企业内网用户来讲是一点作用也没有。(3)缺乏网络系统安全性的评估和有效的监管手段及硬件设备的正确使用防范黑客入侵的安全体系基础是有一整套完整准确的安全评估方法。它能对现有及将来需要构建的网络安全防火性能够做出科学、准确地分析评估,并能够保证将来实施的网络在安全策略上的可实现性和可执行性。对网络的安全评估分析就是对网络整体的安全性进行检查,查找其中可能存在的可被黑客或有心者所利用的漏洞。通过对网络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和建议,从而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网络安全评估分析技术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安全技术。(4)黑客的攻击手段和技术方法也在不断地得到更新,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系统出现安全问题。然而我们赖以生存的安全检测工具的更新速度却太慢,大部分情况需要人为的主动出击才能发现以前有些未知的安全问题,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它们对新出现的安全问题反应太慢。当安全工具刚发现存在安全问题,并视图努力对某方面安全问题进行更新时,其他的安全问题又出现了,我们的安全防护工具,就像一个救火队员,总是疲于奔命,成为安全问题的追随者。

4确保网络安全的有效防范

那么怎么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网络有百分百的安全呢?对这个最简单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不可能。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技术和手段能够完全消除网络安全方面的漏洞。网络的安全实际上是我们实现理想中的安全防范和实际执行之间的一个平衡。而从广泛意义上的网络安全范围来看,网络的安全不仅仅只是技术问题,它更是一个管理问题,包含着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可以从提高人员素质和提高网络安全技术入手,就目前来看:(1)依据网络安全各项技术要求,建立健全网络操作的安全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2)加强对网络病毒的防范。病毒的传播是通过网络得以实现的,在单机上运行的杀毒产品已经很难彻底清除网络病毒,需要有能够对于局域网络的防杀毒软件。而像企事业单位、政府学校等单位的网络,不但有局域网,同时也有广域网,这就更需要一个能够基于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的防病毒软件网关以及能够针对各种桌面操作系统的防病毒软件,来加强处于网络中的计算机的安全。通过采用较好的防病毒产品,能够针对网络中有可能的病毒点进行防护,并通过防病毒软件产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监控,从而构建整个网络的防护体系。(3)正确配置防火墙。防火墙是我们企业安全监管中的一道非常关键壁垒,在防护中通过正确的配置,充分利用防火墙执行既定的访问控制策略,通过策略来允许访问的人或者数据命令进入自己的网络,并将不符合规则的用户和数据拒之门外,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内部网络的安全。(4)选用正确的入侵检测系统。网络入侵是目前黑客进入网络内部获取资料信息与网络破坏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而如何做好应对入侵或及早发现入侵,是我们安全防护中的重要一环。通过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和防护墙及防病毒产品,构建一套完整的主动防护体系,以保证企业信息财产的安全。(5)web应用、互联网接入和系统漏洞等,都可以通过部署web防护墙、Eamil邮件监测、FTP资料审核等,以及漏洞扫描系统,都可以通过部署相应的防护设备或软件进行主动防御。并根据不同的设备或软件系统的报告和日志,进行相应的修补工作,通过及时的修补完善各类漏洞和补丁的分发,将各种漏洞进行完善和消除,为建设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提供成熟的方案。(6)计算机IP盗用的问题。计算机的IP是我们企业网络中对设备身份的一种认定,每个IP地址可以和计算机的网卡MAC地址进行绑定。当某IP通过中心交换机访问某个地址或者Internet时,中心交换机就会检查发出请求的IP地址和它所绑定的MAC地址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则拒绝其通过并发出IP广播告警。

5结束语

网络安全与网络的发展息息相关。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对待网络安全问题,不能仅仅靠防火墙、防病毒网关、漏洞监测等设备来进行,还需要用户有安全的防护意识与安全使用习惯,安全防护产品只是载体,关键还是在我们使用的人,建立一个好的、安全的网络体系,既要重视网络安全的设备和产品,同时也应该树立日常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和好的使用习惯,将安全危害问题降低到最小,才能逐步形成高效、稳定、安全的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

[1]Stallings.W.网络安全基础应用与标准.

[2]WilliamStallings.原理与实践(原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第9篇:网络安全主动防护范文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防护

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与成熟,促使整体的医疗诊治水平提升,保证了诊疗工作的准确与效率。但是随着信息化的普遍性,相关网络管理工作也日益复杂,尤其是我国恶意软件与不良网络攻击情况严重,导致医院网络安全管理存在较大的威胁。网络安全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工作,是保证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

1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常见安全隐患

1.1技术因素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会广泛的涉及到服务器、客户端、链路、软件系统、存储与网络设备等多种构成元素。医院信息化建设有效的提升了整体的诊疗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与便捷性,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相关信息资源的泄露或者系统攻击都极大的威胁了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开展。在安全管理中,物理性环境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备份安全等都是网络系统建设的常见安全问题。而常规性的运用防火墙以及其他防病毒操作都无法有效的保证信息化平台的安全性,容易引发数据泄露、损坏与丢失,进而干扰了医院正常工作运转,甚至也对患者个人信息构成泄露,急需要通过更强的防护技术来做保障。对于部分医院而言,会简单的认为设置一定安全防火墙就可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甚至认为不需要其他安全防护来做安全保障,这主要是安全防护工作中缺乏与时俱进的先进意识,认识误区较为明显。而防火墙只是防护手段中的一种,能够防御性的安全问题较为局限,对网络内部与旁路攻击都无法达到理想的防护效果,同时针对内容攻击的问题也无法处理。部分设备中只是对攻击行为进行警告,但是并不具备攻击行为的防控能力。在数据库升级中,可以到数据库做用户操作登录记录,可以达到操作源IP地址的定位,但是缺乏无法阻止其做恶性操作,例如对数据信息做恶意的窃取与篡改,甚至无法认定操作人员最终责任,因为账户登录只需要账户与密码就可以进行,但是这种登录操作任何掌握信息的人都可以进行,无法达到全面的管控。此外,安全防护措施工作量大,操作复杂。在做IP与MAC地址绑定中,需要管理人员针对每台交换机做操作,对绑定信息做逐条的输入,工作负荷相对更大,操作缺乏高效便捷性。其次,如果有人懂得相关网络基础技术,可以轻易的做到IP与MAC地址的变更,从而引发绑定操作失效。此外,医院主机装备了杀毒软件,然而由于数量较多,不能有效的对每个主机做杀毒软件的统一性管控,对于病毒库的更新以及软件的开启等情况都无法做有效确定,相应的系统补丁也不能及时有效更新,进而导致安全防护效果不能确定。虽然医院投入大量的财力与人力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处理,但是实际上缺乏可执行性,同时由于各设备间缺乏关联性,从而对于实际效果无法做有效评估与管控,安全防护措施与手段的运用则流于形式。

1.2人为因素

医院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操作需要人为进行,因此人为因素是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医院没有将网络安全明确到人,缺乏责任制管理,无论是安全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管理意识。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制度规范,导致实际操作无章可循。没有强效的安全检查与监督机制,同时也没有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做安全性介入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专业资质认定,对于网络安全没有展开合宜的宣传教育,同时也缺乏对应工作与行为考核,导致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责任观念。因为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与专业的安全能力,会出现将个人电脑接入医院内部网络,从而导致病毒携带入网,导致相关信息化系统运行故障。或则将医疗业务网络电脑与互联网、外网连通,导致相关网络中的病毒、木马程序进入到医院的内部网络,导致网络病毒蔓延。工作人员会因为有职务的便利性,会访问医院有关数据库,从而得到数据资料的窃取与篡改,进而导致相关经济损失。同时黑客会通过技术手段接入到医院内部网络中,进行直接性的网络攻击,医院与医保网络系统处于连通数据验证操作所需,如果被攻击则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2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防护

2.1完善管理制度

医院网络运行保持安全性效果的基础在于完善健全的制度管理,可以通过对医院实际情况的了解,设置针对性安全管理操作制度、监督制度、用人制度、激励制度等多种内容。确保所有有关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提升操作的标准性、可执行性。要不断的强化制度的权威性,让工作人员对此保持谨慎态度,避免安全疏忽。

2.2安全管理细节措施

医院网络管理需要多方面的细节措施来保证。例如为了保证服务器能够可靠稳定的持续工作,需要运用双机容错与双机热备对应方案,对于关键性设备需要运用UPS来达到对主备机系统的有效供电,确保供电电压持续稳定供应,同时避免突发事件。网络架构方面,需要将主干网络链路采用冗余模式,这样如果出现部分线路故障,其余的冗余线路可以有效继续支持整个网络的运转。需要运用物理隔离处理来对相关信息数据传输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防护,避免其他非专业人员或者恶意破坏人员对设备进行破坏,需要做好业务内网与外网连通的隔离,避免网络混合后导致的攻击影响或者信息泄露。对于医院内部的信息内容,需要做好数据与系统信息的备份容灾体系构建,这样可以有效的在机房失火或者系统运行受到破坏时快速的恢复系统运行。要展开网络系统的权限设置,避免违规越权操作导致系统信息数据的修改有着窃取,要做好数据库审计日志,对于相关数据做动态性的跟踪观察与预警。

2.3技术手段升级

在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上需要保持多样化与多层次的防护管理,积极主动的寻找管理漏洞,有效及时的修补管理不足。对网络设备做好杀毒软件的有效管控,建立内外网间的防火墙,限制网络访问权限,做好网络攻击预警与防护处理。对于网络系统各操作做有效记录跟踪,最安全漏洞做到及时发现并修复。要投入足够人力与财力,优化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从而有效的保证技术手段的专业完善性。

结束语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需要医院所有人员的配合,提升安全意识,规范安全管理制度与行为,确保网络安全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骞.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与防护措施探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9):43,45.

[2]雷震宇.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维护讨论[J].信息通信,2016(6):153-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