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机构市场调查范文

医疗机构市场调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机构市场调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机构市场调查

第1篇:医疗机构市场调查范文

在实施内部审计时,往往只审查财务数据,缺少对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进行审查。有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现处于传统的医院管理,忽视内部控制,缺乏科学的管理水平,内部控制基础十分薄弱,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按规定程序执行,对要求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随便制定,应付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操作性不高。部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未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导致有的单位一人身兼多职,工作流程不规范,而且从未对敏感岗位的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调整。

二、基层医疗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探索

1.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注重人才培养,充实内审队伍力量,选调思想觉悟高,有较强的责任心、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爱岗敬业的骨干力量充实到审计队伍里。审计人员不仅应具有管理、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所以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培训,定期进行审计工作培训,更新知识,注重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学习研究,以研究促审计,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思维训练,提高分析,提炼文字的综合能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履行《职业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审计,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内审人员,是推动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的当务之急,也只有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发挥重要作用。

2.完善审计制度,提高审计水平

建立完善的内审机构,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是规范医院管理的关键,根据卫生系统内部审计规定,建立《审计工作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内部审计职责,制定合理的内审工作程序,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思想认识,了解审计工作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组织开展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充分了解审计的作用,使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3.对重点工程,重要资产,重点监控

新医改以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重大经济决算情况、重要工程项目建设以及重要国有资产处置情况应重点监控,审查基层卫生院投资项目是否进行可行性研究;审查资金来源的可靠性;审查是否未经批准、擅自扩大建设规模,随意超预算,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项目招投标制度,有无规避招标和分解招标的情况,审查是否签订了经济合同,经济合同条款是否合理、合法、公平,重点项目资金是否按规定程序付款。审查建成项目新增效益情况,审查项目实施单位对拨入的项目资金是否及时入账,有无账外设账,是否按规定时间开工和完工。审查是否按批准的项目和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资金,完工的工作数量和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有无擅自更改项目内容、工程位置、违规提取项目管理费、虚列支出、挤占挪用等问题。

有无扩大开支范围、将一些不合理的费用列入专项资金支出中,有无改变资金用途、将各项专款调剂使用;工程项目的预决算是否真实,是否有高估工程量,虚套预算定额虚增造价,虚列支出套取专项资金等问题。对需采购的固定资产,应在采购前对该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测算经营成本,经全方位调查后形成采购申请报告。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增加时,应当及时登记入账,定期进行盘点。新增固定资产是否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较为普遍,从而影响到总体资产金额的准确性、完整性,也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因此有必要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审计。

4.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内审质量

内部控制制度应当随着单位的变化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设立内部控制制度后,根据医疗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遇至新情况新问题,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制定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内部控制中的预算控制、收入控制、支出控制、资金控制、药品及库存物资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债权和债务控制。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执行,不得坐支现金。对敏感岗位不定期调整负责人员,严格执行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规定》文件的精神。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可以充分调动全院员工的积性,杜绝管理漏洞。

三、总结

第2篇:医疗机构市场调查范文

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虚假违法广告得到有效遏制,通过集中开展一个月的虚假违法广告整治月活动。规范各类广告经营主体特别是重点媒体单位广告经营行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广告监管制度,促进广告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优化全市经济环境。

二、整治重点

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药品、保健食品广告中使用患者、消费者、专家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一两种商品:药品、保健食品。严厉查处虚假药品、保健食品广告的行为;以新闻形式虚假药品、保健食品广告。尤其是利用社会公众人物、患者、消费者、专家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行为;药品广告夸大功能、保证疗效的行为;保健食品广告宣传治疗作用的行为;药品广告不明显标注通用名称的行为。

二两类服务: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电视购物服务。以医生、药师、专家等专业人士作为特约嘉宾进行健康讲座的不得在节目中宣传治愈率、有效率;不得宣传未经医疗界普遍认定和采用的医疗方法;不得播出专家或医生与患者或家属现场或热线沟通、交流的内容;不得出现被介绍医疗机构的地址、联系方式。

三八种形式的虚假违法广告。

使消费者误认为价格便宜。2011年个人工作总结1虚假价格宣传。以“门店装修”厂价直销”清仓处理”换季转行、转产亏本处理”降价”打折”优惠”大甩卖”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

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而广告的内容与相关的附加条件、实际兑现的奖品、赠品的数量、质量、价格不一致,2虚假承诺宣传。以有奖、馈赠、让利、包退包换等形式向消费者做出一定的承诺。或者根本不兑现承诺。

除按法律规定和国务院批准的各类带有评比性质的企业营销信息活动以外,3虚假信誉宣传。一是利用人们认牌购物的心理。广告中使用排序、推荐、认定、上榜、抽查检验、统计、公布市场调查结果等对企业及其商品、服务进行排序或综合评价的内容。二是违背客观事实,广告中对外谎称“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商品”知名品牌”通过质量认证”无公害产品”免检产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获奖”等。

使人产生误解;二是直接或间接地夸大宣传产品服务成份、质量、性能、用途、功效等。4虚假性能、功能宣传。一是用公众难以理解的专业化术语、神秘化语言、表示科技含量的语言等对某种产品服务相关特征进行描述。

5虚假数据宣传。广告主凭空捏造产品销量、成分含量、市场调查结果以及涉及性能、功能方面的数据或者使用模糊的含混不清的数据概念来误导公众。

6房地产广告中进行违法的承诺宣传。含有升值、投资回报、为入住者办理户口、就业、升学事项的承诺。

第3篇:医疗机构市场调查范文

在大环境的变动下,医院无疑正面临新的挑战。今后,医疗经营者和管理者必须结合区域政策动向等变化,做出经营决策。

医疗经营环境变化

通过对接受企业再生支援机构(2013年改组为株式会社地域经济活性化支援机构)支援的几家医疗法人的分析,高桥正树指出,这些医疗法人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既往大规模投资(过剩投资)、医疗人才流失、收益力低下、既有建筑老化。

其中,过剩投资和收益力低下是大多数医疗法人普遍具有的特点,并且二者相互关联。如果缺乏大规模投资,借债扩大就无从谈起,在决定进行设备投资、建筑改建时同期意味着面向未来的事业计划和收支计划相对脆弱。再有,收益力低下与住院日缩短带来的运转率负担有关。因此,争取患者的方案和市场调查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此外,培养并留住医疗人才亦成为医疗法人的重要经营课题。对于既有建筑老化,尽管无法作为医疗法人陷入经营困境的直接原因,却往往难以与医院建筑改建等过剩投资摆脱关联。

另外,根据对有必要接受再生支援医院的生产能力分析可以发现,越是为提高生产能力而加码投资的医院,其债权放弃额越高,经营风险相应越大。一般来说,医院为改进急性期医疗,必须对医疗器械、设备实施高额投资,在借债作为主要资金调配方式的现有情况下,推进急性期医疗必然引发高债务。因此,对于有急性期医疗业务的大型医院,需要极高的经营智慧和运营能力。

当前,既有建筑老化和超老龄化社会潮流影响着医院管理者的决策判断。

在医院管理中,与机器设备的购买并列作为大规模投资项目的就是建筑物改建。在日本,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堪称医院大规模建筑投入的两大高峰。未来10?15年,仍将有不少建筑面临改建的命运。

应对建筑老化的措施包括“搬迁重建”“对部分建筑拆除再建”“加强耐震度”等,各家医院可依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应对方案。目前较为棘手的问题归结于用地紧缺,医院建筑再建受到城市统一规划的制约。因此,今后大城市的急性期医疗医院改建必将成为大难题,管理者须活用基金,抑或整合邻近建筑。

另一方面,数据分析表明,超老龄化社会不仅只是老年人口持续增加,还包括儿童人口进行性减少带来相对老龄化率上升,故而也有可能在某些区域出现老龄人口减少的现象。为此,不同区域的人口发展特点各有差异,医院经营者务须准确把握趋向,再做出经营判断。再者,在不同区域,每种疾病的患者人数大相径庭。医院管理者应定期做出评估判断,以便实时调整工作规划。

在大城市圈内,部分区域老龄人口呈爆发性增长,某种特定疾病的医疗需求持续增长,此时就不得不改变供给体制。另一方面,如果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到达高峰,人口变动和医院处理能力提高必然导致区域内医院的竞争加剧。而在老龄人口减少的区域,如若不应对区域需求特征实行机制转换,医院运营必将举步维艰,可持续发展更将成为奢望。

可以预见,今后在急性期医疗医院以及所谓的后方医院(以亚急性医疗、混合医疗、疗养为主营业务)、在宅支援或看护服务提供等多种医疗服务领域中,强烈要求经营者或管理者准确把握地区需求,达成业务或功能合作。

管理者需直面“异变”

除去内在因素,外部经营环境的改变同样影响着医院管理者的微观决策。“wakuwaku-work”网站撰稿者认为,最近5?10年间,医疗服务业在三个层面发生变革,分别是明确区域内定位、加强技术与合作,以及提高质量、效率。

首先,随着医院和病床数的减少,平均住院日逐步缩短,对于医院管理来说,提高业务效率刻不容缓。其次,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化带来众多“未被满足的需求”,这就需要萌生出“临床工程师”“看护师”等新职业角色来填补服务空白。再次,城市医院间竞争激烈、地方医院医务人员紧缺是无可回避的现实,所有医院管理者都应重新审视自身究竟能为区域提供何种价值。

高崎健康福祉大学健康福祉学部医疗福祉信息学科准教授木村宪洋提醒医院管理者,需审慎处理好如下挑战。

第一是医院内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木村宪洋表示,医院工作人员队伍日渐扩增,这使医院对优秀管理人员的需求更为迫切。对于一般的组织,工作人员越多则往往效率越低,但对于管理者,创造出让员工更高效行动的环境正是矢志目标。

例如,20世纪90年代,曾有人提出,急性期医疗医院的医疗人员和事务人员的床位配比是“100张床,100人就足够了”。进入2010年后,“100张床,超过200人”的情况已屡见不鲜,背景是政府推行的“平均住院日减少”策略以及“住院患者重症化”现象。面对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目标和病情更为严重的患者,医疗机构只能增加员工数量,以提供更优质的治疗。

木村宪洋认为,医疗机构需要优秀管理层的第二个原因在于诊疗报酬的复杂化。从近年诊疗报酬修订情况来看,团队医疗或记录类分数在增加,以营养支持团队和防止感染对策分数加算为代表。为计算这些分数,医务工作人员的合作必不可少,有时还需要与外部医疗机构达成协作。为应对这一变化,作为协调院内外员工角色的事务长或护士长,实际需求不断提升。伴随临床服务的繁复多变与新业务激增,诊疗报酬会更加复杂。如果未做事前规划调整而仓促间应对,必然会引发医疗现场混乱。

第三,人才派遣和外包业务方的增加,大大改变了医院管理,影响较为突出的是餐饮供给和医疗事务。根据2012年医疗相关服务振兴会的“医疗相关服务事态调查”结果,餐饮外包率是67.9%,医疗事务业务外包率是35.7%。

外包业务的好处是可以将劳务管理委托给专业公司,但也有缺陷。近年来,有报道称由于将医疗事务委托外包,优秀的医疗事务人员和科长大幅度减少。但医务科长对诊疗报酬申请的精确度、院内整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兑现医疗现场和收入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第4篇:医疗机构市场调查范文

我认为,市场部工作应该是分析市场、研究市场、总结市场规律,具体进行市场开发工作。对市场工作则主要进行工作业绩的考核。医院市场部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企业的销售部。而作为营销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呢?形象要端正,市场意思强,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强,能够吃苦,有比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等。而从事医疗营销的市场人员,个人基本要求更高。

医院市场部目前做了哪些工作呢?发传单、挂户外牌、以及进行车套广告的维护等。挂多少牌?做多少车套广告?以及内容如何组织,设计等?更大程度上应该是策划人员的宣传工作。而执行这些工作,更多的是要求体力活(很多单位是将类似工作直接交给广告公司来完成的)。本院的具体挂户外牌等工作,交给几个身手敏捷的人,应该可以搞定。

市场部是否能够正常运转?能开展有效的市场开发工作?决定于医院制定的市场思路、市场开发人员基本的素质高低和市场部管理水平等。如果说策划工作要求的是有创意,求新,侧重于文字表达能力、平面设计能力等方面,是点对面的宣传工作;那么市场工作则基本上是根据市场开发工作的需要,侧重于公关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是进行点对点的宣传工作;工作本身更多的要求市场人员较高的个人素质,以及较好的工作主动性、自觉性等方面。如果市场人员总是等着别人来安排其工作,同时其又不能很好的与人沟通,那么这样的市场人员原本就不合格。

一般单位用人,是因为“岗位”而选择“人”、用“人”;而我们现在的市场部工作是因“人”而设置“岗位”。如此,市场部工作怎么开展?市场部的业绩考核如何进行?

二、本院市场部的工作职能描述

1、调查市场、分析市场、总结市场规律,制定市场开发工作方向。

①、通过适当方式深入市场调查,分析、总结市场规律;

②、及时收集本医院病人信息,进行客观统计分析,找准市场方向。

上述工作,一是为了更好的明确市场工作方向,二是检验市场工作的业绩。当然,对医院策划部来说,也有必要进行市场分析工作。

2、适当的时候,进行医院全员营销培训,逐步提高医院整体营销水平。

医疗服务营销,不同于有形产品的营销。产品营销,可能是与生产者关系不大的工作;而医疗服务过程是病人来医院后的具体医疗行为,涉及到医疗服务的各环节,联系到提供医疗服务的所有医务人员。如何让病人来医院接受比较满意的医疗服务,自然就涉及到相关医务人员的营销观念,以及具体的营销行为。

提高我医院医务人员的营销意思、营销水平,进行医院内部的营销培训工作、营销工作,有时候更重要。

3、客服工作。

规范医疗服务,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客服工作,提高医院现有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促进医院的良好口碑,从而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客户服务工作也是销售工作配套的惯例。这同时也是全体医务人员共同的工作。

三、明确工作职能,有计划的有效率的进行市场开发工作

1、通过举办系列活动进行市场开发

①、策划、组织、举办各种活动:如大学生青春期健康讲座活动(女大学生人流总是比较多),针对农村市场的大型免费体检活动,以及其他各种公益活动等;

策划、组织、举办各种公益活动,对市场人员要求的素质更多。工作本身涉及到市场人员对相关政府职能部的公关能力,以及有效举行活动的执行能力,活动效果的分析、统计能力。

年后计划在湛江各高校,以及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院,有计划、有目的开展青春期健康讲座活动。为此,市场部还需要配备一名健康讲座人员。活动能成功进行,既是医院形象、医院品牌的进一步推广,也可以直接促进医院经济效益。

年后计划针对湛江农村市场,做进一步的市场开发活动。主要以乡镇、甚至有代表性的村为单位,组织一定规模的免费体检活动,或者专题讲座活动,进而发现病人,从而直接带来医院的经济效益。适时组织、安排周边社区相关工作。

②、活动类人员要求: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医学类、市场营销类相关专业毕业,25岁以上,性别不限,沟通能力强,工作态度端正,团队意思强,从事市场开发工作一年以上,有医药、医疗器械,医疗市场开发工作经验优先。

2、转诊类业务工作

①、工作性质

第5篇:医疗机构市场调查范文

关键词:行业供应链医药商品流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

1.引言

我国的医药行业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药品按国家计划生产,统购统销,价格上实行国家统一控制、分级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医药行业逐渐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药品生产领域向外资开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药品流通行业一直没有对外资开放,出现了大量经营分散、市场竞争能力差的批发企业,使我国药品流通领域呈现出“市场分散、地方割据、企业规模小、流通秩序乱、整体竞争能力弱”的基本特点。在我国承诺向外资开放药品分销业即将到来,弱小的药品流通企业即将与在资金、管理和技术上占优势的国外流通巨头进行面对面竞争的时候,重构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大力发展医药物流与医药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药品流通行业改革的当务之急。

2.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现状分析

考察我国医药行业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见图1),不难发现其供应链有如下两个基本特点:

(1)流通环节和交易层次多、交易渠道复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品流通环节多,交易层次多是非常明显的。药品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在国外成熟市场一般为2~3个,在我国往往有6~7个环节。仅批发环节一般就有地区总经销、市级批发商和县级批发商,此外,厂家往往要设立办事处,与各级批发商及医院或零售药店打交道。通常,各级批发商和厂家办事处都可直接对医院和零售药店进行销售,因此,药品在流通环节上的去向多样,往往难以监控。

(35%

办事处

生产领域(35%)

消费者

(100%)

调拨、批发(50%)

零售(15%)

流通领域(65%)

图1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现状示意图

(2)信息不对称、物流效率低,批发环节所占成本比重过大

过多的交易环节和复杂的交易渠道使交易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流动无序,必然导致在流通过程中效率和效益的损失,直接表现为流通环节在药品价格构成中所占比重高达65%,其中批发环节占50%。批发环节成本高,必然导致销售成本上升,从而迫使药品趋向虚高定价,使药品价格居高不下。需要指出的是,批发环节成本高除上述原因外,我国药品价格独特的“逆向调节”机制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医药商品作为特殊商品的消费特性及医院作为强势买方的市场特性,在我国医疗机构特有的“以药养医”利益机制的趋动下,形成了药品价格独特的“逆向调节”机制,即药品的价格越高,医院获利越多,医生的回扣越多,反过来导致企业产品定价越高。

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所表现出的这些特点与我国医药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政府调控不力,市场流通秩序混乱密切相关。在我国医药流通领域,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分散、效益低下的局面还没有根本的改观。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我国有医药批发企业16000家,几乎与医院的数量相当,平均每个企业的年销售额为1000万元,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名列前10位批发企业销售额合计占市场总额的20%。2002年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和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也只有120亿元和70亿元。而市场规模比中国大10倍的美国全国只有5家一级批发商,其中美国医药商业三强——AmerisourceBergen,CardinalHealth和Mckesson就占全美96%的市场份额。零售市场则由RiteAid、Walgreen和CVS三家公司垄断,市场份额在60%以上。数量众多、经营分散企业的出现,必然导致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使企业的效益低下。目前,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为0.6%,而美国的流通费用率为3%,销售利润率为2.4%。以上这些数字的反差,显示出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在流通组织规模化、营销对象全国化、流通技术和设备科学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

3.中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成为我国“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我国将于2004年对外资开放药品分销市场,对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和药品流通行业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正如国家经贸委指出的那样:没有分销的外资企业仅是一个生产车间,而分销一旦开放,竞争的天平可能出现更大的倾斜。为了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医药流通体制,迎接外资的挑战,原国家经贸委在《我国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提出用5年的时间,“培育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达到医药行业销售额的70%以上。建立10个在国内外知名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0个以上;建立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个左右。”

推进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就是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重新构建一个新型的药品流通模式(见图2),做大做强医药产业。为此,在制度层面上首先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坚决推行GSP认证制度,取缔非法的医药市场,强化对整个行业和市场的监督管理;其次要建立新型的医疗机构采购制度,进一步推行以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为主要内容的新型采购制度和新型交易方式实行,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提高。在技术层面上要推动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医药电子商务在全行业的应用,推动现有批发企业向商和配送商转变。

区域配送中心

地区配送商

区域结算中心

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消费者

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图2新型药品流通模式示意图

这一新型医药商品流通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供应商与分销商通过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进行网上价格撮合;成交信息直接传递到区域配送中心,通过地区配送商进行配送;分销商通过区域结算中心直接与供应商进行结算,并支付医药电子商务提供商和配送商相应的费用。此外,区域配送中心有一套相对独立的配送信息系统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相连。在这一模式中,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虚拟的医药电子商务市场)与交易各方相连,是医药行业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居于核心位置。这一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通过与真实的物流配送系统和区域结算系统相互协调的运作,实现医药商品的高效流通。归纳起来,这一新型交易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交易方式电子化

通过医药电子商务系统的虚拟,医疗机构和零售商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进行交易,商流变得公开、透明,批发环节将不复存在,因而减少了中间环节,直接降低了交易成本。

(2)交易手段信息化

改变原有信息采集和流动的低效和无序状态,采用信息化交易手段,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完整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使信息流变得有序、透明,从而大大降低收集和处理医药商品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3)物流系统扁平化

将原来多层、分散、杂乱的批发商经过科学整合,改造成以中心企业为极点,覆盖整个区域的配送网络,彻底改变原有物流系统混乱无序、效率低下的状况,使之成为一个设施完善、技术先进、层次简单、运作高效的物流系统。

(4)采购形式多样化

既可以进行独立的分散采购,又可以进行集中的联合采购,兼顾个性化需求和降低成本的要求。由于可以进行实时采购,因此可以缩短采购和储存周期,减少库存,既满足临床需要,又尽可能减少了市场风险,增加经济效益。

(5)政府监管现代化

政府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对医药市场进行全程监控,彻底改变政府监管手段严重滞后,不适应市场发展的状况,各种市场监管信息公开、透明,市场准入机制严格、规范,使医药商品的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有可靠的保证。

在这一新的药品流通模式下,将形成新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见图3)。这一新的医药供应链系统将原料企业、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和分销企业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多层的中间批发环节将消失;医药批发企业将失去传统流通职能,向药品商和配送商转变;交易渠道单一;所有交易过程将公开化,信息透明,政府将有能力对交易全过程进行监管。因此,这一新的医药供应链系统将使药品流通环节成本大大降低,可从60%降至25%,从而极大地减轻消费者的医药负担。

4.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电子商务的应用

在我国新型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电子商务系统和物流系统是相互依存的两大子系统,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支撑起了现代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运行。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日等国就已广泛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替代手工订单处理流程,通过传统的EDI、便携式订单处理系统和互联网生成的订单占订单总数的90%,电子商务成为主流模式。这些国家的医药企业致力于推动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活动的信息化。如强生公司年信息化建设投资达到10亿美元以上。在美国,药品经销企业为医疗机构和其他分销机构提供各种信息系统,包括订单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及处方调剂系统等,以降低供应链成本。美国佛罗斯特——沙利文市场调查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每年花费在医药供应上的830亿美元中,有230亿美元是纯粹的流通费用,如果采用电子商务,在不降低美国人医疗保健水平的基础上,至少能够节约110亿美元。

(35%

生产领域(35%)

消费者

(60%)

调拨、批发(10%)

零售(15%)

流通领域(25%)

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物流信息流

图3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示意图

电子商务在我国医药行业的应用,缘起于国家从2000开始推行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拉动。由于药品品种规格繁多,工作量大,程序复杂,为了高标准地完成招标采购任务,既满足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求,又保证操作程序的公平合理,电子商务自然而然被引进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当中。目前,医药电子商务正借着国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契机,在全国范围内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交易方式。

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以B2B模式为主,它占了整个医药电子商务交易的绝大部分份额。在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领域,以海虹企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最具代表性。目前,“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在全国28个省推广应用,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已累计网上成交60多亿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就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见图4),目前已发展到全面进行网上采购的电子交易场阶段,即医疗机构可以全面上网采购,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可以全面上网销售,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全面上网监管,从而初步实现了我国药品流通方式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向国际惯例靠拢。

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V3.0是能够为整个医药卫生行业的买方和卖方提供电子交易场所服务的第三方独立系统,由数据准备、成交撮合、订单处理、结算服务、会员制管理、交易监管六大子系统构成[2](见图5)。该系统不具有传统实体药品市场的物理形态,但却能够提供实体药品市场的交易服务功能,代表了现代药品流通发展的方向。其主要特点是:

(1)同行政机关和药品交易各方不存在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是独立的第三方公共平台系统;

(2)利用会员服务体系进行企业及其产品信息的数字化,实现数据准备与成交撮合的分离,因而可实现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3)药品生产企业在委托企业进行配送服务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进行投标报价,从而可以建立网上经销体系,以减少中间环节,规范流通渠道,推动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

(4)可以在集中、联合、分散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公开竞价、邀请竞价、询价、浏览等多种采购方式,方便了医疗机构的采购;

(5)采用客户端、浏览器和电话、传真等多种方式进行订单采集,全面支持采购订单电子化;

(6)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电子交易监管服务

总之,电子商务被引入医药行业后,将形成一个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这一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将整合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成为整个医药行业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其信息资源可在行业内共享,从而为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重建与医药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招投标系统

l网上招标

l两种成交方式

买方采购系统

•全面上网采购

•四种成交方式

•半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电子交易场系统

l独立的第三方系统

l六大子系统同时运行

l六种成交方式任意选择

l全程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l多种方式确保订单执行

l政府全程的监管服务

l

V3.0系统

(2003年)

V2.0系统

(2002年)

V1.0系统

(2001年)

图4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功能演进示意图

5.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药品配送制发展

重建我国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就是要全面整合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实现“四流”在系统内的有序流动、协调运转。从理论上讲,实现物流配送系统与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的整合,就能够实现四流合一。

政府监管

销售合同目录

采购计划

采购单

销售订单

采购入库记录

采购应付细目

销售应收细目

制定采购计划

发送采购计划

订单分发

订单配送响应

订单到货管理

销售应收管理

采购应付管理

药品采购结算

交易保

障服务

交易统

计分析

交易分

析管理

采购结算服务

销售结算服务

资金划拨管理

退货换货管理

全国数据中心

地区数据中心

交易数据中心

数据加工

数据采集

数据

数据

数据加工

数据加工

数据采集

权威数据

及监管

政府监管

政府监管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数据

药品采购目录

自主采购目录//集中采购目录

集中采购目录

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

医疗机构及药品零售企业

公开招标

邀请招标

公开竞价

邀请竞价

询价采购

直接采购

成交合同

政府监管

采购中介服务

药品采购中介组织

卖方开户银行

买方开户银行

采购合同目录

销售出库记录

图5海虹医药电子交易市场结构功能示意图

国外先进国家的医药物流配送系统高度发达,如美国有65%左右的处方药由批发企业配送,全美的经销企业每天需处理25万份订单,1000万条信息,配送到12.5万个分销机构中去,隔天配送的响应率高达95%,准确率达到99%,每个订单条目的配送成本仅有0.3美分。世界第一大医药连锁企业——Walgreen位于威斯康星州的配送中心占地90000平方米,配送分布在8个州的902家药店,品种达80000余种,日进货量达11.73万件,职工1200人,年销售额10亿美元。作为美国最大公司之一的强生公司在新泽西州建有三个自动化立体仓库,负责149亿美元药品的订单处理、药品配送和数千名医药代表的供应保障,员工仅有160人,配送成本仅占药品销售收入的0.5%。

目前,重建现代区域医药物流体系正由构想变成现实,医药物流投资热正在形成。如深圳市2002年的药品销售额为95亿元,80%的企业自办物流,全市共有94家批发企业,仓库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物流成本占经营成本的20%,销售利润率仅为0.67%。为改变药品经营原有的换仓模式(从大仓换到小仓,从甲仓换到乙仓),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深圳市计划在2003年组建集采购、储运、配送为一体的现代药品物流体系,辐射珠三角乃至华东和华南部分地区。

我们认为,相对于医药交易平台,我国的医药物流更为落后。今后我国医药物流发展方向是独立的第三方专业物流,一方面企业单一的物流在成本上无法与大型的第三方专业物流相比,且投资较大;另一方面异地设立药品仓库在政策上受到国家的限制。目前,我国只批准了十家企业进行异地设立药品仓库的试点。发展医药第三方物流,目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作为一个新兴的基础设施项目,应该从区域物流建设入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以现代供应链理论和物流管理理论为指导,合理配置资源,合理进行规划布局,统一进行宏观调控,在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高起点、高质量、快速度地重建我国的医药物流系统。

第二、在各地区域医药物流建设实践中,要根据各地的市场状况和资源特点,在引导企业进行大量的兼并重组,减少数量,提高资产和经营规模的同时,将新建和改造结合起来,合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兼顾先进性与实用性,实行“网络化建设、规模化经营”,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第三、搞好医药物流信息化工作,以信息流支撑物流的运作。要开发先进实用的信息系统,做好与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电子商务平台和银行结算系统的接口。

第四、国家实行政策优惠,出台配套措施,打破地区壁垒,优化整合资源,积极推进医药物流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五、加强人才培训,全面提升人员素质。“”版权所有

第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回款瓶颈,促进医药物流产业的良性循环。

6.结语

纵观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意义上的行业供应链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其原因在于医药电子商务的滞后和医药物流的空白。在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趋势已变得基本明朗:一是以第三方医药电子交易市场为代表的交易电子化,二是以第三方医药物流为代表的物流专业化。电子商务和医药物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决定着未来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兴衰。我国现代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重构就是要以现代供应链理论和物流管理理论为指导,从医药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医药商品配送制的实施两方面入手,通过政府推动和企业运作,建立适应全球竞争的医药流通市场体系,使之成为我国现代化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第6篇:医疗机构市场调查范文

2011年前5个月,四家医疗器械类企业东富龙(300171)、尚荣医疗(002551)、千山药机(300216)、理邦仪器(300206)分别登陆创业板或中小板,发行市盈率均超过45倍,东富龙的发行市盈率更是高达96倍。在这些公司成功IPO的背后,潜伏着不少提供战略或财务支持的风险投资机构,其中不乏复星医药、深创投等国内知名创投企业(表1)。在声势日隆的医疗健康行业,医疗器械子行业的魅力逐步显现。

IPO 之外,该领域的投融资事件也在加速升温。投中集团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月-2011年4月,医疗器械领域的私募投资案例个数及融资额度在整个医疗健康行业中的占比分别达到了23%、18%,均仅次于传统强势的制药行业。首只人民币医药行业基金建银国际医疗产业基金,继斥资1亿元注入疫苗包装用品企业江阴兰陵瓶塞后,又向五粮液旗下的普什医药塑料包装企业投资了1.8亿元。

医疗器械增速或超药品市场

资金青睐的逻辑,不仅在于中国推行医改的大背景下整个医药生物行业步入上升通道,也源于医疗器械子行业的发展潜能。数据显示,全球医药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约为10:7,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达到1:1.02。但在中国“以药养医”的传统模式下,药品市场规模远超医疗器械市场,二者容量及发展深度并不相匹配,未来医药行业内的结构将发生趋势性变化。药品支出占比的攀升难以为继,而医疗器械在医药板块中的比重则有望上升。

近几年相关企业的盈利数据也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点,国信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贺平鸽的研究显示,2001-2008年,医疗器械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年复合增速分别为28%及41%,远高于同期医药工业19%、21%的收入和利润增速。中金公司孙亮预计,2009-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20-30%,这一增速远高于申银万国医药行业分析师罗所预测的2008-2015年间药品消费16%的复合增长率,申万同时预计药品费用占医疗卫生费用比重将从2007年的33%下降至2040年的20%。

在进口替代及升级换代的过程中,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也有望在全球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目前,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规模约为3500亿美元,发达国家把持了其中的78%,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市场正经历着快速成长。来自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226.56亿美元,同比增长23.47%。其中,出口额为146.99亿美元,同比增长20.05%;进口额为79.57亿美元,同比增长30.35%,贸易顺差达67亿美元。

扩容的蛋糕前,市场竞合态势更加激烈。带有政策红利的农村市场让外资觊觎不已,而高端器械市场的高盈利也足以让困于低端价格战的内资企业眼红。随着双方触角延伸至对方势力范围,原有的平衡正酝酿着变局。

外资加速渗透基层市场

快速发展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外资、合资企业成了主力军,出口额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和合资企业就有7家。在国内大型医疗诊断与治疗设备市场,以通用电气、飞利浦和西门子三家领衔的外资企业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根据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2007年进行的专项调查,国内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85%的检验仪器、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跨国品牌所占据。

随着新医改向基层医疗倾斜,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群拓宽及报销比例的提高,跨国医疗器械企业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转向了农村基层市场,试图挟技术、营销优势,通吃高中低端领域,而通过收购、合作等捷径进入中国市场更是外资企业的惯用手法。

早在2008年,以心脏起搏器、冠脉支架等产品出名的美敦力公司斥资17.26亿港元入股山东威高集团,并以15%股权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同时,双方宣布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在中国独家分销美敦力及威高骨科公司的骨科产品。医疗健康巨头通用电气也与新华医疗等数家国内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其政策灵敏度并不逊于本土企业。在2009年5月启动的“健康创想”战略中,通用电气宣布将在未来6年内投资30亿美元,用于开发100种能够增加医疗覆盖率、提高质量并降低成本的新产品。并且,其医疗健康部门总裁约翰・迪宁访华之时,宣称最想去拜访的是四川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而全球知名的医疗成像及信息技术公司Care-stream Health(锐珂医疗,原为柯达医疗影像业务部门,后以25.5亿美元出售给加拿大股权投资公司Onex),则早在2005年就已进行产品架构上的战略调整,逐步增加投向农村和社区等基层市场的产品比例,并主动调低价格,如其成像系统由之前的200万元减少到1/2甚至1/3。在“深耕基层”的策略推动下,其2009年中低端产品销售对总销售额的贡献已提升至40%。德国西门子也专门为社区及农村医疗市场推出如CT机、超声机等优势产品的“经济适用型”版本。

跨国企业向中国基层市场加速渗透,一方面是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增长乏力,年增长率约为10%,而中低端医疗器械的增长率达30%。另一方面,基层设备的较大缺口也给了他们充分的理由,在中国,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二级、三级的大医院; 全国医疗机构15%的现有仪器和设备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产品,60%的设备是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在中西部及农村地区这一现象更加严重。卫生部规财司数据显示,目前中国2000余所县医院装备配置平均缺口30%,大量医疗诊断设备需要购置或者更新换代。各级政府承诺投放的8500亿元医改蛋糕中,也明确将向基础医疗倾斜。

在“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器械”政策指引下,除了研发及产品性价比向基层市场需求靠拢之外,跨国企业还频出新招,渠道下沉、捐赠先行以打造公益形象,借金融租赁之力带动销售的做法也普遍为其所用,以尽快杀入这一日益受到重视的市场。

内资企业:挺进高端

与跨国企业自上而下的强力渗透不同,内资企业多半集聚基层市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统计显示,目前国内有多达600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1.8万家经营企业。在外资不屑于染指之前,这些中小型占了绝大多数的本土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凭借成本及渠道优势瓜分了中低端市场。但无序的过度竞争所导致的价格战,再加上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出口汇兑损失,行业整体利润空间已经遭到严重挤压。

尽管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提振了中低端器械市场需求,但读懂政策风向的外资企业已为分割新蛋糕做足功课,自上而下的惯性优势一旦延续,威胁不容小觑。内资企业在正面主战场积极迎战的同时,也正在努力进军高端。鱼跃医疗2010年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希冀由粗放式增长走上专业化道路,并能在制氧机等细分领域增强技术竞争力;行业出口额排名第二的深圳迈瑞也表示,在深耕基层市场的同时,将发力高端,主攻外向型市场。

中国医疗器械协会会长姜峰指出,相对制药工业,医疗器械行业处于多重学科交叉处,所涉及的机械制造、IT技术水平等有相对优势。中国健康医疗基金合伙人陈蕴也认为在医药生物行业内,该子行业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最小,且回报快。此外,国内投资者对医疗器械类公司上市均给予了积极回应,风投踊跃,市盈率高企,若超募资金运用得当,从细分领域对高端市场的突破并非不可想象。不过技术落差之外,服务、售后及营销模式等软实力的差距均非一时一日能够弥补。

事实上,深陷价格战的内资企业往高端突围,虽是面对强敌压境的反击之举,更应当视作追逐高盈利的本能选择。在基础医疗市场占据优势的鱼跃医疗,和已在药物支架系统成功突破外企垄断的乐普医疗,二者尽管同处医疗器械市场,毛利率及净利率却存在天壤之别,前者有20%的收入来自政府招标的基础医疗市场,但净利率盘旋在20%以下,而在细分领域占有优势的乐普医疗,则通过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获得相对强势的定价权,毛利率高达80%以上,净利率超过50%(表2)。

6月机构偏乐观

于欣/文 2011年5月以来,在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6月加息预期的影响下,市场一直维持低位震荡,2011年5月3日至5月19日,上证综指下跌2.5%。6月的新财富投资者信心指数为53的中性偏悲观值,较上月下降8.6%。

机构和分析师中性偏乐观

2011年6月的新财富投资者信心指数较5月下降8.6%,至53的中性偏悲观值,其中,机构投资者信心指数为63,环比上升9%;券商分析师信心指数为61,环比下降13%;个人投资者信心指数为43,环比下降17%。机构投资者信心指数的上升和券商分析师的下降令这两个群体的信心指数值趋于一致。分主体指数分析可以看出,受市场走势影响,券商分析师的信心指数明显受到抑制,并与机构投资者趋于一致,均为中性偏乐观;个人投资者依然是三类主体中最悲观的。

预计2011年6月上证综指将上涨的全部投资者加权比例为58%,较5月下降13个百分点。机构投资者的看涨比例为80%,较5月上升20个百分点;个人投资者看涨比例为55%,较5月下降31个百分点;券商分析师的看涨比例为40%,较5月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机构投资者对6月大盘上涨的乐观预期值得关注。预计未来6个月上证综指将上涨的全部投资者加权比例为76%,较上月上升5个百分点,其中,个人投资者为82%,较上月下降4个百分点;券商分析师为80%,较上月上升30个百分点;机构投资者为60%,与上月持平。

市场估值获机构和分析师较高认可

第7篇:医疗机构市场调查范文

何为中间件?

在IT界,有三个人的“件”领域:

硬件――Hardware;

软件――Software;

中间件――Middleware。

为什么会有一个“中间件”?这和软件开发及应用的历程有关。我们知道,硬件之间的连接是很容易的,只要采用标准接口和导线就可以了,但软件之间的连接却没有这么容易。

举个例子,当年湖南大零售商友谊阿波罗刚川研发出自己的商品管理信息系统,准备跟供应商的信息系统对接,这时发现问题了:比如跟宝洁公司,双方的网络当然都能连上,可互相读不了对方的数据――因为双方用的软件都为一样,产生的数据格式自然也不一样。

类似的问题很多:你这里显示的是某商品本月销量增长5.00%,到了他那里显示增长500%,肯定会出大麻烦。

不过,用了中间件,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中间件就是帮助不同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之间进行整合和协同的通用服务体系。

中间件在2000年后的。一段时期内很火爆,这里面有中国政府和科学界推动的作用。因为在中国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像CPU等核心硬件,我们很落后;在系统软件(例如Windows)、数据库软件和中高端应用软件(例如Photoshop)方面,我们也很落后;我们唯一能迅速赶上的,只有中间件领域。而且我们的确在这方面的研发质量很好,给国人带来不少信心。

而我们要提醒大家:中间件的原理运用到创业领域,实际上也是很好的新业务模式。并且,从全球及本土的创业实践来看,中间件业务模式已经得到部分的应用和成功。

当你已经非常熟悉某个行业,但没有实力再去研发一种类似“万艾可”的药物,也没有力量去建立30000多家像7-11那样的便利店连锁时,可以尝试中间件业务模式。

什么是中间件业务模式

当年美国人去西部淘金,有些干不了体力活的人,居然靠开设餐厅、旅馆服务于淘金人,也发了大财。这算不算“中间件业务模式”?

当你尝到了外地的某个土特产,觉得特别好吃,于是引进到本地的市场。这算不算“中间件业务模式”?

很抱歉,它们都不是中间件业务模式。第一种是餐饮,只能算“普通服务业务”;第二种则是传统的“中介业务”。

中间件业务模式尽管类似于中介服务,但它一般具有三个重要特点:

第一,拥有较高的技术或管理内涵,可以快速、批量地处理业务。中间件业务模式中,一大块是带有IT平台性质的,另一大块则体现很高的管理水平。例如,你把几个产品引进上海市场,这不叫中间件业务;但每年有1000个产品要进上海市场,它们有的是厂家直供,有的是经销,而你能集中地帮他们规划市场,选择对应定位的终端,分批分节奏地在最佳时点进入,降低营运成本,这才叫中间件业务。

第二,有标准化的服务模块。如果你想批量处理业务,必然要求你能实现大部分服务产品的标准化。同时,这个标准化还要包含“多极标准化”和“可复制”,即:能服务于各类客户,包括成长性企业和成熟企业;同时该服务标准在广州和北京都能有效执行。

第三,有专业、深度的服务组合。也就是说,你必须在某个行业里钻得很深,能够发现客户深层的需求,并提供相关的深度服务产品。

总而言之,中间件业务模式就是基于某类行业需求,提供标准化的高(管理)技术服务的业务模式。因此,要进行“中间件”创业,必然要求你对某个行业非常熟悉,在里面已浸泡了很久。

前人开创的实例

阿里巴巴

这是中间件业务模式的雏形之一。它为远程的买家和卖家提供沟通和展示的网络平台,尤其在消费品方面,沟通国外零售客户和国内生产商。但其劣势在于无法提供特别针对行业的专业服务,因此导致其盈利只能学习批发市场,收取摊位费。

行业咨询顾问

也是中间件业务模式的雏形之一。他们实际上是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与落后企业之间的整合者。例如,咨询顾问通过精深的研究,利用简单明了的说明和有针对性地的方案,把知识传递给企业,然后收取咨询费用。

在某些财务管理咨询和产品管理咨询方面,已经有相应的标准软件或标准作业手册诞生,取代以往的面对面顾问模式。

技术

这也是中间件业务模式的雏形之一,是组合“营销理急+技术知识+写作能力”的综合人才。他们的基本业务是:将企业及其商品的复杂技术概念、高深功能和独特卖点,改写成销售人员、分销商、顾客等非技术人员易理解的语言。欧美有众多技术。

促销品专业供应公司

很多公司的企划人员部在为寻找合适的促销品而烦恼。例如有一家鞋油公司的市场经理就曾问我:除了擦鞋布和鞋拔子,还有什么产品适合做我的赠品?他说:我非常希望能有个册子,把促销品分类展示,供我选择。

美国的Promopeddler是这类公司中的佼佼者,它的特色在于通过自己的网站,提供大量的低价促销品(仅促销品大分类就有35个).同时提供促销方面的专业化、标准化的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

促销队伍管理公司

在终端,好的促销员和差的促销员,其促成的销量不可同日而语。凡大型的消费品企业,基于品牌价值传递和稳定销量的考虑,都极端重视促销表现。因此,组织稳定的促销员队伍,吃下这类企业的促销员管理费用,就成为一类新业务。

为什么说它属于中间件业务?因为该类公司的管理难度很高。不说促销员培训、卖场关系维护、促销力量分配、业绩管理等,就说成本控制一块,就是一大难题。现在一般都必须给促销员上保险、给福利,成本相当高,可一旦出现意外(如促销员偷盗超市被罚),可能一单业务就白做了。

而最终要想提高盈利性,促销队伍管理公司必须覆盖区域或全国的大量超市,这样的管理难度更大。

行业定向数据公司

HMS公司为其中代表,它手中握有美国2500个分类的100多万个医疗机构、药店的专业医药人士的名单和联系方式,因此可以为任何药品公司、生物制剂公司、医疗器做公司提供某个领域的某一类市场数据。

HMS的核心能力还在于,它能为这些供应商提供专业而标准的营销和传播方案。如果客户愿意,HMS可以直接进行信息传播,但它并不参与实际销售,而是在帮助医药代表更顺利地工作――很简单,HMS的目标不在于一两个销售订单的提成。

整合网络调查平台

当营销人大量使用那些跨国市场调查公司的报告时,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些调查公司又在使用另外一些公司的服务。GMI就是这些专业服务公司中的一个,它专门提供网络市场调查的解决方案。

第8篇:医疗机构市场调查范文

在此之前,含麻黄碱药品已经经历了若干次的销售限制,从不限制购买数量到每人次只能购买五盒,再到每人次只能购买两盒,购买时需要登记姓名、身份证等。业内专家表示,受此次调整影响,感冒药市场将受到很大震动,或将引起新一轮的洗牌。

感冒药市场或将面临重新洗牌

“随着人们自我诊疗意识的不断提高,感冒药一直是药品市场中比较活跃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OTC市场体现得更加充分,近年来,感冒药市场可以达到OTC市场近20%的份额,加上医疗机构的消耗,粗略测算感冒咳嗽和过敏类药物年销售额在450亿元左右。”广州良方营销策划有限公司首席策划师孙辉在接受《广告主》杂志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上,感冒药主要有中药和化药两大类,从份额方面来看化药占绝对优势,而在化药中有近一半的产品中含有麻黄碱。在他看来,国家“限麻令”的出台,一部分赖此生存的中小企业将受到较大影响,在短期内推出替代产品、谋求市场份额确实很难。而一部分对此类药物依赖度没那么高的企业,则将会持观望态度,待政策、市场形势更为明朗之后再做应对调整。总的来看,“限麻令”对促进产业升级,刺激药物创新均有积极意义。

“感冒药始终是OTC市场的第一大品类,也始终是竞争最为激烈的OTC产品,但感冒药也基本是有序市场,即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有相应品牌产品占位,竞争格局比较明确,但仍有后继者通过广告强力进入,且都有不俗的业绩,如近几年做起来的以岭连花清瘟胶囊、成都恩威力克舒、仁和可立克。”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OTC事业部总经理李从选表示,网上有资料公布的含麻黄碱的复方制剂不同剂型多达341个,其中品牌产品有白加黑、泰诺、新康泰克等大牌产品,如果这些品牌产品不能在大众媒体投放广告,其销量必然逐步降低,且由于处方限制,市场份额可能大幅度下降,市场重新洗牌是必然的。

羚锐制药市场部产品经理吴延兵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在他看来,洗牌是肯定的,国家对含麻的感冒药品的政策限制将导致该类产品在整个感冒药市场的份额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其他类感冒药产品份额的上升,如中药类感冒药。

中药类感冒药将迎来发展良机

《广告主》记者为此走访了京城多家药店,当以消费者身份要购买含“麻”类感冒药时,一部分药店表示,购买此类感冒药需要凭处方购买;另一部分药店表示此类药品已经从药店下架,同时向记者推荐购买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不含麻黄碱类的中药类感冒药。

根据全国感冒药市场的零售主体市场调查,从全国感冒药零售的大类结构来看,2008年后,中成药占感冒药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当年中成药的市场份额占五成多,比2007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了接近6个百分点。2011年中成药在感冒药的市场份额在59.1%左右。在限麻令的影响下,中药类感冒药在未来销售有望进一步得到提升。

孙辉认为,“限麻令”的出台,使消费者购买含“麻”类感冒药时,较以往相对不便,药店会减少含麻感冒药的购进。在市场变化方面,短期内含麻化学制剂销售可能会骤降,而不含麻的化学制剂销售会被动拉升,而在类别方面,传统中药感冒制剂会迎来发展机遇。

在李从选看来,限麻令的出台无疑会打破目前感冒药的市场格局,迫使一群产品快速退出OTC市场,退出大众媒体品牌塑造竞争,但同时也给了不含各类麻黄碱的产品一个市场空间和市场机会,感冒药市场将发生变化。抗病毒的感冒药、中成药类感冒药也许会趁机有企业和产品脱颖而出。对于快克药业、三九制药等企业和不含麻黄碱的产品的生产企业,无疑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只要措施政策得力,就可以乘机瓜分其留下来的OTC市场,做大自己的品牌和规模。

吴延兵也非常看好中药类感冒药。他表示,“限麻令”下,含麻的感冒药厂家从OTC渠道转到临床渠道,导致该类产品在整个感冒药市场的份额下降,中药类感冒药市场份额将扩大,这对于它们是一次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含麻药企需调整市场战略

“限麻令”的推出,泰诺、新康泰克和白加黑等含麻黄碱类的感冒药销售渠道将大幅度缩窄,含麻的感冒药生产厂家无疑首当其冲。医药业内人士根据市场规模分析,仅新康泰克胶囊销售额就接近20亿元,其中在零售市场销售规模估计约12亿元。对于有着深厚药店营销经验却缺乏医院资源的含麻类药企来说,又该采取怎么样的措施以祈求在未来的洗牌中重新占据有利位置?

李从选认为,含麻类药企应该积极应对,从产品和营销渠道上进行适当调整。一方面可以寻找新的不含麻黄碱的感冒药替代品来推广;另一方面,转型做处方药和转战第三终端市场,尤其是诊所市场和非政府举办的诊疗市场,此外,也应加强医生和店员的教育培训和处方拦截。

第9篇:医疗机构市场调查范文

“养老地产”如何养老

“我今年69岁了,随着年纪的增大,身体的各种病痛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尤其是我还患有心脏病,所以,我希望我所居住的小区附近一定要有相应的大中型医疗机构,以便于生病时得到及时的抢救和治疗。同样,周边还要有公园,因为我们老年人可以到公园锻炼身体、散步等。”张先生这样表达愿望。

“我还希望小区附近有银行、购物等配套。距离超市和菜市场近的小区,可以方便我们老年人日常生活和购物。而且小区无障碍通道的设置、社区志愿服务和家政服务、宠物商店等设施也值得重视。”

“当然,交通也必须要顺畅,这样不仅能保证我们老年人的出行便利,也为子女及其他亲友探望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对于我们老年人居住的房屋最好选择在一层至三层,如果是高层,必须要有电梯且24小时运行。尽量选择南北通透结构,至少要保证卧室和客厅朝南或东南。因为我们老年人大多喜欢温暖、亮堂的感觉。因此采光好、通风好是首选。”张先生的观点代表了很多老人的心声。

从张先生的谈话我们可以看出,老年人对于“养老地产”及物业有着丰富与细致的市场需求。

“养老地产” 投资渐浓

随着地产及险资大佬的蜂拥而入,市场中越来越多的开发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养老地产的潜在市场版图。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认为,中国老年人群上升的速度不亚于城市化的速度,老年公寓在国内属于稀缺产品,如何解决这块刚性需求很重要。

据调查,中国老年住宅市场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私人投资者及开发商,尽管目前大部分老年住宅机构由政府及公共机构运营。虽然该市场具有巨大的投资潜力,但私营领域的开发商在识别合适且可行的商业机会方面仍面临着挑战。尽管进入新市场永远会有挑战,但投资者和运营商对老年住宅市场的兴趣很可能会提升,这是人口老龄化和高层政策支撑稳定的长期需求。

“养老地产”面临诸多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养老地产”面临的最大问题,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讲,就是开发商在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想好开发模式和经营模式;从开发模式来讲,“养老地产”除了房子设计会更加适合老年人外,更主要的是依赖服务和配套设施。不仅要有医疗、交通等配套设施,还要有精神上的配套设施;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养老地产更多的是一个“小社会”,老百姓的观念需要转变,不要觉得我去养老院就是“低人一等”。

在养老服务社会化、养老设施集约化以及养老服务高端化的整体背景下,老年住宅需求将会出现井喷现象,老年住宅增长将保持在10%左右的较高水准。对此,某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地产业已看到养老地产的商机,但一个成熟的、可持续且能复制推广的商业模式,目前还没有看到。

据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公布的测算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养老市场的商机有望增至13万亿元。显然,这将催生一个庞大的商业蓝海。对于养老地产的前景,无疑是相当看好的,但现阶段所谓的养老房与真正养老地产的模式还有差距。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养老地产”亟需做跨行业的前沿性研究。

中国“养老地产”目前存在以下问题:养老地产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整合度低;普遍缺乏开发全过程的经验;产业标准不健全;居住功能过于单一,养老设施配套功能和养老专业服务能力尚待提高;市场定位不清晰,老年客户群细分不够;涉及养老的医保、财税政策还不能有效对接;老年心理咨询、教育休闲、临终关怀等为老服务尚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或有效落实。

“中国式养老” 问题重重

就养老地产的发展与落地成熟度而言,“中国式养老”显然还存在重重问题。今年35岁的王先生参加工作已经11个年头,如今安了小家后的他,最牵挂的还是住在山西老家的父母。最近他计划为父母买套养老房,希望退休后的父母能够健康地生活,所以他希望在这个小区里无论是绿化环境,还是规划设施或者是社区管理都要满足父母平时的生活习惯,而且最好要有健身器材、医护设施、家政公司等。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养老地产要发展,开发商需要做好如下方面工作:老年地产项目的选址必须站在城市未来发展的角度上进行判断,避免周边客群与项目关联度不高从而影响经营效果的现象出现;定位需要准确,精准掌握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社区以老年功能为中心,同时要社会化、多元化,避免排他性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老年人“人老心不老”对于生理年龄的排斥性;社区配套应该生活化、多元化、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必需为大前提,根据项目不同定位和地理位置判断定位人群的需求;最后是营销前置,改变传统养老观念相对困难,同时借力政府相关政策支持,放大社会传播效应。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在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的背景下,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对养老地产有了需求,可是由于我国养老地产起步相对较晚,养老地产的开发模式和它相匹配的资源是不相符的,所以导致如今市面上的“养老地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地产”。如今养老地产“炒得热,做得冷”是因为市场调查不够,多元化需求考虑不足,市民还不适应这种生活方式,需要有典型示范。在开发中应尊重老人的需求,开发商想涉足应充分了解养老服务理念,培训医护人员,建立支撑硬件机构的服务体系。

相关链接:

看看国外“养老地产”

加拿大:成功发展个性化倒按揭。在加拿大,超过62岁的老人可将居住房屋抵押给银行,贷款数额在1.5万到30万加元之间,只要你不搬家、不卖房,房产不变,可以一直住到享尽天年,由后人处理房产时折还贷款。老年人可用这笔倒按揭贷到的钱给子女支付买房的首付,旅游、装修房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