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统计学地域分析范文

统计学地域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统计学地域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统计学地域分析

第1篇:统计学地域分析范文

关键词就业教学基地毕业实习

高等院校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不仅要巩固理论性教学环节, 更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但由于现行高等教育制度所限, 实践性教学环节一向是由高等院校单方负责, 资金场所、设备等硬件不足, 往往导致该环节的薄弱。那么, 如何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呢 众所周知, 大学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最重要得环节就是毕业实习。本文将试图探讨建设实习与就业相统一的校外教学基地的问题。

1. 当前校外教学基地的现实情况随着社会的改革和发展、高校不断扩招及毕业生择业自主化等原因, 近年来毕业实习面临着不少新的困难和障碍, 甚至在一些高校还出现了实习质量的滑坡。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1.1 对毕业实习重视不够, 定位不清晰有人认为, 毕业实习就是让学生有一段时间出去跑动, 为毕业前找到工作做好准备; 有人认为, 毕业实习不是衡量一个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应付一下就可以了; 有的认为, 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是打临工, 当替补, 难以真正学到东西, 而高校组织推动还要费钱费力, 是吃力不讨好等等观念, 导致一些高校在毕业实习工作上走过场、不针对专业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实习计划和考核标准、不认真执行已有的规章制度等现象。1.2 毕业实习经费投入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以及毕业生人数的增加, 要求高校不断增加毕业实习经费的投入, 但事实却是近年来高校实习经费并没有与之对应增长, 学生实习的条件难以得到保证。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高校想提高毕业实习的整体质量却缺乏必要经费,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干部、教师对毕业实习培养的信心。1.3 毕业实习的管理不严当前, 毕业实习方式日趋多样化, 这为学生的毕业实习提供了许多选择的余地, 但却给高校的毕业实习管理带来了难度。在高校持续扩招的情况下, 高校对毕业实习指导教师的监督难度大幅提高。在监督机制不足的情况下, 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写文章、评技术职称, 或做项目、抓经济效益上, 无暇顾及所负责的毕业实习工作, 甚至在主观上能躲就躲, 难以起到实习指导的作用。1.4 实习时间不足, 效率不高由于时间较短, 实习学生要将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熟悉环境、了解情况, 所以真正用于开展具体工作的时间较少, 一般难以完成一项完整的工作项目。因而实习单位往往很少给学生安排具体工作。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很难有机会去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不能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建立实习与就业相统一的校外教学基地的必要性分析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每年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 大学生就业现状呈现“两旺两缺” 就业人数“旺”, 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旺”; 岗位“缺”、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人才“缺”、企业招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造成供需矛盾的原因在于 一方面, 现在很多企业招聘时强调求职者要有工作经验, 这无形中将应届大学毕业生拒之门外, 导致“用人单位不知何处觅人才”; 另一方面, 高校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弹性, 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相符。使得大学生普遍缺乏“就业竞争力”导致“毕业生不知何处找工作”。为解决这样的矛盾, 建立与就业相统一的校外教学基地就显得尤为必要。2.1 企业需要经实习锻炼的毕业生企业不喜欢用新人, 因为新人需要培训, 不能立马进入角色,产生即期效益, 而且增加了企业成本。企业看中的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招来即用的高学历人才, 而大学毕业生欠缺的就是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如何使大学生职前受到培训、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解决企业与大学生之间的“鸿沟”就成为当务之急。如今, 不少地方相继建立了多个大学生就业校外教学基地。本着“服务社会, 服务企业, 服务大学生”的宗旨, 大学生就业校外教学基地为在校的和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 使他们能够学有所用, 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提高就业能力, 同时也为企业引进人才创造了条件。对企业来说, 大学生就业校外教学基地的建立, 有助于在实践中观察挑选, 优先储备人才, 既减少了企业在就业市场选人、试用的经济成本, 也节省了大学生适应企业环境的时间成本。2.2 学生需要经过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大学生而言, 目前有些大学生的定位不准, 存在“等”、“靠”、急于求成等思想, 固守有高学历就不怕找不到工作的错误观念。现今企业用人都很理性, 不再追求高学历, 反而更看重求职者的能力, 如对知识的运用、专业技能等方面。大学生就业校外教学基地的设立就是让大学生通过实习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 真正认识工作环境, 体验社会的需求与自身能力的差距,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为顺利踏入社会, 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使大学生在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有充分的准备和以更好的状态进入社会。2.3 学校需要学生的实践反馈相关信息对学校而言, 通过学生的实践和对就业市场的认识, 能有得到十分有用的反馈信息, 可以明确的针对教学中的不足, 结合市场需求, 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设置课程,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教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也加强对人才市场的预测, 克服盲目招生、盲目设置专业、低水平重复等问题。综合以上来看, 大学生就业校外教学基地的设立, 提供了一个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 使企业了解学生的平台, 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 为学校和企业的对接、为学生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过渡搭建了人才的平台, 成为大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实现大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三方共赢的新局面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3.建立实习与就业相统一的校外教学基地的可行性分析校外教学基地的建设, 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通过比较,我认为, 目前校外教学基地比较可行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3.1 校企合作模式对于高校来说, 人才、智力的优势是明显的, 而这恰恰又是企业碰到的难题。目前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样高校就可以帮助企业在人才培养、经营管理方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具体来讲, 企业和高校签订协议, 高校利用企业作为校外教学基地, 企业免费提供培训场地, 企业派员工对学生指导, 保证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必要的实习, 实现一定的实习目标等; 对于企业来说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咨询, 对企业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宣传, 在制度允许下优先提供企业所需的毕业生等。通过以上途径达到优势互补, 实现校外教学基地的建设。3.2 与企业家合作的模式积极吸收企业家加入到专业建设中来, 通过企业家的影响力在其所属企业建立校外教学基地。当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后, 企业家非常希望有一个更好展现自我的机会, 而参与高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可以使这些企业家在精神上获得一定的回报。同时, 使企业家加入到专业建设中来, 又可促进学校完善专业建设, 使专业建设更适应社会、市场需要。这种方式对于学校和企业家来说互惠互利的事情。3.3 合作办学模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企业迫切需要一批熟悉企业文化、符合企业需要、能够稳定地为企业服务的员工。这种需要单纯地通过外部招聘或者企业内部培养已经很难得到满足, 因为前者具有融入企业难、工作不稳定的特点, 而后者成本则过高, 因此很多企业注意到采用与相关院校合作的方式培养人才。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教学方案, 其中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 期间可不定期到企业进行实习工作, 第三年则完全到企业实习工作。这种方式对于企业和学校来说, 是一种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方面企业低成本得到了需要的人才, 另一方面学校轻松解决了校外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上的诸多问题, 同时也实现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中文核心期刊投稿 3.4 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习模式传统的学生实习, 往往只是参观生产基地, 接受再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企业内部机制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只有亲临其境, 参加企业的实际运作, 融入企业中去, 将自己所学知识联系生产实践, 才能经受锻炼, 有所收获。但因为若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长期单向提供实习机会, 势必影响其合作的积极性。所以, 高校必须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 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 为企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双方形成“互惠互利”关系, 然后在“双赢”基础上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基地。举例来说,作者所在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与深圳市龙岗区的合作模式就是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龙岗区为我们提供必要的实习场所和必要的设施并优先向我方提供可承担的科研课题和新产品开发项目, 而我校则向龙岗区及时提供科技、经济信息并优先向龙岗区提供素质良好的毕业生。

4.建立实习与就业相统一的校外教学基地的思路4.1 提高对毕业实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组织管理高校应加强宣传, 引导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充分认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广泛地调动各方面支持和参与毕业实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充实毕业实习管理工作人员, 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 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订相关规章制度, 提高毕业实习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学校可根据本单位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的, 全面细化毕业实习操作规程和工作要求。高校加强对实习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和控制, 避免停留在开动员会、收实习报告、评定成绩等几个环节, 使毕业实习落到实处。4.2 抓好毕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师为教之本, 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是实习计划的组织执行者, 其教学态度、思想作风及业务水平直接关系着实习质量, 甚至影响着实习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因此, 教师队伍建设是否过硬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必要条件。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可选派具有过硬的思想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 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的人担任毕业实习指导教师; 二是可开展学生对教师实习指导教学质量的评议调查, 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教师, 以帮助其提高工作水平; 三是可定期召开实习带队教师经验交流会, 从而提高毕业实习的整体质量; 四是可对带队实习中表现突出者给予奖励, 发挥好模范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学术期刊投稿 4.3 建立多层次的、稳定的校外教学基地建立多层次的、稳定的毕业生校外教学基地, 可为提高毕业实习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校外教学基地的建设要列入学校整体建设规划, 学校要认真解决好校外教学基地在编人员编制、设备更新、管理体制、生产经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同时积极发展校外教学基地。校外教学基地建设应以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互利合作为基础。到企业实习的学生虽然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 但他们已在校学习许多, 初步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他们可以为企业的基层员工进行专业理论讲解, 而企业则可派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技术操作, 互帮互学, 优势互补。这样, 学生可学到实际操作技术, 企业员工则提高了专业理论水平, 互相提高, 互相促进, 最终收到双方满意的效果。规范学生校外教学基地的建设, 是各级各类院校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高校要对其加强领导, 加大投入, 教学、学工、就业指导服务等部门要高度重视, 密切配合, 切实把在校学生实习教学基地建设好, 把基地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好, 为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

第2篇:统计学地域分析范文

论文摘要: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儿童期的智力发展最快,是人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智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又是“关键期”中的关键期,此时,不仅是孩子打好学业基础的关键期,更是知识技能、个性特征、情感态度、良好习惯、社会品质各方面养成的敏感期和最佳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与新教育理念的逐步推进,以儿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是新时代、新形势对家庭教育提出的一个目标性的要求。大量事实也证明了成功的孩子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与否对孩子一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可从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实现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由于我国教育理念处于转变的过渡期,我国多数家庭教育,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家庭教育仍然不被重视。而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又是学校教育,导致父母更多的将孩子的教育问题推给学校,忽视了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自己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年龄是7~9岁,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变得更加有意识,但却仍然不稳定。这时期的孩子和父母相处时间长,对家庭的依赖性大,很多父母却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或是家庭教育理念出现偏差,使得很多孩子一开始就输在家庭教育这条起跑线上。这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儿童,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儿童的重要程度。

一、中国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原因

1.亲子活动较少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普遍原因

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在其《家庭教育》中写道:“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付完全责任。”低年级的儿童由于其年龄特点,在心理和生理上对家庭的依赖是人一生中最强烈的时期,并且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渡过,父母对儿童有着足够的权威和支配作用。如果此时家长不能多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那么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必然降低。

2.缺乏科学理念做指导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

当今社会不再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儿童的发展,需要的是对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家庭教育的要求也日趋科学化。

很多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继承而不是创新,传统的“家长制”观念较强,信奉“黄金棍下出好人”的训条,对孩子的发展有强硬的较高要求,将自己固定在老一辈对于自己的教育模式内,认为这样就不会出现问题。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社会在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在变化,旧的一套家庭教育经验在今天已经无法参照。抑或是,过于关注社会的变化,一味地迎合社会用材的需要培养孩子,不顾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特别热衷于凑热闹,赶时髦,强要孩子学拉小提琴、弹钢琴、绘画,逼迫孩子走一条由家长规划好的路,这不但会使孩子过早的失去了童心,更会造成中国家庭教育优良传统的断裂和失传。

3.逃避教育孩子的责任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关键原因

伟大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由于社会将普遍的关注焦点放到了学校教育身上,导致父母对于学校教育的依赖变强,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情,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而从学校的性质来看,它们更多地将学生知识的获得作为最重要的方面。

二、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学低年级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研究表明:人脑在9岁之前发育速度最快,这个时期大脑的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小学低年级儿童的一般年龄是7~9岁,处在儿童期的中期阶段。此阶段的儿童,玩的天性开始消退;大脑的抑制能力加强,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的变化更有意识,但自控能力较差,表现出不稳定的状态;抽象概括、推理能力开始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水平不断增强;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小学低年级儿童正处在这个由量变到质变飞跃过程的关键期。

2.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社会化发生了质的转变

此时的儿童到了学龄初期,开始背起书包上学了。从踏入小学的那一刻起,儿童的社会化也将发生质的转变。进入学校意味着学生要开始接受学校系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识品德等各方面的培养,“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三、寓教于“乐”,全面培养

1.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孩子强烈的学习兴趣

学习态度是孩子对学习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倾向,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有推动和增效作用。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此阶段儿童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好奇”“爱问”,而玩又是儿童的天性,作为家长不能毫无道理地对孩子的天性予以剥夺,而要善于把孩子对玩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

认清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明确良好的学习态度离不开学习兴趣的支持,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要了解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们的特点,如自制力差,学习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扰等。

家长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多与孩子沟通,掌握孩子喜好,找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吝啬鼓励;营造民主、平等、求知的家庭氛围,儿童一起学习,寓教于乐,善于让孩子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善于利用闲暇时间中对孩子进行培养,让孩子觉得没有压力,情绪得到舒缓,也可以适当利用“报酬效应”,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制订合理的家庭教育目标,尊重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进入小学以后,孩子突然间要负起很多的责任,由于小学低年级孩子年龄较小,和父母相处时间长,对父母依赖性大,因此家庭应更多的承担起帮助孩子成功地由一名“小朋友”向“小学生”转型的重任,帮助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

家长在给孩子制订目标时,应考虑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把目标制订在孩子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并留有一定的余地。尽可能把目标设置得详细,这样,孩子在努力的时候也就越有方向。

3.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

我们既要把孩子当成孩子,又要把孩子当成独立发展的社会个体,这就需要家长在充分了解与尊重此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重视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尊重与爱的权利和义务、团队合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选择正确休闲方式的能力、树立合理消费观等常识性能力。

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与否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要全面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孩子要有正确评价,不能有脱离实际的过高要求和急躁情绪,言行举止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为可敬、可信的人。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相互促进,为孩子打造一个更美的未来。

参考文献

第3篇:统计学地域分析范文

关键词:血栓通(注射剂型);临床应用;药物不良反应;系统评价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6-0046-04

血栓通(注射剂型,以下简称“血栓通”)为临床广泛应用的中药注射剂,但随之其不良反应(ADR)也日益突出。本研究旨在对血栓通临床不良反应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对各数据库文献的检索分析及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兰州地区(2004年9月-2014年9月)上报的血栓通ADR报告分析类比,分析其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日期2014年6月,检索词为“血栓通”。1.2 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使用血栓通治疗发生ADR的病例对照研究、临床对照试验(随机与非随机对照试验)、病例报告(个案报告和系列病例报告)和横断面研究;②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不限;③血栓通剂型为注射剂或粉针剂,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用药剂量不限。排除标准:①文献类型为综述、个人观点、基础研究、媒体报道等;②未报道ADR病例数;③血栓通与ADR因果关系不明确;④重复发表文献。

1.3 文献筛选

通过文献检索、审阅,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全文、核对数据、审核,采用Excel软件逐篇登记录入,建立文献数据库。主要提取以下内容:①文献发表年代;②血栓通ADR病例性别、年龄、既往过敏史;③血栓通ADR病例治疗病种、合并用药、用药剂型与剂量、溶媒、生产厂家、批号;④血栓通ADR涉及系统、发生时间与转归。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并交叉核对,如有不同意见与第3方讨论解决。

1.4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资料

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检索血栓通用药情况:原发病与既往史、给药途径与剂量、联合用药和ADR的临床表现及转归等。对2004年9月-2014年9月上报的兰州地区血栓通ADR数据进行统计,共有11例患者发生血栓通ADR。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一般情况

共检索出血栓通ADR文献5810篇,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排除文献5584篇,进一步阅读全文排除重复文献、综述文献等160篇,最终纳入文献66篇。

纳入研究的患者年龄13~88岁。纳入66篇中,除17篇个案报告外,35篇未提及疗程,其余14篇中,疗程以14 d最多,共7篇,占50%,疗程最短7 d,最长28 d。临床试验的病种以脑梗死疾病最多,其次为肾病综合征,详见表1。

66篇文献中,接受血栓通治疗患者共4686例(不包括对照组病例)。其中临床对照试验(包括随机对照试验)13篇,试验组570例,对照组554例;未设对照的临床试验文献16篇,共1099例。ADR个案报道文献17篇(含患者17例)。66篇文献中报道ADR共908例,其中皮肤及附件损害394例,过敏性休克42例,占4.6%。ADR累及部位、症状及结局见表2。

2.2 文献不良反应报告情况

2.2.1 用药剂量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66篇中最小剂量为150 mg/d,最大剂量为1050 mg/d,7篇剂量与血栓通说明书标注的用量不符,23篇文献中未提及药物剂量,见表3。

2.2.2 不良反应与合并用药的关系 纳入的66篇文献中,与血栓通合并用药的共15篇(含927例患者)。包括青霉素钠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依达拉奉等,共41例发生ADR,见表4。

2.2.3 血栓通不良反应与溶媒的关系 66篇文献中,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最多,共784例,占41.32%。使用生理盐水317例患者中出现ADR 42例,占13.25%,高于其他溶媒组,见表5。

2.2.4 血栓通生产厂家 23篇纳入文献提及生产厂家与ADR发生情况,见表6。

2.3 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兰州地区血栓通不良反应分析

2.3.1 性别与年龄分布 11例ADR患者中,男性6例(54%),女性5例(4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年龄分段法,60岁3例。

2.3.2 原发病和既往过敏史 11例患者中,神经性耳聋1例,脑血管意外1例,脑梗死1例,眩晕1例,肢体麻木1例,症状性癫痫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胆囊炎且脊椎炎1例,髌骨骨折1例,腰椎压缩性骨折1例,肱骨踝上骨折1例。其中芒果过敏1例,无过敏史5例,不详5例。

2.3.3 给药途径与剂量 11例ADR患者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每日1次。2例患者予血栓通针剂0.3 g;1例患者给予血栓通针剂0.1 g;1例患者予血栓通针剂4.5 g;7例患者予血栓通针剂0.5 g。均符合血栓通说明书标注的用量250~500 mg静脉滴注。

2.3.4 不良反应与合并用药关系 11例ADR患者中,与血栓通合并用药的共4例,包括脑苷肌肽注射液、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等,见表7。

2.3.5 发生时间和临床表现 连续用药2~4 d内发生5例ADR,连续用药>4 d发生6例ADR。临床表现与转归见表8。

3 讨论

3.1 血栓通不良反应严重程度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的病例并结合上报ADR病例看,注射用药患者的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以皮疹、瘙痒为主要表现形式;其次累及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头晕等。所有出现ADR的患者在停药后,经对症治疗好转,预后良好,对患者的病情影响不大。临床ADR发生率较高,过敏性休克在所有报道ADR占比4.6%。

3.2 原发病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

文献报道中的病种以脑梗死最多,其余依次为肾病综合征、脑血管疾病及心脏等疾病,ADR与原患疾病无显著关系。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兰州地区病例中描述的病种多样,与文献分析的趋势一致,ADR与原发病无显著联系。

3.3 不良反应与合并用药的关系

血栓通合并不同种类的药物导致各种类型的ADR,合并用药与ADR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但是由于样本量较小,无法进行趋势描述。本组联合用药报告文献中,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两药同时使用有协同作用,可减少血栓通注射液的ADR[1]。

3.4 文献中血栓通不良反应报道情况

本研究纳入的66篇文献中,仅有描述ADR患者的例数及类型,却未详细描述ADR发生者的年龄、性别、有无过敏史及ADR的发生时间等信息。注射用药血栓通引发的ADR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时间长短、患者体质的关系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考察。

ADR报告不充分直接影响对ADR的深入分析,提示研究者在报道临床研究结果时,应重视对ADR的规范化报告。此外,血栓通说明书对其ADR仅简单描述为“本品偶见过敏性皮疹”,未明确描述ADR发生几率、发生类型、好发人群或发生后如何处理等信息,也给其安全使用造成一定困难,建议生产厂家在说明书中详细说明。

3.5 溶媒、剂量、速度等影响因素分析

中药注射剂发生的ADR与药物使用时的滴注速度、剂量、浓度等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本组双眼发痒/肿胀/结膜出血报告文献中,用药剂量多偏大,滴速较快,经减小剂量或减慢滴速可缓解症状。根据已有对血栓通引发的ADR相关因素报道[2-3]。使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媒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组。提示临床应用血栓通时应注意溶媒的筛选。

3.6 研究的局限性

①由于条件所限,本研究仅检索了CNKI、VIP和CBM等数据库,统计了兰州地区上报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2004年9月-2014年9月的血栓通ADR病例,但上报病例较少;②本研究仅对血栓通的ADR进行描述性分析,未进行与对照组药物ADR发生情况的比较分析;③由于本研究是二次研究,原始研究文献对ADR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描述不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研究的论证强度。

4 小结

本研究全面评价血栓通ADR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发现血栓通在临床使用中ADR发生率较高。相关血栓通ADR研究发表分散、信息集中展示度和可利用度不高。应不断加强血栓通注射剂临床科研能力和ADR报告、监测数据的挖掘和证据合成能力,提高血栓通注射剂临床研究质量和报告规范,明确ADR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血栓通临床用药时,应加强监管,密切防范,除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应用及配伍外,仍需要临床进一步进行观察、研究,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机构的正确使用意识及ADR上报水平,以便定期进行归纳性研究。另外,临床医师应重视ADR的预防、观察及治疗,规范合理用药。尽量减少ADR的发生,以保证用药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吴宇.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3,37(11):1101.

[2] 陈旭,吴旭霞,赵喜荣.注射用血栓通联合抗生素引起五例ADR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2):102-103.

[3] 雷光远,雷招宝.血塞通注射剂ADR 36例回顾性分析[J].中成药, 2010,32(5):85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