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笔记范文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笔记

第1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笔记范文

关键词:工业厂房;抗震设计;合理结构

Abstract: in the industrial workshop of the seismic design, reasonable structure layout, ensure the ductility of the structure,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upper structure, considering the support system arrangement, column and the connection point and he Bi retaining structure stability, is the single industrial workshop anti-seismic concept design important content. The concept of good design can eliminate fundamentally the structure calculation of the weak link, make whole plant has higher overall seismic capability.

Keywords: industrial workshop; Seismic design; Reasonable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所谓抗震概念设计就是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应着眼于结构的总体地震反应,按照建筑结构的破坏机制和破坏过程,灵活地运用抗震设计准则,全面地合理地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既要注意总体布置上的原则,又要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1合理的建筑结构总体布置

工业厂房的建筑与结构设计应符合抗震的概念设计要求。工业厂房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和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对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按规定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当厂房平、立面布置复杂或结构高差、刚度相差很大,以及在厂房侧边贴建生活楼房区或辅助房屋时(如变配电间、水泵房、中心控制室等),应用抗震缝将两个相邻部分分开。抗震缝两侧应布置墙或柱,抗震缝的宽度按房屋高度和设计烈度不同,取不小于7~11cm和15~20cm。不宜采用无端屋架的山墙承重方案。在有条件时,围护墙宜优先采用大型钢筋混凝土墙板或其它轻质板材。高低跨厂房的高跨封墙,以及纵横跨交接处的悬墙,应尽量采用轻质板材,并应与屋盖构件及柱有牢固锚拉。如采用砖墙,必须使墙体与屋盖构件和柱之间有可靠连接,保证共有足够的稳定性。构件的抗推刚度和屈服强度比,即构件实际截面和配筋计算出屈服剪力的比值。如果沿竖向突变,突变部位会因此出现较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发生严重破坏。等高厂房与不等高厂房相比较,后者伸壁小柱抗推刚度和屈服强度比的突然减小,将引起地震时构件塑性变形集中,从而使小柱因过大变形而破坏。为保证强度和刚度的连续变化,应避免高阶振型地震反应对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所以在厂房的抗震设计中,应优先选用两跨等高的排架结构。

2保证结构的延性

构件的抗推刚度大,势必要吸收较大的地震作用和较多的输入能量,而构件的强度低,则表明构件的屈服强度比值低,容易发生早期破坏。构件的延性小,就意味着构件所能消耗的地震能量较少。一多一少,其结果是使构件发生严重的破坏。除柱根部外,其它部位不出现塑性铰。

钢筋混凝土柱是单层厂房中的主要承重构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有不少厂房因柱破坏而引起整个厂房倒塌。一般来说钢筋混凝土柱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这与钢筋混凝土柱所用材料具有较好的延性有关。我们知道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一般配筋率的情况下,截面破坏时钢筋首先达到屈服,这时构件还能有很大的塑性变形。这种结构能够耐受的变形能力就是结构的廷性。地震作用是对结构能量的输入,当地震荷载引起的构件截面内力超过结构的相应强度指标而使结构开裂或钢筋屈服时,对延性结构来说,并不意味着已经破坏,而还能继续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因此延性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而在设计钢筋混凝土主要承重构件时,应使它具有足够的延性,也就是保证结构构件不发生脆性破坏。但是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剪切破坏是接近脆性破坏的。剪切破坏先发生就不能够使整个结构的延性性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应防止剪切破坏。在单层厂房中,柱承受地震引起的横向水平力,一些对横向水平剪力比较敏感的形式如平腹双肢柱、腹板开口的工字形柱、薄壁工字形柱等因剪切而破坏较为普遍和明显。同时由于柱中剪力的存在,亦降低了柱的抗压强度,致使有些柱遭受破坏。因此在柱的设计中,不能忽略剪力作用。为了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廷性,不致因剪切而引起破坏,上述对抗剪切不利或反应敏感的形式采用时应当慎重。

3结构重量的影响

地震对结构作用的大小,几乎与结构的重量成正比。重量大,地震作用就大,震害就重;反之,震害就轻。厂房宜优先采用轻质屋面结构来提高抗震性能。

4支撑系统的布置

震害表明,支撑布置不足或不合格是造成房屋大面积倒塌的重要原因。柱间支撑是保证厂房纵向刚度和将屋盖地震荷载传到基础的重要构件。单层厂房的纵向抗震能力是不高的,因此纵向震害比较明显,尤其是多跨厂房的中柱列,震害更为明显。一般7度以上地震区必须在厂房中设置柱间支撑;当设计烈度为8度、9度时,除在厂房单元中段设柱间支撑外,在两端应增设上柱支撑;当厂房纵向较长,屋面较重,跨度较大且为多跨时,每一柱列亦可设两道以上柱间支撑,支撑位置可设在单元中段三分之一范围内。

5节点连接要求

在单层厂房设计中,排架是按铰接考虑的,而实际构造采用屋架与支柱之间焊接连接,可使节点具有较大的刚性,基本上无转动的可能,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厂房排架产生较大的水平力,如果屋架与屋架支座构造设计没有考虑到此地震力,而且延性又差,那么在地震冲击下,轻则柱顶开裂压酥,重则混凝土剥落,预埋板被拔开,锚筋拉脱,屋架端头破坏,有的甚至将上柱拉断。螺栓连接有利于提高节点的延性,在变形较大的情况下,可以起铰作用,以避免屋架端头和柱发生严重震害,即使遭到破坏也容易修复。

6构件构造

为了使结构构件具有较好的延性,结构方案和构造也是很重要的。如避免采用长细构件,使结构和构件不致因失稳而破坏。在应力集中区,如节点及梁、柱的端部采用较密的箍筋或连续的螺旋箍把混凝土箍紧,受拉钢筋留有足够的锚固长度;限制构件过大的配筋率,避免构件发生脆性破坏等。为了增强屋架端头的延性,端头应有固边钢筋,底部与柱连接的预埋板应加强锚固,不应采用仅有锚爪的单独预埋板,应与主筋或非预应力加斜板焊牢。在一般静力设计中,柱顶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实际上柱顶是处于素混凝土的状态,在强地震作用下,柱顶的应力状态很复杂。因而柱上端比较容易出现裂缝、酥碎、剪裂、钢筋弯折或外鼓等破坏。为了提高柱顶的抗震能力,增强柱顶的延性,应在柱顶500mm范围内箍筋加密。

7围护结构

当采用砖围护墙时,必须使围护墙体与屋盖构件接结,围护墙与山墙应沿全高与柱妥善拉结,以保证地震时墙体平面外的稳定,防止使墙呈悬臂状态。在有条件时,围护墙宜优先采用大型钢筋混凝土墙板或其它轻质材料。高低跨厂房的高跨封墙,以及纵横交接处的悬墙,应尽量采用轻质材料,并与屋盖构件及柱有牢固锚拉,如采用砖墙,必须使墙体与屋盖构件和柱有可靠连接,保证其有足够的稳定性。圈梁随同墙体一起倒塌的例子较多,这说明圈梁必须与柱或屋盖构件具有良好的拉结,否则在地震作用下,起不到增强厂房整体性的作用。这时顶部圈梁尤为重要,因厂房顶部在地震作用下产生位移最大,圈梁所受的冲击力亦大,为此顶部的圈梁应加强与屋盖构件或柱的拉结。山墙承重对抗震来说是不利的,一旦山墙出现严重破坏或倒塌,将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不宜采用山墙承重方案,而必须设置端屋架。

结束语

从厂房的抗震设计中,我们理解到,厂房的结构抗震分析,已由平面排架分析,改为考虑房屋屋盖剪切变形等空间结构分析,如钢网架的应用。由局部的、定性的规定,上升为总体的、定量的规定;从单一的构件抗震,上升为厂房的整体结构的抗震。而由于地震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以及结构力学模型与实际情况的差异,结构计算很难把握住建筑物的抗震薄弱环节,因此,良好的概念设计,则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薄弱环节,使整个建筑物具有较高的总体抗震能力。在设计各种建筑物时,必须考虑地震的作用能力,并采用适当的行之有效的抗震措施。

参考文献:

[1]周献祥.结构设计笔记.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祝英杰,谷伟.结构抗震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米兰·扎塞克.建筑抗震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第2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笔记范文

收稿日期:2013-09-21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程地质》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2012)资助;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51208063)

作者简介:张永杰(1981-),男,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教学与研究,(E-mail)。

摘要:根据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调研结果与实践经验,文章分析了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教学现状,并从教材与授课内容选定、英语教案编写与课件制作、双语教学方式的选择、双语教学考核方法与双语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方法,为课程实施与改革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地质;双语教学;实施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TU42;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94-05

随着国际人才交流和国际合作的日趋频繁,高等教育国际化、科研项目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此,有必要积极推动外语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教育部曾召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专门讨论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改革。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各类工程建设的基础,工程人员解决地质条件与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能力强弱将直接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优劣与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为了适应工程建设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工程技术人员国际交流的需要,有必要在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双语教学,特别是工程地质等专业基础课程。

一、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工程地质学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知之甚少到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发展过程。现阶段南水北调、西部梯级水电站、高速公路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工程建设对工程地质的研究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多种地质灾害频发,如舟曲泥石流、西部水电工程滑坡、地面塌陷等,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工程建设与地质灾害预防、治理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需要新的理论进行阐释以及新技术进行治理,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成熟经验与先进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就要求工程地质研究人员具备较强的外文阅读水平,能准确理解相关表述,以便尽快提高研究水平。

(二)学术交流国际化的需要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学术交流日趋常态,相关院校与科研所开始主办大量国际学术论坛与国际学术会议,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作研究报告。同时,在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逐年增加,水平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不但对工程地质专业有深刻理解,还要能熟练运用国际通用交流语言——英语,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准确、精炼的表述,与国际同行进行自由交流。

(三)工程建设国际化的需要

工程建设国际化日趋明显,中国重大工程不断引入国际专家咨询团,同时中国建设公司承接或合作开发大量国外建设项目,这就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能读懂理解国际标准、图纸和勘察设计报告等,并能与国外工程人员进行有效沟通,指导国外工程人员进行正确施工。

教育部曾指出:“实施双语教学是中国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培养国际人才的重要基地,有必要在专业知识方面对未来的科研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有目的地进行专业英语培养,使学生今后能更好地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应从本科开始进行工程地质双语教学,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基础上,掌握专业英语词汇,了解相应的英语表述,激发英语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国外文献和英语思维的表达能力,为今后进一步专业英语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二、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推行双语教学目前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国仅少数院校进行试点,最具代表性的为清华大学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开设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建筑钢结构设计和建筑结构抗震等课程,任课教师大部分都具有较长时间国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且部分课程聘请外教参与教学,教学效果相对来讲比较好,其他学校则限于师资紧缺,仅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1]。笔者所在工作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开设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双语课程,从教学效果来看并不十分理想。针对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目前实施效果较好的院校为同济大学,笔者所在单位对留学生进行工程地质英语授课已有5年,笔者开展双语教学已有2年,通过教学实践与调研,笔者认为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材内容有待重建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双语教学需要同时选择中文教材与英文教材。国内工程地质中文教材较多,根据学科特点与课程设置较易选择合适的教材;而英文教材相对较少,且教材编排针对国外教学要求,将其原版引进存在教学内容不协调、教学侧重点不同以及难易程度不同等问题,此外,还涉及版权问题,教学成本较高,学生难以承受。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双语教学中文教材选用孔宪立、石振明主编的《工程地质学》,英文教材以F. G. Bell编著的Engineering Geology为主,以Tony Walthan编著的Foundations of Engineering Geology为辅[2]。笔者所开设的工程地质双语教学中文教材选用窦明健主编的《公路工程地质》,英文教材同样选用F.G. Bell编著的Engineering Geology,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不对应问题较突出,且内容侧重点不同,与中文教材相比,英文教材更注重概念、性质与原理的阐述,淡化力学特性与计算方法的讲解,注重工程地质相关概念体系的建立。因此,如何结合国内工程地质教学实际情况,并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和需要,适当编排课程内容,编制合适的英文教材就成了双语教学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双语师资紧缺,水平有待提高

双语教学的关键在于师资,我国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师资培训、评价体系不完善,双语教学质量和师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熟练的外语授课能力。多数院校的教师往往难以达到,如笔者所在教研室,讲授工程地质的教师达9人,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大量的工程实践经历,精通专业知识,但大部分缺少使用外语授课的能力,而英语授课能力较强的教师却缺乏专业知识。笔者在前任主讲黄生文教授指导下进行双语教学,开课初期也感到压力巨大,一次课往往需要准备1~2天,需要阅读大量外文资料,掌握讲授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专业词汇,尽管授课水平不断提高,能够与学生进行自由沟通,但一些专业词汇的应用仍不熟练,缺乏系统培训。

(三)教学方式落后,形式有待改进

教学方式是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外语语言教学或专业名词外语词汇的教学模式是国内高校双语教学的普遍现象,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现阶段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主要存在两种形式:其一,教案与课件均采用英文编写,主要采用英语授课,部分较难理解的内容,如结构面产状、赤平投影与地质识图等,英文讲解后再以中文进行阐述。该方式符合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能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但大部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受英语运用水平的限制,课堂讲授过程往往照读课件或重复预先准备好的英语课堂用语,不能自由发挥,学生听课感到拘谨,实际效果不理想。其二,教案与课件采用中英文编写,采用中文授课,仅对专业词汇重复英文表述,考试采用英文试卷,但可采用中文答题。该方式基本属于中文授课,只是在授课过程中穿插讲解部分专业英语词汇,有悖双语教学的目的,学生只是对部分专业词汇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达不到“通过外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因此,如何根据教师、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双语教学要求与目的,确定合适、有效的教学方式成为双语教学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

(四)学生英语水平有待提高

学生是双语教学除了教之外另外一个关键环节,学生英语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工程地质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设置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该阶段的学生正忙于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用于双语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且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弱,不具备较好的英语读写能力、听说能力和足够的基础词汇量,对他们进行专业基础课的双语教学存在较大困难,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根据英语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班,双语教学仅针对英语水平高的学生进行,这样教学效果比较明显,但该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有时学生数量太少,难以分班。如何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成为双语教学需要解决的另一关键问题。

三、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实施方法

根据国内其他高校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调研结果,并结合笔者所在高校实际情况,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一)教材与授课内容选定

笔者所开设的工程地质双语教学中文教材选用窦明健主编的《公路工程地质》[3],英文教材选用F. G. Bell编著的Engineering Geology[4],中文教材与英文教材的主要内容对比如表1所示。总体对比可知,中英文教材在工程地质基本理论知识、各类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以及勘察与分析评价方法等方面基本相同,但英文教材还涉及岩石与土体的工程力学特性、地质材料的工程应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技术等方面的内容,相比中文教材内容更丰富。鉴于工程地质课程32课时的局限,难以对中英文教材中的全部内容进行讲解,通过国内外工程地质讲授内容的对比分析,选定了双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表1 工程地质中英文教材内容对比章号中文教材英文教材1岩石Rock Types and Stratigraphy2地质构造Geological Structures3风化与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Surface Processes4地貌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Groundwater Conditions and Supply5地下水的地质作用Description, Properties and Behaviour of Soils and Rocks6岩体结构与稳定性分析Geological Materials Used in Construction7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Site Investigation8公路工程地质问题Geolog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9公路工程地质勘探Geology and Construction表2 工程地质双语教学内容对比中文教材英文教材岩石Rock Types and Stratigraphy地质构造Geological Structures风化与地表流水的

地质作用地貌与第四纪松散

沉积物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Surface Processes地下水的地质作用Groundwater Conditions

and Supply 工程地质勘探Site Investigation公路工程地质问题Geology and Construction (二)英语教案编写与课件制作

课堂讲授是双语教学重要环节,好的授课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鉴于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尚无完整参考的教案与课件,笔者结合中英文教材编写了英语教案,内容以英文教材为主,以便呈现地道的英语教案。英文教材未涉及的中文内容则通过查阅相关英文资料补充,杜绝生硬翻译,词汇与表述形式统一。同时,在备课过程中除掌握英文教材相关内容外,还适当阅读与之相关的英文资料,增加专业英语知识储备,如此才能熟练自如地讲授课程。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增加授课内容,提高讲授效率,笔者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多种素材。为生动、形象地将教案内容展示给学生,制作英文课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内容简洁,层次分明,颜色对比鲜明,字体大小适中,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播放速度合理。

(2)专业词汇或基本原理在文字阐述同时配置相关的工程实际或示意图片、视频或动画,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比如:正断层、逆断层与平移断层的产生过程,滑坡发生过程以及地下水流动过程等相关演示动画。

(3)首次出现或专业性强的专业词汇适当标注中文注释,便于学生理解,讲解过程也首先使用英语,根据学生理解情况适当补充中文讲解。

(4)每次授课内容前后分别设置1~2张幻灯片用于上次课程内容复习和本次课程内容总结,使教学内容连贯,且便于学生总体掌握讲授内容。

(三)双语教学方式的选择

由于工程地质课程知识面广,涉及很多专业词汇,且大部分为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控制讲授速度,在第一次授课时就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并上传所有课件、辅助资料与相关视频,让学生课前做针对性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堂上不要求学生做笔记,可适当提高授课速度,学生掌握情况则通过随堂提问与课后网络考核进行检查。课堂讲授采用英语,难以理解的部分采用中文解释,并在课前以中英内容回顾,课后以英课程总结;同时注意与学生互动,对与前述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随堂提问,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并将其计入平时成绩,进而督促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授课方法,并建立学习讨论QQ群或教学平台讨论组,及时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将问题共享,以便其他学生学习借鉴。

(四)双语教学考核方法

为调动学生平时课程学习积极性,避免期末突击式复习,结合笔者开展的基础工程课程考试改革,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考核总成绩包含平时阶段性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三个部分,分别占40%、20%与40%。

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前四部分内容,每讲授两部分进行一次阶段性测试。测试采用设定截止时间的网络答题方式,时间跨度一般为三天,方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具体答题时间。考试开始必须一次性完成,但时间相对充裕,可查阅相关资料,内容涵盖名词解释、选择、判断、识图与阐述等题型,答题内容不能拷贝,只能键盘输入。上述考试设置可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能有效降低学生的抄袭率,督促学生自己完成测试,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课堂表现考核主要为到课率、随堂提问与课堂纪律等方面。不定期进行随堂点到,期末根据总点到次数计算每个学生的得分。根据授课需要进行随堂提问或测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回答,并给予适当的平时成绩。课堂纪律较差的学生予以适当扣分。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形式,内容涉及课堂讲授所有内容,题型与阶段性测试类似,学生可以携带任何参考资料,但不能相互抄袭。

(五)双语教学效果评价

笔者采用上述教学内容与方法对两个年级的工程地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开课初始尽管有老教授指导,但仍感到讲授生硬,大部分是照读PPT的内容,不能自由发挥。通过与学生的几次交流,对讲述内容的侧重点以及讲述方法进行了适当调整,学生认可度逐渐升高,课堂讲授日趋自然。

相关授课方式与课程考核方式也颇受学生欢迎,成绩不单纯以期末考试进行评定。平时考核对学生学习起到督促作用,让学生将更多的学习精力用到平时,而非期末考试前的突击,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期末开卷考试减少学生压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根据第二次授课学生的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学生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了专业英语。

四、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建议

双语教学尽管已经开展多年,但仍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评估、奖励制度。学校应出台政策加强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重点听取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反馈,为教师提供专业或出国培训机会,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同时,学校应定期举行各类教学活动和双语教学竞赛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对双语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应适当乘以较大的系数,调动教师双语教学积极性,如同济大学对英语授课教师给予3倍讲课津贴[5]。

五、结语

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是其他相关课程双语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有效手段。笔者在调研国内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现状,并结合所讲授的工程地质双语课程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出新的工程地质双语教学实施方法,以期为其他教学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慧仙. 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及走向[J]. 中国地质教育,2005(3):118-121.

[2]黄 雨,卞国强,叶为民.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双语教学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97-101.

[3]窦明健. 公路工程地质[M]. 3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BELL F G. Engineering Geology [M]. Boston,MA,USA:Butterworth-Heinemann,2006.

[5]白 云,郑彦龙,李乔松. 地下工程课程英语教学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96-98.

Bilingual teaching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geology course

ZHANG Yongjie, WANG Guiyao, ZHOU Dequan, CHEN Yonggu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P. R. China)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