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毕业设计类型范文

毕业设计类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毕业设计类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毕业设计类型

第1篇:毕业设计类型范文

关键字:机械类专业;实物型;毕业设计

一、 前言

毕业设计是实现大学本科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加以综合、融会贯通,并进一步深化和应用于实际的一项基本训练。毕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并使其在从事科研与设计开发方面得到初步锻炼。

近年,随着经济形势及产业结构的变化,人才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在车辆、机械设计、制造的一些企业,企业需求除了要有现代机械设计、制造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而目前高校经过多年的扩招,生师比严重失衡,每年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都带学生较多,一般每个指导老师会带6-8个学生,多数指导老师提出的毕业设计题目及其完成模式常年不变,毕业设计内容与生产工作实际严重脱节,学生毕业设计既无兴趣,又缺乏充分的指导,同时又有就业、考研及出国等诸多原因交织影响,导致毕业设计质量普遍较低,学生穷于应付,抄袭现象严重,没有起到应有的锻炼效果。

如何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对现有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是当前高校机械类专业的专业老师及教学管理者正在探索的问题。

二、 机械类专业实物毕业设计实践实例

针对机械类毕业设计现状,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提高毕业设计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学院要求教师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及应用能力为目标,积极挖掘实验室资源进行毕业设计选题,鼓励在学校专项资助下开展实物型毕业设计,探索毕业设计新模式。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强调选题的实践性和工程性;在内容及要求方面,力求内容具体、贴近工程实际;在设计成果方面,提倡真刀真枪做实物,不追求纸上谈兵大而全;在组织形式上,尝试跨专业、跨专业方向小组形式的毕业设计、与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及竞赛相结合形式的毕业设计。从2010年起,学院申请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实物型毕业设计,每年大约20%的人进行实物型毕业设计。

从实践结果来看,实物型毕业设计平均成绩明显优于总体成绩,优良率一般达到70%以上,而总的优良率只有约40%。实践表明,进行实物型毕业设计,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高涨,深入实验室的比例大为增加,跨专业、跨专业方向小组形式的毕业设计,小组学生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合作,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完成设计目标,既培养了毕业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沟通能力。不管是单个还是小组形式的实物毕业设计,学生所得到的锻炼都是那些仅分析原理、做几张设计图纸的毕业设计无法比拟的,大部分实物毕业设计学生在答辩时也感慨,通过这最后学期短短几个月的实物设计制作,把前面7个学期的知识全部串了一遍,整体融会贯通,虽然很忙很紧张,但学会的知识比以前各学期加起来都多。

实物毕业设计过程也充分利用了各实验室资源,为学院实验室资源的共享、新型综合实验项目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促进,起到了良性循环的作用。

三、 全面推行实物型毕业设计面临的问题

实物型毕业设计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上意义重大,但全面推行却面临诸多困难:

(一)实物型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时间上投入更多,调研、原理分析、设计、加工、调试每个步骤环环相扣,都必须精心准备,认真投入,否则就难以进入下一环节,而大四的最后学期,学生大都面临着考研录取、就业、出国等诸多问题,还有部分学生大四时还有以前的课程没过,需要在最后学期重修,这些都要耗费很多精力,毕业设计的时间难以保证,影响其进度与质量。

(二)实物型毕业设计过程学生有更多问题需要与指导老师探讨,这也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精力,但因每个老师带的学生比较多,指导老师除了指导毕业设计外,还承担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等。指导太多实物型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也会感觉力不从心,因而指导老师主观上并不希望多带实物型毕业设计。

(三)机械类毕业设计实物制作需要相关材料及加工费用,机电工程学院近三年实物毕业设计的平均单项花费3千元左右,都是申请的专项经费,如此大的花销,全面普及是难以想象的,因而难以惠及所有毕业设计者。

四、应对措施

针对机械类专业推行实物型毕业设计的问题,可从如下几方面来解决:

(一)探索全程学业导师制。从学生入校开始到毕业,整个大学四年全程实行学业导师制,这样可以将毕业设计选题提前,避免最后学期诸多因素造成的影响,缓解最后学期毕业设计时学生与指导老师时间、精力投入不足问题。

(二)建立企业兼职师资队伍。主要由校外企业人员中位于生产第一线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工等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在全程学业导师制的基础上,采用企业导师制度,大三以后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教师联合指导5~8名学生,企业导师进行部分专业课程授课,对学生短期培训,并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有效的校企沟通,既可避免毕业设计选题成无源之水,又可有目的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三)鼓励毕业设计选题与大学生科技竞赛、本科生创新基金项目、开放型实验项目相结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每年参与北京市级以上的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新大赛、节能车、卡丁车、方程式赛车、3D设计大赛等的学生有100多人次,每年北京市资助的科技创新项目平均30多项,每项平均3-4个人,参与学生也有100多人次,每年立项的开放型实验有20多个,参与学生数更多,在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学生中大约30%的人曾经参与过专项资助的竞赛、创新项目或开放型实验项目,他们在实物设计制作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应鼓励他们利用已有的资源,自拟相近的实物型毕业设计题目,进行相关的创新制作。

(四)针对跨专业的小组型的毕业设计,建立不同专业结合的导师组,可实现有效的资源、优势互补,学生可针对具体问题咨询相应的指导老师,从而提高指导效率。

五、结束语

坚持推进机械类专业实物型毕业设计,继续深化和完善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需注重校企结合培养,强调选题的实践性和工程性,强化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与课外科技创新及竞赛活动相结合、与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相结合。力求设计内容具体、贴近工程实际,提倡小而精,鼓励自主设计、大胆创新。实现对机械类毕业生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于毅,闫岑.浅谈大学生就业、毕业设计与考研之间的矛盾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1)

第2篇:毕业设计类型范文

关键词: 毕业设计 创新型人才 电子信息类专业

当今,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的一个重要阶段,迫切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教育的主题,是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然而创新型人才需理论修养与实际动手能力兼备并同时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但目前很多大学生都空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知识应用死板,不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性能力。针对以上情况,有必要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审视,构建一个新的教学、实践体系。毕业设计作为高等人才培养教学计划中的最后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独立完成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下降,造成毕业设计成为走过场,并没有起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本文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矛盾

(一)毕业设计选题与社会发展脱节,与就业脱节。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毕业设计的起始环节,选题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是否与社会发展一致,对毕业设计起着方向性的作用。科学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具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但目前大多数院校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都是由教师出题目,由学生选题。在教师层面,由于学生多教师少,教师在毕业设计方面指导工作量大,再加之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教师几乎没时间和精力花在毕业设计方面。所以很多教师都会选择重复的课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电子信息类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最为迅速、日新月异的技术。因而重复的课题往往很多都已过时,与社会发展不相符[2],使毕业设计课题本身就失去创新性和实用性。还有部分教师直接将自己的科研带到毕业设计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课题本身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但若难度过大或是指导不当,会造成学生失去信心和动力,影响学生的发挥。在学生层面,由于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与就业时间重合,不少学生在就业压力的影响下,认为就业和考研才是大四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只要找到工作或是考上研究生,学校就不会因为学生毕业论文而影响毕业[4]。正是这种心态的影响造成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轻视,首先反映在选题上,不是因为兴趣或需要选择相应的题目,而是随意选题或是跟风选题,有些学生甚至于对所选题目一无所知。同时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还存在课题与实习单位或是就业单位所从事的工作毫无关系,这也会导致学生消极地认为毕业设计无用。

(二)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当今社会是个变化莫测的社会、多元的社会,为了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因而创新型人才成为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更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创新型人才是能够打破常规,在原有理论知识和技巧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归纳、实践,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四个方面的素质,其中创新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创新的本质力量所在。因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对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相对独立地解决科学研究、企业产品制造等实际问题,最终得出创新性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能够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开拓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提出并分析问题,同时独立地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目前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都注重课程知识的运用,而忽视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对于实践应用方面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综合运用知识相互融合的技巧。而往往这方面的能力正是学生欠缺的、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三)指导模式和考核方式的固定化、单一化。

在多数高校的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依然采用一个教师定期指导几位学生的指导方式。教师由于教学和科研任务重,毕业设计的时间又太过集中,使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这样就出现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对所指导的不同课题的学生都统一辅导,与学生的互动少,针对性不强,实现不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种固定的指导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具有针对性,遏制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

最后考核方式也会影响毕业设计能力培养的效果。目前多数高校考核方式都是以最后的答辩形式考核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并未列入考核。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对整个毕业设计的考核并不全面,同时也造成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有应试心态,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果,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如何在毕业设计中体现创新型大学生培养的改革措施

(一)构建多元化选题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实现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毕业设计需构建一个多元化的选题平台[1]。我们可以将毕业设计选题分为四大类:应用性研究和设计、科学研究、创新创业设计及其他。它们的结构范围如下图所示。应用性研究和设计主要是由实践性比较强的项目组成,突出在实际中的应用,并与学生的实习或就业相结合,更激发学生探索的动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科学研究主要是教师科研项目的子项目组成,与教师目前所做的科研项目相挂钩,相对前瞻性和理论性比较强。这类题目由于不可预测性,教师和学生都不知道所采用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是否正确,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这类题目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更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创业设计主要由大学生的创新项目、创业项目和竞赛项目所组成。创新团队和学科竞赛是高校推进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载体,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性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他主要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社会调查结果自主设计选题和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社会发展的需要设计的题目组成。学生自主选题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自拟题目,并确保题目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教师可以鼓励基础好的学生采用此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图 多元化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

(二)采用“群体”指导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指导贯穿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从选题到调研、开题、设计、论文撰写最后答辩。考虑到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繁重,对学生集中的毕业设计指导并不是很现实,再加上毕业设计的选题大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校企合作,因而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该变为“群体”指导[3]。由原先的单个教师指导多个学生毕业设计变为教师团队指导多个学生的毕业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碰到的不同专业的问题可以由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的教师指导。同时,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还可以定期举办交流会,交流经验,讨论毕业设计的内容和研究方法。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不同专业领域的信息,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群体”模式的指导使教师从繁重的指导工作中解放出来,与其他教师一起分工协作。学生通过这样的指导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再加上定期的交流会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丰富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建立。

毕业设计属于一个系统工程,历时长,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单由答辩情况考核毕业设计的优劣是不合理的。毕业设计的考核必须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核,并对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按不同比例考核。考核方式越丰富,并在考核内容上强调创新性,就可以避免学生的急功近利,踏踏实实地做好毕业设计的每一步。同时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出创造性的想法并付诸实践,从而通过毕业设计这一段较长时间的磨炼,塑造创新人格,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仍能持续创新,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

三、结语

在当今21世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高等教育所培养的目标也越来越高。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成为了当今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毕业设计作为对大学生四年学习情况的全面检验,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尽管目前毕业设计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很多高校都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以发挥毕业设计在培养创新型大学生方面的作用。教学改革是一项长远而又艰巨的任务,只要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毕业设计方面的改革就一定会有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刘爱红.浅谈多元化毕业设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0(1).

[2]高明生.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9(6).

[3]王燕,李传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

[4]周庆元,包文姝.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第3篇:毕业设计类型范文

关键词:工科;规格定位;毕业设计;题目类型

作者简介:姜波(1955-),男,吉林怀德人,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甫拉提・阿不里米提(1959-),男,维吾尔族,新疆伊犁人,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7)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项目批准号:10JDGC0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54-02

毕业设计环节是工科本科生四年学业中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有专门质量要求的综合性教学环节,这一环节的实施和完成过程有别于学生在校进行的所有其他教学环节,具有独立性、综合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等特征。它将在指导教师一对一的指导下,综合前7个学期所学习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调研和必要的资料参考,结合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内容,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并进行答辩。事实证明,工科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其专业与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毕业设计题目类型影响因素

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是这个教学环节的首要任务。从理论上讲,不管学生选什么类型的题目都有意义。对于工科毕业设计选题,从专业角度讲大致可分为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类、工程设计类和技术应用类等类型。从宏观上看,不同高校(主要指人才培养规格定位)选题类别比重有较大差别;客观上毕业设计选题又与所学专业的办学资源(如师资和实验室条件等)、报考研究生研究方向,以及就业去向有直接关系。对于研究型大学(如“985工程”高校),其本科生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流,毕业设计选题也以理论和技术研究类题目为主,题目通常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对于“985工程”之外的“211工程”高校、地方重点大学等其本科生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一般以工程研究应用类为主、以应用技术类为辅,毕业设计选题具有明显的多元性,包括理论与工程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应用等;而一般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则是应用技术型或技术技能型,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设计、技术应用实践为主。

新疆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国家教育部与自治区政府共建高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其中工科专业有二十多个,并且多数工科专业(指本科)在新疆高校所独有。近年来,学校各工科院系,结合自治区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将工科本科生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工程研究应用型和应用技术型,毕业设计选题更注重相关行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需求,同时也考虑到考研学生(尤其推免生)的选题与后续学业的连续性。

以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为例,这两个专业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老专业,其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汉族班以工程研究应用型为主流,民族班以应用技术型为主流。在毕业设计选题上有意控制理论与工程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应用三种类型选题的大概比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毕业设计题目选定

1.题目来源与

题目的产生是达到该教学环节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的科学及工程研究课题、产学研及企业委托项目、典型的工程设计项目,以及个别学生自己提出的题目等都是毕业设计题目的来源。题目类型比例上要考虑学生就业去向(包括读研究生)以及汉族班和民族班的特点;题目内容和要求尽可能与行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接轨,尤其是来自企业的实际选题,应达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效果。题目及其内容要求经过教研室两次论证通过之后才能。

2.选题指导与选题

题目按照学生自己选择的原则来确定。选题前,教师应做好必要的选题指导,给全体学生讲解每个题目的意义、目的和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就业志(去)向等进行选题。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这两个专业近三届共计684名毕业生选题情况。

3.启发性指导,独立完成

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要求毕业设计过程反映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而设计内容则必须反映时代特征,突出“新”字。因此该教学环节要坚持教师启发性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的原则,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指导教师与学生每周要有1~2次面对面的讨论。

三、经验与体会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国家和自治区工业化持续发展,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电力和自动化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等都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电网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对学生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毕业设计题目类型比例和内容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内容上讲,毕业设计题目及内容要求不断更新;从题目上看,工程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类型题目明显增多,而传统的工程设计类型题目反而减少了。近年来,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更加重视毕业设计环节,尤其是对选题案例的总结。一方面题目及内容必须要求更新,而类型数量比例应视人才培养定位和就业去向来定。如20世纪80年代的两个经典设计型题目:“变电所电气部分初设”和“直流调速系统”至今仍保留着,只是在具体内容中要反映现代新技术、新方法、新部件。在工程设计类型选题上结合行业典型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总结出一些体现新技术的工程设计案例,在把握适当的深度、难度和设计工作量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工程设计型选题。除把握选题类型比例外,对题目内容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题目要突出”新”字,让学生接触到新理论、新技术,学会用它们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设计类和应用类题目一定要贴近生产和工程实际。比如用来进行工程分析和工程设计的软件平台均采用与当前行业同等的版本或同等版本的教学版。

三是对于工程设计类选题,从内容要求上必须贴近工程实际,给出的设计任务书及技术指标参数要真实,让学生熟悉设计规范、标准的使用,要求他们除掌握工程设计计算书、说明书、工程图纸的编写和绘制外,还应初步掌握工程造价预算书的编制。

四是对于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类选题,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验室完成,或者让其直接参与教师的实际项目。让一部分已签定就业协议的学生完成来自用人单位的实际选题,该选题在企业、校方和企业(双导师制)共同指导下完成。

少数民族工科人才培养是新疆高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中心工作,是“质量工程”、“卓越工程”、“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的重要教改内容。鉴于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时汉语语言障碍和中学文化基础薄弱而对专业学习的影响及特点,选题以技术应用类和工程设计类选题为主,以工程师的最基本素质要求为目标。毕业设计任务书在内容和难易度要求上提出基本内容要求和选作内容要求,鼓励学生做出优秀的毕业设计。同时,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真正在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手段上得到提高。

“工程化”的师资队伍培养,基于工程研究与技术应用为主流的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学校应建立必要的政策和机制,强化教师的工程素质,增多产学研校企合作形式,让教师能够掌握新理论、运用新技术拥有不间断的工程经历。

四、结束语

“过程反映方法和能力,内容反映时代特征”。在这个总的指导思想下,从实际出发,精心做好选题设计、科学提出任务要求,加强教师间互相交流,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从近三届毕业生选题情况来看,三种类型选题比例(即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应用)分别为汉族班大致是4.5∶1.8∶3∶7,民族班大致是1.4∶2.5∶6.1,这与这三届毕业生实际就业(包括考研)情况趋于吻合,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参考文献:

第4篇:毕业设计类型范文

毕业设计题目选定

1.题目来源与题目的产生是达到该教学环节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的科学及工程研究课题、产学研及企业委托项目、典型的工程设计项目,以及个别学生自己提出的题目等都是毕业设计题目的来源。题目类型比例上要考虑学生就业去向(包括读研究生)以及汉族班和民族班的特点;题目内容和要求尽可能与行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接轨,尤其是来自企业的实际选题,应达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效果。题目及其内容要求经过教研室两次论证通过之后才能。2.选题指导与选题题目按照学生自己选择的原则来确定。选题前,教师应做好必要的选题指导,给全体学生讲解每个题目的意义、目的和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就业志(去)向等进行选题。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这两个专业近三届共计684名毕业生选题情况。3.启发性指导,独立完成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要求毕业设计过程反映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而设计内容则必须反映时代特征,突出“新”字。因此该教学环节要坚持教师启发性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的原则,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指导教师与学生每周要有1~2次面对面的讨论。

经验与体会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国家和自治区工业化持续发展,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电力和自动化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等都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电网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对学生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毕业设计题目类型比例和内容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内容上讲,毕业设计题目及内容要求不断更新;从题目上看,工程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类型题目明显增多,而传统的工程设计类型题目反而减少了。近年来,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更加重视毕业设计环节,尤其是对选题案例的总结。一方面题目及内容必须要求更新,而类型数量比例应视人才培养定位和就业去向来定。如20世纪80年代的两个经典设计型题目:“变电所电气部分初设”和“直流调速系统”至今仍保留着,只是在具体内容中要反映现代新技术、新方法、新部件。在工程设计类型选题上结合行业典型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总结出一些体现新技术的工程设计案例,在把握适当的深度、难度和设计工作量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工程设计型选题。除把握选题类型比例外,对题目内容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一是题目要突出”新”字,让学生接触到新理论、新技术,学会用它们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设计类和应用类题目一定要贴近生产和工程实际。比如用来进行工程分析和工程设计的软件平台均采用与当前行业同等的版本或同等版本的教学版。三是对于工程设计类选题,从内容要求上必须贴近工程实际,给出的设计任务书及技术指标参数要真实,让学生熟悉设计规范、标准的使用,要求他们除掌握工程设计计算书、说明书、工程图纸的编写和绘制外,还应初步掌握工程造价预算书的编制。四是对于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类选题,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验室完成,或者让其直接参与教师的实际项目。让一部分已签定就业协议的学生完成来自用人单位的实际选题,该选题在企业、校方和企业(双导师制)共同指导下完成。少数民族工科人才培养是新疆高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中心工作,是“质量工程”、“卓越工程”、“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的重要教改内容。鉴于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时汉语语言障碍和中学文化基础薄弱而对专业学习的影响及特点,选题以技术应用类和工程设计类选题为主,以工程师的最基本素质要求为目标。毕业设计任务书在内容和难易度要求上提出基本内容要求和选作内容要求,鼓励学生做出优秀的毕业设计。同时,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真正在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手段上得到提高。“工程化”的师资队伍培养,基于工程研究与技术应用为主流的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学校应建立必要的政策和机制,强化教师的工程素质,增多产学研校企合作形式,让教师能够掌握新理论、运用新技术拥有不间断的工程经历。

结束语

第5篇:毕业设计类型范文

前些年专家们把设计分成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和空间设计,或叫二次元、三次元和四次元的设计。也有将设计分成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和商业设计三大类。还有将设计归纳为视觉、产品、空间、时间和时装设计等五个领域,把建筑、城市规划、室内装饰、工业设计、工艺美术、服装、电影电视、包装、陈列展示、室外装潢等许多设计领域系统地划分在不同的五个领域之中。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倾向于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自然-人-社会”作为设计类型划分的坐标点,按设计目的之不同,将设计大致划分成: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的设计--产业设计和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三大类型。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区别于产品设计的是:环境设计创造的是人类的生存空间,而产品设计创造的是空间中的要素。协调“人-建筑-环境”(“人-建筑-环境”是1981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四届会议主题。这里指的建筑与环境可以分别理解为人造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使其和谐统一,形成完整、美好、舒适宜人的人类活动空间,是环境设计的中心课题。环境设计的类型分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等。“安全、健康、便利、舒适”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城市环境的四个评价标准。环境艺术设计不是阳春白雪、茶余饭后享受的东西,而是一种社会生活需求,所以毕业设计教育不能光是上课听课,学生必须亲自从事设计,在实践课题中训练自己,通过四年时间学会扩展运用知识的能力。环境艺术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是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人才培养质量全面的、综合的检验,是对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设计思想,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毕业前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训练。在毕业设计工作中,要认真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教育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二、目前艺术设计类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4年以来作者所在学校启动了“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多样化改革”,根据艺术类专业特征,制定了凡事学生在市级以上展出独立完成的优秀作品;被企业、政府、机构等采用、收藏的艺术(设计、绘画)作品,并取得相关采用、收藏证明可以进行艺术毕业设计的多样化改革,根据作者长年的环艺毕业设计教学经验归纳仍有如下问题:

(一)毕业设计中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够,学生迫于就业、考研、公务员考试或其它就业考试花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不够;

(二)环艺毕业设计的选题面窄,设计类型单一,很多选择室内设计中的家装设计,毕业生选择意愿不强;

(三)对设计市场的调查研究依赖于网络,缺乏真实市场的考察研究,指导教师则缺乏“双师型”教师;

(四)因缺乏对市场的熟悉所做施工图没有市场实用性与规范性,理论与实践脱离,大部分设计作品都是“虚拟”设计;

(五)毕业设计的检查、评分制度走形式、不客观、不规范,因有毕业设计没过的学生跳楼自杀(如2015年5月18日中南大学学生跳楼事件)而降低毕业设计严肃性,出现有的学生放松毕业设计要求依赖别人或网络代做毕业设计。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以指导教师为第一责任人,加强管理,规范流程制度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组织与管理工作直接在主管院长领导下,一般为校、系、专业教研室三级管理,校系对毕业设计的管理主要为宏观组织与管理,如制订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组织毕业设计检查、评估、考核和经验交流活动。毕业设计主要工作为系部有关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制度和工作部署,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拟订毕业设计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安排毕业设计教学任务,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直接管理与教学者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确定毕业设计任务书时要结合自身专业特征进行毕业设计课题公布,检查和督促毕业设计质量和工作进度。

(二)完善毕业设计课程指导体系

环艺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体系内容涵盖了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与所有基础与专业课程。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指导教师更有职责带领学生走进市场,结合实践完善课程教学模式,在市场调查研究中开题,避免学生毕业设计开题的盲目性、随意性,在阅览丰富后充分设计撰写好开题报告,参考优秀经典设计作品去分析观察挖掘环艺设计的特性,在开题报告中可以自定题目,也可以参考优秀经典作品题目,更可以根据市场考察后自己确定开题。指导教师审核学生的开题是否有市场前景、创新性,选题是否切入性强,初步设计思路是否明晰,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施工图、效果图能否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方案的构思是关键环节,根据方案最后效果的表达是否优化了空间结构与外部形态,在材质、色调、尺度方面搭配是否合理、材质运用是否得当,施工图的图层、线型、界面、节点等等是否规范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一对一的辅导,有条件的采取“双师型”辅导,在成绩评定中客观、真实公平。我们采取了指导教师评、阅卷教师、答辩教师、教研室集体这几个步骤平分。科学严谨实用的毕业设计教学指导体系是教学保障,如毕业设计的图纸规范化,设计方案系统完整、艺术表达效果、设计的原创真实、设计元素、设计文化内涵都需要有一整套的体系。

(三)环境艺术毕业设计的应用型发挥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在就业竞争压力膨胀的年代,人们都希望学技找工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应用技术型高校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型高校的毕业设计是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展示与总结,是探求科学研究的基本实践,是将艺术、技术融入实践中,培养人才的创业、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毕业设计开题之际指导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研,收集开题需要的详细现状信息,按照环境艺术设计的国家与地方标准进行设计,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与工艺,开题报告要对选题进行详细的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国内外现状及水平进行阐述,要根据自己现有的专业基础对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工程技术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做好规划。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开题报告的可行性、程序计划做全面的审查评价。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利用电脑辅助手段绘制施工图(不少于二十张)、效果图不少于六张并进行设计说明的撰写,设计方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不断完善包括设计的功能区的平面布置图设计、设计元素的利用、设计审美造型效果、材料色彩搭配等等细节做深入工作。

四、环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实效

第6篇:毕业设计类型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创新能力;艺术;实践能力;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2-0128-02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社会都在转型。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高校要想更好的发展也需要转型,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开始向应用型转变,这是一条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大学向应用型发展,既与地方对接又可以对接产业,而且还有助于大学生的就业。一直以来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责任和其发展的动力源泉,其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影视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理论基础上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更有其必要性。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对自己四年大学学习的总结验收,也是衡量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量化途径与指标,它具有本科教学中其他教学环节所不可替代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1],而以艺术为基础的影视高校尤其强调实践性、综合性及创新性,如果在毕业设计中能充分体现则必然可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实践性的重要性

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中提到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其基本要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特别是应用型本科,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因此实践教育就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本学院为例,作为应用型艺术类院校要求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二、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是检验教育教学目标,衡量大学毕业生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创新成果的综合考评手段[2]。因此作为高校重要的教学环节的毕业设计应该以实践为基础,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但从近年来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却发现了众多问题,总结为三个方面。

(一)论文水平方面

以学院影视类专业毕业设计为例来说,论文作为毕业设计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阐述了毕业作品的准备、制作到完成的过程,其本质就是毕业作品阐述,以毕业实践作品为基础阐述。近年来发现部分提交的论文首先出现格式错误、错别字比比皆是的初级问题;其次论文的语言应讲求学术性、严密的逻辑性[3]。但是不少学生在毕业论文中使用较多的文学语言, 甚至还用了相当分量的时髦语言和网络语言;再次论文应该有理论依据,实践也是以理论为基础完成的,但是很多论文只有流水账式的单纯记录,内容方面没有理论阐述,没有参考文献,没有把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另外还有学生因为没有真正完成实践作品,因此其论文可能就东抄西抄,出现毕业论文与实践作品脱节的情况。

(二)毕业作品方面

毕业作品类型单一、内容简单是毕业设计的主要问题,从近年的毕业作品来看类型主要是MV和短片,部分毕业作品从剧本到策划到拍摄都显得时间仓促,准备不充分,特别是MV,简单拍摄一些镜头后期配一首歌曲,可能两三天就完成一部这样的作品了。但实际上如此的“实践作品”并不是真正的实践,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没有任何帮助,也不符合毕业设计的要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部分学生应该是面临要么继续深造要么就业的选择,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升学复习考试和找工作各项准备中,因而毕业设计对他们来说就成了应付差事,只要能及格就好,因此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去完成。还有部分原因是有些学生当初成为艺术考生并不是兴趣所在,而是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单靠文化课难以考上本科院校,因此在应试教育突击培训之后考上了艺术类院校,因此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好好学习各项专业技能,等到四年级时无法按要求完成毕业设计。

(三)教师指导方面

毕业设计中教师的指导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学生通过实践完成毕业作品,整个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指导老师及时给予指正,学生才能学到东西,才能真正提高动手能力,才能增加综合能力,才能有能力去创新。但近年来由于学生数量增加,一个老师指导学生数量较多而且学生在天南海北的拍摄,老师会出现无法兼顾每个学生的每个问题,不能及时的给学生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较多时,也无法保证定期的检查学生的阶段性完成情况,或者无法严格的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这也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一个原因。

三、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的措施

既然毕业设计质量与学生和老师都分不开,那么要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需要从这些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

(一)毕业生指导分组

对于毕业生数量较多的专业,可以在大四两个学期交替实习,这样就可以避免都到大四下学期实习时一个老师指导太多学生的问题了。也可以实行每个组固定一个指导老师的情况下,两三个指导老师交叉指导两三个组的制度,这样既能充分利用老师各自的专业特长给学生提出专业的指导意见,也能保证学生及时地联系到指导老师。

(二)毕业作品选题

影视专业的毕业设计应该以“影片+论文”的形式提交。在大四实习期开始之前先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影视作品的类型,然后根据类型提交选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剧本大纲、组员分工、可行性分析等。选题报告经指导老师审核后给出指导意见,对于个别学生无法修改的选题,指导老师可以直接为学生指定选题让其完成。在选题期间,指导老师给出严格的格式要求,格式不正确或者错别字太多也无法通过,从开始就让学生养成重视论文格式的习惯。

(三)毕业作品的分阶段检查

选题报告通过后,学生提交日程表来说明拍摄进度,指导老师按照日程表对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按时且有质量的完成作品,同时拍摄期间遇到问题老师也可以及时的给出指导,帮学生解决问题。学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即使在天南海北拍摄也可以及时与老师沟通。毕业生面临找工作和进一步深造的选择,如果没有阶段性的完成情况检查,可能会有部分学生最后的作品是突击完成,这样就无法保证毕业作品的质量,学生也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和实践学习。

(四)提交作品创作阐述

对于影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完成作品之后要根据作品写出论文,对于我们学校影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论文以作品创作阐述的形式提交,这是从另一个方面的实践性的体现,围绕自己的作品进行阐述,可以防止学生为了完成论文从网上抄袭。但是在阐述中一定要有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必然运用到理论指导,列出参考文献。实践一定是有理论指导的,在实践之前一定是有理论支持的,大量的实例作品的分析研究,然后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创作。而这样的作品阐述才有理论依据,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五)教学中的实践

事实上毕业设计与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专业课教师应该在大学期间对每个学生多加关注,即使当初是临时抱佛脚而考进来的学生,也说明其是有一点能力的,否则是无法拿到艺术类的合格证的,因此引导这些孩子在大一、大二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找到自信好好学习,自然就能够在毕业的时候交上满意的答卷了。

总之,对于应用型艺术类高校来说平时的教学就要注重实践,不能单单在毕业设计时才强调实践。同时老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其综合性、创新性,这样在毕业设计加强管理、制定且严格执行好毕业设计指导流程,一定会提高影视艺术类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62-64.

第7篇:毕业设计类型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工科教育;工程实践

作者简介:仇中柱(1969-),男,山东嘉祥人,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陈小江(1989-),男,贵州安顺人,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本科生。(上海 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上海电力学院重点教改项目、2011年上海高校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094-02

毕业设计(论文)在工科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让学生把各科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强化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对本专业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如今,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成为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这一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毕业设计(论文)培养环节现状分析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质量不高

因为高校扩招,师生比例大幅度提高,但是根据一人一题、三年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不能重复的要求,每个教师每年都要出大量题目,客观上保证每个题目都具有高质量有一定难度;相当部分教师本身实践经验欠缺,工程经验少,科研工作开展的不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实践脱节,甚至部分题目是综述性题目。以上造成了“假题真做”、“真题假做”、“假题没有兴趣做”等等不好的现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十几年不变甚至几十年不变,题目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学生没有兴趣;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得不到锻炼。

2.毕业设计(论文)全部由教师拟订题目,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以往的热动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来看,课程设计的题目都是由教师出题,这些题目都是教师比较熟悉的,加上每年都要出题,题目都会有所相似。学生这时就找来学长以往的设计资料,大大简化了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量,也就达不到通过毕业设计(论文)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效果。此外,教师出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难度也有差异,这就造成学生选题比较集中的现象。教师指导很多学生搞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大,且效果也不好,同时学生间抄袭的现象也会存在。

3.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的矛盾

大学四年结束,学生意味着就要走向社会,找工作成了大四学生最重要的事情。这时候就有单位到学校招聘,一些学生忙于面试和找工作,从而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投入不够。而用人单位这时候招聘,看不到学生最后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主要看的还是学生三年的学习成绩,这也就让学生觉得毕业设计(论文)是找到工作后的事,从而轻视毕业设计(论文)。这时候,找的工作的学生只等顺利毕业到单位报道,毕业设计(论文)能混过毕业就行,可见用人单位提前到校招聘,忽视学生最终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让学生满于现状,不思进取,也就缺少了最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机会。

4.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毕业设计(论文)不够重视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大学学习还是停留在应付考试上,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待每门课都是只求通过考试,学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也只是当成一个大型作业,教师都会给过,从而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与此同时,学生靠考前突击,通过考试的心态造成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缺乏广泛的认识,课后学生也没有兴趣去了解电厂实际生产过程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就没有疑问,也就难有创新的想法,也就不会去解决问题,这也就是创新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的原因,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是很不利的。当然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是优秀的,他们有对知识的求知欲,对毕业设计(论文)也有兴趣,然而其中的学生缺乏做课题的经验,虽然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已经确定,但具体到该怎样做,学生还是不知道如何开展。这些问题都是现实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办法

1.实践中寻找课题,努力做到“真题真做”,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中寻找课题可以从电厂等单位的生产实践,也可以从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提炼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性,讲授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举出专业知识实际应用的例子,或是电厂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扩展到应用本专业知识的领域中,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全面了解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在有了兴趣之后就会主动去查找相关的知识,只有当专业知识全面后学生才会有疑问和想法。学生有了疑问后才会产生新的思路,这样就为寻找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打下基础。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导师制或教师的科研项目,跟着教师做科研,通过做的过程不但学到专业前沿的知识,同时也了解做课题的过程,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一过程也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和思路,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学生自拟题目机制,提高学生参与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来源打破以往只有教师指定的惯例,分为教师制定和学生自主选题(教师把关)两种情况。学生自主选题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自拟题目,然后教师对题目的方向、工作量和难度等方面提出建议,进行把关,最后确立题目,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设计(论文)题目商讨建立机制。体现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科组成立学生自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指导小组,学生填写《自拟毕业设计(论文)申请表》,在指导小组学生的申请表把关提出修改意见后进行完善,最终确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体现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3.设立探索创新型题目

采取鼓励和引导措施,鼓励和引导教师设立或学生自拟探索创新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把教师制定和学生自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划分成“探索创新型”、“理论研究实验辅助型”、“实验研究理论辅助型”、“工程设计型”、“工程实践型”等类型。对于每种类型的题目都要强调重视创新和工程实践的内容,并提出针对不同题目的不同指标要求。

4.改进成绩评定方案

成绩评定方面,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教师设立或学生自拟探索创新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出创新和工程实践具体指标要求,建立不同类型课题的成绩评定方案具体要求。

三、取得的效果

现从几个典型例子来看以上措施取得的效果。比如上海电力学院热动专业2009届郭爱同学的毕业设计题目“300MW循环流化床的床温控制”是从上海西屋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承担的工程任务中提炼出来的。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上海电力学院、上海西屋控制系统有限公司、郭爱同学签订了三方协议,由上海电力学院和上海西屋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分别指定一名教师和工程师作为其指导教师,郭爱同学参加了工程实践,完成了自己的论文,既对该工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积累了宝贵的工程实践经验,为就业奠定了工作经验基础。

再如,2010届董振同学的毕业论文“蜂窝汽封流场及泄漏特性的计算”,2011届刘彬同学的毕业论文“国电铜陵电厂600MW机组锅炉排烟热损失原因分析及对策”,他们的毕业论文题目都是从指导教师的横向科研项目中提炼出来的,企业也为这名同学指定了指导教师。该同学参加了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既完成了教师的科研项目,又帮助老师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同学自己既完成了毕业论文,体验到了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愉快,还积累了工程经验,实现了毕业论文活动的三丰收。

在自拟题目方面,典型的例子是2010届王伟同学、张雷同学、陈明同学。他们三人对一种既能发电又能作为普通外窗的“光伏窗”技术很感兴趣,就向老师提出毕业论文准备研究该技术。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围绕该技术的三个不同角度,自己拟定了“建筑光伏一体化组件透过率优化的研究”、“建筑光伏一体化组件的朝向适应性研究”、“光伏窗气候适用性研究”三个题目,分别研究光伏窗在不同透过率、不同气候条件的城市、敷设在不同朝向的墙体时的节能特性进行研究。因为是自己拟定的题目,学生的兴趣很浓,毕业论文工作都完成得非常好,还制作了光伏窗样机。

采取了以上改革措施以后,上海电力学院热动专业2009、2010、2011连续三届85.2%以上的毕业论文题目为工程实践类题目,53.3%以上有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企业的技术问题背景,自拟题目在4.8%以上。通过以上改革措施,增强了同学对毕业论文的兴趣,同学们得到了工程实践锻炼,为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毕业的质量。

四、结束语

创新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旋律。大四学生在临近毕业时,由于就业压力比较大,学生们在忐忑不安中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不够,积极主动性差。通过上述的改进,积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实践环节上锻炼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提早为毕业设计(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探索新型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在教师的帮助下自行选题,激发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积极主动性,从而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达到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雪景,魏立明.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128-129.

[2]彭熙伟,王向周,郑戍华.关于提高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4):115-116.

[3]陈志贤.工科院校毕业设计现状分析及对策[J].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1,(12):85-86.

第8篇:毕业设计类型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网站制作;课题;答辩

毕业设计是在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训练。通常,仅对大专以上学校要求在毕业前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毕业设计。计算机类毕业生通过两年半学习,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本专业应有的实际动手能力,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选择有一定意义的课题,怎样收集、归纳对本课题有用的资料,如何设计出可行的网站,对他们而言都是新问题,也是难点。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引导、启发和带领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可使他们少走弯路,建立自信心,直到顺利地完成毕业设计。

一、毕业设计前的准备

由于本次毕业设计是大专学生教学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且时间仅为12~15周,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必须做好毕业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为此在毕业设计前就要准备好毕业设计任务书并详细制订出指导计划。包括毕业设计要求、课题选择范围、分组情况、设计目的要求及进程计划等。本课题“网站制作”设计基本要求为:

1.以组为单元进行设计

2.组员讨论,确定此方向的选题类型

3.根据选题类型,先用Photoshop设计出一个主页框架

4.第14周上交作品,第15周完成论文撰写、修改、答辩

指导教师先把设计选题范围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组员讨论,确定制作网站的类型,提醒他们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就注意收集资料、补学新知识并考虑有关问题,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好充分准备。指导教师对题目的各种设计方案和学习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题选择阶段

课题选择在毕业设计中是极其重要的,是毕业设计能否正常开展的决定因素,也是能否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先决条件。若把过时或者高尖端的产品当做毕业设计课题,往往与实际脱节,而学生设计完成后也难以应用于工程实际中;若由学生自行选题,难以把握课题的难度和方向,如果选择的课题偏离本专业知识,指导教师难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因此,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选好课题。

1.把握课题的难度

选用课题偏离本专业知识,范围过专过窄,则难以完成或不能取得阶段结果,指导教师应选难度适中课题,能针对学生学过的专业课程,让学生有发挥的基础。选用“网站制作”课题,难度中等,贴近主要专业课,学生也可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别进行网站设计。

2.确定课题的实用价值和创新程度

网站的实用价值体现在宣传效果显著,易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互和学习,如,教育、购物、电子商务平台等凡是需要宣传的均用到它。

创新程度体现在网站设计方式多种多样,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如,采用ASP、JSP脚本语言;可制作成静态网站,也可制作成动态网站;还可在网站需要的部位加入特效代码等。

3.了解课题需用的制作工具和成本

若制作工具,作品是无法实现的,为此拟订课题的时候应考虑可能用到的工具来源,同时应考虑课题成本是否符合学生的经济能力。在拟定课题前,应对实习所用的场地进行考查,检查设计所用工具、软件是否符合毕业设计要求。我们本次使用的制作工具有计算机和Dreamweaver软件。

三、资料收集阶段

在资料收集方面,纷繁的资料使学生往往难理出头绪,或是找到的资料不能在设计中应用。例如:在资料收集前,就有学生上网找出大量图片,但实际上能应用的没有几张。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收集资料,锻炼学生高效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1.引导学生根据网站风格收集资料

确定网站的风格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一开始应该先确定网站的风格和总体布局,分成的版块有哪些,最后,由学生用Photoshop先将首页框架和版面风格设计出来,然后学生再根据所需的版块收集材料。

2.引导学生归纳资料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归纳。面对着下载的几百张图片,如果不按版块进行分类存放,更难以为后面设计所用。笔者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根据网站设计的版块,对组内的每位成员分配任务,这样学生学会了目标明确的收集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以后的设计过程中。

四、网站制作阶段

网站制作阶段是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重难点。如何着手去设计并富有创意,又要顾及各个子页之间的相互协调性等等,这些需要指导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清设计的思路,启发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少走弯路,顺利地进行毕业设计。

五、论文撰写

毕业设计最终的成果要通过论文表现出来,它的好坏直接反映毕业设计的好坏。因此,做好论文是非常关键的。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论文,其专业性较强,因此,写好论文需注意要结合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做到实践与理论(下转第170版)(上接第169版)结合,这样,你的论文中的实践工作才有基础,才为人接受,其结果也才会正确可行。

总之,毕业设计是一项实践性强、较复杂的教学过程,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实和丰富专业知识、专业基础课知识,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关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发展动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认真、负责、耐心、热情的工作态度,做好每个工作细节,努力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房萍.谈如何做好高职学生毕业论文指导[J].辽宁高职学报,2004.

[2]胡颖.高职学生毕业设计答辩的组织与管理[J].辽宁高职学报,2004.

第9篇:毕业设计类型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成人教育;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成人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在职的人员。在经历了近30年的不断研究、发展、改良之后,现在的成人教育方法和学科体系已经日益成熟。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核心思想的指导下,为帮助更多的在职人员通过学习来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各种成教专业应运而生并产生了明显积极的作用。

而在成人教育中设置计算机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在系统地传授核心课程中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设计和提供有效的切入点,帮助学生找到理论和应用的结合点,最终通过实践提高在工作中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理解、使用和掌控能力,培养学生自身的动手编程能力,为他们未来职业水平的发展上升提供一个阶梯。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课程实验和毕业设计。如果说平时的课程小实验是定点射击训练,那么最终的毕业设计就是一次全面的练兵。由于成人学生具有诸多区别于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的特点,在毕业设计环节中需要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适合的“练兵计划”,从而既使课本理论知识尽可能全面地应用到设计中,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作用和实践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各位老师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实践的全方位努力下,本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入选为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2成教本科生源和特点分析

我系招收的成教本科专业学生都毕业于国家各类正规专科院校,其中有一半左右具有计算机专业的专科学历,也有很多在专科阶段学的是电子、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少数学生的学历背景是和计算机完全不相关的文科专业等。他们的年龄通常在20~30多岁,90%以上是在职参加学习,且来自各行各业,均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但是只有大约一半的人从事着与计算机软硬件直接相关的工作。

通过对以上情况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实际了解,从总体上看,和普通全日制本科生相比,成教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学习时间有限,但是学习目标明确(多数是为了积累知识,少数是因为工作原因,有必要系统了解某些计算机知识)。因此尤其需要老师帮助他们合理充分地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达成的目标。

第二,实践能力较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贫乏。在获得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之后,能够迅速地将理论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这一点在那些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的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三,之前的专业背景差别较大,计算机学科的理论基础扎实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3年的成教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深度和广度也必然有明显的差别,并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

第四,现有工作性质和内容各种各样,一部分学生工作中对计算机的使用仅限于文字处理等最简单的阶段。

第五,学习能力和成绩水平也参差不齐。

3毕业设计指导过程和方法

考虑到学生的上述特点,我们认为,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其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内容,做到既能够体现理论学习成果,又能够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提高动手能力,同时也要人性化地适当照顾到学生的工作生活状况。基于此,在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我们总结提出了“以导向性为核心,强调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思路,并不断进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1毕业设计指导流程

为了让一个毕业班的所有同学在8~12个月内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工作,在时间安排上,我们将指导工作划分为五个阶段,并在内容安排上为每个阶段分配了不同的工作重点。

3.1.1第一阶段:论文选题导向,写作指导,全面收集意见

(1) 形式:集中授课1~2次,课堂讨论,提问回答。

(2) 时间:第四学期期末。

(3) 内容:在各指导老师统一意见之后,由一名老师代表对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如文章格式写作技巧等)和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面上的介绍。特别需要在此时给出导向型意见――毕业设计题目的类型及其涵义和优先级,如从最优到最普通的题目类型,可以大体排列为如下几种:软件的设计实现、硬件的研发、系统测试方法和过程、软硬件的应用心得、感兴趣内容的调查和综述等,并要求学生明确所有类型中都应优先选择与本人工作相关的议题。在统一介绍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当场提出任意问题和各位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沟通。

(4) 意义:多数学生没有过论文写作的经历,因此首先要让大家对论文的形式和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在理解了毕业设计的总目标和形式之后,学生通常能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一个基本的心理准备和把握。

当堂的问答环节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和提示,同时也有助于发散思维,可能还会因此而提出并解决一些导师事先未想到的问题。

划定可选论文题目的范围并对每一类型题目的涵义给出清晰详细的解释,明确毕业设计要求(必须符合专业性、科学性和不同程度的独立创新性)等,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可控和自我掌控的状态。特别是从事IT行业工作的学生,可以立刻联想到自己曾经或正在从事的研发测试等工作,并形成初步的选题目标,而其他大部分学生通常也能够联想到工作中与计算机技术相关联的问题。此时,常有一些学生产生疑问并立刻向导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咨询意见或提出困难,而初期的当面交流十分有助于尽早解决疑难问题。

可见,该阶段通过给出导向性意见,诱导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自然划分出一个粗略的学生层次,并根据各层次情况给出具有初步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

3.1.2第二阶段:学生自主选题为主,导师导向为辅,提纲写作和修改

(1) 形式:每位导师分别和每个学生单独联系。

(2) 时间:各学生先后完成,共约历时2个月。

(3) 内容:每个学生将自己的选题意向、理由、总体内容安排计划描述为一页纸的摘要提供给导师,导师据此给出意见(同意、修改、驳回)。如果属“驳回”情况,则立即安排师生当面沟通,由导师帮助确定选题。在定题基础上,主要处理意见如表1所示。

(4) 意义:给学生充分的选题自,有利于激发学习和实践的潜力,并兼顾到各种层次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很显然,本阶段是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第一个实质性阶段,导师在此时对选题方向和工作安排的严格把关,是后面顺利开展设计和论文写作的良好保证。

3.1.3第三阶段:毕业设计和初稿写作

(1) 形式:每位导师分别和学生单独联系(有两种情况:定期汇报,按需互动)。

(2) 时间:历时4~8个月。

(3) 内容:首先,导师要求每个学生每两个星期就主动汇报进展情况一次。其次,导师可以随时检查进展,学生也可以随时向导师寻求帮助。进展情况包含系统设计、编程及调试、文档资料的调研、初稿写作等各个方面;而导师的帮助则包含编程经验指导和疑难问题讨论解答、提供文献、随时检查并修改写作过程中的初稿等。

(4)意义:及时把握每个学生的进度,能够尽早发现问题或错误并及时修正。而敞开的沟通渠道能够让导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帮助作用最大化。

3.1.4第四阶段: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1) 形式:集中授课若干次。

(2) 时间:在多名学生完成初稿写作之后,由各位导师商量后安排授课时间,和第三阶段穿行。

(3) 内容:各位导师对已收到的稿件进行分析并预测出若干共性问题,在集中授课的时候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讲解和提醒,并当堂和学生交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等,可见具体授课次数和内容和当年学生完成的论文质量有关。不过根据多年来的论文稿件情况统计,通常的共性问题有过分口语化表达、过分文档化表达、资料掌握不充分、重点不突出等。

(4) 意义:公开说明并分析共性问题,明显有助于大家互相了解并及时修改,或在今后的工作中主动注意。本阶段和第三阶段是很难分割开的共同体,是毕业设计过程中最漫长最复杂的两个阶段,妥善合理的安排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少走弯路。

3.1.5第五阶段:个性问题个别修改,论文完成

(1) 形式:每位导师分别和每个学生单独联系。

(2) 时间:各学生先后完成,共历时两个月左右。

(3) 内容:导师分别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帮助每个学生对论文进行多轮细节修改,通常需修改的问题包括行文风格、论文条理、技术含量、摘要写作、图表安排、文献引用等。导师对每次发现的问题分别给出详细修改意见或直接帮助修改,以历史情况来看,每人的论文均需要修改3~8次之后方可定稿。

(4) 意义:针对每个学生的水平提出修改意见,尤其对困难较大的学生给予较多的帮助。导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论文质量负责,也有助于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这也是成教毕业设计的核心目的所在。

3.2毕业设计指导方法的归纳

综上所述,在成教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我们通过分阶段分重点的工作安排和具体实施,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色:

(1) 基本导向性――除了体现基本要求,如选题的意义、设计的独立性、规范性和完整性等,还通过分类选题指导意见引导学生,既帮助他们将毕业设计工作和理论学习联系起来,也增加细节信息,帮助设计和论文的完成。

(2) 群体导向性――即时发现并集中讲述共性问题,减少不必要的重复错误。

(3) 内容针对性――鼓励并积极帮助学生选择和本人工作紧密结合的毕业设计内容。

(4) 学生针对性――充分利用电话和电子邮件等完成一(导师)对一(学生)的指导和沟通,既是因设计内容不同而引发的需要,也十分适合于在职学生的工作生活状况。

(5) 注重指导过程的层次性――从选题到提纲、部分初稿、初稿、修改稿的完成过程中,分步即时提供指导和建议,能够有效的防止偏离轨道的情况(包括内容偏离,文字表达偏离,编程问题等)出现,从而帮助学生少走弯路。

(6) 关注学生能力的层次性――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的差别,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于其所处层次的毕业设计内容,并在完成过程中提出相应层次的要求和意见。

4已完成的毕业设计总体情况和个案分类

在本文介绍的指导框架下,已经有数百个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和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总体上显现了百花齐放的特征。总而言之,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导师和每个学生之间极具针对性的良好沟通能够在每个学生个体身上起到有效的培优补差作用,论文稿的完成则让写作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等。这些收获既是学生们3年学习的满意句点,也一定将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表2给出了近四年来毕业设计完成的总体数据,随后对几类典型个案进行了分析评价。

4.1个案类别1

在获得优秀的毕业设计中,有60%出自本身能力很强且工作背景较好的学生。他们通常直接从事着研发或测试等项目的管理工作,对整个项目的目标、设计和具体实现细节了然于心,并掌握着翔实的资料,因此进行毕业设计时仅需要提供写作指导即可。

4.2个案类别2

其他40%的优秀设计则出自于态度认真且工作踏实的学生。他们通常没有从事研发工作,甚至不属于IT行业,在导师的指导下,他们通常会选择系统测试或应用心得类型的设计内容。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导师和这一类学生之间的沟通明显多于其他学生,他们积极地提出疑问或寻求帮助,能够较大限度地发挥导师的作用,最终完成较高质量的论文。

4.3个案类别3

通常约有10%的学生会由于个人能力或客观条件的限制、态度不端正等原因难以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导师和该类学生的沟通也很多,但沟通内容通常以导师的主动提醒、督促和提供帮助为主。

5结束语

多年来,本文作者完成了大量成教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我们认为,整体生源结构具有实践能力强于理论基础以及背景、能力差异大等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以通过毕业设计帮助学生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而促进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为目标,总结出了“以导向性为核心,强调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思路,将毕业设计指导划分为几个工作侧重点不同的阶段,兼顾了学生的专业、职业背景和工作生活状况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专长或兴趣爱好,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本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2009年顺利入选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叶忠海. 现代成人教育研究:历程和进展特点[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6):91-93.

[2] 许小重. 成人本科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路与方法[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1(22):156-157.

[3] 闫冰,刘影. 加强成人教育实践教学的基本途径[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7(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