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欧姆定律课堂小结范文

欧姆定律课堂小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欧姆定律课堂小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欧姆定律课堂小结

第1篇:欧姆定律课堂小结范文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笔者主要从电工电子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理论实际互换法来阐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聚焦课堂教学。

一、展现个性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引言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引言运用得恰当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提问——复习法

《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强、抽象、不易被学生接受的课程。恰当提问,通过复习的方式便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逐步启发学生,顺其自然地引入新课。笔者讲授“谐振电路”一课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下一系列问题:RLC串联电路的电流及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差的计算方法;电感性负载与电容并联的电路的总电流及总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差的计算方法;这两个电路中的电抗值的变化对电路计算的影响。这样既复习了已学知识,又为新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演示——议论法

职高学生学习能力差、基础薄弱、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他们对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易记住。一边进行演示实验,一边发问,师生通过观察现象、相互议论引入新课题。这样可以直观地激发学生思维,使其得到初步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教师讲解,能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融为一体。笔者讲授《电子技术基础》的“PN结的单向导电性”、“晶闸管的可控单向导电性”等课时笔者均采用此法。

(三)习题——延伸法

先通过对已掌握的知识点习题的练习,再将知识延伸,把新课的习题布置给学生作为悬念。这样可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新课上来,自然会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得新课的教学很好的开展。笔者在讲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加法、减法运算电路”一节课时,先让学生们计算“反相、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的习题,再通过电路变换要求学生们给出结果,这显然无法回答。但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对新课内容产生了极强的求知欲。

二、运用启发讨论 激活学生思维

“启发讨论法”不同于传统的“讲述法”。它的基本做法是围绕教材的中心要求,设计一系列互相联系而又不断深化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学生继续探讨,不断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认识,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过程。

笔者在讲授《电工基础》课程的“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节课时,提出“为什么在实际电路中测得的电源电压值略小于它的电动势?”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接着抓住要害,深入讨论。提出“什么是全电路?”“电荷为什么会沿着回路循环流动?”“在闭合电路中电源内部和外部发生了哪些化学的和物理的过程?”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为论证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创造条件。最后画龙点睛,引出结论。可喜的在提出“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看,非静电力做功所形成的E和电场力所形成的电势降落U之间,应该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即可答出:E=U外部 +U内部,再考虑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得到E=IR+Ir。接着继续深入,提高认识。提出“比较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的区别和联系?”等等,使定律运用到实际生活的问题上来。最后似尽非尽,留有余味。提出“什么是损耗功率?什么是消耗功率?”等等问题,把学生引向另一个新的天地,为新的学习埋下伏笔。

通过运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有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采用此法教学时要注意几个问题:①注意对个别学生的辅导;②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自己归纳小结;③教师要对本课的内容做出适当的总结。

三、互换理论实际 锻炼学生能力

(一)理论到实际

电子电工专业学科中的许多教学内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只不过学生们没有正确运用电子电工基础知识去理解它。因此,在讲这些内容时,尽可能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联系起来,让学生易于理解,学得轻松。在《电工基础》中讲授“电源的端电压与负载电阻之间的关系”一课时,笔者就结合家中的电灯有时在白天和晚上不一样亮这一生活实例告诉同学们,负载使用越多,总电流就越大,内阻上消耗的内压降也会增大。所以,电源的端电压就会减小,电灯也就会变暗。从而,学生们就能很好地理解电源端电压与负载之间的关系了。

(二)实际到理论

对日常生活中已经存在的产品进行理论研究,从而可达到既了解社会相关行业的动态又能使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加巩固与灵活运用。当然这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对产品的科技含量要有一个先低后高、对产品的组成要有先简后繁认识的过程。比如:拿“音乐彩灯控制器”为例,通过演示操作、观察现象、电路分析等过程,既可把《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已学的“可控硅”章节做一全面的知识总结和渗透,又加深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第2篇:欧姆定律课堂小结范文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例

教学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着导向、激励、铺垫和为即将进行的情感交流、思维活动做好认知与心理准备以及营造教学氛围的作用。好的教学引入,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本人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与听课中,发现真正符合这些标准,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教学引入却不算多,现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一点小结和感悟。

案例一:在《超重与失重》这节课的引入,我曾设计这样一个小实验: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保持竖直状态,下端挂着一个钩码,保持静止,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提问学生:“如果突然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或者向下加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变化,那会是怎样的变化。”接着让一位学生上讲台亲自演示,接着叫另一位同学上讲台演示“弹簧测力计和钩码一起向上减速和向下减速运动”并展示给其他学生看,特别强调让同学们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这个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在加速上升(减速下降)的过程中重锤受到的拉力超过自身重力,这就是超重现象,在减速上升(加速下降)的过程中重锤受到的拉力小于自身重力,这就是失重现象,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展开理性的思考。学生对示数变化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教师可根据实验体验进行现象分析、过程分析、本质归纳(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应用拓展,这使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源于有意识的实践体验,充分挖掘直接经验和课堂生成的资源,体现物理教学以人为本,源于生活、走向社会。

“思考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惊讶、矛盾是发展的驱动力,教师以错觉和矛盾的心理为突破口,创设能够引起强烈反差的真实惊奇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真实、生动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反差,出其不意地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崭新的画面,创设心理“不和谐”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理千百万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促使他们主动进入思维状态,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求异性、创造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激活互动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在课堂引入显得特别有效,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教学的潜能。

案例二: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中,我曾用三节旧的干电池串联作为电源,把三个额定电压都为3.8V额定功率相同小灯泡并联,用三个开关分别控制,连接好电路后,演示:闭合开关1时,小灯泡1很亮,几乎发白光,接着断开开关1,闭合开关2,小灯泡2也很亮,亮度和小灯泡1一样亮,同理接着断开开关2,闭合开关3,小灯泡3也很亮,亮度和小灯泡1和小灯泡1一样亮,然后问道:“如果三个开关同时闭合时,三个小灯泡的亮度会有变化吗?”学生很自信地争先恐后地说道:“一样亮!”“没有变化!”“对不对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接着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当开关接通1和2,小灯泡1和小灯泡2都不如原先亮;接着问学生:“如果三个开关同时闭合呢?”接着让另一位同学演示,可以看到三个小灯泡都变原先暗多了,前后形成强烈反差。学生哗然:“为什么?”老师笑着说:“学习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后,我们就能解释这一现象了。”上新课前就设置了强烈的认知矛盾冲突。在没有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前,学生都认为同一灯泡接在电源电动势大小不同的电路中,明暗程度是不相同的,在电源电动势大的电路中的灯泡更亮。但是实验的结果却与经验判断的结论相反,这时,他们感到已有的知识不够用了,产生了重度的知识饥饿感。学生明显有了强烈的追求知识、揭开奥秘的欲望,出现了引入新课的最佳时机。将物理知识建构在现实情境营造的心理氛围的基础上,使认知冲突带动情感参与,变“要我学”真正成为“我要学”。

案例三:在《摩擦力》这节课,我是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引入的。每天学生都要从桌面的书堆中抽出书来,有的在上层、有的在下层,在不同的层次抽出同一本书所用的力是不同的。接着我就让每一位同学把同一本书放在不同的层次,自己亲自体验所抽出书所用力的大小。这样不仅能够让每个学生参与,而且印象深刻,平时每天都做的事还润涵这么多的物理知识,从而让学生带着体验经验进入新课。

在物理课堂上新课的导入唯有新颖别致、出奇制胜,才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作好了铺垫,从而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学校里很多地方都普及了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课件制作质量,结合自己课堂教学实际,在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一定要切实做好实验教学,从细节上进行考试,不进行实际实验,很难发现这些细节。

课堂上善于发现有利的契机,善于利用环境资源和有利条件,用真诚的态度和智慧的语言去启迪、激励学生的心灵,用科学的思想和正确的方法去影响、感染学生的行为,是优化教学细节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总的说来,课堂引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节课的引入正是本节课的知识建构的开始,如何抓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规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释疑、渴求探索交流的情感,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这是从教学基本技能中提升的教学艺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设计以激活课堂、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欧姆定律课堂小结范文

一、初中物理探索式课堂教学的特点和作用

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出现的,学生只是物理教学课堂中的观察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处在一种被动的地位.探索式教学,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由传授知识的领导者变为物理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物理探索式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之间共同完成对知识的探究.课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小结和归纳,以帮助学生创建探索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初中物理探索式课堂中,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构建者、是教学的主体、是物理实验的策划者和操作者.学生在探索式教学中可以亲自参与到知识、实验探究的每一个环节,体验探究带来的快乐,最大化地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而避免学生只记住物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而不知道理论由来的问题.

探索式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探索式教学常常围绕着问题展开研究,问题常以教学的目标及内容为主线,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鼓励学生参与到探索式教学,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开始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多元化的评价也是探索式教学的特点之一,多种形式、角度的教学评价,可以有效地全面权衡学生的发展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初中物理探索式教学存在的不足

探索式教学要求实现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提出自己的观点、自主提出假设及验证的方案、自主进行试验并得出结果,但是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仍然少不了教师的预设以及执行过程中的生成,教师的引导是保证探索式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基础.就目前大多数的初中而言,为了更好地贯彻和推进的探索式教学的发展,一些教师完全将物理教学课堂放手给了学生,或是主张只有预设的教学过程以及无导向盲目生成的教学过程,从而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及物理探索式教学的系统性.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特定的物理问题的科学探索思维,而应该是学习主体自身能动或主动的进行科学思维的再现.但是现阶段的探索式教学仍然存在这一些不足.首先,探索式教学的目标很难适应各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实践经验,即使在初中这一同一阶段,各个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也各有不同,极难衡量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异.这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积极和学生进行一些沟通.其次,探索式教学极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提出问题的深度和发散度不够.初中学生正处在思维发散、想象力丰富的阶段,他们对待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加上丰富的想象力,使得学生在探索式教学中提出的问题缺乏深度,甚至不具备讨论的价值.物理探索式教学同时也存在着套路化、形式化的问[HJ1.28mm]题,要知道,探索式教学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同时,物理教学中并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索.我们要明确的是,探索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初中物理探索式教学具体的实施措施及对策

1.导入教学目标,创建探索教学氛围

教学导入的好坏决定着物理教学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辐射整个教学课堂的作用.目标导入要求教师在两三分钟内明确教学的目标及重、难点,而教学的目标要力求准确,避免理论化、抽象化,例如进行《光现象》这一章的教学时,教师将目标定在光的运用及现象、光速的大小、光的反射等知识点上.同时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创建开放的探索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教学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为下一阶段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式学习做铺垫,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探索式教学中去.

2.开放物理教学课堂,激发探究潜能

教师要尽量将教学内容设计的开放一些,让学生在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获得实际的探究机会,即将传统教学中先讲后练的教学方式改变为先探究再点拨,做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提高学生自主、互助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学《物态变化》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教师问:“大家猜一下影响蒸发的因素有哪些?”有的学生回答:“温度的高低.”有的学生回答:“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也会影响,表面积大的就蒸发的快一点.”在这种师生相互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开阔了,然后再进行探究蒸发快慢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以积极地态度参加到探索学习之中,用实验证明自己观点的对与错,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可以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3.适时点拨,积极引导

启发引导是教师的基本任务,而学生要做的则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发现新的事物,因此要正确的处理师生的“引导”和“探索”的关系,既不能过度的引导,也不能放任学生进行无目的的探索.例如进行欧姆定律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提问:“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阻、电压的符号和定义是什么?”等学生通过找书、讨论等探索的方式得出答案以后,教师就可以适时的进行下一步的点拨,“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主要有?电阻的串联又有什么特点呢?”这样一步步的铺垫和引导,可以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逼近问题的结论.

4.倡导合作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及互助学习能力

第4篇:欧姆定律课堂小结范文

一、挖掘教材内容,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事业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内容。如:牛顿的忘我工作,勤奋和悉心钻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学习、专心致志。欧姆的坚持不懈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精神。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两弹一星"和"祌舟号"成功收回。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物理课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切中他们的脉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物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

1、学生的亲身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从生活中获取的经验,学生感受比较深。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物理的

教学过程中,把学到的物理规律,力求使之贴近生活,去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把物理规律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号入座。这样即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又会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出对物理的浓厚兴趣。例如:在讲授蒸发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生动的贴近生活的故事:中国的茅台酒在参加国际评酒会时,国外参展的酒,由于其包装精美,受到与会厂商、官员青睐,而中国的茅台因包装粗糙无人问津。这时中国外交官急中生智,立即将一瓶茅台摔在地上,此时展厅内酒香飘逸,从此茅台酒驰名中外打入国际市场,给国家带来了丰存的经济利益,接着问:"飘逸的酒香怎么来的?"引入所讲的内容。接着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蒸发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蒸发的概念。最后利用学生举出的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晒衣服的例子,启发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但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可多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进行解释,如冬天热水泡脚,能的转移。双手相互摩擦做功,双手觉得暖和,能的转化。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煤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

1、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目标,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都得到和谐充分发展,把传授知识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二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感到学习又艰苦又愉快。

注重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和分组实验,小实验和小制作,课本的封面、插图和漫画、想想议议、阅读材料、科学家的故事、教学挂图和模型带趣味性的物理问题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乐趣中掌握知识。

3、注重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鼓励性提问,注重对学生作业、测试作业适时肯定,成立物理兴趣小组,使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参加小制作、小发明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老师提建议,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教师。

1、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前主席焦塞姆说:"最好的老师,是让学生知道他们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能着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要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形成"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科学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下面以欧姆定律教学为例。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

以调光台灯切入,问:调光台灯是调节了电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灯的亮暗发生变化的?再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与灯亮暗变化的关系,问:"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与电阻、电压有关系。这样就确定研究方向。

3、引导讨论,设计方案

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电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以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

4、学生操作,实施方案

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教师地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予帮助。

5、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用计算和图像分别分析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得到结论。

6、反思应用迁移

第5篇:欧姆定律课堂小结范文

一、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思想

新的物理教材中,图文并茂,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的内容。如:牛顿的忘我工作、勤奋和悉心钻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学习、专心致志实验;欧姆坚持不懈努力的拼搏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精神。

我们可以用电脑平台展示生动的画面、列举熟悉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物理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面向大自然,富于感性认识

新的初中物理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面向大自然,我们教师可利用这个特点赋予学生感性认识。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的科学,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

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物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

2.用学生的亲身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生活中获取的经验,学生感受比较深。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把学到的物理规律,力求使之贴近生活,去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把物理规律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号入座。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又会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实用,从而激发出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

三、施入情感,寓教于乐

初中新课程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才能使学生乐学?

1.在教学中实施情感目标

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都得到和谐发展,把传授知识与情感交流有机结合起来。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感到学习又艰苦又愉快。

2.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的物理教材中,展现出大量的课堂实验和分组实验,小

实验和小制作,插图和漫画,阅读材料,科学家的故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做相关的实验、提相关的问题、讲相关的故事,用多媒体平台展示动画来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小制作、小发明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老师提建议,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3.鼓励性提问,注重对学生作业、测试成绩的肯定和表扬

成立物理兴趣小组,使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使自己的各种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

四、建立良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感情要真挚,态度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困生多加关怀。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教师。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现以欧姆定律的教学为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科学猜想

以调光台灯切入,问:调光台灯是调节了电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灯的亮暗发生变化的?再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与灯亮暗变化的关系,问:“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与电阻、电压有关系。这样就确定了研究方向。

2.引导讨论,设计方案

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电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以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让三到五位同学说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09-2班上课时卓启芬等几位同学很希望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我叫他们说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设计方案的理由,然后全班讨论,效果很好。

3.学生操作,实施方案

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教师只在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予帮助。

4.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用代数和图像分别分析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得到结论。

5.反思应用迁移

用一组简单的小练习巩固探究过程中得到的欧姆定律,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等基本操作技能,小结、反思探究过程,理清思维线索。

第6篇:欧姆定律课堂小结范文

关键词:物理;课改;情感;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93-01

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之际,物理新课改之路该向何方?如何走?这是所有物理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的问题。我认为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学生想学,乐学。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

一、挖掘教材,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的内容。如:牛顿的忘我工作、勤奋和悉心钻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学习、专心致志;欧姆的坚持不懈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两弹一星”再到“神舟号”的成功收回……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二、物理课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从生活中获取的经验,学生感受比较深。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把学到的物理规律,力求使之贴近生活,去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把物理规律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号入座。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又会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

1、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目标 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都得到和谐、充分发展,把传授知识与情感交流有机结合起来。二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既艰苦又愉快。

2、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和分组实验、小实验和小制作、课本的封面、插图和漫画、想想议议、阅读材料、科学家的故事、教学挂图和模型等带有趣味性的物理问题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趣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鼓励性提问,注重对学生作业、测试作业适时、适当肯定 成立物理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加小制作、小发明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老师提建议,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感情要真挚,教态应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困生更要关怀备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良师益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和真实教学信息及时的告知教师。

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要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形成“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科学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下面以欧姆定律教学为例举例说明。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 以调光台灯切入,问:调光台灯是调节了电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灯的亮暗发生变化的?再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与灯亮暗变化的关系,问:“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与电阻、电压有关系。这样就确定了研究方向。

2、引导讨论,设计方案 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电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以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

3、学生操作,实施方案 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教师适时、适当地在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予帮助指导。

4、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用计算和图像分别分析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得到结论。

第7篇:欧姆定律课堂小结范文

关键词:探究兴趣;探究能力;探究视野

随着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究式教学模式也得到了普遍推广,有效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切实提高了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能力。笔者坚持“以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进行的大胆的尝试:

一、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是应用于创造各种能促进人的独立和自由学习的条件。”初中物理新课标强调:“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因此,教师只有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积极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在实践中首先创设以自然和生活为背景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解释自然和生活现象的能力。众所周知:物理知识来源于人类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及生产。因此,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结合生活实际。

其次,善于创设以科技知识应用为背景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引导学生在学习“力和运动”内容时,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着指挥员发出口令:“10,9,8,7,6,5,4,3,2,1,点火!”白色的水蒸气从火箭的底部喷涌而出,随着一声浑厚,低沉的巨响,火箭离开发射平台,升入空中,并开始倾斜、旋转。日落后的傍晚,有时你会看到夜空中有几颗明亮的“星星”正在缓缓的移动,其实,这些就是环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而火箭常常被用来把卫星送入太空。在我在描述此情境时把火箭升空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照片展示给学生欣赏,从而引出问题:“火箭是怎样发射升空的?”“卫星的轨迹是怎样的?”如此的导入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使学生更加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发展趋势、物理学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三,善于创设以新信息为背景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处理新信息的能力。在创设以新信息为背景的问题情景时,要求问题中提供较多的信息,新信息包括新知识、新方法、新情景,通过解答新信息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转换信息、运用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情境创设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小结,得出规律,使他们在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课堂实践探索,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实践是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的灵魂,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阅读、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因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善于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进一步促使学生把探究实验的过程变为获得知识的过程。譬如,我在讲授欧姆定律时,在学生初步掌握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三个物理概念基础上,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改变电流的大小,分别研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欧姆定律,并在应用中加以巩固和深化。总之,物理实验是加强课堂实践探索重要环节,是引导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

三、驾驭现代多媒体技术,拓宽学生的探究视野

第8篇:欧姆定律课堂小结范文

【关键词】分组实验 分层次 提问 时间 巡视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可持续性的后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学生却存在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各类差异,如果教师能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分层次教学,势必能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育家布卢姆提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①笔者认为初中物理分组实验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从备课和施教两个环节来抓:

一、分层次备课

1.分层次备学生

分组实验课大多是在实验室上的,其座位安排不同于普通教室的座位安排,若能安排合理的话,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做有心人,通过一阶段的教学,关注学生的上课表现(包括纪律表现,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等),关注作业反馈(包括作业完成是否及时、是否独立地完成、作业等第如何等),初步了解班级整体情况及各层次的同学分布情况,比如有多少优生,多少差生,哪些学习能力弱,哪些行为习惯差,哪些反应快,哪些能力强等,并做好必要的记录,之后按层次分组:

A层:基础好,能力强,成绩优秀,学习积极性高;

B层:基础一般,能力一般,成绩中等,学习积极性一般;

C层:基础差,能力弱,行为习惯较差,学习积极性差。

以两人一组为例,可以将A层次的学生尽可能两两组合,将B层次中动手能力相对强的、纪律观念相对好的一小部分学生与C层次的学生搭配组合,剩余的B层次学生两两组合。并且将AA组合和BC组合的小组座位尽可能安排在前排集中区域,便于管理和指导,进行差异性教学。笔者曾经还尝试过A、C组合方式,虽然实验的完成速度和完成质量提高了,但对于C层次学生的实验能力的提高没有起到有效地作用,主要源于A层次学生虽然有较强的思考和动手能力,但在“传帮带”上还是缺少方法和耐心,C层次的学生基本上只是在旁边看看,很少又动手锻炼的机会,所以最好还是由教师来负担这项任务。当然,层次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做相应的调整。

2.分层次备教案

在准备物理分组实验教案时,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预习作业、课后作业等各个环节分层次准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让问题链牵动各层次的学生,尽可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以初三“伏安法测电阻”这节分组实验课为例,笔者从分层次教学的角度考虑,对教材做了分析和挖掘,一改常规,制定了以下的分层目标:

C层目标:了解实验原理,进一步熟悉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能记录实验数据并算出定值电阻,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B层目标:在达到基层目标的基础上,还要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伏安电路,明确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

A层目标:在完成中层目标的基础上,能根据欧姆定律来设计简单的保护电路,并能对实验误差做进一步的探究和分析。

考虑到A类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基础实验,所以通过对教材的挖掘,在教学内容上分层处理,增加了关于导线电阻分压引起的实验误差分析,用于A类学生能力的提升训练,具体如下:

教学流程:

知识回顾(欧姆定律)观察小灯额定电压和电流设计小灯正常发光电路计算串联的电阻分析例题设计伏安电路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分组实验并测出电阻值利用电阻箱调节小灯正常发光分析实验误差小结课堂所学内容、作业布置。

以上流程中“知识回顾、观察小灯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分组实验并测出电阻值”这些内容要求C类学生必须要能学会,B层次学生除了C类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还增加了“计算电阻、设计伏安电路、利用电阻箱调节小灯正常发光”等内容,而A层次学生可以在B类学生的基础上再增加“设计小灯正常发光电路、分析实验误差”等内容。

二、分层次实施课堂教学

1.分层提出问题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提出的问题普遍太难,会导致只有少数能力强的学生积极响应,而能力弱的则倍受挫折,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提出的问题普遍太容易也不好,无法调动好生的积极性,导致好生无法充分发挥,能力提升受到限制。所以,上课时要面向全体,分层次提问,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伏安法测电阻”这节课,可以设计一条“问题链”来对各层次学生提问:

问题链

①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C 类)②如何使小灯正常发光?(A 类)③需要串联阻值为多大的电阻?(B类)④如何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B类)⑤滑动变阻器有何作用?(B类)⑥如何判断小灯正常发光?(C类)⑦将电阻箱调到所需电阻接入后,小灯的电压为什么总是比额定电压小一点?(A类)

2.合理分配时间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既要照顾到整体,又要考虑到差异。以一节45分钟的分组实验课为例,课堂的开始阶段进行知识回顾、了解实验原理,主要针对的是C层次学生,时间不要太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比较好,实验设计(包括电路图的设计、实验步骤的安排、实验数据记录表的建立等等)这块教学内容主要针对A、B层次学生,人数占比大,是个比较大的整体,所以时间要安排得较充分些,一般在15分钟左右。分组实验活动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针对的是全班这个整体,且教师在这个阶段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辅导,因此一定要确保充分的活动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最后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总结和交流。

3.分层巡视指导

在学生动手进行分组实验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在这个阶段,同样要有分层辅导的技巧。由于对学生进行了层次分组,所以辅导时,教师应主要针对BC类组合,因为这些组合中的C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比较弱,更需要手把手地教导,此时教师应该耐心地从仪器的调节、电路的连接、仪表的读数等基本技能抓起,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同时,也要抽出一点时间对B类的学生进行“点拨式”指导,排除他们遇到的困难。当然,还要对完成得又快又好的A类学生提出拓展实验要求。例如在“测量物体密度”的分组实验中,可以对完成快的A类学生提出新的实验要求:如何利用现有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测量一个无法放入量筒且形状不规则的木块的密度?有了这样的分层辅导,学生们就能“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了。

在物理分组实验的分层教学中,只要教师全身心投入,巧妙构思、精心设计,积累经验,并持之以恒,一定能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整体提高。

【注释】

第9篇:欧姆定律课堂小结范文

【关键词】电工学 教学分析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193-02

电工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教师普遍感到难教,学生感到原理枯燥难懂,实验操作困难,于是在学习中产生厌学、自暴自弃的情绪。解决目前学生的现状已成为电工课老师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本课程既难教又难学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

一、正确认识本课程的特点

首先,这门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对于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生缺乏高中阶段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所以讲授起来学生难以接受。本课程涉及数学知识相当多,如基尔霍夫定律应用中方程组的解法,交流电路中矢量知识的应用等。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于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教材的内容,教师必须“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其次,因为内容抽象,教师用语言描述效果较差,如电场、磁场、磁感应线等内容看不到、摸不着,学生很难接受。另外,实验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有部分学生不重视,对实验目的、实验器材、操作步骤、电路原理、实验报告等不认真把握,实验效果较差。

二、重视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引入新课可使枯燥乏味的电工课上得生动有趣,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入新课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因素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1.利用设疑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设置疑问,将要讲述的问题引出来,这种方法能引导学生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引出新课内容,并主动在新课内容中寻找答案。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我这样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连成闭合回路,电路中才有电流,那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通过设疑使学生既回顾了这些物理量的含义,又可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设想。随后引出新课――欧姆定律。

2.实验引入法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且抽象,要增强内容的直观性,只有借助实验来验证理论。如在均匀磁场中放置一段导体,其两端分别与检流计相接,形成一个回路,当导体作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检流计指针偏转,表明回路中有感应电流。通过实验,可直观地引出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定律。又如,在讲电流的磁场时,首先演示通电直导线可使其下方的小磁针转动的实验。为什么小磁针会转动?这说明小磁针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力来源于直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这样就引出了电流的磁场。以实验导入新课既直观自然,又富有吸引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三、类比教学,有助于知识纵横联系。

在电工学课程中,有很多基本理论、概念都具有类似之处,相互间有着密切联系。采用类比法进行教学,强调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如在学习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这一节中,电路在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状态下负载电阻、电路电流、外电路电压大小,通过列表比较有助于学生对电路的三种状态理解和记忆。再如对于交流电路中的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教学中可通过列表从电路结构、电阻、感抗、容抗、电压、电流的数量联系、相位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中有些概念类似、易混淆,如左、右手定则、右手螺旋定则。为此首先把三个定则同时列出,区分他们的适应场合,再针对不同的使用场合具体分析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代表什么,四指所指的方向代表什么,手心、手背又有何作用等。这样,学生对三个定则的概念和运用场合就容易区分了。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自然科学理论只有回到实际中去指导实践,才能为社会服务。一个理论再完美,如果脱离了实际,也就毫无意义了。如在讲授“电工和电功率”时,先讲电工和电功率的基本知识,然后教学生怎样计算电功率和用电量,再引导学生计算自己家中一天的用电量和一个月的电费,让学生通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事情来理解“电工和电功率”的概念。再如机床工作台的前进和后退;车库或商店的卷帘门需要收起或放下等,这些动作都可以通过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来实现。这样把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觉得学有所用。这样可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减少了教学难度,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易懂、易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讲练结合、复习巩固

在电工课教学中,教师讲课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练习。学生只有在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指导下,通过多练才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应对学生的练习加以指导,如从习题册或教材中选取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习题,不脱离授课内容和学生实际程度,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做一些必要提示讲解,加强课堂作业的讲练,做到难易、数量适当。在批改作业方面,对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加以总结和归纳,对共性错误采用集体讲解,个别问题、错误采用个别指导。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及时的复习巩固,对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很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学中采用章节小结、复习、测验的形式,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单元测验可使所学知识及时加以巩固、消化,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本课程内容抽象,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实验又不太容易进行,如果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就可使抽象的内容直观易懂。如制作课件模拟日光灯的启动原理,电动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乐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多样化的刺激和诱导,能使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如学习电场、磁场内容时,若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能清楚看到电场线、磁感应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再如,电源内部电子和正电荷的移动、电容器充放电、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等。通过多媒体教学后,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动听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

七、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电工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在试验中可以发现问题,启发他们多思考、多动手,培养其学习兴趣。比如针对实验内容怎样画好电路图;选择仪表;如何操作、处理数据、写实验报告等问题示范介绍,然后要求学生测出实验数据,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如在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时,要求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学生中又有不同的分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试验中,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巩固了教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