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药品市场需求范文

医药品市场需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品市场需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医药品市场需求范文

一、目标完成情况

我县中藏药材种植面积累计达3000亩(镇达1000余亩),产量达460万吨,完成地理农产品标志“大黄”的认证。2012年以来我县在成都市高新区对口援助《中藏药材种植项目》的带动下,成立镇村“雀儿山中藏药材种植合作社”,种植大黄、白术、马卡等多个品种;建成镇村中藏药材种植基地15亩,建成乡秧达村藏木香、波棱瓜等中藏药材种植基地40余亩;建成乡农科所大黄种植基地10余亩。群众利用荒坡地种植中藏药材累计面积达2000多亩。2020年我县通过前期调研,结合本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布局,为发展壮大中藏药材产业,也为本县中药材加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在具有多年种植中藏药材藏木香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今年进一步扩大中藏药材藏木香种植基地,使之实现规模化种植,从购进80000斤藏木香种苗,在片区镇、乡等两个乡镇(现合并为镇)新增中藏药材种植面积300多亩。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野生中藏药材逐渐匮乏。从近年来对野生中藏药材市场销售产量来看不容乐观,市场销售量逐年减少,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为的大批量持续性开采,导致中藏药原材料资源的衰减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野生药用植物生长繁衍十分缓慢,不能满足藏药加工业的需要。

二是药材种植未实现多元化规模化。县是深度贫困县,财政投入困难,药材种植面积不成规模,种植品种单一,我县药材种植达3000亩,但缺乏品种引领和科学布局,药材种植基本为农户零星种植,缺乏企业主体作用,规模化发展欠缺。

三是缺乏拳头产品和市场主体。县拥有院内制剂批号343个,但无一品种取得国药准字号,未纳入全省重点中药品种培育对象,市场投入差,多作为临床调剂使用,无法大面积推广使用。宗萨藏医药公司具备一定规模,但因家族企业式企业存在财务不规范、人员配备不到位等问题,建议进行企业化升级改造。县藏医院虽工作成效显著,因无公司性质,产业化程度低,建议恢复藏医药研究所,成立藏医药公司,市场化运作产业类项目。

三、下步工作打算

第2篇:医药品市场需求范文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已经在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数十日,各界人士纷纷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从反馈的意见来看,大家对征求意见稿的满意度较低,许多人士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总体来看,这次征求意见稿对宏观政策方面的原则性问题阐述较多,具体执行措施层面上的问题涉及较少,医改执行力度以及如何执行仍然困扰着大家。

怎么做是个问题

医改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历时两年左右的时间才姗姗而来,虽然在广泛征求民众的意见,但在整体宏观思路上进行修改的可能性不大,只会在具体配套措施的执行层面上有所变动。

医改的最终目标是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同时明确了政府在医改中的主导地位和资金上的投入,但考虑到中国国情,广覆盖的医疗保障面临着低水平的保障,首先是保障普通老百姓的就医问题,至于民众更高的医药保障需求就只能借助各种商业医疗保险和自身负担。因此,在医药行业销售链中,中低端市场的药品需求格局会受到极大影响。

在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中,方案的思想是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二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农村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优化医院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等等。这些都预示着未来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将在本次医改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医药品的销售将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医院的临床推广工作将重心下移,尤其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为主的处方药的销售终端将下移。新医改方案针对医生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几乎没有,因此,针对医疗机构药品销售的主要模式将不会改变,只是重心下移。

医改所倡导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等,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等全国人民。医疗保障体系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提高保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药品的市场需求和份额,为药品市场销售的不断扩容奠定了基础。同时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医药资源重新合理分配也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销售带来新的契机。 【谈机遇】

新医改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对药品销售的营销工作影响主要在于:一、营销工作终端下移是发展趋势;二、低水平的医疗保障对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中高端医疗药品服务影响不大;三、低端市场所需求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等普药销售的市场份额将会迅速放大,市场竞争格局将会更加激烈。

工业和商业公司:

抓住核心 抢占基层

针对医药工业企业,尤其是以生产处方药为主的制药企业,其生产的药品首先必须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中的药品报销目录。至于本次医改即将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目前医改征求意见稿中只有筛选原则和使用指导,没有具体内容和措施。

抓住核心目录

有人认为,即将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将限定在500~800种之间,国家规定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全部或按一定比例使用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这类药品的价格相对较低,利润空间受限,市场推广力度因费用问题而受到限制,如果能够获得国家强制性使用也会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个人认为,这些药品的执行力度和到位程度值得怀疑,而目前收入水平较其他大型医疗机构相对偏低的基层医疗机构,面对就医患者不断增长,用药量不断增大,基层医生“久旱逢雨露”的机会来到了,但能否真正完整执行下去是个问题。

因此,制药企业生产的药品能否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核心问题,其一在于能否顺利进入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报销目录,其二在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能否强制性按计划经济的模式实现销售量的突破,其三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是否需要经历再一次的降价洗礼,医疗机构能否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和基本药物的用药比例要求。如果没有以上关键因素的明确指导,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统一制定和将难以执行到位。

面对中高端人群使用的药品若能在不降价的前提下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当然是好事,毕竟多了一条产品增量的途径,但若价格降得太厉害,进与不进都没有多大区别,只要能依然抓住几个核心医疗保障的报销目录,销售影响不会太大。

制药企业关心的核心问题是,所生产的药品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医改带来的医疗保障体系资金多分一杯羹。

抢占基层资源

制药企业的药品销售,尤其是处方药销售,营销工作下移是医改将带来的发展趋势。随着医改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和倾斜,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销售份额将获得大幅度的提升,目前许多企业重点工作的大型医院今后将是我们学术推广的重点,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教育和培训指导的作用,而基层医疗机构将是临床推广工作的重点。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与大医院之间的差距决定了营销工作在下移过程中,模式必须有所调整,半学术推广将会取得更好的营销效果。

主要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第三终端营销工作将会把县级医院纳入营销管理的范畴之中,县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指导和培训作用决定了其在未来营销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新医改方案中,药品销售份额的最大受益者是基层医疗机构。获得各医疗机构(包括数量众多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配送资格将是医药商业公司市场竞争的关键点,当这些医疗机构的配送资格不是被惟一一家医药商业公司独占时,医药商业公司的竞争格局开始展开。这时,医药商业公司市场开发和销售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医药商业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点在于:1.终端市场的开发和维护能力;2.配送和网络建设能力;3.销售人员终端市场的服务能力;4.市场开发和销售的资金实力。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医药商业公司要注重销售部门人员配置和能力建设,以及配送能力和范围的发展。

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

多元化,基层化

本次医改方案最不得利的就是医药零售企业。基层医疗机构大力发展以及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患者的回归,直接影响零售药店的药品销售。零售药店要在本次医改中扭转劣势,除了加强零售药店药品销售便利的优势外,还应该增强零售药店对顾客购药的药学专业服务功能和其他促销活动的氛围吸引,不断提升药店的品牌美誉度和信任度。同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也会促使零售药店经营的品类进行符合医改后市场需求的调整,更加符合“大健康”的经营理念,加快零售药店多元化经营的步伐。

第3篇:医药品市场需求范文

【摘要】云南白药的成功证明了一个事实:老的品牌通过产品创新,重塑消费模式,并借助适当的传播方式,不仅可以适应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还能实现突破性增长。这是云南白药的案例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当今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也是值得借鉴并复制的商业模式。

【关键词】云南白药;医院科技成果转化; 商业模式

The way to success of technology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the inspiration that the

successful case of Yunnan Baiyao brought us

Duan Miao Yang Han

【Abstract】 The success of Yunnan Baiyao proved the following fact: Through innovation, rebuilding of consumption pattern and utilizing proper propagation means, an old brand can not only adapt to the fierce modern market competition, but can also achieve remarkable growth. This is the greatest inspiration that the case of Yunnan Baiyao can give us. In the nowaday hospital technology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this is a commercial pattern that is worthy of reference and replication.

【Keyword】 Yunnan Baiyao;hospital technology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commercial pattern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78-02

1 引言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困难,据统计,我国科技成果每年取得3万余项中,仅20%成果被转化并批量生产,真正形成规模的也只有5%左右,85%医药生产面临产品剂型和发展路径老化,新品匮乏的局面,从而造成了一边是市场遍寻不到好的医药科研成果,另一边是科研人员抱着所谓的传统“金砖”无从转手,转化率十分低,科技成果与经济效益脱节问题长期存在,加强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迫在眉睫。老字号云南白药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型经典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它的成功之路正是解决当今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的的一剂良药。

十年间,云南白药经历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走出了一度看似难以克服的困境,构建起全新的经营模式,凭借百年秘方的盛名和差异竞争,充分实践了老民族品牌与新营销理念的创新结合,营业收入从2.32亿元跃升至71.7亿元;净利润从0.34亿元增至6亿元;市值从21亿元跃升至323亿元,十年来一直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长率。

一直以来,云南白药专注于止血疗伤用药市场,但这个市场空间十分有限,即使白药产品100%占领市场,也无法实现销售收入的爆发式增长。因此,云南白药没有止步于传统领域,而是积极寻求突围的新方向。

2005年,企业决策层提出了“稳中央,突两翼”的长远战略规划,在保持白药散剂、胶囊、气雾剂和宫血宁四大中央药品业务稳步增长的前提下,企业将触角伸向了日化用品行业和材料科学领域, 作为企业的“两翼”辅助发展。配合企业战略布局,云南白药逐步形成三大事业部运作的格局,分别作为“中央”的药品事业部,和作为“两翼”的健康产品事业部、透皮产品事业部。依托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产能硬件的升级、人才软件的更新,企业正以全新的面貌,蓄积民族医药品牌与国际医药巨头对话对峙的巨大能量。

2 云南白药成功转型之路

2.1 传统产品下运作新产品:云南白药产品在市场中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产品虽然好但是定位低端。卖了100年的云南,疗效有口皆碑,但散剂包装给消费者一种民间偏方的低端形象,导致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关联度不高;二是产品市场边界狭窄。消费者对于白药认识的人只局限在快速止血功能上,对于其他功效了解甚少,加之散剂包装在使用上不方便,相应的西药止血疗伤药物发展迅速,一般消费者对云南白药的关注度逐年降低;三是产品形象老化。沧桑百年,云南白药产品形象开始老化,30岁以下,知道云南白药的不超过50%;而在45岁以上者,情况完全不一样,对云南白药产品大加赞赏,还能讲出许多关于白药的故事和传说。如果不从产品形态上进行革新,“云南白药”这个响亮的名字只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淡出人们的视线,走向衰亡。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云南白药的选择的切入点是口腔护理产品,从牙膏做起。云南白药牙膏2004年开始在云南市场内销售,2005年向全国范围拓展。独特的产品卖点和高端品质使得产品上市之初就展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因为白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活血和美白是它的两大特色,从而又进军了药妆领域,与其他民间配方相结合,产品效果大大提升,从而开辟了国内国际市场。

2.2 改变传统剂型和材料科学相结合:透皮技术在国外比较成熟,但是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所谓“透皮”,是人体吸收药物的三大主要途径之一。白药起初产品只有云南白药膏和云南白药创可贴,当时膏药只有五片装的包装形式,创可贴只有便携型和经济型。随着产品拓展,白药运用“透皮”技术,使得膏药创可贴的材料,规格,型号都有了突破式发展,以“含药透皮吸收”作为制胜根本。

2.3 产品形态上创新:云南白药气雾剂和传统的气雾剂相比较,由一白一红两瓶组成,作用分别为止血和镇痛,特点鲜明,辨识度很高,其中白瓶为喷雾式白药散剂,红瓶是保 险液,这里的保险液是由传统的白药“保险子”衍生出来的,是产品的竞争堡垒所在。

2.4 慎重选择合作伙伴谋求更大发展:目前白药在商谈和运作的项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由北京骨科专家发起,建立中医疗养和西医检测相结合的治疗平台――云南白药骨伤科医院;另一个邀请知名大学的营养学、中医治疗专家打造一个弘扬民族中医中药文化,养生疗养的健康平台。白药正在运作的项目就是提供一个系统的研发平台,把这些用药方式创新性地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挖掘中药的潜力,即占领了中药消费养生新领域的制高点,又将为中医药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我国中医中药事业的不断发展。

近几年有两家大的跨国制药企业正与白药在合作细节上做进一步沟通,共同开拓市场,使得更多科技成果得到成功转化。

3 借鉴云南白药成功案例转化本院科技成果

3.1 科研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科技成果转化最终要使产品变成商品,进入市场,因此,市场情况直接决定成果转化的成败,本院科研人员在考虑临床需要的同时多作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摸准市场脉搏,让成果具有前景,具有生命力。一是研究与医疗市场需求结合紧密。在科研课题立项时,由于对技术科学合理的评估,选题以应用为目的,开发应用研究较强,做真正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项目;二是成果与医疗市场需求结合。重视其临床应用价值,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使其价值逐渐攀升,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几年来, 我院争得国家级一类项目4 项、全军一类项目9项、二类项目19项,使我院承办一类项目的总数居于全军总医院之首。今年全军仅批准了91个一类项目,我院仍取得4个项目,拟定了我院《项目可行性报告》,其中详细介绍了十个有待开发的科技项目的作用特性,以及项目市场情况,对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使科技开发主体更加明确,主推产品BAGH-1便携式牙科综合治疗机进入市场,参加八月份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口腔设备材料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并正式展出我院研制的这一设备。

3.2 加强与其他部门联合:企业对市场的敏感性远高于医院,医院与企业联合开发研制新产品,可以达到“双赢互惠”的目的。本院对一些创新性较强和良好军地两用前景的项目,一方面积极争取企业早期介入,有利于吸纳资金,促成企业资金与医院技术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是引导科研人员紧贴市场选题,促进成果尽快出炉,走向市场。通过转让、联合开发和折价入股等方式加强同具有经济实力的大型医药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合作,把确有开发价值的技术成果全面推向市场。强化企业树立转化主体意识,建立合理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风险投资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估程序,在一定程度上识别风险和控制风险,建立多渠道的风险投资融资体系,灵活运用组合投资和联合投资的策略,以分散资金投放的风险,并以此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本院科技开发办研究开发新项目以医疗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医院与企业的合作,密切科技与生产的联系,尽一切可能为应用新成果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在新药和生物技术产品开发上,开发办积极与药剂科取得工作上的协同合作,尽可能创造最大收益。

3.3 科技成果创新:创新是医院科技发展的核心要素,只有自己创新的才是可靠的、扎实的、长久的。本院要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开展源头创新工作,给他们创造“创新”环境,努力提高研究起点,重视他们的创新,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学术、和人际环境,实现知识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重视基础医学研究注重与中、下游应用开发研究有机结合 ,使之形成足够的技术储备,为临床应用提供新思维、新理论、 新技术和新方法,对成熟的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要加大投入,加速其转化的进程。突破传统的科研观念,树立科研开发应用,从实际需要,生活应用的角度,对科技成果进行改革创新,从剂型,包装,宣传方面都有所突破。本院相继成功地开展了,包括:自体骨髓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肝移植、心脏移植、肾移植、角膜移植、血管移植、甲状旁腺移植等。已开展的放射介入,肿瘤综合治疗,癫痫病的检测、监测、治疗,各类肝病的治疗,各类骨伤、骨病治疗,危重病人抢救、监护等等业务技术,均形成了本院医疗特色和优势。本院每年开展上百项新业务、新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 结论

以云南白药的成功转型之路作为引导,通过调整产品中的要素与时俱进,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迅速突破重围,成为同行业的领军产品,它的成功经验对于,在21世纪新的市场环境下发展的医院科技成果如何转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而这些经验只是肥料,医院科技成果真正要跨越式的转化发展,迅速居于领先地位,必须在这些经验基础上创新,促使科技成果转化健康、稳步、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赵惠源,陆 恒,李建华,等。创新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30-131

[2] 沈毅等.制约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西南军医. 2004,6(2) 45-47

第4篇:医药品市场需求范文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低温贮藏医药品的需求激增。据统计,疫苗制品、注射剂、酊剂、口服药、外用药、血液制品等药品对冷藏的需求也呈持续上升趋势。同时,国家对医药生物产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以生物制品为主导的药品冷链物流行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从而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

 

1 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现状

 

药品冷链物流是指药品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采用专用的设施,使冷藏药品的温度从生产企业的成品库到使用单位的仓库,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物流过程。

 

1.1 药品冷链物流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政策

 

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要求发展药品的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制订药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从2008年开始,国内药品冷链物流管理走在前列的省市相继出台了药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如浙江省出台地方标准《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江苏省出台《江苏省药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暂行)》等,这些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冷链管理相关环节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013年2月,国家卫生部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2013年10月GSP的5个附录,对冷链药品的物流管理过程做出了具体规定[1]。

 

这些药品冷链物流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文件制定了冷藏药品在发货、运输、收货、贮藏等各环节的基本操作标准,提出有关温湿度控制和监测、设施设备配备、冷链验证系统管理等技术方面的管理要求,标准化和规范化将成为药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方向[2]。

 

1.2 药品冷链物流管理模式

 

目前医药企业经营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管理模式主要有:①自营的冷链管理模式。医药流通企业自身具备了仓库、配送车辆和相关设备,采取自营冷藏物流配送模式,企业可掌控医药产品的冷链物流管理;②医药企业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模式。这类企业大都具有跨地区开展医药产品物流配送业务,采取租赁有经营资质的医药物流企业的仓库,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医药产品的贮藏、保管、配送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对采取这种第三方冷藏物流配送模式的企业,冷链物流管理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来监督管理[3]。

 

2 中外药品冷链物流管理比较

 

2.1 药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比较

 

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备与国外相比差距巨大,主要表现在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在冷藏装备方面,我国的保温车辆比美国、德国等国家少,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也比较低,欧洲各国汽车的冷藏运量占比为60%~80%,中国汽车的冷藏运量占比仅为20%左右。根据中国制冷协会统计,我国2010年的冷藏库容量约为880万吨,折成库容积约为3 800万m3,而美国在2003年的库容积就达8 848万m3。可见,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与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也是制约药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瓶颈之一[4]。

 

2.2 药品冷链物流主体

 

美国FDA要求药品供应链的源头生产企业除了要对产品本身问题承担责任外,还要承担冷链运输中的管理职责,要保证产品不会在运输过程中劣化,并对整个产品运输过程中环境的温度控制和温度变化监测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药品制造商的大多产品在出厂时就使用冷链物流温控监控技术,以监督产品在物流过程中不断链。目前我国药品冷链物流还缺少“链主”对生产、物流、批发、和零售等各环节进行全程控制,每个环节中的企业各自为政。在运输方面,主要由药品批发企业对药品质量负责。

 

2.3 药品冷链物流技术

 

药品冷链技术的应用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它的发展与运用是药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前提。美国的药品制造商在生产药品后使用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药品出库时,在冷藏箱中放置了带有温度传感器RFID标签,把药品温度等信息实时地储存在RFID芯片中。冷藏车辆在运输全程中,车厢内的RFID温度标签将车厢内温度的变化数据信息定时或者实时传送到企业的冷链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当货物到达后,通过手持型读写器批量读取货物及温度信息,实现全程的温度信息瞬间获取,降低人工成本及出错率,保证药品的质量[2]。

 

我国新修订的GSP及附录实施后,药品批发企业的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也将与国际接轨,药品冷链物流主要是采用RFID温度标签、GPS技术以及无线通讯和温度传感相结合的方式。

 

3 药品冷链物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冷链管理意识较淡薄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相对应的法规、标准不够健全,缺少行之有效的罚则。较低、甚至没有的违法成本,使得很多从业企业和人员对冷链药品缺乏规范管理的意识。冷链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有差距,通过新版GSP认证的药品现代物流企业对冷链药品管理比较规范、标准,另一些小企业的管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冷链药品经营企业在规模、集中度和管理水平上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

 

3.2 冷链设施设备投入不足

 

当前药品经营企业普遍处于“微利”时代,设施设备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药品冷链物流的需求,冷链设备高昂的价格也是影响投入的重要因素。经营企业面对的是数以千计的客户,冷链设备费用的投入无疑是惊人的,加上维护费、检定费以及记录仪回收的难度,更是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作为药品经营企业,经营冷链药品并没有因为管理的特殊性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效益,而“高投入、低回报”让很多企业困惑。同时,冷链设备的符合性、稳定性、完好性,以及验证、检查、维护等方面都在起步阶段,仍未建立良好的冷链设备的有效运行体系[5]。

 

3.3 药品冷链物流专业性人才匮乏

 

冷链药品具有经济价值大、配送要求高、温度敏感度强、流通环节多等特征。因此,无论是对从事物流系统设计规划的管理人员,还是对进行具体业务操作的员工,专业水平要求都很高。随着冷链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冷链物流人才成为我国紧缺型人才,市场将呈现供不应求之势。从冷链物流人才需求类别来看,一类是高端型人才,这种人才一般要求具备比较强的战略制定能力,可对公司的整个冷链网络进行整体性规划,对国家的宏观政策、相关行业走势具备比较强的解读和应对能力,这种人才在市场上最为稀缺;另一类是中级管理人才,这种人才要求会管理懂技术,能够很好地贯彻执行公司的决策,完成公司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相较于高端人才,中级管理人才标准稍放低了,需求量加大了。

 

4 提升药品冷链物流管理对策

 

4.1 完善药品冷链物流管理标准和监管制度

 

2012年底,《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等药品冷链物流运作的国家标准相继出台,2013年新版GSP及附录的《冷藏、冷冻药品的储存与运输管理》、《温湿度自动监测》、《验证管理》已实施,药品冷链物流的管理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相关法规施行后,还需配套多种检查手段,对违规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冷链药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息息相关,任何危害到群众健康利益的行为都应受到严厉的处罚[6]。

 

4.2 推广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大力推进药品冷链物流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冷链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从本质上实现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先进技术。建立药品冷链物流计算机联网,对冷链物流过程的实时信息进行采集与处理,特别是应用RFID温度标签,对冷藏药品的运送过程进行温度的全程纪录,完成对药品供应链温度变化的监察[7]。发展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和冷链辅助工具,应用增效节能冷链设施设备和管理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提高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整体运作水平。

 

4.3 整合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资源

 

我国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缺少企业间互助合作的平台,因此行业应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整体规划冷链市场,打造一个低成本、高效运作的药品冷链网络。药品冷链物流行业需要充分整合现有的冷链资源,科学规划物流配送中心,集中冷藏储存,优化配送路线,更多地借助共同配送,提高物流网络的整体规模效益。配送中心的建立可以按区域划分,也可以根据主要产销地来划分。冷链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还要综合考虑中心城市在经济上和地理上的优势与中小城镇的市场规模[8]。

 

4.4 建立药品冷链物流管理体系

 

我国的药品冷链物流管理尚未形成,应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借鉴欧盟、美国等冷链药品供应链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经验,寻求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及更多的国际组织的合作与支持,建立能满足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消费者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模式,以及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从整个医药产业链的发展出发,构建高效节能环保的药品冷链物流供应链,在满足现有冷链药品市场需求的同时又具有充分的柔性去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9]。

 

4.5 积极发展第三方药品冷链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独立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是社会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药品冷链物流市场服务的参与主体。药品冷链物流对运输的准确率、准时送达率等有较高的要求,自营物流成本较高,随着企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借助第三方物流提供一体化服务,将是突破企业药品流通瓶颈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当下的一票制或两票制在我国医改试点省、市全面推行之际。当然,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事药品的托运服务,必须接受药监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其资格必须经过药监部门的认证(等同于医药企业的GSP认证),保证第三方冷链物流质量[10]。

 

4.6 加强药品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提高企业竞争的源动力,药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应是医药、制冷、物流管理等各学科都涉及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药品冷链物流业缺乏具有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的员工和管理人员,只有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对于药品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规范目前从事药品冷链物流工作人员的操作,增加企业内部培训,提升业务技能,对于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定期考核。另一方面可在高校设置医药冷链物流专业,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5 结语

 

综上所述,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提升,首先应完善药品冷链物流管理安全控制体系,构建药品冷链物流管理服务平台,形成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体系,建立一个能够满足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需要的药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和服务平台。近期出现的儿童疫苗事件,使冷链物流成为被关注和锁定的焦点之一。虽然我国冷链物流在发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仍需社会各界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完善行业制度体系,提升行业人才专业度,为未来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11]。

 

2016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鼓励“两票制”,或按相关文件要求在进行医改试点的11个省、市和200个地市实行“两票制”。目前己启动综合医改试点的省份为宁夏、陕西、江苏、安徽、福建、青海、上海、浙江、湖南、重庆、四川、陕西。两票制的推行辐射至31省市,直接影响到200多地市及约8 000家医院,这对具有自营的冷链管理模式或医药企业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模式的医药流通企业带来利好。

 

随着新一轮国家政策的调整、医药流通“十三五”规划即将出台、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品冷链物流行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主动应对,积极调整,提升管理,才能适应改革的步伐,迎接新的发展契机。

第5篇:医药品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 中药企业;品牌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药行业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少数行业之一。一直以来,中药行业受到我国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中药产业已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来发展,中药行业发展势头向好,发展前景广阔。

在当前品牌经济年代,品牌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但我国目前2000多家中药企业中,大部分中药企业的品牌管理能力却非常落后,仍然延续以往那种依靠展开价格竞争或大量投入广告促销费用等方式参与市场竞争。落后的品牌管理意识和低下的品牌战略管理水平已经导致我国中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质量问题频出,难以在国际植物药市场获得优势市场份额。

本文通过对中药行业品牌管理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影响中药企业品牌竞争力构建的关键因素,提出中药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对策,以提高我国中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品牌竞争力内涵

竞争力是市场竞争的能力,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争夺资源和市场份额的能力,竞争力是一种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和发展的动态能力。随着品牌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直接表现为品牌的竞争,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衡量企业的竞争能力的指标也越来越指向品牌竞争力。

品牌竞争力是品牌通过对自身可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在竞争环境中形成的特殊性或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优势而在占有市场份额、获得动态竞争优势和持久利润方面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品牌竞争力强的企业,其产品和服务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更快地满足消费者。

二、中药企业品牌管理的特点

对于中药企业来说,其所处医药产业的产业特征决定了其品牌管理与其他制造型企业以及服务性企业的品牌管理侧重点有所不同。首先,中药产业属于高科技行业,与现代医药产业一样,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周期长的特点。企业的研发能力对企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次,医药产业最重要的宗旨就是为人类健康服务,医药企业肩负着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使命,中药企业生产的产品用于治病救人、预防疾病、改善健康状况,为人类健康服务,在医药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也更严格,这是中药企业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此外,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使用基础,中医药文化内涵丰富,中药企业担负着继承、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三、中药企业品牌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企业品牌竞争力的目的在于如何增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要发现增强品牌竞争力的途径和方法,就必须找出影响品牌竞争力形成的因素。中药企业因其行业特殊性,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文化将对品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这是中药企业需要特别关注的因素。此外,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以及产品的质量、安全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品牌管理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中药企业品牌竞争力。

(一)品牌文化

产品是品牌文化的载体,品牌文化通过品牌理念来传播其价值观,获得消费者认同。消费者在享用某个品牌的产品或服务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功能性需求,更多的是为了体验品牌背后的文化,寻找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归宿。产品同质化和价格趋近现象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竞争者可以模仿产品的技术,采用相同的定价方法,但是产品背后所带来的品牌文化却很难被克隆,品牌文化已成为品牌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品牌文化对提高品牌认知度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品牌认知度是目标消费者对品牌名称及其所属产品类别的知晓程度,也就是品牌的知名度。品牌竞争力强的企业必然拥有很高的知名度,面对耳熟能详的中药品牌和从未听说过的中药品牌,比较熟悉和拥有使用体验的品牌更容易带给消费者相对的信任感,因此,知名度高的品牌总是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品牌的认知度也通常与市场占有率呈正比关系。对中药企业来说,在提升品牌认知度的过程中,只有具备独特文化内涵的品牌宣传才能富有创意,使购药者对企业和产品产生亲和力,在其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品牌文化有利于培养品牌忠诚。品牌忠诚是消费者对品牌的喜爱和认同,对企业和产品抱有非同一般的感情。在消费行为的表现上,品牌忠诚者即使面对竞争品牌的价格等方面的诱惑,也愿意为其忠诚的品牌付出高价,长期反复购买该品牌,从而使企业实现利润。在竞争激烈的中药行业,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消费者很难根据自身经验和知识判断不同品牌同类产品之间的差异,要有效地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就要使品牌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让消费者通过文化的认同缩短同企业之间的距离。消费者选择某种中药产品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认同该品牌的文化内涵。中药产品要想得到消费者的信赖,促使其做出购药决策,就必须使消费者有某种情感的认可。能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企业品牌文化能够赢得消费者信赖,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文化上的认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旦被接受就不会轻易改变,这就对转移购买铸成一道牢固的壁垒,可以有效地阻止竞争品牌争夺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品牌以其独特和稳定的文化特征,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培育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加速形成品牌的竞争优势,有力地提升了品牌竞争力。

(二)企业社会责任

中药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影响中药企业的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药企业品牌的建设、竞争力的提高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是基于对企业社会责任长期履行的基础上的。药品具有维护人类生命健康的特殊性,作为医药产品生产企业,中药企业生产的产品关系到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这决定了“安全、健康、公益”是中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由于医药产品的使用对象是人体,安全性是第一要求;健康和公益是指中药企业经营指导思想应体现在更高层次的追求上,不仅要生产安全可靠的产品,而且要在企业员工中提倡健康和公益的经营理念,将健康公益上升为企业文化层面,作为中药企业经营伦理和经营道德的核心内容。

承担必要的企业社会责任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助于中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来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多少也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对于中药企业来说,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还可以有助于企业经营的良好社会形象,提高企业品牌和声誉,带动品牌形象的提升。总的来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而品牌形象的提升最终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缺失的企业很容易在消费者、全社会的舆论中损害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形象。如我国发生的“齐二药”和“欣弗”等多起药品安全事件,涉及的企业都遭受了致命的打击,有的甚至已经倒闭。事实证明,中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额外增加的成本,更多的是良好的品牌形象和长期经济社会效益的提升。

(三)品牌认知度

品牌认知度是中药企业拥有的品牌在目标市场获得社会认同和消费者满意的能力,是品牌竞争力内在的、隐形的表现。中药企业品牌认知度包括广告知名度、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忠诚度。

广告知名度是品牌知名度最初级的表现,目前中药企业的广告充斥电视屏幕,仍然在为获得消费者的广告知名度进行激烈竞争。知名度使品牌在消费者心智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消费者知晓品牌的前提。品牌知名度越高,消费者越认同该企业和产品。广泛的品牌知名度并不意味着良好的品牌美誉度,品牌美誉度的获得主要来源于产品的功效以及性价比。品牌忠诚度是品牌竞争力的最高境界。品牌忠诚度是指受质量、价格、文化、个性等因素的影响,使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商品情有独钟,形成偏好并长期购买的行为。可见,品牌忠诚度是一种行为上和态度上的综合反映,它不仅仅表现为重复购买的行为忠诚,而且包括对一个品牌所持有的积极态度取向的态度忠诚。而品牌忠诚度的价值在于赢得稳定的利润,缓解竞争品牌的冲击,有利于品牌的延伸与扩张。

(四)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品牌竞争力体现的是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关系,因此,中药企业品牌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产品比竞争对手具有的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消费者购买中药产品的目的是获得药品的疗效,产品疗效是消费者需求的核心要素,是人们对中药产品的最基本需求。因此,中药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是影响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要建立和维护品牌忠诚就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五)技术创新能力

中药行业属于高科技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中药企业品牌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保证产品和品牌质量的手段。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反映企业在产品、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潜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保证。

当企业经过成功的技术创新提高了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和品牌附加价值,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药品疗效,能够获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进一步认同以及对该企业产品的重复购买,从而获得持续稳定的利润,提升了企业的品牌竞争力。药品市场竞争不断激化,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必须得拥有有效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才会拥有持久的品牌竞争力技术创新,促进品牌竞争力的提升。

(六)品牌管理能力

品牌管理能力包括品牌定位能力和品牌传播能力。信息化时代到来后,消费者面临多渠道信息来源,影响消费者购药决策的因素也更复杂。企业进行品牌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品牌定位和品牌传播。中药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市场细分、目标选定、品牌定位等一系列品牌定位工作,可以将品牌的个性、质量等特征准确地、快捷地传递给消费者,增强品牌文化的浸透性,在消费者心中确定清晰的品牌形象。中药企业常用的有效品牌传播工具有广告传播、代言人传播、促销传播、终端传播、公关传播、赞助传播、体验传播、口碑传播、互联网传播等,企业通过各种传播信息和渠道,树立、维持和提升品牌形象。有效的品牌管理手段一方面能够将品牌形象及品牌价值传递给消费者,另一方面能够培育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契约关系,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从而有效地形成市场优势、提升品牌竞争力。

四、提升中药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对策

为了创建和培育自有中药品牌,使更多的中药品牌走向国际市场,必须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中药企业品牌竞争力。

(一)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应该不仅追求利润,还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成为合格的企业公民。中药企业必须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建立监督约束机制,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面对目前存在的诚信缺失现状,中药企业要将诚信经营理念纳入企业经营哲学中,并将诚信经营理念纳入企业文化范畴,成为企业的基本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的一部分。中药企业承担着安全、健康、公益的特殊使命,对于企业伦理中的“义”、“利”关系,应该建立一种“以义统利”的关系,即逐“利”必须以行“义”为前提。此外,还要强化中药企业是健康的社会生产者意识,患者是中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必须将患者的利益置于中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位置。中药生产企业还应该在收集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信息方面加大投入,积极主动建立上市后产品检测体系和产品召回体系,及时对存在不良反应的药品进行召回和处置,做真正对公众负责任的合格企业公民。

(二)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药品直接作用于人体,药品的安全性是对药品的第一要求。作为药品生产企业,中药企业要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第一、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理念,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生产,认真实施GMP制度,建立严格的生产质量负责制度,切实履行质量安全保障责任。中药企业的安全责任还应体现在日常的药品生产、经营活动中贯彻政府管理部门规定的生产经营管理规范,生产和销售质量合格的药品。中药产品的源头是中药材,中药材的质量差别非常大,中药制造企业应该建立规范的原辅料采购制度,保障产品原料符合药用标准。

(三)塑造良好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可以形成关键性的购买原因、产生溢价效应。不同的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有着很大差别。形象塑造得好的品牌,容易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同,在同行业中具有竞争力。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企业,也更容易培育品牌竞争力。如:历代同仁堂人始终严格恪守“炮制虽繁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古训和出产的质量可靠的中药产品;提起天士力,我们想到的是丹参滴丸;提起云南白药集团,我们想到的是具有活血止痛功效云南白药系列产品。以上几家在消费者心目中培育了良好品牌形象的中药企业,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也因此扩展了企业发展的空间。

中药企业可以运用整合营销传播塑造品牌形象。整合营销传播对外具有整合各种传播信息和渠道,树立、维持和提升品牌形象的功能,对内具有整合企业内部信息,保障品牌有效实施的功能。中药企业可以考虑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和工具,将统一的企业品牌形象清晰地传达给消费者,使消费者认识、了解、喜爱乃至偏好该品牌。

(四)培育技术创新能力

中药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品牌竞争力,首先,要加大技术创新经费投入,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是导致我国中药行业药品研发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中药企业应该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扩大技术创新资金来源,多方筹措资金进行科技投入。其次,中药企业要加大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是技术创新的推进者和完成者,中药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人才的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完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创造人才发展的宽松环境。再次,中药企业要创建学习型组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有赖于经验的沉淀和平时的积累,这就需要企业内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鼓励知识分享和重视技术创新。因此,中药企业应该创造和培育适宜技术创新的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环境,建立长效学习机制,为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保障。

(五)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

中药企业要获得消费者的信赖与认同,除依靠产品本身过硬的质量和疗效外,同时还要使消费者有种情感的认可。只有在企业品牌营销过程中,注重将传统中医药文化内涵融入企业和产品的品牌传播,充分体现中医药的民族文化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形象,进而获得竞争优势。

中医药企业引入文化营销理念构建强势品牌,就把中医药文化渗透在广告、销售促进、公关、人员推销、直销等整合传播策略之中,利用事件营销、口碑传播、中医药文化旅游、免费药品知识宣传等软性营销工具扩大中医药品牌传播范围,提高企业中医药文化传播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孔祥金.医药伦理视角下医药行业的社会责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2):41-43

[2]陈江平.沪深两市中药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31)

第6篇:医药品市场需求范文

2012年4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080.8亿美元,2.7%。其中出口1632.5亿美元,增长4.9%;进口1448.3亿美元,增长0.3%;当月贸易顺差184.2亿美元。经季节调整法调整后,4月份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6.1%、7.2%和4.8%。

2012年1-4月我国外贸发展特点:

国际市场需求不振,我国对亚洲和欧洲一些贸易伙伴出口出现下降势头。根据海关统计,2012年1-3月我国对北美、非洲、拉美出口分别增长为12.6%、12.8%和17.5%,快于全国出口平均增速,对亚洲出口增长7.8%,对欧洲出口降幅为0.6%。受欧债危机蔓延和恶化的影响,我国对欧洲出口增速有较大幅度的放缓。根据海关5月份公布的统计数据,2012年1-4月我国对欧盟出口降幅为2%,对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出口分别下降4.1%、2.1%和27%。同时世界经济的疲软和欧债危机对我国在亚洲的重要贸易伙伴的经济的冲击也日益明显,我国对台湾、印度出口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根据海关5月份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对台湾、印度、新加坡出口分别下降10.3%、1%和4%。受中东的政局动荡的影响,我国对伊朗和叙利亚进出口也出现大幅下降,根据海关统计,2012年1-3月我国对伊朗和叙利亚出口分别下降了17.2%和55%。2012年以来北美和拉美经济复苏,非洲的经济强劲增长,市场需求较旺,但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占我国出口比重70%的亚洲和欧洲市场需求不足,今年我国出口低速增长的趋势已经很明显。

我国初级产品出口放缓, 初级产品进口增速较快。根据海关统计,2012年1—3月我国初级产品出口增长4.2%,比2011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放缓,而进口则增长18.2%,快于进口平均增长水平12个百分点。受国内市场供求情况和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强力反弹的影响,按照SITC分类,2012年初级产品中出口出现不同幅度下降的产品有咖啡、茶、可可等调味品、纸及废纸、纺织纤维及其废料、金属矿砂及废料和煤、焦碳及煤砖等。根据海关5月份公布的统计数,2012年1-4月食糖、煤及褐煤、焦碳及半焦炭和原油出口分别下降了13.8%、43.4%和83.4%,而活猪、大米、玉米和原油出口分别增长26.1%、26.2%%、42.%和39.6%。根据海关统计,按照SITC分类,2012年1-3月我国初级产品进口增速较快的产品有活动物、谷物及制品、糖、糖制品及蜂蜜、烟草及制品、天然气及人造气。根据海关5月份公布的统计数,2012年1-4月鲜、干水果及坚果、谷物及谷粉食用植物油、原油和肥料进口分别增长53.8%、305.7%、27.1%、28.2%和58.1%。

我国工业制品出口稳定增长,进口增长速度急剧放慢。根据海关统计,2012年1-3月我国工业制品出口增长7.8%,同全国出口平均增长水平持平,进口仅增长1%。根据海关统计,按照SITC分类,2012年1-3月工业制品出口中增长最快的产品是初级形状塑料、皮革、皮革制品及已鞣毛皮、特种工业专用机械、金工机械等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2%、21%和21.1%和28.2%,而出口下降最明显的产品是制成肥料和有色金属等产品。根据海关5月份公布的统计数,2012年1-4月我国工业制品产品出口增长最快的是贵金属及贵金属首饰、手持无线电话及其零件、手表及灯具、照明装置,分别增长134.1%、28.3%、23.7%和33%。根据海关统计,按照SITC分类,1-3月我国工业制品中进口稳定增长的产品有医药品、陆路车辆、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和鞋靴等,进口下降幅度较大的产品是无机化学品、钢铁和特种工业专用机械等。根据海关5月份公布的统计数,2012年工业制品进口增长最快的产品有未锻造铜及铜材、氧化铝、汽车及汽车底盘和飞机,进口分别增长了30.5%、60%、33.2%和39.2%。上述初级产品和一些工业制品进口的稳定增长反映了国内市场消费需求趋势,也是国家鼓励进口政策产生的效应。

2012年1-4月,进口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放慢。根据海关5月公布的统计数,占我国进口比重43%的机电产品进口下降1.6%,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仅增0.4%。

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多元化发展,一般贸易增速快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加快转型升级。根据海关统计,2012年1-3月一般贸易出口2005亿美元,同比增长7.9%,进口2520.2亿美元,增长8.2%;加工贸易出口1960.7亿美元,同比增长6.3%,进口1086,增长1.2%;其他贸易方式出口334.9亿美元,增长13.9%,进口685.3亿美元,增长12.1%。随着国家推动加工贸易方式转型升级,2011年以来一般贸易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方式,增速和占比均超过加工贸易。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了规避各种风险,降低成本,企业采取灵活多样贸易方式拓展市场,如利用网络营销,扩展海外营销链,通过保税监管场所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货物。2012年1-3月保税监管场所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分别进口217.3亿美元和369.5亿美元,同比增长20.2%和13.8%。进出口贸易方式多元化是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转变贸易增长的方式必要路径。

国有企业出口增长乏力,外商投资企业稳定增长,民营企业表现活跃。根据海关统计,2012年1-3月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6.9%,国有企业出口下降0.1%,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2.8%。随着出口退税政策的效力的下降,经营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物价和运费的上涨,加上出口市场经营秩序不好,企业低价竞争现象严重,一些国有企业出口利润下降,没有了发展出口的积极性。而占出口比重50%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强,出口稳定增长,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新材料、新技术、品牌产品和节能环保产品层出不穷,不仅带动国际上高端产业向我国转移,而且在我国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也受到上述因素影响,但是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成本低,机制灵活,更加市场化,创新意识强,所以在市场需求不振的情况下仍然表现较为出色。

加快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进出口平衡

国务院总理2012年3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提出要坚持进口与出口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进口结构,稳定和引导大宗商品进口,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并确定加强进口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以暂定税率的方式,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进口关税,降低部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生活用品的进口关税等。

2012年3月31日,商务部联合十部委联合提出《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了转变外贸增长的方式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及机制保障。转变增长方式的主要任务是优化外贸国际市场、国内区域布局、加快外贸转型基地的建设等。

目前我国政府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和鼓励进口的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在我国外贸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展示了我国外贸发展的美好远景。

从2012年春交会看今年外贸发展前景

广交会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综合性国际商品交易会,被誉为中国外贸发展的“晴雨表”。据统计,2012年春交会到会客商超过21万人,比第110届增长0.23%,创历史新高,累计出口成交360.3亿美元,环比下降4.8%。数据反映当前外贸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预示今后几个月出口增速将延续前四个月放缓的势头。

第7篇:医药品市场需求范文

1 泛亚航线冷藏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

1.1 冷藏集装箱运输需求

1.1.1 冷藏集装箱运量

2008年底至2009年初,全球贸易量骤减,但泛亚地区冷藏集装箱海运量仍保持增长势头,达到,同比增长7.1%。2008年全球冷藏散货船运量占全球冷藏货运总量的43.6%,预计2015年该比例将缩小至28.9%;相比之下,冷藏集装箱运量占冷藏货运总量的比例逐渐增大。根据预测,2015年全球冷藏货物海运量将增至1.15亿t,比2008年增长约40.0%,冷藏集装箱运量和冷藏散货船运量占全球冷藏货运总量的比例将分别达到70.0%和30.0%。

近年来,泛亚航线市场发展迅速,预计2013年该航线集装箱运量将增长5.9%(全球平均增长4.7%),达到万TEU,占全球海运集装箱总量的50.9%。泛亚地区活跃的贸易活动推动冷藏集装箱运输发展。预计2013年底泛亚航线冷藏集装箱运量占全球冷藏集装箱总运量的比例将达到29.0%,201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约41.0%。

由表1可见,在2010―2011年我国与泛亚国家和地区冷藏集装箱货物进出口贸易中,我国贸易顺差较大,泛亚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冷藏集装箱货物的依赖性较强。

1.1.2 泛亚航线冷藏集装箱运输需求影响因素

1.1.2.1 经济环境

(1)泛亚地区贸易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据世界银行预测,在全球贸易扩张、金融市场一体化、技术扩散效应增强和国际移民持续进行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全球化进程已进入加速期,到2030年世界商品和服务出口额将增加到27万亿美元,出口额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至34%。随着全球自由贸易进程加快,亚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包业务基地,以加尔各答、新加坡和香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和服务外包中心推动泛亚地区物流体系加速完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国家的产业结构逐渐从高能耗、高污染型向新型节能、自主技术密集型过渡,产业升级、出口产品附加值提升等为节能高效、灵活便捷、技术先进的冷藏集装箱海运市场发展奠定经济和技术基础。自2008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欧美航线海运量骤减;相比之下,泛亚航线随着泛亚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海运冷藏集装箱货运范围及其转口贸易持续扩大。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成立,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我国与东盟十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预计2015年实现90%的产品零关税。2012年,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突破美元。欧美经济衰退导致东亚与欧美间贸易萎缩,但东盟成员国间的近洋贸易却因此而日益活跃,具体表现为:东盟各国对水果、鱼、肉等食品及医药品的需求增长,泛亚地区冷藏集装箱运量占该地区集装箱总运量的比例增大。

(3)人民币结算体系建立。2012年6月1日,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正式启动,中日贸易实现本币结算。随后,我国与朝鲜和东南亚国家签订双边本币结算协议,人民币结算体系逐渐在东亚形成。在金融政策的支持下,泛亚贸易范围和规模均有所扩大,推动冷藏集装箱运输进一步发展。

1.1.2.2 港口冷链物流

由于港口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乘数效应,世界各国都热衷于发展港口经济。近年来,泛亚地区港口和自由贸易区数量激增且规模扩大,造成港群间、港口间对共同腹地货源的争夺。除“费率之战”的竞争方式外,各港口争相提升服务水平,构建物流网络,推动港口堆场、冷藏库和陆上冷链物流体系逐渐完善,为冷藏集装箱运输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1.2 冷藏集装箱运力状况

1.2.1 全球冷藏集装箱运力

据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统计,2012年全球冷藏货运需求达,运力缺口约500万t。船公司自2010年开始大量拆解老旧冷藏散货船,而新的冷藏集装箱船舶仍在建造中,短期内冷藏集装箱运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此外,2009年全球冷藏集装箱设备总产量比2008年急剧下滑60%,当前冷藏集装箱设备缺口仍在扩大。

2008年全球冷藏集装箱运力占集装箱总运力的16.8%。2009年全球集装箱船舶订单中的冷藏集装箱运力达,占订单中集装箱船舶总运力的15.3%,并将于2014年底前全部建造完成并交付使用;因此,2014年以前全球冷藏集装箱运力将持续供不应求。预计2014以后全球冷藏集装箱运力将逐年膨胀,2014年拥有冷藏集装箱箱位的集装箱船队运力将达到约万TEU,其中,冷藏集装箱运力约202万TEU,配有电插头的冷藏集装箱运力约128万TEU。2013―2014年全球新订造集装箱及冷藏集装箱运力预测如表2所示。

1.2.2 泛亚航线冷藏集装箱运力

由于传统冷藏船甲板经改装后可装运冷藏集装箱的数量有限,且运输成本远高于大批量运载冷藏集装箱的集装箱船舶,加之集装箱船舶运输冷藏集装箱能有效减少货损、货差,且船公司可以通过冷藏集装箱与普通集装箱配载来提高营运效率,海运冷藏货物逐渐从冷藏船运输转移至集装箱船舶运输。

如图1所示,泛亚航线的冷藏集装箱运力几乎被全球十五大船公司所垄断,其中,马士基在该航线冷藏集装箱运输市场中的份额远远领先于其他船公司。Alphaliner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马士基已预订21艘具备冷藏集装箱运输能力的集装箱船舶。

2 泛亚航线冷藏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

2.1 存在的问题

泛亚地区自2009年开始逐渐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世界冷藏集装箱运输发展。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预测,2015年以前泛亚地区贸易量年均增长2%~ 5%,冷藏集装箱航运市场年均增长8%~10%。冷藏集装箱运输市场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设备不足牵制其发展的局面。

不过,从长期来看,随着船公司不断扩大拥有冷藏集装箱箱位的集装箱船舶保有量(例如,截至2013年6月22日,马士基和长荣海运订造集装箱船舶数量分别占现有量的14.3%和38.2%),未来冷藏集装箱运力或将呈现过剩状态。预计2013年投入使用的冷藏集装箱运力达600万TEU;受马士基等航运巨头投巨资建造“绿色”集装箱船舶的刺激,2014年冷藏集装箱运力将增至720万TEU。由于冷藏集装箱运输成本高,维修和保养程序复杂,且需求较为稳定,当前冷藏集装箱及冷藏集装箱船舶订单大量增加势必造成未来冷藏集装箱运力过剩及运价下跌。此外,随着欧美、大洋洲等地区经济复苏,未来全球贸易重心可能再次转移,若盲目增加泛亚航线冷藏集装箱运力,势必导致全球冷藏集装箱运力分布不均,资源配置不合理,从而阻碍全球冷藏集装箱运输发展。短期运力不足、长期运力过剩是当前泛亚航线冷藏集装箱运输市场面临的突出矛盾。

2.2 发展策略

(1)优化航线布局。联盟合作已成为当前航运市场发展趋势,例如,泛亚航线上有伟大联盟以及长荣海运与CKYH联盟组成的新联盟,这对加强船公司间竞合、实现共赢等具有积极意义。船公司优化航线的措施还包括重组航线,调整经营效益差、货源分散、成本高且风险大的航线,选择安全、经济且货源稳定的航线,改变挂靠港口及其数量,利用其他船公司开设的航线完善运输网络,选择最优运输路径等,从而有效扩大冷藏集装箱运输服务覆盖区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2)签订舱位互换协议。船公司可以互相租借冷藏集装箱箱位,协调派船,适当调整船期,以降低运营成本;允许联盟成员船舶进入新航线和市场,充分利用冷藏集装箱资源,提高派船效率,以满足冷藏集装箱运输需求。

(3)主支线协调统一。在泛亚主航线的基础上,根据冷藏集装箱货源周期性需求开辟临时支线,充分利用传统冷藏船或有少量冷藏集装箱箱位的集装箱船舶,以缓解季节性运力不足的压力。

(4)建立港航、航货、港货联盟。船公司与港口及货代公司合作,增加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完善陆上冷链物流体系;保持货源稳定,节省冷链货物流转时间成本,优化冷藏货物装卸和交货效率;制定和实行有利于冷藏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的费率、运价等。

(5)发展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在发展冷藏集装箱水路运输的同时,完善公路、铁路、港口冷库等冷链物流体系,保证冷藏集装箱运输的连续性及安全性。

3 结束语

第8篇:医药品市场需求范文

首次转型:传统卷片商的“数码化生存”

2005年10月,富士胶片在中国的投资企业――苏州富士胶片映像公司举行公司创建10周年仪式。在这次仪式上,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社长、全球总裁兼CEO古森重隆当即宣布:“公司数码相机生产重心将从日本向中国转移,今后富士计划年产650万台数码相机中,其中2/3来自中国;苏州富士将取代日本仙台工厂,成为富士数码相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这些公司全和传统胶卷无关,而且分处于不同行业,但它们又都有一个共同点――数码化。此时,人们已能清晰地感觉到,富士,已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绿盒胶卷,而是数码产品的先行者。

富士对于中国人而言并不陌生。在中国胶卷市场上,富士曾经是胶卷和照片的代名词。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最高曾超过60%。1998年,柯达与中国政府达成了“全行业合资计划”,即行业所称的“98协议”,根据该计划,中国承诺:在今后的3年内,不允许其他外资进入中国的感光材料行业。“除乐凯之外,分别位于厦门福达、汕头公元、无锡阿尔梅纷纷与柯达合资。中国还承诺上海,天津,沈阳另外三家企业在合资公司3年基建期内不与其他任何外商合资,柯达为此向中方支付资产转让和经济补偿费3.75亿美元。”在这份前所未有的“排他性协议”之后,竞争格局便发生了根本的逆转,富士胶片不得不逐渐退出中国市场。到2001年,柯达在中国的胶卷市场占有率远远超过富士,中国成为柯达全球第二大市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富士失去中国市场的处境。但这也迫使富士胶片痛定思痛,实现数码化的产业转型。富士胶片控股常务董事古森社长提出了“第2次创业”的口号,投入超过2000亿日元的资金,对公司产品结构进行重大改革,积极向数码转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对公司进行彻底改革,开拓新兴市场,另一方面,集中经营资源促进成长型事业的发展,强化并购和联盟。其中包括调整国内外工厂的生产设备,与摄影感光材料业务相关的1.5万名员工,通过重新配置等方式缩减到1万人。

古森社长认为,富士之所以能够向数码成功转型,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首先,数码技术开始大规模引用,公司的组织结构必须进行变革,以适应新的产业革命:其次,合并相关业务,富士胶片、富士能和富士施乐等公司三剑合璧,力促转型:再次,在新事业的开发体制上进行调整和加强,形成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组织氛围;最后,激发员工最大的潜能来积极能动地发展事业。”

积极转型的结果是,富士胶卷在激烈的变革中站稳了脚跟,销售收入一举超过柯达。

二次转型:液晶市场风生水起

随着数码技术的成熟,数码相机的市场也日趋,饱和,利润空间也逐渐萎缩。

事实上,富士数码产品的情况也经历了一波三折。最初,因为最早转型,富士在市场上取得了先发优势。1998年,富士胶片向市场推出了首款数码相机产品,在当时还处于黎明期的日本数码相机市场上,富士胶片的产品占据了头把交椅。据调查:1 999年富士胶片在日本的数码相机市场份额为28.4%,即使到了2001年,也领先于第二位的奥林巴斯近5个百分点。但是,当技术力量和品牌优势都十分强大的老牌企业,如佳能、尼康、松下纷纷涉足这个领域时,富士胶片的市场份额被大量蚕食。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富士对自有技术情有独钟,忽视了自身产品与市场的兼容性,从而失去了消费者的青睐。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度,富士胶片控股又进行了第二次转型:进一步缩小传统的胶卷业务领域,将经营重点向液晶材料等非终端消费类产品转移。

其实,早在2000年左右,液晶彩电和等离子彩电争夺平板彩电市场霸权的时候,富士胶片已经看准了液晶彩电的发展前景,储备力量开发与自有技术密切相关的液晶配件。

第二次改革启动后,富士胶片控股投入了大量的经营资源用于液晶显示屏(LED)配件材料的开发生产,前后共投入了3000亿日元提高生产能力。2006年10月,在日本九州建成了第3个生产基地,大幅度增加以视角扩大膜为代表的高附加值显示屏材料的产量。

与此同时,富士取消了部分感光材料生产线,大幅减少研发投入,整合冲印车间网点等。而对于数码相机业务,则继续强化高感度为核心的产品开发,将数码相机的生产重心向中国转移,并削减经费和强化库存管理。2006年10月,富士摄影胶片正式改名为“富士胶片”,标志着公司的第二次转型完成。2007年,富士胶片控股已经是一家集平板液晶显示屏材料、医疗和生命科学产品、印刷、文件处理,光学元器件5大业务板块,传统的感光材料产品在富士销售额中的比例由6%下降至3%。

三次转型:精细化学新天地

通过第二次转型,富士胶片实现了“V字形复苏”。2007年,富士的利润比2006年同比增长了2倍,达到了2073亿日元。然而,好景不长,公司刚刚迎来转机,金融危机的阴覆又悄然而至。

2008年,富士的业务再次下降,其中遭受打击最大的是核心业务――液晶显示器配件。这对富士胶片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更为严重的是,富士的印刷、文件处理等部门也受到影响。形势最为严峻的是与摄影相关的影像部门。富士胶片的这块业务已连续5年亏损,2008年的亏损额竟然是2007年的13倍,达300亿日元。摄影胶卷、照相纸等摄影感光材料业务虽然在2006年的结构改革中已大大压缩了固定成本,但市场需求萎缩的速度似乎更快。身陷窘境逼得富士胶片控股进行第三次战略变革,以求“绝处逢生”。

2009年4月30日,富士宣布:2009年是“成长战略的再构筑”和“以结构改造为核心,强化经营体制”的关键一年。围绕“成长战略的再构筑”,富士将医疗・生命科学、印刷、文件处理、光学元器件和高性能材料等五大领域确定为今后的重点方向。同时,富士投入1 5.3亿美元对公司进行全面的结构改造,进一步精简组织结构,强化组织功能,控制成本,削减经费,并在降低成本,扭转亏损业务的同时,寻找新的业务。

液晶显示器业务:加强对价值链的全面掌控。经过这次金融危机,富士胶片痛感无法掌握下游客户的库存需求是个极大的失误。因此,下决心建立全面的客户库存了解机制,不仅对直接客户的库存了如指掌,还要延伸到下游企业的流通库存。同时进一步推进工厂生产的自动化,提高生产

效率。“尽管眼前的市场不景气,但液晶彩电的需求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如果放眼世界市场,眼下的普及率只有不到20%。”古森社长的自信来自于其掌握着世界液晶显示屏滤光片80%的市场份额。

数码相机业务:2008年11月,富士胶片起用了在公司内部有着“SCM(供应链管理)之王”美誉的口武出任富士能株式会社社长。口社长不负众望,施展其在组织再造方面的能力,大大压缩了生产成本,着力实现扭亏为赢。

富士胶片控股绝处求生最大的举动当数该公司利用其在感光、显影技术上的传统性优势,向医疗器械领域拓展,实现产品的第三次战略转型。

2008年2月,当富士胶片投下1400亿日元巨资,将陷入亏损的富山化学工业纳入麾下之时,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在股市,富士胶片的股价也应声下跌。事实上,富士胶片收购这家制药企业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出于长远考虑。

富士胶片在诞生2年后,即1936年就开始生产销售医用X光摄影胶片,本来就与医学有着不解之缘。今天,富士涉足电子内窥镜、血液诊断装置等产品,数字X光摄片诊断装置,占据着超过40%的市场份额,在2007年的销售额达到了2900亿日元。而现在试图从诊断领域向治疗领域扩展,意在将摄影胶卷的开发和生产方面培育起来的精细化学技术用于医药品的开发。

在购并了富山化学才两个月后,古森社长雄心勃勃地表示:“今后,医疗・生命科学将成为富士新的核心业务。医疗、生命科学事业的销售额未来要提高到1万亿日元。”富士胶片控股今年以来的一系列举措似乎在印证这家公司的战略目标:与GE旗下的医疗集团签订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就生物科学研究事业领域中应用于基因和蛋白质的检测・解析等影像分析系统产品的开发、制造和销售事宜开展合作;建立“富士胶片医疗研究所”,凭借公司擅长的有机合成技术、解析技术和影像技术等广范围的技术实力,强化并推进公司在抗癌药剂领域的研究。

第9篇:医药品市场需求范文

建立品牌价值速变通道是现在的医药保健品企业比较流行的产品策划方式,很多企业都在进行产品的品牌价值速变的实验,通过品牌价值速变通道每年孵化的产品多达数十个,而且大部分产品都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品牌价值速变通道的作业流程是这样的:首先要从产品本身的功效和形态上进行分析,并找出产品价值所在,并在其中挖掘产品价值的核心要素,以及与其他产品相比的价值要点,在这样的产品价值要点上加入速变元素,如商标等,把产品价值转化为品牌价值;品牌价值通过市场速变转化为市场渠道所要的市场价值;最后在消费者的需求中完成产品的消费价值。这种过程清晰地表诉了一个产品从产品到消费的一个价值流转过程。而建立品牌价值速变通道的核心要点就是要通过品牌价值速变,孵化出具有市场价值和消费价值的产品,从而提升产品的销售。

六味地黄丸作为我国流传已久的经典产品,我们对产品价值作一番深入的分析。

分析“便宜”——六味地黄丸产品价值

一、分析产品本身的形态:

[组成] 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 。

[功能与主治] 滋阴补肾。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

[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每次6克,小蜜丸每次9克。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克。

二、六味地黄丸的用途——产品功效

六味地黄丸全方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有补阴方药之祖之誉,能滋阴补肾,对肾阴不足所致诸般虚症,均有良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它还有以下多种用途。1、预防食管癌。六味地黄丸的成分之一是熟地,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硒,能防止可诱发各种癌症的过氧化酶和自由基的生成。有关研究资料证实,用六味地黄丸对食管癌前期病变上皮重度增生效果良好。2、治疗肾盂肾炎。六味地黄丸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全身及肾脏局部的防御功能,适于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在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可加服六味地黄丸效果明显。3、治疗男子不育症。六味地黄丸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而改善性激素分泌,促进正常的生成,从而提高受孕率。4、治疗过敏性鼻炎。六味地黄丸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又能抑制抗体的生成,抑制过敏反应,起到双向调节作用。用六味地黄丸加色甘酸钠治疗过敏性鼻炎,停药后疗效维持时间长,复发少。5、治疗糖尿病,服药7~10天即见症状减轻;治疗慢性喉炎,饭前用淡盐开水送服;治疗更年期综合症,六味地黄丸能升高更年期综合症患者雌二醇及白细胞雌激素受体水平,使更年期症状明显好转。另外,还可用于肺癌的放疗期,可提高放疗效果。6、治疗眼病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服用六味地黄丸,可明显提高视力,改善视物昏蒙、晶状体混浊等症状。此外,六味地黄丸对治疗外伤性角膜溃汤、慢性葡萄膜炎、睫状体青光眼综合征等也有一定疗效。7、治血液病 六味地黄丸可治疗因服用氨基比要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症,服药一个月后,可明显提高白细胞数量,改善乏力、纳差等症状。8、治更年期综合征 服用六味地黄丸三个月后,患者的潮红、潮热、出汗、心悸、焦虑、失眠等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9、治病理性室性早博 治疗病理性室性早博确有较好的作用,服用六味地黄丸二个月左右,患者病情可有改善。11、治脑溢血后遗证 服用六味地黄丸,对脑溢血后遗证所致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2、治糖尿病 六味地黄丸有较好的降血糠作用。糖尿病患者除调节饮食外,加用六味地黄丸,可降低血糖、尿糖,改善症状。13、防治肿瘤 各类癌症患者在放疗、化疗同时有阴虚症状者,服用六味地黄丸可增强体力,减轻副反应。14、治复发性口疮 复发性口疮患者服用六味地黄丸,一般1-2天疼痛消失,3-5天疮面愈合。

三、分析产品的剂型形态

六味地,口服:每次8片,每日2次。

六味地黄丸(浓缩丸),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

六味地黄胶囊,口服:每次8粒,每日2次。

六味地黄冲剂,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糖尿患者不宜服。

六味地黄口服液,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2次,糖尿病患者不宜服。

六味地黄膏,温开水冲服:每次10~15克,每日2次

六味地黄丸(水丸),口服:每次5克,每日2次。

四、从以上的资料我们来分析六味地黄丸的产品价值:

核心功效价值:滋阴补肾。也就是补肾阴。

功效价值:对照中医在肾阴虚上表现的症状,十多种阴虚型疾病的辅助用药。

产品原料价值:药材的纯度和地道程度。

产品背书价值:厂家的历史及生产工艺水平

产品价格:从2-3元到数十元不等,产品价格跨度大,老百姓对数十元钱的价格定位并不排斥。

产品剂型形态:丸剂、胶囊、片剂三种,以六味地黄丸剂最为普遍和普通。以软胶囊最为少见。

如何卖贵——产品价值转化为品牌价值

六味地黄丸是一个高度同质化的产品,全国的生产企业多,产品没有明显的特色,如果不能在产品中挖掘出差异化的定位,并通过建立品牌来设立竞争壁垒,产品进行广告投入就等于为六味地黄丸这个品类市场做了广告,做了市场的引导者和先行者,而先行者一般都成了行业的先驱者——牺牲了自身的利益换取了产品类别概念的苏醒,做了市场的教育者,而自身却成了先驱——市场营销的“牺牲品”。

通过以上我们对产品价值的分析,我们可以在几个方面创建产品的品牌价值。以区别与其他六味地黄丸的区别,显示产品的特色。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品牌价值。

一、 创建商标。

商标的创建是根据产品本身的产品特色和服务特色而创建的。我们分析了六味地黄丸的产品价值,从产品价值中我们就可以抽象出一些差异化的产品元素来创建六味地黄丸的商标。六味地黄丸创建商标有如下几个方向:

1、 药材的质量方向。在产品药材的质量价值中抽象出品牌中的商标元素,如“纯真十八”等。

2、 比如说表达药材地道的和质量好的,可以用“地道牌”六味地黄丸或者“才好”这样的商标标识区分开来。

3、 表达生产区域的,可以用当地比较出名的地名或者名胜古迹作为商标,如兰州慈佛等。

4、 表达药品功效好的,可以用“顶刮刮”、“天天圣力”等。

5、 表达产品的历史文化的,如宛西制药采用的就是“仲景”这样的商标,把张仲景这样的医圣注册成了自己的商标,成了产品的形象和代言人,这样的产品岂有不成功之理。

6、 表达产品的功效目标的, 可以用“益生荫”(谐音,益肾阴);“朴盛”(谐音补肾)等直指产品功效。

7、 用产品蒙上国外文化色彩的,可以用“樱桃小丸子”这样生动活拨的传播商标。一下子就有了日本味道。

8、 表达详和安定的文化,就有“天地详和”这样的商标创建。

9、 表达产品独特的剂型特色,比如说是软胶囊,这样形态的六味地黄类产品,就可以用“欣太软”、“黄太极”这样的传播商标。

10、 表达产品价值的背书文化,一般是用厂家本来的商标命名,如同仁堂、雷允上、汇仁等等。

11、 传播流行的情感和感觉利益的传播主题。如“丸定今生”、“六六大顺”等等。

12、 其他。很多产品的注册商标不是单一的在某一个方面的变通,而是融合了产品多个方面的价值,经过提炼后创建了产品商标。

二、重新设计包装。

产品的包装是产品的品牌重要的构成部分。不管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品。当然,产品在设计包装的时候,我们必须根据制订的品牌精髓来进行。一般来说,六味地黄丸品牌包装设计有如下一些方向。

1、 传播历史悠久的利益主题。

如果产品重新注册了商标,确定了品牌传播方向的利益主题,那么我们的包装设计就必须围绕这个利益主题来确定产品的包装表现手段。比如说确定一个叫做“百年大吉”的商标,我们就必须在包装上整合出产品“百年大吉”的品牌形象。

(1)在文字上我们必须突出百年的古朴感觉;

(2)在设计的视觉上我们必须融合两个基础元素:一个是吉利的色彩;一个是传统中成药的纯真地道的感觉。

2、 传播药材好的利益主题。

传播药材好的利益主题,比如说确定“纯真十八道”的商标后,我们就必须对纯真这个主题来体现药材好这个概念。

(1) 在文字上我们把纯真的意境表达出来;

(2) 在视觉设计的元素上我们必须体现两个方面:一个纯真概念的表达;一个为何纯真的表现。

3、 传播国外文化的利益主题。

很多产品希望传播出一种与国内不同的文化。特别是一些合资企业。在六味地黄丸这个产品上,最适合传播的文化是日本和韩国文化。因为日本、韩国的中医技术现在世界上是一流的,韩国和日本的中药制剂技术比我们要先进得多。所以如果是一个中日合资的企业,不妨在商标中就直接体现日本的味道。如“樱桃小丸子”这个的一个商标,既亲和,又可以在包装的设计中直接体现日本的味道。

(1) 包装传达出日本的文化特色

(2) 日本六味地黄丸和中国产品的差异点

4、 传播产品背书价值——生产企业文化利益主题。

很多企业希望产品能体现他们产品的背书价值。比如说同仁堂六味地黄丸,这个一个以企业品牌作为产品品牌的六味地黄丸,它背书表现的是企业的价值,体现的是企业的核心利益主题。包装设计需要如下元素:

(1) 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特征的表现;

(2) 企业产品与其他产品的价值差异点。

5、 传播产品的形态利益主题。

很多企业在产品价值中就能够寻找出产品形态的差异化,并把这种差异化当成产品的核心价值,比如说现在有些企业的六味地黄产品中的核心产品价值是软胶囊,也希望剂型方面的差异点是构成产品竞争的核心优势。这个时候我们创建的商标就是围绕软胶囊这个形态进行品牌的生动化创意。于是有的策划人就想把某个企业生产的六味地黄软胶囊的商标叫做“欣太软”,一方面表达产品是软胶囊这种形态;另一方面就是表达功效,而且借用情感巧妙地说出来,“我总是欣太软,欣太软,所有问题不再自己扛”,借用任贤齐“心太软”这首歌就造成了品牌良好的传播。包装设计需要包含如下元素:

(1)六味地黄丸软胶囊与硬胶囊的差异点;

(2)把差异点如何变成可传播的设计语言。

6、 传播功效过硬的利益主题。

在产品功效过硬这个传播的利益主题中,用在六味地黄丸这个产品上注册的商标通常要谐音产品的治疗效果。如“天天圣力”,“奇添大圣”等传播功效过硬的品牌传播主题。一般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中,我们要注意整合如下两个方面:

(1) 功效过硬的表达元素;

(2) 品牌价值的表现元素。

7、 传播产品专业形象的利益主题。

在对六味地黄丸的功效细分中,我们还必须重新进行二次定位,如有的厂家的六味地黄丸定位为专业补肾阴;有的根据人群定位为中老人的健康伴侣、有人根据产品的成分细分为不含糖的六味地黄丸——湖南九芝堂药业的九芝堂六味地黄丸就是这样定位的。如果我给九芝堂六味地黄丸加一个产品品牌的话,我可能就是加这三字——“不含唐”。所以说如果我们确定了产品作为专业产品的利益主题,商标就可以采用传播这个利益主题的文字或者图文组合,而包装盒就必须根据这个利益主题来组织视觉元素进行相关设计。

(1) 体现产品的市场定位;

(2) 体现在这个定位市场中的权威形象。

8、传播多个利益主题融合后的新传播点。很多品牌需要传播的不仅仅是一个传播主题,可能是很多品牌主题的相加,但是这种相加不是物理上简单的累积,而是要让这个几个利益主题融合后变成一个新的传播点,产品的商标要体现,产品的包装更要体现。包装上主要抓住如下一些核心要点:

(1)哪一个是传播的重点?

(2)综合后我们需要表达什么?

(3)怎么做才适合传播?

(4)设计元素怎么表现?

(5)包装的商标和图形如何融合?

(6)我们表达的核心意思是否明确?

三、品牌设立需要融合二个方面的利益。

1、 品牌设立需要体现经销商朋友的市场价值利益,很多产品的品牌创建必须要参考经销商的市场利益,在做品牌设计的时候不能把经销商的利益置之度外。

2、 品牌设立需要体现终端消费价值利益,因为产品终究是要消费的,产品实现的最终形态就是消费形态,而产品价值实现的最终形态就是消费价值,所以在设计产品的品牌的时候,我们必须把消费者的终端利益设计进去,能体现消费价值利益。

四、品牌设立需要区分两个方面的市场需求

1、 处方药市场要求产品的是专业产品的形象,品牌设计中以博得医生为好感的目的进行设计;

2、 非处方药要求产品的品牌形象是针对消费者的,这种品牌形象设计主要以满足终端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

五、广告带的拍摄

广告带是展示产品品牌最重要的窗口,广告带也必须体现品牌价值的核心消费概念。

六、终端宣传品的设计

各种终端宣传品是品牌传播的又一个重要载体,在设计品牌形象的时候,用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将直接影响到品牌的传播效果

七、报媒的撰写

各种报媒是OTC市场营销的利器,只有适合消费者需求又能够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报媒才是体现品牌传播最有效的利器。

八、临床报告的撰写

如果说报媒是针对消费者的营销利器,而临床报告就是针对医生促销的必需品。临床报告需要传播出产品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展现产品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

如何卖好——由品牌价值速变为市场价值

引子:

从六味地黄市场的消费情况来看,销量也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在浙江市场上,六味地黄产品年销售有5000万元之多,上海市场也有近4000万元,连青岛市也有2000万元的市场销量。如果我们据此推算到全国,六味地黄产品市场容量就有上十亿,而且还有上升趋势。如果厂家的品牌意识再加强,营销方式再改进,其市场潜力将还有可能扩大。

加入WTO,国宝中药的魅力将再次成为新宠。六味地黄的药理作用已不再拘泥于过去的处方推荐,因为其具有增强免疫、抗疲劳的特效,可以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作为保健品服用,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六味地黄的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扩张。如此,自然会引得更多的企业参与竞争,已经涉足的医药企业会千方百计的展开拳脚,力将蛋糕做大。

2001年六味地黄丸原料枣皮价格由原来的50元/kg涨到220元/kg后,也把厂家逼到了只有卖得贵卖得好才能有出路的地步。然而出路也在“卖得贵和卖得好”中间走出来了!

正题:

产品通过品牌价值速变后,成了攻略性的品牌,我们所要作的第二步就是把产品的品牌变成市场品牌。也就是说,通过市场的交换,把产品价值变成市场价值。市场价值是营销渠道需要的价值,这种价值核心的两点无非是:稳利和高利。

满足了市场中“稳利”与“高利”的需求,六味地黄就从品牌价值速变成了市场价值。我们实现产品的市场价值有如下一些市场运作手段。

两种模式实现卖好——产品品牌价值到市场价值的转化

一、满足市场的“稳利”需求——大流通大营销的市场营销手段

一些在中央电视台上广告的产品,采取大流通大广告的模式,进行市场运作。

1、 在空中,采用央视加地方卫星电视,品牌广告加专题传播的高空广告轰炸;并结合专题广播用电波把六味地黄丸送进千家万户。

2、 在地面,采用大的流通模式,采用特约经销商的营销手段,用大型的医药连锁企业配送产品,力争产品在渠道上做细,做大,网络做齐。

3、 在终端,我们配备大量的促销小姐进行终端拉动,配合高空广告投入,地面渠道布点进行人员推广。

要点:这样市场运作模式需要建立起一个厂家高支持“稳利”的品牌形象。

二、满足市场的“高利”需求——招商手段的运用

1、 招商的优势 对于客户关系管理(CRM)对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性,《亚洲品牌战略》的作者Paul Temporal博士在2001年10月24日在香港的由美国《商业周刊》主办的“亚洲企业品牌战略研讨会”上提出的鲜明的观点:未来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以客户为核心的组织,而不是市场营销。

2、 客户的关系管理 因为对招商企业而言,经销商的开发、维护及管理工作是关系到产业通道价值链得到实现的关键。在招商的应用中,使品牌价值置换成市场价值,完成了价值的市场交换,使品牌速变通道的价值链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在实现价值速变的通道中,客户关系管理是实现品牌价值到市场价值的有效的工具箱。在这个工具箱中,满足经销商的需求是实现市场价值速变的价值基础和关键。

3、 在医药品牌价值速变通道的客户关系管理中,推崇对经销商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方案和个性化的服务措施,提供客户满意度为主导的个性化服务。如为六味地黄丸营销服务中,就提供了权威专家服务团,为经销商朋友做权威推广;提供营销及广告方面的专业人才,对当地的经销商的市场营销和媒体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等等。公司还注意建立客户详细的管理档案,以便于公司对各地的经销商提供更细致、更周到、更有效的服务。

4、 品牌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俄罗斯方块”原理:在品牌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交换过程中,如果采取有效客户关系管理措施,就如俄罗斯方块,经销商能良好地操作市场,产品的品牌价值能得到有效提升;如果市场操作不善,就会引起产品品牌价值的坍塌。

5、 在对客户关系管理的体系中,我们建立了三级数据库模型:产品原始录入数据库、产品分类数据库、成交客户分析数据库,在这三级数据库中,我们建立起了不同的分类模型:根据客户的市场操作类型分为:医院操作模型、专科操作模型、OTC市场操作模型;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策划方案,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营销需求。

要点:在运用招商为手段的渠道模式时,我们建立起产品的品牌时,必须把建立起一个适合经销商利益要求的品牌形象,也就是六味地黄丸的品牌形象一定要是对经销商有利益诱惑的“高利”的品牌形象,否则招商很难。

如何卖好——六味地黄丸从市场价值到消费价值的实现

市场的价值如何实现,如何才能与需求对象发生价值交换,使速变通道内的产品实现消费价值,是速变通道内速变的最终环节。所以,如何提供有效的为经销商服务的市场营销方案,最大程度使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完成产品消费价值的最终速变,从而完成产品销售,卖完产品。 在市场价值到消费价值的速变中,我们提倡建立一对一营销操作箱,在一对一的营销操作箱中,我们提出了以个性化的品牌满足个性化的消费的营销操作。即从分析消费者的个性化的需求开始,对需求进行识别、区分、互动、整合,最终达到我们设计元素符合消费需求的目的,使我们设计的六味地黄丸品牌价值主题能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通过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看市场价值到消费价值的实现

1、架设OTC市场骨架网。集中力量主攻大型零售平价药店,满足消费者需求中的便利。

2、主抓老字号药店的维护和进入。因为历史的积淀,老字号药铺依靠诚信和敬业的形象赢得人们的信任和赞誉。中老年消费者会因为店铺的名声和信誉而买药,以老字号药店为促销平台举行活动,起到极好的市场效果,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3、六味地黄丸属低价值产品,这就决定其销售策略必须走宽短化渠道。与中小药店联合举办促销推广,通过替消费者免费检查身体、售后回访等活动,使销量大幅提升。满足消费者对服务的需求。

4、在2001年开始,仲景在央视、凤凰卫视等投入了一定力度的品牌广告。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对消费者进行消费提醒。

5、开辟“仲景六味健康园地”,同时在电台开设20分钟“仲景健康之声”,从中医渊源的角度对六味地黄丸进行探讨;另外以扎实的地面工作紧密配合媒体的广告效应。 权威说理,说服消费者进行消费。

6、在各地的市场中狠抓终端,仅上海市场的终端业务员就多达30人。终端拦截,灌输消费概念引导消费。

7、在消费价值的实现上,所有的营销策划内容都抓住了消费者需求的“心”。主要表现在—— 顺应补肾的消费概念。 御苁蓉、汇仁肾宝,全国有成百上千种保健品炒做过壮阳,而被它们当作载体的还是“补肾”,20年的广告轰炸、炒做,终于将补肾成烙进了普通老百姓的脑海中,将补肾培育成了一个大市场。

性价比高。近年来,保健品企业涸泽而渔的短线操作方法,受到了市场惩罚。相当多老百姓对保健品丧失了信任感,于是六味地黄丸以确实的疗效、低档的价位,迅速填补了补肾保健品的市场,三株、汇仁、长甲等保健品企业,也介入了六味地黄丸的竞争。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保健意识渐强,消费者开始从治疗向预防型转移,日常保健观念渐被消费者认同。六味地黄丸价格低廉、功效可靠,相比动辄几十上百元的保健品,无疑成了消费者的首选。

产品概念传播具有促销力。产品品牌的设立是为了传播品牌概念,而品牌概念的传播主要是满足市场中的消费需求,只有传播有消费力的传播概念才能真正促销产品,仲景六味地黄丸的品牌传播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就这样,仲景六味地黄丸就是采用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市场营销手段,促使产品最终由市场价值成功地转化为消费价值,达成了产品的成功销售。

有“卖相”的六味地黄丸不仅卖得贵,而且卖得好!

——从仲景六味地黄丸卖得贵卖得好看品牌价值速变

宛西制药将企业资源集中到六味地黄丸上,建立品牌价值速变通道,进行品牌价值速变,使产品有卖相,使得有卖相的六味地黄丸不仅卖得贵而且卖得好,看看流程其实很简单。

1、 由产品价值速变为品牌价值。宛西是医圣张仲景故乡的背景,抓住了产品价值中的历史文化层面,注册了“仲景”商标。重新设计了包装,制订了品牌传播策略。

2、 由品牌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仲景根据市场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了产品价格。满足了众多经销商和商的营销积极性,把品牌价值转化成了市场价值。针对市场上产品众多的竞争产品,树立了市场竞争优势。

3、 由市场价值速变成消费价值。任何产品只有被人消费掉,才最终实现产品的消费价值,产品才有意义。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厂家详细地制订了产品的营销策划战略,针对中药厂多走流通,不做终端的状况,仲景强化了对终端的管理,满足了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充分利用了广告营销策略和终端推广策略,促使产品实现了由市场价值到消费价值的转化。

思考

同仁堂,曾经的第一品牌,现在却不得不屈服在“仲景”等新贵之后;三年前生存唯艰的仲景,现在却迅速成长为六味地黄丸的领导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