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视文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教育;市场营销;应用;案例教学
1.市场营销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营销技能
市场营销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现实中,营销案例本身很丰富,跟人们的消费实践联系很密切,这为营销案例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另一方面,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要求将学生置于模拟的商业环境中,并且担任一定角色,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针对所面临的问题,做出一系列的决策,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高职教育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1.2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
案例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教师将更多地作为支持人而不是授课人引导讨论,并且让学生就他们的观点畅所欲言,学生充满自信地发言,并且提出独到的见解。在讨论、辩论和解决问题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从“要我说”到“我要说”的转变。
1.3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案例教学通常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在讨论前,小组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并制定方案;在讨论中,要求学生学会聆听、劝说及与人打交道的技巧;在案例讨论完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群体活动,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正确看待别人及正确评价自己,树立理解和包容的意识,提高了与人合作共事的综合能力。
2.高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
2.1收集真实典型案例,正确把握教学重点
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全面了解案例主题,把握教学知识点。案例选择要尽量紧密联系现实企业营销实践,收集真实的、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又可以了解社会营销实践,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2.2明确教师角色定位,联系实际更新案例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和锻炼能力。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首先是主持人,说明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程序和操作方法,然后引领案例讨论过程。在这里,教师既不能无所事事,任课堂讨论自流;也不能严格控制讨论过程,不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其次,教师是启发者,通过教师一个又一个提问,推动学生思考,将问题引向纵深,一步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针对学生的案例讨论明确告诉他们应用到了哪些理论及知识点,如何进行创新和改进。最后,教师是案例更新者,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的教育实际。
2.3提高学生认可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案例展示、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指导实践。
2.3.1案例展示
教师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案例明确地展示出来,适当介绍案例产生的背景知识。例如在前文提到的雀巢案例中,教师应对三个世界的划分做简单介绍,使学生能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思考问题,便于学生分析。
2.3.2分析讨论
在此阶段,教师可设计几个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例如,案例呈现的现象是良性的还是恶劣的?问题出在哪里?应该如何解决?运用不同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思维层层深入。对学生发言多加表扬和肯定,解除讨论中的心理负担和顾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多向思维,互相补充和评论,不断完善观点和主张。讨论可以分组进行,每组5~8人为宜,也可视学生人数适当分组,每组民主选举组长,讨论时由组长协调组织。
2.3.3得出结论
讨论结束后,各组展示或报告小组讨论的情况。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引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并简要评述。
2.3.4重现案例
在此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得出的结论对案例再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学以致用,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教师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而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他们或表现得不积极,或表现得很拘谨,总认为只有听老师讲课收获最大,其他同学的发言不值得听。因此,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前,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识进行疏导,明确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是必须的。学生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做出自己对真实生活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对高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3.1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继续培训制度
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针对目前情况,需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案例教学水平和能力。设立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更新教师知识结构,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锻炼,增强感性认识,增强动手能力,提高案例教学的水平。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让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和锻炼。
3.2建立本土化案例库,匹配高职教学特点
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国外的不尽相同,本土化的案例能很好地表现当前中国企业的文化、机制和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具有现实意义。市场营销案例教学需要解决案例建设问题,建立本土化案例库是当务之急。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具有的特点,只有选择与他们现在或将来密切相关的案例才能真正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案例的选择要难易结合,与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目的相匹配。第二,案例的选择要具有时效性,使营销理论能与实践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贴近实际,以减少理论的滞后性。第三,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典型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营销理论价值和实践的认识。
3.3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提供实践教学场所
【关键词】英美文学;互动式教学模式;人文素质
英美文学是教育部指定的英语类专业高年级专业必修课。外语人才要求其具备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历史、地理、政治、国际关系等,培养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开阔视野、开拓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文关怀理念,构建道德体系。但文学对人的影响绝非一蹴而就,而是潜移默化地完成对一个人性格的培养和完善。通过文学课程的渗透,帮助学生理解这是一门可能影响一个人未来生活理念、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的必修课。
互动式英语教学实践: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根据英语教材所提供的文学作品,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力求在为学生创造适当的语言氛围的基础上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帮助英语类专业的学生从根本上感悟世界各国文化的不同及不同的根源,从源头上帮助学生理解国际多元文化的真正内涵。
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特殊性
从高职高专层次转型的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大都保留了其注重职业教育的优势,进入本科层次,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是新建本科院校追求的目标。商务英语、文秘英语、金融英语、经贸翻译是新建本科的外语专业的主打优势。
新建本科英美教学的教师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尤其是外语能力差距很大,大部分学生入学英语成绩比较差,词汇量比较小,志愿调剂的考生比例高。部分学生和老师对外语能力的理解就是“淘金”的工具。所以,要帮助新建本科的学生了解外国文学是帮助外语人才提高思辨能力、反思能力、分析能力,去领悟高层次的丰富语言文化,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工具性”的外语教学,轻视文学课的做法只会降低学生的思辨能力,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近年来,西方现代文艺理论及批评方法被陆续引入我国。但文学课教师如果只关注于介绍和评析理论本身,而对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与当前社会现实结合去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就有所欠缺。因此,语言基础薄弱的新建本科外语专业学生感觉文学对比现实是“骨感的”、苍白的、脱节的。与此同时,缺乏适合新建本科院校的英美文学教材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内容冗杂过长,使得教师忙于赶进度,教学效果不佳。第二,观点陈旧。大多数教材编写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一些教材的编写模式往往遵循作家生平与创作介绍作品选读注释的编写原则,这种编写体例属“灌输知识”型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第三,教材内容不完整,缺少近代部分。许多教材只写到二战前,缺少对后殖民文学的介绍。
对外国文学的了解是帮助外语人才提高思辨能力、反思能力、分析能力,去领悟高层次的丰富语言文化,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工具性”的外语教学,轻视文学课的做法只会降低学生的思辨能力,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二、互动式授课形式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体现
学生对教学模式的选择比较多样化,相对而言喜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现代学生参与意识比较强,对教学活动的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老师的约束和引导。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启发学生对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进行独立分析,组织各种各样的实践教学活动等,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总之,现代教学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责任心和忧患意识,不断学习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英美文学课程可采用三大类别互动型授课形式:(1)师生分专题讲座课;(2)学生主持研讨课;(3)文学作品赏析表演课。
(一)师生分专题讲座课
根据克拉申关于外语学习的“输入假设”理论,理想的输入应该做到既有趣,又有关联,并且有足够的输入量,教师们为学生提供大于学生目前语言能力的信息输入量;同时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障碍最小的状态下轻松地进行语言习得,产生良好的 1+1 学习效果。充分利用MOOC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把学生合成大班(60-100 人)上课,由几位教师承担,邀请学生参加,根据教师们的个人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选题,讲座要注重文学史的脉络及文学发展的渊源,讲座内容涉及政治、宗教、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同时注重本时期的重要作家的写作特点,重要作品的主题意义、特点等,主讲学生将同学们课前准备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解读。学生们对参与的讲座课有热情,准备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并且配以系统的课件,插入适当的音频、视频,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形象,为教学营造活跃的气氛。
(二)学生主持研讨课
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发生在所学内容和学习者具有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时,研讨课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平台,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情感因素。把学生分成小班(15-30人),研讨课的重点是作品,针对筛选的作品,教师提前准备各部分的开放性思考题,提前发给学生。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把学生分成小组(4-5 人),自选组长,教师每次提前一周给小组长开会,指导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对作品进行研讨。学生在课下要读原著、译文、评论等,组长根据组员的性格特点分配任务,进行资料的整理 查询 搜集,然后在上课之前先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归纳,课上由一人代表小组进行汇报或整个小组作演示,把小组的讨论与解读汇报给全班同学,形式不限。教师随机进入,进行点评 总结或找另一组进行点评,从而提升作品分析的深度、广度、理论度 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个导演或指导者,指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并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下课后由组长总结或指定组员书面总结本组讨论的主题。在每次讨论课结束时,同学推举出表现最好的小组或个人,其成绩就是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
(三)文学作品赏析表演课
人本主义的教学观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和心理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和个人需求,将学生视为完整的个体 赏析表演课采用实践教学法,为每位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示个人智慧与情感 有以下几种做法:节选一段优秀作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文本细读,欣赏英文语言的妙用、修辞、意象等;利用电影光盘进行赏析、解读;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诗歌朗诵、诗歌翻译、文学创作等;与课外活动结合,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学生们的参与性极强,不同英语能力的学生担当不同的角色,真正全班互动,也表现出了合作精神。英语能力较弱的学生充分展示了其艺术创作才华,完成了微电影的前期和后期制作。
三、互动式、多元化的英美文学课程授课方式的启示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在电视、电影、流行音乐和互联网中泡大的一代,伴随传媒文化及网络文化的兴起,许多学子更乐于欣赏兼声音、图像及动画的电子文本,而不是需要发挥想象空间的大部头文学作品。读小说、诗歌、剧本或是看戏成了越来越造作、过时的活动,这种变化对教师的教与学能力提出了全面的要求。
(一)用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子音像作品吸引对文学冷淡的学生
用文学课电子课件的思想性、实用性、多元文化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热爱文学阅读积累自身素养,适应多元文化的社会。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动态效果可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其交互性将授课内容和学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内外浓郁的中西方文化气息可以通过激活认知与元认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日常教学引入学生参与的机制
这个环节重要的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不同程度的要求,引导学生加入课堂的演讲和辩论,根据语言能力的强弱分配角色,尽量使每一位学生找到文学课最深刻的本质,加深外语语言基础和拓宽文化知识。鼓励90后的大学生参与电子课件的制作和创作表演,使他们从影视、音像资料中发现文学对人的成长所产生的价值,从表演中感受参与合作的意义,进而乐意去创造性地提高个人的学养与素养。
(三)改革文学课程考核形式
改变考试题型单一传统的选择题、填空题、概念题、名词解释、作家作品连线题及问答题。考察学生基本的文学知识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的文学欣赏能力,不能有悖于开设英语文学课程的宗旨。改变学生在期末只要通过死记硬背打高分,助长了学生的功利化思想。考试设计采用课堂演讲、小组录像、作品改编、诗歌朗诵、角色模仿等一系列的变革。倡导主动的、双向交流、开放的教学考试模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在交际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和表达思想的机会,反射出英美文学背后所折射的英语国家文化。
(四)改编内容冗杂过长的教材,调整教学内容
新建本科外语专业服务地方的面向不同,有利于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型教学模式,开放式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教材辅助。教师要对当代学生感觉缺乏研读兴趣、历史过于久远、缺乏对当今文化反思与互动的教材进行筛选,注重与当代中国文学进行比较研究,让师生感到学以致用。让作为学习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动的状态,进而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激活学生的第二课堂
教师要切实走进学生的文学社团、文学沙龙、学生剧团,给与指导并参与表演。学生的课外活动被激活,将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这个阵地的作用具有辐射能力,可以将处于朦胧状态的“文艺”青年代入一个追求更高目标的正能量价值体系中,摆脱颓废、旷课,沉迷于网游的状态。
(六)通过文学课程,提升学校内涵
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大都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也容易出现忽视内涵建设的弊端。文学选修课在新建本科学校非外语专业中是选修课,学生有可能不选或少选。而外语类专业的文学课基本是必修课、专业骨干课。如果外语类学生能够通过文学素养的提高,带动新建本科院校的内涵建设,将对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具有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雪莲,高启杰.互动式教学模式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8(03).
[2] 李秀英,王义静.“互动”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2).
[3] 马莉.英美文学欣赏课程CLIL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大连理工大学英语强化班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1).
[4] 云海英.“学思结合”与英语专业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以英国文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例[J].河北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11(03).
[5] 张丽君.互动式教学模式课堂实践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05).
[6] 赵立莹.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关键词: 英文电影 大学英语教学 实例研究
1.引言
在全球和谐发展的今天,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各行业人才的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大学英语重点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且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所学的英语进行交际。但我国的英语教学,历来注重知识的传授,使得学习者的知识储备充沛,但技能却滞后,真的是“一看就会”,“一听就懵”,“一说就错”。对于刚刚入校的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为了避免在这种尴尬局面而愈发地不敢开口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因而他们的实际交际能力在逐步的学习过程中不进反退。要改变这种英语口语、听力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英文电影作为教学内容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2.英文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2.1是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科教兴国的今日,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推进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英语教师必须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并探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使用多媒体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电影教学以其集声、形、貌于一体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正体现了这一点,它是教学改革的需要。
2.2是学生认知心理的需要
学生在学习同样的材料时,如能同时使用视觉、听觉,比单用听觉学习效果好。在英语课程中利用英文电影进行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需求并巩固学生的认知成果。它能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和其他器官,达到最有效的语言学习目的。
2.3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学生的教育除书本知识的教育,素质教育也尤为重要。外语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世界观、人生观和思想品德、价值理念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通过对优秀英文电影的欣赏,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独立的人格。
3.英文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3.1课前准备
3.1.1电影的选择
电影事业的发达,致使电影每年的生产量都十分可观,内容又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教师应注意选择那些密切配合教材、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的电影素材。教师选择时必须考虑:这部影片可以达到什么教学目的;影片内容与课程的关系如何;影片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给教学内容提供感性材料等。例如,讲解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Unit 1“Growing Up”时就可以节选著名美国片《成长的烦恼》,对比分析中西方青少年在成长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教授Unit 7“Emergency”时可以利用《生死时速》的精彩片段,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危急时刻,并学习处理紧急事件的方法。许多由经典名著改编的影片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西方生活和文学;部分优秀的动画影片因语言夸张,语速相对较慢,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3.1.2电影片段的精选
一部影片的成功,并不代表它每一分钟都精彩。在实际课堂上,由于课时有限,我们也不可能完整地播放影片,因此,课前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对电影进行剪辑,选取难度适中、操作性强的部分。例如,许多优秀影片中的经典台词至今也颇为时尚。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又是新的一天!);Forrest Gump(《阿甘正传》)中的“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nna get.”(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Lion King(《狮子王》)中的“Yes,the past can hurt. But I think you can either run from it or learn from it.”(对,过去是痛楚的,但我认为你要么可以逃避,要么可以向它学习);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中的“When The Lord closes a door,somewhere he opens a window.”(上帝现在把这扇门关起来了,但是,在某处他为你开了一面窗子)。通过对这些片段的观看,学生会更加具体地了解这些语言的具体应用语境,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3.2课堂教学
现在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Unit 5“Romance”为例。利用影片“Parent Trap”的开篇的前五分钟,这部分以唯美的画面配以浪漫的音乐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船上偶遇、坠入爱河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交流合作,作者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
3.2.1口语训练
(1)将影片设置为无声状态,请学生们仔细观看这个片段。
(2)每一位学生向他的搭档复述他所看到的故事情节。
(3)两人分角色扮演这对男女,并展开充分的想象构建他们的会话内容。
3.2.2听力训练
(1)打开电影声音,请学生们再观看这个片段。
(2)片中音乐响起,一个非常具有磁性的男声唱起“L.O.V.E.”这首歌,把部分歌词空出,要求学生边欣赏歌曲边做填空练习。让他们充分理解爱的含义。
(3)要学生特别注意会话部分,听是否与自己的想象相符。
3.2.3朗读练习
(1)将视频窗口缩小到屏幕的一半,在屏幕下半方打出电影对白。
(2)要求学生看着对白跟读。
(4)两人共同讨论刚才的会话与自己先前会话的异同,并记录下值得学习的语句。
3.2.3写作训练
(1)给学生10分钟时间,就刚才看到的片段写出自己的观后感。
(2)两人相互交换,批改对方的作文。学习对方的措辞造句,改正对方的语言错误。这样不但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鉴赏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在这堂课上,学生热情十分高涨,参与性极高,课堂气氛异常火爆。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学生不但加深了对爱情的理解,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而且在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学生英语语言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能力。
4.结语
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顺应时展的潮流,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们通过欣赏英语电影不仅可以学到地道的英语,而且能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文化、风俗和思维方式,从而摆脱母语的束缚,学到真正能用来交际的英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一定的问题和困难,这还需要广大教师和英语爱好者一起探讨,共同解决。
参考文献:
[1]Bartlett,F.C.Remember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Carrell,P.L.,Devine,J.& Eskey,D.E.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3]蔡东东.英美电影鉴赏[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
[4]蔡基刚,武世兴.引进多媒体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3,(6).
一、小组活动的实施方式
小组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操练方式,这些活动主要可以穿插在以下几种教学步骤之中进行。
1.在"呈现(Presentation)"环节后
在"呈现"新的语言项目后,就转入操练(Drill)这一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新的语言项目的书面和口头形式。此时的操练难度一般不大,以教师控制式的机械性练习为主。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幻灯、实物、提示词等"指挥"学生进行练习,这时最好穿插Pairwork(内容简单的话不必让学生先准备,反之,事先作些准备),直接以快频率的方式让学生一对一对地(pairbypair)、一问一答地进行下去。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口头表达,很快地掌握新的语言项目。这样做的特点是节奏快、密度大、频率高,使学生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兴趣浓厚,人人参与,差生也跟得上。
2.在"练习(Practice)"阶段
"练习"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的语言项目的理解,巩固新的语言习惯,为在实际中进一步自如地运用作好准备。练习的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问答时有较宽的选择余地。这时适宜穿插"对练"或"组练"方式,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看图、看物问答,模仿对话,表演课文对话等等。教师要巡视监听,对有困难的"对"或"组"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充当"助手(helper)"或"引导者(guide)"的作用。练习结束后一定要抽查几对或组当堂表演,以了解练习情况,并对表演出色的组进行适当的表扬,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节奏放慢,频率放低,但密度大,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强,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3.在"巩固(Consolidation)"阶段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多种模拟日常生活的背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语言的各种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作答,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不可预料的,学生的自由度较大,有充分发挥创造的机会和余地。这时候最好以"组练"方式,如进行角色扮演(一般用学生真实姓名为好)、会谈、讨论解难、模拟采访、扩展对话、补充想象性结尾等等。教师要提醒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具体的场合。教师往往扮演裁判(judge)、评委(commentator)的身份。这时的特点也是密度大、气氛热烈活跃,学生们有充分发挥、表现自己的机会。随着课堂语言实践量的增加,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为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小组活动通常穿插在以上三种教学步骤中,然而,教无定法,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小组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1.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起到操练语言、有目的地实践语言项目的作用,从而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
新大纲中提出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对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掌握是否充分,是其能否运用所学语言表达特定功能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师设置的与课文和学生实际相关的交际情景,学生能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大量的操练,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从而使"言语技能"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发展成为自然和可能。
2.小组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向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
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白,学生学语,不仅从教师那里学,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学。Johnson和Paulston在谈到leamerroles(学习者的角色)时说到:"Theleamerisamemberofagroupandleamsbyinteractingwithothers;Theleamerisatutorofotherleamers;Theleanerleamsfromtheteacher,fromotherstudentsandfromotherteachingsources…"学生们明白了学习是互相的、平等的,就可以克服不愿与比自己水平差的同学操练的心理,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小组活动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和广度。
一、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有关语言与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辩证,有关是否要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的讨论,均已经成为过去。语言学家拉多说:“不掌握文化背景,那么就难以学习好语言。文化包含了语言。所以,不了解文化的准则与模式,那么就无法切实掌握语言。”因为人类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文化规则的一定约束,要想教好一门语言,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并运用,那么就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目标语社团的文化。
语言学家布朗曾经提出,第二语言的掌握与习得,和文化移入的各个时期有一定的关联。布朗对文化移入的几个时期进行了区分:第一,最初的愉悦、兴奋;第二,文化休克;第三,文化压力;第四,目标语文化的适应。其指出第三个时期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和成年人相比而言,儿童受母语文化制约的程度比价小,所以,儿童在社会文化方面具备较强的伸缩性,其由一个阶段转变到下一个阶段的速度较快,从而能够快速地掌握第二种语言。我国在小学三年级设立英语课程,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在母语文化上还没有定型,母语文化所带来的约束比较小,假使对学生开展恰当的文化教学,那么就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文化移入各个时期的有效过渡,从而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第二语言。
二、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文化教学知识的分析
在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当中,各个单元内都包含了不同主题的文化教学内容,小学共八册书,每册一般包含六个单元的内容,其中六年级下册仅有四个单元,所以,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包含了文化教学知识主题共计46个。在统计时,从微观与宏观上对每个单元的主题实行文化分类,标记一次记一个数量,最终对其进行统计。其中,发现本族语文化有6个,占总数的13%;目的语文化21个,占总数的45.7%;国际文化19个,占总数的41.3%。
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对文化教学是比较注重的,设定了极为丰富的文化教学知识。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教学知识与该年龄段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关联,同时具备趣味性、常识性,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提升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有效的对策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小学生的实际特点,例如好奇、好动、对直接经验或者是具体的事物有较大的兴趣等,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小学英语的文化教学。
(1)在课堂教学中渗入文化教学。众所周知,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就是课堂。当前所普遍采取的班级授课制,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在课堂中教授文化知识给学生。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创造有关的情境,尽可能地将英语文化当作课堂教学的背景。
当前,英语教材的主要目标是知识的传授,但在教材的编排上并没有充分展现出文化的特性,因此怎样运用教材当中片段式的说明来达到英语文化教学的目的,是英语教师当前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例如教材中相互问候的句式有:Hi!Hello!How are you!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在汉语中就好比是“你好!”“早上好”等。但是在汉语语境当中还有其他的问候,例如“今天忙吗?”“吃了吗?”等,从字面上来看这些都是问题,但是问者并非是要得到别人的回复,这和英语当中的问候极为不同。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这种中西方语言上的对比来加强不同文化的教学。
(2)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小学生的课业压力还不大,有较为充足的课外时间,假使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那么有助于学生英语文化基因方面的成长。例如在教室的某个位置设置一个“英语角”,安排对英语有兴趣并且有一定能力的学生担任编辑,对英语角的内容进行定期的编辑与更新,而其主体的内容就是英语文化的介绍。可以想见,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较高,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如杂志、报纸、电视以及互联网等收集有趣的内容编辑到英语角内。通过这种方式,能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同时为今后英语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文化渗透 教学方法
当代大学英语教学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而不是局限于词汇的积累和纯语言的表达,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国家进行国际化的文化交流作贡献。因此,英语教学任务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表达的层面上更进一步,延伸到与文化知识的学习相结合的层面。在英语教学中,要将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以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大学生间接地感知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开阔眼界,在不同文化之间形成应有的敏感性,将语言运用落实得到实际生活中。
一、大学英语文化渗透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文化渗透的理解不透彻。
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促使各高校英语教师开始重视文化教学,关于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相关问题的讨论日益增加,对于英语教学来说,这是一个较好的现象。但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对于英语教学文化渗透的落脚点产生一定的偏差,教师们讨论的重点偏向于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和文化背景的分析,对于跨文化交际在英语学习中的价值认识并不充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力度,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效率有所降低。
2.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正确,存有抵触心理。
现阶段,我国大力提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抵制西方殖民主义思想等腐朽文化,很多大学生对这一文化发展理念认识不正确,将西方文化统一划分到腐朽文化中,加之很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将英语学习视为“为考试而学习”的课程,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时对西方文化的渗透式教学存有抵触心理。这就增加了学生接受英语学习过程中文化渗透的阻力,降低了学习积极性,违背了英语文化渗透式教学的初衷,即促进不同文化、语言的交流和传播。
二、大学英语文化渗透式教学的方法
1.用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对课文的讲解进行铺垫。
学生学习英语主要通过课堂接触与之有关的文化背景,即使是在课后自主阅读,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相关联的文化知识进行指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特定的语言环境接触较少。鉴于我国很多文化与西方国家的差异较大,学生在没有了解文化背景知识时,直接进行课本的见解会使学生陷入困惑,可能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由此可见,在对课文进行讲解前,有必要对与文本相关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明确课本中主要事件发生的时代特征、地点和当地的思维习惯,从而对事件有一个更准确的认识,促使学生高效地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拓展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含量,达到既丰富学生文化内涵,又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双重目的。
2.在课文内容讲解的过程中适时穿插相关的文化知识内容讲解。
尽管大学英语学习比以往的英语学习难度有所提升,学习方式有所改变,但英语学习的基础性活动仍旧是从词汇的掌握开始逐步深入,不管是低年级学生还是大学生,学习英语最低效的方法都是“死记硬背”,大学英语的教材内容更注重分析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事件,因而学生不能停留在单词的简单记忆、语法的基本掌握层面,教师应当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穿插相关的文化知识讲解,使学生理解更深层次的语句意义,将文本内容中反映的文化信息更深刻地挖掘出来。例如针对一个单词的记忆,考虑到单词的产生和改变都与当时所处的文化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对这个单词的产生、发展或转变,联系所处的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其与汉语翻译对应的汉字所具有的含义和相关文化背景进行比较,更清晰地感受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从严格意义上讲,语言的学习是要为交际能力的提高服务的,因此在英语课文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多进行相关文化背景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将词汇语句运用到适当的语言场合中,减少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产生的误会。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文本内容涉及的文化现象的讨论中。
随着英语教学的改革,英语教材中的内容愈加贴近生活,通常学习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内容时,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文本中的文化现象展开讨论,这种更活跃的课堂氛围和更生动的英语学习方式,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巩固学生的记忆,使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发展自己的英语学习思维。通过展开讨论交流各自对文化现象的不同看法,引发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中文化现象的思考,将语言的学习过程转化成社会生活的体验过程,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4.推荐优秀的课外英语阅读材料辅助文化渗透。
西方国家在每个特定的时期都会产生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的优秀文学著作,大学生的学习英语可将精力适当地从课堂转移到课后自我学习中,很多大学生更加热衷于在图书馆里阅读自己喜欢的文本,教师抓住大学生学习的这一特点就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认识到发挥个人在英语学习中主动权的重要性。学生通过阅读的生动有趣故事性英语文本、欣赏符合时展的视频资料,提高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这种方式更强调学生的自觉性和教师的引导性,教师的干涉较少,故而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既适当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带动英语学习中文化渗透水平的提高。
5.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文化渗透的教学情境。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普遍化,面对要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教学任务,多媒体技术更能够发挥其特有的教学引导带动作用。教师要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文化知识,首先要保证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教师为课堂学习增添色彩,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英语教学课堂打造成一个相对自然的语言表达环境,教师将文化现象以多媒体视频或图片的形式诠释讲解,更有助于带动课堂学习氛围,通过技术辅助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
大学英语教育更多地放在素质教育层面,语言学习和文化教育在英语学习中同等重要,注重完善渗透式英语教学方法,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学生对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的认识,塑造学生的开放化的英语思维形态。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将文化素质与交际能力相结合,使英语教学从语言应用层面得以延伸扩展,对学生在日后实际应用英语产生很大的助益。
参考文献:
[1]于利伟,胡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2]徐岚.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关键词: 留澳中国学生 跨文化适应 影响因素 学业适应
一、引言
跨文化适应是指对一种新文化的适应过程,一般可划分为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心理适应包括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社会文化适应是指对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1]。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文化冲击,文化冲击最初是由美国人类学家Oberg(1960)用来指那些旅居者由于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而引起的心理压抑[2]。
近年来,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留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文化来到自己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无疑会出现跨文化适应的问题,因此中国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然而,相比国外,我国在跨文化适应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还比较薄弱。
通过文献回顾我发现,在目前跨文化适应的研究中,多以西方国家为主,并多聚焦于在美国留学的各国学生,而对中国留学生在其他国家的跨文化适应很少。因此,我试图对留学澳洲的中国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访谈,并试图分析影响其跨文化适应的诸多因素,以期为留澳中国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适应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的研究问题如下:
(一)在澳洲留学的中国学生的总体适应情况如何?
(二)在澳洲这个新的文化氛围里,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影响他们适应的因素有哪些?
(三)他们的学习情况如何?是否存在适应问题?
以在悉尼大学留学的20名中国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深度访谈法来进行研究。采访均使用Skype――一种常用的网上聊天工具――进行半开放式的深度访谈。访谈语言为中文,以便采访对象自如、准确地回答问题。访谈内容着眼于他们在留学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深入讨论他们所遇到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每次访谈时间约为30分钟,我对访谈过程进行了录音,并转写成了访谈录,共转写访谈录约3万字。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在澳留学中国学生的总体适应情况
从深度访谈的结果来看,受访者们大都已经适应了在澳洲的生活。其中,有些受访者表示他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基本适应当地生活,而其他的受访者们似乎适应得更快。
Kevin:一开始,我很不适应。大概三个月后,我就基本适应并融入这里的生活了。
Philip:我已经适应了在澳洲的生活。我觉得年轻人适应新环境是件容易的事情。
(二)影响跨文化适应的因素
1.留学澳洲的动机与期望
通过深入采访,我了解到了中国学生留学澳洲的不同目的,其中有学习语言的目的,体验文化的目的,职业发展的目的,观光旅途的目的,等等。学生们跨文化适应的程度与其留学目的有着密切的关联[3]。除此之外,对留学生活的期望值也是跨文化适应的重要影响之一。
Kevin:在来澳洲之前,我想象着这里各方面都会比国内先进、合理、优越。但是来了之后,我想大多数人认为这里的生活相对枯燥,更适合老年人生活。
Lee:在这里的留学生活没有期待中的丰富多彩,开始过得比较辛苦。课程比想象中忙碌,在这里的生活很简单。
2.外语能力
外语能力是影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采访,我发现受访者大都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并且能意识到外语能力对跨文化适应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他们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仍存在问题。
Lily:我认为语言能力是很重要的。如果我老是听不懂当地人在说什么,可能我下次就不会开口,那是很尴尬的一件事。
Sam:完全听懂当地人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有时候语速太快,有时候夹带俚语。我的听力不是太好,有时候就会出现交流问题。
3.社会支持
关于社会支持,国外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定义。其中,Cobb(1976)提出的定义较为具体:社会支持是一种信息,它使个体相信,自己处于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中,被别人所尊重,自己是社会交际网络中的一员[4]。从深度访谈的结果看,受访者们接受了不少社会支持,对他们的跨文化适应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Rita:在澳洲,我会定期参加中国留学生组织的一些娱乐活动,我觉得这样的活动能让我减少很多压力,交到许多朋友。
Emma:在学校,我们有专门的老师帮助和指导。这对我的帮助很大,我较快地适应了在澳洲的学习与生活。
(三)学业适应分析
学业适应是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着学生们对整个跨文化适应的感受[5]。通过采访得知,学业和相关活动仍占据受访者的大部分时间,在他们的留学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中西方教育存在较大差异,教学方式各具风格,有些受访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Monica:我在学业上遇到了些困难。这儿的老师的教学方法很不同,他们通常不解释书中的内容,却在课堂上拓展很多内容,让我常常无法消化吸收。开始的时候,我大概只能听懂一半的内容。
Lee:在澳洲,学期末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得当着教授和其他学生的面做演讲,内容是本学期本人的学术研究成果。这让我很紧张,毕竟在国内很少遇到这种情况。
四、结语
我通过深度访谈,研究了在澳洲留学中国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研究结果发现:在澳留学的中国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总体良好;留学澳洲的动机与期望,外语能力和社会支持是影响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中西教学方式的差异和文化差异影响他们的学业适应。
从研究结果来看,中国留学生为更好地适应在西方国家的留学生活,应当采取多种措施。例如提高英语语言水平,端正出国求学目的与期望值,多接触并融入当地文化与生活,积极适应当地的教育方式,并调整心态,加强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Oberg K.Cultural shock:Adjustment to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s[J].Practical Anthropology.1960,7,(3):177-182.
[3]王丽娟.跨文化适应研究现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11,(4):44-49.
[4]刘炜.中国留英高校生跨文化适应、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认知诗学 英美文学 教育策略 课堂设计
引言
英美文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锻炼的一门重要课程,英美文学教育的目标包括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学原著的阅读体验、加深对英美文学的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等多个方面。现代英美文学教育对阅读的体验有了更多的关注,从而使得学生可以从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加良好的文学体验。但是由于当前高校的英美文学教育过重,学生的阅读量比较少,因此导致文学阅读成为一种“阳春白雪”的教学形势,逐渐被边缘化。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很多学者都开始加强英美文学教育模式的研究,其中认知诗学理论就是当前文学理论研究中比较热门的一种。认知诗学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借助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文体学等对文学创作进行批评,从而加强对作品的深层次理解。在英美文学教育过程中应用认知诗学理论,可以加强学生对文学学习的认知能力,是增强学生对文学认知体验的有效途径,使得传统的英美文学教育可以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上产生双重改变。
一、英美文学教育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英美文学教育与汉语文学教育是高校教育过程中两个十分重要的学科,在英美文学教育过程中,各种文学作品是重要的教材,通过对各种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学以及文化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管英美文学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很多学生都觉得英美文学教育的意义不大,对英美文学教育的兴趣不大,所以当前高校英美文学教育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英美文学教育的边缘化状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学生对英美文学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学生认为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对于自己未来的人生并没有多大帮助,与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没有多大关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更愿意花精力和时间在与未来从事的工作领域相关学科的学习上,对英美文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教师的教育模式比较传统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师在进行英美文学教育的过程中,依旧采用比较陈旧的方式,很多教师都是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以及作家进行介绍的方式来完成英美文学教育的。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的对象,因此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久而久之,对英美文学课程失去了兴趣。
(三)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当前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关于英美文学的资料更新程度不够,因此导致英美文学教育缺乏最新的资料,而且在课程的设置方面,由于学校对该课程的重视力度不够,因此时间安排比较少,不能对英美文学课程进行深入教学。
(四)英美文学教育的社会环境不佳
从社会角度来讲,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多学生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专心于工作,对文学类课程的兴趣不高,很难静下心来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因此,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提升了,但是精神生活是十分匮乏的。
由此可见,加强英美文学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理论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校教育体系中还未受到却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认知诗学理论
认知诗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经过了二十年时间的发展,逐渐成熟起来,第一个阶段是Tsur提出的认知诗学,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探讨了诗歌欣赏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认为诗歌阅读所使用的概念隐喻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概念系统是一致的,这个阶段更加关注心智的诗性特征,强调文学阅读过程中的心智活动。认知诗学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将认知诗学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进行结合的过程,运用了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心智风格在文本特征上的体现进行探讨。认知诗学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则主要是以文学文本的阅读为研究目的,对于阅读过程中的互动性以及体验性进行了强调,从而使得阅读过程更加强调文学阅读的体验性、互动性。总体说来,认知诗学的目的是利用相关的认知理论,对文学文本进行理解的过程,是一种以文本为导向的阅读模式。认知诗学“关注文本的阅读”这一特性,与英美文学教育过程中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相通的,但不同的是,前者更加关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信息认知处理,强调对阅读过程的体验,强调能够在阅读之后获得什么意义。在文学功用观方面,认知诗学与传统诗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能够对阅读过程中的心智过程进行聚焦,传统的诗学则注重于阅读的理性以及伦理结果。
三、认知诗学视角下的英美文学教育途径
(一)加强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应用
认知诗学为英美文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教育过程中,为了发挥这一理论应有的功能,首先应在教育资源方面加强改进,教材固然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但是在教材之外,还应该要选择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外国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体系。比如以《红色英勇勋章》这部小说为例,在进行英美文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握教育的目标,即为了让学生通过对作者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小说的主旨。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按照作品展示、讲解的模式,让学生首先接触到各种英美文学作品,然后抛出问题,让学生循着这个问题去阅读小说的内容,从而能够从小说中获得问题的答案。通过对小说中的语言特色的分析,发现作者十分善于使用黑色幽默语言,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和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能从中获得启发。在教学资源的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网络,使得学生能够从网络上阅读到更多优秀作品。
(二)加强教学方式的改进
在传统的英美文学教育过程中,一般是利用传统的教材资源进行教学,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英美文学历史的介绍,这些历史信息的内容往往比较枯燥,而且一些比较生涩的文学术语,也会加大学生对各种作品的理解难度,当学生接触到文学作品的内容时可能早就已经失去了兴趣,对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英美文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讲出自己对于英美文学作品阅读之后的感受,加强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或者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最终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以探讨人性的弱点为话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比如某教师选择了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狄金森的《我死时听到苍蝇的嗡嗡声》、莎士比亚的《奥赛罗》,让学生选择其中一部作品进行分析,要将作品中人物的人性弱点的表现形式、产生人性弱点的个人原因以及社会成因进行分析,进而能够从作品中的社会影射到现实社会,从而实现对现实社会的分析,同时加强自身教育。在选取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不要有太多的限制,可以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体裁的作品,打破国别和文体的限制,才能进行更加深刻的教育。另外,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能力知识层次纳入教学考虑的范围之内,采用主题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对英美文学课堂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英美文学教育的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评价方式的丰富
在认知诗学理论下,更加关注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则主要是体现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各种知识的掌握能力的高低,往往反映在评价过程中。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学生以及教师对英美文学教育的认知和重视,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之外,还应该要丰富英美文学教学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比较机械,一般是通过在期末的时候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让学生对某部作品进行分析来实现对学生的考核,这种考核比较片面,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热情,也禁锢了学生的自由想象和感受。对此,应该加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考核力度,将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英美文学的理解能力、英美文学基础知识等纳入考核中,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考核在整体考核中所占的比重,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公平、科学的评价,使得学生可以对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英美文学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认知诗学理论为高校英美文学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加强英美文学作品的文本研读,并且对传统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行改进,提高英美文学教育水平和质量。语
参考文献
[1]王学文.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刍议[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03).
[2]岳铁艳.非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的可操作性――网络播客运用的尝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0).
[3]罗绮伦.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加强文学文本的学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4]童兆升,方英姿.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5]王永娟,石雷鹏.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与英美文学的有效融合探析[J].才智,2012(12).
[6]陶震华.开放教育英语本科英美文学类课程学习现状调查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
2)理论概述
3)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5)分析讨论
6)结论
2、论文形式
1)语言
2)论文各部分的顺序
3)引文形式
4)字数要求
5)定义
6)图表
3、排版格式
1)封面
2)格式
三、附录
附录1-开题报告范例
附录2-引文范例
附录3-参考文献范例
附录4-封面范例
前言
我院历届研究生论文写作和答辩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有关论文写作规范的问题,近年来研究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这方面的问题更显突出。鉴于此,英语学院决定制定硕士研究生论文格式规范,通过科学、严谨、合理的研究生论文格式,使我院研究生论文写作进一步规范化,符合现行学术主流的要求,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和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
本格式规范参照现行学术论文的规范与要求,主要对论文格式予以规范,对于论文的内容结构略有涉及,但是考虑到各研究方向的不同特点,在这方面不拟过细规定。这方面的知识在相关课程特别是论文写作课程上应有详细介绍。本格式规范包含以下两部分:一、开题报告;二、论文。
一、开题报告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参考文献的规范见附录3)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第3部分第2)项“格式”的规定。
5范例
(参见附录1)
二、论文
1论文内容
论文的基本内容应包括:1)引论;2)理论概述;3)研究方法;4)个案研究;5)分析讨论;6)结论;
1)引论
引论可以是开篇的一个独立部分,也可以是论文的第一章,其中应对论文的论题、主旨、理论根据、研究目标、论文纲要等必要内容,做一个清楚明确的说明。
2)理论概述
这一部分是对论文所依据的理论进行的阐述,可涉及主要理论和相关理论,以及就论文所研究的问题,目前理论研究达到的程度。理论概述可以独立成篇,也可包括在引论部分中,可视情况而定;
3)研究方法
和理论概述一样,研究方法也可在引论中加以阐述。除说明研究方法之外,还应说明所采用的方法的适用性、必要性和科学性。
4)个案研究
这一部分应给出研究实例,实例应当是客观的、适用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选择的,并对选择的方法加以说明。
5)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应当层次清晰,可以针对前述个案,也可在不需要具体实例的情况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6)结论
结论可以是论文的最后一章,应在结论中对分析讨论及其结果作扼要的叙述,说明研究的主要发现、其理论和/或实践意义、研究的局限、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等等。
如有必要,以上各项的顺序可调整,也可把某两项合并成一项,但是为清晰起见,章节不应过少。
2论文形式
1)语言
根据有关规定,英语学院的硕士论文一律用英语写作,但应包含一个与英文提要相对应的中文提要。
2)论文各部分的顺序:
(1)提要:中英文对应,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提要文尾应列出论文关键词,不少于三个;提要的篇幅不少于一页。
(2)鸣谢:除向对论文有过具体指导帮助的人员致谢外,还应向论文所使用的各种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
(3)目录:目录应详细,可分多级标题;为便于查阅,各级标题都应包括在目录内;目录后还可列有图表清单、缩略语清单等(如果有)。
(4)正文:包括以上第1部分“论文内容”所述的各项内容。
(5)注释:可采用尾注,也可采用脚注,二者仅择其一,不必重复。
(6)参考文献:凡论文中所引用、引述、或以其他方式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均应列于参考文献,应分别列出英文文献和中文文献,英文文献的排列以作者姓氏首字母为序;中文文献的排列以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首字母为序。各条顺序为:姓氏、(英文姓氏后面应以逗号隔开)名字、文献名、(如系杂志,此处为杂志名,并注明第几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如系翻译、编辑等非原创著作,需在姓名后加括号注明。(参见附录2)
3)引文形式
所有引述如果是原话,一律使用引号(引文自身带有引号的,征引时原文引号用单引号),如果不是原话,可不使用引号,但一律在引述末尾加括号注明作者(英文作者只需注明姓氏)、原文发表年代、所在文献页码,以便与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互为参照,明确出处。(参见附录3)
4)字数要求:论文应不少于二万英文词,按本规范要求的字号行距排定后,总篇幅应在六十页左右。
5)定义:如果使用术语和缩略语较多,并且在论文中使用这些词语的某一规定性意义,可先将这些术语和缩略语定义或释义。
6)图表:如需使用图示、表格,可插在正文提及该图表的地方。两个图表以上须编号:如表1、表2……;图1、图2……。如图表过大、过多,且仅用作参考,可作为附录集中置于文尾。
3排版格式
1)封面
封面上的字一律用黑体中文宋体字书写,从上至下依次是:(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论文标题、(3)专业、(4)研究方向、(5)作者、(6)导师、(7)写作时间(指论文写作的起止时间)、(8)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论文标题视字数多寡选择字号,其余字号应不大于三号字(参见附录4)。紧接封面的一页应为封面的对应英文,在格式上除上述第(2)项以外,其余各项可不必完全对应。
2)格式
(1)标题:各级标题一律用黑体字。一级标题居中,二级以下各标题左对齐。
(2)正文:正文左右两边都对齐。
(3)页码:页码一律居中。
(4)字号字体:除封面外,论文应使用英文TimesNewRoman11号字体或其他正楷11号字,不可使用花体字;书名、文献名等作品名称应使用斜体字。注解用9号以下字体。
(5)行距:正文行距1.5倍。
(6)段落格式:
段落格式可分首行左对齐和首行缩进两种:如果采用首行左对齐格式,各段之间空一行;如果采用首行缩进格式,则各段之间不空行。为节省篇幅,建议论文采用首行缩进格式。
凡本文未包括事项,请参照“MLA格式指南及学术出版准则”第 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__)、“PublicationManual,APA”最新版,以及一般英文论文写作惯例。
附录1-开题报告范例(仅供参考)
ThesisProposal
FunctionandAlicationof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
By________________
Date:________________
FunctionandAlicationof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
1Introduction
Theintentionofthisstudyistoexplorepoibleadvantagesof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asinitsalicationintralationpracticeandtralationanalysis.
Sinceearly20thcentury,tralationstudiesgraduallybrokeawayfromthemarginalstatuswithinotherrelateddisciplinesandestablisheditselfasanempiricalscience.Fromthenon,schoolsofthoughthavekeptcomingoutandeachclaimsitslegitimacyforexistence.Amongtheseschoolsis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DTS).
DTSaroachestralationfromanempiricalperective.Tralationisviewedtobeasocialactivityhavingsignificantimportanceinthereceivingcultureandforthetargetcommunity.Therefore,tralationisdealtwithbeyondthelinguisticrealizationandlanguagecomparison,andisincorporatedinsocialandculturalcontext.
MyattentionwasfirstdirectedtoDTSbyitspeculiarcharacteristicofoervation,descriptionandexplanation.Thesubjectiswhateverhaeintralationpractice,fromthedeterminationofproectivefunctionoftralationtotheproceoftralator’schoiceofstrategies,braitormingandtherevision,tothefinalproductmakingaearanceinthetargetcommunity.
ThemethodofDTSisbasicallydescriptive.Theprescriptivetendencyandtheproblem-solutionpatternisabandoned.Tralationphenomenaarenoteddown.Withaccumulateddata,someunderlyingtruthsabouttralationwillcomeoutwhichwillprovetobeitructivenotonlyfortheoreticalprobebutalsoforaliedtralationpractice.Iwillalythisdescriptivemethodinthecasestudyofthisthesis.
AconvenienttoolhasbeensetuptoconductDTS.“Norm”isoperativeateverystageofdescriptionandexplanation.Function,proceandproductandtheirrelatiohipaswellareskeletalstructureofwhatcotitutedescriptivestudies.Tralationphenomenaareaccountedforwiththehelpofnorm.
ThecasetakeninthisthesisistheChineseclaicTheDreamofRedMaio.TwoEnglishversiotralatedreectivelybyYangHsien-yiandDavidHawksarecomparedandoervatioaremadeinregardtotheirtralationaroaches.
Inthisregard,myoervatioarelimitedtoseveralaects,Ihopein-depthoervationandexplanationwilldoneinlightofDTS.
2Outline
2.1DevelopmentandmajorconceptsofDTS
InthispartIwilldescribeHolms’basicmapofDTSandtherelatiohipbetweenfunction,proceandproduct.Iwillalsodiscusomeimportantconceptssuchaseudo-tralation,multipletralation,tralationese,normetc.
2.2Methodolgy
IwillinthispartdiscuthemethodologyofDTSbeforeIalythesametothecasestudyinthisthesiswithemphasistobeplacedonsemioticaroachandtheconceptnorm.
2.3DTSincontrasttoothertheories
AcontraststudywillbeconductedherewiththeobjectivetofindthedifferenceofDTSfromothertheoriessuchasequivalencetheoryandtheChineseXinDaYacriteria.Someadvantagewillpoiblybeshowninthisstudy.
2.4Casestudy
Inthispart,tralationofTheDreamofRedMaio(alsotralatedasTheStoryofTheStone)willbeunderinvestigationinlightofDTS.Tralationsamplestobequotedherewillbeselectedatrandom.
2.5Conclusion
BasedontheaboveelaborationofDTSandthecasestudy,poibleconclusionwillbeontheadvantageofDTSinecificstudyoftralation.Suggestioonfurtherresearcheffortswillbemadealso.
(Note:Whilethetopicwillremainthesame,theabovearrangementofcontentsissubjecttochangeintheproceofwriting.)
000
附录2-引文范例(仅供参考)
“Itistherefo repointletotrytomakeTCmorescientificthanisseibleinviewofitscomplexsubject-matterandavailablemethods.Tralatingisamental,multi-factorialactivitywhichcaotexhaustivelybeinvestigatedwithinalinguisticframeworkignoringthepersonofthetralator.”(Wil,1982:217)
‘“噢,这就是恐水病吧?你们贵族圈子怎么流行起这种病来啦?真够呛的!费芬斯小姐,您喝点茶大概没关系吧!”’(张南峰,1990:59-60)
附录3-参考文献范例(仅供参考)
Wil,Wolfram.TheScienceofTralation–ProblemsandMethods.GunterNarrVerlagTubingen,1982.
Newmark,Peter.ATextbookofTralation.NewYork:PrenticeHall,1988.
Delabastita,Dirk.TralatingPu:AfalseOositioninTralationStudies.Target,1991(3:2):137-152.
张南峰(译).王尔德戏剧选.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
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外语教学与研究,20__(5).
附录4-封面范例(仅供参考)(中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品牌名称翻译的特殊性
专业:
研究方向:
作者:
导师:
写作时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英语学院
(英文)
SchoolofInternationalStudies
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andEconomics
PragmaticStrategies
inAdvertising:Implicatures
WangYing
AthesissubmittedtoSchoolofInternationalStudiesof
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and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