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1篇: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节水灌溉 发展水平工程实施思想意识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S60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中国的地理特点又形成了南多北少的局面。目前,400-600亿立方米,每年受干旱面积3-4.5亿亩,影响粮食产量7.5亿公斤以上,已对农业生产构成了直接威胁。据统计,我国的农业用水量在逐年减少,按长远规划,农业的用水量只会减少不会增加。而今的现状为大部分一线、二线县市的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资源来供给,每年开采量在1亿立方米米以上,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如何解决农业要发展供水不足的矛盾问题。方案就只有一条,就是要节水!节水灌溉已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的根本,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二.建立节水灌溉工程势在必行

1.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必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1)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能源不足,自然条件复杂,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者,我国是世界上的灌溉大国,灌溉用掉了全国总用水量的七成以上。我国又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节水灌溉是提高粮食产量的较好方法。由此可见,发展节水灌溉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2)从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状况来看,必须发展节水农业。

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而南部和东部相对工业用水量不断增加,进而农业用水量就相继减少。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每年的粮食出口量为世界第一,每年大面积的灌溉,势必会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人类的发展。所以,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势在必行。

(3) 从农业发展水平来看节水灌溉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总体上不高,达不到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种作方面,机械化水平低,且配套不齐全。灌溉方面,虽然有一些基础设施,但科技含量低,以漫灌为主,水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造成了极大度的浪费情况。再加上一些地方平时对节水灌溉工作抓得不紧,宣传力度不够。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我国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是必不可少的。

(4)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节水灌溉工程的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程。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等均为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低,高质量的耕地少,土地荒漠化严重,大部分耕地质量低。而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占了极少数,加上现今社会部分地区都倡导退耕还林还草,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日渐突出。为满足人口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是顺应发展现状的决策。我国为贫水国,灌溉技术落后,水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浪费严重。因而发展节水灌溉即时发展高效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的重中之重。

三.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节水灌溉推广力度不够。

我国的水资源地理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资源丰富地区,用水成本较低,人们的节水意识不强,宣传不够,导致浪费的现象特别严重。所以科学浇灌和节水灌溉技术从根本上来说其推广力度不够,因而导致节水灌溉技术设施的应用和实际发挥的效益不显著。

2. 节水灌溉工程投资少,配套设施不全面。

节水灌溉技术是一项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项目,一般地方上投资较小,建设标准低。进而加之浇灌之后的水电费难以按时收回,配套设施不完善,工程老化失修,导致整个灌溉设施难以正常运转。加之群众对节水灌溉设施维护的不到位(主要是没有形成自发的保护行为),导致节水灌溉设施经常出现损坏。有些群众甚至故意盗取、损坏灌溉设施,而受损的设施得不到及时的修理,从而导致部分设备丧失作用,又需大量的资金去维修灌溉设施又或者重新购置灌溉设施,导致工程投资增大,政府压力增大。久而久之,节水灌溉技术得不到落实,因而从根本上影响的节水灌溉技术的进程。

3.农民思想意识的变迁

随着社会发展力水平不断的上升,农民的思想观念早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加快,加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靠外来打工等收入,并不是大力发展种植业。以种地保口粮为目的,对工程大多抱有政府出钱就实施的态度。地方、群众筹资难相继存在灌溉成本高,用水矛盾突出等问题,这也成为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限制因素。

4.地方上管理不到位,水资源浪费严重。

有些地区节水设施维护责任不明确,节水任务和目标不落实。多处地区因为投资较少,导致节水设施配套不齐全,渗水、漏水等现象严重。因而导致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进行配置,浪费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在相关政策上面缺少扶持力度,一些优惠措施在实际应用中还不够到位。使节水设施不能够彻底的落实下去,进而使工程无法继续实施。

四、农业节水灌溉的对策

1. 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顺利实施与落实从根本上离不开政府以及地方上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与扶持。增强群众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理解,使群众充分了解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进而去接受这种技术,享受这种灌溉技术带来的效益并在自身上得到实现。农民的思想意识发生转变,从而使灌溉技术顺利落实。

2.加大对节水灌溉的投入

农民对物质的需求更加强烈,当今社会发展速度如白驹过隙一般,农民一般都是没有受到过高等教育的,大部分的思想都是“政府出钱就做,自己掏腰包就躲”的思想。这就需要政府乃至国家大力投资节水灌溉技术,多建一些节水灌溉工程。也需要政府在相关政策上增强扶持力度,将优惠政策实施到位,使之能够快速的实施。

3. 加大对节水灌溉设施的维护力度

节水灌溉设施是一个地区农民共有的资源,地方政府应倡导群众增强保护节水灌溉设施,并做出相应的政策。例如,若此设施在一年中没有发生过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设备故障,当地政府可以相应的减少农民灌溉的费用。积极地引导大家,并对设备定期的进行检查维修,以保证节水灌溉设施正常的运转。

4. 因地制宜的调节种植、灌溉结构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降水分布也不同,主要表现为夏多冬少。水资源的分布主要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根据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调节种植业结构。具体应合理的利用水资源,譬如在北方地区,常年受到季风气候及经纬度、地理位置的影响,降水量也较少。对于这种气候我们就可以种植一些耐旱的农作物,可以采取地底灌溉的方式将水和肥料直接送达到植物根部,根系直接吸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减少了化肥的挥发、流失等损失,从而增加粮食产量。这种方法将水资源合理的进行配置,缓解了供需水的时空矛盾,降低了资源耗损同时也提高了灌溉效率。

五.结束语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合理选择管理手段,实时调整支配资源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引导农民接受技术、转变意识,加大机械设备的投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更要杜绝安全生产风险。通过改进方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化建设,使资源合理的配置,提高产量,提高品质。

参考文献:

[1]张新安浅析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期刊论文] 《现代农村科技》 2011年1期

[2]张蓓君,孙红侠 浅析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期刊论文] 《陕西水利》 2010年z1期

第2篇: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处速发展的阶段,整个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很多小城市在这段时间的发展后,一跃成为国内经济数一数二的大型城市,并且还在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达到了巅峰,许多农村地区就是在这种大发展的趋势下逐渐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领域,相比以前的农村,现在的农村不仅生活条件堪比城市,在经济上也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这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且不是所有的农村经济发展都很快,还是有大部分的地区处于经济落后的状态,发展的潜力还没有被挖掘出来,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大面积地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总结发展过程当中的劣势和不足。

1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近几十年的农村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发展的底子还太薄,发展的基础太弱,且面临很多经济压力,因此很多农村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难题。

1.1设施不完善,综合生产能力不够高

一些基础的设施不仅是保证生活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而在很多经济特别落后的地区甚至连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不完善,比如供水供电,道路交通等,这些设施对于城市生活的人们来说是必须的保障,没有这些设施人们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无法进行,而在一些落后地区,这样的最基本的设施都不完善又谈何发展,所以要发展农村落后地区,基本设施要先保障。另外,农村地区的主要生产力来自于农田,农田作物高产维持农民生计,同时也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但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在水利设施上不完善,绝大多数的塘堰,水库,沟渠等因为没有得到关注和资金投入管理而出现许多问题,而导致很多洪涝旱涝灾害,沟渠堵塞等,不仅没能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水利条件,反而带来许多灾害,这样的条件下农作物产量不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自然就低。许多的新农村建设仅仅停留在表面,许多农村虽然投入很多资金修路造桥,但大部分的成果都不合格,农村的水泥路质量不高,甚至很多还是泥巴。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但很多地区由于基础设施不够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1]。

1.2现今的土地政策不合理

当今很多地区的农村土地管理政策还停留在落后的状态,许多制度都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问题,如:农产品的价格太低,同时附加的税额又高,导致有些土地被抛弃而荒芜的现象,再者是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有些地区由于农田水利设施不够,导致农产品产量不高,进而影响农民的种植生产信心,土地的承包关系自然不稳定。最后是短期式的承包方式容易对土地造成掠夺性,从而使得土地的质量低下,不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和产量。

1.3缺乏专业性人才及科技的开发

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在于农作物的产量,另一部分是人才的经营管理,尤其是专业性高素质的人才,但由于很多人们对这门行业存在一些偏见导致极少数高等教育毕业的人会从事这一行业,而农村文化水平低的农民在经营管理方面意识又比较薄弱,这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此外,科技是促进生产力的重要武器,虽然现在已经在许多地区进行了农业方面的科技开发实验,但由于经验不足再加上资金投入不够使得这种科研技术开发效率不够。

2解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足主要存在以上几个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从问题的根本出发,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措施,整理策略如下:

2.1加大农村发展的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解决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当地政府要承担起一定责任,投入资金建设基础设施水电等供应以及道路交通,保障农民的生活基本条件,此外,要重点建设农田水利工程, 提高并改善农田的水利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资金的投入之后为使资金最大的发挥效益,政府人员要跟踪对资金的使用做好详细计划并跟踪管理。

2.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在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农村经济利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农村建设提供经济保障,因此,发展集体经济是农村建设的关键,探索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也是我们要做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索新型合作形式实现集体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关系;完善农村的集体管理政策;支持集体发展经济的信用贷款。

2.3培养和引进人才

农村经济要上一个台阶就需要新型的人才进行经济管理,首先要提高基层人员素质,并进行专业培训,农村干部更要积极学习经济管理知识,加强工作能力,同事之间多进行交流,相互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而带领集体走上发展之路。除了农村自身人员的文化素质提高,政府部门要协助农民引进新型专业人才,只有学习和见识外界的发展,用新的眼光和思维来看待农村的情况,才能更快的找到发展经济的道路。

3结束语

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农村还处在经济滞后的状态,在我国的发展背景下,农村的经济应得到更好的发展,围绕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改善农村设施条件,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为农村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牛富英 单位:山西省太原古交市农技推广中心

第3篇: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字 专业发展 建议 中小学教师

近几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潮流。但是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学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能力及专业发展水平如何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现实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针对教师实际和受教育者在受教育中的发展需求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然而,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从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乃至教育家的成长过程。实践证明,一名新教师成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名师、专家型教师、教育家的过程,必须是不断学习、实践、积累、研究和创新的过程。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足

1、农村学校的教育基础不给力

一是农村教师的原始学历不达标。虽然现在农村教师学历也都能合格,但多为函授取得,尤其是老教师,原始学历不达标。现任教师中,还有部分教师是聘用教师(即民师)。二是部分农村教师不安心于农村教育。交通不便和条件差,使得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偏远农村任教。有部分农村教师,向往城里的生活,思想波动,整天想着如何进城任教,不安心予农村教育。这些给农村教育的正常发展带来了障碍。三是农村学校教育投入不足。由于历史原因,农村经济的发展滞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近几年,农村学校也补充了大量的装备,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装备和整体意义上的“达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四是农村教师学科性缺编。虽然整体上不缺编,但教师中出现学科性缺编,部分学科(如科学、信息技术、艺术等)缺编严重,只能校内教师在学科间窜动、改科,这又造成了相当一些学科教师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五是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严重。教师平均年龄偏高,部分老教师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一些能够从事一线教学的老教师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虽然几年来分配一些教师,补充了新鲜血液,但是整体上对教师的现状只是起到了缓解作用,没有彻底解决教师队伍老化的现状。六是农村优秀教师“外流”。由于农村学校环境氛围小,一些优秀教师得不到充分的发展空间,致使他们为寻求空间而向城镇学校迁移。

2、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总体趋于偏低

一是个别教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不到位。由于农村学生的基础普遍不高,农村学生家长对教师的配合意识不强,所以在农村,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在付出和回报暂时不成正比的前提下,部分教师缺乏应有的坚持,对学生失去信心,对教育工作失去信心。这就导致了一些教师不专心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得过且过的现象。

二是农村教师普遍对教育科研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前些年的农村学校,很少有教师会想到教育科研。对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的认识很淡薄。面对农村学校的实际状况,只有不等不靠、挖掘自身潜力才能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三是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农村许多教师,由于多种原因,接触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的时间较晚,加上年龄偏大的原因,不愿意去学习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很多教师不光自身获取信息的条件和能力有限,更缺乏指导学生实践、探索、创新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1、稳扎教师专业基础

现代教育理论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只有及时了解本学科和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深入理解并驾驭教材,带领学生徜徉学海。而这一切都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完成。

1)、自学武装自己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每学期给老师们提供不同的教育类书籍在课外自主学习,同时也鼓励教师借助自订阅教学相关资料,开放学校阅览室和图书室,给教师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信息技术学习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已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的。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合理地选择好多媒体教学内容和时机,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优化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就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培养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实现教师自己能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制作课件并熟练运用从而实现计算机优化教学。把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作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工作的重心之一,通过培训和比赛结合的模式提高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让优质教育资源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应用,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3)、挖掘校内资源搞好校内培训

随着教师的不断成长,学校中会涌现出一些有专长的教师。这些教师在自己数年的教学中对于实践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专业问题的研究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学校应积极挖掘这些校内资源,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把他们好的经验和方法介绍给其他教师,促进互助成长,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索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师们无论是自身基本功还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及教学方式的变革都能快速进入课程改革实践的前沿,牢固地确立了学习和专业成长意识,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研究活动中去、从而为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1)、教师基本功比赛

学校可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开展基本功训练、集体备课、计算机操作能力、说课、听课等教研互动活动,创造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机会,更快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基本功比赛活动的开展,使参赛教师提升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并脱颖而出,获得专业成功享受职业幸福,真正提高教学能力。

2)、骨干教师培训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

学校通过外出培训,使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研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成为学科教学的带头人和生力军。同时还结合“师徒结对”和“上好示范课”,让骨干教师给其他老师做好榜样,通过这些示范引领活动,其他教师可以借鉴好的经验。在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组织受训教师观看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示范、理论学习认识等,现场点评,分析其优势,让教师在学习、总结、实践、反思的过程中,实现行为跟进,提高教学水平。

3)、深入开展教师论坛和教师交流活动

选出优秀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学校为教师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教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利用网络,建立起教师交流平台,教师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探索、共同提高。

3、拓展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博客,加入教师博客群首先以学校为单位,建立教师博客群,逐渐与更多的教师博客链接,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交流协作、互动教研的教师发展共同体,促使教师成为教育的研究者、教学的反思者和行动的探究者。教师将教学随笔、读书心得、教学反思、教案设计、研究成果、教学课件、教育理念、遇到的问题等写入博客。利用博客的交互功能,获得更广范围同伴的帮助和专家的指导,可以学习更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智慧。

倡导教学反思活动,发展教师反思能力。个专家型教师的形成,仅靠外部培训力量和经验的堆积是无法实现的。所谓经验+反思I1成长,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有在经验的基础上反思,才能将外在的教育知理论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提高教学反思意识,课后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体会,并撰写反思日记。学校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校本教研等活动,引导教师的反思方向和方法,帮助教师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和发展能力。

4、专家引领、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引领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专家讲座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把专业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对教育问题的理解渗透给教师,帮助教师拓展教育视野,获得教育启迪,促进教师在某些领域的深入思考,激发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学校要舍得在教师培训上投入,但在教师选择上要把好关,不能盲目,要了解不同教师的不同需要,有的放矢地派教师外出培训、参观学习,邀请专家来校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和教研能力。同时还可以观看著名学者和专家的报告录像,帮助教师开阔眼界,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教师快速成长。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是伴随教师生涯的永恒追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研究、交流,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使教师的专业素质登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教育研究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4篇: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农村幼儿教育 存在问题 对策

一 、引言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1]:“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幼儿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尽管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但我国的幼儿教育并不乐观,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亟待采取对策有效解决.

二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经济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的欠缺与落后,造成了幼儿教育落后,具体存在如下问题:

(一)农村家庭幼儿教育观念薄弱

在农村,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农民的观念,使得农民的观念相对传统和保守,制约了农村幼教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农民自给自足,自己完全可以在家照看孩子,没有必要让别人来照看孩子,幼儿教育对他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此外,大部分农村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忙于工作和农活,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对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愿望不够迫切,在观念上也很难意识到儿童早期教育对其一生的价值。

(二) 农村幼儿教育教学设施缺乏

广大农村幼儿园的物质基础设施很薄弱,不能有效地为农村幼儿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少数贫困地区的幼儿园甚至缺少学习必备的桌椅,不得不由各家各户临时拼凑,这些桌椅长短、高低不一,极不利于幼儿保持正确的坐姿。至于玩具、户外游戏、保育设施等,就更是无从谈起了。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着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农村幼儿教育管理不规范

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幼儿教育管理极不规范,尤其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缺乏专门的幼儿园,农村幼儿班基本上都附设在小学里。幼儿园没有专门的教养员、保育员,这样形成了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而且普遍,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内容小学化,许多幼儿园都随意把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二是教学形式小学化,按照小学班级授课的形式给幼儿讲课,教育活动中符合学前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游戏活动较少,不能贯彻以游戏为主的教学理念,并且大多数教师素质偏低,教学不规范。使幼儿养成了一些到小学很难改掉的不良习惯;三是管理模式小学化,部分园长和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按照小学的管理模式对教师和幼儿提出要求,缺少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有效探讨。这种幼儿教育管理,在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也阻碍着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建议性对策

(一)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认识

当前农村幼儿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脱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观念落后造成的。农村年轻父母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缺乏科学的教养方法和超前的教育意识,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政府、学校、社会有必要对农村幼儿家长给予培训和指导,开设家长学校,专门优先解决0~6岁幼儿家长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在家长学校中的学习,力求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班)的教学内容、方法、目的,以便更好地与幼儿园(班)教师合作,共同促进农村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教学设施

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农村幼教的投资扶持力度,健全农村幼儿园的各种教育、保育和游戏活动的基础设施,为幼儿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丰裕的物质保障。其次,还要立足农村发挥优势采取多种方法加强幼儿教育教学设施。陈鹤琴提出[3]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农村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与大自然接触繁而广泛,丰富多姿的虫、鸟、禽;形态各异的根叶、花果;四季交替的田野,静静流淌的小河-----”。让孩子回归自然,是发挥农村幼儿教育优势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农村幼儿园开展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教给幼儿有关动物、植物、物理、化学等粗浅知识,进行启蒙教育,本着内容选择力求突出农村本地特色,体现农村幼教实际,贴近幼儿生活,充分发挥农村的优势。

(三)运用灵活多样方法加强农村幼儿教育“幼儿化”

农村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非常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农村优势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方法,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做到“幼儿化”而不是“小学化”,是当前农村幼儿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师可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让幼儿走出教室,走进广阔的天地,农村万物生长丰富多彩,随时能找到科学教育的好教材,到处是教育的好场所。如认识动物时,教师就没必要再去绘画或制作一些模型讲解,而是要引导孩子通过观察自己家里或邻居家里的这些动物的特征、鼓励参与家庭劳动等活动,然后再回到课堂与孩子一起分享各自的经验,从而培养孩子从身边的生活中学会观察、发现、表达以及构建自己的想法等多种学习能力。

(四)加强幼师队伍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

首先,建立落实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对所有农村幼儿教师进行教师资格认定,幼儿教师取得教师资格后,才允许实行用人单位聘任制。其次,政府应建立幼儿教师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同时要积极推行幼儿教师养老、医疗保险制度,较好的解决幼儿教师的后顾之忧。

四、结语

幼儿教育有着特殊重要性,对人的一生有着巨大作用,抓好幼儿教育,为他们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已成为社会的共同责任. 农村幼儿教育己成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没有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相信通过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2.

第5篇: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新农村经济 现代化建设 深化农村改革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一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入市场,致富的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这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2.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现有的龙头企业,大多数产品结构单一,深加工水平低,产业链不长,市场竞争能力弱。“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关系联结不紧密,从而使产业基地建设的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水平低。特别是畜牧产业,在畜禽产品深加工上一直没有取得新的突破。

3.农资涨价过快,幅度过高,延缓了农民致富进程,以尿素复合肥为例,近年上涨幅度分别为17%、14%,亩均化肥支出比上年增长11.5元,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平均每亩增加投入19.87元,种粮投入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农资价格的上涨,其中化肥价格的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影响最大。农民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央的涉农优惠政策打了折扣。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多年来,农业科技、信息、标准化生产、防疫体系建设以及农产品检测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经济体系十分脆弱,农民生产的盲目性未得到根本改变,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冲击较大。

二、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路与政策

1.抓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一是坚持落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贯彻落实好生猪、烤烟、蚕桑、蔬菜、猕猴桃及花椒等产业的发展政策。二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继续落实好种粮直补等惠农措施,认真研究、全面推广粮经套作,稳定粮食生产。三是抓住当前春耕农忙季节,加强小春田间管理,及时掌握小春生产情况,强化大春备耕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责任管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等服务工作。

2.加强农村经济运行监管调控。一是稳定农资价格。加大农资价格监管力度,对批发零售各个环节进行调查监控,核定并公示农资销售价格。尝试建立农资直销网络,联系化肥生产经营企业实行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将化肥营销网络延伸到乡村,降低农资流通成本,直接让农民受益。二是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特别是在春耕、夏播期间,加强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缺斤短两、哄抬价格等坑农行为,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强化物价监管调控,由物价、工商、公安、镇乡政府等组成监管调控工作组,准确把握农村市场商品价格,杜绝哄抬物价的行为,适时监管农资价格走势。

3.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重要前提,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培育当地土地流转市场,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明确管理机构,培育流转市场,规范流转行为,督促乡镇落实好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将引导土地流转真正提上工作日程,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土地流转中的主要作用,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群体集中,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

4.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结合农村实际,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农村计算机网络。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以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流通和消费。要充分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和农民的技术培训,从文化程度和经营技能上切实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利用农业信息网络的能力,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水平,减少农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5.优化就业结构,拓宽增收空间。向种养业深层次开发,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和进一步提高特种作物的效益,使农民不仅在种、养等生产环节上增加收入,而且在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流通等经营环节上创造收入。鼓励剩余劳动力向外地转移就业,提高劳动力素质,制定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总体规划,建立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结合市场需求,开展特色和对口培训,为农民外出就业提供引导性的市场信息。

结语

综上所述,要发展新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月瀛: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分析[J].学习论坛,2009(07)

[2]马国新:发展合作事业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探索与建议[J].广东合作经济,2008(02)

第6篇: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村金融;存在问题;未来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5-0053-02

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发展的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二是“三农”贷款持续增长。截至2006年上半年,我国农业贷款余额近3万亿元,约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14%,60%以上农户的贷款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也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地区资金外流情况严重。目前,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商业性金融组织,每年从农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过大;二是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商业银行改革以来,几家主要银行都大批撤出了在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与此同时,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建设没有跟上,造成机构网点覆盖率偏低,农民接受金融服务困难;三是金融产品创新不足,赢利水平不高。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经营传统的信贷产品和商业保险产品,而对农民需求量较大的小额贷款和农业保险则缺乏创新,造成金融产品单一,赢利能力严重不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薄弱,而一些非正规的农村金融组织虽然金融服务比较符合农民需求,发展较快,但是潜在风险较大;四是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支付结算体系落后。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电子化、票据化基础设施研发和建设不足,覆盖的地域范围小,便捷化程度低。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三农”服务的能力,严重制约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2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体系对中国的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美国农村金融体系来看,美国已经建立起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农村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制,建立起了支持农村建设资金循环的长效机制,较好地支持了农村和农业发展,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借鉴美国经验,结合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已经成为下一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主线。

(1)要鼓励金融组织创新,推动交易工具和业务品种的创新。要按照农村现实和农业经济发展实际,培育和发展商业性的、可持续的金融组织。条件许可的地方可建立社区银行和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引进国外农村金融中的专门为农业设计的金融品种,以满足农村金融需要。

(2)对现有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明确功能定位。农信社要巩固已有改革成果,办成商业上可持续、主要服务于乡(镇)、村和农民的金融机构,农业银行要结合股份制改革,通过机制和体制的转换,充分发挥农业银行作为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优势,切实提高对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支持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服务;积极推进邮政储蓄改革,按照商业化原则,引导邮政储蓄资金支持“三农”。

(3)加强政策引导,开展金融知识教育。要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转变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理念,要努力塑造有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用市场化利率覆盖其经营风险。

3 农村金融创新的建议

在银行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农村银行增强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风控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农村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农村银行要想在多元化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快速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实施差异化经营策略,从而确立独特的竞争优势。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这不仅要体现在财政扶持和税收减免上,更要体现在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经营、人才资源、法律保障、舆论宣传等各个环节上。要扭转地方政府忽视农村金融工作的局面,把农村金融发展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增设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经济发展可持续能力强,金融服务不充分的地区,合理增设农村金融机构,扩大农民选择金融服务的范围,增强金融竞争力。

(2)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功能。着重加强农村的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支付、清算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创新管理体制,改革产权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加强风险防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功能。

(3)加强农村金融人才培养。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以农村信用社等为主体的基层农金机构,由于地理位置、待遇和体制等因素,十分缺乏研究型、应用型高端人才。应通过高校、科研院所加大对农村金融战线缺乏的实践和理论人才的培养,加强为农村金融发展而献身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一批政治品质好、业务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新型农村金融人才。完善相关待遇、职称评定、干部提拔等配套机制,留住人才、重用人才。

(4)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拓宽政策性金融的业务范围,大力发展面向广大农户的合作金融组织,逐步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要通过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来解决民间金融所存在的问题,并逐步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利用传统的信用资源来培育和发展民间金融主体,使金融产业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市场化。

(5)加快法律制定,为农村金融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要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稳定的金融法律体系,同时对于建立怎样的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如何建立等问题,应作出明确的规定并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市场经济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农村金融立法应循序渐进,平稳推进,为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6)建立和完善信贷保险制度和补偿机制。首先,建立农村信贷保险制度,积极开发农业贷款损失补偿保险品种。其次,建立信用担保补偿机制。政府要建立信用担保补偿基金,建立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以分散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完善特色农业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晓春,崔淑卿.汇丰银行在我国开设村镇银行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10(1).

第7篇: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国民经济;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10-1

我国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出发。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合理造成农民的耕地减少,生产排放的有害物质造成很多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加深等很多问题。因此在发展农村经济的时候要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的高品质的提升。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四个问题,分别为:农业技术推广范围小以及农业结构不够合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农民生产观念落后,农民收入增长慢以及国家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大。

1 农业技术推广范围小及农业结构不够合理

农业的发展不能离开也不可能离开农业技术而存在,现今的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化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的完美结合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现代农业起步晚,在农业技术上和农业机械化发展上都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落后一些,发达国家现在的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但在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范围还有局限,推广的方式也不够先进,亟需提高,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使用上,我国还没有完全跟上国际的脚步,由于地理的原因,很多先进的技术设备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在农业结构方面,我国的农业结构不合理,很多地区的农民文化水平比较低,在农业种植这方面,没有创新思维,只是在强调种植的量,没有注意种植的质量,更加没有结合当地的环境因素,科学种植不但要讲究数量,更要讲究质量。另外很多地区的种植模式很单一,难以做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在种植某种农产品的时候,没有进行市场分析,造成这种农产品大量积压或者某种农产品大量缺乏的现象出现,所以必要的市场分析是十分关键的。信息时代必须紧跟时代脚步,才能把握第一市场信息。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农业结构不合理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2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可持续性发展,这是十分关键的一点,不容忽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地区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产出量,开始大量的砍伐树木,围湖造田等,导致土地的荒漠化加剧,破坏了生态平衡。土地资源不断减少,但是人口总量在增加,城市用地逐渐向农村扩展。另外很多土地资源由于工业发展受到影响,造成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农民收入这方面,许多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偏少,城乡差距增加。虽然最近几年我国颁布了鼓励政策,对农民的生产给与予补贴,但是在农民收入这方面,增加的速度还很慢。造成很多地区的主要劳动力出外打工,这样不利于新农业技术的推广,更不利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3 农民生产观念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民的知识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导致我国一部分农民在接受新鲜事物,新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不是很强,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因此这一点也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另外在农业发展中,有的农民朋友只重视种植业的发展,思维不够灵活,不能和其他产业结合起来,造成很多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滞后,更加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导致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文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农民的文化程度仍然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国家的投入力度还应加大

我国进入现代农业阶段比发达国家晚,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农业技术方面还是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都比我国快一些,因此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起步晚,基础相对薄弱。例如很多发达国家很早就采用机械化的种植收割方式,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全面检测和机械化处理。我国在最近几年才采用这种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很多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仍采用手工为主的种植方式。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又占有很大的比例,国家的投入还不能完全的满足农民朋友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农业发展方面上,仍需要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 闫宝芳,刘芳,王淑梅,宫文明,刘波.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2011,(03).

[2] 许晓蕊.关于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特区经济,2011,(02).

[3] 田玉芹.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3,(10).

第8篇: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小额信贷 问题 对策

1、现今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解决了农户贷款难,缓解了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失衡等问题。农村小额贷款不需要抵押品,也不需要担保,使得低收入人群能够进行正常的投资消费,从而增强自身盈利能力。近些年来,我国众多贫困人群因为得到了小额信贷的支持,正慢慢的从贫困中解脱出来。其次,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发展。小额信贷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此外,小额信贷推农业生产由外延粗放型转向内涵集约型转变,这样更有利于优化资源,促进其经济增长。但是,其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资金的持续来源问题,较高的收贷风险和操作风险问题,以及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和金融监管问题等。

2、当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小额信贷资金来源缺乏持续性

目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被认为是非正规金融机构,其发展受到许多制约,诸如资金来源不足以及缺乏持续性等问题。一部分小额信贷业务以“项目”的方式存在,主要以政府或国外捐助为主,一旦项目到期,便难以持续。这种模式的小额信贷使得农户难以得到所需资金从而降低了农户参加小额信贷的积极性,并且项目的难以持续也降低了农户还款的积极性,常常出现不归还贷款的现象,进一步加剧小额信贷无法持续的困境。

2.2、小额信贷机构收益能力低,运作缺乏持续性

目前,我国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发展形成了贷款成本过高而收益水平低,财务持续性差的现象,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运作成本与经营效益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是影响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小额信贷的运作方式决定了它的特点是笔数多、金额小、管理复杂,人力资本耗费大,这也就决定了小额信贷运作成本会比较高。另一方面,利率低导致小额信贷业务的收益水平也低。

2.3、小额信贷业务中面临风险多

首先,从收贷风险来说,由于一部分农民文化层次相对较低,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导致了小额信贷在收贷过程中存在信用风险。其次,即使收贷风险不来自于贷款人本身,也可能由于贷款人所从事的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或受自然环境及市场环境影响大的特点,导致贷款人无法实现收入及时还款。

2.4、单一的扶贫目标。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就是单一以扶贫为目标的,此目标不具备提供多样化信贷产品的能力,更可能使机构无法持续发展。这种单一的扶贫目标忽视了小额信贷主要是一个以服务广大低收入人群的新型金融产业的功能,使政府推行的小额信贷失去了追求自负盈亏及自我发展的机会,增加了操作成本,降低了偿还率,增加了风险,最终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促进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拓展资金来源,解决资金问题

首先,应拓展小额信贷资金来源,做到能够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在吸收民间闲散资金的同时,培育农村小额信贷组织,从而促进资金的回流;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农业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进入小额信贷领域,为小额信贷提供雄厚的资金来源。其次,要不断推进小额信贷利率的市场化。

3.2、加强风险控制,降低未知风险

首先,在贷款管理方面,要制定科学的贷款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其次,建立合理的信用评级制度,对不同的贷款人实行差别放贷。同时,也可以建立联保机制,贷款人实行小组管理,这样可以加强贷款人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从而降低违约风险。最后,加强政府对小额信贷的补贴,建立农业风险信贷补偿机制。

3.3、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制度建设,为小额信贷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首先,制定针对小额信贷的法律制度,对小额信贷的法律地位及发展方向进行定位,为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法律基础。其次,实行财政、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农村小额信贷提供良好的财务环境,进而提高小额信贷的社会公信力。再次,明确金融监管部门职能,建立多层监管机制,促进行业规范。最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时,把小额信贷机构纳入农村金融多层次服务体系中进行规划。

3.4、进一步推进小额信贷发展时,允许其发展目标多元化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应该将发展目标放宽,不能只是把小额信贷限定在扶贫目标上,不能认为小额信贷只是用来发放给贫困群体的,这样会把小额信贷推入一个越来越窄的境地。小额信贷机构还应该有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服务机构自身的自负盈亏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权辉,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对策研究,2013

[2]朱政,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评估,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

[3]马彩彩,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4]吴兰,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

[5]徐睿,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公司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北京农业,2012

[6]刘霄飞,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探究及对策构想,中国市场,2011

[7]刑琳,浅析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成因及法律对策,经济纵横,2011

[8]刑琳,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法律防范,农村经济,2011

[9]杜兴涛,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成因与对策,经济研究,2011

[10]王丽芳,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分析,金融天地,2011

第9篇: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权制度不明晰。产权制度是金融制度中最为关键的、最为核心的制度,产权模式的选择对于金融机构在组织体制上采取何种模式起着关键作用。从我国农村信用社建立初期,产权方面的问题就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在产权制度上存在明显的缺陷。对于全体社员来说他们共同出资组建的信用合作社就只是名义上的产权归属关系,而国家或者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比较含混的集体才是实际上的产权所有者,他已经把全体社员作为农村信用社产权主体的地位以及权利事实虚置,所以造成社员对信用社经营状况和财产漠不关心,从而导致社员之间的互助合作也很难实现,从根本就不符合合作制的基本特征。

2.股本存款化、贷款化问题严重。经过几年的改革,当前农信社的股权结构正在不断的合理和完善,投资主体也越来越多样化,但由于改革初始时期,许多农村信用社吸收股金相当困难,无法吸引战略投资者入股,所以一些地方先是不得不以高息代替分红方式吸引储户入股,后又通过员工和外部关系人贷款入股的方式进行增资扩股。通过这种方式累积成的存款化和贷款化的股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投资。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股金使得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不合理,同时由于农信社的入股股民数量庞杂并且大部分都是小额入股,所以股民的股权不集中,这样就很难真正参与信用社的经营和管理,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3.企业资金规模较小,农村存款外流严重。农村信用社吸收的资金一般都是靠入社成员的钱和企业公积金以及农村地区居民存款所筹集的。这种方式效率低下,所以资金规模不大。若遇到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贷款时,可能会出现一时无法办理高额贷款,导致资金周转不便的情况发生。在这种情势下,农村居民存放在信用社的数额与信用社为农民取款预留的准备金差额在逐年增大,并不是因为农民收入提升过快把闲钱都放在了信用社当中,而是绝大部分农户存在信用社中的存款都流向了城市经济建设当中。除了城市经济建设投资项目之外,还有一部分钱是进入了股市以及期货等交易市场。为农民服务形成的钱这样因为信用社追逐利润而外流,不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而且这种现象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4.缺乏高端人才,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现在,虽然农村信用社在员工队伍这一方面数量庞大,但是员工的文化程度、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总体较差,很大部分员工的观念比较保守、知识比较老化,精通金融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另外不仅是地方信用社的普通员工存在这些问题,很多高级管理人员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现代管理意识,民主管理观念淡薄等致使农村信用社很难形成有效的人才监管机制,其因循守旧的习惯性经验作法在短期内得不到有效彻底的解决和提高解决,从而导致了大部分地方农村信用社运营率低下,缺乏创新,农信社的发展空间被严重制约。

二、对策建议

1.明确产权关系,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产权关系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推动下,特别是2003年的改革试点工作,使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产权多元化的模式,即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逐步实现其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股权结构的多样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分别制定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股权结构和经营模式,使其资产所有权在各个成员之间得到正确划分,农村信用社其他法定权益得到合理规划,以促进建立管理和监督还有决策者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长效机制。

2.优化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指不同股东出资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进一步完善股权设置,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入股起点,并适当放松对单个社员或股东持股上限的控制,积极鼓励和吸引有愿望并且有能力参与农村信用社管理的投资人入股。以增资扩股为契机,积极吸引个体户、企业法人等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入股农村信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