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交通安全范文

城市交通安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交通安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交通安全

第1篇:城市交通安全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城市人口组建上升。据有关资料显示,21世纪以后,世界上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将达到350个以上,超过1000万的城市也将达到20个以后。在我国,到1997年末城市数量发展到668个,其中市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有近40个,超过1000万的城市有2个,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

基于以上背景,同时也为了使城市各项活动功能正常,高效的进行,使城市交通更好的为城市的运行和发展服务,世界各国纷纷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放到一个重要位置上。

一、影响城市道路的交通要素及特性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包括人(驾驶员、行人、乘客和居民)、车(客车、货车非机动车)、路(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相关设施)。

(一)驾驶员交通特性:驾驶员操作车辆通过视、听、触觉器官从道路交通系统中获取信息,经过大脑处理,做出判断,支配手脚,从而驰骋在道路上,完成预定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驾驶员受到自身一系列生理、心理因素的制约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在信息搜集、处理和判断到操作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均不可出现失误,否则,将危及交通安全。驾驶员的可靠性取决于3组因素技术熟练程度、个性与感受交通情报的特性以及在动态交通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视觉特性:视力在交通环境中,人动、物静及人、物均动最为常见。动视力与人的年龄和相对物的运动速度有关。一般情况下,相对物运动速度上升或驾驶员的年龄增大,动视力下降。视野人的双眼注视某一确定目标,注视点2侧可以顾及的范围称为视野。头部与眼球固定;同时,看到的范围为静视野。头部固定、眼球自由转动,同时看到的范围称动视野。驾驶员的视野与自身的运动速度有关。随着速度的上升,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形成隧洞视。

(三)反应特性:反应是由外界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行为过程。它包括感知、识别、判断和反应4个不同的心理活动。它所经过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实验证明,刺激数目越多,反应时间越长。影响制动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动机(需要)、素养(内在素质和涵养)、注意力、智力、情绪、成熟性、知识性、年龄与性别、刺激信息量与强度及交通环境状态。

(四)性格倾向:性格是人的个性心理的核心,是一个人最鲜明、最显著的区别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标志。通常认为,可将驾驶员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2类。外向型特征的驾驶员其心理活动过程经常指向外在事物,思维速度与行为动作趋于一致,性格开朗、热情奔放,自信心强,感、知觉灵敏,临危反应及应变能力强,驾驶动作敏捷协调。但内在体验薄弱,易受情绪影响,好冲动,自控能力差,喜刺激和风险,胆大而心不细。其驾驶行为特征以快车型为代表。内向型驾驶员其心理活动过程经常指向内心世界,思维速度与动作速度反差较大,性格沉静、感情含蓄、行为谨慎、顺应困难。表现在驾驶行为中为勤思考,内在体验深刻而不易外露,善于自控情绪,办事条理性及计划性强,力求稳妥,反应缓慢,应变能力差,尤其是临危缺乏自信和果断,紧急避险失误率高。

(五)机动车的交通特性:机动车的特征和性能在道路交通安全中起着重要作用,表征与安全有关的车辆特征和性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尺寸:车辆的设计尺寸与道路设计、交通工程和驾驶员的操作有密切关系。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1990)》中规定了机动车外廓尺寸界限。2.动力性能:机动车的动力性能通常用最高车速、加速度或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能力来评定。最高车速maxV是指在良好平坦路段上,机动车所能达到的最大行驶速度(km/h)。机动车加速度是机动车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加速时间分为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是指机动车由第Ⅰ档或第Ⅱ档起步,以最大的加速强度逐步换至最高档后达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要的时间。超车加速时间是指用最高档或次高档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机动车的爬坡能力用满载第Ⅰ档时机动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maxi表示。3.制动性能:机动车运行过程中能迅速减速或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称为机动车的制动性能。它分为停车制动和驻车制动2个方面,它们是机动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一般用制动效能(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抗热衰退性)和制动时方向稳定性(不发生跑偏、侧滑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来衡量。

(六)城市道路的交通特性:道路是交通的基础、支撑物。其性能必须符合服务对象的交通特性,满通需求。下面主要从线形、行车视距、路面和横断面构成4个方面介绍城市道路的特性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二、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

交通法规是人们参与交通活动的行为规范,是实现交通安全的法律保证。交通法规的贯彻、落实要以严密的组织机构、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格的监督检查和有效的控制协调作保证。

第2篇:城市交通安全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 行人 交通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013-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数量持续大幅增长,造成机动车、行人混合交通现象逐渐突出,道路交通形势也随之日益严峻。目前,行人作为城市交通中的弱势群体,已占据我国交通事故伤亡的较大比重,但行人并不完全是受害方,每年由行人违法引发的交通伤亡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10%左右。行人交通违法已成为除机动车违法、机动车非违法过错外,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使城市道路交通的形式和内涵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步行仍然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主要方式。由于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受盲目从众、侥幸漠视等心理作用,屡屡发生不遵守交通信号指示、随意乱穿行车道、跨越隔离护栏等违法行为,甚至演变成不让行、不怕车、毫无顾忌的交通陋习,导致交通事故隐患长期存在,给道路交通管理增加了难度。而且,行人还是潜在的驾驶员,对交通安全的模糊认识也会严重影响到驾驶行为。因此,提高行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在主观上指导和约束行人交通行为,使行人牢固树立安全法制观念,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和自觉守法,对保障道路畅通有序,科学预防交通事故,创造平安和谐交通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行人交通安全意识的主要因素

(一)行人交通自律意识不足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是行人盲目从众心态的具体表现,面对道路交通规则,不能自觉约束交通行为,认为违法过街与其他违法犯罪相比微不足道,“大家都在闯红灯,我也可以一起过去”,并在心理上把其他行人假想成一道防护屏障,误认为能够保护自己避免交通危险。同时,自私、侥幸等不平衡心态也是造成行人漠视交通法规的关键诱因。由于现行交通安全法规倾向于保护行人,无形中使行人产生了一种优越感,认为相比机动车,自身处于劣势,不管在何种情况下,机动车都应该避让行人,进而与机动车争道较劲,扰乱道路交通秩序。这些不良心态是交通问题存在的痼疾,也是造成行人交通安全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

(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不足

一方面宣传教育对象失重。在交通安全文明出行专项活动中,工作目标往往集中在重点城市、运输行业、农村等机动车违法行为整治教育上,忽略了对行人、非机动车等违法行为的教育引导,结果抓了小放了大,致使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形成规模,宣传效果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宣传教育手段因陈守旧。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发放传单、悬挂横幅、借助交通广播、新闻播报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虽然声势大、时间久,但由于宣传教育对象的认知能力、学历水平、教育程度的变化差异,灌输式的宣传教育已难以激发所有人对交通安全的关注和兴趣,无法形成强烈的社会效应。

(三)道路执法管控力度不足

一是有的地方把主要警力部署在城市交通要道、信号交叉路口,重点负责城市交通疏导与控制,因此,一些地处偏僻或车流稀少的街道往往成为真空路段。这一区域由于没有执勤交警约束,行人的违法过街行为得不到及时引导纠正,久而久之逐渐滋生了不良交通意识,形成了不良交通习惯。二是针对行人交通违法,交警部门一般实行“劝阻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治理方式。但教育、劝阻往往容易引起违法行为人的逆反心理,甚至遭到谩骂或殴打,警示效果微乎其微。在处罚上,罚款额度偏低也无法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因而,勤务民警在日常交通管理中,有的只重视车辆违法查处,对行人违法行为视而不见、放任自流,有的面对群众刁难和指责存在畏难情绪,不愿触及矛盾招来麻烦,批评教育仅是轻描淡写、应付了事,大大削弱了交通执法权威。

二、提高行人交通安全意识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交通安全文化氛围,倡导文明交通

行人交通违法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它背后实质上隐含着一种文化冲突,即人与车的对立。因此,规范行人交通行为,首先要着力营造人车和谐共存的交通安全文化氛围。一是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关注文明交通,彻底扭转公安交警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依托“全国交通安全日”“交通文明单位创建”等主题活动,以政府、企业、社区、院校等为载体,充分调度多方资源,层层落实道路交通安全义务,广泛传播交通安全文化,不断推动交通安全文明的社会化、大众化、公益化进程,确保交通安全文化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二是切实发挥交通安全文化环境作用,扩大交通安全文化影响力。在许多发达国家,人们经常会看到,路上虽然没有汽车通过,但是行人仍站在路边等待绿灯。可见,问题的实质是要能够自觉地遵守交通法规,将维护交通秩序作为自己的需要。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立通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城市行人的心理基础,因地制宜地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教育,预防和矫正行人交通违法心理,促使每个人都树立起从我做起的良好守法意识,逐步提高行人参与文明交通的自觉性,形成“以我文明”带动促进“人人文明”的社会风尚。

(二)强化交通安全教育体系,创新宣传形式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是提升交通安全意识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行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要在传统方式方法基础上,不断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领域。第一,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要从校园抓起。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大、中、小院校日常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编制和安排不同内容、形式多样的系列教育课程和培训活动。联合中小学校建设一定数量的宣传教育基地,推广应用儿童安全情境教育模拟设施和青少年交通安全体验装备,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积极开展交通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利用星期天、节假日走上街头协助交警上岗执法,对行人进行交通法规知识宣传,让学生在实践接触中增长见识,提升安全意识。第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要走进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由政府牵头,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自建前沿宣传阵地,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及时更新宣传内容。交警部门定期深入企事业单位、社区进行安全意识评估分析,建立职工、居民安全意识档案,全面掌握员工、居民的安全意识水平和变化情况并进行指导纠正。第三,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优势。通过媒体用积极向上、正确的安全知识和信息引导行人安全意识。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普及法律法规,开展交通安全提示;利用各大门户网站、政府官方网站、政务微博等开辟专栏,对典型违法案例进行热点聚焦、专题报道;发动社会力量对文明出行进行监督,通过手机、DV等工具“随手拍”,曝光交通陋习和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构筑全社会参与交通安全宣传和管理的良好局面。

第3篇:城市交通安全范文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市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城市交通的发展。实际上,城市道路交通的好坏也是与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它是城市经济变化的一种直接体现形式,一个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城市,必然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交通系统,同时交通安全系数也会很高。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也会不断的进行道路交通的改造、扩建等工程,因此如何在城市道路施工中,保证较高的交通安全度也是考量一个城市管理部门执行能力的重要指标。

1国内城市道路施工的交通安全现状及问题

1.1国内城市道路施工交通安全的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居民拥有汽车的数量也在大幅度的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目前,我国大部分大中型城市的交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拥堵,尤其是早晚上下班时间。在道路不畅通的情况下,就加大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近些年来,我国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相当于一个县城的人口数,这么高的事故发生率对于人们的人身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也是在提醒我们要注重交通安全环境的营造,人人都有责任。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分析,道路、车、人、周边环境是影响我国交通安全的四个主要因素,这几种因素的不安全作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道路的规划布局不合理、道路施工造成的拥堵、车辆性能存在安全隐患、部分驾驶人员的驾驶技术不够熟练等等。本文的目的就是针对这几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提高道路安全系数的方法。

1.2国内城市道路施工交通安全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道路施工中有很多客观上无法避免的因素,这也是造成管理上很难达到完美的重要原因。首先,在城市中进行道路施工,必然会封闭部分道路,这就使原本就不宽阔的道路变得更加狭窄,道路通行效率低。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要用到很多材料、货物,而且这些货物必须放在施工现场,以供随时取用,这样就会占用更多的道路空间。第二,在道路施工期间,部分施工队伍对应进行设置的安全设施不够完善,设置较随意,隔离设施的质量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的被风刮倒,施工单位也没有及时的扶正。第三,施工现场的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很多城市内部的道路施工时进行改造设计,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对现场原有的给水、排水、电力、燃气管网有很清晰的认识,在施工中避免对这些设备的破坏。第四,我国现有的道路施工技术还有待改善,比如路基的填土、沟槽的回填、路面接缝处的施工有些都达不到施工标准。第五,施工期间的安全生产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有些制度虽然有明文规定,但是在实际施工中都没有完全按要求实施。这些问题都造成了交通的不安全性,导致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如果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以上问题,我国施工中的道路交通问题将得到有效的改善。

2城市道路施工中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2.1宏观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宏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表现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好,也会为不同城市间的经济交流提供良好的基础,这是一个良好的循环。第二是人的素质、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因素。比如在城市道路施工中,可以通行的车道数量就会减少,如果所有人都能够礼让他人,减速慢行,那样交通安全性也会大大提高,事故发生率减少了,道路的通行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还有就是如果每位驾驶员都能很熟悉交通规则,避免违章的发生,对交通安全也有很大的帮助。第三是法律法规的完善方面。比如国家应该加强完善道路施工中的交通法规,对不同情况的占道与不占道施工时车辆如何通行,进行详细的规定;另外也要加强宣传,及时通知市民,让出行者尽量避免走施工的道路,提前绕行等等。第四是道路的长度与等级。对于城市的主干路,其道路的长度越长,车道数量也应相应的增加,在改造施工过程中,也要尽可能的减小封闭的面积,这就要在规划时进行详细全面的考虑,保证通行量。

2.2微观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微观方面,主要有人、车、道路环境、交通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人的方面,主要包括机动车驾驶员的技术熟练程度、行人、非机动车的驾驶者这三个因素。在车辆的方面,包括车的主动安全性能以及车的被动安全性能,而影响车的安全性能的因素主要有行驶系统、转向系统、电气系统和制动系统。道路环境的因素主要有道路的条件、交通条件两大方面,其中道路条件包括道路类型、路段与交叉口、路面类型、道路线形、桥梁构造物,交通条件主要包括交通组成和交通量、管理条件。这些微观的因素是道路施工过程中影响交通安全等级的重要因素。

3城市道路施工交通安全的控制对策

3.1交通安全的控制原则与方法

对于城市道路施工路段交通安全的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确保施工的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将居民的出行作为优先考虑;操作性与科学性相结合;交通及工程结合进行;考虑道路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灵活施工以及道路的稳定性等。这样综合了经济、交通、视觉景观等多方面的考虑,将施工路段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安全可行。

3.2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法

交通组织方法是把各个级别的道路所组成的“区域路网”作为一个不断运行的“有机的整体”的组织方法。首先要统筹安排整个施工项目,然后优化交通组织方案。具体的方法有探索原有道路资源的交通潜力,使路段流量和通行能力匹配;在施工区预留行人通道;组织好施工区域主要建筑对外的交通;减少原有构筑物的移动;设置完善的边线和标志。

4结语

第4篇:城市交通安全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以地下工程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具有专业性强、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建设与周边环境相互影响大、不确定性因素多、施工工法多样、工程风险突出等特点。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为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投资大、涉及而广、社会关注度和公共安全要求高,一旦出现事故易引起社会放大效应。由于我国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历史较短、经验不足,在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对潜在的技术风险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以及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因此,安全风险的科学管控,已成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特点

要想对我国轨道交通安全进行良好的治理,就应当先从事故发生的特点入手,从其发生的原因对其进行基本的掌握。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我国全年的城市轨道交通事故中,由于物理打击而引发的事故占据全面事故总数的50%以上,而后续容易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则分别为物体坍塌、施工机具伤害、从高处坠落、触电等等。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因为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造成的,而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从事故发生的源头即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细致的排查,可以有效的对事故发生率起到降低的作用。

二、安全隐患管理体系

(一)相关定义

对于轨道交通安全来说,其隐患主要是指对所在城市交通相关的一些法律、制度没有做到严格的遵守,或者施工单位的自身在相关的安全管理以及技术上或制度上存在不足,造成了在施工过程中相关的安全要求没有实施到位,从而导致一些坍塌、打击等事故的出现。同时由于轨道交通工程其原因复杂、数量多、涉及专业广、管理不到位等特点,为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的安全排查以及质量监督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些因素的存在也使得轨道交通技术迫切的需要一套良好的排查及管理体系。

对于城市中的轨道建设,其安全体系主要建立在城市中的土建工程、站点维修、轨道作业等等阶段,并在各个阶段中对其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细致的评估、排查,同时对相关阶段项目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标准与良好的制度,并借助于现代化科技设备来对其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信息化平台,从而能够以全面、动态的方式对各个阶段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并根据隐患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以此来最终达到减少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组织机构

安全隐患排查体系的建立应当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基础,通过城市中轨道交通建设的实际规模、地质情况等因素来建立出与之相应的、符合实际需求的组织机构。通常来说,根据我国相关隐患排查体系的组织特点,安全隐患排查体系应当包括施工企业、监管单位和相关的问题问询单位。

而对于体系的管控模式来说,根据建设所在地的实际规模与特点总体分为两种模式:大中心模式与小中心模式。其中,大中心模式主要是指以建设企业为主体来对隐患控制部门进行建设,并在细化的过程中根据专业的不同建立出一支分工明确、职责合理的治理队伍,对工程隐患的排查与治理进行保证。而小中心模式则是指在以建设企业为主体对隐患控制部门进行建设之后,在部门中只设置少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而主要的排查工作则由相关的监理企业来进行。

三、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的措施

(一)遵循国家和各级政府法令法规

加强施工安全生产,关键是要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投入支持上足额到位、奖罚激励上界面分明、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此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以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监测管理办法》、《首件工程验收规定》、《关键节点验收规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专业抢险队伍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

(二)遵循科技支撑

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先进的防治手段,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库、知识库、专家系统等保证施工安全生产。为此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以科技支撑为手段充分利用社会技术力量,建立或实施专家评审机制、风险评估机制、第三方监测机制、现场巡查机制、安全教育培训机制、综合监控机制、应急救援机制等预防和控制各类工程安全风险。

(三)加大投入

为了加大安全生产的治本力度,南京地铁业主本身和各承包商对加大了安全生产的投入,加强了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确保形成有利于工程安全风险控制的有力态式,为工程安全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为此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中业主自身出资,通过投标等形式选定定第三方监测单位、风险评估单位、现场巡视单位、安全风险监控单位、应急救援队伍等各种社会力量代表业主对施工安全进行管控,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安全风险责任状,实行重奖重罚。

(四)组织安全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应实行政府安全行政监管、业主管理、监理单位监理、企业负责和社会舆论监督五级组织保障体系。

2.技术管理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技术管理工作涵盖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包括勘察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各阶段技术管理主要内容见图1。

图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技术管理系统

3.安全监控体系

全面监控,是指对工程状态通过监控量测数据、现场各单位安全巡视及施工单位的施工报告进行全面监视,保证对安全状态的变化在第一时间得到掌握。

(五)安全文化建设

1.教育培训指导机制

1)政府各级安全主管部门或监督部门将对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指导。

2)业主将对标段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安全总监进行安全管理办法、安全监测机制和安全行为等组织培训和技术交底。

3)各标段项目经理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要体现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原则,覆盖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分包单位人员),贯穿于从施工准备、工程施工到竣工交付的各个阶段和方面,通过动态控制,确保只有经过安全教育的人员才能上岗。

4)各标段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应按等级、层次和工作性质分别进行,管理人员的重点是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操作者的重点是遵章守纪、自我保护和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2.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

1)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

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潜能,各标段要将必要的生产和管理知识,传授给施工的每一位员工,要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各标段的每一位员工的素质提高了,掌握了过硬的技术和安全知识,才能在施工中运用自己的技能,才能在施工中奠定安全的基础,避免因技术技能的因素造成安全差错,带来安全风险。

2)为员工搭建充分展示其聪明智慧的舞台

各标段应当为发挥员工的智慧提供广阔的平台和条件。通过合理化建议等方式,鼓励员工多为施工安全献技献策,充分依靠员工共同搞好各标段的安全生产。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落实安全工作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南京地铁通过对工程施工各个环节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建立较为完备的安全控制体系,以防为主,依靠科学,规范管理,为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水平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

参考文献:

[1]王淑嫱.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第5篇:城市交通安全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模型,评价

中图分类号:U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4-3520(2014)-02-00207-02

一、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动态开放系统,系统内外存在着众多的关系互动,影响系统的安全因素有很多,且各个因素之间错综复杂。我国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定性、定量分析工作还处于研究初始阶段。

可拓学是以物元理论和可拓数学作为基础,通过研究事物的可拓性,结合定性及定量的方法来处理矛盾及不确定性问题。它的核心思想是物元理论,物元就是以事物、特征及事物关于被评价事物间映射关系的思想是一致的。本文采用拓评价模型来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分析。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在时间、空间上分布很广的封闭动态系统,其安全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涉及面很广。从城市轨道交通事故产生的基本原因来看,可以归结为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四个因素。造成事故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乘客人为因素和工作人员人为因素两大类。恐怖事件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一大安全隐患。在列车运营期间,供电系统、车辆系统、排水系统、信号系统等设备方面也都可能出现故障。自然灾害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也是事故因素。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可按以下分层次构成:

1、目标层(N):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水平N;

2、准则层():组成指标体系的各子系统;

3、指标层():分别与各子系统相关的指标。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一)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影响其运营安全的指标因素多种多样,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层构建,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决出这些指标的权重值,为下一步的可拓评价提供依据。

第一步:深入研究问题,将各个因素进行归纳分类,从上到下分成若干层,构建一个有层次关系的模型。

第二步:对于从属于上一层因素的同一层各个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造成比较矩阵。

第三步:计算比较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对应的特征向量,并检验一致性。若通过检验,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就是权重向量;若没有通过,则需要重新构建比较矩阵。

第四步:求解最底层的组合权向量,并进行组合一致性检验,如通过检验,所得的权重向量就可以用来进行评价,若没有通过,就要重新构建矩阵,并再次做一致性检验直至通过为止。

(二)评价模型的构建

可拓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是可拓集合理论,其中经典域、节域、关联度、关联函数是可拓集合理论的重要内容。根据可拓学理论和可拓综合评价方法,可建立基于可拓学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1-1 基于可拓学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模型

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可拓评价的主旨是通过建立风险等级域和评价因素集,明确各个指标的经典域和节域,然后通过关联函数反映各评价指标及评价对象对应于各风险等级的关联度,最终得出被评价对象的风险等级。

五、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给现代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一种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关系着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威胁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研究方面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成果、文献资料较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徐田坤.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2]陈巨龙、战学秋.可拓方法综述[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2.(1).

[3]吴勇、曹林、代后建. 基于FLEX技术的交通应急指挥系统[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第6篇:城市交通安全范文

关键词:安全设施建设;城市交通;芜湖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069-02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皖南重要的门户城市。城市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关系到芜湖市未来的发展,对于芜湖市城市地位、形象等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芜湖市中心城区的城市主干道呈“六纵十横”的方格网状,城市交通安全设施状况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路交通布局不尽合理

(一)芜湖市中心城区现状

芜湖市中心城区现状为南北跨度较大,而东西相对狭窄,城市形态特征决定了芜湖道路系统优化布局的困难,同时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如市区内存在的河流和湖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交通的畅通运行。还有,芜湖市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城北,而城北居住用地相对缺乏,造成大量的城北和城南、城中的交通通勤,从而造成中心城区的交通拥挤。

(二)芜湖市路网是典型的带状结构

城市路网为典型的带状结构,南北向主干道仅有长江路、银湖路、九华山路和弋江路。其中,弋江路主要担负过境公路的作用,城区南北交通主要靠前三条道路,而九华山路包括中江桥的负担最重。如果城区再向南延伸势必加剧这几条道路的负担,尤其是九华山路和中江桥将会成为制约南北交通的瓶颈。特别中江桥附近是芜湖市步行街和镜湖公园所在地,这里汇聚了大量的人口,因而中心城区道路不畅,南北“蜂腰”,部分道路宽度、走向的不合理,也加剧了交通拥挤,造成交通堵塞。

二、道路安全设施建设不完善

芜湖市部分事故“黑点”没有治理、治理不达标或治理不彻底,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如芜南路仍未设中间隔离设施,省道320线路面摩擦系数小,市区九华中路开口过多且标志线不全,一些小区内道路都没有设置警示标志、减速标志,也没有道路中心线,大型住宅小区内虽建立了视频监控、周界报警等,但这些监控设施都是为了防范盗窃等治安案件,维护交通安全的高科技设置几乎没有,如南瑞新城这样的大型住宅小区,公交车、出租车、行人等在小区内部道路上来回穿梭,络绎不绝,可是小区里却很少见到信号灯。

三、交通监管存在薄弱点

高校园区是芜湖市城南重要的科教区域,其所在地紧临出入城区的交通主干道――九华南路、峨山路。九华南路是行经该市,通往黄山、九华山的必经之路;峨山路往铜陵、安庆、武汉西行唯一通道,每天行经上述两条道路的各类车辆达2万余辆次,周边道路繁忙,交通流量大。园内有多所高校和其他学校。近些年来,一些居住小区也相继建成,包括都宝花园、中央城、汇成名郡、柏庄、港新镇、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等诸多大型在建的生活小区和企事业单位,由此带来的人流必定带来交通的增加,并必然对于高校园区的交通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的安全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而这样的安全重地,各路口机动车闯红灯、驶经高校区域路段的车辆超速现象较为严重,交通警察人员不足,严重影响着城南高校园区道路交通安全。

四、交通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机动车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不强,违章现象依然较突出,主要表现在酒后驾车、超速行驶、违章超车、严重超载等。一些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随意闯红灯、逆向骑自行车、占用机动车道等。特别是一些出租车和行人抢道现象突出,在这两种交通流互相干扰的情况下,城市道路安全受到严重干扰。

针对以上芜湖市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现状,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解决。

(一)城市道路的优化可以改善道路的畅通性,为道路安全创造更好的条件

1.芜湖市南北向主干道仅有长江路、银湖路、九华山路和弋江路。其中,弋江路主要担负过境公路的作用,城区南北交通主要靠前三条道路,而九华山路包括中江桥的负担最重。如果城区再向南延伸势必加剧这几条道路的负担,尤其是九华山路和中江桥将会成为制约南北交通的瓶颈。未来的金马桥、花津桥即便通车,进入青弋江北岸后均是“断头路”,充其量将吉和路经未来的滨江桥往杨毛埂方向延伸;城东由于受神山丘陵地势和众多水系湖泊的影响,所以,目前芜湖市需要“长胖”,而不能再“长个子”。

2.在主要交通口,特别是交通流量集中的地区,设置立交桥、高架人行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道。如安徽师范大学及中小学校门口,这些路段人流特别集中,易造成交通阻塞,且是交通事故多发区,应建设立交桥、高架人行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道。一方面保证车辆畅流,另一方面保障广大市民的出行安全。

(二)大力加强道路安全设施建设,加大监管力度

1.对于芜湖市某些道路安全设施建设不到位的地方,需要加强道路安全设施的建设。如在某些路段需安装电子设施,实时监控;对市区某些路段实施亮化工程,确保夜间行驶安全;某些丢失或者损坏的道路安全标牌需要更换或者维护,确保行人掌握路况信息;对某些交通安全设施需要及时建设,特别是红绿灯等道路信号设施,需要及时安装,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一些傍山险路、窄桥、窄路、铁路道口、路面滑溜、隧道、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等危险地点前应设置警告标志;对道路进行施工,需设置道路施工安全标志,应设置在道路施工路段前后;在市中心道路交叉口或人流量大的地区人行道、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应用护栏隔开,各行其道,确保道路畅行,特别是近年来公交站台的布置,一方面不影响道路交通的通行顺畅,另一方面也保证市民的人身安全。

2.加强设施管理,确保安全设施完善。交通安全设施的完好、齐备对预防交通事故起着重要作用,保护好、维护好交通安全设施是各级政府和公安、公路、建设部门的职责,广大市民更需要对道路安全设施进行保护,对破坏道路安全设施的情况予以举报。

3.学生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特别是高校园区学生集中地段,更要做好安全设施建设。首先,完善高校内外、门口、区域内各条道路中各类交通标识、设备等设施,加大交通人力投入,在一些人多流量大的路口可以增派交管人员,坚决杜绝机动车闯红灯。其次,规范流动摊贩管理,对学生有需求的摊点等,给予统一管理,保证学生安全。最好加大高教园区内公共交通的投入,减少学生长时间逗留路面的情况。

(三)大力宣扬道路安全知识,普及市民道路安全意识

第7篇:城市交通安全范文

为继续深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进一步改善道路交通秩序,规范公民交通行为,提高全社会交通法制和交通安全意识,着力解决影响城市道路安全畅通的突出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按照省、市建设主管部门要求,现将我局参与配合城市公共交通行车安全宣传月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我局组织召开局班子会,专门对参与配合城市公共交通行车安全宣传月活动工作进行了布置,会上传达了关于配合城市公共交通行车安全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精神,制定了活动计划、明确职责、落实分工。

二、大力开展自查摸底,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多方开拓渠道,积极落实资金,搞好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紧紧围绕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加强交通法制和安全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全民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齐抓共管,大力参与配合城市公共交通行车安全宣传月活动,解决突出问题。

四、我局积极参与配合城市公共交通行车安全宣传月活动,对城市交通情况和违章情况进行整治,加强对道路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对存在的违法占道设摊、设亭或设置广告牌进行清理,杜绝违法占用、挖掘道路以及乱设摊、乱堆放、乱设广告和占道擦洗车辆等违章行为。

五、以规划为龙头、建设为基础、管理为保障,认真参与建成区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制订,对公共交通线网、停车场进行认真规划。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道路交通管理基础设施。扩大建设规模,保证建设质量,提高路网密度,完善路网结构。坚持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投入使用。改建人行横道灯、人行过街设施,以及各类公共设施。

第8篇:城市交通安全范文

【关键词】轨道交通;电气系统;接地;安全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0 前言

为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上的电气设备或者电路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以及考虑到整车电磁兼容性能,必须将轨道交通车辆上的电气、电子设备进行接地。广义地说,“地”可以是一个等电位点或等电位面,它为电路系统提供一个参考电位,为静电释放提供通道,为设备故障电流和雷击电流泄放提供通道,因此必须科学合理的设置接地电路。按用途可将接地划分为:工作接地、安全接地、屏蔽接地。

1 工作接地

地铁列车的工作接地包括高压回流接地、低压工作接地

1.1 高压回流接地

高压回流接地的作用是将从接触网处获得的电流引入轨道,回流至变电所,形成一个回路保证电路的接通。该电路设计应能保证所有电流均回流至电源,不会导致任何损坏或触电危险。回流接地电缆阻抗应尽可能低。

根据《IEC 60077-1铁路应用―轨道车辆用电器设备 第1部分:一般操作要求和规则》要求:

1)至少应有两个不同的通路同时用于电流回流,从而一个通路的失败不会引起损坏或触电危险;

2)实现电力回流的方法是使所有的电路分别与一母线相连,该母线应与车身和与所有外露的导电元件绝缘,和本身与电流回流集电器(车轴电刷/回流集电靴)相连。

1.2 低压工作接地

低压工作接地的作用是为低压电路提供一个基准电位,同时也是杂散信号的回流通道。

如图2(a)所示,电路1、2、3共用一根接地线,由于地线存在阻抗,后端电路电流会叠加到前端电路的地线阻抗上,当后端电路的电流改变时,会影响前端电路地线上压降,进而影响前端负载的工作电压,这种干扰称之为共组抗干扰。当高频信号作用时,地线阻抗将主要由感抗决定,这种干扰将更加明显。

在实际的电路中应当尽量避免共组抗干扰,尤其是数字信号对模拟信号的干扰。因此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应该分开单独接地,如图2(b)所示。

除了把相互干扰的电路分开接地以外,还应当尽量使接地电缆的接地阻抗低。

2 安全接地

安全接地主要为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对于人身安全的保护首先要研究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

2.1 人身安全保护

根据《IEC 60479 电流流过人体和动物的效应》,电流的效应由生理参数和电气参数决定。心室纤维性颤动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2.1.1 15~100Hz交流电流对人体的效应

2.1.2 直流电流对人体的效应

2.1.3 直流电流对人体的其他效应

1)接近100mA时,通电期间,四肢有发热感。

2)在接触面的皮肤内感到疼痛。

3)300mA以下横向电流流过人体几分钟,随着时间和电流量的增加,可引起可以恢复的心律失常、电流伤痕、烧伤、头晕以及有时失去知觉。

4)电流达数安培连续超过几秒,则可能发生内部烧伤或其他损伤,甚至死亡。

2.1.4 人体的阻抗

人体的阻抗除根据个人体质不同,阻抗不相同以外,从电气上存在以下差异:

1)施加电压越大时,阻抗越小。电压频率越大时,皮肤阻抗越小。

2)施加电压的接触面积越大,阻抗越小。

3)施加电压的位置不同,阻抗不相同。如左手到右手、双手到脚等。

例如:在接触面积较大,从左手到右手,施加电压为DC125V,95%的人的阻抗会在3000欧。

2.1.5 车辆接地措施

为防止乘客、乘务人员、检修人员受到车辆电气设备电击伤害,车辆所有易于被人接触的电气设备都安装在箱体和内装板内,所有金属箱体要求通过接地线连接车体,车体通过接地线与回流轴端连接,进而与铁轨导通,使车体、设备箱体与铁轨等电位,铁轨处于地电位。一旦发生设备漏电,因人体阻抗远大于车体、接地线、钢轨的串联阻抗,通过人体的电流可以控制在安全区域内。

2.2 设备安全保护

2.2.1 防雷接地

在受电弓后端设置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保护车辆电气设备免受雷击过电压的损坏,并限制续流的持续时间,且可以限制续流幅度。

2.2.2 高压设备外壳接地

1)防止外壳上积累电荷;

2)当设备的绝缘损坏而使外壳带电时,促使电源的保护动作而切断电源;

3)屏蔽设备巨大的电场。

3 屏蔽接地

3.1 集肤效应

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电流将趋于导体表面流过,这种现象叫集肤效应。频率越高,集肤效应越明显。因此对于高频信号的接地电缆应尽量选用表面积大的编织接地线。

3.2 电场屏蔽

在屏蔽层未接地时电路中的耦合关系如图5(a)所示,其等效电路如图5(b)实线所示。

由等效电路可知,骚扰源电路上的电压U1可以通过导线1与屏蔽层之间的耦合电容Cms耦合到屏蔽层上,再通过屏蔽层与导线2之间的耦合电容Cs耦合到导线2上,从而对导线2上的电路形成干扰。将屏蔽层接地以后,相当于将C2s短路,如图虚线所示,Cms被短接至地,不能将骚扰传导至导线2。

因此电场的屏蔽只需要屏蔽层单端接地即可。此外,要选用屏蔽编织层比较紧密的电缆以减小C12,同时芯线不要露出屏蔽层外。

3.3 磁场屏蔽

根据Φ=Li很容易推导得出屏蔽层的自感Ls等于屏蔽层与线芯的互感M,即:Ls=M

如图6(a),屏蔽层双端接地,则根据等效电路图6(b)可知:

因此,屏蔽层外,屏蔽层产生的磁场与回流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实现了磁场的屏蔽。以上为主动屏蔽,被动屏蔽原理与此类似。试验结果表明,当f≥10kHz时,回流几乎全部走屏蔽层。当频率较低时,回流大部分经由地线回至电源负极。因此当频率较高时,屏蔽层接地应采用双端接地,也可以双端接电源的负线。

3.4 地环路对屏蔽的影响

如右图7(a)所示,如果接地点A、B之间存在压降,根据前边所述,会形成地环路。

即加到负载上的电压除信号源的有用电压外,还有噪声电压,噪声电压为噪声电流与屏蔽层电阻的乘积。

可见地环路会削弱屏蔽层的屏蔽效果。

3.5 不同电缆克服地环路效应举例

3.5.1 三轴式同轴电缆或双重屏蔽电缆

如图8所示,内层屏蔽用作信号回流线。若有地环路形成的噪声电流,则由外屏蔽层经过。

3.5.2 同轴电缆

当f >1MHz时,由于高频集肤效应,信号电流在屏蔽层的内表面流动,而地环路的噪声电流则在屏蔽层的外表面流动

3.5.3 屏蔽双绞线电缆

如图9所示,信号电流在两根导线上流过,一根是去流,一根是回流,而地环路产生的噪声电流则流过屏蔽层。由屏蔽层通过互感感应到两根内导线上的噪声电压因其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同,在信号回路上将相互抵消。实现了屏蔽效果。

由上可知,屏蔽双绞线也可起到三轴电缆的作用,但其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实际应用时多被采用。

3.6 建议的屏蔽接地方法

低频电路指频率小于1MHz的电路,高频电路指频率大于1MHz的电路。

第9篇:城市交通安全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安全质量

1.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专业门类复杂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轨道交通系统除了车站和区间的土建结构、建筑装修等主体外,还需车辆、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动力照明、环控通风、防灾报警、轨道工程等机电设备专业和人防设施等运营设备设施共同组成。运营设备设施,尤其是机电设备各系统设计、施工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先进性,直接关系到城市轨道交通的运力大小,运营安全、运营效率及乘客体验。故此,在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中,机电设备专业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管理就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2.明确机电设备安全质量管理控制要求

2.1给排水工程以及消防设备所进行的质量控制 。

给排水和消防设备的安装工程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安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一般分为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以及消防系统的安装。在这些系统的施工安装过程中必须确保系统的完整性,并进行系统试验。此外,在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必须高度重视系统的安全性,对法兰、水泵、进水阀门、排气阀门、排污泵及试压泵等一些设备的质量要严格的把关,在对系统进行压力试验、系统检测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其安全值,尽可能避免由于系统进行试验与调试对机电设备自身的安全产生威胁,从而保证设备的安装质量。

2.2低压配电专业的施工质量控制

在安装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施工过程中低压配电专业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施工接口较多,施工的周期也很长,因此,对低压配电设备施工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管与控制则尤为重要。低压配电专业的设备安装主要包括:低压配电柜安装工程、动力电缆安装工程、电缆桥架安装工程、配电箱安装工程、控制电缆线路安装、金属软管安装、电缆连接以及密集型母线槽施工等等。由于电柜和钢槽是连接设备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安装低压配电设备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低压配电柜的安装以及基础钢槽的接地,在电柜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低压配电柜、电控柜以及确保电源装置的安全性能,保证其施工安装质量可以符合规定要求。

2.3环控通风系统设备的质量控制。

环控通风系统,也称之为通风空调系统,通常分成隧道通风系统、车站小系统、车站大系统,所包括的机电设备有大型轴流风机、隧道射流风机、冷却机组与水泵、组合式风阀等,安装这些设备时,要注意各个设备之间的连通问题,保证环控系统在运行中的连续性,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隧道以及站厅之间顺利实现排送风。同时还应当考虑到设备在吊装及安装过程中的空间布置,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结构较为独特,空间有限,而环控系统中的通风系统设备通常是比较大型的设备,因此,在安装时必须兼顾到场地以及吊装的具体实际,从而保证安装作业的平稳有序进行。

2.4监控系统安装质量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安装与其他工程设备安装相比,即有共性也有特殊性。车站安装的主要设备:监控系统在车站控制室内的安装设备包括IBP盘台及其临窗工作台、打印台、计算机和打印机等:在设备房内的设备机柜包括服务器机柜、网络机柜、UPS主机柜、UPS电池柜、UPS配电盘及其内部放置的设备。线缆敷设及连接:在车站监控系统敷设及连接的线缆主要包括网络电缆、光缆、串口通信线、打印线、电源线和接地线等。主要包括:车站设备房内的设备之间线缆的敷设及连接。线缆主要布放在防静电架空地板下的走线桥架中,车站综合设备房内各设备之间线缆的敷设及连接,线缆应布放在防静电架空地板下的走线槽,车站设备房至车站设备房的设备之间的线缆的敷设及连接,线缆布放应在走线槽和防护管中,车站设备房至通信设备房的通信屏蔽双绞线的敷设及连接。

3.加强道交通机电工程设备安装阶段的安全安全管理

3.1施工前,要明晰设计意图与设备要求,统一设备名称、代号、安装位置,明确设备尺寸、安装方式等。

3.2线路敷设完毕、设备安装前对所有线路进行绝缘电阻测量,每根电缆的所有线芯之间以及线芯对地之间都应进行遥测(有屏蔽层的线缆,每芯线对屏蔽层也都进行遥测),以保证线路的绝缘程度达到规范要求,避免产生线路故障。

3.3在配线过程中对每条芯线所对应的颜色、功能、标识都应做严格的要求,有效地避免压错线的情况发生。

3.4在线路压接前建立严格的制度――即必须对所有端口进行细致的核对,并实际测量所需压接的端口的安全性,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端接。

3.5由于地铁站内弱电系统所处环境动力线路密布、设备启停运转繁忙,因此存在较大的电场和磁场干扰。而弱电系统又有几百乃至几千个输入输出通道分布在其中,导线之间形成相互耦合是通道干扰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电容性耦合、电感性耦合、电磁场辐射3 种形式,将直接成为系统和系统设备的不安全因素。

4.加强对机电设备防灾试验

4.1应对单个设备实施远程监控以及检测工作。具体分为:报警系统的检测、防灾电话的检测、声光报警系统的检测、环控系统以及排水系统当中的水消防设备的检测、水池状态监控状态等的检测工作,必须充分满足国家以及各个地方的相关消防管理条例及其技术规范、设计说明、操作规程等。通常只有手动操作才能实现远程监测功,并且在对远程控制功能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如果各接口通过检测的话,则需要充分结合系统设计的具体情况,借助高级的人机界面操作以及反馈状态观测等相应的技术手段,来不断的提高检测的效率。

4.2主控系统设备的防灾模式以及联动试验工作

对于防灾模式的验证工作在主控系统的模式验证当中非常关键,牵涉到设备运营的安全可靠性。可以分成两种模式:车站火灾与区间火灾。通常根据控制工艺的设计图纸对于其模式进行验证。如果报警探测器监测到现场出现灾难或是特殊的情况,主控系统便会自行开启防灾模式的功能,在对远程控制模式进行验证以及在对设备进行联动试验的时候,应当以手动的方式开启FAS/ BAS等相应的防灾模式,来提升工作的效率。在测试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图纸所要求的动作,与现场的设备动作逐一加以比较检查,确保一致。在验证之后,便可以检查出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是由于系统模式引起的逻辑问题,或者是设备自身的故障问题。

结束语

综上,机电工程安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轨道交通的通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对轨道交通的整体运行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对保证轨道交通的施工质量和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瀚集.地铁机电设备安装中的现场质量控制措施[J]. 科技风. 2012(12)

[2] 王穆之.影响地铁机电安装及后期装修的几个因素[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