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乡规划建筑设计范文

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乡规划建筑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乡规划建筑设计

第1篇:城乡规划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筑设计;两者结合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大力推进城乡建设是我国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规划主要是由政府进行统一的统筹管理,对城乡的经济建设以及发展方向进行统一的部署,在城乡规划中有明确的规定,务必要将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使其在改善人们生产生活环境上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促进城乡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规划所涉及到的范围极广,与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文化建设都有着重大的关联,所以,因地域环境的不同也存在着很多差异,可以说是各具特色。当前,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水平提升的同时在精神上也有了更高的需求。良好的居住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能够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氛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体现。

一、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1、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含义

因此城乡规划的理论是相对对立的,其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泛,牵涉到整个城市区域。而建筑设计,是在现有工程技术条件的背景下,结合住户的建设需求,实现建筑物空间和人之间关系的处理。从两者含义来看,城乡规划是宏观角度,很多情况下属于行政行为,其负责的主体是国家机构;而建筑设计是微观角度,多数是商业行为,其行为主体是建筑施工企业。

2、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综合上述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含义,去探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相互独立,城乡规划处理的是城市空间,城市功能和城市物质实施之间的关系,建筑设计处理的是建筑材料,设计需求和建筑空间之间的关系,两者相互独立;其二,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融合关系,也就是说微观角度的建筑设计应该符合宏观角度的城乡规划,这是城市保持自己特色,发扬文化,塑造形象的关键所在。

二、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于现阶段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的实地调查发现,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缺陷。具体来讲,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缺乏城乡规划的局部视角,往往忽视了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的作用。很多情况下,城乡规划将城市形态设计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建筑物色彩,体量,尺寸,比例和造型等方面的建筑因素,从而使得整个城市的规划陷入无特色的状态;其二,城乡规划场地设计方案不合理,难以处理好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和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也难以处理好详细规划和场地设计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场地设计布局显得不合理,难以最大化的发挥其功效;其三,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审制度不健全,很难对于相关的建筑设计方案给予科学的评价和考核,从而难以形成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之间的融合局面。

三、如何做好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

1、树立正确的城乡规划观念

积极将建筑设计纳入到城乡规划体系中去,树立正确的城乡规划观念,城乡规划的前提是建筑设计,其在城乡规划过程中起着引导性作用,以规划的方式实现建筑群体空间的合理布局,形成科学理性的城乡规划思想,是开展一切城乡规划工作的前提。为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注重对于城乡规划设计人员的培训,将建筑设计纳入到培训体系中去,以提高其对于建筑设计的认识水平;其二,积极鼓励学者和专家针对于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不断丰富城乡规划理论体系,为开展各项工作打下基础;其三,作为城乡规划设计者应该不断接触先进的城乡规划理念,接触建筑设计的相关概念,以便形成正确的城乡规划观念。

2、坚持对于环境因素的考虑

无论是城乡规划还是建筑设计都需要处理好人与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两者工作的重点都在于环境。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其一,强调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观念,以人的感觉去处理局部小环境的设计工作,结合建筑的特点,实现全新空间结构空间的营造;其二,注重城乡规划的整体性,坚持以城市区域规划为出发点,处理好建筑和大环境之间的关系,保证建筑整体轮廓和现有建筑环境之间的融合,实现色彩,虚实,格调,流线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3、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视角

城乡规划的效果,建筑设计的效果都是以人的视觉体验为标准的,也就是说在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视角。具体来讲,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其一,对于高层建筑视角难以企及的地方应该坚持秩序性原则,保证做到简洁,并且兼备一定的俯瞰效果;其二,对于局部高层处理方面,应该注重人的视野与小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得空间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其三,坚持设计建筑方案的基本原则,不仅仅需要关注于建筑物本身,还需要处理好建筑物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城乡规划的需求来做好设计处理工作显得很有必要。

四、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在城市化建设以及现代化建设中,城乡规划是一项极为重要的项目工程,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对其进行建设规划的时候,必须要进行深入的考虑以及全面的统筹,在对其进行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以及政治建设等等促进社会发展的建设中,必须要全面的贯彻对全局进行统筹规划的思想,正确科学的处理好建设中各项环节之间的关系。

在使我国城市的面貌得到改善以及使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同时也要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等的全面繁荣和发展,并且也要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放入对城市文明进行建设的规划中,使城乡规划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促进城乡建设全面性的提高。同时,在城乡建设中,还必须要充分的将生态建筑设计这一理念进行深入的应用,与人们的精神追求以及物质文化追求紧密结合,以满足人们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和经济建设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双重求。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将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所谓的生态建筑设计实际上是要求相关设计师在对城乡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融入生态的理念,将当前的建筑建设与周围的环境和地区的整体风貌合理的融合,同时通过将其与专业的生态建筑知识相结合,在建筑的设计上进行创新,充分利用自然的调节能力对建筑进行生态的改造,这些改造包括了建筑的理念、建筑的风格以及建筑的材料等等多方面的创新,使建筑能够与环境保持一致性,在不破坏建筑原有环境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有效利用,达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注重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

人文环境是涉及到人所身处的建筑以及自然环境带给人身心方面的体验内容,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带给人以健康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生活以及工作中。在城乡规划中,应该注重对这种人文环境的营造,利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理念,更好的帮助现代人缓解压力,释放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保证和谐社会的进程。

结束语

积极总结和归纳目前城乡规划的成果,探析城乡规划的败笔,并找到建筑设计和城乡规划之间的切合点,在此基础上去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探析现阶段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优秀案例,看看其设计者是如何处理好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关系的,积极学习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自身开展实践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贾建波.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两者间的关系[J].城市建筑.2013(20):67-68.

第2篇:城乡规划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生态建筑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也迅速改变着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困扰着人类社会,我国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环境污染的中心是城市,但是如今也蔓延到乡村中来。2007年末国家出台了以“城乡统筹规划”为特色的《城乡规划法》,政府也注重治理城乡发展的生态环境。城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是未来区域规划建设发展的方向。现代城乡规划要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中心,从规划、设计以及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中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控制。坚持城市和乡镇是相互依赖的统一整体进行规划,构成一个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一、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

城乡规划指的是相关部门统筹安排城乡的发展,合理的布局空间建设,从而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对人们的生活环境进行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城乡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的推动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发展,它要求从全局上进行考虑,合理的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对这些方面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和协调,从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文化也可以发展,并且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的统一起来。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指的是既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又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具体来讲,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1、要注重建筑和环境的融合

生态建筑设计指的是建筑的整体风貌需要融合于周围环境,结合相关的建筑理念和生态理念来创新建筑思维,在塑造建筑本身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尽量利用自然资源的自我调节能力来进行。这种融合过程需要有效的统一建筑的风格、材料、理念以及环境等各个因素,保证原有的环境基础不受到破坏,初始状态可以得到保留,从而保证建筑能够融洽和谐的融入到环境当中。

2、要积极的运用那些绿色环保建筑材料

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积极应用,也是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很多材料都是劣质的,会严重伤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生态建筑设计则是对此进行改变,保证在建筑工程中运用到的材料都是绿色无公害的,既能够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又可以保证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3、要营造一种良好的人文环境

如果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人文环境,人们在这里就会感受到一种健康积极的体验,并且会产生愉悦的心情,这样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都能够保持一个积极向上和愉快的心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可以说,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研究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的意义

生态环境对城乡建设与人类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人类几千年的建设史都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它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地区特色与民族传统,同时,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态度也在不断地发展。生态建筑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它的任务是改善人类聚居环境,它的目标就是创造自然、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从以上环境认知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人类逐渐地在重视环境。国外从本世纪20年代起就开始对人类集中的聚居环境进行了城乡生态规划研究,但是直到二次大战后人口空前膨胀,工业化程度急剧提高,城市迅速扩展,环境污染严重,人们才普遍关心环境问题。应用生态建筑学来解决城乡生态危机,必须走多学科综合研究的道路。由于它的研究几乎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所以它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科学。

三、如何进行生态建筑合理统筹城乡规划设计

1、树立生态城乡规划的理念

合理的城乡规划对保护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树立生态理念,在生态的视角下进行城乡规划。最根本的就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形成良好的人地关系。我们从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和高效利用能源资源、治理城乡污染。这样以建设“生态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目标,规划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平衡发展模式。

2、建设政治文明

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必须以政治文明为前提。没有政治文明,就不可能有体现生态文明的城乡规划。我们要在实施《城乡规划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程序,并合理、有效地协调社会各阶层的意愿和利益,使其能更加透明,为公众参与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城市政府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次,社会公众要参与到城乡规划中来,探索实现城市公共治理主体多元化的途径,推行信息公开,使得城乡规划更能体现公众参与的性质,反映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最后,各个部门要加强联系,在城乡规划中加强部门协作,发挥和增强人大与政协对行政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实现科学决策。可以实施环境效益评价体系,对于规划过程中出现的影响生态的问题要进行相关的对策和措施研究,并进行全过程的动态控制。

3、合理规划城市空间

城市是大多数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创造生态文明的集中地。既然城市污染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中心,那么生态型的城乡规划也必然以城市为中心来规划。

3.1树立生态意识

城市空间结构应与区域生态环境支持系统有较高的协调程度,首先加强对“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宜居城市”、“健康城市”等课题的研究,引导企业及市民培养“生态文明”意识。然后在这种生态意识下对区域环境状况调查及评价,分析影响环境的因素,规划区域资源承载能力,在规划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污染环境的因素存在,特别是在注重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忽视乡村的环境污染,因此要特别进行控制。

3.2以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保证城乡的生态规划

第一,我们要进行绿地发展规划,科学决策绿地面积并监控绿地实施面积。加强绿化建设,是城乡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性工作。第二,处理好设施布局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注重污水处理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应,构建水健康循环体系、建立污水资源化利用体系、建立海水开发利用体系、建立生态水系建设体系,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城市;第三,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以节能减排为目的以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乡规划要采用主动式太阳能设计,优化建筑能源利用体系,建设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

4、增加生态平衡的调节作用

建筑物的一个非常重要作用就是有效地连接居住者和自然环境,对建筑建造、使用以及维修的全部过程进行不断地调整,对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调节能力进行增强,对建筑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让城市居民更加舒适的生活,保证建筑可以有效的沟通生态环境,提高建筑内部的自然采光能力,增强建筑的抵御能力,即使出现了地质灾害,也能够保证建筑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建筑内部,可以多设置一些绿色植物,这样既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又可以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实现屋面的绿化,外部环境也可以不会受到建筑那么大程度的影响,建筑的自我生态平衡调节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增强。

结束语

要保证城乡生态环境平衡,在建设过程中就必须加强对生态建筑的建设力度,将环境与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协调共生、循环利用、整体有序的生态环境。在对城乡进行规划设计时,对生态问题的复杂性必须进行综合、系统的处理,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城乡规划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场地设计;控制;规划误区;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规划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根据人类活动的特点而形成的产物。 城市规划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空间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关联,使整个城市更加和谐协调。 尤其是近年来城市人口数量激增,若不能对有限的城市面积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就会使城市陷入混乱的发展中,难以维持城市的正常发展秩序。 其中,对建筑设计和建设的规划是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建筑的设计除了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以外,还必须与城市环境、风格、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现代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以实现城市和谐发展的目的。

一、城市规划对建筑场地设计的影响

场地的选择是一项建筑工程项目开始实施前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与城市规划最直接相关的内容。在场地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所选择场地的周边环境等各种因素对于设计的影响。 如周边建筑、交通设施、绿化条件等。而这些都是离不开城市规划的控制与管理的。

1、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无、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

2、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一是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上。二主要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城市规划对建筑场地设计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由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

2.2对用地强度的控制: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之内。

2.3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2.4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2.5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城规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

二、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的中间环节, 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前提条件。 在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直接带动了城市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但由于基本国情的限制与影响,城市建设的失控现象频频发生,致使目前我国的大中型城市的规划出现严重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建筑、交通与绿化,其中建筑设计规划的失控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源头。

那么为何会出现城市建筑设计失控的现象呢?笔者在对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发展进行研究总结后,得出两点主要的诱因:首先是当地政府为了增大本地的招商引资力度,不顾市场的正常发展规律,强行干预城市的控制性规划。其次是建筑开发商和建设单位对于自身利益的过分追求,不考虑城市发展的承载能力,而一味的增大建设用地和建筑密度。

相对而言,在美国的城市建设规划中,其控制性详细规划就显得较为合理与完善。这也与美国一直以来例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有着很大关联,其城市规划的相关法律体系较为健全,使得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有了较为和谐的配合,这是值得我国城市规划对建筑控制方面学习借鉴的。

美国的城市地方规划管理工作的三种控制手段:区划法、土地细分法、和设计指导原则。 其中,区划法和土地细分法是真正的法规,设计指导原则只是一种引导性的控制手段。 美国的区划以“保护公众的卫生、健康和福利”为出发点,其结果是对土地经济利益的严格控制。区划包括:允许的用途、地段的设计要求、建筑设计要求等。这些区位、用途和开发强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地价,关系到房地产所有者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所在,因而只能遵循公开的法定程序来决定。 即每一个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都在控规中得到了明确控制,而没有对视觉美感的直接控制。

我国控制规划的传统做法忽略了经济规律。是由规划师在指定的大街区或几个大街区内,参照甲方提供的容积率(密度),摆房子,即在保留部分现状的前提下,追求空间体量的美学关系和视觉效果。 然后以此来分割地块、分配楼板面积、指定建筑红线,以供将来批租土地之用。 这种做法常常土地市场经济规律。 如,规划师为了追求美的原则,把地块分配的大小不一,建筑规定的高低不一,丧失了统一的标准和公平的原则,还违背了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

我国城市规划的误区。历史上由于种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规划设计与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之间一直难以区分,这种现象造成我国的控规地从美学和视觉效果出发,缺乏对土地经济体制的全面认识。在控规立法上,我觉得应该注意两个原则:①用地的控制要符合土地建设开发的经济规律。②一切对地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应该在立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求同与求异的原则。在同一区位的相邻地段,美国区划的控制原则是求同,即遵循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在同一区位,保证土地转让(批租)时地价相同,自然要把地块的大小、建筑体量、容积率、红线后退等做一视同仁的规定。这种控制手法在产生和谐的风格、有序的城市机理、保护街道界面、合理利用土地方面是成功的。

视觉美感的控制。美国的经验:引导性手段。 以美国的城市设计指导原则为例,它控制的是街景透视,关心的是人在以街道为中心的公共空间的心理和视觉体验。城市设计指导原则对一切影响街景透视的因素提出设计要求,包括建筑体量关系,广场之间的围塑关系,街道及建筑界面的尺度关系等。

三、建筑设计之我见 1、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 2、理性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 当然,最重要的是把视线集中在人的视觉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思考。视线所能及范围内着重考虑。高层建筑顶部以及多层不上人屋顶等视线不能及处简洁处理,体现一定秩序,满足可能的俯瞰效果,并从墙面倾斜、局部层高处理等来控制人的视线和控制小环境,比如曲面玻璃,将天空反射向地面、局部低层或镂空引进阳光等。 3、造型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这方面我喜欢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轻佻。

结束语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从场地设计开始,就需要充分结合周边环境, 使建筑的整体构造与城市的大环境融洽结合,不仅需要注意城市规划对于整体建筑美感的需求,还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功能特性。 继而再以新颖的设计来突出建筑的风格造型,并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使建筑与城市更加协调。

参考文献

第4篇:城乡规划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场地设计;影响

城市规划工作,主要是就是对城市区域内的各个区域空间进行协调性的分析、设计,也就是对人们各个活动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应的协调,从而使得城市的运转能够更加的顺畅。建筑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其中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能使得建筑的内部空间能够充分的满足人们的需要,并且建筑的美观性和经济性也能够达到人们的要求。并且建筑自身的外形必须要具有这个城市自己的风格特性,同时还和整个城市的人文、历史、环境相融合,达到一个完美的协调。

1、建筑设计中的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必要工作,同时也是隶属于建筑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场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要让施工建设场地能够满足建筑项目的施工要求,让建筑施工场地的各方面条件都能与建筑项目、周围环境的要求相吻合,并能共同构建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整体上,让城市空间气氛变得更加融合与融洽。

此外,建筑设计中进行场地设计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充分的满足场地中所存在的各个要素,特别是建筑物体自身要能够和各个方面的环境因素能够形成一个融洽的整体。

从设计工作内容上来看:场地设计中包含了除建筑主体设计以外的所有外部设计,详细来说,这其中主要有:场地竖向、工程施工、交通设施、绿化景观、建筑物等各个方面总体性规划,以及除建筑主体建筑以外的各个方面详细设计。

从建筑工程建设的流程方面来看:通常情况下,都是业主先对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确立,并且开始用地规划并且取得用地,之后再聘请专业的建筑工程设计师来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设计,而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展开就是依据业主的工程设计以及施工场地的各方面条件来展开。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各个方面的细节和重点进行完善,避免设计出现错误。而在细节化方面,务必要对详细配置项目中所存在的各项组成内容进行细化,同时对其中所涉及到的个别内容规模、形式等各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在设计出现变动之后,还需要和业主对变动内容进行探讨,从而使得双方的意见能够达到一致性。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场地设计不仅是建筑设计施工中的内容,还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我国国情,我国现代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相对较高,主要体现在用地发展方向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上。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城市规划对于场地设计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不仅要求场地设计要对城市用地计划、建筑布置等各方面内容要求作出反映,在实际设计时慎重考虑这些条件因素,还要求其在考虑过后,要拿出行动和实践,要将具体动作如实反映场地设计工作中。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要对建筑用地的性质、用地的范围进行控制,对于性质不明、范围过大的建筑用地申请不予审批;2)场地设计时,要严格控制好场地的容积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等;3)要做好建筑周边环境的控制,要明确建筑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做好出入口设计等等。

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由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之内。

2、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工作中,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城市进行规划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土地是否能够能够有偿使用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当前经济受到不断冲击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的控制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挑战。在我国的经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在城市加快建设规模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失控现象,而导致这方面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建筑开发商以及工程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味的经济利益,从而不断的对建设用地进行更改,并且加大了建设的密集程度。

(2)部分行政领导能够能够吸引大量商业投资,开始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强制性的干扰。而美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规划法规系统比较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的区划。美国地方规划管理工作的三种控制手段:区划法、土地细分法、和设计指导原则。

其中,区划法和土地细分法是真正的法规,设计指导原则只是一种引导性的控制手段。

国外的区划以“保护公众的卫生、健康和福利”为出发点,其结果是对土地经济利益的严格控制。区划包括:①允许的用途。②地段的设计要求。③建筑设计要求(限高、层数、建筑面积等)。这些区位、用途和开发强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地价,关系到房地产所有者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所在,因而只能遵循公开的法定程序来决定。

我国控规传统做法忽略了经济规律。目前,我国控规典型的做法是由规划师在指定的大街区或几个大街区内,参照甲方提供的容积率(密度),摆房子,即在保留部分现状的前提下,追求空间体量的美学关系和视觉效果。然后以此来分割地块、分配楼板面积、指定建筑红线,以供将来批租土地之用。

我国城市规划的误区。历史上由于种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规划设计与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之间一直难以区分,这种现象造成我国的控规地从美学和视觉效果出发,缺乏对土地经济体制的全面认识。

3、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城市规划能够对其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于引导了整个城市建设建设的走向,从而达到城市区域协调的目的,避免城市部分区域出现运转不畅的现象。但在城市规划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务必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对各个方面进行周密的规划,防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而影响到建筑设计以及城市的和谐型,这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成,陶花明,陈岚.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8(22)

第5篇:城乡规划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文化陈设;建设过程;合理规范;问题

1、引言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一个载体,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3589个;其中,国有博物馆3054个,民办博物馆535个。伴随着大量博物馆新馆及改扩建的需要,如何依附现有建设项目程序体系,合理规范地完成文化陈设项目的建设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笔者以杭州岳王庙文化陈设改造工程的建设过程为例,对合理规范文化陈设改造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2、杭州岳王庙文化陈设改造的背景

杭州岳王庙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民族英雄岳飞的祠墓所在,是人们祭祀、悼念与接受爱国教育的场所,佐证了中国血缘社会的传统忠孝文化对西湖景观的直接影响。

目前全国各地共有100多家形式各异的纪念岳飞的场所,杭州岳王庙是全国唯一以“官祠”形制存在。1984年作为岳飞纪念馆以来,原有的文化陈设一直延续至今,未有大的变动,不少游客反映“没有看头”,导致客流量逐年下降。据统计,杭州岳王庙2002年参观量为170.2万人次,2012年只有116.5万人次,下降了32.6%。由此可见,岳王庙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小,通过进行陈设改造来提升杭州岳王庙文化内涵的品味,从而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已迫在眉睫。

3、合理规范项目建设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进行充分地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

本项目花了15个月的时间进行可行性研究设计,先后编制了四稿设计方案.经过数次专家论证后,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案。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有利于建设单位梳理建设思路和预期目标,并进行有效地投资估算。这个过程要注意两点:

3.1.1通过竞争选择设计单位

本项目通过对两家设计单位初步方案的比选,最终确定了对历史文化和古建筑形制研究上具有优势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从国内几处重要岳庙的考察与分析、杭州岳王庙陈设现状分析、杭州岳王庙修建奉祀历史的探讨、杭州岳王庙陈设改造设计的定位探讨、对营造杭州岳王庙传统祠庙氛围的探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同设计单位的设计专攻有所不同,对于文化陈设项目背后的历史研究和建筑形制掌握等方面内容的把握和研究程度也有差异,通过比选可以选择更适合本项目的设计单位,编制符合项目特点和需要的可行性研究方案。

3.1.2 通过论证形成统一指导性意见

本项目在可行性设计方案论证时,由于杭州岳王庙的敏感性和学术争论性较大,论证会上专家评审意见的指导性不够清晰,致使后续建设过程绕了弯路。可行性研究方案在编制时可以广泛地吸纳参考各方意见,但最终进行论证时应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形成统一鲜明的指导性意见,模棱两可或者分歧较大的论证意见不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

3.2 文化陈设脚本与可行性研究同步进行

文化陈设脚本是对项目更深层次文化脉络进行挖掘和编排,其地位就如同电影剧本,是整个项目的灵魂所在。陈设脚本内容包括:文化陈设的内容逻辑结构、前言;各部分和单元的传播目的;各部分(单元、组合、小组)说明;展品展项说明;展品组合镜头、重点和亮点提示;形式设计的要求、辅助展品制作的依据和要求等。

本项目前后共编制了两次陈设脚本。第一稿是以可行性研究方案为蓝本,对原有陈设脚本进行调整后编制而成,作为施工设计方案招投标的设计依据使用。由于论证不够充分,形式设计时把握不足,在2011年4月19日“岳飞墓庙陈设改造设计深化方案专家讨论会”上,第一稿脚本被专家否定。建设单位与多位专业学者重新洽谈和比选后,用一年半时间编制完成了新的第二稿脚本。脚本的更替不仅导致深化设计工作停滞了一年,而且方案变更较大,直接影响了建设进度。因此在项目前期研究阶段,要同步进行脚本的研究、编制及论证工作,条件允许甚至要先行。

3.3 方案设计与施工招标应分开实施

本项目由于客观因素采取了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招投标模式,加上陈设脚本的变更,直接导致施工设计方案经过多次的专家论证后十易其稿,设计内容变更率达60%以上。在后续建设管理过程中不仅设计修改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同时也使建设单位不得不与财政审计部门不断进行沟通和协调,增加了建设单位施工管理和投资控制的难度。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直接委托或者费率公开招标等方式先进行方案设计,待设计方案完全成熟后采用工程量清单方式进行施工招标。

3.4施工管理既要注重效果又要控制投资

文化陈设项目除需按照一般建设工程的相应规范进行管理外,在艺术形式展现部分注意景观效果和投资控制两个方面的问题:

3.4.1 对艺术形态部分内容进行专业把关。

本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聘请陈设脚本的作者担任本项目艺术总监,为工程展陈部分提供技术、艺术方面的指导、咨询和决策建议。艺术总监主要承担:艺术表现与展陈主题和内容吻合度监理;展品展项的艺术表现效果和工艺技术质量监理等工作任务。脚本作者参与艺术形态部分内容的专业把关,使施工制作人员能充分理解设计构思和内涵,对于施工中多为艺术性作品的陈设内容,尽可能做到“匠人”与“匠心”合一。

3.4.2 内容变更程序要合理规范。

本项目由于方案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更,因此,在现场施工经采取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的管理方式,尽量避免人为因素所带来再次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所有壁画、泥塑、摆设、图文等资料都经过相关专家审核后再施工。

对于已经产生的重大设计、工程变更以及艺术创作等内容,通过建立询价机制,会同财政审价和纪监部门对这些内容进行询价控制,并留存相应的资料和依据,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4、杭州岳王庙陈设改造后的效果

本项目通过历时五年的建设,有四大亮点呈现:一是在岳湖广场中岳庙门楼与碧血丹心牌坊间甬道处设立岳飞铜像,让岳飞从庙里“走”出来,使广大游客能够更亲密地接触到岳飞,有利于更广泛地宣扬岳飞精神;二是启忠祠及东西庑三个建筑形成纪念馆区域信息容量增加,展示方式也推陈出新。本次提升改造中,对展示空间进行了重新布局,表现手段在传统的图文展板的基础上,引入了数字沙盘、微缩模型、场景造型等现代化展示手段,用英雄初起、威名初振、风云突变和英星陨落4个单元共计9个章节的脚本内容,相对完整地展现了岳飞戎马一生的主要事迹,让游客感到比原来更有“看头”;三是展示的方式更全面、立体。既有多媒体影像、视频资料播放,也有仿南宋兵器、兵将场景。有静有动,有听有看,让游客入耳入目入心;四是通过增加拜将台、壁龛、飞罩和帐幔等软装饰,进一步提升忠烈祠大殿区域的祭祀氛围,使游客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第6篇:城乡规划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乡规划作为城乡发展建设的依据和蓝图,其作用愈发重要。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立于2003年3月,是在原兰州铁道学院土木建筑学院相关专业的基础上,由邓延复、阳世B、刘纯翰三位著名建筑师领衔创建的。

1 我校城l规划设计类课程现状分析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设立以后,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我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性和操作性特征表现更为明显,作为城乡规划专业主干课程的设计类课程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教学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作为在城乡规划专业阶梯式教育平台中建构课程体系,我校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类课程体系设置仍然存在以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1)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存在问题分析

按照目前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我校城乡规划专业前三年教学的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基础1》、《建筑设计基础2》、《建筑设计1》、《建筑设计2》、《建筑设计3》,分别开设在入学第1、2、3、4、5学期,即从入学开始进行专业基础教育,每周学时在6-8学时之间,以上课程总学时数为512学时。

(2)专业设计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城乡规划的设计类核心课程基本已纳入我校的教学体系,但设计基础课程还普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缺乏系统而扎实的城乡规划设计的基本功训练,导致学生在进入高年级时无法建立较为宏观层面设计概念。同时,以上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缺少城市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 这与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专业知识体系中推荐核心课程内容不相一致。

(3)专业实践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学时各为2周的《城乡规划课设1》和《城乡规划课设2》,分别开设在第6、8学期;学时各为16周的《设计院实习》和《毕业设计》,分别开设在第9、10学期;学时各位2周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和《建筑设计强化设计周》,分别开设在第2、6学期;学时为4周的《专业方向强化设计》,开设在第期。

2 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1)坚持人才培养方向与特色,构建完善的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

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借鉴学习国内城乡规划教育知名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完善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模式,使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的主干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层次关系更加清晰,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2)以城乡规划实践为中心,重构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

通过开展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强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整合力度,以城乡规划专业实践为中心,重构各门设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以避免各学科片面强调自身特点而各行其是,努力形成合力以整体提升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成效。

(3)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优化设计类课程教学安排,逐步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多元化。

通过以上目标的实现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策略

(1)构建适应我校师资力量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体系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我院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采用的2.5+2.5的两阶段模式,现已不再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鉴于各种原因,我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训计划每年都在修订,一轮改革后的培养计划还未得到有效的实践和反馈,又使用了新版的培养计划.

(2)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

目前,我院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内容不够完善的问题。我校城乡规划教育应结合以上各方面的变化,重新修订新版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确立各个教学阶段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教学目标,对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构,以构成连贯、渐进式的教学内容体系,即对规划设计课程进行规划。

(3)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设计实践类课程体系

按照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要求,城乡规划学科的实践性决定了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设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多年来我校设计类课程教学的一个最大缺憾是课程与实践脱节,学生的设计专业实践能力却没有得到明显提升,仍无法适应专业业务的实际需要。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学生设计基础不扎实,实践环节薄弱,近些年以来,我院对设计类实践课程进行了改革尝试,开设新课程,拓展设计教学领域。如在2016年毕业设计选题阶段选取了省内著名设计院所的实际课题,答辩时邀请这些知名设计院所的院长、总工采用模拟评审的方式进行,使得学生可以直接与专家、学者一同交流,同时获得了向用人单位展示的机会,学生普遍感觉受益匪浅,提高了设计能力。今后,我院应继续坚持以设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强与设计一线的单位的联系和交流,听取企业对人才的各种需求,把我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以需求为导向设置教学实践类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设计基本技能与思维方式的训练,并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设计实践机会。再者,在第期应严格要求学生利用此次机会进行全面的锻炼,帮助学生协调好找工作单位、考研复习和设计院实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应加强《设计院实习》等实践类课程教学环节的全程管控。

4 结语

第7篇:城乡规划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学;建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4-0000-00

收稿日期:2013-06-04

修回日期:2013-07-02

1学科现状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与建筑学同时位于我国110个一级学科之列[1]。建筑、园林、城乡规划3个学科各有特点和规律,但是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三者需要互相依赖、融合、促进,立足各自的学科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风景园林学可设5个二级学科或方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3]。21世纪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时期,风景园林学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3]。风景园林的外延包括景观建筑、构筑物与工程设施的设计与建设等。

2风景园林专业发展

风景园林学科名来源于西方学科名“Landscape Architecture”,由于早期翻译的差异和学科认识的局限,历史上曾被译为“景观建筑学”,偏向人工营建的景观。当时也有“风景园林”这一概念,偏向自然风景的内容。两者经常被比较区分,认为两者各有侧重,也有被认为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2011年后颁布的一级学科目录中的“风景园林”学科名,与西方“Landscape Architecture”相对应,融合了以往的“景观建筑学”和“风景园林”两个概念,属于旧词新涵义。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也有一定的历史,以1951年原北京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合作设置的“造园组”为学科诞生的标志[4]。

新颁布的一级学科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扩展,并明确了方向,能被业内接受。“景观建筑学”在历史上曾呼声较大,但容易与建筑学专业混淆,其内容也被涵盖在新颁布的一级学科内,并被替代取消。“景观建筑学”或许改称为“景观营造学”比较合适, 这里的“建筑”不是建筑学中的一种类型建筑,如公共建筑、文化建筑等,而应该是“营建”“营造”的意思。目前,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被设置在农学、林学、工学及艺术学等众多门类及学科中,没有统一的研究内容,侧重点甚至还会大相径庭,这也导致了国内对这个学科内涵的认识模糊不清,继而影响与同列一级学科的“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互相渗透。

全国目前的风景园林专业或风景园林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农林院校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重点是园林植物和园林规划设计,偏重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另一类是建筑院校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重点在人工环境的规划设计。

3学科关系

风景园林专业是以室外人居环境――开放空间( Open Space) 为中心, 跨越庭园、城市绿地和区域景观尺度的规划与设计,融合城市设计、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等。这是“城市绿地――城市开放空间――区域景观”空间层面的专业[6]。在某些空间尺度上,建筑属于风景园林中的一个元素。如何利用好建筑元素,控制好建筑元素的体量、形式及建筑围合的户外空间,是风景园林项目成败的一个关键点。

建筑学专业先于风景园林学,是一个成熟的系统性学科,其研究内容明确。与风景园林相对而言,建筑学研究的是室内人居环境。两者虽然有内外之分,但研究内容存在交集,涉及的学科领域也有交集。建筑内环境需考虑外环境的影响,与建筑相关的小环境应该由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共同完成。

目前,我国建筑学专业的基本教育还是以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理论为基础,重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过分注重场地内部的关系与结构,忽视建筑本身应具备的社会、时代与地域属性,没有建立与实际场地以至更大范围地域相关联的设计思维[7]。建筑设计受诸多技术限制,包括规划条件、功能、结构、设计规范等,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做设计时,往往花大部分精力来满足限制条件,而无力融入建筑设计的理念或情感元素,即类似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风景园林学科的景观设计受技术条件限制较少,重景观视线,强调场地情感、人的宜居感受,给设计者很大的创作空间,可以突破学生做建筑设计时的思维局限。故建筑设计融景观设计的教学方式,不仅解决实实在在的项目设计问题,加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而且能培养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想。

4社会需求与现状

从2001年开始的短短10年间,中国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从28.4%提升到37.37%,人均公园(公共)绿地面积从4.6 m2上升到9.71 m2 [8]。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对生活环境的品质日益重视。现代建筑设计需要满足城市规划对场地的限定与要求,而规划对于场地的控制指标中往往包括25%~40%的绿地率,这就意味着一个建筑作品不仅仅需要处理建筑本身,它的周边环境特别是绿地也成为重要的设计内容,这些任务通常落在与建筑师配合的风景园林师身上[5]。

为满足社会的需求,景观及园林设计公司日益庞大,但目前该类公司的人员格局普遍存在缺陷,景观设计师不具有建筑设计的能力,或公司建筑设计力量较弱。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对外工程服务,造成一些项目不能独立完成。就广州几个主要的景观设计公司而言,如广州园林院(简称,下同)、广州普邦、广州怡境等,都存在这一问题,比如风景度假区规划项目,涉及到景观建筑就无法承担。这与公司的人员招聘有关,公司主要以景观设计师为主,而且所招的景观设计师很多是来自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农林院校出来的学生往往侧重植物和纯景观教育,建筑设计能力较弱。

须将景观与建筑一体考虑的项目比比皆是,如资源再利用方面,考虑“可持续发展”,旧建筑区域的再利用开发工程;城市公共空间界面的景观建设;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垂直景观[9]。有些小型项目同为设计类的内容,但没条件细分工种,建筑和景观往往一体设计,由同一班设计师完成;大型项目,虽有条件分工设计,但由于建筑与景观关系紧密,设计师必须同时了解不同领域才能互相配合。

景观与建筑结合的社会要求促使景观设计公司和建筑设计公司进行人员调整,特别是景观设计公司。易道景观公司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公司原先定位为景观设计,后融建筑、规划于一体,设计师的配置也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项目要求。

风景园林学现与建筑学同为一级学科,虽然明确了风景园林的学科内容,但其概念依然可能令人误解,并与建筑学关系疏远。景观设计公司的人员构制跟院校的人才培养关系密切,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往往不会做跟景观有关的建筑设计;而建筑学专业学生又不屑做景观设计,以为只是植物配置或者绿化小品的内容,且本科对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的教育也不充分,而且建筑学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去景观设计公司。简单地说,学建筑的不重视景观设计,学风景园林的不会建筑设计,导致综合性人才的缺乏。

5教学策略

5.1两学科设置互补的课程

目前风景园林专业设置有园林建筑设计,但深度不够,特别是农林院校下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而且建筑设计的内容可扩大范围,跟景观关系密切的建筑类型都可以纳入,如度假别墅、度假酒店、会所等。也可以强调传统园林建筑的设计,不光是建筑形体,还要考虑传统园林建筑构造,以应对实际工程。考虑到风景园林专业学习的内容较多,5年制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是主流,故建议风景园林专业改为5 年制比较合适[4]。

建筑学专业教育不能仅限于《景观设计原理》《园林史》之类的理论课程,还要加入景观设计环节,如公园规划设计、城市广场设计;每个类型建筑设计中也应融入景观设计。

5.2设置景观建筑二级专业

这里的景观建筑专业并非以往的“景观建筑学”,而是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的一个分支及综合,研究的内容是与景观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及其相应的户外环境,这个环境不限于建筑庭院,可扩展到城市绿地。

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曾经培养过建筑与景观的综合人才,并受到社会企业好评。在学院建筑学专业成立之初,有过4年制的景观与建筑设计方向。专业教育上,建筑设计教育2年,景观设计教育1年半,毕业设计半年,学制比较紧凑。学生兼具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能力,特别适合景观规划设计公司,也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可惜在5年制建筑学专业申请下来后,这个方向被取消。

5.3通识教育

将风景园林、建筑学、城乡规划学3个一级学科设置在同一学院,三位一体。头两年专业教育在同一平台上教学,第三年开展各专业的内容,这也有利于响应国家的“通才教育”。这种模式是解决这一社会需求的最有效方法,国内比较成熟的工科院校的建筑学院都这样设置,如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由于历史原因,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和建筑学专业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学院,或只有风景园林专业,如华南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这样会形成各学科较独立,交融性差。三位一体的模式,应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专业互补的理念,同时各学科的师资力量需平衡,不能一方主导,才能达到教学上的互补。

6总结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乡建设一日千里,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包括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环境的危机、城乡矛盾的加剧等。3个学科涉及的领域与社会发展密切,如今在建设中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1]。城乡规划和建筑学这2个学科的渗透关系引起了各界的重视,在风景园林学科成为一级学科之初,我们也要重视风景园林学与建筑学及城乡规划的渗透关系。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关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同列为一级学科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5):11-12.

[2] 齐康.尊重学科,发展学科[J].中国园林,2011(5):13.

[3] 王绍增,王浩,叶强,等.增设风景园林学为一级学科论证报告[J].中国园林,2011(5):4-8.

[4] 林广思.1951-2006年中国内地风景园林学科与专业设置情况普查与分析[J].中国园林,2007(5) :7-13.

[5] 张汛翰.加强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J].中国园林,2001(8) :10-12.

[6] 林广思.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划分与专业设置的改革方案[J].中国园林,2008(9):56-63.

[7] 林磊.如何在建筑学教育中植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差异性教学[J].华中建筑,2009(11):173-176.

[8] 仇保兴.建设绿色基础设施,迈向生态文明时代[J].中国园林,2010(7):1-5.

[9] 赵秀恒.景观与建筑的融合景观建筑学的发展与实践[J].时代建筑,2002(1):18-21.

作者简介:

姜 磊(1980-),男,浙江人

第8篇:城乡规划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实验室

1引言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城乡规划学科的研究领域不断延伸、拓展,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城乡规划专业加强人才的职业性、职业化能力培养,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是规划学科的重要基础,学校是进行实验实践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场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强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建设,对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规范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城乡规划专业发展概况

金陵科技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自建校以来就开设了与该学科相关的建筑学、城镇建设与规划、城市景观等专业。随着学校发展、社会需求,该校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注重“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学生在学科团队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科平台积极参加各类型层次的学科竞赛,获得多项省级和国家级奖项,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内涵。

目前,该校城乡规划学成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及校级重点专业。城乡规划专业主要开展以城乡发展战略研究、城镇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城市市政工程规划设计、旅游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相关课题研究和技术咨询服务工作,积极承担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任务,提高城乡规划学科的社会服务水平。该校城乡规划学科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县域城乡统筹与乡镇可持续发展、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新型农村社区与乡镇规划设计、可持续的绿色建筑设计研究。

3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建设重要性

3.1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城乡规划设计行业的调研,设计行业急需专业基础知识完善、实践与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考查。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结合地方需求,加强素质教育、创新型人才建设。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科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参与指导老师科研项目,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依托现有的仪器设备,更好地开展科研服务,为服务地方经济提供良好的保障。

3.2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城乡规划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技术为手段,以需求为导向,在实践教学与管理中,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建立开放实验室,创建自主学习平台,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导向培养模式。加强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建设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结合,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与科研同步发展,创造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工程能力。

3.3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

实践环节是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1]。该校城乡规划实验室已经具备良好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依托专业绘图教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规划设计模型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节能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实训场地。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具有自身的特色,能够在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过程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

4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建设研究

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主要依托该校土木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规划设计模型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等主要针对课内实验、设计课程、毕业设计、学科竞赛提供实验场所。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建设应依托省级和校级学科优势,与建筑学、土木工程等学科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综合实践能力,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训基地。

4.1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建立实验管理体系

各级财政对高校实验室建设实行规划管理是建设投资的主要手段,实验室建设离不开经费的支持[2]。受中央财政与省市财政支持,实验设备及实践教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应提高实验设备的有效利用,满足实验教学的基本需求。结合城乡规划专业特色,选择实验室所需仪器设备,保证课程设计、科研服务需求,将教学与科研所需的仪器设备作为实验室补充的重点,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提高学生专业认知能力培养。依托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建立开放的实验实训场地,加强实验室设备仪器的开放使用,通过现场实训、仿真实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需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化管理,如实行网上预约系统、实名注册登记、设备远程监控、实验远程指导等,提高实验管理人员长效管理。教师承担实验教学任务,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确定实验项目,专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仪器、材料、实验室准备,协助实验指导,随堂听课,填写实验日志。通过建立完整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为实验教学的开展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4.2依托科研创新项目,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专业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科研及科技服务的重要场所,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重要保障[3]。城乡规划作为省级和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已经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开展科研项目研究,为学科建设作支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目前专业教师承担多项纵横向科研项目,让学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结合实际规划设计类项目,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得到实际运用。积极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融入学生实践教学中,不断提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提高学生规划设计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设计课程需要,进行各专业技能操作,比如制作规划模型过程中,对各类仪器有一定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学生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过程中,能熟练运用各类仪器设备,熟练操作专业软件,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强化工程意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4.3提高实验设备使用率,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培训

城乡规划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验室各项设备、仪器基本满足学生课内实验与课外科技竞赛需求,通过建立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场所,提高实验设备的有效利用。该校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对教师开展科研服务提供良好的保障,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不仅能够满足教学与科研需求,为实验室的有效运转作支撑。

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不仅可以完成在校学生的培养,同时长远建设目标应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发挥培训中心的作用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4]。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资源,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参加职业技能考试,如CAD高级制图员,通过率较高。学生专业可以结合专业知识,强化训练专业所需软件,如CAD、Photoshop、Sketchup等软件,结合实际科研项目,将所学专业技能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城乡规划专业人才职业性、职业化培养是发展趋势,该专业学生将来可考注册规划师、注册建筑师等,这些注册职业考试,将提升并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并满足社会。

4.4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城乡规划专业要求教师具有综合性知识,不仅仅考虑单纯的教学需要,还应对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有足够的认识,对相关学科也应有所了解,如建筑学、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城乡规划专业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应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城乡规划专业实验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工程经验,聘请设计院或者同行业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同时对校内青年教师进行培养,让更多的实验教师参与规划设计类实践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近年来,学校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等,实验室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设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依托校级、省级、国家级竞赛,如斯维尔BIM建模大赛、中国环境学年奖、中联杯、蓝星杯等,激发学生创新设计,体现城乡规划专业人才职业性、职业化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5结语

实验室建设是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场所。科学制定实验室建设发展计划,明确实验室规划目标,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完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实验室建设围绕职业技能鉴定,不断深化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努力建设成为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综合实验基地。

参考文献:

[1] 杨大伟,安蕾.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4):41~44.

[2] 冯敏侠,庄中华,劳静.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促进实验室建设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423~426.

第9篇:城乡规划建筑设计范文

1、城乡规划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文化、营造美好人居的重要领域。城乡规划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在专业规划设计机构、管理机构、研究机构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及其相关开发管理、研究教育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城乡规划专业属于工学门类的建筑类专业,所属学科是工学“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它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空间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城乡物质空间为核心,以城乡土地使用为对象,通过城乡规划的编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建设实施的管理,实现城乡发展的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和动态引导控制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专业。

3、城乡规划专业的主要领域涵盖城乡物质环境空间形态的控制与引导、土地使用与开发、道路与交通、市政与服务设施、住房与社区、生态控制与环境保护、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地域文化与城乡风貌、防灾减灾与卫生规划等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城乡规划的类型主要有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和专项规划。

4、主要课程:经济地理学、城市生态学、美术与制图、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建筑设计、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设计、土地利用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管理、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社区空间规划与设计、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城市基础设施系统规划、城市遗产保护与规划、城市旅游与 游憩规划、景观规划与设计、详细规划课程设计、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