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

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

第1篇: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 电气工程;课程体系;应用型;教学平台

为适应时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国内许多高校都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我校在专业建设中对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性教学环节等进行了深入改革与创新,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以实际办学条件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层次的正确定位直接关系到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找准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我院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掌握电气工程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设计、系统运行、设备管理与维修、供配电的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

2.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优化课程体系。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通过向兄弟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广泛调研,消化和吸收他们的培养经验和反馈信息、以及目前比较优秀的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在制定该专业培养方案上进行了改革。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学生应该具备和达到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须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能力为本是应用性本科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我们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坚持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根据培养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调整,形成了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除了利用学校课程平台设立的通识课程、电工类大类课程外,确定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应用、电器原理与应用、信号分析与处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在实现宽口径培养的基础上,保证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及实用性。鼓励使用英语或双语教学,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设立研究型课程和讨论性课程。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应用

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才不会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才会发挥作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职业技能比赛与认证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充分利用校内外举办的各种科技讲座、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进一步强化能力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由于这几个实践环节的目的、时间和形式不同,实施过程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基础实验应以专业基础理论分析验证和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基础实验是实验教学的第一环节,搞好基础实验不仅对提高实验技能而且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大有裨益。基础实验包括公共基础实验和专业基础实验,体现在电工电子基本技术训练模块、计算机应用训练模块和基本控制技术训练模块中。

2.专业实验应着重学生的测试、调试、分析计算和初步的设计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界限,面向工程、面向现场,创建了电气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提出了满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模式。已建成“电力电子实验室”、“电机拖动与电气控制”,“单片机实验室”和“电工电子实验室”等。

3.课程设计应着重学生测试、调试、设计和初步的开发能力的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干课程都安排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环节对培养学生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至关要。课程设计时间一般只有一周到二周,故课题难度不宜太大,但要有一定的广度。课题必须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覆盖课程的主要部分,要强调工程基本素质的培养。

4.毕业实习应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判断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的能力。通过2~3周的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发电厂电气运行、维护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厂生产的各项制度,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熟悉电能生产的主要环节,分析电厂电气设备的布置及二次设备(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的配置;学习电厂的事故处理、事故设想和防范措施;了解继电保护屏、中央信号及控制屏的设计、安装、接线、调试;了解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各职能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搜集毕业设计有关资料。

三、结束语

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于三本院校,在电气工程领域,我们应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高、实践动手能力强,能从事工程技术开发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且,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要经过多次实践和反复修改的。因此,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扎扎实实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 王晓芳,罗庆跃等.电气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邵阳学院学报,2008:285~287

第2篇: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

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电气工程有关工作经验,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维护技术发展展开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促进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维护技术的改进和发展。

【关键词】电气工程 电气自动化 维护技术 发展研究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法律环境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自我国改革开放制度实施以来,我国市场不断走向自有化,与国际市场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使得我国企业面临了较好的发展契机。但是,加入WTO以及我国市场自有化程度的提高是一把双刃剑。其不仅给我国电气工程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与世界一流企业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能够使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也使得世界市场对我国电气工程行业的发展提出新的需求和要求,促使我国电气工程行业的企业面临技术更新、资金使用等难题。因此,对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维护技术的发展开展研究就变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其一方面能够获取我国以往这一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让今后这一技术的发展更加能够切合我国以往电气工程发展的实际情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维护技术是一种结合电子技术所拓展和开发出与新型技术,其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调节技术和电子仪器终端的同步调节技术整合归一。由于电气工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这一新型技术的研发和改进将能够促进我国各行各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维护技术的开发现状分析

在我国现有各行业发展产业链中,每个企业都是在追求获取最高的经济收益,以促使自身的发展,因此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就变得十分重要了。人工劳动及其技术的改善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我国国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世界市场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提高的需要。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维护技术能够改善上述现状,有效的补充我国当前企业利用低价劳动力实现规模经济的发展方式。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与各个行业相互结合,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成为了在企业智能化监管和调控工作中的重要角色。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了电气自动化维护技术摆脱了传统概念的束缚,在现有互联网络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网络交流机制更加普及化这一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从而增加了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和世界化的生产经营流程标准的改善,使我国企业与世界生产标准、服务标准相互接轨。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国内各个厂商所利用和使用的电气自动化维护技术依旧存在层次不一、系统平台搭建水平不一等现状,这些问题随着我国电气自动化维护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已然成为我国技术水平继续提高的障碍,并且严重的影响到我国与世界电气工程行业相互接轨进程的推进。我国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维护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的环境与西方较为先进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我国有关研发部门应当对将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和更新与我国制度背景、环境背景相互结合起来,在了解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国际上优秀和先进的外部研发经验和技术研究成果,以其为借鉴,完善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维护技术的发展,从而有效的促使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密集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3 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维护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3.1 改变大众的生活模式,促使创新转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维护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大众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大到宇宙飞船升空的燃料分离,小到大众家用生活电器的功能开关和调节系统,其都应用到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维护技术。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维护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这一技术的发展已经带来了我国大众吃、穿、住、行等多个方面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创新转变,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在大众生活日常出行交通领域,无轨电车的操控和运行已经与电气自动一体化系统有着紧密的结合,其方向的控制、动力燃料的添加都需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维护技术的扶植。与其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带来了大众生活模式的创新转变,不如说当代我国居民大众的生活已经无法脱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维护技术而独立存在和发展下去了。这一技术已经深入的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与人类文明和文化交融共存,形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并决定着我国大众未来生活、工作、学习模式的不断演进。

3.2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使用范围规模不断扩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维护技术在我国现有各行各业的发展范围依旧较为局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平较高,其应用的领域更加广泛,更加具有全面化。因此,未来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维护技术的发展也将走一条与世界接轨的道路,不仅通过吸收国外优秀先进研发技术和内容,促进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维护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并且需要不断的提升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的覆盖面积,也就是提升这一技术的普及化程度。在这一扩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使用范围的道路当中,我国政府及有关研发部门需要大力的提升我国研发人员的素质,改善我国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维护技术研发和更新的环境,促进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和更新具有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条件的支撑。

4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对策和建议的提出

在上文的研究当中,作者提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其已经影响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这一技术未来的发展更加良好和有序,就应当不断巩固好这一行业的发展基础,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做出努力,提升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实力,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电气自动化维护技术的水平和电气工程的产品质量,从而在我国大众心中形成一种信服感和认同感,为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民基础。那么,提升这一行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就成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的关键。作者在以下部分将结合我国当前电气工程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自身多年从事有关领域的工作经验, 在对有关文献进行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以期实现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维护技术的发展目标。

4.1 走网络化的创新发展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基础设施中有关网络交互设施的构建已经逐渐成型,其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多元化信息交流系统已经逐步构建起来,并且在我国国内已经形成了内网和国际互联网接口的对接。因此,我国电气工程行业就需要借此契机,充分的利用好这一时代背景和便利条件,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世界自动化维护技术发展的优秀国家互通有无,利用互联网信息交流系统,实现对我国电气工程行业的网络平台搭建,从而利用世界的前端效应,取得对我国电气工程行业及其使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行业有效促进,使其更加具备与世界其他国家竞争的动力。

另外,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电气行业不仅仅需要对这一行业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而且要对使用到电气自动化维护技术的行业进行规划,使其能够顺利的使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维护技术搭建行业技术平台。这就要求了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需要把握当前我国国内环境和制度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渠道推销自己的产品、推广自己的服务,在促进国内各行业吸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基础上,也使其他国家能够了解到我国这一技术的应用研究,从而确保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产品和服务有效的推广。我国可以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打造行业专属平台,用于和海外采购商进行交流,并且也能够通过这一平台的搭建,促进我国国内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研究和制造的企业能够拥有有效的交流途径和方式,并且也能够通过这一平台的搭建,处理好市场顾客的需求,不断依据需求信息对技术继续研发、调整、改善。

4.2 加强电气行业创新意识的培育和开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技术对于我国而言,其依旧属于一种有待继续研发和更新的新兴技术。我国应当在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其内部各个产业价值链的流转,以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调,从而为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开发更加成熟的发展机制。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就必须促进这一行业创新意识的培育和开发,从而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更加具有活力和创新精神。为此,我国应当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行业培养起专业的人才队伍,利用人才战略,为这一行业的发展注入鲜活的动力,利用人才来贯彻创新调试思维,使行业的发展具有创新意识。

5 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维护技术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而言其依旧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国家政策的转变和股利,为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维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背景和制度背景。因此,作者在本文的最后,结合我国现有社会发展状况和我国电气工程行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方向,提出了两点建议:

(1)走网络化的创新发展模式。

(2)加强电气行业创新意识的培育和开发。作者希望,我国电气行业企业以及利用电气工程技术的企业能够实现创新的发展和转变,从而促进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维护技术更加全面的覆盖我国各行各业,提升我国企业的总体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文涛.浅析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致富向导,2012(02).

[2]王娟,郑红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历史与发展现状[J].技术与市场,2012(07).

[3]陈锦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及发展[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4).

第3篇: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应用方式

电气工程影响国民经济建设,是社会生产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化、自动化是电气工程的基本发展趋势。电气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电气工程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极大提升电气工程生产能力。近年来,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们都在尝试如何进一步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如何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生产也成为现阶段电力生产企业研究的重点。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原则与特点

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原则

最大程度上满足电气工程生产要求是电气自动化设计的原则。在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过程中,生产工作者都在尝试不断在制作工艺上满足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要求。

其次,电气自动化设计的目标是妥善处理电气生产与生产设备之间的关系,为实现自动化生产奠定基础。同时保证自动化技术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在保证自动化技术实用的同时,保证自动化设计的美观与质量可靠,具有人性化特点。

最后,要显示远程监控的设计理念。远程控制是自动化的主要特点,在节约初期运行成本的同时,提升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1]。

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电气自动化设计的特点在于经济实用,能简化电气工程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设备之间的联系过程,将传统联系转化为便捷联系,最终提升电气工程生产能力。电气自动化设计与电子设备连接,实现远程操控与自动化生产。使用微型计算机进行连接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区别于传统技术的核心。

电气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传输信号接收部分,通过简单操作实现电气设备信号与相关设备之间的联系;(2)设备信号处理部分,将收集的信号进行处理,转化成智能设备能够识别的语言数据;(3)电气设备信号输出部分,将已处理的信号传输给设备之后,并将设备运行情况反映给主机[2]。

使用微型计算机导入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系统自动分析,提升了电气工程生产能力。经过微型计算机的自动化系统能够自动记录、分析系统运行情况,并生成反馈信息,根据系统、设备运行趋势判定误差与内部发展情况,尽可能的消除隐患[3]。

总体而言,微型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环境,使人性化特点进一步显现出来。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1、在变电站自动化的运用

现阶段变电站均采用全微机化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以计算机作为监控媒介,通过屏幕进行24小时监控,并下发管理信息[4]。同时,利用计算机电缆传输自动化管理数据,保证信息传输具有稳定性、安全性与时效性,进一步强化变电站监控、管理能力。全微机化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工操作的相关功能,节省人力资源与企业运行成本;也降低了人为因素对监控、管理过程的影响,有效提升自身生产能力。

2、在电气工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控制在电气工程中根本表现在于总线控制、远程控制、集中控制三个方面。总线监控使系统运行更具合理性与针对性,保证系统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转换。通过不同的功能模块保证不同情况下系统各个功能之间能够相对独立的运行,也具备远程监控的优点。同时,总线监控设备就地安装,能够快速通过通信线实现与监控系统的连接,不仅降低安装成本,也节省安装维护工作量。

该系统的安全性也得到有效保证。首先,各个功能相对独立,保证而不会因为部分故障导致整个系统崩溃瘫痪。远程控制不但节省成本费用,也实现了集中管理,有效控制了管理信息流通中的危险因素[5]。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监控方式更适用于小系统监控,不适用于大范围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之中。由于这种集中监控的系统设计更为容易,而且其运行、维护的成本也不高,因此该系统的维护、管理费用不会有明显提升,进一步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3、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电网调度打印设备、中心服务器运行、网络管理、大屏显示器等功能上。主要依靠电气系统专属局域网对发电厂、变电终端、夏季调度中心三方面进行有效链接,最终实现电网自动化调度不仅能够有效评估系统运行状态,也能根据电力负荷情况进行预测,进而掌握电网整体安全状况。

4、融合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电气工程在继电保护装置的融合是两者融合应用的主要形式。

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作用在于,当系统出现故障或面临其它突发状况时,能够第一时间向总控制单位发送警报信息,并切断线路,保护故障线路连接装置的安全,也保证故障能够得到第一时间维护。继电自动保护装置也能实现对线路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有效记录系统运行中各个参数的变化,为远程控制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避免传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反应不及时、误跳等问题。继电自动保护装置能够检测出系统中所有线路、设备的异常情况,也能对对系统定范围内的线路、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如果发现异常,保护装置会立刻做出反应,保证系统整体安全。继电自动保护装置的故障主要分为拒动、误动两种故障形式。拒动指当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自动化保护装置没有进行断线保护,没能发挥保护作用。误动是指电气系统运行正常,无没故障发生,但是继电自动化保护装置却进行故障保护并向总控制单位传递故障信息[6]。

三、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结构设计变化其检测功能变化上。首先,传统电力设备依靠电缆进行连接,传输安全得不到根本保障,其管理上的问题也是屡见不鲜;而智能化的电力一次设备,从结构上对连接环境做了调整,降低电缆长度,提高安全系数。其次,能够实现在线监测电力系统设备,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电力一次设备的故障,降低故障对企业运行的影响,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当然,电力一次性设备智能化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相信其智能化必将得以实现。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有效提升了电气工程社会生产能力,随着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出现,电气自动化技术必然会在电气工程中的到进一步推广。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站在新的高度看待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问题,积极从国际上吸取经验、教训,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向更便捷、更安全、更有效、更经济的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电气工程建设保驾护航,为推动我国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猜.关于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科技(机械与自动化),2014,2(11):122-123.

[2]宋飞.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自动化控制(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6(19):257-258.

[3]张燕.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自动化控制(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7):99-101.

[4]王伟.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论坛,2014,5(12):22-23.

[5]石峰.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J].技术应用,2014,4(9):92-96.

第4篇: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

智能化技术是一项极具综合性的学科,除基本技术原理以外,还涉及到生物学、信息技术、医疗、语言学以及管理技术等,运用该技术的宗旨主要是就将各种生产与控制装置具备人工智能方面的性能,并可以自行处置突发或高危事件,在应用的过程中,为确保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还需在计算机科学的支持下,重点分析智能化装置的时效性与有效性。国内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当中,当前研究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智能化技术上,内容涵盖:信息采集、信息处理、电力电子等,通过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分析得知,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当中的全面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自动化控制的效率与适用性。从本质上来讲,智能化技术的科技含量相对较高,在电气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与效果。如果在电气工程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对智能化技术加以科学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动化控制的水平和效率,从而间接的降低运行成本,推动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

2智能化技术的优势与特点

2.1无需创建控制模型

在过去,国内主要采用旧式的控制装置来完成自动化控制,但是由于在执行控制的进程中,控制对象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复杂程度较高,所以想要真正掌握控制过程是具有很大难度的,并且在模型设计过程中会有许多影响因素是无法得到准确预知的,这样的实际情况会显著降低控制工作的效率[1]。然而,如果对智能化技术加以合理的应用,则可以直接舍去控制模型的创建环节,也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所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确保自动控制针对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切实提高了系统与工程的控制效率。

2.2具有更高的一致性

智能化技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写入的数据类型是过去工作没有涉及到的,借助该技术仍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正确的预估,所以该技术可以和控制工作完全吻合。控制目标所具有的差异性导致控制的实际效果存在较大的区别,控制过程中充分运用智能化控制装置,尽管控制装置没有在短时间内运用某种措施对目标实施操作,但它却可以对最终的控制效果产生有利的影响。

2.3能够对电气系统进行有效的调控

智能化技术具备提高工作效率、缩小响应时间等功能和特点,所以运用该技术可以针对电气系统实行高水平、高效率的调控工作。与以往的控制装置相比较,智能化的控制装置在执行调控时是具有很大优势的[2]。除此之外,智能化的控制装置还具备一个十分明显的优势,那就是仅仅需要数据的变化,就能够对电气设备进行针对性的调控,工作人员无需在设备运行的现场进行监督与操作。由此可见,智能化的控制装置可以完成远程操控,在无人值班的前提下也可以对电气设备进行控制,与现阶段电气系统方面的自动化发展目标完全契合。

3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3.1智能控制

如果可以在自动化控制进程中采取科学的手段,良好的融入智能化技术,就可以使电气控制真正实现自主化、远程操作与高效运行,此外也可以无需安排专业人员对设备实施操作,为电气工程的发展创在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如果智能化技术在电气控制领域得到了全面的应用,不仅充分体现了该技术的优越性,还可以提高该技术的认同度,使其在其他领域中也发挥出最佳的效果,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整体控制水平。

3.2优化设计

在对电气工程实施自动控制的过程中,设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结果对于自动化控制目标的实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设计实际上是一项十分复杂且繁琐的工作,不仅对设计人员对于电路等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有着极高的要求,设计人员还需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与创新意识。在过去的设计环节中,设计人员通常运用将自身工作经验与试验结果整合方式来进行设计,这种方法需要很多次的试验和研究才能获取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案,而且方案一经确定几乎是无法对其进行修改的[3]。但是,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智能化技术,比如CAD、计算机软件等,可以在确保设计方案时效性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使设备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优化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智能化技术的主要形式和方法为遗传算法的具体应用,这样的方式不仅使所得的设计方案突破了传统挂念的限制,时期具有更高水平的实用性,还可以从技术层次优化设计参数,为方案的修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3故障诊断

电气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设备、仪器装置难免会产生一些故障,为有效减少故障出现的频率,提出针对性强的故障预防策略是必不可少的,智能化技术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复杂的电气设备当中,变压器是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因此,工作人员应对此类关键性器件实施全面的诊断和预防故障工作,借助智能化技术及时发现装置潜在的问题和故障,进而有效的降低故障带来的损失[4]。运用智能化相关技术对变压器等关键器件实施故障诊断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变压器当中渗漏油产生的分解气体实施检测和分析,明确故障的发生位置,通常是一个区域,然后逐渐缩小这一区域,直至找到准确的故障位置,针对故障的类型采取相应的维修方法。充分利用职能化技术可以大幅提高设备故障诊断的效率与准确性,确保发生故障的装置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进而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5]。

4总结

第5篇: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电气工程;建筑;自动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中的电气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气工程不但要满足建筑施工、照明、家电用电等基本的要求,还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满足着现代建筑智能化、美观、安全的要求。探讨电气工程安装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的运用,可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电气工程的新要求。

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套集电工学技术、信息学技术恶化自动化控制技术为一体的现代电气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与建筑中,被称为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它是指通过自动化的中央监控系统,对建筑群或者单个建筑内的电力设、空调、照明、消防等设备进行集中的控制和监控,确保建筑内时刻保持舒适、安全的环境和提供智能化生活基础,同时节约了资源,提高电力能源的利用率。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是建筑施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主要的技术优势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实现了电气设备的集中控制和高效监控

现代建筑的面积和结构越来越复杂,需要的电气设备的数量和类型也越来越多,各种功能的、型号的和结构复杂难以监控的电气设备成为建筑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难以即使的发现和维护。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对每一个电气设备运用状态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反馈,可以将电气设备的运用状态做数字化的监控,将发现的异常信息向管理中心进行传递;另一方面可以执行管理中心的指令,对电气设备做出操作和调整。

将建筑内的各电气系统统一联动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地建筑内各电气系统,如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配电系统等统一起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增加联动性,共同的为建筑内环境的维护和安全提供服务。

增强了安全性

建筑电气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大多采用暗线的方式,设备和线路的安全故障难以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建筑设备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气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将其运行的数据进行分析和上报到综合的控制中心,对出现的电气故障做出警报和维修数据的支持,能够更好的保证建筑电气系统的安全性。

电气工程在建筑中的运用及其自动化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主要设备

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中央处理设备、数据资料收集设备DDC、通信设备和现场测量和控制设备四个部分组成。中央设备包括CPU处理器、显示器打印机和操作键盘以及不间断UPS电源组成;数据资料收集设备DDC由微处理器、基础软件和输入输出模块组成,实现中央处理设备与现场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简单的数据处理工作;现场设备包括各类测量元件如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控制元件包括三通阀、继电器等设备,现场设备位于电气系统的末端,为中央处理器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电气自动化的工作流程是:有现场感应设备采集电气设备运行数据和故障信息,传输到DDC系统,DDC将现场的仪表信号进行初步处理后传递到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根据预定的程序发出指令,打印或者在显示器现实故障信息,并发出指令到DDC,DDC接收后在对现场控制设备输出操作和控制信号,由控制设备完成断开、保护等动作预防电气事故的进一步发展。

中央处理器的安装技术

中央处理器要配备不间断供电设备,保证处理器在电气故障条件下的正常工作,不间断电源的容量要满足建筑内整个电气系统用电的总流量,并留出一定的扩展容量。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与区域控制系统之间,可以利用同一线路上不同的趋于处理器来实现一个控制系统。

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布线技术

建筑电气自动化的设备较多,对导线的布线要求也不同。首先要注意一些设备需要专门的导线,如通信线路、温度传感器导线和流量监控设备的线路,一般需要屏蔽线后者专门配备的导线。电源线、DDC、计算机和网关等电子设备应连接在单独的弱电接地干线上。电气自动化系统中有大量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又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各个系统对导线的连接和是否接地有着不同的要求,需要在实际的操作中认真区别。

DDC区域处理器的安装技术

DDC的安装时电气自动化系统安装的重点,为了保证其完成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其安装需要遵循以下的三个原则:第一,DDC安装的位置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满足数据采集的作用。DDC的位置选择在被监控设备较为集中的位置,以便于数据的采集和建设管线的铺设。并选择光线良好,便于检修的位置,一般可选择安装在电控箱内。第二,DDC控制器的电源可由就近的电力线路提供,但要配备备用电池组,保证在故障条件下的正常运行。第三,建筑电气控制系统各个RPU之间的通信是透明的,可以选择同一线路不同的RPU组成一个控制系统。

输入输出设备的安装技术

输入设备的安装要遵守正确发挥其性能和便于调试和维护的位置。不同类型的输入设备安装的位置不同,水管型的温度传感器、水管流量计和蒸汽压力传感器不宜在管道焊缝附近;风管型湿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空气质量监控器等避免安装在通风口处;水道、风管等温度、湿度的传感器安装要与管道工艺的安装同时进行。输出设备的安装,安装前要进行模拟操作,电动阀门的口径要与管道的口径一致,不一致时要采取渐缩管件,保证满足设计的要求。

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

1、配电装置配电装置是电气工程的重点,供电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电气系统的稳定。因此,对配电设备从进货到安装调试都要严格的按照设计的规范进行。如整定电流过小,开关容易跳闸、停电;整定电流过大,会出现过载现象,造成电气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事故。因此,在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装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配电装置,仔细检查和核对,避免出错。

2、配电箱。配电箱型号有很多,工作的原理和适用的情况也不同,使用时受干扰的情况较多。施工单位在进行配电箱的选择时要按照图纸的设计选择并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更改。

3、传输线。通信设备是保证电气自动化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的有效保证,所选用的传输线可用光缆、同轴电缆和塑料绞线。在传输距离较远和强干扰环境下要采用光缆避免干扰,通信线路一般选用的是屏蔽线,或是使用配备的专门的导线,与电源线、信号线要平等铺设,其间距不小于0.3m。

总结:

电气系统是现代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中运用自动化电气技术,可以提高建筑内部电气运行的使用效率和适应人们对现代建筑智能化、安全和舒适的要求,最大的发挥建筑的功能。研究电气工程在建筑中的运用和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的操作中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及操作规范进行施工,保证安装的质量,确保建筑电气系统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韦庆功. 浅谈建筑电气工程的科学设计与施工[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2)

第6篇: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微电网;特色专业;实训基地;“三强”型人才

作者简介:井天军(1980-),男,北京人,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杨建华(1963-),男,河南卫辉人,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农业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1102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106-02

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是其人才培养基础和保障条件,也是反映高校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而特色专业因其所具有的独特性、创新性以及不可替代的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是高等学校的特质资源与核心竞争力之一。[1-4]我国高等教育通过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逐步推广国家新的发展形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如何结合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向,针对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三强”型人才的培养,并与行业内用人单位的岗位技能需求挂钩,在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值得探索。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根据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特点,结合自身科研开发的历史积累,在深化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改革的同时,正在微电网实训基地方面探索服务于我国电力行业的“三强”型人才之路。

一、电气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问题

实践教学是电气工程类专业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将所学课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训练。然而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1.校内实践环节设备的局限性

受到经费制约,校内实践环节的硬件设备普遍存在老化、维护不足等问题,实践的方法、方式和手段无法紧跟当前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严重阻碍了实践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高。

2.校外生产实习的局限性

目前受到学生人数和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限制,电力企业现场很难接受学生真正进入运行班组进行跟班实习,只能短期安排学生参观电力生产运行的基本过程,现场学习收获有限,实习效果与教学目标不佳。此外,电力系统涵盖发、变、输、配、用电各个环节,而校外生产实习受实习现场条件、实习经费和实习时间等各方面的限制,学生实习只可能了解上述某一个环节,无法从全局了解电力系统整体生产、运行、控制和保护之间的内在关系,更无法进行电气设备的操作、维修和调试。这些实践环节的缺失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约了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微电网的发展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

随着电气工程领域的科技发展和电气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方案的改进,不少高等学校都在新能源发电及节能减排新形势下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5,6]

1.电网的发展需要高校教学与时俱进

在电网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发展成集中发电、远距离输电的超大互联系统的同时,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趋于下降,而且难以满足多样化供电需求。另外,对全球常规能源的逐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担忧却日益突显,环保、高效和灵活的分布式电源广受青睐。

2.微电网作为未来电网发展方向之一需要增强教学环节与之配套

为协调大电网与分布式电源间的矛盾,充分挖掘分布式电源为电网和用户带来的价值与效益,提出并不断发展了微电网的概念。[7]微电网作为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微电网技术涉及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电力电子、储能变流控制、分布式发电控制、网络通讯和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方向内容,微电网教学需要在现有高校教学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等环节培养电气工程的“三强”型人才。[7-9]

三、微电网实验教学建设内涵

1.微电网实践教学发展应依托于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

教与学是综合的系统工程,微电网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具有较强的交叉性,不一定需要通过课程的形式开展,可以通过相关课程的渗透,借助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开展,避免内容重复,提要教学效率。微电网实践教学环节立足于培养当代电气工程新型技术人才,通过相关“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和“单片机原理”等核心课程的交叉,以从事微电网相关科研工作的教师为主体面向高年级本科生进行教学与课程实践工作。

2.微电网实践教学环节促进特色专业建设的发展

特色专业建设是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建设特色专业首先必须确立自己的特色,并且不断加以深化完善和升华。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应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应与学校的办学方向、层次、规模、能力和特色相适应。

微电网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等汇集成小型发配电系统。从电气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方面来看,微电网从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另外,微电网是小型自治系统,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大电网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在电力系统知识学习中具有全局观。此外,微电网系统容量小,实践教学中的物质条件要求少,易于展示,便于通过操作实现互动。

3.微电网实践教学环节与电气工程其他专业方向的关系

微电网教学内容是多门核心课程的交叉点,如果在教学中采取专门课程讲授,可能会导致多课程内容的重叠。此外,微电网教学与实践联系紧密。因此,可以通过其他课程内容的引申和渗透,从基本原理解决微电网教学难点,通过实践环节开展微电网的学习。

四、微电网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1.微电网实践基地建设

(1)校内实践基地。借助学校“985”建设资助的电气工程创新平台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科研平台,目前已经实现在院科研教学楼顶层安装400W风电机组和5kW光伏并网发电阵列,并实现了微电网典型发电设备的数据采集、存储与调用,为微电网实践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素材。另外,在院实训中心开设了电气工程实训中心,用于微电网可视化教学展示与有关实验课程。

(2)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和“863”科研项目等示范工程,设立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操作和维护,了解实际微电网的应用效果,区别于实验室环境,帮助学生熟悉实际环境中运行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2.微电网专题讲座

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开设有关微电网规划、电气设计、运行控制策略设计、实际运行案例分析等内容的讲座,帮助学生实现从基本专业知识到微电网相关知识的转化,锻炼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3.微电网实训课程开设

(1)光伏发电实训。选取分布式发电中具有代表性的光伏发电,开设分布式发电实训。实训中分发电资源模拟、光伏发电控制、负荷控制及系统运行分析等项目,使学生通过实训理解分布式发电因发电资源特点所产生的波动性,微电网并入主网及微电网设计储能设备的必要性等。

(2)微电网运行监控实训。采用图1所示系统结构,开发微网监测软件,集成已有气象数据、发电数据,实现界面显示直观清晰。建立微电网监测数据库,包括气象数据、可发电功率计算数据、风力发电数据、光伏发电数据及电网运行数据。

(3)微电网运行控制测试实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微电网运行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可操作的微电网实验系统试验,展示系统各部分工作原理,通过学生进行离并网切换实验、发电控制实验、并网同步实验及黑启动实验熟悉电网、储能、发电资源及负荷发生变化后对系统各部分的影响。

五、微电网实践教学与本科学生职业规划

我国大学生就业有国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当中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但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明确的定位,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行业经验。

微电网涉及了电力系统发、变、输、配、用的多个环节,微电网实践环节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习操作掌握电力系统工作的行业特点。在教学中以微电网涉及的点为线索拓宽学生在电力系统知识方面的广度,使学生通过实践与实习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可以起到引导学生在较高专业水平上进行职业规划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就业难的信心及实力。

六、结论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特色强校的重要要素。进行特色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微电网代表了电气工程发展的新方向之一,同时表现了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适宜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增强。同时微电网实践教学的形式灵活多样,可操作性强,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合理进行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黄振跃,杨泽斌,朱熀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2]张智.基于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平台促学科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0,(32).

[3]潘再平,黄进,赵荣祥,等.全面优化本科教学平台,培养电气工程创新人才——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S1).

[4]谭豫之,刘为民,白菲.中国农业大学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0,(5).

[5]顾炜莉,刘泽华,柳建祥.以节能减排意识培养为导向的工程热力学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9).

[6]陈春香,李啸骢,梁志坚,等.“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5).

[7]严新平,李宇光,孙孝文,等.以共建合作培养“三强人才”的理念与实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5).

[8]田乃清,黄锦鹏,刘晓峰.培养“三强四好”高技能人才——以“校中船·船中练”现代航海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江苏教育,

第7篇: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意义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加上科技的推动,使得建筑电气工程越来越普遍。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逐渐增加了对能源的消耗,能源紧张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能够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在建筑电气设计中,需要充分的挖掘节能技术,为电气工程发展寻求出路。

一、推行电气节能的意义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我国大力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同时,这也是全世界谈论的热点话题之一。我国是典型的人口大国,尽管当前各种资源、能源较为丰富,但是,人均拥有的资源却少之又少,而且随着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资源消耗也在逐渐增加。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建筑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建筑施工中,能源浪费和电能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对经济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建筑节能在电气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我国资源、能源形势日益严峻,引起了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背景下,为了节约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用节能技术是大势所趋。我国积极倡导使用节能技术,鼓励各个领域创新节能技术,并且逐步扩大节能技术的使用范围。我国已经认识到了在建筑施工中使用节能技术的重要性,而且各级地方政府也高度关注此问题。在电气设计中应用建筑节能技术,能够实现生态、经济的双效益,以顺应新时期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应用节能技术,不仅节约了电能、保护了生态环境,还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建筑电气节能的基本原则

1、符合实用性原则

建筑物当中的电气设计首先应该满足住户的照明需求,在人们居住的过程中照明是电气首先要完成的任务;其次就是调节建筑物当中的色调,让建筑物的整体色调变得柔和;最后保证建筑物使用的舒适度。

2、符合经济实用性的原则

电气设计当中应该尽可能减少耗电量大的设备,不然就会让电力消费增多,同时还会让电大量流失。建筑当中的节能措施可以从现有的技术入手,在短时间中降低使用的费用。

3、符合技术先进的原则

建筑当中的电气设计不应该是后期的工程,在建筑施工的阶段就可以使用相应的手段来节约能源。电气设计当中的节能主要是找出当中的能源漏洞,然后再进行探讨,从而使用合理的手段对其进行弥补。例如,电线和变压器的电力耗损都属于不必要浪费,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先进的设计方案来进行节能。

三、节能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1、合理选择供配电系统以及变压器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过程中,供配电系统设计以及供电电压设计对整个工程节能效果有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根据电气工程中负荷性质与容量、电气设备类型、供电距离等,合理的选择供电电压,并科学的设计供配电系统,确保供配电系统接线简单,配电等级在两极以下。为了保证电气工程的节能小狗,还必须合理的选择变压器,降低变压器运行的损耗,提升器运行效率。

2、加强建筑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

建筑照明是建筑电气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照明用电在整个建筑电气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具有很高的节能潜质。在进行建筑照明设计过程汇总,可以对照明光色、照度、显色指数等进行合理设计,同时加强对自然采光的利用,改善建筑环境反射条件,通过新光源以及控制灯具等,实现建筑照明系统的节能效果。

在灯具选择方面,如果在较高处悬挂灯具,灯具一般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或高压钠灯,也可以采用大功率的荧光灯(细管)。一般情况下不采用传统的钨丝白炽灯。在对光亮要求低的建筑场所,可以选用荧光灯。

在照明器的控制方式选择上需要根据建筑各个区域不同的特点以及照明情况进行区别选择。在面积较小的房间,采用两灯一控或一灯一控的方式;面积较大的房间采用一控多灯的方式,但是一个开关控制的灯数应该适量。同时还应该设计适当的单控灯。在建筑楼梯、走廊灯场所,一般采用定时开关控制。建筑室外照明控制一般采用光电定时或光电自动开关实施控制。

3、提升电气系统功率因数

通过提升建筑电气工程系统功率因素,能够有效的减少变压器耗损以及线损。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建筑电气设备自然功率因素,降低设备无功功率要求,采用功率因素较高的电动机。(2)利用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弥补感抗导致的滞后的无功功率。这是因为电容器产生的功率属于超前的无功功率,能够与滞后的相互抵消。(3)在用电设备选型及调速控制方案一定的情况下,若自然功率因素达不到要求,应进行无功功率的补偿。对供电点较远且无功功率较大的设备采用就地补偿,减少线路上的无功传输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在用电设备集中的地方采用成组补偿;建筑内其他的无功功率则主要在变电所内集中补偿且多采用自动无功功率补偿加固定补偿方式。

4、加强无功功率补偿

在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加强对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能够有效的提升器功率因数,达到节能降损的效果。传统的无功补偿采用三相共补方式,在低压网络中较为适用。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升,大功率电气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中,增加了三相平衡的难度。这就需要对配电变压器进行单相的无功补偿。值得说明的是,采用单相无功补偿,在投资方面较传统的三相共补要高,在选择方面应该综合考虑。

5、充分利用清洁能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为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其中,太阳能光伏供电系统在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建筑整体的节能效果。太阳能光伏供电就是通过光伏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为建筑电气设备提供电能。太阳能光伏系统由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控制模块以及放电控制模块构成。现阶段,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太阳能照明、热水系统、锅炉系统等。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太阳能光伏供电技术会不断的发展,并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6、其他节能技术

在现代建筑中,对电气设计的要求比较高,同时,还要践行节能环保的理念。因此,在照明系统的设计中,要严格按照我国建筑施工的照明设计标准执行,满足其对功率的要求。在建筑电气设计中,要加大节能型电子镇流器和电感器的应用比例;在建筑楼道内、电梯间使用声控开关,对于一些庭院中的照明系统,也要使用声控、光控等开关来调节;对于车库照明设计,则要根据停车位、车道等不同要素划分,从而实现分级控制;大厅、礼堂和走廊等大型公共场的用电,可以采用楼宇自控或者集中控制的方法;宴会厅、高档会议室、别墅等场所和住家可以使用智能化的照明管理控制系统。这样,不仅能够对照明系统实现定时开关、调光、调声和场内效果等方面的控制,而且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实现能源的动态化、规范化管理,进而降低能耗。

四、结束语

建筑物当中电气节能的设计,正逐渐走向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化,这种电气设计是一项系统化的节能工程。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我们还做得不够全面,对于其中的很多问题还没有具体了解,因此,电气设计人员应不断加强工作实践,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节能措施。

参考文献

[1]原刚.浅谈现代建筑电气设计方法[J].建筑师,2012,(04).

第8篇: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电类专业;英语阅读;真实性评价;评价标准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对于电类学生英语能力,特别是在专业领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电类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成为一个研究热点[1][2][3][4]。在专业英语技能中,阅读教学是相关教学的重点和基础。但是,常年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更为强调学生对英文材料语言、文字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技术材料其技术内涵的特征。这样的教学与实际工程实践对学生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存在差距。因此,可以考虑引入真实性评价进行相关教学。真实性评价是一种要求学生通过完成真实任务来展示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技能的运用能力的评价方式。真实性评价的关注点是学生能够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显然,真实性评价更关注的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评价。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主要是采用接近今后专业技术领域碰到的真实英文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教学。那么在这样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显然需要按真实环境的要求进行评价。所以,进行真实性评价标准的研究是对电类英语阅读教学真实性评价的基础。

1. 电类专业英语阅读教学要求的变化

在国际工程教育的潮流中,工程认证逐渐成为工程高等教育的主流。我国于2006年开始进行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在我国工科教育认证的通用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而且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这些都是以专业英语材料的阅读能力为要求的。

另一方面,所谓的电类专业,在工程教育认证中称为“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主要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光电信息工程、自动化等专业。这些专业具有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如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蓝牙的无线通信技术逐渐成为相关专业不可回避的技术问题。相应的,由于技术更新,专业英语阅读材料也会出现这样的更新。

所以,对于电类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专业词汇积累,而是一种应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进行专业交流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培养过程中应该尽量按工程实践中的要求进行相关教学,而相应的评价标准也应体现今后工程实践的要求。

2.真实性评价标准的制定原则

根据尽量接近真实工程实践要求的原则,在电类专业英语阅读教学真实性评价标准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评价标准的考察点必须是明确的。在真实性评价中强调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希望学生展现能够完成什么样的工作。这就是说,评价不是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而是通过阅读能够做什么工作。这样前提下,必须考虑学生通过英文专业材料的阅读能够完成什么工作,考察标准中考察点相对要扩宽。对于很多学生,可能通过阅读知道、了解了一些知识,但是无法将其运用的工作中,或者对工作帮助不大,那么这样的阅读在传统评价标准中可能由于重点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而给出较高的评分,这在真实性评价中是可以避免的。

标准必须是能进行量化的。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量化评价。例如,按真实性评价的观念,考察学生阅读英文说明书的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能够使用相应的设备。考察内容中虽然包括对说明书的理解,但是重点在怎么使用设备上。那么对于同样开动设备的学生,要根据使用设备的不同程度进行相关量化评价,不能仅以会用和不会用进行简单的定性评价。

可考虑提供一些样例作为标准的一部分。在英文专业文献阅读中,考察评价学生通过英文材料阅读后应用相关技术的能力中,可以考虑对学生使用技术的不同程度给出一些样例作为评价的参考。

3.真实性评价标准的基本内容

在电类专业英语阅读教学的真实性评价中,结合教学实践,在评价内容中可以考虑以下四个内容。

首先是语篇目标的理解。也就是对于整个专业英文材料在工程实践中有何应用有个明确的了解。如在实践中,对于产品说明书与产品广告能够有较好的认识。在使用设备时使用产品说明书和在选择、购置设备时使用产品说明书,阅读的重点也不一致。学生在专业英语阅读中,是否对语篇的目的有准确的把握是评价标准中需要考虑的首要内容。

其次是对语篇特征的关注。在整个阅读材料中,哪些是主要的特征点。学生是否足够关注。如在对一些芯片的技术材料中,有的学生英语基础好,能够对整篇文字进行翻译,但是哪些技术信息是对系统开发有用的却无法准确捕捉到,这就是一种缺乏对语篇特征信息关注的体现。

再次是对语篇信息的应用。在真实性评价中由于以真实工程实践为标准进行评价,那么在对于专业英语阅读,在工程实践中主要就是对语篇信息的应用。阅读材料前和阅读材料后,学生在专业实践中是否有区别,是否能够运用相关信息完成一定的任务是真实性评价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

最后是语篇信息的评价。在工程实践中,英文材料的使用上除了接受相关信息外还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相应的评价。除了口头评价还包括书面评价。这在进口设备的调试、安装中尤为重要。通常的情况是,专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一些英文技术文献,就要对供应商提供的技术材料提出一些补充要求。因此,学生是否具备对相关语篇信息是否足够,是否满足技术要求的判断也是真实性评价必须考虑的内容。

4.小结

针对电类专业真实性评价标准,在介绍了电类专业对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后,从评价标准考察点必须明确、标准必须是能进行量化的、可考虑提供一些样例三方面分析了真实性评价标准的制定原则,提出了语篇目标的理解、对语篇特征的关注、对语篇信息的应用、语篇信息的评价四个评价内容,这为在电类专业英语阅读教学开展真实性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隋传国. 电专业英语教学初探[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4).

[2]姚薇. 电气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探索[J]. 科技资讯,2009(33).

[3]沈姗姗. 面向电类专业的《电子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

[4]孙静, 张伟.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电类《专业英语》课程中的应用[J]. 科技视界,2012(29).

基金项目: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3JGB202)

第9篇: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继电器;电气工程;自动低压电器;应用

中图分类号:TM585

前 言

在电气工程中,继电器是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它的应用能够进一步降低自动化低压电器设备故障的发生几率。而想要使继电器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保护作用,应当进行合理选型,并确保继电器的运行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继电器在电气工程中的作用获得最大程度地发挥。

1 继电器的基本原理与作用

1.1 继电器的基本原理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气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继电器作为电气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就继电器而言,其常常被用于

保护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如变压器、马达、发电机以及输电线路短路保护等等。当电力系统出现异常故障时,继电器可以向值守人员发出告警信号,而想要确保继电器能够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其应当具备以下功能特性:其一,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是一个合格的继电器必须具备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继电器本身出现故障;其二,快速反应能力。能够以最短时间消除可以消除的所有故障;其三,选择性。继电器应当能够确保电力系统始终向无故障区域进行供电;其四,灵敏性。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参数在正常运行和发生故障情况下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继电器就是通过这些参数的具体变化情况,在反映和检测的基础之上对电力系统的故障性质和故障影响范围进行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和处理。

继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由取样单元负责将被保护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物理量经过电气隔离并将之转换为继电保护装置中比较鉴别单元能够接收到的信号,然后根据该单元的要求进行相应处理,再按照比较环节输出量的性质、大小以及组合方式出现顺序的先后确定出继电保护装置是否需要动作。

1.2 继电器的作用

继电器本身具有以下优点:标准化程度高、通用性好、能够使电路简化等,正是因为继电器的这些优点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以及家电产品等领域当中。但是有些专家认为,在电子元器件当中,继电器是最不可靠的一种装置,并且在整机的可靠性设计当中,往往将继电器、可调电感器以及电位器等装置列为不用或是少用的元件。然而,因为继电器在控制电路中有着十分独特的电气和物理特性,其断路状态下的高绝缘电阻以及通路状态下的低导通电阻是其它任何电子器件都无法比拟的。为此,确保继电器的运行可靠性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应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其中前者是元器件可靠的基础,一般都是通过设计和制造厂商来进行控制,以确保制造出来的元器件能够达到要求的可靠性等级,而后者则是整机可靠性的基础,必须阐明的是,使用高可靠质量等级的元器件却并一定能够制造出高可靠性的整机,这是因为里面涉及到使用可靠性的问题。使用可靠性具体是指按照各种元器件的特性通过可靠性设计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元器件固有可靠性的作用,进而达到整机的可靠性要求。与其它电子元器件相比,继电器是由机械传动和电磁两个部分构成的,这种结构更加复杂,因而继电器的可靠性就显得相对较差,若是实际使用过程中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则能够使其达到理想中的效果。此外,继电器可靠性不高除了自身质量原因外,使用方法不当也是一个原因。因此,想要使继电器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不但应当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质量,而且还必须合理使用。

2 继电器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2.1 电磁类继电器的应用

1)电磁继电器的特性。此类继电器的主要特性是输入-输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继电特性,其特性曲线如图1 所示。当继电器的输入量X 由0 增至X2 之前,继电器输出量Y 为0 ;当输入量X 增至X2 时,继电器吸合,此时输出量为Y1,如果X 继续增大,Y 保持不变;当X 减小至X1 时,继电器释放,此时输出量由Y1 变为0,若是X 继续减小,Y 值均为0。图1 中的X2 是继电器的吸合值,想要使继电器完成吸合这一过程,输入量就必须≥ X2 ;X1 是继电器的释放值,想要使继电器完成释放这一过程,输入量则必须≥ X1。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则可以用f K 表示, 1 2 K X / X f = ,这是继电器较为重要的一个参数,并且f K 本身是能够调节的,这样一来即便输入量的波动变化较大也不会引起继电器误动作。通常情况下,欠电压继电器对返回系数的要求相对较高, f K 值应当> 0.6。假设某一继电器的f K =0.66,吸合电压为额定电压的90%,那么当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50% 时,继电器便会释放,

进而达到欠电压保护的目的。此外,继电器的吸合与释放时间也是比较重要的参数之一。其中吸合时间主要是指从线圈接受电信号到衔铁完成吸合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而释放时间则是指从线圈失电到衔铁完全释放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情况下,继电器的吸合与释放时间为0.05-0.15,该数值的大小对继电器的操作频率会有一定的影响。

2.2 非电磁类继电器的应用

非电磁类继电器又被称为热继电器,即FR,这种类型的继电器常常被用于电力拖动系统当中电动机负载的过载保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电动机常常会出现过载的现象,一般时间

较短、绝缘绕组在允许温升范围内的过载是可以经常出现的,但是若过载情况比较严重、时间较长,便会引起电动机绝缘过早老化,这样会导致电动机的使用寿命缩短,如果过载情况非常严重,还有可能造成电动机烧损的后果。为此,对电动机进行过载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FR 主要由双金属片、热元件以及触点等组成,其中热元件是由发热电阻丝制作而成,双金属片具体是由两种热膨胀系数不停的金属辗压而成,当双金属片受热时便会出现弯曲变形的情况。实际使用时,可将热元件串接到电动机的主电路上,同时将常闭触点串接在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当中。当电动机处于运转的状态时,虽然热元件所产生出来的热量也会使双金属出现弯曲的情况,但是并不足以是FR的触点发生动作;而当电动机过载时,双金属片的弯曲位移便会随之不断增大,在这一过程中会推动导板是常闭触点断开,进而起到切断电动机控制电路的作用,这样便不会造成电动机因过载损坏。通常情况下,FR 动作之后不会自动复位,需要等待双金属片完全冷却后手动按下复位按钮才会恢复到原位。FR 动作电流的调节可通过旋转凸轮到不同的位置来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