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长实名推荐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
教育公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属于社会公平中精神文化公平的一部分,其实质是人们对教育领域中人与人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的评价。它蕴含着人权思想,教育公平强调的是一个受教育群体相对于其他受教育群体在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方面所占有的平等份额。它是个体受教育者能够获得相应的平等份额的前提。教育公平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的差别上,表现在义务教育、非义务阶段的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等级上,具体表现在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三个层次上。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基础,其实质是人的发展,马克思曾把人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形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人的发展的最高理想。教育公平在现代社会承载着稳定社会、保证社会公正、促进社会进步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效率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没有一定的效率,社会就停滞不前。效率就是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的组合和配置状况,它直接表现为效益与成本的比率。教育效率作为社会效率中的一部分,就是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其直接表现为教育效益与教育投入或教育成本的比率,显示的是教育系统的功能状况。
对于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两者的关系,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两者都是一种结构性的存在,那么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之间也就是一种结构性的关系。这样,无论是“对立说”,认为两者不可兼得只能权衡利弊进行选择;还是“一致说”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矛盾,教育公平的本质就在于促进效率的提高,公平和效率并重,两者是相互融合的;抑或是“两相兼顾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些论断均未看到教育效率和教育公平是一种结构性的存在,其研究都显得过于抽象而未切中问题的实质,从而对于教育效率与公平的结构性认识不足。其次,从结构视角看两者的关系,教育公平和效率可分为三级结构,即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和效率,中等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和效率,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和效率。在不同结构层次,我们应具体分析并探索出教育公平和效率的最佳耦合状态。
北京大学推出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缺乏灵活性的高考制度中,大胆创新,确实能够让一些具有特殊禀赋的学生敲开北大之门,迈入世界一流大学进行深造,但是其制度本身受到舆论的抨击,质疑其在后续操作过程中会变味,成为个别人暗箱操作的捷径,导致腐败,影响公平。其实,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作为一项高考制度改革,无非就是要提高选拔人才的效率,选拔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大学深造,从而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发光发热。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制度是否完善,操作中是否会违背公平原则,值得引起我们深思。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中学校长实名制是教育公平与效率之间冲突的一个缩影。大一统的高考制度,一考定终身,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看似把所有的学生拉到同一起跑线上进行考试竞争,但是在高考招生时,由于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阶层的差距,原本的高考招生制度从一元的分数标准已经转化为多元标准。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仍属短缺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另外教育领域在引入市场机制、扩大学校自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政府部门监管,导致学校这一方净土也沾染上了一些社会不良习气。因此,高考招生制度在公众的心中一直存有不公平的阴影。而北京大学推出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在面向社会公众公示的情况下,各校长可实名向北大推荐优秀学生,面试合格者,能获得降分录取的机会。只是校长的推荐就能具有如此分量的“官方权威”,原来的一考定终身,竟变成了一荐定终身,而相比之下,能获得校长推荐的学生毕竟是少之又少,这其中是否隐含着教育不公平?而校长实名推荐制初衷是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选拔有特殊才能和禀赋的学生,从而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教育效率。对于政府和大学而言,提高选拔人才的效率是改革最直接而迫切的诉求,但对于公众而言,最敏感的一定是教育公平,校长实名推荐制也正是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之间博弈的表现。
其次,教育机会公平是我国当前教育公平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教育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起点,也是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的前提。教育机会公平是指接受教育的人,不因其家庭背景、自然禀性和特定环境而丧失或多得到某一层次教育的机会。从社会的表层上看,人们生活的社会中首先要求的和感觉到的是表面上的公平,表面上的公平即原则上的、规则上的、形式上的、起点上的公平,即人们在合理的原则面前所实现的公平。校长实名推荐制推出后,公众对于这项新的招生制度改革关注度高涨,并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质疑其公正性,从中折射出教育机会公平在人们的心中占有很大地位,教育改革稍微操作不当,引发的不公正事件,都会触动人们敏感的神经。
最后,招生制度的不断革新表明我国还缺乏成熟稳定的教育制度和法律。当前我国的教育界,教育教学革新不断,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只是自主招生制度的最新改革成果,另外,保送生、外语类专业招生、自主选拔录取,复旦的“直推生”,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天才班”等各种各样的自主招生制度和培养机制,不仅使进入优秀大学的途径趋于多元化,弥补了高考制度的缺陷,同时也说明我国的教育制度还不成熟,还处在发展与实验阶段。缺少对以往的改革经验和教训的深刻认识与反思,缺乏具备科学价值的评估。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中,花样繁多的自主招生考试、层出不穷的推荐模式将会使高考招生制度走向变得更加多样化。
三、从教育公平和效率的视角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建议
追求效率和公平是人的本性,对于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应给予积极的支持。效率和公平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两大价值。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理想,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是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全面性。这样的人必然也是能够创造并享受全部社会价值的人,这些社会价值涵盖的各个方面也就是效率的价值和公平的价值。由于需要是实践的原动力,那么需要也就是实践的结果——效率和公平的原动力,即追求效率和公平是人的本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虽然会有种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隐含其中,但是就其最终的目的来看,它是为了追求教育公平和效率的最佳结合方式而作出的一项有益探索。在一个只注重教育效率或只强调教育公平的社会中,教育效率势必不会得到提高,教育公平也缺乏保障,而校长实名推荐制对于教育效率和教育公平最佳耦合状态的探求,我们首先要给予积极的支持。
11月8号,北京大学宣布2010年自主招生试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公布了实施方案。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可向北大推荐优秀毕业生,审核合格的推荐生将直接入围北大自主招生面试范围,通过面试的学生高考时将享受线下30分录取的政策。
消息一出,近三成的网友表示支持,认为“可以弥补高考选拔人才机制不足,发现偏才怪才”,也引来七成网友的口诛笔伐,认为“实名推荐制对多数人不公平”,考验具有推荐资格的校长的诚信。
11月16日,39所中学被确定为拥有推荐资质的中学,两天之后,首位推荐生产生,11月30日,北大公布90人的初审名单。
这90人大多是传统的优等生,学习优秀,综合素质高,多才多艺,在各类竞赛中斩获过佳绩,即使没有进入推荐名单,也能毫无悬念地凭借实力考入北大。
校长们无一不用硬指标成绩作为推荐标准,走出了信任危机,却又引来质疑:这种推荐方式并未给偏才怪才机会,不过是应试教育下的一场作秀。
从宣布试点到90人推荐名单出炉,一路口水不断。90个学子突然出名,成为百度谷歌搜索的热门词语,被推上风口浪尖。
无疑,推荐名单上的确都是校园里的牛人。对于你,更应该关注的是成为牛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他们从凡人到牛人的经历……
狂人匡超
“我觉得自己的出生不是偶然。”“说不定历史选择了我,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说这些豪言壮语的时候,他不时挥动手臂,像他的偶像奥巴马演讲时那样。
他自称匡夫子,在班级日志上,总是以“匡夫子云”起笔,模仿太史公的笔调指点江山。他的宿舍床头放着3个不同版本的《传》。他在自己的网站醒目处改写了的诗: “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
他说自己是个狂人。
“文科生中他的理科最好,理科生中他的文科最好。”“我们公认的牛人有三种,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学科竞赛成绩好,要么课外活动能力强。而他三样都很厉害。”同学说,他是公认的“大牛”。
这个“狂人” “大牛”,从外表看,和普通男生没什么区别,阿凡提式的大鼻子上架着一副400度的眼镜,走路有些八字脚。和其他处于发育期的男生一样,胃口超好,一顿至少要吃4两米饭。也爱臭美,即使下雪天冻到感冒,也只穿一件毛衣和一件敞开的外套――因为穿上棉衣后,“有点儿像企鹅”。
一个普通男生,与“大牛”画上等号,自然会有一番经历与波折。
他小时候在农村读小学,中学转到省城读书,也有过不适应,但他总能很快调整自己。
“宿舍晚上10点熄灯,别人都在海聊或沉睡,只有他一个人躲在男厕所昏黄的灯光下,读英语,看数学书,如痴如狂。”“物理竞赛前太紧张,他有20天没洗澡。”尽管在南京师大附中流传的这些关于他的传说有些夸大,但他承认,自己确实以学习为乐。
高一时,他被任命为学校徒步11公里活动的首席执行官,队伍开拔前他作动员,他说,我们的目的地是AAAA级景区雨花台。他一字一顿地把A说了4遍。同学们全都笑了,老师小声提醒,说“4A”就好了。
从那之后,在学习之余,他开始有意识地扩展自己的视野。一次,他作为江苏省10名优秀学生代表之一,赴澳大利亚某市访问,该市市长突然安排中国代表团学生发言,他被J临时推选出来,走上讲台,用一口纯熟的英语即兴作了关于“国家有国界,但友谊无国界”的演讲,受到当地媒体的称赞。
如今,他正忙着组织班上的“内阁成员”,针对本班期中考试整体滑坡的问题,拿出一套整改方案。同时,不顾自己“形象不算上佳”的事实,仍在争取作为学生形象大使,代表南京市申办2014年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对于这次实名制引起的关注与争议,他说:“20年后,这不过是人生中的一朵小浪花。”
校花朱臻慧
从外到内,她都称得上是个美丽的女孩。
论外貌,1.68米的高挑身材,皮肤白皙,眉目清秀,声音甜美。她是活跃在海门中学的校园美女主持,学校的运动会、文艺晚会,大都由她担纲主持。
论口才,她的即兴反应、思维敏捷度让人刮目。2007年,她以学生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加拿大首位华人女议员梁陈明任女士、当时谷歌的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先生。2008年5月,学校邀请中国时代之声演讲团首席演讲家邹越来校演讲,邹越演讲后,她落落大方地上台献花,以“爱”为主题作了近20分钟的即兴演讲,并对邹老师的演讲作出了精彩点评,赢得了满堂喝彩。
论成绩,她是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每门功课都优秀,每次统考,成绩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
论文采,她在课余写就一部12万字的玄幻武侠小说《走江湖》,在网上点击率达到17万,在今年正式出版。她说这是受父母的影响,从小爱看书的结果。在她的家里,永远最缺的就是书架,因为书太多,桌上、地上,都堆满了书。从爱阅读到爱上写作,她早早就开始了笔耕,从小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美女”加“才女”,她是大家公认的校花,她却说,其实自己的性格更像自己在小说中塑造的女侠,骨子里藏着一股男子汉的气概,敢想、敢做、敢担当,无论承受多大压力,都会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记得刚上高一时,因为特殊情况,她拉下了一个多月的课程,返回课堂时,竟发现数理化课程完全听不懂了!但不服输的她很快冷静下来,每天回到家,把能抽出的所有时间都用来复习、预习,每天的学习内容是别人的三四倍。用了一个星期,她就将一个月的课程学完,跟上了班里的进度。
美德女孩黄超然
她的座右铭是“因自己的存在使别人更幸福”。
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多才多艺,在全国、省、市作文大赛、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大奖,她总是圆满地完成自己作为学生的任务,让父母和老师因自豪而获得幸福感。
她也让身边的同学体会成功的幸福感。
在学习竞争激烈的高中,学习上有所保留很常见,而她却是个无私的共享者。
她精心整理出一份份复习资料,搜罗来一道道经典例题,加班加点归类后,印成讲义发给同学们。她甚至像老师一样,备好课,利用自习时间,给同学们仔细地分析各个知识点,直到所有人都并懂弄通为止。
2009年3月,省级统一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即将开考,同学们却发现,没有弄懂的问题还有很多,心里越发紧张。这时,她主动站到了讲台前:“请大家把有疑问的题目都写下来,交到我这里,我一起去问老师。”
春天的中午正是最犯困的时候,同学们写下自己的问题,交到她手上,便趴在课桌上睡起了午觉。她却顾不上打个盹儿赶走困意,便拿着问题写了满满一页的纸去请教老师。待大家揉着眼睛醒誊,黑板上已经整整齐齐地写满了注意点,她站到黑板前,给大家依次讲解。“要是没有她带着大家一起学,我们班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同学们说,“她像个乐于助人的天使,总是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
高二时,她向老师提议,按学习兴趣把班上同学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定期组织小组成员交流学习,鼓励同学们分享自主学习的成果。后来,这种小组的合作学习方式被推介到了全校。
“上善若水,温润如玉”。她被评为常州第一批美德少年时,学校给她这样的评语。
关键词 自主招生 高考制度 招生权
中图分类号:G521.9 文献标识码:A
自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之后,高考即被作为大学录取和选拔学生的唯一依据。1998年8月29日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自此政府开始逐步把部分招生自交给高校。
2003年教育部推出在全国22所高校试点自主招生的方案,自主招生作为高考改革的一种信息,开始进入人们视野。目前,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己由2003年的22所、2004年的28所,扩大到2008年的 68所,2012年达到76所之多。面对发展如此迅猛的自主招生制度,各界人士对此褒贬不一,自主招生制度是否真正有利于我国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大学办学水平的提高,也受到了大家的质疑。
1 高考制度下的招生权
从中世纪大学出现以后,对于大学的定位也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步改变,概括来说,大学应该立足现实,着眼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尊重知识、追求真理、保持客观的立场而不为政治经济利益所驱动,充满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切人文关怀,对高品位文化的蓄养,对理想主义的超凡脱俗的追求。即大学不仅要传播知识、发展科技、服务社会,更应该超越社会,走在社会的前列。
我国高考制度实行已久,现行的高考制度主要以全国统一考试,集中录取和统一的高考招生计划的方式施行。在此招生制度下,大学没有独立的招生权力,而是主要依附于政府,服务于政府。由政府制定高考统一考试的时间,录取的步骤及要求,各地区及各专业的招生计划。只要考生的分数达到报考高校的录取线,学校就必须招录考生。在此高考招生下,政府掌握着高考和招生的大权,学校处于被支配的弱势地位,学校招收的学生只能单纯凭借分数“一刀切”,高校对考生的素质水平,能力水平都得不到直观的考核和评价。另外,对于许多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值得高校培养,将来极有可能会成为国家栋梁的学生也会因为高考分数的“一刀切”被拒之大学的门外。
虽然高考的招生制度对于大学而言,不利于大学本身对人才的筛选,使大学完全处于被支配、被控制的地位。但高考制度是伴随我国计划经济期间产生的人才选拔制度,它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分层和当时国家经济建设对人才的急切需求。也可以说,高考制度是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最高效的人才选拔模式和维持社会稳定的方式。所以几十年来,政府一直紧握招生大权,实行高考这种相对公平公正,被大家相对比较接受的竞争机制。
2 自主招生制度下的招生权
随着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逐步取代的社会现状,高校开始争取独立的招生权力,它们迫切希望根据自身对人才的判断和培养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自此,2003年教育部推出在全国22所高校试点自主招生的方案颁布,自主招生制度就开始如火如荼地迅猛发展。招生权由之前的完全由政府把握到现在下放部分权力到高校,高校开始有了一定的招生权。从开始试点自主招生到现在,高校自主招生已经进行了9年,在这段时间里,高校不断总结摸索着各自的招生经验,使其自主招生顺利实施和进行。
以北京大学为例,北京大学作为第一批教育部推出的试点自主招生高校之一,在自主招生几年中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在《北京大学2003年自主招生办法》文件中规定:自主招生对象,不仅要求学习综合成绩特别突出,思想道德品质优秀,而且要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优异成绩或者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具有特殊才能。这些学生在经过北京大学文化课考核和专家组面试通过之后能享受高考成绩在当地录取线下20分以内被正常录取,而且录取后,学校会根据学生的特长和高考成绩确定录取专业,而并不是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这种根据学生特长由学校进行专业分配的方式,打破了之前由分数决定专业,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发挥自身优势选择合适专业的弊端。进而,北京大学在自主招生基础上又于2010年首次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由获得北京大学“实名推荐制”资质的中学校长可按分配名额推荐优秀学生。北京大学根据中学校长所推荐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对学生报名资料进行审核。合格者将免于参加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笔试而直接进入面试,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的学生,可向北京大学申请相关专业的保送资格。可以说校长实名推荐制进一步对高校自主招生权力进行了诠释,让高校能够真正招收到适合本学校适合本专业的学生。
从单一的自主招生到现在多元的自主招生模式,各个高校在自主招生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可见高校对于自主招生及能够自主选择人才资源的重视和肯定。在自主招生过程中,高校充分发挥了其主动性,发挥了其培养人才的基本角色。不再是单纯依附于政府,而是由政府和高校协同作战,共同提高人才的选拔模式。
3 招生权的归属
艾萨克·康德尔在《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一书中指出,教育既然是社会稳定和公民品德的基础,它的进步和发展就成为每一个国家最大的社会政治单位(国家)所关心的事。教育既然肩负着维持社会稳定的重任,那国家和政府对于大学的教育应该是进行垄断还是协同管理?对于高校的招生是应该集权还是放权?
现代高等教育耗资巨大,大学不可能在经费、物资、人力等方面完全独立,因此大学在取得相应的国家人、财、物力支持的同时,必然向国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通过高考制度选拔人才适应了民众对公正公平的需求,稳定了民众的情绪,维持了社会的稳定。同时,自主招生制度即是政府放权给高校的标志,高校在依附于政府的同时,拥有了自主的权力,自主选择部分学生进行培养,真正实现大学自主培养人才的本色,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更为超越社会,走在社会前列而努力。高校自主招生权力的拥有,是政府和高校之间权力合理分配的体现,政府和高校是相互依存相互成长的,高校不可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但拥有独立的招生自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目前市场经济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 郑若玲.自主招生是一把双刃剑[J].北京:科学时报,2010-03-04.
关键词: 诚信不良背景 高考改革 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承担人才的甄别和培养双重职能。人才的培养指大学通过教育教学培养专门人才。人才的甄别指大学的招生录取工作,可以标示不同的人在能力和水平上的差异。就是说用人单位通过一个人是否上过大学,以及上过什么样大学,以判定他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是否录用。在我国,大学的人才甄别功能主要借助高考实现,通过高考,不同分数段的人进入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校。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高考制度颇受非议。“考试内容教材化、考试方法单一化、录取标准教条化”是一些专家对我国现行高考制度弊端的一致评价。高考重书面知识记忆和应用,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实际动手能力和研究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高考作为大学录取学生的唯一手段,离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
一、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是我国高考改革的方向
评价综合化、录取多元化是我国高考改革的必然途径,也是世界发达国家高校招生的共同做法。
美国高校招生制度是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典型代表。美国的大学招生采取综合评价的方法选拔人才,重视考查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录取标准既蕴涵文化素质,又包括能力和特长。美国的高等院校有三种类型。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实行“开放性招生政策”,给所有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只要申请入学,几乎全都能被录取。这种类型的大学承担着普及高等教育的功能。一般的州立大学实行“入学后筛选的政策”。即在招生中对学生不进行选择或只进行一般性选择,学生进入大学后各校再根据自己的学术标准逐年淘汰不合格的学生,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宽进严出。著名的私立大学和州立大学实行“严格选择的招生政策”,对申请入学的考生进行较为充分和严格的选拔,这样选拔的学生大都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学术水平,学校的淘汰率也比较低。实行选拔的高校是从多方面衡量和选拔合格新生的。他们录取新生的标准主要有:(1)审查学生的中学课程和学业成绩,以及班级里的学习名次;(2)审查统一入学考试的成绩,主要包括学业性向测验(SAT)或美国大学测验(ACT)入学标准考试两种,一年可以考六次;(3)审查评定推荐信、申请书和面试;(4)衡量考生的课外活动成绩及表现。大学希望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审查,能够发现考生的兴趣、爱好和特殊才能,从而选拔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材。佛瑞德・左克等人曾就招生标准对美国各大学的招生主任进行过调查。他的结论是:作为决定录取的三个最重要的标准,中学成绩发挥的影响占30%,入学测验成绩占27%,推荐信占10%,其它标准占33%。可见中学成绩、测验成绩及其他标准各占约三分之一。
英国的考试制度相当复杂,但是要进入研究型的高等院校,考生一般都要通过全国统一的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考试。有些大学只要求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即可,有些大学则还要求第二轮考试。牛津大学的录取标准非常重视考生的学术能力与潜质,包括考生的学习能力、学术兴趣、以往经历及与所申请专业的契合程度。譬如在通过全国统考和纸面材料审核之后,牛津大学还对筛选出来的申请者进行面试,以测评申请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新思想和信息的能力、灵活性和分析推理能力。牛津的面试包括笔试和口试,竞争十分激烈,每年录取率都在10%以下。
韩国在1980年后规定高校录取要参照中学成绩,并规定高中成绩在总成绩中比例不能低于20%。德国大学入学资格的获得,高中学习成绩占据总成绩的2/3。日本将各大学单独进行的考试分为两次,学生参加第一次单独考试失败,仍可挑战第二次单独考试。
我国也把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作为高考改革的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这个方向和思路。《纲要》第三十四规定:“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第三十六条规定:“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主,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
从理论上讲,按照《纲要》规定,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以高考招生成绩为主,结合中学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表现,加上面试成绩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录取方法。
二、不良的诚信文化对我国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改革形成制约
尽管确立了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改革方向,但我国的高考改革离这个方向还有很大的差距。1977年恢复高考不久,我国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1978年,为照顾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突出表现,国家规定对体育艺术特长生、学科竞赛获奖者实行加分政策,随后加分范围涵盖了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后来,由于加分项目随意性较强,容易使一些人钻政策空子,尤其是“三好学生”和学生干部的认定主观性很大,经常受到人情关系、权钱交易的影响,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详尽规定了可以享受加分政策优惠的项目和分值,高考加分进一步规范。1984年国家实行保送生制度。根据学生平时各方面的表现,对优异者由学校推荐免试进入大学。这一政策没有产生事先预想的效果,一些中学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保送成绩一般的学生上大学,让成绩好的学生自己考大学,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同时,保送生制度在执行中染上了人情及关系色彩,保送生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子女的比例很大,保送生质量普遍下降。1997年开始对保送生实行考试。目前,保送生的要求标准很高,而且规模很小,只有部分高校有保送生名额。从2011年起,北京大学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以校长名誉为所推荐学生作保证。这是对保送生制度的进一步发展。2003年22所部属重点大学被给予5%名额实行自主招生。自主招生的学生需要先参加招生学校组织的考试和面试,然后参加高考,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录取时享受二三十分的优惠,有的学校如清华大学最高有六十分的加分,有的高校规定达到本省一本分数线就可。
总结我国高考改革之路,高考总分录取与保送生、自主招生相结合,录取方式多元化有了较大发展,但高考总分录取还是主要形式。评价方式几乎没有多大的改变,借助考试,以分数形式实行量化评价是评价的基本方式。即使保送生、自主招生也借助考试进行评价。学生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如体育、艺术,以及各科获重大奖励的项目,也按一定的分数计入总分,然后按总分录取。况且这部分加分的学生数量不大,只有获国家或省级比赛规定的几个项目的学生才能加分,在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总数中所占比例很小的一部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讲,高考分数还是决定上大学的唯一标准,高招在评价方式与综合评价还有很大的差距。
为什么我们不实行综合评价,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把中学学业成绩作为高考录取的标准?像美国那样把学生课外活动的表现作为录取的依据呢?
因为中国当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诚信制度,没有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不良的诚信文化使得学生评价很容易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情、关系、权力、金钱等都可能成为影响评价的因素,尤其是定性的、主观性较强的评价项目很容易被滥用作谋取私利的手段,并因此产生腐败现象。在美国,学生工作是高考录取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占有很大的比例。我国的高考改革中最初优秀学生干部有加分,而且可以被保送上大学,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诚信文化,在“加分”这样的利益诱惑下,一些学校和老师“因人”而不是“因客观事实”推选优秀干部,影响加分的公正性,最终优秀学生干部的加分和报送项目仅限于省级。保送生制度之所以把保送的标准刚性化,并限制保送名额,也是因为诚信文化缺失,一些学校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无视诚信度,把不优秀的学生作为优秀生保送,以提高升学率。还有权钱交易、拉关系走后门获取保送资格。也正因为如此,北京大学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以提高中学校长的责任心,降低有推荐资格学校出现不诚信行为的风险。国家制定高考加分和保送生硬性标准时没有把获奖项目下放到省级以下,也是对基层单位在获奖评定上诚信度不高的担忧。
综合素质评价也遭遇信任危机难以推进。2007年,广东省开始对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并作为高考录取的依据。2010年广东本科实行平行志愿,高校录取时纯粹以分数为依据,曾经引以为荣的综合素质评价,沦落到连参考都不是的地位。相反,2009年采取综合素质评价的山东省临沂师范学院在高考招生中,对报考该校中文系的12名考生因综合素质评价低又不服从调剂作退档处理,同时,刚上投档线的考生因综合素质评价高被录取,这个全国首次将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招录取“硬挂钩”的创新性的做法,激起人们热议。热议原因不在于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最后录取依据对不对,而是目前我国的综合素质评价可不可信。据报道,许多实行综合素质考查的中学,到了高三第二学期需要做学生档案了,班主任才匆忙上手,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进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因此,不少地方是统一操作的,即按照统一的模式,学生对着抄一遍。这样作出的综合素质评价如果被高校录取采信,争议是很自然的事情。
从社会大环境来讲,我国社会整体诚信度不容乐观。英格莱哈特(Ronald Inglehart)在1996年主持了一项世界价值研究,结果有50%的中国人认为大多数人值得信任;1998年,美国,以及中国香港、大陆三地学者在中国大个城市(上海、天津、武汉、深圳)所作的调查显示,平均只有30%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值得信任,其中深圳的社会信任度最低,仅为16.8%。可见,我国的社会信任度较低,失信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信用卡诈骗、农民工工资拖欠、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偷税漏税、骗汇等行为。人们彼此信任度降低,人际关系淡漠。在校园环境里,学术造假、考试作弊、就业毁约现象屡见不鲜。据相关统计,由于企业不诚信造成的中国经济损失每年占GDP2―3个百分点。
诚信危机与我国诚信制度不健全密切相关。西方诚信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公民的社会诚信度普遍较高。比如,在美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考试时,学生可以把试题带回家去做,很少有作弊的。因为形成了诚信制度,作弊等不诚信行为一旦被发现,学生可能面临退学的惩罚。中国目前的社会诚信度制度不健全,对不诚信的行为惩罚较轻,不诚信行为代价很低,人们的诚信观念较淡薄。在我国,每次考试前,学校一再强调考场纪律,考场作弊仍然屡禁不止。此外,高考招生假冒少数民族身份、高考移民等现象屡禁不止。
因为社会诚信度不高,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信任危机。诚信危机一方面给一些违法乱纪分子可乘之机。每年高考过后,总有一些机构和个人自称有关系可以让低分学生上大学而骗取钱财,原因就在于不诚信现象的泛滥,使得一些家长和考生相信分数不够也能上大学这种几乎天方夜谭的事情很有可能。另一方面,诚信危机也对学校领导和老师带来很大压力,使他们在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改革束手束脚。2009年北大在39所中学试行校长实名推荐制,其中20所中学生校长仍然依照学生各科总成绩确定推荐人选,不敢推荐某一方面突出、总成绩不高的学生,生怕引来家长和考生对公正性的质疑。
诚信的缺失对综合评价改革的推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影响了我国高考改革的进程。
由于缺乏健康的诚信文化,中国的高考改革步履维艰,很难取得很大的突破,造成了依高考总分录取尽管不够科学、合理,但由于其比较公正,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录取的主要方式没有改变,其他方式只作为补充。
三、诚信不良背景下我国的高考改革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高考作为我国录取的基本方式不会改变,自主招生、保送生及校长实名推荐作为新的尝试,尚处于摸索阶段。在诚信文化不良的环境下,我国的高考可以尝试以下方面的改革。
(一)弱化高考分数,增加学业水平成绩、自主考试和面试成绩的比重。
仅凭高考一次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尺有一定的偶然性,信度有限,把学生中学时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结合起来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的可信度。目前我国一些省市已经开始试行学业水平测试,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把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考的标准是可行的。到目前为止,我国实行会考制度很长时间了,在会考的基础上发展学业水平测试有很好的基础。此外,一些高层次院校可以对学生试行自主考试和面试。近日,北京大学11名教授联名写信给北大校长和北大招生委员会,建议在高考招生中增加面试环节。当前,我国只有实行自主招生的部分大学组织本校的考试和面试。其实,所有高层次的大学在招生中都可以尝试自主考试和面试,不分自主招生和非自主招生,只要达到一定分数线,就可以参加所报高校的考试和面试,像研究生招生一样。大学按照自主考试成绩和面试成绩进行录取。为了减少学生报考多个学校参加多次考试的负担,可以借鉴清华大学的做法,实行多院校联考,相互承认成绩。这样一个学生可能同时会被几所高校录取,自己选择就读哪一所大学。
(二)大学招生实行分层录取。
尽管有自主招生、保送生和校长推荐制,但我国大学录取方式表现出很大的同质性,不同层次的大学都按照同一种方式进行录取。一本、二本、三本、高职高专分别划定不同的分数线,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数参照本省市的分数线进行报名,大学根据考生的报名情况制订本校的录取分数线,然后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录取。虽然这种录取方式能够保证招生录取的公平性,但不能保证录取的科学性。我国大学录取应该借鉴美国,不同级别的大学按照不同的方式分层进行录取。比如一本院校可以依照高考分数、自主考试成绩或高校联考成绩加面试成绩录取,也可同时参照学业水平成绩。二本、三本院校可以只参照高考成绩和学生中学时的各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录取,个别院校如有必要可以实行本校考试和面试。高职高专类院校仅凭高考成绩就可以录取,如有必要也可参照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录取。
不同层次的高校按照按不同标准分层录取,高层次大学要求较高,评价和录取的方式多样化、综合化;低层次大学要求低,评价和录取简单些,这样既可保证录取的科学性,又可提高招考的效率。
(三)在不断加强监督和提高透明度的前提下,稳步推进中学综合素质测评。
当前,在诚信文化不良的情况下,综合素质测评随意性较大,很容易受到金钱和权力的侵扰。同时,由于人们对综合评价的认识和重视的程度不够,中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作为招生的主要依据的条件现在还很不成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高校录取的标准还有一段路要走。
随着我国社会透明度不断提高,监督机制日益完善,诚信制度逐步建立,随着中学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和操作日益规范,综合素质测试可以作为各级各类高考录取的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张亚群.大学自主招生改革:动因、问题与对策.北京大学教育评论,VOL8,(8).
[2]张千帆.走向更为公平的大学招生制度――中国问题与世界经验.浙江学刊,2010,(1).
[3]张晓鹏.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美国名牌大学录取工作现状.上海教育,2005,(4B).
[4]燕奉青.中外大学招生考试体制的差异.考试・招生,2008,(4).
[5]刘溜.招生扩权难防招生腐败.中国新闻周刊,2005-1-10.
[6]张艳萍,刘栋.我国高校招生诚信刍议.考试周刊,2007,(28).
[7]王丽燕.日本大学招生多样化的新动向.世界教育信息,2008.3.
[8]张宝昆,沈毅一,罗利佳.从统一招考到自主招考――中国大学招生入学考试之重大变革.湖北招生考试,2004.6,(下).
[9]刘丹.从哈佛大学招生反思我国的高考制度.教育双月刊,2006.4.
一、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督查“减负”工作,是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环节
按照教育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多则是10条,少则5条,内容大同小异,都是从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严格控制节(假)日补课、严格学生用书管理、严格控制各类学科竞赛、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严禁举办快慢班、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办法等方面加以规定的。看起来要求很具体、措施很有效,可是,事实上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减负”成为纸上谈兵。要使“减负”落到实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就要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要明查暗访,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并公示结果。如果教育行政部门的督查不到位,处理不严厉,令行不禁止,只是行个文件,反而会助长 “上行下不效”不良风气的蔓延,“减负”工作也只能就是老生常谈而已。
二、学校切实落实“减负”责任,是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力保障
针对社会关注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在接受省级媒体联合采访时说:“把减负的工作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抓手,来全力推进,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生动活泼的学习作为一个教育改革的重点,特别是要上下联动,全省统一推进减负工作。”这个“上下联动”的 “下”字,最基层就应该是学校了。学校是实施教学的基层单位,能否真正“减负”,就靠学校如何去贯彻落实。学校校长应担负起“减负”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从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和对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出发,推进“减负”工作,要与学校各科(处)室、年级组、班主任、教师签订“减负”责任书,定期进行检查,将结果纳入年终考核,并与晋级、评优等结合起来。
三、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是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
近些年,涌现出来的“洋思”、“杜郎口”、“衡水”,还有郭思乐的“生本”等等,都是在着力解决一个课堂效益的问题,使课堂效益达到最大化,即构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就是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性课堂。简言之,高效课堂就是追求效果、效益、有序的教学,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高效”是一种速度,意味着目标的实现;“高效”是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质量的要求,要求教师要达到一定的思维容量,一定的专业水平,能够让学生在 “激趣、质疑、合作、反思”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到本领。
四、整体提高教师素质,是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保证
教师是实施教学的第一人,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质量的高低,他每天面对的是学生,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识修养、人格魅力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劳动是用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造就人格,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长流水,因此,提高教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对教师进行在岗培训和短期离职培训,让教师更新知识,转变观念,开拓思维,从中吸取精华,摈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借鉴成功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鼓励教师立足教学实践,发挥自身优势,设计出新颖、富有活力的教学模式,开创特色之路,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怪圈,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主动地学习。
为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锡滨教党〔2013〕14号)的文件精神,现就2021年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蠡湖小学部中层干部跨校竞争上岗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形成有效管用、有利于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健全一支善于谋划、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清正廉洁的中层干部队伍,为学校的卓越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二、竞岗职位数
根据学校现状及事业发展规模的需求,经滨湖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核定,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管理委员会面向全区公办小学推出跨校中层副职干部岗位职数3个。
三、竞岗条件和资格
(一)条件
1.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乐于奉献,廉洁奉公;
2.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3.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行政管理、组织协调、决策分析以及指导与实践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能力;
4.具有团结同志,作风民主,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胸襟,在教职工中具有较高的威信。
(二)资格
1. 参加中层干部竞岗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1976年6月30日以后出生),且身体健康。
2.参加中层干部竞岗的原则上需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一级教师以上职称。
3.参加中层干部竞岗的原则上具有部门助理、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等管理岗位2年及以上经历;或是区教育系统卓越计划“青苗工程”“拔节工程”培养对象;或是具有学校发展需求的特殊资质或特长的人员。
4.近三年年度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四、竞岗范围
全区在编在岗教师中符合竞岗条件和资格的均可报名,区教育系统卓越计划“青苗工程”“拔节工程”培养对象原则上均需报名。
五、竞岗程序
(一)宣传发动(5月6日-5月8日)
通过无锡滨湖教育信息网、学校网站、教师大会等途径,将竞岗实施方案向各公办学校公布,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报名推荐(5月9日-5月11日)
1.个人自荐。符合竞岗条件和资格人员原则上可主动向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管理委员会报名。中层竞岗报名表原件扫描件(PDF版)、汇总表填写好后,自行发至电子邮箱:bhjyzp500@163.com。
2.学校推荐。由学校统一汇总中层竞岗报名表原件扫描件(PDF版)、汇总表,打包后发至电子邮箱:bhjyzp500@163.com。
(三)资格审查(5月12-14日)
依据竞岗条件和资格,由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管理委员会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凡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六种情形之一的,不得列为面试人选。
(四)面试推荐(5月15日)
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管理委员会组建面试专家小组开展面试,进行实名推荐。
(五)讨论决定(5月18日)
根据面试情况,召开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管理委员会会议研究讨论,提出拟任人选并公示。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发文聘任,对新提任中层干部,实行试用期一年,期满考核合格,正式聘任。
六、组织领导
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组织、实施本次中层竞岗活动。
组 长:胡金平(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 总校长)
副组长:张校长(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蠡湖小学部 校长)
成 员: 相关人员
七、相关说明
1.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的相关规定,综合考虑2021年岗位需求的实际情况,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管理委员会将在不突破竞岗职位总数的前提下,对本次“竞岗职位数”进行统筹安排。
2.聘期内,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对中层干部的考核,校务管委会根据考核情况可以对部分岗位做出调整决定。
3.本方案如未提及的问题,按上级相关文件和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执行。以上方案解释权归学校管理委员会。
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管理委员会
2021年4月30日
附件1:
跨校竞岗职位、职数、岗位职责及竞岗范围
单位
竞岗职位
数量
岗位职责
竞岗范围
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蠡湖小学部
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1
①质量完成总务后勤常规管理工作,坚持不懈抓好学校安全工作。②妥善应对和处置偶发性、突击性工作。③强化服务意识,做好教学一线后勤保障工作。④岗位其他相关工作。
全区各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
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蠡湖小学部
学生成长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兼任大队辅导员)
1
①质量完成德育常规管理工作。②妥善应对和处置偶发性、突击性工作。③贯彻小学德育大纲,多元化发挥德育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④岗位其他相关工作。
全区各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
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蠡湖小学部
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1
①质量完成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督促教育法规的遵守。②妥善应对和处置偶发性、突击性工作。③尊重教育规律,以研促教,指导、督促学科组和任课教师走轻负高效之路。④岗位其他相关工作。
全区各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
附件2:
2021年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蠡湖小学部
中层竞岗报名表
年 月 日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一寸照片
参加工
年月
第一学历
最高学历
现任职务
专技职称
政治面貌
骨干称号
手机号
教师资格证 书类型
竞岗职位
是否服从
组织安排
简历
简历从最后一个全日制学习经历填起,注明工作期间担任的管理岗位(如部门助理、年级组长……)
奖惩情况
条件类型
符合基本
条件和资格
符合
破格条件和资格
学校审核
意见
近几年平均每年至少10多万人报考的自主招生考试,已经并将继续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考生及家庭。从某种程度讲,这场“抱团大战”抢夺优质生源的联考方式,隐喻着中国高考改革未来的方向。
几乎所有人都能看到:争抢优质生源,直接促成了今年高校的抱团结盟。但对考生而言,参加一次考试可以获得7所高校的录取机会,与参加一次考试只能获得一所高校的录取机会,你会怎么选?
与联考的绝对吸引力相比,高校的其他生源竞争策略,只可算常规武器了。
在高校的优质生源拼抢大战中,港澳及海外高校的角色不容小觊。与以往不同,以前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出去读书,现在一半以上都是学习成绩好的优秀生。
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越来越多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出现,未来会否取代高考?
高考已经迎来了“战国时代”。三大联考阵营的思路与将来的出路如何?广大考生在三大联考集团运作自主招生的背景下,将何去何从?
本刊为此推出专题:《高考:“战国时代”已经到来》。请你听听高考专家与社会人士的言说。
“闹”中静思2011自主招生
文/ 梁挺福
自主招生来了,高考的脚步近了,学生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今年的自主招生有些“热”,更有些“闹”。各高校的自主招生章程真的有些“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真让学生和家长们“等你等到我心痛”,考爸考妈们也快成了“烤爸烤妈们”。据了解,仅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学院路“小五校联考”等极少数院校公布了自主招生章程。
今年自主招生的热闹序幕,首先由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制”拉开。接着,“华约”登场掀起浪花。更加热闹的是,自北约和华约之后,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八所高校组建了第三个自主招生考试联盟,把今年自主招生之“闹”推向了极致。
会不会还有“第四方面军”?完全可能,二十几所名校“三足鼎立”之势已成定局,那么剩下的50多院校中完全可能出现“第四方面军”,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财经类院校很有可能组建“第四方面军”,这样的联盟极具诱惑力和吸引力,这几年经济类专业持续发烧,财经类院校一直是学生和家长备加关注的院校。如果今年赶不上,以后还是有空间和时间进行联盟合作。
自主招生联考模式的开创先驱是人们称呼的学院路“小五校联考”。
学院路“小五校联考”是指2007年由集中在北京市学院路的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五所学校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同一时间进行考试,面试由各高校自行安排,成绩不互相承认,考生只能参加其中之一院校的笔试、面试的一种联考模式。考生可以选择上述五校中的两所以上学校报名,一旦考生有幸被上述两所以上院校通知参加笔试,考生必须做出选择参加一所院校的笔试,而放弃其他院校的笔试机会。“小五校联考”模式规则与2010年的北大等“三校联考”和清华等“五校联考”的模式是不同的。“小五校联考”只是统一命题、统一阅卷,五所高校在同一时间进行考试,但成绩不互相承认,考生只能选择一所院校参加笔试面试;而2010年北大、清华的联考模式不光是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考试,而且在成绩互认和选择院校方面得到进一步完善。2011年“北约”和“华约”模式更是完善:考试成绩上一次考试七校互认;院校选择上,“北约”报考的3所院校是平行志愿关系,“华约”的2所院校是顺序志愿关系。
从2007年的学院路“小五校联考”发展到2011年的“北约”和“华约”无不反映出自主招生联考模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历程。我不想像目前各大媒体连篇累牍评论联考模式是“掐尖儿”行为,我更看重的是联考模式是不是高考的有益补充和完善,能不能为高校选拔到匹配自身发展的合适生源,能不能为考生提供多元化升学机会。能做到以上几点我都觉得应该鼎力支持这样的循序渐进变革。
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观点自然不同。因此,我们应尽量从教育行政机构、高校和考生多个立场,多个视角以超前的意识和宽容的心态看待这个新事物。自主招生联考模式依然是在高考整体框架不变前提下的自主选拔模式。“N校联考”中的院校依然是在共同利益框架下寻找各自的最佳出发点。如“北约”集团的复旦大学非常强调文理综合,就要求报考复旦的考生提供七科的成绩,计算公式是(语+数+外)×2+物+化+政+史=1000分;又如,北师大招办解释说,由于北师大免费教育师范生和学科兴趣生比较特殊,所以就不参加七校联考选拔。“华约”集团笔试中依然强调特色模块测试的重要性来保证各院校招收适合于自己的生源。
抢夺优秀生源不是因为联考模式才存在,只不过是在优秀生源走向全球化背景下愈演愈烈而已。尖子生往往有这样的理想出口:“三分天下”――三分之一海外留学,三分之一就读港澳台名校,三分之一就读国内顶尖名校。为了应对外部生源的强烈竞争,高校联考模式是大势所趋。
在轰轰烈烈自主招生的热闹喧嚣中,还有两种抢夺优秀生源模式值得学生和家长关注,一种是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主要是北京大学和同济大学实施;另一种是武汉大学的“欢迎高一学生报考”模式。武汉大学公布的2010年自主选拔录取政策中,首次允许高一学生报考;对参试考生别优秀的考生,校方将最长保留2年的录取资格。这两种模式几乎都是从源头上抢先招揽优秀生源。
“北约”和“华约”联考为考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机会多了,随之而来的困惑也多了,困惑多了,失败的概率也自然而然多了。从实质上讲,选择多是外因,明确自己的需求才是内因。作为考生,一定要明确自己适不适合参加自主招生,要不要参加自主招生,选择哪所院校才是自己的合适院校,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而自主招生的“闹”,只是影响考生对这些问题的理性判断而已。
自主招生联考模式自从2007年学院路“小五校联考”启航,到2010年掀起一个小,再到2011年的红红火火,让大家看到高校联考模式的大好前景,甚至有人认为这样的模式在未来极有可能会替代现有的高考模式。在自主招生“热热闹闹”的氛围中,不少人持有乐观的积极态度。但是,我还是想给高校泼盆冷水,在高校欢天喜地“喜结良缘”时,你们是否认真考虑过“天长地久”?在这次“北约”、“华约”联考院校中是否存在由于担忧别人结盟,自己将被边缘化而“被联盟”、“被抱团” ?院校之间是否存在貌合神离?但愿这一切只是人们多余的担心。
在2000年上海尝试推出“上海普通高校招收插班生招生考试”制度。“插班生”制度推出的第一年,有复旦、上海交大、同济等7所高校参加,但后来,上海交大、同济、复旦相继退出。一个看似倍受教育机构支持、学生欢迎的制度,在热热闹闹几年后由于操作难度大、成本高而慢慢偃旗息鼓了。
因此,我期待在自主招生联盟“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候,各高校应该保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理性,步伐稳一点、慢一点,未来的发展才会更好一点,也才会对考生与社会更有利。
自主招生联考为何受到质疑
文/熊丙奇
本来,自主招生联考被认为是解决高校各自为政举行测试,导致考生疲于奔命、增加考试负担的有效办法,然而,伴随上述联考的出现,考生、家长和老师并没有感觉到改革的进步,反而增加了新的焦虑:有老师担忧,这不过是高校抢生源的游戏,从以前单独抢生源,变为“组团”、“圈地”抢生源;有高三学生和高中老师感叹:“大学如此变戏法,我们怎么跟得上?”;另外,虽然现在三个联考已经表明考试时间不冲突,但考生和家长看到北大一天7门学科考试的安排和清华一天要考三大门也犯愁,这样的考试,对学生的体力也是考验;而就是那些参加联考的学校也有说出不出的苦衷,有的高校就告诉媒体是担心被边缘而“被结盟”。
为什么会如此?在笔者看来,这主要在于我国自主招生改革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有关高校的试点纯属乱撞乱试,包括现在的自主招生联考改革,也没有系统思考而更多是迫于现实的“被改革”。
我国从2003年开始,有22所学校开始5%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对于自主招生,教育部的原则意见是,学校可以拿出总招生名额的5%,先对考生进行自主招生测试,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必须再参加高考,在高考录取过程中,给予适当优惠。在这一政策安排之下,很多高校采取的自主招生方式是自行举行测试。这一方式从一开始就遭到质疑,其一,自主招生不等于自主考试,各自为政举行笔试必然增加考试成本,同时不利于考试评价的客观、公正―就是美国大学的自主招生也有统一的学术能力评估考试作为申请的基础;其二,与统一高考集中录取挂钩的5%自主招生意义不大,由于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必须参加高考,且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只能选择一所学校填报在A志愿或者第一志愿,因此,这样的自主招生实质就是学校利用招生时间和招生政策的优势抢生源。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的所有改革,都改变不了抢生源的本质。此前,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如此,现在的联考改革也是如此。与此同时,学生的压力也没有减轻反而增大,既要准备自主招生考试,又要准备高考。笔者曾对自主招生改革提出系统的方案。其基本思路是,应该以最终建立“学业水平测试+自主招生”模式为目标,分步骤逐渐推进。包括两个过渡模式,一是“高校联考+自主招生模式”,具体内容是:推行985高校或211高校的联考;联考由社会机构组织(不是学校“结盟对抗”,不与学校绑定),相关大学自主认可,通过市场竞争确立联考的公信力,联考不能再是学科考(高校在自主招生中会结合联考成绩、中学学科成绩和大学面试考查综合评价考生),而可参照美国的SAT考试(一年举办多次,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一次考试三小时四十五分钟);考生以联考成绩自主申请高校(申请权不受限制),可同时申请多所学校,且可获得多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避免高校以政策抢生源,而重视教育质量竞争);基于联考成绩获得高校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不再参加高考。
二是“高考成绩+自主招生模式”,具体内容是:改变现行的统一高考的选拔功能为评价功能,在统一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大学自主提出成绩门槛,达到成绩门槛的学生可自主申请高校,在这一过程中可申请多所学校,也可获得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考生再根据学校的办学质量、录取专业、提供奖学金等因素确认去哪所大学,这其实就是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模式。根据目前的高考时间安排,完全可以把7月作为5%自主招生季,从8月起,高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再通过集中录取完成。这就既实现了真正的自主招生,又保障高等教育资源不被闲置。当自主招生的公信力确立,就可以进一步增加自主招生规模,而减少集中录取规模。
这两种模式其实殊途同归,就是打破一考定终身以及集中录取,赋予考生充分的考试选择权和学校选择权,实现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由此建立起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很多人担心这样的自主招生是否公平,而其实,只有市场竞争、被学生选择才能让高校有品牌意识、危机意识与生存压力,进而也就会采取办法杜绝腐败,当然,与自主招生改革配套,既要加大招生透明度,充分公示不涉及考生隐私的所有信息,还应推进大学的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减少行政对教育与学术事务的干预。
这一年,国内的社交媒体变革媒介生态、行业内合纵连横、平稳中出现突破、纷扰中竞争前行,互联网或许是Web2.0时代的诺亚方舟,在新的历史进程中改变人类行进的轨迹。
社交媒体变革媒介生态
作为社交媒体的一支重要力量,微博已在过去的三年中爆发出惊人的影响力,围绕着年度热点事件的曝光和追踪,微博的自媒体特质被逐步挖掘和放大,如何管理微博进而引导舆论成为愈发焦灼的社会问题。
2011年12月,《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出台,由此拉开了政府部门对微博管理的序幕。《规定》提出“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微博用户在注册时必须使用真实身份信息,但用户昵称可自愿选择。2012年3月16日,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网站微博全部实行实名制,这也宣告了国内微博实名制的正式届动。
关于网络实名制,国内外一直以来存在争议。在国内,质疑的一方主要有两点顾虑:一是推行微博实名制后网民积极性和参与度的降低,二是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
微博短短发展的几年里,深入渗透和改变了媒介生态,对其进行管理和疏导是政府部门当下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课题,需要协调好用户、网站运营者、政府部门三方的利益平衡点,建立良好有序的媒介生态环境。何为良好和有序?其实就是能够使微博平台具有诚信、文明的属性,在有效控制“水军”和抵制谣言的情况下给用户提供建立人际关系的互动平台。
2012年,在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中(诸如周克华案、事件、莫言获诺奖、北大校长周其凤跪母、北京暴雨、温岭虐童等),用户通过微博这一渠道获取信息和发表评论愈加明显,且微博首次曝光热点事件比例显著上升。
亦如2012年伦敦奥运期间社交媒体的表现,这次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一届“推特奥运会”的盛会
在中国当之无愧地被冠以“微博奥运”、“社交奥运”的名字,网民参与的热情可见一斑。美国CNN网站在题为《忘记推特,在中国它是“微博奥运”》的文章中称,“在西方,包括CNN在内的一些媒体,将这次奥运会称为第一届‘推特奥运会’。但是在中国,推特并不普及,这里上演的可不是‘推特奥运会’,而是‘微博奥运会’。自从2009年,也就是北京奥运会后的一年,从中国的网络巨头之一新浪在中国推广‘类推特’的业务——‘微博’开始,微博在中国广泛流行开来。”
社交媒体时代的伦敦奥运,实现了社交化趋势下的用户观赛体验变革,过往由传统媒体打造的奥运报道格局已被彻底打破,新媒体技术的跃进又一次让媒介产生了化学反应。伦敦奥运期间,在微博平台上赛事报道、热点事件、微博营销相互交叉碰撞,新媒体给各方带来惊喜。
合纵连横的行业棋局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从这句网站口号可以感受到土豆网的企业文化和创始人王微本人的文艺特质。2011年至今两年间,对于中国的家大型视频分享网站——土豆网来说注定起伏不定。2011年8月17日,在历经波折之后它终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接下来的股价受挫和营收困境显然是其继续生存与发展的阴影。
优酷与土豆的合并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话题不断,诸如优酷土豆的整合、裁员问题,两大公司合并后对网络视频行业的影响,以及美国监管机构对优酷土豆交易的调查等。国内网络视频领域经过了风风雨雨的七年发展,行业已经到了迈向成熟的第二个阶段。面对背后有强大平台支撑的腾讯视频、搜狐视频、爱奇艺等竞争者,优酷土豆生存空间艰险在所难免。
互联网界一向是在不断上演合纵连横的好戏,有成有败,有悲有喜。上市与退市的事情司空见怪,亦如在优酷土豆合并、土豆退市的同时,被称作“中国官网第一股”的人民网在2012年4月27日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
从2011年年末开始,人民网上市话题就引起了社会各方关注,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具有新时代的喉舌作用,理所当然被给予厚望,它的上市对于其他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的改制上市起到示范作用。
人民网上市实现了两个突破:它是第一家在中国A股上市的新闻网站,也是第一家在A股整体上市的媒体企业。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思路更为开阔,新闻网站将绝不仅仅停留于网上新闻信息的传播与引导,而是要与市场、资本结合,让生产力在更为合理和创新的机制下释放能量。
网络惊与喜
2012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这一数据也预示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
然而,2012年11月,移动互联网研究联盟(AMIR)首份年度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规模实际上不到两亿,而不是通过“手机上网”口径所统计的3.88亿。此报告指出,“手机网民”和“移动互联网用户”这两个概念有一定差异,“手机上网”和“手机网民”概念已经不能准确理解与刻度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实质,智能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和App应用才是当下移动互联网最为显著的要素。无论如何,移动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已成不争的事实,微博和视频逐渐成为手机用户使用率最大的应用。
和移动互联网发展一样让人欣喜的是“爱传百城——寻找身边的感动”网络文化活动。从2012年9月27日起至12月23日,“爱传百城”通过网站传递的形式,依次在百个城市开展,这是借助互联网新兴媒体发现和传播社会美好事物、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大型网络文化活动。活动组织全国百家城市网站遴选推荐本地区近两年来涌现出的凡人善举,并在全国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接力传播,旨在发现、挖掘、传递更多的“最美人物”和“最美故事”,大力宣扬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质,让更多的人知晓他们、崇尚他们、学习他们、铭记他们,倡导人们向社会、国家贡献自己的爱心,进步巩固和壮大网上主流价值观,激发全社会向美向善向上的力量。
纷扰中的战与局
“3B大战”是围绕着搜索展开,搜狗也加入了这场纷争。2012年8月,360综合搜索服务上线,此举立即引起业内外关注,也为之后的搜索大战埋下了伏笔。自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后,百度一家独大的局面愈发稳固,但搜狗、搜搜等也占有定市场份额,国内搜索市场未来前景还充满变数。目前,360大举进攻试图打破现有格局,百度由内而外提高警惕决心打好这场防守战,而搜狗的策略则是“进攻百度,防范360”。这也是自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以来搜索领域又一场震动不小、影响格局的事件。百度的竞价排名一直以来存在争议,360此番搜索的横空出世未必是坏事,搜索市场的规范需要市场的充分竞争。
说颜真卿“拙”,不是指他的书法,而是对他身居高位,居然沦落到写《乞米帖》的地步,不得不借米度日一事的评价。
公元765年,正值关中大旱,江南水灾,农业歉收。按理说,粮食再紧张,也不至于影响到颜真卿家,他当时已官拜刑部尚书,知省事,封鲁郡公;况且他又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既有功劳又有名望,不说养尊处优,至少能衣食无忧吧。可是他偏偏就沦落到了“举家食粥”“今又罄竭”的地步,于是不得不向同事李太保求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谈到困窘的原因,他也直言不讳,坦言自己“拙于生事”,除了俸禄,他不会创收、生利,没有别的生财之道。
运用解读
1.洁身自好,安贫乐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身为三朝元老,久经宦海、阅人无数的颜真卿,不会不知道“生事”之法,加之门生故旧遍于朝野,只要稍稍动动脑筋,都能大发横财。可是他却不屑于那样干,因为他有自己的处世原则,他追求朴实。2.德艺双馨。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一直为后代尊崇,其人格同样颇具感召力。书法界有字因人贵的说法,而在颜真卿这里,却是字因人重,忠贞正直的人格为其瑰丽书法添辉,骨力遒劲的书法为其雄壮人生增彩,做人与写字相得益彰,在颜真卿身上得到了圆满的统一。
适用话题
守拙 廉洁自律 贫穷与富贵
吴宓:以笨服人
钱钟书年轻时饱读诗书,聪慧过人,被誉为“民国第一才子”。也正因为如此,钱钟书颇有些自负,甚至恃才放旷。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曾多次让自己的老师吴宓难堪。
有次上完课,吴宓很“谦卑”地问钱钟书:“钱先生,你认为我的课讲得怎么样?”钱钟书头一昂,不屑一顾地说:“不怎么样!您讲的都是我所知道的,希望您以后能讲些新鲜的东西。”钱钟书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吴宓并不气恼,颔首唯唯。
1933年,钱钟书本科毕业,校长冯友兰打算破格录取他为硕士研究生。没想到,钱钟书一口拒绝,并说:“整个清华园没有一个人有资格做我的导师,叶公超太懒,陈福田太俗,我尤其看不惯吴宓,他太笨!”钱钟书点名批评的这些人,皆是当时清华大学外文系的梁柱之材。此言一出,迅速传遍整个清华,引起一片哗然。
之后,钱钟书去欧洲留学,1938年学成归国。由于抗战爆发,钱钟书很长时间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吴宓得知此事后,向清华大学力荐钱钟书,但遭到陈福田等人的反对。吴宓便愤而奔走呼吁,最终说服校方聘用了钱钟书。
当时有人不解地问吴宓:“钱钟书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让你难堪,你难道忘了吗?”“我当然没有忘,”吴宓笑道,“既然钱先生他瞧不起我吴宓,就让他来顶替我好了。”吴宓的话传到钱钟书耳朵里,钱钟书惊讶之余,更是懊悔不已,深愧自己曾经“少不更事,又好谐戏,逞才行小慧”。
钱钟书进入清华大学后,专程去吴宓家赔罪。吴宓则一笑而过:“能有你这样一个‘瞧不起’老师的学生,这是做老师的最大荣幸!”从此,钱钟书像变了个人,待人谦恭、宽容,拿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全然以吴先生的修为作处世的标杆”。
运用解读
1.以德报怨。吴宓先生以自己的宽宏大量,不仅征服了颇为自负甚至恃才放旷的钱钟书,而且征服了众多的读者。2.知过能改。像变了个人似的钱钟书,待人谦恭、宽容,也赢得了后人的敬仰。3.身教胜于言教。对于学生的无礼之举,吴宓并不气恼,反而向清华大学力荐他。吴宓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学科的知识,更是做人的道理。
适用话题
骄傲 尊师重教 改变 胸怀宽广
断臂哥:瞬间成就人生精彩
“压断了手我疼啊,但油罐车还在走,不停下来会出大问题,我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病床上的裴永红虽然被伤痛折磨得脸色蜡黄,但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毫不后悔。
2011年3月10日上午,一列挂着50节油罐车的火车正倒退着进入湘潭电厂车站油库,距离油库还有120米左右,调车连接员裴永红拿起对讲机欲提醒驾驶员减速停车,然而对讲机失灵了,如果不及时通知驾驶员,火车将直接冲入油库,后果将不堪设想。
裴永红从火车上跳下,想去器具室拿备用对讲机,不料,雨天地滑,身穿雨衣的裴永红落地时脚下一滑,身子向后一仰,巨大的火车车轮将他不慎伸进铁轨的右臂,从肩膀以下约20公分处齐齐压断。
眼睁睁看着右臂与身体分离、鲜血喷溅,裴永红仍然做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举动:他使劲压住动脉血管竭力止血,接着快速冲进值班室换了一台对讲机,叫停了油罐列车。列车正副驾驶、信号塔台等工作岗位,都听到了对讲机里传来的裴永红嘶哑的呼叫。
“我失去了右手,但是我还有一只左手;右手能做到的事情,我相信左手也能够做到,生活还有希望!”裴永红安慰母亲的这番话,让平时见惯了各种病患的一些医院护工,也感动得背过身去热泪盈眶。这个不平凡的80后被很多网友感佩地称为“断臂哥”,在网上,广大网友由衷地表达对“断臂哥”的敬意。一位无锡网友赞裴永红是“中国人的脊梁”!
运用解读
1.做人要有脊梁。裴永红牺牲自我的精神挺起的是他做人的脊梁。2.危难之际见本色。裴永红关键时刻表现出超人的勇气、忍耐力和高度的责任心,诚可谓“危难之际,方显英雄本色”。3.瞬间成就人生精彩。身为普通的调车连接员,裴永红在断臂的瞬间所作出的选择,便使他平凡的生命变得不再平凡。
适用话题
选择 奉献 遭遇 挫折 感动 坚强
复旦校长为“毕业照事件”道歉
2011年7月2日,在2011届学生毕业典礼上,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做了《让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发言,并就一位女生没有被拍进毕业照一事,向学生鞠躬道歉。原来,此前某学院一位女生在拍毕业照时,恰好帽子掉了,她回头去捡帽子。结果摄影师的快门按下时,没有拍到这位女生,摄影师此后又补拍了照片。事后,学校的老师同学对此事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是摄影师的责任,学院没有必要管。有的认为该女生小题大做。对此,复旦大学杨玉良校长反问道:“试想,照片上缺的不是这位学生,而是我们某位学院的院长或者书记,又会怎么样?”
运用解读
1.为人师表。透过杨校长对“毕业照事件”的鞠躬道歉,人们看到了一个敢于亮丑、勇于担责的合格管理者的形象,看到了一个深谙教书育人真谛、善于把握每一个细节的成功教育者的形象。2.值得铭记。虽然被称为“毕业照事件”,其实不过是一个生活细节,然而,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却让位居全校至尊的大学校长牵肠挂肚,并在毕业典礼的庄重场合为此郑重鞠躬道歉。此情此景,也许会成为复旦学子大学生涯中刻骨铭心、终身受益的“最后一课”。3.尊重人格。杨玉良校长之举,出于他对每一个学生人格尊严的充分尊重。因为女生稚嫩的“脸”没有进入毕业合影,留下的不只是“少一人”的不完整照片的缺憾,它给这位女生带来的也许是尊严的失落和人格的被忽略,受伤的也许是女生真挚的团队归属欲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豪与荣耀,更可能会成为女生今后人适用话题
责任 态度 小事与大事 以人为本 尊重
街舞小子卓君:年轻梦想的胜利
2011年7月10日晚,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第二季“达人盛典”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举行。比赛末轮,呼声最高的菜花甜妈与“街舞达人”卓君进入了最后的角逐。作为一名90后,卓君以自己的构思,演绎了一出对人生和未来的狂想曲。他这次的表演并非最炫技的一次,却最能够诠释梦想。经现场评委和51位媒体代表评选,“2011中国达人”的桂冠,最终花落这位19岁的草根“舞王。”
运用解读
1.自强不息。19岁的卓君以自己的行动,再次让人们看到了自强不息者的风采。2.执著让梦想成真。卓君能够在中国达人秀中成为最后的赢家,“坚持”二字恐怕功不可没。卓君正是靠着对自己梦想的执著追求,最终实现了自己人生的超越。3.超越自我。出身草根,卓君用自己的成功极好地诠释了草根也能成明星的神话。一个人只有敢于超越自我,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适用话题
为梦想起舞 竞赛 自信 自强
坚持
安师大恢复劳动课
2011年秋季开学伊始,安徽师范大学近6000名大一新生,开始享受在校学兄学姐们不曾有的“待遇”:学生必须在大一整个学年,根据学校的安排,参加一周的劳动。据了解,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兴趣,学校设置了食堂帮工、洗菜卖饭、修剪花木等十多个不同岗位,最后由那些在一线教学生的食堂师傅、除草工人和清洁工给学生打分。为了督促大学生认真上劳动课,安师大还特别制定了考核办法,规定劳动课程为学生必修课,占1个学分,必须在大一学年内完成。考核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考核不合格的同学要重修,重修再不合格,毕业将受到影响。
运用解读
1.劳动最光荣。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著称。我们需要财富,但是劳动是最基础的创造财富的手段,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对劳动的忽视轻视甚至是歧视,是社会价值体系的混乱,是物质社会落后思想的误导。所以安师大恢复劳动课具有重要意义。2.未雨绸缪。大学生是即将走上社会的成年人,生活技能如此低下,劳动意识这么淡薄,今后走上社会,将如何应对工作、生活上的种种挑战?恢复劳动课,就是要让大学生重新审视劳动的重要性,为将来走上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适用话题
劳动最光荣 教育改革 磨炼 亲近生活
五女孩路上扶起摔倒的八旬老人
2011年10月2日下午5时许,84岁高龄的卢潮森老人从黄桷花园附近一家茶馆出来,打着伞准备回家。因为下雨,路上行人很少。没走几步路,他突然感觉头很晕,脚上没力气,身体一歪就重重摔倒在地。由于脸直接触地,被磕破几处皮,伤口鲜血直流。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见五名路过的女孩上前来扶。他被扶起来后还没站稳,一晃一晃又倒下去了,昏昏沉沉之中听见有人在拨打110。这五个女孩再次把他扶起来,但此时的卢潮森双脚就是没有力气,怎么站都站不稳,一个劲地往地下滑。连续被扶起4次后,卢潮森被这些女孩搀扶到十多米开外的公交车站,在候车椅上坐着休息。卢潮森说,从他摔倒到民警赶到这20分钟时间里,这五个女孩一直陪着他,离开时也没留下任何信息。
运用解读
1.良知。任何时候,良知都不能泯灭。几千年来,中国文化都没有把“老人跌倒,要不要扶”作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可到了今天,当我们可以邀游太空,可以享受丰裕生活的时候,它突然成为了说不清的问题,甚至连卫生部也出台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这不得不让国人思考,我们的良知究竟哪里去了?2.行动。行动是发扬道德的根本。面对摔倒的老人,五名女孩,只有行动。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人与人之间离不开基本的道德。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吧,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尚书・盘庚》所倡导的“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的古训。
适用话题
帮助 尊老爱幼 顾虑 感动 爱心
20余农民工救起车祸女孩
2011年10月19日下午3时许,南昌市广场东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蓝色别克车撞上了一辆路过的电动车,接着又撞上了另一辆直行的红色轿车,因为速度很快,别克车撞完红色小轿车后径直冲向了人行道,将正在路边的女孩巩梦露卷入了车底,情况十分危急。此时,20多个正在附近等活的外来务工人员闻讯立即冲上去抬车救人,由于救援及时,受伤女孩巩梦露得到及时救治。
据参与救人的曹平恩说,他们都是来自江西余干县三塘乡的农民,来南昌务工已经好几年了。“就是救人,没想别的,人家压在车子底下,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运用解读
1.温暖。20余名救人者都是草根阶层,没有受过太好的教育,但是他们有爱、有心。他们的这一举动,何止是救了女孩一条命,更用爱心融化了冷漠,让人心暖。2.平凡与伟大。作为城市重要建设力量的农民工朋友们,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和彰显了文明道德风尚。他们淳朴又善良,城市建设有他们,城市保洁有他们,蔬菜供应有他们,见义勇为同样有他们!
适用话题
温暖 平凡与伟大 交通安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最可爱的人
北大选才“孝顺”放第一条
2011年10月,北大公布了2012年“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参与学校及实施细则,和上一年公布的遴选要求相比,细化了很多,还列出了不得被推荐的四条“高压线”,第一条就是“不孝敬父母”。据悉,这是北大在听取了一些中学校长的建议后制定出的标准。该标准首次做出了“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荐”的明确规定。此规定一出,立即引发了社会热议。
运用解读
1.理性纠偏。北大选才重视思想品德的考核,特别是把“孝顺父母”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放在第一条,这是对多少年来“一考定终身”“分数第一”准则的挑战,是一种理性的纠偏,我们应当多给一些掌声。2.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诗云:“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源。为人子女应孝顺,不孝之人罪滔天。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顺父母为一端。”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颗仁慈的心,就能做到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风向标。北大此举目的在弘扬一种传统的价值观念,在于引导学校着眼学生的德育养成,更在于向社会宣示北大对孝顺等道德价值的重视和认同。它可以告诉那些向往北大的学子们,重视自己的道德培养与提高学习成绩同样重要。因此,北大此举具有良好的风向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