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下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当下农业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下农业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下农业发展现状

第1篇:当下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涵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来。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91年,在荷兰召开的国际农业与环境发展会议中指出,农业的发展要采取一种维护自然环境和维持自然资源的方式进行合理发展,不仅要确保农业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要满足后代的发展需求,并且要保持土地的农业永续性利用,对于水和其他动植物资源能够不构成影响,在资源上、技术上、经济上、、社会上都要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次会议是农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第一次提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史称FAO会议。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早在国际会议开始之前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只是在管理上缺乏管理力度,为响应FAO会议的发展要求,中国颁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保证农业生产率的稳定增长,在提高食物生产以及安全的基础上,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发展现状,保证和改善农业环境,要做到合理、有序的利用农业资源,尤其是针对相关生物资源以及可再生环境,要做到保护为主,利用为辅的发展理念。

3.近年来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情况。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发展理念就是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又要做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农业利用,在农业经济可承载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济的转换率,这种发展理念随着十对于生态环境发展的理念提出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在当下得到普遍的认可和发展。

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在于发展。经济发展是我国发展的第一要义,因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注重发展,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间的矛盾,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国民发展的刚性需求,同时,要指出的是,农业的发展要在满足可持续的基础上,主要做到农产品的质量以及数量的同步发展。

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占国民总量的一半以上,同时农用土地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70%,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强调保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路线主要就从三农问题开始解决。农业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在进行种植业时对于农药化肥的使用、大棚扣膜的使用等都对于土壤以及地下水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并且污染物的存在形式较为特殊,难以降解。在进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将生态发展放在首位,要以保护环境为主。

3.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要通过合理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我们当下所最为关注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也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解决途径之一,农业作为主要的发展途径,也是减缓环境压力的主要途径,在进行三农问题的解决时,要进行合理控制农村的人口数量,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发展农村人口的素质以及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因此是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自觉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

4.要进行合理保护农业自然资源以及生物资源。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最终目的在于合理的开发农业资源,将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开发合理结合起来,尽量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作用,将农业发展与资源利用至于良性循环之中,因而在资源开发中,要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完成生态的协调发展,以保证减少农业资源的污染。

5.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要体现在农业的发展方式上。农业的发展方式是农业经济进步重要的发展限制因素,合理的农业发展模式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在当下的农业现代化较为普及的今天,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农业经济方式上要选择以农业科技发展为主要发展方式。此外,在农业的发展方式上要选择以农业增长的集约性进行合理分配,因为采用集约形式发展农业能够减少污染的面积,并且便于进行污染的集中治理。

三、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主要特点

1.发展目标的多元化。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特点,其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以及农业产出率等,同时也要满足农业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方面结合,并将环境效益放在首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增加环境的污染。

2.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发展所包含的内容有各个方面,其中在农业生态发展上所要表现出来的是要保证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即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只有在发展农业时保证遵循自然生态规则,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保证自然环境的自我调节的基础上应用自然资源,不破坏环境的生态调节率,才能真正做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第2篇:当下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新形势 植保工作 发展思路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53-02

1 新形势下植保工作发展遇到的问题

1.1 农产品销售困难

最近几年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在农业方面的科技发展也非常迅速,衍生出很多科学技术使农业生产力大大提高,农产品产量也越来越高,但是农产品受到市场经济调幅控制,导致销售农产品变得困难,农民无法获得利益,劳动积极性也同时受到影响。

1.2 粮食安全和产量面对强大压力

国家社会发展稳定,市场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这样的形势能够使农产品生产量增加,粮食的质量和安全性难以保证[1]。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对于粮食的需求量非常大,这使粮食产量问题有了巨大的压力,由于粮食需求大,在生产方面就容易忽视粮食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再加上现在倡导退耕还林,这使可以利用种植的土地面积大大减少了,为粮食产量、质量以及安全问题带来隐患。

1.3 防治病虫害工作面对新难题

当下农业生产运用新型科学技术的同时,在结构上也发展了很大的变动和调整,使农作物发生病虫害的机率大大降低,但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也产生了新难题。在防治病虫害时由于大量使用农药,使很多虫害产生了抗药性,也将农作物的安全系数降低了。最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的空气质量严重下滑,气候变换也不稳定,这些因素都能导致防治病虫害工作受到影响[2]。

1.4 植保工作体系无法得到完善

首先,植保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现在虽然也有做一些病虫害方面的预警工作,但是宣传的手段过于传统和单一,宣传渠道不够多元化,导致信息发生滞留,流通速度也过于缓慢,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对于植保宣传工作不能加以重视,农民得不到最新的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也使得很多农民不了解最新研发的农业科学技术。其次,植保工作中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而且能够长期稳定从事植保工作的人员也非常少,人员流动量大,新聘请过来的植保工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足,对很多农业科学技术都不了解,再加上植保工作中需要的设备供给不足,设备不够创新,无法满足植保工作的需求[3]。最后,没有给植保工作提供充足的经济条件,导致植保工作者因为资金问题无法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和学习,在研发新技术方面也受到很大限制,进而使植保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 新形势下植保工作发展新思路

在社会发展和经济不断迅速提升的新形势下,我国植保工作应该继续保持原有的工作方针,继续以预防为主对农作物进行综合性防治,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坚持方针同时要加强对工作进行创新。

2.1 要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问题上做出一套有效的预报体系,并且要充分了解全新形势下发生的不可控病虫害。

2.2 在对农作物使用农药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严格的规格和程序进行,并要不断研制出无公害药物,将无公害药物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让农民用科学性的农药对农作物进行防治病虫害,延长抗药性时间[4]。

2.3 要对农作物生产和粮食安全性进行全面的监督,将粮食安全性提高上来,使粮食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餐桌这一过程都经过严格的检查,确保粮食安全性。

2.4 加大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宣传力度,并使宣传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将植保工作模式不断创新,充分将新研发出来的技术得以运用,使农作物病虫害预警和技术以最快的速度让农民得知。

2.5 对植保工作人员要经常进行培训和学习,强化植保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将他们的业务水平提高上来,积极引导员工不断进行创新,保证植保工作高效率进行。

3 新形势下促进植保工作良性发展的策略

3.1 建立完善的植保工作体系

植保工作面对新形势下发展方向应该做到不断创新,在工作方法和新技术研发上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植保工作的体系也要进行完善,面对当下农业发展的需求和对植保工作需求程度制定完善、科学的体系。将原来的宣传工作不断增加力度,传播渠道也要更加多样化,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进行预报病虫害消息,植保工作中的指导策略和最新研制出来的新科技也要通过这些渠道进行传播,使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在植保工作建设上也要加大投资,将设备进行完善并匹配充足,这样才能保证植保工作进展更加顺利。

3.2 重视使用农药技术的方法

在以往对农作物使用农药技术时,因为不够重视配比量和实施流程,导致农作物没有得到很好的防护,使病虫害提高了抗药性,针对这种情况植保工作应该加大管理农药使用方法,使农药技术能够真正发挥出作用。喷洒农药的机器要及时更换,要不断引进最新研制出来的机械让农民使用,并指导使用方法,充分利用新机器喷洒农药,得到防治病虫害效果[5]。在农药的运用上也要注意合理配比,用量方面一定要严格按照规格来调配,使用时间也要格外注意,进而使农药技术真正发挥出价值。

3.3 坚持做好植保工作

通过植保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在工作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植保工作要始K坚持工作方针,将植保工作发挥出最大价值,植保人员也要不断自身能力,促进植保工作良性发展。

结束语

总之,植保工作对于农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保证植保工作良好发展,才能使农业发展更加健康,要切实对植保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建立完整的植保体系,加大新技术宣传力度,使植保工作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军.新形势下做好植保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江西农业,2016(8):86.

[2]陈永男,华玉峰,王立平等.基层植保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5(4):47-49.

[3]方志鹏,王良吉.合肥市植保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173-175,177.

第3篇:当下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优化管理

引言

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应结合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合理组织和管理农业生产力,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同时,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经济效益以及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减少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1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的积极影响

农业经济管理应根据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合理的组织和管理农业生产力,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经济效益以及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1推动农业发展创新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当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现代化的农业必然是机械化、规模化、自动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旨在推动农业发展模式的改革,加快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速度。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各项资源,科学利用农业生产力,可以有效突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限制。同时,优化农业经济管理还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创新,在当前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农业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与传统模式,而是多元化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可以推动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农业科技的创新,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

1.2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农业经济多元化发展。农业经济管理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市场经济下,农村不仅仅局限与发展农业种植业,同时还可以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等,甚至于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势必会大幅提升农业经济的效益,有效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2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2.1人才不足

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直接管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农业经济管理需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做支撑,如果无法有效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很难改变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相关人员普遍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较低,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掌握能力有局限,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管理人员很容易出现缺乏行动力、知识滞后等问题。虽然我国近年来出台了诸多惠农、助农政策,但是难以在基层贯彻落实,因此,农村经济发展受人才因素的影响,发展仍然比较缓慢。

2.2农业生产单位发展能力较低

1)我国农业生产活动长期受限于个体活动发展模式的影响比较深远,以传统小农经济为主,个体与个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规模与发展形式单一,获取的经济效益有限,这不仅导致农业生产单位的抗风险能力偏弱。2)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大型企业的整合资源的支持,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之间不具备资源整合的能力,导致各项生产要素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限制了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发展。

2.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普及,促使诸多行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但是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信息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这一方面是由于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缺乏相关软硬件设施,一方面是由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此方面的意识,尚未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现代化农业必然是依赖于高科技手段,传统的人工作业模式将逐渐被淘汰,因此,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势必会限制农业经济的发展。

2.4农村地区金融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农业生产模式已经逐步发生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正在被逐步淘汰,农业生产正在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以及资本密集型发展,这表明我国已初步走上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不完善,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的资本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这极大的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但是仍然无法有效改善当前的现状,因此,迫切需要完善农村地区金融体系,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资本支持。

3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3.1加强人才培养

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需要依靠大量的专业人才方能得以实现,因此,培养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优化农业基础硬件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只有加大人才储备,建立强大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才能为农业经济管理优化以及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方向有深刻的了解,为此,要加强对基层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组织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专业素养,优化和创新当前落后的农业技术,积极与相关高校建立联系,定向培养人才,扩充农业经济管理储备人才队伍。

3.2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生产模式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形式,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整体而言效益不高,缺乏发展的潜力。对此,我国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这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小农经济模式下,个体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此外,发展规模化农业,还有助于机械化作业的开展,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以机械化作业代替人工劳作,还可以全面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多元化就业。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历史,规模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借鉴已有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积极发展。

3.3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推动了诸多行业领域的转型升级,创造出了更高的效益,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也要积极尝试,加快信息化建设,增加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以此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当前,互联网已经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以及学习等方方面面,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各项软硬件设施,不仅可以拓宽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也能加快农业生产信息的流通,以高科技手段指导农业生产。通过互联网可以精准了解市场需求,进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推动农业的精准化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深刻认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积极转变自身的认知,接受并掌握互联网发展模式,并积极进行实践。

3.4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以完善的金融体系作为保障。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在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农、助农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农村地区金融体系的完善,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保障。首先,政府部门要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农业项目,适时优化以及调整各项政策方针,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各项便利的条件,推动本地区特色农业项目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其次,要积极引导当地相关企业与本地区的特色农业项目建立联系,推动双方建立合作机制,通过二者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第4篇:当下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沿海;生态农业;蓬莱市

蓬莱市土地总面积1128.6平方公里,其中常年耕地面积55.5万亩;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6.38万亩,粮食总产量13.28万吨;全市果园面积52.3万亩,果品总产量120万吨。获得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市、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和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等荣誉称号。蓬莱的种植业和渔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良好基础条件,以此为契蓬莱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沿海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将有力提升蓬莱市生态文明水平。

蓬莱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蓬莱全面实施“生态立市”战略,进一步加大了绿色生态农业的示范推广力度,把推广“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成帮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大事来抓。发展生态农业的理念已深入蓬莱农民的心头。截至2015年底,蓬莱市已有19万亩耕地吃上“营养套餐”,年减少不合理施肥1万多吨,节本增效百万元;全市建设水肥一体化面积达13万亩(滴灌4.5万亩),其中果树面积达12万亩(苹果8.2万亩,葡萄3.8万亩),蔬菜1万亩,涉及农户3200个,共有节水示范点12个,示范方4个,示范村1个,示范面积达6400亩;蓬莱鑫园保鲜食品有限公司有机食品苹果、刘家沟镇墟里玫瑰香葡萄专业合作社绿色食品玫瑰香葡萄、蓬莱市福聚莱果品专业合作社绿色食品苹果获得了“三品一标”认证,完成1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续报申请和验收工作,“十二五”期间,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2个、认证产品50个、认证面积208341.5亩;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4处,共计1329亩;发展物联网系统应用技术示范园2处,共计510亩,示范带动周边近万亩果园,同时抓好已有的7个矮砧集约栽培示范园和4个有机苹果精品示范园;综合运用沼液施肥、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技术、果园生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生态环保技术,建设适合休闲观光的生态基地3万亩;建成沼液综合利用示范村24个,建设成方连片沼液综合利用示范园3万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刘家沟镇马家沟村、南吴家村,大辛店镇川李村、清河屯村和村里集镇王庄村等。此外,还充分发挥山东民和牧业、山东华臻重工、蓬莱和圣农业、蓬莱利源集团等龙头企业作用,抓住全球化的历史机遇,紧跟国际市场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引领全市现代生态农业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发展。

蓬莱沿海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与构建

通过对蓬莱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考虑到农业生态环境容量与发展布局,在沿海生态农业模式的选择上,应立足当地资源环境条件,坚持既要突出重点、有所选择,又要多方兼顾、各业并举的原则,以高效特色种植业为主体,以生态旅游业和生态村建设为补充,以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和生态设施农业为支撑,“种一养一加一游”相互联结,农、林、牧、渔各业同时并举的综合发展模式,通过实行优化的系统调控,使农业经济发展与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在较高层次上达到良性循环。具体地说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建设:

(一)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自蓬莱市开展“美丽乡村”活动以来,文明生态村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例如蓬莱市马家沟村的生态旅游规划,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为了扎实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建设更多更好的像马家沟村一样的生态村,以后的发展方向上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对于一些已经具有较高参观访问价值的生态村和美丽乡村,可以作为观光产业进行统一经营管理。二是将发展经济与资源环境保护并重。生态村工业涉及面较广,在生产中要十分重视环境保护,使三废排放合乎国家排放标准。同时还要注重土地资源保护,一方面严格控制耕地面积,保证耕地不减少,另一方面注意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三是发展循环型农业,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比如发展农村沼气工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等。四是因地制宜形成生态产业。生态村环境优美,污染少,有充足的有机肥,使用化肥、农药少,为生产安全的绿色农产品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依托本地的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农业蓬莱是历史名城,也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依托本地的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农业成为可能。蓬莱生态旅游农业建设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对农业生态观光园和观光基地的环境进行全方位、大规模的绿化、美化、净化,营造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吸引大众走上生态之旅;二是继续精心打造农业生态旅游基地,开发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建设葡萄、大樱桃、苹果等优势产区特色农业观光园,通过提供特色美食(如抹直口特色菜馆、潮水羊汤、蓬莱小面、碗等)、农事活动体验、民居生活体验(特色小草房、小木屋等)、生态空间享受等不同主题的旅游农业产品,构建富有“乡村特色”的体验式景点体系;三是开发名牌农业产品,举办节庆活动,开通旅游专线。如通过举办“葡萄节”、“樱桃节”等活动,带动游、购、玩的乐趣;四是加强管理与营销,鼓励发展专业的旅游开发、服务和管理公司,增建一些为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促进高科技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例如,蓬莱市利源集团,是一家集绿色农牧与旅游观光产业、果蔬保鲜储藏、种养殖建设、地产开发、酒店餐饮于一体的多元化发展的公司,着力发展绿色产业项目,打造农业产业化、规范化、生态化、旅游化的升级路线。

(三)大力发展生态设施农业,将设施农业与旅游业、餐饮业及健康养老产业有机结合蓬莱的设施农业规模比较小,多是一些中小棚、大棚,大部分由散户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科技含量比较低,一般都是农民自己凭经验种植作物,与市场对接不及时,那种由公司统一经营的现代化的连栋智能日光温室和大棚基本没有。我认为蓬莱生态设施农业的建设,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发展节约型、循环型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在设施农业中大力推广微灌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积极开发新能源,充分利用可再生性、环保型新能源,促进农业各种能源的循环利用。例如蓬莱和圣高效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该项目拟利用种植的农作物玉米、大豆、牧草及形态不合格的水果、蔬菜进行畜牧养殖,利用畜牧粪便生产沼气发电,利用畜牧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生产有机肥,沼气发电用于畜牧养殖场照明及有机肥加工用电,有机肥施用于农作物田地、果园、蔬菜种植园,形成了种养一体化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又例如山东华臻重工有限公司的“生物质气炉”项目,主要从事生物质气化炉产品生产,生物能可替代传统能源。二是积极引进“太阳能光伏温室大棚项目”(太阳能光伏温室大棚:棚顶安装有单晶硅发电板,几个大棚就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站,发电自用,多余的可并入国家电网,增加收入。而且,棚里还有LED灯夜间光照系统,能延长植物的光照时间,提升大棚内的温度,作物增产效果明显。),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自主建设光伏大棚(如君顶酒庄,和圣农业)。将光伏大棚与旅游业和餐饮业相结合,如果种植条件允许,可以在温室大棚中种植南方特色水果、养殖花卉、立体蔬菜栽培等;也可以将大棚内打造成具有南方特色的园林景观,设计“主题餐厅”,提供特色美食,营造鸟语花香的“特色大棚”,即可以依靠种植、观光、餐饮创收,又可以作为教育示范基地吸引人气,填补旅游淡季,打造集“观光旅游、餐饮、采摘、示范、教育”五位一体的综合经营模式。三是可以将日光温室项目与健康养老产业结合。当下城市中的很多老人晚年十分向往田园生活,希望有一亩三分地种点菜,养点家禽,远离城市有一个清新安静的养老环境,所以是否可以打造一个“生态健康养老园区”,园区内设计不同规模、不同用处的日光温室,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温室一侧的房子统一设计,统一装修,另一侧的温室则用来种植农作物,也可以设计成种养结合的模式,园区内还配备医疗卫生服务,餐饮服务,生活、技术服务等,日光温室可以采用出租或卖的形式经营。

总结

第5篇:当下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秸秆反应堆;蔬菜;困境;解决措施

1 秸秆反应堆的概念与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1.1 秸秆反应堆的含义

秸秆生物反应堆是以“生物工程”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其以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被视为农业增产、增质、增效的新型发展趋势。秸秆生物反应堆指的是以秸秆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可供植物吸收的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方式代替化肥达到增收效果,以植物疫苗代替农药达到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全新的农业生产理念。其原理基础来自生物工程中的细胞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在对环境不造成破坏的基础上达到农业发展的目的。秸秆生物反应堆不仅在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同时可以实现对土质的保护,从根本上解决了由于大量化肥和农药使用带来的土地盐碱化,土地肥力下降,生态物种多样性破坏等问题。

1.2 秸秆反应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具有广阔的平原土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每年在我国的农作物秸秆产量超过30亿多吨,位居世界首位。然而,除去被用于造纸和作为饲料的秸秆外,大量秸秆被就地焚烧,尤其在天然气和液化气在全国普及之后,传统的“草锅”基本消失,原有被用于农家做饭生火的秸秆被直接在田地焚烧,被用于秸秆反应堆的资源仅剩40%左右。大量秸秆资源被浪费,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严重污染大气质量。

在“八五”后,我国重点紧抓秸秆资源的利用问题,大量的秸秆资源浪费问题被缓解。然而,全面利用秸秆资源,推广秸秆反应堆仍然需要经过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秸秆利用政策仍然需要完善。

2 秸秆反应堆在蔬菜生产中推广和应用面临的困境

2.1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层面不成熟

首先,国内的蔬菜秸秆反应堆是在大棚培植蔬菜的基础上,通过秸秆反应堆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提高蔬菜光合作用来促进蔬菜的生长,达到蔬菜增收效果。然而,国内的大多蔬菜秸秆反应堆技术不够完善。在早晨9点左右,蔬菜的光合作用达到最高峰,而秸秆反应堆不能适时为蔬菜光合作用提供足量的二氧化碳供应,导致阻碍了蔬菜的光合作用,难以使蔬菜产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其次,我国处于北温带季风气候下,一年四季分明。在冬季,全国气温普遍较低,不全面的技术导致了大棚中秸秆反应堆发酵虽然能够为蔬菜提供正常的室内气温,然而却无法解决地表温度。直接导致了蔬菜的根系发育不良,严重影响蔬菜的营养吸收,限制蔬菜的光合作用的进行。严重情况下,在缺乏水分与无机物吸收情况下,蔬菜的养殖或产生大面积死亡现象。

2.2 秸秆生物反应堆操作水平不高

在我国,农业生产力仍然以普通农民为主,不能达到农业生产技术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当下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于先进技术的理解能力不足,加之大量农民进城工作,农业人员生产力水平严重下降,不少农民对秸秆反应堆技术不能全面掌握,限制了秸秆反应对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作用。造成不少技术层面的问题。

2.3 单位面积成本过高

我国国土宽广,同时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导致了大面积的蔬菜秸秆反应堆难以建设。以农业户个体或家庭为单位的秸秆反应堆建设费用过高,农业生产利润不足难以支持秸秆反应堆的建设。

3 提高秸秆反应堆在蔬菜中推广与应用的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下的社会主义发展是当下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义,虽然面对蔬菜秸秆反应堆的种种难题,我们同样有理由有信心去解决并推广,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1 改良秸秆反应堆技术

就二氧化碳供应不足的方面,通过控制夜间大棚中温度,加强秸秆发酵中的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来提高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同时在大棚中蔬菜一天光合作用最剧烈的时期采用适量的焚烧有机物的方式提高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效果。其次,在地表温度方面,完善内置式反应堆,促进反应堆中秸秆发酵氧化分解作用,使其产生更多热量,以提高地表温度。

3.2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促进蔬菜秸秆反应堆技术的普及就必须做到提高农民对于这项技术重要性的认识。首先,组织专业人员对农民技术操作进行培训,以提高农民的专业技巧。其次,加大宣传力度,政府给予相应的支持,以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让农民意识到秸秆反应堆技术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结语: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秸秆技术不断地改善下,必将成为蔬菜种植业的基础技术,最终成功取代化学化工在蔬菜生产中的地位,达到从根本上实现绿色经济的层面。

参考文献

第6篇:当下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017-03

意农业来源于19世纪90年代后期,在农业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全球各国的创意农业迅速地在全世界扩展。在创意产业逻辑思维的影响下,把人文要素与科技有效地结合起来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整合农业资源,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更新传统农业,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就是现阶段人们所称之为的创意农业。创意农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运用创意的智慧将文化、科技、农耕艺术结合起来,再配合市场的运作,为农业和农村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的发展空间,并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福建省在新的一轮的农业发展当中,也正朝着创新产业化发展,面对农业的改革,如何走一条农业的提升道路,对于福建省是一个关键的契机。

1 福建省创意农业资源要素分析

近几年来,福建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生态省建设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加快发展以拓展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和示范功能为代表的新型功能性农业。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受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辐射带动,福建省农业出现了新型的发展方式,创意农业的产生和发展赋予了现代农业新的内涵。

1.1 自然资源丰富 福建省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众多岛屿港湾,陆域地形复杂多样,农业气候资源特殊[1]。截至2015年,福建省的山地与丘陵大概涵盖了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覆盖率达65.95%,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福建省的水资源丰富、作物的品种也较多,为进一步发展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福建省作为海边的省份,所拥有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福建省水产品的产量、以及水产品的出口数量在我国排名前三。福建省的植被类型较多,因此也让福建省具有了发展更多类型休闲农业产业的优良条件。

1.2 文化资源多彩 福建省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省份:有着独特的妈祖文化、茶文化、朱熹文化、惠安女文化等。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孕育着整个福建。再者福建还有者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资源,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福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浓厚的文化历史,造就了福建独有的九大资源:海洋、茶、土楼、海上丝绸之路、温泉、庙宇、生态、台湾、华人华侨;还有厦门鼓浪屿、福建土楼、清源山、三坊七巷、上杭古景观点,因此福建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目标:“把福建省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1.3 区位优势明显 福建省地理区位较为优势,与台湾海峡隔海相望,北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大陆沿海经济带重要部分。在中国大陆区域的经济发展布局里也是必不可少的。福建是大陆跟海峡东岸台湾地区最近的地方,台湾的群众大约有80%隶属于福建祖籍,也有着和海峡东岸加强交流和合作的优势。改革开放之后,福建省运用台湾商人的投资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等等活动方式招引台湾商人来福建省内投资创业。

1.4 特色产业强势 最近几年以来,福建省以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为名,就当地特色农业为基础,大力宣传特色产品和优势农业,慢慢形成了福建省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3条特色农业产业带,分别是:高优农业、沿海蓝色农业、闽西北绿色农业等。泉州永春的芦柑、福州的橄榄、莆田的枇杷、福州连江的水产、南平建瓯的竹笋、三明浦城的薏米等都成为家喻户晓的特色农产品[2]。

1.5 发展机遇良好 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的《福建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省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将达到4 310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66%。优化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将构建7条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扶持发展休闲农业,培育发展创意农业,优化休闲农业布局。

2 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2.1 农产品营销创意 创意农业衍生的直接表现就是创意农产品。凭借着农业和农产品的不同创意,对农产品进行改造,使得农产品后期价值大于前期价值。创意农产品大概可分为3种不同的类型:(1)发现农产品的不同功效,让农产品不只是作为农产品出现在生活中;(2)运用现代科技改造方法,使农产品的外形改观,味道以及颜色变化等,让农产品的外形与时俱进,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3)带入文化艺术的素材,丰富艺术内在。营销创意的模式大概有以下4种:节庆营销、品牌营销、文化营销、网络营销;进一步使用营销创意带入到农产品的日常售卖中,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营销农产品的方法。

2.2 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模式前提是需要项目所在区域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较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与农业文明的积累与聚集。把传统民俗文化作为根源,萃取较主要的优势,对应吻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根据该项目所在区域的需求,依据休闲旅游文化,建立根据民俗文化休闲的发展趋势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项目所在区域的很多地方有着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可以作为创意开发点的文化元素也很多,可是有些文化元素也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项目所需要的是可跟随现代趋势、跟随现代的理念和现代大众消费需要的文化元素,这才应该作为最完美的文化元素。而我们面对这些文化元素,也不是应该只是想着复制以前的特色民俗文化元素,而应该带着“创造未来遗产”的希望,对旧时的特色民俗文化元素进行改造,达成创新到传承的理想。

文化创意型比较适合运行于有着特色的文化传统的农村。只有是传统的农村文化继承地域,才可以是农业科技示范地域。

2.3 生态创意 生态创意模式不仅局限于自力更生的生产,而是标示出农业的生态功能,把绿色产业、绿色资源、绿色文化、绿色家园进行整体的考量,普遍地推进,构建出“山、水、城、林”为整体的体系,人类与自然友好合作的现代城乡生态体系,促进“生态链”和“文化场”的形成。运用农业把高速公路等存在污染的地区和人类居住地分隔开来,创造安静、干净的居住环境。运用农业当做城市景观,种植有机的水果、蔬菜、花卉等居民所需的农作物,如福建省金霞生态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利用四周丰富的农业资源,打造了一个有着绿色农业传统餐饮和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的特色农场―清境桃源生态农业观光园。

2.4 节庆创意 节庆创意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和开发相结合的节庆活动,依托在地资源、当地文化、民俗风情将其与当地主导产业相融合,开展传统节日的庆典。借此推动旅游、会展、贸易和文化等发展。农业节庆创意是体验式c消费式相互结合的农业创意类型,其中休闲娱乐功能尤为显著,这是农业和文化演出合作的一种创意。通常兼备玩耍、观赏和教学等多项功能。农业节庆创意模式开发应该属于创意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利用组织节庆活动,来提高农民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推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主要包括民俗文化类节庆、农作物类节庆、动物类节庆、综合活动开发类节庆。

2.5 农业产业创意 农业产业创意模式核心在于独特农产品的创意启迪。把超出于传统思维的创意行使于农业的进一步开展,追求原生态、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同时又带入创意文化元素,跟随现代所贯彻的健康为主、质量为先的消费追求,把原本的特色农产品进行质量和招牌名气的双重提升,赋予与农产品当下年代的的声誉标示,再与农村的地理相结合,形成“特有产地的特有产品”实力品牌,达成创意农业的效率至大发展。

3 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的特征

当前,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处于刚开始启动阶段。现在,许多创意农业为自身开始发展的,且都是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开拓发展,整体的战略规划和设计比较匮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都是处于匮乏状态,并没有办法达成该有的规模效率与声誉品牌,对创意农业内涵的了解较为模糊,许多创意农业雷同,只是简要的进行复制。创意农业目前的品牌文化内在匮乏,创意农业专业人才也是数量不够。因此,培育专注于农业战略创新与资本营运的整合型企业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洛可可创意农业机构等等。洛可可创意农业通过教育、咨询、投资3种模式,试图将把传统农业单一的生产模式进行转变,建立以服务为主要导向的新兴农形态,即创意农业的服务型农业,打造创意农业全产业一站式为农业企业服务的服务链。

4 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对策

4.1 政府要大力支持与引导 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对创意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应该把之前对于传统农业的支持与引导有步骤地转移到创意农业上,激励福建省创意农业相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创意农业技术进行产权保护,鼓励金融机构对创意农业提供资金扶持。

4.2 加强海峡两岸创意农业合作与交流 根据福建省地理优势,参考与研习台湾创意农业开拓成长的成熟经验,开展福建和台湾创意农业持久稳定的交流及联动行动。同时加强创意农业人才的交流与培养[3]。

4.3 差异化战略提升创意农业 创意农业实现差异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结合差异发展的理念来改变农业的发展状况,建立特色的农业发展市场,并结合现代科技,实现创意农业发展的效益最大化。利用差异化发展战略,深挖农业文化,再结合现代的科技,整合农业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创意农业文化化、产业化。发挥农业农业区域特色,打造创意农业的新模式。

4.4 加强创意农业技术支撑 以科技创新驱动创意农业的发展可以形成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源泉动力。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根本的创意农业,可以提升创意农业的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第一步应不断提升创意农业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的开发。聚集科研力量进行学科攻关,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强创意农业科学管理,开展特色化经营。第二,引进和吸收国外的新型技术,为创意农用,内化为核心竞争力。此外,注重创意农业相关领域技术的研发,加大产学研联动发展,促进农业技术在创意领域推广应用[4]。

参考文献

[1]李侃.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台湾农业探索,2012.08.

[2]赵永胜.山西创意农业发展思路与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5.

[3]徐慎娴,刘玲.福建省发展创意农业的研究思考[J].福建农业科技,2013.11.

第7篇:当下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一、国外对农业发展的支持

1.对农业的一般服务支持。在发达国家,“一般服务支持”是公共财政支持农业的主要措施之一。它是指为了给农业发展以及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环境,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服务、农业科研等方面进行的投资服务。

1.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种投资大、周期长、外部性强而直接短期经济效益低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完全由私人提供易导致供给的不足。因此,发达国家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欧盟规定,凡是购置大型农业机械、土地改良、兴建水利等,欧盟提供25%的资金,其余75%由各国政府自行决定予以再次补贴。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的大规模基建主要都由国家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有政府、个人和金融机构共同建设。

1.2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部分市场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都建立了稳定而完善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从而保证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能应用于农业。

1.3提供市场信息服务。美国政府为农民提供的农产品供求状况、价格行情及预测等信息是免费的。欧盟通过合作社组织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销售及技术服务大部分也是免费的。

1.4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法国政府对服务于农民的合作社,给予25%的投资补贴,并免交利润税、营业税和地产税。

2.对农业信贷及农业保险的支持。随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民越来越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资本来发展生产,而农业生产风险大、利润低,私人金融机构一般又不愿意向农民提供贷款。为此,各国政府通常都对农场主提供广泛的农业信贷支持。美国政府成立了规模庞大的农业信贷体系,向农场主和农业合作社提供各种贷款,提供贷款额最高达95%的担保。欧盟运用银行信贷手段,向农民提供大量优惠贷款,农业贷款利率比较低,银行的利息差额由财政负责补贴。由于农业自然风险大,私营保险公司往往不愿负担,为降低农业生产者的经营风险,各国政府往往通过政府支持的方式办理农业保险。美国保险对象是美国作物主产区的主要作物,为产量保险。法国的农业保险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允许并鼓励农民以互助合作的形式来举办农业和农村财产保险。日本农业保险制度的重要特点是政府直接参与保险计划并且具有强制性质,凡生产数量超过规定数额的农民和农场都必须参加保险。

3.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法国和西班牙为了保证农民的收入与其他劳动者基本平衡,两国财政都为农民的社会保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1995年,法国的财政支农支出为1700亿法郎,其中750亿法郎用于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西班牙政府支付给农民的退休保险金每年达80亿美元。虽然两国农民与所有劳动者一样都要缴纳保险费,但由于农村退休人员多,加之农民缴纳社会保险费享有一定的优惠,因此,农民的保险支出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

二、对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借鉴和启示

综合分析以上国外的经验和探索,我国为缓解“三农”问题,应遵循增加数量与调整方向相结合、政府投入与各种投资融资相结合、普遍投入与重点扶持相结合、传统方式与手段创新相结合、积极投入与资金导向相结合的总体方针。

1.增加财政对涉农行业的无偿投入,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应将大量的预算外资金纳入规范的预算管理,以大大提高政府财政的财力;第二,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如削减相当部分的企业亏损补贴、行政事业单位过度膨胀而耗费的大量财政资金等,以保证有限的财力的合理配置。

2.发挥资金导向功能,大力发展政策性投融资。在各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中,各国还普遍重视通过公共财政政策和财力手段的运用,引导社会性投入,从而建立起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多元化投入渠道。将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投融资业务的主要执行机构,同时编制政策性投融资预算,以保证政策性投融资的规范实施。其次,拓展政策性投融资的融资渠道,除国家债券、金融债券之外,还可将邮政储蓄、社会保障基金、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及外国政府赠款等纳入政策性投融资的资金来源,以保证足够的资金供应。

3.优化财政支农的范围。在对农业的财政支持中,财政支农投入应退出竞争性项目,而在非竞争性领域中,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做到有主有辅。我国应该一方面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业科研、教育及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另一方面重视财政对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的支持,从而建立起完整的政府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此外,政府财政还应重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包括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及其反贫困等。这对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小工农城乡差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建立政府间财政支农投入分担机制。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中,不仅对农业和农村的整体投入的水平不高,而且政府间财政支农的事权划分也不合理,既有农业一般服务支持过度依赖中央财政的倾向,也存在中央对某些农村事业发展(如教育)投入缺位的问题。因此,在未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政府支农投入比重低下的问题,必须明晰各级政府财政的事权和责任,构建新型、合理的政府间分担机制。

第8篇:当下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机推广;现代农业;发展

我国经济要实现迅猛发展离不开农业经济的支持。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农机的应用,可有效地促进农业发展。然而仍有很多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的制约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陈旧,无法使用先进的农机设备,从而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发展水平不高。若想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农机推广工作,让人们了解农机,认识到农机使用带来的优势和便利,然后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机设备,从而提高我国农业的发展。

1我国农机推广的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不同于我国传统的农业模式,而是一种高度集约化经营的产业,通过综合利用资源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是以高产、优质、高效、环保为目标的产业。众所周知,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在农业生产中广泛推进农业新技术,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增加农业经济的效益,这些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常用农机的类型主要有3种,详情见表1。然而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推广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在之后的工作中,要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尤其是现在农村劳动力因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逐渐减少,推进农机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是保证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

2农机推广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

2.1推广农机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我国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更是如此。然而在很多经济基础比较差的农村地区,现代化的先进农机设备使用率非常低,主要的农业生产工作还是依靠人力及畜力来进行,这种低效的生产方式显然已经不符合时展的要求。尤其是我国当下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城市生活发展,农业劳动者的不断流失减少,导致农村的劳动力更加不足。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为了确保农业产值及经济的平稳增长,就需要寻找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机推广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是一种借助机械化农机的帮助,在不需要过多劳动力,减少人力资源的基础上保障农业产量,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弥补因为农业劳动力减少而造成的农业生产减少的问题。同时,农机在现代农业中的广泛应用,还可以解放劳动力,减轻农民的生产负担,使其在进行农业生产之余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他工作。除此之外,通过互联网对农机应用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可以快速地对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进行准确判断,然后根据其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从而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2推广农机可以促进农民增收

有很多国内外的研究数据表明,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民收入有着直接的关系,农机应用率高的地方,农民的经济收入往往更高。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大部分的国家,农业经济水平的增加影响着国家整体的经济水平。农机推广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很多的农村地区,人们主要的经济收入就是依靠农业生产值的高低,然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下,由于生产的低效性,导致农业产值不高,农民的收入也不高。而使用机械化的农机设备来进行农业生产工作,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增加农产品的产量以及质量,可以大幅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2)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来实现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农机设备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们的劳动负担,减少了人们的劳动时间,这样,原本用来进行农业生产的时间就留给人们自由支配,有的人就会利用这些业余的时间来进行其他工作,从而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3)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中,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农业发展除了产量的低效,其农产品不能及时销售,销售渠道不畅也阻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随着农机的推广使用,将农机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结合农产品市场的需求,选择更适合的农产品进行种植,这样农产品的销售就更加容易,并且还可以带动当地的商品流通,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4)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应用。农机的发展也开始注重信息化的介入。在农机推广中,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对农业生产进行准确把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利用信息技术推广农机时,还可以整合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数据,对农机使用进行调整,进行重新规划,降低一些风险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3推广农机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方面改革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也势在必行,其中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有利于我国农业结构的优化。当前,对于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已经不仅是简单地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而是包括生产前、中、后的农产品加工,借助农机可以通过其先进的技术和理念,结合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高效准确地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调控,使农业生产符合市场要求,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优化农业结构。同时,农业机械的不断推广使用,在优化农产品的基础上,也会促进新型农机的研发和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机械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随着农机的大规模使用,还可以解放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使得农村的青壮年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技术能力,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在提高自身的同时还可以间接地为其他行业带来劳动力。因此,农机的推广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

2.4不断完善农机服务的体系建设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现代化的今天准确全面地对各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掌握,根据大数据进行产业调控,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体系和机制。然而在农机大范围推广之前,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我国的农机应用体系并不完善,很多地方的农机应用并没有参与到国家整体的产业框架中,这一现象导致了我国农村产业发展的落后。而在广泛推广农机应用的今天,为确保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后续对于农机应用情况的实时了解和调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机服务体系,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根据这一体系,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各个管辖地区的实际生产情况,对其进行及时的产业调控,来确保高效的农业生产,还可以根据该体系发现农机在实际使用中广泛存在的问题,从而安排该方面的专家对农机使用者进行定期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第9篇:当下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目标

中图分类号: S34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1.002

国家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土地资源为其提供支持,因此,土地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是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许多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都已经开始致力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质量等,但是由于土地资源的大量开发、土地生态环境被破坏等现象仍然存在,严重打乱了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若要实现农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做到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

1 农业土地资源的概念以及利用现状

1.1农业土地资源

农业土地资源是农业基本生产资料土地的总称。主要指的是:已利用的农业土地包括耕地、林地、牧地、养殖水面等;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包括宜农地、宜林地、宜牧地、宜养殖利用的水面等;目前暂不能利用的土地,如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这些土地资源的分配非常广泛,尤其是我国多数土地资源都属于农业用地,所以对土地资源的分配也具有一定的要求。

1.2农业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但是人均较少。我国当前的地区现状就是以不到世界10%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但是,农业用地仍在减少,1996年~2004年,全国耕地面积由19.51亿亩减至18.37亿亩,是世界上耕地资源消耗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人均土地面积迅速下降。

我国地形状况比较复杂,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海拔较低的平原,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平原、盆地、丘陵、山地和高原,还有许多河流和湖泊,辽阔的海域和繁多的沿海岛屿。就我国地势而言,在全国的2000多个县(市)中,约有56%位于山地丘陵区。全国约有1/3的人口、40%的耕地以及绝大部分的森林分布在山区。丘陵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坡地占优势,其海拔大部分介于200~500米。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来看,地域分布差异极为明显。若把我国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大部分,即从大兴安岭起,经河套鄂尔多斯高原中部、盐池、永登和湟水谷地,到青藏高原东南划一界限,该线东南部是我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及城镇居民点、铁路等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农、林、渔业集中的主要产区,土地垦殖系数较高。东南部在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农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南,则以水田农业为主。该线西北部,集中了我国绝大部分的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冰川和永久积雪、咸水湖泊及草原,为我国主要牧区,垦殖系数低。

2 农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人均土地资源少

我国的农业发展之所以一直都不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不是因为我国的产品以及技术不完善,而是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农业资源分配一直都不能得到更好地解决。首先就是我国虽然占地面积比较大,但土地的分配是相对复杂,土地资源一直比较短缺。土地资源逐年递减,这将是我国农业土地资源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使得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我国已被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2%,有66%的耕地分布在山区、丘陵和高原地区,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的耕地只占耕地总量的40%。适度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可以新增一部分,但是无限制的开发就会造成后备资源的缺乏,从而导致生态平衡的不稳定性。

2.2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首先农业对土地利用主要是用于种植农作物,由于长期用于农作物种植,土地的原有地质营养发生很大的变化。全国大部分农业用地目前都处于水土流失以及营养成分下降的状态,使得土地的生产能力不断下降;其次就是工业发展就会不断扩大占用农业用地,所以污染逐渐加重,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农业土地环境不断恶化。

2.3耕地数量减少,土地资源浪费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轻工业和其他行业的不断扩大,农业用地也在逐年递减。我国的地形多样并且复杂,所以政府对于农业土地的规划以及分配也越来越不均衡,造成了我国对土地资源利用的严重浪费。国家闲置建设用地的总面积、废耕地、可耕地分别占闲置土地的79.13%、69.04%、79.92%,由此可见,因建设项目盲目开工等原因造成土地闲置浪费的数量很大,这些现象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突出。另外,我国农村地区劳动力大量流失也是不容忽视的,青壮年劳动力多数进城打工,导致部分耕地荒弃,最终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2.4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且效率低

我国的地形多种多样,且分布也比较复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土地开发的利用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而且生态环境也不断在变化,全球变暖已经大大影响了我国的生态变化,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就将降低农业用地的利用效率,影响我国的农业发展。虽然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但是现代化程度明显存在“东西部差异”,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农地资源开发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相对而言,中西部地区在农地资源开发中传统模式仍然广泛应用,由于受到资金、技术及自然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农地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较低,农作物总体产量也明显低于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

3 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策略

3.1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目前在农业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也相对浅显。因此,对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定要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是要更多的工作人员了解土地利用的特点,也要更多的农民知道其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中得到一定的发展,并且在不断发展中带动经济的进步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3.2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口与农业发展的矛盾

人口基数大是我国农业用地不断发生变化并且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因为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口对于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必须解决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预计2030年前后我国将达到16亿左右的人口高峰,面对这样的高峰,我国农业土地已经远远超出承受能力,所以我国当下想要改变农业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现状,首先就需要控制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坚决实施计划生育,尤其在农村地区的控制也要更加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缓解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农业用地带来的影响。

3.3控制建设用地,切实保护耕地

随着工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的占用逐年增加,农业土地资源非常紧张,必须强化土地征用及资源分配的控制。首先要抓紧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及抓紧编制各项专题规划,并根据规划划定不同级别的“耕地保护区”,将耕地面积和区域相对固定下来;其次是要不断强化全民保护耕地意识。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以及引导,这样才能在一定意义上培养农民节约用地以及减少土地污染的观念,并使之尽快转化为保护耕地的自觉行为。

3.4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农业土地的设置布局

首先,土地资源的现状以及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一直都是土地发展中最受关注的问题,多数问题都来源于土地的分配不均匀。我国的土地资源结构就应该进行一些细致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将城市的规模和用地面积进行重新核定;其次,应及时根据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农产品的发展制定成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集中、专业化经营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形成良好用地结构的重要策略。在这样的土地格局利用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5整治土地,完善生态环境

土地的整治是人为整治也是对于人为破坏的整治,它弥补了一些不符合正规用地带来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缺陷。所以首先需要对于一些荒山、荒坡、荒滩和荒沙等最具开发价值的后备土地资源,要根据其个体特征,因地制宜地加以开发利用,使之成为能为人们带来效益的农业用地。其次就是要保障水土成分,要不断完善各种江河以及流水污染的整治,进行林地草地绿化措施的改革,也能在一定意义上遏制自然灾害给土地资源带来的破坏。才能使农用地的污染的到减轻,并且也能及时处理废水以及不必要的生活垃圾和农业用地带来的污染,

4 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土地资源,还是农林业资源都是社会发展利用的主要目标,资源的合理利用会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政治、经济、区域农业发展状况等,并严格执行国家及地区政府颁发的各项目政策与管理制度。同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容忽视,而农业用地资源则是保证农业经济科学发展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农地资源的合理、适度开发,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农地资源的整体利用进行长远的规划。

参考文献

[1]霍振东.农村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探讨[N].现代农业科技日报,2011-10-13.

[2]王经国.资源与环境概论[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

[3]国土资源部.2009中国国土资源公报[C].2010.

[4]徐宪立.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调查,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