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所谓煤矿安全管理,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利用煤矿安全生产要素,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提升生产效益,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协调、有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证煤矿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生命财产安全和集体利益不遭受到损失,实现煤矿安全管理效益的提升。
2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因素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改造大自然推动社会进步的三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关系,其中劳动者是最主要的因素,能够发挥最积极的作用,是改造大自然、推动社会进步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利用生产工具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劳动对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能够为劳动者在改造大自然、推动社会进步活动过程中提供保障,推动劳动者在改造大自然、推动社会进步活动过程中的进程。在煤矿生产中,影响安全管理的环节及因素有许多。从煤矿安全管理过程来看,煤矿安全管理环节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煤矿生产前所做出的一系列作业计划、部署和安排;煤矿生产作业过程中的作业步骤及对出现事故的处理;煤矿生产任务结束后的工作总结等。从涉及的因素来看,主要包括人、物和环境:对“人”来讲,就是指职工本身及其意识和行为;对“物”来讲,主要有工程、设备、材料等硬件方面和技术、工艺、流程等软件方面;对“环境”来讲,主要分为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部分:硬件环境是指由装备、技术等构成的生产、作业环境,软件环境是指由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文化宣传等构成的思想文化氛围。综观煤炭安全管理全过程,在“人、物、环境”三大因素中,“人”是最积极的因素,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煤矿技艺革新的积极推动者,煤矿生产作业过程的实施者,应急处突事故的帮手;“物”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客体,是人进行安全生产的工具,是被利用、被组织、被实施者;“环境”是人和物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第三位因素,是两者进行有机协调的承载物。我们只要处理好这三大因素,煤矿的安全生产就有保障,煤矿的安全管理就能出效益。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三大因素的关系,事关煤矿安全生产秩序的稳定,事关煤矿安全生产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3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坚持以人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思想是现代管理理念的主要载体。所谓以人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思想,就是在遍及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都要坚持以人为中心,坚持以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中心,把提高职工的素质、劳动技能、职工之间协同作业的能力,以及满足职工自身和工作需求,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位。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讲,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事物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职工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主力军,是内部因素,要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效益,就应立足于职工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秩序的稳定和煤矿安全生产效益目标的最大化。
3.2以人为本的内涵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应从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两方面入手,达到煤矿安全管理效益提升的目的。
(1)强化对职工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和安全思想文化的宣传教育。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利用宣传工具和一系列科学合理而又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强职工对安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职工深层次理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个人、安全与家庭之间辩证关系的意义,从而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稳定和效益最大化。
(2)强化职工安全操作技能,提升职工应急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加强对职工进行《煤矿安全操作规程》《开采工艺》等专业技能培训和相关资格的考核认定,坚持职工持证上岗,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作业,严禁违规操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确保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3.3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
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有效的奖惩激励制度,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效益最大化的保证。职工在自我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升的前提下,不仅应具备岗位职责的坚守水平和能力,同时还应配备相应的监督制约及奖惩机制,使职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安全生产中,并一以贯之地照章作业,实现安全与效益同行。
(1)加强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和落实。针对不同工种和岗位,建立不同的岗位责任制,使每个职工都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并与绩效考核挂钩,同时发挥职工的互纠作用,挖掘安全隐患死角,对发现的每一处隐患或违规操作,都要进行相应的奖惩,形成风险共担,传递正能量的安全管理考核机制。
(2)建立对职工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机制。通过一定的物质奖励,使职工的物质利益需求得到满足,通过建立精神激励机制,利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亲情感化、标兵和模范奖励等方式,使职工在精神层面上实现共鸣。
4结语
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是煤矿企业永续经营的基础。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其安全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人们带来幸福,确保社会的稳定,并且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持续发展。但是,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往往轻视、忽视,甚至藐视安全生产思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正确的认识和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同时需要意识到随时可能形成事故条件,为了确保生产的安全性,需要长期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通过组织开展安全教育,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企业工人的安全操作技能,确保其在生产过程中做到按规程操作,不违章。组织班组长以上的企业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帮助其培养科学、稳定的,同时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确保安全管理的全方位性、全过程性。对于企业干部来说,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赋予的责任;煤矿企业的全体职工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接受安全管理,进一步满足自身的需要;领导干部要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这是自身素质的表现。安全生产是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作用、共同努力的结果,安全管理存在的弊病总是通过事故得以暴露。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直接实践、间接实践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其中,所谓间接实践就是学习相应的理论、规范、标准等知识,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准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所谓直接实践是归纳总结事故的经验和教训,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2 认识规律,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
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以下因素影响并制约着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①操作人员按规程操作,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听从指挥,忠于职守,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勇于同一切危险行为作斗争。②煤矿企业实施安全生产,设备是基础,对于施工作业过程中使用的一切设备来说,都有自身的使用期限,如果超期服役就会增加发生事故的几率,并且设备发生故障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③物料:煤矿企业在日常生产的过程中,涉及的原料主要包括:材料、备品、工具等,这些都是维持煤矿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④环境:煤矿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其环境因素通常情况下涉及时间、空间两个方面,其中,空间主要指煤矿职工作业的环境,对于施工作业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需要考虑夜班、节假日等因素。⑤科学与技术:任何先进的技术都有自身的不足和弊端,在生产过程中,选择生产技术需要重点考虑其安全可靠性,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研究安全技术就是针对安全事故开展研究、分析,并且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现象等进行研究分析等。⑥管理:煤矿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安全生产管理是重点,通常情况下,管理就是决策,对于企业来说,管理不善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3 管理者抓好安全生产的措施
在企业的组织机构中,干部处于决策地位,影响和制约着决策的执行,在与事故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为了避免、预防事故,通常情况下需要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战略思想。事故与安全是永恒的矛盾,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需要树立积极的预防思想,为此,安全生产管理要坚持以下原则:
①方针。安全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吸引人才的关键所在。
②技术。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高科技、新技术等予以解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即使出现误操作也不会发生事故。
③结果。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人员、设备及管理是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为了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各相关设备需要处于最佳状态。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助系统的理论、方式方法等对相应的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能源是工业化发展的基础,在我国也是工业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安全生产又是煤炭企业的薄弱环节和制约瓶颈,一旦发生特大事故,抢险排险困难重重,一般具有毁灭性和不可逆性,往往造成人员群死群伤和经济损失无法挽回,导致生产经营企业瘫痪,短时期内很难恢复生产。
二、对于安全生产的深刻理解
安全生产是一项极其广泛复杂的工作。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有经济、社会、文化多方面的深刻背景,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多年来积累沉淀的大量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因此,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危态势,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把安全生产置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思考和落实。
三、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一)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
心态安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人本思想。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健康是人基本需求,可是为什么在一些单位“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比如说,一些企业盲目追求效益,迫使或诱发本单位职工拼设备、拼体力,违章冒险蛮干;又比如,上级组织安全大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出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下级往往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查出问题便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上述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二)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
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是要努力保证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通过电视、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媒体和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文艺演出等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三)发挥好亲情感染作用
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职工是愿意接受的。但是以往的安全教育大多是“你说我听,你打我通”,不是大道理满堂灌,就是家长式的训斥。要解决安全问题入心入脑的问题,还应注重情感投入,可采用亲情教育法,如在会议室设立“全家福”牌板,把每个家庭对亲人的安全企盼写在照片的下面,时时提醒职工牢记亲人的嘱托;如为职工过生日,送警句,恳谈会,兄弟交心等方法,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向职工宣传安全思想;再就是开展安全共保活动,基层单位定期向职工家属发出安全承诺书,号召家属发挥好安全第二道防线作用,真诚邀请家属参加到安全共保活动中来。
(四)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
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有直接联系。过去,管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批评教育和经济加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使职工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经济处罚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企业管理人员要发挥示范作用,当生产条件达不到安全标标,危害员工健康时,不得盲目指挥和违章指挥。尤其当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时,要把保障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为员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五)落实制度“严”字当头
人既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又是出事故的受害者,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从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艰难性,可以看到父母之心难违;从失去亲人悲痛的难忍性,可以看到交织之情亦难违;从党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性,我们深知党心民心更不可违。因此,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企业搞好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基本出发点,看待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对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极其重要。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抓好制度的教育和落实,使广大员工懂得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是经过多少人的鲜血和生命及沉痛教训写成的,按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运作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家人和儿女的情感。教育员工自觉用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把自觉执行规章制度变成大家的自觉行为。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要狠抓一个“严”字,要“严”当头,要严制度、严标准,严明劳动纪律。各单位都要按照煤矿《安全管理办法》和有关标准的要求,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对那些日常违章人员,在对其作到教育的基础上,利用暴光、经济重罚等措施,督促本人增强安全意识和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坚持好各级管理人员现场值班制度,如不能做到,不论涉及到谁,都按规定进行考核及处罚,从而增强各级管理人员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六)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还要着眼于一个“全”字
论文摘要:通过对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关系的分析 ,论述了煤矿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对其进行监督监察的必要性
1 问题的提出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第五条规定:“煤矿安全监察应当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有效纠正影响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实行煤矿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这是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进监察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方针,所以,探讨如何实现煤矿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是搞好安全监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根本出路。
我们进行安全监察的目的,在于依照有关煤矿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及时发现和消除现场的事故隐患,保证煤矿实现安全生产。但是,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员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盯在现场,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企业自身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因此,必须着力于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和挖掘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内部潜力。这是因为,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搞好安全生产决定性因素在于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缺乏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那么,任何外部的监督检查,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安全监察,促进安全管理是我们作好监察工作的新课题。
2 煤矿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通过我们的安全监察发现,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比较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管理制度比较完善,相对来说,安全管理水平比较高,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比较低下,安全装备水平普遍较低,煤矿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大多数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粗放型管理水平上,难以适应现在安全形势的发展;与国有重点煤矿相比,地方煤矿,特别是乡镇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是比较原始的,一些乡镇煤矿甚至没有起码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制度上,有的甚至是空白,在装备上有的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生产水平上,在职工的素质方面,大多数是临时工、季节工,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非常低,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相当落后。试想,处于这样的煤矿企业管理水平,如果煤矿的安全执法监察不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相结合,单纯的安全执法力度再大,也无法实现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
对于煤矿安全来说,煤矿安全监察与煤矿企业的关系,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关键的因素在于煤矿企业本身。这是因为:一是煤矿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安全贯穿于煤矿一切生产活动之中,所以说日常的安全管理决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才会有提高;二是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在于企业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就是说煤矿是否有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完全依靠外部的监督,自身没有安全的自律意识,是不会搞好安全生产的;三是煤矿生产的主体是煤矿职工,因此职工是否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成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实质是同井下现场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违章现象作斗争,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提高每一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四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决定性因素的也是最为基础的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完善,管理层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只有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领导层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五是现场的装备水平也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煤矿安全监察不仅可在现场及时地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制约煤矿的违法行为,而且要通过行政执法,依靠法律手段,强制性地促使煤矿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管理机构,加强考核,加大对煤矿的安全投入,提高煤矿的装备水平,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所以说煤矿安全监察作为外因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实现根本性的好转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加强安全监察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1)严格监督监察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煤矿的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落实党的安全第一的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的责任制度,是企业的一项最基本的责任制度和所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它的建立健全和考核落实,使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在现场得到正确答案,它使每一个管理者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增强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心,能够真正做到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业务保安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是煤矿的专业部门和个人根据部门和个人专业的范围,在制度上确保专业范围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如果部门业务保安做得好,每一个人在岗位上都能够按章作业,每一个专业都能够得到安全生产,那么全矿也就做到安全生产了;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是落实“预防为主”的重要基础工作,它要求每一个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生产现场的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各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制定措施,落实时间、资金、人员、责任,限期整改,并进行验收,使事故隐患真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事故责任追究制是发生事故后对事故责任者根据责任的大小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它促使煤矿管理者增强责任心,使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达到标准要求,实现安全生产。
安全投入和职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等都对煤矿安全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必须作为重点进行安全监察。
关键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安全生产;问题;应用
中图分类号:TD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02-(2016)05-0075-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煤矿安全建设,中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但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力度的加大及开采难度的增加,各类重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仍时有发生,这些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不仅造成人们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且在国内外的影响也极其恶劣。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之所以会发生,不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生产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有直接关系,且更主要的本质原因就是管理上的原因,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煤矿机电设备供电电压等级的逐步提高,煤矿机电设备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煤矿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这已严重威胁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为此必须分析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1当前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煤矿安全生产取得了一定成就。a)安全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如很多煤矿全年煤矿生产每百万吨煤炭死亡率降到了0.02以下,部分煤矿死亡人数甚至达到了0;b)煤矿建设开始朝着安全质量标准化方向发展,且建设成效也越来越明显;c)瓦斯治理效果逐步显现,瓦斯超限情况明显减少,很多矿井的瓦斯治理达到了国家瓦斯治理安全标准;d)防治水水平明显提升;e)矿井整合监管工作更加严细;f)矿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更加细致、深入;g)矿井安全生产薄弱环节管理逐步加强,矿井安全生产氛围逐渐浓厚。但煤矿实际生产中也有不少安全生产隐患存在:a)部分煤矿企业不能很好地认识改、扩建项目,项目技改建设不及时,在安全设施设计方面及竣工验收方面做得不到位;b)由于很多煤矿生产企业专职技术人员缺乏,以致“三图”的填绘及图纸的交换都不能按规定及时完成,这样就会造成对井下作业现场的实际生产情况及灾害情况掌握的不及时,现场作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c)部分煤矿生产企业缺乏健全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安全建设情况不能达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专职煤矿安全管理人员不能充分配备[1-2]。
2当前中国煤矿安全生产中机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a)机电设备落后、老化现象严重;b)机电设备超负荷运行频繁;c)缺乏先进、有效的机电设备运行性能测试技术;d)很多机电设备在设计上、配合上都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现象;e)缺乏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体系;f)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不及时。
3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3.1加大煤矿机电安全科技投入
就当前各煤矿企业机电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来看,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机电安全管理技术的落后。进行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主要是更好地维护煤矿安全生产,其具体主要是开展一些有关煤矿机电设备的决策、计划及管控方面的活动,要想把煤矿企业的机电安全生产工作搞好,进一步促进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就必须对煤矿安全投入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加大煤矿机电安全科研投入。这是加大煤矿机电安全科技投入的重中之重,首先用于保障机电安全的专项费用必须在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上全部应用,严禁挪为它用。主管煤矿生产的各级部门及矿山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要把“管理、装备、培训”的并重原则坚持好,整章建制,对各项标准不断进行完善,防治好各项重大灾害,建设好干部员工队伍,确立好目标,坚定信念,要让矿井全员参与,要积极探索一条能把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的工作思路,把煤矿安全生产这场持久战打好[3-4]。
3.2构建合理的机电结构体系
要想更好地确保煤矿各种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机电结构体系做基础。就煤矿机电生产而言,其供电的电网必须精炼、可靠。人们在实际生产中可把给矿井机电设备供电的系统设计成双电源与双回路供电系统,这样可有效提高煤矿供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要想满足以上要求,就要求煤矿的电源线路应有2条,且这2条要相互独立。当某一回路出现故障后,另一回路要能把矿井的全部负荷担负起来,在使用某一回路的过程中,必须把另一回路的带电备用工作做好,特别是对于一些重要的矿井安全设备,如通风机、瓦斯抽放泵等,专用双回路必须要有,其次,在设备供电电源的选择上要科学、合理,要论证好电源的可靠性,在实际论证过程中不仅要把控好电源的容量及环境距离,且对电源变电所的运行方式也必须格外注意。
3.3实现机电运行的安全监控
随着煤矿开采年限的增加,煤矿开采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就给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煤矿的机电系统中装备上机电监测监控系统后,可实时监测电网安全参量及设备运行状态,这样可使煤矿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同时有效提升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3.4促进机电设备安全制度建设
3.4.1员工培训方面各位员工是直接参与生产活动的人员,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事故发生。纵观以往的煤矿井下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情况,可知有一半以上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必须重视员工个人素质的提高。具体可借助培训来提高员工的自身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水平,这样可有效降低各类井下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在具体进行员工安全作业培训时,培训渠道与形式要尽可能多样化,为使工人能更好地理解与接受,在培训过程中,也要重视理论与实地演练的相结合,这样可使培训的实际效果达到最佳。此外对于各类考核制度及奖惩制度也要及时建立健全,要定期考评各位员工的安全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并要把这些考评结果紧密结合于员工的工资水平及职位升迁上,以促进员工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及一些日常生产所需的安全操作技能。3.4.2技术设备管理方面对于技术设备的管理,矿井应保护好各项技术资料,矿井的具体施工图纸与设备图纸都应确保齐全,这样技术人员便可很方面地借助图纸来了解矿井的各项概况,应详实统计好各机械设备的具体技术参数,且要把各设备的技术档案建立完善。要定期测定各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具体可在相关专业人员组织领导下开展此类工作,要保障各类设备都能正常运行,在具体检查作业中,一旦发现有运行参数异常的设备,应及时进行解决处理,让各设备都恢复正常运行,进而更好地保障机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4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煤矿开采机械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做好煤矿的机电技术管理工作可有效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促进煤矿企业的高产、高效。
参考文献:
[1]黄速建.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李铬,李春厂,梁睦,等.煤矿带式输送机事故分析及防护措施[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3):140-144.
[3]王金力.加强科学管理,建设现代化煤矿[J].神东科技,2009,2(1):36-38.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7-0048-02
我国的煤炭行业是一个安全风险尤其突出的行业,生产中多出现伤亡事故,造成了重大的社会影响。煤炭开采行业主要是受制于传统的安全管理部门,部门中没有完整的科学评价体系,并且风险的评价意识较低,缺少风险管理的手段和机制。其次煤炭开采行业还受到自然因素以及技术管理因素的影响,这些都严重妨碍了煤炭生产的安全管理,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强煤炭生产的安全性。
1 影响煤炭安全生产的因素
1.1 事故控制理论缺乏
煤矿生产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的人与自然复合的系统,其中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主要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而事故安全控制理论不足属于客观因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发生过不仅一次的煤矿安全事故,这些事故主要包括有煤尘爆炸和瓦斯爆炸等,每一个事故都会造成很大的伤亡,但是每一个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不相同的,具有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等,使得人们很难掌握煤矿事故产生的安全机理。通过对大量的安全事故的分析发现,事故的产生有一定的规律,经过大量的学者和技术人员的研究取得了相对的成果,但是,仍然没有掌握煤炭安全事故发生的具体规律,因此很难有灾害的预防和治理的机制。这些方面的安全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严重阻碍了我国煤炭的安全生产。
1.2 煤矿生产环境落后
我国煤炭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生产的工作环境落后,很大一部分是受历史遗留问题影响的。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部分的矿井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之间建设的,这些时期建立的矿井由于受到技术和经济的制约,在安全管理方面和技术生产方面都很落后。矿井中的通风设施的设置不科学,其中的技术和设备的科学性、安全性比较差。并且安全生产装置的性能难以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这种落后的管理机制主要是受到之前落后的劳动力和技术决定的,为以后建立矿井中安全生产机制埋下隐患,使在矿井中工作处于危险中。除了受到历史问题的影响,工人主要的工作环境是在地下工作,这里的环境潮湿并且黑暗,生产中又会产生很高的温度,并且地下的地质环境不稳定,都给煤矿的生产带来了很多的安全方面的挑战。同时矿井中的水文状况和瓦斯情况不确定,都给煤炭安全生产带来很多问题。
1.3 管理者安全意识差
由于煤炭生产的工作单位主要是进行分区管理的,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煤炭生产作业地区分散,分区管理存在很大的难度,使得管理者在安全管理的意识松懈。同时对于安全生产的监督部门,受到利益的影响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制约,部门监督的作用执行力度不到位,对企业的风险作业视若无睹。并且安全管理的信息没有随着发展而建立起来,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机制,使得事故发生之后,没有一个有效的防治系统,不能有效的利用其发生事故的相关信息,不能对以后的工作形成指导体系。并且管理者片面的追求所谓的经济利益,在生产中为减少成本而使用安全系数低的设备,进行不正规的煤炭开采和生产,最终导致事故发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2 建立煤炭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的措施
2.1 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机制
煤炭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机制主要包含有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机制、技术保障机制和文化教育保障机制三方面,其中组织保障机制是促进技术保障机制建立和实行的前提。只有建立相关的组织保障机制,才能够保障煤炭安全生产管理中各种技术和原则的确立和实施,因此建立组织保障体制需要首先确立具体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明确组织的结构和制度等。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的方针主要是遵守安全第一,结合预防和综合性的治理原则,这同时也是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方针和大前提。对于组织保障机制的目标和方针的确立,需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结合实际的情况制定政策。首先,目标需要保证在法律的基础之上,同时具有可实施性,与技术水平相互协调,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并且目标要注重体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以安全为目标不断的进行煤矿生产。制定了科学可行的目标和方针之后,需要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最后建立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的具体的实施模型。
2.2 安全风险管理的技术保障机制
煤矿生产安全的风险管理的技术保障工作的关键在于解决煤炭安全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例如风险的识别问题、风险的评价体系和风险的管理控制问题等。对于风险的识别技术,因为煤炭生产中存在的风险是不能消除的,因此需要控制可能导致煤炭生产发生事故的因素。在各种产生风险的因素中,需要有效的识别出异常的风险,需要根据统计学的原理。使用相关的图纸进行分析。其次,对于风险的预测技术,也是需要在大量的算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预测,通过进行相关的预测,能够有效的掌握风险存在的状态,做出科学的评价和控制。再次是风险的评价体制的建立,结合煤矿生产的复杂性可以使用以下几种评价方法,有LEC法、安全检查表法和事故的树形分析法这三种进行风险的评价和分析。这三种方法中树形分析法是最为健全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需要确定其中发生事件的基本的概率。最后对于风险控制的技术保障机制的建立,需要根据风险的具体类型,做出相关的技术指导。
2.3 安全风险管理的文化保障机制
文化教育的保障机制是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主要部分,需要重点确定文化教育的目标和对象,明确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其中的目的是帮助员工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煤炭生产的安全进行。不仅需要对煤炭生产企业中的员工进行安全文化教育工作,还需要对领导进行安全管理教育工作,选定了培训的对象之后需要确定适合对象进行学习的内容,对其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在教育培训中要注重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注重对培训效果的检查,根据反映情况制定下一步的培训计划。在煤炭安全文化建设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人,所以不仅需要注重员工进行人文方面的关怀,关注在地下工作的员工的身体状况和工作状况,增加员工的奖励机制,可以加强员工自身的被认同感,同时还需要加强员工之间的监督和互相教育工作,以树立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的理念。并且要注重对煤矿生产企业中的领导阶级的安全教育工作,使领导能够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树立自身的安全生产的观念,正确认识事故产生的规律,充分的了解施工发生的原因,克服内心的事故小概率的观念,也要消除事故不能避免的理论,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和管理的观念。
3 结 语
煤矿事业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行业,其产生事故的几率比较高,煤矿事故的发生不仅能够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煤矿生产的正常进行,还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为了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需要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相关的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从技术保障、组织保障和文化保障几方面共同建立我国煤炭生产安全风险的管理机制,逐渐改变煤炭生产的高风险性,提高我国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颜士华.基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有效控制措施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2,(6):97-98.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措施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X952 文献标识码:A
煤炭行业是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之一,作为我国西南的贵州,由于受矿井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决定了大多是高瓦斯矿井,所以,瓦斯突出事故时有发生。伤亡事故的发生不仅给职工家庭带来了极大痛苦,同时也给企业和国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深入分析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天灾;二是人祸。天灾是生产自然环境中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的事故;人祸主要指生产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违反规程操作所导致的事故,这也是通常讲的“三违”。从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深层次原因分析,煤矿生产事故绝大多数由“三违”导致,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三违”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生产事故。
1 煤矿生产工作中“三违”现象的主要表现
1.1 采煤方面
(1)支护质量差,造成空顶、漏顶、冒顶。这类事故在采煤过程中经常发生,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特别是采煤面顶板不好时,表现突出。
(2)违章进入机道作业。
(3)维修时不按操作规程施工。
(4)煤壁片帮处理不及时或不按规程处理,采煤工作面煤壁出现片帮垮落,造成事故。
(5)违章操作机械设备导致的机械人身事故。
(6)安全工具没有配备或使用不当。
1.2 掘进方面
(1)顶板支护不及时、支护质量差。
(2)施工人员违章进入空顶区。
(3)没有坚持敲帮问顶制度。
(4)独立作业岗点人员随机性、随意性,散兵作业、管理分散。
(5)违章放炮。
(6)空顶作业。
(7)不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1.3 机电方面
(1)不严格执行规定,随意停送电。
(2)登高作业不按规定佩带使用安全防护工器具。
(3)工作面设备安装撤除过程中违章安撤装运。
(4)电器安装设置不规范,甚至失爆。
(5)电器设备维护维修不到位,带病运转。
(6)启动运输机、掘进机不发出警报或声光信号而直接启动。
1.4 提升运输方面
(1)违章提升或松车。
(2)“行车不行人”制度执行不严格,由于井下巷道空间相对狭窄,《安全规程》规定必须严格做到“行车不行人”,严禁人车同行,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一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3)不按规定使用安全设施或安全设施不完善,擅自从事生产作业。
(4)把钩工处理跳道车前,不用打点信号或电话与绞车司机联系。
(5)不按规定存放矿车,乱停乱放。
(6)在平、斜巷扒、蹬、跳矿车和胶带。
1.5 “一通三防”方面
(1)随意停开局部扇风机,造成工作区域瓦斯积聚。
(2)不爱护通防设施随意开启风门,造成风流紊乱、短路。
(3)风筒中距迎送距离超过规定,造成供风量不足。
(4)不严格按规定使用瓦斯监测探头和便携式瓦斯检查仪检查瓦斯,造成数据失真。
(5)不按规定进行洒水降尘,导致发生煤尘堆积和煤尘飞扬。
(6)随意损坏风筒,造成漏风。
(7)瓦检员空班漏检。
1.6 其它方面
(1)对隐患排查处理或超前预防治理不及时和处理隐患时采取的措施不当。
(2)对小隐患重视程度不够,在安全管理上抓大放小,不注重细节,导致小隐患引起大问题。
(3)对隐患没有超前治理预防使事故发生成为必然。
(4)工作安排失误,主要包括用人不当,安排业务技术不熟练的人从事业务技术强的工作,把不适当的人安排到不该从事或无能力从事该项工作的位置岗位,工作量安排不科学、不合理;工作设备设施、工器具等操作机械不符合现场工作实际。
2 “三违”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员工素质方面
(1)员工队伍尤其是生产一线的员工无论是文化素质、理论素质、还是操作技能较低,有章不循,违章蛮干,这是导致事故发生主要原因。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代职工,从职业道德、技术素质、爱岗敬业方面与上一代职工比都有差距,要坚决抛弃危重行业是低素质人员集合的认识上的误区。相反,危重行业生产作业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危重行业人员应该是高素质人员的组成群体。
(2)煤矿生产的复杂性、艰苦性等特点致使技术工人严重缺乏;职工学技术的积极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志愿到煤矿一线工作的逐年减少。目前,煤炭企业所需的技术工人表现“青黄不接”现象。
2.2 员工行为思想方面
(1)安全业务技术素质低,不知道怎么干,分不清遵章与违章的界限。
(2)不能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违章作业的危害性,图省事怕麻烦,碰侥幸,“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不牢固,安全法制观念淡薄。
(3)受利益驱动,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争时间抢速度,不严格按工艺流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操作,在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时,仍以生产为主。“安全第一”在实际工作中演变为“生产第一”。把超产超掘和实际产量比计划产量提高,视为主要的工作成绩。
(4)思想方面:一是无所谓思想,视安全制度、规定、措施为束缚他们手脚的条条框框,对安全持“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二是麻痹思想,知道安全重要,但不重视安全,做事马马虎虎,得过且过,麻痹大意,无认真精神;三是侥幸思想,明知道有危险,但怕麻烦不愿意采取措施和执行规定,明知违章,却要冒险蛮干,企图蒙混过关。
2.3 环境及设施方面的原因
(1)自然环境方面。由于受矿井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工作环境恶劣艰苦、生产条件复杂多变,特别是不可预知的环境突变因素仍随着采矿业长期存在,这是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客观因素。
(2)装备设施方面。我国大部分煤矿安全生产中无论是在生产工艺,还是在装备设施,或是自动化、现代化方面与世界上其他主要产煤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装备水平上不去,有的长期带病运转或存在不健全不完善。
2.4 管理方面的原因
(1)规程、规章制度“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目前各单位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作业规程、施工措施、操作规程等等应该说是比较齐全完善的,但贯彻落实不到位。
(2)在查处“三违”方面,对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执行较严,而对于违章指挥的责任追究,特别是没造成重大事故或伤亡事故的违章指挥的责任追究则失之于宽,这是在安全管理上的偏差,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深处分析,违章指挥要比后两者严重的多,因为有违章指挥资格的都是管理人员,都有一定的公共权力。这是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
(3)“四个关系”处理不好。在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上,一遇到具体问题往往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造成抓生产增效益,忽视安全抓产量,给安全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
(4)监管责任不明确,未形成监管合力,检查执法力度有待加强。一些矿井对于“三个监管”、“三个必须监管”的要求仅停留在纸面上,从而没有健全和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未能形成煤矿安全监管合力。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对于《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本地区乡镇安监站和驻矿安监员队伍建设不够重视,有的矿井还存在着一人兼多职,导致驻矿安全监管人员起不到督促监督的职能。
3 有效扼制“三违”现象发生的措施与对策
3.1 坚持以人为本,夯实安全基础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是管物和管人,其中管人为核心,只有管住人、管好人,做到人人遵章守纪、按章作业,才能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一是针对员工素质较低特别是操作技能较低的实际,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改进员工培训方法,提高员工培训质量;二是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使员工真正认识到违章作业对国家、企业、家庭和个人的危害性,把遵章守纪、按章作业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把从被动地要员工安全变为员工主动地“我要安全,我必须安全”观念。三是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严格各项规章制度,以“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精神严肃查处各种违章现象;四是善于用人,对具体作业人员要心中有数,特别是要对什么人能从事什么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五是科学合理安排工作量,做到生产时间服从生产质量、生产安全,增强工作实效。
3.2 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文化与制度的紧密结合,从“重物”转向“重人”,解放生产力,深层次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它是企业的核心灵魂,将企业的文化精髓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和每个员工的内心深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工作。虽然制度管理最直接、见效快,但以发展的眼光看,企业文化这种无形胜有形的软约束,能更好地引导员工的行为,使员工的素质迅速提高,更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遵章守纪,做到安全生产。
3.3 健全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安全职责
进一步完善各级岗位责任制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明确各级的安全职责范围,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改革、安全与发展的“四个”关系。始终做到“安全第一、生产第二”。
3.4 推行安全生产科学化、程序化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四个主要环节,第一是源头管理,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超前安排、超前治理、超前预防;第二是过程控制,把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第一”的工作观念贯穿于工作全过程,落实到每一个作业环节;第三是应急救援(发生事故后,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积极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对事故进行处理,把事故损失降至最低限度);第四是调查处理,找出症结,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搞好下一步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必须把最主要的精力和大量的工作放在源头管理方面,其次更多地抓好过程控制,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化、程序化、精细化。
3.5 做好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工作
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制度,坚持对各类事故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坚持以法治矿,增强安全生产法制观念,变“从严、从重、从快”严肃处理为按规章制度,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3.6 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加强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
要按照“三个监管”、“三个必须监管”的要求,健全和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队伍建设,形成煤矿安全监管合力。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大执法力度,突出矿井要严格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加强监管。切实加强本地区乡镇安监站和驻矿安监员队伍建设,配备具有相应煤矿安全业务知识和能力的驻矿安监员,确保驻矿安全监管职责履行到位,督促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大检查执法力度。
3.7 提高煤矿现代化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关系到员工幸福、企业发展、社会稳定,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抓好安全生产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对员工对企业和对国家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抓好安全生产,走科技兴安、管理保安之路,打造本职型安全矿井,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4 结束语
[关键词]煤矿 生产技术管理 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13-2
近年来,我国的煤矿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据相关部门统计,2014年1月3日至1月19日的半个月内,全国就发生了7起较大的煤矿事故,死亡人数达19人,可以说形势十分严峻,这些事故不仅给煤炭生产企业带来了损失,也给煤炭生产工人的内心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这不得不引起煤矿企业的深刻反思,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何在?有人表示,煤矿的生产技术管理是其症结所在,所以当前加强生产技术指导,强化生产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管理是重中之重。
1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分析
笔者认为要想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最重要的应当落实到生产技术和管理问题上。这是由于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生命线,事实证明,很多煤矿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所以,当前我们必须把生产技术和管理问题作为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的首要工作来抓,必须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指导煤矿的开采工作,必须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督,从而减少和避免煤矿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伤亡。下面,笔者首先探讨了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
1.1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生命线”
要想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矿井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牢牢抓住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这个生命线。笔者在此为什么说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生命线呢?顾名思义,生命线就是预示着生命长度的一条线,在煤矿生产中,安全是第一位的,确保安全的生产技术管理就是预示企业生命长短的线,是预示企业能否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的线,是预示我国采煤业发展状况的一条线。这是因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的安全生产关系密切,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好坏往往预示着煤矿的健康状态。
1.2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避免煤矿事故发生的基础
煤矿生产多以地下作业为主,开采过程中容易受到顶板、水、瓦斯、火以及煤尘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各种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另外,在开采、运输和挖掘等环节如果没有协调好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势必会为煤矿生产埋下安全隐患。要想消除和避免这样的安全隐患发生就必须强化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这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只有把好技术管理关,煤矿事故才能得到有效遏制。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消除安全隐患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管理需要多方的协作与配合,拟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也是当务之急。笔者相信,只要打好了生产技术管理这一基础,煤矿安全隐患就能及时消除。
综上所述,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煤矿安全生产有赖于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管理,而有效的管理手段又是消除和避免煤矿事故发生的前提与基础,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就是生产技术管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科学的生产技术管理就没有煤矿安全生产的新局面。
2加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2.1首先要加强地质勘测管理
地质勘测工作是煤矿开采的第一个步骤,它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了重要价值,是煤矿开采作业进行前的必要环节,也是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一项基本技术。因此要想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就要进行严格的地质勘测。当前,我们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煤矿事故进行遥感预测,还可以根据预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的几率。除此之外,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实现多种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它最大的功能在于能够动态地模拟矿区内相应灾害的避灾路线和处理措施,引导矿区作用人员正确及时地逃生,并有效地展开救援工作,减少事故灾害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2.2其次必须抓好“一通三防”工作
“一通三防”是我国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的内容,它的意思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通风,防尘,防瓦斯,防火。灰尘、瓦斯和火可以说是矿井的“克星”,近年来,我国的煤矿事故多是由瓦斯爆炸引起的,给矿产企业和矿工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抓好“一通三防”工作,做好防止瓦斯积聚处理,搞好三道防线建设,加强监测监控管理;控制氧气浓度和引爆火源,加强巷道贯通管理;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避免因为水灾导致的爆炸事故发生。要把握住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时时刻刻抓住“一通三防”技术管理这条主线,坚决控制煤矿事故的发生。
2.3最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管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必经之路是依靠科技,进一步改进煤矿开采和生产的工艺,不断推广国内国外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继续采取各项措施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营造一个安全、安心的矿井环境。我们都明白,煤矿的安全工作不到位或者安全指标不达标,除了特殊的地质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以及员工的不当操作导致的。归根结底是没有把科学技术作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没有把科学技术当作煤矿安全的生命线来抓,这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管理呢?一是要时刻关注最新的生产技术成果,及时收集最新信息,进行调查研究;二是要在资金上大力支持,使用或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或设备用于安全生产;三是要结合煤矿的具体情况,开展创新研究,探索出适合煤矿特点的新技术,以支撑日益提高的安全生产需求。
3结束语
总的来说,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抓住生产技术管理就是抓住了安全生产。当前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必须体现出高标准和严要求,各个单位和企业必须认真严格地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积极推行质量标准化工作,努力开展技术培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大力发展和实施能源战略的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生产的工作与管理体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要真正长时间地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稳定煤矿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就要力求技术管理模式的创新。唯有如此,我们希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梦想才能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田永亮. 分析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及管理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8:80-81.
[2]盛振强.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及管理措施[J]. 科技信息,2010,32:732.
[3]瞿芳彬. 浅谈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250.
[4]刘光智. 浅议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J]. 科技与企业,2012,24:63.
论文摘要: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易导致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其中造成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有技术管理方面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或出现管理漏洞而造成的,为此,有必要强调煤矿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夯实煤矿技术管理的基础,就显得尤为必要。
众所周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是新形势下实施科教兴煤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煤炭行业面貌的系统工程。加强煤矿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煤矿技术管理具有前瞻性、规划性、指导性及基础性的特点。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易导致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其中造成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有技术管理方面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或出现管理漏洞而造成的,为此,有必要强调煤矿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夯实煤矿技术管理的基础,就显得尤为必要。
1.煤矿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要做到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生产的过程又十分复杂,环节众多。为此,必须把煤矿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矿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指导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生产秩序进而酿成事故。
2.煤矿的合理开拓开采方案设计主要取决于技术支撑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的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造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等都要有总体规划和安排,为了满足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进行广泛的了解。
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首先要技术可行、其次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上述都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所以技术管理是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3.煤矿技术管理是查处和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或事故,甚至可以酿成大祸,严重危及工人的安全。不论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查处生产中的隐患,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众所周知,煤矿生产隐患与事故是密切相关的,那么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隐患,如果对小的隐患或一般的隐患重视不够,治理不及时,不彻底,也可能使小的隐患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水、火、瓦斯、煤尘、顶板问题始终伴随着矿井的开采,因此对这些长期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防治措施,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
在开采过程中,对出现的局部瓦斯超限,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斯来压以及过断层和钻空顶等这些短期隐患,应明确责任,制定临时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消除。煤矿短期患又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不仅要有定期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性,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转贴于
4.狠抓“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国煤矿瓦斯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充分说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决不可疏忽大意,如果稍有不甚,思想上稍有松驰就会酿成大祸,安全生产就没有保证,更重要的是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要想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就必须把“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狠抓“一通一防”技术管理工作,坚决控制瓦斯、煤尘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搞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
4.1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同时要重点把好四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隐患处理关。
4.2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是矿井防治瓦斯、粉尘和防灭火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风、配分。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爱护好通风防尘设施,杜绝人为的破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
4.3加大“一通三防”安全措施资金的投入,配齐通风防尘设施,也就是说在“一通三防”设施的资金使用上,该花的钱,坚决花,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5.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
众所周知,煤矿安全状况整体不是很好,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但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要盲目行事,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重视,因为,对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的问题,应注意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避免形成新的隐患,使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6.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证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总技术负责人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也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技术管理同样应坚持以人为本,为了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各级组织一定要从生活上关心工程技术人员,工作上帮助支持工程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上倾斜工程技术人员,充分把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煤矿安全生产建设中去,发挥聪明才智,更好地为煤矿服务。
总之,在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的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监察体制也在进行改革,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稳定煤矿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必须大力加强煤矿技术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