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统计学定性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儿童;副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型;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 R725.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c)-071-02
副流感嗜血杆菌(PHI)主要寄生于人的鼻咽道黏膜中,是正常人呼吸道的常居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转化为致病菌。近年来该菌引起的儿童呼吸道感染有上升趋势,成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1]。因此,为了解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副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型及药敏情况,以有效控制感染和临床用药,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进行了副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并对其生物分型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因呼吸道感染来我院就诊的住院患儿,用无菌棉拭子取口咽后壁标本。
1.2 方法
标本分区划线接种于嗜血杆菌选择培养基上,35℃、5%的CO2孵箱中培养24 h左右,于巧克力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培养基制备:以胰大豆胨琼脂(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为基础,制备成巧克力血平板,冷却至60℃时加入万古霉素50 μg/ml。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 嗜血杆菌鉴定条鉴定、分型和药敏,用Nitrocefin纸片法测定菌株 β-内酰胺酶(以上产品均为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在有效期内,并严格按照操作常规操作)。
1.3 质控菌株
流感嗜血菌株ATCC49247。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咽拭子检查结果
呼吸道感染患儿咽部嗜血杆菌共检出121株,副流感嗜血杆菌50株,占嗜血杆菌41.4%。副流感嗜血杆菌50株中,检出β-内酰胺酶11株,产酶率为22.0%。
2.2 生物分型
副流感嗜血杆菌50株的生物分型,见表1。8个生物分型中,以Ⅲ型为主,其他依次为Ⅱ、Ⅰ、Ⅶ型,4个生物分型的百分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生物分型百分率较低,与Ⅲ、Ⅱ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Ⅶ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50株副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分型
2.3 药敏试验结果
50株副流感嗜血杆菌对1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50株副流感嗜血杆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n(%)]
3 讨论
嗜血杆菌属细菌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可引起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因此近年来嗜血杆菌感染,特别是副流感嗜血杆菌致病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引起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报道[1]。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本地区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副流感嗜血杆菌占嗜血杆菌属的41.4%。副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型在不同呼吸道疾病中分布情况报道较少,本文资料显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副流感嗜血杆菌其主要生物型为Ⅲ型(32.0%),其次为Ⅱ型(22.0%),Ⅰ型和Ⅶ型均占16.0%,与张艳芳报道以Ⅰ型和Ⅱ型为主[2]有所不同,与杨旭报道的成人以Ⅲ型和Ⅳ为主[3]也不尽一致,这可能与年龄、季节及地域差有关。
抗生素耐药检测结果显示:副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利副平、氯霉素耐药性低,分别低于10%;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4%和62%,与王冬国等报道相似[4],我院出现了耐药株,原因有待探讨。本研究副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11株,其产酶率为22.0%,与国内报道较相近[5-6],但近期有副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达37.78%的报道[7],这可能与临床大量用药有关,应引起临床的重视。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抗生素使用,临床应考虑复方阿莫西林或联合用药,使抗生素的使用合理化、规范化,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潘钦石,林晓梅,周铁丽.副流感嗜血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调查[J].浙江临床医学,2007,9(3):321.
[2]张艳芳,张玉妥,季建军,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副流感嗜血杆菌分离及药敏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6):349-350.
[3]杨旭,杨红英,吴,等.成人呼吸道嗜血杆菌属分离株生物学分型及药敏测定[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6):452-455.
[4]王冬国,李莹,赵琪,等.儿科住院患者流感、副流感嗜血杆菌的检测与药物敏感性试验[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4):302-303.
[5]卢明芹,李骥,王晓东,等.医院获得性副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感染临床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4):312-314.
[6]袁瑾懿,杨帆,徐晓刚,等.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9,27(5):262-267.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钙;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不稳定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炎症是斑块破裂的中介和中心环节,导致粥样斑块的不稳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是一种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是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ractant protein-1,MCP-1)对单核细胞有趋化和激活作用,能使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迁入内膜下并活化为巨噬细胞,进而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促进斑块不稳定与破裂[1]。瑞舒伐他汀钙是他汀类的新成员,具有调脂、抗氧化、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A及MCP-1的影响,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强化治疗是否可使患者获得更大的益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描记心电图、冠状动脉多层CT血管造影(CTA)、心肌酶学测定和其他常规检查结果,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共62例,均符合2010年卫生部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33~85岁,平均(52.8±2.6)岁;吸烟者30例(48.4%);冠心病家族史18例(29.0%);高脂血症26例(41.9%),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A组(瑞舒伐他汀钙20 mg)和B组(瑞舒伐他汀钙10 mg),每组31例。所有入选者均排除瑞舒伐他汀钙过敏者;入选前3个月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者;风湿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病;使用环孢素的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及有可能怀孕的妇女;心肌炎;周围血管病;肝肾功能异常者;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痛风、糖尿病、肿瘤等病史者。所有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入院后次日清晨及治疗6周后,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测定其肝肾功能、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生化指标。另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取上层清亮血清分装入EP管中并编号,置于-70 ℃冰箱中贮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SAA及MCP-1。
1.2.2 治疗方法 患者住院期间均采用抗缺血(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或40 mg,2次/d,口服)、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盐酸氯吡格雷片150 mg或75 mg,1次/d,口服)、抗凝(低分子肝素钙针4100 U或5000 U,每12小时一次,皮下注射)、调脂治疗(瑞舒伐他汀钙每晚口服10 mg或20 mg)及对症处理等药物治疗。调脂治疗根据入选组别不同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钙(商品名:可定,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90092,10 mg/片)治疗,A组每晚口服20 mg,B组每晚口服10 mg。住院7~10 d出院。出院后,持续服用常规抗缺血及抗血小板药物及瑞舒伐他汀钙共6周,回访复查。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检测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SAA、MCP-1、TC、TG、LDL-C、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AA、MCP-1、TC、LDL-C、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2.2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后均未见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的形成,慢性炎症反应可使泡沫细胞浸润在斑块表面纤维层,促使斑块破坏而使病情加重[1]。研究发现,在人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大多数内皮细胞、外膜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少数泡沫细胞、脂肪细胞中均有SAA mRNA表达,包括SAA、MCP-1在内的几种炎症指标为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指标[2]。MCP-1对单核细胞具有强大的趋化活性,使单核细胞渗至内皮下,并活化为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3]。Werle等[4]研究表明,MCP-1和CCR2结合后,介导多种转录因子、炎性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活化, 导致斑块不稳定,造成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他汀类药物可以调节血脂水平,减低炎症反应,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5-6]。瑞舒伐他汀是2002年在欧洲获得上市批准的最新他汀类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细胞内胆固醇逆转运基因ABCA1和上调胆固醇合成的基因SREBP-2两种途径降低LDL-C浓度,同时升高HDL-C,具有调脂的双重功效,还有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影响平滑肌细胞增殖、抗氧化、干扰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7-8]。
本研究表明,经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后,患者SAA、MCP-1、TC、LDL-C及TG较治疗前水平均降低(P
综上所述,相对较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可更好地调节血脂,降低冠心病患者SAA及MCP-1水平,发挥其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瑞.评价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3-24.
[2] Serrano-Martínez M,Palacios M,Lezaun R,et al.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concentration in coronary sinus blood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disease[J].Circulation,2003,108(10):e75.
[3] Kumar S N,Boss J M.Site A of the MCP-1 distal regulatory region functions as a transcriptional modulator through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NF1[J].Mol Immunol,2000,37(11):623-632.
[4] Werle M,Sclmal U,Hanna K.MCP-1induces activation of MAP kinases ERK, JNK and p38 MAPK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J].Cardiovasc Res,2002,56(2):284-292.
[5]李道远,玛依努尔・斯买拉洪,晏程远.阿托伐他汀联合心可舒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93-94.
[6]刘红美.他汀类药物对血脂控制与降低缺血性心脏病发作频率的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118-119.
[7] Corsin A.Fluvastatin:effect beyond cholesterol lowering[J].J Cardiovasc Pharmacol Ther,2000,53(12):161-175.
[8] Liu Z,Zhao Y,Wei F,et al.Treatment with telmisartan/rosuvastatin combination has a beneficial synergistic effect on ameliorating Th17/Treg functional imbalanc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J].Atherosclerosis,2014,233(1):291-299.
[8]鲁长胜.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31-32.
[9] Ashton V,Zhang Q,Zhang N J,et al.LDL-C levels in US patients at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receiving Rosuvastatin monotherapy[J].Clin Ther,2014,23(14):177.
[10] Luigi M,Biasucci K.CDC-AHA workshop on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irculation,2004,108(25):560-567.
[11]王旋.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20(12):745-747.
[12] Delemos J A,Morrow D A,Sabatine M S,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plasma levelsof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and long term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Circulation,2003,107(5):690-695.
[13] Werle M,Sclmal U,Hanna K.MCP-1induces activation of MAP kinases ERK, JNK and p38 MAPK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J].Cardiovasc Res,2002,56(2):284-292.
【关键词】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经济学研究
研究是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对事实或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以获取新的可靠知识的思维活动。研究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新对研究工作至关重要。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学家不断引进别的学科研究方法或开创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为之服务。这些研究方法的引进和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理论及相关科学理论的发展,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然而我们也必须正确的认识和运用经济学方法论中的研究方法,把握正确的尺度和方向才能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事半功倍。但由于经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关于经济研究中的两种分析方法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哪一种方法更科学、更合理,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在经济学界,主张定量分析的观点认为,采用数学语言,遵循数学所固有的逻辑程序,有助于清晰地表达思想,使概念精确,论证富有逻辑性,避免曲解和混乱,混乱,如经济学家施蒂格勒认为这种转换不仅值得搞,而且非搞不可。其转换有助于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与其对立的观点认为,虽然严格地遵循数学逻辑程序,能使混乱的思想呈清,但数学只是经济认识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质的分析,滥用数学手段,也会产生许多谬误。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就认为,这种转换不仅无益,而且涉及到一种陈腐的智力几何学。结合国内经济学研究中所出现的对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争论,本文试图就定性、定量分析的定义其各自的特点入手,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相互关系。
一、定性分析的定义及特点
定性分析是认识事物的质、寻找事物的本质联系,是对事物或事件的性质和特点的分析。所谓质,即指事物成为其自身并使之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规定性。世间万物之所以能呈现出多样性,是其自身与他物相区别,具有自身的特定的质。只有正确地认识了事物的质,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而只有清楚地认识事物本身并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趋势,才能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而定性分析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根据事物的现象、性质来确定概念,判断其未来的发展程度,对事物进行非数量化的分析。如对方针、政策的反映,某些商品的价格调整引起的生产和市场形势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对市场形势的影响,国际化贸易带动下购买力投向的变化等,这些都难以准确地用数量来表示,只能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做出估计和判断。定性分析是建立在经验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的,主要依靠个人主观经验和直观材料来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未来事件和趋势的发展性质、发展程度。它对长期远规划、重大问题的发展前景、市场形势的估计和判断,以及制定工作计划和企业经营活动,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经济研究中,定性分析主要通过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抽象方法,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经济现象的本质上,归纳影响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对主要因素的分析和综合,演绎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回答各主要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各主要因素间的抽象关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比较适合个案在不同层面进行深入的和多侧面的分析研究。如专家调查法、主观概率法、意见集合法、相互关系分析法、历史经验分析法等等,都是属于定性分析的一些具体方法。
定性分析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加以引用。它的不足之处是,缺乏量的分析,是粗放性的,不够具体,有一定的主观成份因此容易受分析、判断者的情绪和形势气氛的影响。
二、定量分析的定义和特点
定量分析是指对事物进行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量是指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速度,以及其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它是用数量指标来分析研究事物的实践结果和发展趋势及其程度的。定量分析是建立在数学、统计学、计量学、概率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和电子学等学科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方程、摸型、图表和计算机等进行分析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两方面。它可以应用于经济活动中的市场预测、经营决策、经营动态分析、商品调运分析、库存分析、成本核算、费用效益、经济效果、劳动效率、市场动态分析等各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学研究中数理与计量分析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其作用将越来越大。因素量、时间量和比例量的分析都属于定量分析的范畴。定量分析的特点在于它的敏感性,精确性和客观性。定量分析相对于定性分析的主观性而言的,定量分析基于经验事实,可以通过数学或计量模型所具有的抽象性和逻辑结构的严谨性,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及状态趋势给予客观的分析,并立刻做出相应的判断。但由于并非所有的经济现象都能够以数量或数值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必然造成了定量分析的局限性。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引入数学的方法是具有其必要性的。早在“边际革命”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瓦尔拉斯、帕累托、埃奇沃斯等人就大量的运用了数学方法对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李嘉图在其代表作《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对等级地租、工资、资本周转和比较成本等问题的论述,就多次运用了数学图表分析。20世纪初,计量经济学鼻祖费里希·丁伯根也将经济理论、统计学和计量数学结合起来,运用数学模型研究经济周期,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数学的抽象性可以使复杂的经济关系变得清晰。数学的精确性可使经济范畴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精确的研究和描述,也有助于经济范畴得到精确的定义。数学的严密的逻辑性可使经济学理论的推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使理论中的错误得到一定程度的匡正。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数学方法所存在的缺陷,数学方法毕竟只是一种工具,它的好坏全在于人对它的使用。同时作为进行量的分析手段,数学分析的运用必须以质的分析为前提。再者,在现实的经济领域中,有不少经济现象很难简单的运用数学模型加以解释和说明。强性使用数学模型将一些因素量化反会导致与经济想象的偏离、失真或者脱离研究的现实意义的状况。凯恩斯在其《通史》中,也批判了“将经济分析体系形式化了的符号伪数学方法”,认为“在令人自命不凡但却无所助益的符号迷宫里,作者会丧失对于真实世界中的复杂性与相互依赖的洞察力。”
然而,当今的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对于量的认识和处理出现了不少的偏差。国内外许多学者由于在经济学研究上很难迅速出成果,就纷纷在数学形式上大做文章,而忽略了所研究经济现象或事物的本质,缺乏对经济现象的直观判断和价值的认识,只注重数学分析的花哨的表面和模型的复杂性。更有甚者,为了使论文和研究满足数学逻辑一致性,编造经济数据,并拼凑参数范围,从而得到“理想”的实证结果,最终不是使经济研究的内容脱离现实或失去研究的真正意义。定量分析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它本身只是对大量样本的部分特征的精确研究,所以只能对经济现象的比较表层的、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但无法对其深层的原因和具体的细节进行深刻剖析。经济研究的正确取向应建立在对经济学本身的内容和研究对象的本质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两个方面,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是具有一定量的质,量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的量。不同质的事物拥有不同的量和量的界限范围。一方面,质决定着一定的量,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质必须以一定的量作为必要条件,它决定于数量的界限。量变超过了数量的界限,事物的质就会改变。所以,质和量是互相结合、互相规定的,并形成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即度”。同样的,在经济研究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质上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方面。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是认识的起点。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深化,是认识的精确性。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理解和解释,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整体意义和价值关系的,它揭示的是教育现象中的价值性、历史性和社会性。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提出、理论建构、假设验证、结果评价都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定量研究中的逻辑命题、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都自然应当建立在对基本问题或理论假设的理解和解释基础之上。定量方法研究的是事物的量变过程,并通过研究事物所具有的度,即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限度和范围,来把握事物相对稳定的本质特征。因此,经济学研究中,不应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应把它们统一起来,通过对经济学现象本身的量变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来达到对于经济现象本质规律的认识。
四、结论
总之,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研究在既定资源约束下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科学。人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社会性和主观性等非理性特征,不是所有都可以用理性逻辑来进行量化分析并加以解释的。同时人类社会又是一个多变量、多因素和多层次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方法不能单一,而应该容多角度的不同侧面进行求证分析,经济研究需要更加精密的研究理论加以深化。因此,决定了经济学必须兼容其他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作到定性与定量分析想结合。
参考文献
[1][美]唐·埃思里奇.朱纲译.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ml.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廖士祥.经济学方法论[m].上海:上海社会利学院出版社,1991.
[3]朱成全.经济学方法论[ml.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卜卫.方法论的选择:定性还是定量[j].国际新闻界,1997(5).
一、统计工作的意义
1、统计工作就是指通过收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在统计信息工作上有两方面的特点。
(1)指综合性。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性.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了国民经济各种行业、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以及人民生活的每个方面,同时。也涉及了宏观与微观的每个环节和每个领域。利用统计信息的特点,不仅可以对事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而且还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可以总结历史和探测未来。
(2)指数量性。它是通过数字来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是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这样看来,统计信息正在逐渐和其他信息结合在一起,都是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的,可利用程度也大大提升。
2、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是由计划部门所负责的.而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或纵向运行,则统计数据由班组到车间再到计划部门撮后再经计划部门汇总后呈现给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而在一些劳务型企业工作当中,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如基建技改统计、人员工资统计以及科技开发统计等。都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但这种管理体制的运行方式有几个不利因素。
(1)企业各部门之间很难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缩水。在当前的企业体制下,仍有部分企业重视统计工作,支持业务统计部门负责设计本企业统计制度以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工作。
(2)目前对企业收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分析,这就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阶段。
(3)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和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各个方面所需要的统计信息,以及收集这些信息的有效方法。
3、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的建立,是以完善一套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为基础的。那么.这套制度对于企业而言。就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动态性。
(1)结构上,它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
(2)再从动态观察,它既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反映企业的规模和结构。
二、统计学中的几种统计思想
所谓统计思想,就是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检验思想、均值思想、相关思想、估计思想。
1、检验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2、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3、相关思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又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因而,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总是相互关联的。
4、统计思想的形成
统计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经历统计观念、统计意识、统计理念等阶段。统计思想是根据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开展各种统计实践、统计理论研究与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统计思想。
5、统计思想的特点
关键词:岩土工程;边坡;可靠性分析;综合支护体系
边坡属于岩土工程施工当中所要面对的特殊环境之一,由于边坡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施工过程中土质的稳定性具有较大的波动,而这些都会为施工工程带来巨大的影响,轻则延长施工周期,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施工单位资金和人员的损失。目前国际上对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当中以可靠性分析应用范围最广,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应用,促进了边坡施工技术的发展。
一、边坡稳定性的概述和特点
(一)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概述
边坡工程的质量是整个岩土工程质量评价的基本指标,其稳定性一般包括三大类,包括安全性、时效性和实用性,当这三个属性全部满足时就说明该边坡工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从这一概念当中不难看出,边坡本身的稳定性与工程质量呈正比,提高了边坡稳定性,也就是提升了工程的质量。为此,在整个边坡施工的过程中都必须深入地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而这也是岩土工程质量保证和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而边坡稳定性分析主要就是以实际和计算获得的数据来推算施工区域内边坡土质的稳定性,为施工监理可靠的评价体系和模型,将自然环境当中的自然因素、岩层压力因素、地震影响因素、荷载因素等诸多随机变量引入评估当中,并且由此可以了解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具有随机性,只能利用模型对实际情况进行模拟,选出最好的施工方式,增加施工质量。
(二)边坡环境的特点
边坡环境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首先,其复杂性主要来源于其岩土地质的属性,在悠久历史的地质变迁过程中,其所涉及到的地质条件、岩土参数等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和多边形。其中最为明显的就要数地质当中各岩层属性的复杂程度,随着土层的逐渐深入,边坡环境下的土壤成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给岩土工程的施工带来了巨大的阻碍。而我国研究者也提出,边坡的这种复杂性和测量的精准性存在极大的冲突,在测量时根本无法获得准确数值,只有利用最优化设想数据和概率模型相结合才能够得出更加贴近于实际的测量数值。其次,边坡环境还具有不确定性特点,根据其实际情况可以分为物理不确定性、统计不确定性以及模型不确定性三大类。其中物理不确定性主要指的是由于边坡环境的地质变化程度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其变迁情况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统计不确定性主要指的是边坡环境下各岩层组成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因此在统计过程中会严重影响统计的准确率,导致参数、容量等数据较大的波动,产生随机变量。模型不确定性就是指基于不确定性特性基础上,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出现了非线性随机结构,变量的不确定直接导致模型的不确定特性,其主要是由于变量和未知效应共同作用产生的。
二、边坡环境稳定可靠性分析指标的计算
(一)确定主要变量的参数
边坡稳定可靠性分析在计算的过程中主要是基于数据的不确定性下进行的,其能够最大程度反映边坡环境土质变化的差异特点,进而提高稳定性评价的准确率。在计算的过程中对于模型影响最大的为两个变量( 和 ,其中 ),将其作为分析稳定性的可靠性变量,而为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将变异缩小,以此一般将其以定值方式进行处理,确定这些基本变量的最可能值、均数或标准差。其中最可能值指的就是在所有参数当中出现概率最大的数值(这一数值可以为均值),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边坡环境的特殊性,使得这一最可能值的计算和获取较为困难,因此可以将这一变量转变为设计采用值进行计算。目前,制约可靠性分析方法的主要因素就在于标准差变量的统计,这一变量无法利用现有的统计学处理方法获得,因此使得现代可靠性分析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二)失效概率判断
刚体极限平衡法是一种操作简便,计算结果直观,应用范围广,安全度较高的一种计算方式,也是目前我国岩土和水利工程当中应用最多的边坡稳定可靠性分析方法。以这一理念为基础,确定极限状态方程式,并根据我国工程统计标准来确定失效概率,借此提高对边坡稳定的准确分析。
(三)指标计算方法
在对边坡稳定性的各指标进行计算时,首先应确定边坡的最危险滑动面,一般采用瑞典圆弧法对滑动面进行计算,假设边坡当中的土质均一,可以获得其稳定系数为 ,公式当中的 代表第i条滑动土带的质量; 则代表第i条底部滑动面的长度; 代表第i条滑动带滑动时的倾斜角度。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由于该公式下的滑动面的值具有随机性,因此整个公式所代表的是虚拟状态下的工作状态,其需要应对与各种可能性进行计算,并从其中找到安全系数值最小的滑动带,而这条滑动带也就是该边坡环境最危险滑动面。虽然这一计算所需要的数据量十分庞大,并且过程复杂,但是所获得的数据是最接近实际情况的。
三、边坡环境的综合支护体系
边坡环境因其特殊性很容造成滑坡、坍塌、剥落等危险情况,并且由于人为施工因素还可能引发沉陷、崩落等情况,随时可能会对施工人员造成巨大伤害。因此根据边坡的主要特点进行综合支护处理,根据加固方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直接加固方法,包括抗滑桩、挡土墙、抗滑栓、锚杆等;其次是间接加固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在边坡的排水、防水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防滑加固;特殊加固法主要以麻面爆破为主,增加边坡的摩擦力,减小滑坡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夏元友,李梅.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及发展趋势[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21(07):1087-1091.
[2]孙慕群,符向前.土坡稳定可靠度分析中若干规律的探讨[J].岩土工程技术,2010(02):109-113.
[3]翟才旺.水利水电岩质边坡的加固技术综述[J].广西水利水电,2012(03):1-4.
[4]冯光乐,凌天清,等.公路边坡支护方案优化设计[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02(01):43-47.
[5]张远明,李梦华.边坡加固处治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四川地质学报,2010,20(04):281-286.
一、培养统计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由于统计学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往往在没学统计之前,学生已经用自己的思维定式认为统计学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的课程,既枯燥又抽象。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对于经济、管理专业这样文理兼收的学生来说,首先是“怕”字当头,从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学起来自然吃力。因此,培养统计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是学好、用好统计学的首要条件。
1、消除怕字,拉近与统计学的距离。要打破学生所认为的统计学即是一门数学课的思维定式,在绪论中把数学与统计学的联系与区别讲清楚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两者的区别:数学研究的是抽象的数量规律,而统计学研究的是实际现象的数量规律;数学家可以坐在屋里研究数字规律。而统计工作者则必须深入实际收集数据,并与具体的问题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归纳才能得出结论。比如,经济、管理专业都关心的市场,要想了解市场,必须进行市场调查,对市场调查取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认识市场,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教师还可以在讲完绪论后,让学生自由发言:找找生活中或你理解的统计,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拉近学生与统计学的距离,消除学生怕学统计学的心理。
2、培养统计思维,强调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统计学是一门通过现象的数量方面认识现象本质的学科,要与数字、计算打交道,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是难免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传输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统计理念,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正确使用统计工具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统计对事物的认识,不是凭主观臆断,不是想当然,而是建立在对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数量进行观察和分析,重视数量的研究,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增强认识事物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决策的正确性大大提高。反之,统计数据来自于实践,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时不能脱离定性分析,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渗透这些理念,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去做对某一道题,而是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3、激发学习兴趣,考虑统计学的应用背景。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说,开设统计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种正确地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规律的理论、方法,解决的是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要求教师明确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专业及应用背景组织教学,要时刻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善于使用统计方法分析这些问题。对于概念公式的掌握,强调理解和应用,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的适应性和应用性。
二、改进教学方法,合理采用先进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教与学中,基本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模式,导致了学生的被动学习习惯:习惯于死记概念,硬套公式,学生掌握的知识只局限于应付考试,并没有真正理解消化,加之所学的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往往在实际问题面前茫然不知所措。因此,统计教学的改革应立足于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应考虑其专业特点,把握社会经济动态及实际应用组织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培养具备一定统计理论知识、技能,能在社会发展变化中活学活用、不断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1、注重教与学的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与学的交流,将严肃的“讲授式”与生动活泼的“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教师讲授基本知识时,要强调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结合自己的专业去思考,发表独特的见解,展开讨论,教师进行指导并解疑。教学相长,教师要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教学中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此外,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整个学科知识链的衔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注意与基础课、专业课的渗透与过渡,对于有重复内容的课程,各科教师之间要一起讨论,对重复的内容整体协调,强调知识的整体优化,使整个知识链节奏明快,节省时间,学生了解了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过渡,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增强专业综合能力。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培养学生的统计技能、实践能力是统计教育的目的,统计工作是一项群体活动,组织工作复杂,学生的组织能力将在日后工作中接受考验。但因在高校教学计划调整中整体课时缩减,统计学课时也一减再减,课时少,学生多,组织难成为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的障碍。教师面对客观现实,灵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统计教学中通过采用案例教学及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并在教学工作中逐步落实。实施案例教学,是对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可以营造实践的条件和环境。案例的搜集最好选择统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实例,每个统计应用实例都应简要地描述公司背景及该统计方法应用的情况,真实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现象联系起来。针对课时少、学生多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及认识实习环节,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以将案例及有关资料事先发给学生,学生自组团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分析,教师上课时,安排每一个团队派一个代表在固定时间内讲述自己团队的分析过程及结果,团队成员可以做补充发言,教师做最后总结分析,同时针对各团队的发言情况,结合团队成员的参与程度,给每一位同学打出平时成绩。在教学中适当地采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案例有一个熟悉消化的过程,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了团队精神,使其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发挥,使素质教育不再成为空谈。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各专业知识实习的环节,进行一次统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用统计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习专业知识做铺垫,也为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正确使用统计方法打下扎实的基础。
3、注重现代先进技术的合理使用,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科技的发展为统计学的教学和应用带来了快捷和方便,主要体现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统计软件的应用,在统计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公式、枯燥的数字变得直观生动,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资料,可以展示复杂的图表,将图表的制作过程演示给学生,加深了学生的感官认识,也节省了板书时间;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使用文字、图表、色彩、声音、动画等形式传输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的使用要考虑到其合理性:若课件制作得太花哨,可能会误导学生的注意力,过于关注图像的丰富多彩;而课件制作得文字太多,过于呆板,则又成了变相的“填鸭式”,学生只顾记笔记,缺乏思考理解。因此,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把握尺度,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课的时间,合理编排讲课内容,做到严肃活泼、有主有次,形成交流互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统计软件有许多,如Excel、SAS、SPSS等,并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在统计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掌握统计软件,使数据处理变得快速简单,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Excel统计软件是最基本的要求,结合案例教学学会用Excel创建表格,制作图表,可以学习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通过学生上机环节的练习,提高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艺术性,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修养
统计学课程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起着主导作用。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面对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需要统计学教师不断拓展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既要精通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又要具备经济管理学知识,注重理论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要关注实践,投身实践;关注国内外统计学学术动态,将新的知识及时地融入到教学当中,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学博者为师”,教师高深的学术造诣、敏捷的思维方式、广博的知识面、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的精神直接影响着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乳腺癌 超声检查 影响特征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49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69-01
调查显示,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及早发现乳腺癌,并对其进行治疗对于改善疾病的治愈率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临床上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为对患者进行超声医学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定性分析。本次研究通过对6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同乳腺肿块分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2男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肿块患者60例,患者的年龄分布为22―61岁,平均年龄为38.5±2.6岁。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行彩色超声检查。仪器选取为飞利浦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频率选取为5~10MHz。对患者进行仰卧位和左右前斜卧位检查,检查过程中保持充分暴露,对各个部位进行仔细的切面扫查,主要是腋窝及全乳。在检查到肿块或异常存在后,对肿块的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及有无包膜情况进行观察,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并对患者进行常规双侧腋窝淋巴结检查,观察淋巴结是否出现肿大现象。将超声扫描结果与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对组间数据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患者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性肿块36例:9例纤维腺瘤,21例增生结节,2例脂肪瘤,4例状瘤;恶性肿瘤24例:15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导管内原位癌。
2.2 良恶性肿瘤的超声影像特征。将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与患者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相联系,进行定性分类,良恶性肿瘤及其影像特征对比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知,良恶性肿瘤及其对应的超声影像特征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表1 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
3 讨论
当前,乳腺癌已逐渐成为女性健康的主要威胁,据统计,每年死于乳腺癌的女性患者约占女性全部癌症死因的14%左右[2]。临床研究表明,治疗乳腺癌的关键在及早的发现并进行诊断治疗,治疗时间越早,患者的治愈率越高,生存质量改善程度越明显。因此,如何有效的对患者肿块进行定性分类判别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应用高频彩超对早期乳腺癌进行诊断所取得的效果也有了不断的进步。研究显示,乳腺高频彩超具有特异性良好、敏感性高的特点[3],在患者进行临床手术前,能够有效的对乳腺肿块进行定性筛检及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由于若能较早的发现并对乳腺癌进行诊断,及早进行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临床治愈率,因此乳腺超声检查正逐渐称为乳腺肿块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
高频彩超具有优异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研究显示,高频彩超能够对直径在1cm以下的乳腺肿块在影像结果中进行清晰的反应,同时基于超声的性质,超声检查能够被应用于各个年龄段及各个生理期的女性患者,具有较高的适应性[4]。
由于良性肿块与恶性肿块的生理结果差异,如良性肿块多为膨胀性生长,包膜回声较为明显,而恶性肿块多呈浸润性生长,并呈放射状向周围组织侵入生长,在超声影像中多为包膜不清或无包膜。因此,根据患者肿块的超声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对患者肿块进行定性判别。本次研究中,通过对60例肿块患者的超声影像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以肿块的形态、包膜、血流、回声等4个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对良性肿块组和恶性肿块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良恶性肿块的超声影像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P
综上所述,乳腺肿块可以依靠乳腺癌超声影像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识别,通过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有利于进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木兰.对乳腺影像诊断的管见.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1):965~966
[2] Liu B,Cheng HD,Huang JH,et al.Fully automaticandsegmentation-robust classification of breasttumorsbasedonlocal texture analysis of ultrasound images[J].Pattern Recognition,2010,43:280-298
关键词:统计分析;企业;发展
一、统计分析的概述及其特点
1.统计分析的概述
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它是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之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在前几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更为深刻的认识。系统、完善的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
2.统计分析的特点
运用统计方法、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是统计分析的重要特点。随着统计方法的普及,不仅统计工作者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只将统计工作者参与的分析活动称为统计分析的说法严格说来是不正确的。提供高质量、准确而又及时的统计数据和高层次、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分析的产品。从一定意义上讲,提供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数据经过深加工的最终产品。
(1)运用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以总体现象的数量关系为对象的一类特殊科学研究方法的总称,从运用的角度可分为经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经验方法是指人们长期的统计实践经验相关的方法。在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数量比较法、分组分析法、指数及因素分析法等就属于这一类。对于这一类方法如能正确运用,可以提高统计分析的科学性。
(2)定量与定性的结合:统计分析面对的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通过其数量表现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因此,熟悉和掌握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运用
统计分析在一个企业的运转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统计认识的全过程来看,通过统计设计、调查和初步整理所取得的统计资料,可以对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点取得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却只是初步的、表面的,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使统计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由于统计分析具有深化认识的作用,使得统计分析在企业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统计具有数量性的特点,统计分析所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定量的分析来实现的。统计分析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客观事物量化,包括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数量表现;二是根据量变程度确认事物的质,即确定区别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三是揭示新的规律,即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发现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的规律。统计分析工作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在企业正确处理好统计分析工作,可以从整体上更为全面地看清现状,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发挥统计分析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就社会经济领域而言,统计分析还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提高统计工作地位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级领导部门和决策者仅凭个人能力和经验已经很难把握瞬息万变的局面,更难以正确做出科学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统计分析的优势随之显现。它可以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清楚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因而是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也提高了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
统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统计分析在企业预测中的应用。在统计预测中,一般强调静态分析预测和动态分析预测相结合,以静态分析预测为主。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重点进行年度、季度统计预测分析,确保企业目标管理和考核的有效性。其次,要根据企业的计划目标和历史销售数据确定各项数据指标,找出经济运行波动的共性和差异性。再次,要根据企业的总体规划和行业的特殊性,综合运用一定的预测模型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该公司的产品、服务、价格、沟通等与竞争者的关系。
2.统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企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这就要求企业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一是对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居民的购买力、商品的潜在和实际市场需求量、品牌成熟度、订单满足率、消费偏好等。通过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赢利空间、供需缺口等,为领导层确定商品销售规模、制定阶段性营销策略等提供依据。二是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和影响。主要包括国内、国际的宏观环境对我国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对地方法规、民风民俗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三是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通过分析本行业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在对比中认识自身发展的差距和潜力,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3.统计分析在企业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控制中的应用。在计划方案的落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状况。需要及时的进行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企业利用统计数据定期分析计划完成情况、进度情况等,可以及时的发现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完成阶段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确定指标完成率。
在企业当中,统计分析工作是了解现状、预测未来,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方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统计分析的研究,使统计分析工作更好地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一)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
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是据事论理,用思辩的方式,依靠个人经验判断能力和直观材料,确定社会现象或事物发展变化的性质和趋向.以划清事物性质界限的方法。定性分析的根本的方法是哲学方法,即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采用系统方法、逻辑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矛盾分析法
即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原理,具体分析事物内部矛盾及其运动状况,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其具体作法分三个步骤:
①从调查所得的大量材料中找到事物的矛盾,即找到问题。因为问题即是应该消除或缩小的差距,差距就是矛盾。
②对事物存在的矛盾进行分类,看它们是属于:历史遗留——现实产生;客观存在——主观思想;自然条件——人为造成;局部——全局;根本——枝节;眼前——长远的矛盾。
③分析矛盾的对立面,考察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其它方面互相依存、斗争、转化的条件,从而把握矛盾的特性。
2.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比较分析法
做社会调查报告常用的比较方法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为:先进行比较,弄清事物的异同,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集为一大类,然后再根据差异将大类划分为几个小类,依此类推,事物就被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层次的大小类别,明确地反映出客观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因素分析法
即指从社会调查报告材料中寻找出对事物产生、发展、运动起作用的要素,通过系统分析和科学的归纳,探寻到对事物变化起着关键作用的要素系列,掌握决定事物变化的原因,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首先应进行总体分析。
第一步是把蕴藏在现象之中的各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清理出来,并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将它们按一定的标准组成一个有机的多层面的网络结构。影响事物变化有种种因素,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外因(客观因素)和内因(主观因素)两大因素系列,在这一层面下,又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因素分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积极因素、消极因素;一般因素、特殊因素;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必然因素、偶然因素;历史因素、现实因素;起始因素、终极因素;潜在因素、诱发因素;阶级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或工作单位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各个系列因素有可能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显现出一种网络状态。
第二步就是通过对这一网络的分析,从总体上考察研究对象,分析出现某一社会现象的综合原因。这就要求实事求是地把握诸因素的内部联系,把握其特征和转化规律,对事物的总体进行多维的、系统的,内因与外因,客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辩证的分析。其次是进行关系分析。即对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要着重分析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功能关系、转化关系、共因关系。共因往往是事物存在或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如诸多腐败现象的产生,其共因是私欲恶性膨胀,再进一步深究,就可找出其根本原因是权力作祟.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再次是进行因素树分析。即以某一种关键性的因素系列为主要分析目标,予以系统的多层次的剖析,按因素之间的联系绘出因素树图,即:社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材料的因素分析法——因素树图
这样逐层深人,直至找出最基础的原始性要点,即具体行为表现。
定性分析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科学抽象法、社区研究法(是以分析社区人口集体与特定生活环境、社会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社区的社会构成、社会功能、价值观念、日常生活及发展变化的方法)、历史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二)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定量分析
社会调查报告的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或事物的规模、范围、程度、速度等方面数量关系的情况和变化,进行变量计算和考察分析,弄清其数量特征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从事物数量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在调查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已越来越普遍,使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已成为大势所趋,也是调查研究走向完善的标志。定量分析的 基本方法有:
1.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统计分析法
即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对社会调查报告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关系,以揭示事物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和方法。统计分析法包括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两个部分。
①描述分析,是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加工,找出其中的规律以及现象之间的关系.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它主要包括:编制次数分布表.绘制次数分布曲线,测绘现象的集中趋势的离散趋势以及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等。例如:我们研究城市居民近五年来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把每户居民年收人划分为六个等级:2万元以上,17000~20xx0元,14000~17000元,11000~14000元,8000~11000元,8000元以下。然后计算每一个等级中有多少户居民,这就是事件次数分布统计。计算各等级居民在全体居民中所占的比重。就是比例分布统计。计算全体居民的平均收人,就是对这个数列的集中趋势的统计。计算全体居民平均相差多少钱,就是离散趋势的统计。
②统计推论,则是指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全体进行推论。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区间估计,统计假设检验。
2.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社会测量法
社会调查报告的社会测量法即通过测量和评定某一社会群体或团体中社会关系或社会意向的一种方法。社会测量法分社会关系测量和社会意向测量两种具体方法。社会关系测量法较为常用,是指将所研究的某一社会团体内部成员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系状态数量化,从而分析其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可分五个步骤。
其一,确定选择标准,有六种类型:①工作标准,以测量工作团体内部的关系;②娱乐标准,以测量娱乐群体内部的关系;③社交标准,以测量社交群体内部的关系;④生活标准,以测量生活团体内部的关系;⑤学习标准.以测量学习团体内部的关系;⑥服从标准,以测量被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其二,选择指示项。一个标准,可以拟出多个指示项。如服从标准可拟出:你认为本单位谁当领导最合适?谁威信?你最不服谁的领导?等等。
其三,制作测试答卷。给出选择标准;限定选择数目;交代测试目的、选择范围(团体之内),说明对测量结果保密等。
其四,填答试卷。当面填写,当场收回。
其五,对试卷进行整理分析。
对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选择,要注意:
1.运用典型材料说明观点。典型材料是代表性的材料,它显示着事物和现象的某些本质特征,有着以一当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