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农村企业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企业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企业发展现状

第1篇:农村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 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保山市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常州市动漫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常州市生态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对农村信用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现状调查 河北省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现状及其应对措施 中国科技城绵阳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苏南地区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廊坊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开州区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常州市企业翻译情况调研 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初探 张掖市小微企业发展浅议 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河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研究及对策建议 常州市典当行现状与发展的分析研究 常州市湿地保护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何韧,刘兵勇,王婧婧.银企关系、制度环境与中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J].金融研究,2012.11.

[3]安体富,杨金亮.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5.

[4]周评.小微企业发展的困惑与自我发展的路径[J].现代管理科学,2013.1.

第2篇:农村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 “海洋经济”建设背景下浙江省海洋型休闲渔业 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态势研究 浙江省海洋产业的空间优化研究及海洋经济发展带构建 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 浙江省台州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浙江省海洋旅游发展研究 浙江省旅游休闲企业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 浙江省休闲农庄发展的思考 基于灰色理论的浙江省渔业灾害损失研究 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研究 浙江省宁海县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化对策 浙江省生物质能发展对策研究 浙江省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研究 浙江省品牌之乡的发展策略研究 浙江省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价值取向研究 浙江省家庭农场经营发展创新研究 浙江省海陆产业耦合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

⑤ 中国・宁波,宁波市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2013.

⑥ 中国统计信息网,宁波市象山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参考文献:

[1]程郡,宋伟华,闰丽娜.舟山渔场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69―6770

[2]曾玉荣,周琼.台湾休闲渔业发展特色及其借鉴[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1):27―31

[3]楼筱环.浙江省休闲渔业旅游产品设计――以舟山为例[J].中国渔业经济,2006(6).

[4]董莉莉.休闲渔业品牌战略构建的必要性分析[J].上海: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3):431-436.

[5]楼筱环,等.舟山市休闲渔业旅游产品设计[J].大江周刊・学术论坛,2005,10(2):35-38.

[6]郭旭;曹敏;;舟山休闲渔业发展浅析[A];2008(舟山)中国现代渔业发展暨渔业改革开放三十年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李大良;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宋立清;中国沿海渔民转产转业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宋蔚;中国现阶段海洋渔业转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孙娴娴,王婉飞.浙江省休闲渔业旅游市场需求实证研究[J];北方经贸;2011年06期.

第3篇:农村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Abstract: The subject analyzes the survival crisis and competitive pressures faced by higher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an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he 21st century, which would force the two part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market dynamics, to meet market demand and improve their resilience and vitality of innovation. Higher arts education can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ocal SM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SMEs can provide effective protection for higher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and they can promote each other by cooperation. The study on building common development system of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has a very high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guidance value.

关键词: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市场经济;地方中小企业;合作

Key words: the higher arts and design education;market economy;local SMEs;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G647;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288-02

1 辽宁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和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1.1 辽宁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我省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从80年展至今,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在经济迅猛发展和现代产业高标准的人才需求的情况下,高等设计教育的“人才产品”与中国产业需求错位的状况日益严重。如传统培养方式,成长的设计人才既缺乏实际应用性又缺乏创造性,不符合多元化市场的需求;学科体系构成单一重复没有特色,装潢、环艺、工业产品、染服、陶瓷等学科遍及各高校,很难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求;专业划分过窄,专业界限过清,缺乏交叉综合;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缺乏与时俱进的调整;教育理念陈旧,缺乏启发式教学和开放式对话研讨,忽视对学生解决问题和自学等能力的培养;师资来源单一,缺乏整体的教师提升机制;教学方法封闭,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性,学生缺乏深入的实践学习等。这些都是我们高等设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1.2 辽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作为推动辽宁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与大企业相比,更具创新和活力的优势。然而在规模和实力上却处于劣势,处于上升发展期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运作不顺畅,不愿意或认为不值得拿出大量资金用于企业形象、产品外观、产品包装等设计规划,从而出现了大量象征价格低和质量低的“山寨产品”,缺乏独立的自主品牌,缺乏技术层面后的产品外观设计开发,缺乏长远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发展设计规划等,都制约企业长远发展。而在国外一个新产品的推出,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外观设计,再到品牌推广需要很长的周期和投入,以获得高额的利润回报。中国经济虽然经历了大阔步的发展期,同时以能源消耗,环境破坏作为巨大代价,我们不应该满足于出卖廉价劳动力获得微不足道的利润成为“MADE IN CHINA”——缺乏创造性、简单重复性和高能耗的代名词。

1.3 辽宁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和地方中小企业关系分析 在发达国家,高等设计教育采取工作室的形式,企业合作于高校共同进行产品研发、设计、包装、推广,相互借力,共同受益。近年我省很多高校纷纷效仿该教学法,然而没有深度实质性规划。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和中小企业二者各自为政,缺乏优势互补,没有构成资源共享与互惠互赢的合作体系。造成高校大量优势资源浪费,中小企业也因资金和思维观念等问题继续忽视产品的深度开发,二者始终没有进入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

2 促进辽宁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与地方中小企业发展互惠合作的实践价值

第4篇:农村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唐山市 中小企业 发展战略

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中小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促进唐山市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就业机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小企业存在的企业资本少,经营规模小,筹资能力弱,在人才、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缺乏优势等问题愈发明显,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面对自身与环境的一系列不利因素,中小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继续保持自身的活力,推进企业做大做强,成为研究的一大课题。

1 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据统计,2010年,我国45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数量占到99.28%;从资产总量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中小企业约占总量的62%,其中,中型企业占30.93%,小型企业占31%。从主营业务收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中小企业约占68%,其中,中型企业占26.93%,小型企业占41.2%。从企业数量上中小企业占有绝对优势,从经济总量上中小企业三分天下有其二,经济贡献占据半壁江山。由此可见,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尤为重要[1]。

1.1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中小企业在为大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配套、协调作用,是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转向快,在企业转型发展中始终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从唐山市的情况看,中小企业始终是多数,担负着经济增长的重要使命。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并且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对国民经济起到了有效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1.2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2]。中小企业对劳动者劳动技能要求低,且大部分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吸纳劳动力的容量相对较大,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同样的资金投入,小企业可以比大企业多吸收4倍的人员就业。随着大企业技术构成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企业的优化重组,富余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会越来越多,解决这批人员的就业或再就业问题,主要靠中小企业的发展。

1.3 中小企业促进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中小企业是重要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场所,这些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来看,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都离不开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

2 唐山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唐山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唐山市坚持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富民强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来抓,突出发展与提高并重,积极落实鼓励扶持政策,努力创优发展环境,中小企业呈现出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2.1.1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地位作用日趋突出。截止2010年底,唐山市中小企业达到2.25万家,从业人员达到168.2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00家和5000人。实现增加值2188亿元,上缴税金211.8亿元,同比增长17.70%和6.97%;占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48.96%和48.25%,比上年提高了0.21和0.35个百分点。已经成为促进唐山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

2.1.2 主导产业地位明显,亏损企业逐步减少。从企业规模看,2010年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达到1684家,比去年增加46家;从行业分布看,前6位的行业依次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从盈利情况看,2010年亏损企业230家,占13.66%,比去年下降了2.99个百分点。

2.1.3 传统产业改造加快,企业创新意识增强。2010年,唐山市中小企业60%的投资用于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减排的技术改造项目,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档次和水平。全市中小企业已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和研发机构1159个,省级名牌达到38个,国家级名牌产品3个。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脱颖而出,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了产业的优化升级。

2.2 唐山市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唐山市中小企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先进省市相比,与建设工业强市的要求相比,不论是规模总量还是水平档次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2.2.1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唐山市中小企业中“两高一资”企业多,新兴产业、高科技企业少;同时,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产品结构呈现“二多二少”特点,即:一般产品多,优特新产品少;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

2.2.2 工艺装备相对落后。多数中小企业工艺装备落后,达到国际水平的不足两成,多数为国际80年代水平。如玉田县服装行业的技术装备大部分是在八九十年代引进的,二十几年来设备更新步伐缓慢,60%以上的服装生产企业仅仅拥有一两条生产线,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优势,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聚集阶段。

2.2.3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多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科技人才较为缺乏。技术创新瓶颈制约突出,始终没有摆脱引进消化模仿克隆模式,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同时,人才匮乏、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通过对部分企业进行调查,大专及以上职工人数的比重为11.03%,有技术职称的职工比重只有7.45%。

2.2.4 发展环境有待改善。虽然近年来唐山市在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方面作了很多工作,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影响企业发展。另外,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引导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 唐山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

面对全球一体化的格局和经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正确认识唐山市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把握唐山市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律,紧密结合唐山市中小企业的实际,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就唐山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并力求在三至五年内具有指导意义。

3.1 环境优化战略[4]。一是提供政策支持。政府部门要在加强创业服务、优化要素配置、推进技术创新、构建人才体系、提供金融服务等多方面提出具体的鼓励措施,为中小企业从创立到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撑,在落实国家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同时,适时出台新的鼓励支持政策;二是加强资金引导。争取国家、省对于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引导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对于涉及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新兴产业、企业信息化等方面的重点项目,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三是加强风险补偿。不断加大对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补偿额度,支持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协助担保机构向国家、省相关部门申报免征营业税工作。

3.2 服务体系战略[5]。《唐山市中小企业振兴计划》明确要求搭建服务平台,构建服务体系。一是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在完善现有创业辅导基地的同时,推进乡镇、街道建立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并与项目推荐、技术支持、人才服务、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开业指导等紧密结合。二是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鼓励和支持担保机构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拓展担保业务,创新业务品种,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反担保形式。三是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建设。积极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最新科技成果、技术创新项目,形成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的三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四是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起以企业信用登记、征集、评价、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数据库;完善信用管理平台和信用网络建设,引导中小企业提高信用意识,提升信用等级。五是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定期组织银行、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合作洽谈会,搭建融资交流平台,推动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沟通与合作。

4 结语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小企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唐山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和发展战略进行调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中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十分重要,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同时,也面临地方政府要加大扶植力度,中小企业要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水平等艰巨任务。

二是唐山市中小企业呈现出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但与先进省市相比,与建设工业强市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还存在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企业内在活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等问题。

三是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层面在环境优化、改善服务、组织产业转移、加强培训教育等方面,企业层面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人才队伍、企业文化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从而确保唐山市中小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健康发展。

由于所学知识有限,本文只是粗浅地分析了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唐山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战略,中小企业深层次的问题和发展战略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关注和研究唐山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妍.《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010年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分析》,《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37期.

[2]马子量.《新形势下发挥社会保障“稳定器”作用的重要意义》,《生产力研究》,2011年02期.

[3]胡俊.《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做大做强的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

[5]唐山市人民政府:《唐山市中小企业振兴计划》,唐政发〔2009〕6号.

第5篇:农村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建筑经济;发展现状;对策

正文:

建筑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给人们提供了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同时提高了人们的居住质量。但是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我国建筑经济在发展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维持建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核心问题,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

一、建筑经济的意义

建筑经济表示与建筑相关的建筑项目,主要进行建筑预测、实施、分析和评估等操作。受建筑经济影响,建筑项目也会发生变化,而且还可以调整产业结构。经过分析发现,建筑经济主要具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公有制建筑经济。公有制建筑经济可改变建筑任务,进而给企业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私有制建筑经济。私有制建筑经济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总而言之,公有制建筑经济与私有制建筑经济均具有重要作用,可维持建筑市场的稳定发展,同时还可以解决不法建筑问题。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地位较高,可主导并作用建筑经济;私有制经济可促进公有制改革,维护了建筑市场与建筑经济的均衡发展。从市场环境分析,公有制经济依然存在挂户、压级等问题,可利用私有制经济遏制不良行为,营造良好的建筑经济市场环境。

二、分析我国建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受建筑企业自身特点与产权制度影响,导致公有制建筑经济与私有制建筑经济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公有制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

公有制建筑经济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使用国有资产经济重组,构建家族史的建筑公司,进而得到较高的建筑工程利润,一般将此类工程交给重组公司承保,以公开方式得到私有利润。第二,国有建筑企业发展中片面的追求自己的利益,忽略了相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仅富裕了企业领导,导致建筑资金较短缺,容易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等不良问题。

(二)私有制建筑经济较困难

私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较大部分,起到一定的支撑发展作用,但是私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较多,如法治环境未完善;很多建筑企业经常出现乱收和乱罚款问题,缺少法律手段保护。另外受自身特点影响,私有制建筑企业建筑形式较单一,而且很多都是合伙企业,规模较小,融资力量较低下,降低了私有制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此外受过度竞争因素影响,出现了竞争力出现失衡问题,此种现象的产生与未建立信用体系密切相关,导致私有制企业体系建设较落后,产生了较多的建筑矛盾问题。目前我国已经提出了建筑节能策略,希望可以得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但是受建筑系统、设备及材料浪费等问题影响,导致我国建筑经济竞争力较低下,与国外产生了较大的差距。

三、促进建筑经济发展的策略

目前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改革公有制建筑企业产权制度

发展建筑经济时,可将产权制度作为公有制等大型企业改革的重点,结合公有制企业情况合理分配企业产权,并构建完善的制度,加快公有制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同时鼓励小型公有制建筑企业进行合作,给公有制建筑经济的发展提供发展空间。除此之外,还要落实相关政策,加快建筑经济法治建设。

(二)转变理念,加大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

为了维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必须要控制好私营与公营建筑经济的比例,实现公营与私营建筑企业的协调发展。首先,要转变建筑经济发展观念,消除对私营建筑企业的歧视,并创建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保护私有建筑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引入新技术,改革私营建筑经营,加强私营建筑运行的监管,在长期发展中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让私有建筑经济更加稳定、持久的在市场上生存,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

为了促进公有制的发展,必须深入掌握以下几种指导思想。首先,大力发展公有制企业员工,让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实现员工向投资者的发展,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鼓励员工积极学习并掌握较多关于国有经济发展的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实现企业产区的多元化发展。多元化发展要求实现国有、个人和集体混合经济的共同发展;构建股份合作经济制度;推动产权的多元化发展,不断改造并发展旧建筑企业,充分发挥建筑企业的价值。

(四)参与国际竞争,加快科技创新,维持建筑经济持续发展

建筑经济是一项长期发展的任务,必须打破国门向国际市场进军,可以以工程与国际贸易等形式参与竞争,在发展中积极吸取教训,并优化建筑产业质量,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借助国家贸易稳定资金;与国外企业联合发展,营造“共赢”局面,加快与国外建筑信息的沟通交流,利用国内丰富的劳动力与国家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自身运行效率,减少资金耗费。同时还可以与建筑技术较高的工程进行承包合作,不断学习先进技术,加快自主创新,提高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的竞争力,更好的在国际大环境下生存。

(五)加强政府机构对建筑经济的监管

经过分析发现,政府监管私有制经济时,一般利用开放市场准入显示,减少行政审批事务及约束生产等管理制度的改革来实现,主要目的是推动私有制建筑经济进入到宏观调控中,维持私有制经济的稳定发展。结束语本文主要对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了促进我国建筑的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关系,同时加快公有制改革,加大私有经济的管理,提高我国建筑在国际上的地位,实现我国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艳红.浅谈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2014,(09).

[2]王荣;张洪源;李彬.浅谈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门窗,2016,(12).

[3]陈秋安.现代私营建筑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2015,(08).

第6篇:农村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文化强省 农村 文化产业 政策

在农村,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农村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市场化方式把本地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产业优势的系列经济活动。

一、湖南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农村文化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湖南省农村地区文化产业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和特色化发展等方面有了可喜的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市场存在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扶持不够以及产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一)农村文化资源丰富,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不够

1.发展优势初步形成。湖南历史源远流长,多年来湖湘劳动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湖湘文化,沉淀、积聚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据文化部公布的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纳入名录的湖南省民间音乐有三项、民间舞蹈有七项、传统戏剧有十项,另外还有三项曲艺、八项民间美术、五项传统手工艺和技艺、三项民俗以及两项传统体育。这些颇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了极具潜力的市场空间和前景。特别是一些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农村民间文艺和手工艺品,如长沙湘绣、益阳竹编、花瑶挑花、土家族织锦、雅石、根雕等,有的已经进入市场、形成产业,有的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2.大多数特色资源缺乏应有的挖掘和保护。湖南省农村地区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积淀,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地方政府重视不足,文化资源助推本地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充分、文化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尤其是一些偏远、欠发达的农村地区。

(二)农村文化产业人才非常缺乏

从农村文化产业化阶段观察,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传承,文化艺术内容、形式的创新,文化产品的市场开发与营销、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都离不开人才这个核心要素。由于湖南省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以及本土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局限等原因,农村文化产业人才比较缺乏,具体原因是:第一,目前湖南省农村学历构成的主体结构为小学、初中、高中及中专,其中初中学历占最高比例,其次是小学程度,中专及高中学历仅占20%左右,基本上没有高学历从业者,本土人才十分缺乏;第二,农村文化产业尚处于萌芽阶段,与湖南省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收入偏低,难以吸引外来人才,尤其是懂文化、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第三,湖南省对农村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培训的扶持缺乏长效机制。

(三)资金投入不足

近几年,湖南省各级政府围绕三馆一站建设,进行了大量的财政投入,现已建成乡村文化站2246个,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硬件有了较大的改变。但由于湖南省地处中部,经济欠发达,文化体育和传媒投入与公共财政投入占比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对农村地区文化产业的投入更少,而且在投向上,一是倾向于农村文化事业投入,致使农村文化产业投入不足;二是重面子、轻里子,很多文化设施使用率不高、实用性差,效果不好。文化场馆、设施由于人员供养问题、资金问题,导致场馆建成后缺乏后续管理,既缺乏观众,也缺少人力物力进行维护,造成公共文化实施利用率低。

二、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一)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

一是因地制宜,各地要选择结合本地实际选择具有本土优势、适合产业化的特色资源加以重点扶持,尽可能地将特色资源与观光农业、生态旅游进行融合;二是注重文化资源的保护,特别是一些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

(二)延伸文化产业链,打造文化品牌

对于一些有市场的特色优势文化产品,应将地方特色、民族元素与现代数字技术、传播技术以及自媒体相结合,丰富文化产品品类及表现形式,做大做强文化品牌。

三、促进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选准政策支持对象

政策支持要精准发力,财政支出政策必须针对农村文化产业链中发展滞后的重要环节、助推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引领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企业等着力支持;税收政策短期内侧重于促进农村传统文化产业转企改制、转型升级,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文化产业,鼓励社会资金对农村文化领域的捐赠等,中长期应在促进骨干文化企业发展方面有所作为。

1.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的支持力度,切实提升农村文化产业竞争力。一方面,加大对有利于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的民间传人和能人的补贴力度,不仅有利于本地特色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而且可以通过鼓励民间传人传、帮、带,培养本土文化人才;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与文化艺术培训机构、文化艺术类高校的合作提升本地文化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吸引优秀的外来文化产业人才。

2.加大文化产业各类平台建设,夯实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公共载体。各级政府应正视制约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资金、技术问题,重视农村文化产业通用技术平台、传播平台、招商平台、人才培养与引进平台,逐步消除发展瓶颈。

(二)创新支持方式

从支持手段看,一方面要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共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运用某类政策时也要注重政策手段的适用性和实施效果。对文化人才可以采取财政补贴鼓励其创作和创新,对文化项目则可以运用“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加以支持,对于某些重点平台建设就应该加大财政投入。从支持方式看,需要加大创新力度,根据农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和文化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创新财政和金融支持方式,如根据农村文化企业规模小、资产少的特点,创新融资方式,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三)充分发挥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特别是税收政策

在初期可以以税收优惠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在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后则可以以此促进其企业做大做强。

(作者单位为长沙民政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周玉波.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欧阳坚.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3] 周建军.论特色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发展途径[J].社会科学研究,2010(6).

[4] 周云逸.中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破局之策[J].河北学刊,2010(11).

第7篇:农村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票据业务 小微金融 农村 机构 山西

一、山西省农村小微金融机构票据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山西省农村小微金融机构(以农信、农商、农合为主)在积极响应国家支持“三农”政策的前提下,各项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票据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票据融资的区域分布看,集中于地区生产总值较高的地区。以2013年年末为例,山西省农村小微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余额居于前四位的地区是:太原、吕梁、临汾和运城,占比分别为25.99%、16.86%、13.64%和11.02%。而太原、吕梁、临汾和运城这四个地市在2013年度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中居于前五。可见票据业务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有一定关系,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票据业务相对越活跃。

从票据承兑对象看,以境内企业为主,境外企业为辅;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以大型、微型企业为辅。以2013年12月末为例,山西省农村小微金融机构承兑境内企业签发商业汇票占总体份额的99.8%;承兑境外企业签发商业汇票仅占总体的0.2%。其中,在承兑境内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占同期境内企业高达97.82%,而大型企业占比1.81%,微型企业仅占0.37%。这是由于农村小微金融机构是通过窗口指导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行业准入,进而调整票据结构。对一些大型企业、产能过剩及经营风险大的行业,不予鼓励签发此业务。而微型企业由于自身资金紧张、现金存量少等特性决定了其经营活动以现金结算为主,若经常使用银行承兑汇票将会严重影响其日常开支及经营。

二、山西省农村小微金融机构票据业务开展中亟需关注的问题

(一)市场认可度低,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缓慢

与其他大型金融机构相比,农村小微金融机构虽然近几年业务发展较快,但在整个金融市场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对于其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市场认可度较低。这就导致当地企业虽有需求,但办理该机构银行承兑汇票的意愿较小,更倾向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之下,票据贴现业务具有风险度低、期限短、周转快、成本收益稳定及利于满足监管指标等优势。因而,农村小微金融机构开办此业务积极性高,比较优势也明显,致使票据业务发展不平衡。据调查,2013年山西省农村小微金融机构银行承兑汇票签发业务量仅占办理票据贴现业务量的六分之一。

(二)票据融资中转贴现份额大,加剧本省资金外流

通过票据业务,当地企业在农村小微金融机构中真正融到的资金非常有限。调查中发现,2013年山西省农村小微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业务中买断式转贴现业务余额占贴现余额的63%。在调整信贷资产规模和赚取利差的驱动及民间票据中介机构在市场中的冲击下,部分农村小微金融机构更倾向于跨区域转贴现业务,如,部分机构通过上海平安银行等办理转贴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山西省农村小微金融机构间接地支持了本省以外的企业,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向其他地区外流的一种新形式。

(三)票据承兑保证金高,加重企业融资成本

在全省整体经济压力的背景下,农村小微金融机构吸收存款难度日渐增大,将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派生存款的重要手段之一。据调查,山西省农村小微金融机构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占单位保证金存款全年增量的比例由2010年的30%提高到2013年的123%。再者,绝大多数农村小微金融机构在业务操作中要求企业缴存高额的承兑保证金,部分机构甚至要求企业交纳100%的承兑保证金。这样无疑会导致当地企业融资成本的不断增加。

(四)业务人员素质较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调查显示,山西省农村小微金融机构人员配备不到位,很少设AB岗,部分机构的票据业务人员仅仅1人,个别机构甚至没有专业票据业务操作人员。而且,在具体操作业务中,票据业务人员对规章制度不熟悉,缺乏对票据业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深层次理解,如,不了解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的利率执行及相关规定。再者,票据业务人员辨别票据真伪能力较差。部分机构人员在填写被背书人名称时经常填写错误或缺位,而由最后的收款人集中补写,或由其他工作人员代填。因此,常出现背书不连续、背书不规范或背书错误的现象,导致承兑行退票或拒付的情况发生,有损机构的信用,从而也增加了操作风险。

三、促进山西省农村小微金融机构票据业务规范发展的建议

(一)增强票据业务创新力,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市场认可度

当前金融监管日益严格,机构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只有通过业务创新才有机会突破束缚,进一步拓宽金融业务发展路径。对于农村小微金融机构更应设计出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创新型业务,不断完善其票据业务制度,提高其市场认可度。具体而言,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

1.模式上创新。农村小微金融机构之间应努力找寻业务契入点,探索业务共同发展潜力,取长补短,互利共赢。在遵守监管票据条例、符合业务操作监管要求的基础上,探寻票据买断式、卖断式、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业务的组合以创新业务方式,有效缓解农村小微金融机构资金流短缺、规模受控、效益平平等难点。

2.交易平台上不断创新。农村小微金融机构应不断突破柜面交易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降低交易业务成本;吸收农村小微金融机构加入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平台,完善电子平台交易模式,提高交易效率与效果;统一票据电子化交易服务,制定相应监管制度;推进票据业务产品电子化,开辟农村小微金融机构新业务利润增长点。

3.扩大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农村小微金融机构间应建立以省、市为中心的专业性票据交易机构,加强银行之间票据信息交流,如对挂失票据进行统一公示、在银行已办理贴现质押的票据向承兑行发已办理贴现质押的报文。同时,加强对自身票据业务市场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规范用票的积极性。

(二)丰富票据品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成本

农村小微金融机构应在巩固票据基础业务的前提下,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推广商业承兑汇票的使用,充分发挥企业信用功能。积极建立签发商业承兑汇票信用保证金制度,规范商业承兑汇票风险补偿机制。推动商业承兑汇票业务信息平台建设,增进企业间信息交流,降低信息不对称成本,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三)规范票据市场秩序,确保票据市场有序发展

一是在坚持票据交易背景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适度放开融资性票据,建立专业票据机构,挤压民间票据发展空间,将其“阳光化”,以便于监测监控和抑制民间票据公司不规范运作。二是尽快制定统一详细的票据交易规则和文本,对票据公司等民间票据融资行为进行监督和监测,以更好地约束和规范票据交易各方行为,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

(四)提高票据专业队伍素质,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减少操作风险

专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农村小微金融机构应加强票据业务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识别票据及相关资料的技能。一是加强从业人员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力度,提高遵纪守法自觉性,严格遵守职业操守,降低道德风险发生率。二是注重票据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以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开展专业岗位培训。三是及时更新培训内容,鼓励从业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业务,适应新形势下票据业务发展的新需求。四是设立AB岗,保障人员充足,坚持双人审核,互相监督,减少违规操作,杜绝各类弊端,确保票据业务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许祥彬.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与风险防范[J].金融市场,2012,(9):61-64.

[2]区永纯.对当前欠发达地区票据业务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以梧州为例[J].广西金融研究,2007,(6):42-44.

[3]张小东.新疆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业务发展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06,(10):56-58.

第8篇:农村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山东省;中小物流企业;现状;对策

所谓中小物流企业,是根据企业固定资产,年营业额,年上缴利税和企业员工规模划分的一类企业形态。当前一般指那些固定资产1000万元以下、年营业额数百万至数千万、企业员工500人以下的为中小物流企业。目前中小物流企业是山东省物流市场的主力军,由于自身规模小,实力弱等原因,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挑战,更与山东经济发展不相匹配。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山东省顺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山东省经济的整体的运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对资源配置、投资环境、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优化与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山东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一)企业物流管理逐步深化。近几年来,我省现代物流业得到较快发展,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提高,物流业已经进入了整合、推进、提升的新阶段。全省社会物流总额63950.9亿元。从事物流业的企业5000多家,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各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其中有

22家企业先后进入全国物流100强企业,39家企业列为全国物流税收试点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还有10个物流品牌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其中海尔集团凭借“一流三网”这一富有特色的物流模式,成为了我国第一个物流示范基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企业发展、运行、管理的实践中,认识到了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性。

(二)以商业贸易为主的物流配送企业发展较快。商贸企业是以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为主要发展核心的。着重整合商业物流,并与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物流供应链。目前,全省商贸连锁企业476家,连锁店2.3万家,涉农服务网点

8万个,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9700个。连锁批发零售企业统一配送商品比重达到73%,在全省农村建设标准农家店4.3万处,基本覆盖全省50%以上的行政村。同时,全省已形成了多家大型物流中心,其中山东三联商社通过发展家电连锁经营,与

22家家电生产企业以及120多家销售商和金融企业建立的长期的战略联盟关系。

(三)第三方物流开始起步。物流业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行业,第三方物流作为物流业的中坚力量,在山东省政府以及企业的支持下,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是物流升级为“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模式。山东省内的大型商贸企业,正逐步向现代物流和第三方物流转变,例如三联集团。省内部分大型运输集团依靠山东省优越的交通条件,正积极完成向现代化物流企业的转型。

(四)企业物流信息化取得新进展。目前,山东省已初步建成物流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企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升,流通园区信息化、商贸零售信息化、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等均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物流车辆空驶率至少降低30%。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服务于青岛、烟台、日照港口及胶济铁路、济青高速等重点物流信息平台近60个。在此基础上,由省信息产业厅牵头,整合大众网通、蓝剑物流科技、中创软件等公司的优势资源,组织建设的山东省物流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打破了我省物流信息在行业、体制和所有制上的分割,引导流通业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实现生产商、流通商和需求商的信息交流与整合,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青岛实现区港联动后,逐步开通完善了整个半岛都能共享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半岛城市群物流业各自为政、多头规划的状况。

二、山东省中小物流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管理分散, 物流企业之间效益差距大。山东省物流行业管理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其管理权限被若干个部门划分。这就导致了企业物流管理以及资源利用的分散化,物流运营效率低,管理混乱,丧失了物流企业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这种模式阻碍了山东省物流企业的整体发展,很难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

(二)物流企业规模小, 物流规划不合理。山东省从事物流业务的公司较多,但受资金、技术、运输方式的影响综合性物流公司很少,大部分物流企业都以单一的物流运营方式为主。这种发展现状就导致了物流运输环节的增多,降低了物流运输的速度,增加了物流运输的成本,产生了许多无效的作业环节。从而造成了物流资源利用的不合理,造成浪费,使山东省物流企业整体的效益不高,降低了物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 物流发展的专业化程度低, 导致效益低下。山东省物流企业发展较晚,在物流运输、物流仓储的建设上较为落后。以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集装箱运输为标志的现代化物流运输的模式在山东省尚未得到普遍运用。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 产、供、销一体化, 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 这就直接导致了物流运输速度慢、成本高,严重影响到了物流专业化的发展。

(四)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发展不同步, 阻碍了物流企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很快,有数据显示,未来5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超过25%。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要也迫在眉睫。但我国物流业仍处在起步阶段,专业的物流技术培训及教育尚未普及,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没有做到企业管理上的同步,高素质、高技能专业物流人才的缺乏阻碍了物流企业的发展。

三、山东省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强强联合。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上来看,物流企业应该抓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机会,同时借鉴跨国公司长期发展的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通过学习来弥补企业与其他品牌之间的差距。同时,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与其他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合作,对企业货源、资金、网络的形成规模化,通过兼并、重组完成企业的战略性改造,形成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加快企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提高中小型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1)加快建立企业资源的整合速度机制。市场信息瞬息万变,只有抓住了市场的需要才能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企业要想抓住市场、及时提供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就要建立快速的资源供应与整合机制。物流企业对配送需要反应速度越快,配送时间就越短,物流速度就越快,成本就会降低,提高整个物流产业链的收益。因此,要加快企业物流供应链的建设,加快物流运送速度,才能降低成本,获得最大的物流收益。(2) 提高技术与服务的创新水平。进一步加快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物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行业,各行各业要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物流的一体化运作。同时,中小型物流企业要做好对市场的调查与预测,及时抓住市场需求信息,完善企业发展方向,努力发展增值服务。(3)中小型物流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现阶段,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尚未跟上, 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普遍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 特别是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技术人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企业管理以及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的软实力,不仅要做到企业的实力增强,还要做到企业人才的长足储备。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企业的长期发展需求。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技术人才熟悉物流企业的各个运营流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有利于推进企业的现代化建设。

第9篇:农村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金融机构 金融产品创新 对策

“十一五”以来,我国在利率和汇率方面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金融机构切身体会到市场上存在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也由此带来了金融产品的创新。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持续向好,城镇居民具有了比以前多得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提高的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了居民的日常理财意识,市场上呈现出大量理财需求,这就使得金融机构从2004年起推出了相应的理财产品,这一业务模块在当今已经成为金融机构行业内变动最快、竞争最激烈的领域。此外,金融脱媒和资本约束也进一步对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的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

有以上可知,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的创新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不在这一领域进行投入的机构将很快落后于时代。因此,我们需要对我国当前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问题予以归纳。

一、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限于篇幅,本文无法对全国所有省份的发展情况进行详尽的描述,基于样本和总体在某一特定时期具有一致性、相关性的假定,我们将考虑用滨海新区的金融产品创新来说明城市金融机构在该方面的发展现状,而以江西省为例来说明农村金融机构在该方面的发展状况。

(一)城市金融机构发展现状——以滨海新区为例

1、基本情况

自2006年国务院将天津滨海新区确立为国家级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便成为了天津市头等重要的工作。天津市较好的对中央的部署和决策进行了贯彻,对金融创新予以全力推进。一方面对金融改革创新的方案作了制定,另一方面尽力完善和建设好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以便现代市场经济对于资源配置基础性的作用的发挥。天津的金融产品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了大跨越、大发展。人民币理财产品、金融企业的科技创新产品、企业融资服务的产品、金融创新衍生产品的发展也相当迅猛而健康。金融机构所推出的金融产品有了日新月异的进展。当前,天津市几乎所有中外资金融机构都进行了程度不一的金融产品创新。

2、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拓宽广度、推陈出新品种

金融产品创新牢牢把握客户的需求,严格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十一五”期间,由于政策利好和基本面的显著改善,天津市居民收入呈现出较快增长,这也提高了生活水平。天津市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对传统意义上的股票、国债以及储蓄的体验,金融产品的需求已经呈现多层次、多期限的特点。例如天津光大永明保险公司就针对老年人容易骨折和遭遇意外而推出了综合意外保险险种;还对客户群体作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区分,在此基础上推出不同费率的分红保险,最先将流动体检车的服务予以推出。商业银行也针对居民手中可支配资金增加、储蓄不断增多而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形下,对人民币的结构化理财产品积极进行开发,以至于涌现出了大量的新产品。以2008年1月1号到2009年3月1号的区间内为例,天津市所有的金融机构共销售理财产品198种,比2007年以前推出的所有理财产品还要多出73种。

3、以深度不断增加的金融产品创新迎合企业发展的诉求

最近5年,天津市的企业已经慢慢变换经营方式,以多元化的经营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而随着企业拓展自身地域及经营领域,支付手段越来越需要更高级的金融服务才能予以保证。天津市的金融机构积极开发了涵盖企业融资到企业投资的各类服务。一是运用直接融资来提升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以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为例,作为我国的首个由国家批准的契约性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共募集资金60.8亿元人民币,总规模为200亿人民币,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企业、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制造企业以及交通能源等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符合的其他项目成为其投资的重点。二是对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积极开拓,将大项目的融资渠道予以拓宽。以领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例,其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地产、酒店、物流等方向进行投资,按照资产证券化的规定将资产组成资产池,藉此发行基金,通过资产证券化来融资。三是依据企业的需求对金融产品进行积极设计。以渤海证券为例,其详尽分析研判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趋势,为顺利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中信银行采用较为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对客户的每日账户余额进行自动管理,这种服务被称为“理财宝”业务。

4、金融产品创新中的科技含量日益凸显

国际上的金融创新也处处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日新月异的科技不断降低着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增加了运作的效率,也对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进行拓展,使得金融产品更为人性化、能够便捷到触手可及的程度。以当前消费者熟知的网银、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为代表的服务,不仅将海量信息资源在瞬间能够进行集中与传递,更将金融服务的空间有效的拓展。真正做到金融服务的自主和便捷。此外,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资金调拨系统、电子汇划系统以及更为先进的支付清算系统等,都提升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成本。人民银行支付体系的日益完善,使新的支付方式可以再商业银行个人支票中得以实现,这不仅推进了金融服务的发展和升级,更使资金周转的安全性、时效性和便利性得以强化。

(二)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以江西省为例

1、金融新产品层出不穷

全江西省的涉农金融机构创新了90多种金融服务项目,这些项目涉及的贷款额度超过百亿元。比如农信社率先于赣州对农民的住房贷款予以试点,试点一年后在全江西予以推广,采用规范化、常态化的服务流程。农业银行推出了“惠农卡”这样一种农民专属的信用卡,它能够承载农行小额贷款的发放,可以便于农户以自助的循环方式,在核定的期限内、在核定的最高额度下实现自助放款还款以及随借随还的服务。这样能够对农户贷款难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2、服务领域被日渐拓宽

农业发展银行本仅限于粮食流通的贷款,在新的信贷政策下,可以发放商业性贷款给涉农企业,通过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粮油企业改制等项目,能够有力的改善农村经济面貌。作为客户面最广、网点最多的零售型、社区型金融机构,农信社很早就立志于将小额农业贷款做精做强,将服务对象从传统的养殖户及家庭耕作拓展到从事规模化农业经营、专业化种养的农业产业经营户;从传统的种养业往加工、运输、营销等多元化的生产和流通模式发展,全方位涵盖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能够使得农民日趋多样化得金融需求得到满足。

3、结算方式得到改善

从“十一五”时期开始,农民工银行卡的业务便开始在江西全面铺开。农民工如果在打工所在地将钱存入银行卡,则能够在家乡选择就近农信社的网点提取现金,这对于农民工异地存款取款是一个极大的利好,使广大农民工感受到了银行卡这一便捷支付工具的现代化。以此为契机,整个江西省的涉农部门都对现代化的结算支付工具进行了推广,加快了农村结算渠道建设的步伐。“十一五”末期,农信社以及邮政储蓄银行分别推出了“百福卡”和“邮政绿卡”,为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作出了贡献。

4、担保方式有所创新

江西省涉农金融机构针对农村抵押范围狭窄以及抵押物不足等问题,在对担保范围进行扩展和对担保方式进行创新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这种形式的创新产品主要分为林权抵押贷款、农业大额信用贷款、信用共同体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农户文明贷款以及担保公司的担保贷款等。

(三)存在问题

1、金融产品的个性化仍然不够

科技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及金融服务的细化都是为了实现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我们的金融机构目前大多是进行市场调研后便研发出相关产品,而市场调研总是一种抽样行为,这样难免不会产生模糊的效果,即刻画仍然不够精准,产品的个性化仍然不够。这种情况在城市亦存在,在农村更为严重。

2、人才的匮乏是当前的重大问题

金融要发展,产品要创新,很多并不能依靠各个金融机构总部的少部分高精尖人才,而要因地制宜,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方式来解决金融产品创新和客户金融需求满足的问题。而这些环节,最为关键的就是人才。因此,当金融行业的业务逐步往多元化、精细化发展时,金融行业的人才也必须是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了解金融的知识,还需要熟知金融中的数学计算、宏观经济分析以及心理学等问题。

3、农村金融创新力度有待提高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农村金融创新产品的种类很少,农村金融创新的切入点单一、覆盖面也不够广;另一方面,新型的支农信贷产品总量很少,仅有占整个涉农贷款比例中不足一成的资金是涉农金融机构的创新信贷产品。金融创新没有很好的发挥和体现自身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应体现的作用。

二、“十二五”时期完善金融产品创新的建议

(一)营造有利于金融产品进行创新的制度环境

我国仍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大政府管辖范围很广、决定权大,基于此给金融创新活动赋予相对宽松的制度环境便很有难度,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中,金融监管的理念也是不规定则为不可为,并非没有规定则可以为。这样的现状不利于金融产品的创新。前文已经述及,由于技术、人才以及管理经验的缺失,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我国曾绕过一些弯路,产生过若干局部的金融风险,本文认同行政强化管制对于控制风险的必要性,但是如果要达到真正的市场经济运作模式,则需要对顺应市场需求和经济规律的办法进行探索,需要将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界定清晰。这样才能够在法制基础、信用环境、制度设计和配套服务等层面的联动中形成一个鼓励创新、包容创新、激发创新的一个有利的外部综合环境。

(二)健全法制体系来保护金融产品的创新活动

鼓励金融创新和培育良好金融生态的关键在于完善金融法治。按照我国当前的具体实际,首先应该将金融法律体系予以完善,《担保法》、《公司法》以及《破产法》、《专利法》等显得尤为重要。要进一步对保护债权人的金融债权起保护作用的手段进行强化,以专利的形式对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知识产权进行依法保护,敦促金融产权交易机构进行转型,以此来对场外柜台交易市场及私募的发展进行带动,这样可以留足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空间。

(三)使金融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积极的创新意识以及足够的风险管控、识别能力构成了金融机构全方位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些能力都构筑在金融机构对金融经济规律的深刻认知、对客户特制的把握和对市场需求的研判基础上。金融机构只有对国内外的金融经济形势进行准确研究,再辅以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经验和教训的吸收,才能够形成一种综合的人才培养、成本利润控制、经营管理运作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的一种全方位的金融创新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卜亚.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现状、效应与策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