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管理的作用范文

企业管理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管理的作用

第1篇:企业管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作用分析

1企业文化特征

企业文化的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石油危机背景下,由美国人首先提出的,并且被作为现代企业文化诞生的标志。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需要在当前企业发展基础上,为企业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完善人格健全发育,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建立全新的人文道德观念,包含新的企业眼光、新的企业精神及其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都可以作为企业文化的范畴。企业文化的诞生,也标志着企业若想取得蓬勃发展,不仅与企业内部的员工技术、设备水平、销售系统有关系,主要在于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合理发掘和有效利用。企业文化能够在当前企业基础上,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生存,规范企业员工的职业操守、工作自信心及相关价值行为取向等,从而实现企业的稳定运行,并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得一席之地。

2建设优质企业文化的相关措施

优质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理念。企业文化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员工,而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经济利益的主要贡献者,在企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优质企业文化的形成,必须以着力保障员工的幸福和利益为前提,并注重培养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职业操守。并且根据当前企业发展现状作出相应调整,不断吸收适应时代先进生产经营理念,融合时下良好的发展观念、创新观念,强化与员工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推动企业不断发展进步,最终促进优质企业文化的建设。

2.1企业领导阶层的带头作用

企业领导阶层作为企业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亦作为企业行为及企业发展的代表性人物,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我国企业的发展道路中,由于受到多种老旧思想观念及传统道德标准的影响,使得企业文化的发展树立遭受到了阻碍,究其原因,是由于企业领导阶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做好带头作用。企业领导阶层作为企业精神文明树立的实践者,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领导阶层必须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精神文明楷模,为员工做好榜样示范。由此可见,企业领导阶层的具体意义在于是否为企业员工做好模范榜样,其模范带头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企业员工树立正确职业观念,完善良好道德思想标准的双重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端正行为标准。领导阶层的言行举止深深地影响着企业员工的个人发展,这种行为性的文化引导,需要领导阶层做好模范作用,以带动周边企业员工树立企业文化观念,利用自身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操守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完善企业持续发展。总的来说,当前时代背景下,需要企业领导阶层通过践行企业文化,积极引导企业员工服务企业发展,发挥推动企业特色发展中流砥柱的作用。

2.2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

任何企业内部往往都蕴藏着其独特的文化发展理念,能够渗透到每一名企业员工心中。例如,有些企业员工在进行工作时,十分爱护使用的设备设施;有些员工在工作之余会通过相关途径完善自身发展,促进自身良好技巧技能的掌握提升;还有些员工严格遵守上下班时间要求,不存在早退迟到的现象。这些文化现象的产生,往往被当作企业在发展道路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放大到每个员工身上就是一场良好的企业文化变革。企业管理者往往不会注意到这些事件的发生,并且没有给予应有重视,但恰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构成了良好企业文化的坚实基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企业文化成长发育,最终形成良好的企业发展氛围。所以当前企业管理阶层,需要擦亮眼睛,积极投入到良好的企业文化价值发展工作中。此外,企业内部文化因素作为企业管理者维持企业内部的良好运行,强化企业外部配合发育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孕育而出的。部分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企业管理者需要善于发现能够促进企业积极发展的良好文化因素,从而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强化企业发展。

2.3企业文化需要与企业管理相互结合

优质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需要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利用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有效管理。企业文化的建立并不能只谈文化不谈制度,没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就无法激活企业潜在的文化氛围。反过来说,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对于企业的管理仅仅局限于部分活动,不可能涵盖企业的所有活动,更不能从根本上完善企业员工的行为意识。企业文化则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约束力量,能够形成一种无形的管理规范,从思想上管理员工的行为规范,而这种管理恰恰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做不到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实际贡献意义就在于,能够对企业规章制度进行有效指导,强化企业管理内涵,利用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提升企业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通过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相互有效结合,能够促进企业员工形成正确完善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工作素养,从而强化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使企业不断提升发展规模,以增强企业竞争力。

3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分析

良好的企业管理关键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因为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层的最高准则,所涉及的领域和具体范畴比较广阔。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管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指引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促进企业综合发展。

3.1引导企业发展的具体方向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能够促进企业形成完善的管理战略基础,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价值引导作用。例如,一个企业只有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才能在良好的文化观念带领下不断促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完善企业创新发展内涵,从而在市场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此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能够促进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综合来说,一个企业的文化内涵要与其发展战略和管理制度相互融合,才能够有效规范企业员工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从而逐渐发挥企业文化的实质性内涵。此外,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利用,能够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为企业提供更多经济利益,不断推动企业经济发展。

3.2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道路中不断积累经营形成的,而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达成高度一致,从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发育。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激励员工,鞭策员工,进而成为约束员工的具体行为规范。当前我国企业的约束力度主要体现在各种规章制度及道德压制上,而企业文化则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员工的行为准则,来督促员工树立正确发展观念,不断鞭策自身前行,进而提升企业员工形成良好的自觉意识。此外,在企业文化的引导约束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员工形成自我履行义务,从而为企业的良好发展贡献属于自身的力量,将企业发展当成自身的一部分,强化自身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增强员工凝聚力,塑造一个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同进步的良好企业工作环境,以激励员工不断完善前行,共同发展,强化了员工为促进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价值。从企业发展的历程中不难看出,唯有企业高层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企业工作环境,才能够带领企业员工共同发展进步,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文化价值观念。

3.3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力量,企业应利用企业文化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广企业品牌效应,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能够促进企业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有利于二者相互协调进步,企业品牌形象能够有效赢得社会关注,强化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和归属感,从而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情感共鸣,为企业打下良好竞争基础,不断提升企业内部凝聚力和竞争力。

3.4对企业管理的辐射作用

企业形象作为企业外在的文化溢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交际传播的映像,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良好的企业形象作为企业成功的标志,能够有效塑造企业形象,在企业管理中形成辐射作用。企业内部形象能够有效激发企业员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强化其良好的工作素养形成;企业外部形象能够反映企业发展的文化特色及内涵,企业形象的良好树立,不仅会促进自身企业发展,还能够带动周边企业实现共同进步,这种企业形象会辐射转移为竞争要素,从而向社会各界传播发扬当前企业优质的企业文化。

第2篇:企业管理的作用范文

档案管理工作的好与差直接关系着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标志着一个企业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因此要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由于档案管理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部分单位负责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能把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重要位置,认为只要保管好不丢失不损坏就万事大吉了,某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错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无法体现自我价值,因此无法端正工作态度,缺乏责任感,无法做到耐心细致,缺乏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更不具备扎实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以及广泛的科技知识,因此无法正确的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所产发挥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意义。由于缺乏责任心,工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失位现象,以至于造成档案管理工作基础不牢固,利用率不高,创造的价值不大。再加上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力度不够,使档案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被忽略,没有提到议事日程,像抓生产经营那样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实施,尤其在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制造出重视、关心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以至于整个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都非常淡薄,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飞速发展管理模式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下遇到诸多的障碍,处于企业发展进程中的边缘化。

二、档案工作的管理与创新

目前档案管理的模式几乎都是一台计算机一套软件的办法,档案管理与提供利用根本无法适应档案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方式的落后,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最根本的原因是档案管理技术的落后无法适应日趋增大的利用需求。导致档案技术落后有几点原因:1、部分企业的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认知,投入力度小;2、某些单位领导虽然有这方面意识,并且购进了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但由于人才匮乏虽有设备但没有熟练操作设备的人员,无法做到物尽其用,以至于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3、管理力度重视程度不够,虽有计算机和档案网络,但是工作人员并没有录入电脑,依然按照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进行工作,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跟不上企业管理的步伐,不利于服务企业和提高工作效率,那么档案管理工作有何谈创新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创新观念,使得的档案在服务中发挥经济效益。首先要做到管好档案,合理的用好档案。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企业不断的优化重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也要为接收和管理好这一类科技档案而转变观念,要深入施工一线,懂得施工的工艺流程,深入了解技术档案的内涵和保存的价值意义,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各种科技资料档案做到“胸中有数”。其次要在全员心中树立起档案就是资产的理念,在企业中无论是科技成果,会计档案、还是书、文、声、像,全部都是企业全体员工智慧的结晶企业的财富积累,它们是企业辉煌发展的真实写照和鉴证。(二)改革创新体制,使得档案工作顺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企业在不断地发展企业制度在不断地完善,档案工作也要紧跟企业的发展步伐,适应现代企业的制度,因此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机构、机制、制度创新迫在眉睫。第一点是机构创新其核心在于将档案工作进行深化和拓展,将以往单一的档案管理工作扩大为集档案、资料、统计、情报、信息等等为一体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第二点是机制创新的关键是高效。企业的档案工作管理机制要随着企业管理机制的转换而创新,从单一的档案管理机制向着档案、资料、情报、信息、科技一体化的管理机制转换。第三点是制度的创新,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详细的制度,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制定出明确的阶段方针以及目标,考评方式以及方法,制定考核办法进行总结考评。(三)管理创新,有效提升档案工作。企业发展的同时档案工作也应跟上发展的步伐,不仅要高标准,还应高水平,上规模、上档次,要坚持依法治档,确保管理的集中和统一。随着近年来办公自动化的进程加快,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都在推行无纸化办公,所有的岗位都建立了电子文档,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应熟练地掌握以及操作计算机的文书处理,以及归档的所有程序,认识纸制文件与电子文件归档的关系,明确在文件归档、整理、以及资料的形成、积累等各项工作中每个人应付的责任。计算机在企业内部进行联网以后企业档案利用率在不断地攀升,企业的各个部门对档案信息实现了共享。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充分发挥信息中心的作用,针对信息再利用以及保密问题,可以通过制定新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法进行解决。

三、结语

第3篇:企业管理的作用范文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作用分为多种,通过企业财务的状况能够看出开展业务和对业务进行分析是紧密相关的。把财务分析分成外部和内部数据分析,是根据业务联系来分类的。1.外部分析(1)关键客源:为了确保能够和企业长久合作,需要利用财务指标的分析来知晓有关企业以及企业固定还贷的实际状况。(2)政府方面:通过财务分析能够知晓企业是否遵纪守法以及市场运营的状况,以及企业的收益和工人的工作情况。(3)完善的会计事务所:可以结合审计报告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的报表,各个会计师能够为用户提出专业的分析。(4)投资:能否进行投资,应当对企业的管理和收益进行分析,保证所有权能够转移,对企业的业绩分析,需要分析企业收益和竞争能力,同时了解企业的收益能力以及股票的发展趋势。2.内部分析(1)员工和工会:为了了解企业方面利益以及涉及员工的收益、保险、福利,可以利用财务报表的形式进行分析。(2)经营者:各个外部客户和内部员工所关心的共同事情,可以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预算的分析来获取相关信息。

二、财务分析对于企业方面的作用

1.企业的科学管理需要财务分析的协助通过财务分析,能有效确定对企业管理如规划、监控、评估、决策和判定的关键影响。为了让经营者了解几年来企业的财务收益亏损状况,以及企业各种资金流向的问题,可以利用财务报表的形式让其明确资金的盈亏状况,有利于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有利于每个部门的工作,未来推进企业财务体系的迅速进步,企业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于企业每个部门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具体的统计分析,从而利用各个部门的工作要求来进行合理的分配、调整,这对于企业的整合有些显著的效果。在企业管理方面生产和运营的发展中,对于企业体系方面的整改在某种意义上,不但能够加强企业在市场方面的竞争能力,也能够改良企业的经济状况。为了迎合残酷的竞争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应当运用科学、稳定的金融理念来对财务进行分析。2.企业策略精准程度的提升需要财务分析想要得到明确的策略和运营方法,人们需要根据财务报表和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财务分析,运用专业的技术和评估对于企业的活动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得出精准的信息。企业的经营者应当依据财务报表列出的财务职工,并对于公司的部门进行详尽分析和了解,结合金融部门的材料和财务部门的材料进行综合的研究从而做出判定。对于业务的管理和运营者财务报表也能够显示出更为周全和精准的分析内容。3.财务经营的体系受到财务分析的影响为了能够使公司取得迅速的进步,企业需引进或提升财务分析技术。在选择财务分析师时就要求其对于企业特征、要求做到娴熟的地步,能够了解企业全面的实际运作,财务分析师在进行分析后若要取得影响运营的审核允许,应当结合企业的财务分析的结果,以及企业的各个体系的制定标准,从而做出更为精确的运营策略。企业在现实的实施中,许多只是表象的问题,通过数字结合就能够处理好实际的状况。因此,为了获得更具意义的信息,财务分析师就需要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的业务活动方面进行实际的考察核实。对于财务分析体系的具体实施应当进行规范化,财务分析师应当明确其职位责任,企业的财务方面想要彻底的进行改良,并使财务分析起到重要的影响就需要财务会计师运用科学有效的分析手段进行规范的操作。俗话说“态度决定成败”,对于财务分析师来说,重要的是应当用勤奋和积极的精神面貌来从事这个工作,只有员工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企业的进步也会与日俱增,从而事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得到提升。因此,企业的管理需要财务分析的运用,为了能够使企业制度的推进,应当设立健全的制度,从而使财务管理水平提升。4.企业的财务和实际状况有明确的显示总之,财务报表分析能够显示出各个企业的生产模式、科技水平、科技人员以及支出的数量,对于本身经济水平都有所表现。有关企业盈亏的预算和判定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都能够利用财务收支的来源进行分析;有关企业的具体支出,可以利用成本来进行分析,以便于提高利益节省成本;为了能够掌握好资金问题,可以利用对于企业融资的方向和资金,以及资产的还贷情况等根本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为了确保经济收益,可以通过减少财务风险组合,利用调整收益和销售的能力进行协调,以便于工作的改良和策略的正确实施。

作者:吴翔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第4篇:企业管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经济学;运用管理

经济学是对企业生产以及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方法和技巧引导的学科,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管理经济学中的需求规律、价格规律、价格弹性、成本分析等方面的原理和知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导向性作用,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现状,管理经济学是把握企业发展方向、正确制定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可以引导企业决策者遵循经济规律、制定科学决策,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现阶段企业管理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转折,我国现阶段国内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对的关键因素,而我国现阶段企业管理却面临着等多方面的问题和缺陷。第一,决策失误。企业管理者由于前几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效应,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状况良好,而失去了对企业具体情况的准确了解和掌握,导致企业对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例如组织臃肿、信息传达延迟、决策信息不全面、企业闲杂岗位较多等问题,导致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能有效决策。第二,管理模式杂乱。企业管理者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法按照既定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和规划,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越级干预、越级管理的现象严重,这些越级管理、跨部门管理长期以来使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运行程序陷入混乱,不仅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更助长了企业的不正之风。第三,人员关系复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风险与机遇并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层以及股东之间的决策就会出现争议,由于不同股东之间存在不同的利益群体和人员组织,因此企业一些重大决策无法顺利执行,造成企业整体工作效率低下,最终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发展。由于我国企业大多数是改革开放之后建立和兴起的企业,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传统的管理思想和决策思路依然存在,这就是导致企业管理出现问题和缺陷的重要原因,另外在大型国有企业中,由于人员关系和利益群体的复杂性,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明显打折,因此,总体来说我国现阶段企业发展主要以管理较为混乱、矛盾较多、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杂乱等方面为特点。

二、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的管理内容

管理经济学是依据科学、合理的经济学原理对企业生产对象、生产方法、生产计划以及产业分配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决策,助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生产对象方面,经济学研究的是企业发展目标是以最小的资源量来生产企业产品,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如何通过有限的成本和资源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同时这些所生产的产品还能够被消费者最大限度地接受,这是管理经济学所研究和实践的内容之一。生产方法方面,由于不同企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不同,不同的企业由于地域限制和科技水平的约束,其生产方法也不尽相同,而企业生产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对企业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不同的生产方法有着不同的生产效率,因此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进而推动企业盈利能力,则必须依照管理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制定科学的生产方法。生产计划方面,企业的生产计划是依照一个时间段内企业产品供应量与市场消耗量的具体数据来制定下一个阶段的生产量,即生产计划。如果企业生产产品过少,则供不应求,无法达到企业利润的提高,而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过多,则又会导致滞销或者价格下跌,也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因此合理制定生产计划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管理经济学是指导企业科学、合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经济原理,对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管理经济学可以解决企业生产对象和生产计划这两方面的问题,由于企业在生产对象的制定和生产计划的制定关乎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最终效果,因此需要遵循管理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合理进行资源的利用和配置,科学地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产品生产效益和销售效益的双重最大化;其次,管理经济学可以为企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通过科学的资源配置和人员管理,调动企业资源和员工积极性,可以为企业效益最大化提供应有的支持和促进。

四、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1.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管理经济学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的管理思想和思维能力,对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益方面来说,管理经济学倡导利用企业生产函数,通过企业的生产函数准确找出各项边界值,从而制定合理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计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企业的生产成本是通过企业边际产量来计算和规划的,通过对企业产量与企业产品价格的边界值可以对企业生产成本和生产数量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达到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数量的合理,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度。

3.合理定位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的合理制定是提高企业利润的重要方式。企业管能力者可以通过管理经济学中的价格原理,都对不同价格的市场占有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对产品定价之前准确了解市场中的价格弹性,首先进行较高价格的制定,然后根据市场反应进行调整,最终确定利润、价格、销量、成本的最优值的价格确定,这也是管理经济学的管理思维。

五、结束语

管理经济学是通过对企业管理者管理思维的引导和管理方法的优化,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生产对象、产品数量、产品规划、产品价格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严密的计算而得来的企业管理规划方法,因此将管理经济学的管理原理和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去很有必要,不仅可以推动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也可以引导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秦秀兰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大英县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高强.企业管理中管理经济学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6,(4):122-123.

第5篇:企业管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贯标认证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建筑企业依据行业的特点,推行QES国际质量标准的贯标认证已十分广泛,在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贯标认证已成为提高建筑企业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贯标认证对企业管理的具体要求

1、贯标认证工作需要领导的重视

通过贯标认证,领导首先要领略标准的精神,在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和程序文件时,对企业的发展有了宏观的控制,做到了心中有目标。

2、贯标和认证工作需要认真编好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写我应做的,做我所写的,记录我所做的。通过这一工作,将企业各部门的职责范围,甚至是岗位职责,管理的程序,办事的依据,完成过程的途径,以质量体系文件的形式定下来。

3、贯标认证工作需要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去实施

把质量活动的结果记录下来,形成质量记录这就要求企业在实施和执行程序文件时,克服过去那种管理不到位,制度不落实的现象。通过贯标认证工作,能使制度落在实处。从而达到了企业管理制度化,充分体现用制度管理人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4、贯标认证工作,需要企业持续有效地进行

这就要求企业在认证工作结束后,持续有效地运行,充分发挥QES标准的特点。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内审程序,可不断自行改进和完善体系方面的缺憾,而且,还能借助外审的力量,找出管理中的不足和缺点,从而达到纠正和改进的目的,就能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5、贯标认证工作,需要企业从事产品质量的工作人员

必须具备所从事工作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在编写程序文件时,将企业的各部门、各岗位的胜任能力需求提出来,可制定得相应高一些。克服了管理中一些用人死板,靠关系,人情、面子摸不开等弊病,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广大员工的整体素质。

6、贯标认证工作,需要有良好的产品

通过持续有效地运行,可使建筑产品的质量稳步上升。特别是针对建筑的质量通病来讲,通过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的严格执行,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消除某些质量通病,不会发生重特大质量事故。为工程的达优和一次验合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企业赢得了信誉,充分体现了向管理要信誉,向管理要效益。

二、贯标认证中需加强的几个薄若环节

(一)、贯标的首要工作是提高对质量标准的认识

企业贯标的首要工作就是提高职工对质量标准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加强质量标准的宣传力度。二是加强培训教育。企业质量工作的重要一环,就是质量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应把质量标准(包括程序文件)作为培训的基础,领导要带头学习。总之,不论是以认证来推动企业贯标,还是因企业内部管理而需要贯标,都必须对所贯彻的质量标准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有提高了认识,才能为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打下基础,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目前,多数企业只注重模式标准,只顾建立、完善企业质量体系文件,仓促推动质量体系的运转,以达到取证的目的。这种走捷径、搞形式的做法,又回到推行 TQC的老路。不做好基础工作、不改变传统的质量管理思路和方法,仍以粗放型的管理方式,盲目争项目、铺摊子,乞望以低水平的外延来增加产值,企业没有向效益集约型转变,向管理要效益,走以质量增效益的企业发展之路,企业就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因此,企业做好基础工作,提高对质量标准的认识,是企业贯标认证取得成果的基础。

(二)、贯标的难点是质量文件的执行

如果说编制企业质量文件是贯标认证工作的重点,那么执行质量文件就是难点。难就难在:1.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环境等因素经常变,质量文件执行不严格。2.有时施工工期短,未等企业进行内审,工程就已近结束。因此,企业最高管理者一定要坚持“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一定要做到。”

(三)、认真贯彻执行标准,努力消除“两张皮”现象

毋庸置疑,ISO9001、ISO14001及OHSAS18001一系列标准,确实是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用标准来规范我们企业的管理工作,这是建立企业科学管理体系的根本所在。根据这些标准建立的QES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的有力工具,也是企业的“管理法律”。但由于企业领导的认识不到位,施工人员不遵守,也就使得企业的质量法律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工具也就无用武之地了。而QES管理体系如果不能适应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也难免会成为表面文章。

三、贯标认证工作的发展趋势及需求

建筑施工企业是我国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一个高风险领域,搞好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迫在眉睫尽量解决的问题,建立健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建筑企业适应新环境与国际惯例接轨,提高企业整体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经。因此建立一个整合型的管理体系(三合一)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努力方向。

(一)“三合一”整合管理体系发展的趋势

1、在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综合管理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通过“三合一”整合管理体系认证的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工程项目越来越复杂,工作人员也越来越多,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起来也越来越困难。因此,一个施工企业只靠一个或几个体系的单独的建立、运行,不能有效地解决各部门之间、各项目部之间以及公司和各项目部之间的相互配合的问题。而是需要靠企业管理体系的整体有效性的发挥。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三合一”整合管理体系是必须发展的方向。

2、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三合一”整合管理体系是施工企业科学地调配人力资源和优化管理结构的需要。三大管理体系对人力资源有明确的要求,且要求明确规定岗位、职责与权限。单独建立体系时往往组织机构庞大,人员设置重叠、职责权力交叉。建筑施工企业可以结合三大体系的要求,一并考虑企业人员岗位的设置,提出综合性的设置和调整企业的管理结构的要求,使机构设置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三合一”整合管理体系是综合性考虑企业的管理结构设置和岗位设置的重要途径。

3、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三合一”整合管理体系是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三合一”整合管理体系建立后,用一套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统一控制,减少文件数量,合理设置了企业的组织机构和职能分配,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益,也减少了为贯标而必须的日常检查、内审、管理评审的次数。合理的将三次认证审核合并为一次进行,无疑会大大降低成本,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达到多个目标和指标,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四、结语

总之,通过QES管理体系的贯彻、运行和认证,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得到了全方位地提高,思想中有了管理的意识,有了向管理要效益的意识。人员的素质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业务素质、管理水平在标准的运行中有了明显的提高。各种组织措施基本能落实到位,施工现场的环境及施工人员的作业条件得到了良好改善,工程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创优的水平稳中有升,安全文明工地达标积极主动,防护到位,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通过实践,贯标认证工作提高了建筑企业管理的水平,使企业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更好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出企业的优势,在与国际接轨时,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参考资料】

注1:周菲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2006.08中国标准出版社

第6篇:企业管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开源;ERP;信息化管理;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0-0081-02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传统ERP模式,即目前企业应用最广的模式,就是企业向软件供应商购买软件,由软件供应商提供软件实施、维护等服务。ERP系统具有三大特点,即提高业务流程整体效率,促进企业实时管理,支持企业战略计划。

Free/Open Source ERP以下简称OS-ERP,即也是源代码开源ERP,OS-ERP是按照国际很多组织定义的开源协议,OS-ERP可以随意下载,不需要付许可费用,但是如果客户需要定制化服务,可以向软件厂商购买。目前国际著名OS-ERP有:Compiere,Opentaps OfBiz,ERP5,GNU Enterprise(GNUe),Tiny ERP等,其中Compiere是开源ERP领域最著名的开源软件之一,拥有10多亿的软件下载量,在全球拥有几万个用户,并有很多开发者对其补充和扩充。目前,瑞典最大的医药批发企业信息系统就是使用的开源软件Compiere。国内市场的开源主要是恩信开源ERP()。恩信是国内首家采用开源模式运营的软件商。2006年恩信科技ERP在发展了六年的基础上决定采用开源模式。目前,已推出更新至恩信云计算ERP系统,

现代客户需要的ERP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ERP系统,现代意义上的ERP必须是一个能涵盖企业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所有业务流程和资源的系统,功能必须是全面的,要集成客户关系、生产、供应链、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协同办公等功能,避免数据孤岛;现在的ERP必须使用最成熟而且要先进的技术保障如此复杂的集成功能准确、高效、低成本、低能耗的运转,避免让企业信息化舍本求末;现在的ERP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让企业实现扁平化管理,避免企业管理中常见的;现在的ERP还必须要保证数据绝对安全可控,避免隐私泄露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只有这样的ERP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工具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保证企业实现朝管理要效益的目标,才能保证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1 OS-ERP与传统ERP对于中小型企业ERP系

统实施的优缺点

与传统ERP系统相比,OS-ERP优势如下:

①成本大大降低。与传统ERP相比,OS-ERP 系统是开源免费的。虽然,在企业实施开源ERP过程中也是必然要进行二次开发,或直接向服务商定制服务,但是,这些费用与传统ERP服务商的费用相比是非常低廉的。

②风险大大降低。ERP行业有这样一句话,“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大量的ERP失败案例严重的打击了客户甚至整个行业的信心,ERP失败也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然而,OS-ERP可以对用户按需定制,由于源代码开放,客户可以获得源代码,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能力对整个系统有一个全局的了解,对于系统架构、功能设计、数据模型、程序编码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③大大提高技术支持的灵活性。中小企业的CIO都必须考虑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不仅要考虑成本,还要考虑一旦出现了问题,谁来提供技术支持。而对开源软件的采用者来说。其拥有的对开发和维护等提供技术支持的人所带来的灵活性正是吸引他们采用的原因之一。中小企业既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IT人员进行系统开发和维护。还可以选择开源ERP供应商的实施服务,甚至可以向第三方ERP咨询顾问公司寻求帮助。

此外,除了以上优势,与传统ERP系统相比,OS-ERP系统交付时间短,国内恩信开源云计算ERP,2周内就可以完成定制化服务交付。OS-ERP系统可以无限用户的扩展,有了不受限制的源代码,随着企业的扩充,企业不需要在LICENSE方面再增加任何费用。可以大大降低ERP使用的成本。OS-ERP系统还有无限功能的扩展,有了完整的源代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期望任意的扩充功能,不受任何限制。想增加CRM可以增加CRM,想增加SCM可以增加SCM,随心所欲。同时,对于开源ERP系统,培训费用低会相对较低很多,投资回报率高等等。

但是,OS-ERP也有其缺点,OS-ERP多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对于大型企业的复杂组织结构并不能有效发挥其功能。此外,无论是购买定制化的OS-ERP系统,还是企业二次开发,OS-ERP缺少了对该企业业务流程的一个全面分析和了解。我们知道,ERP并不仅仅只是一套软件,上一套ERP除了能带来软件功能所涵盖的便捷的统计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改善企业的管理过程。OS-ERP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方面发面能力有限。

2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与OS-ERP发展的契

第7篇:企业管理的作用范文

一、施工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分析

由于我国的施工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相对较短,缺乏比较成熟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加之其面临的特殊的竞争时期和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目前,施工企业存在的需要采用管理会计方法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人力资源管理薄弱。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相当薄弱,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科学合理制度,缺乏合理的、有效的、适应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体系。一些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还仅仅停留在劳动工资管理的层次上,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及办法等。这种薄弱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不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有施工企业的中、高层骨干正在向民营企业流失,从而带走了他们的经验教训以及业主和市场,还间接影响了项目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员工素质的提高。

(二)资金、物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相当多的施工企业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对于机械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在建筑材料的采购方面,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没有科学可行的采购供应计划,不能做到依据管理会计方法来合理确定经济合理的采购批量,采购批量和批次的确定缺乏科学的依据,采购人员为了“拿回扣”而超额采购、乱采购的现象比较突出。对建筑材料的保管、供应和处置未能建立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未能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

(三)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较多,严重的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盈利能力,削弱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成本控制观念不强。虽然绝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意义有深刻认识,并且各有一套管理办法,但是全员参与、全面、全过程控制的系统控制观念还不强,还停留在堵漏洞阶段,即堵材料、设备采购、工程分包、劳务分包、非生产性开支等漏洞。2,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和方法体系。许多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过于简单,人为地简化了成本核算环节,或是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不配比,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不对应,不能满足成本分析和考核的需要。成本管理制度缺失,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制度等得不到有效地贯彻实施。3,全员成本意识差。领导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轻视成本降低的重要性,成本决策随意性强;员工由于责任成本分解不到位、奖罚不明确,在工作中不注重精打细算,损失浪费较为普遍。

二、加强管理会计,解决管理问题

施工企业应建立明确的管理会计工作体制,采用科学、可行的管理会计方法,以期解决这些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开发和科学合理地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施工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这些人力资源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其中既有高级技工和高级管理人员,也有一般的中层管理人员,还有大量建筑工人作为劳动力资源。针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特点,比较可行的是可以参照采用存货的ABC分类管理法,首先将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分成三级九等:A级人才资源是指高级技工和高级管理人员,可以进一步分成三等,其中AA等是指非常抢手的高层次人才,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AB等是指非常敬业、对企业非常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其他高层次人才为AC等;B级人才资源包括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中级职称技术人才等,也可以分成三等,BA等主要是指很有潜力的、打算重点培养的中层管理人员或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BB等是指忠于职责、对当前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的中层管理人员或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其他为BC等;C级人力资源主要是指一线生产工人即劳动力资源,按照其技术水平、体格、敬业精神等,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进一步分成CA、CB、CC三等。企业人事部门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听取有关负责人以及当事人意见的基础上,做好人力资源的级别划分工作,必要的话还可以聘请专家做好这项工作。

在完成人力资源的级别划分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管理会计方法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对A级人才应采用激励加工薪计划的方法;B级人才应以激励加培养进修计划为主;C级劳动力资源主要做好考勤以及工资待遇管理工作。

(二)资金与资产的管理

资金是企业资产的货币价值反映。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管理的范畴和方法主要包括:

第一,资金需求量的预测。施工企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由此形成大量而繁多的物资财产,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支出渠道也比较复杂。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以最少的资金占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管理会计必须在对这些资金资产的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这属于资金需要量预测探讨的范畴。资金需要量预测是指包括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在内的资金需要总量的预测。

销售百分比预测法是预测资金需要量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假定资产负债表上各项目同销售收入保持一定的百分比关系,以未来销售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为主要参数,计算和确定资产负债表中个项目的资金量。还可以用回归分析方法先确定所需资金总量,再按照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结构关系确定各项目资金量。资金需求除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预测外,也可以根据发包方的概预算和以往本企业的经验比例(如毛利率、间接费用比例等)来确定。 第二,收入的管理。取得收入是企业经营的目标,也是企业资金的流人。施工企业收入管理的目标在于扩大边际贡献且加速资金回收,可以采用管理会计方法包括本量利分析、保本分析、边际贡献分析等。而对于加速资金回收的管理方法包括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如合理制订信用政策等。除了保证收入和价款结算的正确性以外,采用本量利分析等方法进一步分析处理,做好施工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等损益管理工作。

采用本量利分析法首先要将施工企业的成本支出(可以包括期间费用,也可以仅就工程项目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块。但由于施工企业的本质是劳务型企业,所提供的劳务比较多样,包括例如安装、基础工程、混凝土工程、土石方工程等,且这些工程通常在一个工程项目或结算对象中同时存在,因而在具体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对所谓的“业务量”要做适当的处理,不能简单地把不同性质的劳务加总在一起进行处理。可行的办法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或历史数据,将那些性质上为变动成本的支出同完成的工程造价或结算价款相比较,计算和确定某项变动成本的变动成本率,计算出该变动成本率后,可用于以后的本量利分析。

第三,成本的管理。我国许多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长期实施的是“粗放式”管理,对成本管理不重视。随着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获利空间越来越小,施工企业应更加重视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现代管理会计的总目标是改进成本信息质量、内容、相关性和及时性。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现代管理会计能满足更多的管理需求,导致管理会计由传统管理会计向现代管理会计发展。常用的管理会计方法包括分级归口管理、成本中心、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制度、作业成本法等。

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第一步就是识别核心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导致总成本变化的任何因素。将作业成本法运用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其可根据成本动因更精确地估计工程成本,并将实际费用控制在预算额之内。整个工程的总间接成本就等于将间接费用分摊到各单元工程层的作业中去之后,再将各单元工程层中的作业逐级汇总得到的总间接成本。从最高层将成本逐级分解,项目公司层作业的成本则可在公司所承担的项目之间根据项目预算数等指标的不同按比例分配。

第8篇:企业管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企业管理企业

树无根不活,企业文化无根不立。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的灵魂,那么,中国现代企业的根在哪里?当人们吃着麦当劳,喝着可口可乐,穿着西装时,是不是企业文化也全球化了?事实并非如此,文化是有民族性的,企业文化也概莫能外。中国现代企业文化也必须植根于中国文化这块沃土,才能长出参天大树。因此,在外来企业管理思想长驱直入的今天,中国现代企业仍然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以义为先” ,重视社会效益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其实质是伦理文化,道义文化,主要以“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和利害冲突。因此,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必然是以义为先的的价值观。孔子著名的论断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讲的就是以义为先的经营之道。《大学》中说“生财有大道,……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生财要取之有道,仁者“生财”是用来发展“仁”的事业,“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生财”是实现“仁”的事业的手段,通过他们以财行仁的活动而得民心,故曰“以财发身”,这其中体现的是儒商精神;不仁者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为富不仁,他们把“生财”作为最终目的,为赚钱而赚钱,甚至不惜作奸犯科,以身试法,乃至亡身以获利,故曰:“以身发财”。这是儒家一贯反对的。儒商就是“以财发身”,是仁者。他们有超功利的最终目标,有对社会发展的崇高责任感,有济世救民的抱负。

企业追求利润是其天职,有利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但企业又是社会中的组织,不可能离开社会、他人、组织独立生存,因此,企业追求的利润必须是在“以义为先”的基础上获得的。就像孟子所言,不符合道义的东西,即便是把整个天下都给我,我也不要,但是如果是符合道义东西,哪怕是一文小钱我也要。儒家思想认为,追求富贵与追求道义并不是一对必然的矛盾体,关键是出现矛盾的时候如何抉择取舍。“儒商”是中国封建经济社会中产生的企业主代表名词,今天,这个名词仍然非常有现实意义,许多企业主仍然希望别人称他是“儒商”。所谓“儒商”,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儒商与一般商人最大的区别是儒商非常重视商业道德,不取不义之财。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经常不可避免地面临“鱼与熊掌”的抉择,作为有发展眼光的企业管理者,不会“竭泽而渔”,而是“以义为先”,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取得企业长远的大利。再则虽然现代社会不再用重义轻利的道德去约束以自利性和竞争性为基本特质的纯粹市场经济行为,但是,社会有时也要求市场经济主体为了社会公义而牺牲某些利润,即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也会为了社会效益放弃企业的经济利益,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主体来说,更应该做到义利兼顾,“以义为先” 。因为企业的一切决策和行为,是在关注公众利益的基础上争取自身利益。让他人先得益,最后自己得益,这种互惠互利的原则体现了现代企业发展的儒家的义利观,强调了企业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平衡协调,在双方利益的共同点上发展企业。自古以来,道德文章与功利追求、儒与商、伦理人与经济人是可以有机统一的,大量儒商的产生,即是明显的例证。可见儒与商的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二、“以人为本”,注重人本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代表的重人道、轻天道思想对社会影响很深,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万事万物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儒家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的人本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民本”“人本”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族心理的一部分,固化为我们的民族性格特征。

企业文化的优劣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现代企业文化仍然应该继承发展儒家思想“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企业的最终发展也必定是为了人。这个“人”便包括了消费者、雇员、和企业主,也就是讲企业的发展要为这三种人的利益考虑。这三种人的利益在日本的公司依次排序为:雇员第一、顾客第二、股东第三。我国企业现在大多信奉的是“顾客是上帝”、“消费者利益第一”。不管企业坚信的是雇员第一还是消费者第一,都说明要追求企业的利益必须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核心,以消费者为本、以雇员为本。

近年来,我们受西方管理思想的影响,将“人”视为资源管理,其实在中国员工的眼里,“人力资源管理”的观点是非常可笑的。既把我们当‘资源’,就没把我们当人,这是中国员工普遍的想法。如果我们没有仔细辨清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真正内涵,盲目地用该观念来看待、处理企业中的人际关系,甚至妄想以此理念来调动中国员工的积极性,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所以企业管理者,凡事先考虑到“人”,考虑到这件事情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想法,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企业管理者要深知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即每一个中国人都非常自尊、自重,“人活脸,树活皮”、“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中国人这种对人性的理解、尊重、关怀和西方人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中国企业,管理者要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关键是要真正尊重员工,真正“看得起”每一位员工。如果上级领导非常器重某位员工,信任他,放手让他开展工作,该员工一定会知恩图报,拼命工作,以不辜负上级对自己的信任。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没有高薪,只要企业管理者真正关心员工,做到“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员工也会努力工作的。这是我们中国人“以人为本”的激励之道。

三、“贵和持中”,转换经营理念

“贵和持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注重和谐、坚持中庸,是浸透在中华民族文化肌体每一个毛孔的精神。孔子倡导“和为贵,忍者高”。强调人在交往中对他人要有包容的态度,“和则两利、仇则两伤”。孟子更是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孔子还讲道:“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人和”(《左传昭公二十年》)。意思是讲政府要营造上下和谐、左右通达的良好社会氛围,以化解社会矛盾。

现代企业管理用中国传统文化一贯推崇的和谐理念去调控人的经济行为,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其一和气生财,企业提倡和气生财的经济伦理道德观念,可以提升企业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和谐不仅是儒商精神,也是一种管理原则和管理艺术。企业之间倡导开展良性竞争与合作,反对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商场如战场”等过激口号。竞争中应“化敌为友”、“化对手为协作伙伴”,建立起广泛联系、彼此协作的关系网。这种关系网就是市场,就是财富之源,就是儒家思想和气生财所揭示的共存性和开放性的道德价值所在。其二和谐稳定,是在企业内部培植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创造充满和睦亲情的家庭式的温暖内环境;其三和蔼可亲,既为顾客提供和蔼可亲、细致周到的微笑式服务,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社会关系,又给企业带来滚滚财源。目前在国内外不少现代企业中,许多企业家遵循“和为贵”的儒家古训,将心比心的“羁矩之道”转换成“角色互换”的管理范式,成为一条成功的管理艺术,借以实现企业和谐的目标。

四、“诚实守信”,树立企业信誉

中国古代商人不泛唯利是图的奸商,但廉贾也很多,而且后者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伦理的“诚信”德目,更受到社会的认可。宋儒周敦颐在《通书》中写道:“诚者,圣人之本”;“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司马迁说:“贪贾三之,廉贾五之”。诚信可以赢来商业信誉,引来更多的顾客。

“诚信之道”对于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良好的企业信用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体制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它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必须依赖于公平、公正和平等的等价交换。而这种交换又必须以双方诚实守信为基础,这就要求各个市场主体必须遵守“诚信立商”为重要内容的市场企业规则,像信守合同规则、平等竞争规则、货真价实规则等。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则。其次,良好的诚信信誉可以减少融资成本和增加贷款信誉。因为可靠的诚信信誉可以使融资者或贷款者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扩大资源配置空间,更好地组织自己的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再次,良好的诚信信誉可以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加快企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减少企业负担。如果各个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都能做到“诚信立商”,及时还清欠款,就不会形成三角债,进而达到经济的良性循环。第四,良好的诚信信誉可以节省经营者和企业经营成本,企业遵守诚信、才能带来企业的兴旺发达。明清时的晋商、徽商正是以守信重信赢得了顾客,使得生意兴隆。在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制鞋业一度失信现象十分严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国内市场,引发了全国性的信用危机。后来,温州制鞋业加大诚信建设,从制假到打假,以经济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温州制鞋业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学会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保证产品的质量,逐渐恢复了社会信誉,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长远战略资源。

由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积极的一面,我们要继承发展。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及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的精髓。因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及伦理观念根深蒂固,至今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没有文化底蕴的管理是不成功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李蔚:也谈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J].山东电大学报, 2006,(2):35~36

第9篇:企业管理的作用范文

1.1对决策系统的影响。企业的决策关乎企业的命运,所以,企业决策在企业管理中占据关键地位。管理会计可以依据科学的方法而且根据企业的决策目标,对其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归纳,然后作出科学的财务指标测评,从而选取经济最大化的方案。比如,要是想得到最优方案,管理会计选用量本利分析的方法来对利润、工作量以及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确定,从而提取出既完成对成本分析且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1.2对经济控制的影响。管理会计可以对企业的预算实施控制的功能,从而给完成决策的目标以依靠,来提升企业效益的目的。管理会计依据企业预算的实施,凭借追踪调查给企业经营供以各类经济数据,并将其与预算数据相比较,对其中的差异进行评估和处理,来确保经营目标可以按原有的计划进行,给予企业的预算以及计划以保障。

1.3对预测系统的影响。要想规避风险才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一定要具备科学预测的能力。企业对将来的经营进行预测的时候,主要的依据是以往的生产运营的信息与当前市场信息,利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对经济市场发展存在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进行评估。管理预测是当代企业主要以经营计划以及目的为基准,考虑市场经济现状和客观规律,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在将来的成本、效益、销售等各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评估,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1.4对责任考核评价的影响。管理会计可以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其发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各个责任部门业绩进行考核测评。出现问题的时候,对相关部门的责任进行确认,执行对应的奖罚措施。管理会计将战略目标和薪酬管理体系与评价系统相结合,对企业的员工起到了良好的监管作用,实现了企业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对企业的发展以及价值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

2、管理会计在当代企业管理中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会计理论脱离于生产经营实践。当前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大环境促生了管理会计,也是由于这样的形势使得企业的组织形式产生很大变化,为了与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相适应所以引进了管理会计。然而,企业的组织形式在变化的过程中也使得管理会计的内容、方式以及目标发生了变化,这就意味着以往的会计管理理论体系不能和实践的过程完全适应。简单来说,就是管理会计不能完全符合中国的经济体制,对我国管理会计的探索要基于自身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现状,不可以对外国的理论完全照搬。

2.2管理会计人才匮乏。中国是会计人才大国,但非人才强国,会计高端人才凤毛麟角,而且很多会计对国内外的会计相关准则知之甚少。财会职员主要以财务会计为中心,仅仅做了记账和报账的工作,根本没有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财务工作者无法参与生产经营的决策活动中去。对非财务方面信息了解甚少,影响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同时管理会计的理论系统和师资力量不完善,培育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难度较大。

2.3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完善。首先企业的高层对管理会计没有足够的认识,其次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也相对落后。企业的管理信息构建亟需完善,很多的企业忽略了财会软件的一些管理功能,只是侧重使用核算的功能,这对软件的使用来说是一种浪费。然而,企业与企业之间在战略部署、资金投入等各个方面均有所差异,所以,信息系统的构建标准并不统一,构建与企业本身相适应的信息系统难度大、成本高,这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降低。

3、完善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措施

3.1建设适应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制。政府应该广泛征集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在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企业管理中的管理会计进行总结。进一步推动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系统。积极与国外管理会计行业进行互动,汲取国际上成熟的理论成果,对我国当前的管理会计认证体系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完善。

3.2加强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促进管理会计的企业实践。企业的高层对管理会计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高层领导没有对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那么即使有高端会计人才也无法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加强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尤为重要,所以要采取一定的行政措施来使管理层重视管理会计。

3.3增强企业财务职员的综合培养。企业财务职员作为管理会计实施的主要承担者,其综合素养的高低决定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所以,对企业财务职员的培养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代企业要注重财会人员的再培训,只有不断对财务人员进行再教育才能使财会人员的知识水平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同时也可以使财务职员对管理会计工作给以十足的重视。

3.4推进企业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财务会计软件在企业财务处理的过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对会计工作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管理会计软件应该被利用到财务会计软件中来,让两者之间通过信息资源的相互分享达到管理会计事半功倍的功效。政府部门应该对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予以扶持,在各个公司通用软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为企业量体裁衣,给企业提供相应的软件系统。这样以来,管理会计的发展不但可以形成职业化、全球化的趋势,也可以给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便利。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