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文化核心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素质教育;价值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高等院校正面临着不断增大的压力。一方面,旧的教育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新的就业环境迫使高等院校必须及时地做出战略调整,让毕业生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茶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同样面临着重重挑战,在新时代,将茶文化的发展与高校的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必将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实现两者的创新式发展。
1茶文化的现代特征
我国的茶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就整个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它根植于我国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农业文明之中,在官本位思想、儒家思想以及佛教道教等传统思想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敬畏自然、重视传统伦理道德,讲求“天人合一”的茶文化的思想内核。这种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延续千年,虽然期间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和重点发生过变化,但这一核心价值理念一直相对稳定,并且影响非常深远。从开始,我国进入了近代历史,当国门被外国列强用枪炮打开之后,中国的科学、教育、文化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当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也不例外。在这一百多年的近代历史进程中,中国逐步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宗法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我国的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同样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深刻变革了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茶叶的生产、加工和消费形式,人们对于茶文化的态度也有了一定偏移。早在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了茶叶生产的机械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近年来,我国茶叶产业不断纵深发展,产业链条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和扩张。茶叶的综合利用渗透到了化工、医疗、食品等多个领域数百种商品之中,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正在改变着茶文化的核心价值内涵。可以说,现代茶文化的价值内涵更加追求人的主导性,偏重于人对茶文化的享受,相关的礼法观念却相对弱化。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现代人对茶文化的新价值内涵正在加速接受,并从中获得了更多的物质文化享受。尽管如此,传统茶文化与道家、儒家、佛教思想紧密相连的特征依然明显,并没有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而消失殆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仍然眷恋着“忠孝礼义廉耻”等传统价值观念,与茶文化的传统核心内涵相契合。值得注意的是,茶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并非简单的时间概念,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而且各个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距非常之大。在一些西部欠发达地区,传统的茶文化依然非常稳定地存在着,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茶文化有着较大的区别。其实,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很多领域都有着与茶文化相似的发展路径,因此,研究我国的茶文化发展对于探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规律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2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深入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不断深化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加大了对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探索力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例如,在高校的公共课或者选修课中加入了曲艺、象棋、书法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具备了更高的文化内涵,可谓是一举两得。素质教育是合乎发展规律的,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更加有利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国的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比如,我国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开展的面太窄,很多情况下仅局限于本专业,其本质上还是服务于专业教学。有些地方虽然在跨专业等方面做了些尝试,例如多开设公共课、给专业相近的学生联合授课、打破专业限制等,但是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还是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过深,没能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内涵,没有从本质上意识到素质教育是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全方位地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各种途径最大限度地提升其社会实践能力,最终培养出适合时展需要的优秀人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有着类似的发展历程,都经受着新时代中多元化因素的影响。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高校的素质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优势互补。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亟需得到创新发展来实现自我救赎,获得更多年轻人的接受认可;另一方面,高等院校里聚集了大量中国最优秀的青年人才,他们具有知识、能力朝气和活力,对传统事物和新鲜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果通过一定方式和途径让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中传播和推广,以广大青年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必将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并培养出足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
3茶文化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3.1有利于综合学科体系建设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人的起居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目前,茶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走上了国际舞台,在很多国家都得到了推广,这一方面见证了我国国家软实力的增强,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茶文化历久弥新,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特征。在国外,很多具有国家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都被纳入了当地高等教育的范畴,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这对我国高等教育具有启示性,将茶文化引入我国高等教育的体系之中,给学生全方位的茶文化教育,增强其对茶文化的了解和感悟,不但有利于克服我国高等教育过于注重专业性教学的弊端,而且有利于我国高校素质教育中综合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3.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茶艺分为六大要素,即人、茶、水、器、艺、境。在这六大构成要素中,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发挥着核心作用。人既是茶艺活动的掌控者,也是茶艺意境的创造者。茶艺需要上好的茶叶、水、器皿,同时更需要茶艺师的心灵手巧才能贡献出极致的茶艺精髓。茶艺的内涵博大精深,是一个综合性的美学体系,其中吸收了很多种不同的文化因素,例如佛教、道教、儒教等,仁爱等传统文化精髓也融入其中。茶艺讲究天人合一,要求茶艺师心无旁骛、心如止水,实现人与物的完美融合。茶艺中蕴含着很多人生哲理,只有在细细的品味中才可以感悟。当代大学生正在处于人生的转折时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正逐步形成,然而,社会上种种不良思想和风气极大地影响着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如果不及时制止和调整,必将影响其一生。茶艺展示的是一种平和的人生境界,研习茶艺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理性和淡然,提升自我感悟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另外,茶文化展现了一种人生艺术,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后,通过茶道规则沏一壶好茶慢慢品位,在品茶的过程中思考和感悟,无形中便提升了人生修养,让心灵得到净化。
3.3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茶文化休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中国人对茶情有独钟,对茶文化更是偏爱有加,茶文化休闲产业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相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我国的茶艺人才存在着严重短缺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茶文化休闲产业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对高等教育发展也十分不利。就业难具有警示作用,倒逼着当代高校必须做出调整和改革,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能。在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无疑是一种顺应时展的明智选择,有助于培养专业的茶艺师,迎合市场需求。而且,茶艺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还是中国茶文化的传承者,承担着将茶文化创新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4茶文化与高校素质教育的良性互动
茶文化与高校素质教育是一种互为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研习茶文化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养和内涵,有利于其正确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具有极强的学习领悟和创新能力,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在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茶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在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和校方的大力支持,在政策、资金、人才、制度、硬件等方面给予足够的保障,逐步将茶文化纳入综合学科体系中来,并在全国高校进行推广,形成具有特色的茶文化教育体系。茶文化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单纯依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校方应当创造条件与企业等社会经营主体进行合作,让学生走出去,到茶艺社等社会舞台上磨砺和锻炼。在亲身的实践中深刻掌握和领悟茶艺的精髓。总之,只有实现创新,才能让古老的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文化光辉,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让茶文化与当代主流文化完美融合,实现新形势下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孙丽花 单位:河北省泊头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龚永新.茶文化与茶道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茶包装;设计;文化语言;运用
1、 茶文化概述
我国几千年以来就开始种植茶树。我国茶文化的初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关联,是一种必备的生存物质。随着品种的增多、加工工艺的精细逐步促成了传统的、丰富的茶文化。从唐代开始,我国茶文化才真正开始,唐朝人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极大意义上形成了茶文化。两宋时期,为茶文化的顶峰时期,茶的理念深入贯彻老百姓的观念,认为喝茶是一种休闲娱乐的项目。商业货物的流通,街头商店迅速的发展,茶商店与迅速蔓延的发展起来,茶文化开始了新的历史发展。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内容,茶艺是茶道在社会中主要表现形式。茶艺有形有名,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即是心灵的一种领悟,在于一个人对喝茶灵魂的理解。茶艺与茶道彼此之间相互联系,艺道不可分别来谈。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茶文化进一步得到弘扬和传承,将茶文化对外开放与拓展。我国茶文化以新的视角的冲出国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茶文化以“和”为核心,注重集体价值,茶文化为当代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注入了新的理念,促进各地文化的沟通和交流[1]。
2、 茶文化语言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2、1以茶文化的v史性定位的茶包装设计
茶文化发展的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茶文化的发展也具有着跟历史文化同样的浓厚氛围,发生了许多古怪风趣的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大都可以被用在茶叶包装设计之中,来介绍某种特定茶文化。如,有一款茶叶叫《江山美人》,包装设计灵感来自唐明皇与杨贵妃共弹霓裳羽衣曲的场面,充分传递出中华悠久的历史故事。茶包装承载着茶文化,同时也是实和虚相结合所孕育的产物。目前,国画、壁画等传统背景文化元素用于茶包装设计中的图画,偶尔搭配诗词歌赋,对图画的进行进一步阐述。外包装除外,还有茶的内包装。内包装是用来直接包裹茶或者防止茶变质的一种容器或材料,常用直接包裹茶时的材质有陶器、瓷器、竹木、纸张等。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研究,新型材料的产生和推广,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茶的内包装的使用材料的要求标准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从茶叶包装的整体把握下手,在茶包装的形体、结构、材料等设计中,我们应该先利用中国千百年来在制作工艺艺术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我国的各种瓷器、青铜器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华丽奇特的造型艺术.这样的艺术设计可以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品味到浓厚的茶文化,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
2、2以茶文化的地域性定位的茶包装设计
我国有56个民族,人口十几个亿,各民族各地域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风俗,而各个民族之间不断地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形成了融合繁荣而又区别的多元的文化韵味。不同地域的茶文化都有不同而又独特风情。例如,华东、华北等北方地区是绿茶的主市场,细嫩整齐、色翠昧香的绿茶为华东人比较喜欢;华北、西北人偏爱叶厚肉实、耐冲泡的绿茶;而贵州、 云南、广东、福建等较南方人,喜欢发酵后的红茶[3]。中国名茶行业把地方特色列为显著特征,在当地特殊的自然人工条件下生长出来的茶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比如,在云南普洱茶包装设计中,竹、蓝印花布等材料作为包装元素,这些材料都具备浓厚的云南风情,购买者只要略微观察就可以知道茶叶的产地,感受到这款茶包装设计的独特之处,知晓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继而产生购买欲望。因此,茶包装设计者应前往产茶地进行考察,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在设计过程中尽量保持当地的文化特色。
2、3以茶文化的人文精神定位的茶包装设计
茶叶包装的设计语言要进行更好趋势的改进,茶包装不仅是方便携带储藏茶叶的容器,还可以使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茶的功能、文化历史等信息,传递出正确的品牌信息并被者和市场识别和接受。在茶叶包装领域,包装的一个关键作用就是挖一个产品与竞争产品之间的不同点,同一种类型的茶叶可能有许多不的属性。包括产地、海拔、种植方式以及制作工艺等等,这个不同点建产品自身显著特征之上,包装的责任就是对其强调和宣传。计语言可以通过文字、图像、色彩来传达。设计师和广告文案利用了文字的多样性,产生了多种表现形式,简洁而准确地传递信息。
茶包装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我国茶道精神所体现的清、静、雅、和,就是一些茶包装设计所追求的一种素材。我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是茶道的精髓所在,在儒家思想中表示一切恰到好处。“清”,是最根本的精神体现.茶包装设计应体现清的美学理念,“静”是美学要义,设计元素要达到创造出宁静的氛围和清净的心境。“真”,茶道精神对真正自我的追求,即是茶道的起点也是重点,这是茶包装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评价标准[4]。
想对人的品格和人的性情进行修养,我国的茶道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实现自我的生存之道。茶文化作为茶包装创意来源,是一种珍贵设计素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想在茶包装中体现茶文化的儒雅、宁静、清新,就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最好的价值目标,从中展开创新。现代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与价值给予了茶文化新的启发和内容,充分展现了时代的进步和当代文化的色彩。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饮用,茶的影响力在不断地扩大。茶道精神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你我相辅相成的,但是茶包装设计元素不必局限于只与茶文化有关素材的范围内,可以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发现新元素,开拓新视野。
3、 结论
茶包装要想设计出不一样的效果,就要着手于肥沃的茶文化土壤当中。要想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要重视本民族的文化和旨意价值,使这些文化语言更好的融入茶文化当中。一方面让消费者一方面在欣赏茶包装的时候可以更好的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李冬梅 茶文化对茶包装设计的影响与实践[D] 杭州师范大学.2014.
[2]张馨予.茶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论-茶文化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D].青岛大学..2012.
[3]高阳 基于茶包装文化元素的当代包装设计语言分析[J].福建茶叶.2016(2).
关键词:传统茶元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以及文化底蕴。新鲜的元素是设计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文化底蕴则是展现设计品味,树立品牌想象的至宝。基于这些要求,传统茶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则成为了一个必然,充分了解茶元素一项在我国文化领域的作用,并加以有效利用,是现阶段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者应该明确的工作重点。
1茶元素意向在我国文化领域的作用
当今时代是知识主流的时代,是高科技电子产品与信息化交流的时代,为了保证可以更好地引领全球经济化发展,需要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在保证尽可能展现我国艺术品的同时,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为了保证我国的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被继承,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工作,需要我国制定合理的文化集成方案和法律法规,保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形成一种潜在力量,进而让我国可以在经济发展大潮中占据主要文化地位。由于我国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所以也可以将我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进行宣传,让更多外国人了解和认识我国优秀的茶文化思想,也让茶文化元素可以更好地在现代艺术品展示中显现出真正的艺术价值。将茶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艺术品的设计中,不是单纯的将其物质融入到艺术品设计中,而是要懂得将茶文化的精神理念融入到艺术审美观念当中。中国的茶文化所涵盖的方面很广,因此,要想保证现代艺术设计可以更好的应用,中国茶文化的古老元素和特征需要充分了解茶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内涵,保证可以将茶文化的深度含义更好地诠释出来,由于茶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茶类品种很多,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品种的茶叶进行设计,从而保证具有更好的艺术效果和艺术价值。比如:茶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除了具有优美的体态,良好的品种和色泽以外,其具有的傲骨风格也可以让艺术创造者有独特的灵感。无论是身居群体还是独处深山,将茶与周围环境进行融合,进而满足设计要求,是更好表现茶元素的基础,也可以更好的展现出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我国古代对茶文化非常重视,在儒家文学作品中也相应的提到一些关于茶的信息。例如:在孔子的《孝经•圣治章》里面有这样一句名言:“天地之性,人为贵”,也就是说,告诉人们要保护爱惜自己的生命,进而对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到珍惜。孟子也在其思想中展现了对生命热爱的诠释,为了更好地让人们理解儒家思想,进而以保护人为基础,宣传茶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尊重儒学经典内容。保证将儒学文化中的仁、义、礼、雅等内容良好展现的同时,达到物有所用的目的,从而满足设计的需求。道家一向主张天人合一,讲求养心、养神的同时,做到德行兼备、形神俱佳的效果。为了更好的展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文化基础,需要以茶元素为基础,进而将环境与茶香融合,保证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对实际物体进行诠释。茶元素重在表现其“意”,也就是茶文化所具有的意境意义。由于茶元素所继承和发扬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较深,因此将茶元素用于写实派画法,保证可以更好的对现在环境艺术设计进行内容补充的同时可以有效的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这也为现代艺术设计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以当时的时代文化和生活面貌为背景,进而有效地展现出当时环境中所具有的艺术之美。
2现阶段我国艺术设计领域存在问题
我国的茶文化继承和发扬了各种学派、各种行业的文化精髓,因此,为了保证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进行发扬和传承,需要了解其中心思想和所具有的哲学理念。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为主要学派的思想文化,在传播思想教育理念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内涵和教育理念,从道家、佛教传来的先进思想,也为我国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好的帮助,由于文化需要不断丰富和加深,因此,针对不同方面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技术,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和吸收,保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同时,让全新的文化形式被社会学者所认同,也让可以使两千多年优秀茶文化的艺术形式得以继承。2.1偏重实用功能,缺乏创作灵动性艺术设计者需要保证其作品更具有原创性的同时,可以以一定的艺术品价值为基点,进而分层次地表现出艺术品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和美感。由于艺术品的设计与原设计者的头脑和思路浑然天成,因此,需要设计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设计能力,保证可以将所看到的进行有艺术性的设计,让作品更贴近生活现实的同时,将茶文化良好的融入到艺术品的设计当中。2.2元素明确性不足,信息表达不充分不同的艺术品所具有的名称和代表的意义也各不相同,以茶元素为灵感,进而将艺术品的样式、工艺稍加打磨,可以更好的展现艺术品所具有的茶文化价值。艺术品的设计需要独立,在保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过程中,通过文学的方法,展现其所要表达的内容。艺术品的设计过程是艰难的,需要考虑背景和大量事实信息的同时,联系到实际,进而表达一部分的情感,艺术品的参观者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使得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想表达的真实情感。2.3艺术表现形式单一,文化拓展不够艺术品的设计方式和设计内容同样有多种形式,比如:将图画文字记载在传统工艺的壶上,或者将所蕴含茶文化的工艺设计手法运用到现代艺术品雕塑中,保证可以更好的为人们展现有艺术审美价值的作品的同时,也展现了设计者独有的艺术设计理念和思想。不同作品的设计风格具有明显的区别性,但也同时具有一定的门类型名字,在设计时需要良好的运用字迹的大小,保证可以按照需求进行组合的同时,让作品显得更加规整,作品需要以绘画为主,保证填充的色彩可以更好的展现人物或者物质的形象,让载体的肌理和载体花纹更好地吸引人们的眼球,进而展现茶文化所具有的真实意义。
3茶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以上分析,下面对茶元素应用的具体对策进行分析:3.1作品多元化,形式灵活应用设计者在进行艺术品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观赏者为基础,保证让观赏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品的核心内容和核心价值,让融入茶文化元素的艺术品设计形式更加多样。简单来说,就是既可以摆放在近处展现其近观的价值,也可以摆放在远处,展现其远观的理念。一副作品从最初设计原稿到最后设计成型,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对艺术作品进一步的进行修改和整理,保证可以达到良好宣传的同时,更好地展现自己独有的创作特点和创作风格,观察者需要有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保证可以从艺术品中获取大量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艺术品中设计的装饰可以有效的衬托设计内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3.2增加趣味性,生动变换感受由于中国人们都很懂茶,应是将茶元素用于到艺术设计当中可以更好的吸引观者进行参观。由于茶元素可以被轻松的获得,所以观者可以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快速观看,避免因长久观看而产生的枯燥无味和劳累之感,观赏者在享受观赏乐趣的同时,对艺术内容和艺术价值也有一定的评估,大大降低了用文字进行茶文化宣传所具有的压力。3.3精简化设计,有效传达茶文化以茶元素为主导思想,保障用干练的文字和精简的语言对茶进行描述,由于茶元素艺术作品富含一定的茶文化信息,需要按照主题进行分类,保证可以对不同种类的茶元素进行区分,并找出相关联的方案设计。茶元素需要更好的通过艺术形式进行表达,设计者要完全读懂茶文化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内容。从目前来讲,我国的环境艺术可以达到一定的先进水平,在创造一些全新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的同时,也达到了人们的审美要求。现在环境艺术的设计方案和设计理念已经摒弃了传统古典美学设计风格,并按照人们发展的历史以及生活现象进行了补充,从而衍生出一种全新的以茶叶作为基础的艺术品设计形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我们生活在变、物质在变,我们的审美需求也需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3.4直观表达,快速定位查找融入了茶元素的艺术作品可以更好的展现出作者所具有的风格和表现手法。艺术作品需要从直观艺术、观赏价值和艺术陈列三个方面来展示,因此,为了更好地将茶元素应用到艺术作品设计当中,需要艺术设计者更好的认清自我动手能力,保证可以将设计作品与茶元素相融合的同时,满足人们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方法。收集茶元素也是艺术作品可以更好被设计完成的开端,为了保证可以收集完整的相关参数资料,需要设计者通过不同渠道、不同人员获取有关于茶元素的信息,并采取科学有效的办法将所理解的茶元素符号灵活地运用到相关设计理念当中,保证可以彰显设计、画面美感的同时,突出其具有的古典气质。茶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介绍和发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保证利用现代科技将茶文化应用到环境设计中,可以有效的避免人们产生疲劳审美的感觉,影响艺术和视觉的效果。茶文化需要从一定的基本理念为出发点,从而保证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将茶文化与先进理念相融合。
本文通过三个部分对茶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首先传输了茶元素意向对文化领域的影响,然后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艺术设计领域存在问题,最后阐述了茶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当代环境设计的发展提供支持,促进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孙斌 单位:武昌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成.当代环境设计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及美学意义分析[J].福建茶叶,2016(1):237-238.
[2]李荣华,郭莉梅.茶文化视觉元素在商务茶馆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2):83-84.
[3]吴智雪.“形、意、神”茶文化符号在茶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6(6):115-116.
关键词: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模式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旅游模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旅游内容到旅游形式,都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对于生态旅游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成为生态旅游中的核心内容。在国家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的前提下,生态旅游也成为旅游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由此,茶叶与生态旅游之间的融合也成为旅游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创新思维。
1.茶叶生态旅游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生态旅游是现代旅游行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通过人与自然的亲距离接触,使人们获得身心的愉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旅游本身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创新性,不仅是旅游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同时也能够影响世界各国对于生态发展的重视。茶叶来自于自然,茶叶生态旅游也是源于生态旅游的一个分支,给现代生态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生态旅游对于旅游企业管理来说也是一次理念的创新。生态旅游管理涉及的范围较广,其中既有生态学、经济学,也包含了环境学、生物学等学科,而传统的企业管理学则相对简单,涉及面较窄。其次,在生态管理中,所涉及的层面更广阔,即强调人的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企业管理究其根本是关于人的管理,人是企业的重要组成,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与支撑。所以,对于人的定义,提出的要求,都会对企业管理模式起到积极的创新作用。生态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人们从传统的书本规范管理逐渐转变为向自然学习,从自然中获得更多的感知与收获,茶叶生态管理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的。茶叶最早起源于我国,集天地之灵气,是大自然的产物。茶叶作为茶文化的载体,被赋予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茶文化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同时还包含了茶道、茶德、茶性等内容。茶叶生态管理的理念是以自然朴实为核心,茶文化中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茶文化融入茶叶生态管理中,即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说,茶叶生态管理对现代旅游企业管理有着积极的意义,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在茶文化的渗透与推动下会更加健康完善。
2.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新模式分析
旅游企业管理是现代旅游市场发展的组成内容,其核心在于管理。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传统旅游企业中,企业管理的唯一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对于生态效益的关注少之又少。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对生态旅游企业的期望不仅在于拉动经济增长,更多地是希望提升他们对于生态文化的传播与贡献。因此,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需要从过去传统单一的管理目标向现代管理方向发展,应当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创新管理模式,深入企业内部,更好地探索旅游企业的管理新模式。
2.1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的意义
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离不开茶文化,而茶文化与生态环境又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旅游企业管理就要从茶文化中汲取精华,将其融入到茶叶生态管理当中,使人与自然之间找到平衡点。茶叶生态管理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相比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因此,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的意义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生态管理理念强调的不是单纯的人类,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通过对环境的多方位保护,能够使整个生态旅游系统得到保护,而不是狭隘地以经济收入作为管理目标。因此,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二是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我国工业经济正在由劳动型逐渐向集约型方向发展,由此,生态旅游管理也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性。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森林资源被过度开发,许多风景旅游区的环境遭到破坏,不仅影响了整体的生态环境,而且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恶化。现代生态旅游企业想要得到长远发展,就要加强对自然的保护,坚持茶叶生态旅游管理理念。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的新模式也要与时俱进,达到可持续发展。
2.2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的协调性
茶叶生态旅游企业要开创新模式,就要从协调性方面入手,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协调、游客与环境的协调。首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是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的指导,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基础。旅游企业只有得到可持续发展,才能获得经济效益。也就是说,茶叶生态旅游企业在进行旅游开发时,不仅要考虑到该地区的环境气候,还要考虑到农业的休养期,每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否则生态环境被破坏,企业也就无法继续开放,也无法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其次,在现代旅游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中,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使人才得到合理应用,才能更好地管理企业,使企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达到协调。最后,游客和环境要达到一定的协调,就需要提高游客对旅游景点的满意度。当游客在景点感到身心愉悦,就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由此,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完善的设备和措施,给游客营造一个舒适的游玩环境,提高服务质量,达到游客和环境的协调。
2.3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的统一性
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的统一性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体现出来的,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游客和环境的统一等。在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模式中,管理的目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既包括游客、设施、交通等,而是人与自然形成的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这就需要坚持两个内容,即人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其中,人与自然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自然是生存的基础,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实际上就是获得经济效益的一种方式。在现代生态旅游企业发展中,对于景点的建设和使用要建立在不破坏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交通设施、饭店宾馆等,一切的开发应当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为前提,这也与茶叶生态管理理念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相一致。人与人的统一,主要体现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统一。提高旅游企业人员素质,减少彼此之间的矛盾,可以将茶文化中的德育功能运用到企业管理当中,营造更加和谐的环境。旅游企业可以通过茶文化的传播,更好地达到育人的效果。在我国许多茶文化生态旅游景点,都有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茶文化本身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关于茶的故事、茶的习俗等都十分丰富,从茶文化中可以探寻到久远的历史印记,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旅游企业可以以文化为核心卖点,将文化传播融入到当地的旅游宣传发展当中,不仅提升了旅游企业的营销管理手段,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传承。由此,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的统一性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和生态效益方面都很适用。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今天人类共同的责任与义务。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的发展离开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只有进行更加科学的开发和利用,茶叶生态旅游企业才能在人和自然之间找到平衡。茶叶生态旅游企业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生态管理理念作为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保证,加强以文化理念作为发展传承的核心,才能更好地实现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迎合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郝亚静.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企业管理新模式[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2).
[2]井跃博.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08).
[3]和献中,王世金.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战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
[4]邱海蓉,冯中朝.茶园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01).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体育;教育模式;创新思路;价值理念
教学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化的活动,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案的拟定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乃至教学效果的考核与总结等等,都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结合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可以看到多数学生自身缺乏良好的运动习惯,而在学生培养理念不断完善背景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思路就至关重要,因此优化开展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思路就极为必要。
1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培养,尤其是当前教学理念不断成熟,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终生成长,因此完善开展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活动创新实施的重要切入点。但是,目前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首先,目前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缺乏明确而完善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其不仅是教学方案制定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计划、学习思路的重要指南,但是从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制定状况上看,其在制定过程中,未能融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元素,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不够贴切。同时,当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缺乏整体优化,其完善度和体系化不够,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其次,当前多数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实施时,其教学内容选择缺乏合理性和实效性。教学内容关系到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筛选好教学内容至关重要。但是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内容设置上,缺乏素材内容的合理有效筛选,尤其是未能认知到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体系中完善元素内容的作用价值,所以,很多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设置和选择的教学内容合理性都相对不够,缺乏有效优化。教学内容上长期缺乏合理有效、更新,既无法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同时也影响了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职能发挥和价值展现。最后,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未能将整个教学体系的制定和实施与学生习惯培养相结合,从而限制了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效果。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不仅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结合当前学生成长的具体素质状况,可以看到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需要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认识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与自身终身健康成长之间的重要关联。但是现阶段,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缺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引导,从而大大影响和限制了该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效果。
2大学体育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
充分认知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优化改革的具体实施要求,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理想效果。具体而言,推进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优化改革的具体要求,表现为:首先,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优化改革要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目标相结合。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向与趋势,结合现阶段学生培养的具体应用理念,可以看到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具体衡量标准,同时也是整个人才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结合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价值,不难看出完善的教学体系,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因此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优化改革过程中,要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角度出发,通过融入各项素养内容,从而实现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价值。其次,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优化改革过程中要充分注重体系化,完善教学元素的筛选与设置,同时也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改革优化。筛选教学元素,设置合理的教学元素内容至关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确保实现理想效果的基础,以往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时,实施的是老师主导、学生配合参与的课堂关系,在这一方案中,学生的学习情况缺乏及时有效的掌握,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未能有效激发。结合当前整个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必须注重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机制,结合课堂师生关系的有效改善,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优化改革要注重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完善,特别是要结合教学环境的变化,创新教学理念。通过对当前整个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很多老师认为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变化不多,因此其教学方案、教学计划等等都基本沿用了之前的内容,未能做出相应调整。但事实上,整个大学体育教学活动是不断变化的,无论是学生的基本情况,还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相应教学目标,都在不断变化。因此,想要实现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化完善,就必须及时调整教学理念,通过融入时代性特征,从而满足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化改革要求。
3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而该文化理念体系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更重要的是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能够为学生培养提供重要帮助。当然,通过对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状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其既需要注重知识素养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基础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但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们全面、完善认识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和作用,通过深化体育学习的具体价值理念认知,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完善。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在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应用过程中,其优势和价值日益凸显,尤其是其能够有效弥补当前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思维理念教育欠缺这一问题和不足,茶文化理念中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和底蕴,使得整个要素在应用过程中实现了内涵上的提升和形式上的优化。茶文化理念不仅是一种物质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底蕴,尤其是文化元素的实质性融入,诠释和表达了整个茶文化体系的传承价值。在多元文化发展应用日益成熟的今天,茶文化理念的传统推广优势更为明显。通过将茶文化理念元素与学生培养这一具体活动相结合,其必然能够在展现茶文化传播理念的基础上,提升传播效果,推动整个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成熟系统化开展。
4基于茶文化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
融入茶文化元素,优化教学目标是开展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教学目标进行整体优化,所谓优化教学目标,就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合理预调,确保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与学生培养目标之间能够形成有效关联。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制定理想的学习方案,同时也能帮助老师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进而确保教学改革能够贴近教学实际。随着当前我们对茶文化体系的传承价值认知不断成熟,如今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如果能够引入茶文化元素,其必然能够丰富体育教学元素,深化教学内涵。教学目标是明确教学活动的基础,更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发挥大学体育教学的价值作用。教学目标在进行优化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融入学生因素,通过对当前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基础素质状况、体育运动习惯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制定系统化的教学目标,通过增进教学目标与学生群体的匹配度,实现理想的教学改革效果。融入茶文化元素的具体内容,优选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是实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要求。对于教学体系来说,教学内容关系的设置和选择,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参与整个课程的积极性,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对整个体育活动形成精准的价值认知,不仅如此,随着现阶段我们对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价值作用认知不断体系化,将知识教育与基础素质培养,以及学生良好习惯相结合,就成为整个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创新开展的基础,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优化选择教学内容,也是将整个教学活动的动态性融入改革优化过程中的重要表现。完善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和重点。当然,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必须充分注重优化教学考核机制,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考核体系,从而确保大学体育教学方案能够取得实效。
5结语
随着当前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成熟,如今整个教学体系也实现了系统化创新与完善,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机制而言,大学体育教学活动未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培养的理想效果。从学生体育素质培养与学生体育习惯养成之间的关系看,优化教学目标,优化筛选教学内容,将从根本上提升整个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事实上,茶文化理念作为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内涵,如果能够将该理论体系融入到具体体育教学过程中,其不仅能够满足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容需要,同时也能够优化体育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韩春远.基于人文关怀的大学体育教育文化体系研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3(5):165-168.
[2]樊晓东.基于终身体育理念下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的实施[J].中国高等教育.2014(11):102-106.
[3]田雨普.健康、传承、弘扬———从多元、文化层面构建大学体育武术教育教学模式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192-194.
[4]孙吉旺.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38-41.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大学生创业思维;影响
在社会创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围绕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而在这些激烈的探讨中,大部分学生都将目光放在了大学生专业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上,而忽视学生了创业思维的研究。在利益驱动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步入社会,开始创业,很难做到从容淡定地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客观看待各种利益诱惑,所以在学生毕业之前,教师有责任通过文化渗透,降低大学生的思想浮躁情绪,在他们的思维意识中修建起思想的堡垒,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抵御创业过程中的种种诱惑与困难。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大学生创业思维具有非常巨大的优化功能,高校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茶文化的教育价值,促进大学生创业思维健康、积极发展。
1大学生创业思维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思维的整体情况来看,其中明显存在很多问题,下面针对其中三项最突出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1“眼高手低”所呈现出的问题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因为自己接受了高等教育,自己有一个好的家庭背景,自已毕业于名牌大学等等,这些“优越”思想,就会造成他们创业过程中的“眼高手低”现象,大学生创业都渴望成功,大学生在毕业前也常常会接受一些学校组织安排的“成功人士”的经验演讲,给学生输入的总是一些成功经验,在挫折教育方面相对匮乏。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未来创业需要“一点一滴”做起的规律有所忽视,加之目前,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以及祖父母的过度关爱下成长起来的,对于社会险恶以及利害关系根本不了解,他们大多追求安逸,自我中心意识强,认为自己什么都好,哪里都比别人强,这就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就逃避、“眼高手低”问题出现的根源。
1.2“自信不足”所呈现出的问题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信心不足”问题,基本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我国大部分非重点高校中学生的创业环境比较弱,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非重点高校的学生与重点高校的学生相比,本身就存在明显的自卑感,加之社会的就业环境大部分也倾向于重点高校的学生,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也就是先看文凭,在学生能力方面的考察放在次要位置。在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综合作用下,必然会导致很多非重点高校的学生在创业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明显的自卑感。其次,是女学生创业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心不足问题,由于中国长久以来存在的“男权思想”,导致不管是工作岗位,还是生活中、学校中,女生总是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即便是在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于人们思维中的“男权思想”也很难根除,这就导致高校女生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很多,自信心不足。
1.3“焦躁不安”所呈现出的问题
“焦躁不安”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由于各种困难而产生的挫败感导致,创业是一个与社会不断接触,不断摩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接触很多不同的人,也会遭受很多拒绝和失败,大学生初入社会,遇到这些问题就会产生很大的失落情绪,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和选择是否正确。在克服以上问题的时候,高校教师可以借助茶文化中的有益元素,不断在学生思维领域进行渗透,强化学生正面应对挫折和挑战的意识,建立健康、积极的创业思维。
2茶文化与大学生创业思维的切入点分析
茶道是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代表,是茶文化中的核心部分,能够集中体现出茶文化的中心思想和内涵。下面以茶道为例子,将其在大学生创业思维中的切入点进行分析。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的时候,引入茶文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切入:
2.1显性方面
2.1.1茶道遵循严格的程序
以茶文化中的茶道为例,它将沏茶、品茶融合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动作、环节、步骤都有讲究,只有每个点都做到位,才能够充分展现出茶文化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简而言之,茶道是讲究一定程序的,甚至是严谨的。将这个思维用于大学生创业中,它的意义在于,构建学生对未来创业活动的正确认识,要让他们从自身的职业特点和能力入手,遵循社会秩序,以及创业步骤,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构建学生正确的创业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突破创业中“眼高手低”的问题。
2.1.2茶道要求宁静的氛围
作为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蕴含了丰富的“禅学”思想,在茶道表演的整个过程中,其整体基调是宁静的、悠远的、雅致的,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洗涤人们心灵的尘埃,这种思想对大学生创业思想有着巨大的优化价值,比如,要培养大学生冷静对待困难和失败的心态,处事淡定,荣宠不惊。也能够帮助他们消除心中一些消极的情绪,在创业过程中会更加冷静、客观地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实际上,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要懂得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能够得到什么”远远比“想要得到什么更重要”,退一步说,即便他们创业不成功,他们至少能够有所收获,能够懂得如何应对未来的“风雨”。
2.2隐性方面
2.2.1品茶所追求的分享
上文已经提到了,当代社会的大学生“自我中心”意识非常强,这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直接关系,这就导致在创业的时候,他们对未来前景的预测也总是“自我思维”,而这种思维会让他们的创业思维越来越偏执,对创业道路的设计偏离理性,而在茶文化思想引入以后,学生的内心会更加平静、理智,在创业中人与人的交流也更加和谐,这无疑会推动大学生创业思维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2.2.2品茶所追求的静思
人们在安静的环境中,思维总是比较理性的,心境也会更加清明。这也是茶道追求静思的原因,静思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特定的问题,它是人们一种心绪,一种行为,在品茶的时候,人们会自然进入到一个情境中,心灵和身体都会放松。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很多磨难,也难免心绪混乱,这个时候,静思就能够帮助他们回归最初创业的“本心”,能够帮助大学生击破这些问题,从而更加勇敢、正面地面对创业这件事。
3茶文化影响力作用下创业思维的优化措施
3.1合理设置茶道选修课程
在茶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很多高校实际上已经建立茶学科系,以及很多与茶文化相关的课程。这种方式是非常正确的,如果茶文化被突兀地植入大学生的创业教学中,学生很难马上接受和理解,因此,高校需要通过课程设置,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地渗透茶文化思想。学校设置茶道选修课程,结合学生的创业教学情况,在创业教学课程中设置茶道、茶文化的实践课程,教师带领学生一同体会茶文化精髓,并启发学生获得更好的创业思维;学校还可以设立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茶文化作为其中一部分,当作一个专门的学习项目来学习,从而推动学生创业思维的健康发展。
3.2建立起体验式教学模式
茶文化与大学生就业思维具有很多相通之处,而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引入茶文化,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现阶段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遭遇的困难。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知行统一”的学习态度,针对“行”的方面,学校要建立相关的选修课程,将重点放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群体中,在毕业班开展茶文化选修课程,为他们接下来的创业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茶文化进行体验、实际操作、分享感受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正面思维。
3.3教师启迪下的文化感悟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对学生思维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在引入茶文化的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能够将茶文化的体验转化为对创业思想的反思,这种反思需要教师以及小组成员的帮助,教师陪伴学生走到学业的最后阶段,在最后阶段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己“授业解惑”的作用,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启发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教师可以将创业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罗列出来,并以论题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对茶道的体会,解决这些问题,并与教师、学生一起交流。
3.4课后实践中的个体强化
创业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而创业离不开实践,只有真正的实践,才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通过设置大量的课后实践,帮助学生优化创业思维,使他们能够成长为一个强大的个体。建立与茶文化相关的社团,开展茶文化与就业思维联系的论坛、讲座,社团成员之间相互切磋,以完成小型创业项目为任务,以开放式的就业思维来打破传统的中庸思想,这对学生未来的创业发展必然会有更多的好处。结束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在高校大学生创业思维教学中,以茶文化为切入点,融合我国传统文化的“礼仪、仁义、和谐、宁静”的思想,能够对学生创业思维产生巨大的优化作用,使他们能够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更富有创新精神,也能够更加正面、积极地对待创业中遭遇的困难和阻碍。本文从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具体研究了茶文化影响力作用下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助力。
作者:王洪东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石书臣,杨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契合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22-25.
[2]谭运进,孔繁荣.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低的原因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5):76-78.
[3]吴宇宁.我国古代文化对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79-81.
[提要] 茶业是安徽省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安徽茶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但与全国其他茶区相比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本文分析安徽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安徽;茶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3日
一、安徽茶业发展现状
安徽生态环境良好,盛产茶叶。早在唐代寿州、舒州、歙州、宣州、池州的茶叶就已经闻名遐迩。安徽是中国近代名茶品目最多的产茶省,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休宁松萝、敬亭绿雪等。2012年全省茶叶产量9.5万吨,茶叶一产产值60亿元,全省300万茶农人均收入2,000元。全省茶叶系统共有33家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全省有6个中国驰名商标(天方、老竹铺、雾里青、新安源、猴坑、谢裕大),2个国家名牌农产品,30多个省著名商标,5个省名牌产品,29个安徽名牌农产品。安徽茶叶不论是茶园面积、年产量以及出口量都很高,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增长,茶叶品类结构优化,安徽省茶叶市场也异常活跃。
二、安徽省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茶叶生产经营集约化程度低,茶农素质有待提高。安徽茶园多分布在山区,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等一般以家庭为单位,而茶农居住比较偏远,难以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和预测市场,生产存在较大盲目性,缺乏应变能力,这种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不利于实现专业化生产。茶农素质普遍较低,生产加工技术落后,市场意识和科技意识淡薄。
(二)品牌意识相对较低,产品标识标注不够规范。目前,安徽省茶叶品牌繁多,但知名度高的品牌所占份额较少,很多小企业的品牌意识淡薄。茶叶品牌建设远远落后于市场,已经成为制约安徽省茶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安徽茶有名茶而无名牌,茶业整体上还停留在产品阶段,品牌经营意识相对较低。实施企业商标战略,打造安徽茶叶品牌已成为安徽从茶叶大省走向茶叶强省的必由之路。绿茶、红茶的质量卫生标准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一些企业不按标准正确标注产品等级、生产日期等相关内容。
(三)科研基础薄弱,精深加工异常欠缺。安徽茶叶加工的工艺、装备、质量保障体系、新产品研发能力等都还较落后。全省茶叶产品基本上为资源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很少,与国内外的差距大,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科研基础薄弱,对茶叶的基础研究理论及科技研发远滞后于生产实践,尤其对茶叶特征性物质、功效成分、健康价值等等,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定性、定量标准。同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新产品开发,提取茶多酚、茶色素等功效物质的深度开发尚处于孕育起步阶段。
(四)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突出。茶叶农残超标现象严重,少数茶农生态平衡意识淡薄,科学用药意识低,不注意采取科学防治茶树病虫害,致使茶园生态失衡。极少数不法商贩为了追求利润,在茶叶中添加人工色素、香精、呈味物质等,致使茶叶中有害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超标。
三、安徽省茶业发展对策
(一)努力提高茶农的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茶农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力培育新型茶业实用人才,着力加强茶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二)科技兴茶,做好茶叶精深加工。抓好品种选育、茶叶栽培、茶叶加工等方面科技攻关和科技应用,推动科技兴茶。加大茶叶功能性成分在食品、药品、化工等领域的深度开发,扩大和提高茶叶内含物质的利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节奏的加快,袋泡茶、速溶茶等茶饮料市场发展迅速,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等作为医疗保健品市场潜力巨大。
(三)培育壮大龙头茶叶企业,积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茶叶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茶叶企业集团。创建茶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推动龙头茶叶企业与小型茶叶企业、茶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小型茶叶企业、茶农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加快品牌建设,加大品牌整合力度,维护品牌美誉度,提升安徽省茶叶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四)注重茶叶品质安全,加强标准体系建设。茶叶产品质量安全主要问题是产品卫生指标不合格、部分产品质量等级不符、标签标注不规范。提高茶叶质量,加强茶叶市场监测是我国茶叶市场面临的主要任务,只有保证了质量和安全的茶叶才会得到人们的青睐,才会有好的销路,努力使茶叶生产、加工、产品标准再上一个新台阶。只有这样,才会在出口世界其他各国时名扬海外,才会将我国千年的茶文化传承下去。
(五)振兴“徽茶”文化,推进“徽茶”与徽文化的深度结合。“徽茶”既承载着茶文化,又体现出浓重的徽文化,是最具安徽文化元素、极具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徽茶”文化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用文化去经营,在经营中体现和传播文化。在中国茶业全面进入品牌竞争的新形势下,以“文化营销”的市场战略,构筑了以“徽茶文化”为核心内涵的品牌群,并形成了层次清晰、布局完善、有竞争力的产品结构和营销体系。着力于挖掘品牌内涵,以文化塑造品牌影响力、生命力。发掘、传承、弘扬“徽茶”文化,将文化与经济相结合,是为了促进“徽茶”产业的大发展、促进安徽茶叶经济的腾飞。
(六)促进茶叶旅游,发展绿色产业。徽商讲究诚信,具体到茶叶行业中,就是要对消费者负责,就是要向消费者提供健康、绿色的产品。建设生态有机茶园,引导茶农进行有机化生产,从茶园管理、采摘、加工、运输、仓储、销售诸多环节,全部采用绿色无公害流程,确保生产和加工的茶叶纯天然、无污染、富营养。依托安徽省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产业,生产“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将安徽茶业真正发展成为绿色产业。
主要参考文献:
[1]范莉梅,姜含春.基于swot分析的建瓯茶产业发展战略选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1.
[2].安徽茶叶出口的问题与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2
“中国西南是茶文化最早产生的地区”1,人们将野茶经过栽培转化为家茶,并制定一套制茶工艺,由此,茶文化也随之继承和传播。茶文化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文明的传承和熏陶,集合了众多人的智慧,使得茶文化的历史积淀更加厚重。据资料显示,英国的茶是由中国引进并传播的,最早起源于18世纪50年代2。经过了几百年的研究,英国人将茶进行改革,并产生了最早的下午茶的传统。“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承袭下来的行为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3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导致了中英两国在茶礼仪上的差异。
一、中英茶礼仪交际差异
中国茶礼仪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从对象看,有接待亲戚朋友的,有接待单位领导同事的;从内容上看,有婚俗茶礼仪,俗称倒茶礼,即男女结婚当天,新娘到新郎家中,见叔叔伯伯婶婶等亲戚时,亲自给长辈倒茶以示尊敬,同时长辈也会相应地把包好的红包放在茶盘上以示谢意。也有亲戚朋友互相走访的,中国人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主人会将客人请到客厅,坐在茶几旁,一般是男主人作陪,女主人给他们倒茶,以示欢迎,当然,茶叶选的是好茶叶。还有工作上的你来我往,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的改变,中国人请同事饮茶打破了传统在家接待的方式,一般带着客人去茶厅饮茶,边饮边聊,给彼此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环境。从倒茶程序看,在中国,倒茶一般遵循晚辈给长辈倒茶,下级给上级倒茶,主人给客人倒茶,讲究谦卑恭逊,这是继承了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传统礼仪模式。
英国的茶礼仪体现了本民族的特色,它没有中国的茶礼仪那么多程序和讲究,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创造性。从对象上,饮茶最初在英国的贵妇人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打发下午的无聊时间,起到交际作用。后经过普及,饮茶逐渐地扩展到一般的家庭。从饮茶时间看,英国人饮茶一般是在下午进行,现在的英国人也有一部分人在早上起床后饮一杯茶的习惯。从饮茶的地点看,英国的下午茶是有专门的时间进行的,人们一般是在下午3点到4点左右进行,他们抽空去咖啡厅或茶厅饮下午茶。从饮茶目的看,英国人喝下午茶,或是为了工作的需呀,或是为打发时间,或是为了约会,或是一种习惯等等。但是到了周末,英国人会在家里举行宴会,邀请朋友和同事来家里喝茶、吃点心等。在宴会上,男士穿正式的燕尾服,女士着正式服装,人坐得很端正,一般是小口抿,男士显绅士风度,女士显淑女气质,切忌喝茶出声音,显得不文雅。在个人的礼仪上,英国人是比较讲究的。
中英两个民族在茶礼仪交际中也体现着不一样的特征。中国人请人喝茶要么在家里进行,要么在茶楼进行;喝茶的目的有多种,一种是出于一种敬重;一种是出于功利性;一种是出于关系友好。这些属于常规的茶礼仪。另外,在中国,家里办大事的时候,讲究茶礼仪,如办喜事或办丧事或办寿宴等,这种茶礼仪出于对客人到来的一种欢迎和尊重。中国的茶礼仪从古至今传承下来,历史悠久,继承着中国古文化的精华,比如晚辈给长辈倒茶;主人给客人倒茶;下级给上级倒茶。同时,茶礼仪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最特别的是,在中国,传承着品茶、论茶;以茶论诗;以茶作赋等等。古代帝王品茶论茶并作诗作赋的比较多,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喜好诗赋,和大臣讨论国家大事时,以茶代酒,从茶中获得启发。这不能不说茶礼仪在提升人生境界和开阔视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英国人请人喝茶一般是在咖啡厅或茶厅,也有在家里请人喝茶,一般是在周末,邀请很多朋友,举行一种宴会的模式。英国人请人喝茶当然也有交际的需要,多数时候,英国人喝茶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下午茶是英国人每天必须要进行的程序,在下午茶中,人们为了舒缓工作的压力,或是为了公事,或是为了约会等,他们会在咖啡厅或专门的茶厅请人喝茶。据调查,英国人的下午茶一半以上的人是为了打发时间或是为了放松心情。另外,英国人喝茶过程中,忌讳谈及个人隐私,多数时候聊一些天气、文学、书画等等。
二、中英茶礼仪差异形成的原因
虽说茶最早是由中国传播到英国的,但是,经历不同的环境、气候、历史、文化等等因素的影响,中英两国在茶礼仪上显示出自身的特点。其中两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是导致茶礼仪差异的客观原因。在中国,地大物博,占地960万平方公里,由56个民族组成,以汉族居多,南暖北寒,以陆地为主。中国的茶礼仪凸显着不同地域及民族的特性,如云南的普洱茶,西湖的龙井茶,安溪的铁观音;又如藏族的酥油茶,白族的三道茶。以藏族的酥油茶为例,相传唐文成公主把茶叶带到了出嫁的地方,在茶中加上奶酪和酥油,奖赏给大臣们喝,后来在藏族传承下来,主人以酥油茶来招待客人。可见,酥油茶具有藏族的显著特色。在英国,地理上是由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岛屿组成的岛国,气候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人口比中国少得多,潮湿、寒冷、多雨的气候,促使了英国人饮茶选择热的红茶。另外,英国人选择红茶还因为红茶具有消除疲劳、助于健体的功效。
中英两国不同的性格特征是导致茶礼仪差异的主观因素。中国人性格内敛、含蓄,以集体为中心,受到传统文化熏陶较重,虽然各地的茶礼仪有一些区别,但是种茶、摘茶、泡茶、饮茶的工序类似,茶水内容单一。如,请客人到家里喝茶,一般为男主人陪同客人,女主人或家里的晚辈负责泡茶。而英国人性格开放、自由,以个体为中心,注重创意,他们在茶中加奶油、糖或果汁等等,以显示茶水的丰富多样。若是正式的宴会,主人给客人饮茶时,他们会配一定的点心,让客人体会不一样的饮茶感受,宴会显得更加温馨暖人。
中英两国茶礼仪的差异也与一定的历史原因有关。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人沿袭了古代的等级、尊老爱幼等传统观念,这种影响在茶礼仪中也是比较鲜明的。如在工作单位,倒茶的礼节是下属给上级倒茶;在家里,倒茶的礼节是晚辈给长辈倒茶,或是家里来了客人,倒茶的礼节是主人给客人倒茶。相对的,英国人继承了古英国人的自由、探险及骑士精神,还传承着基督教的原罪说。因而体现出尊重自我,女士优先,自我救赎等等特性。这些在茶礼仪中表现也是很突出的。如茶中加糖、奶油、果汁等等进行创新;宴会时,男士和女士着正式服装,男士主动为女士服务;整个饮茶过程是民主的,也是自由的,更是优雅的。
“每一种传统礼仪原则都反映了他所代表的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4茶礼仪也反映着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这是中英两国茶礼仪差异形成的深层次的原因。中国的茶礼仪受了很深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中讲究“天人合一”,万事万物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斗争中,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现代社会中提倡的“和谐社会”也是从儒家精华中提取出来的。中国人追寻集体意识,行事以集体为中心。中国人在茶中品味人生,在茶中提升自我的境界,也在茶中体现中国的儒家思想。而英国人崇拜古代的骑士精神,信奉基督教,相信“原罪说”,认为人生来是赎罪的,只有通过个人的不断努力,不断赎罪来完成自己的一生。英国人喝茶时高雅、贵族气质也是受了基督教文化和骑士文明的影响。同时,英国人崇尚个人主义,与人交际时忌讳与人谈及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行事以个人为中心,通过个人的奋斗和努力来实现远大的理想和目标。饮茶是英国人生活休闲的一种习惯,也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
三、跨文化交际中茶礼仪的教学原则
中国的明清时期,曾经发生过“礼仪之争”,5这种中英文化的分歧对现在的跨文化礼仪交际起到一种借鉴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分歧不再是刀枪相见,而要找寻彼此都能适应和接受的方式。那么,茶礼仪在跨文化教学中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从而能够促进跨文化交际?在此,对一名跨文化教学人员,要在接受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分析,使不同的学员很好地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带来的客观差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尊重原则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事物不是随意而生的,每一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客观性,也有它存在的可能性。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这种语言的存在都有它的客观性,不随任何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改变,茶文化也是一样,在各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形式不完全一样,在中英两国,茶礼仪中体现着不同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作为跨文化教学人员,应该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尊重对方民族的茶礼仪,尤其是和本民族存在分歧和差异的地方。承认两国茶礼仪有它存在的原因和价值,在理解中尊重别国的茶礼仪,这是每一个汉语教学人员最起码遵循的原则,也是进行跨文化交际所具备一种良好的心理习惯。在跨文化的教学语境中,尊重原则是很有必要的,这种原则可以包括对问题的客观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及彼此表现出的礼貌等。
2、多样性原则
哲学对不同的事物采取“多样性”原则,认为事物存在多样性是客观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将这一原则运用于两国的茶礼仪教学中也有一定的可取性。这就要求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人员不仅要承认茶礼仪种类的多样性,更要深刻地理解两国茶礼仪不同细节、形成原因及内在价值等等;结合一种茶礼仪的多样性和多种茶礼仪的不同性进行教学。教学人员将不同民族的茶礼仪更全面地呈现给不同的学习者,教学效果好坏会在每一个学员的脸上得到体现。文化多样性的核心内涵在于:大自然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状态的环境赐予了不同民族,环境多样化滋生了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哺育了各具形态和个性的文化。正如多种多样的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弥合造就了生机盎然的全球生物圈,世界上各个文化都有独立创造和发展自己文化的能力,对人类文明作出过各自的贡献。保护文化多样性是不同文化和国家维护自身利益、捍卫和承继自身成就和价值、维护本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乃至保持世界相对稳定的必要前提。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各个文化正由于内部各种文化因素的对话以及与外部文化的接触交流而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尤其是那些与全球性生产相联系的文化要素正在世界各个区域扩散,与之相应,不同文化的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
当然,“多样性”原则还体现在中英两国之外的学习者中,教学人员在讲解茶礼仪时,会遇到来自除英国之外的国家的学习者,对于他们民族的茶礼仪,也需要实行“多样性”原则,这也是对他国茶礼仪的一种尊重。
3、和谐原则
和谐原则,这原本出自儒家思想,同样可以运用到跨文化交际教学中;这也是教学人员学习者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和谐的范围既包括人与人之间,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还包括人与社会之间。在多元文化存在的前提下,教学人员要把握好和谐原则,既要看到两国茶礼仪存在的分歧,也要看到它们存在的相似性,将两种不同的茶礼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习者在接受和理解中各取所需,既增长了他们的见识,也让他们深刻地认知到本民族茶礼仪中存在的不足。给学习者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教学人员必须考虑的因素。具体来说,这里的和谐原则包括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和谐、学生之间的和谐、课堂环境和谐以及教学内容的和谐。
简单地说,和谐原则是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学习者能在一种温馨的气氛中了解本民族的茶礼仪,也了解别国茶礼仪,避免学习者对不同文化产生的不理解和冲突。
宁德城市形象的主要构成
形象是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的总印象。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其形象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内涵、经济发展程度、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等,是整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际及大众传播中,城市形象不仅指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更包括其蕴含的与其他城市差异化的个性化资源,或让人印象深刻,或为人所津津乐道。
文化积淀。文化积淀是城市形象的核心部分。城市形象的人文内涵主要体现在精神的提炼,以及外在的物化表现。城市形象的文化内涵,主要扎根于城市的人文资源、历史、民俗之中。宁德,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如廉政文化、畲族文化、民俗文化等。2009年,国务院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在政策的推动下,宁德定位为“海西东北翼中心城市”,加快环三都澳区域开发,按照“临海、跨海、环海”三步走战略步骤,在“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感召下,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宁德的文化形象一定要与其发展定位相匹配,在新时期将文化积淀融入到城市品牌形象的构建中。
山海文化。闽东有福建省最长的海岸线,在开发的浪潮中,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现象,如霞浦的滩涂摄像、福安传统造船工艺、“海上天湖”三都澳等。除此之外,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宁德山海资源兼备,有名山大川,风光旖旎,有“海上仙都”太姥山、“天下绝景”白水洋和“石臼奇观”白云山组成的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有“洞天福地”美誉的支提山等。在历史的长河中,勤劳的人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如巧夺天工的廊桥技艺、柘荣剪纸、畲族银饰工艺等。
经济形象。经济形象是构建城市形象的基础形象,是城市发展实力和潜力的具体表现。城市形象给人印象深刻与否,与城市经济发展快慢关系极大。经济发展助推城市形象的形成,也为其未来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经济形象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行业分布与市场的构成及其运行环境,同时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也是经济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的产业、行业及市场构成形成了外人对城市整体的经济形象框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宁德农业由单一结构向多种经营转变,茶叶、食用菌、水产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迅速,相继获得“中国茶叶之乡”“中国食用菌之都”“中国大黄鱼之乡”等区域品牌称号。工业初步形成电机电器、船舶修造、汽摩配件、医药化工、建材等重点特色产业。从企业形象方面来说,知名高端企业对于吸引客商投资,将经济形象转化为“形象经济”,意义重大。
旅游形象。旅游形象的口碑效应为城市形象提供正能量。数据显示,2013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来宁德旅游的人数就超过了30万。每年吸引了国内外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强大的口碑广告效应进一步树立了宁德良好的旅游城市目的地形象。这不仅加快城市形象传播,同时还能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形象与旅游形象共生共荣、共同发展,旅游的繁荣势必推动经济的发展,城市也因为旅游人群的涌入而提升城市功能,改善环境、形象等。宁德旅游资源丰富,在每个县市区基本上都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如屏南白水洋的亲水游、蕉城区的畲族村落游、周宁鲤鱼溪的独特鲤鱼景观等。随着交通的进一步便捷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吸引的旅游人数逐年上升,城市形象也因为旅游变得更加美好。
宁德城市形象传播对闽东媒体的要求
投放时机选择,传播针对性要强。从人流量角度考虑,媒介在传播城市形象的时候,时机选择很重要。如宁德山海旅游旺季的夏秋时节,结合召开的重点展会,宁德的媒介可以集中优势力量进行重点宣传。同时从宣传成本考虑,要综合考虑不同时间段不同媒介价位与传播效果的回馈。比如说挑选某类大众媒体对特定区域进行针对性传播,既可节约传播成本,又能实现形象的有效到达。
分众化传播,提高形象到达效果。如果将城市形象的接收者宽泛地定位为所有受众,那么势必会造成传播成本高,也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闽东各媒体在传播城市形象的过程中可实现分众传播,以确保传播效果的有效实现。这就要求媒体要依据自身定位(市场定位、受众定位等),精准判断目标受众,进而作出相应的传播方式选择,如在公交、商场、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选择短而有冲击力的视频片段,让受众对城市产生直观印象。
闽东媒体依托地域文化
对构建城市形象的作为与不足
闽东媒体主要有宁德电视台、闽东日报、宁德人民广播电台、东南网宁德站、蕉城在线等。凭借其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将传播内容结合自身媒体优势传递给受众,在构建城市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差异化传播方式从不同层面宣传城市形象。电子媒介通过城市宣传片的反复播放对内提升市民的自豪感,如宁德电视台在每天的不同时段播放城市形象片,宣传其开放的海湾宜居城市形象,开辟《闽东文化大观园》栏目多角度展示宁德的风俗人情和人文积淀。宁德人民广播电台在《音画东侨》中,经常刊播有关赞美宁德宜居宜业宜游的诗歌,让听众内心升腾起向往感。而纸媒如《闽东日报》通过刊载不同体裁的文章,高密度宣传茶文化、山海旅游文化等。在重要的节会期间,报纸还会根据城市形象传播的具体需要,刊登一定数量的软新闻,配合相关活动提升城市形象。每年的海峡两岸电机电器博览会《闽东日报》都会刊登关于各县区成就发展的软文,分发给参会嘉宾阅读,借此提高传播的覆盖面。
缺乏传播效果的科学评估。从理想状态来说,媒体在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对城市形象进行传播的同时,期待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在实际操作中,城市形象的传播效果,受到了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渠道等因素的影响,其评估效果就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科学分析。从现状来看,闽东媒体在进行城市形象宣传的过程中存在重内容传播、轻效果分析的问题。尽管媒体也会自称通过传播,城市形象得到了较好的传播,但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支撑。通过制定科学的城市形象传播效果分析表,有助于及时对现有的传播实践做出科学判断,发现传播中的弊端,减少走弯路,为更为高效的城市形象传播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各媒体传播内容宽泛,缺乏核心内容和品牌。尽管宁德各媒体策划了一定数量的报道城市的活动,但呈现零散状态。各个媒体还没有形成专有品牌传播内容,存在较多的交叉,个性化因素不明显,尤其是缺乏具有忠实受众支撑的品牌栏目。大众媒体要以持续且艺术的传播方式,才能使城市形象传播更加深入人心。当前,宁德媒体在传播城市形象的过程中存在断裂化传播模式,让传播效果打了折扣,既不便于受众记忆,也不利于形成固定形象。
闽东媒体对城市形象构建的要点分析
一、在城市形象传播的整个过程中,闽东媒体的精准角色定位十分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众媒体能否顺利地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这不仅要求大众媒体对于城市形象的相关信息报道主动高效介入,更需要媒体充分整合各种信息资源,结合媒体本身的传播优势进行有效传播。闽东各媒体自身在受众中的影响力也要得到同步提高提升。作为城市形象传播的承担者,媒体品质的高低也是城市形象的构成要素。因种种原因限制,闽东媒体的专业化程度尤其是品牌化之路漫长。如果闽东媒体自身影响力愈大,其在城市形象的传播发挥的作用也就更大。因此,城市管理者和媒体管理者应努力加大专业传播力量的投入,积极打造品牌媒体,做到媒体和城市形象共成长。同时还要整合利用好各种传播要素资源,以实现不同类型的大众媒体在城市形象的传播过程中形成合力进行高效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