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数据相关毕业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B/S模式;网络化;毕业设计;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3-0551-03
1 绪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运用先进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及软件,对传统的工作管理进行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己经成为新建本科院校高校数字校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实现学生在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以及教师对毕业设计管理的过程中系统化、规范化和网络化。本系统是针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设计教务管理工作,研究、设计并开发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在网络支持的环境下,实现教师网络管理、学生网络选题和信息查询的网络平台。它提高了办公效率和设备可靠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办公耗材,提高选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同时教学单位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类教学资源,建立先进的教学管理机制,优化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高校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效益。
2 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框架技术
本系统前端开发技术采用的是jQueryEasyUI框架技术。作为简单实用的富客户端的Web前端开发技术,jQueryEasyUI是jQuery众多框架产品的一种,主要用于提供web开发者功能丰富并且美观的UI界面的UI插件。Web前端开发人员只需要掌握简单的javascript,和相应的DIV+CSS样式的结构,开发者就可以轻松运用jQueryEasyUI所提供给我们的UI控件完成界面和菜单的全部设计。基于jQueryEasyUI框架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开发,可以除去大量的前端开发工作,既简单,又美观实用。jQueryEasyUI作为一个简洁快速灵活的JavaScript框架,它能实现网页上简单的操作文档、处理事件、实现特效并为Web页面添加Ajax交互。同时,jQueryEasyUI框架可以把一些数据尽量放到前台客户端用JavaScript与用户进行的交互,避免到服务器处理,从而减轻了服务器端压力。
2.2 体系结构设计
本系统采用了基于Web技术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Web技术是基于HTTP的Web Server,主要是可以执行动态地数据请求并进行页面交互的工作,B/S模式是一种三层网络体系结构。第一层为客户机,只有在客户机上安装浏览器才可以访问,客户机是用户与Web服务器的接口,它将管理系统的内容转化为用户直观可见并具有交互功能网页。用户只需要对前端页面进行点击操作和相应的表单请求提交给Web服务器处理并返回处理结果到页面上。第二层为Web服务器,包括WWW服务器和数据库网管两部分,它将根据客户机提交的请求进行处理并根据系统功能动态生成一串嵌入了处理结果代码,然后返回给客户机的浏览器。第三层为数据库服务器,它的任务是与Web服务器中的数据库网管进行交互,负责协调Web服务器发出的各种不同的数据库SQL语句来操作数据库,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Web服务,包括添加、修改和删除数据库内容等。
2.3总体设计
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实现毕业设计过程的网络管理,使高校能高效率地完成毕业设计管理工作,并对进一步的毕业设计答辩及其相关方面的工作提供科学决策,通过网络数字化管理实现:毕业设计课题的自动化,规范化管理;毕业生自主选题;指导老师与毕业生的双向选择;毕业论文的规范化管理;毕业设计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网上登分。
本系统主要围绕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学生、课题三者展开,根据用户需求分析,教师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毕业设计的网络化的课题管理教学活动,包括录入选题、管理选题、、退选选题、学生成绩管理等权限;学生通过该系统可以了解课题相关信息,并进行自主选题,查看成绩等权限;管理员可以对整个系统各方面进行管理,包括部门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权限。系统功能结构如图所示:
3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是在Windows XP环境下开发的,利用,C#和JavaScript编程语言实现,釆用了 VS2010编写环境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通过使用网络信息服务器(IIS)将Windows XP的环境虚拟为Web服务器,采用B/S的结构分布模式,因此只要打开网页就可以使用该系统。对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设计如下:
1) 系统登录模块:具备权限的学生用户登陆系统后选题,并查看选题结果;老师用户登录系统后录入选题,管理选题;管理员用户管理系统各个模块等。其中该模块以教师权限登陆的界面如图:
2) 教师权限模块:根据教师的权限进入相应的集各功能模块于一体的主页面。
①个人业务模块:包括个人信息页面,老师可以对个人信息进行修改、修改密码等功能。
②毕业设计模块:包括上传任务书页面,设置课题名称,限选人数,以及上传任务书文档等;修改任务书页面,对上传的任务书进行修改;任务书查询页面;课题使用查询页面,老师可以在该页面查看课题选择情况;退选页面,老师可以对不适合进行该课题的学生退选,实现老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录入成绩页面,对每个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给予成绩。其中毕业设计模块任务书管理中的上传任务书界面如图:
3) 管理员权限模块:根据管理员的权限进入相应的集各功能模块于一体的主页面。
①系统设置模块:包括机构管理页面,设置部门名称等信息;用户管理页面,添加、修改用户账号;角色管理页面,添加、修改角色;课题设置页面,任务书上传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每个老师上传任务书最大数目、单个任务书最大选题人数等设置;学生选题设置,学生退选最大次数等设置。
②毕业设计模块:包括任务书审核页面,审核任务书;教师任务书查询页面,对通过审核的任务书进行管理;学生选题查询页面,查看学生选题情况;课题使用查询页面,查看课题使用情况;成绩查询页面,查看学生成绩情况。
③数据导入模块:包括导入教师信息页面;导入专业信息页面;导入班级信息页面;导入学生信息页面。
4) 学生权限模块:包括学生个人信息页面,修改个人基本信息、修改密码等功能;毕业选题页面,对可以选的选题中选择合适的选题,并可以退选,退选次数不超过3次等;毕业设计成绩页面,查看完成毕业设计的成绩。其中毕业选题管理中的学生在线选题界面如图:
4 结论
实现高校毕业设计管理信息化,把传统的学生毕业设计管理模式与校园网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使用的方便,高效的优势,能极大地提高传统论文管理模式的水平和效率。既有利于教务干事从琐碎、繁重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又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快捷和便利。基于jQueryEasyUI框架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采用目前流行的融合了先进成熟的计算机网络、中间件和组件技术的B/S软件架构体系,能够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完善有效地管理。对高校管理进一步实现无纸化办公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东,李永辉,吴刚.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构建与实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2).
[2] 李莉,王忠民,苑庆涛,韩俊岗.基于毕业设计管理平台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1(14).
[3] 胡昶,邓泓,李山.基于.NET平台的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2).
[4] 涂继亮,陶秋香.基于B/S模式的毕业设计双向选题管理系统设计[J]..现代计算机, 2007(1).
关键词:BIM;毕业设计;三维建模;工程造价
1引言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综合性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实施独立工作和创新研究的演练过程。它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全面检查,同时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土木工程专业目前主要就业去向是设计公司、施工企业、咨询单位和建设单位,这些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与工程造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高校进行工程造价毕业设计,巩固专业知识,加强工程造价的综合训练和利用经济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尤为必要。BIM是以三维数字为基础,以建设工程的全寿命周期为主线,将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移交、运营等各个环节并联起来,集合成建设工程整个寿命期的相关信息数据模型,具有直观、快捷,便于管理等特点,可应用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是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方向毕业设计为例,介绍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的选题、设计内容、成果类型、成绩评定以及设计过程如何组织等,供同行借鉴与交流。
2基于BIM的工程造价方向毕业设计的特点
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方向毕业设计是结合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纸,主要采用手工和少量应用相关软件计算工程量,计算钢筋用量和工料分析等,而BIM技术主要采用软件计算,其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1)设计选题均为综合性选题,团队合作、任务分解、分工协作、交流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2)主要采用计算机软件分析、计算和绘图,选题广泛,便于修改,也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成果形式丰富多样,便于沟通和理解,分工协作关联成果,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4)毕业答辩体现集体答辩与个人答辩相结合,集体成果与个人成果相结合,突出个人在团队中的合作和贡献等。
3基于BIM技术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的主要选题
土木工程专业除基础课和相关的结构课程外,与工程造价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等,基于BIM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方向毕业设计的选题,主要考虑与工程造价密切相关的知识,如施工方案、土建造价、安装造价、招投标文件、竣工结算所需资料等。
4基于BIM技术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的实践
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涉及的内容多,任务量大,各内容间关联性大。安徽建筑大学的做法是在第7学期结束前1个月,教师网上公布毕业设计选题后,全体师生见面,教师介绍毕业设计选题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师生网上互选,确定人员后召开第一次毕业设计团队会议,布置利用寒假学习软件和复习相关知识。在寒假期间,要求学生每星期在群上汇报学习进程,学生之间相互比较、督促,教师也能全面掌握学生情况。
4.1毕业设计进程安排
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在第8学期整个学期进行,持续时间16周(不含毕业实习2周,毕业答辩1周)。
4.2毕业设计过程督促与检查
毕业设计是个较长的过程,一环紧扣一环,前面的任务就是后续任务的基础,某一环节耽搁时间或疑难点没有解决,就影响下一个环节。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尤为明显。例如:识读图纸是造价建模与软件计算工程量的基础;施工措施的确定是计算措施费的前提;工程量计算完毕才能组价和取费等。因此,必须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督促、检查与指导教师的引领。期初答辩:开学后的第一周,即毕业设计开始的第一周,答辩组织者和成员是指导教师,目的是检查学生寒假期间的准备和软件学习情况。中期答辩:大约在第十周(含2周毕业实习),答辩组织者是指导教师,成员是指导教师和相关专业教师,目的是检查进度情况、基本概念掌握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计划和安排等。模拟毕业答辩:大约在第十七周(含2周毕业实习),答辩组织者是指导教师,成员是指导教师、相关专业教师和相关工程单位的工程师,目的是检查成果情况、基本概念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等,同时也是为毕业答辩做准备。毕业答辩:在第十九周,答辩组织者是土木学院,答辩成员是本院和其他院系相关专业教师和相关工程单位的工程师,目的是检查毕业设计完成质量、基本概念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集体成果与个人成果等。
4.3基于BIM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毕业设计成果
毕业设计成果有集体成果和个人成果。集体成果:每人都要完成和掌握。主要有单位工程三维实体模型;进度计划(横道图、时标网络图、单代号网络图);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基础、主体、装饰装修、屋面等工程量清单;钢筋翻样、土建工程组价和成果集成等。个人成果:根据任务分工,每人必须完成的内容。主要有水卫安装工程造价;电气安装工程造价;招标文件与投标书编制;工程结算编制;单位工程竣工资料等。
4.4毕业答辩方式与成绩评定
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毕业设计是团队力量与个人贡献的融合,团队成果与个人成果的展示,毕业答辩如何体现团队合作、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以及知识掌握程度是个难点。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采取的办法是集体答辩与个人答辩相结合。首先在每组随机抽一人汇报整体设计情况,对共性部分答辩教师提出问题随机抽学生回答,对专题设计部分由设计学生汇报情况,答辩教师提出问题由该学生回答,若答不出来或回答不正确,其他学生可以回答,因为有的学生在完成了自己的内容外还学了其他专题,为鼓励和激励,回答正确的加分,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每个学生必须掌握共性设计部分,同时突出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成绩评定按照平时成绩40%,由指导教师给出;中期答辩10%,由答辩组给出;其他教师评阅10%,由评阅教师给出;毕业答辩40%,由答辩组给出。
5基于BIM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的体会和感悟
5.1培养学生能力与学习热情
5.1.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每完成一步都能实现可视化,因此,成功的喜悦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就工程造价毕业设计而言,部分内容以前没有学过或学的深度达不到毕业设计的要求,但由于有兴趣,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每人都完成了2个以上的模块。
5.1.2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BIM技术是团队力量集成的成果,因此,需要成员间不断沟通和交流,这是课本知识所学不到的,也正是需要培养的。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做法是经常讨论,集思广益,使学生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5.1.3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毕业设计需掌握的软件较多,仅共性部分就涉及4个,专题部分每人至少要掌握1个软件,同时理论知识点要能正确应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小组集体讨论、网络咨询、软件开发商指导等方法解决。其中小组集体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法是由组长牵头召集小组成员,每周不少于2次,学生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每人必须带着问题和体会集体学习。
5.2教师引导
5.2.1指导教师贯通讲解,加强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由于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极易导致学生重软件操作轻基础理论知识,设计成果重观感轻质量的问题。为避免此类问题发生,指导教师的指导思想、指导方式方法和内容安排十分重要。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指导教师每周不少于3次贯通讲解学生即将要进行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例如:造价计算程序、依据,各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量计算方法;钢筋在图纸中的放置形状,钢筋下料的原理与方法;水电安装工程识图,水电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造价计算的异同点等。虽然教师的指导量非常大,但通过系统性串通讲解,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2.2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由于知识点多,实践性与应用性强,指导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更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选题广,涉及面宽,教师指导量非常大。师资力量不具备时可聘请校外工程单位工程师兼职指导,同时对一些涉及工程实践方面的问题,设计组集体到工地现场指导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5.3校方配合
5.3.1如何解决设计过程需要的软件和硬件问题
基于BIM技术毕业设计需要很多软件,可以采取学校购买的办法,但必须是购买网络版,这样可以多个学生同时学习;也可结合一些BIM设计比赛,利用一些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试用版;也可利用学生交叉学习时间解决等。硬件方面主要是计算机配置,可利用学生的个人电脑、借用他人电脑和学校的公共机房等。
5.3.2如何处理毕业设计与就业的关系
毕业设计阶段也是学生就业阶段,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至产生严重的冲突。安徽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做法是根据学生就业面试的时间,调整集体学习和指导时间及内容,早晨、中午、晚上、周六或周日等都可以,同时尽可能利用互联网进行文件传输、问题解答和视频辅导等。
5.3.3学校要积极支持教学改革和实践
基于BIM技术毕业设计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学校要积极支持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要分期分批组织对教师进行BIM技术培训,送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性锻炼,积极引进BIM人才,对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考核要有所倾斜,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同时要根据教学要求配置相关硬件与软件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得以很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朱芳琳.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5.
[2]郑小侠,徐志超,尹贻林.BIM对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冲击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6(5):115-120.
[3]崔新壮,金青,董琳琳,等.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9(1):105-108.
[4]黄恒振.基于大数据和BIM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6(9):56-59.
[5]史文海,杨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3):136-139.
关键词: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多样化;分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33-0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厉敏萍和熊璋琳(2013)指出,由于毕业论文的教学定位不合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教师的主导作用受限、组织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原因,本科毕业设计存在质量滑坡的问题,由此引发了毕业设计制度废除与续存的争议。饶家辉和张乃生(2014)提出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等方式取代毕业论文,然而,更多学者支持时伟(2010)的观点,认为毕业论文的地位难以替代,建议走改革的道路。彭秀英(2012)从选题、指导和评价的角度阐述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措施。另外,部分学者以渐进式培养为思路,马忠(2008)提出了包含研究方法论课程、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三个环节的论文训练体系;何玉润和李晓慧(2013)提议借鉴美国高校,为本科生定制丰富的研究项目;陈文祥(2015)提倡通过精简课程论文数量等方式增强论文写作与指导的连贯性。而牛锐锋等(2015)则重点在加强毕业设计全程质量监控层面给出了具体对策。然而,毕业论文质量并未得到明显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单一模式的毕业设计制度不具有普适性。陈希有等(2012)提出多样化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可以营造宽松、舒畅、高效的人才培养环境。同时,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不等于宽泛化,因此,需要一种全新模式带动形式多样化的毕业设计达到同一预定目标。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形式多样化研究
1.毕业论文选题多样化。将毕业论文选题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学术性论文。主要是以使用大数据处理为主的毕业论文。这种论文需要在理论与实证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入研究,如能有一定的创新是最好的。二是应用型论文。主要是将所有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即毕业实习单位中。这种类型的论文能够与毕业实习单位的情况密切结合,既能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与应用能力。前者适用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后者适用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在选题过程中,应事先确定毕业论文的形式与实习单位。原则上,通过集中性毕业实习,发现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与企业共同分析解决,其成果可以转换为毕业论文。
2.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突破原来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毕业设计。可以是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财务分析报告、财务风险评估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围绕着实习基地发现的问题选择确定毕业论文的具体形式。毕业论文的具体形式需要学生与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共同商议确定,并报会计专业备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根据不同的毕业设计形式,具体要求为:
(1)学术论文型毕业设计要求。对学术论文型毕业设计的要求与现在毕业设计要求基本一致,导师一般要建议保送研究生与有志于深造的学生选择这类题目。与现有要求一样,学术型毕业设计要求与实习单位的情况密切结合起来,纯理论的论文不能通过答辩。字数要求是2.5万字左右。
(2)调研报告型毕业设计要求。调研报告型毕业设计需要按照设定的规范和流程来进行,一般要经历初选题,与导师讨论,然后确定题目的流程。校内外导师需要对选题进行严格把关。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3)财务分析报告型毕业设计要求。财务分析报告型毕业设计主要是对具体某个实习基地的财务状况与质量进行调研、收集数据与深入分析。主要的分析对象是实习基地的财务报表,以此为核心,收集相关的佐证资料,给出最后的评价的报告。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4)财务风险评估报告毕业设计要求。通过对实习基地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在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5)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毕业设计要求。主要对实习基地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据此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需要与所学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三、毕业论文指导多样化设计
对应多样化的论文选题,毕业论文指导同样需要多样化。具体区分毕业实习阶段与毕业论文阶段,具体要求为:
(1)毕业实习阶段指导。毕业实习阶段的指导包括校内与校外导师的指导。校内导师主要是在校内准备阶段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设计类型以及毕业实习计划。其中毕业实习计划是校内指导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带着毕业实习计划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即带着问题去有目的的实习,明确自己应该关注什么,以及应该收集什么。校内导师需要凭借经验对毕业实习计划进行修改并定稿。校外导师的指导主要是从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开始,主要负责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实习基地现场情况修正毕业实习报告。校外导师另一个工作在于指导学生亲身体验所有毕业实习计划中的实习内容,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并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并依据所学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毕业论文阶段的指导。毕业实习结束后,毕业生返校,主要指导来自于校内导师。由于组内毕业设计形式各异,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应对多种毕业设计形式有着较好的把握。一般要采取组内讨论的形式,指导教师与所有组内学生就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这种讨论是定期的,并要求有明确的图片与文字记录。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没有经过讨论与展示的毕业设计不允许参加最后的答辩。
四、毕业论文评价与答辩多样化设计
1.毕业论文评价多样化设计。对毕业设计的评价主要偏重于平时的评价,因此,校外指导教师评分、校内指导教师评分以及学生最后提交的毕业设计内容是毕业论文评价的主要依据。基本思想是注重过程的评价,不以最后答辩作为主要的成绩评定依据。对应于多种类型毕业设计,需要将同种类型的毕业设计放在一起进行评价。因此,需要分类制定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评价细则。
2.毕业论文答辩多样化设计。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采用必须答辩与选择性答辩相结合的方式。
(1)必须答辩。在答辩环节上进行分类答辩,原则上选择学术论文的学生进行逐个答辩。答辩程序、要求与现有毕业论文答辩一致。要求参加答辩的学生提交论文、进行PPT演示、接受答辩小组的提问并回答问题。
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与答辩成绩的合计,并据此评选优秀论文。
(2)选择性答辩。对除学术性毕业论文之外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采用抽签答辩的形式,按照不同类型毕业设计的总数20%抽签答辩。被抽到的学生参加现场答辩,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与答辩成绩的合计,并据此评选优秀论文。没有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的合计,不计算答辩成绩。
参考文献:
[1]厉敏萍,熊璋琳.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亟待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73-176.
[2]饶家辉,张乃生.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3):100-103.
[3]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4]彭秀英.立题和过程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J].中国大学教学,2012,(3):75-76.
[5]马忠,屈波,张金鑫.基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训练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113-118.
[6]陈希有,牟宪民,刘凤春,刘蕴红.关于多样化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8):59-60.
Classification Guidance of Diversified Graduation Project for Accounting Major
YAO Sheng,LI Shi-yi
(School of 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Jiangsu 221116,China)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 智慧校园 服务平台建设 分析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效的推动了智慧校园服务平台的建设,并且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升了高校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并且在该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非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如教学资源数据、学生信息数据等,为高校管理与服务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1 智慧校园概述
智慧校园主要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校园教学的有效结合,创建一个数据化、网络化、智慧型、协作型为一体的教学、管理、科研体系,从而为校园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与数字校园进行对比发现,智慧校园在管理、教学、科研、环境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如表1所示。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下的智慧校园,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1)以智慧校园为管理工具。在进行校园管理的过程中,智慧校园能够为其提供智慧管理的手段和工具,从而更好的实现对科研、教学、日常事务的智慧管理;
(2)对智慧校园资产和环境开展智慧管理和运维。智慧运维是确保智慧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完善了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才可以更好的开展智慧校园管理。同时智慧管理是慧管运维得以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如果在智慧校园中无法更好的实现智慧运维,将无法体现慧校园之“智慧”,从而说明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智慧管理和运维两者缺一不可。
2 智慧校园服务平台设计原则
在进行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遵循以人为本、教与学为中心的原则,并在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的指引下,优先应用和服务提供,以更好的满足高校发展需求。在进行智慧校园服务平台设计过程中,要对高校的技术和管理方案给予综合的考虑,并尽可能将信息技术更好的融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智慧校园服务理念与管理和技术呈现出互动性的关系,其中的服务理念属于顶层设计,要对学生、教师及各部门员工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评估,并以满足教学需求为目标,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为基本动力,以达到螺旋式上升的效果。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中,智慧信息通道主要是指智慧校园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相关数据进行传输所需要的信道。通常情况下,用户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此时就需要与之配备各种类型的终端。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技术与管理是确保各个环节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服务平台建设的结果之一,是保证智慧校园平稳运行的关键。
3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智慧校园服务设计分析
3.1 智慧校园建设需求
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的需求主要包括:
3.1.1 数据标准化共享
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主要包括教学、服务、管理等内容,不仅数据量大,而且种类繁多,并且容易出现“信息孤岛”现象,从而使部分数据无法实现有效的融合。因此,在进行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对智慧校园的应用标准和数据标准给予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同时还需要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完善各应用系统间的接口标准,以更好的达到数据共建共享。
3.1.2 统一管理与维护
在开展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中,大部分的业务系统都是委派给高校各主管部门进行的,这样就会出现缺乏整体规划的问题,导致无法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与维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信息化的发展。因此,为了有效的提高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效率,就需要完善统一规范管理与维护工作。
3.1.3 一站式服务
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高校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O逐渐向服务化模式转变,以便在后期的教学与管理方面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一站式”服务。
3.1.4 实时性
高校信息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数据信息,此时可以借助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来对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实时搜集、整理、统计与分析,并从中查找有效信息,从而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3.1.5 安全性
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因此做好数据信息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加强智慧校园的安全防护工作不仅可以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而且还能保障智慧校园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3.2 智慧校园服务平台总体构架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构架包括网络通信层、智能感知层、应用层、大数据层四层,以更好的实现数据的有效维护与共享,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周到的信息资源服务。
3.2.1 网络通信层
其一般是借助网络技术来实现各种数据的有效传输,并实现不同通信平台下相关数据信息的有效交互,为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的发展提供网络基础服务。
3.2.2 智能感知层
其可以借助各种传感技术来实现对各种原始数据信息的有效采集,具体信息包括师生的活动状态、师生生活、教学仪器设备运行状态、学习互动状态,从而为后期的海量数据管理提供服务保证。
3.2.3 大数据层
借助数据管理工具能够确保大数据的有效存储、分析、管理,其中大数据层是实现智慧校园各部分、各种信息有效连接的枢纽,同时也是智慧校园的核心。
3.2.4 应用层
其能够实现科研、教学、办公、学生管理、生活服务等各种服务功能,其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点。
3.3 智慧校园服务平台设计的构成要素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智慧校园涵盖了虚拟校园和现实校园两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种新型的智慧型校园形态。智慧校园服务平台设计过程中的构成要素包括智慧环境、智慧服务理念、智慧管理、智慧教W、智慧科研、智慧文化和体验等。智慧校园服务理念通常包括下述两个方面的含义:
(1)在提高管理整体水平、促进高校教学发展的基础上来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并将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学校规划的“顶层设计”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智慧校园在学校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所体现,更好的为高校建设提供服务;
(2)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所有服务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在征求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智慧校园包括了智能感知(如温湿度感应、节能监控等)、泛在学习与工作(如数据资源获取、信息传输与处理等)、无缝网络(如互联网和内联网接入、物联网等)、便捷生活(如校内外互通、便捷消费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智慧校园服务平台来实现。在进行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一般会借助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优势,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为学校的后期建设提供参考。
3.4 大数据时代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
在进行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相关数据信息只有不断的进行流动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其价值,并且只有数据信息具备一定的价值,才能够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各大高校的IT部门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有效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将最终的分析结果反馈给学校的管理和决策部门,从而为学校的后续决策和发展提供良好的而借鉴,并逐渐形成一个具备内需拉动特点的良性循环机制。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往往具有信息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存储、数据交换共享等基本功能,同时还包含了应用支撑和基础设施两部分内容,其不仅是校园发展过程中所有数据的汇聚中心,而且也是智慧校园服务平台中进行数据处理的核心部分。
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智慧服务与运维平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包括的管理与服务内容有智慧校园相关资产、生命周期管理、设备履历表(使用、维护、购买、报废、询价等)、服务与应用健康监控、基础网络可视化管理、运行设备自动配置、业务(事件、故障、问题)处理、数据中心环境监控、知识中心(故障处理经验、业务处理流程与规范、智慧环境操作模拟、用户培训资料)、用户信息与权限管理、故障与问题预测(如故障高发预警、流量高峰预警、病毒预警等)、计算容量规划与预测等。
4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具体应用
4.1 智能提示平台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智慧校园服务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智能提示平台,当学生的考勤、学习成绩等数据产生较大范围的波动时,该平台就会将这些数据信息传输给学生本人、辅导员和班主任等,这样一来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及时消灭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习惯。智能提示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记录,如学生的各种出勤情况、校外实训、实习实训等,并及时提醒学生,以便学生作出相应的调整;
(2)项目费用智能提醒。智能提示平台能够对项目负责人费用的使用和报销情况进行实时提醒,并告知何时完成报账所需手续,避免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
(3)毕业项目提示。在学生即将毕业时,智能提示平台可以实时向学生提供将要办理的事项,如毕业设计的制作等;
(4)毕业生就业情况提醒。智能提示平台可以对近几年各个专业的就业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然后制作成报表的形式以供师生参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且还可以为学生专业设置的调整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4.2 学校管理支持平台
4.2.1 招生计划数据支持
其能够为用户提供近几年学校各个院系在不同地区的招生数、不同专业的招生数、不同系部的招生数,并自动生成报表,以供学生和学校参考。
4.2.2 人才政策数据支持
通过对学校师资队伍情况进行分析,并自动生成报表,从而为学校人事部门及管理者对人才的调整进行借鉴。
4.2.3 财务状况数据支持
通过对近几年学校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并自动生成报表,为后续财务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支撑。
4.2.4 学科建设数据支持
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来对学校学科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并自动生成报表,从而为各个学科的设置提供借鉴。
4.2.5 人才培养模式数据支持
借助学校管理支持平台,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根据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来对不同教学模式及环境下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最优的教学模式。
4.3 后勤管理系统
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后勤管理系统是其中比较重要的辅助部分,其可以有效的满足校园物业、校园安全等管理功能。通常情况下,校园监控系统可以借助图像识别、安射频识别、GPS、遥感等技术来对校园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安防视频监控系统通常是借助网络技术来将相关数据信息技术传输到数据库中心,从而实现对相关数据的有效分析。一旦出现意外现象,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将相关数据及时传输到管理中心,从而准确的定位事故位置,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
5 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充分利用其所具备的分析处理系统,来进行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可以更好的推动智慧校园的转型,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周到的服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校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于长虹.智慧校园智慧服务和运维平台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8(08):192-193.
[2]刘敏斯,陈少波.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2015,11(09):57-58.
[3]王永光.基于移动终端的智慧校园一站式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作者简介
蒋映(1981-),男,湖南省湘阴县人。现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
关键词:特色;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办学指导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251-02
沈阳建筑大学2003年提出申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至今已经连续10年招生,有六届学生顺利毕业。通过10年的教学,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建设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存在的问题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一个新专业,是由信息科学、计算数学和运筹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成立时间短,全国各大专院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具体的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很多大学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结构不是很清晰,没有形成特色。例如辽宁省有23所大学开办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教学规范,各学校都碰到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等问题。其次,大多数学校把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的很多。但是,实际开设多少,开设多少学时,讲授什么内容,差异还是非常大的。这些开设的课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否相互协调都存在很多问题。再次,大多数学校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实验教学以验证课程理论为主要目的,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更新不够快,很难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最后,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混乱,给社会和用人单位造成一种假象,该专业看似是“什么行业都能胜任”的“万金油”,实则是“蜻蜓点水”,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就业前途。因此,深入研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结构对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该专业的健康发展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利益,并将不断促进为国家的信息技术行业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级人才。
二、依据学校的特点,制定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数学、运筹学与控制科学和计算机软件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专业,因此,数值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编码与信息安全、计算智能等都构成信息科学的核心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集信息科学、计算科学、数学和计算机软件等作为一体的本科专业。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当今社会每年的信息量都以几何级数的比例在快速增加,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处理与研究,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诞生,正好符合社会这一需求和今天的时代特征。沈阳建筑大学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本专业的师资特色和招收学苗的情况,制定既符合该专业的规范要求又具有本校特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计算机素养,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信息处理和信息计算中的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软件开发公司、信息公司、以及经济等相关部门和机构从事计算机软件或与之相近的研究、教学、管理以及信息处理与分析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单位工作。沈阳建筑大学有5名该专业的教授和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从事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编码与安全方面的教学工作,在数学和计算机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实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加强数学基础课、专业课和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突出数学和计算机知识培养的特色。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作为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数学、运筹学和计算机软件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专业,其主要特点是:要求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软件开发及应用能力。根据沈阳建筑大学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数学和计算机软件能力都要过得硬的办学指导思想,有利于提升该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学生的以后专业发展。作为以数学学科为基础的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必须具备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又具有计算机软件专业的特征,即具有工科专业的特点。然而,该专业的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该进行不断的改革,以达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要研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方向定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该专业不是简单的“一部分数学课”+“一部分计算机课”+“一部分管理科”+“其他部分课程”的组合。多数资料都认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要应以数学知识、计算机和网络科学知识高度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新专业。因此,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计算数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有着一些本质的区别,它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数学、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特征,能够满足社会和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其次,要深入研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数学、计算机和网络课程的具体分配学时和具体讲授的教学内容,以及讲授课程的先后顺序。第三,要深入研究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每门课程的上机实验学时和实验目的。上机的课题不应该全是验证实验,还应该包含一定比例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第四,深入研究该专业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一门课程收尾的关键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重要环节。怎样才能使学生能精通本门课程,并和已经学过的其他课程知识相结合,解决和本专业相关的技术问题,是课题要研究的内容。最后,进一步研究该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管理和答辩。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大学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就是一个毕业生的“收口”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阶段,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培训。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
四、根据培养目标和办学指导思想,制定相应的基础课和专业课
为了强化数学知识的训练,我们不但开设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数值分析、数理方程、离散数学、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等数学课程,而且设置的学时数也很多,要求讲授的内容可以满足培养目标的需要。在计算机知识的教学中,我们主要开设了计算机基础、C语言、Java语言、VC++、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还开设UNIX操作系统、云计算等选修课。此外,还给该专业开设了信息科学基础、信息安全与信息编码、数学模型和运筹学等课程。我们还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学生的特点及毕业后就业的实际需求,增加了C语言、Java语言、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等课程的学时数,使得学生能充分掌握这些课程的精髓,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心应手地使用这些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比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数学基础要牢固很多,并具有很强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该专业与计算数学专业的计算能力相当,但比计算数学专业具有更强的软件开发能力。
五、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强化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多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入学时数学基础课都不错。因此,学习数学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能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但是,当开始学习计算机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时,多数同学都有些不适应,首先是不适应计算机的基本上机操作;其次是缺乏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方面的知识;最后,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知识还很肤浅,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上升到理性知识。这需要学生连续不断地学习计算机知识才能达到,而在达到这个水平之前,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管理,尤其是具体的上机操作。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工具,开发一些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小程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度过了这一关,绝大多数学生就能顺利地跨过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始门槛,就会为继续学习计算机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能正确的学习方法完成计算机课程的学习。
六、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全国有500多所大学都设置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辽宁省有23所大学设置该专业,且大部分都依托于数学学院或理学院开设,多以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为研究方向。一个适当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结构首先对制定该专业的培养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培养计划已经为学生制定好本科四年具体的学习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毕业设计等所有的学习内容。培养计划一旦制定,就不容许做大的改动,因此,一个适当的培养计划是培养高质量毕业生的重要保证。其次,对制定具体的每门课程开设的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学时和实验教学学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每门课程的主干部分是必须要保证的教学内容,不可随意减少和改动。最后,对具体的实践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虽然授理学学士学位,但是,该专业不同于数学等理科专业,它还具有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许多特点,即它具有工科专业的特征。因此,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是该专业教学的重要和不可缺少的部分,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今天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息息相关[2],因此,在深入研究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时,必须要考虑到实际应用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动态地调整课程体系中的不完整和不适合部分内容,使其能达到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桥梁检测与加固”课程;教学改革;云平台;虚拟仿真
当前,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桥梁作为跨越山涧、疏导交通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的建筑物意义重大。近年来,环境侵蚀、长期荷载效应、材料疲劳老化等因素所导致的运营期桥梁损坏发人深省,鉴于桥梁结构损坏所引起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事故不可预估[1],对于桥梁结构的检测与加固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许多高校针对土木工程(桥梁方向)专业开设了“桥梁检测与加固”课程。该课程为新兴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2-3]。截至目前,“桥梁检测与加固”课程虽有部分教材正在使用,但较为成熟的教材很少。针对应用型本科办学特色,本文提出对“桥梁检测与加固”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行业输出高水平人才。这是进行该课程课堂改革研究探讨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进行本次改革的意义所在。
1“桥梁检测与加固”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以黄河交通学院为例来说,根据目前的人才方案,“桥梁检测与加固”总课时为32个,其中理论课时26个,实践课时为6个,与学院的定位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差甚远,且轻于实践课程,不能达到锻炼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另外现阶段应以知识综合运用为重点,优化教学内容,从项目工程实际运用角度出发,突出学生实践能力考核,对于实训课时,应建立过程评价考核制度,但目前的考核仍以理论型考试为主,轻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校企合作方面也应加强,目前学生不能进入企业,不能参与一些实际工程的检测与实际工程加固的实战,这均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
2教学改革的内容
针对目前该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本次教改的主要内容。
2.1调整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
以黄河交通学院所开设“桥梁检测与加固”课程为例,现行培养方案中教学方法单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在原培养目标的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建议将理论课时与课内实践课各开设16课时,该课程作为一门不断发展变革的学科,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而前进,教师更应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课时安排,完善理论基础认识,增加实践课时,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仪器使用、桥梁缺陷检测和病危桥梁加固的动手能力。
2.2建立检测与加固数据云平台
2.2.1建立云平台数据库在现阶段“桥梁检测与加固”课程中,学生只能通过学习理论知识,通过课堂仪器操作和实验室现有仪器的使用来进行简单的实践,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迅速发展,可通过与合作企业加强沟通交流,基于“互联网+”建立校企合作的网盘共享数据库,即校企合作云平台。以“互联网+”的形式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互通,进一步打通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企业在云平台上可实时上传检测工程的基本信息、检测照片、检测视频、检测数据和后续的检测报告以及加固案例、加固图纸和加固设计方案等资料,所在学校的学生可使用学校专用IP及账号进入平台下载所需要的资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入驻平台的企业,学校要提供一定的数据和资料保护,学生在编写报告时可以在企业上传的实时数据中下载自己需要的数据。学生也可以在自己报告编写好之后上传至平台上的报告库里面,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数据互通。后期在企业和学生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将企业和学习生的数据和报告以免费或者收费的形式提供给社会中需要的人。之后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来进行企业和学生们所上传的数据和报告的整合。2.2.2开发网盘数据库APP进一步与企业进行商讨开发一款类似于数据网盘的APP,可以让学生、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员在手机上就可以查找自己需要的数据。当代社会直播以及短视频非常受大众的喜爱,之后可以把直播和短视频的功能也安插在所设计的APP中。入驻平台的企业在安装或操作检测仪器的同时可以通过直播或者短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们,使学生们有强烈的代入感。让学生们提早熟悉检测仪器的安装和使用,提高以后实习的工作效率。通过观看现场实地的检测视频,学生可以真正了解到企业的桥梁检测。甚至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带学生实地参与桥梁的检测,观看相关检测仪器和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为学生科研和后续毕业设计提供数据支持[5-6]。之后每班每周可以抽出1~2h的时间让企业选出一名或者多名技术代表来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线上答疑,解答学生在观看企业人员安装和使用检测仪器时的一些疑惑,通过直播线上答疑,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并且可以通过直播线上答疑实现学生与企业人员之间的实时交流,增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快速地融入后续的毕业实习及工作中。
2.3毕业设计相关联
后期也可以将APP模块化,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调动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力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更充足的学习动力。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实时进入到云平台中,观看企业施工现场,在观看桥梁检测与桥梁加固的同时在平台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惑,及时地在平台中留言。可以直接在视频下方留言,也可以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给平台内部管理人员,由平台管理人员统一汇总后再反馈给企业的管理人员。之后会有企业管理人员在视频下方解答或者将解答意见统一推送在平台(或者APP)的首页通知栏中[7]。实现校企意见快速交互汇总,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学生们在平台中提出关于桥梁加固的意见,也可以与自己后续的毕业设计相联系,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的线上交流,将自己的想法更加完善和系统化,将自己的想法真正地在自己的设计中展现出来。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4考核形式多样化
为此,黄河交通学院教学改革应改变考核方式单一的现状,将考试形式由原来的40%的平时成绩+60%的期末考试成绩改为20%的平时成绩+30%的实践成绩+50%的期末考试成绩,实践成绩中10%的成绩为实际操作成绩,20%的成绩为检测报告成绩,这样不仅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同时促进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开创学生自主学习新模式,此种考核方式与传统的考核方式相比,教学方式方法得到了有效改进,更能全面地体现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更加具有人性化、多样化、公平性等特征,更重要的是,这种考核方法能让教师更全面与立体地掌握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为学生将来从事桥梁检测与加固实践奠定一定的基础。
2.5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工科毕业生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桥梁检测与加固”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改进教学方法,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教师可通过本专业科研项目的桥梁检测实习,合理规划实践时间,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尝试外出实习,在实际参与桥梁检测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桥梁检测与加固的认知能力。顶岗实习不仅解决了企业用人需求,同时为学生对口实习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为学生踏入社会提供了一个缓冲阶段,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将来人生方向的抉择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认识[8-10]。鼓励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开展桥梁检测与加固技术创新、技术改进,提升创新科研能力,对于有创新想法的学生,应重点培养,加强知识成果转化,申请发明专利,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生产的变革。校企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理论成果知识运用,将学生与企业其他员工分开管理,使其符合顶岗实习的预期要求,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新人才,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应对本次实习做综合考量,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顶岗实习工作。单位和学校应加强沟通交流,对学生作出全方位综合评价。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假期进入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之中进行顶岗实习,进一步了解以后学生实践工作中所需的一些测量仪器的使用;及时掌握最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教师在实习期结束后,也同样需要做综合考量,为后续教学工作做一些相应的准备。综述,高等院校实习教学体系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业务能力的提高;不应墨守成规,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加强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培训,如CAD、BIM实用性软件的学习。实习期间应配备实习指导教师,使工科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有极大程度的提升和保障,符合学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
2.6虚拟仿真平台
“桥梁检测与加固”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1]。该门课的复杂性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具体内容,除顶岗实习外,学生可通过使用仿真软件来提高动手能力,完善知识框架,深入了解桥梁检测与加固内容,以仿真虚拟软件端为平台考核学生并纳入全面发展体系之中。通过校企共建仿真生态软件提高了学生计算机软件操作竞赛能力,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过程中不会受师资、资金、天气、设备条件的影响,仿真软件下载方便快捷,还可以举办虚拟软件操作竞赛,促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扩大企业影响力,如著名企业广联达,通过举办一系列建模算量大赛,提高影响力,一步步发展成为如今龙头企业,校方要重视虚拟软件的使用,坚持“教、练、赛、考”的新模式,坚持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比赛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在比赛的过程中对一些学习原理加深学习,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并达到以赛促学的目标[12-13],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桥梁检测与加固的具体操作内容。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通过播放视频或者原理讲解并不能使全体学生理解,而虚拟实验课使学生直观认识操作步骤,作为课程的补充学有裨益,并充分利用MOOC平台打造学校精品课,将枯燥的实践操作讲解转变成为活泼生动的课堂互动,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足的人才。
2.7工程人才教学
师资力量是全国各大高校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发散性思维,顶尖大学注重科研实验,代价大,普通院校注重理论讲解,太过空洞,若无法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名誉教授,校方可聘请多年从事桥梁检测加固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实习指导为学生授道解惑,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习操作流程,提高动手能力,校方不因经费问题受制于人,响应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国家政策。根据道路桥梁专业人才培养政策,工程指导在认真学习政策的前提下适当讲授教学知识点,也可根据自身经历与大国工匠精神相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一个良好开端。工程师现场指导学生使用仪器,具体讲解实际操作,适当避开理论性内容讲解。在当前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情况下,教学更应该与信息时代产业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指引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强调一线施工人员所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符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3结语
在功能方面,数学建模实验室为《经济应用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等课程提供辅助教学,学生通过计算机及其仿真软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数学建模竞赛、课外科技竞赛、程序设计竞赛等竞赛提供竞赛保障,并培养竞赛人才。建设数学建模与计算机仿真实验室的目的就是吸取借鉴其他经验,改善相关课程的教学环境,尽量与建模竞赛接轨,所以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实验室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需要。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室是学生实践活动以及社会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作为高校来说实验室建设规模和各类管理的能力的高低,往往成为其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实践可以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通过模仿、观察、反复实验等过程渐渐构建自己对于数学模型的认知。教师能力提高方面,各类学科都以数学为基础,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沟通桥梁,很多学科的教师都可以通过对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让数学建模实验室为教师拓展能力服务,让他们也提高动手能力,把数学理论应用演化成为科研手段,通过软硬件的结合,让数学更好服务于教学和科研,也是当下教师能力提高的需求。
二、数学建模实验室的要求以及软硬件建设
1、数学建模实验室建设要求
为了满足日常教学和建模等竞赛的需求,数学建模实验室的规模应该较大,有充足的教学设备和充足的实验空间。一般规模应有100台以上的计算机120平米以上的面积,才能够满足实验课程及培训竞赛的需求。尤其是针对建模竞赛集中培训效果会更好更优,所以实验室的规模尤为重要,也是保证实验教学的第一要素。
2、数学建模实验室硬件建设
数学建模实验室最重要的实验设备就是计算机,在进行数学建模时要进行大量的数学计算以及大规模的计算仿真,先进的计算机硬件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最好是选用当下性能较高的计算机配置,并且能够做到两至三年就更换更先进的设备。在承担竞赛时尤其需要高配置计算机,否则会影响竞赛成绩。实验室还需要配备投影仪,有条件的还可以配备实物投影仪方便数学老师手写授课,各种投影设备可以方便教师与学生互动,不仅有利于教师授课也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起来。从这些年我们学院参加数学建模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性能的设备和先进的投影仪配套实物投影仪在紧张的72小时比赛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竞赛取得好成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果现有的条件达不到设备性能高等要求,还可以在原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高配置计算机,也可预留网络接口让参赛队员在竞赛培训期间和竞赛期间自带计算机,通过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性能高的计算机来承担数值计算仿真计算等大数据处理,性能低的计算机承担数据打印和资料查询等工作。这样既能解决部分学校经费不足,也能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快速的搭建好数学建模实验室,不造成资源浪费。
3、数学建模实验室软件建设
数学建模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具备后,就要配置先进的软件系统。除了系统常用软件办公软件的等一些专业软件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美国The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MATLAB(矩阵实验室),就是一种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数值计算的高级计算语言,目前的最高版本是MATLAB7.0。还有WarerlooMaple公司开发的Maple,它系统内置高级技术解决建模和仿真中的数学问题,包括世界上最强大的符号计算、无限精度数值计算等。Spss公司推出的SPSS软件是一款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目前已升级至Spss19.0。关于线性规划的软件有LINGO,用于求解非线性规划和线性和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等。有了这些专业的数学软件就可以实现大量的数学计算以及大规模的计算仿真,软硬件结合,才能满足数学建模课程和建模竞赛的需求。当然大量的与建模相关的电子资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生课外学习和拓展知识面很有帮助。
三、基于数学建模实验室的教学改革及实践创新活动
1、优化数学课程教学过程
推进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可以在高等数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方法和中心思想,高校学生本身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知识的渗透可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化,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增加数学建模软件的教学课程,让计算机计算与仿真融入课程教学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力武器。在一些数学专业课上加入数学建模竞赛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竞赛的试题和一些获奖论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建模竞赛产生兴趣,便于今后更快的融入竞赛。
2、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
建设开放型实验室数学建模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所以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才是最有效的。通常我们采用“分析问题—利用软件分析—引入数学概念—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模式教学,从实际问题到抽象模型,让学生主导实验,主动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到数学思想的精髓,主动地把数学思想应用的实际生活中。我们的数学建模实验室应课后对学生开放,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不管是竞赛时还是竞赛后都欢迎学生利用实验室进行学习,一些参加过竞赛的老生还能利用这里与新同学交流经验。开放性的实验室在不断地建设和完善中将更好地为高校教学、科学研究服务,也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组建完善的建模竞赛体系
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建设好数学建模实验室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加每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利用好这个实战检测平台。还可以成立数学建模兴趣社团,在平时就可以为竞赛选拔有兴趣有成绩好的学生参加竞赛,也便于有相同兴趣的学生交流学习。这不仅为学生之间提供了提高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师生搭建了课后沟通渠道。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带领学生,这只教师队伍不仅科研教学能力要强,还要经验丰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这些教师可以在竞赛前组织培训,让一些有基础的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争取好得成绩。
4、培养社会型创新实践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编程;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62-02
1 概述
当前,电脑在大学生中普及率非常高,但学生对电脑的利用情况并不乐观。互联统计大学平均每天利用电脑的时间分配显示:男生中打游戏比例最高、其次是聊天,利用电脑进行知识学习的约有25%,女生聊天的时间最多,其次是听音乐、看电视电影等,利用电脑进行知识学习的时间约有35%。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大学生对电脑的利用时间应该超过50%在学习方面,才是较好的情况。从统计情况来看,当前大学生电脑的利用情况不容乐观。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种情况说明当前大学生对电脑的使用有一定的基础,大学生也比较喜欢电脑、比较认可电脑。如果指导大学生利用电脑进行专业学习应该是存在可行性的,如果指导内容事关就业,那么大学生的兴趣可以进一步提高。
海洋测绘专业学生毕业就业的招聘信息内容与计算机相关的较多,说明海洋测绘专业毕业生应该多利用电脑学习点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电脑,面向就业的学习更多知识。
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在不断摸索中,其中面向就业的教学探索也比较多。结合海洋测绘专业课堂教学实践,探索面向就业的教学内容穿插,推动教学,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就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2 教学中举措
课堂中讲到了很多知识,用到的软件都是学生曾经学过的,也都是学生计算机上能够实现的。但是在《工程测量》中知识将会新用,即新的应用,又可达到“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目标。工程测量不只需要放样,同时还需要数据助理,求解放样数据,这也是最关键的部分。基于这些原因采取了以下举措。
Excel 是微软办公套装软件广泛地应用于管理、统计财经、金融、行业数据处理图标制作等众多领域。在工程测量的数据处理中,excel软件是经常被用到制作图表的,非常实用方便。学生将来工作中也会用到,或者将来读研撰写科研论文时,也可以利用Excel进行画图。
Matlab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在《工程测量》中,经常会遇到拟合各种曲线、曲面的问题。例如,天文台并址过程中,需要拟合圆心坐标;在隧道建设中,需要通过拟合圆柱面,来控制盾构机的施工导向。这些都可以采用Matlab进行模拟计算。
在解决拟合圆并求解圆心的问题时,首先讲解模型,然后根据模型,一行一行的代码书写,限于文章篇幅,代码省去。中间穿插Matlab的基础知识,比如矩阵的各种技巧,讲解循环控制语句等。最终达到学生掌握Matlab,可以应用到以后的毕业设计中,工作中,读研中。
例如讲到工程测量第5章断面图绘制、第7章变形观测数据整理、成果表达时都要面对一系列的数据,通过使用Excel可以绘制断面图,直观表达地形的起伏状况。另外,可以将变形观测数据整理成报表,很容易找到建筑物变形量累积的关键时间节点;如果使用Excel表格的绘图功能,则可以很容易生成变形图表,直观表达建筑变形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一组渔船的轨迹坐标,通过Excel绘制轨迹图,如图1所示,方便快捷,容易掌握。
其他应用还有利用Excel、Matlab绘制断面图;利用C#语言进行坐标转换,实现高斯投影的正反算。
3 课程设计
教学中认真做好教学设计也很重要。首先会在第一次授课中,讲一些课程的相关的考勤、考核方式、答疑等,同时为了后面做准备,请同学在课下安装matlab、visual studio开发工具等软件,方面以后的课程讲授使用。
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讲解案例的应用意义,应用的地方。以文字图片、录像等方式来解释;然后准备相关数据,通过模拟数据,或者通过其它途径获得数据,模拟数据学生可以参与测量采集。最后是讲解过程,讲解原理、讲解模型、讲解代码的书写,最后是执行。布置作业,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4 实施效果
课程教学中,这些方法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丰富了教学手段,丰富了课堂内容,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很多。目前已经实施两届学生,效果较明显,每一届都有多个学生对编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一个同学在实习阶段运用编程解决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得到了公司认可,最后成功入职,还有一个同学目前正在一家IT公司从事专业领域的研发任务,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他们都是课堂中,产生的浓厚兴趣。编程和自己专业背景相结合,可以对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简历中编程的能力也可以成为亮点。
5 总结
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很多同学都掌握一些实用工具;并通过这些工具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同时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掌握编程,有利于就业。今后的将围绕着教学内容不断丰富知识点,实用工具则紧紧围绕Matlab和C#编程语言,为学生打造生动课堂内容,面向就业的课堂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不能改变,教学结束时,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陆国栋.于大学教学中若干要素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11-13.
[2] 谢远成,李友瑾.利用Microsoft Excel 解决工程测量数据处理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市政工程,2003(4) : 62-64,73.
【关键词】设计教育;跨界设计;产学创新;数字技术
艺术设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体现,必须大力提倡产学创新再创新的跨界设计。跨界设计,就是在融合两个以上设计专业学科以上的特色与精华,交叉多个学术研究领域的设计合作。“中性、客观和单纯的艺术或者设计概念是不存在的;但这不仅不是一个问题,反而是理解和分析视觉文化的出发点。”①服务对象和领域的广泛让跨界设计成为一种新的设计方式,逐渐延伸为最终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策略。跨界设计有助于提高大众的审美需求,并指引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样引领各设计专业教学对于跨界设计的探索与研究,相关的教学理念、方法、目标也随着发展进步。
一、产学创新的跨界设计研究现状
随着艺术类专业的不断扩招,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已经走向普及教育。在以往的课程安排中,各设计专业授课内容覆盖面偏窄,缺少跨专业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很难开阔眼界。在跨媒体的新时代,学生作品的水平依然很难突破往届的高度,显得单调陈旧。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指出:“跨界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征,政校企产学研合作的办学理念将逐步形成,从定界到跨界的范式转变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②整合跨界设计融合的理念,推行实施跨界教学,引进跨界项目、组建跨界团队等,可以让教学模式得到深层次的改革。笔者认为,目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缺少跨设计专业学习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广泛性设计服务需求的市场不断扩大,单一的设计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美国设计大师马克•高贝(MarcGobé)说过:“设计不再只是将品牌传达给顾客的媒介而已……设计更积极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是人类多样面貌的反映。”③因此,学生更需要广泛的跨设计学科知识,开阔设计视野,通过创作过程中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出融合创新的设计精神。跨界的专业学习能够调动更多的设计元素,通过各种媒介和空间构建新的设计创作,推动学生创意思维的发展。
(二)缺少跨设计专业团队合作
现行的课程训练设置基本以本专业设计课程为主,没有跨设计专业的课程,团队的人员也基本以本专业为主,缺少跨专业团队合作。因此,学院应该突破狭窄的专业框架束缚,重视各专业领域的交叉关联,将关联密切的跨专业设计团队作为教学发展突破点。
(三)缺少跨界项目合作
校企设计合作项目是以企业新产品开发设计、品牌推广等项目为载体,是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但目前的校企合作项目大部分是围绕本专业,缺少从产品到品牌、从平面到立体、从传统媒体到网络新媒介等全方位的跨专业项目合作。
(四)缺少灵活协调的跨界教学管理
跨界教学需要相应的灵活的制度保障,目前这方面的教学管理模式还需要改进。在课程设置方面,相关设计专业和不同专业中的学习都需要教学管理模式改进。除此之外,企业随时需要到学校研讨课题、学生随时需要到企业实习、不同专业教师需要协调教学时间指导学生等问题,都需要改进管理模式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二、探索基于产学创新的跨界设计教学模式
(一)引进政校企跨界教学项目
迈出跨界设计课程的第一步,就是寻找校企合作的跨界项目。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作为中国家具之都——顺德的唯一地方性高校,与其家居相关产业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融合发展格局早已建立。学院先后与顺德区龙江镇政府、广东工业设计城、广东家具协会、广东高校家具制造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协同单位和企业合作,以企业新产品开发设计、品牌推广等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近几年,企业为学生提供毕业设计赞助超过200万元人民币。例如,2016年广东省户外家具协会落户学院,双方在新产品委托设计、开展各专业设计大赛、协助完成毕业设计产品制作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学院基于设计行业生产实际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方案模式改革,完成了以项目为载体的设计类课程改革。并依据企业的委托课题,初步形成政校行企产学育人的教学团队,共同培养学生。这种借助“政校行企”产学研平台的培育方式,让设计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来自行业的实践项目通过更多的创新设计手段进行表达,同时也奠定了跨界课程的基础并达到教学要求。
(二)建立“跨界”课程教学设计模式
以“跨界”项目作为支撑,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组织教师和企业有机结合,共同探讨项目。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主观性的指导思想较强,而当企业的项目融入进去后,就必须考虑企业提出的设计需求,并根据项目运行的进度和跨专业的要求进行协同指导教学,以问题为先导,以任务为驱动,企业实战项目就会处于主体引导地位。学生可以利用不同专业特色的手法进行交叉创作,从而让概念设计产品更具特色。跨界课程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又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校企的合作基础也得到进一步加强。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够成为合格的设计师,还可以成为有经验的项目管理人才。另外,设计学院还开设了跨界设计这门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放的课程,讲述跨文化交流、跨专业合作和跨媒介整合等热点。在这门课中,采用大课授课的形式对所有学生讲授共性的知识点,对于个性化的问题则采取小班或者小组辅导的方式。学院还邀请相关专家,探讨跨界设计的应用理论模式,综合网络媒体时代的需求,研究跨界项目的实践维度,如学院教授符策刚的《体验空间的跨界设计》,校外企业设计总监袁玉华的《跨学科:品牌终端设计与文化实践》、总监吴峰等的《跨界的多媒体新技术的策划与应用》,其他院校如江南大学教授熊微的《大设计视野下的设计批评新标准》、独立设计师WalterTan的《跨界设计与家具的意义》等。通过他们在学术层面上为学生教授跨界设计的内涵、价值,可以更系统地为研究跨界设计课程模式提供依据及应用说明。
(三)构建政校企“跨界”合作团队
只有跨界的团队才能驾驭跨界的项目,组建跨界的队伍从而实施跨界的课程教学。首先,由企业部门负责人和学校各专业教师构建的教师团队,是具备多专业学科知识的背景跨界团队。指导教师通常不是一个人,而是团队组合。只有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有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具备独到的行业眼光和经验,才能确保跨界设计的产品质量。其次,是组织跨界的学生小组,根据需要由若干名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建设计小组,形成创作共同体。例如,在“龙江春晓•美城100——城市公共艺术创作营”项目中,教师队伍由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与中央美院的教师共同组成,25人的学生团队则是由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和设计学院的学生构成。项目过程中,导师让学生分组创作设计,并且协助现场施工制作,用两星期的时间创造出让龙江人民喜欢的休闲公共环境。
(四)建立精英班,协调改进跨界教学管理
有了跨界的项目以及跨界的团队教学,下一步就需要跨界教学相应的制度保障。跨界的设计教育包括企业单位和学校的跨越。设计学院在课程安排方面对企业应重点考虑,让专业与专业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在进行跨界设计教学时,统筹协调是一个难点,如安排企业、教师、学生研讨教学课题的时间、地点等,因此,校企要根据项目协商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设计学院这两年开设了精英班,由不同专业挑选出的优秀学生组成,实行跨界课程教学。跨界课程教学紧紧围绕某一设计主题,将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进行组合,在一个教学空间进行教学研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跨界思维能力。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课程设计作品进行展览,让大家共同评审设计作品。
三、基于“产学创新”的跨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毕业设计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是极其重要的课程环节。从创办至今,设计学院不断摸索和研究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实践,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获得了政府行业单位的肯定和赞同。设计学院以产学创新的跨界思维为切入点进行指导,实现“毕业答辩、毕业展览、人才推介、成果转化”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真正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满足行业单位的需求。“至美致用”是2015年学生的毕业设计展览主题。展览要求学生的作品创意出发点是满足生活的需求,并在实现实用的功能性基础上,达到至美的设计(图1)。其中由设计学院34名教师组成的创新设计团队、工作室引进了很多政校企的实战项目。项目引用包豪斯宣言,“致力于把所有创造性的努力联合起来,将所有实用艺术学科——雕刻、绘画、手工艺、工艺都重新结合起来”④,将家具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设计、视觉传达等专业学生参与其中,组建跨专业的设计团队。以顺德办公家具产品开发与为老年人产品工业实物设计为起点,连接起品牌形象系统及产品包装、展示、广告宣传等系统的形象设计,利用平台化运行机制将项目载体落实到融合课程模式中,让团队学生得到更广泛的跨界实战训练。设计学院还在展厅空间的设计团队进行跨专业合作,展厅的整体空间规划和装饰由建筑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设计,展厅内外的视觉形象由平面专业的同学进行设计,作品的陈列布展主要由展示设计专业学生完成,数字媒体专业学生承担展览的网络视频推广设计。所有专业的学生参与到每个环节,使环境空间的审美和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各专业交互的思维本身就是多领域知识的融合,融合与创新是跨界的核心,学生通过对不同专业的综合归纳,从多种思维角度挖掘创意,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意识,在提高设计原创力、推进实践创新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在展览过程中,毕业生向招聘企业专家介绍作品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更好地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同时实现了学校与用人单位双赢(图2)。通过专业融合、校企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学院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结语产学创新的职业教育必须具备跨界的思考能力,应打破专业局限,进而改革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同时,应借助跨界设计专业合作,遵循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规律,让设计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发挥艺术设计创意能力及综合设计应用能力。依托顺德区人民政府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广东高校家具制造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汇集了广东省家具协会等创新资源,设计学院能够将各方优质资源与人才培养过程整合,把培养规模做大做强,为地方产业发展输出更多的创新力量,实现推动地方行业升级发展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相互支撑。
作者:蔡幸生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俊竹.“产学研用”结合、“教学做”合一的艺术计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5(1).
[2]王艳婷.论跨界融合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J].中国轻工教育,2012(3).
[3]张敏.跨专业、跨学科的互动教学的工业设计教学[J].艺术•生活,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