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经营能力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多元化;非相关多元化;核心竞争力;企业成长周期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038-02
绪论
江苏双良集团有限公司于1982年创业起步,经过二十余年的专注与创新,从单一的中央空调制造业发展成为集机械制造、化工新材料、酒店服务产业于一体的大型多元化企业,名列中国机械工业五百强。但一系列的光环背后,无法掩盖的是双良集团在化工领域的失败,其拥有的上市子公司有利控股正是其最佳失败样本。
观察双良的发展路径我们不难发现,其一贯奉行非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却每每导致盈利空间节节下滑。如今,双良继续多元化道路,大举进入节能、海水淡化、物联网等领域,开始了全新的尝试和挑战,是否会重演化工领域的失败尚待观察。
一、相关概念
1.多元化经营的含义。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经营战略。美国著名企业战略理论家Ansoff(1957)在《多元化战略》一书中最先对多元化进行界定。他认为,“用原有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属于市场开发战略;在原有的市场中投入新开发的产品,属于产品开发战略;只有用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才属于多元化战略。”将企业多元化经营分为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是最基本的分类方法。相关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新发展的业务与原有业务相互间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其实质就是以企业自身优良实力为依托,通过在更大范围内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利润。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新发展的业务与原有业务之间没有明显的战略适应性,由于业务关联性低,其资源共享、协同效应比较差,除了财务资源、品牌资源等,其他资源很少能够直接利用。
2.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理论上关于多元化经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和实务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多元化经营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多元化经营会破坏企业价值;多元化经营能否成功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成熟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多元化经营的收益主要表现在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增强公司借债能力及建构内部资本市场,降低公司的筹资成本。其负面效应是可能会造成过度投资、跨行业的过度补贴及容易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二、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影响因素
(一)非相关多元化的企业内部动因
1.剩余资源。企业内的剩余资源是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的必要条件。企业拥有的剩余资源越多,越促进企业的多元化行为。根据影响作用程度的不同,我们可将企业资源分为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财务资源。
2.核心竞争力。在影响企业的各个因素中,最关键的是核心竞争力,它为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积累并持续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为企业实施非相关多元化提供强有力保障。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建立起强大的竞争优势,就贸然开展非相关多元化,必然会使企业陷入困境。
3.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可分为U型和M型两类。U型结构是一种集权式的纵向结构,信息失真度大,适合于中小型、单一化经营的企业,也是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常用的。M型结构是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信息沟通充分,是多元化经营理想的组织结构模式。
(二)市场对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的影响
1.宏观经济环境。利润增长点的形成和分布的变化,是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只有当宏观经济进入上升期时,新兴行业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涌现,此时实施多元化效果较为理想。因此,实施非相关多元化的企业应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及其变动趋势有正确的判断。
2.行业生命周期。任何一个行业都要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对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来说,往往采用外部并购的方式。因此目标行业的选择时机最好是初创期或成长期,而且行业的生命周期要长。
3.政府干预。新兴市场或经济转型期国家,较为模糊的市场与政府关系、较不完善的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会对企业多元化的战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在做非相关多元化选择时,不得不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加以考虑。
三、双良集团在化工领域失败的案例研究
(一)研究对象情况
江苏双良集团创立于1982年,目前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两块,一块以原中央空调为源头的制冷换热业务,另一块以氨纶、苯乙烯生产为主的化工业务。双良目前控股两家上市公司:双良股份和友利控股。
2003年开始,双良科技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从最初的蜀都成功变身友利控股,主营以氨纶为主的化工业务。双良股份自2006年向化工业务转型,将大笔募集资金投资建设苯乙烯项目,虽然短期内对公司业绩提升很大,但毛利率却从投建之初的12%一路下滑到不足1%。金融危机爆发后,苯乙烯价格受到空前冲击,双良不得不重新寻找业绩平衡点,成立了节能事业部,重点推动EPS、余热和海水淡化。在保温材料领域,双良已经是后进入者,其竞争力和盈利前景都要打上一个问号。
(二)企业内部动因分析
1.剩余资源不足。剩余资源为企业实施多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企业拥有的剩余资源越多,就越有资本和实力进行多元化行为。财务资源作为企业剩余资源,其考量的标准之一即企业的现金牛业务规模。作为企业的主要利润支撑点,现金牛业务将为非相关多元化提供关键的资金支持。为了防范非相关多元化的潜在风险性,企业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以应对新产业开拓期的经营亏损,否则将很可能因现金牛业务的超负荷而导致核心产业的疲劳和衰退。盘点双良入主蜀都以来几年的经营之路,这家上市公司的业绩走势如同过山车,波动幅度极大。据2006―2010年年度报告显示,友利控股毛利率除了2007年飙至37.39%以外,其他年份一直都在20%以下徘徊,远低于同行业的华峰氨纶、烟台氨纶。财务资源的不足,对双良非相关多元化经营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很多成功的西方企业一般都是先集中培养和发展其主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直到企业的市场支配力优势明显的情况下才考虑从事多元化经营。但中国企业却往往在原来产业尚有潜力充分发展的时候为其他领域的高预期收益所吸引,抽出资金投入新产业,结果却削弱了原产业的发展势头。双良集团化工领域的失败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双良最为人所知的生产中央空调机组,而这项业务也是双良多年来业绩最稳定的部分。但双良市场拓展能力较差,没有足够的投入开发除吸收式空调以外的新产品,而且其市场占有率远远低于大金、特灵、麦克维尔调、约克等国外品牌,与美的、格力、海尔等国有品牌也存在较大差距。从2009年中国中央空调市场的情况来看,市场依然被品牌所瓜分,双良主营业务的行业竞争力相当有限,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市场影响分析
1.选择进入的时机不当。多元化经营的时机要综合考虑拟进入产业发展以及企业发展这两个因素,在两者间寻找最佳切入点。首先,从产业发展角度分析。国内氨纶生产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到2002年底市场已渐渐趋于饱和,双良集团却选择在此时进入这个行业前景堪忧的行业。而在保温材料领域,双良已经是后进入者,因此其2009年推动的EPS生产项目的竞争力和盈利前景都要打上一个问号。没有选择进入处于投入期或成长期的行业,双良集团的非相关多元化战略非但不能分散反而提高了企业风险。从企业发展角度看,企业在选择多元化战略的时候应充分考虑自身是否具备介入该产业所必须的技术、资源和竞争力。双良在苯乙烯领域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其生产苯乙烯的原料全部都要对外采购,而且原料需要特殊储藏,运输成本和储藏成本都远高于一体化石化企业。而其目前最大的“噱头”在于其高调涉足海水淡化设备制造领域,并直指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但这高高在上的技术门槛对双良来说着实是个严峻考验。双良在化工领域的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在新进入行业不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不能与主业优势互补并相得益彰,造成了资源分散、运作跨度和费用加大,结果增加了经营风险。
2.政府政策的影响。在不成熟的市场条件下,较为模糊的市场与政府关系、较不完善的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会对企业多元化的战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双良的非相关多元化有一部分就是由于政府的“拉郎配”造成的。在江阴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双良才顺势进军化工新材料领域。但是,企业集团化应该是一种市场选择,这种由政府主导而形成的产业链往往不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这样组建起来的集团也很难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最终只会造成大而不强的局面。
结论
双良集团在化工领域的失败在于对企业自身的情况以及核心竞争力没有正确的认识,对战略的选择存在较大盲目性,对行业的生命周期分析缺乏远见。它的失败经历对中国其他同类型的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企业选择多元化发展模式,一定要对企业自身的情况有正确的判断,对新进入领域的发展前景有科学的预测,依托主业开展业务,培育主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并根据条件变化调整各项多元化业务。唯有这样,实行多元化战略的企业才能做强、做久。
参考文献:
[1][英]多纳德・海,等.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张明林,刘静.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动因分析[J].商业时代,2009,(29).
[3]彭振国,李晋红.现代企业如何走出多元化经营的误区[J].机械管理开发,2010,(2).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企业经营模拟课程
一、引言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自主创业已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选择之一。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早在2003年5月29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各大高校也逐渐开始注重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通过开展“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创业。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依然偏低。
二、实践能力缺失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分析
随着国家的大力支持,各省市也相继为支持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许多便利的地方性政策:①税收优惠政策。2008年,杭州市政府在08年年底颁布了《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杭资助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其中大学生新办的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允许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到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软件生产企业的工资和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等。②降低进入壁垒政策。2009 年成都市出台了八项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其中政策规定:高校毕业生或者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注册有限责任公司,其注册资本在500 万元以下的,实行公司零首付注册。即股东6个月内到位注册资本的20% 以上,且不低于《公司法》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最低注册资本限额的,可向工商部门申请核发经营期限为6个月的营业执照,其余注册资本两年内缴足。③商务支持政策。上海市专门设立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培训中心, 免费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项目风险评估和指导。但据统计,一般初次创业的企业的失败率在70%以上,而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却只有2%到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教育部2004年的一项报告中显示, 全国97 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赢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下去。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Vivek Wadwha经研究发现美国成功的创业者的平均和中位数年龄39岁,他们的数量两倍于50以上和25以下的成功创业者。相较于大多成功的创业者,实践能力对大学生的成功创业具有以下影响:
(1)缺乏企业决策经验。决策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表现。在企业决策过程中,需要正确地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战略。在大学期间,大学生虽然能接触很多创业教育,但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仅仅依靠创业课堂中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对于诸如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大学生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也导致大学生不能正确、理性、客观地确定企业未来方向。
(2)缺乏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是指对公司运营的管理能力。它涉及到团队的合作和公司资金的管理等。许多大学生在对公司人员安排时,仅凭借着在大学社团中的学生管理经验,经常容易出现企业人员分工混乱,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而对于资金的管理,由于前期资金相对较少,大学生在资金的预算上缺乏长期规划,时常出现因资金短缺而陷入困境。
(3)缺乏交往协调能力。交往协调能力是指能够妥善地处理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以及协调下属各部门成员之间关系的能力。由于刚走出校园,许多大学生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大多停留在学生的思维方式,作为一名创业者来说,则略显不足。
三、企业经营模拟课程对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企业经营模拟课程是以战略管理实战模拟仿真系统作为实现企业模拟经营的载体,融合了统计学、会计学、运营管理学、金融学、战略管理等商业管理知识的精华,再现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课程将学生分成多组,每组代表一家虚拟公司。每组成员均有特殊的角色如总经理,财务人员等。每组在模拟实训中将面对来自其他企业的激烈竞争,对客户、市场、资源及利润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做出一系列相互影响的经营决策。
这种模拟如同真实的商战。有助于学员透析企业运营与管理,认识各种商业决策与投资策略的市场效果,培养学生的群体决策及战略管理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大局观。课程通过软件设置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并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多轮博弈,给决策者提供了应用各种创新手段、理念和方法来实现创业目标的平台。使学生在各种变化中寻找规律,在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应对多变的经营环境中培养创新理念。
(1)使学生了解整个公司的运作流程,提高全局和长远策略意识,了解各部门决策对企业业绩产生的影响。各组需要建立企业,了解企业运作流程,明确各个成员担当的角色。如在 “创业者”企业经营模拟软件中,共设立了5个职位,分别为总裁,财务总监,生产总监,销售总监和采购总监。每年年初,5人需在一起进行新年度规划会议,进行这年度的广告投放,参加订货会,支付应付税,支付长贷利息等。在整年的过程中需要每季出盘点库存,下原材料订单,订单交货,研发产品,开拓市场等。在年末之际,需要支付设备维护费,ISO资格换证,结账等。经过数年的操作能使每位成员清晰了解明白企业大概的运作流程,增强学生对经营公司的概念。同时,由于人数相对少而精,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及时地相互沟通,做出良好的决策。
(2)使学生认清企业资源运营状况,建立企业运营的战略视角,了解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如何做到协同统一。各组在企业经营模拟实训中,如果当公司的权益为负,公司即被视为破产。如在“商道”企业经营模拟软件中,企业经营模拟仿真系统设定:如果首先没有确定好战略组合,如产品战略,研发战略等等,那么,短期的战术决策也不会有效。所以小组成员需要一起寻找市场机会,分析规律,制定策略,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制定计划和战略,实施全面管理。虽然各个成员负责不同的部门,但是应明白自己的决策对企业的影响。如作为一名财务总监需要严格控制企业资金,做好生产,销售,采购所需要的费用的平衡点。在与其他公司的竞争中,每组成员需要共同建立企业运营的战略,针对不同的市场,做出不同的策略调整,协调统一好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市场、销售、研发、生产等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对企业的兴衰举足轻重,从而提升战略性思考的能力。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如在“boss”企业模拟经营软件中,只有北部市场,中部市场,南部市场和国外市场,共4个市场,却有10只队伍相互竞争。在一样的初始启动资金的条件下,更要求团队里的每位成员对资金,市场,销售,研发,生产等环节有个全面的了解,明白每一个环节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在制定公司战略,需要确定主打哪个市场,做怎样的研发,买多少的原材料等等都是紧密联系的,不应只从自己负责的部门利益最大化出发,而应从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出发,提升每个组员的战略性思考能力。
四、完善企业经营模拟课程对改进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建议
(1)在创业教育中,企业经营模拟课程应提高所占比例。虽然各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但常局限于创业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实战训练。应增加模拟课程的次数所占比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进行良好的培养。同时,模拟实践教学采用的是体验式教学法,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教师不再只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针对参加者的特点及模拟教学的目的,应进行周密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并及时组织讨论,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保证学习效果。
(2)企业经营模拟课程应更贴近实际。在设置初始环境之时,大多由教师设置好固定的值,市场和产品的数量是有限的。每组在竞争中,至多只能在几个特点非常鲜明的市场中进行选择。由于经营的模式相对比较单一,遇到的经营也比较容易处理,每个市场与产品的特点在每一轮并不会产生变化,是学生容易产生惯性思维,只要经过几轮的训练,每组的经营模式与方法将逐渐固定。而且企业经营模拟课程大多只进行中短期的企业经营,使学生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容易出现短视行为,而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情况远比模拟实训复杂,在面对社会且瞬息万变的各种复杂情况,大学生仍会束手无策。
(3)减少客观因素对企业经营模拟课程所选软件的应用限制。如在boss企业模拟经营软件中,能参与模拟实训的人数相对较少,至多只有10组共60人参与其中,对课堂人数有所限制,并且由于竞争企业较少,不能较好地模拟现实社会。大多企业经营模拟软件只能在局域网中完成,无法在互联网中应用,这只能使学生在每次课堂上得到培训,,而无法在课余进行自我训练。
参考文献:
[1]陈成文.大学生创业政策_评价与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 2011.8,30(7):24-30.
[2]杨莉.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02,31(2):65-71
[3] 尹忠红, 郝振河, 郝 欣.浅析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J].教育探索,2010.12,234:153-154
[4]李锦生.大学生自主创业状况调研报告[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6(12):138-140
[5]Pejic Bach,M.;Zoroja,J.;Strugar,I.Obastacles to using business simulation games in Croation Bussiness education institutions[J]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 Automation,2010,1:615-616
作者简介:
孙昕(1990~)男,浙江杭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王雷(1976~)男,浙江衢州人,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关键词:医药企业;绩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021-01
我国加入WTO后,医药企业一直保持着较快速度的发展状态,但是在国际市场中,明显缺乏规模和竞争力。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决定着企业的长期发展,探讨和分析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对于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企业本身的生产能力水平和外部的市场竞争环境共同决定着企业的绩效,考察医药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入手。
1影响医药企业绩效的外部因素
1.1经济体制
指国家运行的经济体制以及与企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相互独立,自由竞争,产品价格由市场主导,国有企业相较于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也有一定的自利,最终的企业利润比较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成果。因此,市场化程度不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不同。
1.2国家政策
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家对污染控制和环境方面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垄断的态度、以及规范企业行为或对某种技术扶持的相关法规等,对企业发展方向和绩效目标的准确定位提供具体思路和方法。
1.3市场竞争环境
指企业所处的国内以及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包括企业所处地区的经济状况、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程度等,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的经营绩效。
2影响企业绩效的内部因素
2.1企业规模和组织结构
理论上讲,医药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规模过小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规模大了就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使得扩大规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低于增加的成本,得不偿失。当且仅当企业规模扩张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企业绩效达到最优。而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与资本规模和企业发展战略相协调,否则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发展。
2.2人才管理
人才是直接推动医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对企业成长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高素质的领导集体才能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快速发展;研发与技术型人才是企业的骨干力量,能帮助企业创造有价值的产品,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经营能力。
2.3财务管理策略
企业采取谨慎还是积极的财务政策,以及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对企业绩效都有重要影响。如投资战略、筹资政策、股利政策以及资金运营管理等,不但影响企业的绩效,对企业绩效的计量也有重要影响。
2.4研发投入与创新机制
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是医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对医药企业而言,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盈利能力的保证,也是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只有保证一定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企业才能发展,因此对企业绩效有重要影响。
3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选取企业绩效指标时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衡量,不但要考虑企业的利润,还要考虑企业获取利润的资金成本和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因为本文的目的是考察影响公司绩效的各个方面因素,只要抓住了绩效的关键指标,就可以实现我们的分析目的。基于以上分析,在对绩效指标的选取上,本文选择以下关键指标作为公司整体绩效的有效代表。
一般来说,企业绩效应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等方面。其中盈利能力是综合绩效评价的核心,经营能力是提高企业绩效的途径,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资产安全的重要体现。
3.1盈利能力
无论现在还是未来,盈利永远是企业的第一目标,也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指标可以反映。从持续经营的角度看,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发展,就要赚取足够的利润,用于支付利息和分配红利。因此,企业的盈利能力是评价企业绩效的核心内容。
3.2经营能力
企业的经营能力即企业资产的周转情况,可以反映的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用来评价企业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从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上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者的经营水平,是企业绩效评价不可或缺的内容。
关键词:发展能力 模糊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报告显示,全国市场主体从数量和规模上整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 748.24万户,同比增长13.85%,注册资本129.97万亿元,同比增长32.54%。其中,企业1 756.72万户,同比增长18.40%,注册资本124.53万亿元,同比增长32.47%。生存、发展与获利通常被认定为现代企业追求的目标,可见发展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它是企业实现盈利的根本途径。发展能力也称增长能力,是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企业应该追求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增长,这就需要管理者利用股东和债权人的资本进行有效运营,合理控制成本,增加收入,获得利润,在补偿了债务资本成本之后实现股东财富增加,进而增加企业价值。随着企业股权社会化,对企业发展能力进行评价越来越重要。本文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试提出一种科学有效、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的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方法。
一、企业发展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企业发展能力进行正确、客观评价的基础和核心。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取决于内外部多种因素。具体包括企业文化、经营能力、财务状况、创新能力等。
(一)企业文化因素。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之中。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人事任免,甚至员工的行为举止、生活习惯等都会受到企业文化强有力的影响。因此,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作用:
1.导向作用。即传播某种观念、培育某种行为,解决人们在观念、感情、情绪、态度等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引导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做出有利于企业成长的行为,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凝聚作用。首先,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F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有助于降低部门壁垒,减少协作成本。
3.激励作用。共同的价值观念使企业员工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价值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其产生的精神激励作用将超过物质激励效应,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二)企业经营能力因素。企业经营能力是企业对包括内部条件及其发展潜力在内的经营战略与计划的决策能力,以及企业上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能力的总和。经营能力的持续提升是企业的生存之本。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首要任务。具体评价因素有:
1.组织结构力。组织结构是组织运行的载体,实现了组织成员在权、责、利之间的动态平衡,本质是一种协作关系。良好的协作不仅可以保证资源和信息流通的有序性,而且还可提升组织资源在实现其价值目标上的效率和作用。
2.组织传播力。传播力作为一种生产力,包括组织内外的沟通和宣传能力。在当今社会,企业越先进,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越高,就越重视传播;企业传播的方式和手段越先进,企业的传播力就越强。企业传播力有助于推动企业的组织变革、改变组织社会形态、经营结构,从而发展成为先进的生产力。
3.组织科技力。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中,新的科学技术帮助现代企业实现了产品结构、功能、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和提升,帮助企业开辟了新的产品领域,这将大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组织知识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知识是先进的生产力。企业应时刻加强自身的交流与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创新,提升自己的观念、技能、业务流程等,努力转变为一个成功的学习型组织。
(三)企业财务能力因素。企业财务能力是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企业价值要获得增长,不仅要依赖于股东权益、利润、收入和资产等方面的不断增长,还要实现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获得可持续增长。因此,财务能力分析需要计算相关财务指标,并对指标进行相互比较和全面分析,以此综合判断企业整体的发展能力。具体指标如下:
1.经济增加值(EVA)。经济增加值是在股东权益增长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等于税后净营运所得减去原有债务和股权资本的机会成本,是衡量股东利润增长额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在实现股东财富增长时,必须考虑原有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带来的机会成本的大小,将机会成本和实际成本结合起来,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2.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在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由企业所有者拥有的剩余权益,是企业经营业绩的综合结果。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本期净利润相对上期利润的增长变化情况,是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净利润的增长幅度较大,未来发展能力较强。
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取得企业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战略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强调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数量与非数量信息并重,为企业战略战术的制订、执行与考评提供依据,揭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建立预警分析系统,提供全面、相关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融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其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
更注重长期、持续的发展战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现代企业非常重视以下八个因素:顾客满意度、制造优良、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可信赖程度、敏感性、技术领先地位、优良的财务业绩。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必须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注重企业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
将提供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依仗众多的非财务指标。与战略有关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包括: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部门对上述战略财务与经营业绩信息的评价分析、前瞻性信息、背景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等。
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战略管理会计高瞻远瞩地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包括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由于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风险、由于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产生的风险、由于流动性差导致的风险等等,以便从战略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由于未来企业的竞争充满风险,信息使用者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未来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成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
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发生了变化。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将从狭隘的财务效益转向全方位的综合性效益,经营成果计算的重点将从利润计算向增值计算转变。与此相适应,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应以为企业全面、长期地提高竞争力、发展能力,奠定牢固基础为基本出发点,形成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目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体,而不应拘泥于一时的、短暂的得失。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对审计全过程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同时重视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这是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思想之一。评估固有风险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财务报表各部分发生错报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风险导向审计具有以下特征:(1)重心前移。基于客户战略系统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重心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前移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2)风险评估重心转移。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重心由控制风险向联合风险转移。(3)风险评估方式的改变。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由直接评估变为间接评估。(4)风险评估结构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使风险分析从零散走向结构化。(5)分析性程序成为风险评估的核心。(6)促使注册会计师专业知识结构改变。由于审计重心转移,风险评估采用的各种分析方法大量借鉴了战略管理会计知识,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7)审计测试程序个性化。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测试计划基于注册会计师的风险评估结果,且不同的客户显然存在不同的风险,因此审计测试程序必然会“因人而异”,要求注册会计师根据不同的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个性化审计程序。(8)审计证据范围进一步扩大。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可扩大审计取证范围,从一般员工、供应商、销售商等多方面获取审计证据,这是针对管理层舞弊的有效侦查措施。同时业内人士和专业咨询人士的意见也可作为对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的补充。(9)审计证据向外部证据转移。由于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注册会计师必须充分了解客户整体战略经营环境,并由此出发评估客户的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从外部取得大量的审计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的恰当性。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应用
在新审计准则颁布施行后,评估审计风险已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点,所以要求注册会计师要对企业的经营环境、内部条件、战略目标等几个角度入手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对企业环境分析来评估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分析企业报表项目变化的原因,了解公司的主要收入和业务的来源,以判断引起这些变化的合理性。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状况,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形成初步的判断;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可以使注册会计师掌握被审计单位受到哪些部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此外,结合被审计单位自身情况,注册会计师通过职业判断也可设计其他需要了解的外部因素程序,例如宏观经济的景气度、利率的变动和资金供求情况、汇率变动等。对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的充分了解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审计风险。
通过企业的经营能力分析来评估审计风险。企业的经营能力是企业的生产资料、人力、财力、技术和管理资源等基于环境约束与价值增值目标、通过配置组合与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推动企业运行的物质能量。企业经营能力评估是指对企业经营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并科学、客观地作出全面评估的过程。通过经营能力分析,注册会计师可以了解到:被审计单位是如何创造价值的;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实行了有效的经营活动来迎合经营战略;威胁到被审计单位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经营活动。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中那些相对重要的经营环节被称作关键经营环节。关键经营环节是审计的敏感环节,也是审计风险的重要来源。它一般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是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包括了被审计单位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的业务活动;第二是经常与外部存在广泛交流,这一类型的环节一般与企业外部有重要的、规模比较大的联系,这些联系通常会产生大规模的交易并被反映在会计报表中;第三是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它是被审计单位最有可能发生问题的地方,从而具有较高风险。
一、企业家的定义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书中多次提到企业家,但是他并没有在书中对这个概念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甚至有时书中会出现“雇主等企业家”以及“雇主不是企业家”等看似相互矛盾的说法。实际上,笔者认为这并不冲突。马歇尔的企业家,可以理解成一个带有标签的群体,这个群体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从事企业的管理工作,并承担相应的风险。这个群体在不同的企业中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身份。例如,企业家可以是一个小作坊的作坊主,也可以是股份公司的高管。“这一名词来自亚当?斯密,而惯用于欧洲大陆,用它来指那些把企业的风险和管理看作自己在组织工业工作中应尽的本分的人,似乎最适当不过了。”[2]( P392) 除此之外,马歇尔还根据企业家是否具有进取精神把其分为两类。 “我们可以把雇主等企业家分成二类:一类引用先进的企业方法,另一类则墨守成规。”[2](P260)
二、企业家才能及其贡献
1.企业家的才能
企业家是指在工作中把企业管理和风险作为自己应尽本分的人,在商务印书馆的《经济学原理(上册)》的第四篇、第十二章、第五节中,马歇尔提到了理想的工业家所需的才能,而这个工业家所需的才能也是企业家所需的才能,只不过工业家是企业家一个相对狭义概念,其特指在工业企业中从事相应工作的企业家。企业家所需的才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以他作为商人和生产组织者的作用而论,他必须具有他自己行业的物的透彻的知识。第二,以他作为雇主的作用而论,他必须是一个人的天生的领导者。” [1](P309)联系下面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企业家才能的理解。“经营能力是极不专门的,因为在大多数行业中专门知识和熟练程度,较之普通的判断力、果断、机智、谨慎和坚定,日益居于次要地位。” [2](P268)
综上所引,笔者认为马歇尔的企业家才能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企业家需要具备与自己所从事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从事酿酒行业的企业家,那么作为企业家,他应该对酿酒的流程以及酿酒所需原材料了解,甚至十分熟悉。当然完全掌握相关行业的知识应该是理想企业家应具备的才能,对于一般企业家而言,如果不是全部了解,至少也应该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企业家还必须具备一些经营过程中所需的卓越品格,具体可以表现为机智果断、谨言慎行等等。总之,理想的企业家不仅要有高智商,也要有高情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情商要远比智商重要。
2.企业家的贡献
马歇尔认为企业家对企业的贡献在于其推动了企业的内部经济发展,使其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进而击败竞争对手 “我们可把因任何一种货物的生产规模之扩大而发生的经济分为两类:第一是有赖于这工业的一般发达的经济;第二是有赖于从事这工业的个别企业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的经济。我们可称前者为外部经济,后者为内部经济。” [1](P280)优秀的企业家(具备理想企业家才能的企业家)甚至可以推动企业成为市场上的垄断者。“当他的营业扩大时,如果他的才能适应较大的范围,与它以前适应较小的范围一样,如果他接连许多年保持他的创造性、才多艺和创始力、毅力、机警和好运气,则他也许会把在他的区域内的这个行业部门的全部生产量集中到他的手里。” [1](P298)
三、企业家的报酬
要研究企业家的报酬,就要必须从企业家所从事的工作来进行分析,马歇尔正是顺着这样的思路来研究企业家的报酬,《经济学原理》提到企业家把管理企业以及承担风险两个方面来作为自己的职责,那么企业家所获取的报酬也需要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来自管理企业的报酬
企业管理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企业家对于资本的运用的过程,即企业家通过对资本的经营而获得利润的过程。企业家正在这个过程提供自己经营能力从而获得了报酬,企业家所获得报酬多少与其经营能力强弱密切相关。马歇尔是这样定义这个报酬的。“我们可以认为使用资本的经营能力的供给是由三种因素构成的:一是资本的供给;二是使用资本的经营能力的供给;三是有一定的组织,通过组织把前二个因素结合起来,从而得以进行生产。在本章的前几节中,我们将讨论第二和第三个因素的报酬,即我们所谓管理上的总报酬,以后我们将讨论管理上的总报酬和第二个因素本身报酬的关系,后者我们曾叫做纯经营收入。” [2](P260) “利润不仅仅是纯经营收入与利息而已,纯经营收入就是应当归功于商人才能的那种收入。但是由于不同企业的企业家的组成群体不同,从而导致了在不同企业对于这个报酬的区分。” [1](P322) “它导源于这一事实,即小企业主所做的大部分工作,在大企业中由经理和监工分担,他们的工资,在计算利润以前,必须从该企业的收入减去,而小企业主的全部劳动报酬却算成他的利润。” [2](P271)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家的报酬也不是不受约束的。企业家的报酬来源于企业的利润。自然而然企业家的报酬也受到了市场供求的影响,“但是,商品正常生产费的那部分,亦即普通所谓的利润,在各方面都受替代原则的支配,因此,在长期内不能与所需资本的供给价格,和经营该有所需要的能力和精力的供给价格及使经营能力和所需资本相结合的组织的供给价格之和,相差太大。” [2](P268)尽管以这样的方式来分析企业家报酬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会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报酬来源于企业家管理”原则来分析问题时,很容易遇到困难,马歇尔的书中也提到了这个难题。“经营能力的供给和对它的需求的适应,多少为一种困难所阻,这种困难在于精确计算某业对该能力所付的价格多大。” [2](P269)
2.来自风险承担的报酬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家所承受的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经营风险,另一个是个人风险,个人风险来源于借贷资本的使用。“我们可以把这类风险叫做个人风险。因为借给别人资本供他营业上使用的那个人,必然要收取很高的利息,以防意外,这种意外可能来自借款人的品质上的缺陷或能力的薄弱。” [2](P255)
这里谈到的风险承担的报酬特指承担个人风险的报酬,而至于由于经营风险所得到的报酬可以理解成企业家在管理过程中获得报酬的一部分。企业家通过对借贷资本的经营,获得了比单纯利用自己的企业家才能管理企业更多的利润,这部分可以理解为企业家的风险承担的报酬。“在有些场合,个人风险很大,例如,当某人从事于一个新的电业部门时,其中没有过去的经验以资借鉴,因此,放款人对于借款人的进展情况很难做出独立的判断;而利润率主要是由自有资本者之间的竞争决定的。也许恰巧没有很多的人从事这种企业;在这种情况下,竞争也许并不剧烈,利润率可能很高。亦即利润大大超过资本的纯息和与经营困难程度(虽然它可能在一般水平以上)成比例的管理上的报酬。” [2](P265)除此之外,如果发生物价上涨的情况,那么企业家就会获得更多的报酬,这样所获得报酬与通货膨胀紧密相连。“1873年达于顶点的物价膨胀,使一般借款人特别是企业家大发横财,而蒙受损害的却是其他社会阶层。” [2](P266)
总之,企业家在企业管理以及风险承担两方面的报酬构成了其在经营过程中所获取的全部报酬。
四、马歇尔对现实企业家问题的分析
在马歇尔看来,理想的企业家是高智商和高情商的结合,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直到现在工业生活中所发生的那些及其重大的变化,是围绕企业家的成长进行的。” [2](P392)这里的变化指的是发生英国工业革命后的经济生活变化。“由劳动者所管理的小企业的制度正在被那些由有特殊才能的资本主义企业家所管理的大企业的制度所代替。” [2](P394)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淘汰落后企业,马歇尔在其书中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作为其企业家理论的实践补充。值得注意的是,其对民营企业的接班人问题的研究。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会遇到“接班人选择”的难题,一个具备理想才能的企业家十分难得,尽管第一代企业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但是至于他的子孙能否让企业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就难以确定了。“因为,当一个人建成一个大企业时,他的子孙虽有很大的利益,但往往不能发展同样成功地经营这个企业所需的高级才能和特殊的意志及气质。” [1](P311)因此这个时候比较好的选择就是扩大选择范围,参照任人唯贤的原则,而不是任人唯亲。至少在从外部选择了优秀接班人的情况下,他的子孙还可以分担企业的风险和利润,尽管其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且马歇尔认为:“最高的权力是分散于几个合伙人的手中,或者甚至分散于大多数的股东手中。私人企业与股份公司,合作社和公共企业在企业经营中所占的地位,正在不断增大;这件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对具有优秀的经营能力,但没有承袭任何巨大的经营机会的那些人,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机会。” [1](P310)这从这个方面来看,职业经理人制度是民营企业解决“接班人选择”难题的不错方式。
“人才第一”理念
韩国的优秀企业大都以“人才第一”为基点,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的研修院或利用产业教育机构培育了大量优秀的人才,现在韩国主要的企业集团都已采用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了拥有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还建立了相应的人才储备系统,或是从销售额中提取一定的比例持续进行教育投资。此外,韩国的优势企业还普遍重视员工的海外研修工作,以促进员工的自我开发。
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会长生前就信奉“疑则不用,用则不疑”的信条,主张对三星的员工实行“国内最高待遇”。为此,三星公司采用了公开招聘录用制度,新员工一旦被公司录用就要接受三星公司彻底的培训,目的是使之成为“三星之星”,以实现公司成为超一流企业的目标。三星公司在“企业即人”的创业精神指引下,彻底贯彻了“能力主义”、“适才适用”、“赏罚分明”等原则。为了挖掘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除了总公司建立有三星集团综合研修院外,各分公司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研修院,并通过海外研修等形式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教育培训。lg集团则通过建立“社长评价委员会”、“人事咨询委员会”、“人才开发委员会”等机构,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育。
强调人和团结的共同体式企业文化
韩国的成功企业非常重视组织成员的人和团结,积极致力于创立能够反映员工创造性建议和意见的企业文化,提倡每个员工的责任承担,爱社心和主人精神,从而形成了共同体式的企业文化。东洋制果公司的“好丽友家族会议”,东洋证券公司的“青年理事会制度”等都是由企业的最高经营者直接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的制度,而东洋水泥公司的“一起向前运动”则是由工会自发组织发起的经营革新运动。
此外,韩国大多数成功企业在“公司的成长与健康的劳资关系是同步的”这样一种信念指导下,积极培育劳资共同体意识和劳资和解气氛,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在稳定的劳资关系中顺利的进行,韩国众多的优秀企业都制定了诸如“修订福利制度”、“员工持股制度”、“对员工采取家庭成员式待遇”、“通过提供经营情报诱导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终生员工”等一系列制度,特别是许多优秀的中小企业常常将企业的经营状况向自己的员工公开,通过经营者与员工之间坚实的人际关系实现劳资和解。正因为有劳资间的相互信任,才克服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经营危机。
鲜京集团把在劳资协商中能够提及的事项(工资、福利等)和不能提及的事项(经营决策权、人事权等)严格区分,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同时公司还将经营状况向员工公开,培育了让工会自己判断企业经营能力的土壤,其结果遏制了因劳资纠纷而导致的经营损失。锦湖电器公司则规定每月召开一次的经营计划会议必须有工会代表参加,将公司所有的经营情况向员工全部公开,以排除劳资不信任的阴影,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工会方面也自己分析公司每周的生产情况,积极向自己的会员说明企业的现状。“劳资不疑”的精神深深植根于企业内部,正是这种劳资和解的氛围有力地推动了韩国企业的发展。
企业会计,应立足于企业自身,把握好企业资金的流向与企业的经营动态,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会计需要明确的掌握企业的经营能力,最大化的满足企业债权者与投资者的需求。企业会计作为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对企业和市场行情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预测,以便于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和预算规划,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一、企业会计在企业价值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对生产要素产出能力的要求,以最小的投入来实现最大的产出,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最高追求。会计管理,可以通过规划控制、记录反应、监督评价、计算分析等方式来指导企业的经济行为更加趋近于最优经济利益,是企业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事前,企业会计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和预测的方式判断经济发展前景,然后选择最佳方案,明确企业经营目标。事中,企业会计可以以企业经营目标为准,监督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对出现偏差的环节进行纠正和控制,保证企业本文由收集整理的经营行为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来进行。事后,企业会计可以通过核算数据资料对企业经营业绩做出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后续工作。因此,企业会计是企业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是通过价值管理的形式进行的,经济利益的大小和有无都需通过各种价值来表现,经济效益的多寡实质上是价值运动的增加值。企业会计部门作为企业交织的主要管理者,也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价值信息的重要来源。
二、企业会计是提高企业经济收益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环节
企业会计不仅是企业进行管理与经营的重要工具,也是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从企业管理方面来看,企业会计可以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产权清晰、自负盈亏。通常来说,企业会计包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工作任务是对企业管理和运行中村咋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预测、决策与考核资料,工作目标是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财务会计是指对企业日常业务进行记录,编制相关财务报告,向社会与存在利害关系的团体汇报企业经营成果,工作目标为服务外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也日新月异,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与决策预测逐渐引起企业领导着的重视,而财务会计的监督、反应形式的工作渐渐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适应企业制度的变革,将会计职能从核算转变为管理、决策成为企业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三、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比于传统同会计与执行型管理会计,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范围更大,在企业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管理会计的作用体现在对过去运营成果的解析,对当前运营情况的判断、控制和对企业将来运营规划的决策。对企业过去运营的分析体现在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和延伸,满足企业经营决策的实际需求。对当前企业的运营进行控制是指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使企业的决策能够依据相关标准进行。首先,企业为了实现制定的经营目标,要先决策,制定和选择最优行动方案;其次,对已决定的最优行动方案进行汇总和加工,制定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经营预算。第三,分析相关指标,制定责任预算,并将其作为开展经营的标准,保证全面预算的实现。第四,各责任中心应对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并将其与规划目标进行对比,对各个责任中心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本进行统计。第五,信息反馈,通过对收集信息的反馈与评价对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进行促进与协调,保证企业所制定的决策的实现。对未来经营的规划,即根据企业现已掌握的经济资源与其他资源,以及对历史资料与其他相关联系的掌握对企业未来的生产运营趋势进行预测与估算。预测内容有成本、资金、销售情况、可得利润等,预测方式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决策活动是指对企业以后的生产运营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估计,如由企业管理层来决定企业未来生产什么产品,该生产多少,如何进行销售,价格的制定等,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对企业以后的行动进行选择,是关系企业未来发展的所在。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引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指导思想,并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和第1301号“审计证据”。这些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这些重大错报风险加以应对,并记录于工作底稿之中。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从战略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将审计资源有的放矢地分配到各个领域之中。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
1、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
2、更注重长期、持续的发展战略。现代企业非常重视自身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以下八个因素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顾客满意程度、制造优良、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可信赖程度、敏感性、技术领先地位、优良的财务业绩。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必须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注重企业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所以,构成企业竞争地位的上述因素都是战略管理会计必须研究的内容,而不仅局限于优良的财务业绩这一财务指标。
3、将提供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依仗众多的非财务指标。与战略有关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包括: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部门对上述战略财务与经营业绩信息的评价分析、前瞻性信息、背景信息、竞争对手信息。
4、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战略管理会计高瞻远瞩地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包括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由于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风险、由于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产生的风险、由于流动性差导致的风险等等,以便从战略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5、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由于未来企业的竞争充满风险,信息使用者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未来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成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同时,一系列先进管理观念和技术的广泛运用,迫切需要战略管理会计提供实时信息,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则为此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
6、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发生了变化。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将从狭隘的财务效益转向全方位的综合性效益,经营成果计算的重点将从利润计算向增值计算转变。与此相适应,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应以为企业全面、长期地提高竞争力、发展能力,奠定牢固基础为基本出发点,而不应拘泥于一时的、短暂的得失,形成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目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体。同时,随着智力投资的扩大和知识创新步伐的加快,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由高智力的员工所拥有的专利权等无形资产所创造的价值增值却大幅增长,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样,企业计算经营成果的重点应从计算利润转向计算价值增值,并通过编制专门的增值表加以系统反映。
因此,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取得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战略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强调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数量与非数量信息并重,为企业战略及企业战术的制订、执行和考评,揭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建立预警分析系统,提供全面、相关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融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
三、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1、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2、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对审计全过程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同时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这是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思想之一。评估固有风险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财务报表各部分发生错弊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效果。(1)重心前移。基于客户战略系统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重心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转移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2)风险评估重心转移。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重心由控制风险向联合风险转移。(3)风险评估方式改变。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由直接评估变为间接评估。(4)风险评估结构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使风险分析从零散走向结构化。(5)分析性程序成为风险评估核心。(6)审计师专业知识结构改变。由于审计重心转移,风险评估采用的各种分析方法大量借鉴了战略管理会计知识,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会计师事务所也应相应地融合审计和咨询两大资源。(7)审计测试程序个性化。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测试计划基于审计师的风险评估结果,且不同的客户显然存在不同的风险,因此审计测试程序必然会“因人而异”,要采用相应个性化的审计程序。(8)审计证据范围扩大。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师可扩大审计取证范围,从一般员工处或供应商、销售商等获取审计证据,这是针对管理层舞弊的有效侦查措施。业内人士和专业咨询人士的意见也可作为对审计师审计专业判断的补充。(9)审计证据向外部证据转移。由于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注册会计师必须充分了解客户整体战略经营环境,并由此出发评估客户的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从外部取得大量的外部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的恰当性。
四、战略管理会计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应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中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其中,前者是指财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状况的可能性;后者是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相关的其他具体认定层次经济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与实际不符,由于企业管理当局本身的认识和技术水平有限以及由于企业管理当局局部或个别人员舞弊或造假造成错报的可能性。
1、通过企业环境分析评估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对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可能对管理层产生压力,促使其采取行动改善财务业绩或纠正歪曲财务报表的行为。对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了解公司的主要收入和业务的来源。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分析企业报表项目变化的原因,判断引起这些变化的合理性。
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状况,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形成初步的判断;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使注册会计师掌握被审计单位受到哪些部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此外,结合被审计单位自身情况,注册会计师通过职业判断也可设计其他需要了解的外部因素程序,例如宏观因素的景气度、利率的变动和资金供求情况、汇率变动等。
对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的充分了解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审计风险。
2、通过企业的经营能力分析评估审计风险。企业的经营能力是企业的生产资料、人力、财力,技术和管理资源等基于环境约束与价值增值目标、通过配置组合与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推动企业运行的物质能量。企业经营能力评估是指对企业经营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并科学、客观地作出全面评估的过程。
通过经营能力分析,注册会计师可以了解到:被审计单位是如何创造价值的;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实行了有效的经营活动来迎合经营战略;威胁到被审计单位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经营活动。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中那些相对重要的经营环节被称作关键经营环节。关键经营环节是审计的敏感环节,也是审计风险的重要来源。它一般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是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包括了被审计单位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的业务活动;第二是经常与外部存在广泛交流,这一类型的环节一般与企业外部有重要的、规模比较大的联系,这些联系通常会产生大规模的交易并被反映在会计报表中;第三是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它是最有可能被审计单位发生问题的地方,从而具有较高风险。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顺利开展需要注册会计师对关键经营环节有深入的了解。识别关键经营环节之后,注册会计师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对关键经营环节进行评估。这些信息包括:经营环节的目标;经营环节中的业务活动;环节信息流,包括相关信息系统;经营环节的关键风险;环节风险的应对措施,比如内部控制;环节风险的防范业绩计量。
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能力,分析企业报表项目变化的原因,判断引起这些变化的可能性。
五、结束语
战略管理会计是为适应顾客需求个性化、多变化和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而形成的,它是管理会计向战略管理领域的延伸和渗透,是二十一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主题。在新审计准则的颁布实行后,评估审计风险已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点,所以要求注册会计师要对企业的经营环境、内部条件、战略目标等几个角度入手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
注册会计师在评估审计风险时应先对企业的整体风险进行评估,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尤其应对风险较大的项目进行评估。例如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分析,利润对上市公司而言至关重要,如果利润下降会直接影响股民对该公司的投资,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对此进行着重分析。注册会计师还应根据企业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审计投放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