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范文

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

第1篇: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范文

中小企业融资是指中小企业通过一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获取生产、经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融资渠道包括外部渠道和内部渠道,融资方式涵盖了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等。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以内部融资为主,普遍采用自有资金,即使进行外部融资,也首选间接融资,很少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得资金。总体来看,中小企业盈利水平低,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抵押担保困难,普遍缺乏良好的内部积累机制,直接融资渠道较窄,难以从银行等机构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大多采用负债融资的方式,而且民间金融比重很大。可见,优化融资模式已是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

二、金融市场多元化带来的融资机遇

当前,金融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其中互联网金融更是发展迅猛,这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渠道和更便利的方式。民间借贷规范化之后,中小企业有了新的融资选择。而且,我国金融市场日益多元化发展,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国债融资市场日益健全,债券发行规模逐步扩大,产权交易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截至2016年5月27日,我国已有7394家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就在这一天,全国股转公司公布了《分层管理办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迈出重要一步,新三板及其分层方案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途径,中小企业赢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选择

1.基于企业规模的融资模式选择

中小企业普遍生产规模较小,资金借贷量少,融得的资金常用于短期投入,应当首选流动性较强的短期借贷,例如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尽量避免门槛高、标准高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同时随时关注一些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新金融产品,如财税补贴、政策优惠、众筹融资、大数据融资、供应链融资、P2P平台融资、电商平台融资等,以尽可能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之后,可适当选择基金、股票、债券等长期融资方式,同时应当有效利用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信誉度,借助银行保理、信用借贷等来筹集资金。

2.基于发展阶段的融资模式选择

中小企业可以选择权益性融资或债务性融资,前者筹集的资金归属于中小企业的资本,后者筹集的资金归属于负债,两种资金的比重就是资本结构。对于发展不稳定的中小企业,即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初创期或上升期的企业,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就是负债还款压力巨大,所以通常应该选择权益性融资,即引进资金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内部融资或者发行股票等,以分红和未来发展远景实现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借以缓解负债带来的资金偿还压力。企业逐渐发展成熟之后,融资风险线性递减,就可以采取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实行负债化经营,以构筑核心竞争力,这样既保障了债权人利益,又实现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3.基于风险偏好的融资模式选择

不同的中小企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各不相同。首先,保守型中小企业适宜选择保守型融资策略,也就是说,企业筹集的长期资金既要满足长期发展需要,也要满足企业运营的部分短期资金需求,这有利于降低融资风险,而且避免了筹集短期资金所带来的巨大还款压力。不过,长期资金的成本相对较高,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其次,稳定型企业可以选择长短期融资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筹集临时性的、应急性的短期借款,用于短期资金需要;另一方面选择市场上较为成熟的融资渠道,用于企业长期发展需要,这样既避免资金长期闲置,又可以满足短期资金渴求,从而最大化发挥资金的效益。另外,激进型中小企业所选择的融资组合一般较为激进而大胆,该类企业所筹集的短期资金既用于企业需要的短期资产,又用于长期发展。这种模式固然能够契合企业的超常规发展,但是融资风险很大,需要企业具备很高的资金运作能力。

第2篇: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范文

关键词:超短期融资券;金融市场

中图分类号: F8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1)04-0081-03

一、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成效显著,创新不断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尤其是2007年9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成立后,银行间市场合格机构交易产品改行政审批制为注册备案制至今,在主管部门及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下,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发行规模迅猛增长,交易量突飞猛进。截至2010年12月31日,累计已有754家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2,023只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金额38,321.7亿元;其中,未到期897只,余额21,463.9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不断创新,先后推出浮息中票、含权中票、外币中票、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等品种,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1] 目前,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体的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资金配置和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平台。

2010年12月21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超短期融资券业务规程(试行)》,正式推出超短期融资券业务品种。产品推出后仅3个月,就有铁道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等5家发行人申请并完成发行注册,注册额度高达2,700亿元。

二、超短期融资券的产品含义

根据交易商协会的界定,超短期融资券是指具有法人资格、信用评级较高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期限在270天以内的短期融资券。

超短期融资券并非已有短期融资券的简单复制,在制度和流程上,超短期融资券有很大的简化。根据《业务规程》[2],超短期融资券可以一次注册,两年有效,随时分期发行,事后报备,期限最短可按天计算。发行公告时间也大大缩短为1天,使发行人可根据市场情况和资金使用需求,灵活安排资金到账时间。在资金用途方面,只要符合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募集资金可用于满足各种流动性资金需求。

在设计理念上,超短期融资券类似国外短期商业票据,它作为一种常规货币市场工具,主要供发行人管理流动性使用,是一种以融资为目的的、直接向货币市场投资者发行的短期无担保货币市场工具。其发行期限平均在1至2个月,由于其无担保特性,所以发行人主要限于资质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各类金融、非金融类机构。

三、超短期融资券的产品优势

1. 为非金融企业提供了高效、灵活、低成本的短期融资工具和流动性管理工具

目前,国内企业的短期间接融资工具主要是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和票据贴现。这两种融资方式都涉及较为复杂的评级授信管理和信贷审批程序,操作成本高,时效性差。而银行间市场现有直接债务融资产品(如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期限大多在1年以上,无法满足企业短期、超短期融资需求。

超短期融资券的推出可帮助企业丰富长短兼备的梯次融资结构。通过发行超短期融资券,企业可进行更为合理的资产负债管理及流动性管理,实时摆布短期头寸,灵活应对突发资金需求,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在时效性方面,超短期融资券一次注册,分次发行,持续发行备案程序十分简便,短期资金获取高效快捷,最快可以当日发行当日到账,从而实现快速融资,于是企业可以像调拨内部短期资金头寸一样依赖外部市场进行内部资金管理,可以有效熨平现金流波动。[3]

在成本控制方面,超短期融资券由于其发行期限短,利率水平明显低于贷款,可为发行人节省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超短期融资券可以更好地契合企业现金需求,避免资金堆积、账面闲置造成的成本增加。

在灵活性方面,作为发行人,企业可以直接面向银行间市场多种机构投资者,并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需求灵活设计超短期融资券的结构、期限和利率。

2. 对投资者来讲,超短期融资券的推出有助于丰富银行间市场投资品种,可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

目前国内货币市场工具主要包括央行票据、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主体主要是中央银行、财政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超短期融资券的面世,标志着企业作为发行主体,直接参与到货币市场中,货币市场的发行人主体得到进一步扩充。现有货币市场中,可供投资者选择的企业信用类产品发行量较少,市场存量规模较小,二级市场流动性较低。超短期融资券的推出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选择,更好地满足券商、基金、财务公司、集合理财产品等各类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对投资者来说,超短期融资券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风险可控。与中、长期债券不同,超短期融资券具有较短的存续期限,便于投资者评估发行人履行偿付义务的能力。二是收益较高。相比同期限的短期国债和存款,超短期融资券收益相对更高。投资者如发生短期资金闲置,即使短至一天也可进入超短期融资券二级市场,获取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收益。三是方案条款设计灵活。投资者可通过逆向询价方式与发行人协商发行条款设计方案,进而充分满足自身投资及风控需要。这样,不仅金融市场效率得以提升,金融运行成本也可降低,实业企业也可依赖此种方式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

3. 对银行来讲,超短期融资券的推出有助于银行转变经营模式,提升中间业务水平,适应监管新规,优化资本管理

2011年,随着银监会引入巴塞尔改革建议中的新监管指标,中国银行业面临日益提高的资本要求,大多数商业银行都面临资本消耗过快进而资本饥渴的问题,人民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逐步启动也给依靠存贷利差生存的银行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向“资本节约型”业务发展模式转变就成为银行业面临的一大课题。而开拓中间业务市场,发展承销业务就是有效的资本管理方式。

银行可通过参与超短期融资券承销、投资及交易,加强银行对高端客户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增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降低银行短期贷款和商业票据资产构成。银行整体收益逐步由贷款利差收入为主向中间业务收入、债券投资及交易盈利为主转变,释放出来的信贷规模可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其他赢利较高的领域。

四、结论

在我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超短期融资券的推出有利于改变我国债券市场超短期产品长期缺失的状况,完善债券市场化信用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风险结构及流动性结构;有利于形成短、中、长期兼备的市场化收益率曲线[4],定价系统覆盖范围得以拓宽,进而促进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逐步完善,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超短期融资券推出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市场利率更为敏感,这将为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增加更多的灵活性,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高货币政策敏感性和有效性。作为货币市场利率的重要载体,超短期融资券的推出不仅将丰富我国货币市场工具,也能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均衡发展,改变银行作为信用产品主要投资者一家独大的局面,促进信用风险向银行体系外分担,降低系统性风险,加速金融脱媒进程,促进金融市场结构优化。

从长远看,国内银行对大型客户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传统的贷款需求日渐减少,迫使国内银行将不得不转向承销及现金管理等中间业务上来,通过中间业务收入来弥补贷款的利差损失。为实现差异化经营,除了积极开展超短期融资券承销业务收取主承销费外,银行也可将贷款承诺或授信额度与超短期融资券的发行结合起来,允许发行人在超短期融资券发行的过程中有条件动用银行贷款来支持票据发行。通过向客户进行一揽子营销,银行可以向企业同时承揽超短期融资券的承销业务和搭桥贷款业务:一方面当新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后,企业即可以归还搭桥贷款,搭桥贷款还款有保证;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一揽子合作,银行可以获得搭桥贷款利息收入和超短期融资券的承销费收入,通过超短期融资券的营销,进一步密切银企关系,扩大与企业的合作,同时推进银行信贷业务和中间业务“双丰收”,优化银行收入结构。

就超短期融资券产品本身而言,未来可考虑进一步对其进行条款创新,坚持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并重的原则,在担保、结构化、发行方式、交易方式等方面进行更多尝试,以尽可能满足投融资双方的需求,从而推动市场始终向前发展。此外,要总结、汲取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现有产品的经验,借助国家及省市各级担保机构的力量,利用其信用增信杠杆,研究推出服务于中小企业、涉农企业的超短期融资券,丰富细分类别,服务实体经济,实现良性发展。

从风险防控角度来说,超短期融资券毕竟是用于企业日常流动资金所需,要严防企业不顾自身偿债能力过高负债,或者“短融长用”,将融来的资金投入固定资产投资等长期用途。这样,就将给发行人带来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风险。因而,超短期融资券市场应不断加强和完善信息披露和重大事件报告机制,既便利发行人,也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确保市场稳步向前发展。在银行内部,也要尽快完善现有企业授信审批制度,将同一客户投资银行类业务和商业银行类业务的整体风险统筹起来,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保留适宜的风险敞口。

[参考文献]

[1] 陈春锋.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创新的路径探讨[J].中国货币市场,2010(9):35-39.

[2]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超短期融资券业务规程[S/OL]., 2010-12-22.

[4] 高国华.超短期融资券推出,货币市场再添工具[N/OL].金融时报, 2010-12-24. 省略/hbsc/txt/2010-12/24/

content_333615.htm.

Ultra-short Term Commercial Paper: A New Innovative Example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YangChao 1,2

(1. Graduate School of the People' Bank of China,Beijing 100083, China; 2.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China,Beijing 100031, China)

第3篇: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范文

摘要:本主旨在研究融资结构的选择,探索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之间的最佳组合,提出适合当前经济形势的融资结构,以期帮助企业选择合理的融资结构、制定正确的融资策略。

关键词:融资;融资方式;融资结构;资金成本

一、融资的定义和作用

融资,指资金的融通。融资的目的在于解决借贷双方对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对企业而言,就是要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同时,融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通过融资,动员、积累和分配社会资金。(二)通过融资,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三)通过融资,促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四)通过融资,促进企业设备更新。(五)通过融资,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二、融资渠道的分类及主要融资方式的优势和缺陷

融资结构是指企业融资总额在各种融资渠道间的分配比例,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融资渠道的选择;二是种融资渠道的组合。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有发行股票(普通股)、债券以及短期融资券,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

资金成本的高低是衡量一种融资方式优劣的重要标准。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措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包括筹资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和用资过程中支付的报酬。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利用这种方式融资,企业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没有固定到期日,无需偿还;风险较小并能增强公司信誉。但缺点是资金成本较高;在增发新股时,还会降低原有股东对公司的控制,甚至导致股价下跌。普通股成本Kc=d1/p0(1-fc)+g,式中Kc代表普通股成本,d1代表第一年每股支付股利,p0代表股价,fc代表普通股筹资费用率,g代表股利增长率。

债券是债务人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承诺按期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有价证券。债券成本Kb=Ib(1-T)/B(1-fb),式中Kb代表债券成本,Ib代表债券每年的实际利息,T代表企业所得税税率,B代表债券发行总额,fb代表债券筹资费用率。发行债券的优点主要在于:资金成本较低,与股票相比,债券发行成本较少,而且利息于税前支付,可以降低纳税所得额;保障股东的控制权,由于债权人无权参与企业的管理决策,故不会影响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产生财务杠杆的作用,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但债券融资的缺点在于:财务风险高,必须按期还本付息;限制条件多,融资量受国家相关规定的限制。

银行贷款是目前我国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其成本K1=I1(1-T),式中K1代表长期借款成本,I1代表长期借款利率,T代表企业所得税税率。银行长期借款的优点在于:借款融资较快;借款成本较低,甚至低于债券成本;借款弹性较大,可根据情况变化与银行协商,变更借款数量及条件;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缺点主要有:风险高;限制条件较多;融资数量有限。

以上三种融资方式是企业主要的长期融资方式,而商业信用和短期融资券是常见的短期融资方式(包括银行短期贷款)。

商业信用是指商品的交易中的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所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直接信用关系。其优点在于:使用方便,限制很少。缺点就是融资时间较短。

短期融资券又称商业票据。其优点在于:融资成本低,其利率低于银行同期货款利率;融资数额比较大,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缺点在于:风险比较大,必须到期归还;弹性比较小;发行条件苛刻。

总而言之,不论是长期融资还是短期融资,每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企业融资结构选择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遵循一定的原则,确定适合于本企业生存、发展的融资方式。

三、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原则

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力求以最小的资金成本,实现最大的投资收益,因此必须把握以下原则:(一)量力而行的原则,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必须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融资过多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增加成本和企业的风险;而融资过少又会影响正常业务的发展。因此企业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全面衡量企业未来得收益和偿还能力,以“投”定“筹”,量力而行;(二)成本原则,企业融资成本是企业融资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选择和确定融资方式的重要标准。企业融资时,融资成本必须是可以承受的,而且应尽可能使之最小;(三)用途原则:企业筹措的资金有着不同用途,在融资时应根据不同的用途正确选择长期融资方式还是短期融资方式,或者二者的结合;(四)控制权原则,企业资产控制权的丧失,常常会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独立性,引起企业利润外流,对企业近期和长期效益都有较大影响。所以在融资过程中必须把企业资产控制权的丧失程度和相应的收益综合起来考虑;(五)风险原则:企业融资必须权衡融资渠道、融资风险的大小。

四、融资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明确了融资的一般原则,在选择融资方式之前,还必须对各种融资方式有一个比较,从而明确各种方式的优劣,为选择提供依据。

(一)融资方式的一般性比较

1.融资成本的高低。在一般情况下,各种融资方式资金成本从低到高的顺序是:短期融资券、银行贷款、债券、普通股。对于商业信用,如果企业在现金折扣期内使用商业信用,则基本没有资金成本;如放弃现金折扣,那么资金成本就很高。

2.融资风险的大小,通常可以从企业的违约是否会导致一定的法律后果,是否会导致企业破产这两点表现出来。

3.机动性大小,指企业在需要资金时能否及时获得,在不需要资金时能否及时还款,提前还款是否会受损失等。

4.融资方便程度,它一方面是指企业有无融资自,以及自的大小,另一方面指借款人是否愿提供资金,以及相关条件是否苛刻,手续是否繁琐。

(二)融资方式的选择

对各种方式有了明确比较之后,企业便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选择,而自身因素方面,主要应考虑企业资信、规模、行业和成长性。

1.企业资信。企业资信的高低是企业能否利用各种融资方式的关键。资信高的企业能根据自身需要,自如地选择各种融资渠道;资信低的企业不仅融资方式选择的空间狭小,在能够得到的融资方式上也受到较为苛刻的限制。

2.企业规模。企业规模决定企业的融资方式,大企业实力雄厚,不仅可获得银行的巨额贷款,还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方式获得资金;小企业一般不具备上市资格,大多只能利用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等融资方式。

3.企业所属行业。每个行业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独特之处便决定其对不同的融资方式选择。生产型企业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较大,主要选择长期融资方式;商业型企业流动资产所占比重较大,主要选择短期融资方式。

4.企业的成长性,即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刚组建成的企业主要依靠政府拨款或自筹资金;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自身己有一定的资产作保证,融资方式的选择空间较广,可利用各种组合方式融资;对于“夕阳”企业应主要应采取短期融资方式,以利于企业另谋发展或退出该行业。

总的说来,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结合各种融资方式的比较,遵循融资方式选择一般性原则便可确定适合本企业生存发展的融资方式。

五、最优融资结构选择

在己确定融资方式的基础上,企业应根据融资需要,将融资额在各种来源渠道间进行合理分配,这就要求对各种融资方式对应的融资量进行充分研究,以期达到融资结构的最佳组合,从而完成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

确定融资结构的最佳组合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法。由于定量分析法的可操作性和规律性较强,本文将主要就后者展开讨论。但应注意:实际运用中需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配套使用。

(一)比率分析法

即根据一种或几种不同种类的财务比率来分析企业融资结构是否合理,从而选择适当的融资组合方式。常见的比率分析法有:营运比率、盈利性比率、负债比率和流动性比率分析。

1.营运比率。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时,必须拥有一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营运比率反映的是企业运用这些资产的效率。企业可以借助营运比率合理安排长期、中期和短期融资的组合,使还债期与收益期相配合。其常用比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资产周转率。

(1)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100%

如果存货周转率过低,则表明企业:一,存货不适量,若存货积压,则企业就应减少短期融资比重;若存货不足,则企业应快速组织融资,否则会丧失销货机会甚至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二,存货控制效率低下,影响了资金周转,降低了企业的获利能力。

(2)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00%

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低,表明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出现呆帐、坏账的风险较大。企业应尽量避免使用短期融资方式而较多地采用长期融资方式。

(3)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平均余额×100%

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销售能力的强弱和资产使用的效率,一般情况下,资产周转快,负债率可适当提高,可采用不涉及企业控制权的融资方式,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

2.盈利性比率,包括销售毛利率、净利润率、资产报酬率。

(4)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5)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6)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100%

一般说来,当盈利性比率较低时,应少发债券,避免短期融资。

3.负债比率,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

(7)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8)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低于50%,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资信越低。在此情况下,企业经营亏损、破产风险就较大,就应通过增发股票来融资。若资产负债率过低,则企业资产所有者的净收益将受到影响,就应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

(9)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此指标衡量企业用息税前利润来支付利息的能力,用来判断企业对外举债是否适当,如果该比率过低,则企业应减少负债融资,增加股票发行。

4.流动性比率。该比率反映企业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是企业筹措短期资金时应考虑的重要比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10)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11)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如果以上两个比率过低,则表示企业短期负债过多或资产流动性很差,应当增加股票融资的比重。

(二)综合融资成本率比较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企业各种可能的融资组合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率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成本最低的方案。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是各种融资渠道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它取决于各个渠道资金来源占融资总额的比重和各个融资渠道的资金成本率两大因素。下面将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各种融资渠道的成本率已定,而各渠道的融资比例未定的优选组合。

例如:某企业需融资100万长期资金,根据融资方式选择的方法、原则,决定从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发行普通股三种方式进行筹集,其资金成本率已测定,有如下四个可选方案供选择:

根据上表便可计算四个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率:

第一组方案:50%×6%+30%×8%+20%×9%=7.2%

第二组方案:40%×6%+40%×8%+20%×9%=7.4%

第三组方案:30%×6%+40%×8%+30%×9%=7.7%

第四组方案:20%×6%+30%×8%+50%×9%=8.1%

根据计算结果应选择第一种方案。

2.各种融资渠道的资金比例已定,而资金成本率未定的优选组合。

计算四个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率:

第一组方案:50%×6%+30%×8%+20%×9%=7.2%

第二组方案:50%×6.8%+30%×7%+20%×8%=7.1%

第三组方案:50%×7%+30%×7.6%+20%×8.8%=7.54%

第四组方案:50%×7.2%+30%×8%+20%×9.5%=7.9%

通过比较,可选择第二组方案。

3.各种渠道的融资比例及各渠道的资金成本率均未定的优选组合,一般在企业追加融资时使用。

例如: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初已筹集资金1800万元,其资本结构如下表,普通股每股面额200元,今年期望股息为20元,预计以后每年股息增加5%,企业所得税率33%,假设发行证券无筹集费用。

根据表中数据及有关公式,可得:

债券成本率=750×85%×(1-33%)/750×(1-0)=5695%

普通股成本率=20/200×100%+5%=15%

综合资金成本率:750/1800×100%×5695%+250/1800×100%×6%+800/1800×100%×15%=983%若该公司预计增资200万,有两个方案选择:

(1)发行长期债券200万元年利率为9.5%;普通股股息增加到25元,以后每年还可以增加5%,由于风险增加,普通股市价跌到每股175元.

(2)发行长期债券100万元年利率为9.5%,另发行普通股100万元,普通股息增加到25元,以后每年再增加5%,由于企业信誉提高,普通股市价将上升到每股250元。

分别计算两个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率

①第一方案:年初长期债券比重750/(1800+200)×100%=375%

银行贷款比重250/(1800+200)×100%=12.5%

普通股比重800/2000×100%=40%

增发债券比重200/2000×100%=10%

增发债券成本率200×95%×(1-33%)/200×(1-0)×100%=6365%

普通股成本率25/175×100%+5%=19286%

综合资金成本率:375%×5695%+10%×6365%+125%×6%+40%×19286%=112365%

②第二方案:年初债券比重750/(1800+200)×100%=375%

增发债券比重100/(1800+200)×100%=5%

普通股比重(100+800)/(1800+200)×100%=45%

银行贷款比重250/(1800+200)×100%=125%

综合资金成本率:375%×5685%+55×6365%+125%×6%+45%×15%=9952%

通过比较,应采用第二种方案。因为采用第一种方案进增加债券资金固然可降低成本,但却引起普通股市价下跌,成本升高,而普通股比重较大,因而综合资金成本率上升。而第二种方案一方面增加了债券比重,又使普通股成本率下降(市价上升),因而综合成本率下降。

六、结论

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之上,选择适当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融资方式的合理选择和融资方式组合的科学安排,使企业的融资结构达到最佳,从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融资策略,发挥出所融资金的最大效力,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参考文献:

[1]冯梅、罗华伟、徐强,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探讨,财会通讯2009(03)

第4篇: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范文

定位的区间矩阵设计区间矩阵一般是将二维正交坐标分为四个评价区域,并赋予不同区域相应的经济涵义。区间矩阵的可视化定位类似于一个地图显示系统,能让管理者更直观地了解和分析其中的深层涵义。同时,将一个研究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综合起来加以考虑,研究彼此的联系,赋予不同经济涵义,更加有利于管理者分析问题根源[2]。而融资结构错配同时包含融资来源结构错配和融资期限结构错配问题,因此,可以借鉴区间矩阵原理,进行融资结构错配风险的可视化定位,如图1所示。根据风险水平的不同程度将风险定位在矩阵的不同区域。建立二维平面坐标体系,X轴指的是融资来源结构错配的风险指数,Y轴指的是融资期限结构错配的风险指数,由16个区域构成,可精准地在矩阵识别模型中对风险水平进行定位。同时以预警信号灯对每一区域进行区分,建立起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定位的区间矩阵。在区间矩阵中,横坐标为融资来源结构错配风险指数,纵坐标为融资期限结构错配风险指数。融资结构错配风险定位矩阵遵循以下定位原则,如表1所示。当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级别为无警时,表明该企业具有良好的融资风险预控能力,融资风险可控程度越高,处于无危机状态;当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级别为轻警时,为潜伏期,说明该企业虽然未在当期表现出警情,但是若不及时调整融资结构、过多的短期贷款和盲目扩大投资等均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面临融资风险发作的威胁。当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级别为中警时,为发作期,表明该企业正面临融资风险发作阶段,企业存在融资问题,若不及时改进融资结构,将导致融资风险的恶化。当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级别为重警时,为恶化期,表明企业融资结构面临重大问题,这时企业应立即调整融资模式,改进投资和经营策略。

二、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指数设计

(一)指数体系设计。融资期限结构错配风险主要反映投资与融资的期限匹配情况。一般而言,长期投资对应的就是长期融资,短期投资对应短期融资,通过这种对应关系缓解企业存在的不协调风险。不匹配的战略风险大,原因有两点:(1)利率及预期相关的资金成本在未来几年内会发生变化;(2)资金的可持续性不保险,一旦出现短期融资资金用于长期投资,将是企业陷入短贷长投的困境,对企业现金流将造成威胁,甚至会导致公司不得不卖掉资产以还债。从期限角度来看,企业融资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净值产生于长期融资,而长期融资中扣除固定资产净值后多余的资金即长期融资净值(NLF,NetLong-termFnancinig),可满足营运资本的需求。用于营运资本需求的短期融资则是短期融资超过现金的部分,即为短期融资净值(NSF,NetShort-termFnancinig),即短期融资净值=短期融资-现金。此外,从企业可持续经营的角度来看,营运资本需求属于长期投资。由此,形成融资期限结构错配风险指标:投融资风险率、现金短贷保障比和长期资金适合率。融资来源结构错配风险主要是自由现金流量与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的匹配情况。一般情况下,自由现金流量越大越好,债务融资越小越好,尤其是带息负债融资,权益融资越大越好,因此,形成融资来源结构错配指标:自由现金负债比,自由现金带息负债比,自由现金利息支出比,权益自由现金回报率。由此设计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定位指数体系,如表2所示[3-4]。目标层为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预警指数EFSMR(EnterpriseFinancingStructureMismatchRski);准则层分别为企业融资期限结构错配风险预警指数EFSMR1和企业融资来源结构错配风险预警指数EFSMR2;指标层一级指标分别对应相应的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预警个体指数EFSMRij,i=1,2;j=1,2,3,4;指标层二级指标分别对应相应的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指标[5]EFSMRIij(EnterpriseFinancingStructureMsmatchRskIdexiin),i=1,2;j=1,2,3,4。(二)指数转换。1.一级指数转换表2中,一级指数包括融资期限结构错配风险指数EFSMR1和融资来源结构错配风险指数2.二级指数转换借鉴功效系数法的思想将所有指标值无量纲化,并界定在EFSMRj∈[0,4]的区域内。同样EFSMRIj表示指标实际预警指标值。EFSMRIjmax表示行业内该指标最大值。EFSMRIjmin表示行业内该指标最小值。ηj1、ηj2、ηj3分别表示三个风险临界值,为了简化计算,本文采用行业内样本企业数据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的近似值作为本行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指标临界值。预警临界值的确定分以下步骤进行确定:第一步,计算不同年份融资结构错配风险预警指标EFSMRIij,i代表某企业,j表示第j个预警指标,j=1,2,3,4,5,6,7,并得到不同年份融资结构错配风险预警指标的最大值EFSMRIjmax和最小值EFSMRIjmin。第二步,计算错配风险预警指标的均值,即EFSMRIj=∑ni=1EFSMRIij/N。第三步,计算错配风险预警指标的不同等级的临界值,其中,“中警”临界值ηj1=EFSMRIj-(EFSMRIj-EFSMRIjmin)2/3、“轻警”临界值ηj2=EFSMRIj-(EFSMRIj-EFSMRIjmin)/3、“无警”临界值ηj3=EFSMRIj。由此,如果计算值ηj3≤EFSMRIj≤EFSMRIjmax,则EFSMRj∈[3,4],表示风险水平为“无警”,用绿色标注。如果ηj2≤EFSMRIj<ηj3,则EFSMRj∈[2,3),表示风险水平为“轻警”,用黄色标注。如果ηj1≤EFSMRIj<ηj2,则EFSMRj∈[1,2),表示风险水平为“中警”,用橙色标注。如果EFSMRIjmin≤EFSMRIj<ηj1,则EFSMRj∈[0,1),表示风险水平为“重警”,用红色标注。由此得到EFSMRj值的计算公式:其中ω表示各二级指数相应的权重,常用来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要有:统计平均法、最大组中值法、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熵权法等。本文通过熵权法,计算指标的权重,增强指标权重设置的客观性。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选取26家中国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可视化定位的实证样本。在进行信息技术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可视化定位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该行业2009—2014年间曾经历ST的企业(太工天成)进行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的实证检验,同时为了与太工天成(股票代码:600392)进行对比分析,选择2009—2014年间未被ST的财务健康公司恒生电子(股票代码:600570)作为对比样本企业。研究数据为太工天成,恒生电子以及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2009—2014年共6年的融资结构错配风险相关数据。数据来源是国泰安CSMAR数据库。图2信息技术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可视化定位(2014年)(二)行业视角的可视化定位分析。以2014年为例对信息技术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进行可视化定位,如图2所示。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错配风险普遍处于轻警和中警区域,其中中警的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最多,这表明2014年信息技术业多数企业的融资结构错配风险已经进入了发作期。这些上市公司必须及时调整融资来源结构和融资期限结构,否则其财务状况将会有恶化的风险。此外,从图2可以看出,最密集的区域是融资期限结构错配风险为中警的区域,这表明导致这些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错配风险的主要因素是投资与融资期限的不匹配。因此,这些企业应将重心放在投资管理和融资管理上,尽量保证短期融资用于短期投资,长期融资则用于长期投资,调整资产寿命和资金来源期限的匹配度,以减少不协调的风险。(三)企业视角的可视化定位分析。2009—2014年太工天成、恒生电子融资结构错配风险指数如表3所示。2012年接近重警区域,即进入恶化期,2013年太工天成的融资结构错配情况由接近重警区向中警区转移,到2014年逐渐接近轻警区域。在实际情况中,太工天成也正是在2012年5月2月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于2013年4月26日解除ST并更名盛和资源。因而,本文建立的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错配风险预警定位结果与实际情况近似吻合,说明该模型能够在短期内较好地反映企业的融资结构错配风险变化趋势,并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同时可以发现,恒生电子虽然在6年间未被ST处理,但其融资结构错配风险一直处于轻警和中警状态,因此,该公司应及时调整融资结构,合理进行经营投资决策,以防范融资期限结构和融资来源结构不匹配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结语

第5篇: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融资结构

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因而需要因地制宜、深化改革。某房地产公司凭借坚实的基础、雄厚的实力以及和金融机构长期建立起的良好合作关系,不断化解资金风险,实现了稳健发展。通过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引入多元化的融资方式,突破融资制约瓶颈,形成了良好的资本结构。

一、房地产行业整体融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融资方式单一、过度依赖间接融资

企业融资方式按投融资双方关系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目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都面临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资金在资金结构中比重偏高,主要表现为银行信贷资金。表面上看,企业开发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信贷资金,从更深层次来讲,开发企业的资金回笼,如预售、销售款中大部分来自客户的银行按揭贷款,施工单位工程垫支款中也有部分来自银行贷款,据此推算,开发企业直接和间接银行贷款占到总资金的6成以上。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企业发展机遇很多,面临的风险也很多,资金琏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出现连琐反应进而影响其生存。银行对高风险附加值行业的资金支持并不是其优势所在。

纵观某公司的融资方式及综合指标,以2010年为分界线,大体格局如下:2010年以前公司基本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方式获得外部融资,贷款总量约20亿左右,项目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上期项目销售回笼资金和银行贷款,从未涉足直接融资产品。在当时的金融环境下,多以半年期基准利率下浮10%的水平融资。2010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贷款利率上升为一年期基准利率,贷款总量从2009年的21亿逐年上升至2012年的44个亿,增加了一倍。虽然进行了诸如股权质押贷款之类的直接融资,但这部分融资产品从总量上讲比重过小。项目建设资金中的70%通过项目开发贷款方式解决,30%自筹资金依靠短期贷款等其他方式筹集到位,以银行信贷资金为主的间接融资资金比重过大。

(二)内源融资少,主要依靠外源融资,自有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公司融资方式按资金来源可划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将自己的留存盈利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则指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它经济主体筹集资金,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

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10月先后颁布实施了《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2月又颁布实施《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与《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中明确规定对项目资本金未达30%及未取得“四证”的项目,商业银行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一系列政策规定的出台对房产企业各类贷款审批的要求和资金流向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对公司的融资策略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房产行业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从土地开始的资金投入,到最后销售资金回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在过去的几年中,公司对经营战略进行了调整,采取以租赁为主销售为辅的营销策略,保存优质资产,增加稳定性收入,从而在实现资产增长的同时并没有足够的项目现金流入,建设资金回流的时间拉长,因而不得不借助于大量的外部融资,这增加了财务风险。根据公司2012年的统计资料,资金流量及结构分布如下:年度资金流出量22亿,其中自有资金提供50%,另外的50%全部由新增融资提供。从总量上来看,工程建设支出12亿元,大约相当于整个年度融资量,工程建设的投入高度依赖外源融资资金,自有资金提供不足的现状使得项目开发贷款的审批和审批后的投放受到影响,公司运营对外部资金过于依赖,从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内源融资资金过少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评价公司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资产负债率偏高。在没有外部权益性融资注入资金的背景下,内源融资体量过小,公司的开发建设资金缺口必须依靠外部债务方式取得,使得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并居高不下,利息负担过重,财务风险增大。如果不打破这一融资格局,不对公司资本结构进行调整,这种状况将会持续下去,并最终对公司的再融资能力产生影响。

(三)长期融资比例较低,短期融资比例较高

2010年以前国家的货币政策及银监会对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用途监管均较为宽松,周转灵活且利率优惠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能够满足公司对资金的全部需求,中长期贷款量微乎其微。2010年,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规定的出台,银监对贷款资金投放的审批要求愈来愈严格,对贷后资金用途监管力度不断加强。2008年――2012年,在公司贷款总量翻了四番的同时,贷款利率上升为一年期基准利率,中长期贷款比例也逐步调整上升至30% 。虽然进行了短期和中长期融资结构的调整,但在短期信贷资金大量留存并逐年递增的前提下,中长期贷款的占比增长缓慢。项目建设资金中有相当部分来源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形成短贷长投,长短错配的状况。短期贷款比重过高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融资成本,但其周转频繁的特点增加了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在国家严厉的宏观调控下随时可能出现现金短缺,这对企业稳健经营极为不利。

从目前情况看,房产行业在未来较长时间仍有可能受制于各项宏观政策调控,根据自身规模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采取不同对策,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公司融资结构,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将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优化融资结构的对策

(一)增加内源融资,加大股权融资力度,降低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国资委考核其下属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目前上级集团对公司这一指标的红线要求为80%,公司近年来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改善这一指标的途径需要从增加内源融资和股权融资两方面入手。内源融资不需要对外支付利息,不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远低于外源融资,而且内源融资也是西方发达国家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股权融资既可以通过上级公司增资扩股方式,也可以采用公司自有资本与外部资本市场的结合。公司经过多年的精心经营和资本积累,区域内的土地均以远低于市价的成本进行了锁定,投资收益率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鉴于此,建议对于这块区域的开发可保持原来的资本结构,保留既得收益并实现利益最大化。对于公司向区外延伸拓展项目,如果项目本身通过市场运作,那么可采取联合开发,引入战略投资者,组建项目公司。这一方面解决了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分散企业风险,更重要的是通过引进专业机构和高端品牌,扩大社会效应,在项目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公司形象,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二)采用项目参建、垫支承包施工、项目供应链融资方式,减少自有资金的垫付

对于为客户定制的项目可采取项目参建方式,减少自有资金的支付。垫支承包施工则指在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发包人的工程建设资金暂由承包人以其自有资金进行垫资,待工程完全施工结束或施工比例达到相互约定的条件后,再由发包人按相关约定向承包人支付工程价款。这种方式可以达到资金延迟支付、节约资金成本、减少资金周转压力的效果。项目供应链融资是基于融资机构对项目的审批及与施工单位之间应收账款的确认,对项目供应链商户发放融资。这种融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供应琏商户融资难的困境,同时延长公司工程款项支付期限,供应链融资到期,公司以项目贷款或自有资金对接。在关键时点(如年末等)可以通过供应链融资的方式降低融资总额,从而降低资产负债率。

(三)拓展多种直接融资渠道,增加长期融资产品比例

针对公司经营特点和资产状况,可以进行诸如:股权质押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目前公司在这几方面已进行了尝试。在长期融资方面也采用了项目开发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等长期融资产品。目前,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长期融资,在总融资量中体量偏小。未来在上述产品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延伸至如发行中期票据(永续中票)、定向票据,进行并购贷款、资产证券化,寻求产业基金发展道路。这样可扩大融资渠道,从以债务融资为主转为股权融资,在融资方式上与同业先进水平接轨。

(四)谨慎把控扩张规模及扩张速度,提高自有资金比例,改善企业现金流

公司在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壮大后进入了良性运营,资产回报率较高。在未来良好的预期下,公司又将进入二次成长期,待建项目多、建设节奏紧凑,资金投入需求量大,同时公司未来战略发展也需要充沛的资金作为坚强的后盾和有力的保障。在公司以较高负债方式运营时,如果项目资金不能尽快回收,将促使公司资金琏加速紧张。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的角度对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张和发展速度进行审慎把控,都需要在合理分配租售比例、优化资产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自有资金积累能力上探求新的思路,从根本上改善现金流量不足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整个行业形势仍然严竣。在公司大规模的资金需求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点,是本文的意义所在。财务部门应该根据公司总体战略,制定优化融资战略,从资金上保证各项子战略得以落地。随着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的均衡发展,未来公司的融资结构必将形成多元化格局,在资金短缺和融资成本中寻求平衡,实现资金管理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第6篇: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范文

表2统计了中国上市公司自1995年到2006年12年的总体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比率、长期负债比率、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以及银行信用比率的变化情况,其中12年的平均值分别为51%、43.4%、7.7%、84.7%、15.2%和47.9%。图1直观的显示了1995年-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趋势。

中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结构中,从期限结构的分类来看,期限短的流动负债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期限长的长期负债则只占一个较小的比重,这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偏好期限短、流动性好的流动负债。从债务资金的来源来看,银行信贷是企业债务资金的主要来源。从1995年至2006年12年的时序特征来看,中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2左右,12年间呈U形变化,即1995年该比率为52.6%,之后逐年递减,2000年该比率为45.54%,从2001年该比率开始回升,到2006年达到63.86%,说明中国上市公司通过债务筹集公司发展所需资金的趋势在不断增强;流动负债比率偏高,也呈U形变化,即1995年该比率为42%,之后逐年递减,到2000年该比率为38.83%,2001年该比率开始逐年上升,到2006年该比率为55.91%;长期负债比率很低,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5年该比率为10.5%,1999年该比率下降到最低点6.85%,之后又有所回升,到2006年该比率上升到7.82%;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5年为79.8%,到2005年达到最高点88.1%;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则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5年为20%,到2005年达到最低点11.8%,2006年该比重有所回升,为12.2%。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0年以前,中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资产负债比率呈逐年递减趋势,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也呈递减趋势,而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仍呈上升趋势,表明企业负债率的降低,主要是由于长期负债的减少造成的,这可能与在1996-1999年间央行连续7次的降息有关,企业为了避免长期债务的利息率风险而采取减少长期债务融资或用短期债务融资来替代长期债务融资的方式,以降低利息率风险,从而降低债务融资成本。

二、中国上市公司短期债务融资结构状况

表3列出了1995年至2006年12年间短期债务所反映的与企业具有债权债务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从表3可以看出:(1)中国上市公司的短期债务融资结构中,短期借款所占的比重最大,平均为38.36%。(2)其次是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与代销商品款,这三项指标所反映的是企业之间的往来所形成的资金占用关系,占流动负债的比率平均为33.39%;其中又以应付账款所占的比重最高,平均占18.76%。(3)至于企业来自职工和股东的债务融资所占流动负债的比重不大,分别为1.84%和3.54%。(4)从这12年的时序特征来看,短期借款占流动负债的比重呈逐年递减的趋势,1995年该比重为40.14%,2006年下降为34.19%;而商业信用(企业相互往来所产生的资金占用)占流动负债的比重有上升的趋势,由1995年的28.26%上升到2006年的41.88%;再者,从表2可知流动负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银行信贷的有限性;第二,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银行的风险意识逐渐增强,而上市公司业绩又呈下滑趋势,故出现“惜贷”现象。企业为了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采取了用商业信用来替代银行信贷的债务融资方式。这也是在中国债务融资渠道单一的情况下企业理性选择的结果。(5)企业对职工工资的拖欠在不断上升,1995年为1.17%,2003年上升到2.09%,对股东支付股利等的拖欠却在下降,这间接的表明企业为了满足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在尽力为企业保留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注:各指标的结构比率是各指标的平均值与全部流动负债平均值之比。“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是指“短期借款”;“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指“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与代销商品款之和”,即商业信用;“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债权债务是指“应付工资与福利”;“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债权债务是指“应付股利与利息”;“企业与其他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是指“应交税金、其他应交应付款、预提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务以及其他流动负债之和”。

三、中国上市公司长期债务融资结构状况

表4列出了1995年-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长期债务融资的结构特征,可以看出,中国上市公司的长期负债中长期借款占绝对主导地位,平均为78.59%;其次是长期应付款,主要反映的是上市公司采用补偿贸易方式下引进国外设备价款、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等,平均为13.88%;至于应付债券,它所反映的是上市公司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来为公司筹集长期资金的情况,在长期负债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仅为2.92%。从这12年的时序特征来看,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占长期负债的比重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说明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的利用银行贷款和债券市场筹集长期资金,而长期应付款占长期负债的比重则呈逐年递减的趋势,意味着中国上市公司采用补偿贸易筹集长期资金的比重越来越小,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外商多以设备作为直接投资进入中国而造成的。

从表5可以看出,尽管银行信贷是企业长期债务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有相当大比率的上市公司,其长期借款为0,甚至于有16.49%的企业根本就不使用长期债务,所有的债务资金全部来源于期限短、流动性好的流动负债。并且,从图2可以看出,在2001年以前,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完全依赖于短期流动负债而根本就不使用长期负债的趋势在增强,从2002年起这一趋势又有所下降;而长期借款为0的公司占总样本的比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银行以外的融资渠道来筹集公司发展所需的长期资金。从应付债券不为0的样本分布来看,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长期资金的公司很少,并且从1995年到2001年,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长期资金的公司占总样本的比率呈递减的趋势,这是由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方式单一的必然结果。从2002年起,这一趋势有所扭转,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长期资金的公司占样本的比率开始呈现上升的趋势,但趋势并不十分明显(图2),表明我国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多元化提供支持。

第7篇: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范文

2006年2月,财政部了新会计准则,其中显著变化之一是对金融工具相关概念的引入。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有我们以前在旧准则中接触过的,也有真正全新的交易和业务。此外,对于初次接触金融工具的非银行会计人员来说,会计准则和会计指南的规定并不十分详细,理解并准确把握其概念、确认与计量有一定的难度,对于那些对会计不是很熟悉的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难度更大,而且准确理解金融工具的相关概念是关键。由于与金融工具相关的内容较多,笔者在此主要对其形成的金融资产进行分析。

2金融资产的涵义及分类

2.1金融资产的涵义

金融资产是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的总称。金融资产的最大特征是能够在市场交易中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的货币收入流量。尽管金融市场的存在并不是金融资产创造与交易的必要条件,但大多数国家经济中金融资产还是在相应的金融市场上交易的。

2.2金融资产的分类

在1993年最新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从统计目的出发对金融资产作了以下分类:(1)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2)通货和存款;(3)股票以外的证券(包括衍生金融工具);(4)贷款;(5)股票和其他权益;(6)保险专门准备金;(7)应收/其他应收账款。

SNA中的金融资产;实际是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记录的这些统计对象所有金融资产和负债。对每一部门来说,资产负债表显示的是该部门为筹集资金发生的金融负债和该部门已经获得的金融资产,它提供了有关一个部门金融手段运用程度及该部门在债权、债务关系中所处地位的双重关系。

一般来说,根据金融资产的经济性质可以将金融资产分为:库存现金(包括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而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则根据对金融资产投资交易的持有意图的不同,将金融资产分为:(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的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3金融资产的确认

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3.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3.1.1交易性金融资产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属于衍生工具。主要指期权和期货。但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

上述三个条件表明,交易性金融资产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企业持有的目的是短期性的,即在初次确认时即确定其持有目的是为了短期获利。根据旧准则对长短期的划分,此处的短期也应该是不超过一年(包括一年);

(2)该金融资产具有活跃的市场,其公允价值能够通过活跃市场获取;

根据这两个特征可以看出,旧准则中的短期投资如果仅仅是为了随时通过出售获利,则应当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3.1.2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当金融资产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应将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1)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2)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该金融负债组合、或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不得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3.2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不应当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1)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贷款和应收款项。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意图和能力进行评价。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处理。

根据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持有至到期投资具有以特征:

(1)持有至到期投资是非权益性的投资;

(2)在初次确认时即明确确定一直持有该投资到期才收回,除非有企业不可控制的原因使得企业无法再对该项投资持有至到期,此时应将其重新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该投资到期时收回的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特征可知,旧准则中的长期债权投资中准则持有至债权到期的应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此外,对于到期时间短于1年的投资,如果满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其他条件,也应该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因此,旧准则中的短期投资如果在初次确认时即确定持有至到期,也应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3.3贷款和应收款项,

贷款和应收账款,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企业不应当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

(1)准备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4)因债务人信用恶化以外的原因,使持有方可能难以收回几乎所有初始投资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企业所持证券投资基金或类似基金,不应当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

贷款和应收账款的概念明确,确认相对容易。

3.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

(1)贷款和应收款项。

(2)持有至到期投资。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指南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与前面三类金融资产相比,可出售金融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1)该资产有活跃市场,公允价值易于取得;

(2)该资产持有限期不定,即企业在初次确认时并不能确定是否在短期内出售以获利,还是长期持有以获利。也就是其持有意图界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之间。

(3)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能是短期持有,也可能长期持有,为了保持计量的一致性,因此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不同,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5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的关系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规定,按长期股权投资形成方式或来源不同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三类:(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3)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根据投资是否对被投资单位拥有控制及控制的方式或者重大影响分为四类:(1)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2)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的投资;(3)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4)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式分为两类:(1)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2)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结合前面对金融资产的分析及长期股权投资的不同分类,笔者认为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与金融资产的确认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长期股权投资在初次确认时即能确定将长期持有。笔者认为此处的长期为超过一年的期间;

(2)如果权益性投资目的是出于对被投资者的长期控制、共同控制或者能够施加重大影响,则该项权益性投资无论是否具有活跃市场和公允价值,均应按相关规定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反之持有意图并不是为了控制或重大影响,则应确认为相应的金融资产;

(3)对于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权益性投资也应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反之,对于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长期权益性投资应当考虑确认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第8篇: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范文

关键词:宏观调控;资本结构;调整路径;增量分析

一、 引言

本文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我国房企较为常用的融资方式,对其资本结构调整的路径进行甄别和筛选,针对以往资本结构调整研究中大多采用存量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而难以体现企业真实调整行为的缺点,我们运用增量分析法建立了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调整路径指标。在此基础上,从企业特质、宏观经济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环境三个方面对影响其资本结构调整路径选择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二、 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路径的选择

资本结构调整必然与企业的融资方式相结合,最优资本结构是企业的静态目标,融资行为则是实现该目标的具体手段和动态过程。长期来看,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资本结构会向最优资本结构收敛,为此,根据资本结构偏离的方向和程度,企业会通过有针对性的融资行为(即改变债务和股权的融资方式)来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调整。

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房企需对不同的资金来源、融资成本和期限结构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宏观经济环境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融资渠道和方式。但是,房企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过高、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信贷等问题十分突出,使其经营风险陡增,严重阻碍了其快速发展和企业转型。

尽管理论上房地产企业存在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但从实践来看,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发达,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且近年来的抑制性调控政策阻碍了房地产企业的股权等直接融资,这就导致房企主要依赖国内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而其它融资方式难以形成有力补充。受此影响,房企的资本结构调整大多通过债务的变化和商品房开发销售来实现,具体表现为短期和长期信贷融资与偿还、加快或放缓开发和销售进程以及调整预售策略来控制资金回流速度等。因此,对于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路径的研究,可重点着眼于短期、长期债务和内部留存三个方面。

三、 研究设计

本文结合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具体实践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参考我国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相关研究(黄辉,2012),主要从短期、长期债务融资及内部留存融资三个方面对房企的资本结构调整路径进行分析。从企业特质及宏观经济形势两个角度着手,全面分析各宏微观因素对房企选择资本结构调整路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调控政策分为有刺激政策、有行政调控两类,对他们与资本结构调整路径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1. 变量选择与指标计算。根据前文分析,我们确定了短期负债、长期负债以及内部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为当前房企资本结构调整的三条路径。同时,采用增量分析的方法,在实证模型因变量中设置了短期负债融资增长比(YSD)、长期负债融资增长比(YLD)和内部留存融资增长比(YIR)三个指标。其中,YSD为短期负债增长额(SD)与总资产增长额(TA)之比;YLD为长期负债增长额(LD)与总资产增长额(TA)之比;YIR为内部留存收益增长额(IR)与总资产增长额(TA)之比。

影响房企资本结构调整路径选择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宏观调整政策、公司自身特征等。因此,结合我国房企的融资特点,自变量中宏观经济因素考察了GDP增速(AGDP)和实际贷款利率(RDR);公司特质性差异方面考察了公司规模、资产结构、盈利性、成长性、资产流动性、非负债类税盾等指标。

2.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本文以2007年6月1日前上市的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我们对样本进行了筛选:剔除研究期间内出现ST和PT类的样本;剔除研究期间内发生并购重组的样本;剔除主营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低于50%的样本;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最终得到77家开发经营类房地产上市公司,考察期间为2008年第三季度至2013年第一季度,共19个季度、1 463个有效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Wind金融数据库、中经网统计数据库,部分数据通过东方财富网和搜房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表1描述了本文定义房企资本结构的三种调整路径。YSD为0.4,即短期负债增加额占总资产增加额的40%。YLD为-0.3,说明近年来房地产上市公司长期负债融资有所下降,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复苏缓慢,房企使用长期负债融资的热情不高;另一方面,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收紧,特别是2011年央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使房企的贷款难度和成本大为增加,融资渠道受阻,进而导致长期负债下降。YIR为0.2,说明近年房企内部留存收益有所增加,在扑朔迷离的宏观调控背景下,房企会通过增加内部留存收益“过冬”。

3. 实证模型设计。本文利用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宏观调控背景下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整路径和影响因素。模型设计如下所示:

Ykt=α+β1LNSkt+β2TANGkt+β3ROAkt+β4TQkt+β5LIRkt+β6NDTSkt+β7AGDPkt+β8RDRkt+ε(1)

调控政策通过市场环境、融资成本等影响到房企的资本结构,不同的调控手段会对其资本结构产生差异化的影响。为考察不同政策环境对各种资本结构调整路径的影响,我们建立了如下模型:

Ykt=α+βX+■?兹Dit+ε(2)

模型(2)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宏观调控虚拟变量,D1、D2分别为有刺激性调控和有行政性调控,若有,则D1为1,否则为0。X代表模型(1)中的企业特质变量与宏观经济变量。模型中其他指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见表2。

四、 实证结果及分析

1. 宏观经济与公司特质因素对选择资本结构调整路径的影响。表3反映了三种资本结构调整路径下受公司特质因素与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情况。为保证研究的可靠性,我们对实证模型均进行了Hausman检验,并同时报告了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两种情况下回归结果。

从短期负债融资路径看,公司规模、盈利能力以及资产流动性对该路径的选择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非债务税盾对此路径选择的影响为正。由于房企的短期负债融资主要用于公司相对固定的日常经营开支和资金短期周转,而与经济环境等宏观因素关系较小,因此GDP增长率和利率水平对该路径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

从长期负债融资路径看,企业规模的系数显著为正。公司盈利能力对该路径呈显著负影响,成长性越高的企业,长期负债融资增加额在总资产增加额中的比重越低。资产流动性对此路径存在正向影响,但作用较小。宏观经济形势对此路径正向影响显著。经济形势较好时,房企会加大投资规模、加快投资速度,对未来良好的市场预期也会使其增加土地储备,这些投资决策加大了资金需求,使长期负债融资上升。贷款利率对该路径的选择有负向效应,其一,较高的贷款利率提高了长期负债的融资成本,迫使房企寻求其它融资方式;其二,贷款利率调整往往是显示政策走向的重要信号,利率提高意味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收紧,这会影响房企对未来市场的预期,进而放缓投资速度,资金需求降低。

从内部留存收益路径看,资产结构对该路径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盈利性对此路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债务融资相比,内部留存收益可降低融资成本,不必面临到期还本付息的问题,使企业破产风险降低,资金运用更加主动。因此,在融资决策中,企业往往首选内部留存收益。此外,公司成长能力对该调整路径有负向影响,资产流动性对该路径的影响为正。该路径与利率水平正相关,与GDP增速负相关,在经济增长较快的情况下,房企可以更容易地获得债务融资和其他股权融资,此时内部留存收益所占比重会相对降低。

2. 政策环境对调整路径选择的影响。通过对模型(2)的实证检验,我们得到不同政策环境对房企资本结构三种调整路径的影响情况。为保证研究的稳健性,我们将刺激性和行政性政策变量分别加入到模型中进行讨论,作为对比,我们同时关注了两种政策变量同时加入的情况,如表4所示。

从短期负债融资路径看,刺激性政策对该路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房企的经营状况对政策影响十分敏感,刺激政策下,房企会扩大投资,日常经营开支和短期资金需求会随之增加。另外,行政手段对房企选择该路径仅有微弱的促进作用。

从长期负债融资路径看,刺激政策下房企会增加投资,资金需求量上升,在我国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中,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是其重要的融资渠道,因此表现为长期负债融资同样会受到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行政手段对房企选择该调整路径的影响较小。

从内部留存融资路径看,刺激性调控政策和行政性调控政策对该路径的选择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由于刺激政策促进了负债融资的增加,内部留存收益占比就会相应下降,而行政手段的低效与滞后效应也产生了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对于三种资本结构调整路径的分析中,同时加入两种政策变量之后,各变量的符号均保持一致,系数变化不大,说明研究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梳理房地产企业常用融资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环境和房企经营实践,运用增量分析法建立了资本结构调整路径指标,利用2008年~2013年的季度数据,从企业特质、宏观经济及宏观调控政策环境三方面对影响资本结构调整路径选择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资产流动性对选择短期负债融资路径有负向影响,对选择长期负债和内部留存融资路径有正向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对选择负债融资路径有负向效应,对选择内部留存路径产生了正向影响;宏观经济形势对选择长期负债融资路径有促进作用,对选择内部留存融资路径有负向影响;利率水平对选择长期负债融资路径有负向效应;刺激性调控政策对选择负债融资路径有正向效应,对选择内部留存融资路径有负向影响;行政性调控政策对房企资本结构调整路径的选择产生了较坏的影响。

本文研究结论对房地产企业、房地产金融市场以及政策制定者均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首先,房企应从长远发展战略出发,根据自身财务情况合理调配资源,规避风险,在短期与长期债务间建立平衡,使资金更加稳定、有效地为提升企业价值服务。第二,为避免因宏观调控迫使房企选择高成本融资方式带来的风险,防范系统性危机,也为房企进行资本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应疏通各类融资渠道,如开放或进一步开放上市再融资、发行可转换债券,积极拓展资产证券化和REITS等房地产金融创新产品。第三,政府在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时,(下转第107页)应对该产业的整体运行机制进行长远考量和系统性规划,减少行政性的调控手段,更多的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调控,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机制,从而引导房企形成长期的发展战略,更加从容地调整其资本结构,使企业价值得以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苏冬蔚,曾海舰.宏观经济因素与资本结构变动.经济研究,2009,(12).

2. Wa1d.J., S. Michael. The Effect of State Law on Capital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83).

3. Hovakimian,A. The role of target leverage in security issues and repurchases.The Journal of Business,2004,77(4).

4. 黄辉.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5. 白明,任若恩. 不同调整路径下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比较分析.系统工程,2011,(1).

6. 尹钧惠,刘学青等.财务管理基础.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7. 孙琳,徐晔.财务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项目号:2012-GZ-10);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CXJJ-2013-405);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12YJC790044);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项目(项目号:2013Z59)。

第9篇: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范文

关键词:大型企业负债筹资方式研究

一、向金融机构直接贷款

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可以依靠良好自身信誉,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本着“诚实信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银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金融机构签订长期银企全面合作协议,确保及时足额的筹措资金。

从目前情况来看,由省级人民政府主导组建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一般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信用评级单位给予了较高的信誉评级,一般可以获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授予的较大额度的综合授信,可以保证其生产经营、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等多元化资金需求。向金融机构直接借款的优、缺点主要表现为:

(一) 金融机构短期借款

筹资的优点:融资速度快,融资风险一般,成本较低,融资资格的限制性条件少,融资资金的使用限制性条件较少。筹资的缺点:融资数额较小。

(二)金融机构长期借款

筹资的优点: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较低低,借款弹性较大,不必公开企业经营情况,有财务杠杆效应,融资资格的限制性条件一般。筹资的缺点:财务风险较大、筹集资金的使用限制性条件较多。

二、发行企业债券

按照1993年由国务院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进行项目建设而筹集资金时,可以优先采用发行企业长期债券的方式筹资,且债券发行利率在报主管部门批准后,一般比同期长期贷款利率有所优惠。企业长期债券作为金融机构长期借款的有益补充,发行长期债券的优、缺点(与银行长期借款筹集资金相比)主要表现为:

优点:融资额较大;融资成本较低;有利于保障股东的控制权;可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期限长、资金来源更加稳定,具有优化资本结构的作用。

缺点:筹资风险高;融资资格的限制性条件较多;融资资金的使用限制性条件多。

三、发行短期融资券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第2号令《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和2008年第1号令《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规定,企业集团可以发行短期融资券,一般期限为一年,到期后应足额兑付,并可以在兑付后滚动发行。短期融资券作为金融机构短期借款的必要补充,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优、缺点(与银行短期借款筹集资金相比)主要表现为:

优点:融资成本低;融资便利快捷;一次筹集资金数额大;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能提高企业的信誉,提升企业形象。

缺点:融资风险大;融资资格的限制性条件较多;融资速度较慢;融资资金的使用限制性条件较多。

四、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负债筹资建议

综上所述,针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负债筹资管理现状,提出如下建议及意见,稳定区域金融市场,优化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水平。

(一)创建集团统一的筹资管理制度

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企业集团整合初期,各项财经管理规章制度尚不健全,不利于负债筹资管理。要将负债筹资管理作为资金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内容,力争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以资金运营效益最大化为中心,以筹资渠道管控为重点,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提高企业集团发展水平为目标”的筹资管理指导思想。集团公司建立健全一套统一的筹资管理体系和制度,在规范集团公司及成员单位的筹资资金集中管理,提高集团整体的筹资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负债筹资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集团负债筹资资金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的能力,促进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

(二)设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

从目前情况来看,企业集团在重组整合初期,由于独立法人单位较多,筹资管理各自为政,资金管理处于松散状态。要成立集团层面的资金结算中心,作为相对独立的职能管理服务部门,具体负责企业集团及成员单位日常的货币资金集中管理、负债筹资管理、经营资金结算管理等工作。通过不断完善各项结算中心资金管理制度,对集团成员单位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确保集团公司整体资金需求,有效规避负债筹资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积极做好资金结算中心的运营管理工作,积累比较丰富的资金管理经验,为今后设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日常运营、防范控制经营风险奠定基础。

(三)严格划定筹资及担保权限

集团公司向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金融机构贷款或其他筹资业务,应由集团公司总部授权结算中心统一办理。集团公司所属各专业公司、直属机构及基层单位,无论是否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未取得集团公司正式批复或授权,均不得办理筹资业务。集团公司对外担保,一律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由集团公司统一办理;集团公司对内担保由集团总部职能部门牵头,会同法律事务、风险管理等部门会审后办理。未经集团公司批准,所属单位不论是否独立法人,一律不得提供对内对外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