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体育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简单枯燥;体育教师;积极性;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88-02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迅速发展,由于地区的差异,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村体育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教学不相符,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应改变农村传统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打破常规跳出框框,例如在2007年“市优质课《前滚翻》”的教学中我以设问的方式导入,在教前滚翻时,把这节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来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自然的引入课题——前滚翻。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主动传导和学生的被动吸收为主,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的原则,把学生的思维空间限制在教师固定的框架之下,与培养高素质人才不相符,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体育教师,对大多数运动项目熟练些,教学方法掌握的熟练,不可能对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透彻了解。但体育教学是全面的,不能因为体育教师个体教学的差异影响体育教学。如:常见的错误就是教师把自己擅长的内容精讲精炼,动作示范规范,学生也对动作掌握快,相反,把自己不擅长的内容安排少些,讲解生硬,动作示范效果不佳,学生学起来兴趣也就不高,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结果出现了把教师擅长、熟练的内容安排多些,相反就少,这样就违反了全面发展的原则。学生学习与锻炼的主动性和思维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
这样培养的学生在今天是很难适应时展的。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都想玩自己喜欢的项目,体育课教师就更难组织了。有些老师一看体育课无法上了就大放羊,学生干什么的都有:喜欢打篮球的打篮球,喜欢踢足球的踢足球,有的坐在一边什么也不干,有的自己玩,有的看看书。这时我们的教师想,体育课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义。这样的体育课谁都可以上,还要专业的体育教师干什么。所以我们想了一些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多次在体育组教研会上讨论,怎样才能上好体育课,怎样使学生对上课内容感兴趣。我们多次讨论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调查中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于是我们在不违反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做了调整,体育课堂上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强迫学生学习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是不能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的,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更谈不上课堂效率了。于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5%的男生,5%的女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90%的学生特别喜欢体育,但他们不喜欢这种体育课。于是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对体育课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删除了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健美操、校园集体舞、体操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武术为辅助教学,初步取得了效果。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了特长,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这次调整,大大调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特别是一些大众项目,如健美操、校园集体舞等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更能吸引学生。教师也发挥了特长,组织教学方便了许多。
摘要为了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教育部门对于体育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因而学校开始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课堂。有部分学校引入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丰富体育教学课堂内容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本文通过阐述我国高校以及中小学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体育课堂的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疆壮族体育
一、前言
近几年,我国的体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当中,各大高校以及中小学体育的课程状况也渐渐开始受到广大社会的关注。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中国不仅拥有着辽阔的土地资源,还拥有极其丰富和深厚的非物|文化资产。一个国家的民族性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还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地域特色。在历史的发展中,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多种多样的传统体育文化展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生活和精神风貌。现在的学校体育教育,尤其是高校的体育教育,是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好平台。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了当前众多高校甚至是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手段,这不仅能够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强健学生的体魄。
二、当前我国各大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各大高校都是以体育竞技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展开教学的,这种高技术高难度的体育竞技项目需要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于功利性的教学难以让学生从根本上对这些项目产生兴趣,更可能的是会盲目地去训练,没有了解体育项目存在的真实意义。
因此,这种现象导致现在的学生对于这些运动项目并不感兴趣,从而致使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低下。此外,现在高校的体育竞技项目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很多高校没有引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上能够选择的项目相对比较有限,而且大多数项目在他们的初中和高中阶段就已经接触过了,大学的体育项目又跟高中的体育项目所差无几,很难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运动项目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魄,现在的学校也开始重视体育这一门科目了。
位于广西河池市的河地地区的一些学校针对以上现象,开展了壮族特有的体育活动“板鞋竞速”。板鞋竞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中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它始创于明嘉靖年间并流传至今。板鞋在嘉靖年间是为瓦氏夫人所提供的一种培养士兵集体意识观念的一种练兵策略。以现代的三人板鞋为例,板鞋竞速要求三个参赛人员共穿一双由木料制成的板鞋,在标准的田径场上进行赛跑。这种竞赛非常考验团队的协作能力以及集体观念。如果参赛者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或者团队之间产生分歧和矛盾,那么将会影响整体比赛的进行。在嘉靖年间,瓦氏夫人通过这种练兵的方法,练出了一支团结一致、所向披靡的军队。河地地区引入板鞋竞速这项体育项目,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课堂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娱乐性质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少数民族的物质条件也越来越好。在满足了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开始追求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因此,为了使匮乏的精神生活得到满足,他们在空余的时间里创造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娱乐,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体魄。
少数民族所创造的这些体育项目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如广西壮族的“板鞋竞速”、哈萨克族的“穿麻袋摔跤”、苗族的“踢毛毽”、柯尔克孜族的“提孜拉西”等都是为了提供休闲娱乐给人们而产生的。因此,将这样具有休闲娱乐性质的体育项目走进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兴趣。
(二)少数民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竞争性和健身性
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原本是为了满足人们休闲娱乐而产生的,但是这些项目一般都是需要多人进行的,由此一来,人们之间相互竞争的心理也越来越明显,谁都想在比赛中获得胜利,以此证明自己的“实力”。这种具有竞争性的体育项目引入教学课堂中,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让学生通过这种竞赛学会合作,增强相互之间的竞争意识。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身心的锻炼。
(三)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桥梁
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新疆地区,聚集了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挖掘并传承着各种各样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我们应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体育课堂,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广大学子所认知,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知名度,从而使人们认识新疆等地区。让更多的人们走进少数民族地区,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各项经济贸易交往、文化交流,从而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四、结语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具有休闲娱乐、竞技、健身等多种特性,将其引进体育课堂不仅能够丰富各大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因此,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堂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孙永梅,王全军.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体育学刊.2012(1):86-89.
1、关注学生的需求,渗透的内容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偏重知识技能等认知内容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缺乏关注,使一部分学生在失去了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的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践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运用语言与非语言激励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从而建立师生互动交往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在选择内容时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尽量找那些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喜闻乐见的、参与性强、具有时代韵味的)的内容,最大程度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高教学效果。
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展传统体育活动,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认真构思活动内容,因为很多传统体育项目是伴随这游戏而来的,所以教师应该熟识活动进行的每一个环节、步骤,有严密、科学的组织。并做好场地布置,准备,甚至可以一些制作简单的游戏器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小礼物;为课堂上的评价制作评价媒介(如:评价表、板;小红旗、小红星等),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增强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3、体育课上渗透民族体育项目融入要自然,不要为了做而做。
渗透,就要自然地融合,不用过分地强调,自然而然,顺其自然。我上过一节“轻物掷远”的主教材,用废弃的布条替代轻物。课的准备部分我采用东北大秧歌的形式来进行热身,特有的铿锵节奏、绚丽的彩色布条,学生与我随着音乐一同起舞,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一句带过的民族情感教育恰到好处。让学生在了解灿烂民族体育的同时,更激发了他们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在课的进行当中,我采用“抛绣球”(壮族)的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在“你抛我接”中完成了投掷的过度性练习。民间体育在课堂上有较大生存空间,它进入课堂是一种趋势,至于该采用何种时机进入课堂,笔者认为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拘于形式,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这样,我们的体育课堂就一定焕发新的生机。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由于小学各年级的心理生理发育有着较大的差别,他们在体能、运动技能、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我们在进行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渗透过程中应根据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尊重学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和学习评价方面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改革,既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和身体素质测评,更要注重对学生技能技术考查,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心理素质培养和评价,从而使每一位学生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又体现了每一个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
5、根据不同的季节及气候情况安排相应的活动内容。
我国是季风性气候,南北气温差异大。像上海还有梅雨季节,有时一下雨就几天,没有风雨操场的学校只能上室内课,很多时候选择了上自习、做功课,充其量下下棋。对于学生来说,一周好不容易盼来的体育课做这些,有很大的怨言。而如果我们能引进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游戏,情况就两样了。如上海的弄堂游戏,都是我们儿时的最爱,放到现在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有些游戏不但锻炼了他们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合作的良好品质。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们要努力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创造出独特的组织教学形式。其实,无论采用哪种组织形式,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安全性,要让学生懂得规则,循序渐进。要注意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学会保护自己,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身体碰撞,平时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防患于未然。
6、选择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与学生体质发展相符合。
课堂上渗透传统体育活动,在项目选择上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地域特色、身心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12岁之间,体内各器官的发育尚未成熟,体质较弱,骨骼正在迅速生长,身体柔韧性好。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现在的儿童在身高、体重等方面都比过去有明显提高,而肺活量、臂力、拉力、心肺功能等相对较差。因此,运动量不宜过大,更不适宜耐力练习,否则会影响到儿童的正常发育,有损健康。对此,体育教师可将游戏分阶段传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科学有序、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低年级可选择一些规则简单、易于操作的游戏类项目,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老狼老狼几点了”、“写王字”、“木头人”等。在中高年级可以多开展一些技术性、竞技类的项目,如“拉杠过河”、“跳房子”、“贴膏药”、“两人三足跑”、“双人角力”、“打龙尾”、“抖空竹”等。
7、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
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是集多媒体的长处与网络的优点于一身,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网络的交互性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自主练习时,教师还可发挥网络的监控功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进程,并利用网络的辅导功能,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
2.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和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都将有很大的影响。
3.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
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比较
1.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
首先,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上课的地域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课堂的地域被无限地扩大了。其次,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上课的时间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网络教学没有太多的时间限制,学生可随时上网学习,随时与指导老师和学习者交流。第三,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上课的环境方面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课桌消失了,代之以计算机系统、电脑工作台,教师和学生及学生之间也可以不是集中在特定的教室,而是由网络连接的所有师生。
2.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其特有优势
(1)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由于多媒体网络能提供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又具有形式灵活、资源共享、超媒体、交互性等特点,甚至还能创设更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实验学习环境空间,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因此,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资源,有利于因材施教。
(2)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多媒体网络是一种特殊的“媒体技术”,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其承载和传播的信息形式是多种类型的,包括文、图、声、像多种媒体信息,覆盖教学系统的各种要素信息,具有全面性;二是提供了各种部门、各类人员、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和各种要素信息之间联系的通道,而且这种联系是多向的、交互的;三是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四是形成了系统整体结构,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运用,通过各种教学信息资源的检索、设计、处理和传递,有利于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3)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开展情景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环境除了教师以外就只剩下黑板、粉笔之类的东西。我们的许多教学活动如果能借助一定的情景,就能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要讲一节关于的历史课。按照传统的教学,就只能凭老师说,学生想象了。而对于多媒体网络教学而言,就可以凭借多媒体网络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声、画、影像再现当年屈辱的历史,以及现今的实况录像。通过这些情景,学生就可以深刻的认识历史,真正的学到所学的东西。这些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这样创设的情景,学生就能深刻领悟,教学效果就明显。
(4)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自己掌握学习的内容和进度等。在现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个人的知识体系毕竟有限,而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实现知识的合理利用,学生就可以学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的这一教学原则。
3.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局限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在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等条件下,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对教学不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网络资源中,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教学信息也急剧膨胀,并且这些网络信息资源过于分散无序。在这种状况下,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选择能力,否则提供给学生学习的资源将使得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导致效果不佳。
(2)多媒体网络教学中要求教材也得与时俱进,能够反映当前最新的知识点,因此教材的更新周期较短。在较短时间内要开发出高质量的新教材就要付出较高成本,这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高质量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教材难以保障也是它对教学不利的因素之一。
(3)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各种教学信息的安全性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一种完全开放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自由地进出,其他网上用户也有可能通过非法方式进入网络教学系统,对教学资源进行非法的使用甚至进行恶意破坏,还有网络病毒等,这些都是对网络教学信息安全性的威胁。
(4)由于目前网络通信的费用较高,使得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费用比传统课堂教学的费用要高。这对在大范围内尤其是偏远的贫困地区推广多媒体网络教学带来了很大不利。
这些不利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广泛应用和大面积推广。
三、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它的关注度愈来愈高,结果也导致了一种怪现象――多媒体网络热出现。许多教师不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简单地认为制作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或上网就可以上一堂示范课或优质课,然而其教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1.多媒体网络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
不可否认,多媒体网络所具有的集成性、交互式、虚拟性和知识呈现的非线性等特点,使其与黑板、粉笔、挂图等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多媒体网络更多的是起到载体、手段、桥梁的作用,它使传统媒体多媒体化。因此,多媒体网络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优化组合。
多媒体网络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不是挑战,而是机遇。我们要继续探索,寻找多媒体网络与传统媒体的最佳结合点。传统的媒体不会因为网络的出现而消亡,只会因其而更丰富。例如:英语教师在讲授某一语法规则时,可事先通过幻灯片呈现这一语法的大量例句,然后讲解,并辅以板书或投影材料,其效果也相当不错。其次,教师课堂上的情绪、态度、情感,对学生高尚品德、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让多媒体网络与传统媒体完美结合,从而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2.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学生对知识信息获取的多少,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密切相关。在网络上,我们可以同其他省份,其他学校的教师多交流,充分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与整体效能,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共享,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给多学科、多课题的教学、科研、管理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提供重要条件。然而,对于有些简单的问题用语言、文字就能表达清楚或借助粉笔、黑板就能让学生明白,我们就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制作动画、影像等资料。否则,虽然教学效果可能会提高一些,但投入太大,反而会使教学效率相对降低。因而在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时,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效果与效率的关系,争取用尽可能少的投入,收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青龙汤;单味提取物配方颗粒;传统汤剂;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8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b)-048-03
Comparison between Dispensing Granules and Decoction of Xiaoqinglong Decoction
REN Dawei1, WANG Shujun2, LI Ping1, LIU Qiong1
(1.Shanghai Green-valley Pharmaceutical Co., Ltd., Shanghai 201203, China; 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spensing Granule of the single herbal medicine in Xiaoqinglong Decoction. Methods: The content of the effective constituents (ephedrine,paeoniflorin, cyrrhetinate,etc.) was determined by TLC, and wa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Decoction. Results: The Dispensing Granule of the single herbal medicine had the same constituents as the Traditional Decoction, and the contents were hig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Decoction obviously. Conclusi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two preparations are similar.
[Key words] Xiaoqinglong Decotion; The Dispensing Granule of the single herbal medicine; Traditional Decocti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单味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是以中药材经炮制后的饮片为原料,按照药物性质选择不同方法进行大工业提取,并经适当浓缩、干燥、制粒等工序精制而成并定量包装颗粒剂,使用时按处方当量调剂后热开水冲兑即可,既保留了中药饮片的药性药效,又不需煎煮,易于调剂、使用方便、质量可控,符合现代消费与生活需求,是传统饮片汤剂现代化改革的一种形式[1]。笔者曾对四逆汤配方颗粒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单味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及成分变化情况,笔者对小青龙汤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汤剂进行了比较研究。
小青龙汤始载于《伤寒杂病论》,为治疗风寒感冒的重要方剂,由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半夏、五味子、干姜、甘草共八味药组成,其中麻黄含麻黄碱,芍药含芍药苷,甘草含甘草次酸等有效成分,本研究根据有效成分的性质及方剂特点进行了单味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的制备,用薄层色谱法对单味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汤剂和传统汤剂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比较,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CS-930双波长薄层扫描仪(日本岛津);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细辛、干姜、半夏、五味子生药饮片均购自河南省药材公司,经河南省药材公司侯惠鸣副主任中药师鉴定为正品。试剂为分析纯,芍药苷、甘草次酸、麻黄碱标准品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制备
2.1.1 单味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及其汤剂的制备麻黄、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分别提取挥发油后,残渣按1∶20,1∶10加水提取两次,分别为3、1.5 h,合并提取液,80℃以下浓缩至适当浓度,喷雾制粒,60℃干燥,加入挥发油,定量包装即可;芍药、甘草、半夏直接按上比例加水,煎煮时间分别为4、3 h,煎煮液在80℃以下浓缩至适当浓度,喷雾制粒,定量包装,备用。
按处方量取单味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以80℃热开水冲兑。本实验为方便起见,冲兑成1 000 ml,制成配方颗粒汤剂,备用。
2.1.2 传统汤剂的制备取小青龙汤处方量调剂,按1∶20、1∶10加水煎煮两次,12层纱布过滤后,合并煎出液,定容到1 000 ml,备用。
2.2 单味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的比较
2.2.1 两种汤剂中麻黄碱的成分比较[2]
2.2.1.1 麻黄碱的含量测定分别精密量取饮片汤剂及颗粒汤剂各60 ml,用10%Na2CO3调节pH至12~13,置分液漏斗中分别以乙醚萃取6次,合并萃取液于三角烧瓶中,回收乙醚后,用95%乙醇定容至1 ml量瓶中,备用。取上述两种溶液6 μl、1.895 mg/ml的麻黄碱对照品溶液3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乙醇∶水∶40%乙醛(16∶1∶4∶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20%茚三酮乙醇液,110℃烘10 min,两种汤剂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表明成分的一致性。在CS-930型薄层扫描仪上对麻黄碱扫描定量(扫描条件:双波长反射法锯齿形扫描,λs 500 nm,λR为700 nm,Sx=3,灵敏度:中,狭缝:1.2 mm×1.2 mm),折算为一个处方量中含量,结果见表1。
表 1 传统汤剂及配方颗粒汤剂中麻黄碱含量比较
Tab.1 Comparison of the ephedrine content between Traditional Decoction and Dispensing Granule
2.2.1.2 麻黄碱回收率试验采用加样回收法。精密取已知含量的样品,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的麻黄碱对照品,按上述方法制备样品,按麻黄碱的测定项下薄层扫描条件进行扫描测定,结果见表2。
表 2 麻黄碱回收率试验
Tab.2 Recovery test of the ephedrine
由表2可知,传统汤剂与单味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汤剂相关成分薄层层析图谱一致;单味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汤剂麻黄碱含量高于传统汤剂,且含量较为稳定。
2.2.2 两种汤剂中芍药苷的成分比较[3]分别精密量取饮片汤剂和颗粒汤剂各60 ml,用10%HCl调pH至2~3,置分液漏斗中分别用乙醚萃取6次,合并萃取液于三角烧瓶中,水浴挥发乙醚后,用95%乙醇定容至1 ml量瓶中,备用。取上述两种溶液各6 μl及1.956 mg/ml的芍药苷对照品溶液9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乙酸乙酯(8∶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碘蒸气显色。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相应位置上,两种汤剂显相同的黄色斑点,以CS-930型薄层扫描仪对芍药苷进行扫描定量(扫描条件:双波长反射法锯齿形扫描,λS为415 nm,λR为650 nm,Sx=3,狭缝:1.2 mm×1.2 mm,灵敏度:中),折算为一个处方量中含量,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传统汤剂与单味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汤剂相关成分薄层层析图谱一致;单味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汤剂芍药苷含量明显高于传统汤剂,且含量较为稳定。
2.2.3 两种汤剂中甘草次酸的成分比较[4]
2.2.3.1 甘草次酸含量测定精密吸取饮片汤剂及颗粒汤剂各80 m1,加盐酸6 ml,回流提取1 h,置分液漏斗分别以氯仿萃取4次,合并氯仿液水浴回收氯仿至干,残渣以乙醇溶解并定容至2 ml,在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分别点样8 μl、2.036 mg/ml的甘草次酸标准品溶液8 μl,用石油醚(30~60℃)∶苯∶乙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液,在105℃烘5 min,两种汤剂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以CS-930型薄层扫描仪上对甘草次酸进行扫描定量(扫描条件:双波长反射法锯齿形扫描,λs=665 nm,λR=400 nm,Sx=3,灵敏度:中,狭缝:1.2 mm×1.2 mm),折算为一个处方量中含量,结果见表4。
表 4 传统汤剂及配方颗粒汤剂中甘草次酸的含量比较
Tab.4 Comparison of the cyrrhetinate content between Traditional Decoction andDispensing Granule
2.2.3.2回收率试验采用加样回收法。精密取已知含量的样品,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的甘草次酸对照品,按上述方法进行样品制备和含量测定,结果见表5。
表 5 甘草次酸回收率实验
Tab.5 Recovery test of cyrrhetinate
由表5可知,传统汤剂与单味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汤剂相关成分薄层层析图谱一致;单味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汤剂甘草次酸含量明显高于传统汤剂,且含量较为稳定。
2.3 结果
2.3.1 传统汤剂与单味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汤剂薄层层析图谱一致。
2.3.2 单味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汤剂中有效成分均高于传统汤剂,但不同成分高出的倍数不尽一致。
2.3.3 单味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汤剂有效成分含量稳定,RSD值小,表明其重现性好。
3 讨论
单味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汤剂的成分含量与传统汤剂差别较大,代替饮片汤剂应进行处方调剂当量的研究。
本研究为保持与传统汤剂以水为提取溶媒的一致,采用提取挥发油后再水提的配方颗粒制备方法。配方颗粒制备应通过研究确定不同的方法。
单味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汤剂制备时以热开水冲兑,尽量提高温度,有利于接近制备饮片汤剂的高温条件,使两者尽量趋于一致。
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的等效性应从成分的比较、药效的比较和临床疗效的比较3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5],本研究仅对小青龙汤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的成分进行了比较,药效和临床疗效的比较有待进一步研究。
临床疗效问题是制约配方颗粒汤剂临床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质量稳定才能保证疗效,因此,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研制和发展,是临床大规模推广使用的基础和前提[6-8]。
[参考文献]
[1]凌海慧,刘晓飞.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分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3):68-70.
[2]任大伟,董霄汉,张广强,等.中药煮散临床应用研究(二)――小青龙汤饮片煎剂与颗粒煎剂的化学成份对比分析[J].河南中医,1989,(4):20-24.
[3]钟立贤,王运荣,李世芳,等.汤剂改进研究――复方小青龙汤浓煎剂的研究[J].中成药研究,1983,(1):7-10.
[4]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9-60.
[5]李松林,宋景政,徐宏喜.中药配方颗粒研究浅析[J].中草药,2009,40(增刊):1-7.
[6]刘传明,李华,杨汝文.中药配方颗粒剂临床推广的制约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3):168-169.
[7]王静,王佩娟,陈炯华,等.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近况述评[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23(2):75-77.
问题的提出:充分学习理论知识,用以指导新课改十分必要。只有从理论基础上理清思路,改变观念,才能自觉地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当代最前沿的教育方法和中国传统教育理论。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和二元智力理论的影响下,“填鸭式”教学模式急需改变。
【关键词】认知理论 合作学习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16-03
中国教育改革顺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站在世界范围内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高度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课改要求教育家们要有新思想、新办法解决我国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痼疾――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不足。
当今世界,各国以教育立国,以教育兴邦之识已成大势,各种教育改革理论方兴未艾,其中不乏已成为各国学习模式(如美国的教育改革经验)。中国近年来,大力提倡课改,运用高效课堂模式,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已经在理论准备和技术层面取得一定效果。尤其在技术层面,各种方法已经日臻成熟,已经从临摹阶段逐步向“自习”阶段发展,而我们最终走向“自创”。
因此,只有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方面弄清楚其来源,知其所以然,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设计更合理,分组合作学习更符合学生特色,评价标准更加完善。并且,能够使教师、学生向更高、更深层次开拓智力空间,才能尽快从“临摹”阶段走向“自创”阶段。
一、分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及特征
1.组:“组”字从“系”,从“且”,“系”指丝绳,“且”意为加力、使劲,二者合起来,指用力编织绶带。在教学中,“组”就是由学生、导学案(问题)、教师串起来的一个合作团队。
2.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是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平台,是以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共同体。
3.分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综合运用教
学动态因素,以学生为核心,通过学生、教师各层次之间的互动,促进学习,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4.分组合作学习的特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各种智力水平(一般个体智力分为8种),以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为主线,体现以“生”为本理念,把学生情况、学习氛围、师生、生生关系有机组合到一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知识的超市,兴趣的狂欢。
二、分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指导实践的是经过验证的理论。当今,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受两大理论体系的影响,而这两大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注重人格培养,尊重个体差异,人人享有平等教育,造就不同能力的人才,以及多元的评价标准。
(一)中国传统的教育理论体系影响
中国儒家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孔子为代表。春秋战国时期是孔子生活的时代,思想活跃,各种思想流派层出不穷,且具有兼收并蓄,容纳百川的积极的思想学术氛围。各诸侯国为了立国治国展开了人才争夺,有德有才之人成为那个时代的“潮人”、“达人”。为了满足治国平天下的需求。大儒学家、教育家孔子创办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学校,培养了大批适应当时社会急需的“人才”。概括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孔子把教育确立为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他认为,庶――富――教是立国的根本。“庶”就是劳动力(生产力),“富”就是发展生产经济,“教”就是教化、教育。因此,教育成败关键看教育在治理国家、社会的地位如何。
2.有教无类,打破不平等。他打破只有贵族是聪明人、贵族具有学习能力的不平等教育思想,认为,天赋人心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因此,孔子的学生中,有穷的吃不上饭、住不起房的,有士大夫,有有钱人,只要愿意学习,他都以宽怀接纳。
3.兼收并蓄。不论你是天资聪明,还是愚笨,不管你有超常智商,还是智力平平,孔子都来者不拒,他认为“肤良医之门多病人”。
4.开放式教学。教学时间因人而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不分地域、不分种族。
5.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材选择自主性。学有四教:文、行、忠、信。授有“六经”、“六艺”。“六经”侧重文化知识,“六艺”侧重才能、技能培训。
6.教学实践。学以致用,带诸学子游历列国,考察国情、民意,验证所学。
孔子的教学方法(技术层次)也是灵活多样。其核心是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是教学方法的核心。重视个体差异,因其自身特点施教。另外,孔子还有一些很好的课堂教学技法。例如:①谈话、讨论、探索式。(个别谈,聚众谈)②学而知之,知行统一。③启发诱导,循序渐进。(自学(独学)――诱导――领悟――表达――再思考――再领悟(提高))④明确标准(成人,立德),目标、标准深入人心。(评价灵活)⑤举一反三,学无定论。⑥争论、质疑。畅所欲言,质疑老师。⑦教师、学生平等。⑧寓教于乐。教《诗》配乐。
(二)国外在上世纪80年代,对教育改革理论进行行之有效的探索
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他综合运用心理学研究方法,对传统的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进行扬弃,提出了人不仅具有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而且还具有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能力,交往――交流能力,自然观察能力。①每一个体智能各具特点(同时独立拥有8种智能)。②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环境、社会、自然、教育条件)③智能强调的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解决、创造)。④多元智能理论重视的是多维看待智能问题的视角。
根据中外教育理论,为了充分展示学生的个体特点,发现、培养、激活个体智慧(智力),把高效的教学设计与培养不同能力的“人”紧密结合,方式、方法很多,当前流行的小班制,分组合作学习法、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社会实践法等都在向同一个目标发展――培养有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有社会交流能力的人。
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单一的讲授法,成了“任我行一统课堂”,不能因材施教,对分组合作学习法理解不够,运用不恰当,热热闹闹,达不到目标,课后还得靠作业压,不能体现个体差异;讨论法,漫无边际,没有主线,知识教授不到位;社会实践法走了过场,效果无法评价等等。
只有把中外教育理论与导学案的设计、分组合作学习以及评价方法紧密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导学案的设计,核心是既要把知识设计好,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学案要有层次,有充分展示不同特点学生的内容设计。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体现多元性,目的是发展多元智能。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加德纳认为:人类天生具有独立的八种能力,即使是脑损伤的人,也只是一种能力受到了损伤,现代科技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分别管理不同的能力,每个人有与众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关键智能,教育就是要激发这种能力。如果导学案设计脱离课堂主体 ――学生,仅就其知识内容而设计,那就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也背离教学的终极目标――造就不同能力的“人”。导学案的好坏决定了教学目标的是否达成,导学案的高度就是教师水平的高度。
导学案设计体现差异性的主要方法是分层次设计,就不同智力的学生设计相同或不同的问题,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答案。孔子在差异性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智能的学生,设计了因人而异的解决办法,同一问题,却因特点不同的学生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三、高效课堂的第二个重要支柱就是分组合作学习
分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充分得到尊重,让他们的智力差异和人格得到充分的展示。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的智能潜力各不相同,都会通过不同方式得到展示和实现,都会通过某种对应符号表现为一种能力。因此,分组合作学习绝对不能成为一种形式主义,而必须成为课堂教学实现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使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展示。
(一)分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建立在学生独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预习的基础之上
课堂教学顺利与否,关键看学生对导学案理解的深浅。如果没有充分的课前独学,课前的预习,并通过预习,保证课堂教学中涉及的重点、难点及主要掌握的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就无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这节课就是失败的。预习,也是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发挥个体智能差异性的一个具体行为,为课堂教学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二)分组合作学习,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是教授法、探索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时,根据课堂的不同阶段,分别利用不同方法。
第一阶段:(引入导学案):教师要以充满激情的语言 ,诙谐而不失本意的表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启发式和讲授法起主导作用,把本节课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清晰地告诉学生,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入问题的探讨阶段。
第二阶段:(讨论、争论),组内、组间进行讨论。教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点拨、组织课堂,主体――学生展开争论、讨论。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心,采取讨论法,引入竞争机制和探索模式,方法灵活,发现疑点,解决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各个层面进行交流。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要注重一个氛围――热烈,对抗而又有序;两个关系――师生关系,教师导演,学生演员,师生平等;生生关系――同层次对学,不同层次帮学。本环节是充分展示个体智力,人格差异的主要阶段。教师要以赞许、鼓励的方法,让每个参与者都有展示才智的机会,教学秩序自由度要高,提出问题层次要强,解决问题干净彻底。通过争论、探讨,锻炼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在本阶段,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畅所欲言、质疑、举一反三等方法得到运用。
本环节用30分钟时间。但是,教师在掌握进程时,要把握学生的讨论状态和导学案的理解情况,可再拿出5分钟进行初评,纠正一些不正确、低效率的做法,以便在评价阶段能有好的效果。
第三阶段:在争论、探讨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引入点评。点评阶段是探索法的延伸,也是提高阶段,展示各层次的成果。教师应当以不同层次的代表分别进行点评,允许抢评。根据孔子对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一对一对评,让不同个体智能差异有展示机会,也可以更深入了解个体智能差异。在点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教师在点评时,多用肯定的语气,少用否定的语气,不用轻慢的语气。
第四阶段:评价应当是清楚而明白的,应当有一个基本体系,不同科目有不同的标准。必要的定量是可以实行的,但是,不能给学生贴一个好或者不好,优秀或者差生的标签。即使打分,也不要当堂公布,尊重个体的人格,是评价方法的重要点之一。
第五阶段: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又不拘泥于课堂内容,要有开放性、选择性、自由度,作业以社会调查、手工制作、参观学习、读书心得等内容为主,把课堂与社会、家庭联系起来,锻炼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观察能力等。
四、科学评价
1.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相对独立的通过不同符号表现出来,是独立的不是以整体形式表现出来的。据此,加德纳和费尔德曼教授用10年时间的研究实践,对学习活动评价方法进行设计,目标是为了发展一种新的方法,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 新体育课程 传统体育 教学行为
体育教学的改革要在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而不应否定已有的教学。彻底放弃几十年在传统体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特色教学而选择新的教学方法,会对体育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许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发出“现在的体育课不知道该怎么上了”的感叹和困惑,我们应该意识到这将会给体育教学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新体育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师带来的困惑,是由于他们把新体育课程看成是已有的体育教学,而不是建立在传统体育教学基础上的改革;新体育课程中出现的陌生的概念使他们忽略了体育课本身的性质;因此,虽然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逐渐浮现出来,但仍然找不到新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于是,体育教师对新体育课程产生的陌生感和传统体育教学所存在的弊端影响着体育教学,从而导致体育教师对新体育课程产生困惑且无所适从。正确认识传统体育教学所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弊端,探寻一种能立足于传统体育教学基础上的新体育课程教学,已成为我国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1.传统体育教学行为的特征
1.1注重言行规范
传统体育教学比较重视教师的教态和仪表,在课堂上讲究自身言行、规范和严密的组织教学精神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但是,体育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喜欢以发号施令的形式来统领课堂,他们往往为自己的体育课堂令行禁止、中规中矩而沾沾自喜、引以为豪。体育课堂场面往往给人纪律严明、严肃规整的感觉。
1.2课堂教学组织严密
传统体育教学强调严谨的课堂组织和练习过程。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习惯于精心设计课的组织形式和分配时间进行授课,力求严密、较顺利地完成新体育课的各部分练习并充分实现课的教学目的。
1.3重视在体育教学中的动作示范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本身规范、标准的动作示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兴趣,保证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模仿体育教师的动作是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学习的重要途径;设计课的主要思路也以传授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出发点。因此,体育教师自身扎实的教学基础和技术与技能的运用能力被看得很重要,能较好地完成各种示范动作,并能帮助学生掌握新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被视为教学的重点。所以,我们要扬弃的是单纯的技术教学观,重视引导体育教师注意挖掘运动技能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和深层次的教育内涵。
1.4过分注重主导式传授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模仿练习是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主要方式,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被体育教师普遍使用,忽视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但体育教师能利用辅助练习、诱导练习、程序学习等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尽快掌握一些难度较高的技术动作。
2.传统体育教学行为的优势和弊端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在应用中显现出的种种弊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弊端的表现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缺少了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客观分析和全面认识传统体育教学行为的利与弊,有利于我们对传统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与发展。
2.1过分追求教师的威严
过分追求威严,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气氛僵化,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比较注重课堂纪律,这对于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尤其是保证大班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教师过分讲究形式和整齐的外观效果,对发展学生个性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也是对个体差异的一种忽略。但实际让我们又不能一味摒弃统一练习的方法和形式,在人数多、场地小、器材少的情况下,统一指挥仍然是一种有效的集体练习方式。现在体育观摩课上,随意站队集合是一种已被体育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方式,但这是在小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不能认为这样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善了师生关系。在大班级的体育教学中,没有严格的队形队列和组织纪律,就无法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当这种“散点式队形”成了观摩课上的花架子和形式时,对于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度发展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军事化的体育课不能提倡,但一盘散沙的体育课更不能提倡。寻求一种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教学局面,应该是体育教师的目标。
2.2体育教师对言行规范过于讲究
讲究教师的言行规范并非坏事,但过于注重这一点,会给体育教师的教学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呆板、拘谨等,会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对体育课的组织形式的要求过于严密,会限制体育教师对时间的必要调整和灵活掌握,影响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失去教育时机。但讲究言行规范和严密组织教学的精神,却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吸取的文化素养。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和言行举止的规范要求在任何教学活动中都是有益的。
2.3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动作示范能力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性;自主性
随着“新课改”下的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传统教育的利弊也更加显现出来,针对于体育课,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有课堂模式陈旧、教学方式落后、师资欠缺等弊端,针对于这些弊端,本文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以及培养教师素质的相应措施。
在以往传统的体育课堂上,课堂显得被动而且呆板。课堂被分为复习、新课、巩固以及练习等内容,并且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延伸,学生只能听教师的安排与指导,体育课成为了完完全全由教师主导的课堂,从而致使原本应该生机勃勃、刺激有趣的体育课变得墨守成规且了无生气。长此以往,不仅学生应有的活动范围受到了制约,而且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智力开发。在实行“新课标”教育模式的今天,这种围绕教师开展体育活动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威胁并且也在慢慢被淘汰,因为它不再与高中的体育教学相适应或者相辅相成,从而无法让学生真正从体育课堂中得到身体的锻炼以及能力的协调。因此,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刻不容缓。那么,应该如何构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堂呢?
全新的高中体育课堂的构造应该从革新教学思想入手,不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桎梏,大胆借鉴采用国外的教育方法与模式,去粗取精并配合以正确的教学方法,再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相应的特点创新出中西融合、“手脑并用”的新型体育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可以设计有趣的“奖罚”规则,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课后则需要教师对课堂做出测评,得出结果,并且多多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然后再根据反馈适时适当地调整教学模式与方式。例如,可以利用学校内的体育器材进行场景游戏或赛事模拟,特别是竞技游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锻炼身心和协调能力,更能让他们更加体会到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的精神。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在改进课堂模式的同时也需要加强高中体育教学设计的研究。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创新型复合人才。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布置训练任务,然后监督学生完成,最后进行测评评价。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慢慢养成了被动的运动习惯,而且学生的创新性与自主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传统的体育教育把学生束缚在训练和练习的“怪圈”中,让他们对于体育的热爱以及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挫伤。然而,体育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不同,不能采取“填鸭”的模式,而是应该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能力的作用。因此,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无法正确积极地对待体育运动,而且也没有让学生深刻领会到体育的魅力与乐趣所在。
所以改进高中体育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其他科目,并真正地提高其综合素质;而其他科目的教学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锻炼思维能力。教学目的的不同决定了我们要传统教学方式,只有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好方法,只有学生与教师相适应,才能使课堂“活而不散”,老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与缺陷,并依此设置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测评方法,让体育课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得到放松和锻炼。例如,可以将体育课堂延伸到课外,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假期进行野外体育活动,像定向越野,集体出游,开展运动单项等。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更能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终身运动的意识的建立。
由于体育教师并不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并且传统教学模式下也不需要教师有过硬的功底,所以导致体育教师的自身能力和素质并不高,而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质量以及学生的收获。并且“应试”教育下,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培养,过分地强调结果使得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少且质量较低,更重要的是教师不会在课下进行课程设计研究以及教学改进,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低下。因此,想要从本质上革新体育课程,必须以培养认真负责、敢于创新、兢兢业业的体育教师为起点。
那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呢?我认为应该从两点入手。首先,是从教师本身出发,即职前教育,或者提高教师入职时的标准,增加一些开放性的考核试题,学校在招聘时不仅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能力,更应注重教师的课堂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再则,就是教师的“再教育”,即对入职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或者考核,设定相关的机制督促教师。并且作为教师,我们应本着“教书育人”的思想去授课,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在课余不断地充实自己,进行知识充电,从而使自己能够走在课程改革的前沿。同时也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教授课程,尽职尽责。总而言之,教师不仅应该有着高尚的情操,更应该有强烈的人文情怀。只有这样,才能让现代的学生拥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新课改标准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拒绝一味的“填鸭”和无尽的练习,而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构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富有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全新的体育课堂。这需要教师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改变以往的课堂模式和教学方式,并且能够让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具有人格魅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教师会因材施教、虚心接受意见、敢于采用新的课堂模式与方法,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体育课堂的质量,培养出现代的全面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雷璐.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浅谈参与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2009(22).
2.毕红星.试论新一轮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互动的结构与特征[J].四川体育科学,2007(02).
0.引言
新课程标准改革下要求小学教学走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课程,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而提高体育教学素质则是教学改革中的核心任务。小学年龄段学生正处于思想教育、文化教育以及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启蒙阶段,他们活泼好动,热爱课外活动,热衷于参加各种丰富多彩、兴趣十足的体育活动,而体育教师如何抓住这个教育契机,从而提高教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气氛乏味沉闷
在大多数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是整个课堂中的主导者,小学年龄段学生年纪小,容易受到老师和环境左右,绝大部分小学生喜欢按照教师的严格要求进行活动,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体育教师使整个体育课程教学的核心,体育教学质量是评估教师能力的核心标准[1]。教师自身没有活跃课堂气氛,沿用古板老套的教学方法,将体育课堂变成“一言堂”,没有认识到学生是整个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这种落后陈旧的传统教学观念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整个体育课堂了无生趣。
1.2课堂教学方法落后陈旧
现在的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学”传的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在体育课堂上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模仿的地位。教师在体育课堂上没有一个完整科学的把握,而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了解和体育技能的熟练程度并不完善[2]。小学年龄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活泼好动、性格张扬顽皮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如果没有清楚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性格特点,沿用传统成就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3师生缺乏沟通互动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地位,教师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而学生只是在下面接受知识的学习者,师生之间缺乏生动有趣的交流和互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体育老师带领学生做完热身运动或广播体操之后,便任由学生自由活动,真正有价值有效率的体育教学时间较短,更别提师生之间有交流互动的机会了。如此一来师生缺乏沟通互动,两方的想法不能及时交换,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诉求,学生不明白教师的教学意图,导致小学体育课堂成为了无生趣的形式课堂。
1.4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评价往往以结果性评价为主,成绩是评断学生体育成绩的唯一指标。要知道,处于小学年龄段学生处于行为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塑造期,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个性需求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身体素质具有很大的塑造性和改变性,这种单一的教学评价不能考虑到每个个体的差异性,从而严重挫伤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与策略
2.1营造轻松自由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体育课堂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因此营造轻松自由的体育教学环境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文化、自由化、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为核心,激活小学体育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自由探索的学习习惯[3]。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额体育教育环境,首先自身必须调整好自我心态,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每一个学生,仪表整洁大方,面带微笑,尽量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为主。比如笔者在教授小学三年级学生“跳双绳”活动中,教材预备长短绳若干、音响等。首先以采用情境导入法,介绍“2000年康齐同学创网绳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导入,激发学生练习热情。
2.2转变体育教学观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转变传统落后的体育教学观念,接受最前沿、最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找准教学目标,进而开展有目的、有意义的体育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做,学生模仿”,这种方式单一,教学效率地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其实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到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只要教师从实际出发,掌握学生的认知行为特点和性格差异,立足于学校场地和体育器械,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分层教学法。小学体育教学通常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组织体育教学活动,但是班内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分层次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方式,能够综合考虑不同身心素质学生的特点开展特殊化教育[4]。比如在练习起跳触摸高挂物的体育教学中,笔者将班内的学生以身高和起跳能力分为若干小组,并设置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自己选择起跳高度,并允许学生自由更换练习小组。这种分层次教学法方法既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在起跳过程中体验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和获得进步的喜悦,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