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服务产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产业前景广阔,是一块蓝海领域,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应顺势而上。健康产业具有带动性强、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密度低、配套全、投资大等特点,具有拉动内需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
从就业看,健康产业涉及多个行业,大多凳粲诜务领域,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具有很强的就业带动性。
从消费看,健康产业带来诸如保健药品、照护康复、高端医疗等新的消费热点,加速传统消费习惯转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城市发展方面,健康产业能够形成产业集聚,吸引人气,带动制造、商贸服务发展,带来大量就业岗位,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我国的健康产业规模达万亿级,是加速增长性市场。重庆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视角,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资金,形成带动示范强、服务层次多元的健康产业集聚区,推动全市健康产业跨越式发展。
我市健康产业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是我市的现实需求。一方面,从市民的健康情况看,目前我市正在步入老龄社会,健康需求大。同时,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户外锻炼少,导致健康问题日益增多。另一方面,我市健康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一是产业主体结构以医疗服务、医药产品制造及销售为主导,其他产业孱弱,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等尚未形成产业规模,新兴的健康业态才刚刚起步。
二是健康产业相互融合不够,“防、治、康、复、养、终”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未实现闭环连接。医疗服务资源综合利用不高,医疗信息化程度不够,与养生养老未能形成有机融合,信息技术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也很不够。
三是创新和人才支撑乏力。西方发达国家医药企业研发强度约为8%,而我市相关研发强度仅为2%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药品及医疗器械制造业研发人员缺乏,健康服务业专业应用型人才紧缺,全市医疗卫生高、精、尖人才十分缺乏,中医养生、社区养老、体育健身等应用型人才不足。
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加快发展我市健康产业,要树立千亿级健康产业目标,结合我市山水城市的优势,重点发展休闲度假、高端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照护康复、体育运动休闲、养生保健、绿色健康农业等产业,形成“医、药、养、健、游”五位一体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一是提速传统制造产业转型,抓住国内外体育用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机遇,加快引进和培育体育器材、运动装备等上中下游制造企业,扶持发展小型家庭医疗健康器械等康体用品相关产业。
二是发展跨界融合型健康产业,利用建设对外开放高地的政策,积极培育发展保健品跨境电商产业,构建物流通道,开拓欧美、新加坡等市场,做中国保健品通往欧美、新加坡等地的分销点。
三是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设施,完善医疗、养老、健康护理、健康体检与咨询等服务功能,培育发展健康管理及养生康复服务。
党的十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新型城镇化的开启,将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大机遇,其将极大丰富智慧城市的内涵、扩展智慧城市产业、带动智慧城市的落地。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之一,曾经领跑全国,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上海城市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然而,面对全球经济萎靡,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的新形势,上海经济发展开始呈现疲态,2011年GDP增速仅有8.2%,位居全国倒数第二,2012年上半年GDP增速仅7.2%,增速进一步放缓,亟需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以期在国家新一轮结构调整中续写领先历史。为此,上海应抓住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契机,使之成为经济发展走上新台阶的重要引擎之一。
智慧城市建设涵盖公共交通、产业服务、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诸多领域,前景广阔,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先夯实发展基础,寻找突破口,然后逐步扩展。以智能医疗为例:目前解决“看病难”问题已成为民生改善的重点所在,也符合国家政策取向,上海在智能医疗的基础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今年浦东在市、区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已兴建协同医疗服务平台,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扩大应用范围至全区、乃至全市,其积极意义如下:
1、协同医疗整合三甲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整合,延伸了医疗能力,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降低三甲医院医疗服务压力,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品质,唤回患者就近就医信心,将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而更好地改善民生。
2、协同医疗作为智能医疗基础应用,将推动浦东新区区委、区府提出的“健康浦东”发展战略的落实,也将积极推动上海智慧城市战略的落实。智慧城市技术集成度高,产业发展推动力强,将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推动上海的可持续发展。
3、以浦东为出发点,大规模推广协同医疗应用,树立起智能医疗示范,并逐步扩大到上海全市,充分发挥上海在医疗资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优势,在长三角地区形成辐射效应,这将对上海医疗服务业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问题和障碍
上海的协同医疗建设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是还面临着不少问题。
1、缺乏整体规划、引导和宣传,医院间协同意识不够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对协同医疗的规划引导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引导,各医院在选择协同医疗方案时系统性、前瞻性考虑不周,容易造成局部投资的重复、医院间互联互通上效果不佳,客观上也削弱了协同医疗的使用效果,导致协同医疗发展缓慢;其次,协同医疗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医院间相互高效支持,达到“1+1>2”的合作共赢效果,但现阶段各医院大多是长期割裂式的独立运作模式,导致医院对协同医疗的认识和积极性不够;此外,由于宣传和应用不足,医患双方习惯于面对面的传统诊疗模式,对协同医疗的优点认识不足,这些问题需下力气加以解决。
2、医院自有资金有限,医疗信息化上的投入严重不足
协同医疗属于新生事物,早期需要大量一次性投入,而目前我国医疗服务本质仍以公益为主,医院自有资金有限,信息化投入更是捉襟见肘。目前,就浦东新区而言,各大医院信息化投入占医疗收入比不到0.5%,扣除既有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资金外,剩余用于新建系统的建设资金寥寥无几,这对协同医疗的大规模开展都形成关键制肘,随着各医院规模扩大,信息化的要求不断提升,这一矛盾日渐突出,需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3、运营模式单一,协同医疗服务平台的应用难以扩展
协同医疗的目的是解决“看病难”的民生问题,但同时也要兼顾医院本身的合理经济诉求。由于目前协同医疗的运营模式单一,没有形成开放、多元的产业链盈利模式,这样一方面使得协同医疗服务平台的应用难以得到充分扩展;另一方面客观上造成外部投资资源因难以看到可观的经济收益而却步,这在很大程度也阻碍了医院再投入积极性。因此未来需要在政府、医院、企业和投资商等多方共同努力下,借助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和医疗产业化的政策红利,不断挖掘和创新运营模式,促使协同医疗步入长期良性发展的轨道上。
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
协同医疗的大规模推广需要在政策、体制、资金以及运营等方面排除诸多障碍,才能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并协力研究、解决:
首先,要充分认识协同医疗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上积极作用,并由政府明确牵头部门,积极协调医保、医政等相关单位,从顶层规划出发,积极引导医院配合,并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患者合理选择就医途径和方式。可通过进一步明确划分层级医院职能,加快医联体推广及建设步伐,尤其要将协同医疗服务模式清晰化、流程标准化,并要求医院通过协同医疗服务平台建立层级医疗协同服务体系,鼓励各级医院积极推出更多协同医疗相关服务,充分挖掘和发挥协同医疗效能;同时大力宣传,让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和体会到协同医疗对工作的便利、让普通病患切实感受到协同医疗的服务便利,共同推进协同医疗发展。
其次,对于资金来源问题,一方面政府应从全局战略高度来考量医疗信息化投入对社会及民生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下决心加大对医疗信息化的政府性投入,这既是“转型发展”的具体实施,更是贯彻十“两化深度融合”要求的战略性投入;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积极开源,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参与医疗信息化上的投入,譬如通过政府配套+民间资本+企业投入的多种组合模式,分担民营资本风险,在体制内外多管齐下,全面促进协同医疗发展。
最后,要真正实现协同医疗的大发展,还需从根本上优化运营模式。主管部门和相关医院要在保障公立医院公益性基础上,应大胆创新,对盈利模式做适当调整,通过新的商业模式设计,打破医院单一盈利模式:如将协同医疗与健康产业等进行对接,共建协同医疗新型生态系统,充分把握移动互联网爆发、大数据挖掘趋势,打造健康预防咨询、预后关爱等人性化增值服务,积极挖掘协同医疗服务价值,拓展协同医疗应用新空间。
作为以中药饮片生产为核心,布局中医药全产业链的千亿市值医药企业,康美药业不断探索“互联网+中医药”创新,并率先将智慧药房服务付诸实践,极富意义。
“广州模式”落地
医药分开,破除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痼疾,是我国医改的重点内容,也是降低就医成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为助推公立医院医药分开,康美药业推出了智慧药房创新服务模式。
2015年3月25日,康美药业与广东省中医院签订《中药饮片代煎及药品配送服务协议》,首个“智慧药房”项目启动。经过两个多月攻坚克难,6月15日起,康美药业智慧药房正式投入试运行,可为广东省中医院患者提供药品调剂、中药饮片代煎、膏方制作、个性化加工和炮制、送药上门等服务。该服务试运营前三天服务超过1500人次。
“中医院通过智慧药方系统,将患者电子处方发至康美,由康美完成药品的调配与配送。对病患而言,原本繁杂的取药过程变得像‘收快递’一样简便。”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兴田告诉记者,“只需半天时间,代煎好的中药即可由物流配送至病患家中。”
目前,康美药业已在广州投资建设面积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药品仓储、调剂、煎煮、配送中心。基于康美智慧药房服务模式,医院可节约大量药品储存损耗,患者可以大大缩短排队等候时间,减少在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而企业通过线下服务换取药品销量,打造面向终端患者的综合药事服务模式与品牌,可以说是一个三方获益共赢的业务模式。
“智慧药房带来了诊疗、服务和配送三方面创新,这对中医药行业是很大的变革。”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康美药业与广东省中医院的合作向行业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经验模式。”未来,康美药业智慧药房服务还将在深圳、北京、成都、上海等城市进一步推广。“这一模式能让我们直接面对患者,掌握患者用药情况等数据,结合康美健康云、新华康美健康智库等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更为精准地定位患者需求,提升患者医疗体验。” 马兴田告诉记者。
抢跑医疗大数据
凭借多年在医疗服务领域及中药材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积累,康美药业已成为推动“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先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卫计委批准为全国首家中药信息化医疗服务试点单位。
进一步强化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及信息服务能力,是康美药业把握先机、着眼未来,继续完善中医药全产业链布局,推动“互联网+大健康”产业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
2015年6月,康美药业与新华网共同出资3亿元成立健康大数据项目公司――新华康美健康智库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将以康美健康智库为载体搭建健康大数据平台,开展健康数据挖掘、健康精准营销、健康在线咨询、健康教育培训等业务,并以健康高峰论坛、健康产业引导、健康资源普查等线下活动作为数据沉淀的支撑服务。
“康美药业将重点为政府决策、企业运营提供医药卫生健康方面的数据支持,为具有健康管理意识的中高端人群提供健康资讯服务,业务贯穿大健康全产业链。”马兴田告诉记者,“未来,我们还将建立全方位专业数据库,不断延伸,拓展互联网医疗、电商、互联网金融等多业务协同平台。”
毫无疑问,无论对于新型企业还是传统医疗行业,数据已不再是业务附属品。它不仅意味着未来全新的业务,也让康美药业“互联网+医疗”的探索之路走得更有底气。
“互联网+”领域频发力
“‘互联网+’风劲吹,‘互联网+医疗’现已成为医药企业、互联网企业大力推动的新业务。”马兴田告诉记者,“康美药业也一直在积极布局。我们在青岛启动了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与玉林市政府正合作共建‘互联网+’南方药都,同时也与广东普宁签署了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协议。”
这些业务的启动和落地,也在不断夯实康美药业“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基础。对于“互联网+医疗”的未来,马兴田信心满满。“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给整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力量,它既改变了消费者的需求方式,也颠覆了传统的服务方式。”
马兴田表示:“这种变革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冲击,也孕育了机遇。聚焦到医疗服务领域,一方面,在医患矛盾多发环境下,互联网时代的患者需要更好的就医体验;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也提供了一种有效变革力量,通过将需求数据化,使得虚拟和现实得以相互转化。”
发展“互联网+医疗”是大势所趋。目前,康美药业的业务重点在于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医院管理效率。“同时,我相信‘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同样有助于中医药市场的潜能释放。因为互联网医疗所具备的过程透明特性,本身对患者就是一个用药知识的普及,对于不断祛除中医药的神秘面纱、增强人们使用中医中药的习惯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不断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并布局“互联网+”的进程中,康美药业将云集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充分应用于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制造及医药流通、医疗服务等有较强实力和经验的领域。“目前,康美药业探索推出了两种服务模式:一是公立医院药房托管,二是智慧药房服务。”马兴田告诉记者,“药房托管有助于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而智慧药房则利用互联网与物联网平台,提升了医院药房的服务效率和患者的就医体验。”
美国:医疗服务业高度集聚
美国波士顿是世界著名的健康、医学教育和医疗研究中心,医疗服务业是其主导产业之一。波士顿以大型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为中心,形成了医疗服务业的高度集聚。
波士顿的医疗集聚,是官、产、学、研完美结合的典范。政府、企业、学校、科研四个因素的良性互动为波士顿地区健康医疗产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政府在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和政府采购;二是为市场主体提供优惠政策支持;三是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建立强大而务实的公共信息交流与服务平台。
日本:制药企业的品质提升
作为世界第二大天然健康产品市场,日本的研发和市场趋势代表着世界健康产品发展的潮流。当前,日本已将大健康产业列为重点投资对象。
日本健康产业主要涉及大冢制药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津村等领域。
大冢制药株式会社于1964年成立了日本大冢制药集团公司。大冢制药是集医药、保健品、健康食品、医学检验试剂等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际知名大型综合性企业。大冢制药十分重视国外市场和品质提升。1981年在天津组建了中国第一家合资制药企业中国大冢,并先后建成印尼大冢、阿拉伯大冢、韩国大冢、广东大冢、浙江大冢等,并在北京成立了大冢临床研究所。
株式会社津村是日本最大的汉方制药企业,其经营范围是医疗用汉方制剂、一般用汉方制剂、其他药品和浴用剂为主的家庭用品,核心业务是制造和销售医疗用汉方制剂。株式会社津村的最大特点是注重企业社会责任。
一方面,企业将实现循环型社会、稳定生药原材料采购、生药的质量管理和以药品的质量管理结合起来,形成了独有的循环机制,极大地保护了环境。另一方面,企业也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瑞士:完整的健康保险体系
在瑞士,健康服务业发展迅速,其规模已超过传统的钟表制造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
瑞士建立了健全、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养老与各项社会保险接轨。由于瑞士人保险意识极强,而且其人均收入位居世界前列,所以无论是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还是从年人均保费支出上来看,瑞士保险业在社会中的密集程度都名列世界前茅。
瑞士的医疗保险制度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涵盖了疾病、生育和事故发生时的医疗和生活费用。医疗保险分为基本险和附加险两部分,基本险属于瑞士人的必保险种,负责支付病人的检查、诊治、护理、药品等费用的主要部分。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如果还希望享受一些特殊照顾,比如单人病房、自费药物、中医按摩、针灸等等,就可以再买附加医疗保险。
瑞士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三大支柱构成,一是由国家对老年人、遗属和伤残人支付的基本养老金。二是职业养老保险。三是个人投资养老保险。政府用减免税方式鼓励居民,尤其是无法参加职业养老保险的居民,如自由职业者,参加个人投资养老保险,享受投资收益。这样可以使老人在退休后仍能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准、保证养老质量。
新加坡:政府引导的医疗旅游
新加坡历来重视自身的医疗系统建设,创建了世界上最好的医疗体系之一,200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亚洲最好的健康医疗体系。
分析新加坡发展医疗旅游的优势,主要有这几个方面:领先的医疗水平、安全开放的环境、先进的医疗科技、医学研发和教育培训中心、政府明确的医疗旅游发展导向和政策支持。
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并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我省周边国家医疗卫生合作,促进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 2017年2月20至27日,市卫生计生委张必明副主任、市第一人民医院赵永恒副院长、泌尿外科孙洵主任、血液净化中心伍云松主任及市卫生计生委健康服务业办公室负责人王国华一行5人到老挝卫生部、老挝马洪素医院,缅甸医疗协会及缅甸卫生体育部医疗卫生研究所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老挝、缅甸医疗卫生基本情况
(一)老挝
1.总体情况:国土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潮湿,最高平均气温31.7℃,最低平均气温22.6℃,为热带病多发地区,肝炎、肠道疾病也较普遍。由于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条件较差,普遍缺医少药,条件较好的人大多到临近的泰国、中国就医。人口680万,居民平均寿命约为65.2岁(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470/10万(2010年)、新生儿死亡率21‰(2010年)、婴儿死亡率4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4‰;每万人拥有医师、口腔医师、护士及助产士分别为3人、1人和810人(2012年)。
有医院165所,其中公立医院150所,分别是卫生部属医院8所(老挝马洪素医院医院、老挝友谊医院、老挝赛塔医院、老挝儿童医院、老挝妇幼保健院、老挝眼科医院、老挝皮肤病医院、老挝康复医院)、省属医院17所、县级医院135所和民办医院15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1020所;床位共8000张。
2. 老挝玛洪索医院基本情况:医院建立于1903年,为老挝最大的公立综合性医院,床位450张,医务人员840+200多人,共设13个科室,特色科室有肝胆科、肛肠科、心内科、呼吸科、热带病科、急诊科等;能自主完成腹腔、胸腔手术,传统手术占手术总量的2/3左右,腔镜手术仅占手术总量的1/3左右;2016年急诊量为10000多人次,热带病患者每年门诊量10万余次,出院患者20000多,平均住院日5天,;人医院现有设备较陈旧,院区分散,与韩国、越南、中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开展了医务人员培训领域的项目合作,希望通过合作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整体水平。
3.中老合作肝肾病专科医院进展情况:中老合作肝肾病专科医院,是2014年7月13日《昆明市卫生局与老挝卫生部合作谅解备忘录》确定的合作项目,也是中老双方合作的首个医院建设项目。目前缅方已初步完成该项目完成规划设计,将落地于玛洪索医院综合楼内,预计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缅甸:
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潮湿,为热带病多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条件较差,肝炎、肠道疾病较普遍。医院分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公立医院就医价格较便宜,但药物缺乏;私立医院条件较好,就诊费用及药物费用较高;缅甸实行低水平的公费医疗制度即到公立医院看病实施全免费,没有实行医疗保险制度。因为公立医院缺医少药,有钱人均到私立医院看病。
至2015年底,国土面积676578平方公里,人口53897000万,人均收入1308美元,人均期望寿命68岁,孕产妇死亡率178/10万、新生儿死亡率26.4‰、婴儿死亡率39.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0‰;目前,全缅甸共有公立医院1068所,农村医院1696所,村级卫生所8700所,其中,农村医院仅能覆盖全缅甸12%的农村地区,而仅有13%的农村地区设有村级卫生所,全国医疗卫生设施的覆盖率令人堪忧。
至2012年底,每万人拥有医师、口腔医师、护士及助产士分别为6.1人、1人和8人,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6张,人均卫生费用14美元。
二、我市医疗卫生基本情况
有各类医疗机构4400个,卫生技术人员6.4万人,其中,医院28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7个、乡镇卫生院110个、村卫生室1283个。有病床5.5万张,每千常住人口有病床8.27张、卫生技术人员9.67人、执业医师3.61人、护士4.21人。2016年,总诊疗量4670万人次,比2015年同期增长4.47%;出院人数157万人次,比2015年同期增长5.59%。
市属医院有11个在全省处于先进地位优势专科即:儿童医院的儿科,延安医院的心脏外科、眼科,市一院的器官移植、呼吸科,市中医院的肛肠科,市二院的老年病科,市三院的传染科,市四院的脊柱外科,市妇幼保健院的产科,省精神病院的精神科,还有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
三、工作建议
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并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与我省周边国家医疗卫生合作,促进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医疗卫生实际,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加强沟通,推进中老合作肝肾病专科医院建设
中老合作肝肾病专科医院项目,是2014年7月13日《昆明市卫生局与老挝卫生部合作谅解备忘录》确定的合作项目,也是中老双方合作的首个医院建设项目。此项目有利于增进中老睦邻友好,推动云南省提前布局、参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发挥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桥头堡”辐射功能,更好地服务驻老挝中资机构,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医疗服务保障。项目实施后,对扩大昆明市医疗卫生机构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增进老挝医疗机构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影响,将帮助老挝医疗机构快速提升肝病治疗水平,造福老挝民众。因此,双方在前期对接工作的基础上,应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共同推动这一项目实施,并争取按期按质完成项目建设和投入使用。
(二)探索建立合作机制
一是加强与周边国家卫生领域高层互访,签署卫生合作协议。逐步形成“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集政府间政策合作、医疗机构间技术交流和健康产业深度融合为一体的立体式合作体系。二是开展传染病防控。逐步建立与周边国家的常见和突发急性传染病信息沟通机制,强化传染病跨境联防联控机制。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卫生应急处置协调机制,提高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加强传染病防治技术交流合作。三是开展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加强与周边国家卫生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合作,建立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并开展多种形式、长短期结合的进修和培训项目,以帮助相关国家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及公共卫生管理和疾病防控能力。四是开展卫生应急和紧急医疗援助。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在卫生应急领域的交流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开展联合卫生应急演练。建立短期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处置协调机制,根据有关国家的实际需求,派遣短期医疗和卫生防疫队伍,提供紧急医疗援助,并提供力所能及的防护和救治物资。
(三)实施中医药“走出去”战略
巩固并拓展与周边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根据周边传统医药及民族医药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及产业等领域合作。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积极扶植和鼓励我市中医药企业“走出去”,拓展国外中药市场。
2015年召开的首届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上,乌当区被命名为全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区,成为全省10个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县之一。同时,争取到贵阳市委、市政府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乌当区建设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引领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意见》的专项支持政策文件。
近年来,乌当区大力发展医疗服务、特色食品、温泉旅游、乡村旅游及特色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初步形成了集医药研发、制造、包装、物流、医疗服务、健康养生、医药种养殖等为一体的大健康医药产业体系。同时,自2013年成为国家住建部智慧城市创建试点以来,通过打造大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和以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打下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
架起大数据产业发展桥梁
2015年10月8日上午,位于乌当区大数据智慧产业基地10楼的深圳富盛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里电话铃声不断,公司墙上张贴着员工近期的业绩评分表,虽然是节后上班第一天,但公司里却井然有序,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2015年7月,富盛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与乌当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打造“互联网+呼叫中心”电商平台。
“乌当区的工作环境很舒适,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激发了我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对从事电子商务行业已经6年的公司副总经理李培君来说,选择在乌当区组建分公司,一方面是出于扩展西南地区呼叫中心业务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考虑到乌当区大数据产业平台建设相对完善,加上政府对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政策支持,为公司建立呼叫总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深圳富盛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已有座席200多席,计划在2016年8月前完成2000席座席的建设目标。“我们的目标是把这里打造成为公司的呼叫总部,计划在未来辐射整个西南地区、南方以及北方的主要城市。”李培君和他的同事们信心满满。
2015年以来,乌当区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形式,重点围绕辖区信息产业孵化基地的打造,以呼叫中心产业为抓手,全力布局以大数据、智慧产业应用和电子信息制造为核心的西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示范区。
乌当区通过搭建全媒体服务平台、电子商务营销与服务平台、大数据应用及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构建贵阳市服务外包产业转移承接中心、大健康医药产业后台服务中心等多个开放平台,重点发展呼叫中心、数据中心、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发等大数据相关产业。目前,400平米的乌当区大数据智慧产业基地数据中心已建设完成,正在开展调试工作,同时,与落地企业共同推进展示中心现场布置工作;2000坐席呼叫中心基础建设已完成,配套区域已完成大部分装修工作;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希瑞福(北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落户基地。
大健康医药产业集聚发展
2015年国庆刚过,位于乌当区洛湾云锦工业园的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增GMP制剂生产线上机器声轰鸣不断,苦参凝胶、坤泰胶囊等一批批药品正在加紧生产中。
作为洛湾云锦工业园内首批开工建设的项目,新天药业新增GMP制剂生产线建设项目占地85亩,总面积6.5万平方米,投资3亿余元,包括生产车间、质检大楼、研发中心、综合大楼及相配套的辅助设施。目前已完成生产车间、质检大楼及其辅助设施一期工程共计2.5万平方米,全部采用国内先进设备和设施的5个中药剂型12条生产线顺利通过新版GMP认证,预计达产后将新增就业100余人,实现年产值近30亿元。
“作为首批落地乌当的药业企业,我们的成长伴随着乌当的发展。”新天药业总经理助理魏茂陈介绍,公司成立于1995年8月,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中药企业,共有药品生产批文50余个,硬胶囊剂、凝胶剂、合剂等6条生产线已通过GMP认证。
“实力强劲的药业企业不断入驻,催生了关联产业的诞生和聚集。”乌当区工信局局长李鸿介绍道,2007年贵州康心药业有限公司从贵阳市枣山路搬迁至乌当区,成为乌当区首家医药物流企业,公司旗下的康心药业物流中心也逐步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药品批发流通平台。
“公司的成长离不开乌当区医药产业发展的集聚。”据康心药业董事长方洪海介绍,公司年销售额2007年进驻乌当区时只有1亿元,到2014年销售收入已突破15亿元。如今,公司应用大数据打造的2000席位呼叫中心已基本投入使用,通过开展电子商务相关业务,带动大健康产业产品配送服务发展,未来三年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35亿元以上。
从首批医药企业落户,到医药产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乌当区医药产业的发展已走过23个春秋。如今,举全区之力建设全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引领示范区的目标,为乌当的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围绕“医、养、健、管”四大领域,乌当区正着力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和核心产品,推动健康养生、医疗服务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创新融合,推进健康养生示范园区和基地平台建设,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医药医疗、养老养生、健体康体企业入驻,实现产业布局更优、集聚程度更高、企业规模更大、竞争实力更强,形成大健康医药产业蓬勃发展新格局。
2014年,全区规模以上医药产业实现产值78.9亿元,占全市比重34.61%,占全省比重24.7%。有12家规模以上制药企业、140个国家批准文号药品、93项专利、23条新版GMP认证生产线、44个国家医保药号、15个国家基药药号,以及全省最大的医药物流企业康心药业,是全省新医药产业发展最集聚的区域。
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乌当区将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大健康、大数据、大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努力走出产业升级的新路。”乌当区委书记常文松说,2014年乌当区现代制药业产值在全省占比达五分之一以上,在全市占比达三分之一以上,产业集聚基础较好。区委、区政府立足优势、顺应形势,确立“推进产城良性互动,打造生态健康之区”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良好产业基础和生态资源禀赋优势,抢抓省、市支持机遇,以大健康为引领,以大数据为驱动,以大旅游为助推,打造大健康医药全产业链,努力在全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念好“医、养、健、管”四字诀,按照“一三对接、接二连三”的思路,全域规划、全业态发力,打通药材种苗繁育、示范种植、药食同源品种的深度市场化开发利用,形成药品、特色食品、保健品、医疗器材制造,温泉度假、康体运动、生态旅游、慢病康复、养生养老的全产业链。以举办第二届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坚持培育和引进并举,集聚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国内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医药制药企业、发展潜力巨大的养生养老康体健身服务企业以及从事医疗保健养生文化服务的创客团队,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努力形成布局科学、产业集聚、链条完整、业态丰富、产品多样的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格局,力争产业规模在“十三五”期间对省、市的贡献率大幅提升,进一步夯实在全省大健康医药产业中的领军地位。
[摘 要] 健康产业是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改变,健康产业的发展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我国健康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健康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人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目前,健康管理的概念已经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单指疾病诊治方面,疾病预防、营养保健、娱乐健身、休闲旅游等都属于健康管理中的主要内容,健康产业也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文章将针对健康管理和健康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关键词] 健康管理;健康产业;现状分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092
[中图分类号] R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207- 02
0 前 言
据调查显示,我国超过70%的人口身体素质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快速的生活节奏、巨大的工作压力、不规律的生活、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等因素都是造成人体亚健康状态的根本原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体各项器官的机能,对于人体健康存在着严重的潜在威胁。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人们开始意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健康管理逐渐被人们接受与认可,健康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1 健康管理理念的分析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胜过任何其他幸福。我们几乎所有的幸福都取决于健康。” 健康管理的概念提出最早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当时,人口老龄化、慢性病人群和医疗成本的不断上涨导致了高额的医疗经济负担,从而催生了新型的,即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卫生服务模式。目前,我国对健康管理理念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所给出的定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比较权威的是由陈君石和黄建始在《健康管理师》一书中给出的定义:健康管理就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与评价之后,为个体或群体提供相对比较完善的健康咨询和指导,从而有效避免危险因素对其健康的干扰。健康管理的主旨就是通过调动个体或群体的积极性,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达到健康管理的目标。健康管理的范围十分广泛,像是生活方式管理、健康需求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等都属于健康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城市开始进行健康管理的实践[1 ]。
2 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
健康产业是指以维护、改善、促进与管理健康、预防疾病为目的,提、学、研产品与相关健康服务的行业总称[2 ]。近几年来,健康产业凭借其独特的自身优势获得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一般情况下,健康产业所提供的服务类型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医疗性健康服务,另一种是非医疗性健康服务。同时形成了以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品产业和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为主的四大基本产业群。目前,在老龄化社会和亚健康人口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势如破竹,虽然还处于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其发展前景是无可限量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也开始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积极进行健康管理的资源整合,构建全新的健康管理机构,加强健康产业的信息化管理,注重健康管理技术的研发和使用,聘请专业的工作人员利用现代化的数据信息服务技术对健康产业进行管理,建立标准化的健康管理线上和线下的评估与分析,建立电子数据信息档案,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我国健康产业的重要作用。
3 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措施
3.1 强化健康管理服务的监管力度
从医疗服务的角度来看,家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对健康产业的服务项目、工作流程、质量标准、经营模式和从业资格等方面内容作出进一步完善,在健全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健康管理服务的监督与管理,从而推动健康产业的有序发展。企业管理者要明确健康产业在社会中的行业属性,重点了解健康产业中各项服务所涉及到的范围与内容,尤其是医疗服务范围和非医疗服务范围的界定,不断强化健康管理服务的监管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健康管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2 加强健康管理服务人才的培养
健康产业属于服务行业的一种,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健康管理的实际效果,还要注重健康管理的服务情况。要想提升健康管理的服务,促进健康产业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培养更多优秀的服务类高新技术人才。健康产业应该积极的与各大院校进行合作,尤其是针对高职专科技术学院健康管理类服务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使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全面提升健康产业的服务质量。另外,国家卫生管理部门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岗位准入标准,大幅度提升健康管理领域的准入标准,鼓励相关工作人员积极的考取证书,持证上岗,在相关政策法规的保护下,促进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 ]。
3.3 深化健康管理机构与保险机构的联系
健康管理机构和保险机构的投资主体具有多元化、竞争性的基本特征,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本身就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化与保险机构的联系对于提升健康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这种方式还能够提高健康管理机构的竞争意识,不断的进行推陈出新,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思想观念,帮助健康管理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我国健康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支付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健康管理理念的推广与宣传,深化保险机构与健康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全面推动健康产业的稳定发展。
4 结 论
健康产业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产业化步伐的加快, 国民健康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我国迫切需要发展健康产业,构建普惠健康的医疗保健体系,同时着力于打造一个适应我我国现状,既适应医学进步,又保障公民健康权利的新型健康关系体系,全面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实现内生增长。
主要参考文献
[1]季梦菁.苏州市吴中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5.
[2]朱晓卓,米岚,赵凌波,等.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2):141-143.
[收稿日期]2017-02-28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河南商城多人因蜱虫叮咬导致死亡。此外,具有多重抗药性的“超级细菌”目前在日本有扩大感染的迹象。对此,上周的A股市场反应迅速,在“超级细菌”和“蜱虫事件”的联袂刺激下,生物医药板块逆市上涨,鲁抗医药、利尔化学等个股纷纷发动涨停冲击波,如此态势让人不禁想起去年的“甲流”式疯狂。
其实,A股市场走弱,资金存在避险需求以及生物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才是生物医药板块走强的主要原因,而后者更是生物医药个股股价上扬的强大支撑。
生物医药:未来政策扶持的重点领域
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近期将上报至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中,将进一步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业化,促进生物产业集群化和国际化发展。各地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培育生物医药产业的部署,如江苏、上海、北京、四川等地政府都将生物医药纳入到正在实施的新兴产业振兴计划中。
《规划》确定了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国家将拿出100多亿元来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国家有关部门将从100多个新药中遴选出10多个,作为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重点支持对象,这些原创新药可能成为打入欧美市场的先锋。在这些品种中,生物药和化学药居多,其中疫苗、单克隆抗体、蛋白质药物、抗癌药物等都有,而生物药是最多的。涉及恒瑞医药、上药集团、华北制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10多个企业和研究机构。
新医改:未来10年是整个医药行业黄金发展时期
2009年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2009-2011年着力抓好5项重点改革,包括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公立医院改革。在新医改方案出台后,相继出台了许多配套文件,并将在3年内(2009-2011年)投入8500亿元。
新医改对行业影响深远:扩大医疗市场蛋糕、激活医疗消费,对医疗产业链重构,有利于已确立细分领域龙头地位的上市公司强者恒强。2009-2011年是产业链基础投入和结构性改善期;2012-2020年,医疗药品的消费拉动才将真正显示出来。因此,未来10年将是整个医药行业黄金发展时期。
新医改将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建设使医药企业先后受益:疫苗企业直接受益于国家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率先投入;医疗器械受益于先期国家对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当医疗资源下沉、医保低覆盖后,品牌普药企业显著受益;当医药工业竞争秩序理顺后,医药商业企业加速整合与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细分领域龙头)全程受益。
1月6日,承载着社会办医试点重任的通州区传出利好消息,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京政办发〔2014〕2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了位于通州潞城镇的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发展的总体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针对园区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土地、准入、注册登记、合作办医以及运营过程中的设备采购、医师多点执业、财税价格等突出问题,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系列试点政策,为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提供了发展动力。
重大的利好消息再次验证了促进社会办医是当今医疗行业大势所趋。北京此番政策的放开,鼓励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在社会资本办医方面先行先试,加快构建符合首都特点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多元化办医格局,毫无疑问,使其具有了北京乃至全国社会办医最为宽松的政策环境。
谁可办医?
尽管鼓励在先,但到底鼓励什么样的社会资本在北京办医?此次政策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政策】外资办医:支持外资医疗机构到园区发展。
【解读】按照2000年颁布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中外合作合资举办医疗机构的中方股权比例不得低于30%,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合作年限不得超过20年,外商独资医疗机构仅允许在局部地区试点。由于园区定位为面向国内外提供国际化、高端化服务,需要引入一批有实力、有特色的外资医疗机构进入,而国际一流外资医疗机构多倾向于长远发展和拥有更多自,外国医师私人诊所更注重小、精、专,因此需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适当放宽准入条件。《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以下简称“国发40号文”)也提到:“进一步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逐步扩大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设立独资医疗机构试点。”因此,北京将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此项政策在北京试点。
【政策】内资办医:鼓励社会资本与公立医疗机构合作办医。
【解读】目前国家政策虽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禁止政府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但对于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合作办医机构的性质没有具体规定。北京市社会办医机构参差不齐,在目前公立医疗机构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促进社会办医机构实现规范、高端起步符合社会办医机构发展需求,同时可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
兼顾当期投资与长远发展
先行先试,也就意味着不可能一步到位,未来仍有调整拓展的空间。在医疗用地项目中如何切实体现政府的支持,以及如何为未来的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发展留足空间,事关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的当前投资和长远发展。
【政策】土地利用:完善园区建设的土地政策。
【解读】此条政策分为开发和供地两个环节。在开发环节,现有土地开发方式是按照土地用途分别开发和核定成本,考虑到医教研用地主要是按照划拨和协议出让方式供地,为了分担土地开发成本,实现资金平衡,减轻政府财政压力,《若干意见》提出允许医教研用地和多功能用地组团开发。在供地环节,目前有划拨和出让两种方式,出让又分为协议出让和招拍挂公开出让。社会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用地方式,《若干意见》按照“京十八条”土地政策进行了重申;对于规划为经营性用地的项目用地按照相关规定应采取招拍挂公开出让的方式进行,但由于“医、养、康一体化”项目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公益性,也是政策鼓励方向,《若干意见》明确此类项目用地可以采取招标的方式取得。
【政策】融资模式:鼓励园区创新融资模式。
【解读】健康服务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技术含量高,仅靠分散资本各自为战很难短期内形成集群效应。在国发40号文中明确提出,“政府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若干意见》支持园区设立产业基金,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壮大。该基金可在做好产业发展的同时,支持临床科研和转化医学等项目在园区发展。另外,医疗健康服务业中许多产业类型是新兴产业,传统的融资模式难以满足发展需求,《若干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供配套服务。
【政策】未来发展:为园区医疗机构项目预留发展空间。
【解读】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规定,设置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应当根据行政区域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确定。园区以培育面向全国、服务国际的健康服务产业链为核心,主要满足国内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重点提供非基本医疗服务和着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因此《若干意见》提出“在编制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时,为园区医疗机构项目规划预留发展空间”,其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将园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纳入全市规划,不受通州区域规划指标限制;二是在全市规划中,对园区医疗机构设置预留发展空间,配置额度向园区倾斜。
办医实践中的政策支持
确立了准入门槛和用地等政策,在社会资本办医的具体操作中,政策也明确了政府的支持方向。
【政策】工商登记:推进营利性医疗机构工商登记便利化。
【解读】这条政策包括三方面内容:注册资本认缴制、筹建登记和总部注册。一是根据国务院关于企业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精神,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可以明显降低办医成本。二是比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筹建登记的做法,先办理营业执照,再取得行业准入许可,社会办医机构在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后,可以在申办行业准入许可期间着手开展招工、洽谈、签约、贷款等前期筹备工作,缩短筹备时间。三是根据国发40号文提出了总部注册、连锁经营政策等,吸引营利性医疗机构等健康服务业机构到园区注册总部,发展健康服务业总部经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政策】政府扶持:对园区建设项目给予政府资金支持。
【解读】该条政策一是对市、区两级政府在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责任进行了划分,明确符合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等相关政策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以给予市级资金支持;二是非营利性医疗项目公益性强、资金需求量大,为支持园区项目尽快落地并降低办医成本,政府可以给予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一定的建设资金支持,具体办法正在制定之中;三是基于园区“医、教、研、养、康”五位一体的功能定位和特点,对于园区内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本市养老机构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京政办发〔2013〕56 号)享受建设和运营资金补助。
【政策】多点执业:支持在园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师多点执业试点。
【解读】人才缺乏是社会办医机构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一是目前医师多点执业须原单位审批同意,政策支持公立医疗机构与园区内社会办医机构签订医师多点执业合作协议,支持医师及团队到园区内社会办医机构执业,通过调动公立医院、社会办医机构和医师三方积极性,既可解决园区医疗机构人才需求问题,又可防止对公立医院冲击过大,还可为多点执业积累经验。二是按照目前规定,公立医疗机构在职医师不允许举办独立诊所,政策提出将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试点政策。三是考虑到园区定位为国际化,政策鼓励外国医师按照有关规定来园区执业。
【解读】目前大型医用设备的相关管理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公立医疗机构,社会办医机构参照执行。按照规定,对甲类大型设备配置需求由国家卫计委直接依申请一事一议审批,乙类大型设备由国家卫计委审批配置规划并向各省市下达年度总额控制指标。考虑到园区定位,为支持园区医疗机构自主发展,政策提出,对甲类大型设备配置需求,向国家卫计委申请放宽审批条件;对乙类大型设备配置需求,按照《北京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工作的通知》(京卫药械字〔2013〕52号)相关规定执行。
【政策】医保合作:鼓励园区医疗机构与保险机构开展合作。
【解读】制定这条政策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园区定位为国际医疗服务区,服务对象面向全国、服务国际人群,付费方包括国际商业保险和国内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服务机构需要通过JCI等国际标准认证。《若干意见》提出支持园区机构与国际医保和国内商保开展合作。二是为了方便医保支付结算,《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平台对接,简化理赔手续,方便国内外患者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