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的设计范文

建筑工程的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程的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工程的设计

第1篇:建筑工程的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工程设计 工程造价 影响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057-01

工程设计是对建筑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描述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和灵魂。建筑工程的施工图预算是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依据,对于控制工程造价起着关键的作用,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应加强工程设计的质量,从源头控制工程造价。本文结合实际,谈谈建筑工程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工程设计中对工程造价产生印象的因素

1.1 设计方案

工程造价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设计方案的质量与复杂程度影响。设计标准越高、越复杂,工程造价就越高。在实际中,不能单纯以工程造价的高低衡量设计图纸的好坏,但是在使用功能相近时,应当对工程进行合理的范围控制。超出控制的范围,图纸的设计可能就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经济合理处。很多建筑产品的设计图纸质量差、缺乏系统设计、专业设计之间矛盾重重,造成了施工中的返工、停工,甚至给建筑物带来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直接影响了工程投资合理水平的控制。其中的原因可能为建筑单位一味追求高标准,不注重建筑物的实际,设计本身太过保守。由于在设计阶段缺乏对工程造价的研究,导致建筑设计的盲目性。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确定出技术经济的最佳方案。

1.2 材料选择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于建筑施工的各种新型材料层出不穷,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有研究称钢结构体系墙体材料的造价占高层住宅工程造价的20%左右,可见设计阶段材料的选择对于控制工程造价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样的结构体系,选择不同的材料对于工程造价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1.3 设计人员的素质

建筑工程的设计要依靠设计人员来完成,设计人员的素质对于工程造价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些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存在着经济观念不强,设计中将技术与经济分离,重技术、轻经济,更多的关注建筑形式的功能和美观,忽略经济性。

2 工程设计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

2.1 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是政府主管部门对投资额进行核准并下达任务书的重要依据,因此设计时应抓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将工作落到实处,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准确的估算,制定科学的建设规模和标准,坚持从实际出发,考虑远期的发展,避免不合理设计。

2.2 重视初步阶段的设计

2.2.1 注重总体设计的质量

为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设计单位应在对工程项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实现设计的最优化。如节省土地资源,确定合理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确定合理的占地面积、建筑标准、建筑规模、配套工程、工艺装备等标准和指标;避免断层、流沙层、熔岩、有用矿床及滑坡、洪水淹没区等。

2.2.2 提高专业设计方案的质量

为满足建筑的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等方面的需求,建筑方案需涉及建筑整体各个环节。明确区分各种功能、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和平面布置等;确定建筑的最佳层高,优先自然采光,提高屋面、门窗和墙面的保温性能,减少交付使用后的日常开支;将结构方案和建筑方案结合起来进行考虑,重视抗震设计集中的概念设计,加强设计时之间的沟通协调。

2.3 做好施工图的设计

在施工图纸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循初步设计的原则、项目、内容、范围和投资。完善精确的设计施工图的尺寸,避免缺项漏项,做到各专业之间无矛盾。做好施工图的设计、提高施工图纸量应认真严格贯彻执行钢筋混凝土、高层、抗震的有关结构规范,按照规范要求的深度和内容进行验算。对于结构措施的重要性要充分重视,切实解决经济性和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减少各种人为浪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4 建立完善的设计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之间的矛盾,应尽可能的在设计中将问题考虑全面,以免施工与设计脱节,减少不合理的设计变更给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他们之间在设计上的协调配合;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优化设计方案;积极贯彻限额设计的方针,各专业在工程设计中根据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各项不合理变更。

3 结语

工程造价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建筑工程设计人员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面临复杂的设计难度,需要不断提高各种知识的积累,在设计中严格按照各项规范的要求,合理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拿出合理经济的最佳方案,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第2篇:建筑工程的设计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砌块;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施工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由于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具有强度高、自重轻、造价低、砌筑速度快、劳动强度低等优点,而且在其使用过程中具有保温节能、节约土地、保护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增加房屋使用面积等优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1 强化砌块产品质量管理

1) 明确产品规格和标准

砌块由普通混凝土制成,主规格为390mm ×190mm × 190mm 单排通孔,孔洞率 35% ~ 50% ,砌块最小外壁厚应≥30mm,最小肋厚应≥25mm,砌块中肋铺浆面一端厚度宜为边肋的 1. 5 倍,砌块端部局部突出的长度不宜大于5mm。这是为了保证组砌成的砌体重叠的上下肋基本能对得上,否则会导致上下肋错位较大,甚至中肋完全不能接触,而形成只有砌块的两个外壁接触,会显著降低砌体的抗压强度,并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也很难满足规范中规定的砌块水平灰缝饱满度 90%的要求。

2) 控制砌块的收缩率和相对含水率

砌块的含水率大小是影响砌块建筑开裂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混凝土砌块的收缩率和相对含水率进行控制,应使其不大于使用地点的相对湿度。

3) 改善砌块产品储存条件

堆放混凝土砌块的场地应平整,应有防潮措施,周边应设置排水设施,堆垛顶部应采取适当的遮雨雪措施。不同规格型号、强度等级的小砌块应分别堆放,堆垛上应有标志,垛间留适当宽度的通道,堆置高度不宜超过 1.6m。砌块在厂内的自然养护龄期或蒸汽养护期及其后的停放期总时间必须确保 28d,这是砌块的强度、干缩等指标要求的强制性条件。待砌块的强度等级、相对含水率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出厂,出厂时宜予包装并采用托板装运,同时附产品合格证明书及检验报告。

2 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技术

1)建筑及节能设计

常用的 标 准 砌 块 实 际 尺 寸 为 390mm ( 长) ×190mm( 宽) × 190mm( 高),加 10mm 厚灰缝后的标志尺寸为 400mm ×200mm × 200mm。因此该种砌块的合理模数应为 2M(M =100mm),即墙段的平面尺寸及竖向尺寸应为 200mm 的倍数,对于清水砌块建筑更是如此。这样可以减少异形砌块的用量及施工现场切割工作量,简化了材料的生产及施工操作,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水平和竖向可采用 nM模数。当采用 90mm 高度砌块时,应对此处的砌体强度进行折减,或用灌孔混凝土将孔灌实。

对可能安装空调机、热水器、抽油烟机等重物的砌块墙体,指定位置并把该范围内的空心砌块用混凝土灌实。在用户手册中指明灌实砌块的具置,告知用户关于砌块建筑使用与维护的须知内容。

在砌块住宅建筑的门厅和楼梯间内,应安排好竖向水、电管线用的管道井以及各种表盒的位置,并保证表盒安装后的楼梯及通道的尺寸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当需要在墙片上开边长≥500mm 的洞时,在开洞墙片设芯柱和钢筋混凝土带,形成封闭框架式的墙体,其抗裂能力可提高 33% ~100%。

墙体内部不应设置各种带有压力的水、暖、燃气和蒸汽管线。电线管应在墙体内上下贯通的砌块孔洞中设置,不得在墙体内水平设置。当无法避免时,应用无齿锯切割出沟槽,将直径≤40mm 的硬质管线设置在水平槽内,将此部分砌块孔洞用灌孔混凝土灌实;或对水平管线长度内的砌体强度乘以折减系数 0. 7,以核算该部分砌体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卫生间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四周墙下部应灌实一皮砌块。内墙粉刷应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卫生设备安装宜用筒钻成孔,孔径不得大于 120mm,上下左右孔距至少应相隔一块以上的小砌块。用于清水外墙、内保温方式的混水外墙、以及室内有防水抗渗要求的部位,应采用抗渗砌块砌筑。清水外墙宜采用掺加适当憎水剂的砂浆砌筑,以加强其防渗能力,清水外墙表面喷涂透明有机硅涂料,以增加防水防尘性能。

小砌块建筑的外墙可采用外保温、内保温、或带有空气间层和不带有空气间层的夹心复合保温技术。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

当砌块建筑外墙的保温层外侧有密实保护层或内侧构造层为加气混凝土及其他多孔材料时,保温设计时应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及室内环境设计指标,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内部冷凝受潮验算,确定是否设置隔气层。设置隔气层必须保证施工质量,并有与室外空气相通的排湿措施。

砌块建筑温度伸缩缝的间距不宜大于国家现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烧结普通砖砌体房屋伸缩缝最大间距的 0. 8 倍。

若外墙采用聚苯板保温,其厚度由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 30mm,也不宜大于 100mm。聚苯板的质量密度不应小于 18kg/m3,聚苯板与基层的连接采用专用黏结剂(一种由高分子聚合乳液与等量水泥的拌合物)的框点式黏结,黏结面积 35% 以上。也可采用机械式连接,或黏结加机械式连接。其施工要求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位于保温层外的面层应采用专用黏结剂或其他等效性能的材料。当外墙装饰材料为涂料时,应采用耐碱玻纤网格布增强,面层涂料宜采用高弹性防水涂料;当聚苯板外侧粘贴面砖时,则应采用钢丝网加强,并确保面砖的粘贴质量。

2) 结构设计与抗裂措施

因砌块建筑对地基不均匀沉降较为敏感,故应加强基础整体刚度。可在基础底板处设一素混凝土梁,其宽度可比砌块墙体稍宽,这样既可以将墙体传下的线荷载扩散在较大范围,使基础底板受力均匀,又可使砌块从同一水平高度开始砌筑,减少所用砌块规格的数量。在楼、屋盖处的所有纵横墙上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不得采用槽形小砌块作模,圈梁设在同一水平,并交圈闭合。圈梁的截面高度宜为块高的倍数,且不宜小于 200mm。圈梁的配筋不宜少于 4Φ12,箍筋Φ6@ 200(当圈梁兼作过梁时,应适当加密箍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

在多层砌块建筑中,混凝土砌块墙体门窗洞口的过梁,当采用预制和支座处局部现浇的构件时,不仅可提高施工速度,而且也能保证工程质量,预制部分过梁混凝土的长度≥洞净宽加80mm,两端部甩出钢筋的长度≥150mm。为增强预制过梁与砌体交接处的抗裂能力,宜将甩筋端部的箍筋焊接,否则甩筋锚固长度应≥30d,且≥300mm,其截面及配筋按单体设计。所用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 C20。

第3篇:建筑工程的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设工程设计是实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龙头,是落实项目决策的核心,实现建筑自身价值和功能以及保障进度管理的关键。因此,建设工程设计管理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成功与否,所以,要注重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一、建筑工程设计管理

建筑工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也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设计图纸的管理和设计控制管理,而且还包括对设计方案的经济分析等等。其中,设计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全部过程,涉及到建筑质量的投资、后期的维护与节能,其设计的好坏对建筑项目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另外,在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的素质也决定着工程设计的质量。因此,设计人员从项目的质量与经济效益进行考虑,并结合建造的标准与单位面积,提高建筑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另外,从一定角度上讲,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作为整个项目管理的关键性环节,在其施工前,就要必须要考虑项目的投资与效益,为项目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在进行实施建筑工程项目之前,首要工作是做好设计任务书,从而有效地控制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

二、建筑工程各阶段的设计管理要点

工程项目通常可以分为项目构思、设计和计划、施工、项目结束等四大阶段,其中设计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根据设计工作的内容和特点,设计管理可以分为需求设计、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阶段的设计配合等几个阶段,各设计阶段的设计管理工作内容如下:

1、需求设计阶段

在业主完成项目定位、主要功能定义、投资估算等项目前期策划之后,就应进行详细的需求设计。此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人文环境、法律环境、气候条件、场地条件、相关工艺、使用者需求、项目预算等调查,明确建筑物的价值、目标、客观限制和需求。需求设计文件可以主要包括总平面的规划目的、对设计方案的特殊限制和制约、建设场地的特点,场地开发需求、设施的功能需求、使用者的特点、特殊的设施需求、空间的相对位置和相互关系、预算、功能对未来变化的适应能力、各种需求中需要优先考虑的因素等。

2、方案设计和扩初设计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需求设计文件,与建筑师沟通,完成项目的方案设计,以效果图、实物模型、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形式,向决策层初步展示规划布置和建筑设计。决策层对功能需求、设计风格、结构、技术等方面确认后,进行后续的扩初设计。决策层对方案设计的确认,应当听取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可以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对项目总体方案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包括设计依据、建筑规模、项目组成及布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造型、协作条件、环保措施、防灾抗灾、建设期限、投资概算;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设计大纲要求,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现行设计规范、标准;项目的可靠性、经济性、适用性等。设计方案的确认过程,伴随着方案的不断完善和优化。这个过程中,应当加强设计的过程控制,并整合相关各部门对设计的意见,从多方面优化设计方案,保证设计满足项目干系人的需求。

3、各专项方案设计至施工图设计阶段本阶段是材料采购、设备制造、现场施工前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管理主要任务是根据扩初设计的成果、设计需求文件、设计合同以及国家设计、施工、材料的相关规范,督促各专项设计单位在总体设计的要求下完成满足材料采购和现场施工所需的图纸文件,并加强对施工图和各专项设计的审核。

4、施工设计配合阶段

施工设计配合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协调解决施工过中发现的设计问题。设计交底的主要任务是由设计单位向参与施工过程的业主、监理、承包商等单位介绍设计意图、主要设计参数、技术难点、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通常应在开工前组织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向相关单位交代总体的设计问题。随着施工的进行,可能需要针对一些特殊和难点问题组织专题的设计交底。

三、加强建筑工程设计过程管理,实行设计目标、质量控制

1.建筑设计管理中方案的审核与其经济性分析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对于方案的审核是一个必要性环节,所以要从整体工程的开发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比如:布局的设计、建筑范围的规划、配套设计以及装修设计等等。又比如:在高层建筑设计中,楼群之间的距离、消防通道以及消防设施的设置、建筑内部结构与外部设备的协调以及外墙的装修等等。

2.设计管理中施工图以及图纸的审核

对于设计管理中的施工图的审核,其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要从细节处认真审核建筑施工图,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首先,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图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施工难度,找出设计图纸与实际施工的差异,否则,不仅会增加施工的成本,而且还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以及工程的顺利进行。其次,要注重和做好施工设计图的细节工作。由于在施工图的细节缺陷,会提高材料的费用,如果现行更改,就会影响到整体效果。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时,要不断地模拟施工现场与方法,从而设计完善的施工图。

3.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的设计变更

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由于承建单位和建筑功能自身的变化,所以存在着设计变更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设计的变更主要是对设计文件状态的变更以及施工图纸的变更,如:设计缺陷的改变、使用功能的改变、使用材料的改变等,与此同时,在进行设计图纸的变更之后,还要加强分析,避免由于变更所带来的质量和技术以及成本问题。因此,要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监督和管理,严格规范设计变更的流程,促进设计变更的规范化、合理化,杜绝非法变更和泛滥变更,不要以修改的次数标榜自己的设计水平。为此,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要选择有能力、有经验的设计团队,认真审查设计变更的必要性,严格控制变更数量,提高设计变更的质量。

四、建筑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

2、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

3、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五、结束语设计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造价和业主功能需求的满足存在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设计管理是进行项目管理、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对于工程项目的成功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必要性、内涵、管理要点、设计文件的优化和设计文件修改等的分析,对我国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提高、工程项目的成功能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建筑工程的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技术交流,主要因素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desig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nagement method is discussed, respectively expounds design personnel's quality, technical clarificaiton system links such as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puts forward how to avoid construction project design personnel on edge.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the main factor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建筑工程设计是一个由设计团队每个专业人员配合、有业主和政府管理部门参与的系统工程。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水平直接会影响到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好坏,本文通过对影响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提出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促进建筑工程设计优质高效的完成。

1对影响建筑工程设计的主要因素分析

1.1设计人员的素质

1.1.1项目负责人的重要作用

项目负责人是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关键所在。项目负责人是工程设计项目的规划者、组织者、实施者,他要规划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而且要对工程设计项目的总体质量负责。在前期他要组织专业设计人员正确理解委托方的建设意思,调查现场,组织方案设计、建立建筑模型、制作多媒体、绘制建筑方案图、编写设计说明、编制方案文本,配合业主方报送成果审批并根据政府管理部门的审批意见对设计组织修改和调整;初步设计阶段组织各专业确定本专业的主要技术问题、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并应该满足甲方招标文件、设备订货的要求;施工图阶段要求对各相关部门在评审中提出的意见逐条落实,特别是对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规定的条件执行情况必须重点检查,以保证施工图审查一次通过;在施工图交付甲方施工以后,项目负责人要主动组织各专业人员做好现场施工服务工作,以保证工程设计项目的质量得到控制,因此培养锻炼优秀的项目负责人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1.1.2设计团队人员素质管理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本质上是设计人员素质的管理,也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工程设计质量的好坏就意味着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职业精神以及科学合理的设计制度。目前设计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只有不断学习、创建研究学习型团队,设计人员的素质才能得到整体提高。同时鼓励员工积极创新,正确划分各级技术管理的权限,坚持放权到位、管理到位、责任监督到挥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精诚团结、配合默契、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设计队伍。

建筑工程设计是创造性劳动,设计师必须要有创新的思想和创作的激情,更要有把工程设计做得最好的信念,要有竞争取胜的自信。对建筑工程设计的管理要有科学的方法,要建立能让人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制度,激发人们的积极性,顺应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平台,把每一工程项目都看成是培养检验设计人员技术水平、敬业精神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拓宽专业知识面和内外沟通能力,用物质和精神奖赏激励设计人员重视荣誉和成就,忘我的投入工作,对职业道德好、业务能力强、吃苦耐劳、善于协调的人员应给予重用,让设计人员切实承担起对工作、社会的责任,从而提高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各层面的业务素质。

1.2制度建设

ISO质量管理体系是对设计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控制的科学制度,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改进的制度,在设计的每个环节严格贯彻执行制度要求,并留下执行记录,从制度上制定了设计各专业明确的责任范围。制度保障优质的设计,在工程设计前根据甲方要求、工程的实际情况、工程勘察报告等确定工程设计项目的质量目标,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设计质量目标的逐一实现。坚持完善三级审查制度:校审、审核、审定逐级由有相应资格的人员担当,不能越级审,也不允许未完成整改就越级审。

1.3依法设计

设计规范是建筑工程设计的依据,严格遵照法律法规、不违反强制性规范的设计是设计合格的基本条件。因此应加强对规范的学习和理解,熟练掌握常用、通用及重要的防火规范,是对设计人员的基本要求,理应引起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1.4技术交流

设计完成交付甲方后,工程设计项目负责人要随后联系甲方,及时进行技术交流。交流前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各专业负责人编制交流大纲,不能以施工单位编制的交底会议纪要取代设计院的技术交底,让施工单位正确全面理解设计思想和图纸表达。

1.5进度管理

制定进度计划,包括设计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人员安排、各专业提资、校审、会签、评审、成品制作时间安排等,计划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进度计划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检查和发现影响工程设计的问题,修订和更新进度计划;与甲方保持密切的沟通,因为甲方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除了要考虑竞争的压力和技术的发展外,还会对方案、初设、施工图提出不同的想法,发出“变更要求”,这些都促使乙方及时作出反应和处理。

2防止建筑工程设计人员边缘化

业主是投资主体方,对设计成果能否实施拥有决定权,因此设计人员会尽量做到让甲方满意,从而接受自己的设计。但是,不是所有的业主方都有对建筑深刻的理解,有的甲方为了迎市场提出的要求缺乏深思熟虑,如果设计人员随波逐流,放弃自己的原则,就会导致设计人员的边缘化,沦为纯粹的制图员,这将是城市建筑设计的灾难。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必须学习具有说服力的介绍设计思想,沟通打动甲方,并正确理解甲方的想法,用适当的建筑语言表现,掌握主动权,避免被边缘化,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水平。

3 结语

第5篇:建筑工程的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控制

一、建筑工程设计质量

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灵魂,工程设计阶段是建筑项目经决定确认实施之后的第一阶段,因此它是具有决策性和前瞻性的,后期的生产劳动过程完全按照设计图纸实施工作,它对后期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据研究指出,工程设计阶段的费用约占工程总费用的5%,但是他对整个工程的影响程度却可能要达到80%以上。因此,如果设计质量达到了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又满足了使用者功能需求,那么整个建筑工程必然将会是成功的工程。 如果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存在漏洞,造成后期的设计变更,无论从经济上、工程完成时间上、工程任务量等多方面上,产生的影响都将是巨大的。因此可以看出,工程设计质量是影响整个工程的关键环节,做好以下几个环节,便可以更好的提高工程质量。

1、在项目决策阶段,所有决策人包括主要设计人员应研究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国家所下达的工程项目任务书也是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为重要依据的。因此,建筑工程项目前期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科学,遵照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可行性研究工作应细致、准确。

2、应该绝对重视初步设计阶段。建筑项目可行性报告经国家批准确认后,大体投资规模也随之确定。设计单位应认真研究可行性报告,确定项目在指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上以及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经济及技术确定可行后,便可以建设项目的技术标准、技术指标、投资规模等。初步设计质量越好、越细致,整体建筑工程质量便会越好。

3、重视施工图设计的质量,施工图的设计方案应严格遵循初步设计方案所确定内容进行设计。这里施工图的尺寸设计便是施工图设计方案的重中之重,尺寸设计应配合准确无误,相互无矛盾冲突,尺寸的准确无误,后期的施工过程便会轻松的多,不会出现“少脑筋,多钢筋”的不良行为,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另外能否提高施工图设计的质量,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所颁布的抗震、抗洪等结构设计规范也是十分关键的。

4、施工过程中,尽量少的产生设计变更。设计变更若想少产生甚至不产生,这就要求了在设计之初将所有问题考虑周全,防止不合理的设计变更或是技术上无法完成的设计变更。当然,设计变更不产生是不现实的,设计方法无法达到完美,这就需要我们改善设计变更的审批制度,设计变更应由建筑或结构设计师提出,经由设计单位总负责人审核,并由建筑工程单位总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执行。及其重大的设计变更还应上报国家的项目批准机关,经审批后,执行设计变更。

二、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控制的几点措施

1、提高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

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激励对质量的责任感,使设计人员必须懂得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图纸校审制和奖惩制,决不能让不合格的设计图纸流出单位。设计单位可定期举办技术专题讲座和设计质量实例分析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同时,设计人员还应积极参加有关专业学会举办的技术知识培训和讲座。设计单位可以分批组织设计人员对先进的建筑科学技术成果和优秀的设计工程项目进行调研、考察和学习。

2、规范设计市场,加强设计合同管理

根据《建筑法》和建设部最近发出的要求,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应严格控制设计单位的审计,狠抓设计单位资质管,取缔无资质设计,禁止私下组织的设计业务活动;对已取得设计证书的,但实际力量和资质不相符的应坚决取缔或降级。同时,坚定实施工程设计合同的管理,要在工程设计合同中明确设计所承担的责任和业务,实行贵任追究;对设计合同的各项条款应严加审查,督促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双方认真履行设计合同,从而避免频繁改图、赶图等所造成的设计质量问题;对因设计问题造成的工程浪费,延误工期及其它损失,由设计单位或设计人员按合同承担经济责任,进行赔偿;对那些无视合同签订或签订合同不履行职责义务的,决不能放任不管,对设计市场中的一切违规违法行为决不能心慈手软,要借助这次整顿和规范建设市场的强劲东风,积极依法行政、依法查处。

3、健全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同时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

(2)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三、实现设计过程的有效控制

1、做好设计策划,使设计有个良好的开端。按照《标准》要求,在项目开始设计之前,应该进行设计策划并形成项目设计计划。结合设计行业特点,策划后形成的项目设计计划应包括:项目组人员及职责分工;设计总进度及各工种专业协作进度安排;确定接口关系以及信息传递方式;设计评审时机和评审方式;设计所需的CAD软、硬件;适用的其它设计验证方式和要求。

2、保证设计输入的正确性,进行适宜性的输入评审。按照《标准》对设计输入的要求,设计输入应形成文件,并评审其是否适当,避免未经评审的设计输入,导致设计输出满足不了要求。设计输入文件的内容主要是用户的需求,以及相应的法规要求。设计输入文件通常包括:设计依据(包括顾客提供的设计基础资料)、合同要求、设计文件质量特性、该项目适用的社会要求、特殊专业的技术要求等。

3、组织好设计评审,以评价设计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实施设计评审这个分要素,重点要掌握设计评审的时机和方式。在设计的适当阶段,应有计划地对设计结果予以评审,并形成文件。方案设计阶段是决定建筑设计质量的最重要阶段,故在方案设计成果出来后,应组织设计评审,并应事先安排好设计评审的时间。设计评审的方式一般以会议方式,对参加设计评审的设计人员,除项目组成员外,还应包括与被评审阶段有关的所有职能部门代表。设计评审是对设计结果的正式评审,应做好评审记录。

4、及时设计确认。使顾客对所设计的产品进行确认,检查设计产品能否满足顾客使用要求。由业主政府主管部门、施工单位以及有关各方参加设计评审,由客(业主)对设计结果予以确认,以文件形式记和保留。需要强调的是设计确认记录签署要全,确保其有效性。

5、做好设计更改,使之符合规定要求。由于顾客市场、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等验证活动因,进行设计更改是正常的质量改进措施。设计更要按标准要求进行控制,按程序文件中设计更改程运作。更改必须经授权且形成文件,更改后的设计件,应按原审批程序校审和批准,以确保不因设计改而带来新的设计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黄棠.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陈登鳌.建筑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胡乃君.建筑设计指导[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第6篇:建筑工程的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层建筑的发展日新月异。建筑结构的复杂化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给高层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怎样设计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高层民用建筑是设计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

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便于施工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一个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往往是以上五个方面的最佳结合。同时,完美的建筑结构设计也是在努力追求以上五个方面最佳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以上五点要求是结构设计人员最终努力的目标,更是结构设计的最佳体现。

2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过程

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可以分为:结构方案、结构计算、施工图设计这三个部分

2.1 结构计算

建筑工程的计算荷载有:外部荷载和内部荷载,它们的计算要依照荷载规范的规定及要求使用不同的组合值系数及永久值系数等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组合计算;对于构件的试算,要依照计算出的荷载值、构造措施的要求、使用要求和各种计算手册上的试算方法来对构件的截面进行初步的确定。

2.2 设计方案

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建筑场地类别、建筑物高度和层数、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等情况对建筑的结构形式进行确定。在确定了建筑结构的形式之后,要依据不同结构形式的特点及要求来对建筑结构的受力构件和承重体系进行布置。

2.3 施工图设计

对于建筑工程内力的计算要依照已经确定的构件截面及荷载值来进行计算,它包括:拉力、弯矩、轴心压力、扭矩、剪力等。根据最后计算出的结构内力和规范对构件的要求及限制,对结构试算的构件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进行复核。若不满足,则要调整构件的截面或者布置,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3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3.1 现浇砼楼板的干缩开裂和支座负钢筋倒伏的问题

3.1.1 干缩开裂问题

在进行混凝土楼板浇筑时,浇筑完混凝土后,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楼面出现龟裂的现象,尤其在温差较大的季节或地区这种现象非常明显,而且这种现象多发于住宅楼,公用建筑和商用楼较为少见。这种龟裂多是由于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造成的,它降低了建筑结构的刚度,增大了结构的挠度,使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都明显的降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现在的工程大多使用商品砼,混凝土是由预拌厂直接负责提供的,泵送混凝土要求混凝土的和易性要好,流动性要高具有较大的坍落度,商品砼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就会加大水的配比,使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严重的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

3.1.2 支座负钢筋倒伏的问题

当进行完楼板上的钢筋绑扎后,隐蔽验收后才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浇捣工作,但是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没有注意保护好一家好的支座负钢筋,使得钢筋的倒伏随处可见。刚进的倒伏会造成支座负弯矩没有足够的钢筋来支撑,引起支座板面出现裂缝,加大了挠度,降低了刚度,是般的受力状态逐渐趋向间支,造成板配筋偏于不安全。

3.2 柱体、墙体连接混乱

在对比较复杂的结构平面进行布置时,往往会出现多方向柱网相连的地方。有的把每根柱和周围各柱都用框架梁连接起来,形成多梁交汇于一柱,这给接点区的钢筋锚固和混凝土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严重的影响了施工的进度。

3.3 结构电算或设计方法存在问题

3.3.1 实际施工图纸和电算的计算简图不符问题主要表现在剪力墙开洞的大小、剪力墙的长度、厚度、门窗洞口的位置、框架计算高度等和施工图纸不相符。这大多是由于结构专业的计算进行的过早,建筑平面经过多次的调整,又没有来得及发馈给结构专业,使专业间相互脱节,等到了施工图纸进入校审的阶段,大多都只注意在图面上,没有核对建筑图,进而造成了这类错误,这回事某些构件的配筋失真,造成配筋不足的危险。

3.3.2 抗震概念设计不足

建筑抗震设防的三个目标可以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来进行总结,第一目标可以利用承载力的计算来保证;第二目标可以利用结构可靠度标准分项系数来达到损坏可修的目标;但第三目标就要通过概念设计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这就要求结构要具有良好的吸能、耗能能力,具有较高的静不定次数、避免竖向承载力和刚度突变、结构的构件尽可能为延性构件。

3.4 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

淡薄概念设计通常是指不经过数值的计算,根据整体结构体系和分体系间的力学关系、震害、试验现象、工程经验等,来获得基本设计的原则和思想。在现行的抗震规范中规定,一般结构设计的弹性计算是以多余地震方面为出发点的,其超越概率为63.2%,比一般设防烈度低 ,规范要求设计不但要负荷概念设计的规定,还要加强抗震措施,这样才能达到设防标准,但一些工程只注重计算结果,忽略了概念设计和对抗震的要求

4 解决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的有效途径

4.1 确定整体结构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4.1.1 结构刚度与重力荷载之间的比被称为刚重比它影响着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也是影响重力二阶效应的重要参数。一般都会使用增大刚重比的方法来考虑重力的二阶效应。结构的刚重比增大则二阶效应就会减小,二阶效应要控制在20%以内如果改制不能达到要求,则可能引起结构的失稳导致坍塌。

4.1.2 剪重比是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由于长时间的作用下,地震影响系数下降的会较快,根据这种情况计算出来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偏小。对于长周期的结构,地震动态作用下的地面加速和位移会对结构具有更大的破坏作用,如果剪重比<0.02,结构的刚度岁可以满足水平位移限制的要求,但却不能达到结构整体稳定的条件,设计人员要在设计过程中综合的考虑刚重比和剪重比的合理取值。

4.2结构体系选型的设计方案和优化

结构体系选型的优化可以在项目建设方案确定的过程中引入,这样可以避免建筑方案在结构方面的不合理,首先是建筑物的体形,其次是柱网尺寸,层高以及主要的抗侧力构件所在的位置。例如:延吉的某建筑工程的主次梁楼盖的柱网不适合采用正方形的设计,而应该采用矩形。以短跨为主梁,次梁为长跨,并且短跨和长跨的比例<0.75,这样相对比较经济。其采用的主次梁跨度比在0.65~0.70之间 ,根据这样的设计计算 ,使其的主次梁的截面高度协调一致,使梁底达到齐平,保证了楼盖的结构高度最小。

4.3 结构构件的设计方法和优化

4.3.1 剪力墙下布桩

当建筑的结构为剪力墙或框剪结构时,剪力墙主要承受地震水平力,它也是承受竖向荷载的重要构件,所以要沿着剪力墙全厂布桩,桩的中心线要和剪力墙的中心线重合,布置双排桩时,桩的承台要具有足够的刚度,并应作承台的抗弯和冲剪验算。

4.3.2 桩基础设计

当布桩仅按照竖向荷载作用进行时,要对弯矩作用下的承台底部边桩的反力进行验算。尤其是框剪结构的剪力墙和剪力墙结构核心筒底部弯矩及剪力对基础承载力的影响较大,不能遗漏。对于水位较高的地下室和短肢剪力墙、大跨度结构等弯矩较大的承台底部桩基要验算其是否存在向上的抗拔力。

5 结束语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它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灵活的创新思维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在进行设计时,既要考虑用户对房屋使用效果的要求,还要兼顾建筑的质量、安全性、稳定性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从事设计的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外,还要具备能够进行有效的统筹规划、合理进行配置的能力,同时还要对整个工程建筑设计的规范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够避免结构设计中常出现的问题,确保建筑施工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 倪荣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若干问题探讨.2011,(23).

第7篇:建筑工程的设计范文

随着我国社会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建筑技术水平与以往相比已有较大的提高,因而各种各样风格和功能的建筑随处可见。但如此之多的建筑拔地而起的同时,发生安全问题的概率也有所增加,继而在人身安全和人身财产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其中由地震作为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又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就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做出了一定的探究。

【关键字】建筑设计 抗震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level of social culture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level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past, so a variety of styles and functions of the buildings can be seen everywhere. But with so many buildings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security problems have also increased, then in the safety of the person and property caused unnecessary losses. The earthquake hazard is more common as natural disasters and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The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has made some exploration.

[keyword] architectural design; seism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地震是具有随机性、有难于把握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要想准确的掌握和预测地震的特性和参数,科学界目前尚无法做到。而在建筑物的抗震结构设计设计方面,未能充分考虑到结构空间的空间作用、材料实效以及阻尼变化等因素,因此也存在着不准确性。综上所述,结构的抗震设计应该立足于工程抗震的基本理论与长期的抗震经验的总结。

二、目前我国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筑抗震设计的研究中,一套较为先进的抗震设计方法已经逐渐形成并且正在不断的走向成熟,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考虑欠妥的地方。第一,与一些先进的国家的规范相比,我们试用的抗震规范在对关系的认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第二,我国规定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对甲类、乙类、丙类这三类重要性不同的建筑来说,并不完全适用。第三,对于不同类别的建筑,它们具有不同的重要性,不宜范范的使用以上同一个目标。除此之外,在设防目标的选择上还应该考虑建筑所有者所提出的科学的不同的要求考虑在内,从而使得目标在选择上变得更加灵活。

三、建筑抗震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

一般来说,虽然建筑工程的施工条件相同,但施工程地质条件不同时,建筑物在地震中所受到的破坏程度是大不相同的。因此,要想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上得到提高,首先在建筑场地上要做好选择,尽量不选择或者避开不好的抗震场地,继而使地震灾害得到降低。

什么样的场地属于有利的建筑抗震场地呢?例如微风化或者中等风化的基岩以及不含水的粘土层等,这些都属于有利的建筑抗震场地。而诸如液化土、湿陷性黄土或者非岩质陡坡、高耸孤立的山丘等都属于不利于建筑抗震的场地。另外,当无法避开不利的建筑抗震地段时,应当根据地基液化,湿陷性黄土等级、抗震设防类别采取适当的、合理的抗震加强措施,来加强部分消除或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湿陷性黄土沉陷,地基和上部结构整体性和刚度;又如对于地震时可能导致崩塌、滑移、地裂或地陷的场地,应采取相应的地基稳固措施,如果此类不利地段不经合理的、有效的处理,则不宜甚至不能建造甲、乙、丙类建筑。

2.建筑结构抗震体系的合理选择

建筑结构抗震体系的合理选择作为建筑结构抗震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抗震方案的选取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从具体的方向来说则应主要注意以下方面的设计:

第一,在建筑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中应当尽量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建筑结构出现丧失抗震能力或对承载能力的现象出现。具有必要的赘余度以及良好的变形能力和内力重分配的功能的建筑结构,一旦出现地震,即使一部分构件失去效用,其余部分构件在竖向荷载上仍能进行承担,这样则有效的避免了整个建筑结构失稳现象的出现。

第二,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应当做到计算简图和地震作用传递路径的清晰明确、恰当合理。尤其是竖向建筑构件的布置,应尽量避免使竖向建筑构件在垂直重力荷载作用下压应力水不均匀现象的出现;对于楼屋盖梁体系的布置,应尽量使垂直重力荷载以最短的路径传递到竖向构件墙或者柱上去。除此之外,建筑的整体抗侧力结构体系也应该做到清楚明确,并且抗侧力结构宜尽量做到连续贯通。

第三,建筑结构体系应当具有合理适度的强度和刚度。宜具有合理恰当的强度和刚度分布,防止和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集中或应力集中;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应使节点基本不被破坏,底层柱底的塑性铰宜形成晚,应当使柱、梁端的塑性铰出现得尽可能地分散;对于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3.重视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的规则性和对称性

在建筑的抗震设计中,其中的平面以及立面布置应符合抗震理念设计原则,在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上应尽量做到规则,避免采用过于不规则的设计方案。根据抗震设计的规范,对于平面或者书面存在不规则现象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对于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贯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的实际刚度强度变化的计算模型。

在建筑的抗震性中,建筑结构的对称性是十分重要的,其中主要包括建筑平面的对称、质量分布的对称以及结构抗侧刚度的对称三个方面。最佳的方案是使建筑平面形心、质量中心、结构抗侧刚度中心在平面上位于同一点上,而在竖向则位于同一铅垂线上,简称"三心重合"。从某些方面来讲,建筑平、立面布置的规则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十分重要,因此关于这些方面的规定在实践中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

四、进一步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有效措施

1.施工场地要合理

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至今,抗震设防措施的确定主要是根据现有的相关规定,对建筑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能评价。一般的建筑物建设的地基如果选择在软土上,那么地基则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继而出现建筑物倒塌或者倾斜的现象。因此,在选址时,要特别注意施工场地的选择,应尽量选择地基稳定性较好的场地,避免不利的地段,并且不允许在有危险的场地进行建筑。

2.使用最科学的结构形式

目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有钢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选用哪一种结构较为合适则需要结合地区以及防裂要求等来进行选择。从抗震方面来的因素选择结构体系时,应优先考虑结构侧移度,特别是高层建筑的设计,侧移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不同结构体系的受力不同,因此,在建筑结构抗震侧移刚度也有一定差距,所以,为使建筑结构侧移刚度满足设计的要求,我们必须对不同结构体系房屋高度规定准确的高度。

3.提高设计水平,确保设计的抗震性能

地震所带来的危害性随着震级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在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上必须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结构设计水平并不是很高,建筑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仍然很多,因此,结构设计方案的不科学,使得原材料的使用量增加了很多,这样会则会对工程的总价以及建筑结构的自重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应以抗震理论知识为指导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以及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继而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根据抗震设计原则,应将承载力、刚度作为主要的设计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抗震性能。

五、总结

总而言之,建筑设计作为建筑杭震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建筑的抗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建筑工程要想使建筑抗震设计做到优秀,必须以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配合协作为基础,然后再共同考虑抗震的设计。因此,要充分重视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更好地发挥建筑设计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小进,方蓓萌.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方法探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2(4).

[2]郑剑扬.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措施探讨[J].科技风,2010(12).

[3]卞文俊.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J].沙棘(科教纵横),2010(12).

[4]彭彤.对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

第8篇:建筑工程的设计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设计;系统工程;施工技术

1.如何提高智能建筑工程的弱电设计水平

按《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初步设计阶段说明部分应针对工程功能需要,对智能化的各个子项都应该进行说明,并出相应的系统图及主要设备元件明细表,这一点一些设计院只要是重视初步设计的都已做到。但按《深度规定》在施工图阶段,对专业设计院降低了要求,只提出了“建筑设备监控及系统集成”一项,要求为三点:(1)监控系统方框图,绘到DDC站;(2)随图说明相关建筑设备监控(测)要求、点数、位置;(3)配合承包方了解建筑设备情况及要求,审查承包方提供的深化设计图纸。这样实质上是把专业设计院置于原始数据、资料提供者的位置,审查一说如无可操作的程序,也形同虚设。设计院应多和业主方沟通,在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之间,引入智能化弱电工程的“技术设计”。首先从功能上论证应上哪些智能化弱电项目,在此基础上从技术层面为业主编写招标文件的技术附件,参加招标、评标的全过程,为业主把关优化方案,优选性价比好的智能化弱电工程的设备元件,从中也不断丰富自身的信息库,开拓了市场份额。水电系统的设计院在机电设备一块拥有发言权,就因为从技术层面上参加了标书编写,参加了招标的全过程。不然即使出了“智施”施工图,也成为了承包方的“深化图纸”的“参考图”,从程序上也丢掉了“审查”的地位。专业设计院发挥此作用,让专业设计院与专业公司优势互补.可提高智能建筑弱电设计的水平。

作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配套专业,智能化系统工程同样受到技术、经济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必须根据建筑物的专业特点与使用需求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其使用功能、管理和经营要求、工程投资能力等因素,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保证主要功能,选择适用的各个专业子系统、系统集成程度、标准等级和经济规模。

2.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每一系统和设备都有其适用范围,功能和性能上有局限性,设备不是“万能”的,贪图所谓“最好”“最新”“最全”的观念,是不切实际的看法。

例如,某会展中心大型展厅配置公共业务广播系统,是按照普通语言扩音标准设计的,曾有某承包商为了提高造价,竟宣称其能在大型展厅做到音乐厅、影剧院的音响效果,多次要求变更原设计,增加设备、更换档次。在建筑声学等条件满足不了的情况下,用再好的设备也达不到效果,其结果当然是最后做的一塌糊涂。所以,一定要尊重现实,切合实际,搞好设计和施工。

3.注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建筑智能化系统使用寿命可能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通常投入使用后要24小时不停机运行,肩负着保障建筑物内各类活动、人身安全的任务。除要注意设备和系统选型外,对要求较高的场合,应有其他的技术保障措施,例如:双机热备份、软件备份、热插拔硬盘或使用RAID、增加系统余量,增设UPS电源,采用强制散热、快速恢复措施等。要求7×24小时运行的特殊系统,更应强化可用性、应急管理、安全保护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4.线路设计时应注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在弱电系统线路设计上提倡采用较可靠联接方式,例如采用环形总线接法、适当增加回路或备用回路、限制单一回路设备接入数量等。某一大型工程消火栓系统,启泵回路采用极少用的常闭触点串接做法,分十多个回路,每个回路串接着数十个触点。施工中发现任一常闭触点的开路常会引起水泵误动作,每次要到现场去逐个查找、排除故障,时间长达1-2小时,多次整改效果不好,后来只好全部返工改回较为可靠的常开触点并接启泵接线方式。该问题曾在图纸会审时提出,未引起设计者重视,事后再返工非常麻烦。

工程设计上应注意,受产品质量和现场条件的限制,同一回路串联/并接多个触点连锁或联动控制设备的数量不宜过多。

此外,主干回路上线管、线槽中电缆和导线的密度、导线的直径,传输电压的要求也常会被忽略,结果造成施工困难,产生使用过热,易相互干扰等隐患。对于长距离(例如百米以上)多负载传输回路,如监控电源,长距离传输后电压降低,变压后的电压达不到监控的启动电压,监控不工作。

5.如何逐步实现智能建筑弱电设计的系统集成

按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要素的要求,应汇集建筑内外各种信息,能对建筑物内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并具有相应的信息处理能力,各子系统设备的通信协议的接口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笔者认为,系统集成应以功能要求为前提逐步完善。

以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设备联动系统与BA间的关系为例,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设备联动系统是智能建筑保证使用安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消防部门专门的机构管理,从图纸审查,消防设备选型认可,到竣工后的现场检测验收,发放《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准予使用,FA一直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在没有BA系统的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设备联动系统,现今已是总线制智能型,以它独特的系统结构,从火灾报警主机、回路线,各种探测及报警元件通过监视模块、控制模块实现报警及联动功能,这是没有BA系统的常见模式。

当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已决定上BA系统后,消防系统虽仍为单独系统,但应留有接口,使其与BA系统联网,实现两者之间系统集成管理的功能要求。

6.火灾报警系统智能化的提高

这个问题分内外两个层次。对火灾报警系统内部而言,高层建筑一般采用智能型地址编码探测器,以回路区分建筑区域。鉴于高层建筑体量大,面积广,其使用面积的划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了适应房间形状、面积、使用性质的变化,每条报警回路应留出30%左右的探测器数量余量;例如,某种报警系统每回路可接器件98个,则在设计、施工时注意使每条回路所接器件在70个左右。如果报警系统采用的是多线制,而标准层每层面积较小(小于1000m2),为了减少回路数,可以每二、三层为一个报警回路。对火灾报警系统外部而言,智能化的含义主要指系统联动。高层建筑大多为重要建筑,其政治、经济价值巨大,如果灭火不及时,损失将是惨重的。因此,采用系统联动方式,就成为争取火灾前期时间和主动权的有效手段。例如,火灾报警系统与保安监控系统联动,在火灾之初,火场的摄像机可将现场画面迅速传至中央控制室,通过实景画面,值班人员可以立即确认火灾或是探测器误报,并向消防局119台报警;同时消防联动系统采取排烟、广播、正压送风、启动消防、喷淋泵、降客梯等一系列应急措施。又如,火灾报警系统与车库管理系统联动,一旦发现火情,便可声光报警,强制抬起进出口栏杆,使车辆尽快逃出车库。另外,火灾报警系统还可与楼控系统、广播音响系统及门禁系统等联动。只要这些措施可靠得力,高层建筑的火灾便可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将损失减至最小。

第9篇:建筑工程的设计范文

关键词 建筑工程;混凝土;楼盖设计

楼盖是整体建筑结构中必不可少的局部结构,整个建筑结构主要与屋盖、竖向承载体系、基础共同组成。不管其竖向承载体系是钢筋混凝土、砌体,还是钢的,只要是多层或者高层建筑,都必须要有楼盖结构。

如果是平屋顶,那屋盖结构的受载状态同楼盖基本一致,这就意味着,同一个水平的结构,既可以在楼层处作楼盖结构,也可以在屋顶处作屋盖结构,其设计方法基本相同。当然,如果建筑结构不是平屋顶,那屋盖结构的设计就要看具体工程而定

1.混凝土楼盖的类型

按施工方法、受力特征等,可以把混凝土楼盖分为多个类型。而现浇肋梁楼盖结构,是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无梁楼盖结构也较为常用。此外,还有密肋板楼盖、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盖、整体现浇空心板楼盖等,也有些项目采用。下文将对常用的现浇肋梁楼盖和无梁楼盖进行探讨。

1.1 现浇肋梁楼盖

当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楼盖结构是现浇肋梁楼盖。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梁与板整浇在一起,梁成为板的肋。在楼盖结构中每一块板都有起特定的传力规律。以四边由梁支承的板为例,如果其受到的是均布荷载作用,如果板是为方形板,则传给四根梁的荷载是一样的,都承受荷载总量的1/4,因此,中部的荷载一般都是沿着两个方向均匀地向四根梁传送的。而当版面为长矩形时,板上荷载总量的大部分,就会传给支承长边的两根梁。也就是说,板中部的荷载会沿着一个方向,通过较短的路线传到支承长边的两根梁,如果要分析中部板带,那计算简图就是两端支承的一根“梁”。而向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传送的规律,就是双向板或单向板规律,这个规律是可以用平板力学的理论进行严格证明的。

1.2 无梁楼盖

板直接支承在柱上的楼盖称为无梁楼盖,在设计时为了让板与柱之间的传力更为合理,通常会设置柱帽。从设计理论上看,梁的布置决定着板的传力路线,其对楼盖结构的影响是具有决定性的。也正因为如此,梁的布置都是要进行综合考虑之后才能确定的。以无梁楼盖为例,其在传力上不如肋梁楼盖简捷,而且楼盖自身的混凝土用量大,因此其自重也大,不过其倒是可以有效的节省空墙,这样也使得整个建筑物的高度得以降低。

再如图所示楼盖:

横向和纵向的框架梁把楼盖分为15个板格,如果在设计时在框架梁上砌墙,把空间分隔为房间和走廊,这样,所有房间内都没有梁,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使用空间。而假如要设几根纵向梁成为单向板肋梁楼盖,那可以减少混凝土用量,但是房间内的空间会被压缩,同时其施工步骤也较为复杂。因此,板的形式要根据实际工程进行综合的权衡选定。

2.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

2.1 双向板的受力特点

2.1.1 板的支承和计算跨度 在取计算简图时,周边支承的板,主要有固定和简支这两种支承边界。比如说,某矩形板,其中的一条边与钢筋混凝土墙整浇在一起,而另外另三条边,则一起搁支在砌体墙上;此时,其中与钢筋混凝土墙整浇在一起的板边,是没有办法发生位移的,这条边就是固定边,也可以称为夹支边;可以发生翘动的,搁支在砌体墙上的那些板边,不合因为砌体墙而嵌固,就被称为简支边。

如上所述,与钢筋混凝土大梁整浇在一起的板边,因为无法发生位移,因此被称为固定边。其实,在实际工程中通常情况是板与不很大的梁整浇在一起,此时梁对板的支承,既不是固定的,也不是简支,而是弹性支承。出于计算方便,通常忽略这种梁的挠度和抗扭刚度。

2.1.2 板的弯矩分布特点 一般来说,在同一块承受荷载的板内,横断面上的弯矩大小在不同点处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点,因为方向的不同,横断面上的弯矩大小也可能是不同的。以均布荷载下三边简支一边固定的板为例,在固定边界的部位有负弯矩,而在简支边界处其弯矩为零。使板顶面纤维受拉的弯矩,叫做负弯矩。

3.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设计

3.1 单块弹性板的内力

板的内力由弹性薄板理论计算出来,被称为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设计。板材料的应力应变至始至终服从胡克定律,没有出现材料屈服现象,是弹性薄板理论的基本假定之一。由于弹性薄板理论比较复杂,很难用它的哪一套公式来计算板的内力,所以常常是按弹性薄板理论计算若干种支承、尺寸、荷载、泊松比情况下的板内力及挠度,作为计算弹性状态薄板内力及挠度的工具。

泊松比与板的弯矩及挠度是息息相关的。从严格意义上说,必须要按不同的泊松比制作大量表格才能更便捷的使用。但是,对于板边或者固定或者简支的矩形薄板来说,板力学理论的板弯矩的规律是:假如泊松比为零时板中某点K处x及y方向的弯矩分别为Mx0及My0,那么如果泊松比为非零,而且板的其他条件不变,K处x及y方向的弯矩分别成为:

当然,对于板边或者固定或者简支的矩形薄板,在板挠度的上板力学理论也有一定的规律:随着泊松比的变化,板的刚度和板的挠度都在不断的变化,不过,刚度和挠度的乘积并不会因为泊松比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把握这些规律,是设计工作者计算弹性板的内力完成合理计算的前提。

3.2 单块双向板的设计

我国《混凝土规范》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有严格的要求,所有钢筋混凝土构件都必须要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一般而言,受弯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挠度验算和裂缝宽度验算。

但是对板而言,设计施工人员在依据经验选定板厚度之后,往往只需要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通过限定板的最小厚度来保证刚度,是国外一些规范的做法。但是我国的《混凝土规范》,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双向板的挠度计算问题。假如楼盖是单块板,那设计的计算方法是较为简单的,就是先按荷载情况求出控制弯矩设计值,然后按《混凝土规范》的公式计算钢筋面积。

在控制弯矩的部位选择上,通常是取板中心处的弯矩,假如板边有负弯矩,也可以将板边中点处的弯矩作为控制弯矩。这样做法最大的优势就是简便,尽管板中心处的弯矩,一般都不会是板中部最大弯矩,板边中点处的弯矩往往也不会是板边的最大负弯矩,但是其实际差别并不大。

3.3 多跨连续双向板的设计

单块板与设计多跨连续双向板的计算工作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按荷载情况求出控制弯矩设计值,在根据《混凝土规范》的相关公式,合理计算出钢筋面积。当然,在控制弯矩设计值的计算上,比单块板复杂。

3.3.1 棋盘格多跨连续双向板 棋盘格多跨连续双向板,指的是多跨连续双向板由相同尺寸的若干区格板组成,同时周边搁支在梁或墙上,任意两区格板的交界处都搁支在梁或墙上。搁支是一种简支情况。如下图所示的多跨连续双向板,假如各区格板都作用相同的均布荷载。任何两区格板的交界处横截面转角都很小,此时可以认定转角为零。这样一来,角部的任一区格板等同于两边简支两边固定的单块板;内部的任一区格板等同于四边固定的单块板;其他的任一区格板等同于一边简支三边固定的单块板。这时,计算各区格板的内力很容易。

3.3.2 内力计算及组合 如果各区格板中心的弯矩和区格板每边中点的弯矩是控制弯矩,那我们怎么布置这些控制弯矩对应的荷载呢?我们再进一步探讨:

此时楼盖有两种荷载,其中一种工况是受永久荷载作用的,可以称为恒工况,这种工况作用下,需要把A区格板中心的弯矩和边缘的弯矩计算出来,同时也要准确的计算出B区格板中心的弯矩和边缘的弯矩。这种工况下,整个楼盖满布永久荷载g的工况。这样,我们可以得出本楼盖的可变荷载,有两种最不利的布置:整个楼盖满布可变荷载q是区格板交界处最大负弯矩的最不利布置;可变荷载下区格板中心处最大弯矩所对应的最不利布置,则是可变荷载q同列相间分布于楼盖。

4.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混凝土楼盖设计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设计到多个方面的内容。设计人员只有在对各种类型的楼盖设计有初步的认识,对各种方案有足够的了解,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楼盖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