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范文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第1篇: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范文

关于对XX街道党工委书记

XXX同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征求意见稿)

一、基本情况 XX街道和XXX同志对提供的与审计有关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作出了承诺。

为了不影响被审计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并保证审计质量,本次审计采取了报送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在审计开始前,进行了审前调查,对审计有关事项进行了公示,召开了被审计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含直属基层单位领导)参加的座谈会,设立了监督和联系电话,认真听取和审计了有关方面的情况。审计中严格执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和《XXX市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除正常财务资料以外,还查阅并采用了被审计单位相关年度的工作总结等相关资料。

二、审计结果

(一)主要经济指标

1、经费收支情况 2661428.00元。收支相抵后,结余85692.00元。

第2篇: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范文

现在,很多省、市己实施了经济责任审计公告制度,即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前,将相关的拟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予以公示;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将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也进行公示。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之前进行审计项目公示,能够使广大社会公众对经济责任审计进展情况监督,对于相关责任人员的违法,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举报;而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后,通过公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能够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被审人员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解决社会公众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知情权的问题。因而,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通过公告制度,社会公众可以及时了解政府经济责任审计过程和审计工作情况,进而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进而完善国家治理沟通机制。

二、如何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1.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问题,理论界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总体效果还不够理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实质与经济责任审计结论相适应的方法体系,所以评价体系中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指标体系,还应包括审计重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而处于评价体系核心地位的评价指标,应与相应的审计内容相适应。对于不同的审计内容,根据其重要程度赋予其不同的权重。在实施中,首先赋予各审计内容一个基础分,然后对不同的审计内容根据履行情况进行加分或减分,最后计算出总分并以此作为确定审计结论的依据,这样审计结论的质量就得到了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

2.建立全新的经济责任报告体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反映经济行为责任内容的报告体系;二是按规定要求编制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以说明责任履行状况。经济责任报告体系可以提供被审领导干部相关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该报告体系可以满足利益相关者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受托公共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需求,更好地完善国家治理服务。具体而言,经济责任报告体系可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1)政府机关预算执行情况报告;(2)政府机关年度会计报告;(3)政府治理结构报告;(4)政府经营活动及目标实现程度报告;(5)政府社会责任报告;(6)政府可持续发展报告。本文来自于《经济师》杂志。经济师杂志简介详见

第3篇: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前言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对领导干部在任期间的管理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对领导干部是否发挥作用,是否能够促进企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加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利于对医院领导干部腐败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从而更好地促进医院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含义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针对于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查、评价,对领导干部在任期间的工作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但是在审计过程中,可能由于审计程序设计不合理、审计方法存在问题,对其作出错误的审计判断。对此,在利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如何对审计工作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提升任期经济审计责任的效果和可靠性,对当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

现阶段,针对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问题,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为主,能够更好地应对当下审计环境,以风险分析评估作为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内容。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将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领域,进而对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在分析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问题过程中,以医院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为主,并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应用,通过采取审计计划制定、审计过程监督、审计报告复核的审计流程,更好地保证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问题探讨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在对其进行审计过程中,要注重审计计划制定,并对审计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保证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能够对审计各个阶段进行有效处理,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符合实际发展需要[2]。

(一)审计计划阶段

医院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要注重对内部审计计划的有效制定。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问题:首先,考虑到医院在当下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经济情况,并对医院管理变化情况进行把握;其次,对医院发展战略目标进行明确,考虑其日后发展的选择情况,并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变化情况进行明确;再者,对医院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考虑,对出现的人动情况进行分析,保证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符合现阶段变化情况;最后,考虑到之前年度审计结果,对组织内部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进行解决。一般来说,审计计划要考虑到医院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受托性,保证组织人事部门能够在审计过程中,考虑到这些问题,将相关审计信息传递给审计决策者,保证审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3]。

(二)审计实施阶段

医院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要注重从以下几点对问题进行考虑:

1.注重构建审计小组

审计小组的构建,主要是根据医院内部任期经济责任设计计划,配置审计组成员,能够对审计任务进行有效完成。在审计小组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小组的知识结构以及专业性,能够对医院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可由医院内部人员进行参与,保证审计工作具有更高的真实性。

2.加强审计调查

在进行审计过程中,需要对审计单位进行调查。审计调查主要涉及到医院整体发展情况以及医院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并对被审计人员在任期间的经济贡献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中,可采取资料查阅、座谈会、汇报工作等形式对信息进行获取。

3.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审计小组在进行调查后,对被审计人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有效了解,这样一来,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编制。项目实施方案,要考虑到审计涉及的重点内容,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有效预防。

4.注重实质性审计的应用

实质性审计主要是对审计目标、范围、内容进行明确,并对审计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应用,从而获得重要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对任期领导进行经济责任评估的关键指标,在审计过程中,要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审计风险[4]。

(三)审计报告阶段

针对于医院内部实际情况,对领导干部进行有效地审计调查和审计评估,根据相关数据信息,生成审计报告。在审计报告生成时,为了更好地提升审计报告质量,需要经过多次复核。在这一过程中,由审计小组的组长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后,才可以将审计结果进行存储,形成最终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涉及到了审计面临的多种风险问题,要对风险提出相应的管理意见和解决办法,保证审计符合实际情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过程中,本文主要以医院行业为主,探究了医院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如何对风险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有效应用,更好地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评估。在审计过程中,注重对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采取多次复核的方式,提升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实现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和管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蒋海英.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7:24-25.

[2]王华.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7:64-66.

第4篇: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经济责任审计 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207-02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经济责任审计对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维护财经法纪,促使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以及自我约束能力,推动廉政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过程中,还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务上对此的探讨还比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由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发展的不平衡,有的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自己的章程、工作规范指南等,内部审计工作只能完全按照审计人员的个人经验来实施,使得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无章可循。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内部审计章程、工作规范指南等,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遵照执行,形同虚设。

2.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未有效开展。健全、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是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效运行的前提。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还未全面开展质量控制制度,使得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也缺乏有效的保障。在实践中,主要的问题有: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有些单位仅建立了质量控制的原则性规定,而无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内容;审计项目内部二级复核制度执行不严,如审计组长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底稿和审计证据不能及时进行复核,部门负责人不能及时对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报告及相关资料进行复核。

3.审计中只注重查账找问题。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机构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账面来考核、判断和评价该负责人的个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主要手段就是查帐。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只是要明确该负责人财务责任的履行情况,同时也要明确其管理责任和个人廉洁责任的履行情况。对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来说,它作为一种内部审计也要肩负起促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职责。所以,在实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时,除了要查账找问题外,还要站在管理的角度去关注该负责人的管理决策。

4.先离任后审计问题比较普遍。绝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在组织部门决定对该负责人工作进行变动后才委托进行审计,造成先离后审的事实,这与国家“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背道而驰,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审计成果的利用转化,有一定的滞后性,使经济责任审计丧失了预警功能。此外,审计与任用的相分离,使得经济责任审计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和目的,影响了审计评价的有效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同时,还有可能导致重复审计、延长审计时间,加大审计工作的负担。先离任后审计还会使新上任的负责人责任心降低,容易形成侥幸心理,认为审与不审已不影响工作调动与升迁,在以后工作中出现非善意行为的可能性增加。

5.对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正确认识。目前,事业单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思想上的正确认识。有的负责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所以在审计中常常不能完全配合,给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的负责人对经济责任认知不足,财务意识淡薄,不注重本机构内部的控制和管理,认为只要审计业绩就可以,不用审计其他情况,使得审查评价其他情况时缺乏足够的依据。除负责人外,有的机构工作人员也认为被审者都是领导干部,审计只不过是搞搞形式、走走过场,因此也不愿去配合审计人员的调查。

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到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仅是被审计负责人的鉴证和评价,更重要的是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使用和奖惩的参考依据,也是被审计机构进行整改的依据。但是在实践中,审计结果的应用往往被忽略。第一,组织人事部门在考核干部时不注重审计结果。一方面是由于先离后审的特殊原因,使得组织部门认为已无查看审计结果的必要,另一方面可能是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不足所造成的。第二,被审计机构不重视审计结果中整改意见。对于被审计机构来说,他们主要关注被审计负责人是否廉洁,若审计中没有查出个人廉洁问题,很多被审计机构的管理者便将审计报告束之高阁。没有查出个人廉洁问题固然重要,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内部管理和控制问题却是关系到本机构未来的发展。

2.缺乏有效的回馈机制。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除了需要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之外,还需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回馈制度。一是审计结果公示制度、报送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当报送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抄送被审计机构等相关部门或机构;二是审计结果反馈制度。如管理部门将内部审计机构总结出的关于单位内部管理和控制方面的问题和建议,在研究后做出回复。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很少有单位做。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措施和对策

1.健全内审工作和内审人员考核评价制度。基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对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评价不能采取常规的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内部审计考核不仅要看数量,更重要的是要考核质量。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考核,可由内部审计部门主管领导、组织部门、被审计机构几方打分,互相监督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主要与工作质量挂钩,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考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履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违规违纪行为和重大责任事故,要追究其责任。

2.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用回馈制度。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回馈机制包括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示制度、审计结果报送制度和审计结果反馈制度。其中,审计结果的反馈制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首先,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应进一步加强,可以通过召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用联席会议相互交流反馈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其次,组织部门协调审计意见的落实和审计成果的运用,研究和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内部审计部门注重加强经济责任后续审计,对审计意见和决定的落实进行跟踪审计,并及时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和审计处理意见反馈给管理层,从而加大审计决定的执行力度。第三,管理部门将内部审计机构总结出的关于单位内部管理和控制方面的问题和建议,在研究后回复审计部门,并在相关部门内通报,有需要的话可以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3.实施项目管理,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经常制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管理,是指审计主体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安排经济责任审计的周期、任务、审计时间和审计强度,保障审计任务的完成质量。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发展迅猛,任务重、范围广、周期长、活动复杂等因素造成了审计任务集中和审计时间不足的突出矛后,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管理则可以有效缓解这项矛盾。组织部门在制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时,应充分与审计、人事、财会、纪检部门沟通,共同商定审计项目。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要考虑到内部审计部门的任务承受能力和时效性的限制,尽可能做到每年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均衡分配。

4.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主要通过对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等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预期的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实现,保障审计效果。审计方案的质量控制主要为根据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结合审计小组成员的业务专长进行,明确每个岗位、每个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力求做到各展其才。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除了要做好二级复核之外,还应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规范审计取证的方法和明确审计取证的责任。审计取证应在保持质量的前提下,突出对重要审计事项的取证;审计方法的确定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合适的方法;审计人员对其收集审计证据的真实性承担责任;审计组长对重要审计事项未收集审计证据,或者审计证据不足以支持审计结论承担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主要是确保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总之,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立法,大力宣传经济责任审计的各项理念,可以在宏观上优化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环境,促进审计行为的规范和审计良性循环发展。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建设,以及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解决目前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面临的种种微观问题。

参考文献:

1.宋良言.对事业单位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探索与思考[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5(10)

2.姜洪.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3.李树廷.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探讨(上)[J].中国审计,2002(2)

4.李洪泉.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J].湖北审计,2001(3)

第5篇: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范文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概念及发展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概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更适用于现在审计新环境的一种审计方式,指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始终都以单位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来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在高风险领域,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实现价值增值的一种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活动。这种模式更注重从宏观上把握审计面临的风险。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内部审计领域的应用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风险导向的审计思想已全面贯穿于内部审计准则之中。我同内部审计领域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推行较国际上稍晚了一些。在 2003年制定的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巾,提到了风险的问题,但这些风险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审计作业层面上。直到 2005年中同内部审计师协会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第 16号具体准则---风险管理审计,正式将风险导向这一先进的审计模式运用到审计实务中。我国的内部审计也进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阶段。

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任期也济责任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更加侧重风险评价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一般也存在着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和审计评价风险这四种风险,由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这四种风险相对于传统审计来说要高一些。首先,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目的是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将其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 部的重要依据,旨在加强干部管理。正是因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非议人”的特殊性以及其与干部管理、考核、任免、奖惩的相关性,它产生风险的可容忍程度也比较低,比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等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其次,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委托内部审计部门对单位负贞人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可能比较短,有些情况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几个责任者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这就迫使内部审计师必须找到一种既能提高审计效率又能保证审计质母的先进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恰恰能胜任这种需要。

(二)现代风险导同审计模式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控制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任期经济走任审计主要是对人的审计,它要求审计范围不能仅局限于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的评价,也不能将范围扩展到所有领域,审计范围的确定要考虑到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力量和审计能力。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审计时间的紧迫性使审计 工作必须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目的,就是将整体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和传统审计一样,也需要经过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和后 续审计阶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四个阶段的应用,就是需要将对被审计单位整体风险的分析评估贯穿于这四个阶段的始终。

(一)审计计划阶段

内部审计部门在制定年度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时,需要考虑内部审计所在整个组织的经营环境。具体来说,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个组织所处地厌的行业管理变化的信息。二是整个组织整体的发展战略以及对下属单位管理的变化信息。三是整个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四是通过以前年度审计的结果,整个组织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由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受托性,这需要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决策者,以便组织人事部门在委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充分考虑这些信息。内部审计机构在根据年度审计计划的安排、组织入学部门的委托,以及内部审计人员情况等,合理确定年度任期经济贞任审计项目计划。

(二)审计项目实施阶段

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对需要进行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行排序,这需要利用以前年度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将风险大的项目优先安排审计,在确定好具体审计项目后就进入审计实施阶段。在审计实施阶段关注以下几个步骤:

1、组建审计组。根据审计项日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人力资源的情况,合理分配审计组成员。在确定审计组成员时,要充分考虑审计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有时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适当吸收具有工程、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中。

2、进行审前调查。审计组成立后,在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之前需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市前调查。在调查时主要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整体发展环境、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情况,以及被审计人履行任期经济贡任等情况进行开展。审前调查可以采用昕取 汇报、座谈了解、调阅资料等形式,目的是为了制定详细的审计项口实施方案。

3、编制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审计组在审前调查后,根据调查的情况,以及对被审计单位风险评估的结果,指定专人编制审计项日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应在明确审计日标的基础上确定在实施阶段重点审计的范用,以及内部审计师所能接受的检查风险。

4、开展现场实质性审计。审计组根据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充分调动内部审计资源,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看其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在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内部审计师开展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审计资料进行实质性检查。目的是获取真实、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形成审计证明材料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在这个阶段中要将分析性复核这种审计技巧贯穿于实质性测试工作的始终,随时进行复核分析。如果认为取得的审计证据不足以支恃审计结论,就 需要扩大审计范闹,如果认为审计目标没有完成,也要追加相应的审计程序。总之,争取在实质性检查阶段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三)审计报告阶段

审计组在编写审计报告之前,需要有专人对审计组成员取得的审计证据和编写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三级复核。在这个过程中,审计组长需要对审计目标以及审计风险进行最终的评估,看审计目标能否实现,最终的检查风险是否降至可接受的程度,如果达不到则要要求审计组成员补充审计程序。最后审计组根据审计情况,按照审计报告的要求撰写审计报告,在报告中应详细的写明审计中发现的各类风险问题,并提出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审计报告在审计组成员讨论通过后,送达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根据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反馈的意见,看是否需要对审计报告进行修改,形成最终版本的审计报告。

(四)后续审计阶段

内部审计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后续审计,以便落实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四、结束语

加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法规体系的建设我国现阶段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快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法规建设,特别是加强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应用的法规建设,尽快出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具体的操作指南,使内部审计师在执行过程中有章可循。有利于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审计程序相结合,克服了传统审计方式自下而上的不足,提出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具有高屋建领的作用,使审计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另外,这种审计模式通过对风险的评估,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各程序中存在控制风险的高低来安排审计资源,从而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加强对审计风险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内部审计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以便更好的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

参考文献:

[1]答朝海.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启示.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

第6篇: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 风险导向; 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3-0111-02

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性及有关经济活动负有的责任进行审查,评价监督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履行,在国家治理中发挥权力监督和制约功能(刘家义,2012)。经济责任审计意见恰当与否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以及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和选拔任用等。有效地防范控制审计风险是经济责任审计功能发挥的关键前提。借鉴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开展风险导向经济责任审计,有助于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健康发展。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特殊性

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内容、目的、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与财务报表审计有诸多不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具有层次性。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除了对审计事项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审计风险或者说审计判断风险外,还包括审计结果运用导致的政治、社会等风险,即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包括审计判断风险和审计结果运用延伸风险,这就使防范与控制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意义更为凸显。

二是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内容的多样性。经济责任审计区别于传统其他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需要在审计事项的基础上进行责任界定。领导干部责任界定不当直接影响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仍是一个难点。相关规定操作性不强,现实情况也比较复杂,更需要借助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不仅包括鉴证风险,还包括责任界定风险。

三是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两者对“重要性”概念的运用不同。财务报表审计风险是指没有发现重大错报的风险,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查处领导干部权力误用滥用事项,因为权力的运行需要安全合规有效,错误或舞弊没有重大与否的区分。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产生除了现代审计的抽样审计技术等一般性的审计风险原因外,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的特殊性。经济责任审计产生于我国特定的制度环境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转型时期,是我国政体国体及其权力运行性状下的特殊产物,是权力安全运行自律和自控的机制设计,是现行干部管理体制实践总结的制度完善,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必然要求。在审计内容上主要围绕权力运行,即以权力运行为主线进行的审计评价,区别于以资金为主线的财政收支审计以及以认定是否符合相关标准为内容的财务报表审计。权力运行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是在特定环境下权力人作出的应激行为,由于决策场景难以复原、决策所具有的主观心理过程、认知的有限理性等因素导致对于权力运行的合规有效性判断存在错误风险。

二是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局限性。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业务,着眼于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权力运行为主线展开,围绕权力运行确定审计内容、收集审计证据、作出审计判断以及进行责任认定。权力运行的合规有效评价涉及大量的非财务事项审查评价,而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主要强调的是财务事项审查评价,对非财务信息等专业要求尚未建立标准或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由此导致审计人员在专业判断时会面临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的风险。

三是经济责任审计事项的特殊性。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规定了审计的内容,涵盖了单位运营管理如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以及领导干部自身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等,审计内容复杂,审计范围广泛。同时,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时间较短,而审计对象或审计业务时间跨度可能很大,这种特殊的经济责任审计组织方式导致审计风险的因素较为广泛,既包括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领导权力,还包括企业行业运行、业务管理等。

三、风险导向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及内容

将风险导向审计基本思想引入经济责任审计中,风险导向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及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审计准备阶段。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评估是风险导向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评估目的是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风险因素,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和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在高风险领域,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风险评估的审计程序包括观察、询问、分析性程序等。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评估,要着重从权力运行舞弊机会、权力运行舞弊压力和领导干部个体特征等角度分析评估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违规无效率风险。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分析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国家宏观环境、企业行业发展体制机制等中观因素以及领导干部个体认知因素,性格、压力因素等。风险评估信息来源包括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被审计单位职能职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被审计单位发展战略规划等。风险评估中,要特别注意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财务人动情况、完成各项业绩考核指标情况,在对权力安全有效运行的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确定重点业务领域,即风险高发领域。实务中,风险评估还要从权力运行安全有效的角度特别关注被审计单位职责、内部控制健全、“三重一大”等。

二是审计实施阶段。风险导向经济责任审计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落实审计实施方案、获取审计证据、作出审计结论等。现场管理是影响审计实施阶段工作效率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审计现场管理是审计执行主体为规范审计外勤作业、提高审计现场工作效率、防范审计风险、保障审计质量目的而形成的一整套控制程序和措施,主要包括对审计现场工作的组织、审计资源的分配、现场信息的沟通协调、进度掌控等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易茜,2007)。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现场管理,有效地组织协调审计工作、明确任务分工、科学规划、团队中审计人员的良好协作、畅通的信息反馈与沟通、审计组长正确的战略决策等能够提高现场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有效的现场管理,还要求按时完成项目进度。项目实施中,审计组将审计实施方案中规定的内容分解为若干细项,同时将核定的工作日分解量化到每一项工作,并确定对应的审计人员,制定审计项目现场工作进度表,通过现场工作进度表开展针对性管理。同时,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要加强对外聘人员的调配和管理。通过与外聘人员签订审计责任承诺书,对有关廉政、保密责任等明确告知,加强对外聘人员的业务复核,有效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三是审计终结和责任评价。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最终产品,涉及对领导干部、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等的信息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转为现实风险的重要证据。在审计终结阶段,要做好与被审计单位的充分沟通工作,要贯彻风险意识,特别是在审计证据整理、作出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时,要充分考虑证据的充分适当性、审计判断的合理谨慎性、责任评价的合法合理性。

不当的责任评价与认定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风险源。要克服传统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评价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的缺陷,树立责任评价风险意识,在重事实、重标准、谨慎评价等基本要求基础上,敢担当,负责任,主动评价,通过责任认定,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力监督和制约功能。同时,要采取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如采用故障树、作业价值链等责任认定方法,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撰写必须要以审计证据为支持,客观公正地评价,特别是要注意对领导干部的成绩评价与审计发现问题的逻辑一致性。审计报告的审理审核工作是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要重视报告审理,由第三方专人审理,建立审理责任追究制等,确保审计报告质量。对于审计发现的线索、问题等审计小组要通过讨论会等形式及时沟通交流,对于审计权限不能够查实的问题,要通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司法部门等开展审计调查。

【参考文献】

[1] 刘力云.中国特色政府审计的模式特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2-11(10).

[2] 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2012(6):60-72.

[3] 秦荣生.审计风险探源:信息不对称[J].审计研究,2005(5):6-10.

第7篇: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范文

1.对经济责任评价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由于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概念、作用、内容、方法、标准等一系列理论问题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导致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涵与外延不能准确把握,造成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对评价的概念不清、定义模糊、认识不统一。

2.审计评价内容超出审计的职责范围。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不属于审计范围的事项和内容进行评价;二是对与经济责任审计无关的事项和内容进行评价,如对与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无直接关系的行为和责任进行评价;三是对审计证据尚不充分的事项进行评价。四是对依据和标准不明确的事项进行评价。如对于领导干部的政治纪律、领导水平、组织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工作水平等,均不属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范围。

3.审计评价缺乏深度而流于形式。有的审计作报账式的评价,干部组织部门和本级党委政府不容易从审计评价中了解和掌握领导干部的一些个人信息,从而影响审计成果的分析和利用。由于审计中缺乏区分和界定经济责任的标准,导致经济责任审计难于分清责任,从而使审计对经济责任的评价泛泛而谈、流于形式,往往只写清被审计单位的违纪违规事实,对于领导干部个人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虽然有评价,但并非对领导干部个人的评价,而是对单位的评价,失去了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作用。

4.审计评价表述不规范。一是评价随意性较大。由于审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导致不同审计人员的评价差距很大,容易造成评价的不公正;二是评价的内容不统一。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评价内容,致使审计人员主观发挥的空间较大,哪些评价内容写进审计报告,哪些不写进审计报告,完全由审计人员主观确定;三是语言表述不规范。评价语言表述不严谨,容易引起被审计对象的争执和意见,影响审计评价的严肃性。再就是一些审计评价没有经过细致的审计取证,在审计评价中较多地引述了被审计的领导干部述职报告、工作报告等材料,没有相应的审计证据作基础,导致审计评价的风险较大。

5.经济责任评价与财务收支评价“没差异”。当前不少的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等同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评价,因而所作出的审计评价不足、分析有余,往往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重微观,不看宏观,没有从“经

济责任”的视角进行评价,这实际上违背了审计评价的重要性原则,也远离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目的,有失审计报告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也有损于审计机关的公信力。

6.经济责任评价“没个性”。有些审计人员苦于没有统一、规范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作支撑,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评价感觉无所遵循,无从下手,因此为了回避审计风险,就干脆对经济责任的评价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应付式的评价,为评价而评价,评价的内容大多是一些虚无空洞、无关大局、不痛不痒的套话。作出的评价也是“千人一面”,没有差异,没有个性,不能准确地反映每一个具体责任人的具体情况,难以实现预定的审计目标。

目前在国家还没有正式出台经济责任评价规范性准则时,为做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坚持以下审计评价原则:

1.相关性原则。即审计评价应当在审计事项范围内,紧紧围绕被审计人相关经济责任。

2.客观性原则。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不附带任何主观成份,以审计结果为依据,以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经济制度为准绳。一方面依据经济责任审计查证的客观事实做出评价,另一方面在反映被审计人存在问题的同时,还应反映其相关业绩。

3.重要性原则。在实践中,被审计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可能较为复杂,审计所涉及的面较广,审计评价应突出重点,对与经济责任的履行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必须评价,对经济责任的履行无重大影响的事项,可较少评价或不予评价,并就事项性质和数额大小选择评价的重点。

4.谨慎性原则。在评价中要保持谨慎的态度,该评的评、不该评的不评。对审计未涉及、证据不充分、依据不明确、责任不清楚、职责超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对应该评价的事项,也要充分听取被审计人的陈述和申辩,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用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对一时搞不清楚的和难以下定性结论的问题,要写实为主,对事项发生的原因、过程、后果给以客观的说明,确保审计评价的准确性。

第8篇: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范文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是受托经济责任重要类型之一。ASOSAI(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指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指管理公共资源的当局或个人对资源管理情况进行报告,并要说明自身履行所应承担的经营和财务责任等义务。如果按照此界定,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也应强调报告责任和行为责任两方面。村级财务中,村委会向村民充分披露,并证实村级公共资源应用的合规性与合理性,是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重要要求。随着村委会支出规模和项目的增加和村民参与村务愿望的加强等,其行为责任的要求以3E为基础,向环境性、社会性等要求不断的拓展,其报告责任同样不断拓展,两种责任相互匹配。在村级财务审计中,CPA审计对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起到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出现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时,传统的村级审计难以解决村级财务公开时存在的问题,所以,由政府部门主导的村级审计之外,将CPA业务引入村级财务审计中,CPA参与经济管理活动,并对农村财务的公开进行监督和检验,对村级财务中各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进行调节,不仅是受托经济责任随村级财务审计发展而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CPA行业也在村务审计业务的发展中取得了契机。以村级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为基础,将CPA引入到村级财务中,拓展了其审计功能。

二、CPA服务村级财务审计的实现路径

(一)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报告体系的创新具体而言,针对CPA服务村级财务审计,新的村级集体经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报告体系包含:第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需要提供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度的预算资金执行情况相关信息,为预算资金执行情况的开展提供信息载体;第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度会计报告。主要反映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和运营状况的信息;第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活动及目标实现情况报告。通过提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相关经营活动的信息和目标实现程度,来反映对上级及本村规定的遵循情况,和政策执行效果;第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村社会责任报告。对自身环境、经济和成员贡献的一种表达和梳理。由于审计工作形成的审计成果(主要表现为审计报告)主要是给广大村民看的,而他们绝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士,因此,CPA应该出具详式审计报告,而不是像公司年报审计那样出具格式化审计报告,报告结构安排、词句用语应通俗易懂,对于村民关心的村级收入和支出等信息,信息量应充分。可以在审计报告后附审计报告使用说明,更好地满足村民对村务公开、透明的需求。

(二)受托经济理念的树立,责任村委会的建立可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推进责任村委会建立:第一,村级财务目标经济责任的确定与经济责任履行报告体系的建立;第二,以目标经济责任为导向,构建以经济责任履行报告体系为基础的村级财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第三,完善村级财务经济责任审计的运行机制和深化村级财务审计的关系;第四,公告与有效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相关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公告,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并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村级干部考核和提拔的重要依据,进而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村级财务审计中的作用。

(三)CPA审计导向的村级财务审计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构建良好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CPA审计有利于强化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村级财务审计的本质功能在于保证和促进村级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CPA审计导向的村级财务审计模式强调从评估村级财务审计状况入手,CPA审计导向的村级财务审计模式立足点在村级财务审计评价之上,通过对村级财务审计状况的分析,据以识别审计重点,并估算审计风险,进而进行基本审计程序的实施,编制审计报告。此前,应该深入研究以下几点问题,为村级财务审计导向的CPA审计模式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第一,村级财务审计状况的评价方法。村级财务审计状况的评价方法可从公司财务审计评价方法的思路出发,从廉洁反腐、村务公开、内部控制、乡村治理责任、经济绩效、可持续发展等维度考虑;第二,审计的重点识别和风险估算。CPA审计要成为村级财务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同样受到村级财务审计状况的影响。所以,CPA审计导向的村级财务审计模式不仅需要关注更多相关者在村级财务审计结构中的利益保护,而且还需要考虑村级财务审计结构中其他相关者与审计本身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9篇: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评价

1.内部控制评价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和关系分析

1.1 内部控制评价及经济责任审计定义概述

所谓内部控制评价,这是审计机关构建,以及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包括相关的审查、测试、调查以及报告的动态过程,关系到组织的三大目标的具体实现情况。

所谓的经济责任审计,则是在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下,相关的内部设计机构和人员对于审计对象的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评价和监督行为。

1.2 内部控制评价和经济责任审计关系分析

(1)内部控制方法能够在经济责任设计中进行有效的借鉴,而经济责任设计的重要内容就是内部控制评价活动,这两者存在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的关系。

经济责任审计有力的工具就是相关的内部控制评价。对于内部控制评价范围来说,主要包括内控制度的效益性、有效性和健全性三方面,其中,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包括文件检查、询问、问卷调查和观察等方面。内部控制评价的缺陷判断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对于内部控制评价的方式来说,主要包括重点强调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过程控制。所以在相关的经济责任设计过程中,可以在分析上述的基础上,充分参考内部控制的优势,进行相关审前、审中以及审后的相似探讨,利用好这种内部控制评价的有力工具,使得经济责任设计的力度和深度能够得以进一步加强。

(2) 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就是内部控制评价活动,其中,经济责任审计的七个主要内容就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相关的执行情况。另外,在相关的规定的要求下,经济责任审计中相关的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就是内部风险控制问题。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内部控制评价结果能够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2.基于内部控制评价基础上的经济责任审计实务探索

机关内部审计部门已经着手尝试基于内部控制评价基础上的经济责任审计的探索,为了更好地使审计工作的集约效应得以发挥,有机结合内部控制评价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求能够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2.1经济责任审计前的内部控制

在这过程中,主要集中在相关的风险收集、识别以及相关的制定审计方案的活动。在收集相关的内控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于重点的审计环节进行有效设计,并且制定相关具体的审计计划,以及包括相关的分派审计资源和相关的实施措施等。具体包括建立年度机关内外部的风险库;收集相关的日常财务以及业务等内控相关信息;通过相关的内部控制调查问卷的发放活动,初步测试内部控制的总体情况,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确立好相关的审计重点问题。

2.2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问题

在此过程中,主要强调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和效益性测试与评价等问题。这个过程则是把内控评价对于具体的审计实施进行相互衔接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对经济责任设计提供相关的参考,可以从内部控制评价的效益性、有效性和健全性进行逐步的深入评测。只有在内部审计人员充分了解所负责的审计事项相关的流程以后,才能进行深入调查,以及对于细节问题的关注。

2.3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后期

在此过程中,应该结合内部控制评价结果以及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好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本身。内部控制情况则是经济责任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审计报告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机关应该坚持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应该对于内部控制评价中存在的缺陷问题进行整改跟踪,以及相关的更为深层次的评价,使得被审单位的内控薄弱环节得以关注;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纳入所有的评价结果以及建议。二是,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评价来说,可以有效借鉴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能够有效利用内部控制评价中相关对于缺陷的判断,进行相关的定性和定量方法的处理。

3.下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内部控制评价探讨

第一,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以及相关的内部评价进行统一考虑,处理好其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对于内控评价来说,这不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部内容,其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做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力工具。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应该清楚了解这种辩证关系,尽量使得重复审计得以避免,合理分配审计内容;利用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客观定论。

第二,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中相关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行研究,能够更加体现出科学性和成熟性。今后应该在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先进性上努力,进一步健全评价体系。可以从以下方两个方面思考:一是,不断提高内控自身评价体系水平,积极从信息、沟通和监督、风险评估、环境控制以及控制活动去探索,进一步评价好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运行质量,把其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在评价体系建立方面,应该多多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子系统的适应性评审、控制制衡机制评价、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以及核心控制职能评价等多个方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