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木建筑行业发展范文

土木建筑行业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木建筑行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木建筑行业发展

第1篇:土木建筑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土木施工;材料选择;质量控制;对策

正文:

在我国飞速发展的建筑行业里,土木施工的建筑材料选择问题已经对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管理要从控制建筑施工材料质量的选择入手,也是今后对建筑行业管理需要完成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建筑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受建筑材料的工程造价的影响,只有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和选择才能有效改善建筑的质量,因此做好有效、合理、科学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而科学有效的管理又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的支持,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材料的选择及质量控制角度提出相关的对策。

1.我国土木建筑施工选择材料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专业的管理材料人才

目前我国从事土木建筑行业材料的选择和管理的人员都处于综合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较低的状态,这样就造成了施工质量、施工材料的选择和控制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水平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另外有很多正处于起步或者发展阶段的施工单位只关注工程的利润和数量、进度,人才的发展和培养受到了严重的忽视,这给整体的施工质量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1.2没有切实做到材料监管制度的落实

材料管理制度的落实对于工程施工材料的监管工作来说非常的重要,只有彻底落实材料监管制度才能在有效保证提高建筑材料质量的同时,促进整个建筑项目合理有序的开展和推进。但是在日趋强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企业对经济利益越来越看重,并且始终都没有认识到材料监管制度的重要性,因此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并未建立相应的科学监管制度,这就让整个施工工程的材料质量监管工作陷入了困境,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无法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材料选择的质量标准来管理材料,造成工程质量的下降。

1.3陈旧的材料管理方式

目前已经开展材料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施工单位仍然采用陈旧的管理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管理方式已经不能与时代相适应,要想适应不断进步的社会需要,就需要不断加强材料管理方式的研究和创新,这样才能确保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当下很多企业依然采用传统陈旧的材料管理方式,促使土木工程的施工材料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最终也影响到整体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

1.4缺少材料监管力度和不规范的选择方式

施工单位需要在工程进行的阶段单独设立一个管理部门专门承担材料采购的监督工作,但是当前各个企业在材料采购环节都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有很多单位管理人员本身素质太差不能胜任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也有的施工单位采购和管理人员串通利用职务便利充分为自己谋取私利,采购质量较差的材料赚取差价或者收受回扣,这样不仅给企业带来负面的形象影响,也会从根本上降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给工程的交付和使用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

2.加强土木施工材料的质量和选择的控制对策

2.1重视材料监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材料监管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关系到材料监管人员是否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胜任材料监管工作,同时也关系到土木工程施工所选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施工单位领导只有加大管理、选拔和培养人才的力度,通过材料选择的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提升已经在职的管理人才的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建立完善的考核、选拔管理制度,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和道德修养,最终提升工作质量,提高管理效率。

2.2完善的管理制度应该被建立

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建筑的材料的质量有效控制和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影响,建筑材料的选择稍有不慎就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口碑,在建筑业内给企业留下不好的影响,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选择高质量的材料,促进施工质量的提升。在管理中加快晚上制度体系建设的步伐,在工作中应该做到有据可循、有理可依来解决问题。

2.3创新材料的管理方式

在当前计算机和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晚上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应该尽快建立,通过信息化的方式管理材料,可以将计算机的优势与材料管理相结合,提高管理效率。施工单位也要重视创新管理的发展,通过对员工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管理方式的创新,这样才能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的信息管理方式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最大限度的降低资源的消耗和利用率,提升资源的有效价值,保证土木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最优经济效益的实现。

2.4采购管理机制要做健全处理

要想采购部门的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水平有所提高就必须加强相应的监督管理,同时施工单位也要加强制度建设,对材料的管理和采购做出标准和程序上的严格规定。通过单独管理部门的设立,采购机制的设立更有助于防止采购岗位以职务之便谋私,从而实现采购工作的公正与公平。通过规范的、统一的采购管理制度的建立增强对采购工作的不良行为的管理和约束,确保采购人员能够坚持采购原则保证施工材料高质量的情况下,顺利完成采购岗位的各项工作。

结语

我国的土木建筑行业在材料的质量控制和选择上有待进一步的控制和加强管理,做好土木施工材料的选择、控制和管理工作有助于整个施工项目质量的提高。因为目前我国的土木施工单位在材料的选择和管理上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因此要不断的加强、改进创新管理技术和方式,通过加强施工材料的人创新管理最终才能提升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珠明.浅析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择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7,05.

[2]吴光统.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措施探究[J].低碳世界,2017(14).

第2篇:土木建筑行业发展范文

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节能环保技术是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现阶段的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严重的资源浪费。高消耗低回报的建筑施工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态势。对于很多建筑中的不可再生资源来说,节能环保是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的状况的必要选择。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活,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土木建筑具有使用周期长的特点,所以对与其相应的配套设施的质量要求很高,比如说排水供暖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但却很难改造,这就对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而言之,节能环保技术仍然需要全面可行的应用到我国的土木建筑施工领域。

2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的重要作用

2.1节能环保技术的必要性

节能就是要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合理高效最大化的利用资源,同时也要开发新能源,创造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在土木建筑过程中提高能源利用率,相应的也要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源的消耗。节能环保技术是转变土木建筑能耗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随着节能环保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它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土木建筑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发展方式。土木建筑能量消耗,主要是施工环节的能耗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施工环节也就成了土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那么能够铲除这种障碍的主要方法也就是应用节能环保技术。而且节能环保技术的运用为加快建筑施工流程提供便利性,从而可以节约造价成本,同时还能够改善施工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作为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提高生活质量的最优选项。如果在施工过程中还出现了周期延长的问题,那么消耗的能源也要跟着加倍,然而运用了节能环保技术就能够避开这种担忧。

2.2节能环保技术有利于改善环境

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状态下,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吃饱穿暖,有地方可住。人们开始追求舒适的,整洁的,健康的居住环境。那么也就对建筑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创造良好的建筑环境,需要在材料上多花心思,材料的好坏对建筑质量和整体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通过节能环保技术,发挥新能源新材料的作用,改变建筑施工中原有的消耗模式,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

3土木建筑中节能环保技术的现状

土木建筑能源消耗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材料的消耗,可以通过新能源环保材料的开发和使用,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另一种是施工消耗,针对这种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办法还有待开发。据统计,建筑施工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例如,只在混凝土搅拌和养护中,每年用水量达到11亿吨,更可怕的是建筑垃圾的排放与日俱增,而且施工人员环保意识不强。

3.1节能环保意识薄弱

企业为了最大化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管理层针对相关法律文件视而不见,不能很好地发挥节能环保的效应。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也有待提高,执行环保技术也是走马观花,应付了事。

3.2管理机制的缺陷

土木建筑施工单位,对于节能环保技术在管理上也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说责任不明确,分工不到位;考核机制不健全,迟迟不能落实监督机制。总之,就是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同时,政府的惩罚力度不够,虽说节能环保时常被政府部门挂在嘴边但还是会有企业出现大量能源的浪费,施工安全等问题。这些也是基于政府没有明确的处罚措施,也没有果断的执行能力,这些都严重阻碍节能环保技术的落实和推广。

3.3施工设备老化,技术落后

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并没有及时购买新的设备,加上使用的施工技术也没有得到更新,这样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是施工质量不过关。例如一些水电资源由于设备老化,消耗功率大,效率却不高,不仅会影响施工进程,而且还在浪费能源,那就更不可能做到节能环保。

4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于土木建筑中的措施

4.1节约原材料

第一,提倡利用预拌混凝土。科学地核算出采购的规模、大小、使用速度等等,同时,要注重施工时的有效控制。第二,提倡采用高强钢筋以及性能优质的混凝土,以此来控制资源浪费。第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钢筋配料与下料方案,在检查下料单与样品的基础上再合理地进行下料。同时,为了节约施工成本,控制造价,就要加大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度,确保所有的建筑垃圾都能够被有效地回收和利用,回收率力争达到40%—50%。一些废弃的碎石、土方等垃圾,可以用填铺地基,铺设道路,达到土方再利用的效果。同时,也要对一些无法再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进行科学处理,例如:在施工现场设置密封的垃圾区,让一切无用的垃圾以装袋的形式都统一汇聚到垃圾区,并利用专门的车辆进行清运,同时,也要做好垃圾分类,这样才能为垃圾回收打好基础。一些建筑垃圾经过简单或深入加工,能够重新发挥作用,例如:废弃模板可以用来制作建筑隔音板。

4.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第一,优选节水技术。第二,施工现场的清洁、绿化要控制对传统水源的使用,可以加大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力度,通过收集再利用雨水,达到环保的目的。第三,优化设置供水管网。结合施工现场所需的水量,来对应设置供水管道,而且所选管道直径要合理,尽量控制管道铺设长度,减少迂回铺设,为管网创造一个有利环境。第四,引入水体循环利用装置,以此来实现水体的循环利用,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

4.3完善管理

必须围绕施工人员加强施工管理,将一些危险项目的整治措施列入施工方案,以此为维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为施工人员创造健康、良好的施工环境。这其中必须做好施工场地的科学布置,充分利用现有的施工空间,科学规划施工程序,确保施工过程中,其他居民区、生活区等受到最小的影响。同时,要在现场设置医务急救服务项目,以此来确保发生人员安全问题时,安全事故能够得到妥善安置和处理,同时,还要重点加强施工后勤服务的改革与优化,为员工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打造出一个卫生的生活区域。

5结语

第3篇:土木建筑行业发展范文

近年来,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加大了社会建设力度,提高了基础建筑要求,土木工程建筑项目越来越多,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事业已经向国内外展开投资发展。为了提高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首要任务是加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笔者通过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进行深入了解探讨,总结了当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加大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力度,提高了土木工程建筑管理水平。

关键词: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解决措施

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城市建筑的发展越来越普遍,土木工程建筑作为城市基础建设之一,其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随着土木工程建筑的大力发展,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影响了建筑质量的提高,需要加强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视,针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避免其中安全隐患的存在,加强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水平,推进国家土木工程建筑建设。

1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施工建筑的发展,土木施工范围规模越来越广,施工建筑管理难度越来越高。土木施工建筑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没有合理的管理规则制度,造成工程施工无法正常进行。在一些土木建筑项目中,为了降低整体建筑的成本投资,减少了工程管理机构的建立,缺乏人员管理和资金管理的部门,导致施工单位的用人紧张,加大了现有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工作人员产生压力和紧张感,无法正常发挥能力,对施工造成影响。在招标过程中,没有管理招标的确切规范部门,导致招标过程中常常出现贿赂、走后门现象,不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平的招标。

1.2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到位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工作人员参与,对工作人员的管理程度会对施工建筑质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土木建筑团队缺乏相应的人员管理制度,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指导,造成施工团队的涣散,拖延施工期限,无法及时完成施工目标。在土木施工建筑团队中,存在一些工作人员没有充足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造成操作失误,影响了施工进程,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对缺乏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没有进行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培训,不能及时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降低了施工团队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影响了土木建筑质量。

1.3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不规范

施工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土木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有许多方面,原料的购进、材料的储存、技术水平的高低等,施工团队往往疏忽了对这些方面的监督,没有对原料的购进进行质量标准监督检验,造成施工原材料的良莠不齐。购进的材料往往得不到合理的存放,造成材料的丢失、损坏,导致施工现场不能及时提供施工材料。对材料采购管理人员没有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无法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不能从根源上杜绝、虚假上报行为。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监督管理不到位,机械设备没有明确的使用规定和操作规范,工作人员的随意操作造成工程施工的失误。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没有完善的安全防护系统,无法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

2加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的措施

2.1完善土木工程建筑管理系统

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确保足够的土木工程建筑成本投入,设置资金管理部门,对施工工程消费情况进行评估预测,杜绝做假帐、资源浪费,合理高效利用成本资金。对各方面的施工项目设置相对应的管理部门,保证施工现场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充足。土木工程建筑项目进行公平公开的招标工作,各企业之间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合理竞争,有关监督人员对招标流程进行严密监控,掌握招标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况,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招标过程中发生的不公平现象进行严肃处理,以保证中标企业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综合实力。对施工工程质量进行定期检验,保证施工工程的高效进行。

2.2加强对工作人员管理

加强对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定合法的规章制度,对工作人员的施工任务进行明确分配,减少工作人员工作相互混乱的局面,做到各司其职,实现对工作人员的合理利用。对缺乏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前培训、施工中指导、施工后学习的管理程序,提高工作人员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积极选拔优秀人才外出学习,及时汲取科技前沿的知识技术,完善土木工程施工团队的硬件实力。注重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塑造专业素质,提高对施工工程的重视,激发工作人员积极的工作心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效完成工程指标。加强和有关专业高效的合作,录用具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大学生,为施工团队技术输入新鲜知识与技术。聘用高水平技术工程师,对工程进行合理的设计,推动施工团队对高科技技术和机械设备的认识,加强建筑施工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工作人员之间工作经验、问题、知识的交流分享,提高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增强施工工程的管理工作。

2.3规范工程监督检验制度

通过强化监督制度来规范土木工程建筑管理工作,对原料的采购设置专门的采购部门进行监督检验,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材料的购进,严格执行监督检验程序,对于不达标的材料进行举报销毁处理。安排专门的看管人员对材料进行存放管理,选择安全的材料储存空间,针对不同性质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保存,以保证材料不会丢失、损坏,保证能够及时为施工现场提供材料。对材料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检查,避免虚假上报、现象的发生。制定机械设备的使用权限,规范机械设备的操作流程,非专业人员不得随意使用,避免操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抽查检验,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系统的完善,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知识与技能检测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保障土木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3结论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的日益上升,政府加强了社会的基础建设水平,为了建筑施工行业更好的发展,土木工程建筑需要有效的管理来保证施工建筑质量,通过完善土木工程建筑管理系统,加强对施工工作人员的管理,合理规范工程监督制度,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失误行为做出纠正,注重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了施工团体的工作能力,加大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力度,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大力发展,推进我国建筑事业走向世界的步伐。

作者:石磊 单位:黑河市爱辉区交通运输局

参考文献

第4篇:土木建筑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字】土木工程 建筑施工 节能环保 节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21世纪,节能环保是现代社会的主题,能源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建筑的能源消耗已经成为能源使用的一大方面,建筑节能也因此正在受人们的关注。现代的土木工程建筑已经和以往的建筑施工有所不同,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于节约能源的重视和环境保护的急切要求,土木工程建筑的节能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已经成为这个节能时代的必然要求。土木建筑的节能包括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以及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或者新的建筑材料以减少能源的消耗,达到相关部门规定的节能标准,提升采暖供热以及空调的制冷制热效率,提升保温隔热的性能。在近几年,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日益凸显,节能已经成为衡量土木工程建筑标准的有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本文就常见的土木工工程建筑项目作分析,给出建筑过程中节能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一、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迅速,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但是与此同时,快速的发展带来的负面问题也在急剧的凸显,使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节能。土木工程建筑也不例外,我国已经建成的的土木工程表现出的特点是能耗高,资源利用率很低,土木工程建筑已经成为了我国能源消耗的大户,同时利用能源利用效率也令我们心痛,因而建筑节能成为社会节能的重点之一。近些年,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把节能工作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大力度促进建筑的节能减排。建筑的节能要从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要抓起。建筑的类型各异,在进行建筑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必须依据各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建筑物的设计规划,做好建筑的细部构造处理工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合理使用环境的控制设备和相关技术的集成来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节能问题。建筑的能源消耗不但影响了国家的能源供应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于环境造成了影响。所以,土木工程建筑的节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能源紧缺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二、我国土木工程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1.建筑物的节能设计存在欠缺

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是在相关的建筑设计单位内进行设计和规划的,但是我国超过半数的土木工程建筑设计单位存在建筑的节能设计上存在着制度和管理的不足。节能型建筑的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和系统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各个专业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我国目前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各专业缺乏协作,节能环节的设计往往只由暖通专业的人员负责设计,很多建筑的节能设计并不能满足相关的节能指标,部分设计只是理论,尚未能应用到土木工程实际的建筑中去。

2.建筑节能要以人为本

我们所讲求的节能型建筑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建筑节能理念,适当的节能能够起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作用,符合当今社会低碳环保的时代需求,但是过度的“节能”会过犹不及,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在节能建筑开始建造阶段体现出的是盲目的节能,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筑的节能要把握一个度,不能把节能理解为“简易房”或者“低标准房”。

3.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技术尚不完善

我国是在近些年才开始节能建筑的设计建造,开展的时间不是很长,应用在建筑上的节能技术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在节能建筑方面的高端人才相对于其他国家仍然较少,这就造成了我国在土木工程建筑的节能技术欠缺,科研成果较少。然而,各种复杂的建筑对于节能技术的要求各不相同,这就使得有些建筑工程无法或者很少能够使用到相关的节能技术或者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现阶段的节能技术主要是依靠保温外墙,显然相对于建筑的复杂化以及多样化的需要,这项技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三、土木建筑中的节能措施

1.建立和健全节能建筑管理体制

在建筑的设计施工阶段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严把土木工程设计的规划设计关,从源头上保证建筑设计能够依照节能的理念进行。在当前形势下,要积极研究和推进土木工程建筑的节能产业政策研究,从源动力上推进节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另外,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强制建筑单位执行现有的节能标准和节能法规,政府也应该逐步的完善这些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建筑节能有法可依,形成强有力地约束机制。

2.加强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专业人才是推进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关键,加强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育,积极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才能推动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通过对于已有专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他们的节能观念会有所加强,建筑节能理念会进一步转变,建筑节能的知识会不断更新,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他们创新技术。

3.积极更新技术

新技术为建筑节能注入新的血液。建筑技术的创新和进步要凭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坚持技术创新,推进技术进步,能够迅速推进建筑节能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坚决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做到节能最优化。对于建筑材料的使用,尽量采用可再生资源生产的建筑材料,依托技术的进步来减少资源的耗用量。

4.坚持以人为本的节能建筑理念

节能建筑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所说的节能并不是盲目的去追求节约而放弃了房屋的品质,节能建筑以人为本的原则不能动摇,在坚持节约的基础之上还要不断追求建筑的高品质,不应该以节约为理由降低建筑的品质,科学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能够把节约科技和高品质建筑结合起来,两全其美。根据土木工程建的实际情况利用不同的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使之成为以人为本的和谐建筑,使建筑更加贴近自然,更加绿色,更加人性化,为人类更好的造福。

四、结语

现代的土木工程建筑应该更新传统的建筑理念,以新的节能技术做依托,为新的土木工程建筑加入尽量多的节能要素,使节能理念深入到生活的细节,以节能和环保的标准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绿色建筑。技术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是推进建筑节能技术进步的关键,完善的法制体系和制度是建设节能型建筑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世忠,邢丽娟. 智能建筑中空调系统的节能方法[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09,(02).

【2】马建伟. 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电气节能措施的研究[J].{H}山西建筑,2009,(04).

第5篇:土木建筑行业发展范文

BIM具有可视化性、协调性、可模拟性、可优化性和可出图五大特点[2]。同时,随着BIM技术不断的被引入建筑领域,大大的提升了建筑信息化程度,具有缩短工期、减少工程中各方间的摩擦、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优势,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无疑,BIM是近年来对工程建设行业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3]。当下BIM技术已成为国、外学者及建筑行业从业所关切的一个焦点。

1 国内外BIM的发展现状

对于大多数学者及建筑行业从业者而言,BIM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是对于BIM的研究与运用任然属于一个崭新而前言的领域。但国内、外学者及建筑行业从业者也对BIM开展了相当的探索、研究和运用。

对BIM在实际工程运用的探索中,我国已经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在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中,都可以看到BIM的身影,如北京奥运会水立方、南京青奥会议中心、上海中心大厦等。同时国家层面也对BIM有相当的兴趣及关注,首先BIM已经成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而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9次提到BIM技术[4],明确将BIM技术列为未来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同时住建部编制的建筑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BIM协同工作等技术应用。

自2003年BIM概念提出以来,英美等发达国家便开始着手相关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近年还创立了相关的BIM标准,并强制所有大型项目必须具有BIM方案才能投标和建设,并以此作为政策向导推进BIM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这些国家通过鼓励将BIM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完善BIM的应用方案,挖掘BIM的价值(如工程成本、时间减少,协同性增加,以及nD虚拟化和碰撞检测来减少失误等),从而获得巨大的价值,并以此作为BIM的市场驱动力,使得BIM在这些国家的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

尽管我国对BIM高度重视,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但BIM的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落后位置,缺乏大量的应用反馈及相关的规范以。同时,国内外对于BIM的探索主要围绕在房建领域,在公路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而针对信息化桥梁方面的认识则更加不足。

2 BIM的运用平台

目前有一种对于BIM片面的认识,认为BIM只是最终只是一个或多个软件的协同作业。这种理解有明显是错误的,但BIM的核心是基于该技术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却是不可否认的。

基于目前具有国际和行业影响力并应用与中国市场的BIM软件共有三十余款,现在市场上主流的BIM平台主要有Autodesk Revit,Bentley Architecture,ArchiCAD,Tekla BIMsight等。这些软件大多能支持3D参数化、模块化设计,协同工作和有效信息传递,并且通过软件接口之间的兼容,BIM工具能够跟其他软件协同工作,例如Autodesk Revit能够将模型导入ROBOT进行结构分析,也可以与Navisworks交互实现4D进程模拟和冲突检测。

3 BIM在桥梁工程中的运用

桥梁作为一种特殊的结构,具有工程造价高和社会作用大的特点,需要高水平的设计、施工及维护,现代桥梁大跨、复杂,高强轻质等特征也对建筑和结构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将BIM技术引入到桥梁工程中,实现桥梁在整个生命周期的生产信息化极为迫切。通过信息化的工作平台和生产模式,能有效提高桥梁设计施工效率和协作,降低冲突,实现精确的多维模拟。

目前,大多数桥梁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维护仍然是基于2D CAD系统[5],每个生产流程都是几乎分离的,无法有效交互共享的数据,导致大量时间和资源消耗。由于不同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变更的几率也会升高。而解决这些问题正是行业赋予BIM的使命。

近年来,不少先进的工程公司尝试将BIM应用到桥梁工程中。例如,2003年,芬兰工程师成功利用3D建模的方法设计了一座简支板桥,并利用3D镭射扫描技术控制桥梁的施工精度[6];2011年,韩国的研究人员成功利用BIM对一座钢桥进行了4D施工模拟和冲突检测,通过对整体进程的智能化分析提出了更好的施工方案[7]。

4 总结与展望

由此可见,BIM技术将是今后建筑及制造行业发展的趋势。无论是对现有桥梁的运营管理,还是对未来桥梁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BIM技术都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邹阳. 桥梁信息模型(BrIM)在设计与施工阶段的实施框架研究.[硕士论文],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4.

[2] 何关培.“BIM”究竟是什么[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2(3).

[3] 龙文志. 建筑业应尽快推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J]. 建筑技术,2011,42(01).

[4] 李云贵. 国内外BIM标准技术准则[J]. 中国建设信息,2012,(02).

[5] Kaner, I.,Sacks, R.,Kassian, W., etc. Case studies of BIM adoption for precast concrete design by mid-size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irms. In ITcon: 2008.

第6篇:土木建筑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建筑业;BIM技术;参数化建模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088

0 前言

改革开放促进了国内经济的腾飞,也给建筑市场的壮大创造有利平台。根据国外有关权威机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建筑市场在2010年达到8000亿美元,增长速度高达10%。但是快速发展的经济也是一把双刃剑,不仅能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因此,在保证建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有必要开展建筑业低能耗、低污染的研究。

建筑信息模型即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整合建筑市场资源,提升建筑市场生产能力的重要动力。BIM是2002年首次被提出来的,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

(1)BIM理解为名词。BIM包括建筑、设备的相关数据,是对建筑物的物理参数等进行描述;

(2)BIM理解为动词。BIM是数据建模的行为和过程,有数据的导入、输出,有数据的互换与共享等。尽管对BIM存在不同的描述,但是BIM的含义基本有两个主要方面:数据载体BIM和协同工具BIM。

BIM的特点:

(1)参数化建模过程。BIM建模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参数化建模,这种建模就方式主要是对模型数据的操作,可有效的提高模型3D可视化水平。参数建模有助于后期设计的修改和变更,在设计过程中如果需要调整或者删除梁柱构件等,只需要应用参数数据自动调整,减少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建筑设计的出图速率;

(2)面向对象。所谓面向对象方式就是直接使用智能模型进行建模,智能模型不仅包含建模对象的尺寸、面积等几何信息,还包括建模对象所需密度、质量等物理参数。在面向对象设计过程中,使用智能对象可以选用成品化的构件,例如门窗洞口、梁板等,通过这种智能对象的组装可以快速形成结构主体,这样可以减少设计人员建模的时间提高建模效率;

(3)数据交互性。当不同的设计软件之间需要数据交换时,往往需要一个共同的标准来实现建筑构件信息的描述。根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建筑行业每年因数据交互性较差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百亿美元。NIBS等机构积极为提高BIM数据交互性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确保不同领域、软件之间数据传输的通畅性。国际标准组织为BIM系统信息交换开发研究了IFC等,使得BIM的数据交互性大大提高。

1 中国建筑业BIM发展现状分析

近些年国外开展建筑业BIM研究较多,国内由于自身经济技术条件的局限性,BIM的研究开展较晚,且研究主要是专注于对BIM的概念性介绍和引进,没有实质性的BIM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国内BIM技术的发展尚处在婴儿学步阶段,短时间内无法达到国外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等领域推广应用的水平,同时也正是这种缺少应用案例的问题存在导致相关BIM理论的发展遇到瓶颈。

国内一些学者对BIM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国内各地区建筑设计行业的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设计人员只是听说过BIM技术,大约占68%,只有4%的设计人员使用过BIM技术,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设计人员从未听说过BIM技术。

对CAD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时,指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二维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而三维CAD技术也只能组建不具备建筑物属性参数的几何模型,这都阻碍了建筑行业技术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开展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赖朝俊对BIM技术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国内BIM技术引进和发展的瓶颈:

(1)对新鲜事物、新技术的排斥心理;

(2)企业引进BIM技术需增加设备成本、员工培训成本等;

(3)新软件的购买、升级带来的费用。

对国外BIM技术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目标区域主要是BIM技术应用相对广泛的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地区。主要对BIM项目中的各个主体部分进行收益分析,从建筑产品的投资、设计、施工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研究数据表明:在BIM技术应用的建筑设计过程中,甲方和设计方是主要的受益者,并且两者的收益比率大大超出其他几个参与主体。另外,BIM技术带来的收益还波及到建设承包单位、建筑材料供货单位、施工管理单位等几个主体,但是由于各个主体扮演角色的不同,导致收益程度差距较大,这种收益不均的现象给BIM技术的应用推广带来新的难题。

详细讨论了BIM技术在中国市场发展情况,针对性的讨论了BIM技术在几个工程中的应用。认为虽然BIM技术开始在国内出现应用案例,但是应用领域、范围狭窄,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尚未达到国内行业普及的程度。并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建筑设计人员短时间内难以接受新技术,接受培训耗时较长;二是基于BIM技术开发的软件大多是国外厂家,对国内规范了解偏少,不能切实考虑国内工程的概况,导致这些国外软件在国内难以广泛应用。

通过上面描述可以发现,目前国内BIM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只是停留在介绍和宣传阶段,对BIM的实际工程应用较少,几乎处在BIM技术应用的真空阶段。

2 中国建筑业BIM发展阻碍因素的识别

鉴于国内BIM技术引进以及应用较少的现状,很多学者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阻碍BIM技术推广应用的因素进行总结归纳,研究结果见表1所示。从表1 看出阻碍BIM技术在国内应用的主要因素分四个方面:技术、经济、法规、操作。

3 促进中国建筑业BIM引进和应用的方案

3.1 考虑BIM技术的需求,推出国产的建筑业BIM技术产品

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中,只有一些大型的建筑项目会用到BIM技术,所以建筑业的BIM技术在中国的需求较小,外部动机不足,这无疑是阻碍中国建筑业BIM技术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在这一方面的对策,可以从建筑业BIM技术试用开始,在一些中型的建筑项目中要求进行建筑BIM技术的应用。然后,政府部门可以介入,一方面加大BIM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也可进行项目投资。最后,可以在全国进行BIM技术竞争,对于建筑业BIM技术优胜者可进行奖励,以激励BIM技术在全国的应用。建筑业的BIM技术的生产效率高和资源浪费少等优越性已经被众多国家认可,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欧美发达国家更是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推动建筑业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但是,我国的建筑业BIM技术发展相比其他国家还处于发展初期,使用的建筑业BIM技术软件基本上都是从外国购买而来。购买而来的技术并不是基于我国建筑业的行业标准而编制,所以在使用上有很大的误差,而且操作也并不方便。因此,基于我国建筑业标准而开发建筑业BIM技术是需要完成的首要一步。在这一方面,需要软件开发商的积极参与操作,另外,高校等培训机构也应建立相应的研究方向,为建筑业BIM技术提供需要的技术人才资源。

3.2 BIM标准和指南的规范化,以及BIM合同文本的研制

标准和指南是一个行业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文件,一旦政府颁发正式的建筑业BIM技术,那么一方面说明政府有关部门对建筑业BIM技术应用的重视性以及对BIM技术所保持的支持态度,另一方面,在建筑业BIM技术应用时,也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据。在建筑业BIM技术的编写过程中,可以组织政府部门,建筑企业等参考我国建筑行业的特点和已经出台的一些建筑的规范来进行编写。将编写好的建筑业BIM技术标准指南发放到建筑单位,可以根据实际的建筑项目特点来进行BIM技术的改动。有了建筑业BIM技术的标准和指南之后,就可以更加明确的撰写建筑业BIM技术合同文本。由于建筑业BIM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还较为缓慢,目前关于中国建筑业BIM技术合同文本还没有成形。加之传统的建筑业工作模式与BIM技术有着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各个参与单位应该负责的内容和需要负担的责任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建筑业BIM技术合同文本的编制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只有将建筑业BIM技术的标准和指南出台,进而编写出标准的建筑业BIM技术合同文本,才能使得建筑业BIM技术在中国生根发芽,更好的为我国的建筑事业服务。

3.3 加大建筑业BIM的研究投资,引入新技术和专家

建筑业BIM技术对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以及参与工作的各个单位的责任和义务都有很大的改变,这就使得传统一些出力少,利益多的单位不满意新的BIM技术,给建筑业BIM技术的应用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及BIM技术在建筑业中应用所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建筑单位已经开始接受这种新技术,并且开始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的需求就会大大增加,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在建筑业中,必然要增加人才方面的投资以吸引人才从事BIM技术的职业。此外,不仅需要增加人才的投资,在技术方面的投资也应加大投入。中国的建筑数量在世界各国的数量中是首屈一指的,如此开阔的市场正是适合建筑业BIM技术的发展。我国需要努力的就是通过与欧美国家等的交流与合作,加大投资,注重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培养,相信建筑业BIM技术会更快更好的发挥其自身的优越性。

3.4 增强BIM的研究,建立基于建筑业BIM技术的施工流程

我国虽然已经对建筑业BIM技术进行了研究,但是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操作流程并没有形成。在一些使用BIM技术的建筑项目中,由于没有BIM技术的施工流程,一些工作的先后顺序较为混乱,并没有完全发挥BIM技术的优越性。因此,政府部门和有关技术人员需要在结合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建筑业的实际情况特点制定适用于我国基本国情的施工操作流程。此外,关于BIM技术的数据交互性方面,我国也要开发通用的数据交换标准,以满足实际建筑工程的需要。总之,在建筑业BIM技术的发展方面,不是仅仅一个单位的努力就可以做到的,要政府部门、建筑企业、教育开发等各个单位相互努力,共同协作才能让建筑业BIM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4 结语

BIM是推动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新生力量,能够有效的减少建筑资源浪费、提高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但是BIM在国外应用较为普遍,在中国应用较少,因此国内有必要加快BIM技术产品的研究脚步。要想实现国内建筑行业BIM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必须从建筑行业的各个参与主体入手,加强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从技术层面提供科研经费支持,从操作层面提供BIM技术指导和培训,从法律法规层面加快BIM行业规范的建立。

参考文献:

[1]马智亮.BIM 技术及其在中国的应用问题和对策[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2010(02):12-15.

[2]张建平.BIM 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施工技术,2011(01):15-18.

[3]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与施工的革新,生产与效率的提升.麦格劳-希尔公司,2009.

[4]赵昂.BIM 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初探[D].重庆: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06.

第7篇:土木建筑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关键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木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施工专业,其往往涉及到各种工程施工的基础,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对于整个工程建设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施工单位提升土木工程施工水平就必须重视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集中力量关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以期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目标的高保真实现奠定基础。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对工程项目中的论证、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各个环节施工活动的管理,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阶段是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这阶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造价、进度等目标是否能够按计划予以落实。土木工程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旧,但其现代化进程起步的较晚,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依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管理的规范性问题仍然是现阶段建筑行业中最为突出的不足,同时施工质量问题、安全管理问题仍然十分严峻。

我国土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大量的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发现项目的法人制度的落实、招标管理问题、工程监理问题等仍然较为普遍的存在于我国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领域。

2.1.1项目法人制度落实不力

项目法人制度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项目法人制度的落实力度和完善程度对企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项目建设的投资和运营主体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呈现出主体的多样化特征。具体来讲就是对于一向工程项目来说,可能出现工程投资款项的筹集单位是一个企业,而从事投资运营和偿还贷款的却是另外一个企业,加之行政性质在我国企业中的色彩比较浓厚,许多项目的领导都是通过直接任命的形式产生的,而被任命的项目领导着为了在项目期限内作出成绩,常常会带给项目较多的短期行为,从而影响到工程项目管理中许多方面的正常运转。

2.1.2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规范性欠缺

土木工程招投标管理的不规范性主要表现为地区性和行业性的保护主义较为严重,不开放的地区建筑市场时的招投标工作很难实现其标磅的公平、公正、透明,有些地区甚至招投标过程中造假行为十分明显,十分严重。其次,承包的价值不合理,有的是甲方评标办法的导向致使无序竞争,有的压价超过工程结构的成本价,有的比预算降低50%,导致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偷工减料,造成日后整体工程质量低劣。

2.1.3工程项目施工监理的范围有限,监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工程项目施工监理是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及其各项目标实现而服务的,施工监理的范围应当根据工程项目施工活动的范围而定,根据施工活动的具体阶段从项目的研究论证、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而就我国现阶段的工程项目监理来讲,其范围往往过多的局限于施工现场质量的监理和竣工验收环节的数量核对以及签证等工作内容。且直接负责工程施工监理的工作人员往往专业技能水平较低,许多监理人员不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这样一来极易造成严峻的工程施工事故或者问题。

2.2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其中影响项目管理水平和绩效的因素较多,每一个因素处理不当都可能会给项目管理带来较为严峻的问题。但抛开表面的形式来讲,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2.2.1管理体制与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不相适应

工程项目的主要特点是单件性和永久性,这决定了要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决定了要进度快、成本低、质量优、安全好,决定了要强约束的控制性管理。然而我国项目法人制度建立较晚,即使有的单位已经建立,实质上还存在较大缺陷。

2.2.2依法进行项目管理仍有一定差距

目前,国家有《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地方上也有不少规章制度,应该说有法可依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可依法管理仍有差距,目前突出问题是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这种情况在政府部门、设计、监理、施工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源。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问题研究

3.1质量管理

质量是施工企业的生命,施工企业只有以过硬的施工质量回报市场,方能获得较好的市场信誉口碑,才能长久的经营下去。施工质量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依靠各项制度、方针和体系的保证,同时还需要从企业自身的情况出发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质量创优规划,并在具体施工实践中予以贯彻落实。

3.2安全管理

安全是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安全第一”的理念。首先,注重安全责任的落实,注重员工安全教育的制度的完善,促进安全意识在全企业内部的贯彻。其次,项目经理部要建立学习、研究安全生产活动制度,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疑难问题,制定改进意见和防范措施。最后,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组织学习安全生产规程,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管理活动。

规范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措施

4.1落实项目实施前的评审制度

项目落实前进行评审是为了最大化资源配置效率,避免各种失控出现。具体来讲,中标后的项目应当重点关注管理和经济效益评审:

4.1.1项目管理评审

项目的管理评审首先应当分析施工合同的特点、施工企业自身条件等等,然后评审现有的人员、材料、设备、技术等能够很好的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合格的评审能够实现人员责任到位、资金到位、施工各要素到位、施工计划和组织到位等。

4.1.2项目经济效益评审

项目经济效益评审应当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之上,认真分析影响工程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并结合工程施工特点和企业的现实施工能力以及管理组织水平,实行成本倒推,对施工设计的方案进行反复优化,测算出工程项目的目标责任成本。

4.2贯彻项目目标责任制

通过项目经济效益评审测算得出的目标责任成本为依据,对承包商的预算进行分割,进而确定项目分部的经济指标。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责任书中规定的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强化对承包商分部项目施工的实时过程监控,分别以项目管理的关键要素为对象,从质量、进度、安全、造价等各方面衡量其目标责任指标是否能够在将来顺利完成,一旦出现偏差较大的现象时,施工单位应当及时给予纠正,防止问题急剧扩大。

参考文献:

第8篇:土木建筑行业发展范文

1创新论坛开幕式

2016年11月12日上午8:30,第三届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论坛在济南隆重召开,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主持论坛开幕式。

论坛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主编周绪红在致辞中强调,中国是世界上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开发规模、难度最大和数量最多的国家,土木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随着土木工程建设向地下、高空、海洋等多维度发展,大规模、超大规模土木工程项目不断实施,高性能材料和新技术将更加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设,最大程度地满足土木工程的安全性、实用性和经济性要求。因此,未来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大有可为,必将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中国将成为世界工程界舞台的中心;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论坛将通过建构“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打造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协同参与建设的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平台、重大关键技术开发研究平台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引领中国建筑科学与土木工程行业技术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代表山东大学对出席此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指出,土木工程学科是山东大学学科建设的重点方向,岩土工程不仅是学校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同时也秉承了科研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在国家重点、难点工程中攻坚克难、担当重任,形成了“隧道重大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预报与灾害控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为国家多个重大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为土木工程行业发展搭建良好平台,助推行业发展。

济南市副市长苏树伟介绍了济南城市建设整体情况,强调了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理念在济南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本届论坛聚焦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其意义重大而深远,来自全国土木工程领域的院士、知名专家学者、骨干企业老总齐聚一堂,就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必将对中国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李力介绍了山东省建筑行业发展现状,表示加快工程创新将对山东省建设行业起到深远的影响。他表示,山东省在建筑、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工程建设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地下工程建设方面,涌现出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这样的代表性工程。目前济南市地铁建设如火如荼,京沪高速和绕城高速济南连接线上国内同等跨度最大规模的小岭隧道已安全贯通,穿黄盾构隧道建设也提上日程。此次论坛的召开必将为济南市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勇介绍了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情况,提出了集团未来3~5年的发展思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主线,积极发展相关的新兴产业,打造“畅行齐鲁、传播文明”品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他在发言中表示,创新是企业和高校联系的纽带,能够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服务社会的目的。

2主题报告

在论坛主题报告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王梦恕、崔俊芝、聂建国、郑健龙,以及长安大学副校长沙爱民等专家学者,围绕钢结构、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道路工程、防灾减灾、结构健康监测、绿色交通等关键问题与技术,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自身科研体会分别做了学术报告。

2.1钢结构

重庆大学周绪红院士的报告题目是“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研究”。周绪红院士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的概念、研究进展、具体工程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4个方面对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做了系统汇报,从结构的组成、建筑特点和结构受力特点3个角度介绍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从基本构件、组合墙体、组合楼盖研究和结构体系研究4个方面介绍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的最新研究方向,最后介绍了国内外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工程应用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同济大学陈以一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高强度钢构件在框架抗震耗能系统中的合理配置――以配置耗能跨的损伤控制钢框架为例”。他分析了高强度钢构件在框架抗震耗能系统中的应用优势,以配置耗能跨的损伤控制钢框架为例,探讨了将高强钢构件应用于框架抗震耗能系统的合理性;滞回性能试验表明,配置耗能跨的损伤控制钢框架结构呈现的稳定滞回性能、良好的变形恢复能力、高强钢构件的弹性变形能力及其耗能能力有助于实现抗震结构更高的性能要求,试验结果验证了结构的屈服时序、损伤控制行为、耗能模式演化、滞回行为转变以及低残余变形的特征;通过算例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论证了高强钢构件对于改善框架系统抗震性能的贡献,明确了结构的设计要求。

天津大学陈志华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复合张弦结构体系及组合房屋钢结构的研究与实践”。他主要从复合张弦结构以及组合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两方面进行阐述。针对复合张弦结构,他首先详细回顾了复合张弦结构的体系及其发展历程,然后通过理论研究、数值模拟以及应力松弛试验等对拉索这一关键构件和弦支结构节点进行深入研究,有效地改善了结构力学性能和安全性能,并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最后介绍了复合张弦结构体系在施工方面的研究和该成果在现实工程中的应用。针对组合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他首先介绍了组合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研究现状,并对组合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和方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指出了全螺栓隔板贯通节点和上栓下焊隔板贯通节点的特色以及连接板开孔式方钢管组合异形柱的优越性,最后结合国内外建筑工程实例讲述了钢结构模块建筑的研究及其广泛的应用。

山东大学侯和涛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集成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他针对目前建筑业以现场建造为主导致的施工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建筑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提出了装配式结构推广的必要性,从分层装配式钢框架支撑体系、薄壁H型钢装配框架体系、开缝钢板剪力墙钢框架体系、装配式钢混凝土部分组合结构体系、基于损伤控制的震后可更换钢梁柱节点等5个方面阐述了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研况;基于混凝土叠合楼板和复合墙板的优缺点分析,进行了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和复合墙板的研发和设计,最后展示了已经应用于实际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工程实例。

2.2桥梁工程

清华大学聂建国院士的报告题目是“钢混凝土组合桥梁――桥梁结构的发展方向之一”。他首先结合当前桥梁的一些工程实例提出了传统混凝土桥梁设计中存在的耐久性不够、抗灾能力不足、设计欠合理三大问题,并分析了组合结构在中国未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提出今后桥梁结构的发展趋势是朝着“高性能、可持续”方向发展,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可以为解决桥梁的结构难题、发展新型桥梁结构体系、实现高性能桥梁结构提供新的选择。为此,他结合具体的桥梁建造实例介绍了3种结构的创新:一是钢混凝土组合梁,发挥1+1>2的组合优势;二是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桥梁,实现预制装配,快速施工;三是组合结构负弯矩区抗裂新技术,解决了当前负弯矩抗裂的难题。最后,他指出年轻的工程师应该多到施工现场考察并积极进行创新,但是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年轻的工程师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同济大学葛耀君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国内外大跨度桥梁发展与创新”。他从创新的角度出发,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4类桥梁的跨径之最;接着从最新的建设成就、面临的技术挑战、重要的技术创新3个角度对极限跨度的梁式桥、各类大跨度拱式桥、破纪录跨度斜拉桥、超大跨度悬索桥的发展和创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对4类桥梁的发展做了简要总结。

2.3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王梦恕院士的报告题目是“重大工程建设的理念和方法”。王梦恕院士从中国重大工程建设的需求出发,提出了“搞工程建设应该做遗产工程,而不是遗憾、耗能工程和短命工程”的理念,强调在工程中应该重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3个基本指标的重要性,工程建设必须以“安全、可靠、适用、经济”为基础,点明不合理工期、不合理造价、不合理方案、不合理合同是工程的“癌症”,强调工程建设必须进行全过程安全、质量监管,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分析和措施,强调了工程创新的重要性,最后以莫斯科至喀山铁路为例,对重大工程建设的理念做了具体的阐述。

山东大学李术才教授的报告题目是“TBM施工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预报方法与技术”。李术才教授基于中国重大工程建设的需求,分析了由突水突泥引发的事故并说明了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预报的实际需要。针对隧道不同的施工方法,他分别对钻爆法隧道和TBM施工隧道两个方向中突水突泥灾害源的超前预报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超前预报技术的工程应用和该技术的先进性做了简要总结,最后对隧道不良地质超前地质预报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山东大学崔新壮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传感型土工材料研制与应用前景”。他认为,结构破坏是从内到外的渐进破坏,内部损伤演化信息若不及时获取,会导致漏警、报警迟滞或误警。目前已研制出了传感型土工材料和加筋土工结构的筋材变形自测技术,以及基于SEG的土工结构内部灾变辨识与预警技术。他通过对SEG进行室内试验验证了新材料具有优良的拉敏性、高强度和韧性,并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同时具有跟踪测试土工结构变形和诊断损伤的功能,将取代传统土工材料。

山东大学李利平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深长隧道重大突涌水灾害演化机理与监测预警方法”。他从中国深长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重大突水事故实例出发,指出现代隧道施工应该讲究探治结合、主动防控。他通过对突涌水地质模式、突涌水灾害源等信息的研究,确定了隔水岩体结构破裂突水和充填性结构渗透失稳突水2类突水模式,并研发了适用于大比例尺岩体及其充填渗透特性测试的试验系统,揭示了不同类型突涌水通道形成的动态演化机理。然后他介绍了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系统,并由此得出了突涌水前兆多元信息的识别以及破裂通道定位的方法。他综合以上研究提出了一套突涌水灾害实时监测与预警方法,并介绍了该方法在全国多个深长隧道施工中的成功应用。

山东浩珂矿业工程有限公司李钊总工程师的报告题目是“高性能土工合成材料创新与工程应用技术”。他简要概述了土工合成材料凭借优异性能在岩土、水利、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市政和环境工程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另外,他从原材料研发、涂层配方、生产工艺、应用工艺、配件工具等方面重点介绍了该公司新研发的聚酯经编土工格栅和高强有纺土工布,简要介绍了该材料在工程现场的应用与典型案例。

2.4道路工程

长沙理工大学郑健龙院士的报告题目是“沥青路面强度设计新思路”。他谈到中国现在仍然面临着繁重的公路建设任务,现有的和计划修建的公路大部分为沥青路面。他概括了目前中国沥青路面强度设计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三维应力状态下沥青路面的强度准则、获得三维应力状态下强度准则的方法、三维应力状态下强度准则的工程模型,最后提出了三维应力状态下路面结构强度设计的新方法,该方法从基础理论方面指导沥青路面强度设计,可为中国未来的公路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长安大学沙爱民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多孔沥青路面材料、结构与应用”。他提出目前中国大部分城市存在交通噪声污染,并有持续加重的趋势,绝大多数的城市道路、广场、步行道、停车场等广泛使用密实型路面材料,城市地表大多被不透水的路面所覆盖;要从道路角度解决上述环保问题,路面材料应当以多孔而不是密实为主。他通过试验得出,多孔沥青路面在满足了传统道路的承重、稳定、平整、耐久和舒适等通行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内涝、抗滑、降低行车噪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环保功能,符合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多孔沥青路面的相关研究将为传统沥青路面的改造和升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推动道路交通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深圳大学李清泉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动态精密道路检测技术及装备”。他简要阐述了中国道路基础设施管理从大规模建设向大规模养护过渡这一社会需求,指出了现阶段公路检测技术与装备面临的问题。接着,他针对道路承载能力(弯沉)测量中的静态精密微距测量的动态化难题、道路路面病害检测中核心指标不全、数据处理低效等核心问题,做了详细的解释,介绍了轨道病害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及其在工程现场的应用。

2.5结构健康监测

沈阳建筑大学李宏男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结构安全监测工程应用”。他简要介绍了结构监测系统,提出了光纤传感器研发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应变传递机制;介绍了几种光纤传感器封装技术、疲劳测试以及光纤机电类传感器同步解调仪,并提出目前仪器开发上存在缺乏统一数据采集平台以及缺乏模块化和规范化模型等问题,介绍了大型结构安全运营远程监测与实时预警系统,最后展示了综合安全监测技术在多项重大工程中的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惠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结构新型监检测方法与技术”。她首先简要介绍了结构健康监测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然后介绍了移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针对无线传输数据丢失的难题,提出了无线传输数据丢失无损恢复算法,并对该技术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做了简要的汇报。接着,她对结构新型监测技术中动态分布式布里渊光纤传感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都做了详细的汇报。最后,她对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虚拟现实以及智慧城市与区域等土木工程未来发展方向做了简要总结。

2.6防灾减灾工程

同济大学李国强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金属承载消能双功能减震结构的概念、设计与形式”。他介绍了金属承载消能双功能减震结构的概念和减震原理,对比了阻尼器和金属承载消能双功能减震构件的区别,指出金属承载消能双功能构件兼结构承载构件和消能构件功能于一体,不影响结构抵抗小震和风载的性能,可大大提高结构抵抗中(大)震的能力;金属承载消能双功能构件用作抗侧力构件可控制结构损伤主要集中于双功能构件,减小承重结构的破坏,满足高性能钢结构抗侧承载力大、可修复性好的要求。

北京建筑大学李爱群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既有建筑减隔震加固技术及其应用”。他分析了减隔震技术的现实需求,介绍了目前已有的减隔震技术和产品,对比了粘滞流体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软钢阻尼器、防屈曲耗能支撑、摩擦阻尼器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介绍了不同阻尼器应用于大跨结构、高耸结构、多高层结构、复杂结构的减震应用案例,提出结构减隔震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实现结构性能的大幅度提升。

北京工业大学杜修力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城市大型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应用”。他分析了由地震引发的地下结构破坏事故并说明了研究地下结构地震破坏的前沿需求,介绍了数值分析方法、简化分析方法、物理模拟分析方法在地下结构地震破坏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地下结构的特殊性,他讲述了时域整体分析方法及软件平台的完善和发展研究,提出了城市大型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与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以及模型试验的实施技术,最后介绍了相关成果的工程应用。

东南大学吴智深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混凝土结构灾后可恢复性设计及提升技术”。他通过分析地震破坏后结构不同程度的损伤,说明了重大工程结构灾后可修复性(或可恢复性)亟需提高这一需求,同时认为结构可恢复性能应当成为结构复原力的关键指标之一,而结构复原力也是结构可持续性的指标之一。他提出合理利用FRP和钢筋是实现损伤可控的可恢复性抗震结构的有效方法,同时具有高耐久、智能及绿色性能等结构可持续性特点,最后特别指出设计损伤可控的FRP筋是实现高性能损伤可控结构的关键。

理工大学方秦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抗暴结构研究新进展”。他简要介绍了军用和民用工程、落石冲击、船(车)撞桥墩中冲击爆炸事件对结构的破坏,说明了抗暴结构研究的重要性,指出了主要采用结构动力学和波动力学研究强荷载对抗暴结构的作用机理。他重点对钻地弹侵彻效应及其防护、冲击爆炸(或与火灾联合)下工程结构损伤破坏的数值模拟、民用工程结构抗冲击爆炸这3个研究方向做了详尽的阐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白国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振动台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他从发展历程、政策导向、应用现状、试验研究4个方面阐述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研究背景和现状,介绍了连接技术试验和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分析了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各自的特点和区别,并展示了模型试验结果。

2.7绿色交通

东南大学王炜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城市虚拟交通系统及其功能设计”。他通过分析提出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主要是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严重失衡。快速城镇化使大城市居民平均出行距离成倍增长,引发城市交通结构的转型,造成出行机动化。立足中国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他提出了“公交主导型城市交通系统供需平衡”这一缓解交通拥堵的基本策略,同时提出了“互联网+交通”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技术路线,并从城市虚拟交通系统测试平台的框架结构、城市综合交通大数据的深度开发、城市虚拟交通系统测试平台的构建、城市综合交通系统集成分析平台软件的开发、城市交通集成测试功能的人机对话与系统实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城市虚拟交通系统测试平台的建设。

2.8土木工程与计算科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崔俊芝院士的报告题目是“土木工程中的计算科学和技术”。崔俊芝院士指出,大型工程是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的必然趋势,土木工程全寿命期设计科学技术、土木工程精细化建造技术、大型基础设施运行和维护技术这三大技术是土木工程发展的核心。他还介绍了土木工程计算科学在大型组合结构、地下空间一体化多物理场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在多目标组合优化、抗震、防灾模拟与可靠性分析等若干前沿研究方向的具体应用,简要介绍了现代集成化、智能化技术在土木工程建造技术中的应用。3结语与展望

第三届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论坛在各方努力下完美落幕。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钢结构、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道路工程、防灾减灾、结构健康监测、绿色交通等关键问题与技术进行了汇报和交流,展示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工程应用,并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9篇:土木建筑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字:土建工程 工程质量 监督管理

1.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施工队伍不断加大,施工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队伍若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抓好工程的质量,还要控制好工程项目的综合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笔者认为,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建材生产企业鱼龙混杂,一些家庭作坊式的小厂生产的低端、劣质建材流入市场,如水泥、钢材等;另一方面是施工队伍的技术不足,缺乏检测手段;再有是因为有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因此针对这些具体问题,需要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力求达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效果。

2.常见的土建工程质量问题

常见的土建工程质量问题主要有倾斜、变形、渗水、漏水、破裂、裂缝、倒塌、实际尺寸与图纸不符、强度不足、刚度差等,而影响土建工程质量的因素则是多方面的,必须针对具体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否则难以保证质量监管措施的科学、合理制定与实施。

3..影响土建工程质量的因素

3.1 工程项目进场建材的质量低劣

在施工前,由于工作人员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一些劣质的建材、设备,流入工程中,所以还是要分工明确,工程部负责物资采购的归口管理工作:经营部负责开工前提供单位工程合同、工程预算及单位工程材料预算,以及提供主要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要求; 工程部负责检查和监督项目经理部做好材料进场的质量检验工作;材料员负责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验证,并取得相关的证明资料。凭证手续不全,一律不收。将合格材料的凭证手续汇总备案,以备追溯。施工员和质检员应做好检查和督促工作,确保材料进场质量检验的落实,防止弄虚作假,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使用。

3.2土建工程招投标环节不够规范

《建筑法》规定,工程建设项目要实行招标、投标制度,但是为了工程建设主体各方自身的利益,不遵守规定,扰乱了建筑市场的秩序,更有业主为了把工程包给某个施工单位,利用自己的便利条件,双方私下交易。工程竞标到手后本身不具备相应资质就找个公司挂靠,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一些优秀的建筑企业无法中标,反而是一些关系户最后拿下建设项目,从而导致项目的最终建设质量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3.2施工人员技术和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建筑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缺口非常大,因此很多的施工队伍吸收了大量的农民工,农民工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主力军,但是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建筑工程从业人员,而且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技能培训,专业素养比较差,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不按照规范进行施工操作,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工程质量问题。此外,有的施工单位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罔顾职业道德,在原料的采用上经常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对工程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些施工阶段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加强监管,可以大大降低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风险。

3、土建工程施工项目需要注意的问题

3.1对于施工现场环境及各种材料、机械设备进行有效控制。

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现场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与施工劳务作用环境,应结合天气情况、现场安全防护体系、施工照明及水、电、动力供应等合理调整施工作业计划。同时,对于各种材料、机械设备的采购也要进行严格管理,供应商必须提供相关质保材料,材料进场后应及时入库,机械设备则要按照要求进行调试与养护,这都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条件。

3.2严格控制施工进度。

通常情况下,土建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之间是矛盾的,如果一味的追求进度,必然会对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必须按照进度计划合理控制施工进度,在单项施工作业完成后应按照要求进行质检,确定质量达标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项目。

3.3高度重视监理单位的核心地位与作用。

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监理单位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及质量得到保障的关键。监理单位作为土建工程建设中的独立第三方,应严格按照监理工作规范及相关要求,从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出发,采取巡视、旁站、平行检验等方式进行监理,尤其是要注重对于施工质量的监管,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另外,监理单位在进行土建工程质量监管时,应提高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并且树立严禁、严格的工作态度,避免因接受施工单位的小恩小惠而放弃原则,保证监理工作在土建工程施工全过程发挥作用

3.4加强施工阶段的技术、工艺监管。

在目前的土建工程施工中,大多数的施工技术主要体现在机械设备的应用方面,所以对于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明确操作人员的质检标准,遗失的质量监管工作有据可依。另外,土建工程施工中经常会遇到深基坑挖掘、支护等复杂工艺问题,如果施工阶段的工艺措施不当,必然会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在土建工程质量监管中,对于施工工艺的监督与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监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建筑专业知识,否则难以保证对于施工工艺问题的有效监管。

4、结束语

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涉及的学科和内容十分庞杂,对其建设质量的把控难度很大。从本文的论述可以看出,土建工程从设计到竣工的整个建设过程都有可能会出现建设质量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和把握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加强建设过程的质量监管,及时发现和消除问题和隐患,从而全面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

5、参考文献

[1]贾涛,李进琦.谈谈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因素[J].经营管理者,2011,(08).

[2]于劲.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实务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张建宇,张吉平.探究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应对快速建设步伐的对策田[J].天津科技,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