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层住宅建筑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

第1篇: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低碳设计;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056-01

一、低碳设计的理念

1.节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节能环保。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节能设备的出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所以,高层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节能技术,把节能技术和建筑物的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保证高层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同时也不会对高层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风造成影响。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建筑设计者完全可以利用季风风向的变化来设计高层建筑的空调系统,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大量使用建筑围护材料,充分发挥他们的结构优势来达到自然的保温和降温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双层幕墙,这样就能达到自动遮阳的目的。

2.能源组合优化。能源组合优化是指在使用传统能源的同时加入一些新兴能源,这样就能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针对一些高耗能和高污染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这样就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节约了大量的能源资源。沼气、太阳能和风能都是十分重要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所以,在设计和建筑过程中还可以大量使用一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采用天然材料。在高层建筑内部装修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些不环保的装修材料,而使用不含有有害物质的装修材料。在装修之前,装修人员应该对一些使用寿命很长的装修材料进行综合检测,避免含有过高有害物质的材料被用到装修过程中。

4.节约资源。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做好工程预算,避免出现极大的浪费。此外,施工单位应该对施工方案和建筑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尽可能的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可再生材料,最大程度的减少浪费。

二、在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融入低碳设计的策略

(一)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

在高层建筑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光照因素,保持一定的楼间距,让每一个楼层都能获得足够的光照,都能充分利用到太阳能。高层建筑的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节能。建筑物所处的位置以及季节的变化都会对光照产生影响。尽管夏天高层建筑获得光照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冬天高层建筑获得的光照面积要比夏天获得光照面积要大很多。所以,在设计窗户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季节的光照的变化。高层建筑南向的窗户的面积应该比其他地方要大,这样就能保证冬天获得更大面积的阳光。向北和向东的窗户的面积尽量要小一些,这样就能保证获得充足的光照,尽量减少光照和热量的损失。

(二)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

首先,高层建筑的外墙基本上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高层建筑的外墙是围护结构的重要的部分。外墙一般使用一些轻质保温材料作为填充材料,这样既能达到保温的效果,又能有效的减轻外墙负担。在一些高纬度的寒冷地区,人们在建设高层建筑时往往使用一些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黏土空心砖等作为墙体的主要的建筑材料。尽管这些材料能够达到保温减负的目的,但是往往造成了建筑材料的大量浪费。其次,出于安全性考虑,高层建筑的围护墙体不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舒乐板、PG 板),岩棉板等轻质保温材料。高层建筑物的寿命一般都很长。所以,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至关重要。由于轻质外墙保温材料抗压和抗震能力较差,比较容易发生脱落。所以,轻质材料往往不被作为外墙材料而使用。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需要对外墙进行凿刨,贴石材和安装装饰构件等都承受不住外墙的凿刨。剁斧石面层、予留洞容易让墙面出现裂缝。冷桥是影响外墙保温隔热效果的一大不利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外墙大约百分之十的热损失都是由于冷桥造成的。在实际施工中,往往需要进行框架梁拉,设置一些剪力墙,这都会使复合外墙形成冷桥。所以,建筑设计者和施工者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都应极力避免产生冷桥。高层建筑中大约四分之一的耗能都是由于墙的机构能造成的。建筑形体往往会出现变化,这就会使得大量的建筑面积外露,耗能就越严重。在现实生活中,国外很多著名的建筑都是圆塔形,这样就能保证了建筑面积,又能最大程度的减少面积外露。法国的戴高乐机场候车楼和美国的好运饭店等都是著名的椭圆形建筑。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保证建筑形体不要出现过多的变化,这样就能避免过多的耗能。

(三)高层建筑的风环境影响建筑耗能

由于冬季室外温度较低,过快的风速往往会使热量大量的损失掉。所以,高层建筑要减少冷空气的渗透量,尽量避免损失更多的热量。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作失误,高层建筑在施工完成以后墙体会出现很多的冷凝水,造成大量热量的损失。所以,高层建筑设计者应该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施工者应该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

第2篇: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地下室设计 ,沉降

Abstract: the project is located in hebei province xingtai QiaoDongOu, covers an area of 7.9 h,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252800 m2, the plot arrangement in 11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underground 2 for conjoined twins outsole conjoined twins dish garage, underground garage building area: 23300 m2,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project in some experience summary.

Keywords: high buildings, the basement design, settlement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地下室外墙计算模型

1.1 地下室外墙配筋计算有的工程外墙配筋计算中,凡外墙带扶壁柱的,不区别扶壁柱尺寸大小,一律按双向板计算配筋,而扶壁柱按地下室结构整体电算分析结果配筋, 又外墙竖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墙的水平分布筋有富余量。建议:除了垂直于外墙方向有钢筋混凝土内隔墙相连的外墙板块或外墙扶壁柱截面尺寸较大(如高层建筑外框架柱之间) 外墙板块按双向板计算配筋外,其余的外墙宜按竖向单向板计算配筋为未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验算扶壁柱配筋。按外墙与扶壁柱变形协调的原理,其妥。竖向荷载(轴力)较小的外墙扶壁桩,其内外侧主筋也应予以适当加强。外墙的水平分布筋要根据扶壁柱截面尺寸大小,可适当另配外侧附加短水平负筋予以加强,外墙转角处也同此予以适当加强。

1.2 地下室外墙计算时底部为固定支座(即底板作为外墙的嵌固端),侧壁底部弯矩与相邻的底板弯矩大小一样,底板的抗弯能力不应小于侧壁,其厚度和配筋量应匹配,这方面问题在地下车道中最为典型,车道侧壁为悬臂构件,底板的抗弯能力不应小于侧壁底部。地下室底板标高变化处也经常发现类似问题:标高变化处仅设一梁,梁宽甚至小于底板厚度,梁内仅靠两侧箍筋传递板的支座弯矩难以满足要求。地面层开洞位置(如楼梯间)外墙顶部无楼板支撑,计算模型和配筋构造均应与实际相符。车道紧靠地下室外墙时,车道底板位于外墙中部,应注意外墙承受车道底板传来的水平集中力作用,该荷载经常遗漏。

2、地下室抗浮设计

当地下室埋藏较深或地下水位较浅时,裙房及纯地下室部分可能会有抗浮不满足要求的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

2.1 在设计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基坑坑底的设计标高,间接降低抗浮设防水位。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多采用平板式筏板基础和梁板式筏板基础。一般而言,平板式筏板基础的重量与梁板式筏板基础上填覆土的重量基本相当,但后者的基础高度一般要比前者高,在保证基顶标高不变的情况下,后者的基础埋深要大于前者。从而相对提高了抗浮水位,故采用平板式筏板基础更有利于降低抗浮水位。

2.2 楼盖提倡使用宽扁梁或无梁楼盖。一般宽扁梁的截面高度为跨度的1/22~1/16,宽扁梁的使用将有效地降低地下结构的层高,从而相对降低了抗浮设防水位。

2.3 增加地下室的层高来增加地下室的重量是解决地下室抗浮问题的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但这种方法还应该结合地基土的承载力而定;在对主体结构的地基承载力进行深度修正时,增加地下室的层高可以提高主体结构的有效埋置深度,从而提高了主体结构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①增加基础配重。此种方法大致有以下3种情况:增加基础底板的厚度、增加基础顶面覆土厚度、基础顶面采用容重大且价格低廉的填料。这三种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在增加基础配重用以解决抗浮问题的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基础的埋置深度,从而相对地提高了地下室抗浮设防水位的高度,因此它不是一种效率最高的方法。②增加地下室顶板的厚度。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不增加基坑坑底标高的前提下,增加了地下室的重量,而且使用厚板后,地下室顶板的大板块之间可以不再设置次梁。但此种方法的缺点是会略增加地下室顶板框架梁的负荷,而且由于板厚有限,这种方法解决抗浮问题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2.4 设置抗浮桩。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解决抗浮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仔细分析,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结构受力方面讲,由于地下室的抗浮设防水位是根据拟建场地历年最高水位结合近几年的水位变化情况提出来的,即使是经过重新评估后确定的抗浮设防水位,也是按一定的统计规律得出的结论。很显然,这种方法确定的地下水位在一般的情况下是很难达到的。加之设计计算的不精确性也使得抗浮桩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因此,“抗浮桩”实际上长期起着“抗压桩”的作用。这种“反作用”将阻碍有抗浮要求的地下室的合理沉降,而这种变化将会使无沉降缝的大底盘地下室在主体结构和裙房之间产生更大的不均匀沉降差;同时设置抗浮桩后,计算基础底板内力及配筋时应考虑地下水压力,这样也会增加基础底板的荷载。另外一方面,如果地下水位长期处于一种较高的水平之上,设置抗浮桩也不乏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因此,抗浮桩是一把双刃剑,使用时需仔细考虑。

3、裂缝及控制方法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易出现收缩,受到结构本身和基坑边壁等的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地下室外墙裂缝宽度控制在0.2mm之内,其配筋量往往由裂缝宽度验算控制。

工程中许多设计将地下室防水结构构件的计算弯距调幅、有的下端按铰接、有的未考虑荷载分项系数、多层时未按多跨连续计算,地下室外墙在计算中漏掉抗裂性验算(违反GB50108-2001第4.1.6条),地下室外墙与底板连接构造不合理,建筑物超长未设缝或留置后浇带(违反GB50010-2002第9.1.1条),后浇带的位置设置不当,外墙施工缝或后浇带详图未交代,室外出入口与主体结构相连处未设沉降缝等,导致违反设计规范,产生渗漏现象。某工程地下室设计成一个大底盘,而该大底盘下的基础形式同时有天然地基、桩基、刚性桩复合地基(违反GB50011-2001第3.3.4条),此类基础即使设置后浇带也仅适合施工阶段。

地下室整体超长,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裂缝开展,采取的主要措施:①补偿收缩混凝土,即在混凝土中渗入UEA、HEA等微膨胀剂。以混凝土的膨胀值减去混凝土的最终收缩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即可控制裂缝。②膨胀带,由于混凝土中膨胀剂的膨胀变形不会与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变形完全补偿,为了实现混凝土连续浇注无缝施工而设置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带,根据一些工程实践,一般超过60m设置膨胀加强带。③后浇带,作为混凝土早期短时期释放约束力的一种技术措施,较长久性变形缝已有很大的改进并广泛任用。④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混凝土应考虑增加抗变形钢筋,对于侧壁,增加水平温度筋,在混凝土面层起强化作用。侧壁受底板和顶板的约束,混凝土胀缩不一致,可在墙体中部设一道水平暗梁抵抗拉力。

4、地下室不均匀沉降

解决不均匀沉降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4.1 裙房和高层建筑之间设沉降缝,让各部分自由沉降,互不影响,避免由于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内力,这是所谓“放”的方法。但实际上这样做,给建筑的立面处理、地下室的防渗漏、基础的埋置深度和整体稳定等带来很多困难。

4.2 裙房和高层建筑之间不设沉降缝,采用端承桩,将桩端置于坚硬的基岩或砂卵石层上。这样,既满足了地基承载力要求,又避免了明显的沉降差。这是所谓的“抗”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基础材料用量多,不经济,一般用于超高层建筑或地基持力层较差的情况。

4.3 在设计中不设沉降缝,而采取一定的措施,调整地基反力,尽量减少不同部分的地基反力差,从而减少沉降差。这是所谓“调”的方法。如:裙房部分采用天然地基,主楼部分采用复合地基或桩基。裙房和主楼部分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主楼采用筏基或箱基,裙房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

第3篇: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住宅区建筑设计

1、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

1.1满足群众的需求,设计科学合理。 在进行小区设计时充分考虑住宅小区的实用性,实实在在的以以人为本的观念为指导思想。

住宅内部平面布局要突出"以人为本"思想,不让人屈就于建筑,成为建筑的附属。而是符合人的生活活动 规律 ,具有较好的舒适性、方便性、安全性。住宅的动静功能分区已得到较多的体现,把房间、餐厅、厨房、公用卫生间集中布置,与静区卧室、书房、化妆间,以及半静区客厅形成三个互相干扰相对较小的分区布局,显得比较合理、适用。

1.2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 教育 医疗、文化娱乐、 体育 锻炼、 交通 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楼距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尽量把绿地面积规划大一些,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

1.3住宅群体的布置,应尽量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

1.4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应有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住区设计应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发展商开发的小区也要有不同的特色,不可以照搬。近年来已有不少住区设计出自己的特色、个性,如有的以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主题,有的以山水园林为主题,有的以生态环保为主题,有的以健康--体育为主题......都取得成功。不但住区要表现特色,住区内住宅组团(群落、院落)也应尽可能有各具特色的住宅群体形态、标志,尤其是大型住区。

2、以某工程为例分析住宅区建筑设计

2.1总体布局

该小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东面的低层住宅区,西面的高层住宅区和沿街商业区。建筑布局注重日照及朝向的均好性,并从城市的角度出发,与周边楼盘互相协调,形成丰富而和谐的城市天际线。

在建筑布局方面,规划设计的住宅户型主要分为低层住宅和高层住宅两种类型。低层住宅沿河两岸布置,采用临河式朝向,创造“临水而居”的特色居住氛围。利用自然的绿化带形态及防护作用,分隔住户与园林步道之间的空间,解决使用空间与公用空间的自然过渡难题,并通过两岸绿化景观的相互渗透而创造出相互和谐的全新景观。

竖向设计方面,该小区充分利用用地空间,结合建筑地下室的开挖,在保持小区土方平衡的情况下,进行合理有效和适度的地形塑造,形成高低起伏有致的小区地形形态,为小区的景观营造、活动空间及视觉效果的转换提供更为丰富的层次,从而提供既宜于人们居住生活,视觉形态又丰富的自然景观居住社区。

2.2小区道路设计

该项目内部依据人车分流的原则,在组团出入口处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使机动车由外部进入小区时直接进入地下车库,为住宅片区独立封闭化管理提供了可能性;组团内道路平时为人行步道,居民由此可直达各住宅单元门前,设计上可满足应急时消防扑救和登高面等要求。

区内的步行系统与绿化带结合,形成林荫步道。休闲型的林荫步道把各种游憩空间、康体活动空间以及园林绿地串联起来,为步入小区的人们带来一种动态的观赏体验,为住户创造更多接触自然、亲近自认的机会,使业主在社区中可欣赏到优美怡人的园林景观。

沿街商业区域设置步行商业街。车辆直接从小区出入口进入组团地下车库,小区实行人车分流设计,使组团内成为纯步行区,提供休闲、安全的人居环境。

2.3小区绿化设计

该小区绿化景观设计充分利用环绕小区的T字型水系。将河道两岸作为一个整体考虑,通过亲水平台、小桥、特色水景、生态自净化植物等元素,营造开敞式的绿化活动空间,形成小区的生态边界。

根据合理分散、适度集中的景观原则,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重点与散点结合地布置小区中心绿化和院落绿化,作为居民邻里交往、休闲游憩的场所;同时将小区的内部绿化与地块周边景观有机结合,形成多条景观视线轴,内外互相渗透,从而保证环境景观的均好性。

2.4建筑单体设计

(1)建筑平面布局

该居住小区重视建筑设计的文化内涵,使人文精神从户型设计、室内空间、社区环境等全方位融入建筑,突出富于人性的空间理念和重亲情的空间感受。建筑主要为高层住宅和低层住宅两大类,高层住宅采用了一梯二户、一梯三户及一梯四户的户型,低层住宅为联排低层住宅。设计是力发打破传统,利用不同的空间过渡划分出客厅、餐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既可满足居住者待人接物的交往需要,又为个人的生活方式保留了私密性。在具体房型设计中,尽量在保证了明厅、明卧、明厨、明卫、明梯五明设计的基础上,做到户户朝南,使客厅与餐厅南北对流,各卧室间南北通风,且结合飘窗及景观阳台的设计,视觉上扩大了室内空间,丰富了窗景观,满足不同家庭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在着重考虑了各户型的朝向、日照、通风、景观以及住宅使用空间的功能流线,以当前居住理念为出发点,力求功能合理,空间丰富,户型灵活多样,力争每家每户在拥有良好日照条件的同时,拥有良好的景观和朝向,从而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私密的居住和生活场所。

1)户型设计套型灵活多样

结合传统民居特点与该地区的居住水准和现代生活需求,提供适应不同经济能力和家庭构成的多种套型住宅。

2)、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在南方夏季炎热,为适应南方的气候特点,住宅均以南北向为主,起居室、卧室及厨房均有自然采光,房内空气南北对流,自然通风良好,所有起居室均朝南向,并且每户至少有一个卧室朝南。

3)、合理分配面积和组织户内空间

合理分配户内各功能空间的面积,设计上利用不同的空间过渡划分出客厅、餐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既可满足居住者待人接物的交往需求,又为个人的生活方式保留了私密性。在具体房型设计中,在保证明厅、明房、明厨、明厕的基础上,使客厅与餐厅南北对流,各卧室间南北对流,满足不同家庭高标准的生活模式。

4)、在有限的面积指标下,做到面积有限功能全,合理组织和布置各功能行为空间,达到“食寝分离”、“居寝分离”、“公私分离”,形成动静分区,以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5)、卫生间尽量分室布置,洗脸盆设在前室,主卧室卫生间同时考虑增设化妆间,洗浴方便,大套型的住宅设双卫生间,管道集中,短捷,节约投资。

3、结语

有人说:“设计住宅就是设计生活”,建筑设计师应紧跟时代节奏,用心认真体验生活,把生活中最美妙动人的旋律融入建筑设计方案创作中去。不断创新,积极拓宽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住宅建筑的设计质量,创造优美的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生活环境以满足人们的要求,让人类的明天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第4篇: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

在当今社会中,住宅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安定的关键因素。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住宅建筑设计。时代在改变,人们对于生活的各项不同需求与生活习性也发生改变,带动居住需求的改变,设计者应该思考这种变化,期以设计出更符合现代人生活需求的居住建筑。

关键词:

住宅;建筑;设计

1加强居住建筑的适应性

(1)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全球性命题,其中关于住宅的可持续发展也应当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具有持续性的发展。例如:普遍运用在生活中的智能化电视技术,家庭不但是生活空间,同时也是工作、娱乐、休闲功能的延伸。人们应用网络技术、传真电话、电视复合终端装置完成管理工作自动化。在装有电子装置的居住环境中,人们能够通过信息设施直接参加企业办公室的各项工作。

(2)当今社会,住宅早已由福利分配转变为商品行为,样板式的格调早已转变为专属空间的时代,生活习性、经济收入、生活模式等不同人群具有不一样的生活需求。使得社会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建筑规范、需求的平面布置的居住环境,如适应于老年人、残疾人、多代人和单身居住的住宅空间。

(3)居住建筑各项适应性的需求,其中住宅平面布局使多样化要求得到尽可能满足,随着时代或家庭居住模式的改变可以对现有的住宅进行相应的调整。相对于常用大柱网或框架构造系统、剪力墙构造或无梁构造系统来讲,砖混系统因其布局简单,不能重新分隔改变等原因,逐渐的淡出住宅的历史舞台。对于住宅建筑的多样性,可调节性、适应性也将越来越普遍。

2住宅功能分区将更趋合理

住宅依据其各项应用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共活动区域、私密休息区域与辅助功能区域。通常在入户门周边区域设置为动区,静区布置在相对深入的部位,以增强私密性。合理的住宅设计,不但要让动、静分区和布置合理,还要让室内动线更加简捷,减少不必要的过渡空间,增强其实用性,并且各功能分区间要尽量减少互相干扰。其中住宅室内分区的一个发展方向是中厅大卧。特别是起居厅将是组建现代家庭生活环境的重点,起居厅要有一个充足的空间,在空间尺度上要达到基本的视觉与心理舒适度。但是一些人认为起居厅的面积愈大愈好,直到现实项目中发生70m2左右面积的起居厅或者狭长的暗厅等不合理的住宅布局。依据发达国家的面积指标,并结合中国国情与各地方民俗习性的不同,对于3室2厅2卫和2室2厅1卫的住宅,起居厅通常为20~35m2较为合理的室内面积,同时要有优良的朝向、采光与通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对于空间宽敞、具有优良日照与通风的卧室的追求越来越凸现,趋于多样化的卧室功能。起居厅的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被弱化,卧室、书房等房间的作用则被加强、细化。卫生间、厨房等处的辅助作用展现健康的概念,并保证优良的通风。

3立面造型设计

对于立面造型的设计,高层住宅和低层住宅有部分不同。高层住宅的立面设计通常跟随现代化的设计潮流,展显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通常而言,高层住宅的立面设计尽可能的展现简洁、明快、清爽的原则,使用清亮、明快的建筑外墙面建材搭配合理的外墙线条,组配合理的外墙配色体系,展现出精致、清新、明快的细节特征。高层建筑的立面设计对窗户、阳台细部和屋顶造型等方面实施细致的设计,以展现出高档的品位。例如在建筑中采用大面积的挑窗、阳台等元素,则可以更好的设置合适的主题,更具实用性。对人们的生活、居住也更有帮助。而低层住宅,其立面设计通常结合现代人的观念与当地民俗风格。立面构造主要强调建筑体中间的互相咬合和穿插,以展现现代住宅的外观审美与当地民俗风格的相结合。低层建筑的外墙材料主要根据当地气候与新形建材合理搭配,确保住宅与所处的环境相互协调,而屋面的设计与整体的形体需相互结合协调,更需对其防水、隔热各项措施进行详细的处理,为其生活的舒适性创造条件。这对展现现代住宅设计的简洁舒适性有帮助。不一样的主题与风格,须由不一样的建筑外墙材料展现出来。

4住宅层数的合理确定

住宅层数的组成要从有利于提升土地运用率、丰富建筑空间、满足日照与楼体间距、确保环境优良的原则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划。通常而言,住宅层数和所在城市规模与地段繁华程度相关,中小城市的住宅普遍以多层、小高层为主,市区普遍为中高层住宅;大城市住宅普遍以中高层住宅为主,市区高层住宅较多。随着土地供应越来越紧张与地价持续上涨,住宅建筑也有越建越高的趋向。

5住宅节能优化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的同时,应对建筑的构造与外形实施思考,充分思考所处周边环境因素,提高对建筑室内节能的要求。布置平面时,建筑物尽量南北朝向,这样对建筑的通风、采光有很好的自然条件。各栋建筑物之间距离既要满足防火、规划的要求,也要确保足够的光照。同时在建筑外形设计时,应当考虑建筑的体型系数。假如建筑体型系数太大的话,就会使保温隔热材料增加,使建筑造价增加,因此架空楼板与外墙凹凸面要尽量的减少。设计门窗时,在确保室内优良的自然通风与采光的前提下,尽量把外窗可开启面积做到一个合理的范围,防止夏季太阳辐射太大,冬季热量流失太快,这样对保温隔热不利。假如立面造型需要做些特殊的构造形体的话,应考虑采用较低辐射、传热系数小的玻璃,比一般玻璃具备更好的保温隔热功能。在外墙等护构造设计中,运用新型的保温隔热材料有利于节能环保。建筑外墙体施工材料所占比重相对大,因此把墙体节能工作做好非常重要。节能环保材料需要满足现行国家建筑节能规范的要求与防火要求,杜绝偷工减料保证施工质量。

6结束语

建筑设计师需要从所处的环境、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建设宏观的理念,科学地运用不同条件下的建筑设计规范,总结每一项科学的、有效的、可达到设计观念的各项措施。在达到建筑建设需求的基础上,运用有限的资源设计出适合不同人群,不同生活观念的家庭生活的住宅建筑.

作者:郑镇林 单位:汕头市潮阳建筑设计院

参考文献:

[1]陈大昆,邹宁.基于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节能处理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10,(2):133-135.

第5篇: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低层低密度住宅;建筑风格;地域性

通常住宅建筑高度只有一层到三层,就称为低层住宅,一般包括城市集中型低层住宅和低层低密度住宅。这两种住宅的建筑标准和环境标准要求比较,低层低密度住宅建筑的要求相对较高。低层高密度住宅处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并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多样的室内设计为人们提供了高品质的室内空间,在现代化房地产建筑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

建筑风格的地域性主要是指在不同城市和地方,根据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或者其他特别需求,建筑风格不尽相同。建筑风格反映建筑设计外观特征总和,以及完美的内在意境,一般包括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和欧美风格等。我国传统的建筑风格趋向于复古,多表现为亭台楼阁,在棱角与雕刻工艺上十分讲究。而现代风格建筑的外观简单时尚,多样性的色彩和结构,现代感十足。欧美风格较为华丽,装饰凸显端庄与建筑厚重感。

一、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展现建筑风格

人类生存需要居住场所,建筑以生存庇护所出现,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受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以及自然资源等自然条件的约束,建筑呈现不同的形态。气候条件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具普遍意义的因素,建筑形态必须适应地区气候而存在,才能实现其建筑意义。

从气候条件来看,我国的气候具有多样性,东部湿润、西部干旱、南部炎热、北方寒冷,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却又寒冷少雨,多种气候条件下的住宅建筑风格具有多样性。例如在我国的岭南地区,住宅建筑要根据炎热、潮湿和多雨等气候特点进行有效的设计,保证建筑可以体现出遮阳防晒、通风防潮等特点。

从地势环境来看,我国呈现西高东低的三级阶梯状态,平地、高山、丘陵、盆地各具特色,不同地形会影响气候发生变化,建筑风格也会有不同。例如北方平原地区的住宅造型风格大度,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长江中下游河网地区的建筑屋顶坡度陡峻,庭院开阔,带楼房设计,房屋建筑比较集中;岭南山岳丘陵地区的建筑比较规整,小庭院高房屋,门窗设计狭窄,屋顶坡度也比较陡峻,还伴有封火墙设计。

从自然资源来看,砂石、土木分布广泛,根据不同的地区,其建筑选用材料会根据当地的资源状态和环境要求进行设计。例如我国北方住宅建筑的屋面材料多采用三合土,瓦片厚大,南方的屋顶材料则必须具有防漏功能,比北方的材料要求要高;南方采用砖砌空斗墙和木板围就,北方多采用三合土筑墙、土培墙和砖石墙。不同的建筑材料建筑的住宅,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和优势。

二、以地域文化为基础,展现建筑风格

我国地域广阔,在地域文化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异。通常地域的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建筑的自然属性,地域的社会因素则会影响到建筑的社会属性,地域文化差异会决定建筑的文化品位和社会风格,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标志性作用。我国文化的地域性主要划分为南北两部分,长期的文化传播和社会进步,不同的发展状况和教育程度导致文化差异的逐渐形成。南方人和北方人在特点上就有明显的不同,北方人豪放、粗矿、热情幽默,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南方人则灵活、精明、柔婉、细腻,在文化的体现上就会有出现北方的敦厚、朴实和庄严,南方文化如流水般细腻,梦幻和柔情。

不同的文化境界,在人们的社会追求中也会呈现不同的表现,社会因素是跟随人文因素而变化的。人的、风俗习惯、审美观念等影响到人类的生活追求,在住宅建筑中,社会文化因素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韵味,在社会的发展中,文化表现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中原文化”、“楚文化”是传统表现,人们主要以群居为主,在聚居中形成村落和街巷,人们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民俗习惯和,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和语言文化的熏陶下,认知和审美观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住宅建筑的风格呈现不同风貌。如东北民居、北京四合院、江南廊棚、湘西吊脚楼等,都属于地域文化形成的独特的建筑风格。

三、以特别需求为基础,展现建筑风格

除了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差异导致建筑风格不同之外,有时候会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建设,在建筑风格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在不断的发展的社会经济中,建筑技术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操作性技术,更加趋向于设计,在技术和技能的提升上有明显的改进。技术是保证物质形态的重要手段,只有精良的建筑技术,才能保证建筑的技术和艺术相融合,展现艺术之美,形成一定的建筑特点和风格。

在现代住宅建设中,除了一般的建筑需求之外,还可能存在一些特别需求,例如防火、防震、防噪音等一些特别要求的建筑。为了起到防火的作用,建筑住宅中常会设计防火墙、管井墙体或者地下室楼梯隔断,在窗槛墙和窗间墙等的填充材料选用不燃材料,幕墙也设置耐火极限,使用防火玻璃等。建筑防震设计要求建筑住宅的选址对防震有利,建筑体型和立面匀称、规则,并且采用整体刚度结构,保证钢构符合抗震要求,并强调细节构造的全面处理。防隔音设计则需要建筑隔音墙或者设计“室中室”结构,保证隔音效果良好。

总结

综上所述,低层低密度住宅的建筑风格受到自然环境、地域文化以及一些特殊需求等地域性影响,实现了我国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不断促进我国的住宅建筑发展。注重建筑地域性研究,有助于实现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促进我国建筑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世雄.建筑风格地域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设计准则探析[J].科技视界,2012,(29)

第6篇: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 建筑施工、 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 低层住宅建筑已难于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要,换句话说,多层、高层建筑的需求显得越来越普遍, 并显得更加必要。但多层, 高层建筑由于楼层较高,其本身荷载较重,加上要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 其设计施工难度都比低层住宅建筑更苛刻。如何在保证在设计没有出现错误的条件下, 构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高楼, 将是建筑行业有必要研究讨论的课题之一。本文针对建筑施工管理过程的常见问题, 并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可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二、 住宅建筑的特点及其施工管理特殊性

2.1 多层建筑的特点

根据我国建筑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的规定得知我国住宅建筑按其层数可分为低层、多层和高层三类,1 ~ 3 层的楼层称为低层住宅;4~ 6 层则为多层住宅;7~ 9 称为中高层住宅;10层以上则称为高层住宅。本文的重点主要论述有关多层住宅建筑的施工管理技术。在现阶段城市住宅中, 多层住宅建筑极具代表性, 约占据90% 以上的比例。其本身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 比低层住宅节省占地面积,同时比高层住宅建设工期短; 第二, 减少公共走道、电梯、高压水泵等方面投资,物业费也较低; 第三, 结构设计成熟,可大量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因此, 多层住宅建筑广受消费者的喜爱。

2.2 多层住宅建筑的施工管理特性

(1)局部质量问题等同于个部质量问题。多层住宅工程涉及到众多用户的个人利益, 业主及住户对工程的质量要求都比较严格。在施工过程,即使整体工程质量很好,但如果一处出现问题,对住户来说将是个大问题。这就需要后期过细、过硬的施工管理技术。

(2)各工种相互制约问题。一个环节考虑不周都将会产生一连锁反应影响另一个环节,或更多环节,产生难以控制的负面效应。

(3)施工面过于分散。多层住宅楼墙体较多, 房间多,施工洞堵住以后, 同一楼层不相通, 往往造成对某处施工管理不到位,引起质量问题。

三、建筑施工过程常遇见的突出问题

(1)建筑施工过程责任落实不到位。施工责任落实是做好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关键方面。有些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落实不到位,甚至根本没有落实,而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在责任落实方面也不够认真, 没有结合现场的施工特点考虑项目的空间、时间及人员变动等因素的影响。有的施工企业甚至使用落后的施工责任管理制度, 造成施工管理监督脱节,甚至出现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出现混乱, 引起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

(2)建筑施工管理的控制难度大。建筑施工管理是极其复杂而不断变化的工程。其工程涉及到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 而施工过程必须保证工程的质量,且要注意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与控制, 仍将是建筑行业上难于解决的难题之一。

(3)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安全生产工作是做好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 安全管理关系到整个建筑施工管理的进度的关键。但有些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 没有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在施工过程没有把安全管理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对建筑施工项目进行的影响力。

四、施工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索质现状, 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人才培训培养机制,为施工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管理培训,同时以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激励机制等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稳定性, 为培养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奠定基础。然后,通过对施工过程科学管理提高企业施工管理水平。

4.1 以成本管理为基础, 开展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

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以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为基础、质量管理为关键、安全管理为重点的管理活动。其科学的有效实施对工程施工质量、企业经济效益都有重要的影响。现代住宅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应通过成本控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的特点, 构建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 切实执行项目预算、工程造价等管理工作, 并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每一项工作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 达到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由于目前多层住宅建筑工程多为多栋楼宇小区形式进行建设, 因此对工程施工中各项工作都要以成本管理理念开展。科学的成本管理实施需要构建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 以管理制度明确岗位、人员职责, 执行成本管理工作, 并以严格执行的岗位操作规范减少机械设备的事故, 减少施工过程事故成本。明确岗位职责与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范为多层住宅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保障施工质量奠定了基础。

4.2 以影响多层住宅建筑施工质量因素为控制重点实施质量管理工作

多层住宅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理念是以科学的施工质量控制为关键,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因此,多层住宅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影响多层住宅建筑施工质量因素,开展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影响多层住宅建筑的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施工材料、人为、设备以及工程设计等因素。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使用施工材料,对材料工程上进行资质审核、材料使用前进行复核等方法保障施工所用材料质量,奠定施工质量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加强施工过程的巡检与旁站,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加强施工设备管理应以科学的保养为基础,严格的操作为关键进行,以此减少设备因素对质量的影响。另外,施工企业还要加强工序交接管理、加强施工记录管理,以此保障各工序完成后的质量控制与检验点的检验工作,并以记录管理为质量控制及质量通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4.3 强化施工技术管理, 提高多层住宅建筑施工质量

施工技术管理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多层住宅建筑施工企业应以技术文件管理为基础, 强化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工程项目设计因素对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工程资料交底时,施工企业必须组织具有多年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资料进行细致的审核, 避兔设计因素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五、 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

5.1 建筑施工引起的环境污染

建筑工程中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噪音污染、泥浆污染、灰尘固体悬浮物污染、基坑开挖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光污染和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污染。其中噪音是建筑施工中居民反应最强烈和常见的问题。据统计,在环境噪声源中,建筑施工噪声占5%,施工时打桩机的噪声瞬间值超过90dB(A),混凝土浇捣时的噪声达到80dB(A),可见施工噪音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而泥浆污染、灰尘固体悬浮物污染、基坑开挖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污染是比较传统的污染;而光污染是近年来才提出的问题,城市建设中的光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物表面釉面砖、磨光大理石、涂料,特别是玻璃幕墙等装饰材料形成的反光。施工中电弧焊或闪光对接焊工作时发出的弧光也是重要的污染。强烈的反光和电弧会刺伤眼睛,引起视觉紊乱,甚至引起交通事故,同时这些也是施工现场引起火灾的重要来源。

5.2 建筑施工中的管理问题

在传统设备管理体系中,设备管理在设备的技术、经济、管理三者关系方面,侧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设备的维修方面,很少注意到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并把设计制造过程的管理与使用过程的管理严格区分开来,这种管理体系缺乏系统的观点,因此也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就是因为现在的施工单位大部分是以包代管,管理制度相当不完善,导致出现安全问题,所以有的管理专家常说,所有的问题都是管理的问题。

第7篇: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多层住宅;住宅施工;建筑施工管理

在我国,住宅建筑按其层数分为:低层、多层、和高层三类。我国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明确规定:1~3层为低层住宅;4~6层为多层住宅;7~9层为中高层住宅;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在这里我们着重笔墨论述一下多层住宅的建筑施工管理问题。

1. 多层住宅建筑的特点归纳

正如引言部分所说,多层住宅一般指4~6层高的住宅,借助公共楼梯解决垂直交通,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城市集合住宅。多层住宅在我国目前新建或正在建造的城镇住宅中占90%以上。多层的优点在于:第一、它比低层住宅在占地上要节省,同时又比高层住宅建设工期短,一般开工一年内即可竣工;第二、公摊面积少,无需像高层住宅需要增加公共走道、电梯、高压水泵等方面的投资,物业费也较低,整体的性能价格比高;第三、结构设计成熟、通常采用砖混结构,建材可就地生产,可大量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因此,多层住宅造价较低,价格适中,易于被普通消费者接受。

2. 多层住宅建筑结构体系分析

多层住宅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第一、混凝土空心砌块多层建筑体系,但其主要问题在于雨水容易从砂浆缝隙渗入,如果双面抹灰,又大大增加抹灰量;并且在光洁的砌块上抹灰难度很大,易空鼓、开裂;第二、框架轻板结构体系,结构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内外墙均为非承重墙。可用陶粒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或其它非粘土砌块以及陶粒混凝土轻质两面光条板、3E板等做内外墙;第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内外墙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目前已开发出多种配套的外墙保温体系。这类结构体系,亦可以把外墙做成预制墙板在现场预制生产后就地安装。

3.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的特殊性总结

3.1局部质量问题等同于全部质量问题

因为多层住宅工程涉及到众多住户的个人利益,业主及住户都很重视,对工程质量要求比较严格。在施工中,即使工程质量控制得很好,若在一处出现小小失误,对住户来说,就是全部的问题。这就要求后期管理要过细、过硬。

3.2各工种相互制约问题

一个环节考虑不周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另一个环节,或更多的环节,产生难以控制的负面效应。如工序先后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成品保护,甚至给整个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3.3 施工面过于分散

因为多层住宅楼墙体比较多,房间多,施工洞堵住以后,同一楼层不相通,往往造成对某处施工管理不到位,出现问

题。

4. 如何做好多层住宅建筑的管理

4.1 做好施工预案的重要性

要针对整个工程的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其中应包括: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工序的安排,不同工种的插入时间,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预控措施,制定出成品保护措施等。工程管理中,要抓住关键问题,使管理处于“受控”状况,才可能达到工期缩短,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长的效果。

4.2 严格控制多层住宅工程的变更

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的造价占整个工程造价的比例有近10%,有时甚至更多.在施工过程中,各方面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超出原设计图纸的要求,或者由于设计考虑不周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等,就会出现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而这些变更必须会带来工程造价的增加.也就可能出现工程造价难于控制好的局面.目前,导致绝大多数多层住宅工程造价突破控制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4.3 做好多层住宅施工工程监理工作

工程监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投资控制.即工程造价控制.其次,执行工程监理的监理工程师都是工程技术专家.他们的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在设计及施工监理过程中能提出许多积极的降低工程造价的建议、尤其在施工阶段关系到是否要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的决定时,他们往往能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这一点许多建设方代表因其经验、阅历及技术受各方面的条件制约而无法做到。再者,在施工过程中。甲、乙两方因各自的立场、观点不同,有时会出现一些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情况,监理单位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双方关系,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进行,这样能为完成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有利条件。

5.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管理控制方法研究

5.1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方法

要根据多层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采购的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抓好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等关键部位施工。同时,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

5.2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成本管理方法

多层住宅建筑的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5.3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方法

要订立安全责任书,发生安全事故,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特别是企业改制以后,安全设施投入更不能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费用大得多,而且,造成的影响很大。

最后,在现有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应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布赖恩?爱德华兹.可持续性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李惠强.基于成本分析的多层建筑施工方案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

[3]苑振芳,刘斌.我国多层建筑的发展状况与展望[J].建筑结构,2007.

[4]Citherlet S,etal.Window and Advanced Glazing Systems Life Cycle Assessment,Energy and Building,2000.

第8篇: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环境;创新

众所周知,任何小区的落成都会形成一个小范围的社会,社会环境和风气会在一定程度呈现出趋同性的特点,因此,如何设计出符合人们生活理念的小区是众多建筑设计师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考虑小区环境的同时,需要注重人们的生活感受,特别是视觉方面的效果感受,同时,小区的基本配套以及环境也不容忽视,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和经济性,打造可行的性价比流程,为人们提供舒适可行优美的生活环境。打造特色的小区文化,提升小区的档次和品味,全都在于小区设计师的建筑设计要求。

1.目前,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的主要通病

在我国,一些建筑小区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环境,是因为在风格方面和别的小区有所不同,但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多样性的小区规划日益成为设计师追逐的对象,而我国过去单一的小区建筑模式在单体设计上逐渐落后,形成不适应人们需要的单元住在。

单元的住宅模式可以为住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室内居住的过程中,也会形成互不干扰的局面,但是由于小区在规划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一种类型的建筑材料,这种建筑材料本身较为落后,使得整个小区的景色基本一样,从而显得生活较为单调,这和当前人们需要的多样化的居住环境有所不同,特别是在高度的秩序控制方面,也会形成一定的差异,构图的不同,使得人们会对变化带来更大的渴望。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日益丰富,发达国家更是本身健康的理念出发,提出了小区环境的模版,在建筑学方面的提升和在心理层面的提升显然有所不同,如何打造自然和谐统一的居住环境,成为人们的最先需要。安静的日子需要和谐的范围,但是不需要单一的生活,这是现代化对于住宅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人们对于生活的需要增加了,过去的居住小区已经不能适应生活的需要,急需一种现代化的生活模式。

2.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住宅小区

现代化的居住方式讲究的室内空间的变化,而对于外部轮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空间和合理配置和单体设计,需要从源头入手,一改过去砖头样式的住宅,改变成为多样化的家居模式。

同时,在住宅的间距方面,要做到色调和间距程度的统一,提高小区给人的整体感观性,避免枯燥和乏味的生活出现,体现人情化和新鲜感,是当今建筑物的主要特点所在,而我国当前的建筑小区普遍处于混乱设计阶段,国家没有明文的规定,对于小区的设计要符合怎样的标准,因此在普遍使用的过程中,就会过于单调化处理,整体的色彩和形式也会流于表面而有所差距。

根据目前我国建筑物的绿化结构形式来说,每栋房屋之间需要留出一定的间隙和绿化部分,在绿化的部分需要添加部分的乔木作物,作为基本的外在环境的营造。一般来说,在公共的空间里,需要着重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人们对于当前生活的精神要求,不能忽略人们对于精神角度的追捧,社会的稳定程度和邻里之间的和谐统一是小区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小社会的基本氛围。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居住在单元住宅楼内的人心中无不有一种由于缺乏邻里间人际交往,感情世界难以沟通的遗憾和无奈。有的甚至居住多年邻里间尚不知姓名与职业,更谈不上有什么互帮互助的友情,以往庭院中的和睦相处、热情相待、彼此关怀的邻里关系已荡然无存。由此,家中老人无聊无快乐之所,邻里间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无信息沟通。更有甚者,使某些偷盗分子有机可乘,竟堂而皇之地以搬家名义将家中贵重物品洗劫一空,而邻里间却全然不知。由此对社会安定和人民的生活安全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同时给社区管理等带来许多不便。

3.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这是每个建筑商及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从而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渴望有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要创造一个这样的居住小区,作为规划设计者必须对居民的需求和心理加以研究。居住环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住行而建造起来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不良的居住环境,会导致居民不良的居住行为,而良好的居住环境则使人们心理处于平衡状态,精神积极向上。

4.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廊,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不宜将同一单体住宅重复布置,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要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廊线,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的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 部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比如为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布置时应尽量保留原来的自然地形,从远处看,轮廊参差错落,高低起伏具有韵味。为了克服过去“兵营式”规划布局的呆板和单调,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以变化方向的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

5.为了充分地利用空间,把居民的居住环境从室内引伸到室外,扩大居住空间,方便居民的活动,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空间,以往单一的条形住宅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组团是对空间的化整为零,那么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为我国住宅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现我国许多大小型城市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方式,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6.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化的建筑结构需要富有特点的小区建筑进行整体效果的点缀,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从客户的心理角度出发,对于建筑设计进行潜心的研究,打破常规,设计出符合当前需要的专业小区设计方式,对于多个领域的设计进行关注。

参考文献

[1]陈秋辉,李泉煌.试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环境创新[J].今日科苑,2008(08)

第9篇: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体形系数;建筑节能;影响和关系

Abstract: building shape coefficient reflects a building complex shape of the degree and retaining structure of heat area of how much, the figure is the greater the coefficient, the figure is then more complex, the heat retaining structure the bigger area, building palisade structure the greater the heat transfer heat consumption. Building shape coefficient is the effect of building material consumptions heat index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s energy saving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index.

Keywords: building shape coefficient;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nfluence and relation

中图分类号:TU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引言

影响建筑耗热量的因素,除了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外,建筑物的体型、朝向、窗墙比等都对耗热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体型复杂的建筑的耗热指标大;东西向比南北向建筑耗热指标大。另外,适当减小窗墙比及提高窗缝的密封性,减少空气渗透量,也可明显减少采暖耗热量,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在进行建筑节能或保温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本文将主要就建筑体形系数与建筑节能的关系逐一探讨。

一、建筑体形系数

建筑体形系数(shape coefficient of building)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围护结构面积。围护结构是建筑物及房间各面的围护物,分为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类型:不透明围护结构有墙、屋面、地板、顶棚等;透明围护结构有窗户、天窗、阳台门、玻璃隔断等。按是否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又可以分为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1]。在不需特别加以指明的情况下,围护结构通常是指护结构[5]。不采暖楼梯间隔墙和户门属于围护结构,但计算建筑体形系数时,外表面积不包括地面以及不采暖楼梯间隔墙和户门的面积[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设建筑物接触室外大气的外表面积为F0,其所包围的体积V0,则建筑体形系数S= F0/ V0[2]。需要区分的是建筑系数和建筑体形系数不同,建筑系数即“建筑占地系数”的简称,指建筑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占地的面积与用地总面积之比,以百分率计。

建筑体形系数中所指的外表面积不包括女儿墙,突出墙面的构件如空调板在计算时忽略掉,按完整的墙体计算即可。

单一朝向外窗(门)面积和墙面积(含窗面积)的比值一般称窗墙面积比。

窗墙比中的墙指一层室内地坪线至屋面高度线之间的墙体。

凸窗的侧板、窗台板、窗顶板,对节能影响较大,虽然外墙面积不用考虑增加(窗面积按展开面积计算),但其自身保温隔热措施在地方规范中大多有做

要求。

窗户和墙体该归入哪个朝向来计算节能,各地规定会略有不同。通常朝向以45度角平分,如东南至西南向之间的90度角归入南向。但也有些地方某朝向的归入计算范围会扩大到120度或缩小到60度的,具体情况要看各地方的规定,这可以在节能地方规范中查找到,在节能软件中也可以查看到各地方的朝向计算方法。

二、建筑体形系数与能耗的关系

建筑体形系数与建筑物的节能有直接关系;体形系数越大,说明同样建筑体积的外表面积越大,散热面积越大,建筑能耗就越高,对建筑节能越不利;体形系数越小对建筑节能越有利。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体形复杂的建筑,以及平房和低层建筑,体形系数较大,对节能不利;体积大、体形简单的建筑,以及多层和高层建筑,体形系数较小,对节能较为有利。通常宽的建筑比窄的好,高的比矮的好,外表整齐的比外表凸凹变化的好[3]。减少建筑物体型系数,也就是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减少护结构面积,减少建筑形体的凹凸,是节能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常居住建筑体形系数控制在0.3。若体形系数大于0.3,则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其传热系数应满足规定。

三、体形系数及其在建筑能耗分析中的应用

为得到合理的有利节能的建筑体形,体形系数一般应控制在0.3以内,住宅进深应扩大到10m以上,而长度则以55m为宜。从热传递方面分析,通常建筑物实墙的阳角内侧气流较通风口处差且散热面相对比较大,所以交角处内表面的温度远比主体内表面温度低[3]。同时由于具有热桥作用的框架柱或构造柱常设在此处,所以一般交角处是建筑物耗能量较大的部位。如果建筑物设计成圆柱形,则外墙棱角少,外表面积也小,有利于减少能量的消耗。所以外表面整齐的建筑比外表面凸凹变化的建筑要节能。从接收太阳辐射热能考虑,应使建筑物南向墙面的面积尽量的大,其他墙面的外表面积尽可能的小,也就是说南向墙面与其他各方位墙面的面积比应是越大越好[3]。另外,也可以利用植物来调节气温,在日照强烈的墙面,种植植物来吸收太阳热量,减少传入室内的热源。

从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应该将体形系数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有关研究表明,当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为0.15时最为节能。但是,体形系数不仅影响护结构的传热损失,它还与建筑造型、平面布局、采光通风等紧密相关。体形系数过小,将制约建筑师的创造性,造成建筑造型呆板,平面布局困难,甚至损害建筑功能。因此,综合考虑多方面的要求,标准JGJ134-2001第4.0.3条规定条式建筑物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35,点式建筑物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4[4]。据此规定,宜多建多层多单元的板式住宅,尽可能减少低层住宅和点式住宅;多层住宅中4个单元、6层楼及以上的住宅一般能控制在0.30以下,高层建筑更易做到;最好避免作2000 以下的低层住宅,当建筑面积为3000~5000 时,层数以5~6层为宜,当建筑面积为5000~8000 时,以6~8层为宜。

不同体形系数的建筑,其耗热量指标是不同的,但是,原标准的耗热量指标是以体形系数为0.30左右的多层住宅建筑为基准而制订的,某一地区,只有一个耗热量指标,对于新设计的节能住宅,不论其体形系数大小,均应达到这一指标。这一规定,对于占绝大多数体形系数小于或等于0.30的多层和中高层住宅来说是完全可行的;对于占少数的体形系数在0.31―0.35的多层住宅来说是基本可行的,因为外墙和屋顶要求的保温厚度不大;对于占极少数的体形系数大于0.35的低层和点式住宅来说,由于外墙和屋顶要求的保温厚度过大,在实施中就发生了困难。考虑到这种情况,以及近年来有些地区新建住宅建筑体形系数有增大的趋势(如北京地区近年来新建多层住宅建筑体形系数已增至0.35左右),但有些地区(如沈阳、哈尔滨等地区)新建多层住宅建筑平、立面仍比较规正,绝大多数体形系数仍保持0.30左右,因此、在本标准的耗热量指标仍以体形系数为0.30左右的多层住宅建筑为基准来制订。为了从总体上实现节 能50%这一目标,不仅要求体形系数小于或等于0.30的多层和中高层住宅建筑的耗热量指标达到规定要求,而且要求体形系数大于0.30,小于或等于0.35的多层住宅建筑的耗热量指标也达到规定要求。鉴于节能和节地的需要,我国今后城市新建住宅,绝大多数将是多层多单元建筑,中高层和高层建筑也将日益增多,预计体形系数小于或等于0.35的住宅建筑将占绝大多数,保证这些住宅建筑的耗热量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就能从总体上实现节能50%这一目标。至于占极少数体形系数大于0.35的低层和点式住宅,允许其耗热量指标稍有增加,但其围护结构的保温水平应符合标准表的规定。

参考文献

[1] 张志国.建筑节能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11):6-7.

[2] 吴剑斌.浅谈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控制[J].科技资讯,2008,(12):84-84.

[3] 黎嘉霖.关于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的探讨[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7):182-183.

[4] 李国栋.住宅外墙保温节能系统成本分析与工程实践[D].南京理工大学,2010.

相关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阅读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