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范文

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

第1篇: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范文

关键词 影视受众 接受美学 传播学

一、从接受美学视域下探寻受众心理

在文学领域,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接受美学,是作为对当代西方作者中心论批评和文本中心论批评的反叛而出现的。从充分重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到提出了文学史就是文学的读者接受史、效果史,并进而将接受美学发展为文本--读者相互交流与对话的新理论。把“意义未定与空白”作为作品好坏与否的一个标准,强调读者及其阅读,实现了西方文论第二次大转向。

在接触接受美学之前,需要对“召唤性结构”这一术语做一简单阐释。因为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提出的“召唤性结构”认为:“每一部文学作品在原则上都是未完成的,总有待于进一步的补充。但从本文的图式化结构来看,这一补充是永远不能全部完成的。”他看到了作品形象体系仅仅构成一个图式框架,中间有许多不确定的空白,有待于读者通过创造性想象去填充、丰富甚至重建。伊瑟尔继承并发挥了英加登的观点,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意义构成的权利”,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空白构成的本文结构就是“召唤性结构”。它召唤读者有可能把作品与自己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有限的本文便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电影在电影语言上有了显著的变革和创新,综合运动镜头(包括推、拉、摇、移、跟镜头和俯仰拍摄等)、快速摄影、变焦距镜头、跳接、定格等电影语言广为流行。但是,同时西方影视美学研究日益转向观众,尤其是雅克·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论,使观众心理学特别是观众深层心理结构的研究日占上风,甚至著名电影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安·麦茨也在1977年出版了《想象的能指》这部著作,标志着电影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衡量一部影视作品优劣的标准至少是由作品本身的价值和受众自身的认识水准两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创造者必须依据在创作的心理过程、尊重观众参与的意愿与观众的参与,所有可能的方法去鼓励艺术语言和艺术的热情的观众的参与,这将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完成后,为更多的观众去接受。

二、从传播学角度透析受众心理

观众是影视艺术的接受者,同时又是影视艺术的再创造者,这种双重身份使观众在影视艺术美学的研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欣赏者是通过感受、想象、体验、理解等活动,把作品的艺术形象再创造为自己脑中的艺术形象,并且通过再创造对艺术所反映的现实生活进行再评价。”观众不是被动的接受群体不仅表现在他们要联系自身的社会、文化背景及阅历去理解影视艺术,而且能在艺术家创造的基础上进行能动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活动与创作主体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于甚至背离创作主体的特点,表现出观众在接受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所以影视艺术是极富观众参与和渗入的艺术,同时观众把这种参与性和渗入性用言行自由地表现出来。

观众在接受影视艺术时表现出一种特殊的需要--审美需要。它是人对美的一种带有极强倾向性和迫切感的精神追求。当然这种审美需要由于观众的受教育程度、艺术修养、情感上的内在需求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就是因为这些不同特点的存在而使得影视艺术在创作时能够更多彩地表现生活,使社会意识和内驱力达到无形的统一。因此,“对影视观众审美需要的研究,将具有更为深远的实践意义”。研究观众的审美需要,不能忽视的是对观众审美心理的研究。这种心理活动既包括视听结合的审美感知阶段,又包括充满情感的审美理解阶段。所以观众在接受影视艺术时得到的不仅是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美的享受,而且在思想、认识、情操、道德等方面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审美感知不同于一般的心理感觉,它属于审美的范畴,通俗来讲就是一种审美的感知,这种感知要求观众具有对影视艺术视听的能力。“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也就是说,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自由地存在着那样对我存在,因为任何一种对象对我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程度为限。”对于影视观众来讲要具备对于艺术的感受能力,没有对艺术的基本理解,再美的艺术也毫无意义。对影视艺术的审美感知使接受者得到的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从影视艺术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在审美理解阶段。审美理解活动始终贯穿着充满情感的联想、想象和形成审美意象的心理活动,并始终洋溢着情感的波涛。审美联想是在审美感知基础上产生的并不创造审美意象的心理活动,是审美接受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心理形式。审美想象是比审美联想更高一级的创造审美意象的心理活动,是人类的高级属性。审美意象是充满情感的生动活泼的朦朦胧胧的情理统一的意中之象。这一系列心理活动,虽然处于不同的层次,但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呈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状态。

三、从接受美学与传播学的互动关系中解析受众心理

对受众研究的共同关注是进行接受美学和传播学互动研究的切入点。

接受美学将文学史看成文学效果历史的审美策略,这一理论基础其实是将整个审美活动看成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姚斯自己也说过“文学研究不是完美的语言结构,也不是封闭的符号系统,而是依靠问与答进行解释,使创作与接受及作者作品读者的动态过程合理化的历史学”在此接受美学暗合了传播学的基本原理。1948年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的“五个”模式或许能从传播学的角度重新冷释接受美学的意义。“五个”模式即谁(控制分析)——说什么(内容分析)——媒介(媒介分析)——对谁说(媒介分析)——取得效果(效果分析)。

在接受美学之前的文艺理论,更注重的研究对象是“谁”控制研究,“说什么”内容分析如符号、原型研究,而忽视了“渠道”媒介分析,“对谁说”受众分析和“取得效果”效果分析。而接受美学正是在审美传播轨迹上将文艺理论的研究对象进一步拓展,使审美传播过程的研究趋于完整这样,接受美学和传播学在基础理论上的共通点显而易见。

按照传播学理论,在传播过程中,受众的目的、动机、内外特性,均影响着传播的进展,最典型的就是一种选择性的心理活动。接受美学的诸多理论,如期待视野、未定点等,如果放在传播学内考察,则都处在这种选择性心理活动的关照下。选择性心理过程的研究是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几十年来比较一致的理论是,信息在流动的每一个过程中必然受到传播环境的制约,传播环境的不同必然影响传者、媒介以至受众的状态,从而最终影响到信息的接受。而在接受美学的理论中“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对此作了新的阐释。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传播学和接受美学在研究方法上有合流的趋势。以传播学的理论重新让释美学,很可能成为美学研究的一条蹊径。如精神分析美学,它很大程度上涉及到个人传播问题,从自我、本我到超我,是人的内部信息或者说心智在人的不同精神层面上传播的过程。但是,传播学和美学又不可能合二为一,它们毕竟有着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但基于上述两种理论的相近、合流之处,进行一些借鉴和互动研究是完全有可能的,这是美学家和传播学者都应该注意到的。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德]沃尔夫冈·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M].金元浦,周宁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205.

[2]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75.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61.

[4]王朝闻.美学概论[M].人民出版社,1981:308-309.

第2篇: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范文

(一)影视是艺术和科技的综合

影视艺术的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影视科技的发展,这一本质体现在电影从无声、黑白、传统摄影发展到有声、彩色、电脑动画,其发展过程始终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影视艺术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拟音、仿真技术、变焦组合镜头和数字式录音等高新技术。由此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不但能为影视艺术提供物质条件,促进其发展,还开拓了影视艺术的表现领域和表现能力,所以,影视是艺术和科技的综合。

(二)影视是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

影视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借鉴了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法来丰富自己,如借鉴了文学艺术中对复杂生活进行表现的叙事方法,绘画、雕塑和建筑中的造型结构和造型技巧,音乐艺术中的音效节奏感,戏剧艺术中以调动等手段展现戏剧冲突的表现手法及戏剧演员的表演特长。因此,影视是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其不但包含了语言、造型和表演等传统元素,还包含了录音、摄影和剪辑等新的艺术元素。

二、影视艺术具有视觉性

(一)影视艺术的视觉性特点

影视艺术视觉性的表现之一在于影视能够以动作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戏剧中同样也有这样的特点,但因为观众距离舞台较远,且视角比较固定,观众很容易忽略某些细小却重要的动作,观众的观看和体验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演员在表演时会有夸张的肢体动作,以便能让后排的观众看清楚。例如,《卖花姑娘》这部影片中,得知母亲死讯的妹妹跌倒在地时双手做出了向前抓的动作,极致地表现出妹妹对母亲的爱及在失去母亲后的悲痛,具有极强的威慑力及感染力。

(二)影视艺术的视觉性情感

影视艺术视觉性的另一个表现是影视能够借助镜头把人物脸部的细节、表情和眼神等进行放大,进而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影视作品中,由于可以借助特写或大特写的镜头表现形式,其人物普遍具有比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更为细致的细节、表情和眼神,因而更加贴近生活,具有更强的表现力。例如,在《归心似箭》这部国产影片中,玉贞赠送了一管小烟袋给魏得胜,用以表达感情。由此可以看出,影视艺术中通常以物件等细节展示人物的感情,而采用以物寄情的手法能够最大限度激发观众的观影兴趣。

三、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

(一)影视艺术审美鉴赏的策略

(1)做好心理准备。观众看电影时总是会带入个人喜好,或是追求情感的平衡或释放,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观赏主要强调的还是其娱乐功能,目的在于消遣和调节。如果从影视鉴赏的角度出发,观众的目标会更为鲜明,心理也更为紧张,在视听信息的获取上表现得更积极,思维也更加活跃,有些会自己与作品进行同化和融合,有些则会出现游离状态,即突破原先的剧本模式,通过思考、分析、联想和判断,挖掘出影片更深刻的艺术内涵。

(2)做好影视作品的信息准备。影视作品的信息主要包含作品故事的梗概、作品人物的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主创人员的风格和特点等,其来源主要是媒体,鉴赏观众通过这些作品信息能够对作品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了解和把握,在进行艺术价值高的作品的鉴赏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3)把握局部与整体间的关系。观众在鉴赏影片时必须对影片进行分解,再以分解为基础对影片进行综合,即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观影经验及相关影视知识,合理地整合分解的过程和结果。

(二)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

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鉴赏。二是形式鉴赏。

(1)内容鉴赏可以从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及影视风格进行,其中,宏观角度通常与文学息息相关,主要考察作品的社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内涵。首先,用文学方式对主要用故事情节作为其叙事和抒情框架的影视作品进行鉴赏时,要紧紧围绕人物的活动和事件,把握该事件是如何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思想感情的。其次,结合情节及人物安排了解作品的主题及创作者的创作思想。然而,作品创作者由于审美视角、创作心态及创作手法的多元化,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及主题指向往往也带有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在这类影视作品的鉴赏中,既要从情节和人物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也要对创作者的创作思想进行体会,以把握住作品复杂而丰富思想内涵。

(2)形式鉴赏可以从听觉元素、视觉元素和综合元素的角度进行鉴赏。听觉元素的鉴赏特指对声音,即语言、音效和音乐的鉴赏,合理巧妙的音效能够突出作品中的造型表意。视觉元素与美术有密切的联系,主要包含镜头、服装、道具、化妆、特技和场景等元素。综合元素的鉴赏主要包括艺术和科技、形式和内容以及各部门间智慧的融合。

四、结束语

第3篇: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范文

1 审美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德、智、体、美作为教育的四个方面,各有自己不同的目标和方式,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素质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创新的能力,而且要有美的心灵、美的品质。

2 影视文化教育是高校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2.1 影视做为一种艺术,是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的一座桥梁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由于艺术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因此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影视作为最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综合艺术,在审美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显而易见的。影视艺术是一门“既接近戏剧、又接近绘画、也接近文学,但这既不是戏剧、又不是绘画、也不是文学”的“第七艺术”[1]。是具有相对时空结构的视听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开创和发掘出来的一门崭新的艺术形式,是其他艺术难以企及的独特审美对象。通过学习影视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影视兴趣,扩大影视视野,可以提高感受美、体验美和影视分析与评价的能力,可以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加深对影视文化的理解。

2.2 影视是一座大学生容易穿越的桥梁

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当今社会为大学教师和大学生提供了足以让其深入了解影视文化的便利条件。一方面,互联网的发达和电脑的普及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了解世界的窗口;另一方面,影视的发展让影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影视表现形式更为精彩绝伦,科技的运用更是给影视锦上添花。无论是内容的表达,还是画面的呈现,乃至故事称述的方式都足以满足大学生们对美的追求;因此,影视文化教育的确是高校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2.3 在丰富多彩的美育方式中,影视文化独具特点

美育的方式多种多样,音乐、美术、建筑、文学……,诸如此类可以诱发美的体验的事物都能激发学生对审美客体的喜悦感,调动学生的审美潜力,产生审美激情,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而影视,从内容到形式都像一个大熔炉,把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建筑、服装等等汇集在一起,同时激发欣赏着对美的感受,其效果是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

3 影视文化的美育功能

3.1 接受多重艺术熏陶,有利于提高艺术品味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其审美素养是不可或缺的,审美素质绝大部分来自于艺术的熏陶,而影视艺术正好是传播各类艺术的载体。一部电影电视剧,必将融入音乐、戏剧、文学、服装及人物整体造型、绘画或色彩等艺术元素。大量艺术性质的电影电视剧、还有高雅音乐、高品质绘画、工艺、建筑等的赏析评价,会使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接受到纯艺术的熏陶,逐渐提高其色彩感、节奏感、造型能力等。同时,电影电视也在传播和领导着人们的审美时尚,广泛地介绍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文化艺术,观看这类电视片,不仅赏心悦目,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审美时尚中所蕴含的社会因素、文化意味等,进而提高人的审美修养,使之转换成创造美的能力,自觉地成为生活的艺术家。

3.2 愉悦身心,有利于生理和心理健康

影视是一门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优秀的影视不仅反映社会、观察人生,更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喜剧片的幽默风趣、轻松愉快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开心大笑。笑还有宣泄功能,这对处于学习任务繁重或有其他压力时的大学生无疑是一剂舒缓药,缓解紧绷的神经,释放心理垃圾,促进心理生理的和谐发展。爱情片里的主人公绝大部分对爱情忠贞不渝,这些积极向上的爱情观对青春激扬的大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看到爱情的美好,从而在心理上正确面对爱情。现在绝大部分的影视都会选择风景秀丽或场景特别的地方拍摄,这就让人们在观影的同时欣赏到全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足不出户并能欣赏到名山大川,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能让心情放飞、精神振奋,给人以愉悦体验。审美教育重要的一点是人格铸造,而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2]。

3.3 扩宽视野,有利于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科幻片、动画片、科普片以及现在已广为普及的3D片等能够通过电子技术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形象化,使宏观和微观的科学世界以动感画面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现代科技在影视制作上的运用,又使现实中无法看到的景色、场景等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从而让人们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阿凡达》中迤逦奇幻的景色,《侏罗纪公园》活灵活现的恐龙等让人明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人类智慧的熏陶,激发人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4 以影视人物为榜样,正面激励人心

优秀的影视作品里反映大量各行各业的积极向上的正面人物,这些人物的性格、精神、所作所为将会对观影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的甚至以此为榜样,做出一番成就。比如医学片里主角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可能会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存在的价值。

第4篇: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影音世界,从最开始的“无声”电影变成了现在的“有声有色”的戏剧影视,全新地展现出了戏剧影视艺术的特色。美术艺术更是在戏剧影视创作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有效地提升了戏剧影视中整体的美感。本文通过阐述戏剧影视的发展、美术艺术的基本元素在戏剧影视艺术中的应用,突出美术艺术在戏剧影视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美术艺术 戏剧影视 应用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戏剧影视也步入到了商业化模式,戏剧影视艺术的发展和美术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艺术美术体现了戏剧影视意识的另外一种语言色彩。在美术艺术当中,通过美术艺术、色彩艺术、语言艺术、二维与三维的相互转换,这些都充分展现了影视艺术的特色,特别是美术艺术更给戏剧影视的创作提供了灵感,使戏剧影视更加具有艺术特色,同时展现给观众一种情感丰富的高品质的电影。

一、戏剧影视美术艺术发展的特色

戏剧影视的美术艺术是包括戏剧、戏曲、影视、舞台表演的美工设计,除了演员以外的所有造型设计。其中,美术艺术无时无刻地展现在各种艺术设计当中,包括灯光颜色的设计、灯箱样式的设计、背景图案的设计以及服饰搭配的设计等,这些都和美术设计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解决了物质需求,开始追求精神需求,精神需求不断提高,其视觉艺术需求也必将不断提高。在中国影视发展长河中,影视起源于话剧,逐渐发展到电影和电视剧,随着观众和剧本对舞台的布置要求越来越高,势必将成为我国未来戏剧影视美术的发展。戏剧影视的美术艺术是一门有别于美术学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了美术学创意中的灵感、情感等精神方面的因素,但同时也有着自己的一套体系,其设计和时尚仅仅相连,展现出日常生活的一种艺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开启人们对美的一种追求。戏剧影视中美术艺术展现的美,其内在体现了创意,外在加入了更多的技术含量,更加直白地展现出了戏剧艺术的美感,真正地走进了千家万户。

二、美术艺术的基本元素在戏剧影视艺术中的应用

(一)美术艺术的色彩在戏剧影视艺术当中应用

戏剧电影艺术是视听艺术、时空艺术等很多审美一体的综合表现艺术。美术艺术的基本元素添加到戏剧影视当中,给很多戏剧影视艺术增添了新的活力,包括文学、音乐、诗歌、舞台剧都加入了美术艺术,美术艺术的添加使电影艺术具有时代性和创造力,融入了创作者的情感色彩。美术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其三维空间、质感、色彩等一系列元素都体现在影视语言的表达当中,发挥着神奇的效果。戏剧影视中加入画面、声音、空间等方面都借鉴了美术艺术的理论体系,加快了美学艺术的发展。每个戏剧应属作品都有其自己的主题和特色,有的表现出喜剧色彩,有的表现出悲剧色彩,除了拍摄手法和叙事风格上表现的有所不同之外,最突出的是色彩的表达方式。色彩的不同表达方式与变化方式成为喜剧电影无声的表演,使整部电影表达的更加细腻、烘托了不一样的氛围,更加突出了电影的风格和主旨。美术艺术中的色彩能够很好地表达创作者的感情,通过美术艺术中的色彩运用到戏剧影视创作中,使整体的电影表现的更加丰富。美术艺术在戏剧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创作方面主要展现在演员的服饰和演员的化妆方面,抽象的表现了人物中性格的特色和语言的特色。通过美术艺术方面的变化,使演员所饰演的人物更加鲜明、传递着创作者的感情和作品的灵魂。美术艺术应用在戏剧影视中,这两者有效地结合,更加刺激了观众的感知能力,使观众能更好地体会当时电影人物的心理和感觉。

(二)美术艺术的造型在戏剧影视中的应用

美术中造型艺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戏剧影视中,通过静态的变化来反应创作者的情感变化和社会的意识形态。造型艺术现在已经成为戏剧影视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展现了戏剧电影中美学的特色。戏剧电影的美术造型有几大特点:第一点,能使影片表现的更加逼真,将影片中的静止的事物非常真实地表现给观众,使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二点,将电影塑造的场面更加具有鲜活性,当每个造型发生质的改变时,其情形和人物都发生着改变;第三点,戏剧影视的综合性,这其中不仅融入了美学艺术,还添加了很多艺术手法,使戏剧影视中细微的变化都能引起观众心理的改变,使观众和电影中人物产生共鸣。不管美术艺术通过哪种手法应用到戏剧影视当中,都让观众产生独特的感受,使整部影片更加的形象、富有特色,展现出美术艺术的独特魅力。美术艺术中色彩的元素在戏剧影视中被应用到背景设计、灯光的调试、服饰的装配、演员的妆容,这些都使作品提升了一个高度,增加了美的感觉,给观众一种的新的享受。

三、总结

随着科技的进步,戏剧影视也发生着翻天复地的改变,将美术艺术添加到戏剧影视当中,使戏剧影视的表现手法更加的有特色,大大提升了影片的整体效果,增强了影片展现出来的文化气息,给观众提供新的审美感觉。

【参考文献】

[1]田野.美术元素在影视艺术中应用与表现[M].大舞台,2013(02).

第5篇: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范文

    影视艺术作品是我国现代艺术文化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品味,是民族性的象征。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之下,发展高校民族影视艺术教育、紧跟时展的步伐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课程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美国的电影教育发展比较早,现代美国电影研究已经成为大部分高校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重视影视艺术教育像重视图书馆建设一样,在高校建立电影资料馆场,购置各种各样的经典电影片段、录像带,并对在校师生完全公开,以供师生学习研究。在教学计划上,学校也开设多门与电影教育相关的影视课程,比如电影美学、电影哲学、电影心理学等。现代影视艺术教育功能的体现影视艺术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文化修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仅说明了影视艺术作品是青年学生最自然的文化需求,而且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影视艺术教育对学生的特殊教育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影视艺术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影视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现代教育实践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影视艺术作为现代社会最为流行、最为年轻的艺术形式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宣传力,尤其是对于青年学生更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现代影视艺术是集娱乐与学习于一身的新兴教育学科,它与现代社会、科技、文化、工业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联系,表现出了重要的教育价值功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影视艺术散发着积极的娱乐功能和大众影响力;在教学课堂上,它所具有的教育意义与审美艺术,不仅给广大师生以美的感受,还大大提高了师生的审美能力,其在提升当代学生综合素质和内涵方面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2.现代影视艺术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高校学生是祖国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是民族新生力量的代表和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的基础,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发展中人才所必备的能力,而影视艺术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重视现代影视艺术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爱因斯坦就是一个艺术爱好者,他对艺术的解释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现代影视艺术教育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完善。在高校实施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影视艺术教育充分表现了其寓教于情的功能,体现了自身独特的教育价值。当今社会高校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社会就业压力,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必须重视影视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塑造,使现代大学生通过对影视艺术的鉴赏可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审美追求中培养自我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思想感情,从而超越现有物质社会对其的消极影响,实现自我完美人格的建构及个人思想的独立,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现代影视艺术在高校教育功能上涵盖了众多方面。首先是现代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促进大学生感性认识的发展,提高其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其次是审美思维的训练;再次是审美境界的提高、审美性情的培育、艺术知识结构的完善、社会道德理论的储备、心理素质的增强等。通过对影视艺术教育发展状态和教育功能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影视艺术教育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有着自身准确的社会定位,在高校艺术教育过程中,影视艺术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6篇: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范文

关键词:影视 音乐 钢琴

在当下的社会,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活动形式,随着影视行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音乐逐渐成为了影视背景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元素。

在众多的音乐背景中,钢琴无疑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在影片的故事结构、氛围烘托和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钢琴音乐的艺术魅力

钢琴音乐之所以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关键在于它具有丰富的情感蕴含和艺术表现。它以丰富多彩的音色和音调演绎了千变万化的自然界,使自然界的事物通过音乐这一媒介表现出了它们各自独特的魅力。

钢琴音乐可以描绘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也可以诠释人们心灵深处的复杂情感,当然也可以用写实的方法来表现抽象的画面。它用特有的方式指引人们走入梦想的世界,带给人们一次次美妙的情感体验。人们可以将自己置身于画面当中,感受音乐中包含的喜怒哀乐等等丰富的情感,使自身的心理反应和音乐的真实效果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自身的心境紧随着音乐的变化和发展。

二、 钢琴音乐的文化底蕴

钢琴起源于欧洲,被人们视为欧洲古典音乐。钢琴音乐作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主体,吸取了欧洲历史和文化艺术的内涵。

钢琴音乐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是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溯源以及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它能为电影艺术的视觉和听觉提供了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理想助推器。音乐对电影而言不仅仅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还能够延伸到电影的剧情当中,以独特的形式深化人物形象,它用本身特有的音符、旋律、声音、节奏及色彩等元素,为电影提供了隽永的意蕴和深厚的文化韵律。

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着和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性,在电影艺术的动态构成中,将电影艺术的内涵与现实情境融为一体,呈现出审美情趣上的美感。他能够唤起人们对朦胧现实美景的想象。

钢琴音乐的表现力是极为丰富的,这与演奏者的艺术魅力不可分割,钢琴音乐侧重在情感的宣泄,在表现情感、意图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作用。正因为如此,钢琴音乐才被广泛用于电影电视作品中。

三、钢琴音乐与电影的融合

钢琴音乐主要是根据影片的剧情来叙述发展的,受影片的限制。为了配合剧情的需要,在恰当的时间内用来深化剧情。视听的综合感受主要是把电影画面和音乐的音响相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把画面和音乐同时展现给观众。

电影音乐并不是单纯的时间艺术,它把画面与音乐结合起来共同塑造一个具有综合性的艺术形象,并通过观众的审美观念构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形象。

现代电影是画面与音乐的有机统一体。画面主要是表露生活内涵的艺术,电影音乐则是以音乐的形式渲染人物的性格,主要用来深化剧情。

电影艺术和钢琴艺术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尽相同的,如果两者选择同一个主题时,会出现音画合一的、音画平行、音画对立的局面。然而,钢琴具有独特的魅力,很自然的就会与电影融合在一起,并且可以为其塑造其所需要的艺术形式。

四、钢琴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美学表现

随着影视作品的不断发展,钢琴音乐成为了很多影视作品的主要题材,在美学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它从抒发故事情感、营造背景氛围和提升艺术品位的方面充分表现出了它的美学作用。

抒感是音乐本来都具备的功能,特别是在电影中钢琴音乐可以起到深化情感的作用,提升电影的审美感受,根据电影自身的需要钢琴音乐类型也有不同的界定,如紧张情节配以急速的音乐,优雅的场面配以舒缓的音乐,无论什么场景,钢琴音乐在抒感方面都是尤为重要的。

总之,钢琴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应用到电影艺术中去,不仅为电影艺术增添了蕴涵,而且也为钢琴音乐本身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钢琴音乐与电影艺术的结合必然是当代电影艺术发展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胡水欣.论舒曼钢琴音乐中的浪漫主义特色[J].作家,2011,(08).

[2]杜恩云.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美学特征[J].艺术研究,2006,(01).

[3]刘琉.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情感表达和魅力[J].教育艺术,2010,(02).

[4]袁科.论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情感表达[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3).

[5]赵娟.钢琴演奏中的音乐想象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第7篇: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范文

一、从影视传播的本质剖析受众的接受

从远古时期结绳记事到语言的出现再到文字的产生,人类在生生不息的繁衍之中,历史被传播,文化与文明被传承。在漫长的传播演变进程中,“传者、受者、传播途径”三方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表现,从中可以得到两种启示:其一,从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到电子传播,传播经历了由小众到大众,由传者到传播途径再到受众的发展过程。由早期的以“口口相传”为主的人际传播,到以传播手段、传播渠道不断更新演变,由平面媒体到电子媒体时代,再到以受众为主导,强调贴近性的今天。传播的覆盖范围及其受众的层面不断扩大。其二,“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诞生和文化观念的形成都会给这个社会带来积极的进步甚至是巨大的变革,传播领域也不例外。”②任何一场重大的文化思潮,在通过媒体传向世界的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媒体自身。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不同程度的受众都可以通过电影、电视接受传播。无论是从科学技术层面上还是文化理念上,传播在当今已经完全进入以受众为中心的新时代,任何艺术的发展和传播都必须思考受众的地位。作为大众传播的传者在新的传播态势下,需要对我们的传播对象即受众进行一番新的动态性的考量、研究。对影视行业而言,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及带来心理变化的文化动因是进入这一行需要首先面对的问题。

(一)传播是以受众为中心的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受众是传播活动的终端,受众的心理与兴趣的变化对传播活动本身必然产生影响,传播的本质是信息的双向流动,而受众接受传播成效作为检验传播活动成果的唯一标准,只有满足受众“求真”、“求知”的心理,受众才会对媒体信任,进而信任社会。在现实的传播过程中,许多传播不仅不能在传播终端——受众中产生共鸣,甚至让受众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样的传播效果不但会损害传播事业,也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熟知传播的规律并对其加以运用,改变传播观念,了解受众的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传播的前提。在传播过程中,只有了解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后,传播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最终获得受众的认可。受众的心理需求受到受众的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影响,当了解了受众的心理状态等因素之后,传播者才能进一步分析了解受众的信息兴趣和信息需而改变信息的传播形式和传播的途径,以使传播价值最大化。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媒体在国际传媒中寻找到发展的空间。影视艺术作为传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的传播也同样受到受众的制约和影响,影视艺术要达到传播价值的最大化,依然需要遵循这样的传播规律。

(二)影视传播的目标是满足受众的期待

在当今影视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受众依然是影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影视的创作就必须确立受众意识。所谓受众意识就是要了解受众的个体特征、群体特征、心理特征,进而推测他们观影的“期待”及“信息需求”,并将受众的期待和受众的需求融入到影视艺术的创作和传播中去,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受众意识对影视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视作品迎合受众需求,诚然受众的品位存在诸多差异,因此,任何一部影视作品在创作之初就必须对影视作品自己的受众群做出界定,并对其受众群体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了解特定受众的需求口味,并在制作中充分考虑到特定受众的需求,这样的影视作品才能够获得市场和观众的认可。当然面对受众也不是一味地去迎合,毫无自己的作为。在影视作品创作中,传播者还应该引导受众,以创新的姿态主动地创造了受众以前没有却潜在的需求。受众的需求具有多元化特征,其中有些需求是高尚的,有些是低俗的。影视作品的接受者作为个体,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其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是其最原始的部分,与生俱来,包括以性冲动和侵犯冲动为主的本能冲动。本我由“唯乐原则”支配,追求享受。本我的“唯乐原则”因素导致受者心理有着接受媚俗化传播的欲望。@心理学家理查德尼斯比特也认为“人类的生物性方面,从其发展历程的大部分时间来看,‘生动鲜明的信息’一直就是惟一的学习途径。”为了避免影视艺术陷入媚俗化境地,影视艺术必须紧扣其文化属性,在迎合受众需要的同时加深其文化内涵。

(三)影视艺术的创作要树立正确的目标

从传播学角度来分析,同一内容的信息因传播方式和手段不同,对受众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产生不同影响,其社会评价也常有所差别。现代传播讲究尊重受众、平视受众,调动受众参与传播活动的积极性,现代传播的目的就是影响受众进而改变受众。影视艺术的传播需要采用恰当的传播策略,满足刺激不86韵闻知饵2012~-第01期同受众的心理,调动影视受众的期待视野积极进入传播过程之中,这会是整个影视传播活动获取更佳的传播效果。影视艺术的创作者,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引导受众树立高尚的情操,提高影视作品传播的思想性和文化品位,内容上追求雅俗共赏,形式上采用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在影视作品的传播中要普及高雅文化,强化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和对高尚审美情趣的追求。让中国的影视艺术的传播真正在主流意识、大众品位中寻其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二、从心理学视角分析受众接受心理

影视作品从创作到作品的完成及播映过程,从心理学理论角度来看其本质就是影视作家、艺术家和影视作品观众心理交流的过程,它是影视作家、艺术家根据观众欣赏心理,按照影视艺术的特有规律,有效地控制全剧的活动过程,以期观众对影视作品产生心理共鸣的过程。受众从心理的角度之所以喜爱影视作品,其主观心理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审美的需求与受众接受

在影视艺术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受众的研究既是影视艺术研究的终点,也是影视市场产业的起点。人们对“美”的向往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影视消费之上。根据弗洛伊德的学说,观众从影视中获得无意识满足的最先反应是影视艺术作品纯净的形式特征所引起的畅悦,比如影视中美丽的画面和悦耳的韵律。影视中画面和音乐之美在第一时间内让观众获得感官上的愉悦,从而促使观众产生消费需求。当然观众对影视作品“美”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形式,还包括影视的内容,二者都不可或缺。

第8篇: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范文

影片的质与量不断提升,这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各种影片从不同的艺术角度展示了人生与整个世界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针对道德教育提出过这样的观点: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影视鉴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其审美鉴赏的水平,而且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使得身心在艺术的审美境界中得到滋润和净化,同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整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影视鉴赏课与人文精神培养相融合当前的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人文教育缺失的现象。

由于受教学条件和资源限制,高职院校开设文学、艺术、美学等多元的人文教育课程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影视教育课程能够满足学生审美需求、提升审美能力和感受的特点,恰恰弥补了高职院校存在的这种不足。影视艺术所含有的无功利的娱乐指向和积极情感,使得人们宣泄压力和转移注意力,使原本干涸的心灵得到充溢,使扭曲的人性回复正常。影视鉴赏课关键在于提高审美水平社会心理学中讲,人记忆最深刻的是情绪记忆。影视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相比,具有更强、更直接的表现特点,它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强烈的视听冲击和逼真的内蕴震撼力,直达心灵,影视欣赏中所具有的浓烈而厚重的审美情绪,对欣赏者的审美态度和行为均有强烈的影响。事实证明,优秀的影视作品以情动人、寓教于乐,使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使心灵得到陶冶和净化,发挥其正能量,激发人们向上精神和善良情感,进而升华为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远大的人生理想。

培养良好的鉴赏能力,不断提高欣赏品位,进而使之发展成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综合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智力以及心理情感等方面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教师的自身修养电影艺术教育与社会、文化、人文及科学的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从事影视鉴赏课教学的教师应在自然、社会、人文等相关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这是进行电影艺术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否则,就很难挖掘学生的电影艺术潜能,也难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恰当选取影视内容,讲授突出重点内容影视鉴赏课对选材有特定的要求,选材不在多而在精。好的影视作品觉不是仅通过感官刺激来吸引观众的作品,而是具有一定文化品位,能够引起心理的共鸣、思考和交流的作品。因此,要选取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优秀影视作品为教材,并针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有意识地引导。针对影视的相关内容展开有效的课堂讨论,以各种形式提升教育效果,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通过影视鉴赏课程培养学生应有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习生活中,可以建立协会组织,如电影爱好者协会,组织学生自行拍摄小的影视作品,通过参与电影创作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语言及理解感受融入到作品中,以电影的形式展示出来给。不仅可以检验所学理论知识,使学生切身体会表演的实质,而且还会以进入角色的方式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表演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影视艺术欣赏的能力,不仅具有娱乐功能,更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影视文化素养和感受美的艺术境地,体会美的艺术内含。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影视文化素养,为大学生营造一方精神家园,给大学生活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

作者:李卫平 单位: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第9篇: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范文

[关键词] 影视音乐;审美能力;素质教育

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中的音乐课程教学,应该形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的基本教学理念。

显而易见,《新课程标准》中将音乐审美作为音乐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它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影视音乐是伴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学校的审美教育之中来。

一、影视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

影视音乐是专门为影视剧创作、编配的音乐,是影视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艺术体裁。

影视音乐通常需要遵循影片叙事的时空关系,与画面紧密结合。通常,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关系分为音画同步、音画对位和音画并行三种方式。

其中最常用的是音画同步,即用音乐来复述、强调画面的视觉内容,音乐与画面的情绪、节奏一致,视听统一。音乐的作用是更好地烘托和渲染画面的内容,它服务于画面,与画面是一种“合一”的关系。如伴随追击、格斗的惊险场面配上紧张、剧烈的音乐,为主人公百感交集的面孔特写配上强烈内心体验的音乐等。

音画对位方式,即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与画面中所呈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截然相反,通过对比、反衬,烘托出画面的内容。这种结合方式有利于音乐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影片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音画并行方式,即音乐与影片已不是简单的附属关系,音乐自身已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它与画面宛如两条平行线。是一种“并行”而相互依存的关系,音乐在艺术表现上与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更加趋向一致。

二、影视音乐的审美价值

(一)影视音乐的功能

为了更好地研究影视音乐的审美价值,必须先了解其基本功能。《电影艺术词典》中,将影视音乐的功能总结为以下六种:

1.抒情

用音乐抒发人物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抒情是影视音乐最主要的功能。抒情性音乐在影视剧中大量存在。

2.渲染气氛

音乐能为影视剧创造一种特定的背景气氛(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特征),用以深化视觉效果。它可以只为影片的局部渲染气氛,也可以用来贯穿全片。对后者,音乐不仅仅是简单地重复画面上的视觉效果,而是细致入微地为影片的局部渲染气氛。

3.评论

在影片中用音乐来表达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主观态度,如歌颂、同情、哀悼等。

4.描绘

对画面中富于动作性的事物或情景,通过相应的音乐手段加以描绘,如鸟鸣追逐、机器运转等。

5.剧作功能

有的音乐直接参与到影片的情节中去,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

6.连贯作用

用音乐衔接前后两场或更多场戏,组接同一时间不同事件的若干组画面的交替、同一事件的若干个不同侧面的各组镜头的交替,电影时空的跳跃、交错等。

(二)影视音乐的审美价值

1.影视音乐通常依附于画面,音乐和画面共同完成影视艺术形象的塑造

通常音乐具有固定的曲调节奏,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整体的美感。虽然不同的乐章之间会有差异,但在旋律的运动中仍旧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基调走向。而影视音乐则必须跟随着画面镜头的蒙太奇组接来配合画面和剧情,它往往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心理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的改变,使得故事情节看上去与听起来都十分顺当和合理。因此影视音乐必须与视觉形象相结合,使画中有声,声中有画,声画交融,达到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统一,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例如,在影片《埃及艳后》这部史诗般的电影当中,在表现埃及艳后迷人的风姿和贵族们豪华奢侈的生活时,导演却用了大量雄壮恢宏的音乐和繁复的镜头进行大肆的渲染,使得观众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异常震撼的感觉。《埃及艳后》的主题音乐整体都采用了庄严宏大的大调式音乐,很好地突出了该片故事的主题。可以说,在这里,影视音乐已构成了故事内容的另一维度,是影视剧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影视音乐是建立影视剧、影视音乐、观众三者之间情感互动的纽带

当音乐与剧中人物情绪的发展完全配合默契之时,观众往往会被剧中情节的发展所深深吸引,与人物情感共起伏,显现出音乐与剧情融为一体,音画融合,这时观众会感受到绝佳的艺术享受;当情节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适时出现烘托人物、烘托情节发展的环境音乐,这时的音乐往往紧扣剧情发展和情感表达,虽然是一种营造氛围的音乐,但往往让人感受到气氛中蕴涵着一种更深层的寓意。随着音乐在场景中绵延,它所创造的是超越时空的整体气氛,并以一种潜隐的方式使人们受到它的影响和心理控制。从审美的角度讲,影视剧、影视音乐、欣赏者三者之间建立起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在这一层次上,三者是互相牵制、互相影响的。

3.影视音乐能够刻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细致入微地表达其情感变化

人的心理活动本身具有隐秘性,如果不借助于语言、表情等符号系统将其外化为可感知的对象,心理活动的内容是很难被他人把握的。但影视剧自身的特殊性质,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其中人物尤其是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又必须呈现给观众,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难题。影视音乐当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为理想的工具。影视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往往会借助于内心独白、身体表情或动作、音乐音响等符号来揭示,尤其在表现人物情感或情绪心理活动时,音乐元素的采用往往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海上钢琴师》中就成功运用了许多这样的插曲,其中一些将人物的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1900决定去三等舱找女孩的时候,旋律只是一个简单的动机:1-2-3-5;但是为了体现他矛盾的心态,在2上叠置了一个小二度,不和谐的音程恰好体现了他那种犹豫不决的心情。另外在体现1900童年生活的时候,插曲选用长笛来吹奏主旋律,并且在比较高的音区演奏,轻巧跳跃的音符也配合着画面体现了他童年的自由自在以及快乐的感受。

4.影视音乐比影视作品的受众更广,朗朗上口,易于传播和传唱

影视剧受条件所限,必须在影院或电视、电脑上才能观看,但影视音乐不受时空的限制,离开影院和电视等媒体,人们在口头上也可以传唱,而且歌曲往往朗朗上口,魅力无穷。往往一首好的影视歌曲刚刚推出,很快就会传遍大江南北。甚至多少年后,影视剧早已无人问津,而其中的音乐作品却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广泛传唱。甚至随着岁月的流逝,耳熟能详的歌曲,却没有几个人知晓其具体的出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影视作品,是否有好的影视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能够流传开来。

三、利用影视音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鉴于影视音乐作品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影视音乐完全可以成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过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以下两点。

1.引导学生不要将影视音乐孤立出来,而要结合影视剧来欣赏音乐作品

在欣赏过程中首先要紧密结合影视画面,并注意影视音乐、人声及音响的关系。影视音乐作为影视声音总谱构成的一个重要元素与其他构成元素之间艺术性结合所表现的复杂感情及在影视表意系统中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只有把这几个关系充分结合才能更大限度地享受音乐、理解音乐。

2.引导学生在欣赏影视音乐时应细细品味影视作品的地方特色与时代特征

任何影视音乐都是以该民族的文化宝库作为文化根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例如,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歌《清官谣》及片尾歌《故事就是故事》,吸收了曲艺大鼓的因素以及其他民间音乐如童谣或绕口令等因素,这两首歌基本上是北方的民间风格,以鲜明的艺术性和突出的风格特色获得了成功与人们的喜爱。

再如电视剧《大清粮仓》中的音乐《热天、热地、热太阳》中的音乐旋律用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锣、鼓、钹等乐器演奏,并且配以童声合唱作为引子引入主题,有力地烘托了热天、热地、热太阳的“三热”效果。这些萌生于民族土壤中的特色鲜明的影视音乐作品,往往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和审美价值,它不仅能给影片带来浓郁的民族风情,而且能够自然激发深藏于观众内心的民族记忆和民族情感,给人深刻的审美教育。

教师在学生欣赏时,要引导其除了注意作品的节奏和旋律外,应该着重把握作品在民族文化和时代特征方面的突出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作品,领会精髓,在潜移默化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四、结 语

影视音乐发展至今,以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迅速发展,日趋完美,已成为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音乐的审美,有其独特的方式,必须时刻明确地将其置于画面、音响和人声等系统元素的背景中进行体悟和考察,只有这样,才能领略到电影音乐独具魅力的美感。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将其引入学校审美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学生实际,加强理论学习,并从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 许庆逸.影视剧音乐艺术形态的美学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2] 曾田力.影视剧音乐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3] 陈越红,那彦.影视音乐与影视情节的双向互动[J].电影,2002(09).

[4] 宋金环.浅谈影视音乐的声画对应关系[J].音乐天地,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