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市场规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医用电子仪器 市场 医疗器械
一、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概况
1.市场现状与特征
(1)市场现状。2007年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同比增长13.3%。全年市场份额达到920.6亿美元。随着对电子医疗产品应用的普及,电子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整体市场中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加,达到47%。
(2)市场特征。美国占全球市场主导地位,美国经济发达、科技领先,电子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最早最成熟,在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所占比重也最大,在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中所占比重2007年达到45.5%。欧洲和日本市场紧随其后分别占全球市场的25.4%和12.9%。美国、欧洲、日本这三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共占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的83.9%,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亚太地区增速最快,虽然美国、欧洲、日本占据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但是亚太(除日本)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2007年亚太(除日本)地区电子医疗器械市场同比增长18.7%,超过全球市场13.3%的增长速度。
2.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
美国、欧洲和日本是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几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是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2007年美国市场规模达到419.3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45.5%。2007年美国市场同比增长11.7%,连续4年增速保持在两位数,近年来,美国企业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支持力度,使得美国在电子医疗器械领域始终处于领先水平。美国市场的稳定高速增长带动了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发展,欧洲电子医疗器械市场主要由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几个发达国家组成,2007年欧洲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234.1亿美元,同比增长14.9%。由于欧洲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老年病人医疗设备市场将不断扩大,包括主要是电子医疗设备的各种治疗设备及病情监控设备。2007年日本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 118.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额的12.9%,日本的经济发达,人口基数较大,使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第二大国家,近几年来日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增速也都保持在两位数。
二、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概述
1.市场现状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医院信息化进程加快,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继续加速增长。2007年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243.2亿元人民币,市场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同比增速为16.3%,超过了全球市场13.3%的同比增长率。
2.市场结构分析
(1)产品类型结构分析。电子医疗器械按物理原理进行分类,可分为: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医用超声仪器设备、医用激光仪器设备、医用生化分析仪器、医用射频与核磁仪器设备等。其中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占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2007年市场规模为126.8亿元人民币。
(2)市场层级结构分析。中国一二级市场(北京、上海、广州,以及主要省会城市)电子医疗器械普及度高,主要采购需求来自产品更新换代,市场增长平稳,而增长最为突出的是五六级市场(行政区划的县级与乡镇市场),2007年同比增速为24.6%。得益于2007年初启动的医疗体制改革,政府加大了对基础公共卫生网络,尤其是县级、乡镇级医院和卫生院的投入,给医疗器械市场注入了活力,五六级电子医疗器械市场在整体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由2005年的10.7%达到2007年的12.0%,增长率居于各级市场之首。
三、2008年~2010 年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预测
电子仪器市场是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07 年医用电子仪器占有市场总额的一半以上。医用电子仪器应用广泛,市场广阔,2007年同比增长14.4%。预计在未来三年,医用电子仪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
产品结构上医用电子仪器主要可分为心电图及其他电图机、监护仪器、电子治疗急救装置、电子压力测定装置、血流量容量测定装置等几类,其中心电图及其它电图机所占比例最大,2007年占医用电子仪器市场份额的 24.2%。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174.12亿元。2010-2013年三年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1.5%。
公共云市场重点发生转变2013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47.60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有所放缓。2014年,产业规模有望超过80亿元。具体而言,国内IaaS市场呈现高增长态势,市场规模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105%。PaaS与SaaS市场规模分别达到2.2亿元与34.9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20%。
在企业使用比例方面,IaaS使用比例最高,达到56%;PaaS其次,为38.9%;SaaS比例为5.1%。与2012年相比,PaaS使用比例增长明显,表明企业用户采用公共云服务的重点正在从基础设施租用转向针对自身业务的开发平台。
私有云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前瞻网云计算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30.7亿元,同比增长189.2%。自2011年以后, 中国私有云市场迎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 0 0 % 的爆发式增长。2012年,私有云成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主要增长点,其市场规模约为3 8 3 亿元,2013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突破400亿元,达到507亿元,预计2014年中国私有云市场将达到649.73亿元,中国私有云计算基础架构市场还将保持高速发展,增长率约在50%以上。
混合云是未来市场发展趋势
混合云把公共的外部云和内部私有“云”整合成更具功能性的解决方案。而混合云的“秘诀”就是处于中间的连接技术。为了更加高效地连接外部云和内部云的计算和存储环境,混合云解决方案需要提供企业级的安全性、跨云平台的可管理性、负载/数据的可移植性以及互操作性。
2013年,“混合云”的使用方式在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被扩展了,即虚拟服务器与物理服务器的混合部署。2013年以来,PaaS平台的重要性愈加凸显。2013年,Microsoft Azure平台使用量激增了200%,IBM收购了softlayer也加入了混合云的市场竞争中。VMware其混合云解决方案vCloudHybrid Cloud Service;Rackspace在基于OpenStack之上推出混合云服务;RedHat则在混合云的跨平台管理层面推出CloudForms工具来敲开混合云市场大门。虽然百度、腾讯、阿里都开放了自己的平台,但是目前主要吸引的还是互联网应用、移动应用,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级市场的要求。未来, 这个市场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据预测,未来混合云将占据整个云市场的67%。
(讯)最新的《2013年中国信息化一季度形势分析与走势预测》报告称,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市场需求将取代政策引导驱动云计算物联网发展,我国信息化步入智能和移动时代。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100亿元。
该报告分析说,从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来看,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城市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交融发展正在构建无所不在、物人共享的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精准、可视、可靠、智能的城市运行管理网络将覆盖所有城市要素,并延伸到社区、家庭和个人。
截至2012年底,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65亿元,同比增135%。报告预计,今年第二季度,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将达1100亿元。而随着企业的积极投入和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市场将成为云计算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在搜索引擎、数字内容、电子政务、中小企业信息化等应用领域云计算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据赛迪预测,我国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167.3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174.12亿元。
报告预测,今后我国信息化发展将呈现几大特点:市场需求将取代政策引导驱动云计算物联网发展;我国物联网技术标准走在国际前列,在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领域也具有较为成熟的应用;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物联网在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领域的需求将迅速膨胀。(来源:中国网;编选:)
1、康养旅游,顾名思义为健康养生类旅游,国际上,一般被称为医疗健康旅游。康养是物质生活已经满足条件下,而衍生出来的精神层面的深度体验,乃至享受,与休闲比,已经不是生活质量提高问题,而是生命质量提升问题。
2、养生旅游市场拥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发展空间巨大。未来5年,养生旅游的市场规模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0%。2020年市场规模将在1000亿元左右。养生旅游作为大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复合型产业,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3、当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愉快、长寿”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单纯的养生已难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融合时下发展迅猛的休闲旅游,养生旅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人类生活;管理方式;影响
引言
物联网通过互联网和电信网等网络进行承载信息。物联网的用途非常广泛,它涉及到各个行业,如交通系统、日常购物、服务行业、信息监测、健康护理、信息搜索等众多领域。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效益,《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600多亿元。调研机构Gartner的市场调研报告称,全球每秒接入物联网的设备将达63台,预计2015-2020年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美元量级。而来自浙商证券的研报也预计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的整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物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物联网将实物与信息汇聚成一张巨大的网络,使得每个人或物体都产生关联,并让人们更加方便和精准的去运用以及管理这些实物和信息。物联网正在以一种飞快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享受这种生活方式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要学会去如何管理和正确看待物联网。
1 物联网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1 智能化交通方面的影响
交通问题一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不能避免的一个问题,如高速收费、停车位、交通卡等问题。但通过物联网我们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1.1.1 ETC车道收费问题
ETC车道由于收费原因降低了车辆通行的速度,使车辆通行效率下降,并且也会导致汽车燃油浪费,造成空气的污染。通物联网可解决这一问题,设立不停车收费系统车道,车辆无需人工交费,采用智能手段便可进行交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避免了停车和等待,解决了拥堵问题,挺高了行进速度。
1.1.2 跨地域公交一卡通
城镇居民出行一般会选择公交或地铁等方式,这些方式即环保又方便,但如果是在非居住地出行的话,购票或是查找路线都会造成时间和金钱的浪费,采用物联网这种方式,通过一卡通使得人们无论是在哪座城市都可搭乘公交或地铁,这种方式提高了出行的效率,同时也能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1.2 智能化支付方面的影响
传统的支付方式是使用现金进行支付,但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购买贵重的东西,就需携带大量现金,非常的不方便,物联网改变了这一传统的支付方式,将银行账户和手机绑定在一起,通过手机进行付款,手机代替了钱包的作用,方便了人们日常的购物,节省了付费和找钱的过程,提高了购物的效率。如今手机在多种领域都可进行支付,如购买车票、酒店预订、转账、缴费等方面。
1.3 智能医疗方面的影响
通过物联网建立智能医疗能够有效地帮助老年人和病人进行医疗方面的服务,例如通过家庭医疗传感设备,可以对病人或是老年人进行医疗检查和身体测试,检查身体各项指标,能够有效的预防病发,并且能通过网络将信息传送给护理人或医生,以便能及时的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通过紧急呼叫设备,当病人或老人独自在家时,如病发或身体不适可以通过此设备呼叫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得到救助。
2 物联网发展对管理方式的影响
物联网的发展不光对人们生活的各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对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管理方式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2.1 对城市管理的影响
我国如今正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形成离不开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与此同时,城市化也存在著重重的矛盾,如今我们可以运用物联网去解决这些管理方面的问题。城市离不开水、电、交通、可用能源等生活所必需的资源。
通过物联网,可将这些资源在城市范围内形成网络,通过建立系统平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这些资源。物联网能够更加宏观的把控城市中的各种资源,并且能够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城市管理方面物联网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并且能够获得更精准的数据从而进行更有效的管理。
2.2 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在公共管理方面一直存在着缺失和管理不当,每年由于公共方面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通过物联网设立管理平台,将我国的公共资源的信息上传到网络中,由平台及时的获取这些信息,对公共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将合适的资源放置到合适的位置中,合理的运用公共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还可以对公共资源进行监管,一旦发现资源被破化或是非法占用,能够及时的作出反应,找出责任人,减少国家和人民的损失。
2.3 对信息化管理的影响
由于网络的发展,我们每天都在接收着数以万计的数据和信息,但其中很多都是无用的或者是虚假消息,通过物联网可以对信息进行更加合理的监控,过滤掉虚假和有害消息,从而使网络环境更加安全和健康。
3 结束语
迄今为止,全球每秒接入物联网的设备将达63台,预计2015-2020年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美元量级。物联网PaaS平台Xively的分析也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将有400-800亿设备接入物联网,其中政府设备至少占77亿,总金额约21亿美元,预计投资回报为47亿美元,人均拥有的物联网设备将有10台。物联网现如今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便利。物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种革命性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起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影响着我们,我们在利用这项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它的管理,合理的运用这项技术才能为人民带来便利。物联网将是未来发展的必要趋势,我们应重视这项技术并加快物联网在各方面的研发。
参考文献
[1]刘长兴.浅析物联网对城市管理的影响[Z].2015.
娄勤俭在讲话中指出,信息产业部2007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通过实施国家的重大科技专项,鼓励国内的企业积极参与到科技专项中,并鼓励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提高研发和产业化的能力,推动在自主创新体系上产生更多的新成果。
我国加入WTO后,IT产业并没有像外界所以为的那样受到市场的冲击。2006年,IT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理性、务实的态度逐步成为市场发展的主导理念。
奏响创新主旋律
“通过对中国IT市场的回顾与展望,通过对国家宏观政策的解读和对IT企业微观市场的剖析,我们发现创新已经成为IT产业的主旋律。” 赛迪顾问执行总裁李峻说。
完善法人结构和机制的创新,开拓蓝海市场的创新……当前的IT产业创新已经远远地超越了传统技术创新的范畴。随着每一种创新模式应用到实践中去,我们看到一部精彩的业界传奇正在书写。
李峻指出,从整个IT市场的规模来看,2006年我国的IT市场仍旧保持一定的“软化”趋势,软件市场规模增幅达到17.8%,IT服务市场则加速了增长势头,增幅达26.3%。在行业信息化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带动下,预计五年之后我国软件和服务将会占整个IT市场规模的49.8%,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同时,数码消费产品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整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26亿元。其中MP4、存储卡和机顶盒成为市场规模增长的主力。MP3已经褪下了以往的光环,将逐渐被MP4所取代,未来我国数码产品市场上,MP4将以超过MP3三倍的速度增长。与3G、3C融合的产品消费不断增长,广电与电信业务的融合将持续下去,数字多媒体广播市场也在增长。赛迪顾问认为,编解码标准等数码标准之争,将成为中国企业在数码市场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更多的融合也将在数码消费领域生根发芽。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刚表示,2007~2009年,随着用户需求越来越专业化和个性化,协助、共赢将成为未来几年内IT行业的整体准则。渠道应用商、基础产品服务商、基础硬件网络设备服务商等将共同推动市场的繁荣。从行业和市场规模的增长率看,制造、电信等行业和政府部门依然是IT业发展的主要市场,银行、教育、交通等行业紧随其后。
IT代表着变革和转变,IT业的创新在带给众多企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它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具体表现为创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创新的主体越来越多,创新的目的越来越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IT业也是创新的力量和源泉。IT产业的年增长值占全国GDP总额6%,其通过融合和渗透所带动的市场规模远远超过了IT产业本身,推动了诸如汽车、数字电子、数字电视市场等众多新兴市场的发展。
品牌兼并大浪淘沙
计算机产业在中国已经发展了20余年,到现在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一些重要的细分产业增长速度已经减缓,赛迪顾问认为这昭示其生命周期开始步入成熟阶段。相应地,行业发展趋势也由激烈竞争趋于集中。随着并购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在IT业界被提及,IT行业品牌兼并大潮正在酝酿中,未来将不可避免。
行业的大浪淘沙,会进一步压缩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缺乏实力、不具备较强局部竞争力的小厂商将会被洗牌出局,同时也会有一批具有差异化实力或资源的中小品牌脱颖而出,在大厂商难以全面覆盖的细分领域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未来我国IT业中小品牌的发展将转向专业化、行业化。
放眼未来,中国计算机市场将在结构升级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Vista的上市和多核应用程序的成熟,将在一、两年后带动硬件设备的升级和应用的扩展,个人用户的前进步伐将快于企业用户;3G建设大幕在2007年正式拉开,将有效地激发网络服务和相关开发市场的需求释放,辅以HSDPA、Wimax等B3G技术的应用,将带动移动应用相关消费的快速增长;电子政务、数字奥运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计算机设备、软件和IT服务市场的发展;在集群性用户中,计算机技术在商业、汽车、医疗、广播电视、娱乐、金融等行业的渗透,将衍生出包括RFID、汽车电子、医疗电子、娱乐电子、数字内容、公共事务、金融风险管理等在内的巨大的细分产业群。
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运营总监卢朝霞认为,应该提倡开放式创新,以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发展速度、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长远的竞争力。“开放式创新强调的是共享,这个共享是把自身拥有的资源和别人共享,以及全球化资源共享。开放式创新实际上也是产业文化的创新,是构建覆盖范围更广的虚拟企业,与其他人、其他公司一起来分享成功。”卢朝霞说。
“软化”趋势继续增强
2006年,中国软件市场保持了快速、平稳增长的态势,全年销售额达665亿元,同比增长17.8%。社会信息化建设的继续深入,区域电子政务投资的加大,以及软件正版化推广力度的加强,都是软件市场增长的动力。预计在未来五年内,我国的软件市场还将保持15.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到2011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300亿元。
在应用软件市场占据最大份额的是管理软件,2006年其市场规模达到71亿元。随着中国作为制造大国的崛起,在未来五年内,管理软件市场还将保持17%以上的增长速度。同时,随着中国制造业与国际管理接轨,软件企业自身发展实现突破的需要也将为中国管理软件企业国际化带来新的机遇。
在平台软件方面,随着其应用不断成熟,正由电子政务为主流的应用向电信、金融、能源等行业渗透。同时,平台软件在这些行业中的应用也正逐渐由边缘应用向核心应用发展。
2006年,中国IT服务市场整体规模已经达到1430亿元,同比增长26.3%,呈现出强有力的增长态势。
专业服务中,业务流程外包、IT系统外包服务市场成为2006年增长速度最快的细分市场,分别达到38.6%和28.7%。软件外包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在我国已经出现了首个万名员工以上的软件企业。虽然这些企业和TCS、Infosys等国际软件外包巨头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在未来,随着软件业国际化进程和国际产业转移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模式的探索,我国将涌现越来越多的达到万人规模的软件企业,软件企业的服务模式也将逐步由外包向平台开发、应用开发等产业链上游升级。
网络服务突飞猛进
在其他细分市场方面,计算机系统产品的增长逐渐放缓,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服务增长迅速,据预测其在未来五年内市场规模累计将超过9600亿元,成为IT市场中的第二大细分市场。
2006年,芯片厂商的竞争贯穿全年。这不仅给产业结构带来变化,还对未来计算机厂商的竞争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未来IT厂商要多关注一些细分的市场,包括家用市场、网吧以及中小企业IT应用,这些将是未来拉动计算机市场增长的动力。
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延续了多年的话题。赛迪顾问预计,未来五年内,笔记本电脑的市场份额还将提升8个百分点,笔记本电脑、X86服务器以及台式PC将成为未来计算机市场的重要驱动力量。
毫无疑问,网络已经成为ICT产品融合的基础架构。2006年,企业网络、数据通信、无线局域网等市场规模达到416亿元,同比增长9.8%。在网络建设未来的轨迹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IT技术作为下一代网络核心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并将帮助固网和移动网络实现融合。
展望2007年,随着3G大幕拉开,电信运营商的转型也将赋予网络设备行业更多的机会。未来五年内,基于宽带的各种应用需求将大幅度增长,IP通信和无线网络将是最大的增长点。
2006年中国计算机市场发展新特点
一、金字工程拉动力趋缓,和谐社会项目崭露头角
经过数年的持续建设,十二金工程中的多数已日益成熟。信息化需求逐步转向硬件维护升级和增值服务,采购增长放缓,个别领域甚至出现减退,对中国计算机市场的拉动作用已经不如过去几年,其直接表现为金融、电信等行业采购所占比重的不同幅度下降。
与此同时,紧急医疗系统、数字环保工程、公共安全与事务、城市监控、社区医疗、社会主义新农村、地震地质灾害等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工程,对于政府部门采购需求的推动力得到彰显,显现出蓬勃的活力。
二、消费市场娱乐化,网络作用力上升
2006年,中国消费市场在不同层面上掀起了娱乐化浪潮。这既体现为产品营销方式的娱乐化,也体现为使用体验的娱乐化。同时,网络社区对大众用户购买决策的作用迅速飙升,在消费用户中的可信度和可参照性大幅度超越媒体广告和传统IT导购网站。
三、中小企业成利润源泉,用户需求二元化
2006年,中小企业依旧是中国信息化应用市场中的明星,其信息化投资在IT总体投资中的比重继续攀升。中小企业板块日益成为行业利润率不断下滑过程中的亮点。在用户端,中小企业用户的需求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大量分散的中小企业用户在寻求基于个性化基础上的集约化,可以称之为“菜单式”;二是基于行业特性的集约化,可以称之为“专业式”。
四、行业竞争加剧,洗牌不可避免
赛迪顾问预测,2007~2011年,受上述因素的拉动,中国计算机市场将实现15.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实现持续有力的增长,2011年市场销售额将达11586.8亿元。其中硬件设备的发展相对平缓,软件与IT服务将实现较快的增长,尤其IT服务发展迅猛。至2011年,硬件在计算机中的比重将下降至50.2%,直逼半数大关,软件的份额将达到11.9%,IT服务的份额达到37.9%。
2007年中国计算机市场发展趋势
一、融合性产品与服务开辟新领域
业界期盼许久的ICT产业大融合,将在技术进步和应用普及的推动下日渐清晰,为计算机产业创造出更多市场机会。
在硬件方面,融合性智能终端值得期待,以IPTV、流媒体为代表的业务将对存储、服务器的需求增长做出显著贡献,MESH的推广将进一步激发笔记本电脑、智能PDA等移动计算产品的需求释放。在软件方面,多产业的融合,会为以中间件为代表的软件和服务开拓出广阔的市场新空间。以3G、MESH为基点,以IP为基准,以中间件为交互界面,软件不再只是计算机的软件,而是走向ICT的软件、M2M的软件、无处不在的软件,在手机钱包、移动商务等诸多领域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竞争重心由中心城市向地方扩散
以台式机为首的成熟硬件产品向4~6级市场寻找发展空间已经成为现实。众多的消费类产品在3级以下城市市场的表现将决定各路豪杰的市场地位。对于行业级产品,华东、华南、华北的新兴边缘城市的贡献将日益显现。对于软件和服务,非中心城市的市场是它们的蓝海。
三、软件网络化、服务化
网络的快速发展,将对软件产业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产生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一方面是生产的网络化,除了早已有之的开源软件的源代码开放,全球程序员借助网络自发开发和完善,微软等软件巨头也在利用网络进行开发和测试并进行协作,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小软件公司加入这一行列。另一方面,则是销售的网络化,摒弃光盘,在线付费下载将成为潮流。
体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令各式“体感”设备不断推陈出新:经典的产品有任天堂的Wii等,新产品中,微软新一代的Kinect堪称一个代表。据悉,这款即将推出的Kinect可在1.2米以外探测并监控人体心率,通过探测血液流动带来的肤色变化来确定血液流动速度,进而据此计算出心率。体感技术本来是用于游戏机的,以微软为代表的大公司把这项技术转型应用于医疗保健行业,代表了当今高科技产品为人类健康所作的努力与尝试。
Kinect是由“kinetics(动力学)”和“connection(连接)”组合而成的新词,是微软早在2009年6月2日正式公布的体感周边外设备。它类似日本任天堂公司Wii上的感应器,大人孩子都可以用它来玩体感游戏。新一代Kinect的功能更加强大,相当于一台不用控制器的3D体感摄影机,导入了即时动态捕捉、影像辨识、麦克风输入、语音辨识、社群互动等功能。最近,微软还试着将Kinect感应器用作外科手术的协助机器,伦敦的一位外科医生已经利用改进过的Kinect设备在动脉瘤手术中做了尝试。
体感技术的核心是实时追踪,它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指向相同:即信息技术编码解码的对象,正从语言深化到话语,包括体态语言、形象、视频等体现于行为中的非结构化数据。话语往往比概念化的语言更能反映人们身心的细微变化。这项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其实有相当大的空间。因为在以往技术条件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一个大的难题,对需要进行长期实时病情监控的慢性病,个人和家庭往往很难具备这样的条件。现在利用传感设备不间断积累血糖、血压、血脂等核心数据,在云端存档,可以方便病人自查及医生看诊。
(一)市场规模
1.移动互联网流量成倍增长
2011年,全球每月移动互联网流量约为600PB,2014年这一数字上升至3200PB。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的最大驱动力。2014年,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流量为2011年流量的7倍有余,2012-2014年,智能手机上网流量都保持每年2倍及以上的速度增长。
移动个人电脑、路由器和平板电脑的流量增长速度较智能手机增速较缓,但2014年的月移动互联网流量也超过了1000PB大关。
图2011-2014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图:
数据来源:Ericsson Database,赛迪智库整理,2015.3
2.移动设备拥有率达到较高水平
截至2015年1月,全球接入互联网的移动设备总数超过70亿台,几乎平均全球人手一台。作为最主要的移动终端设备,智能手机仍然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达12.86亿部,同比增长28.0%。平板电脑增速较前两年显著下降,但仍然保持增长,全球出货量为2.34亿台,同比增长7.2%。近三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3.3%和27.0%,增长幅度有所放缓。
图2013年-2014年全球平板电脑季度出货量:
3.移动互联网用户比例快速上升
图4 2007-2014年全球移动蜂窝用户数和移动宽带用户数:
数据来源:国际电信联盟(ITU)ICT Indicators数据库,赛迪智库整理,2015.3
二、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
(一)产业规模
1.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
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继续蓬勃发展,总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2134.8亿元,同比增长115.5%,为2011年市场规模的7倍多。一方面,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应用,奠定了移动互联网的硬件基础;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所衍生出的互联网金融、交通旅行、在线教育的应用服务愈发完善,并加速推广向市场,成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图2011-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增长图:
数据来源:iResearch,2015.1
2.移动互联网流量高速增长
图2009-2014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发展情况比较: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局,2015.1
3.手机上网用户首次超过PC端用户
图2007-2014年我国移动网民规模及其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1
4.移动应用不断丰富
图移动应用垂直分类活跃度(2014年12月31日):
数据来源:友盟,赛迪智库整理,2014.12
(二)产业结构
1.从设备看,国有品牌市场份额大幅增加
一是随着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的,苹果再次提升中国市场的产品份额,安卓阵营仍然面临强大的冲击。
二是国产品牌在安卓阵营中话语权显著增强。2014年第四季度,三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降至第五位,落后于小米、苹果、华为和联想,且全年市场份额落后于小米。
三是2014年度三星表现一落千丈。主打Galaxy系列和Note系列旗舰机的三星,2014年中国市场份额跌落6.6个百分点。由于三星在韩国经济中的重要分量,以小米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智能手机的激烈竞争甚至被韩国银行经济统计部门认为,直接拉低了三星对中国手机出口,从而降低了韩国的出口和GDP。
图2013-2014中国市场移动智能手机品牌结构:
数据来源:IDC,赛迪智库整理,2015.3
2.从用户看,新生代用户力量持续崛起
用户不断年轻化,80后已经成为中流砥柱,90后和95后作为新生力量迅速崛起。2014年,90后已经占据了移动用户总数逾70%,是当前移动互联网的绝对主力,80后和85后用户占移动互联网用户的24.4%。
(三)主要特点
无线WIFI仍然是最主要的联网方式
图2014年12月移动设备联网方式占比:
数据来源:友盟指数,赛迪智库整理,2014.12
三、创新进展
(一)产品创新
1.可穿戴设备应用即将进入爆发期
可穿戴设备开始得到消费者认可,但囿于缺乏杀手级产品引燃市场,当前市场仍然处于爆发前夜。201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达到2200万台,比2013年翻了两倍多。2015年AppleWatch智能手表的有望成为可穿戴设备的明星级产品,加快释放市场需求。
表2014年部分典型智能可穿戴产品一览表: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整理,2015.3
2.智能家居产品体系逐渐形成实用环境
在“硅谷战争4.0”中,微软、英特尔等老牌芯片巨头让位于新的互联网巨头,包括谷歌、三星和苹果等。2014年1月,谷歌以32亿美元高价收购Nest,后者在智能家居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三星依靠制造业的垂直优势,试图渗透智能家居市场,首先攻占技术含量最高的市场,然后携高端产品的技术优势,由高到低“垂直渗透”,逐级占领市场。
3.智能汽车可能成为移动互联的重要支撑点
2014年以来,汽车向智能汽车时代演进步伐加速,智能汽车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力的又一重要领域。由ICT企业和传统汽车企业主导,智能汽车正在形成从上游的操作系统、芯片、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到中下游的软硬件集成、整车集成和运营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体系,整车企业和ICT企业在智能汽车领域表现尤为积极。奔驰、奥迪、福特、通用、沃尔沃、丰田、特斯拉等国际汽车企业和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国内汽车企业分别推出车载系统等新产品和新车型,谷歌、苹果、IBM、英特尔、AT&T等国际信息技术企业,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奇虎360、中国移动等国内信息技术企业以及运营商纷纷研发导航、语音识别、娱乐等应用程序以及无人驾驶、车载信息安全等信息技术,企业加速跨界进军智能汽车领域。
四、应用推广
2014年,旅游/交通业、移动电商、社交网络、即时通信、游戏和效率工具六个行业创造近2300亿美元价值,成为移动互联网巨头公司的主营业务领域,其产生的价值占移动互联网总价值的89%。
图十亿美元公司的垂直领域分布:
数据来源:Digi-Capital,2015.2
(一)打车应用:引爆交通出行的O2O价值
交通/旅行领域一直是应用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移动互联网投资最值得关注的领域。作为O2O代表的移动打车应用,是用户量大、使用频率高的重量级应用。
(二)互联网金融:倒逼传统银行改革的新生力量
2014年,支付宝和余额宝获得了长足发展,奠定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坚实力量。。随着互联网金融创新频发,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可以期盼,互联网金融可能成为未来倒逼传统银行改革的力量。
(三)工业互联网:引领产业互联的新趋势
2014年3月底,在美国商务部的支持下,由AT&T、思科、通用电气(GE)、IBM、英特尔等发起成立的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力图通过设备与IT技术的融合,将高性能设备、低成本传感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结合,大幅提高现有产业的效率并创造新产业,进一步推进美国“再工业化”国家战略。与德国工业4.0和我国的两化融合战略一齐,将产业互联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四)在线教育:慕课(MOOC)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美国三大慕课平台Udacity、Coursera和edX相继成立,成为全球慕课的引领者。
五、企业发展
(一)总体发展状况
2014年,全球十亿美金移动互联网公司达68家。这些企业的业务大多横跨游戏、即时通信、交通、社交、音乐、导航和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表明移动互联网巨头往往通过某一行业或某几个行业的显著优势,表现出向其他行业渗透与整合的显著倾向。从行业整合能力看,苹果、谷歌、三星、微软等老牌电子产品制造或互联网巨头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引领作用。
(二)国外主要企业发展状况
1.微软:从被动转型到移动优先,多举措加快“移动+云”战略
2.谷歌:提升安卓生态圈活力,向广阔领域延伸影响力
3.苹果:进一步完善iOS生态体系,在智能设备领域广泛蓄力
4.Facebook:转战移动社交,继续保持社交优势
(三)国内主要企业发展状况
1.百度:打造开放智能平台,强化多元化移动应用体验
2014年,百度加快调整策略,通过并购和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的方式,加快移动互联网创新步伐。百度通过在搜索、移动分发和LBS方面的积极投入,建立起百度在移动市场的领先地位。
2.阿里:广泛布局O2O市场,跨界收购完善生态体系
2014年9月,阿里巴巴梦寐以求地实现了美国纳斯达克的上市,并创造了当前最高的IPO市值。通过加快电商平台移动化整合全面布局O2O,进一步强化自身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力,以及跨领域并购丰富移动生态体系,阿里突破了电子商务业务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中的绝对霸主地位,开拓了移动互联网新兴领域,逐渐实现综合能力提升。
3.腾讯:充分发挥移动社交平台,强化全生态开放式创新
2014年,腾讯继续巩固微信的优势,不断提升微信公众平台的体验。截至2015年1月,仅仅3年时间,微信的全球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成为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用户群体规模最大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同时也成为腾讯公司构建移动生态体系的核心入口。
4.小米:打造硬件生态体系,互联网思维延伸至多元化终端
小米以突飞猛进的态势迅速完善着自己的安卓智能硬件生态圈,在已有的MIUI、米聊、多看读书、小米商城等应用软件基础上,形成更加丰富全面的应用。通过互联互通构建以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终端体系。2014年小米了小米手机系列、红米手机系列、小米盒子、小米电视、小米随身wifi、小米路由器、小米平板、小米手环等10余种产品,形成了涵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的硬件产品体系,该体系的智能硬件产品通过互联互通实现互动和融合。
六、产业投融资
(一)国外投融资情况
图全球移动互联网投资细分领域(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Digi-Capital,2014.12
(二)国内投融资情况
2014年,我国互联网领域总共发生的融资1878笔,融资总金额超过一千亿人民币。从投资数量上来看,移动互联网有232笔投资,仅次于电子商务,约占全部投资的1/7。此外,与移动互联网息息相关的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在线医疗也成为投资热点。
图互联网各领域投资项目占比:
数据来源:IT桔子,2014.12
表2014年我国典型移动互联网并购案例表: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整理,2015.3
七、2015年移动互联网发展展望
(一)总体发展展望
1.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四千亿美元
预计2015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收入将达到4000亿美元(约2.5万亿元),比2014年增长约1000亿美元。据Digi-Capital预测,到2017年,移动互联网产业年营收将达到7000亿美元(约4.3万亿元)。移动商务、移动广告、应用内购物、应用即服务模式等成为重要增长点。其中,移动电商收入将达到5160亿美元。个人移动应用规模为740亿美元,企业移动应用为530亿美元,移动广告则为420亿美元,而可穿戴设备其市场规模则为110亿美元。
2.中国移动互联网收入将近四千亿元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仍然十分蓬勃和活跃。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2014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对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进行了详细分析,微软、苹果等移动互联网巨头的战略布局也愈发重视和突出中国市场的地位。据预测,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增速仍将保持近77%的高速增长,总市场规模达3776亿元,较2014年上升1600亿元。
图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预测图:
数据来源:iResearch,2015.1
(二)创新态势展望
1.消费互联网延伸发展,加速转型产业互联网
在近十年的发展中,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发展已经超于美国主流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量的总额,实现了我国以零售业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发展的逆袭。当前,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正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企业互联网。据麦肯锡预计,2013年到2025年间,互联网在中国GDP增长中的贡献可望达到7-22%。消费电子、汽车、化工、金融服务、房地产、医疗卫生这六大产业产值超过中国GDP的1/4,移动互联网将通过互联互通、数字化、智能化,对六大产业融合起到关键性引领作用。
图2013-2025互联网应用对我国主要行业的贡献率变化:
数据来源:麦肯锡《中国的数字化转型》,赛迪智库整理,2014.7
2.云计算成为最重要技术趋势,助力移动终端发力
云计算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最重要技术趋势之一。2015年,巨头们仍将重视公共云和商业云的布局,移动云技术有望快速提升。
3.移动互联网向物联网过渡,智能硬件市场期待爆发
全球智能硬件的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丰富。预计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达到13亿部,手机式平板(屏幕为5.5-7英寸的智能手机)为3.2亿台,平板电脑总出货约为2.33亿台。2015年,随着Apple Watch的,有可能引发可穿戴设备的系统之争,也可能由于拳头级产品的出现而明确产品的发展方向。
4.企业办公BYOD趋势显现,引领企业级应用增长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移动办公)逐渐进入成熟期,移动商务有望成为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大增长点。
5.全球移动互联网价值提升,社会功能不断提升
中国移动互联网收入占据GDP的3.7%,预计2015年,移动互联网将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经济活动,提升社会价值。
2008~2010年各行业IT投资总额以及占比(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08,02)
整个IT市场都建立在各个行业应用需求基础上,所以分析行业市场的特点,了解各个行业市场用户的需求是IT企业推动业务创新和深化行业应用的前提。
改革重组带来新机遇
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告诉记者,政府IT市场未来将以16.3%的增长率增长,2010年达到1034亿元的市场规模。未来政府市场几大重点领域值得关注:大部委制改革,将推进政务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与应用系统的集中、整合与共享;“十一五”规划实施,将带动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六大系统信息化以及各部委金字工程、各地区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深化;地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建设进入。
金融机构未来必须应对金融市场带来的新的、潜在的各类风险打造一个安全、稳定、可靠与高效的金融信息化平台,使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银行信息化投资热点主要集中在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和手机银行以开拓新业务新服务,引入SOA加强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架构,适应银行业务创新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加强银行IT治理与IT服务管理建设。
面对快速发展的证券市场,各证券公司原有的信息系统面临着新的压力,新一代证券交易系统升级改造扩容,证券公司集中交易与集中风险监控系统建设,网上证券交易系统,信息安全与灾备建设将成为重点。保险业务内容的衍生和服务意识的增强使保险业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日益提高,电子商务与在线业务办理将成为保险公司信息化应用的亮点。
未来能源行业IT应用投资重点是大能源行业管理机构电子政务建设,能源分行业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能源行业监管系统建设。赛迪顾问预测2008~2010年,电力、石化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电力、石化、煤炭IT行业应用规模将分别达到214亿元、142亿元、61亿元。其中电力行业改革与供需的“拐点”将推进信息化深入发展,一体化应用系统与集成平台将成为应用重点。各大电力公司集团内部将按照所处层次各有侧重地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及行业电力信息监管系统。
而石油石化行业将把ERP、MES等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扩大,一体化解决方案将受关注,企业应用集成与决策信息分析成为应用热点,信息安全,IT治理和石油石化勘探、计算、设计等专业应用都值得关注。煤炭行业中的安全生产信息化是投资重点,ERP、EAM的应用需求将扩大,“煤矿数字化”是煤炭信息化发展方向,支持集团企业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将受青睐。
电信行业重组在即,因此电信行业的投资热点是未来重组企业的信息系统整合,固网业务运营商的移动新业务系统建设,信息服务业务系统建设,计费系统、客服系统和BOSS系统的升级和改造,分析型CRM、MSS与ERP成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力工具,构筑强有力的商业智能系统以及IT服务管理与IT治理都值得关注。
物流、医疗行业值得期待
未来两年,物流行业IT投资的重点是建设全国性和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物流WMS、TMS等关键业务系统应用和RFID应用等。该市场2010年将达到102亿元的规模。
而医疗行业的IT投资重点从公共卫生领域看是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系统、卫生电子政务建设;从医疗机构来看是各地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渐普及和升级,部分应用基础较好的大中型医院在业务需求促动下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内部系统的全面整合,逐步增大对临床医疗系统(CIS)、医疗影像系统(PACS)的投资比例,电子病历、远程医疗区域之间的信息共享也开始逐步建设,数字化无线移动解决方案将逐步成为大型医院的投资热点。
赵刚预计,医疗行业市场2008~2010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6.9%,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8.3亿元。
农村和中小企业市场成亮点
2007年中小企业IT投资规模达到1829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5.7%。赵刚认为,中小企业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1%,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936亿元。
政府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增加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另外中小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为IT应用市场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中小企业整体运营状况良好,对IT应用的投资也将稳步提升。经济发展将会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从而推动IT应用市场的发展。SaaS模式产品将受到广大中小企业用户的青睐。
2008~2010年,中小企业硬件投入重点是升级与换代,ERP、电子商务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两大应用热点。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指导咨询、新技术培训,需求比例分别高达63.3%、57.3%。机械行业的中小企业将重点建立连接厂内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选择先进、成熟、适合企业管理需求的CAD、PDM、ERP、CRM、电子商务等系统。而纺织服装类的中小企业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纺织制造技术,全面改造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医药行业的中小企业则要求IT产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要符合国家监管机制和GMP标准要求。
2008~2010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将逐步到位,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也具有了推广的价值,信息将进村入户。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认为,农村市场到2010年将达到22.5亿元的规模。
IT投资重点包括建设连接农业部到省级农业厅的网络系统,建设完成延伸到县乡的一个全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三个应用系统:农产品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大篷车,建设国家农业综合门户网站,建立部省两级数据中心,开发整合国内、国际农业两类信息资源,建设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系统及配套环境,建立健全标准规范。
相关:
各抒己见
未来政府、电信、医疗、能源等行业需求层次提高,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强竞争、高需求的金融和政府行业,企业要靠综合实力来竞争。对于弱竞争的交通等行业企业则要靠专业化制胜,在低需求层次的竞争中企业要进行差异化竞争。
――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
关键词解读
改革重组
中央政府大部委制的改革将影响到政府、能源等大行业,带来信息系统整合和共享的需求。这将是这些传统的信息化应用重点行业焕发第二春的重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