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范文

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第1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状;可持续发展;对策;青海互助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323-02

Current Situ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 in Huzhu County

CAI Xiao-ying

(Huzhu County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Park Administrative Committee in Qinghai Province,Huzhu Qinghai 810500)

Abstra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 of Huzhu County was introduced.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zhu County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 were put forward from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providing scientific guarantee,improving application level,broadening research field,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farmer,improving agricultural class,enhancing the level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base construction,etc.

Key words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current situ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Huzhu Qinghai

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位于青海省海东地区互助土族自治县,园区始建于2009年1月,同年11月被省农牧厅和省科技厅联合命名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2010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12年1月,被国家农业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1 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状

近年来,园区以发展“绿色、有机、循环”农业为目标,紧紧围绕“科研创新、推广引领、试验示范、培训带动、打造特色、休闲观光”六大功能,注重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科技研发为支撑,以工业化经营为理念,以市场化运作为机制,以龙头企业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平台,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园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日益显现。截至2013年底,园区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实现产值24.1亿元,带动区内农户户均增收6 800元,人均增收1 173元。

目前,核心区水、电、路、气、通讯、科技广场、日光节能温室、智能连栋温室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园区先后引进并扶持青海互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青海春天药用资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青海杨光良种猪养殖有限公司、青海汉尧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青海居易实业集团公司等27家农牧业产业化企业,并相继建成运行杂交油菜制种、脱毒马铃薯组培、生物药用资源加工、生猪规模养殖、油菜籽加工、枸杞深加工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1-2]。

园区通过建立“园区+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相继建成农牧业产业化基地3 666.7 hm2。以青海互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巴扎、加定、哈拉直沟等乡镇建成杂交油菜制种基地2 000 hm2;以青海介实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台子、塘川、丹麻、林川等乡镇建成特色蔬菜生产基地666.7 hm2;以青海霍普兰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塘川、林川、东和等乡镇建成脱毒马铃薯繁种基地666.7 hm2;以青海谷丰粮油进出口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塘川、五峰、威远等乡镇建成优质蚕豆繁种基地333.3 hm2;以青海杨光良种猪养殖有限公司和青海八眉猪原种育繁场为龙头,在威远、塘川、台子、五峰、林川等乡镇建成互助八眉猪良种仔猪繁育基地;以青海浩园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威远、塘川、南门峡等乡镇建成牛羊养殖基地。同时,园区积极创新发展思路,组建了农牧业产业化开发公司,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积极构建购销、经营、信息网络体系,通过融资、申报项目等方式,认真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积极参与园区建设[3-5]。

2 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对策

2.1 加快新技术与新品种引进步伐,加大科研示范力度

积极引进国内外各项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重点引进蔬菜、食用菌、花卉、果品等新品种,引进栽培、加工等新技术。

2.1.1 做好现代化种植示范。重点实施好8 000 m2智能连栋温室现代化种植系统示范项目,开展特色蔬菜水肥一体化种植示范和高原特色作物种植示范;继续做好5 000 m2智能连栋温室特色种植,开展特色花卉、蔬菜新品种种植示范;继续做好18 000 m2高标准日光温室现代种植,开展蔬菜、食用菌、苗木、果品种植示范。引进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

2.1.2 做好现代化育苗示范。在智能连栋温室内建成3 000 m2的莓类工厂化育苗中心,开展年产370万株的树莓、蓝莓、穗梅等莓类新品种育苗;在智能连栋温室和高标准日光温室内建成6 000 m2的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开展年产1 000万株的特色蔬菜工厂化育苗;在高标准日光温室内建成4 000 m2的花卉工厂化育苗区,开展年产200万株的花卉工厂化育苗及生产。

2.2 加快农牧业专家工作站高效运行,提供科研保障

在初步运行全省农业科技专家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推动专家工作站深入规范运行。在建成运行的科研中心内分类设立专家工作站,建立良好的沟通和服务机制;受聘专家经常性深入园区,结合园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解疑、指导、培训等有效的科技服务;受聘专家通过与院校或科研机构的协调,带项目、带资金在园区围绕自身研究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争取取得科研成果。同时举办科技培训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2.3 加快主导产业科研创新,提高应用水平

2.3.1 着力提高制繁种水平。在巩固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将特色制繁种作为互助县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进一步做大和巩固制繁种基地,提高制繁种档次和水平。积极选育和引进适宜高海拔地区种植的特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进一步扩大杂交油菜种植区域面积;积极开展马铃薯早熟高产菜用型、高淀粉加工型品种选育工作。

2.3.2 加大重点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以创建农业高产示范田为带动,以优良作物品种为核心,大力实施沃土、植保、地膜、种子等工程,重点推广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油菜、马铃薯、蚕豆等高产创建示范田,引进小麦、马铃薯、油菜、蔬菜等优质品种,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措施,推动良种良法配套,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2.4 加快与高校院所合作进程,拓宽科研领域

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点与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青海大学、河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农业科技平台建设、人才交流、科技培训、项目建设以及油菜、马铃薯、休闲农业、食用菌、八眉猪等领域开展合作。做好与青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互助农业科研示范基地、青海大学互助农业科研创新基地的基础上,争取与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在树莓种植研究领域进行合作,开展树莓新品种试验种植、示范推广;与河北农业大学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领域进行合作,开展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点)的创建与申报;与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在中藏药材领域进行合作,开展中藏药材新品种试验种植、示范推广;与青海省农业科学院在蔬菜领域进行合作,开展甜椒及其他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建设种植示范棚和示范基地;与中国航天空间技术研究院在航天生物育种方面进行合作,开展太空甜辣椒、西红柿、茄子及葫芦等航天新品种的育种示范,建设航天生物育种示范基地。

2.5 加快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提高务农人员素质

会同省农牧办、科技厅、省妇联及县农业和科技、畜牧等部门,加大对农村科技明白人和乡村科技骨干的培训力度,举办省级农牧业科技培训班、县级农牧业科技培训班。加大对园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赴外地进行学习深造,组织园区干部职工举办专业知识培训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素质。重视引智入园工作。邀请各地科研专家入园技术指导,聘请高校院所的农业专家开展技术培训,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科技能手,弥补技术人才缺乏的现状,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2.6 加快企业科技项目落户,努力提高农产品档次

认真抓好入驻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农产品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大园区企业项目建设力度,重点实施互丰种子加工项目、汉尧菜籽油加工扩建项目、泰和源土猪养殖续建项目、中厚土猪肉加工续建项目、天普药业药材加工项目、居易枸杞加工项目等,督促企业装备先进生产流水线,鼓励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以制繁种、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互助”特色农畜产品品牌。

2.7 紧紧围绕“绿色有机循环农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水平

2.7.1 加快示范基地建设。围绕发展“绿色有机循环农业”这一主线,在塘川、台子、威远、东沟等乡镇建立特色蔬菜、瓜果、食用菌等种植示范基地和八眉猪、獭兔、葱花土鸡等特色养殖示范基地,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注重良种与良法、农艺与农机组合配套,加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新型农作制度推广应用,提高优良品种、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率。

2.7.2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积极探索农牧结合、农机农艺、粮经结合的技术合作型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鼓励对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和作物秸秆等副产品的开发利用,重点在台子、塘川等乡镇发展蔬菜种植、牲畜养殖、沼气综合利用循环模式;在五峰、东山等乡镇发展青玉米、黑麦草、燕麦种植,牲畜养殖,有机肥综合利用循环模式,逐步形成以农补畜、以畜促农、循环发展的农牧业生产格局。

2.7.3 做好科技示范点示范推广。着力实施好9个种植示范点,通过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农户进行科学种植包括台子乡上台村有机循环农业示范点,台子乡下二村食用菌种植示范点,塘川镇高羌村特色叶菜种植示范点,塘川镇总寨村蔬菜观光采摘示范点,威远镇西上街村果品种植示范点,东沟乡尔开村药材种植示范点,林川乡贺尔村树莓种植示范点,塘川高羌村杂交油菜新品种高产创建示范点,加定镇扎隆口村苗木种植示范点。

2.7.4 加快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依托互丰、汉尧、霍普兰德、介实、谷丰、瑶池等园区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形式,在示范区乡镇建成农牧业产业化基地,以杨光、八眉猪场、浩园等畜牧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在塘川、台子、五峰等乡镇建成互助八眉猪养殖基地村。

2.7.5 改善产业基地生产条件。积极争取和实施面向农牧业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整合交通、水利、电力、扶贫等建设项目,开展示范区道路、灌溉、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成果试验推广提供保障。

3 参考文献

[1] 林岩,刘涛.农业示范区文化建设研究――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09(10):251-254.

[2] 杨学军,王强,田义文.农林高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机制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09(1):119-121,124.

[3] 龙涛,彭忠益.园区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10):276.

第2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现状 看法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概述

科技的进步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的不断增长与降低生产成本的需求催生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美国是最早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付诸实施的国家。在见证了美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取得的成功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响应可持续发展,吸取美国的经验开始走自习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1994年,我国提出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

不同国家对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各有异同,发展重心也各不相同。

但是其基本特点受到世界人民普遍的认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1.1、持续利用性。实际上,我们所能从自然界获取的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大部分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农业生产中如耕地等在内的很多资源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这些资源的利用上,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使用,杜绝过度开发,一旦受到毁灭性破坏,我国农业资源将遭受难以挽回的损失。对于一些可再生资源也要注重防止过度开发使用甚至破坏性使用,要用在长久的眼光看问题,确保资源的持续利用性。

1.2、可选择性。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生产走向机械化、现代化,当前农业生产不再是过去的靠天吃饭,先进技术的引进增加了产量,加快了农业可持续生产步伐。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同地理条件下的区域农业所选择的生产技术也不同,采用合适的技术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增加产量。

1.3、效益性。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创造高效益,促进农业发展,缓解民生问题,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农业经济只有创造高效益才能为环境保护提供最可能的实施条件,为后代生存与发展提供最大的使用资源。

坚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将为我国环境保护、解决三农问题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人民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难免会出现一些阻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结合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笔者将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2.1、可利用资源减少。农业发展离不开对耕地、水源、草场与林地。气候的不断恶化与人为破坏的增加导致了这些农业赖以发展的资源日益减少,导致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受阻。

2.2、生态环境恶化。气候的恶化导致我国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又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大面积的耕地丧失了原有的肥力,耕地减少的同时产量也随之下降。另外由于人们破坏性的开发森林资源,导致草地“三化”现象严重,对于发挥森林与草地的作用来建立健康的农业环境产生很大的阻碍。

不仅如此,农业生态系统被破坏,污染现象加剧。由于城市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我国大部分河道受到严重污染,近年来发生的如太湖蓝藻事件等一系列问题显示出水污染问题的严重。耕地也受到了污染,农药残留与河道污水导致了大面积的耕地土壤结构被破坏,农产品质量下降。

2.3、农民收入少,生活负担重。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但与农民投入的高成本相比较而言,农民农业生产收入并不算高。再加上物价的持续上涨,农民生活开支进一步加大,生活负担并未出现大幅度减轻。在并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比东部地区农民收入低很多,生活压力很大。

我国农民数量大,实施农业补贴的可行性不大,并且对农民的帮助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2.4、农业结构调整不合理。调整农业结构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促进产业多元化,增加产量,提高农民收入。然而我国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却出现一些偏离目标的地方。问题之一在于农业信息化程度低下,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农民个体只为当下生活,不能从长远的角度进行科学的结构调整。此举往往创造不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反而会造成产业破坏等不良后果。

此外,有些政府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时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不考虑实情盲目调整,给农民生产收入带来不利影响。

3、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建立环境控制机制。建立完善的环境控制机制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保护而言是不可缺少的步骤。保护环境工作的前提任务之一是让社会尤其是农民意识到保护环境对自身生活发展的重要性。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然而我国农民的文化与思想水平普遍较低,可持续观念薄弱,导致产生许多破坏性生产行为。政府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向社会宣传环保与农业、生存之间的利害关系,让社会尤其是农民意识到保护环境,合理开发的重要性。

3.2、增加农民收入,宣扬计划生育。农民生产不能形成规模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发展资金短缺,政府如能给农民提供更多贷款援助,就可以帮助扩大生产资金,农民就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扩大经济收入。在生产技术上,政府一方面要鼓励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及时帮助农民引进符合地区农业发展的先进生产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

3.3、进行统一科学的产业结构调整。政府需要让农民认识到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强化农民的大局观,纠正农民小农思想中的错误,由政府进行统一的结构调整,避免农民随意、胡乱调整。

4、结语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将不断遇到新的难题与障碍,政府需要及时调整政策体制来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从事农业研究人员要不断总结、创新新的发展理论,将理论用于实践,农民与相关农业成员要不断摸索研究更适合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路线,以促进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已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一项长期坚持的任务,在不断的调整与进步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范文

>> 浅谈我国电动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论我国保水剂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低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论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创业投资:我国西部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展望 浅析街舞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农超对接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电子农务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展望 浅析我国林业机械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兔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及展望 浅谈我国民用家具市场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钢结构现状及发展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马骞.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调研[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RSCE),2009,6(4):38-39.

[4]陈晶晶.中国地铁进程[J].CITY&LIFE,2009(9):12-15.

[5]汤国荣.地铁在中国都市悄然兴起[DB/OL].维普数据库.

[6]雷风行.中国地铁建设的概况及发展思路[J].世界隧道,1996(1):1-6.

第4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范文

>> 衢州市衢江区茶树良种化现状及成效 衢州市衢江区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宁国市生态及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泰州市姜堰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建德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衢州市衢江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做法 白山市生态科技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衢州市衢江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建议 衢州市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模式分析 山区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衢州市衢江区中心公园规划设计 衢州市柯城区柑桔园地土壤现状及改良措施 贺州市八步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衢州市区公有营业房公开拍租现状及对策 衢州市城区内涝成因及对策分析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柳州市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 兴宁市生态林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云和县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衢州市衢江区2011―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 衢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区推行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EB/OL].(2015-4-29)[2015-11-26].http:///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04/t20150429_526930.htm.

[5] 衢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5-4-29)[2015-11-26].http:///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04/t20150429_526931.htm.

[6] 衢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江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5-10-08)[2015-11-26].http:///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10/t20151008_558 796.htm.

[7] 衢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江区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5-10-08)[2015-11-26].http:///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10/t20151008_558 797.htm.

[8] 张棋,郑水明,叶学珠,等.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践模式和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900-4904.

[9] 席建峰,高飞,房苏清,等.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2(9):47-48.

第5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范文

全球工业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人类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发展带来了困惑。因此,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后我国一直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并在十报告中明确提出“美丽中国”的战略,即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是新形势下党的使命和宗旨的新要求。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无烟产业,是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增长点。目前,旅游业正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产业。许多省份将旅游业列入战略性支柱产业,约有85%以上的城市和80%以上的区县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可见,发展区域旅游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助推器,美丽中国建设也为区域旅游的可持续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研究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建设生态旅游大国,树立生态文明强国形象,是实现“美丽中国”这一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一、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河北省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也是旅游资源大省。它地处华北,北依燕山,南望黄河,西靠太行,东坦沃野,内守京津,外环渤海,是华北之中心,京津之腹地。周边分别与山东、河南、山西、辽宁、内蒙古等省毗邻,海岸线长 487公里,总面积达18.77万平方千米,总人口7424.92万人,现有石家庄、承德、秦皇岛等11个省辖市,省会石家庄市。河北的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均跻身亿吨大港行列。河北的铁路、公路货物周转量居中国大陆首位。

此外,河北还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达930处,居全国第一位。拥有长城、避暑山庄、清东陵和清西陵3项世界文化遗产;拥有邯郸、保定、承德、正定、山海关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是长城途经距离最长、保存最完好的省份,境内长城遗存达2000多公里。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携手河北省张家口市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综上所述,这儿既有北戴河海滨等独特的自然风光,又有清东陵和清西陵等众多的文物古迹;这儿既有我国现存最大的园林――承德避暑山庄,又有我国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山海关长城;这儿既有定窑、磁州窑和唐山陶瓷等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又有河北梆子、皮影等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许多土特产品和风味小吃更是享誉中华。

二、美丽中国视域下河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据统计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的旅游收入及其占全省GDP的百分比如下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近五年河北省旅游业总收入不断增加,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不断加大,并已成为河北省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是,仍存在诸如游客旅游消费较低和停留时间较短等突出问题。例如,2015年,全省国内游客人均消费916.26元,在冀平均停留时间1.72天;入境游客在河北省人均天花费189.21美元,平均停留时间为3.3天。这些现象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河北省的旅游还能走多远,制约河北省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源是什么?因此,评价河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辩证分析河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增强旅游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拉动和支撑作用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美丽河北,乃至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本研究利用能值分析方法,通过对“十二五”期间影响河北省旅游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各个指标值进行计算,绘制出了20111-2015年河北省旅游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变化折线图(见图1)。由下图1可以看出,近五年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状态良好,旅游环境负载率较低,处于强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是,旅游系统能值产出率呈下降趋势。

三、美丽中国视域下河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综上所述,区域生态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相辅相成,因此,为了使河北省的旅游业今后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而促进美丽中国建设,本研究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提高系统内可更新资源的能值利用率

旅游环境负载率并不是越低越好,负载率低,说明该系统内环境处于低负荷状态,环境承受的压力不大,同时,也是地区经济不发达的表现。因此,应加大对本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充分发挥其“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旅游资源大省”的独特优势,在现有的山、海等自然观光旅游基础上,深入开发红色旅游、温泉旅游、滨海旅游、生态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和冰雪旅游等,实现河北省“红色+蓝色+绿色+白色”等多“色调”旅游。

(二)发挥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游客消费挡次,进一步提升本区域旅游能值输入

与周边省份相比,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明显落后,省内游客消费水平低、停留时间短等阻碍了河北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实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河北省旅游产业与工业、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工业旅游、农业观光旅游、会展旅游、文化旅游、中医保健旅游、修学旅游、体育旅游等,有利于本省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和旅游经济收入的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潮流,提升河北省旅游产业竞争力。

(三)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全域旅游,实现旅游产品提档升级,提高旅游系统能值产出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河北省旅游业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因此,调整河北省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势在必行。结合以上数据分析发现,河北省各市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旅游产业发展参差不齐,保定、石家庄、秦皇岛等地旅游资源丰富,知名度高,旅游经济效益较好,但是,廊坊、沧州等地虽各有特色,但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较差。因此,笔者认为,今后河北省旅游政府部门应该在旅游吸引物供给、旅游购物供给和旅游服务供给方面做出改革,优化旅游产业供给结构。

在旅游吸引物供给方面,突破旅游吸引物就是到景区景点这一传统旅游观念束缚,应该将本地的节庆赛事和会展等大型活动纳入旅游吸引物范畴。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本地旅游资源类型,还能吸引更多高消费旅游者的前来。

众所周知,河北省民间工艺和土特产品众多。但是,旅游商品种类单一、包装简单,大多不便于保存和运输。因此,在旅游购物供给方面,应努力实现旅游商品的个性化、创新化和精品化,增强旅游商品的实用功能,让旅游商品从单纯的纪念品变为旅行生活必需品。

在旅游服务供给方面,河北省有许多旅游胜地如西柏坡、野三坡、清西陵等都位于农村,这些地方的旅游服务人员多是由当地农民组成。这些人员只经过简单培训就上岗,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均有待提高。尤其是入境旅游的发展更亟需大量高素质的外语旅游服务人才。

第6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素;创新路径;浙江省

浙江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农业水平稳步提升。各种农业示范建设基地的落成,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机械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使浙江省农产品经济水平持续增长。但在提升农业经济的过程中,浙江省发展可持续农业经济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并且在浙江省实施“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计划后,促使现存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改革创新,以跟愈演愈烈的农业经济市场相适应。

1浙江省实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曾提出,21世纪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可持续农业。具体而言,可持续农业是保护自然环境、粮食供应充分和农业市场公平公正的有机结合,它最本质的要求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生产能力之间的协调,并且这种协调是建立在可持续性、共同性以及公平性的原则之上。可持续农业是一种环境与农业良性循环的发展方式。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极易造成使用水平大于资源承受水平的情况,如果不改变现状,平衡农业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会造成农业资源过度利用和自然环境被破坏的严重不良后果。就浙江省农业现状来看,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在总体上改良基层农产品市场的结构,运用高水平技术建立更加合理的生产营销体系,从而减少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现象。

2制约浙江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1农业原始资源不足

浙江省人口众多,目前已达到5500万。人口数量非常巨大,而土地面积却只有10.55万km2,占全国的1.10%。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食品、供能、居住地等生活必备条件的需求大幅度提高。浙江省在快速发展城镇工业化的同时,却没有做好相应原始农业资源的保护措施,致使许多农田出现荒芜化现象。农业原始资源被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给浙江省发展可持续农业及自然环境的保护,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与此同时,原本一些能给农业经济带来效益的成果也将被相应抵消。

2.2浙江省政府在农业上投入不足、技术水平不先进

尽管浙江省政府近年来在农业发展上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但是这部分支出占财政部门总支出的比例却仍然较低,这就意味着省政府在农业发展趋势上所投入的财力物力还远远不足。具体来说,浙江省农业高水平技术的应用落后于其他农业大省。另外,推广机制不健全,更新维护速度较慢,农业科研人才储备不足,研发资金供给不到位,这些都是导致浙江省农业经济无法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此之外,数量众多的农业从业人员知识文化水平和科学种植思想仍旧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从总体上看,农村人口的学历普遍为初、高中,有些落后地区的平均水平甚至只有小学,这直接导致了浙江省农民不能很好地接纳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从而影响其经营管理水平和科学种植能力。

2.3浙江省农业市场的体系不成熟、机制不完善

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农产品也改变了以往自产自销的模式,转变为规模化生产销售。面对规模化农产品产量急剧上升的情况,如果没有相应的市场培育与管理机制,势必会影响产品的对外销售,从而导致现有农产品的区域流通性和结构完整性出现过剩,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很难进行下去。就现在的情况而言,浙江省部分地区的农产品市场培育体系已经基本完善,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可以发挥区域辐射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更多的农业基地面临着生产销售体系不成熟、缺乏合理稳定的贸易渠道的局面。以上不良因素综合起来,造成了农产品市场机制这个“看不见的手”无法正常发挥对产业的干预能力,从而进一步导致农业经济市场不能得到健康良性的发展。

3浙江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促进农业市场体系完善

为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带动农业周边产业,例如林业、牧业及渔业等产业的发展,大力健全农业市场经济体系,努力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此外,省政府应当全力支持各县市区建立更多的综合性农产品交易中心,完善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一条龙流程。完善的市场体系是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

3.2最大化优化资源配置

逐步改变之前运用的土地漫灌方式,使用新型的灌溉技术,并加强在农村城镇等农田多的地区进行推广。对于农作物病虫害以及农田杂草问题,改变以往施加农药的做法,转变为运用生态科学技术,例如使用“生物天敌”防治措施。出台相关政策,改善农村人口增长过快的现有局面,从而最大程度地减缓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3.3推动建立农业保护区

作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产业体系,农业需要人为的保护,而不能任其随意发展。农业的核心基础———农田,也是一种人工的生态系统,它的维护同样需要人来干预。所以推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保护区是至关重要的。借鉴西方农业发达国家的做法,我们需要建立保护区和示范区来规避市场竞争和自然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潜在风险。从此处可以看出,推动建立风险保障体系,包括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农产品储备准则和农业风险评估系统等,是极其有必要的。与此同时,必须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省农业厅需要联合科技部门进行及时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与风险预测,并准确地传达给农业工作者。这些都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措施和根本保证。

4结语

随着浙江省农业经济越来越发达,一系列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随之产生。浙江省政府和相关农业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视程度,积极探寻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方法,增加对其投入的财力物力,同时坚决贯彻执行农产品种植和销售的高水平标准,从而使浙江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更加健康稳定。

作者:刘克勰 陈晓菊 单位:宁波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喜广,陶楚南,陈银蓉.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1):26-29.

[2]刘一苏,刘朝晖.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农业与技术,2007(1):130-133.

[3]应风其.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2.

第7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三峡库区;循环经济;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中上游,是我国中西部结合地,范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19个区市县,总面积5.6万Km2。库区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劳动力资源、矿藏资源、旅游资源等,库区本是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的地区,但由于历史、地理、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它又是我国成片贫困山区大巴山区和武陵山区的组成部分,不少县属国家贫困县和省级贫困县。而且三峡库区是我国长江流域中一个典型的经济低谷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发展水平低。

一、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现状

(一)三峡库区经济发展水平。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属于经济较落后地区,即使与欠发达地区――西部相比,三峡库区也属于经济落后的地区。2003年库区人均纯收入为2,101元,而重庆市、西部和全国分别为2,535元、1,966元和2,622元。库区略高于西部而低于重庆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占重庆市和全国的比例分别为82.87%、80.13%。2003年库区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252元,而重庆市和西部分别为962元、447元,库区仅相当于重庆市和西部的26.2%、56.38%。库区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为1,843元,而重庆市、西部和全国分别为3,038元、2,108元和3,547元,仅相当于重庆市、西部和全国的60.67%、87.42%、51.96%。

(二)三峡库区产业结构。三峡库区长期以来生产水平低下,传统的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经济结构落后。改革开放以来,三峡库区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十分薄弱,技术装备陈旧,产出效率低。库区大部分区县经济缺乏支柱产业支持,产业空虚化、边缘化问题突出。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的具体问题为:

1、产业结构层次低下。从三种产业结构来看,2003年库区三种产业的构成为:21.07∶43.83∶35.1。

2、产业结构的内部结构不合理。从各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三峡库区的农业长期以来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农业结构单一,是典型的以“粮猪型”为主的农业生产结构。而且农业长期受传统农业的束缚,不断开荒种地、毁林造田,使库区进入了“越垦越荒,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之中,并且生态环境也因此遭到极大破坏。

(三)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从以上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它不利于库区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库区成了中西部具有代表性的大面积区域性贫困的欠发达地区。《重庆市三峡库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即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良性机制。三峡库区的循环经济刚刚进入实施阶段,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二、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一)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对策。针对三峡库区的实际情况,三峡库区循环经济是指: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发展循环型区域经济为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并重,按照库区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一二三产业,在库区内形成各具特色的带有支柱性质的产业和符合市场需要的拳头产品和服务。

1、利用库区资源优势,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1)在工农业结构调整方面,从工业领域淘汰、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业,用清洁生产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和更新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技术产业,形成循环经济占主导的循环经济型企业。

(2)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其规划建设中,全面促进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的调整,淘汰那些污染重、消耗大的传统企业,建设具有高新技术、节能降污的新型企业;高起点的建设低耗、高附加值生态工业园区和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使信息业和工业同时发展,实现区内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合理循环和配置,使三峡库区园区生产达到生态化。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建立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从农业经济抓起,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围绕土地治理,综合布局,保土建林等对库区进行全方位生态农业设计和建设。根据三峡库区不同区带,不同地理条件和资源特点,对农业进行多层次的产业布局,利用科学技术增加能量。

3、提倡绿色消费,在市场消费体系中培育循环型消费新理念。绿色消费市场是一种特殊的市场形式,它属于一种超前消费。政府在采购中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保标志认证的产品,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的产品,在使用中注意节约及重复使用,在办公用品废弃后主动回收。

(二)三峡库区发展循环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促进作用

1、在制度上,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遵循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高技术产业化等有效途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建立起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

2、在观念上,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循环经济能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相和谐,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把发展观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

(三)三峡库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1、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以及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在现实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础上,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高级化,这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产业结构优化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2、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循环经济增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也即是说产业结构的优化能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优化产业结构无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之一,发展循环经济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优化产业结构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利互惠

三峡库区通过以上循环经济发展途径中产业结构调整部署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必将促进库区经济的发展,并实现库区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就好比是循环经济的基石,必须先打好基础,产业结构调整好了,三峡库区的循环经济才可能快速发展。由此可见,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互成条件,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对区情实际的认识,我们可以发现,三峡库区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是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唯有先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而循环经济的发展又能在制度和观念上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它们二者互利互惠、密不可分。因此,三峡库区应当将发展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实现库区的可持续发展,继而带动库区经济腾飞。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国阶.三峡库区经济发展评价[J].山地研究,1996.14.

[2]李炯光.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研究――以经济结构转变为视角[M].重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8.

[3]田代贵.长江上游经济带协调发展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8.

第8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林业经济 科学管理 发展

建立合理的农业经济结构为整个农业和谐有序发展奠定基础。农业经济的主体是农业种植系统,是农业保护的主导,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切合市场需要,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有利于实现高效的农业经济效益,保障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合理的农业经济结构是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农业体制发展问题的改革。土地度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同时,农业的发展也可以实行这种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形式。以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方式进行经营生产的周期比较长,可是在效益方面是可观的。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经济属性,科学发展是农业经济走出困境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政策根本不能够适应农业经济的发展,会极大地制约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农业经济体制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构,也并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这就需要正确的、科学的生产方式,因此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缺乏保障体系。

资金需求约束。我国的农业属于弱质产业,难以形成稳定的资金积累。过去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弹性较低,面临大面积的亏损。同时还受到土地使用权分包到户的影响,导致了农民的资金需求约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业产权流转不规范因素的影响,农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采取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

副业经营分散。由于社会经济的信息闭塞以及行为习惯等影响,我国农民所从事的副业主要以家庭户为单位。很多弄副产品难以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基础上进行出售。很多农户更愿意投人到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的农业项目上,缺乏主观上的积极性。非农产品将按照同行业的平均劳动时间进行销售,造成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将无法在市场上获得全部产品价值。

二、林业经济的科学管理技术

完善农产品市场调节机制。要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采取“国家采购干预”来调节国内农产品市场。实施刺激农产品出口政策 ,提供出口补贴,简化粮食出口增值税的退税程序,降低农业生产竞争造成的负面影响,采用专门的保护措施和反倾销措施等来对农产品进口进行调控。把农业列为未来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完善农业政策及法律体系,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重视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科技创新,建立农业产品的示范基地及园区,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同时从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向社会以及经济效益不断转变,实现农业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重视对农业中龙头企业的培养与支持,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

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生产要素的适度集中。采取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的基本模式, 解决现阶段农业面临的劳动生产效率低下问题,结合新形势下我国农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加快推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多种组织形式,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推行新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保证农民的利益和合作社的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提高农业经营规模。以区域为单位鼓励产业化经营。以“村民自治”为宪法性制度安排的背景下进行有组织的规模化经营。不同区域选取出产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在有组织的生产经营中,就增强了副业产品的品牌推广能力。根据副业内容,可以让农户在家中完成。

优化农业经济的结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优化农业经济结构,能够充分地利用农业的特色产品,通过立法明确农业科技工作的意义,建立科技项目管理体系,要确保改革目标进行林业生产,营林报酬率不低于他们从事其它行业的报酬率,实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共同、和谐发展。保障经济管理工作有稳定的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业扩大再生产,使得集体经营者进行变革,才能实现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引发新兴的产业,实现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发展农业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树立全面、可持续的农业经济观,构建循环经济系统结构,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紧迫要求。是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开辟农业化道路,用新模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志明.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晋城市农业综合开发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7,(11).

[2]陆永钦, 盖振东, 尉连军.依托农业综合开发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无锡市农业综合开发与发展现代农业专题调研报告[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8,(03).

[3]于正流, 于广济.农业综合开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J].农业装备技术,2008,(06).

第9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节水灌溉 农业经济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我国的人口众多,农业在我国的社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国要努力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关系到我国人口的生存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更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兴衰。由于我国的地理位置独特,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水资源严重匮乏。水资源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保障,我国的农业也陷入了缺水的危机中,因此,要努力发展节水灌溉。

1、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是依据当地农作物生长对水需求规律和本地的供水现状而采取的各种节水方法的总称。它能够大幅度提高水的灌溉率,充分的利用水资源来获取最大的农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现代农业对耕地灌溉的需求的角度来看,节水灌溉就是集合了集约灌溉、现代灌溉、科学灌溉等于一体的灌溉,是在水文学、农业水管理和水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的节水体系。

所以,要发展节水灌溉,就要大幅度的提高对天然降水和人类供水的利用率。节水灌溉的目的不是在于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而是提高农田的总产量。同时也要注意,在重视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保护生态环境,要重视长远的利益,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样才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水资源匮乏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很多,但人均占有量非常少,仅有2220m,还不足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也分布不均,长江以南水资源丰富,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70%,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38%;长江以北的水资源短缺,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0%,其中黄、淮、海、辽等流域的水资源仅仅占9%,而耕地面积却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42%,因此农业用水严重不足。还有不少的地区间的存在着争水矛盾,而干旱的山区和牧区饮水都十分困难,并且经济也非常落后。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是势在必行的。

3、 节水灌溉是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发展节水农业,就必须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并且提高农业产量,提高农民的收益。并且需要水利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部门、农技推广部门等有效的结合起来,共同为建设节水农业而努力,从而促进东川区的节水农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3.1 东川区的农业灌溉现状分析

东川区的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来自于团结渠,它是东川的命脉工程,是铜都镇农田灌溉及桃树沟电站用水的主要水源,而且是东川城市供水的替代工程,一旦灌溉用水得不到保证,除影响农作物收成外还直接危及城市日常生活供水,故对东川城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3.2 团结渠现存问题分析

3.2.1 河床淤泥严重

团结渠的取水坝、渠首段主要受到大白河的上、下游的河流两岸泥石流的控制和影响。使得拦河闸的上游仓房段的黑沙沟、拖沓沟、许家小河、桃家小河四条主要泥石流沟先后暴发泥石流,大量的固体物质冲入河床,造成整个仓房河段平均堆积淤泥高0.7-1.5米,闸上游库区很快淤积堆满,形成大面积的河漫滩,而且每年以0.25~0.3米的速度往上抬淤。

3.2.2 团结渠缺水困难

由于河床内泥沙淤积严重,并且由于大白河下游人们围河造田,河流改道等,使得大白河的河道七弯八拐,河流状况混乱。并且,由于公路建设,将大量的弃渣堆于团结渠的坡面上,在地表水的冲刷作用下形成泥石流,一部份进入大白河河床,使得该段河床的淤沙高于拦河闸门叶上沿,使之失去拦水功能,团结渠取水就更加困难了。在2000年以后,几乎每天都要开闸冲沙,方可取到一定数量的水,取水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水要求。

因此,取水改造势在必行,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目前闸底坎也没有加高的可能,因为加高闸坎后,对上游农田及桃家小河公路桥、阿旺公路桥、上段铁路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将大大缩短使用寿命。

3.3 发展节水农业的措施

3.3.1 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只有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来发展节水农业。所以,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讲座等形式来提高对节水农业、节水技术、节水材料和节水经验的宣传力度,从而增强人们节水意识。同时,可以定期的对农业技术干部、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节水技术,从而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3.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依据东川区的地区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农作物,并提高农业的耕作技术,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改善农田的灌溉方式,从而建立和发展节水农业。如,在果林和圆艺作物进行栽培和灌溉时,要推广使用喷灌、渗灌和滴灌等灌溉方式;在农田的生产中,在采用低压管道输水、行走式和移动式的补灌方式等措施的基础上,还要推广种植抗旱作物,利用种子包衣等类型的抗旱栽培技术。

缺水的农田要增强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充分利用降水来灌溉农田,同时也要对不合理的农田耕作方式与农作物的栽培模式进行改革,利用水渠等方式建立田间的储水库,大幅度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而灌溉丰富的农田要降低对水资源浪费,做好衬砌防漏等节水方式,将提高田间的水资源利用率作为节水工作的重点。

3.3.3 推广旱作农业的发展

首先,推广节灌补水技术和微集水工程,利用现代技术将天然降水进行时间、空间的再分配,从而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要重视在梯田坡面下将雨水聚集,然后用于农田灌溉,也可以采用地下窑窖集,在地表建立蓄水池等方式来灌溉农业。

然后,推广使用节水抗旱的农作物品种和采用高效的农作物栽培技术,依据作物对水的需求的规律来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推广种植耐旱、高产的农作物种类,发展种植和培育旱地特色的农作物品种,加快耐旱农作物推广使用。

最后,推广耕作与覆盖保墒技术,在进行耕种时利用地面农膜和生物覆盖的方法来减弱土壤的毛细管作用,定时清理田间杂草,降低地面芤。同时通过适墒早耕、浅耕灭茬、旋耕等耕作方式来提高对雨水的接纳与保存。并且在灌溉后采用后棵间中耕、耧划、免耕、少耕等方法来降低地面水分的蒸发率,这样有利于节约用水,实现节水灌溉,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4 增强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

不同种类、品种的农作物的抗旱性能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我国目前现有的常规育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发展节水农业的需求,因此对农作物种类、品种的改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努力发展生物技术,培育出具有多抗基因的农作物,使得农作物能够抗旱、抗病虫害、高产等丰产等。

3.3.5 建立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建立高效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要依据东川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和农业技术的基础,将水利和农艺、工程管理、现代灌溉方式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能够改善农田的灌溉方式,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相关部门也要重视采用相关新技术、新产品等来完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4、 结束语

节水灌溉是缓解用水紧张,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水资源短期的国家,要努力推广节水灌溉和发展节水农业,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青青;朱厚岩.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2011(04):157-158.

[2]高乐.我国农业节水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11):13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