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管理价值范文

公共管理价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管理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管理价值

第1篇:公共管理价值范文

【关键词】公共管理 艺术价值 管理者

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具有自身的艺术价值。公共管理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外在形象、行为、精神三个方面。作为社会的领导者和维护者,公共管理职责是促进社会秩序的较好稳定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一、公共管理艺术价值的表现

(一)公共管理艺术价值外在形象的表现

艺术通过一定的外部形象表现出内在的价值要求。公共管理形式上的价值可以通过人员的外在形象以及建筑物的特征等表现出来。政府建筑物的外部特征对公共管理艺术价值的体现有重要的影响,政府机关建筑物的独特风格可以更好的体现其内在的艺术形象。管理人员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以及办事效率等方面都可以较好的体现出公共管理艺术价值的存在,从而给人们一种良好的印象。

(二)公共管理艺术价值在行为上的表现

公共管理者行为的艺术价值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得到较好的体现,公共管理者在日常的行为中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基本出发点,从而体现出管理者履行职责所蕴含的艺术美学价值,这就需要管理者在行政行为的过程中要以文明的素养要求自己,以传统的美德灌输自己,从而体现行为上的艺术价值。

(三)公共管理艺术价值在精神上的体现

精神上的艺术价值是管理者公共管理的最高追求,同时也是艺术价值在公共管理当中的核心体现。如果失去内在的精神美,日常的公共管理就失去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公共管理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道德美。公共管理的道德价值对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行政人员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体现艺术价值的魅力。第二,价值美。价值美要求管理者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行政职责的艺术价值。第三,精神美。管理者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艺术魅力,体现公共管理者的仁厚心态和助人为乐的精神风貌。

二、提高艺术价值在管理中的有效方法

(一)改革创新提高管理机构的艺术形象

只有通过对公共管理现状进行切合实际的改革,满足社会各方面发展需要,才能不断改变管理者传统的外在形象,并通过结构的变革,改变传统的机构运行方式,提高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从而体现政府机构亲民、爱民和灵活化的办事风格。通过设立“政府超市”“服务答应”等服务形式加强对群众的服务力度。通过不断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体现管理机构的艺术价值。此外,管理者要在衣着、言谈举止等方面能够较好的体现公共管理艺术价值,提高管理服务者的形象。通过变革和创新的方式对政府形象进行改进,这也是提高公共管理艺术价值的重要环节,让人民群众能够从日常服务中感受到管理的艺术价值之美。

(二)美德的提升推动公共管理艺术价值的体现

公共管理的艺术之美代表的是政府的美德,而政府管理者的言行举止都会对社会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政府管理者美德的提升应建立在高尚道德的基础之上,不能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几千年来传统美德的发展。政府管理者不仅要较好地履行自己的公共职责,还要有建设美德之邦的责任感,从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提升。

(三)改变行为方式,提高艺术价值

公共管理者的行为方式因其所在环境的不同而带有权威性和政策导向性,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就有强烈的推动作用。其行为的外在表现不仅代表自身的行为状态,更代表政府的外部形象,因此管理者行为水准和思维方式的提高对整个社会精神风貌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效果。要使管理者的行为方式能够较好的体现其内在的艺术价值,就应实现其行为方式向文明的方向转变,从而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四)提升管理者的艺术能力和艺术修养

管理者的艺术能力和艺术修养在一定范围内是指公共管理的艺术能力和艺术修养。公共管理者在日常处理问题中,处置问题的艺术能力和艺术效果直接关系到所在环境的公共艺术价值,自身的言谈举止在一定程度上也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在公务办理过程中所表现的对待事情的责任感以及内在的奉献精神也是公共管理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公共管理者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才能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其自身价值。所以,加强管理者的艺术修养、提高其处置公共事务的能力是实现公共价值的有效途径,需要管理者把公共管理工作作为一项艺术的具体实践来看待,从而真正做到个人公共管理水平的提高。公共管理者还需要不断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精神,将自身的理想和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相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做到艺术价值和艺术美的完美体现。

结语

公共管理的好坏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在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中,合理运用公共管理的艺术形式是管理者基本素质的外在表现,只有不断提高管理者在形式、精神和美德方面的艺术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政府职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提高公共管理的艺术价值,就要不断的去创新和完善政府的艺术形象,提高公共管理的内在品质,提高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从不同方面加强和提高公共管理的艺术价值的外在体现。

参考文献:

[1]李水金.论公共管理的艺术价值[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0(6).

[2]薛冰.试论公共管理的逻辑结构.//“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年会[C].2007.

第2篇:公共管理价值范文

一、何为道治

道治是对道家管理哲学的经典概括。“道治”的概念,古来有之。《道德经》第二章,关于“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河上公注释为:“以道治也”。纵观《道德经》全文,尽管无“道治”的直接表述,却不乏近似的表达。如《道德经》第六十章,指出“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第三十章,指出“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因此,可肯定地讲,道治是《道德经》的本有之义,并非后来学者牵强附会。在道家思想发展史上,首次用“道治”概括其政治哲学的是晋人葛洪,他在《抱朴子》文中指出:“道者,万殊之源也。儒者,大淳之流也。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来,儒教也。”葛洪通过儒家和道家在政治哲学方面的鲜明对比,深刻揭示了道家在公共管理方面的特殊路径。道治是一个与德治、法治相对的政治文化范畴。德治和法治相互杂糅,相得益彰,形成中国独特的政治统治模式。道治强调清静无为,不同于德治与法治,且不提倡德治与法治,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失德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老子还提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民多智能,而奇物滋起;法令滋彰,而盗贼多有。”相对于德治与法治,道治更具根本性。

二、《道德经》道治思想对于现代公共管理的启示

1.道法自然是道治的管理原则

“道”是《道德经》最高的哲学范畴,体现了道家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在老子看来,道是最为玄虚的存在,不能被人们的感官所感知,也无法用日常语言来表述。然而,道却是宇宙万物的始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时,道也代表着万物的运行规律。老子提出:“执古之道,以御今之用,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如前所述,道即规律。在老子看来,世界万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作为管理者应该学会发现规律,驾驭规律。对于当前的公共管理者而言,社会主义公共管理是全新的事业,大家在积极借鉴西方管理方法的同时,更应该坚持党的“实事求是”认识路线,在实践中发现公共管理的规律性,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另外,《道德经》第五章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看来,道的本性就是自然,天地效法自然,人亦应该效法自然。因此,对管理者来说,应该顺应人的本性进行管理,如果制定的管理方案违反人性,必然遭到群众的抵制,注定不能长久。在现代公共管理中,不少管理者迷信强权,恰恰忽视了人性,肆意妄为,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如2012年河南省某地轰轰烈烈的平坟事件,结果草草收场,政府威信大打折扣。

2.无为而治是道治的管理方法

在老子看来,“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扰民。从人类社会诞生之日起,公共管理问题就应运而生。但是公共管理的初衷并非一开始就是为了增加百姓福祉。在阶级社会里,管理者高高在上,属于统治阶级,在他们看来,管理既是他们的权力,也是维护其阶级统治的手段,更是不断获得经济利益的保障。因此,他们为维护其阶级统治,维护良好的统治秩序,不断制定各种严刑峻法,对群众实行多方面束缚,同时不断打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状态,让群众苦不堪言。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在当代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从管理学角度看,我国的现代公共管理实践,更多的是强化政府的管理、领导的管理,领导者的主体性在不断凸显,而群众作为被管理者,其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在此情况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主体性就出现了冲突,这正是不少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在老子看来,最好的管理就是老百姓只感觉到管理者的存在,而不受权势和高压政策的暴虐,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政府要积极实现职能转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自发机制,发挥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也应深刻理解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坚持“清静无为,顺道化民”,“治大国,若烹小鲜”,谨慎用好手中的权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决不能“乱折腾”“瞎折腾”。

3.治国爱民是道治的管理宗旨

《道德经》首先肯定人之尊贵,这是治国爱民的逻辑起点。在老子看来:“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他把人从天地万物中分离出来,确立了人在宇宙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老子提出了民本主义主张,他首先反对战争:“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其次,反对统治者横征暴敛:“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再次,老子提出统治者要重视百姓,“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为心”。最后,在管理方法上要实施“无为而治”,让百姓在自由的空气中自在地生活。老子治国爱民的管理原则,在当代公共管理中已经达成共识。作为公共管理者,要把以人为本贯彻到底,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细节中;在使用手中权力时,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牢记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担当好管理者的职责。另外,作为管理者,要善于体察民之疾苦,爱惜民力,一方面要杜绝乱摊派、乱收费现象,尽量降低百姓税负;另一方面,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当前尤其要降低“三公”开支,把更多政府财力用于改善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4.柔弱不争是道治的管理艺术

第3篇:公共管理价值范文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及管理的不断推进,市容市貌及环境卫生管理成为了评价一座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软指标”。如何更进一步把握市容环卫行业特点,从宏观层面优化管理路径的选择为下一步执行层面确定技术路径提供方向,应成为当下思考及研究的首要关注点。本文旨在从公共管理学角度审视市容环卫行业特点,并探讨宏观政策应有的基本价值取向。

一、市容环卫业特点的公共管理学解读

(一)较强外显性

市容市貌是指城市的外在容貌。按照市容管理条例定义,包括建筑景观、公共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广告标志、公共场所等六个方面。而按其字面含义,则包括人视线范围内的一切物体的外在显现。因此,市容状况的优劣,直接面对公众,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公众的评价与监督。

(二)显著波动性

市容市貌的外在表现随着时段、人群等因素,具有显著的波动性。与其他行业相比,短时间内较易达到管理目标,但只要稍加松懈,问题极易回潮,是对管理者工作耐心及韧性的考验。

(三)系统关联性

市容环境治理是个综合性概念,涉及方方面面,是多种行业的聚合体,如市政、水务、农业、房地、环保等,单靠一家之力难以解决整体问题。

(四)即时需求性与长期排斥性并存

一方面,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呼吁菜场、公厕等公共设施能“随手可及”;另一方面,这些公共设施一旦建成,或多或少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即使所有人都希望建成这些公共设施,也都不希望这些公共设施建在自己附近。管理学上有个“邻避效应”,是指垃圾场、殡仪馆、核能电厂等邻避设施,虽然必须配置,但对附近居民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滋生“不要盖在我家后院”情结,使环卫等基础设施的选址陷入两难境地。

(五)较低经济效应

良好的环境具有很强的正的外部效应,但是几乎不直接产生经济效应,不直接表现为GDP的增长。在可支配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政府行政首长往往对此不够重视,较难优先纳入决策视线。

环卫服务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政策层面尚未完全放开,未形成企业主导的完全竞争市场。与建筑领域民营品牌多元化相比,私有资本入市少有问津,导致环卫服务行业的技术创新度和高产品附加值等现代服务业特征尚不明显。

(六)公众责任主体意识缺位

以政府为主导提供环卫服务,其直接效果是高效率地保障环境清洁,但同时也产生了不良的附带影响,即公众自身不愿履行保护环境清洁的责任,不承担义务而免费享受成果,无意间形成了“搭便车心理”,导致公众自律意识缺位,并将市容环境责任推脱到政府身上。

(七)多元利益诉求难以权衡

乱设摊是影响市容的一大方面,也是城管执法的主要整治任务。面对占道经营,如果不管,一旦发生脏、乱、堵现象,肯定会有市民投诉,要管也很难管。若使用文明方法,往往效果不理想;若使用强制手段,就容易出现矛盾、冲突,使城管成为众矢之的。而某些地区执法不公、暴力粗放的城管执法模式,也使城管整体形象“妖魔化”。管与不管陷入两难境地。

二、公共管理视野下市容环卫业宏观政策的价值取向

(一)构建双维度模型,明确市容整治重点

鉴于市容整治工作的面广事杂特点,为实现管理资源优化配置,按照公众需求轻重缓急做好市容整治工作,现引入双维度分析模型:即分别以市容整治项目(如道路保洁、店招店牌、河道保洁等)的“需求度”(公众及管理部门共同选择)和“管理现状”(公众及管理部门共同评价)作为纵、横坐标,建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共四个象限,根据项目所进入的不同象限,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对策,如图1及表1所示。通过对整治项目的定期分析,实现动态评估、优先整治的目标。

(二)以及时反映、快速纠正原则降低波动性

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破窗理论”:如果一个房子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同样,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后,人们就会毫不犹疑地丢弃垃圾。这个理论表明,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局部问题,对于防止形势急剧扩大起到关键作用。市容整治成果的保持,就需要建立及时反映、快速纠正的机制和队伍,以相对较小的巡查成本和纠正成本,减少问题扩大后的高整治成本支出,有效节约资源。

(三)建立扁平化、矩阵式管理组织,克服系统关联性

现代组织改革理论发现,通过压缩管理层次和增加管理幅度,可以提升组织的行动力,增强管理效率。而选调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员组成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矩阵式机构(如市政市容联席办公室),既保证了专业性,又能防止各部门相互推诿。但此类组织的构架必须满足三项条件,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即成员权责的对等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化和业务流程的一体化。

(四)以公平公开方式化解环卫设施“邻避效应”

如何使环卫基础设施周边民众的利益得到合理补偿、观念形成共识,是邻避设施设置过程的关键所在。因此,主要的对策应重点顾及这两个层面:一是在民众利益层面,在设施选址过程中,选择居住环境破坏成本最低的区域,并同步采取对邻近社区搬迁等补偿措施,以实现民众利益的平衡;二是在民众观念层面,在设施运行后的具体监管中,必须保证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定期及时公布环境敏感因子等数值,并建立应急系统防止突发事件,使民众相信邻避设施的环境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打消民众疑虑。

(五)以成果多元化及产业健康发展提升经济效应

将市容环境整治成果不仅仅停留在城市外在表现的提升上,使其更多元化、纵深化,有利于提高政府的主动整治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一方面,适当的经济奖励及补贴能对工作开展直接产生明显推动效应。另一方面,可采取授予政府差异化的“冠名称号”、广泛宣传其优秀作法、无偿提供本部门专业服务等手段,提高积极性。

环卫行业在国外被冠以“静脉产业”的称号,成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现实途径,但目前市容环卫行业仍存在行政干预较多、竞争性较弱、产品及服务利润附加值较低的状况。根据当代政府治理理论,民营化、合同外包、产权交易等市场化工具可以成为行业发展的助推剂,虽然建筑领域市场化后产生了“权力寻租”现象,但同时也为环卫行业的市场化提供了经验。进一步引入可控的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增加经营产品种类、创新作业技术将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渠道。

(六)落实“污染者付费”政策,使公众责任意识归位

公众责任主体意识的缺位,在于其权与责的不对称性。对于水、电、气等准公共物品,普遍采用“使用者付费”的原则,能有效防止个体无节制地过渡使用资源。而在目前由政府统一提供环卫服务且不收取垃圾处置费的情况下,以“污染者付费”为原则,对于随意破坏环境的个体采取经济、名誉等处罚,并将处罚落实到位,可以约束公众的行为,大幅降低公众的搭便车现象。

(七)谋求包容性发展,寻找不同需求层次下的利益平衡点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角度分析,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五个层次,只有在满足了较低层次需求的基础上,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公安、环保、安全等执法解决的是整体人群的安全、生存等问题,属低层需求,其代表的群体统一,价值取向单一,不易引发矛盾,强力执法成为民心所向;而城管执法解决的是优势人群的“面子”问题与弱势人群的“肚子”问题,反映的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管理秩序与弱势群体生存法则的冲突,其代表的群体分散,价值取向多元,较易引发对立,见表2。

刚刚落幕的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主题为包容性发展,该理念尊重多元需求,倡导发展机会均等下的社会正义,这也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推崇的新准则。同样,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只有“面子”问题适当地包容“肚子”问题,才是社会和谐、人人平等的体现。柔性执法、以疏为主,在现有法律的运行边际上适当降低管理强度,寻求优势群体及弱势群体的利益平衡点,是保证全盘稳定的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7.

[2] 乔艳洁,曹婷,唐华.从公共政策角度探析邻避效应[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 黄舒慧.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改革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08(1).

[4]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67.

[5] 莫童.公共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1.

[6] 徐礼柱.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悖论分析[J].城建监察,2007(5).

[7]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97.

[8] 邓镓佳,彭绪亚,伍翔,等.社会评价在城市环卫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中的应用[J].环境卫生工程,2007(4).

[9] 胡近.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89.

第4篇:公共管理价值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管理;行政效能建设;具体措施

1.引言

作为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行政效能建设关乎国际民生,它能够直接反映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效率和质量。公共价值管理是指政府部门在依法行政过程中按照公共价值最大化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公共价值管理在行政效能建设中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政府履责效率,随着我国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形势下加强对公共价值管理背景下行政效能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行政效能建设的价值取向

从公共管理领域出发,行政效能建设的价值取向应当包括以下四方面特点:首先是民主性本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赋予政府管理国家的权利,因此,政府部门在行政效能建设中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行政效能建设的民主性本质,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应当积极听取群众意见,拓宽群众表达其观点意见的外部渠道;其次是服务性目的,行政效能建设的目的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基于此,政府相关部门在行政效能建设中应当转变传统官本位的管理型政府观念,强化民本位的服务型政府理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第三是责任性过程,政府相关部门依法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政府相关部门在行政效能建设中应当贯彻落实问责制、离任审计等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对工作人员的监管,对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采取相应惩处措施;最后是公共性结果,行政效能建设的最终结果应当是对社会民众的公共利益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在行政效能建设中应当从社会民众的切实利益出发,而不是仅仅考虑执政期间的工作业绩。

3.我国行政效能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行政效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现阶段我国行政效能建设尚不完善,仍然面临着价值困境、能力困境以及合法性困境等难题,具体分析如下:

(1)价值困境。根据行政效能建设的传统理论可知,政府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公共问题相关方案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公共决策方案是否具备公共价值,即政府所做的事情是否能给普通民众带来切实利益,如果政府部门在行政效能建设中仅仅是关注执政期间工作业绩而忽视了民众利益则会面临价值困境。行政效能建设中的价值困境通常表现在公共性、民主性和责任性等方面,在公共性方面,部分政府部门在制定公共决策时仅仅关注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社会民众的公共利益;在民主性方面,部分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等方面没有落实项目实施前的听证工作,没有广泛听取民众意见;在责任性方面,部分政府部门在公共工程建设的离任审计未落实,责任追究未具体到人。行政效能建设中公共性、民主性、责任性等方面的缺失都会导致行政效能建设面临价值困境,从而导致公共决策失误、浪费社会资源。

(2)能力困境。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最终需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身体力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效率和质量。但是现阶段我国行政效能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不善,行政机关人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而导致行政效能建设面临能力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部分行政机关单位在对外招纳人才的透明度和公开度方面尚待提高,对外招纳人才不积极导致外部高素质人才无法进入;另一方面是部分行政机关单位对现有人员的在职培训不足,未能及时更新工作人员知识系统。

(3)合法性困境。行政效能建设中的合法性困境不仅是指政府部门在进行公共决策时应当按照合法合规程序进行,更是指政府部门公共决策应当实现社会公众利益的公平公正,即政府部门在公共决策时一方面应当保障不同阶层、地域、民族的公共利益相对均衡,另一方面也要保障社会民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自由度。现阶段,我国行政效能建设中民众参与程度整体偏低,公共决策缺乏群众基础导致行政效能建设面临着合法性困境。

4.公共价值管理及其在行政效能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从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发展历程来看,其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公共价值管理重视公众偏好,公众价值管理理论认为公众偏好会直接影响到公共价值的形成和发展,政府行政机关在制定公共决策时应当提高对公众偏好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要对公众偏好加以指引,帮助社会公众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其次,公共价值管理重视行政管理的作用,公共价值管理理论认为行政管理是对市场自我调整的辅助协调机制,强化行政管理可以有效地规避市场调节的缺陷,同时,行政管理可以实现资源再分配的合理性,兼顾弱势群体的利益需求,从而形成为和谐社会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基础;最后,公共价值管理注重对效率、责任和公平的平衡,公共价值管理理论认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效能建设中既要关注政治改革对政府工作效率带来的改善,也要关注政治改革对不同阶层民众利益的平衡,还要关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效能建设中职权和责任的平衡。

综合考虑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发展与行政效能建设的价值取向,公共价值管理在行政效能建设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政府履责效率、保障公共决策公平公正,进而推动政治改革的深入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共价值管理在行政效能建设中的应用可以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提高对公众偏好的重视程度、关注普通民众对政治改革的期望,公共价值管理背景下的行政效能建设能够从基层民众的心理需求出发,从而获取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行政效能建设的民众支持度高进而推动行政效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两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其次,公共价值管理在行政效能建设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政府行政机关人力资源管理不善的缺陷,由于公共价值管理理论重视行政管理的作用,这就必然要求行政机关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注重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积累和应用,行政机关为了顺利地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在职培训,而这两方面都会促使行政机关人力资源管理得到加强;最后,公共价值管理在行政效能建设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公共价值管理强调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职责分配之间的平衡,注重对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执行和监督,从而推动行政效能建设朝着高效率发展,另一方面,公共价值管理也强调社会的公平公正,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通过采用财政分配、税收等非市场手段进行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协调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

5.完善公共价值管理背景下行政效能建设的建议

公共价值管理在行政效能建设中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政府履责效率,进一步完善公共价值管理背景下的行政效能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强化公共价值管理理念,健全内部管理体系。政府行政机关应当转变传统的行政效能建设理念,充分认识到公共价值管理对于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公共价值管理理念的宣传力度,强化公共价值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政府行政机关应当健全内部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民主性本质、服务性目的、公共性结果等行政效能建设的价值取向科学设置部门和岗位,合理安排人员,贯彻落实问责制、服务承诺制、离任审计、年度考核等内部管理体系,强化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执行监督。

(2)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建设专业行政团队。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行政效能建设的最终结果,政府行政机关应当完善人力资源管理、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一方面,政府行政机关应当广纳贤才,进一步改善对外招纳工作中的透明度和公正度,通过提升工作人员薪资待遇水平、提高进入门槛等措施,积极吸引外部高素质人才为本单位服务;另一方面,政府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本单位现有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定期举行公共价值管理和行政效能建设方面的学习班,及时更新工作人员知识系统,建设专业行政团队。

参考文献:

[1]吴春梅,翟军亮.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中的政府职能创新与启示[J].行政论坛,2014,01:13-17

[2]包国宪,王学军.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源起、架构与研究问题[J].公共管理学报,2012,02:89-97+126-127

[3]彭向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行政效能建设[J].天津社会科学,2011,05:74-82

第5篇:公共管理价值范文

工程造价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笔者作为基层单位的工程造价员,认为基层单位的工作重点应放在项目的发承包阶段和施工阶段。

大家都知道,工程造价是工程招投标的核心部分,建设工程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应该有其合理的价格,但是在现实中,招标单位总是以较低的期望价格和较高的质量要求及尽可能短的工期为出发点发出要约邀请,而投标单位在当前市场供求失衡的情况下,一般都以满足其条件而作出相应妥协,这种现象的出现,是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但也给建设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工程质量也得不到保证,由于价低,施工企业就在材料、设备的价格上大做文章,其结果是“豆腐渣”工程不断涌现,不仅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而且还危及人民生命安全。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给我们血的教训。因此,我们在工程招投标的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把好“三关”,一是认真把好招标审定关;二是把好评标定标关,限制最低中标;三是把好施工合同签订关,保证合同签订与招标文件和中标条件的一致性。坚持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上利用市场的合理竞争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并且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标底标书的编制质量和评标人员的业务素质。

工程合同签订后,工程造价也就基本确定,能否控制好已定的工程造价就看施工过程中管理效果如何了。加强施工过程的全面管理,不仅是对造价的控制,也是确保工程质量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手段。近来,我们不断从媒体中得知,我国的建筑行业出现了不少因工程质量而造成的事故,这些事故不仅危及到人民生命,还给国家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其后果是有目共睹的,这也给从事建设行业的工程人员敲响了警钟。因此,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质量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制。严格按工程的合理工期进行施工,不允许在不尊重科学的前提下,任意提前工期,搞“献礼工程”,有违反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和行政处罚。对工程的重要结构部位和隐蔽工程采取质量预检和复检制度,还要建立完备的隐蔽工程现场签证手续,并要有详细的采样点、检测结果、时间、人员等情况记录,作为竣工资料的基础资料备案存档。对施工现场进行组织协调,合理确定材料、机械、资金及劳动力等最佳组合,搞好物资的合理调运,避免重复工作,力求节省人力、物耗,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对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设计变更和现场联系单,要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避免工地技术人员只管签证,不管算账的问题,并要求保证有关资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为竣工决算提供足够的依据。大家知道材料和设备费一般占总投资的50-60%,因此它的价格高低对工程造价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比,最好采用材料报价制,施工单位要将工程各个时期的主要材料用量、进货渠道、时间、价格向建设单位通报,由双方共同制定材料进货计划,确定价格。这样有利于加强相互监督、增强核算意识,防止流通环节的不规范交易。

工程结算将决定建设项目工程成本,最终确定工程造价。目前,建设工程结算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高估冒算现象比较普遍,建设单位片面压价,侵犯施工单位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何才能有效解决两者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工程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并有尊重事实的工作态度。要针对这类情况做出相应对策,如在工程结算前要求工程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就建立工程台账,对设计变更和工程联系单做详细记录,并且把工程量追加、削减、修改、材料更换等详细情况记入台帐,这样有效地防止了通过虚报、多报材料量、工程量、重复计算等方式套取工程款,任意加大工程造价问题的发生。还有就是加强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根据国家现行的工资制度改革和市场劳务价格的变化,及时动态调整人工费单价;依据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对设备材料价格进行动态调整;依据机械原值、折旧年限及零配件等价格的变动情况,适时做好机械台班费用的修订和调整工作。还对管理人员不定期进行业务考核,这就促使造价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掌握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规定,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由此看出严格工程管理控制工程造价是一项复杂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系统工作,不仅要在工程管理上下工夫,而且还要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才能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6篇:公共管理价值范文

[关键词] 基督教伦理;社会工作价值观;博爱;救赎;天职

【中图分类号】 B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247-1

一、基督教伦理是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主要文化来源

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主要是起源于西方社会并深受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在专业化社的会工作发展起来之前,社会工作领域的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会的慈善活动。同时,在专业的社会工作出现以前,从事慈善救济或社会服务的多是教会人士,他们信仰基督教,相信上帝,相信人生来平等,并且帮助社会上有困难的人士,为他们提供饭食和就业服务。所以,宗教价值观,尤其是以基督教价值为主影响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也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基督教伦理的核心里,“博爱”、“救赎”“平等”都可以在社会工作价值观伦理中找到:

首先,基督教的教义是“博爱”,它是现代社会工作“助人自助”专业核心价值观主要来源。博爱是基督教伦理的首要美德,这种爱首先是上帝对人类的爱,其次是信徒对上帝的爱,然后是信徒之间的兄弟姊妹之爱。爱主与爱人是基督教伦理观的中心。爱上帝就是要按照上帝的意志和目的去生活,对他人的爱是无条件、无差别的,“爱人如己”是通过人性的美德表现出来的。《圣经》中要求的“牺牲、施舍”不是出于同情和怜悯的恩赐,而是出于爱心的慷慨奉献。

社会工作者作为助人者,必须有一颗爱人之心。博爱精神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契约关系,所有的人因信仰而得到救赎,对他人无私的同情关怀是爱上帝的表现等这一系列的观点,成为激励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成长起来的社会工作者投入专业助人活动的精神支柱,建立起“利他主义”的思想,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其次,救赎是基督教的主要教义之一。《圣经》中讲到,人被上帝创造出来以后,本来具有上帝的本性,并且能够与自然万物和其他人和谐相处,但由于人的始祖犯了“原罪”,人的一生下来就有“罪”,所以需要用生命来“救赎”,而耶稣基督钉十字架,救赎了全人类,只有全身心的信仰上帝,从而得到上帝的宽恕和赦免,才能最终摆脱受苦受难的命运。人必须勤勉于上帝,为创建一个和谐、公正、有序的世界奋斗,救赎观念带来了人们的积极的人生观与社会改造精神,是开展社会工作的理论前提。

“救赎”的伦理观影响了社会工作者看待个体的价值观,社会工作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潜能,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和行动战胜人性的罪恶,人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艰苦工作来实现物质繁荣,社会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物质繁荣成为可能的法律和秩序,社会应该激发不成功者或越轨者为自己而更加努力的工作。

最后,基督教倡导的平等与天职是塑造社会工作者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强大精神动力。平等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认为每个人的心灵都可以与基督建立直接的情感关系,完全信赖上帝,在信赖上帝、按上帝的旨意生活而获得上帝的恩赐的“救赎”。社会工作追求平等和社会公平,认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有利于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塑立与践行社会工作价值观。

二、基督教伦理对构建我国社会工作伦理文的积极意义

我国发展社会工作应当积极借鉴西方基督教伦理的合理资源。基督教是一种高度伦理化的宗教,同时也具有伦理教化的社会功能。根据基督教的伦理,它主张爱无差别,爱人如己,甚至要爱自己的仇敌,接纳各种各样的人,包括有道德污点的案主,其伦理精神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基督教伦理的超越特征注重从思想的高度去指引、规范人们的社会生活,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同样更重要,同时也避免社会纷争与世界的战争,使世界更加和谐的发展,这种伦理价值取向是可借鉴的。

在社会工作伦理建设中,我们要积极借鉴西方基督教伦理的合理资源,就需要积极发挥各宗教团体在社会伦理建设中的作用。中国现代性的伦理道德事业是全社会的事,尤其是涉及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社会工作领域更是如此。我国要构建一个强大的社会工作的伦理体系,培育和建设一支规模庞大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构建的过程中单单靠政府组织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立足现实,让包括中国各大宗教在内的各种社会团体都来参与进来,并且使之保持独立自主品格,这样社会工作伦理才能够更加广纳为人民、乃至为全人类普遍接受的伦理标准,才能制定出更为良好的伦理准则,也才能使社会作者与更广大的人民保持较高的道德水准,从而推进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在没有基督教伦理作为民族文化底蕴的中国,开展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教育,不仅仅要借鉴西方的基督教伦理,并且要结合实际进行本土化,走出一条艰难、漫长的探索道路。为此,要在正视社会工作价值观源于基督教伦理的基础上,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根本,融合西方价值观念中的合理成分,提炼出切合中国人心灵、性格与文化特点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使基督教更好的发挥出了自己的伦理道德作用,就能为提高全国公民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的稳定与繁荣,为国家的富强与发展、世界的和平与秩序化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本文探讨基督教伦理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特殊历史联系,可以使我们对构建社会工作的伦理基础更加自觉,使我们对发展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困难更加自觉,有助于我们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模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卓新平.当代西方基督宗教思想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2,(01).

[2]左鹏.基督教伦理与社会工作价值观―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现实困境谈起[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3]刘时工.爱与正义――尼布尔基督教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赵敦华.基督教1500年[J].人民出版社,1997.

[5]丁光训.丁光训文集[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第7篇:公共管理价值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控制措施 Abstract: To strengthen quality management of highway project, ensure project quality to achieve high-quality works, must establish a set of scientific and suitable for national condition, province actual condition and effectiv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this is current the main task that we face.

Key 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公路的设计标准和工程质量要求日益提高,施工单位不断提高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水平成为必然趋势和生存要求。必须重视和加强公路现场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适应当前公路高速度建设高质量要求的现状。 快速优质地完成公路工程的施工,需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尤其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质量动态管理,将工程质量管理贯穿工程建设始终。现将笔者总结的一些质量控制措施、管理方法及其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2、建立工程质量管理组织 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个健全、有力的管理组织,质量管理工作要为工程建设服好务,必须做到质量把关、工艺改进、经验总结、持续改进。同时,需要在项目管理组织中有决策力、有执行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来保证。项目的三大负责人分担工程项目管理的不同方面,在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施工管理组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正确对待工程进度、质量和效益的辩证关系,从理解、支持和认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上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狠抓落实,使得质量管理组织发挥有效的作用。

3、提高全员质量意识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首先要从宣传、教育工作着手,使“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理念成为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目标和信念,并结合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使质量管理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由于参加公路施工的大部分一线作业工人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你跟他讲大道理、讲检测控制指标,很有可能他今天听进去了或似懂非懂,明天却忘得一干二净,再加之一些单位建立的劳务合作关系多样化且不稳定,他们不是工程质量的责任主体,思想上存在着一定的“无所谓”或偷工减料的主观意识,所以质量意识的灌输只能循序渐进,并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把浅显易懂便于现场控制的施工方法,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技术交底,使得一线作业人员把规范施工工艺操作形成习惯,从施工技术操作上保证施工的质量。对质量的认识,也存在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意识统一过程,这样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识才能深入人心。所以,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就要把宣传工作循环、循环、再循环,具体、具体、再具体。

4、在现场施工中对工程质量管理所采取的措施在经济社会,质量管理理所当然地要和经济挂钩,但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真正的目的。例如,在某条公路某合同段上有一座箱通已施工完毕,墙身处有一块面积20cm2 、厚1~2mm的涨模凸块,完全没有必要砸掉整段墙身,而监理工程师为了不留下“遗憾”工程,砸掉了整个墙身。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本末倒置,好像敲掉多少片梁、砸掉多少个结构物、路基工程返工多少次,就证明质量工作抓得严,质量工作做到家了,这种做法实际上弊多利少,是相关人员不负责任的表现。但内在质量达不到标准的结构物,则必须通过返工来使其达到设计、规范指标要求。我们一定要把保证质量做为大提前,措施一定要合理得当。质量管理措施要有可操作性,过高过低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现在项目办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部对施工队都有了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光有这些大目标还不够,还要具体细化,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小目标。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即工程质量管理按月讲评制。在每月的月底召开质量会议,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项目质检负责人及各施工队的技术、质检人员参加,讲评当月工程在质量方面的优劣,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互相交流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同时对下月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对如何完成既定质量管理小目标进行探讨研究,并进一步完善切实可行的措施。

5、工地试验室是现场施工中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部门标准工地试验室的建立,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企业自检的一个重要部门。因此,试验仪器一定要装备齐全,试验人员的素质一定要高,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认真精神 。施工产品符不符合要求,要由试验室拿出第一手资料,各项试验检测指标必须达到设计值和《规范》要求值。同时,作为质量控制的主要部门,必须结合工程实际,协助技术部门提出确保工程质量的工艺改进方案,努力把抽象的试验检测语言翻译成普通操作工人能够简便掌握的作业行为,从源头解决质量通病,提高施工质量。实践证明,只有合格的施工人员和试验检测人员紧密协作,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6、现场跟踪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有效方法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要做好现场检查,质量管理人员就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抽查一些项目,如混凝土的砂、石料、水的称量是否准确,钢筋的焊接和绑扎长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模板的搭设是否牢固紧密等。质量管理人员有必要在现场给工人做正确操作的示范,遇到质量难题,质量管理人员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把责任一齐推向施工人员。质量管理者只有做深入细致的检测、管理工作,才能做到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措施得当。7、工程质量管理与进度、效益的辨证关系施工人员往往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影响工程进度和效益。其实,搞好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效益并不发生矛盾,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矛盾结合体。工程质量搞上去了,减少了返工,相对来讲就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进度,也就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同时减少了后期保修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必要和必须的返工,也不完全是坏事,通过这样的事情,使得施工人员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标准。相反,不能正确处理好质量、进度、效益这三者的关系的施工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结果多次返工,导致进度上不去,严重影响了企业形象,有的甚至被行业管理部门上了“黑名单”,中止了行业准入资格,这样还何谈“效益”?8、现场施工要密切关注设计质量目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强烈要求提高设计质量,设计质量的优劣与施工质量的好坏是息息相关的。然而,由于目前公路开工较多,设计单位的工作量较大,在设计上难免有不切实际和不完善的地方,这给工程施工在进度、质量等方面带来非常不利影响,也造成在施工中发现大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把设计完善的关交给施工单位。遇到变更问题,都是要施工单位先拿出处理方案,然后再由设计部门审批。施工单位为设计变更做了大量工作,花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设计的不尽合理,还是会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同时,一谈“变更”,就被各方认为是施工单位钻设计空子,想法从中谋利,从而在变更审批上各方都慎之又慎,审批周期往往较长,影响到整个工程建设,这个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9、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展望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将会进一步系统化、法制化,多种先进的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将会普遍地运用到工程质量管理活动中,工程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将会有很大提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将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我们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也将会随着条条公路的建设而得到新的提高。

第8篇:公共管理价值范文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工程质量;

1工程造价管理对工程质量实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市场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对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充分发挥投资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化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以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目标,应该渗透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工程竣工结算的全过程。如果工程造价管理在哪一个环节减弱或者失控,就可能造成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问题。若价格高于价值,就会影响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的发挥;若价格低于价值,就会造成建设工程质量低劣。由此可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质量的优劣。

单纯追求利润而忽视工程造价管理对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不可避免的会为工程质量带来一些问题,埋下隐患。如:一些建设工程项目在投资决策阶段就缺乏可行性研究,工程造价没有一个明确的控制目标;有些勘察设计单位不按规范设计,编制出的概算不能正确反映工程造价的实际情况,易出现高估冒算、偏差过大的问题。也有部分勘察设计单位存在故意提高工程费用以取得较多的设计费的问题。又如: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在招标投标过程中随意肢解工程,任意多头发包,压级压价,甚至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施工,还自行指定建筑材料,使合同价款控制流于形式,并出现“阴阳合同”。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薄弱的表现,说明了工程造价管理对工程质量实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正确处理工程质量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关系

在处理工程造价与工程质量关系的方面,要想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管理,首先,在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必须认真实行监理制度来作为保障,这其中包括建立工程造价的监理制度和工程质量的监理制度。这是一种较为客观公正的方法。通过对设计过程的监理,使设计趋于合理化,造价控制在限额范围内,同时也可以促使施工单位改善管理制度,优化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真正做到用最小的投人取得最大的产出。另外要积极推行现场管理监督的方法,这是被实践证明的有效途径,它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存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竣工的建设工程应达到图纸的技术要求,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要求的特性。

工程质量标准是从工程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五个方面综合考虑制定的。在工程建设中,只有质量符合要求的工程才能投入生产和交付使用,才能发挥其投资效果。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控制合理的工程造价,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深入分析工程的功能,合理确定质量标准。即对建筑产品的唯一性进行深入的功能分析,确定哪些功能是必要的,哪些功能是次要的或过剩的,以便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减弱次要的功能,去掉过剩的功能,补充不足的功能,使产品功能结构更加合理,从而更好的保证质量目标。

(2) 择优选用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控制工程造价,各承包施工企业应在保证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设计多种施工方案,从技术和经济上进行对比分析,进而选定最能合理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且使造价最低的方案。

(3) 降低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使产品达到质量标准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为了保证及提高产品质量所增加的费用和因未到质量标准所造成的损失及处理质量缺陷所发生的费用。质量成本由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以及预防成本等构成。质量成本曲线,可分为质量改进区、质量适用区、质量至善区等三个区,其中适用区成本最低,是合理的质量成本。

(4) 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采取以下措施:组织上,要明确项目的组织结构,明确造价控制者及其任务,使各部分的造价有专人负责;技术上,要严格检查监督各阶段设计,用技术经济的观点审查设计方案,深入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性;经济上,要动态地比较分析造价的计划值与实际值,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根据设计的进展情况调整完善设计方案。

(5) 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以市场为中心对造价进行动态控制和管理。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计价的多次性,与建设过程相对应的各阶段造价动态地影响了项目的总造价。特别是在工程实施阶段,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设计阶段未考虑周全的因素往往会暴露出来,导致设计变更,造价也随之变化。这就需要造价工程师对建设工程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并及时纠正措施,使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3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根本途径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必须以《建筑法》 为依据,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实行积极、稳妥的深化改革,对工程质量实行有效控制,并贯穿到工程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中去,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要明确一个合理的质量控制目标。

(2) 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首先要求设计部门严格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的规模进行设计,不能任意扩大和缩小规模。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前提下,应用价值工程对方案进行优化,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目前应抓住设计这个关键环节,摒弃重施工、轻设计的错误观念,方能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

(3) 建设工程招标阶段:严格执行国家招标办法,要大力推行公开招标,控制邀请招标,杜绝议标。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是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通过招投标可以提高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缩短建设投资的回报周期,建设单位可以充分利用招投标这一有效手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4) 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要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应重点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设计变更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尤其是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要用“先算帐后变更”的方法,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加强材料、设备的采购供应,控制材料价格。材料费用是构成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据测算,一般建筑工程造价中材料费用占 60- 70%左右,且不断呈上升趋势。

由此可见,选用材料是否经济合理,对降低造价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此,我们在满足材料合格的前提下,应努力争取最低价,掌握建材市场价格变化规律,制定材料价格的管理措施,建立一个能及时反馈、灵活可靠、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对资金占用额大、采购较困难的大宗材料重点管理,使材料总费用降到最低。

提前做好材料供应计划,掌握市场行情,尽量在材料价格波动的低谷时购进材料。

(5) 加强施工进度网计划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窝工、浪费工时的现象,对各个工种要做到合理调配,并要加强对施工机械进场、退场的灵活调度,避免台班费的浪费。

4结束语

总之,通过科学的施工成本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与合理的经济措施,通过人为控制工程造价,有效地加强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增强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意识,特别是施工招标阶段、施工实施阶段以及工程竣工结算等阶段的管理,可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达到合理使用投资、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取得最佳投资的目的,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工程质量与造价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梁师树.建设单位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J].广州建筑,2010(4).

第9篇:公共管理价值范文

关键词:加强 施工工组织设计 规范化管理

一、引言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是从工程施工全局出发,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设计图纸,按照工程项目的客观规律及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统筹考虑施工活动中人工、材料、机械、资金和施工方法等五大要素,对全部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进度和相应的资源消耗等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为施工生产活动的连续性、协调性、均衡性和经济性提供最优方案,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编制的指导性文件。它起着指导施工准备工作,全面布置施工活动、控制施工进度、进行劳动力和机械调配的作用,同时对施工活动内容各环节的相互关系与外部联系,确保正常施工秩序起着有效的协调作用。

多年来,我国公路工程项目在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规模日益庞大,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施工技术也更加先进和复杂,以及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建设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日益建立,特别是我国在建设工程管理中已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制、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工程质量监督制和工程合同管理制,传统的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制度并没有系统地上升到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科学来认识,还存在着诸多违背现代管理科学原理的弊端,需要改革才能适应这种变革,这已是势在必行了。

二、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未全面规范

施工组织设计按其建设阶段可分为:设计阶段编制的施工组织计划,实施准备阶段投标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中标后实施阶段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三种。

目前,根据我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和《交通部1999年版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的通知》这两个规章来看,公路工程项目仅对设计阶段和实施准备阶段投标前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进行了规范,在设计阶段

重点在施工方案(初步设计)和施工组织计划(施工图设计),目的是为编制概预算,控制投资提供依据。对投标前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提出了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规范了标前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目的是为规范招投标管理,使评标规范化和标准化。然而对实施阶段中标后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在1999年版《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的通知》中仅提到“投标人如果中标将提交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但应与本建议书基本上保持一致”。那么中标后施工企业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将“详细”到什么程度,“基本一致”到什么程度?则没有界定。此外还有一个建设项目、一个单位工程、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建设期限达数年以上的建设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年度施工组织设计和季节性工程施工设计的内容以及较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简化施工组织大纲等所有这些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全然没有规范。这就使得一些中标单位的标后施工组织设计在格式和内容上,深度和广度上参差不齐,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严重地制约着施工组织设计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来分析,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未全面规范违背了系统管理原理。

管理规范化,就是要体现管理过程的系统性、管理内容的全面性、合理性,管理功能的有秩序性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性。现阶段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仅仅规范了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未对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全面系统规范,不符合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原理,使局部脱离了整体,管理整体功能处于无序状态,这将对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整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二)施工组织设计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我国公路建设项目传统的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包括的内容有:工程概况、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资源供应计划、施工平面图设计等。

尽管有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了技术组织措施的内容,但也仅从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保证措施,工程技术性措施较强,管理措施较为薄弱,可操作性差,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及合同措施不力。因此,这样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一种工程技术性的施工组织文件。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角度还缺少下列管理措施内容:

1.缺少施工部署措施

工程项目的施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通过招投标获取项目,企业法人就是项目法人,而施工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在项目上的全权人。施工项目经理在施工前要与施工企业法人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界定项目经理在项目实施中应达到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环保、文明施工的目标,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

因此,项目经理部必然要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和措施对其目标﹑施工组织﹑总包与分包和资源供应进行规划,做出施工部署措施,而过去那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作法就不能适应了。

2.缺少风险管理措施

项目施工中自然存在许多风险,有技术上的风险和非技术风险(见表1),如果工程项目在施工前没有对风险识别、分析,没有做出抗风险对策,导致的后果将是严重的,这已是许多工程施工证明了的事实。而过去那种施工组织设计的作法一旦项目遇到风险,则施工组织设计将是一纸空文,失去指导作用。

风险事件示例表

表1

风险因素

典型风险事件

技术风险

设计内容不全,缺陷设计、错误和遗漏、规范不恰当,未考虑地质条件,未考虑施工可能性等

施工工艺的落后,不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案,施工安全措施不当,应用新技术新方案的失败,未考虑现场情况等

工艺设计未达到先进性指标,工艺流程不合理,未考虑操作安全性等

非技术风险

自然与环境

洪水、地震、火灾、台风﹑雷电等不可抗拒自然力不明的水文气象条件,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恶劣的气候,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等

政治法律

法律及规章的变化,战争和骚乱、罢工,经济制裁或禁运等

通货膨胀,汇率的变动﹑市场的动荡,社会各种摊派和征费的变化等

组织协调

业主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业主和设计方、施工方以及监理方的协调,业主内部的组织协调等

合同条款遗漏,表达有误,合同类型选择不当,承发包模式选择不当,索赔管理不力,合同纠纷等

业主人员、设计人员、监理人员,一般工人,技术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效率、责任心、品德)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供货不足或拖延,数量差错质量规格有问题,特殊材料和新材料的使用有问题,损耗和浪费等

施工设备供应不足,类型不配套,故障,安装失误、选型不当

资金筹措方式不合理,资金不到位,资金短缺

3.缺少全面的技术组保证措施 在一般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组织措施中,仅有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冬雨季施工的措施,没有保证成本、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措施。这是不全面的。

施工企业通过招投标获得项目后,施工企业将按标价分离,把中标合同价中的企业管理费、企业财务费、计划利润和税金,从合同价中分离出来由企业管理,使企业成为利润中心,其余直接工程费用为项目的成本,由项目经理部管理,使其成为成本中心。由于工程竞争激烈,中标合同价普遍偏低,企业为保证计划利润的实现,企业法人要对项目经理下达一定的成本降低额(率)的指标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目标的前提下,项目经理必然要采取技术、经济、组织、合同措施,在工、料、机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管理费用中通过制订降低成本的计划来实现,这就要制订项目成本目标的保证措施。在过去传统的施工组织设计中,一般都不编制这方面的内容,导致了项目形成事后算帐的被动局面。

由于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施工单位必须要考虑施工对环境影响防治措施,如:粉尘污染、空气污染、排废污染及噪声污染等的防治措施。施工单位由于在施工前未考虑这些污染的防治,导致被停工整顿,罚款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进度,还导致经济损失,使成本增加。这样的管理不科学,也不合法。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提前考虑到对环境的保证措施并实施。

另外国家建设主管部门颁布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规定,这是一项行业法规,并对文明施工提出了要求和评价标准,如:施工现场的场容场貌,料具管理,消防保卫,生活设施,安全生产与教育,清洁卫生等都有规定,施工中必须贯彻执行,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得到反映,提出切实可行的文明施工的保证措施。文明施工是企业现场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体现,也是企业形象的标准之一,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不能达标将会直接影响安全、影响进度和成本等目标的实现。

由此可见,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成本、环保、文明施工目标的保证措施是通过管理手段,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实现合同目标的前提和保障。施工企业应予以高度重视,切不可粗心大意。

4.缺少全面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同一项目的不同施工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也是不同的。因此,实施性施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应当有评价、考核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应包括:总工期;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水平;总造价和总成本;单位工程造价和成本;成本降低率;总用工量;平均人数;高峰人数;劳动力不均衡系数;单位面积的用工;主要材料耗量及节约量;主要大型机械使用数量及台班量等。而过去的施工组织设计的作法,有的部分作到了,有的基本上没有作到这一点,这就给评价项目、考核项目的施工组织水平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人员的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编制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多数是大中专以上的学历,除工程管理专业外普遍存在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如缺乏系统工程、预测技术、决策技术、控制论、技术经济学、线性规划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就直接影响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思路,加上编制人员工程经验不足,有的甚至出资请人代编,这样对设计意图难以达到统筹兼顾;有的不熟悉施工规范规程,对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及各工序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知之甚少,难以协调贯通。

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多数以手工编制为基础,人为影响因素多、差错、漏项层出不穷,编制组员庞大、耗时长,工序、工艺安排、劳动力、设备、材料供应与消耗等无法达到协调统一,且组织系统自相矛盾,做出的施工组织设计难以达到指导施工、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转贴于 三、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管理对策

前面谈到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从本质上讲,按传统方法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强调施工方案,是工程的质量计划,是为工程施工准备和施工服务的。它忽视技术组织措施、忽视管理、忽视风险,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在招投标市场竞争中,发包人不仅要考查承包人对项目的施工技术方案和计划的技术水平而且要考查承包人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水平。只有把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结合起来,工程施工方案和各项计划通过现代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来实施才能实现项目的目标,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已是无数国内外工程的实践证明了的道理。为此,建议:

(一)建立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规范系统,制订完整、成套的编制办法(规范)。

1.设计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规范的内容可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修改制订。

2.招标投标阶段的施工项目管理规范大纲和标后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范应规范的内容建议如下表2。标前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大纲是由投标人在投标前编制的,用以策划自投标至交工验收的项目管理,指导承包人进行施工项目投标承包和签定施工合同。

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应规范的内容建议表

表2

标前项目管理规划大纲

标前施工组织设计

标后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施工组织设计(业主要求)

1.项目概况

1.施工部署(动员周期,运输方式)

1.工程概况及项目管理目标描述

1.工程概况

2.项目实施条件分析

2.施工方案、方法、工序及工艺框图

2.施工部署

2.施工部署

3.管理目标描述

3.施工总体计划表、斜率图、工程管理曲线及冬、雨

季施工安排

3.施工方案、方法、工序、工艺、工段划分,机具选择及安全施工设计

3.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4.拟订的项目组织构架

4.施工总平面布置

4.施工进度计划(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

4.工程进度图

5.质量目标规划和施工方案

5.技术组织措施(质量、安全、进度 保证措施)

5.资源供应计划

5.主要材料、机具、设备计划

6.工期目标和施工总进度计划

6.技术经济指标(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

6.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6.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7.成本目标规划和施工预算

7.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7.施工平面图

7.临时工程数量表

8.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规划

8.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环保、文明施工、季节施工措施)

8.技术组织措施(质量、安全、进度及季节施工措施)

9.项目现场管理规划和施工平面图

9.项目风险管理规划

10.目标管理措施

10.技术经济指标及分析

11.投标和签定合同规则

标后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是由投标人中标后在开工前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的,用以策划自项目经理部设立至解体全过程中的项目计划目标、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案,保证施工项目合同目标的实现。

3.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所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可以从中截取。小项目可用施工组织设计代替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二)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中大力推广应用现代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给我国建筑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工程建筑企业也面临着国内、国际激烈竞争的形势,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竞争。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我们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必须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大力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编制中应予在体现,并在技术组织措施中予以规划。选用科学方法可参照表3进行。

表3

施工项目管理规划施工组织设计

现代化管理方法选用范围

施工部署

目标管理、系统工程、技术经济分析、预测技术、决策技术

施工方案

设备选用方法、排序法、技术经济比较法

技术组织措施

A、B、C分类法,经济库存法,盈亏分析法,价值分析法,TQC﹑看板管理法

施工进度计划

滚动计划法、流水作业法、网络计划法、排序法、“S”形曲线或“香蕉”曲线

施工平面图

线性规划法、库存理论、系统理论、PASS办法

(三)规范和推广应用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标准程序软件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辅助管理功能的不断加强,现代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已从过去的靠简单的人处理信息转向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处理信息的高智能化阶段过渡。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已深入到工程施工管理的各个方面。

按照规范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编制办法,建立针对不同设计方案的施工组织设计模式,借助现代数据库技术,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系统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由计算机利用全面、系统的程序软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设计,使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信息的处理更方便、快捷,缩短了编制时间,减轻编制人员的劳动强度,在信息管理上达规范、完善、周密的目的,发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应有的作用。

目前,有关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软件的应用开发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如:施工平面图布置的智能化处理软件;工程计划管理软件:HTPM1.0软件(Harvard Total Project Manager)、TL4.0(TIME LINE:project Management and Graphic Software Ver.4.0)软件,是由美国Symamtec cortoration软件公司开发的针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进度、成本控制、资源优化及图形的处理软件;由美国primavera公司开发的针对进度计划、费用控制的P3软件;Microsoft公司开发的项目施工过程管理软件MP3.0软件(Microsoft project);清华大学开发的自动生成网络图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同望软件公司开发的有关工程项目管理的各种软件等等。

(四)加强工程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和本科院校在校生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培训

项目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管理人才的竞争,由于知识的日新月异,迫切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因此,有必要对项目经理经常进行继续教育。现在这方面已开始在全国进行了。

另外,今天的工科大学生就是今后的项目管理的者,让他们尽早地熟悉和掌握有关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对于今后无论是从事施工项目管理还是从事其他工作都将非常有益。然而现在许多工程院校对于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课程设置还不够合理。为了提高整个项目管理人才队伍的管理能力,大学阶段有关知识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提高对项目管理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2、 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设置。

3、 搞活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四、结束语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是当前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树立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思想和规范化管理的思想,充分认识和掌握“规范化”的概念,是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前提。

规范化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作为一类管理实践,必然是重复性的(PDCA循环)。

规范化的本质是“统一”,这个统一是系统、全面、合理、有序、有效、科学的,而不是简单的命令或片面的或盲目的规定,不是一刀切。

规范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这也是规范化的基本出发点。通过规范化,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能有序、有章可循地进行,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作用,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应。而不是为了应付发包人(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监督。

规范化的内容是“标准、规范、规程、制度等的制订、和实施”,这正是我们目前要做的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施工项目管理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1)

[2]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编,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2)

[4] 陈传德、吴丽萍,公路项目施工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6)

[5] 廖正环,公路施工与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6)

Enhance the Specifying Design management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Project Organization s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