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思想政治专业就业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专业就业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政治专业就业方向

第1篇:思想政治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特别是在改革步伐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社会各行各业对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然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却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不相适应,使得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矛盾更为加重,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前进动力,更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造成了阻力。然而,对于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来说,往往偏向于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就业指导,忽视了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由此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在毕业后走向社会中,难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去求职和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受挫心理。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科学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给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提出的时代课题,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所应当面对和解决的现实课程。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改善他们的就业心态,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素质和就业质量。

2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在契合性

2.1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性质和方向

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人才培养内容,由此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也作为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不论是就业形势的讲解、就业政策的宣传还是就业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重要的引导力量,这是保障大学生就业指导秉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培养社会主义有力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此外,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大学生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的形成,以及理想信念的树立和实现都是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以说,只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才会把握正确的方向和性质,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才能更加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

2.2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其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形成鉴定的信念和不轻易后退的坚韧不拔的心态,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作用即是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和战胜困难的精神。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环境的净化,并为之提供理论指导和有力保障。具体而言,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的理论和方法来激发学生们自身意识层面的能量,通过使学生了解和学习理论的知识和方法来将内心深处对于真理的追求激发出来,并使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由朦胧转变为清晰、由片面转变为全面、由感性转变为理性的过程。有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有了理论基础和科学的保障。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大的社会化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范围广、教育途径宽的特点,它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将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思想传输到大学生中去,并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出大学生的前进动力,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思想的进步。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影响力,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引导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进而调整自身心态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和融入工作,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容易从思想的高度和政策的高度来对大学生加以教育引导,并从全社会资源分配和社会分工的层面,来引导大学生了解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更好地借助政策优势和自身特点来进行就业和创业,从长远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出的是一种隐形的、长期性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3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3.1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形势

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空间相对封闭,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十分有限,大多局限于书本和手机等。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进行有关就业方面形势政策专题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地了解有关就业的形势和优惠政策,还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于就业规划的重视程度。同时,通过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更加客观地去面对实际,保持自信的心态去重新审视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根据实际的社会需求来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和求职方向。此外,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其最为重要的作用即是帮助学生养成坚韧不拔和勤奋努力的精神,鉴定他们的信念,这样在未来的求职过程中,他们才能紧跟大的形势,实现满意和高质量的就业。

3.2引导学生准确定位,明确就业方向

如今,高等教育已越来越普及,逐渐成为了“大众化教育”,与此同时,由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高校毕业生也逐年增加。但就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课程而言,大学生所掌握的内容是有限的,并且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来说,许多课本的知识也显露出一定的落后性。由此,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厌学现象,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读书无用论”的声音,这些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荒废学业,最终毕业即失业,自毁前程。由此,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就业指导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工作的本质、认识不同职业的特点、认识社会环境等,这将有效地提高学生抵抗挫折和战胜困难的心理素质,从而在求职就业中愈挫愈勇,永不言败。

3.3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理性求职和就业

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报纸、网络和手机移动媒体中常常可以看到大学生、研究生等毕业之后摆地摊、卖红薯等新闻报道,形成了较大的社会舆论,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讨论。而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则能有效地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用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来引导学生形成辩证思维,从而使他们理性地看待就业形势,并冷静地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既要看到就业形势的严峻,也要看到就业的诸多机遇;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所在,也要找到自己的短板进行弥补。

4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并使之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党巩固和加强执政地位和贯穿执政理念的重要实践活动。而大学生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希望,因此,必须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全方面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笔者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认为应当从以下途径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4.1在专业课教育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性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依据国家发展情况设立了多个专业,而专业课教育是大学生获取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特点、形成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专业课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偏向于专业理论和知识框架的讲解,缺乏对社会的岗位需求、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及所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这就致使了学生对于未来就业方向缺乏把握,更难以进行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由此在毕业后出现就业方向不明确、就业能力不够等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专业教育应当承担起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要在做好专业知识讲解的通知,也应当将本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向学生加以介绍,将专业发展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们求知报国的心态,使学生们将自己的学习与国家的兴盛相统一,进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做出长远的规划。

4.2在就业指导课堂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是大学生接受就业知识的主要场所,而再以往的就业指导课中,教师对于就业观、择业观等方面的内容往往用较多的课时去向学生讲解,对于社会近期发生的热点问题和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时事政策等方面却常常忽略,这就容易导致大学生对于宏观就业环境缺乏了解,也更谈不上根据就业环境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努力方向。因此,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的过程中,应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进而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外部的环境和形势。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热点问题讨论等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意识,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3在就业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性

第2篇:思想政治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 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对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和整体就业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全局性、全程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着眼于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思想意识教育。坚持以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中心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支柱,借助各种班团会、形势与政策课、就业指导课堂教学等渠道,增加和渗透就业观念教育的比重与内容,结合就业形势,进行国情省情教育,培养学生理想信念[1],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成才观。进一步丰富和强化就业教育,包括职业认知教育、诚信意识教育、法制教育、创新创业和竞争意识教育和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客观地分析自我、认清国情和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科学进行职业定位,诚信合法就业,勇于竞争、敢于创业,学习应对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心理调适法。

(二)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以校党委为领导核心、以校长和行政系统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设立校、系两级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等,加大人力投入,从而形成从校系负责人、辅导员或教师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立体交叉的管理体制。[2]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建立和完善由系党政统一领导和协调、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责任到人的就业网络体系以及辅导员、班主任具体组织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在教学领域,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又要重视在专业课中渗透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三)努力营建“发展性”教育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层次、分重点、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将其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第一阶段:侧重实施职业启蒙定向教育。通过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行业特点、专业就业前景等基本情况,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职业启蒙的基础上尽早明确学生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第二阶段:侧重开展职业体验和职业反思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职业体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特点和要求,进一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结合实际调整职业规划和心理预期。第三阶段:侧重开展择业指导和创业指导。一方面结合就业指导课,积极开展就业的形势政策解读、就业技能技巧实训指导、就业价值理念的引导、就业心理压力的疏导等项目,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并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开展去向教育。通过岗前职业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了解基层、就业创业社会环境的真实情况,认清到基层、到艰苦行业就业工作的优势和机遇,做好在艰苦环境下工作的思想准备。

(四)强化制度保障,切实加强工作队伍建设。

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设立就业指导课教研室,保证经费的充足到位。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包括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充分整合各方面力量,构建一支由政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职院系书记、就业指导中心老师、专业教师以及企业家、职业规划专家和心理专家等校外专业人士组成的高素质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以专职带兼职,以专兼职带全校师生员工,构筑全校范围的思想教育的网络体系。通过定期培训,不断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专职从事就业教育的教师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选拔提干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校就业教育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就业教育师资培训、就业教育基地建设。建立完善的监督考评体系,将考评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聘、工作人员的职务晋升相结合。

(五)多渠道引导,打造良性互动的教育格局。

要发挥各种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作用。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教育中,要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推动学生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逐步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为将来选择基层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形势下,还要特别倡导创新创业实践。要配备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提升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开展实践。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宿舍活动、社团活动、班会、网络互动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六)创新工作方法,保证教育实效性。

切实改进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做到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以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相结合。针对不同专业类别或就业能力的学生群体乃至个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教育。1、因群施教。如针对特殊困难学生群体可开展长线的经济、心理等就业援助和职业训练活动,针对思想、学业、就业能力等方面的优秀学生群体,重点开展创业教育,引导鼓励他们通过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实现个人价值,并从中选拔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因业施教。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不断探索专业特色就业教育范式,通过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等各个环节不断渗透。3、因人施教。针对学生个体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和个性需求,以职业生涯为重点,组织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跟踪式一对一成长规划指导,不断完善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能力。[3]建立健全教育网络,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程文浩,张江.基于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J].思想教育研,2009(2):28229.

第3篇:思想政治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工作需求导向 高职 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65-01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在培养工作技能的同时,要始终以未来工作需求作为自身教育的目标。近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高职院校普遍都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未来好就业的专业设置上,重视毕业的招生就业上,往往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工作需求的导向下,高职院校理解出现偏差,普遍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上,专业课和实训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但是,对于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并没有给予重视。至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就更没有人重视了。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方法陈旧。虽然学院领导一直提倡师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当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是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配置过少,教师综合素质比较低,他们普遍专业素质较差,工作热情不高。当前的思政教育的内容仍然保持以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陈旧。这些都让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反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发挥。

二、以工作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要根据未来工作需求为导向。以工作需求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形势教育。要根据未来就业形势的变化不断革新就业形势预测与就业知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陈旧僵化,教育方法单向,学生一般不爱听。但是要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未来就业形势教育结合起来,与学生的自身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就会全神贯注地听讲,并主动积极地接受知识。

2.择业观教育。择业观是指学生在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时所具有的价值取向。择业观教育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择业观教育中,要向学生进行择业功能方面的教育,教育学生要在工作中服务社会、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还要教育学生对工作待遇有正确的认识,对工作前途有明确认知,教育学生在工作中要充分认识自我的地位,多为社会做贡献。

3.利益观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对待金钱和物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不能受功利主义影响为了挣钱不择手段。要教育学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社会道德与金钱的关系。我们要教育学生 “目光放远,心态放低”,不能盲目要求高工资、舒适的工作条件,要做好吃苦的奉献准备。

4.诚信教育。要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诚信教育,“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在工作中也务必坚持诚信原则,不然无论什么岗位都不会干长久。大学生应该将诚信放在将来就业的最重要的位置。

三、以工作需求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途径

1.在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大部分高职大学生更加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他们将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专业技能的提高上。改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陈旧模式,首先就应该在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企业文化的教育,从而培养大学生对未来工作职位的了解,增加他们对职业的兴趣,激发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进一步完善择业观,明确未来就业的方向。[1]

2.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学习中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很多高校规定学生必修这门课程。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中。教师可以在就业指导课上传授学生法制知识,使学生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有所了解,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确立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观,坚决与不良社会风气做斗争,更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

3.在日常管理中融入思政教育。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影响也最大。因此,学校辅导员要在日常的管理中融入就业教育。辅导员要让自己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有所了解,对今后的就业方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育大学生实现角色转换,并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导学生能够知轻重、顾大局,教育学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4.在校企合作的环境下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当前的高职院校都实行了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开展具有特色的实践活动。实行工学结合,让学生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实践自身学习的劳动技能,锻炼自身能力。经过工学结合,高职院校可以随时了解企业实际的最新发展情况,并将这些情况反馈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对最新形势有所了解,早做准备。在学生实习毕业后,企业和学生都彼此熟悉,在今后的工作招聘上也会优先考虑实习学生。对于学生个体来说,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将自身学习的劳动技能付诸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且对就业后的工作环境有所了解,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第4篇:思想政治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高等教育招生数量的扩大,导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就业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就业方面表现出的自控能力不足、自我认知不足,就业心理和忧患意识存在的缺陷等因素,导致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大学生要想在毕业后找到心仪的工作,就需要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因此,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与企业需要呈现出的逆差现象,政府和学校应把加强大学生的就业素质以及思想工作,作为工作重点。高校辅导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其中也包括对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应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自身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掌握学生就业思想特点的同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思想工作。

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职业倦怠现象的出现。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与引导者,应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来指导大学生的发展方向。辅导员能够感受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投身于教育事业中,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但是在现实中,大学生辅导员的工作状况是非常繁忙的,工作繁重而杂乱,自身职务定位并不清晰,职业发展的方向并不明确,这些因素都会多多少少阻碍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自身承受着繁重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因素在长期的工作中,消磨工作的积极性和对学生负责的工作态度,造成职业倦怠现象。

2.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生辅导员工作的内容、性质和对象决定了辅导员工作非常繁琐和艰巨。首先辅导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生管理事务工作中,另外还需要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在繁琐的日常工作中,抽出时间强化自身知识是非常不容易的。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的学科是非常多的,例如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以及生涯规划等专业知识。由此可以看出辅导员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开展大学生就业思想工作的关键所在。

3.大学生独特个性的转变。由于全球化的发展环境,外来文化的融入,带来了更加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当代大学生思潮的超前性,注定了其自身特点的独特性。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辅导员,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为其带来了新的挑战。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符合大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以及思想的多变和价值取向的不稳定等特点。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外界环境变化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还要及时掌握外界最新信息。这种新形势无疑给辅导员的工作加大了难度,不利于就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三、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1.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就业观念的树立。大学辅导员是高校教师团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从事学生思想工作的教育者与实施者。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中包含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作为自我的工作责任,帮助学生把握就业发展方向。面对现在复杂的就业形势,辅导员对学生开展就业思想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就业观念的形成。例如,可以通过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现实情况,对就业进行提前规划并进行合理指导;另外,也可以在面试方面为学生提供参考,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介绍,以及增加就业成功率的小技巧等。

2.有利于辅导员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技能是就业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需要辅导员掌握多方面和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都要有所掌握。只有辅导员自身水平的优化,才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制定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职业计划,以此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辅导员不能够单凭自身多年的经验积累,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根据形势和学生特点的变化,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水平,才能够使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因此辅导员进行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

3.有利于辅导员对就业思想教育工作现实情况的把握。就业指导工作不仅需要辅导员拥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同样需要对社会就业环境和形势进行掌握,以此为基础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明确的就业指导。辅导员需要对国家就业方针政策进行了解,丰富自身就业指导工作知识,并在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制定符合学生需要的就业指导规划。另外辅导员之间相互的交流与合作,也能够加强自身经验的提升以及对时事的把握能力。辅导员只有顺应时展趋势,利用自身专业积累,开展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够不断强化学生的就业指导。

四、总结

辅导员在进行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全方位、多层次地结合环境与学生的特点,进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及时掌握发展形势,针对大学生个性特点,提出合理的引导方案。

作者:段小奇 张翠英 袁琳 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文娟.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2

第5篇:思想政治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思政工作 功能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这一趋向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因素之一。切实有效的大学生就业专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称专项思政工作)可确保大学生就业性质和方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理想和职业观,调节职业适应能力,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个人全面自由发展。

一、大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

1887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宣传工作”概念,列宁在创建布尔什维克过程中,提出“政治宣传工作”概念。后来发展演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思想道德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具阶级性、党性、意识形态性和鲜明政治性。大学生就业专项思政工作就是面向大学生就业而开展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引导与教育。

为充分实现人生价值,更好为社会做贡献,大学生会对未来工作岗位做选择,希望能找到最好发挥才能的工作。高校为帮助大学生找到合适就业岗位而开展的系列工作,就是大学生就业工作,包括政治方向引导、思想塑造教育、品德养成修炼、技能提升和学业计划、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以及提供政策、信息等服务。教育家梅贻琦先生认为大学功能为: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家纽曼指出:真正的大学不是专业教育,不是技术灌输,而是博雅教育;大学的理想在于把每个学生精神与品行升华到博雅的高度,这样的人首先在精神上就是健康的。作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核心要素的“精神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就业顺利开展,与就业工作相互统一,相互促进,为培养“精神健康”人才作贡献。

二、大学生就业呼唤专项思政工作

大学生就业工作实践呼唤专项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工作延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当今就业成为大学生关注热点和难点,处理不当则可成大学生思想行为出现偏差诱因。这种新情况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更新要求。大学生就业工作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通过就业工作能有效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就业能让学生更深入认识国情社情,了解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对照国家和社会要求进行自我反思,比单纯理论灌输更有效和针对性。大学生就业问题事关社会和高校稳定和发展,关系大学生切身利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造成极大影响,并产生系列问题,新德政治问题、思想问题、道德问题需专项思想政治教育,了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规律,探索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新规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

我国正处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化速度、深度和广度比任何时候都深刻,社会利益面临重新分配,社会矛盾积聚。大学生就业时如何正确认识这些利益和矛盾,关系其价值观、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和诚信观形成,直接关系到就业竞争力形成与提高。大学生专项思政工作应呼之欲出,针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调适,使思想政治成为化解思想矛盾的“清道夫”和调适心理的“剂”,为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提供方向,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偏离。

三、大学生就业专项思政工作的功能

大学生就业专项思政工作可为培养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强大思想动力。思政工作有激发人主观能动性、挖掘潜能,充分调动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特殊功能。新时期需大学生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和优良道德品质,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不断完善自我贡献社会。个人理想、品质、意志、毅力及才学胆识等思想因素需要通过有效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和养成优良道德品质,增强大学生实现理想和抱负意志、勇气和毅力,激发大学生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其就业竞争力培养与提高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大学生就业专项思政工作可确保毕业生就业性质和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造就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专项思政工作把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就业中,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意愿和国家需要关系,鼓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去建功立业。专项思政工作能引导大学生明确职业理想,引导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崇高职业理想,避免职业理想功利性。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就业出现的新问题;认识就业形势全局与局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关系。用人单位招聘时将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作为重要标准。而部分大学毕业生仍眼高手低、缺乏奉献和敬业精神、对待遇和环境挑三拣四等;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时弄虚作假、不履行就业协议承诺等,这些都需通过专项思政工作来培养和矫正。

大学生就业专项思政工作可调适职业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伴随就业竞争加剧和就业压力加大,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诸多心理问题。专项思政工作应从入学教育开始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适应能力培养,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自己与评价自己,并制定学业计划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做到不自负、不自卑。通过有益社会实践活动,有针对性磨练意志,培养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保持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对已遭受挫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通过适度自我宣泄、自我安慰调节就业过程不良情绪,以理性思维和心理来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因素,以良好心态走上工作岗位步入社会。还要重点在就业指导中发挥专项思政工作的价值指引作用。就业指导要帮助求职者自身特点和社会所需,选择最能发挥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适应职业,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第6篇:思想政治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结合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其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已成为各高校人才培养的热点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是提高和培养大学生毕业以后从事相关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伦理观念。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由于存在本土化不够,并且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渗透,从而影响了其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并成为其有机的组成部份,能够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较欧美起步较晚,虽然目前已有很多高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次,大学生对自身的认知不足。“由新浪网、北森测评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实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的人只占有16%。”第三,当代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中国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单单是人数的增加,更是因为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不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最后,当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也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之一。

(2)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助于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方式。当今高校的大学生,对于自身价值更为关注,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民主意识普遍增加,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填鸭式灌输模式形成鲜明的反差。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日益增强的开放意识的需求,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多的注重大学生对职业的探索和认识,能满足对新观念和新事物的追求,能更大程度的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有效实施。由于起步较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育体系,不如思想政治教育体程那样完善,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够明显。而思想政治教育从来都是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不管是师资力量还是机构都已很完善,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适当的应用。有助于其教育过程的有效景施。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内在契合

(1)教学对象的一致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对象都是大学生。每个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的不同,而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断走向人性化,根据工作对象的个体特点出发,尊重个性的发展和选择的权利。而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有针对性的引导大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并出做自己的职业选择。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了共通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中的应用有了可行性。

(2)过程的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具有理论性,但更重要的还是具有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于实践,为实践服务的具体体现。”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并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并通过实践来检验成果。

(3)教育内容的互通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规划职业生涯教育中帮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本身,不仅反映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方向和具体选择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实现途径,而且体现了职业教育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引用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不仅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加具体化,并且可以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1)以职业生涯规划课为依托,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这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性质和方向的关键。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引导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真正的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自我发展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有机统一,最终做出符合自身实际需要和社会客观需要的职业选择。“例如,在低年级阶段,可以举办全球技术与经济、工作与职业,人口与劳动力走向等讲座,进行就业市场介绍,制定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社团、各式社会实践和学校集体活动。”在高年级大学生中,进行职业观和职业技能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价值观等。以上这些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助于转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观念。

(2)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融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基本特征是实用性和实践性。鼓励大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表现。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能力培训、创业活动、与专业相关的市场调研活动等实践活动,使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深入人心,进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因此,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可为学生自我发展,展示自我提供平台,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缩短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期,减轻社会化过程的阵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加强高素质、职业化、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高水平、高素质、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这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水平的迫切需要。具体来说,第一,要建立一支具备职业生涯规划业务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素质要求的专业教师队伍;第二,要加强对指导老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将长期进修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是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方向阳.职业学习与就业全程指导[J].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4).

[2]满东升.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08)

[3]屈善孝.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

[4]任凤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

[5]徐建思想政治教育对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路径分析[D]南昌南昌大学,2012

[6]黄一岚,黄新敏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3(3)

第7篇:思想政治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存中在的问题

(一)自我认知问题

高校毕业生对自我的认识普遍具有主观性,在就业中不能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是就业的一大障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不能完全代表其职业能力,自我定位的不合理,使学生在走出大学后,理想与现实冲突而无所适从,就业变得更加盲目。

(二)价值取向问题

提及工作,多数人不可避免的向往高福利、高待遇和高稳定度的工作,“北上广”以其强大的城市综合实力,成为了很多高校学生毕业后的选择,稳定的“铁饭碗”也成为近年来的一大热门就业趋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向于功利化,对于个人发展而言并不乐观,短期内可能能实现其职业期望,带长远来看,过分的功力追求会使自己迷失方向,无法真正实现自我的职业生涯。

(三)基本素质问题

当前的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其中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的缺乏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也是极为不利,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选择不仅重视也职业的能力和水平,其职业素质,个人素养也关乎其长远发展。频繁的跳槽,工作懒散,无责任心,与同事无法和平相处等问题,不仅加大了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不稳定性,也加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同时,心理因素的不稳定性也影响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素质差成为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当前就业压力大事普遍的事实,高压力的工作环境相对于轻松的校园生活必然不同,如何转换心境,以平和的心态迎接工作,是大学生就业应当面临的问题之一。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必要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中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较晚,还不够成熟,并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专业教师缺乏,专业化程度不够,这些问题使得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多数高校因为无法专业性、针对性的指导。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应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就行指导,但是因多方面因素影响,只能变成大课堂式的讲授,这使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的实用性大打折扣。在职业测评,职业咨询上只能依靠某些网站进行,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点放在了普遍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就业指导上,这对于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还是不够,这时,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填补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

(二)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坏境

社会环境问题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利于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我的发展,避免外界的干扰以及一些消极的观念对学生的影响。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的发展,利于形成互相鼓励,共同奋进的良好的大学学习、生活氛围。特别的高职院校,本身注重技能教育,更不能忽视思想教育,新世纪的人才要求是全方位的人才,不仅是技能的独当一面,也要在个人发展上下工夫,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帮助学生发展认识,向科学的全方位人才靠近。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形成系统的理论,加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贯穿大学课程始终,更是对学生的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多内容、多层次的教育学生如何发展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其所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是无法替代的精神财富,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不足进行弥补和升华。

学生在学习马克思思想认识的时候了解了世界的普遍发展规律,利于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认识国家、社会、集体。《毛概》向学生讲述了我党的发展和创新,利于学生在认识党的基础上拥护党,爱护党,积极向党和国家靠拢,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以世界、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形成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职业生涯规划。

另外课程中还有很多讲的是我国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艰辛路程,利于学生从中汲取坚韧的力量,对未来职业生涯勇于面对,传承中华民族的勇敢精神,同时从了解悲痛的历史中珍惜今天的生活,以更高的热情投入人生的事业,积极工作,为国家的繁荣尽绵薄之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理性的思维,美好的品德,同时普及了基本的法律常识,利于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以优良的道德素质认真负责的踏实工作。

四、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其完整的理论和对学生内因长远的影响,得以弥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注重职业选择和外因指导而忽视学生内因发展的不足,同时能在大学教育中预防现实就业中本可以避免的部分问题,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同伴。

参考文献

[1] 刘绍斌,刘卫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2] 鲁明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3).

[3] 王俊成.以实践为指导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新一代,2013(01).

第8篇:思想政治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途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6C-0004-01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是当前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面临不同的困惑,进而不能明确自身的就业目标,不能将自身定位好,因此就业失败,成为无业游民。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大原因是受到了我国就业环境的影响,除了我国人力资源分配问题的影响之外,还因为高校就业指导中没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作用所导致的。因此为了大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贯彻落实,顺利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功能分析

就当前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实践来看,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是就业指导的重要指导内容,而就业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体现。

(一) 有利于大学生科学就业观和择业观的形成

通过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利用科学的方法论对实际问题予以解决,达到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同时也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能够认真仔细地对当前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养成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进而更好地应对就业过程中的各种情况。

(二) 有利于大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

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首要具备的素质就是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但是对于当前受到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以及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大学生来说,则存在一定的不良倾向,例如,功利主义或者个人主义等,这就使得大学生在就业中因为良好品性等道德方面的缺失而导致就业失败,对比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具有优秀的道德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进而使得大学生更具良好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 有利于大学生良好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还需要将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让大学生适时地对自身的心理进行调适,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得在就业过程中拥有坚强的自信心,即使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失败,也能再次爬起来,针对自身的不足加以弥补,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除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的其他素养,以此不断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从而成为企业乐于接受的人才。

二、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功能实现途径

(一)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完善

在当前的新时期中提出了一个新要求,那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为大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进而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的树立。而且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就业政策的变化,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在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正确分析和对待就业风险与竞争的基础上勇于拼搏,进而找到一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和特长的职业。

(二) 加强就业指导新模式的探索

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在充分分析和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大学生发展特点来进行指导模式的不断转变,进而使得就业指导更加与时俱进,能够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就业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要找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从中实现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首先,应该在专业教育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就是在向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时候,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就业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职业兴趣,进而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其次是在就业指导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这就需要引导大学生了解和分析当前国家及各地区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进而在心理辅导的支持下,做好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心理准备,进而确保顺利完成就业。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以此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树立坚强的就业信心,冷静面对和处理就业中的各种问题,进而成为社会企业乐于接受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相天东.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实现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8,(21).

[2] 高婧.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实现途径[J].科学中国人,2014,(19).

第9篇:思想政治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分析 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1.大学生个人问题是不理性就业的内在因素

大学生的职业意识仍欠缺,求职的主动性不够,依赖学校、依赖老师、依赖家长现象普遍存在,在招聘市场上,主动和用人单位沟通、表现自己的能力有限。一些大学期间品学兼优的学生却由于掌握的社会资源有限而在就业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从而产生自悲情绪,更加缺失主动出击精神。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没有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不能脚踏实地,好高骛远,从而错失良机,影响了自己对就业岗位的选择,处于两难境地。部分大学生就业思想趋向功利性,工资高、环境好、无风险、社会认可度高的工作争相应聘,而环境较差、风险大、社会认可度低的工作却无人问津。再有部分大学生就业思想波动大,浮躁不定,一些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脆弱,表现出脆弱的自我控制能力,对自身的择业和就业以及学校整个就业工作造成不利影响。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盲目性地方院校较之老牌本科院校,相当多的大学生在选择培训科目时盲目跟风,既浪费金钱又不能学以致用。还有部分毕业生在求职准备时容易产生投机心理,提供应聘材料不真实。部分学生上岗后频繁跳槽,根本不考虑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扰乱了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有损于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校声誉受损,甚至影响到其他同学就业。

2.社会前进发展当中高等学校教育水平相对滞后带来诸多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当前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高校毕业生高分低能,难以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数量增长过快,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走入大众化时代。社会需求有限,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创业教育没有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得到体现。职业规划缺失是导致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激情及创业成功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大学生完全自主择业的社会环境条件还不成熟,缺乏及时有效的人才供求信息收集,,检索和交流的权威机构和通道,稳定规范的人才劳务市场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网络体系,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保障,法律保障体系也不健全,这大大削弱了大学生供求信息和自主择业的时效性和可靠性,而且大学生越是就业难,权力发挥的作用就越大,中国阶层的世袭趋势造成就业中的种种歧视和不公平。制度缺失及救济缺乏,许多就业歧视往往发生在劳动者尚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之前,使得法律在面对就业歧视时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当然更谈不上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或赔偿受害人的损失了。“就业难” “技工荒” “找工作难” “招人难”是就业结构供需矛盾问题,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每年的就业形势都日趋严峻。而现实是劳动力供给量大,但可提供的就业机会相对有限。因此,用人单位的选择余地明显加大,而求职者却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

3.社会不良环境的外在因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不公正状况

就业歧视现象比较多见,地方政府为了降低本地失业率,保护地方利益,往往擅自制订自我保护性政策和措施,比如优先就业政策实际上就是变相的就业歧视政策,“户口”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尤为突出。另外用人单位可以提高用工条件,降低工资待遇,尽量减少为劳动者提供参保的费用,使劳动者自身的利益越来越无法保障。民营企业在经济中处于弱势,微观经济学认为,消费者的收入是决定商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故大多民营企业收入状况不佳,影响其对大学生的需求,导致其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能力不足。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失衡,尤其高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众多的低端产业难以形成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因此出现了研究生不断挤占本科生岗位,本科生挤占专科生岗位,甚至大学生和农民工抢饭碗的情况,还有第三产业向来被认为是吸收大学生劳动力的最强领域,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对普通劳力需求旺盛,对高素质的大学生需求不足。

二、看重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毕业生自身不能处理好求职期望与现实的矛盾。但许多毕业生对就业竞争压力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承受能力较差,当求职期望与现实相背离时,他们极易产生消极心理,社会上广泛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这些不良因素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崇高的职业理想,培育奉献精神和注重人生价值实现都产生了负面影响,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波及大学生就业。,一些学生过分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同时影响了人际交往,淡化了集体观念。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教师,教学中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与学生最关心的就业实际联系起来,很少开展专题性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脱节状态。单一的智力追求是导致大学生奉献意识、责任意识、集体观念淡化[2]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上的认识是清楚的,但认知和行为相悖、人生观和价值观偏差,最终在现实冲突中放弃了理想而使自己的选择趋于功利化。就业指导的内容仅停留在收集、就业信息的层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多方面力量综合教育的结果,仅依靠理论课教师、辅导员远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思想。人文素质的教育都被相对边缘化导致出现物质化、功利化、诚信缺失等现象。就业压力与心理素质的失衡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内在保障。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下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大学生就业。

三、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方法

1.重点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就业的先锋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就业思想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在教学方法上,除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外,更要实施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视像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引导大学生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学会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找准职业定位,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同时思想政治重点教育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主动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爱岗精神,树立遵纪守法、公平竞争等意识。

2.努力提高高校自身就业思想政治体系的建设

要引导大学生从自身也从社会出发,以国家大局为重,合理定位,纠正择业方向,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高校要通过就业形势分析、市场预测、政策导向以及就业素质引导等环节,提升系统教育的本领。高校中,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由辅导员担任。但是,一些辅导员对就业工作认识不足,在就业指导上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就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因此,高校应进一步使辅导员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就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时刻树立学习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将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要求,也是高校德育与时俱进的一项重要选择。要设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同时要加强创新创业队伍建设,配备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3.深入开展穿插融汇、贯穿始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将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倡导教师自觉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在专业教学、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的各个环节中,积极介绍本行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大力宣传行业人才成长成才业绩,激发大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教师应经常用行业模范人物来感化学生,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理想,强化奉献精神,增强大学生投身本专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学校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号召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在实践教育活动中,高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大学生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逐步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学生实习和就业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知识、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理性的、高尚的、创新的大学文化精神引导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实现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自觉的人文精神是民族灵魂的守护神。将大学文化精神中的社会责任与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及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能力与心理品质等的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和帮助他们提高面对社会生活各种严峻挑战的综合能力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