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产品行业发展范文

农业产品行业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产品行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产品行业发展

第1篇:农业产品行业发展范文

2013年10月10~11日,由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和辽宁省北镇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13中国・北镇葡萄产业发展研讨暨水果贮藏保鲜技术培训班在辽宁省北镇市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是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2013年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先行先试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了北镇市农口部门、种植户、经销户、合作社和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的热烈欢迎,参会代表超过500人。与会代表学习交流了北镇葡萄种植、贮藏、市场营销等做法与经验,探讨了葡萄产业的发展思路;交流了各地开展科学贮藏的好做法、好经验;研讨、审定了苹果、柑桔、梨、葡萄等15种主要水果贮藏保鲜操作规程;实地考察了北镇市葡萄贮藏保鲜设施及技术。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张天佐局长说,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加工技术先行先试项目有两方面考虑。

一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近十几年来,我国各级有关部门在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初加工、综合利用等方面设立了许多课题和项目,产生了不少科研成果。但由于交流渠道不畅,供需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了政府的大量投入、科研人员的研发成果无法实现“接地气”、“落实处”。为了改变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科研成果转化率长期偏低局面,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启动实施了技术推广、技术对接以及先行先试项目。技术推广:先筛选项目区域的技术需求,然后请专家针对技术需求在国内筛选成熟、适用的加工设备设施,建立试验示范点,再开展现场培训指导等工作。技术对接:首先筛选技术需求,然后利用专家资源针对技术需求编写技术方案或技术手册,再召开专家与企业、合作社、农户代表的面对面技术对接交流活动。先行先试:一方面收集整理各科研单位的成熟技术成果,统一审定、编排成册印发各地的加工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参考使用;另一方面支持科研单位已研发成型的、适于农民使用的加工技术、加工设备设施开展试验示范或技术推广。

二是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建管用”机制。目前,我国水果产量超过1.5亿吨,蔬菜产量超过7亿吨,由于贮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处理由农户完成的比例超过80%,并且冷藏保鲜能力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我国水果、蔬菜产后损失率分别高达15%~20%和20%~25%,严重影响了果蔬产品的有效供给、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还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为此,2012年,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定额补助标准,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扶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果蔬烘干等三类初加工设施。经过两年建设,全国14个省区共建设通风库2200多座,冷藏库8000多座,新增贮藏能力60万吨,其中冷藏能力超过50万吨。据测算,贮藏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从15%~20%、20%~25%降低到4%、6%以下,相当于增加了4.4万吨水果、3.2万吨蔬菜的有效供给量,农民因减损而增收1.2亿元。同时,由于水果、蔬菜的入库贮藏和错季销售,价格比收获时的地头价格平均高出50%,农民因贮藏而增收4.78亿元。按照设施使用寿命15年计算,可为农民带来90亿元的收益。因此,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农产品的择时采收和错季销售,实现了农民分享流通、贮藏收益增收的目标。把这些补助设施用好、维护好,实现“一窖多用”、“一库多用”和“一房多用”作用,建设户还迫切需要不同果蔬品种的贮藏保鲜操作规程和不同制干果蔬的烘干工艺,来进一步延长初加工设施的使用周期。据了解,有些地方已经编制了大枣、金银花、杏干等果蔬的烘干手册,指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烘干房。这一做法使得老百姓烘干房从烘干大枣扩大到烘干应季上市的多种果蔬和药材,烘干房使用周期从20多天延长到7个月,每个农户每年由此而多增收4~18万元,效果十分显著。

2013年,农产品加工局开展了农产品初加工技术先行先试项目、成熟技术推广和对接活动等工作。委托国家农产品保鲜中心开展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技术项目,收集整理了苹果、柑桔、梨、香蕉、桃、葡萄、枣、柿子、荔枝、龙眼、猕猴桃、李子、红果、石榴、哈密瓜15种水果的贮藏保鲜操作规程,这些技术规程研讨、审定后,印发给各地的种植大户、经销大户、合作社参考使用,逐步提升整个行业技术水平;委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所开展农产品产地干燥技术项目,对黑木耳、辣椒、枸杞等6种农产品进行干燥工艺技术的试验研究、生产实验和实地验证,形成相应的操作规程,为相关企业及农户干燥农产品提供有效的干燥工艺方法,解决农产品产后急需干燥等问题,减少干制农产品的产后损失,增加农民收入,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与保障。此次培训班采取研讨审定、以会代训的方式,通过部省联动,促使更多省份参与成熟适用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促使更多农民群众了解知识、掌握技术,尽快提升我国农产品贮藏保鲜整体技术水平。今后,广大农民群众掌握了不同果蔬品种的贮藏保鲜技术,进一步发挥冷藏库“一库多用”、“周年使用”的功能,将极大提升补助项目“增加供给、均衡上市、稳定价格、提高质量、保证加工、促进增收”等一举多效作用。

第2篇:农业产品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金融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金融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11-0068-03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一、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金融产品品种增多

近年来,在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指引下,金融机构对农村市场的信贷产品不断增多,支持力度不断增大。就此次对焦作市修武县金融机构的支农金融产品来看,主要有36种(具体如下表),突出的表现是在原农村信用社之外,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都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农村地区的金融信贷产品,并逐步形成了各自风险偏好、市场定位的服务体系。

从调查情况看,焦作市金融机构在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各项业务正逐步向农村地区延伸,特别是传统与农口相连的金融机构行动更为明显,农业发展银行在确保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信贷的情况下,积极寻求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与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姻,不断拓宽信贷方式,让更多的信贷资金进入农民生产领域。农业银行在职能重新界定之后,将服务重心和工作重点放在县及县以下的广大农村地区,其信贷产品也是在职能定位确定后,进行了大规模的产品创新,向农村地区推出了大量信贷产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农村信用社作为基层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近年来,向农村地区投入了大量信贷,覆盖面逐渐增加,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巨大贡献。

二、实际能供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的品种较少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可采用的贷款品种并不多

在众多金融机构对农村提供的金融产品中,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农民自发生产组织提供信用服务的仅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两家,多数金融机构并没有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主要信贷主体来对待。事实上,在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组织农民闯市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组织,90%以上的行政村已有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数信贷产品集中于农村地区的工业生产企业和基础农户,主观上不与这种新兴的经济组织信用往来。在农业银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中,对实体性合作社按照农村小企业贷款政策执行,对服务型合作社按照农户小额或大额贷款政策执行,实质上也是将合作社排除在外,没有将其作为一级法人机构看待。农村信用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尽管2008年以来,发放了部分以合作社名义的贷款,但也是要求入社社员集体联保,主要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办理手续也与农户贷款差别不大。

(二)抵押担保落实难,进入门槛高

据专业合作社反映,目前农村地区经济体要取得金融机构贷款主要采取两种途径,要么抵押,要么担保。在抵押物方面,多数金融机构要求抵押物为县城及县城以上的具有国有土地出让的房产,且具有房产证。就农村居民而言,绝大多数农民不可能有县城及县以上的“正规”房产,许多致富农民大量资金都投入到农村的自建房上,由于我国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制,根本没有银行信贷所规定的房产证。同时,农民生产所承包的土地也是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尽管国家也规定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但没有实际的贷款抵押细则,金融机构也不将其作为有效抵押品。在排除土地及建立在这类土地附着物上的资产后,

注:工商银行因在修武县分支机构撤并,没有专设对农民相关信贷业务。实际上农民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抵押的物品很少,通过这个路径取得贷款基本难以走通。在担保贷款方面,部分金融机构要求国家或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三名具有收入保障的工作人员提供担保,这一条看似简单的条件,90%的贷款农民做不到。首先,农民自身并没有这么广泛的亲朋好友;其次,即便有,多数国有单位人员并不愿意为农民贷款担保,承担这些风险。同时,实行农民五户以上贷款,部分金融机构要求这些农户不能从事相同的行业,存在着行业风险累加的风险。在同一地区,找不同行业的农民贷款比较困难。个别金融机构部门还要对担保农民实际家庭收入的农民担保,同样也会存在着这类农户难找和不愿贷款担保问题。金融机构贷款抵押担保门槛高,让多数农民难以获得贷款。

(三)办理时间长,耽误时机

据修武县益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反映,该合作社从事林木种植、鹅羊养殖的专业合作社,经农业银行信贷员贷前调查后,各项要求均符合条件,申请3万元的农户贷款。该合作社等了一个多月仍不见农行具体放贷信息,与信贷员联系,信贷员要负责4个乡镇50多个行政村的信贷业务,一直很忙。现在鹅苗正处于生长高峰期,每天需要大量的饲料喂养,合作社目前已没有资金再购进饲料,迫切需要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注入。由于农行信贷员偏少,加之其审贷委员会研究放贷频率少,多数农民在申请贷款后,办理时间较长,贻误了最佳生产经营时机。

(四)财务信息不合格,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信任

目前多数的国有商业银行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经济组织贷款要具有严格详细的财务会计报表,而焦作市辖区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成立较晚,实力不强,没有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因此,财务会计信息不符合银行的要求,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实物和盈利信息,大多银行不予认定,对合作社发展前景也持怀疑态度。

(五)信贷需求与实际落实差距较大

据修武县周庄利丰肉鸡养殖合作社反映,合作社想在金融机构取得10万元贷款,提供了自己认为近20万元的财物抵押,但银行给贷款时却仅给了5万元贷款,抵押率不足30%。按这样的抵押率计算,农民的财产抵押根本满足不了自己的信贷需求。

(六)总体贷款综合成本较高,合作社认为贷款划不来

调查的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认为,金融机构贷款的综合成本较高,合作社难以承受。目前农村信贷存在着信用零售的特点,如果使用担保公司担保,又要加上50%的担保费用。有些不需要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如邮储银行的贷款,利率在20%以上),基本与当地民间借贷利率相差不多。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己除非受情势所迫,通常不愿去金融机构贷款。

三、原因分析

(一)基层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中缺乏设计权和更改权是当前金融产品在农村地区适应性差的主要原因

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多为总分行制,作为最为末端的基层金融机构主要是执行和推广上级部门(总分行)已设计好的金融产品,出于对金融产品风险控制的考虑,通常要求基层行不得随意更改。因此,基层金融机构在开展信贷业务中,会用固定的标准套用和对照农村经济的各项指标,缺乏灵活性。

(二)金融机构农村金融产品设计和推出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

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看,单个的农户经济

体正逐步让位于有组织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而多数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产品设计时仍停留在个体农户生产、生活的小额金融需求上,没有与时俱进地根据农村市场需求设计和推出金融产品,造成了基层金融产品与农村金融实际需求的错配。

(三)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推广信贷产品过高地考虑了风险要求

金融原本就是经营风险的产物,正确的认证和评估风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显然,过低或过高的风险要求对银行本身都是不利的。虽然农业生产存在风险,实际上农村地区总体的风险水平要低于其他领域或部门。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过高的风险控制要求,一方面提高了大多数经济体的进入门槛,脱离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也对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生存发展提出挑战。

(四)部分农民也对金融机构期望或要求过高,个别人出现了不切实际的想法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不断推出,许多“三农”服务部门也提供了优惠措施,农民也得到了大量实惠。由于个别地方、个别人的不当宣传和误导,使得部分农民错误地理解当前的农村反哺政策。相对于金融而言,资金的返还性始终是第一位的,个别人错误地将商业金融理解为不计成本、不讲风险的金融救济。

四、建议

(一)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农村市场特别是对新兴农村市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产品研发力度,形成根据地方经济特点的多级研发审核体系,分支行制的商业银行可给予地市以下分支机构更多的产品研发权力和定价权,充分发挥各地方分支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地方分支机构能更好地融合于当地农村经济中,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二)金融机构要正确估计和计量当地农村经济主体的风险度,灵活地运用信贷政策,简化操作手续,压缩不必要的风险支出,切实降低农民贷款成本

农村信贷领域本身具有信贷零售性质,营业费用较高,如果仍按照对大企业、大项目的操作模式,单位财务成本会高出许多,因此,金融机构要在精确计量农村经济体风险度的前提下,灵活运用信贷政策,简化操作手续,切实降低农民的借贷成本。

(三)金融机构要向农村市场多投入人力和物力

针对当前部分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人员严重不足的现实,各金融机构要采取多种方法方式解决这种严重影响农民贷款时间的问题。一是赋予基层信贷员足够的权力,做到贷前调查与发放贷款一体化,提高办公效率;二是在广大农村建立商业性的中介借贷组织,由这些机构解决;三是金融机构直接将营业网点向农村地区延伸,增加人员等。

(四)积极培育农村信用环境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金融机构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各类金融机构都要在建设好、维护好农村信用环境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积极发挥人民银行征信信息数据在农村的延伸作用,促进农村地区信用环境的好转。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财务综合信息,有效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3篇:农业产品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乳制品;乳制品行业;产业链 ;价格战;恶性竞争

1 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

综观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四个发展阶段: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为萌芽期,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为高速发展期,九十年代初到本世纪初为结构调整期,2002年至今为行业整合期,进入了市场的重新分割及品牌的塑造阶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与营养知识的了解增加,对乳制品产生了很大需求,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使我国乳制品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乳制品企业有15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400多家,年销售额上亿元的有200多家,通过跨省和跨地区兼并和重组的资源有效配置,使乳制品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逐渐壮大,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乳品企业集团,行业集中度逐年提高。乳品企业和奶牛养殖业成为当前一大投资热点,不少外资企业和一些跨行业的知名企业纷纷加入到乳品生产行业中来。从市场格局来看,可以分成4大类:一是以蒙牛、伊利为代表的全国性品牌;二是以新希望、维维、夏进、光明、三鹿为代表的区域性品牌;三是以北京三元、济南佳宝、南京卫岗、西安银桥等以本地省会城市为大本营市场的地方品牌;四是以法国达能、瑞士雀巢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

2 中国乳业存在的三大问题

虽然这几年我国的乳制品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我国乳制品还处于产业成长期,人均乳制品消费与世界人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市场,乳制品消费尚未真正启动,下图是一个乳制品行业产业链简图,其实到目前为止我国乳制品行业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其中最重要也是制约着整个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三个:

一是奶源短缺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二是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三是在营销环节上的恶性竞争。

2.1 奶源短缺成为行业发展最大瓶颈

奶源是乳制品行业必需的原材料,中国乳业一直就有“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说法。合格奶源的数量和分布是否满足市场需求,也是决定我国乳业供给,进而决定乳业成长性的首要关键。受制于我国牧草资源和饲料价格的上涨,奶牛的饲养成本日渐高昂,通过奶牛数量外延式扩张提高牛奶产量已不可取,通过先进科技的应用提高奶牛单产方是正途。

但我国奶牛单产很低的关键是奶业科技水平落后,先进技术推广困难。奶业科技水平落后主要体现在奶牛良种繁育技术和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同国外领先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奶乳来缓解奶源短缺的状况。据海关总署统计2004年和2005年从国外进口奶料达到了56万吨,相当于120万头奶牛一年的产奶量。

2.2 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近十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乳制品抽查结果表明合格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质量安全隐患一直存在,可以说,乳品市场现状堪忧。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含乳饮料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广东、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内蒙、河北、山东、宁夏、上海等10个省市30家企业的42种产品,合格36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5.7%,部分产品标签上未标注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衡量含乳饮料营养成分的重要指标,是引导消费者正确消费的重要依据,企业应正确标注其产品的蛋白质含量。本次抽查中有2种产品没有标注蛋白质含量,部分产品食品添加剂标注不规范。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含乳饮料中允许添加如防腐剂(山梨酸)、甜味剂(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等,但规定了严格的限量。本次抽查中有4种产品在添加了甜蜜素的情况下,却没有如实在标签上标注所使用的甜味剂名称。

2.3 我国乳制品企业营销上恶性竞争

很多企业为追求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压低价格,搅乱了国内乳品行业市场。长期下去,将使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倒退。造成恶性竞争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以大企业为首发起的价格战愈演愈烈。然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不能涨价,因为涨价就意味着失去市场份额.各种乳制品销售收入增加所带来的利润落后于各项成本费用上升所带来的利润下降。

第二,我国乳制品产业发展过快,产品市场供过于求。事实上拉动牛奶及乳制品消费的主要是城镇居民。亚洲乳业发展较快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人均消费量达到40公斤左右时,乳品消费的增速将显著下降。而我国的大型城市人均消费水平已经非常接近这一标准,个别城市已经超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人均乳品消费量增长空间已经不大,2003年上海的人均乳品消费量已出现下滑。这说明了大城市乳业市场经过多年的经营,基本饱和,已进入市场成熟期。

第三,我国乳制品企业技术水平低,产品雷同现象严重。我国本土产品均未闻名,而且我国乳制品企业产品单一,各大企业主要的产品大都为鲜奶,超高温灭菌奶、酸奶、奶粉等。

第四,我国乳制品进口关税下降,本土乳业受到国外乳业冲击,我国乳制品企业以前依靠关税限制进口乳制品的保护屏障已被拆除。

3 解决我国乳制品行业问题的相关措施

3.1 从源头抓起,加强奶源基地建设

第一,要大力推进奶牛良种工程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奶牛良种繁育体系,为扩大良种牛群,提高单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奶牛配种记录与评价系统,实行良种牛检测登记制度,制定育种改良方案,做好选种配种工作。

第二,要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奶源基地建设。通过规模化饲养技术的普及,实现良种与良法结合,提高奶牛的饲养水平和单产水平;通过推行畜牧业标准化,促进奶牛饲养技术规范的推广普及,进而提高鲜奶生产水平和标准化水平。尽快把奶牛饲养业纳入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科技真正变成现实生产力。

第三,要大力推广草原改良,人工种草和奶牛配合饲料。首先要抓好草原的改良建设和退耕还草工作,尽快提高草原的产出能力和优质牧草的供应水平,优化牧草结构。其次,要大力推广高产饲料作物,把青贮的种植和利用作为重要手段。

最后,要搞好社会化服务。不仅要实现奶牛场鲜奶的收购,冷藏,储运设备的配套,而且要实现奶牛良种繁育,后裔测定,疫病防治,饲料添加剂供应,乳及乳品质量检测。技术培训以及市场信息的提供等社会化服务。社会化服务一般采取有偿形式,有的可能需要适当补贴。

3.2 加强质量全程控制,完善管理机制

(1)建立健全我国乳与乳制品安全质量管理与认证体系。

食品的安全质量管理应该以过程控制为主,辅以产品质量检验,乳与乳制品更应如此,因为乳与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比其它食品更甚。目前,我国仍以产品质量检验作为安全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随着企业的法制观念强化,过程控制的规范以及行业规则的加强,乳与乳制品安全质量管理应逐步转化到过程控制为主与世界各技术先进国家一致。

(2) 适应国际化趋势,制修及健全相关产品标准。

鼓励质检中心、乳品企业,并可结合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制定产品标准,应采取激励措施,将制修定产品标准与技术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提升、经济奖励结合起来;将现有方法标准由制标单位组织的验证(农业部规定需3个单位的验证)制度改为由制标单位提出和归口单位组织的实验室联测验证制度,与国际接轨,避免现有方法标准的粗制滥造或不可行;规范产品标准制修定过程中的企业调查,并将调查材料作为上交审查内容,以往仅交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避免产品标准技术指标迁就落后,迁就个别企业的特殊产品。

(3)加强立法及国家监督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

国家监督管理部门承担着行政执法和监测执法任务。行政执法部门有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等,要加强其执法力度首先应完善法规及法规性文件,明确其执法的各方面具体而非笼统的内容。提高执法人员的科技专业水平,有不懂或懂得甚少提高到懂得甚多,不需借助科技专业人员处理个案。

(4)加快消费者市场监督及反馈机制的形成与建立。

加强消费者协会的自身队伍建设,工作人员必须学通有关法律,如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商标法等。懂得举证的内容,保护证据的方法,否则难以指导受害消费者;建立消费者协会、技术监督部门、工商部门和监测中心年度碰头会制度,互通情报,协调工作,改变一事多方管,有事没人管的状态。

3.3 立足自身品牌建设,避开价格恶性竞争

造成乳制品行业恶性竞争主要是因为大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我国乳制品产业发展过快,产品市场供过于求,各家企业产品雷同现象严重以及随着关税的下降来自国外乳制品企业的竞争。针对这些原因乳制品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整个行业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建立相关的行业机制,对乳制品的价格和质量进行相应的控制,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乳制品企业要加强沟通,要把立足点放在企业自身的品牌建设和技术开发上。其次,要加强整个行业的宣传与营销,最大限度的开发现有市场,并且不断的挖掘潜在市场,特别是要挖掘广大农村地区的乳制品的消费潜力,把整个乳制品行业蛋糕做大做强,做到多赢;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科研和技术开发,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生产和大量的雷同现象,逐步形成自己的技术壁垒。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形成品牌优势。从创造顾客来看,品牌是竞争的根本,企业以此与对手竞争顾客。在经营上,企业内部是个成本中心,品牌才是绩效中心。如若企业建立的品牌不被顾客认可,那所有的资源投入和一切努力都只能是企业成本,而没有绩效。发展速度最快的乳制品企业蒙牛,刚开始时也是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可是前两年,蒙牛做了“航天员牛奶”,“天然、自然”等品牌形象的宣传,消费者所认知的是“蒙牛=高品质牛奶”,现在蒙牛把单独的产品拿出来,将“酸酸乳”冠名“超级女生”-想唱就唱;将早餐奶冠名“挑战主持人”,将特仑苏特约供应迪士尼酒店等等,将这些品种打造成拳头产品的同时,也将品牌形象创造出来,并且在消费者头脑中形成该品类的第一印象,这些品牌建设的措施都使得蒙牛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乳制品企业。

参考文献

第4篇:农业产品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乳制品行业;swot分析

一、我国进口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

2008 年中国根据中新自由贸易协议开始对新西兰乳制品降税后,乳制品进口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趋势,同时在我国乳制品进口的国家和地区中新西兰占据首位。自2008年以后,乳制品进口量从2008年的35.11万t上涨到2013年的182.71万t,年均增长39.08%;乳制品进口额从2008年的8.65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71.47亿美元,年均增长52.62%。中国作为资深的农业大国,国内乳制品行业发展起步较晚,自2008年乳业危机后,尽管国内政府和企业在加强监管,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做了许多努力,我国乳制品行业产量、产值和销售收入均呈现缓慢回升状态,但是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进口乳制品激增的状况对奶牛养殖业和乳制品加工业起到了负面打压的影响。

二、进口激增的背景下我国乳制品行业swot分析

(一)优势

1.产品不可替代性

在产品本身性质上,国产奶粉添加营养成分是针对中国宝宝体质的,进口奶粉不一定适合中国宝宝,这种不可替代性使得国产奶粉具有先天优势。此外,据中国乳制品行业协会调查报告称,国产奶粉质量优于进口奶粉,在价格上,国产奶粉是国外品牌奶粉的一半。

2.产品线全面

国内的乳制品企业基本上包含了市场上所销售的所有产品的分类。其中有液态奶类、奶粉类、炼乳类、乳脂肪类、干酪类、乳冰激凌类、其他乳制品类等。液态奶产品中,主要包括:杀菌乳 GB5408.1、灭菌乳 GB5408.2、酸牛乳GB2746、配方乳;奶粉类主要包括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调味乳粉、婴幼儿乳粉、其他配方乳粉;炼乳类主要包括全脂无糖炼乳、全脂加糖炼乳、调味炼乳、配方炼乳等;乳脂肪类主要包括稀奶油、奶油、无水奶油等;干酪类主要包括原干酪、再制干酪;乳冰激凌类主要包括乳冰淇淋、乳冰。

3.品牌优势

国内的乳制品行业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了被人们所认可的品牌,其中包括蒙牛、伊利、三元、光明等,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优势产品,例如蒙牛的液态奶,伊利的液态奶、冷饮和奶粉,光明的鲜奶和酸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都有各自的市场份额,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国外的其他潜在进入者的风险比较低。大规模的市场份额保证了整个市场对企业大量产品的消化能力,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劣势

1.国内一些乳品大企业的竞争

目前国内的一些乳制品大企业如伊利、蒙牛、三元、光明等所处的环境竞争异常激烈,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不得不进行价格战,使得乳品行业发展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鲜奶价格上涨,导致加工企业和奶农投资加大,进而行业利润下滑,接着政府税收减少,使得企业和奶农投资风险增加,营销费用大大提高,而下游产品价格只能降不能升,加上饲料等原材料涨价,造成成本只增不减,行业毛利润再次下降。这个恶性竞争表面上给予了消费者一些实惠,从长远来看,乳制品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影响未来的发展动力。

2.国内乳制品行业负面事件的影响

2008年的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事件无疑是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的致命一击,加上圣元“性早熟”风波,再一次严重影响了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即便官方明确表示“性早熟”事件与圣元奶粉无关,但消费者的信心却没有因此而快速恢复。

3.国内乳品行业生产链存在的问题

(1)生产端粗狂式管理。我国奶牛养殖大致分为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两种方式,有些地区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奶农思想不统一,没有凝聚力,先进的饲养技术很难推广,疫病防疫能力弱,一旦出现疫情,则大面积生病或死亡。

(2)加工端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加工企业与养殖环节的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奶农没有定价权,完全由加工厂决定,并且这种情况短期内不会改变,这是造成现在奶源质量低的根本原因。其次,国内乳业巨头的生产线基本都由利乐提供,如果利乐公司停止供应包材,加工企业不得不停产。

(3)销售端营销理念落后。目前消费市场的规模仍未成形,许多人还没有养成喝牛奶,食用乳制品的习惯,尤其在农村,乳制品市场没有真正打开,说明营销的力度还不够。另一方面,进口奶制品在电子商务营渠道方面的优势明显高于国内乳制品。

4.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够

近年来,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整顿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政策法规。然而这些政策法规一般比较宏观或是临时性的补助和救助措施,但并没有可量化的标准和第三方机构的监督,真正将政策落实到基层就更加困难。

5.缺少国际化高素质管理人才

由于我国乳制品企业在经营实力、企业规模等方面较弱,再加上被一些东道国政府或企业采取各种措施直接或间接的设置障碍,以至于我国乳制品企业市场进入与经营上的成本远高于其他国家乳制品跨国企业,从而丧失竞争优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乳制品企业缺乏国际化、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三)机遇

1.需求量和质的提升

经济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刺激乳品需求增长。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在表示,目前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只有32.4公斤,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饮食习惯与中国相近的日本和韩国,人均消费量是中国的1.9-2.3 倍,而经济发展水平近似的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南非和墨西哥,人均乳品消费量是中国的 2-4倍,由此看来,国内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2.产品多元化

首先,奶酪作为乳制品的一种对于中国的市场还比较陌生,中国的奶酪市场现在处于萌芽状态。如果这个产品一旦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那么它的市场潜力是无限的。

其次,由于遗传原因,大多数中国人(60%以上)喝牛奶容易导致乳糖不耐症或者发生过敏反应。由于山羊奶中乳糖的颗粒小,加之羊奶中含有大量的三磷腺苷,能够充分分解羊奶中的乳糖,所以山羊奶在中国很有市场。并且,羊奶对于支气管炎症或身体虚弱的人群以及婴儿更适宜饮用,我国先天的地理、品种、饲料、市场优势,山羊奶制品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对于国内的乳制品行业市场是一个的机会。

最后,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有利于提高乳制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开发不同价位、不同功能、不同档次的产品种类,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偏好。

3.采用物联网技术,积极拥抱“互联网+”

在乳制品行业积极拥抱“互联网+”,结合物联网技术,消费者通过扫码识别该产品的所有信息,从而提升了产品生产的透明度,增加了消费者的信任感,更好地建立消费者的忠诚度,提升国内整个乳制品行业的国民消费信心。

(四)威胁

1.国外政策的扩张

中国是新西兰奶粉最大出口市场,按照中新自由贸易协议,中国对新西兰乳制品将继续降税,新西兰奶粉竞争力愈发明显。澳大利亚正与中国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乳制品贸易是双方关注的重点。欧盟在 2015 年取消乳制品生产配额制,荷兰、法国、爱尔兰等主产国都计划较大幅度提高乳制品产量,并将中国列为乳制品增量主要出口市场。

2.自有奶源程度低

目前我国乳制品行业自有奶源比例达到40%甚至6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自有奶源比例还是比较低。“得奶源者得天下”,在国内乳制品行业发展的初期,许多企业因为奶源不足而濒临倒闭。

3.线上乳制品销售竞争

据星图数据的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的数据称,预计从今至2017年线上乳制品交易数据呈几何倍数增长。其中京东、天猫两大霸主地位难以撼动,一号店、我买网、苏宁易购份额虽小但是潜力巨大。线上交易的主力是婴幼儿奶粉,约占87.5%,其次液态奶,约占10.2%,最后是成人奶粉,约占2.3%。线上奶粉上榜的国产品牌仅有伊利,约占5.6%的市场份额,并且价格明显低于国外的品牌;线上液态奶上榜的国产品牌有伊利10.2%,蒙牛4.8%,QQ星3%,莫斯利安4%,特仑苏5.5%,国外品牌的平均成交价远超国产品牌。调查数据还发现,线上乳制品消费男女比例接近28,线上乳制品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中南区域,奶粉用户集中在广东、北京,业态乳用户集中在江苏、浙江和广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内乳制品线上销售的时间和经验还有很多不足同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营造健康的网上营销渠道,提高自身竞争力,还值得国内的乳品行业探索。

4.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

解决利益分配问题,应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上下功夫,未来,政府应鼓励各企业加强自己的奶源基地建设,进一步营造优良的外部环境,保持乳业健康持续发展。借鉴国外的经验,奶的鲜活性和生产的连续性决定奶业必须实行一体化经营,这样才能理顺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的利益关系,保障生产、加工、销售的协调发展。

5.国内技术创新能力弱

一方面,国外品牌在角逐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在改良配方,以满足更多的需求。例如惠氏和雅培在中国推出早产儿专用奶粉,这一方面,国产奶粉还没有涉足。技术层面,液体配方奶在国外的销售历史已有近 10 年之久,但在中国却是第 1 次引进。进口奶粉日益增多的新产品和技术上的创新,挑战了中国奶粉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创新潜力。

三、我国乳制品行业的战略建议

(一)实施兼并重组,吸收优势资源

乳品企业在国内并购一些较小规模的企业加速了企业由高度分散向合理集中的速度,企业规模的扩大也使得国内乳制品行业竞争力加强。同时不同企业之间经验技术的交流合作也成为对抗国外乳制品企业的有力工具。在这种水平整合的过程中,乳制品企业需要有侧重点,不能一味地追求规模,而应该注意吸纳竞争者的优势资源,多在产品差异化上下功夫,提升产品价值。此外,在企业布局上,乳制品企业应该重点发展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的乳品消费量将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二)发展品牌化国际战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国外跨国乳制品企业进入中国,使得现阶段乳制品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也因此使得该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降低成本成了企业获取更多利润的主要途径。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可以推动企业加制品的生产及销售,从而产生乳制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规模经济效应,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与外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优化生产运作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信任度。

(三)多元化发展,增加产品价值

多元化是指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创立特色品牌,研发出符合健康需求、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能力。根据市场的消费需求,引导乳制品向着多元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因此,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开发不同价位、不同功能、不同档次的产品种类,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偏好。如抗缺铁的功能型乳产品;适合高消费人群的高端乳品;适合糖尿病、牛奶不适症等特殊人群食用的乳制品等。

(四)完善自身供应链,创新核心价值

生产端支持、鼓励奶牛主产区加快现有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和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强化奶源建设,从源头保障奶农利益和奶源质量。同时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让所有生产伙伴意识到共同合作获利是共赢的基础。加工端通过改善产品外形、包装等,以及在产品的定位和概念上突出特色等来提高产品差异性。销售端加大对销售的投入,创新营销理念,将重心从国内的价格战放到向国内外市场的营销上,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入手进行市场细分从而达到精准的市场定位。

参考文献:

[1]应锐.中国乳制品行业战略:五力模型分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7,09:46-48.

[2]王磊.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及营销渠道浅析[J].中国乳业,2010,10:76-78.

[3]杨俐.我国乳制品促销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国乳业,2010,12:14-19.

第5篇:农业产品行业发展范文

今年以来,媒体的社会调查显示,在城镇居民中“食品安全及其监管问题”最受关注,始终名列前茅。人们热议的话题主要聚焦于“地沟油流向餐桌”“蔬菜水果农药超标”“病死肉、注水肉售卖”“奶源不安全”等几大类。今年“两会”期间,网民接连发问:“药你命”“黑心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这些无良词汇为何总和食品连在一起?问题食品缘何屡禁不绝?监管部门能否杜绝“软监管”、“马后炮”?食品行业能否重建诚信体系?无良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何时出局?我们注意到,农交会已经把食品安全列为第一道门槛,参展产品首先要过“安全关”。参观者、经销商热衷在农交会上采买、签约,不仅仅是冲着品牌去的,首先是因为参展产品经得起检验,安全有保障。人们寄望农交会能对农产品市场产生更大影响,把“中国农业第一展”塑造成培育、张扬安全信得过品牌的重要平台。

过往的农交会上,可降解一次性绿色环保餐具曾经引起国内外来宾的极大关注。我们还记得,那些米色的餐盒、水杯、刀叉、方便袋,颜色柔和,拿在手中可闻到一丝淡淡的玉米清香。这些展品不但吸引了众多国内环保产品采购商,而且获取了包括美国航空公司的订单。

近年来,在很多农业生产加工企业自觉向环保型企业转变的同时,政府也进行了积极引导,发出了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信号。实现农业与“青山绿水”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多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先后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天然林保护、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这个意义出发考察本届农交会,人们也期待能有更多环境友好型农产品崭新亮相。

本刊记者曾赴农交会的“老客户”——北京德清源生态农场采访。我们看到的德清源,生态农业模式有效实现了生态养殖、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有机肥料、订单农业和有机种植的循环。通过对蛋鸡场产生的鸡粪和污水进行处理,德清源不仅实现了园区内污水零排放,每年还向华北电网提供绿色电力,向农资市场提供优质有机肥料。德清源的实践,向世人证明了低耗能、零排放并非我国农业遥不可及的梦。

第6篇:农业产品行业发展范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全省食品、纺织、医药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严格相关行业产业政策准入管理,着力推动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继续做好食品、药品供应保障,配合做好食品、药品行业专项整顿工作,促进食品、药品和纺织生产企业产品竞争力和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二、主要工作

1、积极推动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一是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确保各项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得到贯彻落实,充分发挥规划对做好新时期行业发展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二是努力提高食品、药品行业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加大技术改造专项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装备对消费品工业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改善企业生产条件。四是继续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借助全市大力实施农业提档升级行动计划的有力时机,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工商资本、外来资本、民营资本介入,积极培育引进具有较强开发加工和市场拓展能力的骨干企业,加快实施一批大型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项目。

2、贯彻宣传铅蓄电池产业政策调整精神。根据省经信委通知精神,为使全市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对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有具体了解,推动我市铅蓄电池行业转型升级,及时组织企业参加省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宣贯培训工作。

3、做好粘胶和印染企业的准入申报工作。为推进粘胶纤维和印染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引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工作,按照国家工信部《关于印发粘胶纤维生产企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印染企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深入调查摸底,及时做好政策调整宣传工作,组织符合《粘胶纤维行业准入条件》、《印染行业准入条件》的粘胶、印染企业开展准入公告的申报工作。

第7篇:农业产品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行业协会;中小城市;地方特色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023-02

一、培育、支持行业协会发展是中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1.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可以减少企业交易成本。中小城市的大企业不多,大多数都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发生生产成本,而且会遇到很多交易成本,这些对于单打独斗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都无疑是巨大的成本压力。行业协会的出现,将行业内有共同需求的企业联合起来,联合能够带来和谐和效率,减少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能,促进企业的成长与快速发展。

2.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行业的整体利益。中小城市的行业发展往往不规范、不统一,各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较少,使得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频发。行业协会作为会员企业和行业的代言人,可以通过采取统一的行业自律行动、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行业发展规划、规范会员企业的市场行为,从而保护整个行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3.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政府职能转变就是对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和手段进行变革,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政府下放的职能顺理成章地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承担,行业协会通过开展行业调查和统计,向政府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行业协会起到了沟通政府与企业、社会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4.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在中国经济结构急剧转变的今天,中小城市要发展就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在众多的实证研究数据中表明,行业协会与产业发展之间呈显著相关性。浙江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ICSD)在2011年4月对行业协会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展开了调研,认为行业协会对内进行规划发展、设计研发、品牌创新、市场营销的等职能,对外通过交流合作、与政府部门合作、与其他外部机构竞争或合作等职能,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优势保障。

二、突出特色领域,培育和发展重点优势行业协会是中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门峡市是1957年建设的一座新兴城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陕西、山西三省交界,辖三县两市一区,是全国中小城市发展的优秀模范城市之一。三门峡作为一个新兴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薄弱。但“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于本市实际,构建区域特色经济体系的发展思路,着重发展林果、畜牧、烟叶等地方特色产业,通过特色行业带动经济快速发展。以三门峡灵宝的苹果产业为例,在全国性的鉴评中,灵宝市的红富士、新红星等10多个品种多次夺魁,并且是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予以原产地保护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果品生产成为地区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但多年来,三门峡的苹果产业一直是农户单独生产经营,对外运输销售能力、对外宣传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合作抵御风险能力都很低,使得三门峡的苹果产业常年都没有走向全国市场。因此,2008年依托三门峡龙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了三门峡第一个也是目前最大的一个苹果产业行业协会——三门峡市绿色果品协会。

三门峡市绿色果品行业协会(又称三门峡龙跃绿色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6月依法在工商部门取得法人资格,该协会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它以农民为主体,以服务成员为宗旨,以谋求社员的共同利益为目标,全方位为社员绿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开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该协会下设绿色农业生产资料购销部、产品市场开发部、绿色技术传播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自营运之日起,已吸收会员101个,辐射带动9 000名果农。其主要任务是:传播先进技术,开展信息服务,实施实验示范;统一品牌,实施团购,为成员筛选生产资料;组建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基地,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组织开展社员生产经营中的技术指导、咨询、培训和交流等活动;制定产品质量标准,注册商标,打造品牌,吸引高档果商,外联大型超市,为社员搭建销售平台,带领果农走上绿色农业产业化道路。

通过四年的时间,三门峡市绿色果品行业协会形成了覆盖整个生产链条的运作模式,首先,帮助果农筛选、采购了大量质量高、价格廉的种子、种苗和农药,保证苹果的优质生产。组织会员果农学习科学生产,派协会技术员亲赴山东取经,对果园的栽培情况进行全面细致了解;远赴日本学习亩产过万斤、果树结果枝组的配置技术。其次,做好对果农的培训,通过先进的科普及手段,全面提高生产者科技文化素质。接着在苹果成熟之后做好产品的收购、筛选、分级包装工作,为产品销售做准备,帮助社员把苹果卖个好价钱。最后环节,吸引高档果商和大型企业来市选购,或将我们的产品推荐到全国大型的展销会上,将品牌推出去,提高三门峡苹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目前,三门峡市的苹果已经在全国小有名气,有了一定的固定市场,高档特色产品SOD苹果更是远销国内外,其中自有品牌“二仙坡”苹果在2011年12月获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CNCA)批准的著名认证机构万泰认证机构颁发的有机认证证书,标志着二仙坡苹果达到了国际食品质量的最高级——有机食品,获得了跨入国际高端市场的通行证。三门峡市的苹果产业每年产苹果14亿公斤,基本上开始向规模化经营、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方向转变,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已初步形成。同时,还拉动相关产业链条,除了卖鲜果之外,还把苹果加工成果汁、果酱、香精、果胶等,将原来小小的苹果产业做成了大产业。

三、引导地方特色行业协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突出重点领域,培育和发展区域特色行业协会。中小城市也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建设管理加强的时代需要,抓住城市的重点和特色,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主体,重点在工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打造一起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行业产品和服务,培育和发展一批综合实力强、运转机制灵活、功能比较完备的行业协会。

2.淡化行政边际,加强周边中小城市群合作发展。中小城市大部分是中小民营企业,管理比较松散,行业协会时有重复建设、不规范管理和乱序竞争情况出现,影响行业发展。因此,中小城市应当用长远眼光看行业协会发展问题,淡化地区行政边际,成立区域性协会,加强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形成中小城市合作群。

3.突破双重管理,为行业协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目前,我国对行业协会管理主要是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双重管理体制给行业协会带来登记难、政府干预多、行政依附性强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行业协会的自由发展。因此,当中小城市行业协会履行某些行业治理功能具有比较优势时,政府就可以委托或授权行业协会来履行,通过依法转移职能和有偿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逐渐解除协会对政府主管单位的依附关系,还原行业协会的民间角色,并提高行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发展潜力,成为真正为会员办会、自主发展的行业组织,并且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为协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4.完善自身组织,打造行业创新发展的内部保障。中小城市行业协会要创新发展,必须进行自身建设,理顺各机构间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既要保证民主决策,又要保证工作效率。如表2所示,中小城市行业协会的内部治理结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一是会员大会。它是由自愿加入行业协会的全体成员组成,是具有法人资格的行业协会的管理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二是理事会。理事会是会员大会推选出来的执行机构,对整个行业的协调、发展、监督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和领导;三是监事会。监督检查本社的生产经营业务情况、监督理事会成员履行职责情况、负责本社财务审核监察;四是经理。主持本社的生产经营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组织实施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等。

四、小结

行业协会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组织,势必将带领企业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中小城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行业协会将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一些区域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带动性强、现有基础较好的行业,可以在城市中先行试点,成为地区行业发展的领头羊,起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卫祥云.第三者生存——中国行业协会热点扫描[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第8篇:农业产品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影响;解决措施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兴起的原因及现状

TBT是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发展到新世纪的产物。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贸易、经济逐渐趋于一体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不可逆转,然而发达国家在当今世界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与庞大的市场,在贸易环境中占尽优势。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追赶,发达国家占领的庞大市场遭到发展中国家的介入,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开始寻求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应用于当前复杂的贸易环境中。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便于操作,隐蔽性较强,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据TBT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因世界各国退货、扣留、取消订单等手段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685亿美元,TBT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于贸易保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农产品贸易由于它独特的贸易特点更加易受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的影响,中国农产品贸易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环境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1.有利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作为一项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其宗旨和目的在于规范世界贸易的稳定发展,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技术性贸易壁垒在限制了各国贸易出口外,也极大程度的督促了农产品行业的自身发展,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准具有很大的贡献。

(1)有利于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在当今技术性贸易措施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各国对于农产品进入本国门槛设置也越来越高,这就迫切要求中国传统的农产品行业加紧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减少因产业落后问题所遭遇的各种限制门槛。我国企业在与国外企业打交道的同时主动谦虚地学习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吸引国外优秀的管理人才,改造传统、单一的粗放出口式结构,利用当前有力的政策支持,大刀阔斧的改革传统农产品行业,向国外行业标准看齐,取长补短,从源头改变相对落后的状态。

(2)有利于加强我国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监测标准。我国当前的认证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具有很大的不足,很多检测项目在国内仍没有,检测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出口产品在国内检测标准已达到,然而在进入国外之后质量标准却达不到国外的要求,这就迫切要求我国农产品质检部门加大监测力度,提高监测标准,在与国外打交道的同时学习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严格的检测标准,提高国内检测质量标准体系,从而提高国内出口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使之达到国外的检测标准,提高农产品出口贸易量,增加贸易出口,促进经济发展。

(3)有利于促进企业联合,实现产业集聚。我国现有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大多各自为政,缺乏自主品牌,在现有的严峻形势下,各出口企业不得不加强相互之间的协商合作,改变我国当前农产品出口企业分散的现状,化零为整,实现出口行业的一大跨越。

2.不利影响

现阶段发达国家掌握市场的主动权,《TBT协议》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迅速一系列的法规、标准规定,严格限制进口产品的质量标准。由于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复杂多变易被控制的特性,使我国很难把握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动态方向,对于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造成巨大的障碍。

(1)农产品出口数量下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国外的数量急剧提升,相关统计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量已位列世界第五,然而农产品进出口的平衡却在被逐渐打破,随着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外国的限制越来越高,这种平衡被很快打破,截止2008年,贸易逆差已高达180多亿,且还在快速上升。近年来我国出口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被以各种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阻挡在外,农产品出口质量指标的不断上升与我国相对不发达的农业形成巨大反差,是我国出口数额不断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2)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比较优势,然而随着国外农产品准入门槛的提高,我国不得不将大量的资金投入于解决市场准入的门槛费当中,这就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价格在与国外农产品的竞争中价格优势正在渐渐失去。

(3)加剧了与世界各国的贸易纠纷,贸易双边关系 恶化。由于各种的国情不同,双方对技术法规、标准、程序、制度等理解不一致,进口国对本国农业的保护等因素,贸易保护主义往往会借机抬头,导致双方贸易产生摩擦。近年来,世界各地区和国家纷纷出台新规定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农业和人们生活健康,中国出口外国的农产品大多数遭遇国外海关各种各样盘查,因为复杂的监测程序导致货物未能按时到达进口国的事件屡见不鲜。

(4)分散了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由于当前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阻碍,出口量呈极大地下降趋势,由于市场信息传达的滞后性,很多农产品面临过剩的局面。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农产品产量大且由于农产品不易保存,大量的农产品剩余给中国的农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考验。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在特点

TBT作为非关税壁垒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灵活、多变的重要特性,便于各国实际操作。一国贸易壁垒的设定其本质在于保护本国出口贸易发展,限制国外进口,随着世界农产品贸易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农产品以其独特优势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迅速占领市场,对世界各国的农产品行业形成巨大冲击,中国已逐渐被世界针对,举步维艰。

2.农业生产环境恶劣,质量难以保证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空气质量严重下降且随着农业化肥的使用,对土壤的破坏性极大,不仅影响了土地的生产能力,还大大降低了农作物的质量。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幅员辽阔,耕地面积大,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种植区,然而随着耕地的不断开发和使用,土地肥力渐渐下降。东北地区,长期的重工业发展,对农业的发展产生很多的不利影响。华北地区,地势低洼,土地盐渍化严重,又加上水资源的短缺和工业“三废”的影响,农业发展受限。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污染和酸雨的危害,土壤贫瘠,农业产量和农作物质量均受限制。农产品的质量与环境息息相关,当前的环境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巨大考验。

3.我国农产品出口加工程度低,以中初级产品为主

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以中初级农产品为主,从我国反倾销的措施可以看出,我国的出口农产品还停留在相对落后的状态,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产品以原材料的形式销往国外,产品的附加值远未得到开发,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难以实现农产品行业发展的转型。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企业大部分仍以自主经营为主,资金薄弱,技术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产业链难得到延伸,在与国外先进的加工技术生产出的高质量产品竞争中难以获得竞争优势。

4.我国的质量体系和监测标准相对滞后,没有建立完善的农业预警机制

近年来,随着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交易呈现出饱和的状态,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农业的发展,采取技术型贸易壁垒保护措施,加大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在对农产品的质量、环保甚至包装标识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而我国的农产品监测指标与监测力度与国际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仍有着不少的差距。农产品行业预警机制不够完善,市场信息的收集与传达相对滞后,没有权威的监测机构与检测标准,很多在国内免检产品在国外屡屡碰壁。

5.严重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外贸发展也十分迅速,中国产品以其价廉物美迅速占领国外市场,在世界出口贸易市场曾掀起一阵购买狂潮。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农产品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对于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中国单一粗放的农业模式,技术含量较低,不能适应当前人们高品质的生活质量。中国出口外国的农产品缺乏创新技术与创新品牌,在与国外的竞争中往往依靠价格优势而非质量品牌优势,无法形成品牌产品,依靠“中国制造”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四、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与思考

1.政府、国家加强完善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产品质量体系并不完善,很多国内认可的合格产品、免检产品都遭到世界各国的质疑,尤其在农产品领域内,我国拥有的技术专利很少,质量认证体系相对不成熟,因此研究学习国外成熟的体系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据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我们应积极加入国际质量认证,不断取得各种产品合格证,扩大农产品的世界影响力和国际声誉,从而打破国外对我国农产品设置高强度准入门槛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农产品食品部门需加强对农产品出口的监督力度,防止那些贪图营利的不法部门随机投机,加强完善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督促、勉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加强自身质量标准,减少因质量不合格所遭受的各种障碍。

2.农产品行业间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自省自律,创新自主品牌

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大量是初级产品,这种初级产品很难避免一些环境和技术的影响,进而很难生产出让进口国家满意的产品。首先,我国出口企业实力普遍偏弱,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均存在很大的不足,很多企业大部分都将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很少用来革新生产设备,生产设备落后,技术得不到创新,因此加强企业间的合作能够很大程度地优势互补,技术、机器设备的共用,提高产品的质量,将剩余资金用于革新企业生产技术,从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力度,生产企业自身的品牌产品;其次,加强企业间的合作能够充分发挥行业间信息共享的优势,提前做好应对防范措施,减少因市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最后,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加紧调整出口策略,加强出口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企业创新的力度,提高产品的质量,营造自己的战略品牌,提升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打消农产品进口国的顾虑,进而减少因产品质量不合格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各种损失。

3.充分利用《TBT协议》的相关内容,保护民族农产品行业

自03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拥有WTO赋予发展中国家的众多优惠政策,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政策,巧用WTO有利规则,驳斥世界各国无理的贸易要求,从而做好相应的应对策略,减少农产品贸易所带来的不必要损失,保护民族农产品出口企业。同时,我们作为WTO的成员国之一,享有信息透明度原则,我们应及时、准确的将这些相关信息传达到农产品行业,积极分析并出台相关的政策,为农产品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我们可以利用WTO保护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优惠政策,寻求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吸收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改造传统行业,提升农产品行业的竞争实力。

4.分散贸易出口结构,开拓新的产品市场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出口范围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这些地区和国家农业技术先进,农产品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近年来,由于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机制,再加上农产品贸易市场趋于完善,市场逐渐饱和,农产品出口额将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甚至有不断下降的风险。非洲、南美、拉丁美洲人口数量巨大,加上地理环境、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额将不断上升,打通发展中国家市场,扩大我国贸易出口范围,对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出口具有巨大的价值。

5.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品

“绿色”、“环保”是农业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农业发展应将质量放在首位,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鼓励扶植农业绿色示范基地的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技术支持力度, 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农业的生产大多停留在粗放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农药化肥的使用率较高,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大多残留物较多,很难达到国外高强度的监测指标。我们应加大环保力度,尽量少使用或使用可替代化肥替代品,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走绿色农业道路,大力生产绿色产品。

6.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培育出口龙头企业

我国目前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态。大多数出口企业都是实力薄弱的中小型企业,单个企业竞争力薄弱,利润微薄,在于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往往面临着破产的威胁。政府和国家应加强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政策扶植力度,鼓励出口,支持一些实力资本雄厚的出口企业,扩大企业规模,吸引中小出口企业加盟,增强企业实力,培养出口农产品企业的“领头羊”,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农产品出口行业的产业集群效应,扩大社会影响力。

五、总结

农业作为立国之本,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不仅关系中国的出口额更与国民经济的安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中国作为农业发展大国,人口众多,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分析技术性贸易措施,保护本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具有重大意义,不仅需要政府国家的大力支持,更需企业自身的不断完善与提高,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抓住发展机遇,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抓住时展的脉搏,取长补短,不断创新,打破世界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封锁,走出自己的农产品贸易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松洲.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庄芬.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研究[J].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9(4).

[3]谢育玲.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新财经(理论版),2011(11).

第9篇:农业产品行业发展范文

行业发展特点

(一)总体运行平稳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蛋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6亿元,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上。行业平稳有序运行表明,加工是分散行业风险的有效方式,也是满足多元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蛋品加工行业发展对稳定整个蛋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清洁蛋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对禽蛋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清洁蛋快速发展。北京德青源公司目前生产的禽蛋全部加工为清洁蛋,获得良好的市场口碑和经营效益;湖北省瞄准清洁蛋的巨大市场空间,大力推进清洁蛋生产,拟在全省主要产蛋县市建立禽蛋清洗试点,为养殖户提供禽蛋清洗、消毒等服务,为居民提供更安全的清洁蛋。

(三)企业经营形势出现分化

尽管上半年蛋品加工行业整体保持平稳,但一些小微加工企业,由于产品知名度不够,销售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经营困难;部分大型蛋品加工企业利用品牌、资金和技术优势乘势而上,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受H7N9疫情影响,北京德青源公司产品销售曾一度出现下滑,但很快出现回升,市场占有率反而提高,加工蛋品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由去年底的68%提高到71%。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皮蛋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6月,央视曝光江西部分禽蛋加工企业使用工业硫酸铜加工皮蛋,“问题皮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硫酸铜是一种有效的“代铅”投入品,用其腌制皮蛋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很好的效果。但为追逐利益,缩短腌制周期,个别不法加工企业使用工业级硫酸铜代替食品级硫酸铜,产生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皮蛋消费市场受到不利影响。

(二)原料蛋价格出现上涨

今年上半年,受H7N9疫情的影响,家禽行业受到了严重冲击,据估算全部损失超过400亿元,家禽养殖户严重亏损,造成了蛋禽存栏量大幅下降。据估计,目前蛋鸡的存栏量下降了10%-20%。随着疫情的缓解与禽蛋消费需求的上升,原料蛋价格将呈逐步上涨趋势,这将进一步推高蛋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有关政策建议

(一)大力扶持领军企业发展

要进一步加大对蛋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加强对行业领军企业的培育力度。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在资金、政策、科技等方面,对于规模较大、管理先进、品牌优势明显、社会责任意识强的蛋品加工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引导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推进蛋品加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大企业集团在行业内的标杆和引领作用。

(二)支持清洁蛋生产加工

在技改资金中专门安排一定经费,支持蛋品加工企业进行设备升级改造,鼓励其在加工装备的前端使用清洗、分级设备。适当扩大补贴范围,将蛋品分选、清洁等初加工设备纳入补贴。

(三)加大养殖业扶持力度

在财政、金融、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蛋禽养殖业的扶持力度,积极稳定原料蛋生产,努力保持原料蛋价格稳定。支持蛋品加工企业开展产业化经营,与上游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发展订单农业,延长产业链条,解决上游农户的养殖风险和下游加工企业的原料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