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由天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玩具的王国不声不响离去童真快乐的少年,
当厚厚的书本一天一天赐予我们繁重的任务,
父母的目光一次又一次期待少年的不懈努力,
……
……
……
……
此刻,我们发出一个共同的心声,
自由,一直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梦,
它,一直为人们向往之中的世界。
我们这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们,
如何才能获得这般的快乐自由?
叹一声!现在只有好好儿努力学习,
在“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美丽世界,
尽情畅游享受自由的非同一般,
创出一片新的快乐的自由天地!
感叹自由,令我们遐思畅想无限,
述说自由,使我们倍感精神活跃。
把自由的天空化作不断向上的动力,
那一份份奇迹将展现在你我的面前。
看那前面的自由天空,如大海汹涌奔流不息。
让我们沉浸在想像中,似雨露洒向缤纷大地。
遨游另一处蔚蓝天空,寻找梦中的自由天地。
至许自人类文明之火燃起的那一刻便已存在,流传上千年至今而不被摒弃,足以说明其重要性与意义所在。王小娥说,每一个人类文明中都存在着邪恶,因此秩序的作用就是制约这种邪恶,从而避免部分人群对整个文明造成的破坏。就如刘邦进入咸阳,知识利于百姓,约法三章,为的便是起步秩序的建立。往大了说,当今世界各国鼎立利益都是相互纠缠在一起的,极易容易因此而产生纷争,由此看来,秩序还有很大的作用,便是维护者和平,这也是联合国存在的宗旨。
秩序是必要的是人类社会体系的形成与维持所不可或缺的一个多文明的社会气息,必定是在秩序下形成的,倘若没有秩序,那只会是个文明间的不死不休,平衡稳定的社会体系也极难产生。由此看来,秩序是营造一个恒定的世界所必要的粘合剂。哦
而另一方面,秩序所存在的意义便是提醒人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道德与人格的底线,这是我们作为人类的根本,用了它的存在,人类才能被称为人类,否则只能是会说话的野兽。秩序总是能在我们退化至延寿之际,悄上一句警钟来提醒着我们。当然人类不能仅仅保持着不退化的状态,我们需要向好的方面进行,所以我们要遵守秩序,但是,能因此而变得死板,否则将难以进步。
因此我们需要自由思维上的自由,一个人的思维决不能受到限制与束缚,否则将难以有所创新,无创新儿,何谈进步呢?
点评:小作者用画表达了自己的梦想,穿着红色长裙的她,指尖舞动,立刻整个演奏大厅里流淌着动听的音乐,小鸟在展翅飞舞,蝴蝶在合拍轻唱,听众热烈地鼓掌,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场热闹、成功的演奏会。画中一个有趣的场景是两只小乌龟,动听的音乐吸引了它们,虽然沉重的背壳上长出了翅膀,但是飞的时候看起来还是那么地沉重、缓慢,是陶醉在小作者的音乐中了吗?整幅作品布局比较合理,色彩运用非常和谐明快,画面内容也非常生动丰富,小作者用各种各样的姿态表现了众多小动物的捧场,特别是表演者超萌的双眼,专注的演出,听众惊异可爱的表情,这些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色彩的鲜明对比和暖色调的大面积使用,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小作者梦想实现的快乐!
空中世界 黄文晔(5岁)
点评:小作者用了夸张的手法,描画出了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自由徜徉、捉迷藏、翻跟斗、走彩虹桥,没有大人管,这就是孩子的内心世界。特别欣赏小作者表现出来的肆意大胆的构想能力,蓝天就像是平地。在上面自由地走动、跳跃、翻滚,无忧无虑,如履平地,没有不可能,一切都可能,跟着感觉走,画的就是想的,孩子把心中所想无拘无束地表现了出来。这幅画最养眼的地方就是色彩的搭配非常和谐,画面线条也比较流畅,画中的人和物很自然地融为一体。有点缺陷就是人物造型还不够生动,有点机械,有种被“规范”的感觉,我们希望小作者以后在绘画这条大道上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个性。
我和小树一样高 张天豪(5岁)
点评:小作者要和小树比一比,看,画中的孩子和小树并排站着,空中小鸟的尾巴舒展着,就像在给他们测量高矮。那高高竖起的几根头发,恰巧和小树一样高,就如孩子所说,我和小树一样高了。看了让人忍俊不禁,多可爱的儿童画啊!画中把小树和“我”很醒目地放在了最前面,几个孩子在后面鼓掌加油,有两个孩子比较顽皮,身体夸张地前倾着,似乎在大喊,“真的和小树一样高啦”。整幅作品运笔顺其自然,毫无做作之气,刻画人物造型线条虽然简单,笔触也非常幼稚,但是人物的表情、动作无不充满了童趣和灵动之气,让我们看到了小作者那颗纯真、可爱的童心。画面中小树的简单装饰,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和色彩,更为画面增添了几份靓丽,真是一幅非常让人喜欢的幼儿作品。
大家一起玩吧 钱婷(5岁)
时间过得真快,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事了。可是,在我妈眼里,我永远都是天真的小孩,她还是管着我的一切,我没有自己的空间,真的很羡慕,羡慕有自己空间的朋友。
某天,我在家上网“你在干嘛?”妈又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我身后。“聊天。”“在和谁聊天?”我有点不想回答了,因为,我料到,这回,她一定又会说一大堆废话吧!但还是应了她:“子慧。”“子慧?她是谁?”我有点不耐烦了“网友啊!你不要问了!”“把她删了。”“为什么?”我很不情愿的问。“不可以和陌生人聊天!”陌生人?我有点想笑,我和她聊了那么久,从来不把她当陌生人!一场唇枪舌剑的战斗开始了!
“现在网上什么都有,你就的不可以和陌生人聊天。”“可是我认识她,她不是陌生人。”我和妈都有点生气了“我不管,她就是陌生人!”“你你太不可理喻了!”“我这是爱你,网络上骗子很多,我不希望你被骗啊!”我何尝不明白?但是,网上不一定就是骗子啊!也有好人的!如果,交的人好的话,还是可以做朋友的啊,不能因为有的是骗子,就把所以人都否认,把所有人都和骗子混为一谈。心是那么想,可是就是不敢和妈说,于是,怀着满不情愿的心情删了子慧。
为什么?为什么家人就要困住我们,不给我们自由,虽然管是该管,但也要管得适当吧!给我一片自己的天空,管着我们的人,却管不住我们的心,这样我们反而学不到东西,忘得却快。所以,家长们,给我们一点属于自己的天空吧!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总是在父母的关怀和爱护中想是不是这就是所谓的幸福生活呢,有一个热心为我辅导功课的爸爸,有一个任劳任怨料理家务的妈妈,还有以前在学校听不完的掌声,这应该是多少人羡慕的生活啊!为什么我竟还会不知足呢?是不是厌倦了爸妈的照顾,在向往着另一种生活,在向往着我的另一片天空。
在我的另一片天空中,过着的应该是自由自在,服务父母的日子。
也许应该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里。那儿的孩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都往返在学校与田地之间,他们不是娇惯的独生子,而是顽强的不倒翁。他们独立、懂事,不会让父母操心。
我希望自己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当第一缕阳光还没出现时,我已经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不用别人接送,因为我相信我能行。教室不用太美丽,设施不用太先进,同学不用太富有,只需一块大地,供我们课余游戏。我们是来学习的,不论在怎样的环境,只要有浓厚的兴趣,坚定的信念。我们要劳逸结合,不能光死读书。同学间要团结,不能攀比,大家都是兄弟姐妹。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合理期望”,有时我们会在站在成人的角度给孩子提要求,有时我们的家长会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更出色,更能干,甚至希望孩子帮自己实现未能实现的梦想,却忘记了,孩子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也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而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等待。对照《指南》,如何给孩子合理的期望,耐心等待,给他们一个宽松、自主的成长空间,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孩子,你自己来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成人应减少包办和代替。作为幼儿教师,应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我们都知道“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就说明了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但让孩子“自己来”并不是让教师完全松手,而是“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玩中学”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幼儿最有意义的学习。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完全自主、自发、全身心的投入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能体验与经历许多现实生活中难以做到的事,他们通过摆弄、操作许多材料或工具,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获得经验。我们平时的角色游戏、自选游戏都能让幼儿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并学到十分重要的而成人难以直接教会的知识。“做中学”即动手操作、直接体验、在做的过程中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好奇、好动、爱探索的天性,对于缺乏直接经验,语言、思维等发展程度还不适合进行以书本为主的学习的学龄前儿童来说,这不但是让他们获得经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还是让他们认识自己的力量并促进其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动手做”、“做中学”对幼儿的意义,为幼儿创设能充分动手动脑的机会与条件。
二、孩子,你慢慢来
让孩子“慢慢来”,这其间有我自己两方面的体会和思考。一是当孩子自己动手操作遇到困难时,成人切不可操之过急,催促甚至包办、代替。另一个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成人切不可采取“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
1.尊重个别差异,耐心的等待孩子
在一次讲座中曾听顾荣芳教授讲某幼儿园的“刨山芋”的事例,一位教师见到其他孩子已经基本刨完了山芋,而其中一个孩子似乎一直找不到要领,怎么也刨不起来,于是她对孩子说:我教你吧!结果将山芋拿过来三下两除二刨的干干净净了,留孩子目瞪口呆的看着刨干净的山芋,看了这个事例我们都觉得好笑,这能算得上是“教”吗?她想过孩子真的学会了吗?我想这个孩子下一次仍然不会刨东西。正是因为教师的急于求成,剥夺了孩子获得直接经验的机会,至少对于这个孩子,这次活动是没有任何效果的。笑完后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其实我们在平时活动中也经常会这样:不肯给能力稍弱的孩子一些时间,不能耐心的等待他们。孩子的发展本身就存在个体差异性,我们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2.给孩子时间,让他们主动学习
《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特级教师马建宁老师曾在一次讲座中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她从教几十年来生动的案例,她也主张尽量给予幼儿多一点的时间,培养孩子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绘本活动《为什么我不能?》中,她向幼儿展示封面,长时间什么也不问,什么也不说,让幼儿观察,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纷纷向老师表达自己发现了什么,这就是在给孩子时间,等待孩子观察、发现,让孩子慢慢观察、寻找并体会;再比如当图中出现胡萝卜,她让小朋友“猜猜哪个小动物会来”,当幼儿回答出正确答案“小兔子”时,她并没有因为孩子的正确回答而立刻收住话题,而是继续发散孩子的思维:“只有小兔子喜欢吃胡萝卜吗?”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不能急于活动效果,而过多的给孩子现成的“东西”。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遵循孩子成长中的发展规律,适应教育中的自然性。总有家长有这样的困惑:“你们公办幼儿园都不教孩子汉语拼音、英语什么的,人家私立幼儿园小班就开始教了,这样我们的孩子以后上小学怎么赶得上人家啊?”此时,我会向他们讲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会告诉他们3~6岁是幼儿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我们应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会告诉我们应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等等,我想,新《指南》的颁布对家长转变教育思想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阶梯。我们人类进步发展到今天,书籍发挥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正因为如此,读书一直被人们视为是一件高雅和神圣的事情。当下的社会,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人们对金钱看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有了一种崇拜感,这导致整个社会的功利心越来越重,让社会也自然用一种极端世俗的功利心态来看待读书。虽然“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人们却把这句话简单解读为求学可以为自己未来谋到一份好的职业,或拥有一个好的前程。这与那句人人耳熟能详的古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于是读书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神圣性在人们的心中逐步消退。此种世俗之风也波及到了校园,并且深深影响到了学生那幼小的心灵。现在学生们在校学习生活十分单调,甚至乏味,究其原因就是一种功利的心态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在学习的过程中,哪些课程对他们的升学影响大,就去多下一些功夫,哪些课程影响小,就少下一点功夫。学校也为了自己的办学声誉,极力去迎合学生和家长们的这种功利心态,结果学生们的学习也就自然围着考试,尤其是围着关乎自己命运的升学考试这个中心开展。学生的学习是为了考入理想的学校,为将来取得一份理想的工作打基础。因此各种急功近利,提高考试分数的措施便围绕着学生的学习一哄而起,并且将学生们的学习活动严格限制在与考试有关的课本上来。读课本,讲课本,天天围着课本转,课本以外的书籍不给学生接触的机会,学生们的思维被限定在教科书的范围之内,久而久之,学生原本活跃的思维便渐渐失去了灵性。更有甚者有些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在孩子放学后还变着法儿让他们进各种社会上办的良莠不齐,却名目诱人的培训班,去进一步强化学校里已经学过的课本知识。孩子们的大脑变成了一个知识容器,不系统的知识点潮水般涌入他们的大脑,形不成知识体系,长此以往孩子们只能是身心疲惫,对原本快乐的学习生活变得十分厌倦,直至丧失兴趣。家长、社会、学校全都逼着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然而通过考试这个独木桥的人毕竟还是一部分人。如果仅用考试这一把尺子选拔人才的现状得不到根本改观的话,学生厌学,不自觉读书的现状是不会有所改观的。
学校是一个精神牧场,它为渴求思想和智慧的人在精神上提供全面的营养。因此面对性格各异,条件各异的学生群体要用多元的方法和手段尽量提供适合每一个人发展的最佳途径。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解放学生的大脑,放松他们的手脚,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而不是强迫下,按照兴趣去接触自己喜欢接触,喜欢认知的东西,在接触和认知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形成动力,养成习惯。在习惯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有可能顺利实现他们心中目标,进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翻开人类文明进步的史册,有很多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他们没有很高的学历,也没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但却取得了令很多高学历者汗颜的成绩。他们的成功无不是因为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赋予他们持续不断的进步动力,支撑他们一路进步,并最终获得事业的成功。“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教育充满智慧,让生活充满人性的光辉。”这些口号我们天天在喊,可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来。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了,我们的教育事业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国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可是至今连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没有从我们的校园里走出来,这足以说明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不小的问题。教育培养人不能像工厂的流水线制造产品那样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和衡量。给学生的精神和思想松绑,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宽松的精神牧场里,自由地觅食,什么可口吃什么,在身体和思想最佳发育期里得到最好的精神营养,何愁将来他们没有用武之地呢?
此外学生们被课本知识的绳索捆得太死,思想的天地变得狭窄了,从而丧失了自由精神呼吸的权利。在教师和家长严厉的目光注视下,按照教师和家长的意志不情愿地机械学习,课本以外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与他们无缘。人类创造的那些特别具有精神营养的东西,他们要么没有时间和机会接触,要么枯燥乏味的学习让他们丧失了对经典文化的兴趣,懒得去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对课外书籍的阅读量便大大地缩水。须知自由阅读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量的大小,对一个人的发展与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尽管我们也为中小学生规定了许多课外的阅读书目,但这些书目据我所知学生真正系统读过的却寥寥无几。只要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学生,那些真正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首先得益于他们有着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在业余时间形成了良好的自由阅读习惯,使他们自身储备的知识信息量多于其他同学。这些学生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获取了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还不自觉地接受了这些经典文化所蕴含的健康向上的文化及道德观念的熏陶,提升了他们的人格修养,因此这些学生的收益是全方位的,这为他们的健康学习、快乐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中忽略了的。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他们养成自由阅读的良好习惯,减轻功利性十足的学习造成的不应有的学习压力,培养兴趣,还学生们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天空,让他们实现自主发展,快乐成长,实在是当务之急。
一、现状分析――初中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
传统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要求统一、强制、死板 ,忽视了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能力 ,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直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发展。传统作业主要存在以下的弊病:
1、观念上:重分数轻人文。由于认识上的偏差, 不少教师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总认为“做比不做好” 、“做得多总比做得少好”,认为完成作业只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教师布置作业时忽略作业的精心设计,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兴趣, 也增加学生负担。
2、过程上:重统一轻差异。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布置作业往往面面俱到, 而且都是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作业的对象与数量高度统一, 缺乏层次性, 缺乏生活内容融入,致使学生陷入一种“鸟笼式”的培养境地,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目标上:重知识轻情感。传统课程理念下的作业, 往往重问题的分析而轻问题的发现、重问题的学业性而轻问题的情感价值、重学生个体在解决问题中的结果性意义而轻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间的合作。学生面对过多的作业,往往目的不明确, 感到布置的作业偏多、偏难, 难以独立完成或根本不想独立完成。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相一致,维果茨基则认为教学应在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启迪下,对于初中语文作业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和构建探索。
(一)梯度策略――分层作业、提高能效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发展可能达到的结果及由此而形成的潜在发展水平是最理想的教学区域。知识之果,结在不同的高度,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高有低,如何使他们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这就是最佳的设计方案。强调学生在教学中形成新的能力,为使课堂作业变得有趣有味,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题型。作业的布置应以“面向学困生, 照顾学优生”为原则,作业分层次要求,分档处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 “支架”策略――合作学习、搏击长空
1、提出“支架”――关注学生的诉求
维果茨基认为,一位教师提供的支架不能使任务本身更容易,但它可以使学习者借助支架完成任务。“支架”一词是指用来说明可能使学习者穿越其最近发展区的帮助形式。把“支架”的概念应用于教育教学,就是认为教师的教学应该像“支架”一样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出学习策略和任务,然后由教师提供一个暂时性的支持来协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这个暂时性的支持(支架)可能是一种教学策略或教学工具。所以,设计学习支架时必须让“支架”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教师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发展,使探究活动更有效。
2、搭建“支架”――构建合作平台,满足学生的诉求
支架式教学要求我们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每个学生存在知识结构和存量的差异性,需要不同的支架,因此在支架研究中,设计支架的帮助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以下六种示范、强化、反馈、指导、提问与认知建构。在初中语文的作业中,往往存在一些超过学生认知水平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很难完成的,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3、撤移“支架”――给学生飞翔的翅膀
支架在建立之后,教师要及时的将支架适时移走,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能力的提高。构建“支架”应注意的问题是支架的构建应遵循引导性和渐退性的原则,即通过“支架”提供的支持是必要的和可调整的。
(三)评价策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维果茨基的教育理论是以人为本。这与人本心理学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是不谋而合的。在作业评价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的自我实现,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自我评价,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
1、多样化的批改形式――不拘一格,尊重个性
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此,作业的评改同样也将由静态的分离式走向动态的参与式。教师更多地让学生参与作业过程或间接地参与学生作业过程,进行辅导评改。如采取抽批与面批、小组批与自批、互批与重批相结合。
批改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从不同批改方式中及时得到知识反馈的结果,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赏识、同学对自己的帮助、自己帮助同学后的愉悦, 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从而形成一种乐融融的学习氛围。
2、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如沐春风,点滴进步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可能存在的能力,激发其潜力的挖掘和发挥,所以我们的孩子是需要鼓励和表扬的。“数子千过, 莫如奖子一长”一语道破了表扬鼓励蕴含的无穷魅力。希望获得教师的表扬鼓励和同学的赞许是每个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和内在本性。
3.灵动性的反馈方式-----我的作业我做主
语文作业的反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可以是老师面批,学生互批,也可以是小组长批阅,或者老师抽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喜欢做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四、成效与反思
1.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其实已对学生的学情做了多方面的了解,这样可以加强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了解以及对作业难度的把握。
2.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发展。学生在做了适合自己难度的作业后,信心大增,在课堂上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对学习也有了兴趣,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质量。
3.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老师作业适量而适时,使得学生对语文作业有了极大的兴趣,学生作业适度而适己,使得学生对语文作业有了很高的积极性。因此师生间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了。
语文作业在实行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对于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形成,需要不断的思考和探索,在作业设计中,作业时机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效率,这方面今后还是有待加强的,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姜金龙.《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6期
2、朱茂林.《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作业观》.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07年 01期.
有着“阳光少年”之称的杨阳同学,哼着小曲,走在回家的路上。
“妈,我回来了!”只见他潇洒的一甩书包,连蹦带跳的进了起居室。
“妈,长假计划我已经列好了!今年暑假作业不多,我用十天半月准能完成”,说着,便从书包里拿出计划书。又说:“接着,我们再去北海道?……”
可还没等杨阳说完,妈妈也拿出了一份计划表。他一看,差点没晕过去:早晨六点到十一点小提琴培训,十二点毛笔班,傍晚围棋……
“哎!”他叹了一口冷气,拖着书包,迈着沉重的步伐向书房走去。
……
天刚蒙蒙亮,妈妈的声音就在他的耳畔响起:“杨阳,起床了!”
“嗯……”他很了一声,用他每天含糊的老话继续赖床,美曰:“春宵一刻值千金,今天君王睡懒觉。”接着,又是一阵河东狮吼,估计这一吼,大概要把整幢楼的人都吼起来了……
无奈,他慢吞吞的穿上衣服,踏上了去补习班的路……
这一天,杨阳累极了。一回到家,有得接着做作业。第二天还是一如既往。哎,他梦寐以求的北海道啊,怎么说变卦就变卦了呢?!
整整两个月,他都泡在补习班的苦水里,虽然成绩提高了不少,可杨阳却变得越来越憔悴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快醒醒吧!何必花钱买憔悴?!白折了那么多钱,却适得其反,这,难道是你们想要的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