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影视文学的分类范文

影视文学的分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视文学的分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影视文学的分类

第1篇:影视文学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花岗岩;斜长石;钾长石;电子探针;二长温度计

中图分类号:P619.22+2

内蒙乌其哈锡―大牛圈岩体为石炭―二叠纪钙碱性复合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花岗岩组成,主要造岩矿物有长石、石英和云母,其中长石为钾长石(微斜长石为主)和斜长石两类。本文主要根据研究区二长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结合镜下鉴定,讨论长石化学成分变化规律与长石微观特征的相关性,并应用二长温度计确定岩体形成温度。

一、 矿物镜下基本特征

斜长石多呈半自形―自形板柱状,部分为他形晶,在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中,自形程度相对偏高,部分斜长石被稍晚晶出的钾长石交代,形成港湾结构、净边结构等。

钾长石为条纹长石,呈半自形―他形晶,部分与斜长石共同结晶,两者之间相界平直。在二长花岗岩中,斜长石自形晶体往往嵌晶于较大颗粒的钾长石晶体内,形成二长花岗结构。

条纹长石中,钠长石条纹的含量一般25%~30%,最高可达40%左右。

除石英二长闪长岩外,其他岩石中的斜长石,因岩浆期后热液蚀变作用,已普遍发生不同程度的绢云母化。

二、 二长石化学成分特征

根据岩体中各类岩石的二长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1),结合矿物的理论标准化学式,计算矿物的相关组分。

1. 斜长石

斜长石是由端元矿物钠长石Na(AlSi3O8)和钙长石Ca(Al2Si2O8)及中间矿物组成的完全类质同象系列。

岩体中各类岩石的斜长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见表1,斜长石端元组分见表2。除石英二长闪长岩外,其他各类岩石根据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计算的斜长石牌号比镜下鉴定的斜长石成分(采用与树胶比折射率、与石英比折射率,及测量Np`∧(010)消光角等方法鉴定斜长石成分)明显偏低。经综合研究对比,发现其原因与斜长石发生不同程度的蚀变密切相关。

从表2可以看出,除未蚀变斜长石外,通过计算得到的已轻度绢云母化的斜长石牌号比镜下鉴定的相应斜长石牌号降低40%左右,较强绢云母化的斜长石牌号降低60%左右。这是由于斜长石在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的特定物化环境下,钠、钙等元素迁移活化,即随着绢云母化程度增强,钙质组分减少,钠质组分增多所致。因此,应用电子探针分析资料要与镜下鉴定特征综合对比,才能正确鉴定斜长石成分。

2. 钾长石

钾钠长石系列是钾长石类矿物中一类重要的造岩矿物。其钾长石分子和钠长石分子呈不完全类质同象,在高温时形成混溶单相晶体,基本分子式为K(AlSi3O8)―Na(AlSi3O8),当温度缓慢下降到某一点(660°C)时,由于阳离子K+与Na+的半径差较大,而发生固溶体分解,形成以钾长石为主晶、数量不等的钠长石相条纹有规律连生的条纹长石(主要为微斜条纹长石,其次为正长条纹长石)。

花岗岩类岩体中,钾长石类电子探针分析的氧化物含量见表1,钾长石端元组分见表3。由于测点为固溶体分解后的钾长石相,分析结果中钾长石类的K2O含量特高,结合镜下鉴定,经固溶体分解的微斜长石中钠长石条纹含量和钾长石相中的钠长石(Ab)分子数见表3。

表1 斜长石及钾长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岩石

名称 矿

物 编号 氧化物含量(%)

SiO2 TiO2 Cr2O3 Al2O3 FeO MnO MgO CaO Na2O K2O 和

花岗岩 斜

P1 66.41 0.00 0.05 20.51 0.02 0.00 0.00 2.35 9.78 0.20 99.32

二长

花岗岩 P2-1 66.02 0.00 0.14 20.62 0.07 0.00 0.00 3.54 8.53 0.25 99.17

P2-2 68.43 0.00 0.04 18.63 0.08 0.00 0.00 2.50 9.51 0.23 99.42

P2-3 67.39 0.00 0.00 18.74 0.13 0.04 0.00 2.68 9.70 0.53 99.21

P2-4 67.49 0.00 0.05 19.16 0.12 0.03 0.01 2.71 9.80 0.45 99.82

P2-5 68.50 0.00 0.04 18.60 0.10 0.00 0.30 0.74 9.92 0.22 98.42

石英二长

闪长岩 P4-1 62.82 0.00 0.11 23.26 0.15 0.00 0.00 5.54 8.18 0.15 100.26

P4-2 63.23 0.00 0.06 22.96 0.12 0.00 0.00 5.65 7.33 0.16 99.51

花岗岩 钾

石 K1(7个) 62.70 0.05 0.04 17.84 0.04 0.05 0.01 0.07 0.40 16.48 97.68

二长

花岗岩 K2(11个) 63.43 0.02 0.10 18.33 0.07 0.02 0.00 0.17 0.67 15.92 98.73

花岗

闪长岩 K3(5个) 61.83 0.09 1.49 16.95 0.04 0.01 0.02 0.05 0.45 16.39 97.32

石英二长

闪长岩 K4(1个) 63.07 0.14 0.05 18.74 0.06 0.00 0.00 0.00 0.36 16.67 99.09

测试单位:共享协作(北京)分析测试中心1983年1月5日。

表2 斜长石端元组分及镜下鉴定成分(%)

岩石名称 花岗岩 二长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石英二长闪长岩

编号 P1 P2-1 P2-2 P2-3 P2-4 P2-5 P3 P4-1 P4-2

计算

端元

组分 An 12 19 13 13 14 7 测点误打在

钾长石上 28 30

Ab 87 79 86 84 84 92 71 69

Or 1 2 1 3 2 1 1 1

镜下

鉴定 An 斜长石牌号20号左右 25号左右 30号左右 30号左右

蚀变 轻度

绢云母化 未蚀变 轻度

绢云母化 较强

绢云母化 轻度蚀变 未蚀变

斜长石牌号

降低幅度 40左右 40左右 60左右

斜长石中

Ab分子含量 80 79 80 75 70

表3 钾长石相端元组分及镜下鉴定成分(%)

岩石名称 花岗岩 二长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石英二长闪长岩

编号 K1(7个) K2(11个平均) K3(5个) K4(1个)

计算

端元

组分 An 1 2 6 1

Ab 4 6 4 3

Or 95 92 90 96

镜下鉴定钾长石主晶中

钠长石条纹含量 25~30 25~30

钾长石相中Ab分子分数 27+4=31 27+6=33 20+4=24 20+3=23

三、 二长温度计的应用

在中酸性岩石共生的二长石中,用钠长石在碱性长石及斜长石中的含量,确定其结晶温度,称为二长温度计。Stormer(1975)把二长温度计中两种长石分为高温与低温两个系列,高温系列长石见于火山岩及次火山岩,低温系列长石是高压条件下生成的长石,见于侵入岩。该方法由于考虑了长石结构及压力对温度的影响,所以精度较高。

乌其哈锡―大牛圈侵入体中的二长石属于低温系列长石,根据长石产状及侵入深度,确定其结晶时的压力在4kb左右。确定结晶温度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二长石中Ab分子数,利用公式计算结晶温度,二是通过Stormer二长温度计曲线图,利用曲线图解法确定温度,其中,碱性长石和斜长石中的钠长石(Ab)分子数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和偏光显微镜光性鉴定求出。由于公式计算法中计算过程十分复杂,而Stormer二长温度计曲线图解法方法简单、精度较高,所以多利用此法确定温度,它适用于中酸性二长石共生的岩石。

将斜长石及对应钾长石中的Ab分子数,投于Stormer二长温度计曲线图(图1),得出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结晶温度为650°C ~670°C;花岗闪长岩结晶温度为670°C;石英二长闪长岩结晶温度为700°C。

综合上述资料,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的斜长石牌号为An20左右;花岗闪长岩的斜长石牌号为An25左右;石英二长闪长岩的斜长石牌号为An30左右。二长石Ab分子数和结晶温度变化规律,具有较明显的亲缘性特征,说明乌其哈锡―大牛圈岩体的各类花岗岩为同源同时代不同阶段岩浆演化序列产物。

1. 花岗岩;2. 二长花岗岩;3. 花岗闪长岩;4. 石英二长闪长岩

图1 Stormer二长温度计曲线图(1975)

参考文献

[1] 武汉地院岩石教研室.岩浆岩石学(上)[M].地质出版社,1980.

第2篇:影视文学的分类范文

一、前言

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引入影视片段,教师通过利用学生的感官直接对事物感知,直接获得对事物的初步印象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插入影视教学的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感受生活与历史,形成感性认识,获得相关文学学习的表象,为教学活动的进一步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活动的增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实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学科特点

(一)形象生动。现当代文学是在大量阅读作品的基础上,使学生对作品有全面、系统而深入的了解文学历史基础知识及发展的基本面貌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理解阅读能力,而影视教学的运用,结合影视语言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独特的文化接受心理,将教学内容视频化、图像生动形象化、缩短文学形象,让文学语言形象生动,使学生缩短了与文学历史距离及时空差距,提高了学生对文学文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体现文学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升教学效果。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强烈的视、听、感觉对比产生的冲击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因势利导,影视教学模式的“症候”分析。在影视教学中同样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在实际的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影视教学模式,其利弊是共存的。在文学课程的影视教学模式中,影视欣赏片段不宜过长,并且有选择性的在教学中插入影视片段。在教学中影视过长则会导致学生对在文学课以影视取代而产生依赖,认为影视欣赏就是放松教学的表现,忽略影视欣赏的本质,教师则有偷懒的嫌疑,对教学管理形成了不良之风。

在文学教学中结合影视教学,在教学上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但归根到底画面和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在有共同之处的情况下也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在教学中语言以想象为主,而影视则是以视觉取胜,影视改编在一定程度上与原作的基本内容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教学中影视不能成为主流代替文本,但在当前的现当代文学教学活动中,存在不少这样的现象,将影视与语言文学混为一谈,并且以画面内容代替原作精神,这正是文学课程融入影视教学模式的误区所在。

(三)影视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实践型人才。1.有益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影视欣赏中,通过影视对文本改编的差异性,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明确设问、适时提问和渐次推进。学生可以密切联系自己对影视内容的看法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观影时不能把注意力只放在演员的容貌、剧情的曲折上,而是要达到看为了学、学为了更好的看的终极目的。2.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通过插入视频教学,在声音、色彩、光线等综合刺激下,引发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兴奋度,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知识的追求和学习中,促进实践型人才的培养。3.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在文学教学中引入的视频教学模式,通过画面塑造及语言交际情景再现,使学生对特定时代的历史环境下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时代文化特点容易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方法新探

视频教学通过将文学以画面的形式穿插在文学课堂教学中,是学生身临其境,以历史的眼光对文学作品急性思考和理解,更容易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增情教学的时效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通过历史再现的方式,使学生对作品的原著作者、文学想象及文学思潮流派进行思考,产生对文学学习的兴趣,进而达到文学史的教学目标。

四、将使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一)运用影视教学模式辅助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1.在多媒体环境下构建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当今,随着媒体和网络空间的不断发展,信息高度密集的形势下,现当代文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感性事物具有较高兴趣的特点,合理的运用影视资料,选择一些与课堂内容相符合的影视片段,在课堂进行短时间的影视播放,通过声音、画面、色彩等刺激学生的兴趣,构建丰富的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的目的;2.加强学生对生活感知深度。通过生动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增强对文学历史的感知力度,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快成长;3.树立“大文学观”的教学理念,重视“人”的文学传统。当代文学史从文学史观上来说把文学还原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系统构成的人的总体活动中对人的价值的认识和对人的重视,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最主要动力。

(二)运用影视教学辅助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的意义。1.能更好的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2.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3.强化现当代文学课堂的审美教育效果。

(三)在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影视教学的方案及措施。1.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对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及影响力的影视片段进行收集整理;2.教学内容上的生动实用设计,教学方式具有新颖性。在教学内容上插入影视片段使课堂突破了传统模式,力求线索简明精炼,纲举目张,注重系统性与逻辑性相结合。对文学作品的还原及艺术情景升华,使学生融入文学作品所构筑的艺术境界之中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3篇:影视文学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文学;传媒;热点;异同;走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181-03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11月15日在重庆的《全球传媒发展报告(2015)》指出,2015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传播市场,美国传播业收入位居全球首位,移动互联网已是数字广告的主力。而移动互联网广告已成为数字广告市场的主要推动力,报告预计2016年占比将过半,2018年将达66.2%。在如此繁荣的大众传媒中,文学也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像任何新兴事物一样,总有其发展的益处和弊端,并始终对传统文学有所渗透。因此研究者开始从传媒与文学的角度分析其发展的未来和走向。论文因此从2011年至今在中国知网上关于文学与传媒热点问题的分析中探讨这五年间热点的异同从而理清并分析出未来的发展走向。

一、2011年至今文学与传媒热点问题研究的异同

从2011年到2015年,在中国知网上关于文学与传媒热点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研究者探索的重要角度之一。总结来说,其研究现状有同有异,而且历年来关注的焦点都有所侧重,使得文学与传媒的关注点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或者当时文学思潮的转变而发生着或隐或显的转变。论文首先从近五年分析出的热点问题中探讨其大致相同或一致之处。第一,纵观这五年文学与传媒的热点分析,可以分析出历年来研究者都有在理论方面对文学和传媒的关系有所阐释,从文学主体性、意识形态领域、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或文学批评方面阐释与传媒之间的关系。例如:2011年主要从文学主体性和意识形态领域方面探讨文学与传媒间的关系,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主要从文学创作、接受和批评等方面对传媒时代下的文学进行探讨等等,这些例证都说明在传媒时代下对文学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是目前较为普遍的话题和研究角度。这一相似的研究角度一方面说明研究者对理论问题研究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关注度(尽管理论研究在当下呈逐渐减少趋势),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在这些理论问题的探究中,大多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始终没有一个新的创新角度,这也就导致理论问题研究的逐渐下降(下章将具体谈及),这会导致思维模式的僵化,不利于文学或传媒的未来发展。第二,在文学实践方面,从2011年至今分析历年研究者研究的热点,可以发现热点多集中于文学现象或文学思潮等方面,历年热点大都不尽相同,但从中还是可以发现相似的热点趋向,其一便是影视改编的热点问题,近五年来,每年都会出现探讨影视改编或文学作品的图像化问题,这一热点是跟随当年热门的文学现象而产生的,影视剧的磅礴发展促成研究者转而研究文本与图像之间的问题,而这种问题在目前看来经久不衰。中国现在正进入全民娱乐的时代,综艺节目、影视剧或电影在中国娱乐化产业占据着越来越多的比重,不论前几年红遍一时的《甄执》,还是今年热播的《琅琊榜》,都在证明着影视剧对于国人巨大的吸引力,因此研究影视剧改编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当下热门的研究话题之一。举例说明:2011年曾发表的《“触电”的背后:几多欢喜几多愁?――浅析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改编潮流》阐释了经典文学的影视剧改编问题;2013年曾发表的《文学与图像――兼论图像时代的文学命运》阐释了文学与图像的关系问题;2014年《论莫言小说的电影改编》论述了诺贝尔文学家莫言的电影改编问题,诸此等等,都说明着影视剧改编正在成为当下学者主要研究的热点问题。第三,在近五年研究总结中发现,一直在探讨甚至失去创新能力的网络文学依旧是研究者喜欢的热点之一,一方面是由于当下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网络文学热度不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互联网催生了一大批高收入的网络,尤其与影视剧改编相配合,使得研究者重新审视网络文学的生存语境和存在方式。

研究出近五年的热点问题的相同之处,我们有必要对其不同之处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文学的风向和走向。对于不同之处来说,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论化的探索虽然历年都有,但正呈现逐渐减少化的趋势,2011年研究传媒时代下的文学理论的研究非常之多,比如,2011年发表的《电子传媒时代文学接受的主体性研究》探讨文学的主体性研究;《文学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欲望能指的“叙事狂欢”――20世纪90年代传媒语境下的文学与意识形态的新关系之一》研究传媒语境下文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等等方面,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研究理论的论著或期刊逐渐减少,这一部分很大程度上是学院派学者在进行研究,对文学理论进行高屋建瓴的总结和探讨,等到2015年至今,研究理论的论著已经明显减少,转而对文学现象或文学思潮进行实证研究。第二,在文学实践方面的论著或研究正在逐渐增多,在传媒时代下,越来越多的文学现象或文学思潮被研究者大量征用,成为学者探讨的主要话题,研究者被纷繁复杂的文学景观所包裹,运用各种方式阐释与文学的关系。例如:2015年研究者大多聚焦于市场消费文化下的文学与传媒,从传播机制,生产机制和消费机制等等方面对文学与传媒的关系进行宏观性的把握。《传媒改制、出版主导与文学导购――兼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生产机制的建立》论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生产机制;《新媒体时代的中国文学生产机制研究》阐释了新媒体时代下的中国文学生产机制等等方面。学者越来越倾向于对当前热门的文学现象进行解读,一方面象征着学者与时代的关系更为紧密,不再高高在上,高不可攀,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文学与市场之间的默契与融合,显示出了更为可视的热点和趋向。第三点变化,所谓“旧瓶装新酒”,研究者更加注重创新型与创造性,在陈旧的话题热点中窥探出新意。比如,2015年发表的《从网络女性形象的建构看网络女性写作》论述了网络女性写作的发展,对于网络小说来说是一个创新之处;《论消费语境下的郭敬明现象》从消费语境下对郭敬明进行研究探讨;《近现代女性期刊性别叙事研究》论述了近现代女性期刊性别叙事研究,等等。研究者在一般概念下对文学进行微观把握,从一般概念的某一个角度重新对文学进行界定,一方面细化了文学的分类和研究,使得某一个话题研究更加细致,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文学研究的一种趋势:陈旧的、老套的话题不再能成为研究者老生常谈的问题,相反,在这种老生常谈之中,取其新意进行重新整合和研究。这样会使得文学与传媒之间的话题与角度多了一丝新颖和别致,对于文学与传媒领域的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二、2011年至今文学与传媒热点问题研究的原因探析

纵观近五年文学与传媒热点问题的异同分析,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文学与传媒热点的关注点和趋向,但我们必须要了解其背后深藏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把握文学与传媒之间的关系。上述我们简要阐释了部分原因,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所要阐释的观点,因此对于原因分析,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详尽的分析,梳理出热点背后的原因与哪些因素有必要的关联。

对于文学与传媒视域下历年热点问题的相同之处,不难总结分析出有如下几点原因。首先从我国国情出发,中国的大众传媒发展迅速,势头不可阻挡,而对文学也产生着巨大影响,在这个大传媒时代下,文学的走向和未来似乎成为每个研究者的热点话题,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在相对平稳发展的中国背景下,研究文学与传媒的共通问题成为重要的话题之一。因此,研究文学理论,探讨火热的文学现象成为研究者喜欢探讨的话题。第二,与文学自身的发展有关,文学发展至今,从五四文化开始的精英文学,到如今的消费文学、市场文学,文学如何在当下社会语境中立足成为研究者经常提及的话题。文学是否还能按照以前传统的模式对一切市场的、现代的东西彻底摒弃?文学是否还能保持精英文学的高尚地位?这些话题曾经无人谈起,现在却大肆宣扬,归根到底便是,文学却是发生了某种新质,不可否认,文学与传媒、市场等的关系日益紧密,文学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自身的立场。因此,在当前社会语境下,文学自身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时代改变着文学的地位,另一方面,文学自身发展的逻辑也使得文学与传媒、市场合流,这样文学才能不至于消亡。第三,与接受者有关,这种接受者既包括文本作品的接受,也包括影视电影的接受,随着中国教育制度的完善,大众都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期待,更多的人民群众加入到文学史的建构之中,尤其是影视化图像化的传播,使得曾经遥不可及的文学走向大众,往往图像化的关注程度会引起文本的重新阅读与审视,(尤其是青春系列电影的火爆荧屏会迅速将这股图像化热潮转变为文本的热潮)因此,这股大众的浪潮不仅波及普通民众,也使得研究者迅速把握文学的走向,在市场、文学等功利和私利的驱使下,在批评界也形成一股浪潮,出现一大批研究同一现象或思潮的热点话题。因此,往往相同的话题产生的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现代的,更有文学自身的发展逻辑,通过探究热点问题的“同”,才能得出文学的“同”,从而把握文学的发展方向。

对于文学与传媒视域下热点问题的变化来说,其实与上述原因是配合发展,相得益彰的。首先便是研究情势的总体变化。陈旧的、腐朽的文学角度不再成为研究者的热门话题,一方面,众多类似研究已经出现,大体都有雷同的倾向,另一方面,也由于这样的热点缺乏创新,在市场和教育制度等的趋势下,研究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创新点来发掘新的方向。因此,对于文学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似乎不能满足当前社会情势的期待,除非一些卓越的学问家才能在理论方面重新有所建树。而相对而言,对于文学现象和当前文流的研究似乎更能博得研究者的“青睐”。一方面,这些角度是时下最流行的角度,易于发表和阐释,另一方面,也与主流媒体或者主流大众相契合,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因此,在文学实践方面的热点不断增多似乎变得顺理成章。第三,在跨领域研究的背景和热潮下,文学与传媒关系的研究成为研究者青睐的话题,而文学的内涵和外延在广阔的文学史长河中相对固定,而传媒的内涵和外延却有着更为深远的涵义,互联网属于传媒,影视、电影、媒体和各种新兴现象也都与传媒有关,由此文学与各种传媒现象相交叉存在,研究的广度和宽度超越了文学之外,已不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产生巨大的交合之力。因此,这种热点的变化也能够看出跨领域下文学与传媒的发展有个更为广阔的含义和影响。

三、传媒时代下文学的走向和未来

第4篇:影视文学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迷恋影视;积极;消极作用;教学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01-02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影视作品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一种享受。而伴着迎合需求的各种影视作品的涌现,其带给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带给教育的冲击也日渐显著。作为语文老师,笔者深切感受到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兴趣远高于对语文的学习,从影视作品中获取信息的效率也远高于课堂等。许多学者认为老师应重视并有效应对该影响。笔者以为接受知识的主体是学生,从学生角度分析或许才能真正做出对学生语文学习有益的选择,找到破解改变语文教学尴尬局面的捷径。

一、中学生迷恋影视作品的原因

1.教育观念和教学设施落后。与时俱进和现代教学设施对多数农村中学只是奢想,电视、电脑等进教室很难落实,粉笔和教本仍是开展教学的主要工具,学校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落后让学校在与传媒的竞争中被动失机。

2.发达的大众传媒及影视强烈的观赏性。电脑、智能手机帮学生连通了外部世界;低廉的资费、便捷的功能更开启了望世界的窗户;丰富多彩的节目,直观形象有趣,使学生感受到有别于学校教育的新奇,更愿花时间观赏喜欢的影视节目。

3.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①对一直生活在家乡的中学生来说,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同龄人的生活,是他们最迫切的愿望。②对现实世界的一切充满好奇、兴趣,影视作品是他们获取知识、感受现代生活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影视作品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影响

1.影视作品的传播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大量中外名著被拍成影视作品,生动的画面、直观的感受,远比阅读文字有趣得多,且观剧比读名著更省时省力,现在学生熟知的武松、孙悟空、哈姆雷特、卡西莫多、冉阿让、赤壁大战、哪吒闹海等中外作品、神话中的人物、故事,多是借助影视了解、熟悉的。

2.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从中获取的知识印象深、效果好。过去我们认识世界都是通过书籍,今天各类影视作品通过鲜活生动的画面拉近了学生和世界的距离,让学生获得比语文课本多得多的见识。影视作品寓教于乐,改变了学生因传统教学而产生的疲倦心理;克服教学条件的限制,声情并茂的画面活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综艺节目《婚姻与迷信》,利用区分男人和女人在中国的地位差异,在娱乐中把“大”和“小”字的不同用法揭示出来,生动有趣。

3.利于学生借鉴模仿。经典影视作品中的台词使人物形象丰满、有个性,加之语气方言特点,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方面极富借鉴意义。如《地道战》鬼子山田被打伤后和伪军司令的一段对话,鬼子恼羞成怒,汉奸的奴颜婢膝,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播出后被广为模仿。另外经典影视作品对学生写作、鉴赏的影响作用更是不可低估。

4.培养高尚情操,传承文化,教育感化效果显著。对比欣赏中外影视作品,可了解东西方文化异同,“开拓视野、培养健康的审美观”(见中学语文大纲)。如美国影片《地火熔城》中,消防员为救被困司机不顾烈火焚身,似曾相识的镜头让人感动,可见尽职守责正义善良等美德不只为我国所推崇,影片能帮助学生改变夜郎自大的偏见,在潜移默化中取长补短。

三、影视作品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消极影响

1.影响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认为教本内容少而重教化,时代感弱,课堂容量也有限,多看影视能更快地熟悉现代社会,跟上时代的节奏,故有轻视语文课的心理。

2.改变了一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弱化了中学生应培养的学习能力。纸质书阅读减少或不看,以看影视作品代替;抹杀了中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降低了阅读、写作借鉴能力和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现在影视作品几乎都配有字幕,虽方便观众,却易分散其注意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听的能力较差,而依赖字幕会影响学生听讲时注意力的集中、思维的连贯,甚至书写能力。影视作品心理描写和想象等大量缺失,直观的画面只能给学生提供一些感性知识,缺乏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编导个性化解读导致原作的人文性、真实性等缺失,误导学生,不利于文化传承,会遗祸无穷。如《新白娘子传奇》、《新版红楼梦》等在文化传承方面负面作用太大;更有甚者,歪曲历史,模仿演绎,手法拙劣,毫无个性,语言粗糙,商味浓烈,如今泛滥的抗战剧多属此类。

四、如何帮助中学生在学语文时利用好影视作品

1.重视影视作品不能只停留在论文交流上。经典影视作品作为中学生语文学习重要且必需的补充,已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故改变轻视影视影响的现状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①政府加强管理。对影视作品的拍摄和传播,应基于有益于社会和学生的目的,明确相关的政策规定,严格审查监管;政府应正确引导宣传文化历史,不应回避历史,还学生一个纯净真实的欣赏求知空间。②学校提供必要的条件。为语文课利用影视作品提供方便,配备专门资金、师资为教改服务;加强影视作品的介绍、宣传,播放经典作品,营造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

第5篇:影视文学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文化市场 青春文学 发展 制约因素 对策

我国许多学者都曾经对“青春文学”进行过定义,并且其最终都与“80后”作家联系起来。正是因为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这类年轻人受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进步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其逐渐开始创作符合其年龄与文风的文学作品,从此之后,青春文学也就应运而生。

以郭敬明的青春文学为例分析青春文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郭敬明是当代青春文学作家的代表,同时也是近些年来,从一大批“80后”作家中涌现出的明星作家。郭敬明自身也是凭借自己相对独特的文风以及较为巧妙的构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影响力。从2002年开始,他凭借自己的处女作《梦里花落知多少》顺利进军我国文坛。之后,其陆续出版的文学作品还包括《悲伤逆流成河》《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等。这些作品一经出版与发售,就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好评,同时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抢购热潮。郭敬明凭借自己的笔,诠释出一个个处于当今社会中,整日被爱情、亲情、友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人物形象。

之后,郭敬明开始在《小说》担任主编,并且在《小说》上刊登连载小说。后被改编为电影的《小时代》就是青春类文学作品中最大胆也最成功的尝试。《小时代》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确实受到人们的众多议论。甚至在之前的小说中,郭敬明也在大胆塑造一些极具奢华的人物形象与故事发展环境。甚至国内外知名大牌,如迪奥、爱马仕、路易威登等,都成为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品牌符号。郭敬明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电影中,都将这种奢靡之风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不得不说,这样的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确实给我国青春文学发展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

文化市场背景下青春文学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1.作品本身大多缺乏内涵

在我国当今文坛,作为“80后”青春文学代表作家的主要是郭敬明与韩寒,而两人早期的一些作品,无可厚非都存在一定的叛逆色彩。并不是说叛逆不可以存在于文学作品中,而是叛逆本身过度会导致作品本身丧失内涵。以韩寒的《三重门》为例,这部作品刚一出版发行,就被瞬间抢购一空。主人公的嚣张跋扈、叛逆自大,对当前应试教育的无情嘲讽与挑衅,不是传统文学作家所彰显的那种勇敢,反而给人一种幼稚的感受。郭敬明与韩寒相比,似乎是一个相对安静的美男子,其笔下塑造的人物形象多为情感丰富、悲情蔓延,但实际上郭敬明的内心也是相对焦躁的。只是其表现叛逆的方式与韩寒不同,其只是用一种执拗与偏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对韩寒与郭敬明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不难看出,虽然“80后”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很容易表现出一种叛逆的态度,可是这种态度在成年人眼中看来是不够成熟的,也是缺乏理性的。所以,从这些青春文学作品中,很难真正体现出人文世界的关爱,也无法表现作者内心对现实社会的批评。因此,这一时期的青春文学作品,大多受到了作家自身幻想世界的局限,也常常被感性主义情感所限制,故而创作出的作品相对较为狭隘且缺乏深刻的内涵。

2.商业化痕迹过于严重

目前,制约我国青春文学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学作品本身的商业化现象过于严重。尤其近些年来,《小时代》《匆匆那年》等众多利用文学作品进行影视作品改编的方式,更是使越来越多的青春文学成为了影视新热点。虽然说利用文学作品进行影视改编符合商业化发展要求,并且通过影视作品推动文学作品的发展以及提升其影响力是很好的做法。可针对目前情况看,将文学作品搬上大屏幕,往往成为一些作家走上商业化道路,获取巨大经济效益的手段。不得不说,青春文学的走红以及其影视作品改编之后的成功,可以为作家名利双收带来帮助。可是这样的文学作品也很容易打上商业化标签,最终将文学作品市场秩序彻底打乱。甚至还有一些青春文学作家为了让自己的小说作品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将许多夺人眼球的元素融入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这样的做法直接违背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也使得文学作品本身丧失了意义与价值。所以,过分商业化的作品很容易导致文学作品本质的异化,即纯粹和自然逐渐丧失,使得青春文学沦为快餐文化,而青春文学本身的兴起与掀起的热潮,也只是昙花一现。

3.泡沫化的发展趋势

在青春文学刚刚兴起的时侯,确实有一批相对优秀的“80后”作家,这些作家利用其独特的文风与截然不同的创作思路,开拓了一条全新的文学创作与发展道路。可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加之出版商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于是将原本丰富且充满自身特点的青春文学逐渐变成了“烂大街”的平凡之作。甚至有一些也都开始亲自上阵,盗用别人的创作思路、故事原型,东拼西凑不同的作品,从而拼凑出自己的作品。这就足以说明阻碍我国青春文学发展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其逐渐陷入泡沫化发展趋势,这将影响我国文坛的长久发展与进步。

我国青春文学在文化市场中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1.注重作品本身的美学体现与内涵融入

青春文学本身涵盖的范围相当广,依据目前我国青春文学的读者群划分情况,笔者对主流市场中的青春文学进行分类。第一类主要是初中生偏爱的青春文学,以明晓溪、小妮子等的言情小说或者漫画为主要阅读内容。第二类主要是高中生偏爱的具有一点文学性的作品,其代表主要是郭敬明、饶雪漫、韩寒等人的小说和散文。第三类则是初入大学的学生,其阅读的青春文学作品主要是穿越、奇幻、武侠类的小说。这三大类也基本构成了我国青春文学的主要形式,所以针对三大类文学作品,进行不同程度的完善,是丰富青春文学作品内涵的重要方式。尤其针对具有一定文学性的作品,其本身不应该只是表现一些悲情痛苦的无病,更不应该只是将亲情、友情、爱情作为唯一的创作思路。相反,更应该利用青春文学的积极作用,对青少年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从而引导青少年对其进行直接认知与理解。

2.避免商业化运作影响文学创作本身

小说与影视作品的结合,不仅体现在青春文学作品上,实际上国内外许多电影、电视剧都采用了这样的形式。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搬上大屏幕,并不是一件坏事。但作为青春文学的创作者来说,其本身则应该明确这种合作形式的积极作用并且将其发挥到最大限度,而不是在这种商业化的模式之中迷失自我,从而使得商业化运作也能够想到文学创作本身。青春文学应该避免那些颠覆人们价值观的内容,同时也应该将一些奢靡、拜金等思想剥离出青春文学作品本身。

3.避免青春文学作品泡沫化发展

青春文学作品本身在当今文坛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其在图书排行榜中,始终处于热销位置。青春文学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相应的客户群体,可是这并不能说明青春文学的发展是“一劳永逸”的。青春文学应该避免泡沫化发展,首先,就要避免鱼龙混杂的现象出现。相关的文学作品监管部门应该严格规范文学作品的版权问题,避免出现一些新的盗取作家作品进行拼凑,从而创作出缺乏理性、支x破碎、不具文学价值的“文学垃圾”。同时,作家还应该注重自身思想境界的提升,避免在创作过程中过于感性,发表的话语不具有理性参考价值,从而降低了青春文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郭艳:《多元状态下的青春文学写作与可能性》,《当代文坛》2008年第6期,第62-66页。

[2]薛月兵:《叛逆青春的书写困境与超越――以春树作品中的“坏女孩”形象为例》,《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第113-118页。

[3]袁园:《传播学视野下的80后文学》,《北方论丛》2007年第6期,第50-53页。

第6篇:影视文学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影视资源;语文课堂;丰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37-01

一次语文课之后,学生代表向我提出要求,这周的影视观摩课能不能看《冰雪奇缘》?我点头同意,因为很多时候观看什么影视都由学生讨论决定的。周三下午,师生共同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这部电影。

《冰雪奇缘》作为迪士尼又一部公主片,它真正的精彩之处就是两个公主的关系设定,以及爱能让冰冻的心融化的主题。学生体验着一边是各式各样的冰雪,一边又是暖意融融的爱情与亲情。

《课堂标准》实施建议中明确表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影视资源具有题材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和观赏的灵活性,集合了语言、音乐、绘画、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可以作为语文学科的辅助手段,使原本略显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丰富起来。

一、影视资源的优势

1、影视资源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及教学的需要,除了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书,还可以推荐适合他们喜欢的影视资源,如观看改编自名著的优秀电影;欣赏图文并茂、意境优美的电视散文和言简意赅、深含哲理的综艺节目;“开心辞典”、科学探索、汉字听写大会、《百家讲坛》、《自然传奇》等栏目都是我们推荐的对象。比如每周三下午播放学生或老师推荐的影视节目,网络上有推荐的适合学生观看的电影,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类有教育意义的,第二类值得欣赏的,第三类值得反思的影视作品。师生观赏后可以自由发表看法,或现场随笔写作,或正反辩论,这样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积累,学生自然“见多识广”。

2、影视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学生也许会拥有很丰富的人文知识,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就具备了相应的人文素质,更不能说明他们拥有相应的能力。美国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家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根据诱因的不同,动机系统主要由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两种因素构成。内在的兴趣转化为外在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有序指导。

老师提供了影视资料之后,学生会了解相关的故事情节,知道了人物形象的优秀品质,但不一定会内化为自身的优秀品质,这时还需要系统的指导。老师将影视资源分门别类之后再让学生观看。总之,尽量选择有针对性的影视故事与语文课本资源对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好奇心。

举个例子,刚上完《木兰诗》,理解了木兰形象,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忠孝两全、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淡泊名利的巾帼英雄在美国人眼中又会有怎样的形象?引导学生了解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从不同的哲学观、文学观、史学观、文化观、思想观等入手,学生非常感兴趣,自然学得高兴,想得透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

3、影视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注影视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增强文章的闪亮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校有个校本研修就是《关于影视语言与写作能力的关系探讨》,比如在《冰河世纪》中选取一段松鼠斯克莱特与猛犸象曼尼的对话,机智幽默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修辞,可以锻炼学生对于生动有趣的言语把握,使作文更生动形象。

周杰伦御用词人方文山,华语歌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东风破》、《发如雪》、《青花瓷》这些唱遍了大街小巷的歌,歌词全都出自他的笔下。如《东风破》歌词中运用了“一盏离愁,一壶漂泊”来表现自己的离愁,让人耳目一新;还运用“琵琶、枫叶、篱笆外的古道”来描绘意境,渲染心情,很有中国古风的意韵。《青花瓷》富有想象,想象青花瓷的色彩由浅到浓如女子化妆,清雅素淡,有东方美韵。教师可以从修辞运用、意象选择、画面渲染、词语修饰、抒情方式等方面入手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相信会让学生获益匪浅。

二、影视资源介入语文教学的策略时机

影视资源不能喧宾夺主,只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载体,只是学生更深刻地把握教材的媒介。那么语文教学什么时候介入影视资源,才能更好地服务我们的课堂教学呢?

1、上课之前,渲染教学的情境氛围

上课之前播放影视作品的目的有的是让学生对本文描写的背景有个充分的了解,有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是营造课堂的特定氛围。如上《再塑生命的人》之前,我播放了海伦・凯勒的纪录片,系统介绍了海伦精彩的一生后再学习文本,学生自然进入如海伦一样身处黑暗世界却渴望光明的情境氛围中,实实在在地感受海伦自强不息的品性。

2、上课之中,努力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音乐之声》是一部音乐剧,教材文本重点是把握玛利亚形象,但学生对音乐剧缺少理解,难以体会音乐剧的魅力。这时可以在阅读感知玛利亚的形象之后适时插入播放玛利亚演唱的相关片段,将阅读欣赏与音乐欣赏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自然就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九下《我爱这土地》介绍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时,因为时代久远,学生难以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这时插入“二战日寇肆掠中国大地的史实”记录,悲怆的音乐背景,骇人的视觉画面,很能激发学生深沉的爱国热情,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3、上课之后,充分理解文本主题

第7篇:影视文学的分类范文

一、文学、电影跨学科研究的内涵与意义

现代复杂的学科体系并非向来如此,在人类发展初期,很多学科都是混生一体的,随着人类知识的深入和和分类能力的提升逐步发生学科分化,并逐步发展成现在的学科体系。学科分化和学术研究分化造成了一个客观结果:特定的学科研究者在研究中培养了特定的专长,另一方面,由于将研究视野限制在特定学科内,导致了研究者视野的褊狭,从而缺少清晰认知本学科次要元素的能力。

以文学和电影为例,首先,文学以文字为基础,文字组成的句子具备了电影所不具备的逻辑秩序,而且文学的时态指明了其与表述对象的距离所在,文学这种表达形式是电影所不具备的,电影则是用其逼真的形象来表达生活的,借用各种造型手段(演员、道具、环境背景……)来表现情节;其次,文学之美,美在含蓄,它以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意境去诠释生活,借助文字、千变万化的修辞方式,将确定的对象又不确定地摆放在人们面前,需要读者自己探索、感知,而电影是具象的,所表达的美与情感往往比文学更加明确、直接;最后,就是二者创作方式的巨大差异,文学往往以个人的想象与情感抒发为创作起点,以文字为工具,而电影从剧本创作开始就免不了集体思考与商讨的烙印,再分工协作完成创作的每一个环节。这样,在文学和电影之间就形成了一种互有专长互有所需的局面,文学与电影的跨学科研究便成为一个明智和迫切的选择:用文学研究的方法(比如叙述分析)去研究电影中的近文学元素(比如叙事建构)就必然事半功倍;用电影表达记录的方法去研究文学人物、作品所涉故事事件或社会背景等也一定更为便捷精确。二者的跨学科研究事实上是促进了两个学科的共同发展。

二、电影时代的文学研究语境与传播途径

在银幕改编日益发展的浪潮下,当下文学发展逐渐重视视觉形式。由于电影的改编资源包含不同形式的文本,如小说、新闻报道、戏剧、历史资料等,这就为文学研究开拓了一处极为广阔的大陆,如改编创作的跨媒体、跨学科研究,后现代的互文性研究等。事实上,文学与电影的关系,其关键之处并不在于文本改编,而是在于如何建构,例如表达的方式、视点的确立、影画的处理等问题上。如果我们从文学研究的角度去看,银幕表达则必须具有叙述结构,这就说明,文学改编的电影作品必然要与文学研究产生关联,银幕上的诸多元素也必然会与语言结构发生联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会提及“电影语言”这个词语概念,而在视觉时代,文学研究的语境也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变。除此之外,20世纪后期的影视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批评的声音――电影作品会麻痹观众的思考能力,以感官冲击、淡化文学的理性思辨逻辑。当下,确实有很多学者担忧银幕在吸引大众观众的过程中,因为市场和产业的利益考虑,会选择牺牲艺术理念的种种做法。

但从另一角度来思考,作为大众娱乐的电影作品,虽然天然带有通俗的气质,但从其可延展的媒介特质来说,是颇具有文学表达潜力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提高年轻一代对于文学的兴趣与关注,并同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平台和形象生动的学习资源。当然,任何改编都会使原著带上某种意识形式或是文化印记,因此文学的改编研究必然要跨出“忠实”的探究,从更深的文化视角来进行批评。当单纯的文学文本出现电影变体后,改编带给文学批评的启示就是单一的文本或电影作品,都无法涵盖作品的文化延伸意义,而这恰好说明,文学作品在不同语境的批评、诠释和解构,也给文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途径和领域。

三、从单向流动到双向交互的文学作品改编

(一)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

运用影视艺术对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对于文学作品在现代社会的传播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20世纪上半期开始,一些电影艺术家就开始思考用影视技术改编经典文学作品这一问题了。那时,人们已经意识到影视的创作并不是将原著中的语言文字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把影视看作对经典文学作品的一种富有创新性和时代感的再创造,是一种对社会文化的深刻实践。

要将一部文学作品改编成一部电影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的可行性。目前大量风格迥异的文学作品大体上可以归为主观性较强和较客观具体的作品。许多意识流派作品的主观性就是很强的,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作者在??中加入了许多主观思想,在人物的对话中我们无法判断柏拉图想法的真实具象体现,而中国四大名著、金庸小说等文学作品则比较贴近历史的客观真实情况,而且结构清晰,有着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独具匠心的心理和动作描写,使它们在影视作品改编上更具优势。此外,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时,我们要选择适当的方式,既要忠实于原著,又要满足大众的文化期待。保持文学作品的原始风貌能够使文学作品中的深刻意蕴在改编后的影视作品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同时在运用这种方式对经典文学进行改编时要体现导演的思想和大众的心理,不能一味地“复制”原作。总之,无论是全面改编的方式,还是以点及面式的改编都必须符合时代的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才是合理的影视改编方式。

(二)电影思维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近些年来,影视行业兴盛,文学小说创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些文学经典因为电影的改编变得更加流行,更有一些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为考虑了电影因素而发生了创作转向。

这里拿笔者十分喜爱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举例说明电影思维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哈利?波特》是文学史上的一个特例,它是第一部随着电影进行创造修正的连续性作品,也是文学创作受到电影影响的典型例子。作者罗琳表示在《哈利波特》第一部改编电影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她开始撰写后面几部时都会尽量考虑电影的表现特点,这将有助于后面续集的改编。罗琳在第四部、第五部的主题立意、写作手法、故事曲折度以及想象力上都加以改进,为的是适应电影拍摄的需要,也是更好地适合于成年?x者。比如,小说最后主人公要到17岁才与伏地魔进行决斗,17岁时近成年,当然要用成年人的智力和思维来解决问题。那么在哈利17岁时,小说对人性黑暗面的展示以及对爱情的书写,其笔法、内容、情节,以及逻辑复杂性和推理也不是儿童所能理解的。而且在 1997 年时的读者在2007年时也已经是成年人,所以小说最后一部作品《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也注定是写给成年人的。从作品的风格来看,罗琳的笔调和书写,在十年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的思考和设计之下做了大量改进,作品情节的设置、矛盾冲突的安排,也更老练成熟,更适合银幕展示。总之,随着电影技术和手法的进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文学小说作品是为了迎合电影而作,这种趋势必将影响文学创作的发展。

第8篇:影视文学的分类范文

随着当今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对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日益得心应手,电脑多媒体课件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引用影视资料辅助教学,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现在影视资料越来越普遍的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是有其时代必然性的。如今电视早已普及,看电视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模式,电视远远超越了普通家用电器的意义,在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影响可以说无处不在。与电视普及相伴的是大量影视作品涌现,这些影视作品的题材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加上数字技术的成熟与推广,使得现在获取影视资料途径极为便捷,因而语文教师把影视资料引入课堂教学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简要分析语文教师运用影视资料辅助教学的种种形式,主要出于以下几种目的:

1、展示景物

在语文教科书中有不少写景状物的篇目,这些文字优美的文章能够引发读者的无尽遐想。但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课文中描写的大漠风光、塞外风情、江南水乡、异域见闻,绝大多数学生无缘亲见,但是运用影视资料可以弥补这一遗憾。在讲授《美丽的小兴安岭》时给学生播放一段东北原始大森林的影像,在讲授《井冈翠竹》时让学生看看江南竹海的风光片,老师带领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一番,再回到课本上品味作者的细致描述,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于像《故宫博物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样的说明文,在讲课时播放相应的实物影像资料,对比作者的文章,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清文章思路,掌握写作技巧。

2、介绍史实

在语文课本中会涉及到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学生对历史的感知相对比较模糊,老师的讲解也无法带给学生明晰的感性认识,现在有许多纪录片和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可以帮助学生走进历史,了解过去,把这些影视资料用到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将会大有裨益。比如《曹刿论战》一文涉及古代作战的兵器、战车、战阵等内容,如果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反映春秋时期战车作战的影视资料,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一鼓作气”的含义,理解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的含义,进而对文中刻划的曹刿这一人物形象会有更深的认识。

3、辅助阅读

影视资料在辅助阅读中也发挥着独特作用,特别是剧本、解说词这些特殊文体的阅读。剧本与舞台表演有着天然的联系,许多剧本文字背后的潜台词需要演员表演提供给观众去领会,因此阅读戏剧剧本应该和观看演员表演结合起来才好。语文教材中选录有剧本这种体裁,如话剧《茶馆》、京剧《打渔杀家》、元杂剧《窦娥冤》等等,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相关剧目的影视资料阅读课文,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而电视解说词作为一种新兴文体,与现代传媒的关系更为密切,脱离具体的电视作品去学习解说词根本无法领会其中的精妙之处,所以在学习解说词的时候辅助以观看原片对阅读理解是非常必要的。

4、提高审美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欣赏水平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美的含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既有恒定不变的标准,又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在语文课堂上适当引入一些极具欣赏性和艺术价值的影视资料,既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同时又能使学生对身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优秀影视作品中所表现的壮美山川、悠久文化、浓郁情感能够深深触动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然而语文教学毕竟不是影视欣赏课,语文学科有其特有的教学规律,影视资料在给语文教学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与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着不少冲突之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运用影视资料时要清醒认识这些冲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1、文字与影像的冲突

语文学科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文字,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人们利用语文进行思考和表达。而影像虽然生动,影视剧虽然也能感人,但它们充其量只是引发人们的思考,而不能代替人们的思考。

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传统名著《水浒传》中“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等片段,文中绘声绘色的描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对鲁提辖打郑屠的那三拳所引发的感官联想描述以及对景阳冈上猛虎“一扑、一剪、一掀”夺命三招的描写,充分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历来为读者所津津乐道,语文教师在讲到此处时也总要指导学生做精读分析。但是这些精彩的文字在影视剧中却无从表现,只能用高超的武打设计和巧妙的镜头剪切营造紧张气氛,仅靠看影视剧根本无法领略原文的妙处。这就是文字与影像在表达方面存在的冲突,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习领会文本、驾驭文字的本领,依靠影视资料是无法达到这一目的的。

2、想象与现实的冲突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红楼选角”曾引发无数口水仗,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演员选来选去似乎总是不能让人满意,其实这种结果完全是在意料之中的。文学是想象的艺术,通过文字塑造的人物形象需要经过读者的一番想象再造后才会存活在每个阅读者的脑海之中。同是曹雪芹笔下的林妹妹,有一万个读者就会有一万个不同的形象,并且每个人心中的林妹妹都是独特的,无法与别人分享的,这就是想象的魅力。影视作品却剥夺了这种想象体验给人们带来的阅读愉悦,把一个活生生的“林妹妹”推到了千万人面前,根本不给你留下想象的余地,虽然扮演林妹妹的这个演员也是经过了千挑万选,虽然这个演员的表演也可能非常传神到位,但是硬要让这个现实中的大活人与所有人心目中的林妹妹都能对号入座,那是绝无可能的,因此《红楼梦》的铁杆读者们不买账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第9篇:影视文学的分类范文

 

当今社会,影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作为最有影响力的一种教育形式,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提出:“影视片不仅具有德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它还具有优化课堂教学的功能,可以为学科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服务。”影视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宽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和学生的求知途径

 

影视教育的内容涵盖了人文地理、自然科学等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因其题材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和观赏的灵活性,使影视教育向语文学科自然延伸,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知识灌输、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开发与利用影视资源的优势,把它融人语文学习资源建设中和语文教学过程中。

 

(二)培养学生观察、解读、演讲及写作能力影视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

 

高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是影视教育的目的。影视作品精彩的画面、生动的场景,可作为学生解读课文的切入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联想思维,帮助学生深人地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主题。通过观看影视作品,使学生学会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重点,对观察对象进行细致地观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影视作品思想和某个场景进行解读评议、写作演讲,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的兴趣和积

 

极性

 

影视教育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是学生获取美感的重要源泉之一。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就是一本优秀的教科书,一项合适的影视教育活动就是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其生动的画面、精彩的情节、逼真的音响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从中获得大量的知识。通过观看影视片提升了学生对语文作品的阅读欲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从课堂教学到社会实践的延伸

 

影视教育与语文教学结合,将语文的知识性与实践性结合,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扩大了课堂内的知识容量,突破了所学课文内容的时空限制,使教学从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认真自信的品格,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激情,增强了他们的时代责任感。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参观纪念馆、展览馆,参加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等活动,开阔了眼界,学以致用,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影视教育与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2008年3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了“爱国、立志、成才”的“百年树人”电影阳光行中小学生校园影视教育系列活动。徐汇区一所学校结合高一语文的鲁迅作品课,以鲁迅先生为揩模,以鲁迅先生的伟大形象引领学生,借助《鲁迅》电影观摩,开展“鲁迅”影视主题活动。

 

(一)“鲁迅”影视主题活动的流程及环节

 

1.组织全体学生观摩电影《鲁迅》,直观逼真地带领学生走近鲁迅。

 

鲁迅先生最后十年工作生活的情景,每一个细小动作、每一句慷慨之词都深深地触动着学生。看完影片之后,他们写下了自己眼里的鲁迅先生,记录自己的感悟。

 

2.在语文课上品读鲁迅作品,体会民族之魂形象。

 

当看过的镜头在《为了忘却的记念》和《回忆鲁迅先生》等课文中再现时,激起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而文学作品的深奥与耐人寻味,伴随影视形象的记忆,相互补充,相互印证,鲁迅先生的战斗形象和慈父形象震撼着师生的心灵。

 

3.走出电影,走进社会大课堂,理解学习鲁迅的意义。

 

影视充分展现了鲁迅先生的魅力,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兴趣。为了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鲁迅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和贡献,理解今天学习鲁迅的意义,高一年级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开展研讨与实践活动

 

(1)收集鲁迅的资料,梳理鲁迅先生生平事迹,认识鲁迅以笔战斗的光辉一生。学习鲁迅文学作品,认识其深刻与伟大;对鲁迅作品分类归纳,辨识小说、散文、杂文等作品特点与意义;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了解鲁迅的“韧”的战斗形式,了解鲁迅先生的忧国忧民之情,了解鲁迅不朽的力量,鲁迅民族之魂的核心正是鲁迅先生那赤诚的爱国之心。

 

(2)参观鲁迅纪念馆。在教师带领下,研究小组参观位于虹口公园内的鲁迅纪念馆,走进伟人,回顾他光辉的一生。

 

(3)瞻仰鲁迅墓。研究小组瞻仰鲁迅墓,寄托学生们的哀思与崇敬之情,并将参观的照片和整理的史料带回语文课堂,展示、汇报、共享资源。

 

(4)瞻仰龙华烈士陵园。研究小组参观龙华烈士陵园,瞻仰左联五烈士墓碑,寻访鲁迅先生战斗的足迹,为了“忘却的纪念”,认识“生命更有意义”的主题。

 

(二)“鲁迅”影视教育与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影视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影视教育与社会课堂相结合,影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新媒介。高中生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感受力较强,对影视作品也较为敏感和关注。把影视作品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在丰富的鲁迅影视系列主题活动中,高一年级各个班级的鲁迅研究小组深人探究,取得了学习、研究鲁迅的多方面成果。

 

一是解读鲁迅。研究小组各自选取电影《鲁迅》中的一个场景,以相关的鲁迅文学作品和其光辉的生命片段,来解读鲁迅的思想。二是演绎鲁迅。慷慨激昂的朗诵、惟妙惟肖的影视配音、别开生面的鲁迅演讲再现、模拟采访鲁迅等表演,让学生走近鲁迅。三是学习鲁迅楷模。通过多元的影视主题活动,激发其参与,借助学习的怡情与迁移作用,引领学生学习模范,争做模范,激发爱国激情,弘扬民族精神,点化“让生命更有意义”的德育目标。四是化为行动。汶川灾情,牵动学生们的身心。祈祷的烛光不会熄,血脉相连民族凝聚力不可摧,师生以义卖、捐款的实际行动,激发强烈的爱国之情、时代责任感。这是时代的民族之魂,鲁迅精神激励当代青年坚强不屈。

 

借助影视这一综合艺术媒介发挥其教育的作用,让学生走近鲁迅,让学生怡情自养,在研究活动中感触鲁迅的精神,培养爱国情操。文学与影视相结合,深刻与形象相结合,让学术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达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形质俱美的效果,促进了语文教学,充分展现了语文的魅力。通过“鲁迅”影视教育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再从社会回到课堂。师生从参与者最终成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创造者,充分发挥了师生学习研究的创造力,共同打造了一堂属于师生自己的影视与语文教学课。

 

三、发挥彩视教育作用,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发挥影视教育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全新的探索视角和全方位的感知空间,为学生提供多维的信息途径,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度,提高学生的精神、人文、科学素养,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效。如何充分发挥影视教育的作用,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发掘影视教育资源应用价值,精心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影视教育资源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和潜在的应用价值。直接应用价值是指那此专门为各学科教育教学而创作的影视作品,可以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强的针对性。潜在应用价值是指那些不是特意为各学科教育教学创作的影视作品。经过教师的悉心挖掘和巧妙设计,没有明显教学意图的影视作品,也同样可以应用于学科教学并能够产生教育功效。

 

教师要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以及认识、选择和把握影视作品的能力,充分发掘和利用影视资源的应用价值,将有价值的影视作品富有成效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去,成为具有更多影视知识和语文教学经验的实践者和指导者。教师担当着影视教育前期准备和教学设计的责任,要做好有关影视作品信息方面的储备和材料方面的准备工作,选择一些具有良好的启迪性、独特感染力的影视资料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二)围绕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开展影视教育活动

 

影视教育是为语文教学目标服务的。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环节,开展影视教育活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内容属于名著、名篇,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些名著中深奥的思想。将这些名著改编成的影视引进课堂教学,可以真实生动地展示这些名著的时代背景、情节、人物,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时,通过收集作者生平资料和事迹、影评课、参观访问等影视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超越时空间的局限,走近作者,缩短与作者的心理距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辨识与探究,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三)将影视中最感人的画面和场景融入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内化

 

审美情感具有选择交流、益智创新的功能,对于创造具有直接的驱动作用。审美需要想像,创造美也需要想像。而这种想像的动力和中介却是“经过了深刻体验、细腻了解和不断沉思之后认识到的人类情感”。影视教育资源的特点是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画面生动、赏心悦目,为学生喜闻乐见,是学生获取审美情感的重要源泉之一。

 

审美情感的内化,重在形象感染和思想情感的升华。教师要把影视最感人的画面和场景融人语文教学,抓住最能打动学生心灵的情节和镜头,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理解、认知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获得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陶冶审美情操,提升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审美感情的内化。随着学生情感体验的积累,人文熏陶的增强,经历多次的审美情感的内化,由感知理解转化为正确的信念、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真善美的崇尚、健全的道德人格,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得到质的飞跃和升华。

 

(四)引导学生对影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影视作品丰富的内容题材及形象感人的场景,为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提供了直观的视觉体验,扩大了学生的感受力,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加深了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自主完成意义建构,成为教学主体。教师要运用影视作品精彩的画面和生动的场景,给学生提供认知感性材料,充分调动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影视自主学习的潜能,引导学生对由观看影视而形成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把影视资源转化为教学研究讨论的材料,帮助学生对作品有新的认识和更深层的理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五)合理运用影视教育资源,增强计划性和针对性

 

合理运用影视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适宜、适当和适时地引入影视作品。适宜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关注较多的、让学生看得懂的、普遍喜爱的适合学生观看的影视片。适当,就是克服随意性,增强计划性和针对性。在语文教学中,紧扣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影视作品,有计划地开展影视教育活动。避免以影视画面替代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替代学生在课堂上读书、思考、讨论,避免因过度的影视教育活动加重学生的负担。适时,就是配合教学进度,切合讨论的氛围,在讨论转折或者处,适时引入影视作品;结合各种纪念日和传统节日,或社会上、学校开展的重要活动,放映内容相关的影片,使学生能联系实际受到深刻教育。

 

参考文献:

 

[1]袁智忠.影视鉴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田梦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语文学刊,2004,(12).

 

[3]陈中.运用影视教育资源创设语文课堂情境[J].教学与管理,20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