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产业发展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市情概况
*是山东的17个省辖市之一,现辖2区(市中区、任城区)、3市(*、*、*)、7县(*、*、*、*、*、*、*)、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55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6631个行政村居。总人口818万,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悠久。*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著称,是轩辕黄帝和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的故乡,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始祖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佛教文化。境内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孔庙、孔府、孔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举世瞩目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已确定在*兴建。
资源优势明显。境内拥有30多种矿产,煤炭储量250多亿吨,占全省一半以上。电力装机容量920万千瓦,占全省六分之一。淡水资源充沛,南四湖湖面1260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三孔”、“四孟”、水泊*、中都佛苑等景区景点在海内外素享盛名,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还是山东重要的粮棉油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大蒜、*大米、*小尾寒羊、*麻鸭等具有较高知名度,淡水产品产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
区位交通优越。位于鲁苏豫皖四省结合部,是连接华东与华北、中原与沿海的重要枢纽。京九、京沪、兖石三条铁路,京福、济菏、日东三条高速公路和四条国道在境内交织成网,即将兴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在*设有站点,改造扩建后的*机场年内即可通航,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千吨级船队可直达长江,内河航运能力占全省的80%以上,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产业基础较好。经过多年发展,培育了一批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拥有8个中国驰名商标、75个山东著名商标、93个全省全国名牌产品和5个上市公司,利税过千万元工业企业240家、过亿元的39家。煤化工、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医药食品、纺织服装五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建成机械制造、生物技术、纺织新材料、专用汽车四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兖矿集团、小松山推、如意毛纺、菱花味精、雪花集团、太阳纸业、鲁抗医药、银河胶带等一批骨干大型企业保持了在全国同类企业的领先水平。我市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行列,20*年全市gdp达到17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1.2亿元。
二、“三农”工作情况
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摆在突出位置紧抓不放,切实做到了不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而放松粮食生产,不因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而动摇农业基础,不因加快城市化进程而忽视城乡统筹发展。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发展,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不断加大“三农”扶持力度,狠抓农业基础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认真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新农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年全市粮食总产395.6万吨,棉花产量15.8万吨,瓜菜产量1068.2万吨,水果、肉类、禽蛋、奶类和水产品产量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农林牧渔增加值213.5亿元、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5271元,比上年增加680元;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文明和谐乡村创建扎实有效。
(一)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一是持续增加“三农”投入。先后设立扶持欠发达县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等专项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及时足额落实上级惠农政策配套资金,去年市县财政投入“三农”的资金总额超过13亿元。二是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政策。以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证为凭据,理顺明确了农民承包经营土地的确权关系,并根据经济发展、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研究建立了农村承包土地依法有序流转机制,积极引导土地合理流转,鼓励支持土地入股经营,引导分散闲置土地向经营大户、种田能手集中。三是切实兑现各项政策性补贴。粮食直补做到了丈量土地、补贴标准、应补数额“三上墙”,良种补贴采取了招标供种,粮食、农资补贴全部实行齐鲁惠农一本(卡)通直接划拨到农户,农机补贴通过申报备案,凭购置手续由所在县乡财政直接兑付。四是巩固发展农民减负成果。全部免除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统一为每个农户发放了负担卡,明确按政策规定应负担的内容、数额。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进一步规范,先后取消了“收取乡村公益事业金”、农村“两工”等农民负担事项,全面落实民主监督和民主理财,推行村务、政务公开和村帐乡管、年度专项审计,从制度上防止了农民负担反弹。
(二)农业基础建设切实加强。着眼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搞以治水改土为
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全市各级投入农田基本建设的资金每年均在3亿元以上。启动实施了骨干河道治理、大中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先后兴建一大批农田排灌设施和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全市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54.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现有机电井13.8万眼,基本达到每50亩地一眼机井;平原井灌区大面积推广防渗渠系或管道节水灌溉,引湖、引黄灌区实行机井提水和建站引水双配套。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50万千瓦,平均每百亩耕地拥有92千瓦,其中农用拖拉机9.94万台,大型联合收获机1.56万台,耕、播、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探索出秸秆还田为主,秸秆饲料、秸秆能源、秸秆代料栽培食用菌、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炭化等多措并举的高效吸收利用新模式,去年全市秋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得到国务院领导充分肯定,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就此分别作出重要批示。
(三)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严格把好基本农田控制红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800万亩。千方百计优化品种、提高单产,突出抓了48万亩国家大型商品粮优质小麦基地建设,目前全市粮食单产达928斤,其中吨粮田达到330万亩,有120万亩小麦单产超过1000斤,100万亩玉米单产超过1200斤,其中小麦最高产达到1472斤,玉米最高产达到2060斤,粮食安全得到可靠保障。着眼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综合产出效益,集中培植大蒜圆葱、食用菌、瓜菜、苗木杞柳、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奶肉牛、肉蛋鸭、淡水产品、甜叶菊10大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扶持、系列服务、典型示范等措施,力促一批专业村、专业镇和规模化种养基地加速发展。20*年全市经济作物面积达到786.7万亩,其中瓜菜480万亩、比上年增加79.95万亩。林果业发展到94万亩、增加10万亩。生猪存栏量244.7万头,肉蛋奶和渔湖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4%、6.7%、63.3%和4.5%。全市已形成各类特色专业村1000余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基地发展到2760处。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从20*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的方式扶持龙头企业扩能和新项目建设,吸引各类投资主体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80家,新增120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21家,扶持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600余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年销售收入达到380亿元、实现利税36亿元,带动种植基地410万亩,养殖规模1.1亿头只,农户95万户,全市55%的农户和53%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建成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14处,*大蒜市场已成为全国大蒜价格形成中心,*大米市场成为北方最大的稻谷交易平台。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程”,确定了瓜菜清洁种植、畜禽健康养殖、优质果品、有机食用菌、水产生态养殖五大重点,研究制定了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拿出专项资金集中用于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和示范区建设奖补、标准化技术培训和推广、农业品牌认定注册。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强化科技兴农,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办好市县两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面向广大农户推广良种良法和先进实用技术。目前全市已建设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49处,面积33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486个,认证面积218万亩;建成市级农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三大检测中心”,质检中心、质检站发展到13个,产地检测点56个,农产品质检基本实现全覆盖。20*年全市农副产品出口创汇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2.2%。
(六)农村民生问题有效解决。每年坚持承诺为民办好10件实事,去年集中为农民群众解决了关系生产生活的15个方面实际问题。突出抓好“水电路气医学”项目建设,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3400多个行政村、400多万农民用上自来水。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执行到位。累计新建改造农村公路9685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通客车。在139个乡镇、2185个行政村启动实施“一池三改”,10.9万农户用上了沼气。改造建设138个乡镇卫生院,建起5738个农村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所有县市区,参合人口566.4万人、参合率96%。先后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76.7万平方米,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农村教师工资实现县级统筹发放。狠抓农村社会保障与救助体系建设,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户纳入低保范围,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5%。建立困难群众大病救助制度。为2162个农村贫困户改造新建了住房,为1660个贫困肢体残疾人配发了轮椅,为1661个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了免费手术。大力实施“阳光工程”,以青年农民为重点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去年新增转移就业20万人,累计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215万人,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
三、春季农业生产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围绕落实“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集中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为夏季丰产丰收、农民持续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一是突出加强麦田管理。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对春季麦田管理和春耕备播进行安排部署,抽调有关人员组成督导组深入生产一线查看小麦苗情,检查各项工作措施落实情况。针对今年冬季干旱少雨、春季气温回升较快的实际,超前组织农业专家开展调研,拿出了因苗制宜、分类指导的麦田管理技术意见。同时针对上游地区小麦条锈病菌源多、气流传播快、小麦品种抗性差、发生危害重的特点,安排农业部门加强监测、准确预报,及早备足药物、药械,适时开展病虫害防治。目前全市小麦长势良好,大部分地块群体适宜、个体健壮、绿色越冬、返青正常。一、二类苗面积占到80%以上,越冬期平均苗量61万,起身期达到73.6万。
二是深度推进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的标准要求,分门别类加强对全市113万亩大蒜、20万亩圆葱、5万亩早春马铃薯、6万亩甜叶菊、1万平方米食用菌的生产管理。采取麦田间作、蒜田套种、保护地栽培等措施扩大越冬菠菜、速生叶菜和早春瓜菜生产规模。目前全市春季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0余万亩,其中温室大棚菜13万亩,大中拱棚菜51万亩,麦田、蒜田套种16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6万余亩。
三是组织开展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在认真抓好*、*两市县承担的农业部和省政府小麦、玉米、大豆高产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市财政列支500万元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扶持小麦、玉米“十、百、千、万”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培植高产典型和超高产地块,推广优良品种、配套技术。目前全市优质高产小麦播种面积达420万亩,落实优质高产玉米播种计划200万亩。
四是着力优化技术服务。积极开展科技入户、“三下乡”和科技特派员活动,区别不同层次强化农民技能培训,组织农业科技人员针对早春种植的棉花、地瓜、花生、马铃薯、瓜菜等作物,向农民面对面地进行播种、育苗技术指导,不断扩大种子包衣、间作套种、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各类先进适用配套技术的推广面积。
五是切实保障农资供应。及早安排组织春季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膜、药械货源,组织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治理,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和门店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农资经营放心店实施挂牌经营,目前已做好了175万亩棉花、50亩地瓜、65万亩水稻以及100万亩瓜菜等作物的育苗播种准备和农资供应,基本满足春耕备播需要。
下步工作思路的汇报
济宁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5年5月20日)
各位领导,各位常委:
根据市政协安排,现就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作如下汇报。
一、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着眼市场需求,立足本地优势,努力做好结合文章。特别是进入2003年后,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整合优势产业和产品资源,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关于培育壮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并制定了与《意见》相配套的《任务目标分解落实方案》和《考核办法》,在全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责任目标体系、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督导推进和考核奖惩体系。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服务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一是培育发展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为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从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和管理体制创新、择优择强进行贷款贴息、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和产品推介、支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积极申报省和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重点扶持,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647家,比2003前增加181家,从业人员10.2万人,年销售收入276.6亿元,出口创汇2.46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98家,比2003年前增加110家,年销售收入192.7亿元。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5000万元以上的58家,过亿元的36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0家,其中省级7家,国家级2家;农贸市场发展到582处,年经营额150亿元;带动和辐射种植基地320万亩,养殖基地4500万头只,带动农户76万户,全市已有4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4%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
二是培植壮大了一批与龙头企业配套的主导产业和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种养产业的培植和生产基地的开发建设。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瓜菜、林果、畜禽、水产品、优质专用粮食、油料、甜叶菊、芦笋、中药材以及劳务经济等10大区域性主导产业格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纵深发展,主导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逐步发展,特别是以绿色无公害瓜菜、苗木花卉、奶牛、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生产基地规模不断膨胀。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10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3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15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邹城为主的10万亩土豆、150万平方米食用菌种植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主的10万亩甜瓜基地,以任城为主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和以微山为主的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了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3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562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345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539处;林果业建成了10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90万亩干鲜果品基地和23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劳务产业形成了以泗水、梁山、汶上为主的30万人劳动力输出基地。
三是扶持发展了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围绕构筑农业产业经营的有效载体,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把扶持发展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研究会为主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经营的重要举措。市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的意见》,明确了农村经济协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呈加快发展趋势。目前,全市农村专业协会、研究会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200多个,其中管理比较规范、运作效果比较好的农村专业协会达到1010个。
四是健全完善了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近年来,着眼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连接机制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导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建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风险金制度等多种形式,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利益主体之间逐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像兖州的绿源肉鸭公司、嘉隆公司,邹城的呱呱鸭公司,曲阜的圣地药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大都采取了合同订单种养、种苗供给、技术指导、保护价收购等契约化合作,建立了与农户较为紧密型的利益连接关系。
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和农业产业经营水平的提高,有力带动和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676元增加到2004年的3648元,年均增加243元,增长8.1%。2004年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直接来自五大产业的收入达到2264.9元,占62.1%;增加351.9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9%。
回顾总结近年来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我们深刻认识并体会到,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中必须切实做到:一是必须坚持规划引导。制定符合本地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规划,参加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按照适应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制定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目标,并通过配套完善的政策措施落实下去,这是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二是必须坚持加快科技和体制创新。引导组织龙头企业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应用,并建立健全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这是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三是必须坚持政策扶持。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效益差,必须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特别是资金扶持和金融服务,这是龙头企业发展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四是必须坚持不断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为保证龙头企业获得充足和符合质量标准的批量原料,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必须逐步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接机制,形成松散或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这是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先进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为298家,而我省的潍坊、烟台分别有1054家和874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仅36家,而潍坊、烟台过亿元的分别有109家、101家;带动各类生产基地320万亩,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户76万户,而潍坊、烟台产业化生产基地分别达到953万亩、520万亩,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户分别达到147万户、201万户。我市的农业龙头企业除了太阳纸业、绿源公司、菱花和雪花等企业规模较大之外,总体上看规模小,水平低,带动力差。象临沂的金罗、烟台的龙大、潍坊的得利斯、寿光蔬菜集团等规模大、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很少。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产品链条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从横向看,企业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农产品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满足加工业发展的需求;从纵向看,绝大多数龙头企业缺少精深加工技术和设备,加工增值链条短,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应对国际市场的能力比较弱。在全市298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粮棉油加工型企业132家,占43.6%,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禽、肉、渔、果、菜精深加工企业少,带动力不强。
三是农业龙头企业档次低、水平差,市场竞争力弱。我市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和产品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品牌和质量意识不强,企业产品注册商标和取得认证的产品为数不多,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不强。我市的龙头企业,虽然也有一些品牌,但知名度高的少。另外,在产品质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出口。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占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额的比重多年来一直在1/42左右。而我省的潍坊和烟台分别达到8.7亿美元和11.5亿美元。全市298家龙头企业中达到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标准的仅9家,占全省188家的4.8%,而潍坊、烟台分别有30和29家;国家级的仅有菱花味精集团和兖州绿源公司2家,潍坊、烟台分别有6家、5家。
四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与农户关系不紧密。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民的关系松散,不同程度地存在产销脱节,没有真正结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合同农业、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仅在种植业、林果业和畜牧业少数产品中实行,且时常发生违约行为,在其它产业产品中刚开始破题,覆盖应用的范围和数量少。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五是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缓慢,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发展缓慢,目前加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仅占全市农户总数的8%,而且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没有产权关系的松散型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农产品行业协会较少,现有的行业协会大都带有一些行政色彩,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也制约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三、下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都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幅度地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新阶段、新时期实现农业现代化、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和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工作措施,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着眼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支持和保障,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把握“三个结合”、加快“五个创新”、实现“六个突破”。
一个目标”就是把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三年左右努力,力争实现农业龙头企业大发展、大突破、大提高,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00家以上,争取有更多的企业进入省级、国家级行列,50%以上的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优质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销售额有较大幅度增加,70%以上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农民来自产业化经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两个重点”就是突出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铺天盖地”扩总量,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顶天立地”上规模,加快龙头企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主要靠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
“三个结合”一是宏观调控引导与微观放开搞活相结合,逐步建立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二是点上局部突破与面上整体推进相结合,抓好骨干龙头企业、出口创汇重点龙头企业和成长型新建龙头企业发展和局部突破的同时,及时总结推广点上经验和模式,推动面上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三是长远规划与当前工作相结合,着眼长远搞好规划布局,立足当前抓好扶持政策措施落实。
“五个创新”即围绕增强龙头企业规模、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扶持保障制度创新;围绕提升龙头企业产品质量、档次水平,加快科技创新;围绕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和产业化经营方式,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围绕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加快营销方式创新;围绕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连接机制,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创新。
“六个突破”就是按照谋划长远、立足当前的要求,工作中努力实现“六个突破”: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上实现突破。围绕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带动能力,加快膨胀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按照一手抓量的扩张,一手抓质的提高的要求,“铺天盖地”扩总量,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顶天立地”上规模,不断提升龙头企业档次水平,尽快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要通过扩大开放引进、抢抓项目新上、发展民营经济培植等多种形式发展一批“大高外”龙头项目;通过改制重组、高新技术嫁接改造壮大规模培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对进入全国重点龙头企业行列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做好工作,创造条件,争取上市,加快融资;对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特别是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和出口创汇型企业,要加大帮扶力度,组织工作组,研究发展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加强与国内跨国集团的联合与合作,迅速膨胀规模,打造一批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超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力争今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40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5家。对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要搞好引导和扶持,促其尽快上规模上水平。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建立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投资保障机制上实现突破。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必须尽快构建起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和投资保障机制。一是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二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增加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的投入。市财政将继续安排专项资金,选择扶持100家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重点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对5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出口创汇重点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根据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实际,择优选择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特别是5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各级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性作用,通过贷款贴息、技改扶持、建立经营风险基金等多种方式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逐步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基本建设投资在整个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特别要增加对骨干龙头企业的技改投放。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及其它有关开发项目,实行捆绑使用,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开发、质量标准、检测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组建形式多样的农贷担保机构,加强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三是尽快制定出台关于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重解决当前制约龙头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用人、用水、用电、用地和融资、税费减免等方面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企业真正得到实惠。
(三)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在基地建设上实现突破。农业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重点。要按照出口农产品国际标准和国内大城市准入的要求,抓紧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快市、县两级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建设,为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质量提供可靠保证。引导企业积极争取ISO9000以及国际相关组织的质量认证和安全卫生认证,千方百计获得国内各大城市“准入”许可,为产品进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奠定基础。引导群众逐步淘汰分散的种养模式,下大气力抓好标准化种养小区建设,把种养生产向小区集中,不断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
(四)完善利益联接机制,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上实现突破。当前,龙头企业与农户间普遍缺乏长期稳定、密切相关的利益联结关系,导致企业生产加工没有稳固的原料来源,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而受损失。要引导龙头企业从企业长远战略出发,拿出资金、拿出人员,发展订单农业,建设合同基地,把企业的产品需求与农户的生产经营通过契约合同固定下来,与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关系;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制定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同时,要积极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户与企业间的对接,组织农户按合同生产,并严格监督,有效规避市场经营风险和同行业恶性竞争。
吴文军中等身材、浓眉大眼,开场白低调谦和,“我就是一个游走在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新农民。”
采访前,记者并未想到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以下简称“中农基金”)董事长吴文军是这样一位敦厚、朴实的70后,没有大多数投资人拥有的那种精明气息。
中农基金是由财政部牵头,联合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目前唯一一个“国字号”农业PE,资本金40亿元。在2013年和2014年,中农基金分别实现净利润915.25万元和3883.81万元,增长率十分可观。
吴文军将这一成绩归功于项目筛选机制,“我们投资团队仅40多人,但至今共接触了1000多家企业,最终投资了其中17家企业。虽然十分辛苦,但60选1的大比例筛选,这才能保证优中选优。”
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新农民”
《支点》:您称自己是游走在政府和市场间的新农民,这句话如何解释?
吴文军:我曾在财政部工作18年,2013年受财政部委派,开始筹组由财政部牵头,联合农发行、中国信达、中信集团三家机构发起设立的中农基金。
运作一个涉农基金,自然得把“三农”事情弄清楚。可接触后才发现,农业领域比我长期接触的金融业要复杂得多。
比如种稻,农民不仅要考虑种子基因选择、品种、地域适应性、播种、施肥灌溉、除虫除草、收割储藏和销售等环节,还要考虑大气、土壤、肥料、灌溉用水的安全性问题,以及旱涝灾害、价格波动等风险因素。这比银行业吃存贷款利差、保险业收保费佣金、证券业自营经纪业务要复杂得多。
在农业领域,我还是新人。这个“新”从两个角度理解:角色是新的,知识也要不断更新。毕竟现代农业要学习掌握的新技术、新科技、新方法、新手段很多,仅仅当一个“老农民”是很不够的。
为什么说游走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呢?我受财政部委派负责基金日常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基金情况,在政府与基金间起到沟通纽带的作用;另一个方面,我也要以市场化手段运作基金。
《支点》 :不少人认为农业投资周期长、回报低,从您两年间的PE实践看,这种观点是否成立?
吴文军:我觉得应该重新认识这种观点。
首先,相比不少行业,农业投资周期并不长,甚至某些细分行业收益周期非常快。比如蔬菜基本在一个季度,粮食基本在1-2个季度,养鸡45天,养猪则175天便能产生收益,这是很多行业所不能及的。
其次,从利润来看,纯粹农业(指养殖和种植)利润率也不低,而某些环节收益率相当高。一些农业上市公司净利率能达到10%甚至20%以上,这种利润率相较于房地产、金融行业都是非常可观的。
尤其在当前实体经济比较低迷的情况下,全球人口依然在增长、几十亿人依然得吃喝,因此农产品需求仍然旺盛。即便有时供过于求,也很快会回到供不应求的轨道,比如“蒜你狠”、“豆你玩”这些农产品一度身价猛涨。
但为什么大家会有农业投资周期长、回报低等观点呢?因为农业企业治理水平较绝大多数行业都要低,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力不足。但如果投资机构为企业精心设计商业模式、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农业完全能变为周期短、回报高的行业。
你可以看到,很多企业纷纷把视线移向农业,包括联想、阿里、恒大、绿地等公司,都拿出相当可观的资金投到农业中去。
《支点》:在您看来,目前中国农业所面临最大风险是什么?
吴文军:虽然自然风险确实影响着农业生产,但可以通过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区域、产业分散等方式加以回避。而且,偶尔出现的自然灾害,以及区域性自然灾害也阻碍不了农业发展整体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最大风险并非来自于外部,而是建立在“农业投资周期长、回报低、风险高”等传统观念之上的金融体系。对金融业而言,这种传统观念会错失盈利机会,对整个国家农业安全来说,则可能贻误重大发展机遇。
可以看到的是,农业投资领域一些经典案例基本上是外资主导。尽管外资对中国农业介入还不至于像互联网行业渗透那么深,但我们仍应该有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应对。
特色农业是投资方向
《支点》:尽管您对农业投资极具信心,但国内油菜、棉花、大豆这类大宗农产品发展似乎并不乐观。
吴文军:现阶段,大宗农产品发展的确存在问题。
今年4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清华大学“清华中国经济高层论坛”中,关于“中国应减少对粮食全方位补贴,鼓励农产品进口”的言论,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时他提到的粮食,主要指大宗农产品。
在国内每年几千亿元补贴的情况下,我国大宗农产品价格仍高于国际市场。
原因是什么?发达国家农业都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能促进粮食生产标准化种植、降低成本、提高产量,而我国推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还有个过程。
因此,站在国家财政角度,减少补贴、鼓励进口绝对划算。这样还能进一步转移农村劳动力,弥补制造业、服务业的劳动力短缺。
有人会问,如果发生严重紧张的国际局势,国家粮食安全怎么办?很好办,只要“换草退耕、还湿退耕”,几个月就能长出小麦、水稻了。
另一方面,美国、加拿大土地都有两到三季的休耕机制,而中国没有大面积休耕机制。如减少补贴、加大外购,便能推动部分地区休耕机制的运行。
《支点》:按照这一逻辑,您在选择项目时是否也会避开大宗农产品?
吴文军:在大宗农产品方面,我们不会下大力气,特色农业才是主要投资方向,而且我们会特别关注有“地理标志保护”的特色农产品。
我们投资的吉林金塔集团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辣椒龙头企业,辣椒品种引自美国,利用荒地、废弃地种植,已基本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耕种。
这家公司将一个小小辣椒玩出了很大规模:初级产品是辣椒粉、辣椒酱等;中级产品是辣红素,这种染料是纯植物制剂,用辣红素生产的口红能达到可食用标准;高级产品是用辣椒皮制作的辣椒晶体,在戒毒领域有广泛应用。
前段时间我去了湖北省襄阳市,当地正在打造“中国有机谷”,其水、土壤、大气、环境很适合生产有机农产品。这种特色农业,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另外,行业选择上也并不限于农林牧副渔,而是大农业概念,只要是农业相关行业就可以。例如,2013年我们投资的雷沃重工便是国内农业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不把手伸太长
《支点》:投资之后,如何对企业进行改造提升?
吴文军:我们在帮助企业规范管理、协助企业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协助企业完善营销渠道、帮助企业改制上市等各方面都会发挥作用。
譬如,我们投资了安徽龙华竹业有限公司(简称“龙华竹业”),该公司位于安徽省霍山县,是大别山区最大竹制品加工企业。
过去毛竹主要用作建筑脚踏板,附加值价值不高,而我们建议龙华竹业做地板、家具、高端装饰品,逐步摆脱基础农业范畴。
尽管龙华竹业团队都很齐心协力,但如果想要成为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方面就得加强,需要招聘一位财务总监。
这可让董事长犯了愁:他本人一年才50万元年薪,但沿海地区的专业财务总监也得100万元年薪,在这偏远山区至少得150万元年薪才请得到。最终结果是我们基金帮忙出100万元,龙华竹业出剩余部分。
《支点》:为何不由中农基金派去财务总监?这样还能对项目进行有效跟踪。
吴文军:我们本身只是小股东,又有国家背景,自己派就难免会干预企业生产经营。在其他项目投资过程中,我们也会尽量支持企业发展,但不会把手伸得太长,让企业能充分自主发展。
《支点》:中国多数的农业企业家还比较保守,不愿意选择股权融资方式,为何会有这种心理?股权投资的持股比例在多少比较合适?
吴文军:不单是农业企业家,大多数中小企业所有者,都对股权融资或多或少地怀有顾虑,最担心的问题是股权融资会使自己股份被稀释,极端情况下还可能造成企业控制权易主。
这些属于观念问题,也有媒体对个别案例过度报道的原因――通过股权融资实现企业发展壮大是普遍现象;没有新闻价值点,反而是企业控制权让渡给投资方的个案,更能吸引读者眼球。
对投资方而言,投资并不是用现金交换企业股权,然后等待收获这么简单。如我之前所说,投资方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都会发挥作用,如今的中小企业所有者对股权融资的认识深度和心态的开放程度,也正在慢慢转变。
股权比例方面,产业投资人可能对股权投资比例要求更高,而股权投资持股比例通常不会超过25%。
不可一窝蜂复制
《支点》:省市政府能否复制中农基金模式,建立区域性农业产业基金?
吴文军:目前看来,我并不赞同省市一级发展农业产业基金。
去年4月17日,总理在政府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基金。但这仅仅是指扩大产业基金规模,并非是要增加基金数量。
从过往历史来看,省市一级的农业发展基金运作不太理想。
有个国内一线城市,在2010年便成立15亿元规模的农业产业基金,投了数个项目后资金已用完,恰逢IPO暂停,先前项目难以退出、后续资金难以募集,整个团队便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非常尴尬。
还有个省份成立的农业产业基金,规定80%资金要投本地项目,只有20%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投资,目前也是步履蹒跚。
为什么很难?首先,地方基金规模有限 ;其次,地方人才资源往往不足;最后,地方基金往往会偏重本土项目,但优质农业项目一般十分分散。
而民营PE机制非常灵活,可以就一个项目设立一个合伙公司,募、投、管、退之后,合伙人团队便可随之解散,这种方式机动灵活,成本可控。而体制内的农业产业基金一般形成班子后要再撤掉,要走的程序就非常复杂。
《支点》:刚才您提到IPO暂停对区域性农业产业基金的影响,但未来如果IPO再次收紧,我们是否有应对之策?
县政府部署“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以后,我单位非常重视,立即开会研究,学习上级文件,认真组织规划,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
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班,实行责任分工,通过收集资料,下乡调研,征求意见,开门问策,进行科学谋划。
二、制定工作思路
根据县政府“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规划思路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以“6个提高”为目标(1、提高农产品质量,2、提高产业效益,3、提高生产效率,4、提高农民素质,5、提高市场竞争力,6、提高农民收入),以“十大举措”为抓手(1、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行动。2、实施高效种养业发展行动。
3、实施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4、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5、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6、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培育行动。7、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行动。8、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9、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10、实施农业科技支撑行动。)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三、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十四五”规划初稿已出,全局集体讨论了2次,征求意见稿已改了3次,初稿紧密结合《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河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结合我县特色优势产业,结合乡镇、村、干部群众的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初稿共分五个部分(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方向(6化 1布局区域化,2生产标准化,3经营规模化,4发展产业化,5方式绿色化,6产品品牌化);(四)发展十大举措;(五)保障措施;共计谋划58个项目,其中动植物保护工程7项,农业生态环保工程1项,蚕菌业1项,人居环境8项,水产品2项,农业病虫害防治2项,菜蓝子工程2项,中药材1项,现代农业7项,发展集体经济2项,高标准农田2项,农产品冷链物流1项等,总投资78.69亿元。
一、任务目标完成情况
1、综合目标任务: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任务为4%,实际完成11.2%,超额7.2%,自查得分为2.75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任务为16%,实际完成19.3%,超额3.3%,自查得分为5.5分。合计得分为8.25分。
2、产业发展目标任务:粮食产量任务为0.9515万吨,实际完成1.0459万吨,超额完成0.0944万吨,自查得分为4.4分;出栏生猪任务为3.28万头,实际完成3.681万头,超额完成0.401万头,自查得分为5.5分;新发展蔬菜面积任务为0.029万亩,实际完成0.0321万亩,超额完成0.0031万亩,自查得分5.5分;转移农村劳动力目标为0.8713万人,实际完成0.961万人,超额完成0.0897万人,自查得分2.75分;实现劳务收入任务为7381万元,实际完成8121万元,超额完成740万元,自查得分为2.75分。合计得分为25.9分。
3、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任务:新发展专合组织任务为1个,实际完成2个,超额完成1个,自查得分为4.4分;累计建成示范性农民专合组织1个,实际完成2个,超额完成1个,自查得分2.75分;扩大土地规模流转面积任务为343亩,实际完成510亩,超额完成167亩,自查得分为2.75分;撂荒地治理为100亩,实际完成110亩,超额完成10亩,自查得分为2.2分;新、改建成万亩现代农业产业示标准示范区自查得分为5分;建成“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型产业基地自查得分为5分;新改扩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任务为2个,实际完成3个,超额完成1个,自查得分为2.75分;营造工业原料林、经果林及珍稀树木用材林任务为0.1万亩,实际完成0.11万亩,超额完成0.01万亩,自查得分为2.75分。“一村一品”专业村覆盖率任务为45%以上,实际完成50%,超额完成5%,自查得分为5.5分;新注册农产品商标自查得分为2.5分。合计得分为35.6分。
4、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建成30户以上农民新村任务为9个,实际完成10个,超额完成1个,自查得分为5.5分;累计新改建扩建农民新村任务为9个,实际完成10个,超额完成1个,自查得分为5.5分。合计得分为11分。
5、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目标任务:农田机耕任务为0.38万亩,实际完成0.4293万亩,超额完成0.0493万亩,自查得分为2.75分;机收水稻0.38万亩,实际完成0.4222万亩,超额完成0.0422万亩,自查得分为2.75分;新建分散供水工程自查得分为2.5分;解决饮水困难人口自查得分为2.5分;新建农经网示范乡镇自查得分为2.5分;完成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落地改造建设自查得分为2.5分;“一事一议”建设小微水利工程任务为14处,实际完成16处,超额完成2处,自查得分为2.75分;新建农村沼气(含养殖场用)任务为0.02万口,实际完成0.02万口,自查得分为2.5分;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种植业任务为1.603万亩,实际完成1.603万亩,自查得分为2.5分;承保能繁母猪任务为0.13万头,实际完成0.13万头,自查得分为2.5分。合计得分为75分。
自查总得分为106.54分。
二、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1、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基地14处,其中母猪基地1处,生猪基地3处,肉羊基地2处,肉牛基地1处,蛋禽基地4处,养鱼基地3处。
2、新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10处,涉及农户3037户,实现全年收入4023万元。
三、下一步打算
1、加大农业建设投资力度,改善农业基础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带动群众致富。
农业产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按市政协办公室的通知要求,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我们对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发展现状
嵩县地处豫西深山区,全县辖16个乡镇,53.4万人业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耕地面积46.8万亩,人均不足1亩,是新世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我县立足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县的重点工程来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内抓林、药、牧、烟、菌等特色产业培育,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对外抓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1、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一乡一品”的工作思路,各乡镇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木植街食用菌、白河山萸肉、饭坡小辣椒、大章黄姜、九店花川、何村小杂果、旧县烟叶、车村夏包菜、桔梗,闫庄黄牛、花生等一批特色产业乡村应运而生,目前,全县基本形成25万亩经济林,17万亩中药材,35万头只优质肉牛肉羊,2万亩烟叶,600万袋食用菌和8万名劳务输出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特别是我县4年新发展中药材11.8万亩,全县中药材面积突破17万亩,种药农户达到了3.5万户。全县中药材交易市场年经销各类中药材8000吨,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种药农户增加收入4640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28.3%。
2、龙头企业正在壮大。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涉农龙头企业35家。其中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年消化中药材2250吨。车村山珍公司、木植街食用菌开发公司等已初步发展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3、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以小城镇建设为平台,催生了一批综合市场、专业市场、集贸市场。如车村的中药材市场、木植街食用菌交易市场、闫庄黄牛交易市场、何村小杂果批发市场都已初具规模,并影响和辐射到了南阳、平顶山等邻近市县,甚至到湖南、湖北等地。我县实施龙头带动,强化科技培训,创新服务体系。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4、管理机制基本完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县成立了专门的产业化办公室,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意见》,确定了今后3—5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工作目标、产业布局、实施措施。各乡镇都成立由主抓农业副乡长负责的产业化办公室。目前,全县产业化生产经营的组织和制度平台已经搭建。
5、合作经济不断发展。我县现已创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包括专业协会)23个,建立经济技术服务组织22个,各类农民经纪人组织16个2000余人。其中有40余个中药材专业中介组织和1000多名农村经纪人,活跃于基地农户和市场之间。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形成和壮大,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很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民收入增幅较慢,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作物在农业中的比重较低,农村经济特色不明显,农民增收缓慢且不稳定。2000--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96元、1530元、1645元、1736元、1924元,比上年增幅分别为5.6%、2.3%、7.5%、5.5%和10.8%,明显表现出收入增长的不稳定性。
2、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在中药材发展上,虽然种植面积有10多万亩,但1000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很少。同时,乡镇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还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没有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
3、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一方面嵩县工业化程度低,对农业反哺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县内缺乏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工业企业。现有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除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外,大部分属企业规模小、装备差,没有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这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壮大。
4、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产业启动速度慢。由于我县财力薄弱,对产业化的投入明显不足。民间资金没有真正启动,还没有形成一套聚集收拢社会闲散资金的机制。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注册专业中介组织较少,农民经纪人大部分文化层次在高中以下,素质低。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我县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增强紧迫感,树立扶持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要正确认识,科学对待,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扫清思想认识障碍。
2、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是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二是企业必须确定立足农业谋求发展的经营思路,避免不切实际盲目上项目,铺摊子。使龙头企业向大(带动面大)、高(技术含量高)、长(产业链条长)的层次发展。三是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求发展,运用工业生产的方法管理农业企业,以市场引导生产,以流通带动生产。按照谁有能力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实行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尽快培育一批特色龙头企业。
3、抓特色产业培育,扩大生产基地规模。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把林业和中药材作为全县产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尽快建设一批千亩以上连片林药种植区,发展一批林药专业大户、基地村、重点乡镇,不断提高产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因地制宜培育和兴建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和产业基地。通过3—5年的努力,把农业产业结构调优,规模做大,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向深度进军,力争两年内建成以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以20万亩中药材为基地的豫西中药材种植大县。
4、完善组织体系和机制建设。通过有意识地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将产业发展的诸环节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产业按照一体化的方向顺利发展。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下大力气抓好农副产品直销市场建设,实现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化中介经纪人队伍,鼓励更多的有经营才能的人参与到产业化营销体系中去,实现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通过组织体系的完善,带动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第一条根据《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若干规定》(衡政发[2003]12号)精神,为了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和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持项目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立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是为了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社会资源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推进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建设,确保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效的目标。
第三条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是市政府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企业改建、扩建、技术设备更新、种子种苗等项目建设。在市财政设立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专户,从今年起至本届政府届满,每年列入财政预算,实行专项管理。市财政局负责资金的管理、调度和监督。
第四条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的使用要突出重点,主要用于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能力、更新技术设备等生产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
第五条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指根据《衡阳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评定,经市政府批准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第二章资金来源
第六条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由以下来源组成:
(一)市本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500万元;
(二)市本级财政农业发展资金中,每年切块安排300万元;
(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2003年、2004年已安排的1200万元划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2003年龙头企业扶持资金安排的600万元、2004年安排到农业示范园的600万元);
(四)根据《关于推进衡阳市工业化进程的若干规定》(衡政发[2002]10号)文件规定,享受工业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
(五)中央财政、省财政投入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
(六)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中有偿资金部分的使用费收入;
(七)各涉农专项资金捆绑一部分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该部分资金的管理,仍执行原涉农专项资金的运行和管理办法,不进入该专项帐户;
(八)市政府确定的其他资金。
第三章资金的审批程序及扶持方式
第七条申请条件:
(一)已列入市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农户3000户或养殖农户1000户以上,联系粮食作物基地10万亩、经济作物基地1万亩以上或养猪基地20万头、草食动物基地1万头、家禽100万羽以上;
(二)企业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经营状态和发展势头良好;
(三)企业项目建设符合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向,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项目建设方案可行,资金来源可靠。凡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均可申请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对成长快速、出口创汇型企业适当放宽限制条件。
第八条申报扶持项目时,由申报单位提供如下文件、资料:
(一)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持项目申请表;
(二)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持项目推荐意见表;
(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文件;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有关项目的批文及许可证件;
(六)企业上年度会计年度报告;
(七)项目资金来源证明。
第九条申请扶持项目的程序:
(一)项目申报单位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市属单位向主管部门或向市农办提出申请;
(二)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市直主管部门审查筛选后,提出推荐意见并报市农办。
第十条扶持项目和资金的确定:
(一)对各县市区和市直主管部门推荐的项目,由市农办会同市财政局等有关单位进行初步考察,确定评审项目;
(二)由市农办、市财政局牵头组织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对项目逐一进行评议,并提出扶持项目、扶持方式及扶持资金量的建议,市农办汇总后报市政府审定。
(三)扶持项目和资金确定后,由市农办、市财政局联合行文发出通知。
第十一条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的扶持方式:
(一)贴息:主要是对重点龙头企业的项目建设,根据贷款额度及到位情况,给予一定的利息补贴。
(二)拨款:主要是对重点龙头企业联系或创办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业技术服务等项目,适当安排拨款扶持。
(三)委托贷款:对预期经济效益好、投资风险小的项目,采取委托贷款的办法给予支持。委托贷款一般一年一回收,并按3%的年息收取资金使用费。
第四章资金的管理
第十二条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由市农办牵头管理,接受市财政局、审计局监督。
第十三条资金的拨付: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应按照市政府的项目资金计划和资金扶持形式,原则上以项目建设进度为依据进行拨付。
(一)资金拨付的基本条件:
项目建设中资金拨付的基本条件:
⑴项目实施方案可行;
⑵自有资金、其他专项资金和银行贷款资金基本到位;
⑶项目建设进度完成50%以上。
项目建设完成后资金拨付的基本条件:
⑴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
⑵生产项目检验合格并试运行成功;
⑶资金使用和管理规范。
(二)资金拨付的申请:
1、贴息。项目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填写“资金拨付申请表”,并提供与银行签订的《银行贷款合同》和有关贷款资金到位的凭据,市农办、市财政局审核银行贷款资金到位情况和项目建设进度,报市政府审批。
2、拨款。项目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设计划和建设进度,填写“资金拨付申请表”,市农办、市财政局根据项目建设进度、自有资金到位情况等进行审核,报市政府审批。
3、委托贷款。项目单位根据市政府批准的项目建设进度,填写“委托贷款申请书”,经县市区农办、财政局审查,并提供及时回收的保障,或由企业提供有效资产抵押后,报经市农办、市财政局审核,并经市政府审批后,由市农办、市财政局向项目单位和委托银行下达委托贷款通知书,项目单位与委托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办理贷款手续。
4、涉农专项资金。仍由各涉农单位管理,但对资金落实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应及时报市农办、市财政局。
(三)资金拨付的程序:市农办接到企业提出的资金拨付申请后,应立即会同市财政局及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进度进行检查,确认达到资金拨付条件,按拨付申请程序,经市政府审批后,由市财政局分批将资金拨付到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专户,经市农办、市财政局共同审核后,由专户直接拨付到企业。需回收滚动使用的委托贷款,市财政局将资金从专户划拨到委托的银行,由接受委托的银行投放。
第十四条资金的使用和配套:
(一)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的重点龙头企业扶持项目建设,各有关龙头企业必须按照批准的方式使用,不得擅自变更使用用途。
(二)各县市区要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在配套资金到位的情况下,配合项目实施单位申请拨付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
(三)各龙头企业要筹足项目建设自有资金,严格按照先用自有资金、后用专项资金的顺序使用项目资金。
第十五条资金的监督:
(一)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各县市区、各有关单位不得截留、克扣。市审计局、市农办、市财政局要加强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对擅自变更资金用途的项目承担单位,责令其全额交回已下拨或已借入的资金,并取消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资格,三年内不得申报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扶持项目。对因项目资金管理不善或挪作他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还应根据损失资金的数额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
(三)对截留、克扣龙头企业发展资金的单位,责令其全额退出,并按规定给予经济处罚。同时,将对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四)各龙头企业应按季度以书面形式向市农办汇报企业经营情况、项目建设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五)市农办、市财政局每年向市政府报告一次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使用情况、扶持项目建设情况。
第十六条有偿资金的回收:
(一)对投放到龙头企业的有偿资金,市、县农办、财政局要切实加强管理,并对项目单位资金使用情况实行跟踪管理;加强对项目单位的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提高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增强项目单位抗风险能力和资金偿还能力。
(二)市农办、委托贷款银行具体负责有偿资金(委托贷款)的回收工作,将到期本金和应收的使用费及时通知项目单位还本付费。各县市区农办、财政局要积极协助到项目单位催收。
(三)各项目单位应信守借款合同,做到按时付费,到期还本。对逾期贷款和拖欠的使用费,从到期的次月1日起,按逾期贷款和拖欠使用费余额,每日加收万分之四的使用费,由委托贷款银行负责收缴。对有财政拨款的项目单位,市、县市区财政应直接抵扣有关拨款,用于归还引导资金本费。
(四)对不按期归还贷款的项目单位,取消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格。
(五)为保证委托贷款资金的回收,实行代偿制。如项目承担单位委托贷款逾期一年以上,拒不偿还的,由市农办负责追缴;如追缴不回的,由市财政相应扣减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由县市区财政作还款承诺的,市农办提请市财政扣还。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市直有关单位推荐的,市农办提请市财政局,可从推荐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市直主管单位的财政拨款或其它资金中予以扣款,代为偿还。
(六)回收的本金和按规定提取相关费用后的使用费转增下年度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资金,统一安排,滚动使用。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附“资金拨付申请表”、“委托贷款通知书”、“衡阳市×××银行委托贷款合同”样式。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之日起执行。
附件:1、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持项目资金拨付申请表;
关于赴凉山州农投集团考察报告—论农投企业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
市发投集团公司:
4月24日至4月27日,我司一行8人在市发展投资集团的带领下,赴凉山州农投集团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我们带着问题,虚心求教、求取真经;看一路、学一路、议一路;当地农业发展活力之足,发展水平之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考察学习,洗脑清脑,使我们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发展战略方向,达到了考察学习的预期目的,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到达凉山州西昌市后,凉山州农投集团对我们一行人员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之情,并组织召开座谈会向我们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会上,凉山农投集团董事长张伟一直强调“天下农投是一家”,对我们这次取经也可以说是毫无保留,将他们集团公司三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凉山州农司于2016年成立,由于凉山州特殊的地理位置、政治环境及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作为最涉及民生的国企,凉山农投成立之初便承担着凉山州委、州政府及当地百姓的殷切期望。而企业刚刚成立,资金短缺、制度混乱、人员紧张、管理人员大部分来自体制内,对企业管理毫无经验等问题深深困扰着每一位凉山农投人,可以说每一天都在面临企业生死考验,各种艰辛自不需赘述。
经过对自身定位及企业发展的思考,凉山州农投集团理清思路,致力于四项主要措施推动企业发展。
1.土地综合整治,既完成政府安排,打造民生工程,又兼顾保障公司利益。
2.农业产业化经营,引进陕西海升集团,组建凉山州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全州规划投资蓝莓、大樱桃等精品果业项目。拟采用“会东模式”将在西昌、会理、宁南、盐源、越西、甘洛、昭觉、普格等县市布局高品质现代果蔬种植基地。
3.农产品加工贸易流通,建设占地30亩,日生产营养餐5万份的中央大厨房。生产经营正常后,向周边县市以及成都地区复制推广;开展“以购代捐”和农产品销售业务;与成都益民集团、简阳汇众农投共同组建成都大凉山农产品加工贸易园区。
4.农业投资金融服务,与四川众信资产共同发起设立了凉山州首支产业私募基金——众农基金。同时积极参与西部农保筹建工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这一系列有效措施,凉山农投集团2019年实现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0%,营业利润1114万元,既完成了政府的一系列惠民任务又保证了公司的收益,实现了双赢。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说明了凉山农投集团的经营理念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此次考察,凉山州农投集团的成功经验引发了我们很多思考,同样作为农司,可以说我们与凉山州农投集团有太多相似之处。同样是组建不久,同样是体制内人员担任负责人,甚至同样是资金、人员紧缺。我们公司又该何去何从,要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和企业发展方向,如何发挥国企的社会责任,如何保障企业的长足发展等成为我们思考的重中之重。
作为企业首要保证盈利,企业发展上要破除行政思维,建立健全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树立市场意识,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敢作为、善作为、有作为,做实资产、做强主业,搞好公司经营工作,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但是作为国企,尤其是像农投这样涉及民生的国企又不能只考虑盈利,要有国企的社会责任感,不能把自己当做普通私企来运营,否则国企和私企又有什么区别。我想区别就在于私企不能做的我们国企可以做,涉及民生的农业项目,国企要不计利益,政府要求的工程,国企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老百姓可以做的我们国企不做,老百姓自己可以动手参与盈利的我们国企坚决不涉足,对于农业这样前期投入大、风险大的产业,企业、尤其是国企,和私人作坊式竞争是不具有优势的,也没有必要,我们农业国企的存在就是为百姓起示范作用、带头作用,我们要主抓项目,引进技术,提供资源,增强群众的市场意识,加强现代种养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管理、营销的标准化水平,加快传统农业产业的改造升级,产业园区农业创新发展。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国企应该保持这样的经营思维,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时刻不忘社会责任。把农业发展和百姓增收双赢作为工作目标,在每一项农业工作的推动中着力增强贫困群众的产业意识和致富本领,提高农业生产、管理、营销的标准化水平,积极探索出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方法、新举措、新路子。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全力实施好农口系统工程项目。在保障民生工程质量的同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优势,以高质量实施项目保障民生发展,以高标准完成项目来带动公司发展,实现双赢。
二、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广安蜜梨产业作为广安市“三大拳头产业”之一,受到广安市委市政府、华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认可,我公司受市委市政府安排,将重点围绕基地建设、管护以及创建五星级园区等方面做好蜜梨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项目资金,高标准建成蜜梨产业园,并借鉴“云南褚橙”的管理模式,抓好蜜梨的管护工作。待蜜梨产业园挂果后收成品果的形式充分发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致富。既带动了当地贫困户致富又盘活了项目资金,为公司的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建立粮油配送中心。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利用国企得天独厚的平台优势积极到各机关单位、学校推广粮油配送业务,通过与民营企业合作,利用周到的服务和国企这块金字招牌,既保证各机关单位、学校用上放心油,又为各单位节约了食堂人力成本,确保了各机关、学校食堂的阳光运行和公开透明,也为公司的盈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了几个的工作:
(一)实施林权改革制度,林政管理,林改。
年,乡党委、林业、林政工作。在年初林业工作会议,安排了护林防火工作及林政资源管理工作,层层签订责任状,主要挂钩制,分级。督查、工作汇报等方法,了护林防火工作及林政资源管理工作,了森林火灾,了的林业生态建设。、的安排,从年5月开始,投入了人力、物力、财力林改工作,在的、支持和林改的下,圆满了工作任务,了的肯定和赞扬。
(二)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发展。
把“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党在农方针政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惠农政策,稳定民心,调动农民投身农业、开发农业的性,使农业生产发展,生活有新的。
1、粮食产量平稳增长,畜牧产值持续增长。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812亩,:粮食作物面积22570亩,粮食产量达2296吨。年末牲畜存栏38759头(只),出栏21177头(只),出栏率35%,肉产量320吨,农牧业的稳快发展,了经济社会发展。
2、紧抓生态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乡党委、在原花椒、核桃种植面积基础上,核桃种植,新增面积8000亩,使的核桃种植了规模化,了农民增收渠道。种植虫蝼、续断、木香,年共种植虫蝼14亩,续断167亩,木香141亩,经济收入41万元,开拓了生物种植业的新。
3、民政工作,安排生活。范围广、人口多,很难照顾到每个人,情况,乡党委、在分析村委会的名单意见的基础上,将名单公示,无异议后补助,最低生活保障、综合种粮直补等政策,最大限度了公平、公开、公正,了的利益。,共城市低保109人,农村低保1486人,军烈属14人,按时发放优抚资金共计5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