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范文

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第1篇: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体育经济;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018-02

体育经济即体育产业,是指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经济与体育的联系不密切,对体育经济的研究不为经济学界所重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蓬勃发展,体育与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体育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现代体育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社会投资,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巨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与巨大的经济利益,给体育经济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随着收入提高和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各国政府和国际、国内体育组织为推动体育运动社会化和产业化所采取的措施逐步实施,使体育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成为新的投资点。体育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

1 体育经济研究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体育强国,大都同时是经济强国。它们的经济研究战略及开发工作已触及到各个领域,其中体育经济的研究也登上了舞台。它们的许多体育产品已占有国际市场,有的已享誉世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为适应21世纪国际化时代的要求,它们的经济战略已有了新的发展,体育经济的开发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表现出了日益强烈的竞争趋势,并为体育的提高和普及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使其具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形势发展和事业的需要,要求我们在体育经济研究工作中必须迎头赶上,加快步伐,为使我们尽快成为世界体育强国而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经济发展道路。

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达4000多亿美元,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而中国的体育产业起步晚,规模小,1997年体育产业的增长值为156.37亿元。按这一趋势,到2010年体育产业的产值可达到281.2亿元,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可望从1998年的0.2%增至0.3%。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达到1%-3%。所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2 中国体育经济的现状及障碍因素

2.1 体育经济的现状

中国的体育事业最初是建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和经验,缺乏市场经济对体育资源的基础配置,完全是一种社会福利形式的事业,由国家直接投资,“人财物”权利集中,为祖国而体育,为民族而体育。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威望和人民的体质等都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但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缺乏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缺乏体育经济工作的经验,不能明确地划分政府关于体育工作的具体职能,不能合理地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那脱离体育经济规律的传统机制的弊端愈益显现出来,影响着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所有制方面,主要是单一的国家独资,是每年都有巨大的资金投入,却很少考虑产出的全民所有制。二是体育经济的决策一律为政府决策,缺乏相应的调控机制,一律是政策性指令计划,使体育资源利用率低下,下级缺乏应有的活力和主动性,体育的进步直接取决于个人的思想觉悟。三是在用人、选才、分工和分配等制度上,实行“铁饭碗”、“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方式,使体育事业从业人员缺乏应有的热情和效率,束缚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在体育经济组织中,个人对体育捐助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有一些不知去向;另一方面,巨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似乎未给体育事业带来现实的经济利益,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体育经济市场,这必将造成体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体育经济成本的提高,阻碍体育事业的发展。

2.2 障碍因素

我国目前可以堪称世界体育强国,但是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与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极不相称。影响我国体育经济的障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市场定位不准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二者严重脱节。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国家队出国参加大型比赛拉赞助,从来都是回避创收的动机,并没有把体育定位在一种商业活动的格局上;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福利型的低层次上,而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进一步解放思想,人们虽逐步认识到体育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但在摸索发展体育产业的同时,常常不能完全脱离十几年的惯性思维,以开阔的眼界迈开步子大胆干。

2.2.2 传统体制制肘

以前我国体育赛事一直是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才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相当浓重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由权。

2.2.3 市场缺乏竞争力

我国全球知名企业少,众多企业与美国、日本的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资本明显处于弱势。因此,在很多国际性的重大赛事的商业竞争中往往难以占有一席之地。

2.2.4 政策扶植乏力

在英美等体育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为扶植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都相应地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对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比赛、体育组织接受的捐赠和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不同程度地减免税收等。而我国在这些方面的扶植力度远远不够,体育产业在政策优惠方面受到“冷遇”。

2.2.5 相关服务不完善

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需要一系列完善的产前、产后服务措施,服务措施跟不上必将会阻碍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绝大部分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一味地强调体育产品的生产、销售,却不注重体育产品的消费咨询、培训和指导,没有及时地为消费者提供指导员,体育中介公司亦严重缺乏。这些因素都延滞了体育经济的发展。

2.2.6 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

国内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盲目随从倾向,哪种体育获利较高时,众商家都往一条道上挤,造成重复建设、规划不科学、盲目攀比建设规模的不良现象。

3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趋势

3.1 体育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快速增长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虽然发展体育产业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体育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靠经济增长来拉动的,没有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体育市场的繁荣就不可能实现。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战略部课题组报告,中国经济从2000年到2020年平均潜在增长速度可达7.3%左右,按不变价计算,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两番多。可见,新世纪我国体育产业的大发展有着坚实的经济基础。

3.2 我国居民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促进体育产业大发展

体育消费从本质上讲属于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消费。从现在至21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将实现由第二步发展战略向第三步发展战略的转变,即由小康社会向中等发达国家过渡。这一时期的总趋势是人们对物质消费品的需求增势将会减弱,而对服务消费品,尤其是与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直接相关的服务消费品的需求将会迅速上 升。

3.3 我国将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体育消费群体和体育市场

21世纪中叶,我国将进入富裕阶段,人口稳定在15亿左右,如果按年人均1000元体育消费额计算,那时我国一年的体育消费总额就将达到15000亿元,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巨大,到那时,富裕起来的15亿人,无疑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消费群体,并以他们活跃的体育消费能力创造世界上最大的体育消费市场。

3.4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将为我国体育产业大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三方面的有利条件:

(1)能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包括投资融资、税收减免、用工用地的优惠政策等。

(2)会给体育产业带来更多的体育投资。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体育产业的投资回报率将明显高于社会投资的平均利润率,将会出现各种资本向体育产业流动的良好态势。

(3)会给体育产业带来更多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专业化优秀人才对体育产业这样一个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新兴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4 小结

中国体育经济的建设是中国体育改革、发展和生存的唯一道路。面对着国内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国际体育经济对中国体育市场的强大冲击,必须抓住时机,克服各种困难,大胆革新,开拓前进,尽快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中国体育经济体系,为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第2篇: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范文

矿井提升机又称为矿井卷扬机。作为井上与井下的唯一输送通道,矿井提升机承担着人员、物料、设备和煤炭等的运输任务。矿井提升机属往复运动的大型生产机械,它具有自身惯性大、载荷能力强,载荷及其变化也大、载荷性质属位能性负载、运行速度快、调速范围广等一系列的优点,矿井提升机运行的状况,关系着矿井的正常生产,而且还影响着矿井的设备安全和矿工的人身安全。由于矿井提升机的生产工艺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机械制造技术和电气控制技术也就成为各国机械制造界和电气传动界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高产高效矿井的迅速发展,更有利的促进了矿井提升机朝着大容量、大功率、高效率、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全数字化及综合自动化的方向深入发展。

1 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

根据提升机对电控系统的要求,提升机的电气可分为直流传动和交流传动两大类。直接传动即对直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直流电动机由于具有良好的调速特性、宽广的调速范围和易于实现四象限运行等优点,很适合在需要调速和频繁正反转的矿井提升机中作拖到应用。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晶闸管的出现,对要求较高、容量较大或多水平开采的矿井,其提升机几乎都采用了晶闸管交流装置供电的直流电传动系统(V-M系统)。但是直流电动机需要设置机械换向器和电刷,不仅需要经常维护,影响运行可靠性、而且电刷容易产生火花,限制了使用场所,特别是由于存在换向问题,难以制造出大容量、高转速、高电压的直流电动机来,使得目前3 000r/min左右的高速直流电动机,最大容量只能达到400kW~500kW;低速直流电动机只能做到两三千千瓦,已经越来越难适应现代矿井提升机向着高速大容量化发展的需要。

交流传动即对交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交流电机,尤其是笼型异步电动机,由于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造价低廉、坚固耐用、无需维修、运行可靠,更可用于恶劣的环境之中,特别是能做成高速大容量,更适应在高速大容量的矿井提升机中作拖动应用。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国产的交流传动矿井提升机大部分仍采用较老的控制方式,减速制动多采用能耗制动方式。由于电力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交流传动的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理论的出现和成熟应用,形成了一系列可以喝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的交流调速系统,国外已将交-交变频调速系统和具有四象限性能的交-直-交变频调速系统应用于复杂的、要求较高的、多水平、大容量的矿井提升机中。

2 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展现出如下的发展方向。

2.1 平滑调速且调速精度高

由于矿井提升机负载变化大,调速范围广,为满足提升工艺要求而严格按照规定的速度图运行,因此要求电气传动系统应能平滑调速。对于调速精度,提升机一般要求静差率较小(通常S〈3%),使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速度给定值于速度实际的偏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启动过程中出现提升容器下坠现象,另一方面是在保证安全和准确停车的条件下将爬行段距离设计得尽可能短,进而获得较高的提升能力。

2.2 提升容器进一步改进

主井箕斗采用具有外动力的侧卸式,装载采用定量,同时在箕斗采用轻型材料制成,其自重与原来相比有所减轻。由于采用外动力卸载,箕斗无需卸载曲轨,这样便可通过缩短提升循环时间来达到高产高效;副井罐笼为满足综采、综掘大型设备的提升要求,不少矿井采用了非标准、非对称布置,如采用一个大罐笼、两个小罐笼的型式。

2.3 完善的故障监视装置

矿井对提升机电控系统可靠性要求较高,因为一旦提升机发生故障,就会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而且还可能危及矿工的生命安全。对电控系统可靠性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电控系统的产品质量要好,产生的故障要少;一旦出现故障能及时按照故障的性质进行保护,并且能对故障进行显示,使之迅速排除故障。对于安全回路的故障检测、故障处理等,应采取“双线冗余”的保护措施,以提高安全保护性能的可靠性。

2.4 全数字化控制

由于引入微机控制系统,随着微机运算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存储器的容量化、高级专用集成电路的应用以及软、硬件的优化组合,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数字控制的小型化问题,使得数字化控制已经成为电机控制方式的主流方向。矿井提升机实现了全数字化调速系统后,能够在很宽的范围内高精度测速,所以扩大了调速范围,提高了速度控制精度。另一方面,一些模拟电路难以实现的控制规律和控制方法,如各种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复合控制等,都变得十分容易,从而使系统的控制性能得到提高。

2.5 满足四象限运行

矿井提升机是周期性的工作,在加速、等速、减速、爬行、停车及反向等不同阶段,每一提升周期都可能出现正力、负力以及正力与负力之间的变化,既有正转,又有反转,既有电动,又有制动等工况,因此要求电气传动系统必须是能在四象限中稳定运行的可逆调速系统。

2.6 综合自动化控制

随着控制、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外生产的提升机,其控制、监视及保护措施已由原来的继电器或半导体逻辑单元的技术水平发展到多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智能仪表的数字控制以及上位工控机监控的网络控制技术水平。网络形式有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等。

3 结论

总之,矿井提升系统是矿山生产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它的正常运行与否直接影响着矿井的安全生产。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必将沿着数字化控制方向发展,数字化控制系统具有完善的通信功能,使传动级与上一级自动化系统实现可靠接入,从而构成具有很高自动化程度的、完善的控制系统,其适用性更加广泛。必将能为矿井提供更安全、高效、强大的技术服务,使矿井提升电机控制朝着智能化控制的方向发展,为矿井建设提供更强大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清灵,龚幼民.现代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2]卢燕.矿井提升机电力拖动与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3]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手册[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M].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陈伯时,陈敏逊.交流调速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6]马小亮.大功率交-交变频及矢量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7]李志民,张遇杰.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8]B费德查克,JA萨斯.福尔肯布里奇基德克里克矿井的集中控制及矿山自动化[J].Foreign Metal Mining Magazine,1996(10):34-38.

[9]徐希康.基于PROFIBUS网络结构的全数字矿井直流提升机电控系统[J].工矿自动化,2002(6):26-28.

第3篇: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型政府;现状;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5-008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5-044

[本刊网址]http://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扩大的脚步加快,我省的农业和农村已经呈现出诸如农村务农人员老龄化,农民兼业化,农民转业化,农业副业化,土地荒废、污染等现代性问题,原先以单户家庭为基本单位的联产承包制度已经不能应对当前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趋势,跟不上时代的节拍,传统的农业经营主体在面临外界环境的复杂变化性上有着天然的劣势,不能够有力面对经济生态以及人员构成形势的急剧变化,而以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可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力量,通过更多可能的渠道来进行扩大化生产及再生产。

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他们把分散的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这样既增加了应对市场和灾害的抵抗力,又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发展,而另一方面新的组织结构的形成必将带来更多社会、法律法规等等方面的逐步磨合,关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不仅仅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且为我国和谐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我们应该在培育、培养、创新发展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过程中,积极应对并且牢牢把握每一次难得的机遇与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现阶段我国应该坚持走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农业化和城镇化的高度融合,并保持相互之间的协调同步发展。河南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当也必须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数量上,河南省在过去的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期间大力发展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2013年7月底,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合作社多达63474家,名列全国第四,还有包括入社农户,也有多达348万户,占全省农户的20.8%。在质量上,河南省也做到了合作形式多样化,开创了信用互助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非传统农业领域合作方式。总体来说,做到了质量与数量皆优。

河南省的农业产业化也在不断壮大,各地各级农业龙头企业截止2013年6月,已共有6400多家,其中省级的多达63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60家,更有15家涉农企业在国内外上市,43家企业被列入上市后备企业,31家企业的产品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与此同时,河南的种植大户也在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3月底,种植大户多达11513户,经营耕地面积432万亩。这些种植大户大部分由种田能手组成,对农业新科技接受程度高,并且还可以影响其他的农业生产主体,成为了提高河南省粮食产量的主要贡献力量与河南农业生产的支柱型力量。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和所要面临的问题

相比于传统家庭责任联产承包制的单个生产主体,这些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明显优势,他们可以获取更多销售、经营以及市场信息的资源和渠道,具体表现在市场导向、资金来源、销售渠道、盈利能力、经营规模、产品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不单单是为解决温饱而劳作,而是认识到了产业化、品牌化的市场价值,逐步扩展进入现代农业行列,走农业商业化、农业集群化、农业金融化之路。

通过实际调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者在实际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他们在融资、服务体系、后继人才和土地获得等方面仍然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意想不到的挑战。

农村土地流转加快,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农业生产者的土地经营规模结构,土地经营规模已经不是新型农业生产大户的衡量标杆,他们在组织结构和利益机制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通过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引导逐步实现了小规模基础上的经营规模化。以市场、科技、人才等带动产量,将是中国乃至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解决了土地经营规模问题,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资金来源的渠道相比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主体也更加的多元化,其盈利能力较强。资产的增长不仅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的收入水平提升,而且更加增加了其对于农业的投入能力,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经调查,大部分的农业生产大户和农民合作社,都是依靠自有资金对其农业进行投资,相对而言,对于农业企业来说,由于其涉及的农产品产后加工、销售渠道等环节较多,则只有小部分依靠自身资金来进行投入。

由于大部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都是依靠自身资金,带动了整个新型农业生产的市场导向明显,并且其经营主体也更加自动的寻求多元化的渠道进行销售。例如,近些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农业产品开始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销售,通过物流渠道,基本实现了市场全国化,更有甚者,部分实现了市场全球化。

与传统农业经营主体不同的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始越来越多的注重其品牌的建设,他们开始认识到了品牌效应,由于品牌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专业的农业大户往往通过加入大的农业合作社或者参与订单的方式来分享品牌效应,以期实现品牌的最大效益,做到投入与产出之间最佳的比值。

虽然新型的农业生产主体具有种种优势,但是在现阶段,其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发展瓶颈和各种难题。

目前来看,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植政策还不够完善,有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然有贷款难,担保难,融资渠道狭窄,缺乏高科技指导等情况发生,在税收方面,针对经营主体所得税、营业税并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在土地的获取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农业企业也面临着用地难的问题。

其次,涉及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还需要完善。农村的保险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保险公司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农业的社会服务化不到位,致使农业的发展受到非常大的阻碍。

目前有关政府部门、党委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没有引起重视,在思想上还存在有某些偏差,没有进行相应的指导、宣传以及服务,在组织体系中,没有形成相关部门的配合机制,从而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使其在规模上无法更进一步的发展、壮大,造成了超大型、名牌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的情况。而且由于缺乏制度和政策上的保障,使大部分的农业农民合作社运行不够规范,经营主体的产权也不够明确,没有形成完整的利益分配,生产机制,从根本上制约了其向大规模方向发展。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中,人才的匮乏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其经营人员高龄化比较严重,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新市场的接受程度较低,造成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服务型政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几点建议

保持农业稳步健康发展,是我国的头等大事,政府在现阶段更应重视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充分作用,解决其实际的问题,并且在组织结构和制度构架上给予其保护,全力培育和扶植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首先,对于服务型政府来说,首要的工作是改变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方式,尤其是需要加快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使其更加的转向市场导向的配置模式,适应市场需求,掌握供需比例,按照市场的实际调查来进行调整。政府还应转变对河南省农业以及农业产业的扶植方式,在体质和制度上给予农业主体创业和就业的良好条件,并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退出与进入机制上更加的给予保障,使其能够放心大胆的发展。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初期,以及过程中,能够满足其发展需求,加快其产出效率,加大扶植力度,在发展机制上寻求突破。

第4篇: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范文

由于国内工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工业企业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工业产品价格下降成为了竞争的手段,工业产品价格逐步回落成为了必然的发展态势。

工业品出口增速保持稳定状态。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是考虑到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工业产品出口增速目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状态。

二、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多,目前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经济繁荣,则会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低迷,则会拖累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来看,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经济提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从目前工业经济所占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越来越高,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日益强烈。从工业经济所占GDP总额来看,工业经济对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工业经济带动了周边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经济的发展不只是某个行业的发展,而是与工业周边多个行业的发展,工业经济的繁荣,必将给国民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目前工业经济的增长来看,对周边行业的带动是非常明显的。

3.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工业经济属于实体经济的一种,对国民经济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保证了国民经济能够减少泡沫,提高整体发展质量。所以,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提升了国民经济发展质量。

三、工业经济的未来走势预测及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及其现实特点,随着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工业经济在未来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快速发展:

1.工业经济将成为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由于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在实体经济领域所产生的效益日益增加,在这种局面下,工业经济势必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展形式,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未来工业经济将会演变成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

2.工业经济所占的比重将逐步加大。从目前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突出。基于这一发展现状,在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下,工业经济占据国民经济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其主体地位将更加突出。

3.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考虑到工业经济的现实发展特点以及产业优势,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基于这一认识,在未来的发展中,只要工业经济不发生较大的波动,国民经济结构不发生较大的变化和调整,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

四、结论

第5篇: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山东省期货业;发展现状;金融改革;对策

1.引言

期货业在我国的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开始筹划发展现代期货业,此时西方发达国家的期货发展历史已有近170年,也就是说我国的期货业发展落后西方近150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受到国外经济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才决定将发展期货业提上日程。起初,我国期货业的发展只是为了规避国际市场价格的风险,并没有上升到金融发展的层面,但随着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货已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衍生金融工具。因此,我国开始学习美国、日本、英国等地的先进经验,为在国内建立期货市场做准备。1990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这是我国期货市场的起步,紧接着一系列的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经纪公司相继成立,而山东省并没有赶上此次期货起步发展的浪潮。后来,由于期货市场的盲目发展以及一系列的违规操作事件,我国的期货业发展遭到了极大的打击,经过国家的整顿,最后合并成立了郑州商品交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保留了160余家期货经纪公司,而此时山东省注册的期货公司却寥寥无几,山东省又一次错失了期货业发展的契机。截至目前,山东省的期货市场潜力还未得到真正的开发,大部分企业或个人只是将期货作为一种投机的工具,而忽视了期货的真正的功能――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另外,由于山东省注册的期货公司数量较少,大部分市场被省外的期货公司占据,导致省内期货公司的发展举步维艰。因此,改善期货业发展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2.山东省期货业发展现状分析

山东省期货业从起步至今,已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也形成了较大的发展规模,对山东省的金融发展乃至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作为经济大省,山东在许多期货品种上具有良好的现货基础和便利的仓储物流条件,期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山东期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发展规模和质量明显滞后于实体经济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山东期货业发展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地了解山东乃至全国期货业的发展情况,打开山东省期货业发展的新局面。

3.山东省期货业发展质量

衡量期货业的发展质量,应该通过看期货的功能有没有得到真正发挥。山东省使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以规避价格风险和利用期货进行商品定价的企业比较少,大部分企业和个人将期货看成是一种投机的工具,不仅没有促进山东省期货业的发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期货市场的波动性,扰乱了市场秩序。尤其是大型企业,没有真正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造成了期货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制约了山东省期货业的整体发展。另外,从期货行业总体盈利状况看,山东省的期货盈利状况也不容乐观,远远低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广东、江苏、浙江,这说明山东省的期货业发展质量不高,发展潜力巨大。

4.山东省期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山东省期货业发展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对经济的贡献度也在不断扩大,但山东省的期货业发展依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山东省期货业乃至经济实力的增强,因此,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4.1期货业的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早在我国期货业起步伊始,山东省就没有抓住期货发展的机遇,在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期货业迅速发展的时候,山东省期货业发展还没有步入正轨,总体上处于落后,又没有政策的扶持,山东省的期货业市场很快被其他省份的期货公司占据,本土的期货公司竞争力又比较弱,根本无法与省外的期货公司抗衡。

在期货业整体的发展过程中,期货参与主体没有合理利用期货工具,违规操作的现象屡见不鲜,再加上监管措施实施不到位,导致期货市场比较混乱。在山东省期货业早期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没有出台相关的发展政策,也缺乏相关方面的人才,因此才导致今天山东省期货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局面。

4.2企业对期货的参与度比较低,期货的功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目前,在我国期货所有品种中,山东省仅在个别品种上的成交额处于领先地位,而在其他的农产品和工业品上的表现并不是很活跃,这说明山东省企业对期货的利用程度不高,参与度较低。作为一个农业和工业大省,没有充分利用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和定价功能,将直接影响山东省相关产业的成长和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最终破坏全省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的企业都在充分利用期货这一现代化的风险管理工具时,山东省大部分企业对期货还比较陌生。这不仅不利于山东省企业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现价格、规避风险,也不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

4.3期货市场参与主体不够成熟,导致期货市场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

期货投资者主要包括企业法人和自然人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对期货并没有太多的了解,缺乏专业知识。在山东省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发展规模的日益扩大,与国外企业的联系日益密切,资金、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加大了企业的风险,而要运用期货这一风险管理工具对企业风险进行控制,要求投资者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而不能仅仅靠简单的经验来进行期货投资。

期货市场的另一重要主体是期货经纪公司,但是目前山东省的专业期货经纪公司还很不成熟,无法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指导意见,并且一些期货经纪公司还存在欺诈和违规操作行为,因此,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必须依靠自己来完成,又由于投资者专业知识的缺乏,其投资行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另外,期货市场的参与主体还包括监管机构和自律机构等,山东省的监管体系和自律体系也很不完善,存在许多弊端。因此,造成了山东省期货市场的秩序混乱局面。

4.4期货业管理体系不完善,无法为期货业发展提供可靠服务

山东省的金融管理部门无法满足各方面的金融管理需求,一些地方的金融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没有发挥真正的管理作用,监管不够,服务更不够,这使得山东省期货业的发展一直没有获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由于缺乏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导致山东省的期货市场始终处于落后状态,自身发展都成问题,就更不用说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了。另外,期货业发展缺乏严格的法律来约束,即使有一些法律约束,但法律的执行力度不够,监管效果同样得不到保障。由于整个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山东省的期货业基本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严重影响山东省期货业的发展。

5.对山东省期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山东省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金融业是山东省经济转型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因此,改善期货业的发展状况已迫在眉睫,现在又恰逢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和山东省金融改革的大好时机,有必要针对山东省下一阶段的期货市场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5.1鼓励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功能

企业是期货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引导企业利用期货进行商品定价,规避市场风险,从而使期货的真正功能得到发挥。政府应采取相关政策鼓励相关企业进入期货市场,活跃期货市场;相关金融机构应该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为企业进入期货市场提供便利;企业自身也应该充分利用期货的相关功能,将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目标。总之,作为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主体,企业不仅要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也要履行自身在期货市场中的义务。

5.2完善期货市场体系,加强期货参与主体对期货的使用规范

期货市场体系的完善需要期货市场参与主体的各方共同努力来完成,因此完善期货市场体系,必须规范期货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也就是要加强期货参与主体对期货的使用规范。期货经纪公司应该合法合规经营,严禁各种违规操作;投资者应该合理使用期货,防止过度投机行为的发生;期货交易所应该严格控制交易风险,监管机构应该加强监管,维护正常的期货市场秩序,二者应该共同为期货市场发展保驾护航。

5.3组建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期货经纪公司,并完善经营管理体制

期货经纪公司是期货市场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山东省发展期货业就必须要大力扶植本土的期货经纪公司,因为本土期货经纪公司对本地的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都比较熟悉,易于开展期货业务,也易于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的和便利的指导和服务。要增强组建的本土期货经纪公司的竞争力,必须要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才能促进山东省期货业的发展。

5.4加大期货宣传力度,增强民众对期货的认识

山东省应该丰富期货的宣传途径,加大对期货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开办各种期货知识的讲座和报告会来加强普通民众对期货的认识,另外,可以鼓励高校开设与期货相关的课程,培养大学生对期货业的兴趣,为山东省期货市场发展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政府应该对期货业的宣传活动给与大力支持,为期货业的宣传提供便利的条件。只有民众加深了对期货的了解,才能调动民众参与期货行业的积极性。

5.5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加强对期货业监管

期货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促进市场繁荣并防范市场风险的发生,运用的不好也会成为引发风险的源头。山东省在期货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期货市场发展的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及时调整现有的期货法律法规,及时制定适合山东省实际情况的规定及管理办法,并对规定不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保证期货市场的合法合规运作,已经成为保障期货市场乃至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期货市场的繁荣始终需要严格的法律法规来保驾护航。(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参考文献:

[1]宋明明.创新理念,促使我国期货市场发展[J].现代企业文化,2010,(36):102-103.

[2]邱 敏.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商业,2010,(26):51-52.

[3]张 帆.浅析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策分析[J].2010,(52):72-74.

[4]胡俞越.中国经济战略转型与期货市场从量变到质变[J].中国证券期货,2011,(3):4-7.

[5]安 毅,常 清.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l,(4):9-13.

[6]王红英.实体经济需要期货等衍生品市场[N].期货日报,2011-01-31.

[7]刘翔峰.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金融期货市场[J]国际贸易,2012,(07):51-53.

第6篇: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 财务会计 创新策略

前言:财务会计工作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让互联网企业成为了促进经济交易方式变化的重要因素。作为互联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是互联网企业管理者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但是从这一类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大部分企业所采取的财务会计模式往往并不能真正适应互联网经济环境的要求。因此,财务会计领域的创新问题,就成为了互联网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一、互联网企业财务创新的必要性

从互联网企业的自身发展来看,财务会计领域的创新工作的开展,是让企业适应互联网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对互联网企业的财务会计创新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财务创新的必要性问题,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企业在其自身发展中所面临的环境来看,市场信息的实时共享、沟通渠道的高度信息化,是互联网经济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为了适应互联网经济的特点,互联网企业在构建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就需要对管理体系的信息共享性等特点进行充分的发挥[1]。这样,从互联网经济的自身特点入手,所进行的财务会计工作创新,就可以让企业更好地顺应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除此以外,财务创新工作的开展,也可以让互联网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得到提升。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财务风险的失控,是导致互联网企业破产倒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财务创新措施进行应用以后,互联网企业可以对一些影响自身发展的高风险财务会计环节进行完善,这就可以让企业对自身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处理。

二、互联网企业财务会计创新的影响因素

(一)人才因素

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在财务会计创新过程中,人才因素会给这一工作的开展,带来一些较为不利的影响。从互联网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特点来看,网络技术与会计能力的结合,是互联网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除了要对会计理论和会计业务技能进行掌握以外,还要对计算机网络制式有所涉猎。由于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步较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种同时精通计算机技术和会计技术的专业会计人员相对缺乏的问题。从互联网企业的自身发展来看,在财务会计创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这一体系的发展方向缺乏定位的问题,也可以被看作是这一影响因素的产生原因。

(二)思想观念因素

从与财务会计工作有关的思想观念问题来看,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财务会计的思想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从我国的会计理论发展情况来看,持续性经营假设理论、会计主体假设理论等经济理论是财务会计工作中所经常应用的理论[2]。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网络背景下的一些新事物的出现,会对这些传统的会计工作体系带来一定的挑战。但是由于互联网企业对互联网经济影响下的财务会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就让互联网企业的财务会计创新工作陷入了边缘化的发展困境之中。

三、互联网企业的财务会计创新策略

(一)积极培养互联网企业领域的财务会计人才

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问题来看,在财务创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人才因素是影响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财务会计体系中的一些信息化的资源的应用,是企业在财务会计创新工作开展过程中所要采取的一种措施。在对这些信息化资源进行应用的同时,对内部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也是企业需要采取的一种措施。从互联网企业的自身特点来看,在创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大力引进专门人才是企业需要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了让这一机制在创新工作开展过程中真正发挥自身作用。企业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共同构建人才培养计划的方式,为互联网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提供人才支持。针对一些已经在岗位中认知的财务会计人员,专业业务培训课程的设置,对财务人员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设置业务培训课程的过程中,企业自身的课程模式与会计培训机制、电脑远程教育模式的融合,是对培训体系进行优化的一种有效措施。因此,构建一种可持续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在财务会计工作创新中需要采取的一种措施。

(二)对财务会计的思想理论水平进行提升

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为了让企业在经营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更好地顺应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特点,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创新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传统的会计理念进行一定程度的突破。在对会计理念进行调整的过程中,互联网企业可以对网络中的一些实体信息进行应用,进而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一定的保障。在对财务会计体系进行优化的同时,互联网企业也需要对会计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主体范围进行拓宽[3]。在创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企业可以将所有建立在相同利益目标基础之上的联合体纳入到财务会计主体之中,进而通过将实体货币进行抽象化处理的方式,对互联网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在创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与财务会计工作有关的时间理念的优化,也是对财务会计体系进行优化的有效措施。在企业完成财务会计工作中所有创新项目以后,企业还需要对各个项目的实际收益问题进行计算。所有这些工作的开展,与财务会计的思想理论水平的提升,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Y论:互联网企业的财务会计创新,是对互联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的有效方式。完善的财务会计体系,可以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从人才和思想理论水平等方面入手,促进财务会计的优化,是增强互联网企业自身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高春会.互联网企业的财务会计创新策略分析[J].商,

2015,20:141+128.

[2]张艳.互联网企业的财务会计创新策略分析[J].中国商

论,2016,23:44-45.

第7篇: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实体经济;现状分析;探究

实体经济是指人通过思想使用工具创造的经济,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智能手机以及金融体系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平台,这些平台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这种模式极大地改变了当然人们当前的消费习惯,并促进着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一、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当前处在互联网迅猛发展时代,涌现出了淘宝、京东、唯品会等诸多有实力的网站营运商,领域也已经扩散到了许多不同的实体经济体中,淖畛醯姆装等生活用品,扩展到现在的食品,旅游等文化产品,应该说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当前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了足不出户者的首选购物方式。“双十一”从无到有,直至成为“购物狂欢节”,其发展历程,本就是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的产物。它深刻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和消费习惯,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动力。在这样的现状下实体经济的发展则进入了缓慢甚至倒退的现象,首先由于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省略了诸多的中间环节,因此它的价格相对便宜,由于市场的导向作用和价值规律,因此在实体经济这种倒金字塔的结构中,它的销售量远远低于电子商务。开设实体经济,必须要有相应的店面和设备,需要诸多的资金来支撑,这些资金从哪里来?肯定要从利润中获取。但是网络平台购物就不需要了,许多商家可以减少这部分的成本支出,这样就导致店面开设越来越少。同时,实体经济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本进行进货销售,而电子商务要想将经营范围扩大比实体经济来得容易得多,因此,总的来说,当前实体经济发展不容乐观。

二、互联网与实体经济间的关系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模式,特点是互联网创新和资本运作相结合。创新的价值主要是依靠它在金融市场上获得的投资者的追捧来进行判定。这种模式在美国的实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知识经济热”的兴起,再到2000年左右第一轮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再到2007年和2008年金融创新的破裂,导致金融危机。这些实践都很清晰地反映出这种模式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是资本运营灵活,在创新端带来的全面竞争和全面繁荣非常引人注目。缺点就是,它基本不提供存量,它并不带来实质意义上生产力的创新和发展。

第二种模式是德国模式。就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制造业的整个生产流程,从设计到加工到原材料,再到整个生产的全过程。这就是实质性的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升,而且它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创造和就业机会。如果从流动性、从金融财富的创造来看,它的速度比美国模式慢得多,但是它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地往前走的。

因此,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就是要为制造业注入新动力,而互联网正好可以发挥这方面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可能更应该借鉴德国模式,将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三、实体经济的改革探究

虽然电子商务平台对实体经济产生了诸多冲击影响,不仅表现在交易成本和范围的影响,它还严重弱化了当前实体经济的存在地位。但就是因为这些劣势给实际经济的冲击,也造成了实际经济的改革发展和创新。

(一)调整销售渠道,提高服务质量

一般来说,网络上的贵重物品购买总是得不到较好的保护,总会发生一些难免的磕碰,影响到购买东西的质量。因此实体商店可以改变自身的一些销售渠道,通过已有的完善的规范系统,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要想和电子商务竞争,实体经济还要积极提升自己的服务态度,将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让顾客得多更好的优质服务体验。

(二)加强设施投入,提供更多的优惠

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停车场以及一些人性化的区域布置,这一投入可以有效促进顾客的满意度的提高,还可以增强实体经济的管理效果。实体经济在进行经济活动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优惠活动,牢牢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同时,树立起一个长期的发展策略,并积极进行忠诚顾客建立工作,经常举办忠诚顾客的回馈优惠活动。

(三)进行媒体宣传,提高知名度

实体经济在宣传自身时,可以通过当前十分流行的微信、飞信等高科技手段平台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发展,或者也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宣传,对于一些换季清仓的活动还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这些媒体平台,实际经济能够有效加强自身实体店的知名度,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水平。

虽然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实体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是这也给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一个不小的机遇。实际经济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可以积极转变自身的弱势,同时也要学会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来重新包装自己,增强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8篇: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范文

正如太原美特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储德群所恪守的一样: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在美特好发展的20多年中,企业的触角也曾延伸到其他领域,但又都被他一一忍痛剥离。不是说美特好在经营其他产业时不够成功,而是因为储德群的经营之道——守好本业,做零售业的行业老大。所以大佬储德群坐稳了山西零售业的头把交椅。

2013年,给山西经济最好的注脚即是:“加快推进资源型地区 ‘全产业链’构建”“山西大县城战略”“创新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完善保障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山西实体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重点工程推进机制及其带动效应”“山西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格局”“资源型地区资本市场建设与发展”“山西扩权强县与行政区划调整”“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与优化山西文化产业布局”等等。我们不知道在最后的总结报告中,这些答题交出的答案是否都完满,我们只要知道,在摆脱资源依赖型经济的探索中,山西一直在探索,这些就足够了。

山西的企业家们,应当从政府的经济走向中寻找契机,主动调整产业结构。资源资本化,是近两年来政府的新提法,不管是能源,农业,自然环境,还是历史文化,这些山西天生富有的资源,如何转换为资本,已然成为新时期山西经济增长的亮点。那些还在为转型埋头苦思的企业家们,资源资本化,产业链经济,就是未来你转型的方向。那些恪守本业的企业家们,守好疆土,不要轻易易帜。巨头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主业仍然是农牧业,地产龙头老大万科的主业还是房地产,偶一涉足商业地产,也是围绕其社区的社区商业。

“金融强省,资本兴晋”,是本刊在采访中听到的最振奋人心的一句话。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曾经说到:“转型试验区”是山西科学发展的“指路标”与“路线图”,还是山西含金量最高的“品牌”。如何将这张品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是要抓住金融这个现代经济的核心,到资本市场中去要资金,要效益。金融强省,已经在山西取得实际成效。

第9篇: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范文

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指的是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及流通等经济活动,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虚拟经济是通过分配和交换进行运作实现增值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采用资本化方式进行定价。2008年经济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必然会出现实体经济空心化的问题,从而导致金融体系的膨胀,引发金融危机,由此可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效性低的问题

首先,企业的生产成本逐渐增加,利润减少,实体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逐渐转入到低成本区域,这就使得产业结构失调,影响了金融投向,从而降低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成本的增加还会限制企业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虚拟经济中,这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第二,虚拟经济风险较高,但回报较大,备受实体企业青睐,在这样的驱使下,金融越来越不看好实体经济,二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薄弱,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也就越来越小,这会使得实体企业进一步伸向虚拟经济领域,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第三,当前的政策方面存在严重缺口,金融机构以自身发展为导向,不注重对低端产业的投资,实体企业中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发展前景不良,降低了金融支持的吸引力,国家虽出台政策要求金融支持实体企业,但监管不到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形式化严重,落实不足。

三、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一)金融市场机制的强化

在金融体系中,各种金融资产流动,金融市场有着各方参与者,金融体系本身就有着协调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作用于二者之间的适应息相关,国家应当放宽金融市场准入,提升金融市场的开放性,打破金融市场中的等级差别,以发挥宏观调控政策的杠杆作用。此外,应当积极促进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保证金融市场的开放性,建立适应于我国国情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营造规范的金融环境,以此来实现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二)金融信贷政策优化

以国家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对现有的实体经济金融支持进行优化,尤其要优化金融信贷政策。从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促进金融支持政策的差异化和多元化,适应区域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例如客户准入的差异化、资金定价的差异化等等。此外,要对资金账户进行积极的监管,确保资金回笼,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保证信贷的规范化。

(三)引导金融资源投向

从本质上来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就是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的融合,实现资本转移,因此,应当积极的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资本转化。首先,应当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对实体经济进行资源支持,振兴物流业、科技业、能源业等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专业化发展,以此来带动实体经济产业中中小企业的发展;第二,应当积极平衡实体经济的区域性发展,以当地经济发展特点为基础,因地制宜的支持实体经济;第三,对金融资本投向进行跟踪和监测,以此为基础把握金融资本的流动,分析实体企业的状况,对实体经济要素缺失的状况及时公告。

(四)创新金融产品

产品是经济的基础,产品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因此应当促进金融产品的创新,围绕实体经济,创新符合实体经济信贷特点的金融产品,例如符合实体经济企业融资需要和融资特点的融资券,符合实体经济中小企业特点的债券等,在实体经济中推出创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以此来促进实体经济资产金融化,从而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五)加强监管力度

监管是规范发展的将此胡,对于金融来说更是如此,金融有着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应当提升对金融的监管力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金融风险,发现风险之后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风险、规避风险。此外,应当提升金融监管的可操作性,保证监管措施的落实,以此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

(六)合理化选择

全要素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发展前景越好,因此金融支持应当注重对生产力高的实体企业,加强对这些实体企业的资本投入。在支持实体企业的过程中,应当以国家的政策为基础,为导向,合理的进行支持。此外,在支持实体企业的过程中应当以财务基础分析为前提,在银行规定下,根据实体企业财务基础的分析结果来支持实体企业,保证金融资金能够投入到真正需要的实体企业中。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合理化选择支持,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