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防工程概论范文

消防工程概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防工程概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防工程概论

第1篇:消防工程概论范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6-0039-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从王文章教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涵盖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口头传统及其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地方理工类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一般以通识教育为主要途径,课程设置以开设单一的通识公共选修课程为主,教学形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赏析为主,课程名称多以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赏析、民间文学艺术赏析、民族地区手工艺制作技艺赏析等民俗学和民间文艺为主,教学内容涉及以下四个方面:1)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2)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3)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节庆礼仪、民间体育、竞技等;4)蜡染、刺绣、雕刻、首饰等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赏析等。教学理念也部分触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中蕴涵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对于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利于调动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而且还能够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

一、地方理工类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是文化传承的需要

高等教育肩负着传播文化的责任和传授知识的义务,是文化知识传承的重要渠道。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体,拥有独特的教育文化资源,聚集着大量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把高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传承、教育的基地,对于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文化教育的优势,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为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和知识基础。

2.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因而对该领域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既要培养高素质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又要培养优秀的文化传承人,同时也要通过培育一大批关心、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文化新人,扩大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为此,高校需要加快学科专业建设,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以便更好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服务。

2.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是科学研究的需要

高校应发挥科研和人才的优势,创造出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体制更加健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加丰富,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为更多的受众群体服务。为此,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一定的学术带动作用,把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付诸实践,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更高的台阶。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

1.确立课程的教学目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括华夏灿烂的汉文化遗产,也包括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遗产,因而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搜集、整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培养更多、更年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者和管理者,使其参与到遗产保护活动中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达到上述要求,使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原则、目录分类和保护技术等,增强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鼓励大学生勇于肩负起传承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的重担,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全面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2.构建课程体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技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职业素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辨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类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问题等。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现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现状、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等。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形成深刻的保护理念和意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职业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介绍、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介绍、地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介绍以及部分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技巧、技术辨析(非商业机密类)等。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学习,实现了间接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对接,有利于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化传承人。

第2篇:消防工程概论范文

石油作为国家战略储备资源,对化工生产和平时生活等方方面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随着对石油及其制品的需求逐年增长,为保证日常生产周转需要,石油罐区总储量及单罐容量也越来越大,石油罐区通常储存各种石油及其产品,这些物质具有易燃、易爆、毒害等性质,一旦发生事故,各种危险并存。因此,对于我们从事消防工作的人来说,对石油的储存加工、安全管理以及火灾扑救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很有必要。

在本科阶段,我的专业是核生化消防,对核、生物和化学方面的知识知道的稍微多一点,对油罐这方面的知识还是有所欠缺的。消防工程专业开设《工企防火》这门课程,他们对于油罐这方面的知识学到的比较多,当然也仅仅限于防火管理方面,指挥专业在学习《灭火战术》时,专门讲到石油罐区火灾扑救这一专题,可能对石油罐区火灾扑救这方面的知识知道的比较多一点。其实,对于所有消防专业的学生来说,本科阶段没有单独开设石油罐区火灾控制这方面的课程,但是我们从其他许多课程中或多或少的间接涉及到油罐这方面的知识。比如说,所有消防专业的学生要学习警种通修课,《灭火救援技术与战术》和《防火工程概论》就是其中的两门,在这两门课程中就涉及到与油罐有关的知识,下面把本科阶段学到的课程中和油罐相关知识总结如下:

一、基本知识

(一)油品

易燃油品是指闪点小于等于45

℃的油品,如:原油、汽油、煤油等;

可燃油品是指闪点大于45

℃的油品,如:柴油、油、重油等;

重质油品是指比重大于0.9,沸点高于300

℃的高沸点油品,如:原油、渣油、沥青油等;

轻质油品是指比重在0.8左右,沸点低于300

℃的低沸点油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等;

沸溢性油品是指含水率在0.3~4%间的重油、原油和渣油。

油品的火灾危险性特性

有易燃、易爆、易蒸发、易扩散、易流淌性、易产生静电、受热易膨胀性、沸溢喷溅性

(二)油罐

油罐类型

按埋设深度分为地上油罐、半地下油罐和地下油罐

按建造材料分为金属油罐和非金属油罐,

按结构形式分拱顶罐、浮顶罐(内浮顶和外浮顶)、卧式罐、球罐。

油罐附件和装置

机械呼吸阀、液压安全阀、测量孔、泡沫室、消防水管、升降管、虹吸栓等。

(三)石油库等级

根据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的规定和要求,石油库按储油罐总容量大小分为五个等级。

表1

石油库等级

一级

大于100000m3

二级

30000-100000m3

三级

10000-30000m3

四级

1000-10000m3

五级

小于1000m3

二、罐区主要消防设施

(一)消防冷却水系统—冷却油罐

主要包括喷水设施、消火栓、供水管道、消防给水泵房和消防水池等,

用于扑救油罐火灾时配制泡沫和对罐体冷却或保护用水等方面的需要。

表2

冷却范围

固定顶

冷却范围包括着火罐和着火罐直径1.5倍范围内的相邻罐

浮顶罐

消防冷却范围只考虑着火罐

卧式罐

消防冷却范围包括着火罐和着火罐直径与长度之和的一半范围内的相邻罐

表3

冷却供水强度

冷却设备

油罐

强度

固定设备

着火罐为固定顶油罐

2.5L/min.

m2

着火罐为浮顶油罐

2.0L/min.

m2

相邻油罐

1.0L/min.

m2

移动装备

着火罐为固定顶油罐

0.6L/s.m

着火罐为浮顶油罐

0.45L/s.m

相邻油罐

0.35L/s.m

表4

冷却供给时间

直径大于20m的地上固定顶油罐

供给时间6h

浮顶油罐或者直径小于20m的地上固定顶

供给时间4h

地上卧式油罐

供给时间1h

(二)泡沫灭火系统—扑灭油罐火灾

泡沫灭火系统通常包括泡沫产生器,泡沫混合液输送管线和消防泡沫泵房等。

按发泡倍数分低倍数泡沫系统(发泡倍数一般在20倍以下)、中倍数泡沫系统(泡沫发泡倍数在20-200之间)和高倍数泡沫(发泡倍数一般在200以上)。

按喷射方式分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和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三)火灾报警系统—发现火灾通报火警

通常在油罐上使用的是光栅光缆报警系统。石油库内应设消防值班室,一、二、三级石油库的消防值班室应与消防泵房控制室或消防车库合并设置,四、五级石油库的消防值班室可和油库值班室合并设置,储油区、装卸区和辅助生产区的值班室内应设火灾报警电话。

(四)灭火器材—扑灭零星火灾

一般来说在发生外浮顶油罐密封圈发生小火时,在火灾初期可以使用干粉灭火器登罐进行灭火。

三、油罐防火防爆措施

应在库址选择、总平面布置、防火间距、油罐形式及设置、等多方面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一)库址选择

石油库的库址选择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要求,且交通便利,应具备满足生产、消防和生活所需的水源和电源条件,还应具备排水条件。石油库与周围居住区、工矿企业、交通线等要保持安全距离。

(二)石油库总平面布局

石油库分区

石油库内各种建筑物的火灾危险程度,散发油气量和生产方式等的差别较大,有必要按生产操作、火灾危险程度、经营管理等特点进行分区布置,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消防措施。石油库一般分为储油区、油品装卸区、辅助生产区和行政管理区四个部分

(三)防火间距

石油库建筑物、构筑物和油罐之间有一定的防火距离。为了避免或减少发生火灾时石油库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有关之间的相互影响,需确定他们之间的防火距离。石油库内经常散发油气的油罐和铁路、公路、水运等油品装卸设施同其他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应该大些。

(四)油罐的布置

石油库的油罐应该采用钢制油罐,油罐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油罐设计规范的要求。存储甲类和乙A类油品的地上立式油罐,应选用外浮顶油罐和内浮顶油罐,外浮顶油罐应采用二次密封装置。容量小于或等于100立方米的地上油罐可选用卧式油罐。石油库的地上油罐应按下列规定成组布置:甲乙和丙A类油品储罐可布置在同一油罐组内;甲乙和丙A类油品储罐不宜与丙B类油品储罐布置在同一油罐组内。沸溢性油品储罐不应与非沸溢性油品储罐同组布置。

(五)油罐安全设施

石油库设有很多安全措施来确保安全,其中有防火堤、呼吸阀、阻火器、水封井和隔油池等。

四、油罐火灾相关知识

(一)油罐火灾基本类型

1、稳定燃烧型火灾

轻质油品储罐在气温较高时,挥发出大量油品蒸汽,这些油品蒸汽从呼吸阀、采光孔、量油孔等处冒出,遇到火源会出现一种稳定性燃烧。油罐发生稳定燃烧型火灾时,不宜急剧用水冷却,以免油罐温度骤降,罐内油品蒸汽凝结造成负压回火,引起储罐爆炸。扑救时,可先少量用水对火焰四周进行冷却,然后迅速用覆盖物覆盖灭火,亦可用喷雾水,干粉等扑救。

2、爆炸型火灾

着火油罐或相邻罐由于受到热辐射的作用,罐内压力急剧升高,当罐壁的压力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的时候,就会发生爆炸进而引起火灾。油罐内的油品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着火源会形成爆炸型火灾,造成灌顶塌陷,罐体破裂或位移,并出现油品流散或地面流淌火。主要形式有先爆炸、后燃烧,先燃烧、后爆炸和只爆炸、不燃烧。

3、沸溢型火灾

重质油品储罐发生火灾后,油品在燃烧过程中出现沸腾、溢流、突沸等现象,称为沸溢型火灾。沸溢性油罐火灾的特点是:火焰温度高、高度高,热波传播速度快,燃烧面积大,连续发生喷溅,燃烧过程火焰起伏,火灾危险性大。主要形式有沸腾溢流、突沸喷溅和发泡溢流。

(二)油罐火灾的燃烧形态

1、火炬形燃烧

火炬形燃烧一般有直喷式火炬和斜喷式火炬两种形式。直喷式火炬,通常发生在油罐顶部的呼吸阀、测量孔等处;斜喷式火炬,主要发生在罐内液体上部的罐壁裂缝处,火焰从裂缝处窜出。

2、敞开式燃烧

敞开式燃烧是油罐在爆炸威力较大,冲击力很强的情况下,将整个罐盖掀掉后,火焰在整个油面上燃烧的一种形态。敞开式燃烧火势比较猛,罐口火风压较大,扑救时需要投入较多的灭火力量,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才能奏效。

3、塌陷状燃烧

塌陷状燃烧是金属油罐火灾的爆炸威力相对较小一些,冲击力不是很均匀,使罐盖被掀掉一部分后而塌陷到油品中的一种半敞开式的燃烧。虽然塌陷状燃烧的中心区要比敞开式燃烧小,但因部分金属构件塌陷在油品中,导致灭火时出现死角,泡沫不易覆盖到塌陷部件下的油面,使灭火出现困难。

4、流散形燃烧

流散形燃烧,是指由于爆炸、沸溢、罐壁倒塌、管道破裂而造成液体流淌燃烧。流散形燃烧一般火区较大,往往火焰围住多罐同时燃烧,扑救工作极其艰难而又复杂。

5、立体式燃烧

立体式燃烧,是指由于油品沸溢、喷溅、溢流或其他原因而形成的罐内罐外,灌上地面的同时燃烧。这种形式的燃烧,将对着火罐本身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给相邻罐带来极大的威胁,灭火时难度较大,往往需要多股力量同时进攻才能奏效。

五、油罐火灾的灭火战术

(一)灭火战术原则

1.先外围,后中间

针对火场情况比较复杂,油罐火灾引燃周围的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的火场。只有控制住外围火灾,消灭外围火焰,才能有效控制火势的蔓延扩大,才能创造消灭油罐火灾的有利条件。

2.先上风、后下风

针对火场上出现油罐群同时发生燃烧,或形成大面积的地面油火的火场。可以避开浓烟,减少对战斗人员的烘烤;发挥各种灭火剂的效能,加快灭火进程;降低油品复燃的几率。

3.先地面,后油罐

火场上由于油罐的爆炸、沸溢、喷溅或罐壁的变形坍塌,使大量燃烧着的油品从罐内流出,造成大面积的流淌火,并与燃烧着的油罐连为一体形成地面、罐上的立体式燃烧。只有先歼灭地面流淌火,才能有条件接近着火油罐,组织实施油罐火灾的进攻。另外,也是消除流淌火对周边储罐和建筑的威胁。

(二)灭火行动程序

1.先冷却,后灭火

油罐燃烧时间长,油品和罐壁的温度较高下实施的程序。

2.边冷却,边灭火

燃烧时间不是很长,油品和罐壁的温度不是很高或地面形成流淌火的情况下采取的行动程序。

3.只灭火,不冷却

适合于初起火灾。针对小型油罐、油池或油罐某一局部发生初起火灾,且燃烧时间不长,油品温度不高,可以把火灭掉又不会出现复燃的情况。

(三)灭火战术方法

油罐发生火灾后,为防止着火罐的爆炸、变形倒塌和油品的沸溢喷溅,防止因着火罐的高温辐射引燃或破坏周围建筑物、可燃物或相邻储罐,所采取的战术措施可以归结为防御方法和进攻方法防御方法。

表5

灭火战术方法

防御方法

进攻方法

1.冷却降温,预防爆炸

2.倒油搅拌,抑制沸溢

3.排除积水,防止喷溅

4.筑堤拦坝,阻止漫流

1.启动固定装置灭火

2.水流切封灭火

3.覆盖窒息灭火

4.登罐强攻灭火

5.挖洞内注灭火

6.提升液位灭火

7.穿插包围,分进合击

8.全面控制,逐个消灭

第3篇:消防工程概论范文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品牌专业;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TU991-4;TU992-4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而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对、也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专业是大学的基本要素,专业水平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加强专业建设尤其是本科品牌专业建设,可以提高学校本科生人才培养的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内蒙古工业大学是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所高等工科院校。2006年我校为提高本科专业建设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设立了首批校级本科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经学校验收通过的校级品牌专业在专业建设水平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其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2007年立项建设的校级品牌专业,并于2011年成为自治区立项建设的品牌专业。下面结合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品牌专业建设进行经验总结。

一、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品牌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优化。在参考国家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基本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本着立足自治区,面向全国,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指导思想,充分结合地方院校的办学基础、培养特色、学生生源以及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在2006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与改革实践后,形成的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新的培养方案更好地解决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问题,更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的培养方案中更加突出专业主干课程,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的数量,开设了综合性实验等。形成了一套“以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实践能力为主线,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为原则,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落脚点。

1、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1)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开设学期。如将“城市水工程概论”调整在学生正式开始专业课程的前一个学期即第4学期开设,有利于学生提前对本专业进行了解,实现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

(2)对开设课程的课时进行优化。将一些选修课的课时进行压缩,增加所开设选修课的数量。

2、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探索实施案例式教学、项目教学法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如在特种工业水处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讲解某一个完整项目案例;学生深入水厂,收集资料,针对水厂运行的实际问题分配任务进行设计。在消防工程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实际工程的图纸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实际的工程图纸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外,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科研的最新进展,开设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发展。

3、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品牌专业特色体现的载体。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中,“水质工程学”和“给排水管道系统”2门课程已经成为校级精品课程。“水质工程学”课程准备申报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三、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搞好品牌专业建设的关键。高水平教师始终站在学科的最前沿,通过教学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和培养科学态度。

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科学科研和技术社会服务。一方面带动教师积极承担或参与社会技术服务项目;另一方面聘请生产、科研第一线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做兼职教师。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

四、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

实验、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习效果。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安排实习环节3个,分别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为了更好的提高实习质量,我专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呼和浩特辛辛板污水处理厂实习基地,呼和浩特公主府污水处理厂实习基地,呼和浩特章盖营污水处理厂实习基地,呼和浩特金河水厂实习基地,包头北郊污水处理厂,上海闵行污水处理厂等。

2、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在课程设计中,通过强化设计题目的审核、课程设计质量过程控制以及考核形式的多样化,来确保课程设计效果。在毕业设计中,强调选题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及选题的真实性,以此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的培养。

3、构建了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使学生的相关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知识竞赛,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主要以教师科研项目或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创造条件让高年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科研和应用能力。

五、建设体会

在探索和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品牌专业建设首要坚持先进教学理念,其次根据专业发展的历史沉淀,定位要准确,特色要鲜明。在此基础上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充实、调整、完善教学的各个方面,以此促进品牌专业建设。品牌专业建设要全员参与,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体系、反馈机制,有步骤地实施。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 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11

[2] 董守华, 隋旺华, 祁雪梅. 地球物理学品牌专业建设实践[J]. 中国地址教育, 2011(2):55-58

[3] 蒋有录,查明,任拥军等 .“资源勘查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实践和体会 [J]. 中国地质教育,2008,(1):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