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油画的艺术特征范文

油画的艺术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油画的艺术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油画的艺术特征

第1篇:油画的艺术特征范文

关键词:关紫兰 油画

关紫兰是中国第一批留学日本的画家,较早地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其作品曾多次入选日本重要画展,被誉为民国时期女油画家四杰之一。她的作品极具时代风韵,新颖大胆的用笔之间流露出与一般女性不同的洒脱之气,艳丽而不失东方意蕴的画面中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写意抒情性。

关紫兰的油画色彩饱满而不拘泥于形体,擅长运用直观感受来表现对象,其创作虽形式简单,却大方而富有情趣,具有浪漫主义情怀。艺术界曾评价关紫兰“以简约之绚烂色彩而抽出对象刹那之情绪”,可见其对表达对象情感之重视。亮丽鲜明是关紫兰用色的具体特征之一,作品《河船》中,大量补色的运用、强烈的光感、紧凑的节奏以及橙黄色等暖色的大面积渲染,使得画面色彩对比强烈,营造出明媚绚烂的氛围,洋溢出愉悦舒畅的情绪,把观者带入到画面中,陶醉于美景之间。

关紫兰的绘画中也大量可见一些原色的运用,色彩浓烈之中又很纯净,视觉效果强烈又不失雅致,给人带来一种清新脱俗、清纯和谐之感,极富个人特色。作品《少女像》刻画的是一幅少女抱狗而坐的半身画像,背景利用绿色平铺而来,少女旗袍上的红色、背心以及窗帘的蓝色,构成一幅以红、蓝、绿为主色调的画面,色彩纯净、利落,给人自然和谐之感。关紫兰在色彩表现上虽不像马蒂斯那般不拘、自由,但她的创新就在于色彩中含蓄的东方韵味。为了使画面色彩协调自然,关紫兰在少女脸颊两侧涂上明显的红色腮红,与少女旗袍上的红色花纹相呼应,这种大胆的尝试是对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借鉴。画面中女子望向画外的眼神中流露出些许忧郁的情感,搭配这种纯粹而不失雅致的颜色,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因为自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关紫兰对中国画有一定的认识,即使后来留学日本学习西洋画,但是骨子里浓郁的东方情调是无法剔除的。她将中国画中粗放的线条运用到油画中,体现出她画面中中西结合的思想。关紫兰擅长用简练的笔触展现出物体的精神面貌,充满抒情意味的中国写意性线条是关紫兰特殊个性的重要体现,从这种写意性线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作品潇洒自如,也使得其作品更具有感彩。作品《执扇少女》运笔流畅,技巧纯熟,并用粗重简洁的线条刻画出人物的外轮廓。画中女子执扇而坐,眼神中的忧虑溢于言表。传达出在当时国家动荡、人民苦难、硝烟四起的时代,关紫兰内心的一些沉闷与苦痛,也反映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之情。

关紫兰的作品用笔潇洒肆意,不似一般女性作品中的纤弱与婉转,却在笔触豪放之间又稍有克制,毫不做作。1928年所作的《洋房》一画中便可见此特点。这幅作品展示的是一幅被围墙围起来的小洋房场景,用笔劲道有力,大胆豪放,直接用粗放的线条勾勒出房屋的外轮廓。画面一角的树枝、堆砌起来的围栏、围栏外的草丛土堆,每一处笔触都体现了关紫兰用笔豪放大气的特点。她早期的另一幅作品《瓶中繁星》也体现了这一特点。豪放大气的线条构成了这幅作品的主旋律,画面中的花、叶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每朵花姿态各异,线条富有节奏感,背景与桌面的色彩纯净而丰富,将瓶中之花映衬得艳丽夺目。

关紫兰的笔触不仅清新简约、豪放大气,而且活泼大胆,赋予了对象极强的生命力。这种活泼大胆的笔触在作品《西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画面中近处的房屋利用流畅大胆的线条简单刻画,采用大小不一、参差不齐的波点展现了西湖的一角。树干弯曲不平,水中的倒影不做细致处理,笔触灵活多变,刻画出一幅傍晚西湖边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作品《上海街景》中,也能感受到关紫兰对线条的灵活运用。画中的主体是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区域,明媚的晨曦洒向万物,市民们开始上班出行,一派平和的画面。似断非断的电线横于电杆之间,深浅不一的树叶点缀在枝头,虚实相合的建筑与树木构成了画面的纵深感。尤其是画家对路上自行车和行人的描绘,寥寥数笔将路上行人的动态展露无遗。路面的大面e铺开,以及街道两边看似不经意的用笔,使整幅画面给人一种松动透气之感。其虚实结合的表现方式也带给人一种朦胧的意境之美,呈现出一幅温馨的上海街景图。质朴又不单调的市民服装,人们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正是那个时代上海街头的典型风情。

第2篇:油画的艺术特征范文

【关键词】风景写生 特征 教学 风景油画

风景是油画创作的重要题材,是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用油画材料进行的绘画创作。20世纪初,西方的油画艺术开始进入中国,风景油画创作成为艺术家们的主要创作题材。通过对西方风景油画艺术精髓的吸收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中国的风景油画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西部是中国绘画最富有底蕴的地区,而对于西部地貌、风景的展现,绘画往往要比其他方式更容易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西部的戈壁荒城、塞外雪山、冰川河流、金秋胡杨、早春碧柳等景色,多是经过油画家之手跃然于画布。他们往往将自身融入充满西域风情的大自然中,并借助写生的形式来表现完美意境。而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也倡导对风景油画的发展进行探索与反思,并加强对写生教学的重视。以下笔者结合西部风景油画的特点,以及写生教学对西部油画发展的影响进行阐述,以期为油画创作者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

一、西部风景油画的特征

(一)民族化和本土化特征

如今,风景油画已经成为油画创作的重要题材,油画家一方面汲取西方油画绘画的特点,另一方面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我国的风景油画的创作方法进行改进。经过了多年探索,如今,我国的风景油画创作有了新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间的艺术交流越发密切,我国的油画家也开始探索油画发展的新道路,并提出了一些观点。当代油画家从我国的历史文化以及民俗文化中汲取营养,使用一些民族符号和创作元素,将西方油画创作技法与中国写意艺术相结合,从而创作出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性的油画作品。

(二)西部风景油画的地域性特征显著

西部风景油画展示了我国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油画家被这些自然景观所吸引、所感染,用自己的画笔把西部的自然景观展示在画作中,并在画作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观念。如我国油画家何勇的油画作品《中国西部风景》中就展现了西部巍峨陡峭的高山,充分体现了西部地区独有的特征与魅力。

(三)向多样性与时代性的方向发展

随着油画艺术的发展,画家开始对油画的绘画形式进行大胆创新,这一形式改变了以往风景油画创作的单一性,让表现形式更具多样化。他们不仅学习西方油画的绘画风格,还研究本地区的民间艺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提高绘画能力,使创作出的作品风格更加丰富,也更好地表现出时代特征。

二、写生对西部风景油画发展的作用

利用写生形式把风景作为绘画的主题,可以直面大自然,使创作更具真实性,也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作品更具新鲜感。写生教学主要是高校通过“写生”这种绘画形式,让学生更加重视西部风景油画的创作,以提高对于风景油画的创作技巧。在写生过程中,学生要把自己真正地融入西部地区,充分表现出西部特有的风格和意境。

(一)油画风景写生可以加强风景油画的情感表达

通过油画风景写生的形式,可以使油画专业的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丽,从而使作品更具抒情性。通过这种形式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具情感色彩,不同风格的风景油画也具有不同方面的情感特征。风景油画使艺术家把自己对于外界的看法和感受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他们的思想与绘画有机融为一体。法国风景油画家柯罗曾经说过,真实感才是艺术美的所在,他也用自己的作品践行了自己的主张。

(二)油画风景写生可以提高绘画技巧

1.风景油画写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构图

构图就是在具体的题材和思想的要求下,把所要表达的形象加以组织,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构图是绘画意境产生的前提。西部的自然风景丰富多样,然而,风景本身不含有任何情感,只有学生通过写生来描绘画面,选取特定的角度来进行绘画,才能够使风景油画作品具有作者的标志与情感。在教学中要注意,风景油画的构图主要是对油画的比例进行整体上的把握,并且要尽量准确和简洁。风景油画的构图分为斜形线构图、横向水平构图与竖形构图,要注意构图的法则和规律以及构图中的变化和统一。

2.风景油画写生可以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技巧

要想使西部风景油画更具感染力,首先是要合理搭配色彩,而西部的自然风光,则需要不同的色彩去展示。如学生可以用葱绿色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用翠绿色表现夏天树木旺盛的生命力;用金黄色表达秋天人们收获果实的喜悦心情;用素净的白色来表现冬天的皑皑白雪,展示生命的沉睡意境。色彩是风景油画创作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在风景油画创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合理进行色彩的运用。通常情况下,每个人的色彩感会存在一定差别,而风景油画写生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加真实地描绘出自己对于色彩的感受。

3.风景油画写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思维

想象力是人们在对外界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的认识对其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油画风景写生可以使画家在观察、感受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来对所要创作的作品进行联想。比如学生可以把花草、树木、山水等这些意象通过自己的想象融入到创作中。如风景油画家刘严的作品《黄土・空间》《西部的景之一、之二》等,不仅仅是作者对于西部场景真实的再现,还充分发挥了自身想象力来塑造充满地域特色的场景。此外,学生在风景油画写生中还可以寻找灵感,以独特的思维展开想象,充分表达当时的场景和情感。

结语

近年来,我国西部的风景油画艺术逐渐向着民族化、本土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油画风景写生对风景油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够使油画家更好地表达自身情感,并提高绘画技巧。因此,高校在风景绘画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写生的作用。我国西部风景油画的创作,充分体现出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与内涵,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既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将西部地区独特的人文风情和地域风格描绘融入观者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冉玉.从东西方绘画的融合谈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J].时代文学,2008(8).

[2]唐婉.浅析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J].金田,2013(8).

[3]胡霞.对中国当代风景油画中人文关怀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4.

第3篇:油画的艺术特征范文

关键词:中国油画;意象油画;民族审美;意象造型;意象色彩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意象油画内涵深刻而丰富。意象油画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为本质特征,并结合意象创作的规律,以油画为媒介,将本土化民族化的艺术特征呈现出来,这在另一方面也将意象油画的诗意境界提升许多。意象油画的表述有自身的特色,其不同于抽象、表现、写实、具象等艺术形式。意象油画的发展随着油画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在当时画家更高艺术追求、更高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精神的伴随中创新探索,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的审美观念和情感变化的需要。意象油画在人们对中国油画价值体系和美学标准的倍加关注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环境中被提取出来,开创出有别于中国油画的旁支,表现出独有的特性。虽然意象油画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发展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如如何使中国油画民族化、如何促使油画中国风的形成等,这些问题若得以解决,将促使中国绘画的民族化和本土化特征完全融入意象之中,结合中国固有文化的基础,表现出中国传统美学文化中“意象”的审美内涵,彰显意象油画的诗意魅力。

一、中国意象油画的发展状况综述

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文明。20世纪初期,出国留学生从国外带回了较为完整的油画技术,从此之后风景油画才在中国开始发展,其发展过程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碰撞、交汇、融合。在西方油画被吸收、改造的过程中,中国第一代油画家在中西方文化碰撞和冲突中提出了意象油画的概念。西方油画的引进和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碰撞,这不是偶然的,是与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分不开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覆盖面积极广,是一种川江湖泊似的文化,也是充满烟雨迷蒙、婉约典雅的诗性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中涵盖的书法、绘画这些都展现出与地域性相符的文化特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正是因为这诗意文化造就了中国绘画和书法,成为中国典型的艺术形式载体。而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传统油画的碰撞、冲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艺术形式,如果油画中不含有中国传统艺术语言上的诗性文化特性,那就可以说油画不具备中国文化的特性,不能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意魅力。

意象油画的概念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中提出来的。意象油画不仅仅涵盖了西方传统油画的创作技巧和经验,也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中国特色,这值得我们下大力气去探索研究。中国第一代画家提出了意象油画的概念,虽然概念并不怎么正确到位,但其所涵盖的传统文化为自身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带动了中国油画发展的前进步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意象油画,需要艺术家做出大胆的创新,打破世俗的羁绊,不仅仅学习到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油画创作技巧和经验,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相关的先进文化理论,也正是他们带动了中国油画事业的快速发展。当时的代表人物有关良、林风眠等,他们凭借自身坚实的艺术功底,将中国绘画中的民族元素巧妙的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其作品焕发出耀眼的光环,表现出东方艺术家独有的意象情怀。

绘画的表现手法较多,有写实、抽象、具象、表现等艺术手法,而意象却不同任何一种。意象主要要求在绘画上体现出一种诗情画意,从而进入意象境界。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油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融合了自己的“观念”,油画开始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也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程度又进一步加深了。

但是,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意象油画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鱼目混珠的现象,对此我们要端正态度,理清思路,分清意象油画的本真状态所在。意象油画的边界十分宽泛,这也是和西方传统油画的一个主要区别,但是其内核非常鲜明,蕴含着中国民族的人文特征和文化心理。通俗地说,意象油画可以透视和凸显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人格境界和品位格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意象油画不是油彩的中国画,它彰显的是中国文化的精深,民族的审美心理和地域特征,它的艺术内核贵在强调“我化”与“转换”。在全球经济的环境下,意象油画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和更新,意象油画将被人们进一步加深认识,这促使意象油画文化民族化历程的稳健深入,将得到更多的文化认同和赞成。

总之,意象油画体现着浓烈的中国特色,为中国油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意象油画将会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充满无限的生机。

二、意象油画民族文化内涵

意象油画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意象油画的创作是作者在大自然的感悟中,将内心的感受和大自然的景物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具有一定的风格特色和审美情趣,这也是意象“实”的具体形象。通过“意”与“象”的结合,表现出特定的情思和想象空间,这就是意象“虚”的表现方式。意象虚实部分的结合,不仅仅客观地表现出事物的外在表象,也在精深和灵魂的形象化上得以再现,这也就是塑造之象,强调情的传递和意的表达。

(一)通过写意的表现形式彰显意象之美

意象油画主要强调神韵和意境的表达。在传统的美学观念里,我们认为写实的东西达不到最高的艺术境界,有画人物要“以形写神”、画山水要“搜尽奇峰打草稿”之说。意象的表达不以客观再现对象为目的,意在通过情感的真实来表现意象。如用“神来之笔”来形容中国画中充满神韵的画面,伟大艺术家吴冠中先生曾说,“绘画中干净利索不一定便是优点,而拖泥带水却往往是痛哭流涕的痕迹”,这句话就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意象油画在创作中注重中国传统书画的借鉴,吸收中国画的“泼墨”手法,在鲜明的探索中不忘强调创作的自然性、随意性和偶然性。

(二)利用中国画的造型观来进行意象造型

意象的造型重在主观表现,却又追求伟大艺术家齐白石说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意象油画中的造型在尊重对象的客观特征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对客观对象进行合理的处理。这一过程不能受限于客观对象的特点,要根据主观的情感对客观对象进行取舍处理,最大限度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如欧阳在进行油画创作中,为追求作品画面的平面化和抽象化,留下大块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该手法借鉴了水墨画中以白当墨的观念,再结合西方的色彩,这样创作出的作品,从骨子里透着中国味。

(三)色彩是意象油画的灵魂

色彩作为油画的“特定”媒介,可以唤起人们各种情绪,从而表达主观的情感。在色彩的使用上,只有主观地积极地创造,才能表达出特定的精神内涵。画家要想运用好色彩,就必须对色彩有个人的形象的独特的感受,有个人的艺术创造,这样才能够形象地表达自我感情。西方传统的油画是运用光色原理再现物象的真实色彩感觉,强调追求“真实美”。而意象油画创作中色彩的运用不是以形貌真实为主,不用拘泥于真实光色的束缚,根据创作的需要甚至可以改变自然物象的某些属性,赋予事物新的色彩,以便表达出难言可贵的精神意识,可以做到“寓意于彩,移情于彩,以彩尽意,以彩抒情”。如中国绘画中的竹,一般用墨来画,有时可以用朱砂来画。中国绘画意在强调表达心中的意志和情感,而实际事物的色彩并不重要,要的是事物色彩所能表达的内涵。

(四)意象油画有利于彰显民族文化的特色

油画作为一种手段和媒介主要是用来表达意志和情感的,油画最早起源于欧洲,到现在历经了几百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一定的创作规范和理论体系,促成了古典规范和现代面貌的艺术之风,但这并不说明油画已形成一定的表现模式。在实际的发展中,民族绘画在接受外来油画的技术和技能时,可以根据民族自身发展的情况和需要来进行选择性使用。中国艺术家受传统美学观念和趣味的熏陶,在接受外来油画技术和技能时做了适当的“改造”,通过写意特色的展现,彰显出我国民族文化审美趋向“意象”。“意象”是中国古代美学命题之一,也是衡量具有中国文化特征和美学价值的中国油画的重要标准之一。

意象油画是中国艺术形态有的形态之一,它体现了中国人自己的审美习惯,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精深、民族的审美心理和地域特征,也是有别于西方油画的“我化”存在。意象油画的发展有利于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如尚辉先生所说:“意象油画不是油彩的中国画。它是中国文化精神、民族审美心理和地域特征对异质艺术内核的‘我化’与‘转换’。它不是一种简单的风格或流派,而是把中国这个民族观照社会与自然的意象思维和叙述经验投射乃至转换到油画语言的审美结构中而形成的油画民族名片。”

总的来说,意象油画是艺术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中进行的艺术创造,是中国人用独特的体验创造而生成的。意象油画追求生命本体的张扬,不拘泥于具体事物的形体、色彩和内容,是油画现代化和中国化的一种表达,它促进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三、意象油画的诗意魅力

意象油画是中国当代油画价值体系和美学标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日益关注的结果。“意象”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体,体现了艺术创造中“物我融一”的情态。意象油画表现出深邃而又丰富的诗意魅力,彰显出气韵之美、意境之美、诗境之美。

(一)意象油画的气韵之美

中国人创造、欣赏、诠释艺术的标准之一就是气韵之美,也是中国艺术在世界艺术独树一帜的价值所在。中国艺术对气韵之美的追求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魏晋南北朝时,顾恺之就曾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论断,并在之后一段时间内成为艺术创作的著名论断,南齐时期的著名理论家谢郝提出“气韵生动”的概念,进一步对顾恺之的说法进行了补充和延续,从此之后,中国人在进行绘画艺术创作便以“气韵”作为最高境界追求。唐代的张彦远评价顾恺之“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历代名画记》),将气韵作为绘画中可超一切的标准。而后张璨提出的“外师造化,中的心源”,将审美观点进行了更新,意在追求“心”与“物”要进行交流进行融合,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相互统一,形成一个崭新的审美意象。宋代推出的“逸品”之说,强调了画家要注重内在生命活力和灵性,要增强自身的主观品味和心境,只有这样才可以创作出好的作品。清代郑板桥作画要求自己“胸有成竹”,意在达到主观与客观相互渗透融合的“意象”,不管是心中还是眼中都有竹之神韵,这也彰显了艺术家潇洒飘逸的风度。

油画在20世纪初由西方引进,在中国历经一个世纪的发展,现今已融人中国艺术的血液精髓中,并成为中国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何能如此深入人心得到广泛推广发展,其主要是“气韵”贯穿意象油画创作的始终。意象油画追求气韵之美,可以体现出物象的神韵,它不仅仅展现出外形切似的人物、景物,也可以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景物透射出物象的精神风貌。中国油画作家在进行创作时,应当具备这种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艺术在油画家身上凝聚的体现,将这种力量悄无声息地通过画家的笔端自然地流泻出来,达到画为心声、意在笔先的状态,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其气韵跃然纸上。意象油画在追求物象外形切似的同时,也不可拘泥于物象的形体之上,要能够脱离现实,摆脱原有固定模式的束缚,放开心声,通过画中物象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反映画外的余音,表达出超凡脱俗的风雅之美。

在追求艺术创作的气韵之美中,赵无极的油画堪称世界艺术史上的典范之作。他创作的作品表现出“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高雅审美情趣,将东方美学的精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曾有人评价“赵无极作画已然不是作画而是写心”,他的创作可以说成为不在形全在神,以其形写其神,取经其意略其迹。赵无极创作出的宏伟壮阔的景致,看后使人产生一种气势磅礴、一气呵成之感,画中涌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意象油画的意境之美

意象油画的美感魅力在于意境之美。创作意象油画要追求美感,就要在意境之美上下功夫,只有意境营造成功,其美感就跃然纸上。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中,往往注重“意”的表达,画家通过客观事物的呈现,展现出其内心的思想感情,实现主观情思对客观物象的移情,形成意境的营造,闪现出“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的闪光点。宗白华先生所说的“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意境的营造追求大自然生命的本真状态。

中国艺术家在营造意境上和西方传统油画缔造意境完全不同。西方画家重在理性的讲解,他们在对事物的表达上力求细致入微,完全依照科学的依据,正如古希腊艺术家所创造的黄金分割点,它的发现就是文艺复兴艺术家们对人体解剖和透视的精确研究,同样印象画派的光色原理也是依据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再结合绘画的经验技巧得以推演出来,他们的艺术创造建立在推理、演绎和求证的基础上,使其诗意完全丧失。中国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重在对“意”的表达,让毫无生命的物象展现出逼真的情思来,在这一过程中常常将意境营造中实景化为虚景展示出来,创形象为象征,使人的心理得以超然永恒。中国艺术家所追求的意境和诗意相通,画家创作画犹如诗人写诗一样,不必在特定的场景中创作,可以推移心境,推移时间,创设出一个幽情虚景,幻化出超越自然时空又包含审美观照的自然生命,跨越时间空问,实现实与虚的相互统一、情与景的相互统一、想象与形象的相互统一,达到“似与不似”的地步,进入“无我之境”,将大自然的景观和人心深处的灵境结合起来,探索生命的本源。

中国艺术家营造意境,主要是对景的感悟,情生于景,借景抒情,可以通过“离形得似”、“不似而似”、“似与不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笔不到而意周”的意象来实现意境的营造,寻找并掌握对象的生命本质,在意境的营造中,注重“虚”与“实”的结合。“虚”“实”结合也是意境的一个重要特征。这里的“虚”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寄情于景的所在,反映了客观景物在主观心中的形象,“实”是作家进行创作时的“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的一个外物”(宗白华语)。营造意象的过程中另一个常见现象就是打破时间和空间概念,追求一种无限时空的宇宙境象。中国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在大自然中可以不惟一隅,伴随着心中的意愿,可以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或晴或雨、或精神或哲理地任意表现,不用按照西方绘画规定的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地点、一定的光线环境下、一定的气氛中进行。如果按照西方的规定进行创作,就是一个程序,一个没有思想的玩偶作画。清代画家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画家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在笔墨有无间。”(《天慵斋随笔》)其意思主要是绘画创作的难点在于“虚”的把握,虚堪比神似的妙境,如果创作过多地追求外形的相似,就不能达到妙趣横生的虚景。中国古代艺术家为了方便找到“虚”的境界,还创造出空或无的韵味,正如佛家禅语所言“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形象地刻画了一种独有的奇特效果。

创作作品充满意境之美的代表人物是苏天锡,他是中国意象油画的杰出作家,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他的作品浸润着诗意的表现性和写意性。他作品中的实景清而空景观,在真实境象中可以体会到虚景的美妙,实现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处处皆妙境,他的画给人们一种恍如超脱的审美意境。他在创作时往往选取一副场景,“……春雨潇潇,春日如洗,江南的山色,浇灌湖山,一日一绿,一日一新。谷雨天晴,西湖湖面一片碧绿,连空气也都染上了一丝春味……”(许江语)。曾有一个真实的写照,是他在作品《我站在画布跟前》创作时说道:“我之所感,是诗情还是画意,难解难分——因为她们共生于性情,同飞与联想。……待到情人之时,佳酿渐浓,画中意境,就是那种融入了个人灵性的有别于原生自然的另一种芬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为何能够以心灵的意境破解有序与无序的艺术形态和自然形态了。也正是他的“境与意会”画面,“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宗白华语),给我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意象油画的诗境之美

在中国传统美学观念里,诗境之美与意境之美同等重要,追求诗的灵性是其开展创作的真谛。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之所以可以当作画,是因为其意境中蕴含了画意;画之所以称之为诗,是因为画中洋溢着诗意。美学理论认为,审美活动就是在物理的世界外构建一个意象世界。正所谓“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所谓’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灵想之辟,总非人间所有”。在这样的意境世界里,可以构建出一个诗意的天堂,处处洋溢着诗意,实现“情景交融”,意象油画在营造意境的过程中,也是追求诗意的境界。正如“诗中画,性情中来者也,画中诗,乃境趣时生者也”(石涛语)。

论作品充满诗境之美的人物当属吴大羽。在他的作品里,我可以看到作者的满腔激情,让我们走进梦的海洋,体会到如梦的诗意。他的作品充满了意象油画的含蓄性、自在性,以此来挖掘万物之源的诗境,在实现真实外象被转换为寄托心灵的形象之后,进而促成超越真实的自我跨越,让观赏者心灵激荡。

第4篇:油画的艺术特征范文

纵观中国水彩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水彩是接受西方古典派传统的基础上吸取中国画的某些特点,加上中国水彩画家的创作,经过五、六十年代的社会选择而确立的一种模式。它以写生为主要方式,再现客观对象,追求水色趣味,以风景静物题材为主,用小画幅、短时间作画。一般认为它属于“即兴,即景式的抒情小品”。这种观念方法师生相传,直至八十年代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西方现代绘画的冲击下才有所突破,走上开拓创新的道路。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后期,是中国水彩画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时期。九十年代后期,中青年水彩画家基本上摆脱了传统水彩画的模式,体现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情趣追求,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感的形态。现代中国水彩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现代绘画是现代社会生活,现代人思想情感的反映,它强调主观作用,侧重表现生活而不是模仿生活,它强调画家的艺术个性,发挥画家的创造性,运用画家自己的艺术语言进行艺术创作。它强调突破传统,发展传统,以崭新的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段,通过具象或意象的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主体的感情世界。现代形态的水彩画,必定是具有现代感的多样化的水彩艺术。

二、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现状

(一)当代中国画和中国油画的发展现状20世纪中国画、中国油画的发展跌宕起伏,它们进行自身变革,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中,他们既有艺术本题语言、观念的自律发展,同时与整个社会的总体背景,文化意识的沿革密切相关。中国画创作方面如花鸟上吴昌硕、齐白石等坚持在简笔文人画自身基础上变革,徐悲鸿拿来画的写实主义以复兴中国画,林风眠引进西画色彩及其现代派进行融渗。“这传统与新派两大阵营、六种走向,共同构成20世纪前半叶中国花鸟画的格局,而这种格局变异正是当时大文化背景的产物。”再如人物画“其发展的道路一直很不平坦,遇到挫折、诘难也特别多,这是由于人物画常需要触及敏感的社会现实,其自身的艺术表现问题并非都是自律发展,而总是与客观的创作环境,时代息息相关。在中国油画创作方面,同样包括造型、色彩、技法、语言到风格流派、审美观念等一系列的探索,“对20世纪而言,中国油画创作问题就是民族化,1949年以前,这一问题以‘融合’的方式提出”50年代后半期吴作人、董希文、罗工柳陆续提出中国油画的本土化问题,讨论一直持续到“”前夕,经过“美术”的探索阶段化,70年代末80年代初艾中信等人再次提出油画本土化问题。随着中国社会进入全面改革开放新时期,大量的中国油画家及学者到欧洲学习,更为直接深入研究西方古典油画和现代油画,同时,西方新信息的大量涌入为中国油画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契机,并开始反思“民族性”“民族化”的内涵,同时讨论中国油画的现代性和现代化等问题,至90年代,中国油画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时期。由此可见中国油画作为“舶来品”,它的发展问题主要集中在民族化问题上,并贯穿于20世纪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中。从中国画、中国油画的发展走向来看:当代的中国画中国油画在东西方碰撞融合的社会沿革背景中发展,无论是因于中国社会沿革及文化意识的冲击影响而变革,还是艺术本体语言语汇的构建和自律发展,其突出的特征就是有着强烈的变革性。

(二)现代绘画的表现形态及特征90年代中国绘画有了自己的面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深刻变化,无论是“政治波普艳俗艺术”还是“女性艺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将形式的探索与中国现实文化相结合,它们从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的广阔层面展开;它们试图把个性化的语言与当代视觉经验相结合,作品表现了在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与分化,困惑与压抑,逃避与宣泄;90年代后期,现代绘画正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后现代主义的主题,即后工业化的当代社会人的生存、困境和思考,二是观念性绘画,如被称为“新现实主义”或“新具象绘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告别形式的前卫和自我表现,直接表达社会的意识。

(三)当代中国水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艺术中允许一种模式的存在是不能想象的,多样化发展应该是现代艺术的要求,也是发展的规律。当代中国水彩发展的形式风格呈多样性。由于水彩画原属西洋绘画,而其又与我国传统水墨画有着系缘关系。作为夹杂在油画与中国画之间的中间地带,水彩画有着极大的兼容性。近年来,随着水墨画家、油画家、版画家乃至雕塑家加入水彩艺术中,大力地拓宽了水彩画的语言表现力和艺术张力。然而我们在看中国水彩艺术呈多样化发展的同时,应注意到中国水彩就其自身发展现状与中国画、油画以及现代绘画的发展相比较,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性:首先在题材上,中国水彩的创作题材大都集中的在传统绘画题材,如集中在静物、少数民族、风俗画的题材。当然这些题材不是不好,而是没有赋以新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趋向。“重要的是不在于画什么,而在于怎么画”。我们从现代绘画中的传统题材来看,虽然它们同样是表现传统题材,但能与中国现实生活和文化紧密相连,并且具有现实批判意义。比如,中国油画有许多描绘当代中国城乡的“超写实”作品,中国水彩画也有描绘当代中国乡村的超写实作品,就技术含量而言,两者并无太大的好坏和优劣,只是各有千秋,但中国的水彩画少了点时代的感觉和文化。在审美的趋向和价值判断,中国的水彩画缺少社会批评意识、文化批评意识。对于发生身边的事,社会转型期形形的变化,熟视无睹,淡然麻木。至于中国水彩艺术家的文化态度和文化意识也有所欠缺的,他们很少意识到艺术的社会禁忌、身体和情感极限的突破,很少对艺术概念自身解体,而大量的作品都只是停留在技法上的更新。形式语言上,中国水彩画虽作了大量的尝试,但大都停留在本体语言的探索,也是“具象”和“抽象”“肌理”效果,一维二维这些形式语言的探索,当然这本身无好坏之分,但关键是形式要与内容紧密联系,为什么同样是表现农村题材,油画的感觉就和水彩不一样,它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

三、中国水彩画的创新与建立现代

水彩意识观创新,在美术界已是老生常谈了,但有似乎是永远的话题。时代在不断变化,唯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近20年来的中国水彩已取得巨大发展,一方面中国今日之面貌归功于画人的大胆探索和试验,但中国水彩画创作的革新缺乏其他画种具有的时代意识,文化穿透力与信息。本就前卫而言,绘画已成为边缘,而就现代绘画而言,水彩同样成为边缘,如何反边缘化,何以创新了?“在绘画上的创新,既不墨守陈规,又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有实质性突破,这其间不仅仅在于形式和口号,而是在于观念。创新并不在于浅层次上花样翻新,而是要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来达到,并表现出一种升华和超越。对于传统,对于外来的东西,如果不是从深层去理解、把握,则反会形成干扰。”我们稍留意一下水彩画册,水彩画展,可以看到原始壁画、史前艺术所具有的那种强烈、膘悍的阳刚之气,几乎已荡然无存。现代水彩所表现的除了小桥流水,就是几抹远山,数枝弱柳,清淡的色彩,优雅的情调,自有明快可人,但给人仅是消遣小品。艺术应该在形式法则和精神意义上同步地进入现代文化范畴,作为精神和文化载体的水彩艺术应该建立现代水彩意识观,也就是以水彩艺术作为媒体表现现代人的精神存在和现代意义的空间意象,赋予所表达的物象以超越物质存在的形而上意味,这也是水彩艺术的创新所在。

(一)对技术性的工具超越由于水彩画的语言特征和工具材料的性质,使它很容易沦为一种单纯技术的工具性的画种,插图、连环画、舞台设计、建筑效果图等等都以水彩画作为工具来表达和体现,因此水彩画似乎不知不觉成了一种速写式的技术性工具,而水彩画在艺术上的独立性和审美价值就受到损害和限制。然而,有不少水彩画家在拓展水彩画的表现范畴做了多种尝试和探索,但是就整体而言,水彩画在语言的运用和创造上与油画的发展不是处在同一层面。“水彩画提出的问题主要还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然而,我们可否提出,水彩画终究不能超越它技术上的局限吗?但是从艺术史的角度,还是水彩画自身发展的潜力而言,我觉得要建立一种现代水彩意识,创作出现代水彩画,首先就要突破水彩画的技术性和工具性的障碍并且超越它。何以超越,这是需要我们在创作中不断摸索、尝试、试验,经历一次次失败的过程。

第5篇:油画的艺术特征范文

关键词:线条;油画;造型;意象

【分类号】J212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传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画元素区别于其他艺术尤其是西方的各类艺术形式,指一种国画身份和个性。线条的丰富性就是中国画元素主要体现之一。 要想使自己的笔法活,用笔不死,有灵气,线很重要,多用一点线最好。比如在轮廓及造型处理上,都要用线去表现。

线条从它产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而独立地存在着,人类最早描绘自然物象就是从线条开始的。线条造型明确,富有表现力,能直接、概括地勾划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和形体结构,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粗细、浓淡、长短、疏密等线条的千变万化,传达出了丰富的节奏韵律。垂直的线条有永恒之感;水平线带给人平静、安宁的情感;斜线富有运动和危险感;曲线则可以表达飘逸、柔情、浪漫的情绪;十字线静穆而庄重;不规则线条苦涩忧伤、躁动不安。对象的不同,所用线条也不同。变化莫测的线条体现着画家对生命的情感体验。线条的视觉特征使之在绘画领域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绘画艺术中不可取代的视觉要素。克莱夫贝尔说,看一个画家水平的优劣,只需要看一个线条的表现手法就可以了。线条形式简单易学,而且不缺乏独立性,这些特点使其顺理成章地成为人类模拟自然,展现事物的最广泛的方法和最普遍的形式,线条成为东西方绘画早期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油画艺术始于西方,是一种表现自然与社会生活,传达思想和感情的手段与媒介。油画虽然起源于欧洲,与中国传统的国画艺术看似南辕北辙,毫不相干。但这并不意味着油画的表现语言被限定在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中。正如一句话所说,艺术无国界。油画作为外来画种,如同其他大多数舶来文明,照样将被中华民族消化、融合,并逐渐融人到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中。在东西方艺术的交流融汇中,线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线条的运用在中西方绘画的对话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线条元素虽然简单,但简单中蕴含着无穷的魅力。线条的元素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西方的油画作品当中。

油画作为西方画种,是西方文明的结晶,其常用的表现手法是块和面。但有些中国的艺术大师,不仅吸收了西方各画派的表现特征,还强调线条、色彩、节奏、韵律等中国画元素在绘画中的运用,包括在油画创作中使用线条造型艺术。这是脱离传统,追求创新的必然结果。

油画创作中中国画线条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首先,作为造型手段,中国画线条在油画艺术造型中,,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线条是油画造型的主要手段。人类最早描绘自然物象就是从线条开始的。线条是创造形象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在油画中,线条的运用直接影响着作品的审美视觉。线条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存在于各种绘画表现形式中,包括油画。线的表现力是难以穷尽的,这给油画创作提供了无穷的表现空间。一幅好的作品离不开作者感情的表达,作者表现主题通过各种表现手段,线条的艺术表现功能被艺术家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挥毫中的具体形象说起,尤其是要求十分写实的形象,无疑是对画面的艺术表现带来种种限制,而不能像纯粹的抽象艺术那样自由的抒发作者的主观情绪或表达主观意识。正是在这些具体形象中蕴含着无限丰富的种种对比因素――曲直、刚柔、浓淡、虚实节奏变化乃至相互之间的疏密这一切恰恰为线的艺术表现提供了最原始的依据。古典绘画的线条依靠造型而存在,也围绕着造型来表现,而表现性油画的线条则完全是独立的,对美的表现依赖于自身,其追求的主要是情感性表达。总之,线条对油画的造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

其次,线条是油画中的动态语言。绘画语言中,线条的表现力最完美。线条是造型艺术中表达力最丰富的形态语言,可以表达视觉形象的形状、体积、动势等。对有些艺术家而言,研究利用油画展示性语言,其目的并不局限于表现形式之美,而是延伸至具有强烈生命力和蓬勃生机的形式之美。利用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使线条的作用跳出传统,使得作品的具体性明显增强。艺术家需要借助合适的油画语言甚至艺术符号将其感受到的客观事物展示出来。线条作为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借助其形式之美,叙述了油画展示性语言,依赖于画面的独特表现力,表达出艺术家内心对其的把握与体现。法国后现代野兽派大师马蒂斯将其对线条的理解和运用发挥到了极致。马蒂斯的油画中有丰富的简单线条,其中的任何一根都包含了他大量的心血。马蒂斯绘画的独特风格都蕴含在这些节奏感很强的线条之中。线条与色彩一起相得益彰,使得线条在组成画面的同时,展现出事物独特之处,对空间起到简化甚至分割的作用。形体的特征被简化了,进一步突出了形体的线条之美,画面的动态之美。

再次,线条可以形成油画意象的表现。线条具有某种抽象概念。从最单纯的形态上来讲,线条是视觉意识的检验标记。线条并不仅仅是为了描绘对象的形态,更重要的是表达内心的情感。除了基本的造型属性外,线条还具有非物质的情感表现属性,变化莫测的线条体现着画家对生命的情感体验,能诉诸于人们心理与精神的感受,能够形成意象的表现。线条能够创造完全迥异的质感甚至空间感,对于美术作品之节奏甚至意境等的营造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线条是绘画者手中的工具在不同材料上留下的痕迹,线条意象与线条形影相随,其源于绘画者对客观物象的形态的认识与把握,同时也源于由此产生的情感与意念,是主观对客观物象直接感知的反映。

绝大部分杰出的视觉艺术家都是以这种或那种方法运用线条而取得某种艺术成就与效果的。艺术家研究并探索看似很简单其实大有乾坤的线条这一基础的重要元素,同时将个人领悟所得的精神和理念风格等贯穿创作之始终,给艺术作品赋予不同的魅力。

作为中国画的重要元素之一,线条被发展性地应用到油画的创作当中。作为造型手段,线条丰富了油画的风格。线条是一种动态语言,可以很好地表现油画的展示性语言,延伸作者的感悟,联通观众的感觉。意象,这看似抽象的词语,在线条的抒发下,很好地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詹妍彦.线条的魅力――试论中国画的线条表现方法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性.美与时代(中).2013.07

第6篇:油画的艺术特征范文

中国油画发展到今天,“民族化”仍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油画这门源自西方的艺术能否被我们吸收和借鉴,能否被中国的观众所接受和喜爱,关系着这门艺术能否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发扬和丰富,成为表现民族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载体。先辈们从上个世纪20年代就开始探讨如何使西洋油画具有中华民族特色这个问题,截至目前,“民族化”问题仍然在油画界存有分歧和争议,但经过了它最初的百年历程,中国油画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和空前繁荣。

在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探讨中,不可避免的要谈及中国油画的“中西融合”。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历程就是中国油画“中西融合”理论发展的历程,“中西融合”是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具体方法。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不同层面进行油画民族化的实践过程。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画家就开始了对西方写实油画的学习和引进。早在20世纪初,李铁夫、李叔同、冯钢百、颜文梁、徐悲鸿、刘海粟等艺术先驱者们,将西方油画艺术引入本土,并致力于寻求油画的民族化之路。其中有些人抱着把原汁原味的写实油画引进国门的目的,还有些人在学习西方写实油画的基础上,较早地注意到了中国传统绘画与写实油画融合的问题。他们回国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时常思索着“艺术如何反映民族审美意识”“如何使作品具有东方特色”等问题,在“中西结合”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但是他们受观念的局限,认为油画的主流就是现实主义,认为中国传统艺术缺乏的就是当时极为神圣而时髦的“科学性”。

林凤眠可以说是“中西融合”艺术理论的伟大开拓者和实践者。他在巴黎留学时就开始研究,寻找着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相近之处,他认为:“西方艺术形式上之构成倾向于客观一方面,常常因为形式的过于发达,而缺乏情绪之表现,把自身变成机械,把艺术变为印刷物。而东方艺术形式上之构成,倾向于主观一方面,常常因为形式过于不发达,反而不能表现情绪上之所需求。其实西方艺术之所短正是东方艺术之所长,短长相补,世界新艺术之产生正在目前,惟视吾人努力之方针耳”。[1]1928年,林风眠发出《致全国艺术界书》倡导:“以‘我入地狱’之精神,乃与五七同志,终日埋首画室之中,奋其全力,专在西洋艺术之创作,与中西艺术之沟通上做功夫。”[2]林风眠此处虽没有用“油画民族化”这个概念,但其“专在……与中西艺术之沟通上做功夫”的想法,其实就是“油画民族化”的问题。

邓以蛰在其《观林风眠的绘画展览会因论及中西画之区别》一文中描述林风眠在20世纪20年代的创作时说:“风眠的山水同写生,多以国画作之……《既往之梦》,参用国画的笔法,可称创格。”[3]上述这段话,其实已经揭示出了20世纪初众多青年油画艺术家在“沟通中西艺术”(或谓“油画中国化”)上的一种探索方向:即“参用国画的笔法”入油画的创作。其实,当时青年们探索油画民族化道路的方法远不只这么一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主张在技术上以欧洲现实主义以前的古典派画法为基点,在方法上主张直接面对自然写生,“细心体会造物,精密观察之。不必先有什么主义,横亘胸中,使为目障”[4];然后各人逐渐在写生中总结经验,提炼自己的表现方法,创造自己风格的现实主义一派;以及以刘海粟为代表的借鉴欧美现代主义艺术,并参以中国意笔山水画技法的表现派,等等。三、四十年代本应是中国文化,中国民族美术重建的大好时期,然而却由于的爆发而受到严重影响。

20世纪中叶,艺术界出现了学习苏联的热潮。中国美术界派出大量的留学生留学苏联,大力引入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1956年,在“全国油画教学会议”的讨论中有代表提出:“…我们的作品既要有民族风格,也要发挥油画特点…在掌握了油画性能和具有一定表现能力之后,应根据自己民族风俗习惯、爱好、优良传统,创作中国气派的油画风格,不能仅仅停留在西洋的表现形式上…”。这一时期的创作以学俄罗斯风格油画为主导,艺术风格总体上偏于单一化。尽管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还是有很多艺术家没有停止对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探索和实践,出现了罗工柳、董希文、吴作人…等一批优秀的艺术家,推动着中国油画的发展和进步。

到了20世纪末,中国油画迎来了它的第三次学习热潮及世纪末的西方现代艺术热。一种倾心于西方现代艺术和对写实主义“反拨”的力量兴起。“85”新潮之后在油画领域崛起的“新古典”和“新现实”艺术,明显地反映了这一趋势。而被人们称为“新古典”和“新现实”的油画,实际上是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时期现实主义艺术新的表现形式。它们具有现实主义的一般特征:在内容上关注社会现实,在形式语言上运用具像写实手法。不同的是,新时期的现实主义油画艺术中理想化的色彩减弱,更为直接和广泛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关注当代社会的弱势群体,人物形象塑造从英雄化走向平民化;写实手法也发生不小变化,具体表现在风格的个性化和表现手段、技法的多样化。新一代的艺术家们视野更开阔,从民族传统和外来艺术中广为借鉴经验和技巧,为己所用。前辈艺术家们一直在探索的油画的民族化路程仍在继续,但是年轻的艺术家们以更为平常的心态处理这个问题,他们默默地从写意的民族艺术传统中吸收营养,但不刻意追求“民族化”。比如这一时期“油画山水”、“意象油画”的出现,就是中国油画本土化和民族化最主要的特征,它的内核是中式的,外表则具备了某些西方绘画艺术的形式感,它最大程度的渗入了中华民族的人文气质与文化心理,所以,尽管这种表现形式的作品的边界十分宽泛,但它的内核非常鲜明的表现了中国人的文化性和文化性的中国特征,透显出了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人格境界和品位格调。这样的艺术家很多,如曹吉冈、张元、洪凌、张冬峰等,作为中国新一代的油画家,他们在艺术格局已经呈现多元化的今天,仍不断地从自己的传统文化里去发现、体会、寻找着中国油画新的切入点和发展方向。

整个20世纪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表明,影响中国油画民族化进程的因素有如下三点: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安定富强对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以及中国一次次地在国际重大事件上的大显身手,中国人出现了一百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民族自豪感;尤其是近两年来,“中国结”、“中国印”现象在中国民间无形地流行了起来,“回归传统”、“文物情结”也越来越盛。全民族的民族精神越是高涨,油画民族化问题就越有可能得到更好的解决。这一切都为当代油画的民族化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再者,中国油画的“民族化”是个长期艰难的过程,要使西洋的油画艺术变成一种既有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又体现中华民族的艺术风格的、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的新型艺术,不是几代油画家就能实现的梦。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若要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立足于本土,所以作为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创造者来说,就既要系统学习西洋油画语言,又要批判继承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元素,在多元互补的艺术格局中寻求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感性与理性、科学与艺术的契合,把油画艺术的发展建立在本土的生活根基上,以广博的文化修养,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使油画语言更具有独立性、方向性、生活性,使绘画作品更具人文情怀,使得中国油画的内在品质更完美,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地方色彩、个性特征和民族特色的中国油画。

在进行中国油画的“民族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区,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它并不意味着对西方精神一味的排斥,也不能完全的照搬西方的艺术形式及内容。中国油画民族化在发展的道路上,每个时期的油画作品都体现着油画家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懈探索,以及对西方文化精华无比艰辛的积极吸收。当然,“学习和借鉴西方长处则应别具慧眼。”(吴冠中语),既要善于吸收,又要去粗取精,如果只是一味地、盲目地追求西化,必然使中国油画远离群众。

作为审美主体的当代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已经无法从其意识里抹去,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传统观念的影响有所削弱,但深入骨髓的传统文化基因是无法改变的。中国油画可否在借鉴西方传统油画艺术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把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天人合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观念作为指导思想,即在借西方丰富的形式体系之还中国画之“魂”中寻求发展,为当代中国油画赢得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中国油画面对的是中国观众,背靠的是有几千年文化艺术积累的民族传统,因此要在充分发挥油画语言特性和特长的条件下,努力融进某些民族艺术美术观念和表现手段,使油画语言更加丰富,更适合中国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习惯,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决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的渊源,数典忘祖。

第三,要真正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民族精神的中国油画,还必须使油画艺术具有充分的时代精神。油画家必须深入到我们所生存的时代生活中,扎根于实实在在的生活的土壤,切身感受当代广大群众的生存状态,密切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社会生活中吸取创作资源。民族形式的丰富多样,不是一种僵化固定了的形式。西方的油画呢?他的气质和形式也更是在不断地发展,就像我们在引进西画的时候,主要学习的是西画的写实功夫,而如今西方现代油画的主流早已从摹仿自然形态进入到创造艺术形象了。所以我们不管从形式和内容上,都要看到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势必要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才能创作出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民族精神,符合这个时代大众审美追求的作品。只有当中国油画在整体上具备了民族意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中国油画才有可能在世界舞台上占有真正的一席之地。

至此,笔者更加确信油画民族化的探索是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研究的取向之一。中国油画要走“民族化”的道路,只有在深刻地学习和掌握中西方艺术的实质和技法前提条件下,才能根据画家表情达意的需要,灵活运用中西艺术技巧,达到中国油画和谐的统一。只有融入更多人文内涵,从对自然时空切换中引入人类踪迹的沉思,才能以创作个性生命实现对社会现实的人生体悟,把一个新型文化的心象世界呈现给观众。历史证明,油画艺术作为一种外来的绘画品种,要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必须在全面系统地继承西方油画传统的同时,扎根中国的文化土壤,融入中国艺术的本质与精髓,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本土文化的特色,才能符合当代中国人的审美追求。(责任编辑:高笑云)

参考文献:

[1]林凤眠.东西艺术之前途[A].林凤眠散文[C].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12.

[2]林凤眠.致全国艺术界书 [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156.

第7篇:油画的艺术特征范文

一、中国油画的发展

油画诞生于西方,其发展、成熟同样在西方,是一个纯粹的西方品牌。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油画经历了古典时期、巴洛克时期、洛可可时期、新古典时期、印象主义时期,以及现代主义时期和后现代时期,及至当代。这些不同时期的不同流派自身都有着鲜明的符号,使得油画这一艺术形式更富时代性和艺术感染力,并广受关注。油画传入中国后,中国的油画艺术家和爱好者积极向西方社会学习借鉴,在汲取精华的同时,更积极从传统中寻找作品新的思路和灵感,努力构建自己的绘画语言和风格。整体来说,中国油画和西方油画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油画最大程度地渗入了中华民族的人文气质与文化心理,有着强烈且独特的时代特征。

二、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的三种表现方式

油画是一门造型艺术,线条、明暗、色彩和笔触是其独有的艺术语言,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目前,中国油画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具象、抽象、意象三种。

(一)油画的具象表现

具象,从广义上讲一般是指写实性较强的绘画形式。纵观世界艺术史,具象一直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架上绘画的主要风貌。具象的绘画形式,保留了客观世界各个具体物象的直观状态,画面形象与人的直观所见近乎一致,也就是说,在具象绘画中,地点和日期的存在往往是可以感觉到存在的,而这也拉近了画作与观者之间的距离,观者可以凭借自己的视觉经验轻松识别出具象风格作品所展示的画面物象是什么,然后根据图象的描绘,深入理解艺术家所要传达的思想,所以,具象表现的作品其直达性、真实性更容易为人所接受。具象油画的主要特征是在真实还原具体物体形象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性的表达。其构建图像的基本原则是保证真实性和客观性,尊重自然规律和现象,保证对表现对象的艺术加工能够保持对象的真实原貌。同时,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艺术家还可以适当创作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以独特的笔触、色彩、肌理的处理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创作风格和感情喜好,或粗狂或细腻,或欢快或沉郁。正是这种独特的个人风格,才使得具象油画与简单直白的绘图技术区别开来,进而通过视觉元素的选用和处理完整地传递感情。

(二)油画的抽象表现

抽象画不描述任何具体事或者物,它们看上去几乎没有主题,主要通过线条、色彩、质地、空间、形状、光、影、体积和色块等元素刺激观者的感官,从而使观者感觉到所描绘事件或者事物。在抽象画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摆脱了事物固有的形象和状态,意在使观者能集中注意力感受抽象绘画的主题思想,所以,抽象画既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是持续的,其流畅的线条,疯狂的笔触和原始的色彩张力无不给观者以视觉刺激,使观者从现实中脱离出来,随心所欲地驰骋与想象。抽象油画是油画较为流行的一种风格,尤其在当代中国油画作品中,其创作既吸收了西方绘画中的抽象形式美,又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抽象意境美,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纵观当前的抽象油画作品,不难发现,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常依靠自身熟练的技法提炼、概括出形象的共性及本质特征,然后通过抽象的艺术加工将这些生活中的常见形象艺术化,最终创造出不同于具象写实的艺术形象。总体来说,抽象油画并不赞同那些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其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化的表达,突出的是人的作用和价值,所以其总是试图以人的存在方式思考并认识客观世界,并逐渐淡化艺术的写实性,进而强化精神性的探求。

(三)油画的意象表现

第8篇:油画的艺术特征范文

关键词:油画创作;地域性文化;黑龙江油画;内蒙古油画;创新探索

我国广阔地域下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为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无数充满灵性与活力的素材,也让当代的油画创作更多地记载和反映了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特色、人文风貌、居民的生活现状以及历史变革等,对于推动我国油画的多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 油画中的地域性文化探究――以黑龙江油画为例

油画在黑龙江的发展是比较早的,黑龙江毗邻俄罗斯,早在19世纪末期,带有俄罗斯民族风格的油画就从欧洲传入了中国,这对于黑龙江后期的油画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油画家早期的风格受到俄罗斯影响很大。后期,随着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以及当前地域下丰富的创作元素,带有明显东北地域特征的油画作品逐渐增多,画家通过对当前美景以及生产生活的描绘,传达出了东北地区的人文精神、地域特色以及时代气息。黑龙江位于我国边陲,自然资源丰富,季节变化明显,不管是人文风貌还是地理风貌都具有极好的独特性,这些特殊的元素与画家的创作灵感相结合,为东北油画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黑龙江的地域性油画风格创作中涵盖了多种元素,当地的自然气候、风俗习惯、历史传统、民族性格等,这些或内或外的因素相互交织,与画家的创作灵感、技巧相融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性油画作品。

1.1 现实主义油画创作

现实主义绘画是指通过写实的手法,再现真实的生活,并将之艺术化,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绘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事物,通过外在的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现实主义画家创作的油画作品同时还蕴含着一种感人的再现性精神。从这个方面来看,画家创作油画过程中写实精神的意义远比写实的技巧和创作方面更为重要和深刻。黑龙江油画在创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注重写实手法对现实生活的再现,不管是瑰丽的景色还是朴实的农民生活,都被画家们用写实的精神收录在油画中,深层地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乡村平和朴实之美。

1.2 油画创作新探索

时代是不断变化的,地域性油画的创作素材;来源也在不断地多样化、丰富化,这对油画创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新时代的油画创作既要关注现实,同时也要凸显个性化,将时代的变化真实地再现到油画创作当中,促进艺术形态的新发展。当前油画艺术的发展趋势总结来说就是:素材多元化与融合;文化传承与创新;地域性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推广。如今的时代是一个容纳百家、多元并存的时代,油画家们可以尽情发挥,将个人理念融入创作中去,林建群的城市风景画《负片印象中央大街》从风景油画的形式语言上进行了拓展;田卫平的《地表――系列》《月光雪地》《北方・初雪・田野》等作品以全新的航拍视角,采用岩彩表现沙质的特殊机理及立体材料语言的多功能发挥,表达了北国辽阔的边疆意境,这些都是艺术家们的创新与探索尝试。虽然近几十年来黑龙江油画有很大发展,但是在很多方面还仍有不足,画法流于优越技巧显得浮躁,忽视了再现背后深刻的写实精神所蕴含的社会文化,过于强调表面的再现忽视了研究。这对于黑龙江油画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油画水平的提高,需要深入观察描绘对象,再通过心灵感触将之铺展与画布之上,而不仅仅只是流于表面上的形式。

2 油画中的地域性文化探究――以内蒙古油画为例

内蒙古草原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发祥地,祖祖辈辈都以草原为生,因而,他们生存、发展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带有浓厚的草原色彩。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特殊生活方式造就了游牧民族不同于农耕民族的心理特征、民族性格、文化习俗,同时在审美观和对美的追求上也颇具特色。他们崇尚阳刚、自然、朴素之美,并且在美的表现上粗犷、昂扬、激情豪放,这也是内蒙古油画的创作源泉。内蒙古文化的形成始于草原,也创造出了别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因此,说起内蒙古油画,我们就不能不谈草原文化对油画创作的影响。内蒙古的油画创作自成一派,被称为“内蒙古草原画派”,它借助于草原民族自身独特的地域性,在草原油画的创作上以自然、朴实、真诚和热情的强烈草原气息与气质赢得了中国美术界的好评,可以说,没有草原文化,就没有如今的内蒙古油画,所以,想要研究内蒙古的油画创作,就必须深入到草原,从草原文化的深层分析入手,去探究油画创作背后的地域性文化。内蒙古草原画派还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老中青艺术家,如妥木斯、燕杰、叶立夫、马莲、吴厚斌、王延青……等,他们作品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却都是以草原作为共同的表现主题,将草原地区的文化以及牧民生活艺术地再现。

谈到内蒙古油画,我们立刻能想到的几种元素就是马、“那达慕”、牧民生活、草原风景。内蒙古油画中描绘马的作品数量相当多,而且艺术水平也最高。例如,妥木斯先生的作品《两匹白马》,通过描绘一个美丽的蒙古族传说,来表现草原民族的精神,只有对蒙古民族有着深刻了解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先生作品内在的深刻含义。以此来说,民族特色就不仅仅是一句空话,它真切地通过艺术作品的描摹展现在了人们面前,看似普通,实则内力有着惊人的文化魅力。草原文化与马的密不可分,让草原油画中充满了马的影子,同时“马背民族”也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马背文化”,对蒙古民族来说,马就是他们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一种生动的、充满活力的生命象征。作为内蒙古地域性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马为草原油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深刻的文化内涵。”那达慕“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聚会,是蒙古族最具游牧民族特色的一种民俗活动,常年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民族,将他们对美的认知延伸到这项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是强健、雄浑、豪放之美,这给草原油画的创作带来了有别于其他油画创作的阳刚。健康之美,更能体现生命的鲜活与奔放,这也是王延青、燕杰、朝克巴图等草原画派艺术家在描绘“那达慕”时所表现的深层文化内涵。草原油画在题材的选取上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牧民生活和草原风貌的描绘。草原有别于高山、平原、丘陵地带的特殊风貌让人直抒胸臆、心胸开阔、纵情恣肆,也促使草原民族形成了豪放、不拘小节的民族性格,这给内蒙古油画的创作也带来了无数的灵感。

3 小结

当代的油画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我国油画发展只有深刻扎根于本土文化,展现地域特色,将时代精神与地域文化内涵相融合,才能使国内油画在未来的发展中始终充满着动人的精神魅力,延长油画的艺术生命,不断创作出一些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 项强.中崮油画地域性语境的比较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6).

第9篇:油画的艺术特征范文

1.色彩的定义

色彩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大自然失去它的色彩,整个世界就会变得单调乏味;绘画中失去色彩,就会丧失传达感情最有力的工具。色彩在油画艺术中是最富有表现力和冲击力的元素,能够直接传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给油画欣赏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色彩超越了地区、国家、种族的限制,成为人类共同的语言之一,在中西方的现代油画中,色彩被广泛的运用和传达作者的情感,色彩会直接对人的心理和情感产生影响,冲击人的心灵感受或者与欣赏者实现思想上的共鸣。色彩不仅是现代油画中的重要元素,更是油画所使用的重要工具之一,画家在进行油画创作时,能够运用不同的色彩进行油画的创作,通过色彩的搭配和使用创作出一幅幅不同的油画作品,每幅作品都有作者的情感感受和体验,色彩则是作者与欣赏者之间传达情感的桥梁。每个时代的艺术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家,都会用不同的色彩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实现色彩与作者情感的融合。色彩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我们从色彩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同时色彩又影响着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观念。

2.色彩的产生

色彩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色彩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色彩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又以各种各样的具体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在物理学的角度而言,色彩是由光通过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具体可以分为七种基本色调,即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的物质对光的吸收和反射不同,不同颜色的光也会出现不同的反射现象,由此形成了五彩斑斓的世界。色彩无处不在,人类的产生、发展的过程色彩始终是作为其中的一个要素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进步,人类对色彩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而且形成了关于色彩的一系列理论。人们会对色彩的不同波长、波段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体验,人们对色彩的认识首先是来自感官的认识。首先人类通过眼睛看到色彩,色彩会对人的视觉产生一定的冲击;然后大脑会对色彩进行分辩,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人类对不同的色彩情感感受是不同的。

3.色彩的重要性

色彩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经历了单一的变化到复杂、动态的变化过程;它从平面的色彩过渡到立体可感的状态,色彩作为油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已经成为油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油画成功与否的关键。色彩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它是最活跃和最有冲击力的因素,它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丰富了人类的生活,承载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精华。色彩不单单是在中西方现代的油画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而是早在人类历史发展之初,就已经有了色彩的运用和搭配。例如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中国古代的建筑都融合了色彩,色彩丰富了它们的形象,色彩成为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是油画艺术中重要的表现形式,色彩以其直观性、可理解性、丰富性、多变性以及共同性成为油画中表达情感最主要的工具,色彩具有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特点,把各种信息、心理、情感等夸张或者合理的色彩的表现出来。表现了人类情感的丰富性,有时还会达到深不可测的艺术高度,可以说色彩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历程,基本上已经摆脱了对形的依赖和附属地位,成为独立表达情感的工具之一。

4.色彩的情感表现特征

情感就是指人类在实际的生产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会形成对事物自身的某种观点和看法,这种观点可以人与人之间是有区别的,但是都是属于人类不同的情感感受和体验。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色彩,始终处于五彩缤纷的世界中,人类对接触到的事物并不是无动于衷、麻木的状态,而总是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感受,或者高兴,或者悲伤,或者忧郁。而人类接触事物首先的步骤就是通过眼睛观察,那么色彩就是最直观、直接作用于人类感受的因素。在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中,作者都是抱有不同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感受进行艺术创作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而色彩则是传达作者感受最有力的工具,能够让作者进行发挥自由的进行色彩使用和搭配,以此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和作品感情。色彩的情感表现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色彩本身就属于情感,色彩存在与大自然中,本身不带有任何的情感,但是人类面对不同的色彩时,会有不同的情感感受,可以说人类赋予了色彩情感。(2)色彩的情感表达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和自我特征。在油画艺术中,创作者会使用不同的色彩进行情感表达,同一种情感由于作者的不同也会运用到不同的色彩,色彩的使用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个人性。(3)色彩居于象征性和装饰的特点,色彩从原始社会就已经被人类所使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对于色彩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比如,中国认为红色是代表吉祥欢乐的色彩,多在结婚等喜庆的环境中运用,然而西方则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色彩,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红色。所以色彩在一定的环境中有不同的寓意和象征。此外色彩还具有装饰性的特征,色彩对情感的装饰特征主要体现在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等油画中,他们会利用一些看起来比较简单的线条进行绘画创作,利用线条对色彩进行分割和变化,多运用夸张色彩实现鲜明的对比,追求欢快明亮的角色和色彩对绘画的装饰性,创作出的油画具有旋律。(4)色彩的情感表现是与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关的,西方文明始于海洋,西方人对蓝色具有崇拜和喜爱之情,中国始于陆地文明,则大地的黄色是东方人的代表颜色。历史环境的不同使得色彩在不同生活环境下的含义不同。

二、中国现代油画的艺术情感体现

1.中国现代油画的情感发展历程

中国的现代油画艺术是从西方引进和学习的,早在17世纪初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到中国传教,同时也把西方的文化传播到了中国,就包括油画艺术;直到爆发才开始大规模的进行传播。西方的油画艺术在中国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带有中国情感特征的现代油画艺术。到了20世纪初,中国大批知识分子去西方学习绘画艺术,并且与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相结合,丰富了中国的绘画艺术。情感色彩被运用到绘画中在中国古代很到就已经出现,古人的泼墨泼彩式的绘画创作就是强调色彩与空白纸张之间的结合,作者通过线条和色彩勾勒出所要传达的意境,中国古人特有的生活成为色彩情感绘画的现实土壤,具有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近现代以来,中国的绘画童谣也是要求写实的,线条勾勒变的更加细致和精确,色彩的运用变的更加灵活多变;同时作者也学会运用更加丰富多彩的色调,来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2.中国现代油画的色彩情感表现的功能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油画创作者的思想束缚减少,社会思潮活跃、文化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人们的精神实际变的更加自由,政治对精神世界的影响逐渐淡化。思想自由的基本条件使得很多的艺术家能够自由的进行思考和创作,从自我感知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进行创作,色彩是油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油画的创作者运用丰富的色彩填充画面,增加画面的动感和视觉冲击力,从而表达画家的主观情感和抽象性的创作思维。目前来看大多数油画摆脱了线条和框架的束缚和限制,主要是运用色彩进行创作和情感的表达。时代在不断发展,人类的文明也在不断地进步。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我国的油画艺术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油画的色彩观念和色彩理念在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首先油画色彩的情感主要体现在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出发上,中国许多的现代油画作家,在学习西方油画绘画的技巧和专业知识以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绘画技巧,创作出较为抽象的油画作品。油画作者根据油画的本身,运用一些较为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油画的大致形状,然后用色彩丰富油画,创作出抽象的油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创作理念和情感感受都通过对色彩的运用体现出来;然后在油画的艺术建构上,油画创作主要体现在油画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思想情感和生活的写照。

三、西方现代油画艺术的情感体现

1.西方油画的基本情况

油画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的写实阶段,油画就是对现实世界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二阶段是印象派时期这一时期主要强调的是对色彩的运用和创新。第三阶段是现代艺术时期,以梵高、高更为主要代表人物,第四阶段是当代艺术时期,也称后现代艺术时期,油画的创作者更加注重自身的情感表现,色彩与情感的融合是这一时期主要的特点。

2.后印象主义时期油画的情感体现

19世纪中期,以梵高、高更为代表的抽象油画艺术是色彩情感体现的高超阶段,这一阶段的油画作家,高度重视油画的创作色彩,强调色彩、光影和线条的应用,强调作家的感受和情感体现。从印象主义开始,油画作者强调对大自然的免回和创作,他们大多进行户外写生,根据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和内心的感受来描绘自然。到了后印象主义时期,画家则不注重对现实的描绘,更倾向于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主观情感,他们认为应该把色彩从线条和明暗中解放出来,更加注重光与色的搭配与合作,突出色彩在油画中的作用,通过冷暖色调的搭配和各种绘画技巧的使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冲击,充分表达创作的情感感受。后印象主义油画创作第一次把光和色的搭配融合在油之中,创造了以环境色和光源色为基础的现代油色彩写生学。在塞尚的作品中,大都是静止的物体,如酒瓶、水果、桌布等,他是提出结构面创作的第一人。表面凌乱的物体摆设涵盖了塞尚对结构和美学的体验,色彩浓淡对比鲜明,圆柱体、球体、正方体等运用合理恰当;高更的画作,吸收了东方绘画、中世纪的宗教艺术等艺术特点,强调绘画的原始美,大多用颜色比较灰暗的色调进行油画的创作。高更的作品不仅表现了他的情感感受,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梵高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异味油画作家,他的作品以抽象著称,他在创作中习惯用强烈的色彩和抽象的线条进行创作,从而表现出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感受。

3.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油画情感体现

除了印象派、后印象主义的油画情感体现,表现了作者创作油画的高超技艺和绘画技巧,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结晶;之后也出现了一些具有鲜明特点的油画创作流派,体现了创作者个人内心的感受。野兽主义是在后印象主义潮流发展之后,在法国兴起的油画创作潮流,它没有具体的口号和理论,但是野兽主义却是法国在那一时期油画的发展特点。野兽派画家注重表现绘画色彩的亮度与纯度,色彩作为抒感最直接有效的工具,他们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色彩,大胆的进行绘画和创作,充分地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野兽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是马蒂斯。立体主义是西方现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画派,它对西方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绘画技艺有着深远的影响,更对雕刻、雕塑等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立体主义在塞尚的结构创作基础上,利用各种各样的立体进行结构的重塑,希望在绘画中体现结构美和立体美。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毕加索。表现主义色彩以及蒙克的呐喊主义,它主要兴起于德国。表现主义倾向于对色彩的表现和描述,表现主义重要继承了德国古典浪漫主义的特点,注重主观表现和色彩感受,追求形象上的夸张和色彩运用上的强烈对比。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蒙克。抽象主义色彩观念是一种形式上的绘画,根据绘画的内容和特点被分为热抽象和冷抽象两类。抽象主义不以具体的实物作为油画创作的客体,而是通过线条、形状、块面以及构图等进行油画创作,从而表现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抽象主义强调色彩是建立在作者内心感受的基础之上,色彩服务于作者的情感感受,它的代表人物是康定斯基。

四、结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