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道路建设流程范文

城市道路建设流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道路建设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道路建设流程

第1篇:城市道路建设流程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施工管理方法;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质量;城市化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2-012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157

1 概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市道路工程建设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尤其近些年来,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国还有许多城市,特别是中、小不发达城市在道路工程质量方面仍然和发达城市的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城市道路建设的质量不合格甚至是“豆腐渣”工程也时有发生。对于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综合的问题,影响因素众多。但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施工阶段对于质量的管理控制不达标造成的。因此,城市道路施工阶段如果缺少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指导必将会出现城市道路施工过程的不规范,导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所以,保障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的关键就要确保整个道路施工过程的严格管理控制,高质量的道路施工才是解决道路质量问题的关键。

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的管理仅仅停留在施工技术的改进和研究以及道路通病的预防和控制上,主要依靠各种先进的技术措施来提高道路质量,而对于道路施工管理方面的方法和措施研究较少,缺少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有针对性地对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改进办法,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是目前的首要问题。

2 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简介

2.1 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依据

城市道路施工管理是指按照道路施工建设过程的管理办法,对施工材料、操作步骤、工艺流程、质量等重点内容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以设计施工图纸、合同样本、工程质量标准以及专门的技术法律法规等作为施工管理的主要依据。

2.2 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原则

2.2.1 质量第一的基本原则。城市道路施工建设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在实际开展工程建设时,一定要把质量放在首位,一切以质量为核心。

2.2.2 坚持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原则。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对整个道路施工过程起着监督和指导的重要作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是整个城市道路工程管理系统化和程序化的发展要求,其涵盖了道路质量管理的目标、方法和标准等,对保证工程质量和提高施工企业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2.2.3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道路施工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突出“人”的重要性。施工人员作为整个道路建设过程的劳动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创造性,增强责任意识,避免人为工作失误是开展施工管理的前提条件。

2.2.4 坚持防控结合的原则。防控结合主要指要充分做好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工作。积极主动地严格检查工程质量、工艺流程和中间过程的质量问题,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防微杜渐,确保道路施工工程质量。

2.3 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主要环节

城市道路在设计完成后,施工单位开始进入施工现场准备施工。道路的施工阶段是实现前期城市道路设计工作完成道路实体建设的主要阶段,这期间施工管理工作的好坏将会直接关系到道路的施工质量。所以,根据城市道路施工工艺流程的特点,可以将施工阶段的管理分为三个重点环节开展工作:

2.3.1 事前管理阶段。在城市道路正式施工之前也就是道路施工的准备阶段,施工管理人员要充分做好道路施工的所有准备工作,对早期影响道路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做好管控工作,保证道路施工建设的顺利

进行。

2.3.2 事中管理阶段。这一阶段可以称为城市道路施工的过程控制阶段,主要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各类生产要素,如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环境和施工设备等的管理工作,包括各类作业技术的实施状态以及结果的管控,是整个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重点。

2.3.3 事后管理阶段。这一阶段是施工企业开展城市道路施工整体质量的自检和验收、工程资料的存档归类以及工程保护工作等。施工企业的自检有别于道路的竣工验收工作,主要是企业内部人员自行开展的工程质量检查而非建设单位组织施工方、质检部门共同参与的竣工验收。

3 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第一,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前,要对设计施工方案进行充分验证。设计人员要汲取国内外道路设计施工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将我国道路设计工作和国际接轨,充分运用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我国道路建设工作保驾护航。从我国城市道路的设计角度出发,不仅要充分考虑道路的整个施工过程,还要注重周边配套设施的基本建设,一般设计工作都要高于设计标准并保证设计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第二,打破市政道路施工建设单位的垄断地位,公开招标。招标前,要认真审查各个施工单位的资质,对于机构的招标行业要加以规范。严格审查招标单位与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杜绝招标过程的不合法行为,根据施工建设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最优建设单位。施工前,要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制定监督和检查措施,有效避免由于制度缺欠而出现的质量问题。

第三,城市道路施工建设过程要严格执行监理制度。以往,我国许多道路工程缺乏严格的监理制度,仅仅根据个人经验进行验收,这必将会导致日后使用时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监理人员要负责道路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指导和管理道路的整个施工,不仅要认真做好工程变更记录、工作量核实和质量验收等工作,还要做好工程项目中的沟通协调工作,发挥监理工作职责,保证建设项目质量。

第四,城市道路建设施工完成以后,需要根据道路的验收标准进行统一验收。一般情况下,除监理机构外对应道路的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参加,验收合格以后方可使用。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必须修复完成后才可交工。同时,施工单位要按照合同条款中的保修期限和制度,对道路负责到底。保修期内出现的质量问题,要无偿

维修。

第五,市政道路管理部门要按照道路等级分类和养护保养定额,逐年核定养护维修经费,统一维修养护。同时,对维修和养护工程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检查,保证施工单位要按照规定期限完成修复竣工,监督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防护措施,保障行人和交通安全。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和艰巨的工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归纳总结了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相关对策,希望对今后城市道路整体施工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侯雪松.浅谈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7).

[2] 梁金江.公路工程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第2篇:城市道路建设流程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 深基坑施工; 工艺流程;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使得城市建设的发展朝着高层建筑和公路的高架建设的趋势发展,促使人们对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越来越予以重视。由于道路工程所处的地质和水文情况不同,城市道路工程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存在区域性,而且还要受到周围的建筑、地下管道的位置等因素限制。因此对其施工及质量安全控制的研究分析非常有必要。

一、城市道路工程深基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城市道路工程深基坑施工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第一点,对施工的方案加以全面掌握,对施工图纸进行核对并确定相应的标高和施工位置,明确施工的工艺流程和采用的施工技术,完备施工的机械和所需的材料等。在此过程中,总工程师肩负对施工图纸的严格审查工作,要对现场的地下管道等情况有详尽的把握。第二点,要落实责任到个人,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义务和责任,确定总负责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员和安全监督员名单,并明示其工作的职责和范围。

二、 城市道路工程深基坑施工的工艺和流程

城市道路工程深基坑施工中主要涉及到对特殊地基进行处理,土方的开挖,并进行深基坑的支护建设等工作内容。

2.1对特殊地基进行处理

在进行深基坑的开挖工作时,有时会遇到废旧墙体或较大的石块土块等特殊地基,这时需要进行及时的排除清理工作,保证城市道路地基的稳固,避免日后道路开裂或道路损坏等问题的发生。在对特殊地基进行处理时,可以先将特殊地基内的障碍物挖出,然后用土砂的混合物进行填实处理。如果基础部分是在软土层里,可以先在软土层进行砌块的构筑,在基础处用钢筋进行预埋。特殊地基中的软土地基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城市道路发生非均匀沉降,造成后期道路开裂或其他损坏现象发生,所以要结合道路所处的地质情况采取适当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通常用的处理方法是置换法、强夯法、排水法、灌浆法和混凝土灌注法等。对特殊地基进行的处理十分必要,在处理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如果处理的方法不合适或处理的比较粗略,会造成安全隐患,严重时可发生建成道路的开裂现行,严重影响道路的施工和周围建筑物的稳定性。所以要对特殊地基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认识,保证采用的处理方法适当而科学。

2.2土方的开挖工作

进行土方的开挖工作之前,一定要保证前一阶段的施工任务已经严格根据要求完成了施工。开挖土方要严格遵循施工图纸进行,并且在开挖前要做好施工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将场地地面的障碍物清理,对工程地段展开实地调查,了解地质情况。同时,还要对地下管线或管道的埋设情况详细掌握,以便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另外,还要将开挖中涉及到的排水设施和电力设备进行检查。在进行开挖时,要保证开挖工作符合相关的规定,而且必须有条理的安排开挖工作,并且将反铲挖土机和人工相配合进行开挖,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挖出的土方进行合理的利用,若不能利用则可以安排专车运送到固定的地点集中堆放。管道基坑的开挖可以以1∶ 1 的方式进行放坡,并且一边开挖一边后退,在基地的两侧可以保留宽约40cm 至50cm 的工作面。开挖过程中还要注意随时对坑底的标高和宽度进行检查,如果宽度不够则要进行及时的修整,达到设计中的标高后进行修坡清底工作。在开挖工作中要杜绝挖掘机操作人员不听指挥的现象发生,不可超挖以免造成土体的扰动,在开挖尽头要将坡度放缓至1:2并压平。

2.3深基坑的支护建设

城市道路工程深基坑施工工作中的支护建设,是指在深基坑施工中对基坑和基坑壁的建设支护进行围挡防护,对附近的建筑物和地下埋设的管道进行维护和检查,这是保证深基坑施工安全进行的有力措施,具有临时性,涉及多方面问题,在支护建设中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支护建设工作的成败不仅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同时也会对附近的设施和建筑及地下管道等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而城市的大环境限制了工程场地的规模,所以在有限的场地里开挖深基坑,对相关支护建设的要求就更高。

在建设城市道路深基坑支护工作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对于工程的造价、施工的条件和进度、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因素等,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配合开挖状况及地质情况对支护的构造进行选择。

三、加强城市道路深基坑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在城市道路工程深基坑施工工作中,常会由于场地的分散和技术人员的水平不一给施工的统一管理造成困难,导致施工质量和安全不易保证,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3.1对材料严格选择

施工材料是施工建设的基础,必须对城市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要用到的建筑材料和原材料加以严格的选择。要慎重的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材料供应商,严格管理材料的采购人员和运输人员,在材料进场时必须做好相应的合格验收工作。

3.2确保施工工艺符合规定

进行城市道路工程深基坑施工中,施工工艺是最重要的环节,要保证施工过程是按照规定的工艺和流程展开,确保施工工作符合相关的验收标准和规定,便于后期的合格验收。

3.3对施工机械和设备维护保养

施工用的机械设备是施工的物质基础,在严格选择机械设备进场的基础上,要对所有设备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在施工中正常运转。

3.4建立并完善监察系统

进行深基坑施工之前就要建立相应的监察系统并加以完善,保证监察工作可以有效而合理的进行,实现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察,对可能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排除。

3.5加强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在城市道路的深基坑施工中,安全控制是最重要的内容。在进行开挖前,要对城市道路工程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安全隐患的排除,深入把握场地的实际情况,同时根据工程的特点切合工程实际针对性的编制深基坑施工安全开展的专项施工方案,完善组织设计对施工过程进行有力的指导。对于深基坑施工人员要加强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并进行必须的安全技术交底,细致每一步的施工计划。城市道路的深基坑施工具有危险的突发性,所以要建立应急救援预案,保证发生安全事故的第一时间可以及时展开救援工作。最后,还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日常检查和监督管理,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排查处理。

3.6加强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对挖掘机驾驶员、焊工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要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在施工前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技术合格者方能上岗。而且要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进行医护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培养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意识。

四、结束语

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对城市道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中,由于城市环境的限制,深基坑的施工工程常会影响其地下管道和附近建筑物的安全。所以对城市道路工程深基坑施工的工艺和质量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第3篇:城市道路建设流程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 城市管网线 因素 解决方案

一、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考虑的因素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日趋的进行不断地提高,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城市管网线也越来越复杂起来。由于城市管网线没有同道路一起施工,因此城市道路二次开挖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浪费了人力物力,而且对社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舆论的意见也很大。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就应该考虑从以下的因素。

一)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道路设计的框架。通过一个城市的空间的合理布局,使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在进行规划的同时要考虑其制约的因素。从而进行远景的规划,例如通过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框架,解决城市远距离的基础设施与近距离的基础设施,从而确定城市的最终结构框架,同时要确定城市管网线和排污等设施建设方案,最好的和最优的方案,避免重复建设,这就需要进行良好的城市规划。

二)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无非就是对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来进行建设。而城市道路的设计与建设是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城市道路建设好后,道路体系也就此形成了,城市框架在道路体系中彰显出来,那么就有了城市的基本雏形。但是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和建设中,没有章法可循的局面就会造成重复性的建设,形成了恶性的循环,不仅浪费了很多资源,也会让群众怨声一片。包括施工污染、安全隐患、交通堵塞、汽车油耗等等。例如武汉的城市道路设计以及发展,长江以及长江的支流沿岸存在很多漂浮物和污染物,武汉三镇得城市道路已经进行多次的修建,同时新建了扩建和很多道路,市区内的给供给的排水系统,天然气管道以及各类管网线的改造开挖地面若干次。不仅仅是浪费了人力和物力,也同时浪费了很多良好的资源,更重要的是耽误了时间,在进行重建时又会带来更大的难度。

三)城市管理

以人为本的进行城市的管理。城市管理的对象和主体都是人,所要进行管理的目标和目的也都是人,因此要以人为本,注意人的发展。打造一个有责任执法能力强高素质的队伍来进行城市的管理。另外要不断地培养市民的城市意识,将市民的整体素质提升上来。

二、城市管网线的特点

一)种类较多

供水,排污,雨水,电网,通讯,煤气,网络。

二)经常翻新

城市的发展速度较快,经常拆迁,进行扩充或者因为一些原因而进行翻新,就会对基础设施中的管网线进行设计和调控。

三、城市道路设计对城市管网线发展的一些方式

一)三种道路形式的管位布置

城市道路一般分为24m,42m和60m宽的道路,《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一89)规定,道路红线宽度超过30m的城市干道宜两侧布置给水配水管线和燃气配气管线,道路红线超过SOM的道路城市干道应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线。经过了多次的审核研究以及实际的运用和实施的效果来看,24m以及42m宽形式道路宜单侧布置管线,60m宽的道路应采用双管线布置。

二)管线高程的分配

管线的位置安排好后,就会安排管线的高程分配,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至下的有序的进行排列,使各个管线相互有序的错开,不要纠结在一起。

三)管线之间距离的控制

在管线进行设计或者进行施工时,分反复杂的管线要将全部避开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也要按照规定中的来进行,加强和完善管线之间距离的控制。

四、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

1、体制上

目前,城市地下管线规划设计主要通过各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和管线综合规划来进行。有时候会有两个部门合作进行,或者由规划部独立进行。在进行建设时,不能统一的进行规划和完成。

2、规划设计

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很多技术人员没有被良好的进行分工,在专业知识方面缺乏系统的培训,那么就会在进行规划与设计的问题上出现问题。另外对于地下管线建设的审批流程资料不全面,很多项目无法进行良好的规划而就此延误的情况的发生。

3、监督管理

政府对于地下管线建设过程缺乏实质的监督管理,只是进行了项目与规划的批准,却没有真正的进行询问和核实。也没有在项目进行建设时进行监督。

4、管线建设不能同步进行

由于各管线产权受到将资金,计划等各种条件的制约,造成城市道路建设与地下管线建设速度参差不齐。管线多建少建的情况经常发生,不仅浪费资金,还影响城市的交通。

5、盲目的进行施工

地下管线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如果没有专业的对地下管线进行过管理,那么就会存在数据的偏差。由于对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不了解,那么就会在施工时出现盲目施工,就会相应的造成原有地下管线损坏、局部停水、停电、通讯中断等事故的发生。

二)解决方案

1、加强各类管线公司的协调

在管线规划中,除市政工程外,其余管线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为了使城市道路设计对城市管网线二者相符,在道路和城市管网线方案的设计被采纳后,将设计的人员与相关管线单位的人员来进行沟通,更好的进行协商,以便解决问题。

2、发展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管网线也在不断的增加,原来城市的将会被废弃或更换。如果对涉及到的地下管网线进行时空数据管理时,就会遇到新旧管线撞车而被迫进行停工,那么就要及时的更新和补充新建和改建管线的信息,并将已经进行过变更的时空数据管理进行记录与分析。

3、对管线的管理做出强化的管理

管线数据的格式以及标准流程,管线工程在建立前的所有资料的审批流程。对于需要配合的管理机构的规定以及在城建中管线的探测,测量等一些的资金的流动规定。以市政府及需要建设的主管部门为主体,建立专门管理管线的机构,负责协调管线专业管理,将所有的关于管线方面的资料并进行整理汇报,由主体部门对城市的地下管线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埋设、统一管理。

4、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管理

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及时向城市地下管线主管部门进行通报,要非常了解地下管网的分布,根据地上道路的分布情况,来合理的制定和规划管网的进行施工的方案以及有效地注意安全的防护措施。

5、制定紧急方案预防突发事件

单位在进行施工之前,就应该准备和制定紧急方案,提高地下管线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事故应急方案,及时有效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挖破、碰断、损毁地下管线等事故时,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方案,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4篇:城市道路建设流程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改善方法分析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城市人口占百万以上的城市数量也尤为繁多。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极为惊人,同时国外相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人口问题和交通拥堵问题等。所以我们应该正视此种交通拥堵现状,应以从点到线制约方式为主,从局布治理发展到整体中和治理,以保证城市生活质量和城市生活效率均保持稳定。

一.城市道路拥挤状况中人为因素要点分析

人为因素交通守则遵守是使得城市交通体系平稳运行的有力保障之一,反之则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交通拥挤。所以只有科学合理提高人为交通意识才能够使交通运行效率逐渐趋于理想化。就交通道路建设过程中的排队日而言,假设没有城市交通道路协管人员进行交通道路秩序维护,那么此类价值日设定便毫无意义可言。若此时不能及时提高城市交通道路运行质量和城市交通道路运行效率,就应采取相应惩罚措施来进行合理监管,乱世重典策略无疑是治理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城市交通道路拥挤状况的绝佳手段。另外需要提到的一点就是,各省市区和直辖市地区内部的武警官兵以及相应公安干警等,负责此类职务的工作人员也没有人尽其责,对一些不法交通行为不能予以及时处理,交通拥堵状况和交通事故状况等时有发生。其职位形象落差感相对较大,法律对工作人员和驾驶人员来讲形同虚设。

二.城市道路主干道建设问题所造成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现状分析

我国重点城市未来交通建设工作已城市直线道路的相关建设工作和治理工作为主,将重要交通干线转化为较为普遍的交通支线与城市交通道路主干道之间互相结合于配置。在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的基础上以距离谋求发展空间,将城市次干道海面效应与城市支线道路海面效应均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形成较为完美的渗透效果,并对城市主干道中基础交通运行流量进行科学合理支配与分流处理。现在我国重点城市城市交通建设大多数做到了次干道设置大于主干道设置,城市道路支线路通常大于次干道,拥有较大车流量和人流量的城市道路交通主干道和城市道路交通个次干道之间相互监管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相对保证交通网的具体作用得以正常发挥。要想完成上述设想以及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现象治理的话,就应该从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现状进行考虑,并利用先进科学管理技术和先进治理办法等进行权衡制约。

三.建立正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和先进科学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1.加强GPS系统在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治理中的应用

随着现下我国智能城市道路交通大会的正式召开,GPS技术系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会议中主要讨论重点就是GPS导航系统应用与处理,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已对城市交通车辆GPS系统进行较为正规的普及与监测,并运用系类GPS系统对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检测与考察。因为GPS系统应用面较为广泛,其不仅适用于城市交通道路实时检测,其还多用于城市道路交通指挥等,合理运用GPS系统可对城市交通拥挤路段状况进行协调并对相关车辆加以引导语指挥,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交通拥堵的状况发生。将GPS城市道路交通指挥总部系统与当前我国城市职能交通系统间进行具体细节配合,在实现城市道路交通一卡通行的基础上完善交通智能指挥体系,采取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机动车导航手段和相关停车合理诱导手段等,建立正规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指挥网络。

2.建立相应城市道路交通智能交通网络

此条中重点就是加强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网络并也要对此种类型交通网络结构和体系等加以完善和治理,因为有效加强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网络科与城市道路交通支线次干道建设流程同步实施。还应该加强交通建设硬件配备和交通建设软件配备等,以确保我国重点城市交通状况的整体优化与改善。智能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是必须要实施和切实履行等,但是对交通防堵意识进行宣传和传播也是不可或缺的。市民应该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行车过程中礼貌避让,使得文明行车之风得以建立。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严格式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可有效提高城市居民交通行车的整体素质,同时也使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有所缓解。

3.城市交通道路相应指示等设置要点分析

城市交通道路指示等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城市道路交通红绿灯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协助交通管理,但此时若指示灯设置处和设置指示灯长度存在缺陷,其不但不能有效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甚至还会使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状况更为严重。众所周知,城市道路交通公交系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乘客也是其中重要组成因素,假设上述二者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对城市系统构建造成一定影响。

4.合理解决城市道路交通公交系统和乘客人员之间的矛盾

就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而言,城市道路公交系统和乘客之间的矛盾关系极为明显。大多数城市公交公司对此反应较为强烈,因为客运整体数量无法得到正常保证,此时的具体运营车次便受到制约,公交公司不能只为了单纯的发车和发车。而乘客则因为等车难的问题而纠结,在等待公交车辆过程中对其所到时间并不确定,甚至会出现有时不来但来时数量众多的状况,待乘客上车之时也不知何时才能到达指定目的地。所以我们应该针对此种情况对城市交通公交站点进行合理设置,将车隔时间不合理现状进行改善,合理控制车隔时间,保证公交车辆运营周期逐渐趋于合理化,使得城市道路交通公交车辆运营车次正常并避免乘车困难状况的发生。准确掌握发车时间并提高发车效率与安全行驶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状况。

结束语

广义而言,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是当前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主要阻碍因素之一,其直接影响着城市基础经济发展。本文针对当前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对城市交通道路拥堵原因和城市交通道路拥堵的改善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为我国交通城市道路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新民,李之鹏,丁黎黎,闫春.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模糊评价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3(04)

[2]张江洁.城市发展 交通先行――以山西省阳泉市为例[J].中国市场.2013(30)

[3]冀朝伟,范敏,朱兴东.一种基于粗糙集的区域交通绿时控制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23)

第5篇:城市道路建设流程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设计思路;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道路建设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在对城市道路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道路设计方案,需要照顾到各方面的因素,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为此,要采取合理的城市道路设计方案,对道路设计的流程和思路进行重新定位,并掌握道路设计中的技术要点,使道路的布局更加合理,促进城市道路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城市道路设计概述

城市道路是全部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基础建设的核心环节。在城市化发展以及建设工作之中,城市道路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是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通常来说,在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由于城市道路本身就属于市政交通的一种,其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要求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与意义,因此在设计中通常都是从公共设施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不仅仅只是关注到它的使用功能上的发挥,并且对于它的艺术效果、使用效果则都是要求应该加以总结以及完善。

二、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在目前的道路工程中,传统的道路设计模式早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通常都是以人性化为主要设计模式和设计标准,其设计要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拥堵不能只靠简单地拓宽道路来解决

在一些专家的眼里,未来的城市交通依靠的不是机械。通常当人们在面临交通拥堵的问题时,都是使用加宽马路的方式,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之上解决问题。通过对世界先进城市交通状况的研究显示,道路的宽度与拥堵程度并不是相辅相成的。在我国城市之中大量使用的立交桥以及环行交叉不仅仅不能解决塞车的问题反而在一定的程度使得问题反而加重,人们应该理解城市属于行人而不是汽车。所以,我们应该不断的提倡公共交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

2、道路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对道路的使用质量以及交通运输状态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好的线形设计,不但可以给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便利的通道,同时也应该跟沿线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使得乘客路途的疲劳及时得到缓解。站在景观以及安全观点来说,使用比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比漫长的直线以及短线更为合适。抛去主干路以及交通性的干道不应该使用比较多的转折之外,通常的道路都会使用比较合适的转折,并且来设置偏大的曲线,使得沿线周围的建筑物以及自然景色产生一定的变化,这样的话就可以及时消除长直线的单调,缓解司机的驾车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方面

1、交通性道路

交通功能性设施主要是以车行交通服务作为主要目的,路灯、护栏、候车廊以及人行天桥这些设施的设计应该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交通标志、标线的选位应有一定的提前量,方便驾驶员在快速行驶中能够及时对前方的路况条件以及管理要求有所了解。

2、生活性街道

(1)道路的平面线形可以设计成蛇形或者锯齿形,使得进入的车辆可以减缓车速,也能使得外来车辆因线路曲折不愿进入而达到控制车流的目的,同时也会使得曲线形道路对于居民而言趣味性更强,景观更为丰富。

(2)在道路的边缘或中间左右交错种植树木,这样就会有一种不易进入的环境,减少闲杂车辆的进入。并且,在道路上种植树木可以不断提高道路的景观,使得居住区的环境得到美化。

(3)在道路交叉口处设计成凹凸状,同时抬高或者降低路面部分,使得车辆驶过之时有一定的振动感,给驾驶者一定的警示作用。

3、道路设施设计方面

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街道设施是为人提供服务的。所以街道设施的规划设计应该要表现出对人的关怀,将功能与环境景观融为一体。对于人的生理需求及心理感受的及时关注,会让人产生舒适、方便、自然、和谐以及美好的感受。比如说在人流集中的商业街附近,应该有充足的停车位方便车辆的停靠;在高大乔木或花坛之间适当的点缀休息座椅,使得人在休息时可以亲近到自然,也能减少夏日的阳光对人的伤害;林荫小道、座椅、路灯以及电话亭等,则是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些小憩休闲的空间。坚持以人为本不仅仅应该考虑到普通人的要求,同时还应该将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考虑在内,营造出一个平等的社会环境。

四、城市道路设计的技术要点

1、横断面设计

在横断面设计的问题上,必须综合考虑城市交通的需求,并结合设计艺术、防灾避难、路网规划和线路布局等相关要素,满足人们对城市交通系统的需求,使城市空间发挥出最大的利用价值,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并要对建设资金进行合理的控制,尽量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城市道路建设的效率。

2、纵断面设计

在城市道路系统的设计上,要充分认识到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性,合理地设计道路建设所需的坡长、坡度、曲线等相关因素,尽量满足城市交通系统的组合关系,达到城市道路设计的相关指标要求。此外,还需要与现有的道路标高联系起来,使道路设计方案能够与城市道路施工环境中的地形、引道线型等因素相匹配。

3、平面交叉口设计

在这一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到平面交叉口与现有道路空间的关系,明确道路系统的交通流的情况,准确把握交通流的走向。此外,还需要合理设计交通渠化岛,对导流线、交通标志等设施作出合理的设置,使城市道路中的各种设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这是保证交通安全的需要,同时也能够使城市的交通更加的畅通。最后,要考虑到城市景观的设计需求,做好道路绿化等景观布置的工作,使城市交通系统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4、公用设施的布局设计

在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还牵涉到公用设施的布局问题。在设施的布局设计上,要合理设计公交停靠站的位置,在确保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为人们出行提供方便。在城市道路照明系统的设计方面,要综合考虑道路的平均照度与最小照度,并要兼顾到道路的垂直照度。另外,道路的照明系统有很强的诱导作用,要采取合理的设计措施使照明系统能够发挥积极的诱导作用。最后,在公用设施的布局方面还要考虑到生态绿化的问题,尽量不对城市的生态绿化造成破坏和影响。

5、给排水设计

在给排水的设计阶段,要明确各种道路进水口的类型与特点,根据城市道路建设的需要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设计出合理的进水口类型。要综合考虑到当地的最大降水量、道路宽度、地形条件等各种因素,合理控制进水口的位置,把握好进水口的间距,并要与雨水检查井相互协调。另外,不同的进水口类型,所需的间距也有所不同,在给排水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制定出最优化的给排水设计方案。

结束语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安全、有序、通畅的道路系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为此,要认识到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性,市政建设部门要综合考虑道路设计的相关因素和城市交通需求,不断学习和更新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把握道路设计的技术要点,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促进城市的健康、稳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日洁.关于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分析[J].四川建材,2013

[2]吴海俊,胡松,朱胜跃,段铁铮.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J].城市交通,2011

第6篇:城市道路建设流程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不仅对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城市的发展方向也有一定的影响。整齐的道路规划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城市的发展水平。在城市道路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规划设计和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协调一致。

二、城市道路规划性质

1、城市道路规划性质

城市道路的规划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城市道路 规划设计规范》把城市道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 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依据不同的功能要求, 城市道路还可以有:机动车专用道、非机动车专用 道、公交出租车(客运)专用道、商业步行街等功能 性道路。在一些规划设计文件中还可以看到:生活性干道、交通性干道、商业性干道等术语。可见,城市道路的性质是可以也应该根据其在城市中所处的用地性质而“因地制宜”的。有关规划道路性质的问题源于对城市道路称之“路”还“街”的思考,应如何协调好交通需求与城市环境的问题。“自盛唐以后,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大发展,出现了店铺为主的商业街道,沿街两旁还划出了种植地带,使古代城市道路的面貌起了重大变化。”。道路设计车速不是很高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单幅式(或三幅式) 的横断面形式(必要时中央可设隔离栏)。这样中间 车行道会显得非常宽阔,视觉反而很通畅;将绿化 带集中布置在两侧人行道区域,形成宽阔而开放型的公共绿地空间,结合路边城市家居、休憩服务设施的布置,给行人以宽敞舒适、休闲怡人的交通环境。诸如青岛的香港东路、南宁的民族大道、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和法国巴黎著名的香谢丽舍大街等,都是非常典型的实践案例。

三、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在目前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工作中,其主要是根据城市现有能用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城市交通流量、流向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管理为依据进行的一种综合性规划措施。在设计工作中,其一旦出现这几方面的问题和不足,那么很容易造成道路在运行中出现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现阶段,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更是备受人们关注。

1、道路管理规划的目的

截止现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在工作中对于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观念和理念等都需要我们深入的探索,并且形成一套系统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在规划中,通过合理的对城市人流量、管理策略、交通流量等基础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保障交通管理规划问题能够形成因地适宜的管理模式,避免了由于盲目设计和管理而造成的政策失衡以及经济损失。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一)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在城市交通规划前期要对城市的交通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这样就有利于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的分析。城市道路交通情况的现状调差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青岛繁荣大街建设的过程中,对大街周围车辆的出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确定了上下班高峰期车辆拥堵的原因,根据此情况对城市道路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减低了在上下班时间内道路的拥堵情况。

(二)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三)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针对当地车辆出行的状况对城市的交通进行深入的分析,对通往车辆的车型、数量、时间点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为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四、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

1、曲面半径

曲面半径应该如何取用,就要设计师着重考虑曲面附近的实际运行速度和在前后衔接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否达到线性指标的要求,是否解决了均衡的问题,是否保持了连续性,这些不是越大越能满足设计者的需求,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根据道路的情况来进行设计"

2、圆曲线中直线长度

6V是圆曲线中直线的最小长度,这是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对工程进行规划的一个硬性规则,但是这种规则却使得很多老的路面大段被浪费,而且也增加了新的道路因为设计的不合理性而被迫拆迁需要重新建造,这样就耗费了大量的工时,工力,和工费,更重要的是影响了道路的通行,也给出行的车辆和人们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3、纵断面设计中的造价问题

考验一个城市的排水系统是否完好,就要看城市道路是否有暴露现象,从09年开始,我国的洪水事件频频出现,也越来越严重,就是因为很多城市中的排水系统不能够发挥它们相应的作用,甚至在有些时段还会出现雨水倒灌现象,纵断较低的城市道路设计,成了主要原因"

4、道路设计超高

路段设置超高,很容易导致让低速行驶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比如车辆倾倒等现象"根据专业城市道路的设计者结论表明:横向力系数是关键,但是从安全方面来考虑,横向力系数在0.巧是安全"这样的结论已经在我国的很多城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用事实说话的方法证明了这个推断是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

5、平纵组合

当城市道路受到设计方面限制的时候,城市道路设计中对于应该怎样对老路进行改造成为了现代城市设计面临的问题,但是老路改造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这里不能片面的强调平包纵"

五、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的建议

当前市政道路存在的这些问题值得引发我们深思,加强市政道路建设的任务迫在眉睫,我们要打破传统观念,从市政道路的实用性出发,对市政道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1、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科学设计机动车车道的宽度。这就要求我们对行驶车辆的横向安全距离以及不同车辆车身宽度进行调查,注意车辆的横向安全距离取决于行驶过程中的偏移和摆动的宽度,以及相邻车道之间的安全距离。我们可以根据城市道路中路面实际情况、车辆行驶速度、交通秩序规则等要素,通过科学合理的公式计算出机动车车道的宽度。

2 、从交通安全的角度考虑,重新对分隔带以及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布置形式。分隔带一般包括绿化带、分隔墩、双黄线以及道路分隔栏杆。最经常使用的就是绿化带和双黄线了。一般要求中央分隔带的宽度至少为1.5米至2米左右。在交叉口,车辆通行数量可能会增加,这里可以用分隔带适当增加左转车道,宽度可以放宽在5米到8米之间,当然具体数值应该根据具体交通实际需要与绿化带宽度而定。非机动车道的设置方面,由于我国自行车使用量较多,所以非机动车道的设置要更多地考虑到自行车的情况。

3、注意非机动车辆与机动车辆的分道设置,国内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三幅路法,亦即在机动车道的两旁分别设置非机动车道,并且使用绿化带等分隔带隔开;二是在机动车道的外侧设置非机动车道。在当前环境下,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市民的安全,更人性化地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矛盾。例如针对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地方,应该要尽量改变道路设计,以便将车流尽量引向城市的支路。总之,道路设计者应该尽量让道路适应不同出行方式的需求,使之不受相互间的干扰,同时确保各种出行的安全。

4、对道路设计年限的参数要进行改进。在市政道路年限设计参数的取值过程中,我们应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车辆偏多、道路承载需求大的情况下,可以按照重载公式对道路年限进行计算。

六、结束语

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查找出现问题症结所在,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解决。通过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水平来提高城市发展建设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海峰,现代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与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

第7篇:城市道路建设流程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 改造施工 排水问题 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9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050-02

在城市化建设中,道路通行状况是否良好,交通运输能力的好坏,都是检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准,更是保证一个地方经济飞速发展的硬性条件,所以,很多城市都把道路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城市道路的路面条件是确保车辆通行的根本,如果路面积水,不仅会造成车辆通行不畅,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问题隐患,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道路改造过程中,必须做好排水工作,保证人们的生产、生活正常有序地进行。

1 排水设计的目标

在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多重因素,例如:道路等级、气候条件、当地的地形地貌、降雨量等等,要考虑不同的水源要安置合适的排水设施,使路基、路面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把损坏道路基础的水排泄到路面范围之外其他的地方,将路基的水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路面常年干燥,确保道路表面不受地下水与地表积水的影响,此外,要将路面排水与路基排水有效配合起来,地上、地下排水都要考虑,暂时性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综合考虑,将道路排水与农业种植结合起来,将道路排水工程与防护加固工程综合考虑。

2 排水设计注意事项

首先,排水设计要注意因地制宜、综合策划、全面整治、注重实效,积极利用好有利的地貌,常规来说,排水沟渠设置得应该尽量短些,这样水才不会过于集中,确保水流按时分散,就近分流。

其次,在设置排水沟渠时,要积极考虑到农业水利状况,必要时要有选择性地设置涵管或者增大涵管孔径,以此防止农业用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并确保农业用水渠道也能从中受益,路基边沟一般不用来进行农业灌溉,当两方必须共同使用时要扩大边沟的断面范围,从而防止水流危害路基。

再次,在工程设计施工前,必须做好调查工作,查明当地的地质、地貌状况,对于特殊路段要进行综合规划,注意到地表排水要与地下排水相配合,各种排水沟渠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相配合,做到综合规划,分时段修建。那些排水不便和地貌不平的路段,还要和路基防护与加固工程相配合,进行特殊设计。

3 路基排水设计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部分,路基由于其独特的位置对水的反应非常敏感,如果含有膨松土的路基经水浸泡可能会造成工程的彻底毁灭,路基排水主要是把路基范围内土的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路基长时间处于干燥状态,这样才能保证路基足够踏实,足够稳定。

地势低洼地区的排水设计,城市道路低洼处地下水水位较高,尤其是下穿式立交桥中,最低点要较四周低3~6m,有时候甚至形成盆地,导致大气降水会盆地处积聚,直接导致路面积水。针对这种情况,要采取地下排水和地面排水。

3.1 地下排水方面

3.1.1 自流排水

当立交桥旁边有低于立交最低路面的排水管区时,最好运用最常用的直接排水的方法,其中最省钱、最可靠的方式就是自流排水,这种排水方式不需要能耗,节省了建设成本。当洪水来临时,例如:当干管水位高于路面水位时,自流排水在这时将不会发生作用。

3.1.2 湿潮路基的排水设计

对于湿潮的路基,要先进行烘干处理,或者用干燥的土质填好,对于不是很潮湿的路基,最好在开工前在路基两侧设置纵向排水沟,而且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横向排水沟,排解路基水至排水沟,对于存水过多的路基,无法进行疏干,这时就只能把原土换填成干燥的土,或者填入好的透水性材料。

3.1.3 合理设计路基地下水位

要想确保路基长时间保持干燥,就必须降低路基地下水位,在一般的降水量比较丰富的南方地区,地下水位普遍较高,这样就可能会导致路基长时间被浸水里,时间长了,路基会失去硬度以及牢固性,最后导致被毁灭,所以必须降低地下水水位,可以在路基下一定高度范围内开设暗沟、渗沟和渗井。

3.2 地面排水措施

城市路面排水工程通常有双坡排水和单坡排水,为了确保地表水不在路表面停留时间太长,最好采用双坡排水方式,每隔一段距离在道路的两端安设雨水口来积聚路面水,再经过与之连接的支管将收集到的水排入到路面下的主干管内,最后将水排到河湖中。

为了方便人们出行,要把人行路面水排除干净,人行横道坡朝向车行道,这样就能确保人行道上的水自然而然地流向车行道上,再通过雨水口排出;当道路正在被挖方施工时,最好在道路两端增设挡土墙,再在其上方增设截水沟,对即将流入人行路的地表水进行阻截。

3.3 加强路面结构设计

城市道路表面存在无数缝隙,一部分地表水由雨水口排出,但是一些地表水经过路面的缝隙会渗入到路面,这样就会破坏路基硬度,所以,一定要事先采取办法不让地表水渗入路基内。

第一,道路路面结构的设置要体现层次感,使得每一层都形成一个排水坡度,以便将各个结构层的积水及时排入沟渠内。

第二,在为了确保道路表面保持干燥,在面层和基层间装设乳化沥青下封层,这样来自于缝隙的水分就会顺着封层表面向道路两边溜走。

第三,在降水量比较丰富或者地表容易积水的地方,为了防止地表水渗入到路基内,可在路面结构以下路基以上位置增设排水层,再在下面增设土木布,将上部渗透下来的地表水阻截在这个排水层内,排水层设置一定的纵横坡度,确保渗入的水分及时排出去。

此外,园林绿化带是城市道路建设中一个重要项目,一般来说城市的绿化面积不会少于30%,绿化面积不仅吸收了大量尘土,清洁空气,同时也美化环境,为城市增添了新鲜的风貌,但是绿化带内的排水问题不容忽视,因为绿化带内的水分大多数会向路基深层渗透,这种看不见的渗流会集中于路基低洼的地方,路基一旦有水就会变得阴潮、湿软、硬度下降,稳定性受到影响,时间长了路基会受损。

4 城市道路改造施工中排水的管理措施分析

首先,周密审核施工图纸,施工图纸是城市道路排水施工的依据,以为图纸审核不周而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整个施工进程,因此,在排水工程施工建设未开始时,一定到对图纸进行严格审核,并与设计单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综合了解排水工程的井位数,工程坡度的高低,以及与施工区域相关的地质与水文资料,在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工程才能按照顺序进行下去。

其次,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硬性条件就是排水管件质量,所以在施工的准备阶段一定要严格检查管件的质量,包括其规格、尺寸、材质、厚度、抗腐蚀性等等,这些工作一定要交给专业的技术人员,而且在检验管材质量中,质检部门一定要备份管材供应厂家拥有的合格证以及力学实验报告等相关资料,不仅如此,在施工前,技术人员也必须对管件各个部位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应该马上拒绝使用,不可将质量不合格的管材应用在工程中,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再次,管件安装质量的高低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说来,管道的基础部分一定要达到规定的强度,在路面排水工程项目中,要尽量选择进口的优质接口填料,并要遵照规范的试验流程掌握好各种材料的比例,以确保工程工艺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在对工程管道接缝处施工时,首先应该对接口缝处加以清洁,对于较为明显的杂质要采取凿毛处理方法,对管件表面的杂质清理干净之后,工作人员要反复测量确定高程样板的中心位置以及标高,保证管道自下游向上游以此排开,在下管时要注意安装位置的精准度以及稳定性。

最后,在所有的管件材料都安装好了以后,要对所造工程进行检验,所以,闭水试验工作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说,要对工程做3~4次闭水试验工作,一旦在试验中发现管件某处存在渗漏现象,一定要做好标记,查出漏点,再做出相应的处理,小的漏点或者缝隙可采用防水涂料来进行修补,对于漏洞比较严重的管件要将其进行返回,换取质量好的管件。

5 城市道路排水工程的管理的注意事项

第一,这项工程一定要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来操作,并成立工程管理委员会再配备上严格的检查部门,市政部门要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施工单位一定要后备好拥有足够资历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第二,在施工过程中,要规划好各部门的职责与功能,对于施工中的各类技术、质量、安全等问题要进行责任细化,确保在出现意外事故时,会有专业人士来补救。

第三,市政部门也要强化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城市道路排水工程管理体系,同时施工单位也要配合好市政部门的工作,及时提供优秀的技术建议,还要对市政部门提供的建议进行总结和处理,营造积极的施工管理氛围,全方位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推进城市建设快速进行。

6 结语

城市的规划建设离不开道路的合理规划,可以这样说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与整个城市道路的寿命,交通安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为路面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城市交通运输直接影响该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所以,必须做好城市道路改造施工中的排水工程建设,不断更新设计理念,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为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孙慧修.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9).

[2] 左岳群.浅议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科技信息,2008(18).

[3] 马德才.预防市政工程排水管道施工的质量通病[J].山西建筑,2007(2).

[4] 张文英.浅析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5).

[5] 刘彦.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7(6).

第8篇:城市道路建设流程范文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道路建设质量的把控

(1)划分质量单元。为了保证对所有施工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必须将工程细分解并明确地划分出各质量单元。要做到工程划分各质量单元不遗漏,单元划分要与交通部“质量评定标准”分部分项工程划分一致,并画出各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部位、工序(工艺)流程监理框图,配以相应的各种检验、记录、试验的监理表式,以每道工序控制为基础,严格中间检验的报验项目和程序。

(2)完善质量监理程序。监理工程师在开工以前,向承包人提出一套对所有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的程序及说明,以供所有驻地监理人员、承包人的自检人员和施工工人共同遵循,使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化。质量控制按以下列程序进行:①审核单项工程开工报告;②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地旁站监理;③工程自检报告及中间检验;④工序检查认可;⑤中间交工报告及中间交工证书。

(3)质量检测

在工程质量监理工作中,应遵循“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监理试验、检测频率不少于规范规定的最小频率。在承包人自检全频率试验和检测的基础上,监理按不低于15%~20%的频率独立进行取样试验或检测,以鉴定承包人的抽样试验或检测结果是否有效。当施工现场的旁站监理人员对施工质量或材料产生疑问时,专业监理工程师随时进行抽样试验或检测。按技术规范规定对承包人进行检测的试验及测量方案、设备及方法进行审查批准,对承包人的各种抽样频率、取样方法及试验或测量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4)、地质勘探检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公路建设这样有巨大后期影响的大工程更是欲速则不达,做好前期工作是整个工程圆满完成的前提,所以,从源头抓起,必须把好地勘设计这一关。

详细的勘察调查,设计审查,方案比选这些都是前期工作中必须进行的。一个专业的建筑队伍必须有一个严谨而完备的计划方案,这个方案应包括勘察调查,路基路面信息,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工程进度和后期的维膳的具体方案。但是由于地址坏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在工程中真正遇到的地质条件和路基路面设计不可能完全相符,而这就要求前期工作还必须包括实地勘测,即岩土地质时代、土的成因类型、岩土性质、状态、岩石风化程度,以及地下管道或其他建筑设施可能对道路建设的影响。

二.道路建设的要求

(一)对路基的要求

路基的压实度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根据不同的地质状况选择不同的碾压方式,但一定要确保路基稳定牢固;路基要要一定的平整度,压实密度应该一直,保证路基密实均匀;路基还要有一定的排水能力,保证遇到特殊气候原因也能排水畅通;路基还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保证遇到重荷而不致扭曲变形;路基还要有一定的稳固性,可以抵御一定的地质灾害。

(二)对路面的要求

路面要有耐用性,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条件使用相应的建筑材料,保证路基较长的使用年限以及较强抗变形性;路面要有一定的平整性,良好适宜的平整度对行驶的车辆有一定稳定性、舒适度保证,而这又反过来对路面的耐用性产生好的作用;路面要有一定的防滑性,避免特殊天气状况造成安全隐患。

三、道路建设改革发展的对策

1、从实际现状出发,进行科学的城市道路交通调查。

在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调查时应从实际交通现状出发,充分搜集各项资料并进行科学分析,主要包括:居民小区分部划分及其经济情况、土地使用情况、道路交通历史流量及流向数据、交通网络结构资料、居民出行交通工具特征资料、厂矿货物出行运输工具特征资料及文通规划效果资料等。决策、设计者首先应正确掌握城市道路网可承受的机动车流量,同时在进行道路网承受能力计算时还应考虑城市交通管理现状及城市宏观政策等因素。城市宏观政策主要包括:私有机动车的管理政策、外来机动车辆的管理政策、出租车及公交车的管理政策等。因此,还应正确估算交通运输的发展情况,对未来交通发展做出准确定位。从而使城市道路资源分布和分配更为合理。

2、规划是龙头

城市道路设计前应把科学规划放在第一位,充分认识到合理规划的重要性,避免盲目施工。规划时应具有超前意识,做到规划的高质量、高标准、高起点,还要确保规划的连续性,、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道路规划,同时保持规划的连续性,充分体现出“十看后依然是新潮流,二十年后不会落后,三十年后不会破旧”的规划理念。政府部门在审核批准道路建设规划时应以“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规划一张图”为指导。运行机制应具备高效、科学的特点,使设计单位、建设及施工单位等各部门间应保持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做到各项法规及政策落到实处,并确保其具有连续性。

3、落实管理工作

首先,城市道路建设应以人为本。道路建设主要供居民使用,应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生活及工作,应多倾听群众的意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其次,城市道路建设要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道路规划应放眼于未来的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决策、管理须做到科学、合理、符合实际,以避免城市道路建设的中看不中用,造成重复施工。

参考文献:

[1] 孙力.山西省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4):57-58.

第9篇:城市道路建设流程范文

(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武汉430060)

摘要院本章基于情景分析法,对震后交通需求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道路网络防灾评价指标,构建了城市道路防灾规划基本流程,提出了道路防灾等级概念,为城市道路网络的抗震防灾规划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行方法。

关键词 院道路;防灾;规划

中图分类号院TU984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5)27-0152-02

0 引言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抗震救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震后应急救援活动都依赖道路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道路系统本身也受到地震的损害,如何增强道路系统的抗震性能,从而满足震后交通需求,保证灾区救灾、救护和物资运输的高效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1 道路系统防灾评价指标

地震往往造成道路通行能力下降,甚至完全阻塞。因此,路段是否连通是评价路网抗震防灾性能的主要指标,也即路段通行是否安全。而在地震应急救援中,救援车辆的路径选择不仅考虑路段是否连通,也十分关注路段的通行效率。因此,路网的抗震防灾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安全性和效率性。安全性是目前评价震后道路性能最常用的指标,此类指标主要是震前对道路防灾条件进行评估。效率性主要考虑地震救援过程中的时间。由于震后道路缩减可能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假定交通量不变,路段的饱和度必然提高,从而使得旅行时间延滞。因此,震后救通兼顾安全和效率,才能充分发挥道路防灾的功能。过去地震防灾的焦点是根据道路易损性评估震后道路的连通概率,给出路网的薄弱环节,而较少考虑地震发生时的实际交通需求。本章以单一路段为基本单元,综合考虑安全和效率指标,基于震时交通需求,分别考虑路段完好、部分阻塞和完全阻塞情况下的震后交通服务性能,给出合理的路网抗震性能评价。

2 基于震后交通需求的防灾路网

根据震后交通活动的特点和优先级,本文将震后应急救援的交通需求归纳为市政抢修、物资供应、消防救火、医疗救护等四类。基于用户均衡分配理论,将震后救援活动的交通需求分配到路段上,得出路段的使用次数和路段交通量,进而得出基于防灾性能的路段重要性。同时根据城市重要设施点、救援点的层次性,根据震后交通服务要求(如路网的连通可靠性、救援效率性和服务覆盖性等),得出城市道路网络防灾规划的总体框架,从而为道路防灾设施的建设提供了依据,如图1 所示。

3 道路系统防灾规划

对于具体城市来说,城市重要设施和防救灾据点是已定的,城市本身的防救灾空间系统的层次性也是划分好的。防灾系统的层次性越高,其防灾功能越强。因此,在一定的地震作用和道路投资约束下,首先要保证连接最高层次防灾系统的道路保持畅通,其次保证连接较低层次防灾系统的道路畅通,依次类推。因此,在进行道路防灾规划时,首先进行城市其它防灾空间系统的层次划分,然后通过道路系统连接这些设施点,进行路网性能评价和道路防灾等级划分。

同时,在城市道路防灾规划时,如何判断基于防灾功能的路段重要度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已有的研究仅仅从路网的连通可靠度的角度来评判路段的重要度,难以反映路段防灾功能的重要度。本文根据震后交通需求特点,计算了震后交通需求的空间分布,得到震后路段的救通量和路段使用次数,并根据震后救援效率得到路段的重要度指标。因此,城市道路网络防灾规划的思路是:首先根据城市现有重大设施和其它防灾空间系统的层次性,确定道路防灾功能的层次性;其次是基于震后交通需求特点,计算震后路段的交通量和路段的重要度指标,作为第二层次的指标。则城市道路的防灾等级计算如下:

RI=琢Ra+茁Rc (1)

式中,RI 为道路的防灾等级,初步分为高、中、普通、低四个等级;Ra 为基于震后救援效率的路段重要度;Rc 为路段的层次性,由路段连接的城市防救灾系统的层次性决定,一般按照防灾规模、防灾功能等划分为十分重要、重要、一般等级别;琢,茁为相应的指标权重,琢+茁=1。

根据城市道路的防灾等级,可以初步给出不同地震烈度下,需要保证的道路通行能力,以保证城市震后尽快恢复运转。

本文以某市路网为例,运用GIS 系统,分层给出消防队、医院、市政抢修公司和物资供应站等特殊设施的位置;同时将道路划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给出路段编号、节点编号和路段长度等。按照城市地理区位、行政区划和人口密度等,将城市路网划分为15 个交通小区,如图2 所示。根据震后交通服务性能要求,基于连通可靠度、行程时间可靠度等指标,采用Dijkstra 演算法寻找震后救灾活动的最短路径,找出震后路网关键路段和薄弱环节。

以震后消防救援为例,当地震作用下,消防车辆难以通行的路段,称为该路段完全阻塞。根据路网完好状态下的路段消防交通量排序,假定249 号路段为完全阻塞。计算表明,249 号路段的完全阻塞导致路网交通量的分布发生了变化,消防车辆到达各着火点的最小行程时间也发生了变化。表1 给出路网状态完好与路段完全阻塞下的最佳救援点和最小行程时间。通过累计震后消防队与交通小区的最小行程时间,可以得出249 号路段对震后消防救火效率的影响程度为(75原68)/68越0.1029。同样道理,可以求出每个路段阻塞造成的消防救火效率的延误程度,从而得出基于震后消防活动的路段重要度排序。图3 为基于路段阻塞的消防救火最佳路线分布示意图。

综合分析上述四类震后救灾活动可以发现,基于不同的应急救援活动,其路段重要度的排序是不同的,上述研究结论为各个职能部门的路网抗震防灾性能改造提供了思路。地震发生后,上述四类应急救援需求可能会同时产生,并相互之间影响。因此,综合考虑震后四类救通需求特点,评价路段对于震后应急救援效率的影响,找出应急救援中的关键路段,对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具有更加实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