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交媒体营销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IBM大数据分析融入腾讯媒体报道
在世界杯开赛之前,IBM和腾讯“牵手”成为腾讯体育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合作伙伴。IBM根据网友和球迷在腾讯网络媒体平台及社交网络上的海量公开信息和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获得球迷话题、球迷类型、球迷个性分析等一系列洞察;同时还能根据这些信息得出网友心中真实的球队支持率。而腾讯则通过这些分析得出的洞察来指导内容报道,细分受众,制作球迷更加喜欢的内容。
比如,IBM基于典型球迷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所内容的综合分析,并对比心理学上的任务性格分析模型,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球迷的性格分析,勾勒出不同球星的典型球迷形象,不仅是球迷的兴趣爱好,连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都刻画的十分详细。如内马尔球迷的关键词为“阳光活泼、爱凑热闹、爱找乐子、喜欢悠闲生活”等等。
从世界杯看社交大数据分析如何为行业客户创造价值
通过大数据分析,媒体能够了解网友和球迷的喜好和关注点,就能够有针对性的制作内容并进行推荐,这大大改善了网友的体验。作为一名媒体人,笔者经常会为找到读者喜欢的话题而头痛,往往精心制作的选题却反映冷淡,其原因在于媒体认知和读者需求出现了脱节。大数据分析改变了媒体传统的单向式传播模式,让读者变成内容制作的“参与者”,从而更加贴近读者的需求。“大数据”开启了媒体报道的新模式,据悉,众多媒体集团都表现出兴趣,希望能和IBM进行类似的合作。同时,在本届世界杯上,大数据和媒体的结合,也为球迷送去了一场与众不同的“足球报道盛宴”。
行业CMO最关注大数据和社交网络对营销的影响
IBM在本届世界杯和腾讯的合作只是IBM在体育行业大数据分析的一个缩影,此前IBM大数据社交分析已经在网球四大大满贯赛事、橄榄球、高尔夫球等赛事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为球迷带来了更佳的观赛体验,为球员和教练合理制定训练和比赛计划提供着参考,同时也助力主办方创办世界顶级赛事也帮助转播机构传递精彩比赛。事实上,其它行业的企业CMO也正越来越重视大数据和社交网络在企业营销中的价值。
图注一:中国的CMO已经意识到营销管理在将来的巨大变化,并且已经开始在投资/整合技术与分析方面做出相应的准备
根据IBM年度的全球和中国CMO调查报告,在被认为对营销管理产生重要影响的13中因素中,数据爆炸和社交媒体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两种因素。其中,85%的CMO都选择企业应对数据爆炸做出市场营销的改变;71%的CMO则选择了社交媒体。
IBM大数据社交分析已有成熟的方法论
移动技术和社交业务正在催生着很多新的IT服务来与被数字化武装的个体进行交互。对于企业而言,构建一套全方位的互动参与体系,在员工、合作伙伴和客户之间建立参与机制将尤为重要。而IBM在社交大数据分析方面不仅有SoftLayer等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支撑,还通过多年积累形成了一套为企业提供社交环境下客户全生命周期支持的完整方法论,使大数据社交分析能充分挖掘到在媒体行业、电信、金融、交通运输、零售、快速消费品等不同行业的客户价值。
图注2:IBM社交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社交环境下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其核心挑战在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的兴起,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正日趋社交化、移动化和定位化。如今,媒体传播的新常态就是激烈的媒体平台竞争和内容形态竞争,这使得精准营销愈加艰难。
多屏幕竞争时代
互联网初兴,就有很多人断言,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将不可避免地慢性死亡。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则加速了这一进程。对于销售人员,这一进程最大的意义就是,媒体娱乐资源的消费方式和习惯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2011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达到了5.13亿,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7亿。如果把手机之外的其他移动终端也计算在内,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至2012年有望突破6亿,超过桌面互联网用户数。
广告市场格局也在迅速改变。数字广告在整体广告市场中所占份额,将从2011年的32%上涨到2015年的40%。根据我们的研究,广告主正逐步意识到其在传统媒体上的广告费用,和消费者实际在各类“屏幕”逗留时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错配。随着广告主逐渐觉醒,在未来两到三之年内,全球广告市场的30%将体现为互动广告、移动广告和社交媒体广告。
与此相对应,广告的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打造品牌形象为主的线上广告(ATL)和以建立更直接消费者关系为主的线下广告(BTL)在加剧分野,后者在广告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了25%左右。
媒体传播模式和广告市场生态格局的颠覆式变化对CMO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数据太多也麻烦
市场营销的核心目标就是,将适当的信息在适当的时候,传递给适当的受众。随着企业营销策略开始逐渐从广而告之转为寻求建立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能力,能否出色地吸引消费者参与并与其互动,目前被视为利润增长的关键因素。
新媒体格局从理论上说,有利于市场营销目标的实现,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鉴于公司利润增长的压力和当下媒体传播环境的日趋复杂,CMO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确立新的营销模式;获取消费者行为洞察;衡量营销绩效和投资回报。
传统媒体时代,公司市场营销人员通过不断的试错,来确立最佳广告投放模式和广告创意。随着多媒体平台以及社交化内容形态的兴起,传统的大众传播和广告模式受到极大挑战。人们不仅在电视、报纸和杂志等大众媒体上花费的时间更少,倾注的注意力也更加分散。据估计,现在的电视广告对消费者的效应仅相当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传统的大众广告创意是否能有效影响到消费者,能否创造有效的认知度,能否建立起公司产品服务与目标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CMO没有一个工具可以对此进行准确评估。
因此,他们必须寻找新的渠道组合和与消费者沟通的方式。CMO的选择比任何时候都多:微博和社交网站,搜索网站,视频网站以及基于移动平台定位服务的Apps。也正因为可选项过多,因此确认这类新渠道的有效性和敲定组合方式,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互联网2.0和社交媒体已深刻地改变了消费者购买决策和体验。消费者更倾向于基于网络上的评论来评估产品,并且进行比价。中国消费者尤其如此:72%的人每月都会多次通过社交媒体网站,了解企业提供的产品或客户服务,60%的人则通过该渠道与企业直接进行有关产品或客户服务的交流互动。此外,三分之二的消费者表示,社交媒体上褒贬不一的评论对其决定购买某一产品具有一定影响,企业在社交媒体网站上的影响力将提高他们购买该企业产品的可能性。
消费者在网络上留下的数字足迹也十分重要。这些足迹包括:消费者在购物网站或社交媒体上发表对产品的评价;在购物网站和搜索引擎上留下了倾向信号;机顶盒将记录下订户的收视内容偏好等。这些使得营销人员可以更方便和准确地洞察消费者行为。
但这些海量数据所引发的直接后果是,依然很难确定绩效指标和投资回报。百货店之父约翰?沃纳梅克(JohnWanamaker)在100多年前就曾抱怨道,“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这一情况在现今依然存在。对此,CMO依然无能为力。如何准确衡量、影响营销效果和财务回报、确立市场营销组合,依然是公司营销组织部门的长期挑战。
与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
在传统的营销生态中,主要由企业和媒体以及线下营销机构组成生态光谱的两端。中间则是咨询机构、广告中介和创意机构。传统营销中,企业需要通过媒介到达和营销目标消费者,但无论是企业还是媒介,都没有建立和消费者的直接联系。
如今,一个新的营销生态圈正在形成。这个我们称之为“精准营销生态圈”的核心,就是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和消费者的直接联系,创建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能力,获得消费者洞察,实现营销投入的最优化。
原因之一在于,新旧媒体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模糊。所谓旧媒体,都在积极寻找移动化和社交化转型,而新媒体依然需要依赖传统的内容提供模式。媒体将逐渐改变运营模式,重新思考价值定位。未来的市场赢家,一定是那些能帮助客户建立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能力、建立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精准量化营销投资回报的媒体公司。
传统媒体广告的投放是基于模糊的读者/观众构成和身份定位,媒体、受众和广告商之间是一种松散的、难以精确的关系。受众对广告商传播的信息反应如何,他们的购买决定是否或在何时受到了广告的影响,广告时段是否最佳等问题均无法获得准确答案。新营销生态圈,则有望基于强大数据分析能力、整合营销策划和实施能力,把广告价值链上的多个参与者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彻底颠覆上述传统关系和业务模式。
环闭式营销管理模式
对于CMO来说,这也意味着营销管理转型,建立环闭的营销管理模式,他们需要考虑如何确保每个营销活动能将适当的信息在适当的时候传递给适当的受众,实现卓越的营销绩效。
首先,要用精准营销建立和消费者的直接联系,它以获得消费者行为洞察为基础,对营销受众目标进行精准筛选,建立双向的沟通过程;其次,要用精准营销优化营销方式,在多种营销方式中选取符合预算的最佳组合,建立可预见的并以洞察为依据的营销指标;第三,要用精准营销模式拉进媒体和广告主的关系,双方根据营销目标来优化选取多个营销渠道,对营销效果进行直接衡量,将广告投入和销售成果直接挂钩;第四,要用精准营销转变广告定价模式,新模式下的线下广告定价将直接和效果联系,按照营销效果和产生销售意向和机会来给广告定价。
但是,建立精准营销生态圈是一个长期过程,无论是能力建设,还是商业模式以及合作共识都需要长时间。这需要媒体组织、企业、具有数据分析能力的咨询机构、广告公司以及提供信息技术和宽带技术的公司等,都能找到这个价值链上的位置,发挥各自特长,在新的市场常态中获得新的增长。
对于CMO来说,想在精准营销新生态中取胜,需要做好战略转型的思维准备和能力建设。
第一,拓展营销部门组织疆界,建立客户分析和洞察能力。企业营销部门需要和公司的多个部门一起推倒部门之间的围墙,重新审视数字营销能力、销售渠道效率、客服中心以及IT技术部门的状况,建立跨部门和跨平台的客户洞察获取渠道和分析能力。
营销部门亦需改变自身的组织文化和人才组合,建立面向客户分析和洞察价值取向,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和效率。
拥抱数码革命的老牌时装屋
在众多大牌奢侈品中Burberry可谓当之无愧的激进派。早于2009年,Burberry就推出向品牌经典标志风衣致敬的社交网站平台artofthetrench.com。创意总监Christopher Bailey表示,“Artofthetrench.com歌颂我们标志性的风衣: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外衣的故事,或许是首次邂逅一件外衣的故事;我喜欢这个主意,让来自世界每个角落的人都可以分享自己与其风衣的故事和图像,以及对于Burberry风衣和穿上它的不同看法。”而网站浏览者除了能选出最喜爱的相片评论,还能转载至其社交网站(包括Facebook和Twitter)分享观点,甚至可将精选相片上传至网站,共建一个全球性的反映个人风衣风格的图像库。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性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展示得一览无遗。
从数字互动宣传到T台时装秀现场直播,再到运用全新技术打造全球性“零售剧场”环境以及各种创新的社交媒介活动,Burberry在社交媒体和电子媒介的探索之路上高歌猛进。在Facebook上,Burberry已经拥有1000多万粉丝,Twitter上的粉丝也达到70万。Burberry的试水经验引得其他大牌纷纷效仿。Dior在中国的开心网上进行了全球广告中国首发,就吸引了超过63万用户访问;甚至在苹果的App Store里,用户已经可以下载Gucci、Valentino、CHANEL、Tiffany等品牌的应用软件。
诱人而危险的“双刃剑”
通过社交媒体的极速传播,奢侈品牌的公众认知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这把“双刃剑”可以通过短时间内“刷屏”达到宣传品牌的效果,同时也可能因为一条负面消息瞬间让公司深陷舆论漩涡。最显著的反面教材当属Dior前创意总监约翰·加利亚诺辱骂犹太夫妇被捕事件,该则负面消息在Twitter上掀起网友1.6万次的大讨论,对品牌的危机公关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外,社交媒体之于奢侈品牌的作用,除了在“叫好”之余,是否能够“叫座”?为奢侈品带来实际的销售和盈利,才是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社交媒体与电子商务(E-Commerce)的结合也将成为奢侈品营销新一轮的进化趋势。Facebook这一社交媒体巨头寻求全新收益来源的诉求可以作为最佳佐证,尤其是在今年5月首次公开募股的结果难如人意之时。该公司决定开始针对原来向品牌提供的免费服务进行收费。商户若继续使用Facebook服务,则必须购买广告,换言之,这一举措也开放了商户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易渠道。
然而对于Facebook试水电子商务的举动,不少品牌持质疑态度。他们认为Facebook有很多渠道可以盈利,但电子商务的前景并不乐观。众所周知,几乎没有人会在点击了“喜欢”按键后还会去访问粉丝主页。社交网络链接在增加访问量上的作用上已十分有限,更不用说实际的盈利可能性。在媒体平台不断探索盈利模式的同时,品牌们对于社交媒体所提供的商务平台也各有评论,褒贬不一。Nordstrom去年在Facebook上尝试了短期的限定范围商务测试。公司发言人表示:“因为功能有限,我们主要集中在少量商品品类上。消费者可以从我们的facebook墙面上直接将商品添加到购物车。但通过测试我们发现这一功能实际并未对客户产生显著的刺激。”,他还指出,“Twitter是一个很棒的方式,让我们能迅速广泛地与顾客联系沟通并解决问题。如果能在社交媒体上处理得当,品牌销售会随之增长。”奥斯卡·德拉伦塔(Oscar de la Renta)品牌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保伦也表示,“我们仍非常热衷于社交媒体提供的商务服务,F-Commerce(facebook商务)当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沈栋梁表示:目前基于移动互联网及社会化媒体等新兴渠道的快速发展,企业在做社会化营销时不能将各种社会化平台割裂开来,而应构建基于SOLOMO(Social Local Mobile)的整体的网络营销战略,进行综合性思考,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营销体系。
同时,沈栋梁也强调:“企业要在社会化媒体上做文章,不应只是短期热点话题的制造和营销。社会化媒体是一个天然、精准的平台,通过技术和服务实现持之以恒的精准传播才是企业社会化营销的最佳解决方案。”
据悉,将于3月28日在深圳举办的社会化营销论坛同时也是“人3.0感触重构变革”第五届金网奖的首站活动。届时,众多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广告营销公司的营销高管及著名专家学者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3.0”时代的企业社会化营销心法。
以下为瑞意恒动(EverMotion)CEO沈栋梁接受比特网记者采访的文字实录:
比特网(ChinaByte):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用户需求个性化明显,有自己的主张,消费者作为营销的诉求主体,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单向到双向,从模糊到清晰的转变,也为更准确的洞察和发现人的需求,提供了挖掘空间,以人为中心的营销,将创造更大的能量。用户行为发生了哪些明显变化?这对企业营销带来了哪些挑战?
沈栋梁:由于媒体的碎片化,受众的行为也逐渐变得多样分散,其实这主要是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推移导致,而电子媒体又特别强调实时性、互动性、个性化。以上这种变化会为企业带来一些问题:其一,之前企业通过单一的主流媒体传播就能够获得一定效果,现在大量自媒体的出现、传播途径不断拓宽,主流媒体已经无法整体上覆盖受众。其二、用户对传统媒体的依赖度逐渐降低,加上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间所传播信息上的反差,许多人倾向于传统媒体和网络进行综合对比接收信息。比如关于今年3.15晚会的热议,在电视和微博上就同步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对于央视提出的东西存在质疑,网友想要了解真实的情况,就会在看电视的同时也关注微博上网友的评价。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面临的挑战包括两点:一是要加深对消费者行为、心态的理解,从单向传播进入双向沟通的模式。二是需要因时制宜,基于目前媒介平台、行业内大大小小的广告公司和公关公司都在不断摸索,梳理的环境下,企业要有能够应对自如的社会化管理的专业团队或合作伙伴,并能够建立自己准确、有效的评估方式。
比特网(ChinaByte):用户的个性化、互动性需求增强,在时间、空间严重碎片化的环境下,社会化营销如何实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
沈栋梁:我认为广告的终极模型应该是“以人为中心”。在眼下这种碎片化环境下,想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体系,首先需要大数据的分析和统计,通过数据的梳理和判断,我们才能够找到最精准的目标人群,再根据这些目标人群的特征、喜好等共性进行有的放矢的精准营销,以实现把广告卖给真正有需要的“人”。
比特网(ChinaByte):社会化媒体聚合营销应如何把控裂变受众?
沈栋梁:受众很多情况下无法“把控”,作为企业反而应该更多地理解、支持受众。在现行环境下,以“个人”为单位的自媒体拥有可匹敌媒体和企业较强的传播力。企业面对消费者的营销策略,也应该从“管理”和“把控”中跳出来,先学会“倾听”,才知道如何对受众“说”,才知道对受众“说什么”,才可能实现企业和消费者的“拥抱”。而“倾听”正是许多公司、企业没有真正意识到的东西。
比特网(ChinaByte):社会化营销讲究互动、参与,经典的营销案例在创意、策略上,以及吸引受众兴趣、持续互动、传递品牌,都有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能否分享下这方面的经验?如何实现营销的可复制性?
沈栋梁:我认为社会化营销分为几个维度,首先是“内容为王”,即社会化营销所传播的内容本身要有一定的自传播力。而在内容层面,又分为造势和借势两个思路,造势是需要清晰地洞察受众的特征和喜好、以创造流行的热点;借势,也就是快速地跟进网络上正在热议的话题,并把品牌的信息有效植入,由于热点在网络上的传播周期基本为1~2周,所以如何在短期内迅速把握并巧妙地同品牌融合,是借势能够成功的关键。
其次,从传播维度看,高效的传播机制是内容有效扩散的根本。如何综合利用KOL资源、媒体资源、企业自媒体以及合作伙伴,分别在哪种平台上进行怎样的职能的划分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讲,话题和事件的传播是有规律性的,基本分为原点话题曝光—话题引爆—大规模扩散—趋于平缓。有效地抓住话题在互联网上从诞生到消失的规律,就有可能制造出具有爆炸性效果、能够制造病毒式传播的话题热点。
但是,在社会化媒体上做文章,不仅仅只是短期热点话题的制造和营销,社会化媒体是一个天然、精准的平台,通过技术和服务实现持之以恒的精准传播才是企业社会化营销的最佳解决方案。
比特网(ChinaByte):企业在进行有效传播的同时,应如何把握时间节点及媒体情绪,化解社会化媒体带来的危机?
沈栋梁:化解危机的前提是“尽量避免产生危机“。出现危机再去救火实际上为时已晚,网络上大量的负面信息应在前期就可避免。应对危机公关有几个关键点,其一,提高企业对社会化媒体的敏感度。比如我们会给客户提供一种这样的服务:当企业自身在线下出现危机时,我们会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信息采集并进行监测。当在互联网上出现状况时,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反应。其二,在危机处理时,时间至关重要。只有第一时间了解危机来源、性质,才有机会做出合适的反应。在危机发生后,应对策略也必须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启动,一般企业应对危机的反应时间最迟为8小时,超出此范围很可能引起更大范围的、或是其他内容的负面信息。
对于企业的危机处理一般性的建议为:一、建立前期的监测机制,用于减少和化解潜在危机。在这方面,网络客服常常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网络上的咨询、投诉没有得到有效的跟踪和解答,从而使网络客服最终成为引起危机的导火索。网络客服不同于传统意义客服,要主动地寻找有需要的客户提供服务,因此长期前期建立主动、高效的网络客服机制十分重要。二、建立完整的危机处理预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级别的负面信息完善应对措施。三、有效地根据社会化媒体的特点进行危机处理,提出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具体的预案很关键,这点已经在西门子vs罗永浩的案例中有了最明显的体现。
比特网(ChinaByte):当微博、社区、SOLOMO、O2O等社会化网络平台日益崛起,对传统企业来说,如何迅速改变传统网络营销思维,采取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略,以在纷繁、干扰的网络环境中发现目标用户并最终建立营销生态体系,最大化达到营销效果,已成为企业营销进入后网络营销时代面临的新课题。传统企业面临怎样的困惑与挑战?
沈栋梁:传统企业面临的挑战可能包括:一、媒体碎片化导致的广告预算投放的选择困难;二、在互联网的理解和使用等业务方面,传统企业普遍存在人员的缺乏和团队不健全等问题。三、在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变化剧烈的环境中,传统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怎样建立一个高效、高性价比的适合自己的营销模式。
比特网(ChinaByte):如何帮助传统企业最大化攫取社会化媒体营销价值?
沈栋梁:企业如何最大化利用社会化媒体,可分为三个步骤:Step1,企业需要进行在社会化媒体上的策略思考,进行清晰定位。包括社会化媒体平台的构建、重点平台的定位、内容的传播、营销目标、受众等。Step2,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包括通过三方合作、组建管理团队和利用社会化营销管理工具。比如瑞意恒动的微动平台就是一款专门面向企业提供社会化管理的专业工具,它能够为企业提供社交平台的一站式管理。Step3,利用内容和技术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把粉丝变成潜在客户,可通过技术手段锁定目标用户,再同时利用内容进行精准沟通,最终达到把网友变成粉丝,把粉丝变成顾客。
比特网(ChinaByte):单一的社会化营销活动往往是断裂,非线性的,如何实现与目标受众的持续沟通?建立更稳固、实时的沟通网络?
沈栋梁:单一活动表面上是非线性的,但实际上我们有一套机制,可供从企业端建立长期稳定的同消费者的沟通,即Social CRM—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通过Social CRM可以把多种社会化营销活动进行连接,并对这些用户进行持续的数据跟踪和深入的数据挖掘,目的是接近并了解真正的目标受众,发现潜在客户。甚至能够实现把参与活动的粉丝和传统CRM的数据库打通,了解粉丝、顾客、会员之间的内在联系。经过长此以往的积累,将形成社交用户数据库(Social Customer Data Base),企业既有了这种社交用户数据库,通过长期跟踪、筛选、了解后,就可能构建有效的目标受众沟通网络。
比特网(ChinaByte):企业应如何从内部外部两处着手适应并有效利用社会化媒体营销工具?
沈栋梁:在此我们要提到一个概念:社会化商业,是指企业需要利用社会化思想去改变商业流程、商业模式、服务体系等,即用社会化思维运作商业。其包含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被称作“企业2.0”,即在企业内部有效地沟通、分享、协作,用社会化思想梳理企业内部的协同问题,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并适应企业大环境的变革。在国内构建企业2.0的平台包括明道、分享等,基本以借鉴美国Yammer为主。外部,需要企业建立社会化营销的意识和机制,组建专业的社会化营销团队,并利用如微动这样的专业社会化营销工具,进行对消费者有效的倾听、支持和激励。
比特网(ChinaByte):社会化媒体冲击下,营销的本质、形式都在发生变化,企业应建立什么样的营销体系?
沈栋梁:这个问题的大前提是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网,SOLOMO、O2O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使用量和用户数已经超过传统互联网,可以说现在已经彻底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这种大前提下,企业在做社会化营销时不能将各种社会化平台割裂来思考,对于这些在内部上互相联系的社会化平台,企业需要构建一种新型数字化营销体系,需要包括企业社交管理、移动客户端管理、网络营销管理,应该是一种一体化思考。下面我们分别阐述一下几种营销平台的交互关系和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首先,拿社会化营销和搜索引擎营销的关系来举例,Social和Search就有一些必然的联系。所谓的SEM不仅属于技术性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的第三方的话题内容进行站外优化。通过数据我们发现,当企业进行搜索引擎营销的同时也推进社会化营销,将大幅度提升搜索引擎营销的效果。这种Social和Search复合的形式,将形成“1+1>2“的态势,为企业带来更好的营销效果。
另外,社会化营销和移动终端营销的关系上,微博用户超过50%用移动端登陆,微信用户100%使用移动端,其他社会化媒体终端也正在向移动客户端倾斜,Social已经和Mobile无法分割,因此许多社会化营销内容、互动方式、功能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到Social和Mobile两方面的特征和优势进行设计和思考。
关键词 互联网 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1新媒体时代,消费者行为的社交化
传统的营销追求的是所谓的“覆盖量”,在报刊杂志上就是发行量,在电视广播上就是收视(听)率,在网站上,便是访问量。将广告或者公关文章加载到覆盖量高的媒体上,便可以达到较多的注意。这种传播方式本质上属于硬性推广模式,基本上传播路径是单向的。而随着Web 2.0 的快速兴起,使互联网向自主性、互动性和分享性的方向发展,从社交网站的异军突起、各大门户微博的激烈交锋,以及视频播客网站的如火如荼,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与这种发展相对应的, 是消费者行为和角色的社交化转变。如今的消费者,不再是单纯地看、听品牌广告,然后就决定买不买该品牌的产品。而是在第一时间看到一些关于品牌的创意后,就会去参与,去传播给别人,对周围的人施加社交影响力。可以看出,如今的消费者与以往传统媒体营销环境下的消费者角色相比,至少有三点明显的不同:首先,海量的信息让消费者的决策成本空前提高,信息过剩使得消费者很难自主判断,单向的信息告知传播,显然已经无法达到的营销目的。其次,是新媒体环境下消费者的主动性更强,更愿意积极地参与到品牌营销的过程当中,而传统环境下则是被动接受广告的影响。第三,是此时消费者已经成为营销传播中的结点,是传播者,能够以裂变反应的联结方式把品牌营销信息传播给更巨量的其他消费者,而传统环境下的消费者则是营销的终点, 品牌传播到达消费者后就终止了。
2新媒体时代,互联网营销的精准化
在传统营销时代,品牌营销通常采用电视、平面广告以及促销活动等形式,这是一对多的营销,在这个模式下最重要的是品牌建设和对消费者需求的创造。然而在今天,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从事任何职业,无论你如何努力逃避,你都无法不受到信息的包围。在营销信息传递上,千人一面、目标模糊、费用惊人的大规模信息轰炸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软肋。所以,如何在营销传播上实现手段多样化,信息传递精准化是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而如何控制信息的流向、对信息进行更加有效的包装与梳理, 使其更加有效地渗透进消费者心中, 则是企业进行营销传播所要解决的重大任务。在新媒体营销中所重视的一个概念就是受众细分,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精准化营销。不管是门户网站的按钮广告,还是搜索引擎的关键词广告,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都更有针对性。企业可以通过受众细分,利用个性化电子邮件、定制化的网络广告、病毒营销等方式,来做品牌与用户间一对一的营销。在新媒体时代,一切都基于人、账户以及关系网,所以一切需求和潜在消费欲望都可以被记录、被计算和被推理。在我们看来, 自己的信息只不过是交往时必要的谈资,但在品牌营销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最精准的潜在消费者信息。目前的互联网技术,完全有能力根据你的基础信息和实时交流内容,通过语境和语义的分析,算出你在哪方面有需求或有消费潜力。通过它,企业能够与消费者实现更多的互动,也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反馈信息。
3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营销的杠杆效应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这是两千多年前欧洲科学家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而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就给了所有人这个支点。在这个时代有时候甚至是一个人的声音,就有可能迅速地成为100、1000 或者1 亿人的共同声音,互联网具有你无法想象的强大力量。这就是为什么像Google 和Facebook 这样的公司只用5 年的时间就能积累许多其他大公司需要一个世纪才能积累起来的市值。如果弄清楚了这种杠杆效应是如何起作用的, 我们对营销策略就可以有更深刻的了解。传统的营销方式存在的最大缺点在于成本高并且不能有效地将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而新媒体营销采用了分众和定向的方法, 将广告只呈现在需要它的受众面前。相对于传统营销,采用互联网营销的费用较低,并且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付费策略。比如采用竞价排名时,如果觉得自己预算低,在产品的淡季就可以把排名靠后,甚至暂时失效,在产品的旺季再增加投入,提高排名,灵活性很高。在采用广告联盟营销时也是这样,可根据实际销售的效果选择不同的付费方式。此外,新媒体还提供了许多免费的开放平台,并可以资源共享。比如在SNS 上建立官方微博,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建立互动有奖活动等等,基本上这些都是免费的。新媒体不但提供低成本的平台,还提供了低成本的传播。
互联网营销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已成为品牌营销中不容忽视的筹码。我们应该仔细揣摩市场的变化,揉进艺术和科技基因, 尊重社会的变革和消费者角色的转变,真正地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将品牌营销力量最大化地发挥。一个社交化营销、精准营销、碎片营销、杠杆化营销的年代正在到来。
据统计,当前客户与产品、服务的首次互动70%是发生在网络上,64%的初次购买行为是由数字化体验促成;与此同时,移动购买量正在急剧增长,仅2010年就增加了两倍,达到1190亿美元。
随着社交网络和移动通讯将越来越多的权力赋予客户。IBM大中华区智慧商务业务负责人及全球中型事业部总经理潘伟雄说:“客户的信息渠道更加畅通、开阔,但他们对产品、服务的制造者及销售者却未必有深入的了解,企业需要联系更为紧密、反应更加迅速的供应商及合作伙伴关系网络,以确保自己能够适时、适地地提供价格合适、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取得商业成功的关键就是提先预测市场趋势。因此,智慧商务的实施和部署,在当下尤为必要。”
电子商务的潮流正在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促使传统企业变革,甚至推动其转型。这种从卖方到买方的权力转移正在重新界定“商业”的定义。社交媒体推动电子商务发生变化,让信息技术与商业社会相结合的电子商务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
转型:跨越式发展
新的客户信息获取和交互方式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中间渠道被压缩,价值的迁移迫使企业思考价值链的再造。以前是企业通过分销链条将商品交付到客户手中,而现在商品流变成了一个互动的反馈环路,消费者、生产商、分销商、媒体和营销商都在其中扮演新的角色。
现在渠道多样化,设备更新的速度更快,而且数量众多。就用户来说,接触的端点开始有新的花样出现。“互联网的功能在不断外延、扩大。以前互联网只是提供内容,现在通过社交网站,可以提供更多的关联;以前网络上的内容主要是由网站提供,而现在消费者可以通过微博、博客等渠道提供他们的想法和内容。”IBM企业营销管理(EMM)集团副总裁李有群说。
“2010年,消费者在网上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达到了5000亿次,其中通过付费方式进行的评论达到了190亿次。所以,未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够花足够多的钱进行广告宣传来覆盖由消费者产生的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李有群说。
互联网时代由于新技术、新渠道的引入,给了企业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和有力的工具,同时带来的挑战是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同样可以利用这样的技术和资源。“电子商务是全新的商业模式,不能仅仅看成传统商业的补充。因此,不仅仅是渠道转型。零售商做电子商务,或自有品牌零售商做电子商务,或品牌厂家做电子商务,都要找到电子商务的驱动力。比较极端的建议是,要和传统业务有比较明确的区分。”IBM全球咨询服务大中华区合伙人陈果说。
很多行业都需要B2C,B2B之所以发展得快是因为它的客户数量相对少,平台成本相对低,但很多行业因为B2C能力较弱而面临的转型压力更大。
中国企业期待着借助社交媒体的发力点,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实现电子商务的跨越式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发挥自己的优势涉足电子商务。比如七匹狼和李宁公司。七匹狼通过IBM的Commerce-as-a-Service电子商务平台,在软件服务的基础(SaaS)上,使用IBM WebSphere Commerce,集中客户后端系统及各式线上电子商务商店,七匹狼可以根据顾客的购买记录及个人资料为购物者创建互动的在线产品目录和个性化店铺,顾客无论从哪个渠道接触七匹狼的产品,他们的每一条购买信息都能被捕获和分析。通过Commerce-as-a-Service解决方案,七匹狼集中管理消费者与分销商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而客户端有一个功能强大的平台,巩固现有的线上分销渠道,为未来整合实体零售店做好准备。
至于哪些行业更需要朝B2C电子商务方向转型,《新营销》记者从ZDNet官方微博上获得的回答是:“要看哪些行业与巨量客户关联的最紧密,所谓的巨量客户就是指客户数量巨大,而且不固定,他们并非一个统一的PORTAL来汇总并为其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因此越是靠近前台的,紧迫性就强一些,比如金融、保险、服务、零售等行业。”
IBM中国WebSphere品牌市场经理胡德民认为:“需要转型的毫无疑问是农业。不仅是农产品运销环节要减少层层剥削,若是农民能适时得到正确的产销信息,相信农民可以得到更大的报酬。在手机下乡后,进一步运用制造业的概念建立农村Supply Chain与IOT物联网,吃上放心肉与放心菜就不再是梦想了!”
而奥美互动数字营销资深顾问王斌杰认为,电子商务深入服务行业是趋势,例如平安保险电子商务在2010年就做到了20亿元的规模。航空公司等服务行业都有很大的机会。新一代的客户有不同的信息渠道与不同的消费方式,市场区隔有了新的切割维度。传统企业必须有创新意识与策略,运用新的IT手段应对变化。
转型:清晰的线路图
其实各个行业都需要转型,变是最大的不变。只是要看电子化的难易程度和市场竞争的紧迫程度。
据IBM软件部电子商务专家刘峰分析,广义来讲,B2C给品牌商和渠道商都带来了转型的机会,尤其是渠道商,B2C可以帮助品牌商和消费者直接沟通,渠道商必须抓住机会转型,利用自己更了解消费者的优势掌控未来的渠道话语权。对于品牌商,电子商务带来更大的是机会,因为多了一个新型的渠道和客户沟通。如何能抓住转型机会,形成对新型渠道的掌控力,是品牌商战略转型要考虑的问题。在食品安全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时,高端农产品有可能成为电子商务的下一个发展方向,但在目前普遍缺乏信任感的环境中,如何建立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是个难题。
林守常认为:“企业要更加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喜好,利用新技术开展贴身的行销活动,根据对消费人群的了解,在企业内部进行改革和优化,配合新的商业模式。”
“企业要从战略目标、市场洞察和创新聚焦几个维度去设计,不能盲目跟风,要围绕企业原有的核心资源和能力展开。概括起来有几个原则:明确方向,达成共识,快速行动,持续改进。”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行业和电子商务专家叶国晖说。
“第一步,传统企业会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在有流量的地方卖产品和服务,当业务量开始大起来的时候,就有一些冲突了,这就要规避冲突,让电子商务良性发展。对大多数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负责人来说,他们都不是互联网专业人士,因此要专注于货品运营的零售管理,用互联网渠道进行销售,包括横向直营、直营代销、分销和官方网站B2C等。渠道拓展要有针对性,自己品牌的受众要和第三方B2C覆盖的人群高度重叠。官方网站是和自己的消费者互动的窗口,要适时建立。”IBM大中华区电子商务行业总监陈靖说。
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副合伙人兼大中华区电子商务创新解决方案总监温晓华认为:“企业必须制定精密、完善、可持续性、有竞争力的电子商务战略部署计划,从企业发展战略、业务布局,以及IT基础架构等多个领域为突破口,进行实质性的变革。因此,IBM智慧商务以客户为中心划分为三个维度:客户洞察、提供客户价值、与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协作关系。其中,智慧商务(Smarter Commerce)是一种独特的方法,它通过社区、协作、流程优化和分析,帮助企业在购买、销售、市场活动和服务客户等环节寻求智慧的途径整合运作流程,加强互动。”
“企业从事电子商务需要许多模块来完成。首先,它要建立一个网店,然后形成一种分析能力,分析客户的行为。其次,它还要有一个管理各种活动的机制,与客户沟通,比如通过邮箱、网站与客户沟通。”李有群说,“如果企业要生存的话,它与客户的沟通必须是非常有效的,也就是品牌与客户有强烈的相关性。所谓的相关性就是通过数据分析深入了解客户。在品牌管理方面,现在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品牌管理的控制权移到了消费者手里,消费者对品牌在公众眼中的形象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来自于客户的直接体验和别人的评价。在直接体验方面,营销就像是粘合剂,能够将企业各项业务的精神保持一致。在别人评价方面,系统可以对企业的评价进行管理,即对社交媒体和其他渠道进行监测,对不良评价做出反应。”
21世纪什么最贵?大数据
大数据将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
而这数据,已不是传统意义的一般数据,而是超大数据、海量数据,就是现在所谓的“大数据(Big Data)”。如今大数据可谓是风起云涌,红红火火,俨然成为2012 年信息技术领域最时髦的词汇。IBM 、微软、Oracle、SAP等IT巨鳄,像是寻找到了新的金矿,开始全力挖掘大数据,多方位推广大数据理念,争抢“头趟汤”。而众多中小IT厂商也跟着蜂拥而至,以分得大数据市场一杯羹。
“大”字不仅意味着数据的数量庞大,还代表着数据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变化的速度也极快。可以说,目前大部分企业经营决策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缺少数据,而是数据太多,面对这些静态、孤立、无多大参考意义的“初级品”的信息数据,企业信息部门需通过系统功能来发掘有价值的数据,给公司营销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大数据,重构精确营销模式
大数据时代之前,企业多从哪些平台提取数据、提取哪些营销数据呢?一般是CRM或BI系统中的顾客信息、市场促销、广告活动、展览等结构化数据以及企业官网一些数据。但这些信息只能达到企业正常营销管理需求的10%的量能,并不足够给出一个重要洞察和发现规律。
而其他85%的数据,诸如社交媒体数据、邮件数据、地理位置、音视频等这类不断增加的信息数据,和包括数据量更大、逐渐广泛应用、以传感器为主的物联网信息,以及风起云涌的移动3G互联网信息等,这些就是大数据所指的非结构性或者叫作多元结构性所需的数据,它们更多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几年前可能被置之度外不会被运用,而今大数据能进一步提高算法和机器分析的作用,这类数据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日显宝贵、作用突出,并能被大数据技术所充分挖掘、运用。
第一,对营销决策数据进行更好的优化。包括沃尔玛、家乐福、麦当劳等知名企业的一些主要门店均安装了搜集运营数据的装置,用于跟踪客户互动、店内客流和预订情况,研究人员可以对菜单变化、餐厅设计以及顾问意见等对物流和销售额的影响进行建模。这些企业可将这些数据与交易记录结合起来,并利用大数据工具展开分析,从而在销售哪些商品、如何摆放以及何时调整售价上给出意见,此类方法已经帮助这些领先零售企业减少了17%的存货,同时增加了高利润率自有品牌商品的比例。
以前的CRM系统,只能促使分析报告回答“发生了什么事”,现在一个优秀的大数据系统已可以被用来回答“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而且一些关联数据库还可以预言“将要发生什么事”,最终发展为非常活跃的数据仓库,从而能判断“你(用户)想要什么事发生”。 据称,集成整合Essbase服务技术的Oracle大数据平台已能为用户提供策略级、未知信息分析预测能力和个性化自助式定制等。
第二,对目标对象进行更完整的分析、描述。通过获取更丰富的消费者数据,包括网站浏览数据、社交数据和地理追踪数据等,可以绘制出更完整的消费者行为。譬如,大数据技术能对客人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充分有效管理并深度挖掘。
如果某个客人是某酒店的老主顾,那么大数据系统就会清楚告知酒店经理人这位客人的习惯和喜好,如是否喜欢靠路边、是否吸烟、是否喜欢大床、喜欢什么样的早餐,甚至从事什么工作、有什么商务需求等。当客人再次光临时,不用客人自己提出来,酒店大数据系统就会自动提供客人所喜欢的房间和服务等相关信息,大大提升酒店管理效率。
利用大数据中的语义搜索功能,系统能理解自然语言的含义,包括理解工作的头衔、技能、行业和教育等,除此之外,它可以做到智能处理拼写错误、缩写、标点符号等更多问题,也能识别相同的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以更好地为营销管理服务。例如:销售经理、财务经理、人事经理,它们中都有“经理”二字,显然代表了不同的语义,借用语义搜索技术,能对目标对象实现智能的区隔、判断。
第三,实现点对点智能广告模式。对于广告主来说,广告核心问题在于:如何从海量数据中寻找目标受众,并投放相应的广告信息。
时下广告不是点对点模式的,而是主从模式,像单个“老师”(产品)对众多满地跑的“学生”(消费者等受众),可是“老师”却总是抓不住多数“学生”,把99%的广告费都扔了。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这些钱或会被一一捡回来。
大数据能通过互联网点击流,可跟踪个体用户的行为,更新其偏爱,并实时模仿其可能的行为,让点对点的RTB(实时竞价广告)成为可能。在美国,在大数据的帮助下,RTB能把炙手可热的目标用户,拍卖给广告商。以前,电梯里上来一个秃头的中年人,如果你在电梯里打的是洗发水广告,那肯定瞎了。现在,有了RTB,广告将盯住不是满地跑的“学生”,而是那个喜欢看广告的目标人;广告市场上卖的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广告位了,而是访问这个广告位的具体用户。
那么RTB是如何实现精准的呢?假设潜在客户在浏览某网页面,某网会向广告交易平台(Ad Exchange)请求广告。交易平台向所有需求端平台(DSP)发出公告,“某网有访客,要不要向他发广告”。同时,DSP请求大数据管理平台(DMP)帮助分析这位访客情况,并根据结果进行出价决策。Ad Exchange为出价高的DSP匹配相关广告代码,并最终作出广告。
今天尖端的追踪技术和多种的大数据管理平台(DMPs)可以将受众以及广告效果数据整合于单一界面上,让广告主轻易撷取关键指标,包括转化率、流失率以及各个渠道的贡献比率等。
第四,更好地进行顾问式营销。比如当一个顾客进入店铺后,一个零售商利用大数据技术搜索他们的数据库,发现这位顾客是其希望留住的有价值顾客,之后他们通过将其过去的购物历史和Facebook主页获得的这位顾客的信息综合起来,来了解需要花多少钱来留住他,从而确定所售卖物品的合适价格和零售商可以退让的利润空间,并最终针对这一位顾客给出最佳的优惠策略和个性化的沟通方式。
如今在美国沃尔玛大卖场,当收银员扫描完顾客所选购的商品后,POS机上会显示出一些附加信息,然后售货员会友好提醒顾客:“我们商场刚进两三种配酒佳料,并正在促销,位于D5货架上,您要购买吗?”这时,顾客也许会惊讶地说:“啊,谢谢你,我正想要,刚才一直没找到,那我现在再去买。”
这就是沃尔玛在大数据系统支持下实现的“顾问式营销”的一个实例。
大数据时代,要为营销准备什么?
虽然大数据展示了非凡的前景和巨大作用,不过,大数据营销仍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首先面临的是技术难题,毕竟大数据技术尚处于活跃前期,各方面技术并不太扎实,各项工具需要进一步完善。但实际情况是,真正启动大数据营销,你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和工具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转变经营思维和组织架构,来真正地挖掘那座数据金矿。
平媒主导阶段:二战结束后的20年,是平面报刊与广播媒体主宰传播的时代,媒体的集中度很高,这才会诞生奥格威式的经典长文案(如著名的劳斯莱斯广告)。
电视主导阶段:70年代起,西方进入电视时代后,商业广告片(TVC)在营销中的作用大幅提升,奥美的品牌形象理论、罗瑟・里夫斯的USP(独特销售主张),里斯与特劳特的定位论、舒尔茨的IMC(整合营销传播),都是为了解决信息爆炸时代“一见钟情”的传播效果问题。
互联网主导阶段:遥控器时代并非信息爆炸的终结,互联网时代,尤其是计算机普及后,视频网站崛起与电视频道争夺观众、手机电视机的电脑化(所谓三屏合一),靠一个文案、一个图形创意设计、一条TVC就能解决品牌建立与维护的时代结束了。
社交化媒渠(媒体即销售渠道)主导阶段:今天的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主导权、参与度与口碑传播工具。当企业在传统媒体上建立品牌形象的时候,新兴企业将通过B2C、O2O、SNS等多种传播、渠道、交易的整合,将订单拿到了手里。
这是中国正在爆发的专业电商品牌如凡客诚品、玛萨玛索、梦芭莎、麦包包、维棉、雅库等,发起的对日用消费品销售份额的“掠夺”:即线上(电商)对线下(实体终端)销售份额的侵蚀。
企业的营销管理实践,在发生不可思议的创新变化:自上世纪末海尔“海鲜论”开始的高效供应链体系,在苏宁的门店管理系统中实现:一个集ERP系统优化、数据挖掘分析、企业SOA平台建设、财务组织优化、人力资源培训、会员服务、仓储配送等多个方面全面整合企业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系统。
这个抽象的管理系统背后是什么?物流:用相当于原来1/3的人员就实现了进出货差错率几乎为零;库存周转率:提高了60%;资金占用率:下降了40%以上――想知道这些数字代表了什么,翻一下看2011年苏宁与国美年报里的经营指标对比即知。
中小企业离管理信息化有多远?
管理软件:没用过SAP、Oracle、用友、金蝶的,总用过Salesforce、管家婆或任我行CRM。
人力资源管理:招聘、测评、薪酬、福利、奖励、培训,可以让专业的人力资源外包公司更高效地解决。
电子商务:开网店不需要自己组建电商团队,交给一群被称为“电商代运营”的企业去
操作。
招商加盟:要进行门店式连锁加盟,既不需要请咨询策划,也不要组建招商团队,交给专门的招商外包公司即可。
呼叫中心:如果需要针对高端人群营销,可以将这个客户开发的工作交给呼叫中心外包公司。
创意众包:广告创意如起名、设计、广告片创意等,企业一样可以选择在专业的网络平台创意比稿。
如果企业对上述新服务形态一无所知,那就真的要对自己先来一场观念的革命了。
中国电子商务品牌雨后春笋的诞生,社会化媒体改变了传统传播媒介的产业格局,各种形态的企业服务外包风起云涌,管理软件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为超大企业管理注入了无穷的活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对交易、物流的革命性改变――这些新技术引发了中国市场的结构性变革。
上述这些仅仅是正在发生的营销技术革命的冰山一角,更加庞大的新商业形态正在到来:这就是被称为“云社会”的新生活形态。
什么是云社会或云生存(云生活)?
技术解释是,基于云计算的大规模商业应用,涉及到“云、管、端”三条云产业链的集成与融合――不用为这个云山雾罩的技术定义恐惧,云生活已经在你的身边:
过去你喜欢一首音乐,要在电脑、手机、MP3上想听就听,得把歌曲分别拷贝(或导入)到各个媒体播放器里。现在你只要用一个账号,登陆喜欢的音乐平台,就能通过互联网(有线或无线)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未来的智能电视机等终端上,随心所欲地打开欣赏。
这是一首歌,如果变成所有的文件(文档、表格、演示文稿),并能够在任意一部终端上进行修改,并传递、交流呢?意味着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随声携带自己的“数据银行”工作,而这已经变成现实。
你的生活:订票、订餐、订房、旅游、购物,凡是你生活中的所有消费,大部分都能实现随时随地的购买、评论,以及看看买过用过的人的评论;你还可以搜索网上或实体门店的促销信息,你的每一次购物可以变成积分,在专门的积分商城里,折扣购买或兑换你喜欢的商品;你当然可以给天涯海角的任何人送上你的祝福,无论是一部电视、手机,或者是一盒点心、鲜花。
你的工作方式:去参加会议,不用带电脑、甚至不用带U盘,只要会场里可以投影的电脑能连接WIFI(或者你自己带一个3G无线路由器),你就可以从你的云数据库里随意演示你的文件,并记录、修改、发送。这就是云(数据库)、管(软件系统)与端(设备)的分离带给你的便利,从社会角度看,这是一个更加低碳的工作形态。
企业管理:企业运营需要的数据汇总、管理报表、呈批文件、进度监控、汇报、内部支援,乃至外部资源如咨询、培训、管理工具、定制信息等,都将可以在云平台上进行,让每一个经理人、基层业务人员都带着一个完整的“看不见的工具箱”,智慧、方便、高效且低成本地完成作业。
智能化营销:这还不够,企业营销的所有资源(线上线下费用)投放的进度、效果,都可以在云平台上随时体现在投入产出比(ROI)仪表盘(Dashboard)上,为管理者优化营销手段与资源投放,提供动态的提示。企业电子商务网站里的产品广告效果,都可以进行动态的效果(订单转化率)评估,这就是电商里的“营销自动化”(MA)优化工具。
智能化市场管理:企业可以知道每一瓶酒在何时被打开,可以知道哪些区域的人偏好什么类型的产品,什么时间段的购物人数最多;可以为每一个一线业务人员提供直接审批的促销申请、并启动后续的制作、发送作业,如为客户定制一款店招海报;可以知道那一家店的费用投入超过标准或安全线;可以自动为每一个业务员随时计算当月任务达成率、绩效薪资,等等。
这是正在到来的云社会与云生活:网络将变成与现实一样的真实,虚拟世界就是真实世界的翻版。
每一个人――作为工作者与消费者双重角色――的生活即将改变:你思考、判断事物的方式,将受到云环境或云媒体的影响,这些云信息(如微博)将提供给你更加丰富(也可能嘈杂)的资讯,让你更清醒或更被影响地做出消费选择,比如买任何一款手机都可以先看看已经购买者对其性能的评价再做决定。
云生活对企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只会在传统的单向传递信息的媒体(如电视)或传统渠道上投入巨资的品牌,将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广告费变成了竞争品牌的订单。
这就是云营销革命的结局。
云营销的价值链正在形成,我们简要描述其基本轮廓:
第一,电子商务市场的崛起,电商支持系统――网上订单、支付、物流、结算的商业体系――已经成熟,变成开放的、商业化(即可实现专业外包、按量取费)的基础运营平台。
第二,媒体预算的结构性变化。社会化媒体崛起,传统的电视、纸媒、户外甚至互联网门户,都受到社会化媒体的冲击,跨媒体(Crossover-Media)即跨界媒体的无缝整合,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化媒体的影响力与商业价值已经显露,正在改变企业媒体费用的投放结构。
第三,一云多屏、无缝链接的终端(Terminal Device)世界。从互联网上的微博、视频到移动互联网(手机),以及即将到来的家庭终端(智能电视)、甚至未来的车载电视、显示屏媒体(写字楼、住宅、超市等),都将被无缝联接在多个不同的云系统(iOS、Andriod等)之内。
第四,云生活方式初见端倪。中国一部分(北上广为代表的核心城市)进入云生活时代的城市及人群,传统媒体广告不再是他们做出购买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而是圈子、网站的用户对商品的评价。这一群人已经生活在“云端”(一个虚拟却真实的网络社交圈里),可以与任何地点的人自由连接互动。
第五,社会化媒体及新营销方法勃兴。社会化营销(Social Marketing即SNS营销)正在对传统营销方法进行一场“路径革命”:从传统的围绕知名度的叫卖创意、单向控制的媒体,向云营销时代以美誉度为核心的创意、口碑积累的双向互动模式转变。简单地说,靠垄断传统媒体资源、拼实力的传播时代面临瓦解,一个依靠创意、互动、口碑的社交化媒体传播新驱动力正在崛起。
第六,云消费的商业化路径形成闭环。最具颠覆性的是消费方式的变化:这个社交化媒体创造的关注度(流量),可以通过与电商的无缝联接,马上变成购买力(转化率),而不是传统商业环境下,看完广告、留下记忆、再到终端前形成购买行为的AIDA模式(注意-兴趣-决策-行动)。
第七,云技术、云平台及云基础设施成熟。所有的互联网大公司,都在以各种方式涉足云技术,云存储、云平台、第三方电商服务、应用技术创造的新产品(如陌陌、讯飞等),阿里云、盛大云、华为云、百度云,各种云系统层出不穷。这些云基础设施与技术,是对云应用、云创新产品的巨大支撑与驱动力。
云营销的核心驱动力是云计算技术,及云技术应用创新改变的商业结构、市场结构、媒体结构、营销模式、管理模式,甚至企业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格局下,科学技术引领的技术革命促使更多的企业转变营销模式,不断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互联网和云计算为这些企业寻找更好的营销方式提供了海量数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掌握消费者的需求。例如:通过对搜索引擎对某一关键字的点击,可以有效地预测近期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倾向,可以很好地帮助企业寻找新的商机和改善自己的管理方式,为推出新的产品做好准备。因此信息化背景下的营销体系是建立在以互联网为前提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基础上,而这种新型的数据分析对传统的营销模式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在解构的过程中重构了一种新的市场营销方式。
二、建立新的营销模式
(一)品牌营销
品牌是指“一个名称、术语、标志、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结合体,以识别某个销售商或某一群销售商的产品或服务,使其与它们的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一个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尽管在品牌推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一旦品牌形成,其带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的利润远远大于运行成本。因此,品牌营销是当下企业必然的选择。一是这是一种营销方式,可以很好地推广企业产品,让消费者了解该产品的特点,也能了解该企业的特性。二是品牌营销就是通过品牌的魅力吸引消费者,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去借助这个手段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让更多的消费群体去认知这个品牌,去关注这个品牌,进而成为这个品牌的消费者。三是品牌营销必须是该企业的核心亮点,而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进而依赖该品牌。
(二)创新的营销途径(以微博为例)
1.传统营销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营销模式比较单一,一般会借助单一媒体进行宣传,如电视广告。这种比较单一的营销手段容易形成的问题是受众群体的单一,不能覆盖到所有的目标人群,因而很难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因此,要将传统的营销方式进行创新,以弥补这一不足。实践证明,传统的营销模式还是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可以很好推进企业的发展。在固有的营销范式上进行改良和创新,旧瓶装新酒,也是一种营销模式的不断探索,在留住原有的消费群体的前提下,能不断地发现潜在的消费者。
2.充分利用新型社交软件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人投身于互联网的热潮中,由互联网衍生的新的网络应用正在形成消费集聚。微信作为一个隐私性的社交软件,涉及的是自己生活的某个圈子,在这个朋友圈中可以充分调动人们对某个特定物的兴趣,更能找到目标受众。首先,是因为每一个微信用户可以使用一个定位服务,可以通过这个功能在后台进行数据的统计,将这些用户精确地进行定位可以很好地了解微信用户所关注的话题,这种在朋友圈信息的分享就是新的营销手段,而这种方式不同于原有的营销手段,让顾客不会感到厌烦,同时也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其次,微信有二维码扫描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功能很快进入某个产品的主页,进入到企业销售平台,可以通过二维码的扫描来辨别产品的真假,方便消费者进行选择。这个功能能对一个企业的产品进行有效地宣传和推广,同时也能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因此营销者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个途径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再次,企业可以在微信平台建立自己的公众号,每天在上面企业的相关信息,如新产品的、企业活动、保养的方式方法,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这个企业,通过公众账号的搭建让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就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以图书微信营销为例,目前许多图书馆建立了一个通过微信扫一扫这个功能,借助电子屏幕让很多读者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目,图书二维码的扫描可以很快让读者进入这本书的网络平台,很快了解这本书的简介、价格、购买的渠道,激发消费者购买的冲动。另外,出版社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作为新书的一个推广平台,同时也可以借助微信的语音功能和消费者进行互动,为消费者推荐有关书目以供其选择。社交软件不仅仅只有微信,还有微博、博客、QQ等方式,企业都可以充分地利用,但是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在尊重用户的前提下进行平等的信息传播。反之,很容易得到用户的抵制,企业必须将其首先作为一个服务性的平台进行建立,给消费者生活、学习带来便利,在无形当中做一些企业信息的宣传,让消费者乐意接受,进而将这种消费理念进行传播,就能实现市场营销的最初构想。
三、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一)营销管理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营销管理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选择目标市场,并通过创造、交付和传播优质的顾客价值来获得顾客、挽留顾客和提升顾客的科学与艺术。”[2]说明营销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的一种营销手段,更需要着眼于科学的管理方式。科学性可以通过三个层面进行建立,一是企业的技术部必须建立规范的信息统计工作,通过信息技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将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消费者的年龄层进行规范地整理,最终形成分析评估报告,对未来消费市场的走向进行科学地预测,帮助企业研发新的产品。二是能够充分的挖掘潜在的消费群体,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对某个东西的点击关注度进行数据统计,并将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同时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将某区域的热点、定位等信息进行统计,可以非常清楚地掌握特定区域的消费者的关注点,借助大数据分析将这些信息反馈到企业,企业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发,在产品的营销过程中也会减少阻力,可以直接传送到特定目标的消费群体。三是在真正的销售过程中同样可以将消费的数据、营销的方式不断进行反馈,进而不断完善产品,争取在产品上市后能够得到良好的市场反应。营销管理需要将科学与艺术进行融合,在当下的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定位目标市场,创造出优质的产品,不断挖掘潜在的客户资源,将企业推向新的高点。
(二)注重保护消费者的隐私
企业借助于大数据进行海量数据的采集前提是充分保护用户的信息,不能将其用于不合法的用途。同时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巩固,增强防攻击的能力,建立不同的防护层保护用户的信息。假设企业的网络销售受到攻击,也能充分地保护消费者的隐私不被泄漏,如果消费者的信息遭到泄露,企业必须要对其进行负责。国家的法律法规应该将网络信息保护纳入法律规章中,用法律的手段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消费者也应该增强隐私保护意识,以及隐私受到侵害后的维权意识。只有企业重视对消费者隐私的保护,才能与消费者建立一个长期的合作消费关系。因此无论是法律的规范,还是企业的保护,亦是消费者自身都应该建立一个意识,企业必须在法律的约束下,充分注重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才能更好地发展。
(三)营销要学会创新
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创新成为考量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因此企业必须将战略目光放在创新上,企业管理需要创新,企业营销同样需要创新,只有加大营销方式的创新,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商品的销售进行服务。营销方式不能单一,因而可以对传统的营销方式进行创新,但不宜丢掉固有的营销模式,因为这个模式其实是受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充分利用可以带来不错的效果。同时,也要紧跟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不断发展的互联网这个平台可以很快地将企业的有关信息进行宣传,这种及时性可以方便更多的用户了解有关信息。搭建企业百科链接可以让消费者了解这个企业,品牌的建立可以让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认可某种消费理念。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