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范文

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

第1篇: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范文

2015年12月10日,对张颂奇和所有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从业者来说,都是特别的一天,浙医二院院长、心血管专家王建安通过张颂奇负责的乌镇互联网医院项目,对当地患者黄女士进行了“网上问诊”,随后开出乌镇互联网医院成立以来首张“在线处方”,处方上的心血管药物将通过第三方药企配送到黄女士的家中。

第一张“在线处方”的消息引爆互联网医疗行业,有乐观人士认为,在线处方作为互联网医疗的“最后一道坎”,如果打通,那么在线挂号、在线问诊、在线医嘱、在线处方、以及药品电商配送将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实现在线诊疗的全流程应用。

乌镇的尝试

在2014年之前,乌镇的身份更多的是烟雨画巷,粉墙黛瓦的江南小镇。改变始于2014年在乌镇举行的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个充满传统中国文化元素的小镇邂逅互联网,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化身“东方达沃斯”,千年古镇开始散发出现代气息。

自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落户乌镇以来,互联网创业的影子在水乡处处可见,“智慧小镇”的色彩愈加突出。在乌镇,全域实现免费WiFi, “互联网茶吧”、“互联网金融咖啡”、“智慧养老”、“智慧出行”成为乌镇的别样风景。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互联网行业的各种尝试,“乌镇互联网医院”即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互联网+”战略无疑给各行业的转型指明了方向,与互联网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伴随着我国医疗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效率低下等问题,以及老龄化趋势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爆发期。根据2015年9月份艾瑞的《2015中国在线医疗行业研究报告》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在线医疗行业市场规模为1.6亿元,2014年市场规模为108.8亿元,2015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超过170亿元,市场规模呈指数增长态势,市场发展迅速。在线挂号、在线问诊以及在线售药都成为各路资本布局的重中之重,其中微医集团前身挂号网在2015年9月份获得近4亿美元融资成为2015年互联网医疗行业融资最多的公司,而他们正是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技术支持和平台运营商。

据了解,微医集团成立于2010年,前身为挂号网,最初提供在线挂号服务,并逐渐将业务扩展至在线问诊等,在2015年完成4亿美元融资后更名为微医集团,并整合旗下资源向“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与互联网界的“凯撒医疗集团”进军。

微医集团乌镇项目负责人张颂奇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微医集团致力于以信息技术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变革,经过5年的发展,微医集团旗下目前形成了三项主流业务,也是微医集团发展历经的三个主要阶段:PC端产品“挂号网”、移动端产品“微医”和“互联网医院”,即乌镇互联网医院。

事实上,乌镇互联网医院是微医集团和当地政府共同推动的结果,前者提供资源和技术、运营支持,后者则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

张颂奇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建立在微医集团的各项优势之上,借助微医集团目前在全国连接的医院数量(1900多家)、医生数量(19万多)、服务患者量(5年累计接近5亿人次)和线上的医生协作组织“微医团队”(5000多组),同时还借助微医集团的技术开发和运营优势,设立了乌镇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未来将成为互联网分级诊疗的经典模式。乌镇互联网医院在技术、资源、运营等方面有序共享,与挂号网目前业务一道,共同服务于医患和医、药、险等产业要素的连接。

乌镇互联网医院挂牌的主要原因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业内人士甚至认为获得了很大的“特权”。比如乌镇互联网医院允许医生以多点执业或自由执业的方式注册,并在桐乡市卫计委进行注册备案,在线处方、在线医保支付等功能的实现也和政策绿灯不无关系,乌镇互联网医院已从公立医院脱身,并获得自主定价权,同样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张颂奇也承认,乌镇互联网医院相对而言仍然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其政策突破的背景在于乌镇作为国家级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这是其依赖的政策红利。

“在线处方”的猜想

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自2015年12月10日全国首张在线处方开出后,乌镇互联网医院在线复诊、会诊已经进入常态运营,目前每日的在线问诊量达到2500次左右,但具体每日处方量尚未统计。张颂奇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核心指标聚焦于在线服务量,是否每次问诊都会产生处方行为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决定,并非所有在线问诊都需要处方。”

但无论如何,首张在线处方的诞生已经给互联网医疗行业带来了一丝希望,尤其对于网售处方药解禁。2014年5月份,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局《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被认为是互联网医疗的重大利好,但至今一年半的时间,并没有具体的政策落地,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在在线挂号、在线问诊和在线售药之间,还隔着一纸网售处方药禁令,所以此次“在线处方”的出现引起业内的轰动。

诸多互联网医疗行业从业人士认为,“在线处方”的诞生具有代表意义,可能倒逼医疗市场的开放以及处方药解禁。

然而更多的分析人士认为,“在线处方”的诞生确实有一定的代表意义,但是极其有限,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不可能离开医疗机构,这不止涉及到专业性、责任划分,还涉及风险承担等问题。如果开具电子处方的人不是医院的在职人员,根本不可能被认可。如一个从医疗机构离职的医生是根本不具备资质开具电子处方,所以,本就不存在什么远程诊疗‘C2C’行为。

虽然对于处方药解禁并无太大实质性意义,但是互联网医院的的出现和运营将给医疗带来更多的便利性,并对医疗改革带来更多有益的探索。

第2篇: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范文

物联网发展存在巨大的市场,相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将有500亿台设备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互联,2020年物联网将培育1、9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包括医疗、制造业以及能源等各行各业。

物联网的应用还有其他重要的领域:工业、制造业、实体经济,这些对网络和互联网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互联网的变革。作为全球最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范文

为何医疗健康互联网能够频频引得BAT的青睐?

投资界的香饽饽

“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基于市场需求。”某知名风险投资公司医疗投资经理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在医生资源紧缺、人均医疗成本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服务自然能够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与并购大会上,清科董事长倪正东表示,拥有巨大需求的医疗健康行业始终会是VC/PE关注的领域。“如果一家综合基金没有设立医疗投资部门是无法想象的。医疗健康行业不太会受经济环境影响,不论是金融危机还是经济下滑,医疗健康行业一直呈现稳健增长。” 倪正东称,目前整个投资界最关注的两大行业分别是移动互联网和医疗健康。作为这两个最热门行业的交集,移动医疗会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所谓移动医疗,就是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主。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的《2013中国医药互联网发展报告》(下称“《发展报告》”)也对中国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给出了预测。据《发展报告》估算,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3.4亿元,较上年增长25.8%。《发展报告》预计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到2017年底将突破百亿,达到125.3亿元。

这一概念究竟有多火?看看眼下屡创新高的投资规模便可见一斑。继8月19日春雨移动健康(以下简称“春雨”)拿下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刷新国内移动健康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纪录,9月2日,中国最大的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丁香园又宣布获得来自腾讯的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成就了国内目前该领域的最大单笔融资。

核心资产是医生资源

在业内人士看来,已经各自拿下三轮融资的春雨和丁香园之所以能够成为医疗健康互联网领域的佼佼者,是因为它们掌握着医疗产业里最核心的资源――医生。

创建于2000年的丁香园是中国最大的面向医生、医疗机构、医药从业者以及生命科学领域人士的专业性社交网站。丁香园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天天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丁香园目前的网络平台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医学专业领域,能够推动医学专业人士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研究及药学研发等多领域内的学术沟通、信息共享和专业合作。

“成立14年来,我们的专业会员数量已经超过400万人,其中超过200万人都是执业医师。”李天天说。

《中国经济周刊》查询国家卫计委于今年4月的《2013中国卫生统计提要》发现,截至2012年,中国执业医师总数为261.6万人,换句话说,中国每10名执业医师中,就有7~8个人拥有丁香园账号。

“丁香园拥有的医生和医疗资源,与微信和手Q资源对接,无疑会为这个行业提供独特的价值。”腾讯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医学专业人群和数据最大程度地与千万用户连接,将大大降低用户获取医学信息及获得指导的难度。

李天天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除腾讯之外,BAT中的另一巨头近期也向丁香园提出过融资计划。最终选择腾讯是因为看中了它的微信功能。

李天天称,丁香园将会把资金用于研发面向医生和大众的医疗健康类产品,“并希望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进一步为大众群体提供可信赖的医疗健康信息与相关服务,告诉大家一些健康常识、疾病知识,指导大家安全用药。”

尽管李天天反复强调,丁香园只提供信息查询服务,不涉及线上问诊,但成立仅仅3年的春雨却在后一领域做得风生水起。

作为中国第一家移动医疗公司,春雨主打产品掌上问诊App春雨医生目前已拥有3000万激活用户量,4万名在线医生,每日健康问题咨询量超过5万。“在春雨医生这个平台上每天的问诊量已经超过中国任何一家医院的日门诊量。”春雨创始人张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春雨医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患沟通手机平台。

据春雨副总裁毕磊介绍,新一轮投资主要用于扩大用户量和医生量,按照春雨医生App目前的日新增量级估算,至2015年年底,春雨医生用户量可以达到1亿,医生量超20万。

商业模式能否盈利是问题

尽管医疗健康互联网发展得如火如荼,仍有不少人对其发展提出了各种担忧。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建立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实现盈利,就是摆在春雨和丁香园面前的首要问题。

8月29日,国家卫计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提出医务人员不得私自从事远程医疗服务。《意见》要求,医务人员在向本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时,应当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并使用医疗机构统一建立的信息平台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则《意见》将直接打击春雨的主营业务。

毕磊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政策的目的不是打击春雨,而是规范市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于今年年底开放处方药网上销售,国家势必要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医生开处方的行为。“我们现在提供的是健康建议而非远程医疗。如果我们的医生在网上给患者开具电子处方,那么这就属于远程医疗,肯定是需要规范的。”毕磊说。

相比于还处于成长摸索阶段、主要目标是拓展用户数量而非短期实现盈利的春雨,成立14年的丁香园已经找到一套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李天天称,丁香园已经连续4年盈利,预计今年的收入将接近1亿元人民币。“我们的业务主要分三部分,一部分是跟药企合作,帮助制药企业推广产品、收集医生反馈意见。另外两部分是帮助药企、医疗企业进行人才招聘和建立垂直电子商务。其中第一部分是丁香园主要收入来源。”

一直以来,都有不少人质疑丁香园在医生和药企之间扮演的角色与身份。李天天则称, 药企需要平台宣传和推广自己的药品与治疗方案,医生也需要有渠道去了解最新的药品情况。“丁香园只是一个 沟通渠道和桥梁”。

“我认为,丁香园的模式不仅不违规,还可以帮助这个产业真正走出医药代表带金销售的状态。”某私募基金投资经理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但是作为医疗健康互联网企业,光想着怎么赚药企的钱还不够。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应该把患者和医生这两个终端客户绑在一起,同时还要把支付方式整合进来。”

第4篇: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范文

几年下来,业界一路见证了云计算推动消费产品和企业级产品领域的伟大创新,并且成为不同规模组织的新常态。自2008年美国政府将云计算视为一场信息技术的革命,到今天,我国智慧城市、“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的普惠作用之下,云服务整体规模的增长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016年注定将是云计算市场各大玩家相互角力之年,变革的力量正不断积蓄和扩充。

五大阵营界限分明

在国内,云服务市场里面的玩家种类丰富,来自不同背景领域的玩家聚焦领域、市场目标均有所差别,发展都非常迅速,从过去的市场表现来看,五大阵营势力分割明显。

互联网巨头无疑是国内云服务市场最有力的竞争者,互联网行业更是云计算发展最重要的空间。以阿里云、腾讯云、百度开放云为代表,互联网巨头们作为云计算最初的使用者和能力提供者,依托自身业务优势,累积丰富的IaaS服务经验,互联网行业强大的创新能力在其产品与服务的更新升级中可见一斑,产品种类丰富,升级迅速,在国内市场稳站先锋。其中,阿里云在2015年以近30%的市场占有率登顶,留给对手较大的追赶空间。

运营商进军云服务市场具有先天优势,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国联通“沃云”、中国移动“移动云”,国内三大运营商均以打造自有云计算品牌为核心,依托雄厚的带宽资源和历史关系积累,在政务、教育、医疗和能源电力行业和智慧城市、制造业等国家战略核心领域展开攻势。虽然运营商因自身体制所限,研发和创新能力稍弱,但由于垄断的带宽资源优势和IDC用户积累,在国内云服务市场形成强劲竞争力。其中,尤以天翼云表现最为突出,在2015年市场规模占据前列。

国际厂商,以微软、Oracle、亚马逊、IBM等为代表,在海外具备雄厚数据中心、业务创新等方面优势,拥有为各种类型及规模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支持的经验。近两年,国际厂商逐渐解决“落地”难题,通过与国内合作伙伴的优势互补,正在进一步加快分抢国内市场的进程。IBM近期也宣布与世纪互联的合作,预计2016年将正式进入中国公有云市场。

此外,传统设备商强势切入云计算市场,发展迅速。如华为、爱立信等战略转型之后,技术实力不容小觑,同时在业内具备“口碑”效应,其强大的线下销售团队和技术服务团队是互联网厂商望尘莫及的,这也成为其迅速成长的最强动力。

众多的技术性创业公司的加入不断给云服务市场带来波动。青云、Ucloud、网宿、首云等品牌已经在云服务市场耳熟能详,这些挑战者业务灵活,资金充沛,更容易专注于细分领域、提供专有服务,也不失为中小企业上“云”的好帮手。

如何把握关键年

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700亿美元,而国内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近10亿美元,IaaS市场占比更是上升到54%。更有数据显示,IaaS市场2015年增长率达到76%,渗透率高达19%,在国内公有云市场上强势占据主导地位。

展望2016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高速增长,市场供求因素将同时引导2016年云计算基础设施继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具有更多增值服务空间的SaaS模式将在国内迎来高速增长的阶段,大数据也将带动PaaS模式的迅速崛起,混合云作为重要的未来场景,各大服务商纷纷布局。

产业格局迎来洗牌的关键阶段,国内云计算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扩大。

从不同角度出发进军云计算的势力,在这一年里将展开真正的角逐。

互联网企业将尽力继续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积极拓展业务。相信如阿里云或将加力扩大其线下销售和技术团队,扩大其在大数据“数加平台”的领先优势,在视频业务、移动业务、即时通信等业务方面继续加码,与传统IT阵营和其他互联网巨头一争高下。

传统IT企业将发起全面进攻,通过增加数据中心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增强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像华为、惠普等厂商扩大其开源社区的聚合能力,进一步突破传统行业的限制。

第5篇: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范文

保险市场面临的新变化

2011年是中国大数据市场元年,一些大数据产品已经推出,直至2012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4.7亿元,2013年大数据市场迎来增速为138.3%的飞跃,到2016年,整个市场规模逼近百亿。其中,政府、互联网、电信、金融的大数据市场规模较大,四个行业占据一半市场份额。可以看出,大数据“指数型增长”的市场应用将实现对消费者的深度洞察和分析。

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发展,保险市场与电子商务相遇带来渠道的巨大颠覆,通过互联网渠道,保险销售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摆脱人力束缚,快速开启互联网保险盛宴。另外,保险行业的电子商务化也为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包含电子支付、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支持方等众多环节的企业也将因此获利。因此,支付企业正在将发展方向转移至传统行业电商化的巨大蓝海,而拥有数万亿交易规模空间的保险电子商务市场正成为其重要的发力点。

保险市场消费者分析

究竟消费者目前对保险市场的的整体认知度是如何的呢?数字100调查数据显示,49.3%的受访者认为保险非常必要,44%的人则认为买不买无所谓,仅6.7%的人认为没有必要;从了解程度上看,8%的人非常了解,78.6%的受访者对保险了解一点,仍有13.4%的受访者对保险一无所知。可以看出,尽管消费者能认识到保险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他们对保险的认知度尚有待提升。

从消费者对保险的认知渠道上看,6成以上的受访者以保险公司的宣传资料为获取保险知识的主要途径,排名第二位的是亲戚朋友的介绍,占40.3%,财经网站则排名第三,占30.6%,另外,电视广告或短片获取的占28.1%,相关书籍和报刊杂志分别占23.3%和22.3%。

近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国内CPI指标不断上涨态势的影响,人们对于自身保障的担忧程度也在上升。本次调查显示,8成以上的受访者已购买了社会保险,半数受访者拥有商业保险,同时人均拥有近2份商业保险;从商业险的种类上看,人寿保险的购买率最高,占比67.7%,而健康医疗保险和意外保险次之,分别占比52.7%和45.4%;而财产保险则占比17.1%。由此可见,寿险与医疗保险是当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商业险种,虽然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投保险种方面各有侧重,但很多消费者并不看重保险的投资理财功能,而是更在意其基本的风险保障功能,因此会倾向选择保障型的险种来进行投保。

在问及受访者愿意购买商业险的原因时,超过6成的人是出于个人需要而购买,3成的人则为被动的被推销或推荐,其中17%的人是由于保险业务员的推销而购买,13.5%的人则是在办理银行业务或其他金融服务时被推荐而购买,另有6.5%的人会帮助相识的保险人员完成业绩而购买。由于消费者越来越希望从公正的来源以及可靠的同伴处获得客观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保险产品研究,根据自身需求做出主动的购买决定。鉴于此,保险公司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改变销售方式,以实现“购买”而非“推销”保险产品和服务。

现代商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几经波折,断断续续,而人们不购买商业险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数字100数据显示,26.4%的人想要购买蛋经济条件却不允许,24.5%的人则觉得不需要,18.8%的人根本没有考虑过购买商业险,13.9%的人则认为理赔困难麻烦及对保险公司不信任。可以看出,“经济条件” 、“没考虑过”、“理赔困难”是阻碍消费者购买商业保险的主要原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以后的生活需求。那么在未来一年内,会有多少的消费者愿意去购买商业保险,而阻碍其不购买商业险的因素又有哪些呢?本次调查显示,与商业保险现有购买情况表现一致,51.3%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一年仍愿意购买,但仍有48.7%的受访者表示不打算购买。究其原因“收入不足”、“对保险产品不信任”是阻碍购买的关键因素。其中,28.3%的人认为是收入影响了购买决定,20.7%的人则对保险产品不信任,15.7%的受访者则由于已有保单而无法购买,19.3%的受访者认为虽然收入允许,但是没有必要或保费太高,8%的受访者认为保险不如储蓄划算,另有6.8%的人则认为保险产品不符合其需求。数字100分析师认为,商业保险与各类国家强制的社会保险之间不可以互相替代,而不同种类的商业保险可以保证一个人在遭遇不同的困境时,都可以得到相应的、额度较高的赔偿。

在问及消费者未来一年内打算购买商业保险的考虑因素时,“保险公司的口碑”、“赔付能力”和“产品的吸引力”是消费者会综合考虑的因素。其中38.6%的人会考虑保险公司的口碑,30.3%的人会考虑公司的赔付能力,29%的人则会由于产品的吸引力而购买,仅2%的人会考虑保险业务员的专业能力。而在未来购买商业险的类型方面,68.5%的人会考虑购买人寿保险,53.3%的受访者会购买健康医疗保险,62.7%的受访者则会购买意外保险,而购买财产保险的比例为17.3%,各险种未来购买的比例比现有的比例略有上升。

保险电子化营销模式思考

第6篇: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范文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174.12亿元。2010-2013年三年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1.5%。

公共云市场重点发生转变2013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47.60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有所放缓。2014年,产业规模有望超过80亿元。具体而言,国内IaaS市场呈现高增长态势,市场规模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105%。PaaS与SaaS市场规模分别达到2.2亿元与34.9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20%。

在企业使用比例方面,IaaS使用比例最高,达到56%;PaaS其次,为38.9%;SaaS比例为5.1%。与2012年相比,PaaS使用比例增长明显,表明企业用户采用公共云服务的重点正在从基础设施租用转向针对自身业务的开发平台。

私有云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前瞻网云计算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30.7亿元,同比增长189.2%。自2011年以后, 中国私有云市场迎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 0 0 % 的爆发式增长。2012年,私有云成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主要增长点,其市场规模约为3 8 3 亿元,2013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突破400亿元,达到507亿元,预计2014年中国私有云市场将达到649.73亿元,中国私有云计算基础架构市场还将保持高速发展,增长率约在50%以上。

混合云是未来市场发展趋势

混合云把公共的外部云和内部私有“云”整合成更具功能性的解决方案。而混合云的“秘诀”就是处于中间的连接技术。为了更加高效地连接外部云和内部云的计算和存储环境,混合云解决方案需要提供企业级的安全性、跨云平台的可管理性、负载/数据的可移植性以及互操作性。

2013年,“混合云”的使用方式在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被扩展了,即虚拟服务器与物理服务器的混合部署。2013年以来,PaaS平台的重要性愈加凸显。2013年,Microsoft Azure平台使用量激增了200%,IBM收购了softlayer也加入了混合云的市场竞争中。VMware其混合云解决方案vCloudHybrid Cloud Service;Rackspace在基于OpenStack之上推出混合云服务;RedHat则在混合云的跨平台管理层面推出CloudForms工具来敲开混合云市场大门。虽然百度、腾讯、阿里都开放了自己的平台,但是目前主要吸引的还是互联网应用、移动应用,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级市场的要求。未来, 这个市场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据预测,未来混合云将占据整个云市场的67%。

第7篇: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范文

这一年,伴随着超过8.7亿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的涌现,我们来到了一个名叫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

这一年,移动端连接了一切,又介入了一切;

这一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信,几乎动摇了所有行业的入口;

这一年,金融业、广告业、制造业纷纷与移动互联网挂钩,活力迸发;

还是这一年,再谈互联网思维已经不再时髦,移动互联网思想之于传统制造思想,更无异于一场席卷式的重构。

移动互联网,转瞬从一个创新趋势变成了现实的生活环境。

进入11月,盛大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与会的大佬,言必称移动互联网,后悔没早做者有之,对前途满怀信心者有之。

于是,在即将进入2014年的最后一个月时,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追问:来得太快的移动互联网,挟井喷之势,对行业带来了哪些颠覆与重构?创造了哪些崭新法则?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背后,哪些具有引领价值的趋势正在呈现……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时下,这风口非移动互联网莫属。

在刚过去的“双十一”大战中,天猫当日交易额达571亿元,其中移动交易额达到243亿元,是去年移动交易额的4.54倍,占到今年总成交额的42.6%。

根据腾讯的数据,截至目前,手机QQ有5.42亿月活跃用户,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则为4.68亿。

艾瑞咨询数据则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515.6亿元,同比增长93.4%。

从零售业到电信业,从金融业到医疗健康,从餐饮到家政,从教育到农业……移动互联网在各个传统行业跑马圈地,改变着原有行业的运行方式,并如一条进入业态的鲶鱼,引发了该行业所在的生态圈中其他行业的变化跟进,颠覆着原有的运行轨迹。但移动互联网的力量或许才刚刚显现,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技术,它必将如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广泛使用一样,带来一场生产力的革命。

垂直改无行业不移动

打车软件在年初的“烧钱”大战,成就了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名声,也成就了如今的江湖地位。

这轮死磕,砸出20多亿元,如果不是有钱,这场游戏谁玩得起?1月,嘀嘀打车获得1亿美元的融资,背后的金主才是硬实力,要不,拿什么来任性?

随着补贴的降低,这场游戏不再华丽丽,但租车用车市场仍是资本的偏好。管家式服务的私人用车、拼车等细分领域融资案例不少。2014年8月,哈哈拼车获千万美元融资。今年9月,友友租车获1000万美元融资,AA租车获得千万美元融资,易到用车获得1亿美元融资,专注于二手车的优信拍获得2.6亿美元融资。

移动互联网医疗在今年的迅速崛起,是资本对“下一个金矿”释放出的嗅觉。2014年5月,美柚获5000万美元融资;8月,春雨医生获得5000万美元融资;9月,趣医网获千万美元融资,iHealth获2500万美元融资;10月,挂号网获得1亿美元融资。数据显示,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

国内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范围涵盖寻医问诊、预约挂号、购买医药产品、查询专业信息等领域,像“春雨掌上医生”、“用药助手”等。

比如春雨医生,产品定位在“轻问诊”,用户通过语音、文字、图片等形式可以直接向4万名全国公立二甲医院以上、主治级别以上的医生咨询相关问题。

APP的运用一方面可以让医生通过诊前咨询筛选真正需要去医院的病人;另一方面则让医疗资源比较差的地区的人群和低收入群体有机会以最低的成本接触到好医生。

今年9月底,“春雨医生”与“好药师”达成战略合作,将直接向用户提供药品推荐和购药服务,将春雨的导诊、基于地理位置的好药师线下药店、网店在线配送连接起来,寻求更好的线上线下结合式服务体验。

平均每天产生3家左右的在线教育公司,这是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的现实。2014年初期,中国创业者开始向教育行业伸出触角,模式不错的公司已进入B轮、C轮融资。例如VIPABC获得1亿美元融资,猿题库获得1500万美元融资,传课网、智课网、极客学院、51talk也获得资本的追捧。

互联网教育研究院最近的《2014年在线职业教育产业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在线职业教育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占全国市场规模的比例也在增加。到2018年,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将达134亿元。

与这些壁垒强的行业相比,家政、洗衣、美甲、美妆等更加细分的领域更成为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小鲜肉。在家通过APP,就有人上门做保洁,衣服有人上门取送洗,美甲师上门做护理,还有星级大厨提供私享菜肴烹饪。从打车、代驾、家政到如今大厨上门,生活服务类O2O对百姓生活的垂直细分领域渗透不断加速。

纵深变再造一个生态圈

淘宝网曾像一条鲶鱼激活了链条上的快递、支付等行业,而这些被激活的行业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势下又发生了新的转向,如今顺丰不是单一的配送公司,而是涉及了电商、生鲜、便利店等多元服务,公司创始人曾表示,以后大家提到顺丰的时候想到的不仅是一家速运公司。

移动互联网凭借移动终端本身的移动性、便捷性快速融入诸多实体产业,带动实体产业的发展。

以移动支付为例,当前移动支付通过各类应用与生活服务业广泛结合,在公共交通、零售、餐饮等行业都得到了普及,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未来,移动互联网将进一步拓宽应用范围与深度,改变小商品制造、汽车生产等更多传统企业。

11月,支付宝宣布可以在广州华侨医院实现首个医保门诊实时结算,支付宝钱包已经把移动支付的触角,从电商领域延伸到了线下的医院、公交、院线、商超、餐饮等各个方面。

在刚刚结束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坦言,阿里在做一个生态系统,所有现在的投资,都是为这个生态系统的需要而建立。

做生态系统,当下,也只有百度、阿里、腾讯(简称为BAT)有这个实力。大的平台和巨头通过投资和并购的手法,已经垄断了主流的应用和渠道。目前入口级应用、应用分发等领域,市场已经非常集中。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需求的碎片化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巨头去复制然后挤死一个创业项目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是采取平台开放、吸纳创新项目的方式进入到某些领域。虽然在细分市场依然有诞生巨头的机会,但已经很少,大部分的创新和服务还是需要依附在巨头的生态系统之中,重塑生态圈。

腾讯基于用户的优势在打造一个移动社交帝国。今年春节的微信“抢红包”赚了口碑也赚了平台的入口;“双十一”期间,腾讯又低调推出微信电话本,马化腾笑称只是小产品。

在这个移动生态圈里,可以看出,利用移动社交所产生的用户黏性,聚合起包括移动支付、个人金融、生活服务、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的移动生态圈,依托支付连接线上线下形成O2O生态闭环。

为此,腾讯收购了四维图新,掌握了O2O的首要战略入口——地理位置;推出了微信钱包和手机QQ钱包,利用移动支付将大众点评、滴滴打车引入。同时,腾讯将易迅等电商业务并入京东,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移动电商平台。二维码和基于地理位置的功能将线上线下连接起来,并通过微信钱包,形成生态化的交易闭环。

生态圈的构成有一个入口的问题,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主要依赖的是手机。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觉得手机就是人的一部分,人的亲密伴侣,甚至称,也许有人会和手机结婚吧。

但是,手机绝对不是人唯一要连接的终端。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居、智能车载设备等新智能设备的出现和发展,将拓宽移动智能终端的范围,使网络入口多样化,并使未来更多移动互联网服务的产生成为可能。

转方向“工业4.0”拷问淘宝模式

由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工业生态圈变化,未来,会不会触及更深的层面——生产力?

那么问题来了,淘宝还能活多久?记者不是来踢馆的,圈子里这个话题的引发来自“工业4.0”这个概念。

“工业4.0”的提出源自德国,已经上升为德国的国家战略,德国的学界和业界普遍认为“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旨在通过利用通信技术和网络物理系统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通过数据交互把不同的设备连接到一起,让工厂内部甚至工厂之间形成一个整体。这种工业设备生产数据的交互在德国正成为现实。位于德国安贝格的西门子电子制造工厂就是以德国“工业4.0”理念建立的现代工厂,该工厂拥有一套高度数字化的生产流程,生产的产品本身有16亿个部件,且每年的衍生品制造数量超过5万台。

在美国,GE已经启动了“工业互联网”计划,作为一个与“消费互联网”对应的概念。与把手机等终端连接到汽车、家居等不同,“工业互联网”是要把机器装上传感器,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计算平台,分析之后产生的智慧数据便能实现人机交互。

在国内,中国宽带产业基金会董事长田溯宁多次提到“产业互联网”。他认为,过去的20年被称为消费互联网时代,未来的20年应该说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每个行业都要被这样的一种互联网所改变。

不管概念上有怎样的差异,本质上都是以移动互联网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的转移,并形成对生产力的推动。

第8篇: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范文

近日,由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14中国IT市场年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隆重举行。本届年会以“信息助力消费,数据提升价值”为主题,邀请行业主管领导、区域城市代表、业界专家、投资机构、企业代表及行业用户等,共同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领导及企业代表等分别在大会上发言,对未来经济形势、信息消费趋势、大数据创新应用及信息技术变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并公布了2013年的相关数据报告,为国内外IT企业制定发展策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

2013年,中国总体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其中IT产业和IT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中国软件产品达1903亿元,其中应用软件占76.4%,保持市场的主体地位;而在IT服务领域,2013年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与2012年相比保持了20%的增长速度。

信息消费助力产业创新

2013年中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93万亿元,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占据主要份额。信息消费已经成为新一轮扩大内需的重要引燃点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也可以说,信息消费市场成为了引领创新的原动力。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树翀在讲到“信息助力消费”时提到,信息在对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产品创新主要是指,随着信息消费基础网络的完善,涌现了很多基于信息消费的新产品。此外,基于信息技术所进行的消费行为,如电子商务、网购团购,也属广义信息消费。在电子商务中,价值链分布产生了变化,价值集中在了IT和互联网领域,而非最前端的生产制造领域。

商业模式创新主要表现在制造业服务化、传统服务网络化、信息服务专业化等几个方面:过去尖端的技术离人们较远,但现在很多前沿技术,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互联网的传感技术、生物技术等,都开始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另外,产业间的跨界融合逐渐增多,如互联网金融的热度已让大家感受到融合的力量;再有产品内部,如手机和相关应用内容的融合。因此信息消费由于改变了整个产业的生态环境,所以对刺激消费、改变整个社会的生活,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据挖掘带来深远价值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数据量的提升及其背后价值的体现。随着近年来信息化的普及、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积累达到了一个非常庞大的量级,而IT技术不断演进使得数据再价值化成为可能,IT技术和各种行业、应用结合,就产生了预想不到的倍增效果,并逐步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用友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郑雨林做了《技术重塑管理,数据驱动的企业》的演讲,他提到,“互联网公司是数据驱动企业的先锋。这个数据应该有三个特征:实时、精细和智能。数据驱动的企业,虽然是由互联网公司率先引领的,但这场产业革命实际上才刚刚开始。它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楠认为,“新一轮的行业变化,与其说它的发展来源于技术的创新和升级,不如说来自于技术和商业模式共同的改变”。

SAP中国区副总裁张志琦感慨道:“这几年‘价值’这个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家都在谈论,系统怎么能够带来真正的价值?或是怎样有效地挖掘已有数据能为企业提供价值?”由于精准营销的背后都是大数据在支撑,SAP现在要把客户的习惯和行为进行更精准地分析并为客户提供服务。他认为,只有前期对数据做出规划,在价值被发现时才能使自己成为价值链中最大的赢家。

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黄邦瑜认为,过去数据虽然存在,但当时的技术阻碍了把信息转化成需求的过程。现在大家都在考虑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让生活发生变化,他提到了富士通在农业领域和医疗领域所进行的挖掘数据价值的尝试。

数据表明,2013年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34亿元,增长率超过100%,预计未来几年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到2016年预计将达260亿元。目前,大数据主要应用在互联网和电信领域,此外,在交通、政府、医疗领域也开始普及,各地政府开始部署大数据战略,已建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也为大数据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同时,大数据规模应用启动,其业务价值和商业价值正迅速被市场发掘,政府产业规划陆续出台,未来3年还将持续快速增长。

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发展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CTO王柏华的演讲题目是《云计算助力智慧城市、大数据服务社会治理》,他介绍了浪潮集团在大数据支持下的政府云、智慧城市等项目上所进行的探索。他举例到,大数据和社会治理的警务监督,对不同时间地点但手法相似、流窜作案无其他线索的案件进行大数据搜索,很快就能锁定嫌疑人范围,再进行具体摸排,让办案更加高效准确。

可以预见,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为百姓提供更多的便利。当然,这对于安全的要求也更高。在软件产品增长速度的数据统计中,信息安全市场的增速最快,因为随着信息化渗透到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安全产品必然成为信息化快速持续普及和发展最基础的保障。信息安全领域更是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预计未来仍会保持迅速增长态势。

第9篇: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范文

在近两年的短短时间内,医疗、美业、婚嫁、房产、家居、出行、汽车、旅游、教育、餐饮、社区、零售、金融、服务商等产业,曾出现了诸多个获得疯狂溢价能力的项目企业。有意思的是,经历了“PK式”的烧钱阶段,在本该考虑破除生存困境,迈步发展的当下,这些领域中已经“死者”众多,哀鸿一片。而本期《中国经济信息》将就排名靠前的8个领域加以整理,探究这些行业内的O2O企业衰亡的真正原因。

医疗

医疗02O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兴起的行业,政府促进医疗改革的利好信号更是促进医疗O2O发展的催化剂。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从事医疗O2O领域的企业将达到42.3亿元,其中,移动医疗和理疗保健呈集中爆发式发展。不过,在整个行业在呈现井喷式发展的同时,也有大批医疗O2O企业默默退出市场。

死亡原因:

移动医疗、智能硬件以及上门服务的兴起,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传统在线医疗的企业造成冲击,导致一批企业死亡。大多数移动医疗创新企业以健康管理为主,而从事该领域的企业较多,不利于形成竞争优势,一旦没有巨头注资,很容易被行业淘汰。

美业

目前中国整个美业市场有上千亿规模,美容(包含整形)的市场规模最大,剩下的就是美发业和美甲业,整个市场非常巨大。美业线下专业店有两三百万家,整个线下高度分散,未来随着美业O2O刚刚发展,其带给投资者的机会越来越大。有人欢喜有人忧,美业O2O刚刚起步,没有能力融资持续培养用户的企业则困难重重,甚至倒闭。

死亡原因:

不少低频次、非刚需的美发O2O,普遍不被投资人看好。主要是因为美发业线下门店较为发达,线上很难竞争;而上门等家庭场景不能与美发服务相融合;顾客消费习惯难以改变,消费者习惯于选择熟知的发行店或者就近选择美发门店,美发咨询等服务需求较少。另外美业难以标准化也是硬伤。作为非标类服务的美业,极可能面临“两头难伺候”的尴尬境地。

婚嫁

2014年全国婚庆行业服务营业额达到7000亿元左右规模,婚庆行业整体利润率水平趋于走低并将持续,所谓婚庆暴利已是“明日黄花”。这其中很大原因来自于互联网对其的冲击。

死亡原因:

婚嫁行业属于低频消费需求的行业,如何提高用户粘性,不断的拓展产业链(横向或纵向)就成了每个企业亟待思考的问题。另外,大部分的婚嫁平台都是基于线下资源而建立的,没有线下资源无异于无源之水。

房地产

虽然房产O2O的市场规模预计达万亿元级,但玩房产需要相当的实力。公寓租房和租售平台动辄融资过亿元,然而,巨额的融资更加说明行业门槛高且呈聚合现象,市场留给后来者的机会越来越少。

死亡原因:

经过2014年的调整,房产行业告别“黄金时代”,面临一轮新的洗牌,“大鱼吃小鱼”的并购现象成为新常态。步入2015年,租房O2O领域龙头隐现,爱屋吉屋占据主力市场,烧不起钱的公司只能让道。

家居

相比于单纯的家居用品电商,家装才是这个行业的重头戏,互联网家装行业是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个万亿元级的市场。互联网家装未来的2-3年将迎来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谁能率先做好模型,整合好供应链,拿到资本,实现模式可复制谁就能快速脱颖而出,有人预言目前90%的互联网家装公司都会死掉。

死亡原因:

不管平台还是重度垂直型企业,目前的家装企业都主打“0曾项”、“环保材料”、“高级供应商”等口号,同质化严重,无差异化竞争导致核心竞争力不足。另外,在价格战中败下阵来,难以品牌化。互联网家装未出现、短期内也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家装行业自有其复杂性,目前很多企业都是紧盯价格战,以此来抢占渠道、抢占用户。除价格战外,品牌化是更能保证市场地位的做法:不管市场热不热,品牌的那几家总是可以占到市场份额的。有些企业价格战跟不上,品牌化之路还未成形,只能消失在商业的漩涡中。

出行

从打车领域看,去年和前年在滴滴和快的的疯狂补贴下,一年就烧掉24亿元人民币,让众多没有来得及傍上大佬的打车软件公司纷纷倒闭,出乎意料的是这两家“死对头”公司竟然在今年握手言和。合并后滴滴快的推出了一系列出行产品,顺风车、巴士、代驾,这让众多中小创业公司压力很大。首先一大批倒闭的就是打车软件,然后就是拼车和代驾。

死亡原因:

大佬初现,格局已成。对于初创公司来说,简直是内忧外患。滴滴快的合并后如猛虎,更是打破目前创业公司融资最高纪录。来自国际巨头Uber的威胁,挂着拼车的羊头,却做着专车的生意,直接威胁拼车和专车两条产品线。

另外,投资收紧大批拼车公司面临断粮。随着滴滴宣布进军拼车市场,投资人对拼车领域的投资开始持谨慎态度,拼车软件融资难度骤增。

汽车

汽车后市场与出行打车平台一样,是一个拼资源,拼流量的血路战场。

死亡原因:

对于初创者而言,汽车领域O2O创业有着极高的门槛。尤其是汽车平台类项目,BAT三巨头分别涉猎了滴滴、快的、Uber三家打车项目。即使是易到用车、一号专车也逐渐形成气候,因此打车平台基本上没有机会可言。

而对于汽车后市场,一个基于服务的市场来说,没有渠道可以压缩,要为消费者讨到便宜,只有一条路,给商家带去足够的客户量,薄利多销,就是团购模式。但团购的情况下极易出现饱和,从而引发消费者的预约和排队,降低整体的消费体验。

旅游

近5年来,旅行业电商可谓风起云涌,各类在全国小有名气的网站和APP数不胜数,远胜于传统公司。按照主营业务的操作方式,旅游O2O项目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侧重某些品类旅行产品生产、服务商类,例如酒店点评――到到,以前仅做比价的去哪儿,门票为主的同程和驴妈妈等,以及综合提供商类,即不但提供自营服务,而且兼作供应商平台,如携程、途牛、去啊。 在巨头的前后夹击和资本的冲击下,华东区域出现了大批“阵亡”企业。

死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