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范文

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

第1篇: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范文

/

关键词:欧姆定律;教学设计;传感器;DIS 线性元件;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屏幕广播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6-0073-6

1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中的第3节《欧姆定律》,教材首先回顾了初中学过的电阻的定义式及欧姆定律,然后重点阐述了导体的伏安特性,并分别描绘了小灯泡、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对比了它们的导电性能。

(2)《课程标准》要求:①观察并尝试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初步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②分别描绘电炉丝、小灯泡、半导体二极管的I-U特性曲线,对比它们导电性能的特点。

2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电阻的测量、电压的调节等电路的相关基础知识,为本节实验方案设计打下了基础;

(2)初中已经学习过的欧姆定律基础知识,为欧姆定律的深化理解起了铺垫作用;

(3)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演绎能力。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线性元件及其特点;

(2)理解欧姆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3)了解非线性元件及其特点。

3.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历“导体伏安特性曲线”描绘的全过程,进一步熟知科学探究的各环节;

(2)通过描绘导体伏安特性曲线,体会图线法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3)初步掌握传感器、DIS(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使用传感器和DIS(数字化信息系统),增强数字化、信息化科学意识;

(2)通过与同学的讨论、交流、合作,提高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广播系统共享实验结果,享受分享和成功带来的喜悦、提高学生合作共享意识。

4 教学重点

(1)线性元件与欧姆定律

(2)线性伏安特性曲线的理解与应用

5 教学难点

(1)实验方案的设计与电路连接、DIS(数字化信息系统)的使用;

(2)非线性伏安特性曲线的理解与应用。

6 教学策略设计

6.1 《课程标准》要求

(1)观察并尝试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初步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2)分别描绘电炉丝、小灯泡、半导体二极管的I-U特性曲线,对比它们导电性能的特点。

这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一课时不可能实现的教学目标!而采用传感器和DIS(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取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增强了学生数字化、信息化科学意识。

6.2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探究环节

(1)探究环节一:描绘金属导体(合金丝绕成的5 Ω、10 Ω电阻)伏安特性曲线

该环节包括实验设计、电路连接、数据收集、数据的图线法处理,得出金属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是“过原点的直线”的实验结论。其中,包含了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数据收集、分析论证、结论评估”诸多环节,使学生进一步熟知科学探究的各环节。

(2)探究环节二:线性元件与欧姆定律

(3)探究环节三:描绘小灯泡(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4)探究环节四:非线性元件与非线性伏安特性曲线的理解与应用

其中,环节一、三均采用两组差异化的实验器材――合金丝绕成的5 Ω与10 Ω电阻,小灯泡与二极管。这样设计,既提高了实验效率,又使实验具有了普遍性。而通过寻找两组不同曲线的异同,又能自然总结出线性元件、非线性元件的概念和特点。

6.3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形式

使学生通过与同学的讨论、交流、合作,提高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广播系统共享实验结果,享受分享和成功带来的喜悦,提高学生合作共享意识。

7 教学设备

25组描绘导体伏安特性曲线器材、“友高”数字化实验系统、多媒体教学网络广播系统、多媒体课件展示、实物投影仪、半波全波整流、滤波线路板。

8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

实物投影:整流、滤波线路板,介绍元件、功能。

引入课题:该线路板为何能实现如此神奇的功能呢?那就要求设计者对各元件的性能非常了解,而导体的伏安特性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性能。

【学生】

观察、思索、好奇、兴奋。

【设计说明】

激发学生研究导体伏安特性的兴趣。

新课教学

探究环节一:描绘金属导体伏安特性曲线

(一)提出问题

【教师】

(1)今天我们就首先探究金属导体(合金丝绕成的5 Ω、10 Ω电阻)的伏安特性。

(2)划分四个研究小组,每组六台电脑。

【学生】

熟悉小组成员,选出小组长。

【设计说明】

小组合作。

(二)设计实验

(1)方案设计

【教师】

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用横轴表示电压U,纵轴表示电流I,画出的I-U图线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注意解决三个问题:

①如何测量导体的电流、电压?

②如何改变导体的电流、电压?

③怎样描绘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学生】

分组讨论:

①达到实验目的所需的实验器材;

②画出实验电路图、概述实验方案。

【设计说明】

①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②利用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电阻的测量、电压的调节等电路的相关基础知识。

(2)方案论证

【学生】

小组长说明实验器材。

【教师】

展示实验器材实物图(图1)。

【学生】

小组长投影实验电路、简述实验方案。

【教师】

展示实验电路(图2)。

(3)方案改进

【教师】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利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替代电压表、电流表,利用“友高”数字化实验系统替代手工记录和坐标纸来完成此实验探究(图3)。

【学生】

阅读《描绘导体伏安特性曲线》操作指南。

【设计说明】

采用传感器和DIS,提高效率,完成传统实验器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数据收集

(1)分组实验

【学生】

分组实验:1、2组10 Ω电阻;3、4组5 Ω电阻,同组成员相互协作。

【教师】

①指导学生打开软件、实验模板、传感器调零,按操作指南要求收集数据、保存实验,暂不关闭等待分享实验数据(图4)。

②巡回指导。

④利用多媒体网络广播系统了解各组实验进度情况。

(2)成果分享

【教师】

通过广播系统向全体同学展示4个小组的实验结果。

【学生】

观察、对比。

【设计说明】

采用两组差异化的实验器材,既提高了实验效率,又使实验具有了普遍性。而通过寻找两组不同图线的异同,又能自然总结出线性元件的概念。

(四)结论评估

【教师】

请分析两图线的异同。

【学生】

(1)两图线均为过原点的直线――线性元件。

(2)两图线的斜率不同――电阻值不相等。

探究环节二:线性元件与欧姆定律

(一)线性元件

【教师】

(1)金属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具有这种伏安特性的元件称为线性元件。

那么,线性元件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

观察、思考后回答。

(2)通过同一线性元件的电流强度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教师】

展示两个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图5)。

【学生】

观察、思考后回答。

(3)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与导体本身的电阻成反比。

【教师】

线性元件这两大特点你联想到哪条规律?

【学生】

齐答:欧姆定律。

【设计说明】

线性元件与欧姆定律两知识点自然衔接。

(二)欧姆定律

【教师】

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本身的电阻成反比。

适用范围线性元件金属导体电解液纯电阻电路

【学生】

回顾、归纳。

【教师】

情感教育:介绍欧姆及其实验装置(图6),阐述原创性实验的开拓性及对科学发展的重大影响!

【学生】

好奇、兴奋。

探究环节三:描绘二极管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

(一)提出问题

【教师】

下面我们分四小组、两大组分别描绘二极管和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学生】

更换器材、连接电路(图7)。

(二)数据收集

(1)分组实验

【学生】

分组实验:1、2组二极管;3、4组小灯泡,同组成员相互协作。

【教师】

①指导学生打开软件、实验模板、传感器调零,按操作指南要求收集数据、保存实验,暂不关闭等待分享实验数据。

②巡回指导。

③利用多媒体网络广播系统了解各组实验进度情况。

(2)成果分享

【教师】

通过广播系统向全体同学展示4个小组实验结果。

【学生】

观察、对比。

【设计说明】

采用两组差异化的实验器材,提高了实验效率,而通过寻找两组不同图线的异同,又能自然总结出非线性元件的概念。

(三)结论评估

【教师】

请分析两图线的异同(图8)。

【学生】

(1)两图线均为曲线――二极管为非线性元件。

(2)两图线的弯曲方向不同――二极管的电阻随电压升高而减小;钨丝的电阻随电压升高而增大。

(四)知识点辨析

【教师】

钨丝(小灯泡灯丝)属于金属导体,但其伏安特性曲线为何呈现曲线?(图9)

【学生】

因为灯丝温度变化范围过大。

【教师】

动画:手工绘制钨丝伏安特性曲线。

可以看出:曲线起始端温度变化很小,呈现线性。

探究环节四:非线性元件

(一)非线性元件的概念

【教师】

(1)气态导体和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这种元件称为非线性元件。

(2)对非线性元件,欧姆定律不适用。

(3)非线性元件的电阻除了由材料本身决定外,还与加在其两端的电压有关。

【学生】

观察、思考。

【设计说明】

实验与知识点自然衔接。

(二)非线性伏安曲线的理解与应用

(1)跟踪练习――非线性伏安曲线的理解

【教师】

①小灯泡通电后其电流I随所加电压U变化的图线如图10所示,P为图线上一点,PN为图线在P点的切线,PQ为U轴的垂线,PM为I轴的垂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拓展练习――非线性伏安曲线的应用

【教师】

②一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1所示,将该灯泡与一个R=6 Ω的定值电阻串联,接入输出电压U=3 V的恒压电源,如图12所示,试求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强度。

【学生】

解析:在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中做出U=3-6I 的图线(图13)。

从两图线的交点求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强度为I = 0.22 A。

【设计说明】

拓展学生解题思路,增强学生图线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堂小结

【教师】

引导学生回顾、归纳总结。

知识小结:线性元件、欧姆定律、非线性元件。

方法小结:实验探究、图线法、数字化。

【设计说明】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

作业布置

【教师】

(1)课本P48页2、3、4题。

(2)请你设计一套描绘二极管完整伏安特性曲线(含正、反向电压)的方案。

(3)网上查阅欧姆定律的发现历程。

【设计说明】

三道作业分别对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金权.DIS数字实验系统与物理探究教学整合的策略[J].物理教学探讨,2013,(11):56.

第2篇: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范文

2008年各地中考试卷中,电学板块常考的知识点有:识别串并联电路、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有关电压表的使用及读数和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应用等。其中,电流表、电压表的作用及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等内容在中考中所占比例较大,这些知识点常会与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综合起来考查。

电功和电功率部分的常考知识点有: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计算以及电功率的测量;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概念及应用;电流的热效应及其在电热器上的利用和防止。

电和磁部分除了考查磁场、磁感线等简单知识点外,还考查电流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感应现象、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以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知识。从2008年各地的中考试卷可以看出,试题多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和研究问题的方法的考查。对于简单电路和欧姆定律的考查在各地中考中均有体现,难点出现在识别串并联电路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预计2009年中考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查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但可能会稍稍增大探究题和创新题的分量。有关电功、电功率的考试命题将在继承2008命题特点上有所创新。如从电器的铭牌上获取信息、利用电能表计算家庭用电器使用的电费来考查节能、电器使用时的安全问题、电功率的测量、电器在使用时有关电热、电能及效率的问题等。其中,采用伏安法测电功率、电与热相结合的计算以及节能问题是中考中的重中之重,注重考查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围绕电冰箱、电吹风、洗衣机、电水壶、电磁炉等家用电器展开的电功、电功率、电热的应用计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减少环境污染和建设节能型社会的今天,电能和太阳能相结合的题目更要引起我们重视。

随着常规能源的日益匮乏,有关用电器的效率考题也是中考的一个新亮点,预计2009年中考出现的几率会加大。

在中考复习中,基本知识忘记得比较快,所以复习时要注重基础。电路部分的知识单独考的并不多,对很多知识点的考查是隐藏在对欧姆定律、电功率的综合考查中的,复习的关键在于灵活掌握知识,理解题目意思,应对具体问题,努力尝试知识的总结和迁移。

考点一:电路设计与电路故障

冲刺点金设计简单的电路是目前中考中经常出现的题型,特别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电路设计题已成为中考的热点。其形式有:根据具体的要求设计出电路图;给出电路图判断哪一个比较适用;既要设计电路图,又要连实物图等等。在画电路图时一定要规范: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矩形,图要完整美观,横平竖直,简洁工整。

电路故障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干路出现断路故障,用电器不能工作,电流表没有示数;若电流表有示数,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干路肯定是通路。

电路在教材中所占篇幅较多,汇集了基本电路、电路的连接、电流的测量等问题。中考出现的题型较多,主要有电路的设计、分析、连接实物、故障判断、电流和电压的规律研究等问题,难度以中、低挡为主,在近几年中考中已经大量涉及生产、生活中实际电路的应用及探究,这种趋势预计在2009年的中考还会得到更多的体现。

预测1:(素材来自于生活实际,主要考查电路的应用及电路设计)

投影仪用强光灯泡作为光源,发光时必须用风扇降温。为了保证灯泡不被烧坏,只有当带动风扇的电动机工作后,灯泡才能发光;风扇不转,灯泡不能发光。则在图1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预测2:(考查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开关的作用)

2008奥运会男子佩剑决赛中,我国选手仲满不负众望,以15比9击败法国选手赢得冠军。如图2所示,在击剑比赛中,要求剑身连着导线,导线一头连通着电子计分器,一头连接着特制衣服,形成一个环形电路。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甲)没有刺到对方(乙)的时候就是断电的过程(对方的灯不亮同时计分器不计分),刺到对方的过程就是按下开关的过程(对方的灯亮同时计分器计分)。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小明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几种电路图。能正确判断选手成功地击中对手的有效部位并显示得分的电路是()

预测3:(考查串联电路的特点,以及电路分析、故障判断)

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大,则()

A. 电流表的示数也增大

B. 电流表的示数可能不变

C. 电阻R可能断路

D. 电阻R可能短路

考点二:欧姆定律

冲刺点金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部分最基础的内容。探究欧姆定律和伏安法测电阻体现了电学部分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也体现了物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有很强的综合性,是历年来各地中考试题的必考内容。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2009年中考也将是如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命题在联系实际,突出物理方法,考查实验的过程性方面会有所侧重,纯模型式串并联电路的计算会降低难度,创新题会增多。探究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在中考中必有一者出现,滑动变阻器的创新应用也有可能成为大题。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I=。

由欧姆定律可导出R=,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计算出,即R与U、I的比值有关,但R与外加电压U和通过电流I无关。

在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公式中的I、U、R是对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而言的,三者单位依次是A、V、Ω。有些试题通常会给出几组电压值和几组电流值,这些数值有时并不是相对应的,我们要从中选出具有对应关系的数值,如开关的闭合与断开、滑片的移动前后,会出现不同的电流、电压值,要能判断哪些数据是这个用电器或电阻在相同的状态下所拥有的。

从新课程改革的进程看,有关欧姆定律的命题形式将更加新颖灵活,重在考查知识的灵活应用及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潜能。如电压表内阻的测量、不满足欧姆定律的非线性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探究、水果导电性能的探究、伏安法测电阻系统误差的讨论、欧姆表的改装、压敏电阻、油量表、全电路欧姆定律,均很有创意,要注意消化吸收,推陈出新,做到举一反三。

预测1:(考查对导体的电阻和欧姆定律的正确理解)

由欧姆定律可以得出导体的电阻公式R=。下面几位同学对此公式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 当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B. 当电流减小时,电阻增大

C. 当电压减小时,电阻也减小

D.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无关

预测2:(结合欧姆定律,考查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如图5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从a向b移动的过程中()

A.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B. 电压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C. 电压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D.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预测3:(考查用欧姆定律分析变化电路中电表的变化情况)

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1.5~1.0 A,电压表的示数相应的变化范围是0~5 V,求R的阻值和电源电压。

考点三:电功

冲刺点金电功比较抽象,不像机械功那么直观,我们可以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去理解电功的意义: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电功公式W=UIt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对任何类型的用电器(或电路)都适用。结合欧姆定律I=,可推出电功公式的变换式W=t和W=I2Rt,这两个式子不适用于电动机以及蓄电池电路,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即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电路。

电能表是测量电能或电功的仪器。把电能表接在电路中,电能表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要弄清楚电能表铭牌上几个参数的含义。

从2008年的中考试卷可以看出,中考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探究的能力。而以能源开发和利用为背景来考查电功知识的应用则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新亮点,这类试题知识跨度大,更能综合考查学生应用电学知识的能力。

预测1:(考查对电功公式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灯泡L和L并联在电路中,L的电阻比L大,在相同的时间里,电流做功的情况为()

A. 对L灯做的功多B. 对L灯做的功多

C. 对两灯做的功一样多D. 无法确定

预测2:(考查学生是否会读家用电能表,会用电能表测量用电器在某段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

在家庭电路中,电能表是测量用户在某段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的仪器。如果表面盘上标有“3 000 r/kW•h”字样,表示的意思是每消耗_________的电能,它的转盘转3 000转。把这个电能表接入家庭电路中,通过某用电器的电流使电能表在3 min内转了60转,那么,此时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做功为_________J。

预测3:(考查光能与电能的转化,以及对电功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太阳能汽车是用太阳能电池将所接收到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给电动机来驱动的。如图7所示。已知一种太阳能汽车,太阳光照射到电池板上的辐射总功率为1.2×104 W,且电池板对着太阳时产生的电压为240 V,并对车上的电动机提供10 A的电流。问:

(1)若通电1 min,车上电动机消耗的电能是多大?

(2)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是多少?

考点四:电功率

冲刺点金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是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电功率的定义式是P=,常用公式是P=UI,表明电功率跟电压、电流两个因素有关。电功率大的用电器消耗电能快,但不能说明电流做的功多。电功率公式的变换式W=和W=I2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对于电动机、电风扇等用电器来说,这两个公式都不适用。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在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叫额定功率。一个用电器一旦生产出来,其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就确定了。实际功率是用电器在实际工作时的电功率,是不确定的。用电器的实际功率不一定与额定功率相同,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其实际功率决定的。

电功率的计算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压轴题基本都在此出现,命题时常将欧姆定律、电功率、串并联电路结合起来出综合计算,并且分值多,难度较大。其内容主要为:①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如电热水壶、饮水机、居民用电等,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②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和研究问题的方法的考查,如从电器的铭牌上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究电流做功快慢需采用控制变量法等。

预测1:(考查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功率的分配关系)

有两个电阻,R的阻值为2 Ω,R的阻值为8 Ω,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某电源的两极上,R的电功率为2 W,则此时R的电功率是_______W。

预测2:(考查对电功率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图8所示为一玩具汽车上的控制电路,其电动机的线圈电阻为2 Ω,保护电阻R为8 Ω,当闭合开关S后,两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12 V和4 V,求:

(1)电路中的电流。

(2)电动机的功率。

预测3:(考查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

某品牌电热水壶的铭牌上标着如右表所示的数据。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此电热水壶的电阻为多少?若在用电高峰时期用该电热水壶烧水,电压只有200 V,此时电热水壶发热时的功率为多大?

考点五:电热及其作用

冲刺点金电流在电路中做功,电能转化为内能的那一部分,称为电热,其公式Q=I2Rt适用于任何电路。注意两点:①在电流所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的情况下,Q=W=UIt=t。这里的条件是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电热,而电流所做的功全部用来转化成热的情况,也只有纯电阻电路才成立,故上述导出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②在电流所做的功只有一部分用来产生热量的情况下,如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为W=UIt,产生的电热为Q=I2Rt,则转化为机械能的那部分能量为W-Q。若知道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效率η(η

电与热相结合的计算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主要方向,以日常生活中电和热现象的实例为载体,将电学和热学结合在一起是中考命题的热点,是中考中的重中之重。随着常规能源的日益匮乏,有关用电器的效率考题也正在成为中考出现的一个新亮点,预计2009年中考出现的几率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预测1:(考查电能与内能的转化,在不计热损失的情况下,消耗的电能等于产生的内能,即Q=W)

一电饭煲铭牌上标有“220 V1 100 W”的字样,其原理图如图9所示。它有高温烧煮和焖饭、保温两挡,通过单刀双掷开关S进行调节,R为电热丝。当开关S接高温烧煮挡时,电路的功率为1 100 W;当开关S接焖饭、保温挡时,电路的总功率为22 W。

(1)电饭煲在高温烧煮挡时,开关S应与哪个触点连接?

(2)电热丝R的阻值多大?

(3)电饭煲焖饭、保温1 min,电热丝R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预测2:(考查电能与内能的转化,在有热损失的情况下,消耗电能的一部分等于产生的内能,即Q=ηW)

电视节目主持人,衣着光鲜,时尚靓丽,令人羡慕,其背后的艰辛却鲜为人知。由于演播室灯光密集,室内气温往往很高,在炙热灯光的“烧烤”下,看似风光无限的主持人其实也很不好受,几个小时的节目下来,主持人往往会大汗淋漓。若一个高3 m,面积为40 m2的演播室,灯的总功率为20 kW,灯将电能的80%转化为热能,且热能的10%被空气吸收。查阅资料得知,空气的密度约为1.3 kg/m3,空气的比热容约为103 J/(kg•℃)。现录制一个0.5 h的节目,求:

(1)演播室内所有灯消耗的电能。

(2)演播室内所有灯散发出的热量。

(3)演播室内空气升高的温度。

预测3:(通过电动机做功,考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转化及能量守恒定律)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电动机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同时还有一部分能量在线圈中以热量的形式散失掉。现实验室有一个微型电动机,如图10所示,铭牌上标有“12 V 3 W”的字样。问:

(1)每分钟该微型电动机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2)若该微型电动机线圈的电阻是4 Ω,则线圈每分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3)这台电动机每分钟所做的机械功是多少?

考点六:生活用电

冲刺点金家庭电路由电能表、总开关、保险丝、插座、用电器及其开关几部分组成。插座和各用电器之间是并联,用电器和控制它们的开关之间是串联,且开关应一端连火线一端连用电器,螺旋口灯座的螺旋套只能接在零线上。三孔插座比两孔插座多出的那个孔要接地,通过三脚插头与用电器的外壳相连,保证外壳与火线接通时的人体安全。生活中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用湿手触摸开关,不用湿抹布擦电器,不在电线上晾晒湿衣服,不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电视天线不要靠近树木,及时检查电器的绝缘皮是否有破损等。发现有人触电后,要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的东西把电线挑开;电路着火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切不可泼水救火。高大建筑要安装避雷针,雷雨天不能在大树下避雨,防止雷击。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①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②发生短路。

以往的中考,重点考查生活中的安全用电原则、家庭中基本的电路连接和日常生活中用电事故的处理以及家庭电路中的故障分析。由于家庭电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知识,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具有实际意义。预计今年的中考热点是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正确连接、生活中安全用电的知识和生活中出现用电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预测1:(考查安全用电的原则)

用电安全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原则。如图11所示的现象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预测2:(考查学生对家庭电路中开关、电灯、带金属外壳的用电器连接的掌握情况)

请在如图12所示的家庭电路中,按照安全用电的原则,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一个带按钮开关的螺口灯泡、一个电热水壶接入电路。

预测3:(考查学生对用电器工作时的能量转化问题的理解,明确家庭电路中发生火灾的原因及发生电器火灾时应怎么做)

洗衣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电器之一,如图13所示。它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______和______,在使用洗衣机洗涤时,要注意掏清衣裤口袋里的物品,并在投放衣物时控制合理的投放量。若洗衣机一次性投入衣物过多,涡轮被绳、带、发卡等小物件卡住,会使洗衣机负荷过大甚至停止转动,进而导致电线过热,可能发生_________而起火。起火时应先________,再灭火。

考点七:电和磁

冲刺点金物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分别为南极(S)和北极(N)。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感线是形象地研究磁场的一种方法,它不是真实存在的线,是人们为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假想的一些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且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极性可以由安培定则来判定:先辨清绕线方向,标出螺线管上电流的环绕方向;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电流的方向;此时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即为通电螺线管的N极。将铁芯插入螺线管中就做成了电磁铁,螺线管的磁性强弱与通入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的多少及是否插入铁芯有关。电磁铁的优点是磁性有无可以通过通断电来控制;磁性强弱可以由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磁极方向可以由电流的方向来控制。

让一个磁体接近一个通电导体就会产生磁力的作用。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在工作中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第一,导体是闭合电路中一部分。第二,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当导体平行于磁感线运动时,不产生感应电流;当导体放入磁场中不运动时,也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和磁场方向、导体运动方向有关。发电机就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根据近几年的中考题分析,这部分知识主要考查的是磁现象、电流对磁场的作用、电磁铁、电磁感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能源危机和污染的日渐加剧,利用电磁感应知识产生清洁的电能将成为以后能源利用的一个重点方向。预计今年的中考热点可能在磁现象、电流的磁场和电磁感应及应用上。

预测1:(考查磁化现象、利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的规定、影响电流的磁场的因素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如图14所示,在螺线管中插入一根铁棒,通电后,铁棒被_________________,请在图中画出磁感线的方向。当变阻器向左滑动时,弹簧的长度将________。(选填“伸长”或“缩短”)

预测2:(考查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明确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据分析,由于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因此电力供需矛盾在近几年将非常突出。为确保生产生活中用水、用电需求,许多单位、宾馆饭店、居住小区甚至家庭都备起了发电机。图15所示为一款家用小型发电机,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由轴承及端盖将发电机的定子和转子连接组装起来,使转子能在定子中旋转,做_______运动,从而产生______________。

第3篇: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制定目标;回顾知识;方法指导;精选;培优补差

G633.7

复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基础知识、使其系统化。还包括对各种能力进行训练和再提高。巩固掌握的知识是继续学习和灵活运用知识的前提。要巩固掌握的知识,必须跟遗忘作斗争,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认识新知识的时候,遗忘也就同进开始,而且在开始时,遗忘的分量多,速度快,以后则遗忘的分量少,速度变慢,所以学习不仅必须复习,而且还要及时复习。

复习课的困难在于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学生学过的,处理不好,就往往会乏味。如何复习,怎么有效地进行复习,才能使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很好的串联与衔接,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中考成绩。因此上好一堂复习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制定合理的复习目标

新课程标准给教师提供了教学参考,在进行复习的同时,一定要紧扣课本,真正做到有的放失。复习目标要针对所学内容和学情来制定,不能太高,如果太高不适合学生的发展与认知水平,也不能太低,如果太低,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根据设定的目标,回顾所学知识。

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如果对基础知识不理解,或不了解,复习效果一定不理想,所以要想上好复习课,基础知识的复习是缺少不了的。应根据自己所设定的目标及目标中所达的程度,合理的安排好基本概念的复习,公式的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对欧姆定律复习时,需要让学生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以及三个物理量各自的符号、单位及单位的换算,包括这三个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规律等等。若将相关联的知识串联起来,还需要画出与欧姆定律内容相关的思维导图,它能帮助学生去理解与巩固欧姆定律的知识。针对这一目标,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比较多,例如,学生要会画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的电路图,会连接实物图,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得出的结论,分清欧姆定律表达式及它的变形式,欧姆定律表达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关系等。

三、注重知识的应用,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物理解题是复习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的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精选练习

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习题的选择是关键。选题前要做到“三了解”――了解课程标准,了解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教师要参照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对课本或选出的题目进行分类,所选题目的形式要多样,份量要恰当,难易程度要适宜,所选的题目要注意联系实际,联系社会,还要注意习题的一题多解,习题的变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所选习题既要照顾各个知识点,又要有梯度有层次,这样才能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练习、讲评、概括、归纳和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否则练习过繁、过多,会使学生陷于题海,难于应付。

2.精讲练习

讲解习题是整个课堂的主要过程,怎么讲解习题,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讲解,关系到课堂的效率,我觉得上好一节复习课必须要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养成学生审题的习惯。通过解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概念、定律及公式的意义。学生解好题,必须审好题,审题主要是弄清题意,明确题中已知是什么,要求是什么,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和规律,以及解答本题的基本途径。通过审题学生可以从题目中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特别是题目中存在的隐含条件,及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其次,讲解习题时,要形式多样,方法多样。每种教学方法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辨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相对于解决别的问题则不一定有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别的目的。为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应提倡多样性,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将题目分类,提高学生概括能力。v解题目时,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只有精讲,学生才有时间练习,切不可一讲到底,导致学生的思维容易混乱,学生不容易概括出解某种题型所需的方法。讲解每一个类型题目时,教师可以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熟悉一种解题方法,总结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然后再利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去解同样类型题,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最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初三学生面临着中考,普遍学生感到中考高深莫测,是因为他们对中考题目的难易程度不了解,如果教师选择与之相类似的中考题让学生练习,他们会发现中考题不是难的,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题目,无形之中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四、培优补差

课堂复习要立足中等生,提高优等生,扶持学困生。复习进度和教法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基点。要求中等学生按教师的安排进行系统的复习,注意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对优等学生要发挥他们的学习优势;对差生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提高复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重视物理实验,将实验探究引入复习课堂

第4篇: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范文

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举例分析.

一、动态电路问题

例1图1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5 V,电流表的示数相应的变化范围是1.0~1.5A,求:(1)R2的阻值;(2)电源电压是多少伏?

解析第一问,求R2的阻值.R2是滑动变阻器,所以第一问就是求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那应该怎么办呢?知道了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再知道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求出来了.可是已知条件并不没有给出,“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5 V,电流表的示数相应的变化范围是1.0 A~1.5 A”,那么电压表什么情况下是0 V,什么情况下是5 V呢?接下来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这个电路是什么连接方式,通过判断,这是一个串联电路(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的是R2两端的电压.说到这,仔细的同学可能有疑问了,这个滑动变阻器连了3个接线柱呀,反复看电路后发现黑色部分被局部短路(即滑片P右边的电阻被短路了),这里考查局部短路的连接,因此更准确的应该说电压表测的是R2接入电路部分电阻的电压U2.

既然是串联电路,电路的总电阻就等于各个用电器电阻之和.当滑片P滑至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所以此时的电流是最大的,即I=1.5 A;当滑片P滑至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最大阻值,此时总电阻也增加了,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是最小的,即I′=1.0 A,又根据分压规律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最大U2=5 V,接下来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出

R2max=U2 I′=5 V1.0 A=5 Ω.

第二问,求电源电压U.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道,在滑片P滑至最左端时,电路中只有R1连入电路,所以电源电压U=I・R1,因为R1未知,所以无法求解;在滑片P滑至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是最大阻值,此时R总=R1+R2max,所以电源电压U=I′R总= I′(R1+R2max),R1还是未知,还是没法得出答案.所以只要求出R1就能得出.从上面的分类讨论情况,我们可以知道I・R1= I′(R1++R2max),只有R1是未知,其他都是已知的,可以求出来R1=10 Ω,然后再代入任何一个求电源电压的式子,就可以求出U=15 V.

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例2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12 V,R2=20 Ω,当S1、S2合上时,电流表示数为0.8 A,当S1、S2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2 A,求R1和Rs的阻值分别是多少?

解析电路题目首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即是串联还是并联.

第一问求R1的阻值

当S1、S2合上时,Rs被短路,此时R1和R2并联,电流表测的是干路的电流,即I=0.8 A.

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U=U1=U2=12 V,接着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通过R2的电流I2=U2R2=12 V20 Ω=0.6 A.

又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并联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因此通过R1的电流

I1=I-I2=0.8 A-0.6 A=0.2 A.

最后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可得,

R1=U1I1=12 V0.2 A=60 Ω.

第二问求Rs的阻值

当S1、S2断开时,R2和Rs串联连接,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即I′=0.2 A.因为要求Rs的阻值,这里已知条件给出了电源电压U,还通过分类分析,知道此时的电流I′,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可得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R总=U I′=12 V0.2 A=60 Ω.

从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我们知道

Rs=R总-R2=60 Ω-20 Ω=40 Ω.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例3把一个小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100 g水,则小球质量

A.一定等于100 gB.大于或等于100 g

C.小于或等于100 gD.一定大于100 g

解析很显然这是一道考查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综合应用题,从“盛满”、“溢出”关键词可以判断出溢出的水就是排开的水,有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但试题给出的提干中没有说明小球的沉浮情况.

第5篇: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物理课 学生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165-01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大胆地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增强能力,完成个体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妨尝试着把课堂这块学习的主阵地让给学生。

一、把讲台让给学生

初中物理新教材图文并茂,贴近生活,非常适合学生阅读自学。作为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引”字上下功夫,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诱发他们去思考、探索、发现、表现,以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如学习“欧姆定律”时,首先,让学生阅读有关欧姆发现欧姆定律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引导学生结合实验动手操作,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机成熟后,请学生到讲台上演讲,其他学生讨论质疑,教师可帮助补充,以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问题,体会实验的内涵,如为什么实验中用定值电阻而不用小灯泡?为什么使用滑动变阻器?实验中要改变哪些量?在数据对比中理解记忆,效果会更佳。

认识自然是为了更好地改造自然。学习物理重在应用,教材中利用物理知识规律解释自然现象的问题很多,要借用这类素材,让学生登台演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不仅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物理,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有动力。

二、把黑板让给学生

几十年来,黑板一直是为教师所用,学生只有擦黑板的份儿。课改后,我们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台让给了学生,黑板理所当然也得让给学生。其实板演不仅是检验学生知识水平,应变机智的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反馈信息的依据,教师在课堂板演中要持之以恒,以巩固提高,激励进步为目的,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板演内容。具体方法有:同题异人板演,寻求最佳的解题方法,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异人异题板演,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从而实现分层次教学;分组板演,促进学生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多方面刺激,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学习,去创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精神所在。

三、把试卷让给学生

评讲试卷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评阅试卷是教师的职责,讲评试卷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因此,教师不厌其烦地考试后公布分数,分析试卷,然后逐题讲评,这样做有三大缺点:1.低分同学因受刺激,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导致接受能力下降,分数越来越低;2.不能突出重点,费时费力,不能发挥学生的特长;3.不能充分发挥试卷的指导功能。怎样讲评试卷最为有效呢?不妨让我们尝试把试卷让给学生自己;打乱试卷编排顺序,归纳知识点,试卷重难点,由学生自选题目讲评,老师做重要补充,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其将一题多解,回顾类似习题,比较异同点,点明易疏漏之处或陷阱所在。这种讲评方法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从而使讲评成功。从考试到讲评这段时间,学生一直动脑筋思考,这种讲评冲动逐渐转化为认识的内驱力,久而久之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把实验台让给学生

第6篇: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范文

一、准备阶段:

认真阅读、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所述电路的各种状态。没有电路图的画出电路图。根据开关的闭合及断开情况或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情况得出题目中电路共有几种状态,画出每种状态下的等效电路图。

二、解答计算阶段:

1、找电源及电源的正极。

2、看电流的流向。看电流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电路中的电流表和开关视为导线,电压表视为断路;2、要注意各个电键当前是处于断开还是闭合;4、如果电流有分支,要特别注意电流是在什么地方分支,又是在什么地方汇合。

3、判断电路的联接方式。一般分为串联和并联,但也有些电路是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混联电路。若不是串联的,一定要理清是哪几个用电器并联,如果还是混联的,还要分清是以串联为主体的混联,还是以并联为主体的混联。

4、若电路中连有电压表和电流表,判断它们分别是测什么地方的电压和电流强度,分别对应于外部关系中的哪个物理量。

5、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利用电学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既我们平时所说的电路特点;欧姆定律;功率表达式;焦耳定律。充分利用这些关系和已知条件相结合的的方法求解。

三、误区举例

有一句话道出了理科各科的特点:“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习题做不完”,许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特别是电学不好理解,面对物理就像是雾里看花一样,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调查,发现有此感觉的学生在学习中都同样走进了如下学习的误区中,本文希望通过对误区进行标识,帮助同学们走出学习的误区,提供参考的方向。

误区一:电阻不能做导线

这些同学认为平时使用的导线(铜线)电阻很小,实验的电阻元件都是完成的,只需一个个连接入电路中就可以了,而且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于是普遍地认为“电阻不能做导线”致使不能正确判断电路中的故障。

例1:两个灯泡L1和L2串联,电流表测电流,电压表测灯L1的电压,当开关S闭合后,若电压表的示数为零,这可能是灯L1出现了 ,也可能是L2出现 故障,若电流表没有示数,而电压表有较大的示数,其故障可能是 。有此错误认识的同学解答为:断路;短路;L2短路。

例2:如右图是李华连接的“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实验的电路图,闭合开关S、电流表、电压表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为零

B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迅速发生最大偏转,电表损坏

C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2.8V

D电流表示数为0.4A,电压表示数为2.8V

多数学生错误地选择了A。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到:一般情况下导线都是有电阻的,导线越长电阻就越大。

误区二:断章取义

在电学一章中,各种概念定律都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有些同学往往在学习中对概念定律的认识出现“断章取义”的错误行为。

如:在学习焦耳定律的时候,先是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实验再进行分析归纳推导。但是有的同学在实际应用中只记住了实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R成正比,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就越多”,忽略了它的前提条件“在通电电流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又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特点时,有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到实际应用时就变成了“电压跟电阻成正比”的错误认识。而对并联电路中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的认识到了实际应用时却变成了“电阻跟电流成反比”了。最后干脆就一起推翻了欧姆定律,错误地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这是物理学发展史上多么悲惨的事呀!

因此,我们对电学中概念定律学习要实事求是不要断章取义,同时还要学会对物理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学会对物理实验的层层剖析;学会通过实践加深对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含义的确切理解;学会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误区三:死记公式

由于电学在初中物理中占的比例较大,知识面广,公式比较多。学习中,很多同学都以为只要记住了电学公式就行了,往往忽略对公式表术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例1:已知:电阻R1=10Ω,R2=20Ω,(1)先将两电阻串联,求串联后电阻?(2)若将两电阻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又为多少?

解错过程:

已知R1=10Ω,R2=20Ω

(1)由,

R总==6.6Ω

(2)由R总=R1+R2

R总=10+20=30Ω

分析:本例题考查同学们对串并联电路电阻特点的认识和应用,由于该生过分强调自己记住公式,但不理解公式所表述的内容,最后造成乱用公式的错误现象。

例2:小宁在“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所用的电源电压为6V,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2A”字样,小灯光上面的字样模糊,但已知其额定电压是2.2V或3.8V。他按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实验时,他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当他认为小灯泡接近正常发光时,再去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小宁经过思考、分析后,重新实验,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滑片P的位置恰好在中点(即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10Ω)。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分析:本例考查同学们对电功率推导公式的理解应用能力,由于该生只记得电功率公式却不理解公式的应用要求:“同一时刻,同一段电路”,造致在使用数据时出现“张冠李带”的错误现象。

由此可见,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不但要熟记公式,还注意如下几点:

(1)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2)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3)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4)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第7篇: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范文

题型一:有关电功率的计算

此类问题多以基本公式和基础知识为考查目标,有时以图象为载体,有时以具体的电路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公式的选择和灵活应用,以及相应的计算。

例1 (2012年襄阳中考)右图所示的是电阻甲和乙的U-I图象。若将甲、乙串联在某一电路中,当电流为0.1A时,电源电压为_______V;若将甲、乙并联在电源电压为1.5V的电路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_______W。(2V,0.6W)

分析:①电阻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因此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从U-I图象中读出当电流为0.1A时电阻甲和乙对应的电压值,再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计算出电源电压。②电阻甲、乙并联在电路中,因此它们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从U-I图象中读出当电压为1.5V时,电阻甲和乙对应的电流值,再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计算出电路中的总电流,再根据P=UI即可求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详解略)

例2 (2012年泰州中考)下图是某电热器的原理简图,它有高温、低温两挡,发热体由R1和R2两个电热丝构成,阻值分别为110Ω、220Ω。

(1)S1闭合、S2开时,求电热器的功率;(440W)

(2)S1,S2都闭合时,求电热器的工作电流;(3A)

(3)S1,S2都闭合时,电热器是处于“高温挡”还是处于“低温挡”,通过有关计算证明你的结论。(“高温挡”)

分析:(1)S1闭合、S2开时,只有电阻R1接入电路,由功率公式P=■可以求出此时电热器的功率;(2)S1,S2都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由并联电路特点及功率公式P=■可以求出此时电热器的功率;(3)求出S1,S2都闭合时电热器的功率,比较S1闭合、S2开与S1,S2都闭合时电热器的功率大小,然后判断S1,S2都闭合时,电热器是处于什么挡。

点评: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及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和加热器状态的判断,以及电路图的分析。

题型二:电功率的测量

此类问题多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综合考查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调节、分析电功率的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关系等问题;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明确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例3 (2012年天津市中考)现有A,B两灯泡,分别标有“6V 6W”和“6V 8W”,先将灯A与定值电阻R0串联接入电路中,A恰能正常发光,如图。若用灯B替换灯A接在电路中,灯B的实际功率将_______(大于/小于)8W。

(电源电压不变,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解:根据公式RL=■可算得RA=6Ω,RB=4.5Ω,灯A与电阻R0串联接入电路后正常发光,说明UA=6V。现在以电阻比A小的灯B替换A与R0串联,根据欧姆定律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必增大,U0=IR0增大,UB=U-U0减小,这样UB必小于6V,灯B比正常发光时暗,P实B<P额B=8W。

点拨:在算得A,B两灯的电阻后,也可以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推得,替换后灯泡B两端的电压小于6V。

题型三:电热问题(例略)

题型四: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

要想解决此类问题,需要让学生知道在家庭电路中,输电导线有一定的电阻,要分担一部分电压,从而导致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其电功率发生变化,并且用到并联电路电流和电阻的特点。此类问题属于应用实践,以实际应用为主,如:以油量表、拉力器、光敏电阻等为平台,考查应用电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4 (2012年通辽市中考)小明家电饭锅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工作状态(由机内温控开关S0自动控制),从说明书上收集到如下数据与如右图所示的原理图。

说明:加热功率:800W,保温功率:44W。

(1)请说明此时该电饭锅处于何种状态?

(2)试求R1,R2的阻值;

(3)当电饭锅正常加热15min后,小明家的电能表表盘示数从329.4kWh会变成多少?

解析:(1)S闭合、S0断开时,R1,R2串联,根据公式P=■可推得U一定,R越大,P越小,此时处于保温状态。

(2)加热时P加=■=■=800W,保温时P保=■=■=44W,解得:R1=60.5Ω,R2=1039.5Ω。

第8篇: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范文

所谓设计性实验,就是要打破现成的实验方案,在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条件下自行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和步骤,完成其实验要求。由于这种设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需要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富有创造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无疑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部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果能选择典型的课题,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的多样性就将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因此,以设计性实验为载体,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欧姆定律的应用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来谈谈如何通过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分析教材,设计教学

本节内容的主要任务就是测量待测电阻的阻值,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一个实验。由于它本身方法多样,考试时命题者能够不断推陈出新,想出各种新的花样对学生进行考查,因此它可以非常有效地对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进行考查。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从而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对该课时的内容稍作修改。

针对学生在平时实验活动中表现出的一定程度的无序性,我采取了印发学案的措施,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实验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实验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在实验分组方面,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分3个小组,每小组四人。

2.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教师引入课题:出示一待测电阻,要求学生想办法测出它的阻值?

由于前面学过测电流有电流表,测电压有电压表,因此学生马上会提出用电阻表测量。此时我马上予以肯定,用万用表中的电阻档或欧姆表直接测量电阻,并出示万能表给学生看。有同学会兴奋地提出修理电器的爸爸也有。此时我会及时表扬他的细心。同时马上设疑,不用万能表可不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测出未知阻值的电阻来?

3.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诱发发散性思维

学生马上就会想到,不能直接测量,就可用公式来计算,即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来计算。教师就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学案上设计方案,画出电路图,并请学生把设计的电路图用实物投影给大家看。一开始许多学生只会想到用电压表测电压,用电流表测电流,而不会想到要用一个滑动变阻器。也有思维比较严密的同学会想到要用滑动变阻器,但其作用主要是为了保护电路。因此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的作用外,主要是为了多次测量,从而减少误差。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开始测待测电阻的值,并把结果写于学案上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并计算出其阻值,最后撕开原先封着的橡皮胶,看看自己组有没有做对。若错误则同组同学分析讨论并找出原因。教师归纳,这就是我们教材上的伏安法测电阻。

4.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接着我没有照着课本上去让学生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而是提出去掉一个电流表,外加那个阻值已测出的电阻,选择剩余的实验器材能不能测出实验桌上的未知阻值的电阻?开始比赛,看哪一组设计的多且好,问题刚提出,学生脸上有点迷茫,经过我的指点后,即少了电流表,又多了一个电阻,那么,该电阻是起到了电流表的作用,应该与待测电阻怎样连接?于是,有些学生就有点思路,各组也就讨论开来。没过多久,就有小组设计出如下方案,并正确测量结果,此时我心中比较开心,但我没有马上表扬,而是提出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学生一开始以为这已经很好,但经过我这样一讲,又开始讨论。于是又有小组设计出几种不同方法。

接着,我让学生比较这几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学生得出,三种方法都可行,只是图1需要两次接线,相对而言,图二比较巧妙,而图三的方案可以,写表达式时没有1、2来得简单。

于是,趁着学生思维正活跃,我及时提出若把电压表拿掉,而只给电流表能否测出未知阻值的电阻。此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经验,经过一番讨论,各组归纳后设计出了许多方案,最后总结出较好的方案如下。

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相当活跃,相当发散,从而也发挥了一定的创造性,这就是本节课的最终目的,不是教会学生一个知识点,而是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当然,学生的思维不能一直发散。最后,我给学生对本节课作了一个归纳,即收敛思维的培养,虽然测电阻的方法多种,但其原理相当,运用了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第9篇: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范文

一、电磁学教材的整体结构

电磁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电磁学的研究范围是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其具体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电流现象、磁现象,电磁辐射和电磁场等.为了便于研究,把电现象和磁现象分开处理,实际上,这两种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彻分析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学变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对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真分析教材.

1.电磁学的两种研究方式

整个电磁学的研究可分为以“场”和“路”两个途径进行,这两种方式均在高中教材里体现出来.只有明确它们各自的特征及相互联系,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场的方法是研究电磁学的一般方法.场是物质,是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方式.中学物理的电磁学部分完全可用场的概念统帅起来,静电尝恒定电尝恒定磁尝静磁尝似稳电磁尝迅变电磁场等,组成一个关于场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学物理电学部分的各章内容.

“路”是“场”的一种特殊情况.中学教材以“路”为线的大骨架可理顺为:静电路、直流电路、磁路、交流电路、振荡电路等.

“场”和“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麦克斯韦方程是电磁场的普遍规律,是以“场”为基础的.“场”是电磁运动的实质,因此可以说“场”是实质,“路”是方法.

2.物理知识规律物

理知识的规律体现为一系列物理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的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物理定律是在对物理现象做了反复观察和多次实验,掌握了充分可靠的事实之后,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并把这些关系用定律的形式表达出来.物理定律的形成,也是在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物理定律并不是绝对准确的,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定律总是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因此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册第一章“电潮重要的物理规律是库仑定律.库仑定律的实验是在空气中做的,其结果跟在真空中相差很小.其适用范围只适用于点电荷,即带电体的几何线度比它们之间的距离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

“恒定电流”一章中重要的物理规律有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和焦耳定律.欧姆定律是在金属导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金属导电、电解液导电适用,但对气体导电是不适用的.欧姆定律的运用有对应关系.电阻是电路的物理性质,适用于温度不变时的金属导体.

“磁场”这一章阐明了磁与电现象的统一性,用研究电场的方法进行类比,可以较好地解决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电磁感应”这一章,重要的物理规律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在这部分知识中,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将各知识点串起来的主线.本章以电流、磁场为基础,它揭示了电与磁相互联系和转化的重要方面,是进一步研究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重点和核心是感应电动势.运用楞次定律不仅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能量是守恒的.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一章是在电场和磁场的基础上结合电磁感应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提出电磁振荡形成统一的电磁场,对场的认识又上升了一步.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总结了电磁场的规律,同时也把波动理论从机械波推进到电磁波而对物质的波动性的认识提高了一步.

3.通过电磁场在各方面表现的物质属性,使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

电现象和磁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大量实验证明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每个带电粒子都被电场包围着.电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位于场中的其它电荷有力的作用.运动电荷的周围除了电场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唱—磁场.磁体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磁场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磁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处于其中的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现在,科学实验和广泛的生产实践完全肯定了场的观点,并证明电磁场可以脱离电荷和电流而独立存在,电磁场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运动的电荷(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其它运动的电荷(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所有磁现象都可以归结为运动电荷(电流)之间是通过磁场而发生作用的.麦克斯韦用场的观点分析了电磁现象,得出结论:任何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任何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按照这个理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电磁波.

从场的观点来阐述路.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产生电流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二是存在电场.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总是沿着电场的方向,从高电势处指向低电势处.导体中的电流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特例,即导体中形成电流时,它的本身要形成电场又要提供自由电荷.当导体中电势差不存在时,电流也随之而终止.

二、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贯穿始终,使知识学习与智能训练融合于一体

1.场的客观存在及其物质性是电学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第一章“电潮是学好电磁学的基础和关键.电场强度、电势、磁尝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电、磁场是物质的实质性概念.电场线,磁感线是形象地描述场分布的一种手段.要进行比较,找出两种力线的共性和区别以加强对场的理解.

2.电磁场的重要特性是对在其中的电荷、运动的电荷、电流有力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场和受场作用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比如,场不是力,电势不是能等.场中不同位置场的强弱不同,可用受场力者受场力的大小(方向)跟其特征物理量的比值来描述场的强弱程度.在电场中用电场力做功,说明场具有能量.通常说“电荷的电势能”是指电荷与电场共同具有的电势能,离开了电场就谈不上电荷的电势能了.

3.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潮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过演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把各种实验做好,不仅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也是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加强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验观察和现象分析中来发展思维能力.从物理学的特点与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来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在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知识体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