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生态养殖前景范文

农村生态养殖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生态养殖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生态养殖前景

第1篇:农村生态养殖前景范文

关键词:稻田养鱼;新品种;瓯江彩鲤

中图分类号: S965.116;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3.064

1瓯江彩鲤简介

1.1品种来源

瓯江彩鲤俗称“田鱼”,是浙江瓯江流域的地方性养殖品种。

浙江省龙泉市国家级瓯江彩鲤原种场是浙江省瓯江彩鲤原种生产定点单位。

浙江省龙泉市国家级瓯江彩鲤原种场与上海海洋大学联合进行了瓯江彩鲤的提纯选育工程,使得瓯江彩鲤这一优良中国原种得以发扬。

1.2特征特性

瓯江彩鲤具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并且适宜养殖。

营养价值:瓯江彩鲤的肌肉中蛋白质含量是18.04%,脂肪是2.37%(鲜重比),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9种氨基酸,如甘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及丙氨酸等含量较高,也含有一定量的钙、锌、铁、硒等矿物元素,而锌的含量高于一般的淡水鱼类。为此,瓯江彩鲤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鱼类,宜推广养殖和加工。

食用价值:瓯江彩鲤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鳞片柔软还可食用。

药用价值:瓯江彩鲤还属药用鱼类,其肉有利尿、消肿等药效。

观赏价值:瓯江彩鲤体色艳丽,有全红、粉玉、大花、麻花、粉玉花等体色,是我国鲤科鱼类中极为罕见的品种,兼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国内外休闲渔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是新形式下的极好机遇,其前景十分广阔。

养殖特性:生长快、抗逆性强、耐粗食。是食用鱼养殖的一个极好品种。

2稻田养殖瓯江彩鲤的优势

2.1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瓯江彩鲤品种优良,且集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于一身,且易养殖,是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等的优良品种。目前,吉林省的市场供不应求,发展空间大,前景广阔。

2.2生态效益

水稻的整个生产过程,为瓯江彩鲤提供了生长所需要的自然生态环境,鱼类食用稻田的敌害昆虫和稻田中的杂草,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灯光诱虫在稻田养殖中,吉林省很普遍,提供了鱼的饵料,避免了疾病发生,一举两得,不用化肥和渔药,保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的是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和水产品。同时,鱼类的代谢物可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肥料,不仅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减少了成本,同时,保护了土壤,环境友好,使得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稻田养鱼中,众多环节的兼容性、相适性为种养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这种生态养殖,稻谷不减产,质量更优异,同时又增加了瓯江彩鲤的产量,最大程度利用土地资源,改变稻田单一栽培的历史,促进了生态和经济两个良性循环。

3吉林省稻田养殖瓯江彩鲤情况

吉林农业大学夏艳洁教授主持的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北方寒冷地区稻田养蟹技术研究与示范”,其中的研究内容为稻田瓯江彩鲤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015年在吉林省的稻田中进行瓯江彩鲤的养殖试验研究,项目组投放的当年瓯江彩鲤夏花鱼苗,9月28日进行生长测量,平均尾重123.1克,最大尾重达154克,稻田亩产瓯江彩鲤为15.3公斤。

在本项目的研究中,项目组使用微生态制剂,用于水体的调控、净化水质,能产生生物效应或生态效应,也可以用于调整或维持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提供健康水源和促进生长的目的。尤其是采用稻田外大沟渠取代环沟的方式进行养鱼,其沟渠淤泥厚,水质不良,水中氧气低、氨氮和亚硝酸盐高等情况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摄食及生存。项目组用微生态制剂改善水质、预防疾病,效果明显。

另外,稻田水的透明度在25~30厘米以上为宜,pH值7~8,水温20℃~30℃,溶氧5毫克/升以上为好;换水时,可采取边排边灌的方法。一般换水服从于水稻的需要,鱼生长要求池水溶氧充足,水质清新,为达到这个要求,要坚持定期换水。每次换水1/5~1/4;如水位过浅要及时加水,水质过浓要换新鲜水。换水时间通常宜选在上午10~11时,换水时要注意:水温差不超过3℃,并防止急水冲灌,干扰鱼的正常生活。如果稻田确需放水烤田,也只能把水位降至畦面位置,并只能分次轻烤田。烤田结束随即将水加至原来的水位;做到“一巡”、“三防”、“四察”。巡即是早晚要巡田;三防即是防敌害、防污水、防偷盗;四察即是一察防逃设施有无破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2篇:农村生态养殖前景范文

关键词 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关系;作用

中图分类号 S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291-01

近年来,畜牧业生产不断持续稳定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5%,畜牧业收入约占农民收入的40%,畜牧业也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畜牧业生产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畜牧业发展也同步呈现良莠不齐、规模不一、标准化程度不高、产业体系不完善、疫病防控形势严峻、抵御风险能力差、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规模养殖与农村散养长期存在、畜禽养殖污染处理能力弱、生态环境影响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因此,逐步解决当前畜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促进畜禽健康养殖,保障生态环境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1-4]。

1 畜禽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1 对生态环境影响

当前,我国畜禽养殖对粪污等废弃物污染处理投入普遍不足,设施设备水平低,更多中小企业与养殖户对粪污直接进行露天堆放或直接排放河流湖泊。依据测算,1头猪日排猪粪2.5 kg、尿4 kg、污水8~10 kg,1个1万头猪场日排粪污约150 t,规模养殖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较大,已成为广大农村地区主要污染来源之一。

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一是河流湖泊等地表水渗入地下后对地下水形成严重的污染,水质恶变,人畜不能饮用及利用;二是粪污堆积发酵后产生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对空气形成污染,异味难闻,危害健康;三是粪污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疫病流行,引发疫情;四是大量滋生蚊蝇,滋扰人畜,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1.2 对畜禽产品自身的影响

由于我国大部分养殖场企业化程度不高,片面追求养殖数量及经济效益,缺乏生态健康养殖的理念以及科学的养殖技术,加上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缺乏有效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与条件,一部分养殖场,乱用兽用生物制剂、添加剂、兽药、防腐剂、抗生素等,甚至使用违禁品,如瘦肉精、激素等,造成畜禽产品有害物质超标,不仅严重危害群众健康,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损害了自身形象,无法出口国外、赢取外汇。

1.3 社会公众印象的影响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断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居民对食品需求早已更加注重品质,而近年来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曝光,其中就包括了曝光的畜牧业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引发了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高度担忧,加之畜禽养殖卫生状况不尽理想,社会公众对畜禽养殖业认同度较低。

2 生态健康养殖概述

2.1 概念

笔者认为,生态健康养殖应该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畜牧生产、动物疫病防控、食品安全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应基于畜禽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饲养与粪污处理同步,以先进的畜禽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进行指导,生产个体健康、无残留的畜禽及其产品,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打造以生态、安全、优质、高效为主要内涵的健康养殖业,实现畜禽养殖与生态环境、人体健康、经济效益和谐发展的综合目标。

2.2 内涵

生态健康养殖概念包涵2个方面重要内涵:一是畜禽养殖应不破坏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取得生产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二是畜禽养殖应该提供卫生、健康、安全的畜禽及其产品。符合这2个基本条件,才可以称之为生态健康养殖。

2.3 有关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研究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安徽省近年也推广了不少实用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笔者接触过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1)发酵床养猪技术。利用微生物发酵原理,将土著微生物与秸秆、稻壳、锯末等按比例混合成发酵垫床养殖生猪。该技术不仅利用微生物充分分解和转化猪排泄的粪尿,较大程度地解决了粪污污染问题,而且也符合了生猪爱睡、爱拱的生物学特性,利于猪的活动和休息,节省了人力和粪污处理费用。

(2)林网化生态养殖技术。该技术在笔者所在的青阳县区域推广普及率较高,主要技术特点是利用丘陵地区良好的植被,放养当地土鸡品种。土鸡性活泼,善奔走,林间放养符合土鸡特性,土鸡以林间青草、昆虫、果实为食,辅以饲料,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土鸡原有的风味和优良品质。良好的植被为土鸡养殖提供了较好的疫病保护屏障,鸡粪又给林木提供有机肥料,不会污染环境。该技术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

(3)畜禽—沼—渔—农作物循环利用技术。该技术通过养殖畜禽,产生粪污,进行沼气发酵,产生沼液、沼渣,一部分用于渔业饲料,另一部分用于农作物肥料,农作物收获后可出售,可作畜禽饲料。整个循环过程充分利用了粪污,产生畜禽、沼气、水产、农作物多重经济效益,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4)种草养畜技术。该技术通过栽植优质牧草,饲喂草食畜禽,减少饲料与添加剂的投喂,不仅节省了饲料成本,而且减少了某些残留,保障了畜禽品质,也利用了部分粪污作有机肥,减少粪污污染。

(5)疫病防控技术。通过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疫病防控方案,严格兽用生物制剂、兽药、添加剂使用,拒绝违禁药品,执行停药期,严格检疫与卫生监管等措施,保证出栏畜禽个体健康安全。

3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我国畜牧业要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继续地发挥作用,并寄希望于走向国际市场,实现自身发展的目标,必然要逐步摆脱当前“小、散、乱”和非健康的状态,走一条生态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适时地调整畜牧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的变化需求;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实行农林牧渔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养殖模式;三是走绿色、无公害畜禽产品道路,创立知名品牌;四是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创建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高的龙头企业,走产业化体系发展道路;五是大力进行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大幅度提升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六是政府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建设,进行宏观指导,适时制定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

4 生态健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健康养殖满足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保障畜禽产品安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重目标要求,使养殖业逐步摆脱投入大、产出低、风险高、污染重,发展后劲不足,效益下滑的恶性循环状态。实施生态健康养殖,促使畜牧业不断走向经济效益好、环境保护好、发展前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健康养殖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基石、是保障;反过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必将提高生态健康养殖水平,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5 生态健康养殖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有助于畜牧业走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改变自身“脏、乱、差”形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有助于畜牧业既可发展农林牧渔结合、循环利用的适度规模经济,又可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企业化、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企业,从而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有助于畜牧业提供安全、放心、无公害的畜产品,有助于创立知名品牌,有助于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提升经济效益,促使畜牧业进入发展前景广阔、后劲充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四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有助于畜牧业完善自身行业管理,改革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健全法规制度、政策保障体系,以完善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促进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五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6 参考文献

[1] 吴梅阶,余舒.规模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与控制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0(10):99-100.

[2] 郑强,王维民,刘德敬,等.规模化猪场“猪—沼—渔—作物“处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当代畜牧,2006(6):42-44.

第3篇:农村生态养殖前景范文

目录

摘要3

一、项目概况3

(一)项目名称3

(二)项目地点3

二、项目可行性分4

(一)市场可行性5

(二)资金可行性5

(三)管理可行性5

(四)运行可行性5

三、项目实施6

(一)选址6

(二)货源6

(三)前期准备6

四、实施7

五、项目发展前景9

六、项目预算9

(一)成本10

(二)收入、毛利10

七、风险分析11

总结12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今天的中国正在向全世界展示她的新内涵,由此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改变。谁不希望吃绿色食品吃出健康呢?可是农药化肥的普遍使用,饲料添加剂的大量使用,使原本绿色天然健康的农产品在不知不觉中残留了农药,失去了原有的营养物质,降低了其价值,无形之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危害。因此能吃到真正的绿色食品、健康食品、原生态食品,是每个消费者的梦想和追求,也是他们的殷切期望。同时,政府对农村产业的发展给予大力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为此我们桑园乌鸡养殖基地为关注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体贴健康之需在纳溪区合面镇四平村大力发展桑园乌鸡生态养殖业。计划在两年内满足本区(县)内的消费需求,五年内占领本市的乌鸡销售市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桑园乌鸡

(二)项目地点:合面镇四平村

我们项目组的三个成员经过半年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决定投资10万元在合面镇四平村发展一个中小规模的桑园乌鸡养殖基地。自己掌握雏鸡培育技术和病疫防护技术,购买雏鸡苗进行养殖,到雏鸡半大好养成活率高时销售一部分给农户养殖,向农民免费提供养殖技术,并与农户签订成鸡回收合同,帮助农户销售,自己养殖一部分,待到成鸡出栏时回收农户散养的部分再出成批规模出售。采用基地放养和农户分散放养的形式,以“自觅食物为主,喂以少量的五谷杂粮为辅”。养殖时间为五个月。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市场分析

1、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产生了不断的变化,特别是食物方面,追求无公害、土味、野味。生态的乌鸡养殖正迎合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利用优质的鸡苗,在环境优美、草类胜多无污染的大自然中放养,在桑园里啄食天然丛草、蚯蚓、蚱蜢等,在喂养过程中辅以少量的谷子、玉米、糠麸、番薯等杂粮,运动充分/,!/,山地放养时间为四个月以上,所以,其鸡体紧凑、羽毛光亮酮体漂亮、皮薄骨细,肌肉丰满结实,营养丰富,脂肪含量少肌肉嫩滑,肌纤维细小、品质细嫩,口感好,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土乌鸡营养价值丰富,具有滋补的功效,是圈养鸡所不具备的特点,所以,目前市场上土鸡供不应求,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2、竞争分析

目前生态土鸡养殖基数小,规模小,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养鸡场,源源不断的提供货源,满足消费者需求,一定会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位。

(二)、资金可行性

启动资金小,资金回收快,利润可观。

筹资:按比例30%,30%,40%入股

(三)、管理可行性

掌握专业的育苗、养殖、防疫技术,对鸡的整个生长期间易发生的常见疾病具有可控性。目前土鸡市场供不应求,销售不愁。

(四)、运行可行性分析

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有销售渠道,有政策扶持。

三、项目实施

(一)、选址

桑园乌鸡养殖基地选址在合面镇,四平村。在这里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有上千亩桑园,,坡地地形、杂草丰腴,昆虫繁多,农户养鸡历史悠久,再加之,此处受地形地势影响,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故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养殖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带动一方农民发展致富。

(二)货源

选择一家质量好,信誉度高,品种纯正、无传染病的正规、大型的孵化场进行鸡苗进购。自家种植或从村民出购买丰富的充足的有机粮食,供应鸡场。

(三)前期准备

1、场地

租用村上废置的小学,改建育雏鸡场,用自家的桑园(10亩)养殖成鸡。

2、技术

派一个成员学习养殖方面的专业技术。

3、政策支持

学习有关的政策法规,寻求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

设施设备

雏鸡场地和成鸡养殖桑园的设备设施建设,和喂养工具的购置(此项政府补贴)

四、实施

1、首批进购3000只雏鸡进雏鸡培育场进行进一步培育,进购斤粮食(玉米或谷子),糠麸1000斤,番薯3000斤。25天以后进购第二批鸡苗,以后每月进购销售一批,粮食实行按需采购,形成循环作业模式。

2、联系发展10——15户有养殖经验和养殖场所、养殖意向的村民进行成鸡散养。

一个月之后,向桑园养殖场和农户投放鸡苗,将一斤左右的半大鸡以市场价13元每斤(有地区和时节差异)卖给农户,并签订回收合同,责令农户不得喂养合成饲料和激素,使鸡以虫、草为主食,农户适当补充玉米、稻谷、番薯、糠麸等,五个月之后以不低于13元每斤的价格回收。

在农户养殖阶段,免费提供网栏等设施设备和养殖技术,并帮助农户完成政府的资金扶持(政府对成鸡每只补贴1元)

3、销售由一位成员负责销售工作,对外宣传和联系销售事宜。主要目标是个大农贸市场和特色餐馆、农家乐,和部分中间商,并和这些客户建立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在纳溪县城内设立一个乌鸡销售点,进行零售和批发联系以及宣传工作。

开通网店,在网络上进行宣传和销售。

通过有特色的大餐馆或者农家乐帮助销售乌鸡。先让顾客品尝桑园乌鸡的独特味道,然后肯定桑园乌鸡,在临走时带上一只两只或者三五几只乃至更多桑园乌鸡离开。

4、在销售过程中,尽量满足客户需求,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扩大、留住顾客,与建立良好长久的合作关系。

五、项目发展前景

在项目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取得可观利润 后,可以扩大养殖规模,以点带村,以村带镇,带动村民发展经济。

六、项目预算

(一)成本

租场地费用:5000元/年

雏鸡成本:2.5元/只首批:7500元

半成鸡饲料成本:4元/只首批42500=10000元

成鸡饲料成本:30元/只首批30500=15000元

病疫防控成本:1元/只首批3000

管理成本:半大鸡0.5元/只成鸡1.5元/只

固定成本:10000元

(二)收入、毛利

半成鸡(雏鸡喂养一个月后)收入:每只约重0.6千克2500只26元/千克=39000元

半成鸡毛利润:39000-2.5(雏鸡进购成本)2500-4(饲料成本)2500-1(病疫防控成本)2500-0.5(管理成本)2500=15672.5

成鸡(雏鸡喂养5个月后)收入:每只约重2千克500只34元/千克=34000元

成鸡毛利润:34000-15000(饲料成本)-5001(病控成本)-5001.5(成鸡管理成本)-1(销售成本)500=17250元

收购成鸡:25002千克32元/千克=160000

收购成鸡毛利润:2500234元/千克-16000-25001(销售成本)=7500元

总计毛利润=15672.5+17250+7500=40422.5元

人工成本:1元(第一个月平均每人元,第二个月至第五个月只需一人1500元每月)

固定成本分摊:3000元

投资损失(鸡苗的死亡):5000元

纯利润:40422.5-3000-5000-1=20422.5元

农户利润:232-30-16=18元/只

若农户每批养200只,则可获利3600元

七、风险分析

1、选择经营的场地的地理位置是否合理

2、蛇鼠等害物的侵害

3、疾病的防御是否到位

4、销路是否畅通

5、饲料等物品的价格是否低廉,实际投资是否超出预算

6、鸡苗是否成活率高

总结

第4篇:农村生态养殖前景范文

(1)林下经济的其重要意义。什么是林下经济?概括起来讲,就是指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空间,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子。其特点主要是:首先,它是一种林业经济,是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阴空间为依托发展的产业经济,主要有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两种基本模式。其次,它是一种循环经济,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的,有效利用林下自然条件,既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而且可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第三,它是一种高效经济,以科技为支撑,具有投资少、产出值高,且见效快、优质、安全、节省劳动力等特点。发展林下经济是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领域、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目前,发展林下经济还是一个新课题,全国各地林业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和研究其发展的有效模式。

从林下经济的特点和效益进行分析,发展林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通过发展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可以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林业综合效益得到不断提高。而林下集约化经营又会反过来促进林业生产,进而可以探索出一条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新路子。二是有利于农民增收。在现有条件下,由于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很小,传统农作物单产增加的空间也十分有限,依靠传统种植业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几乎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利用闲置林地把农村的一些多种经营项目转移到林下,在不新增占地的情况下,为农民开辟出了一个新的增收渠道。三是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促使农村农、林、牧各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将有效带动加工、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同时,还可以改变传统家庭养殖业污染居住环境、影响村容整洁的问题,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林下经济的迅速发展,还将会引导带动更多的农民更加重视学习,掌握和应用科技知识、经营管理本领,必将产生更多的农民技术员和农民企业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

(2)目前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在我县,林下经济只是部分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树林、竹林进行一些小打小闹的试验,没有走上正规化道路。如果能通过邀请专家进行技术讲解、组织人员外出考察、树立典型示范等方式,炒热思想,激发了群众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热情,那么这一致富途径将会很快被群众接受。

由于林下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起步会很艰难,发展中还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规模小。林下养殖缺少饲养大户,一方面致使存栏量不大,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另一方面难以形成产业龙头,无法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养殖和种植户的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能坐等外地经销者上门收购或市场零售,效益得不到较好保障。三是管理水平低。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在养殖方面,农户大多数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饲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四是资金制约因素大。一些养殖、种植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致使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第5篇:农村生态养殖前景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宗旨,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重点,通过沼气能源生态模式建设,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沼气绿色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目标

2009年,我县仍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重点,计划在全县完成3000户的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县农村沼气服务中心和15个农村户用沼气服务网点建设,为户用沼气能源生态模式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同时,进一步解决规模性养殖场因养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推广大中型能源环境工程,实现规模性养殖场达标排放,全年至少要完成2个200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沼气池建设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和“四位一体”(日光温室、沼气池、圈舍、厕所)沼气能源生态模式,不仅有效节约农民的生活用能、降低生产成本,带动种植业和养殖业快速发展,还能够有效对禽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减轻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生态富民工程。

县政府已将沼气建设列入对各乡(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抓好沼气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沼气建设作为一项为农民办实事的富民工程、民心工程抓实抓好。

(二)积极宣传,落实任务

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大力宣传沼气建设的重要意义,利用政策引导和效益拉动作用调动广大农民建池积极性,把农村沼气建设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在全县形成发展沼气的良好氛围。各乡(镇)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建设村的选择,要按照沼气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抓好任务落实工作。

(三)点面结合,突出重点

在全面完成沼气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各乡(镇)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选择条件适宜的村,有针对性地抓好沼气示范村建设。要按照示范村农户规模科学规划、合理布置,有计划、有步骤地在示范村普及沼气。示范村沼气建设要严格按照模式要求的标准完成圈舍、厕所、厨房的改造,充分发挥沼气能源生态模式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功能,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示范村的影响和辐射作用,推动本乡(镇)的沼气建设工作。

(四)强化管理,保证质量

沼气建设质量是保证沼气能源生态模式健康发展的前提,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要严格按照沼气项目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对沼气建设的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实行合同管理,规范操作、考核和验收。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制定项目资金使用制度,做到专款专用。要严格按照项目要求,组织有沼气建设资质的专业施工队进行施工,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确保建设一户,成功一家。

第6篇:农村生态养殖前景范文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农村环境情况严峻,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农村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农村的环境监管能力十分薄弱。全县各级要切实增强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周密部署安排,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统筹工业和农业污染防治,统筹点源和面源污染治理,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二、明确我县农村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以综合整治为手段,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提升农村环境监管,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发展绿色农业,有效控制农村环境污染,农村环境质量特别是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基本解决农村“脏、乱、差”及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到年,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基本清楚,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有所改善。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5%;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2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1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10%以上。

到2020年,全县农民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的状况彻底改变,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和公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农村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

三、全面建立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创新农村地区环境管理措施,尽快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环保牵头、部门协同、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主要领导全面负责的目标责任制,将责任逐级落实到各村组,落实到各系统各单位,不断强化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加强协作,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形成支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合力,扎扎实实推进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

环保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督促落实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饮用水源污染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等示范工程的建设。负责乡镇工业污染防治和乡村企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做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证和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等工作。

发展计划部门负责制订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划及有关鼓励政策,会同环保部门制订农村环境保护建设规划等。指导农村工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企业技术改造;指导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动农村工业企业走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路子。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实施农村土地用途管理,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指导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负责监督管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矿山的生态治理和修复。

建设部门负责制订镇村建设规划,指导并组织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的处理及村容村貌的整治。

农业部门负责指导农业产业发展,组织实施农村沼气工程、乡村清洁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农业的推广示范;做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他农产品基地的环境监测、评价及监督管理工作;配合做好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

林业部门负责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工作,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防护林和“三化一片林”等工程。

水利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农村水利工程、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供水、人畜饮水工程和水保生态工程。

卫生部门负责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的建设工作,指导乡镇医疗机构依法处置医疗垃圾。

交通部门负责农村公路建设。

财政部门负责积极支持农村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安排相关补助经费。

四、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

要把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环保部门要会同水利部门建立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完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建筑物,加强监测和监管,完善各类标示牌、界桩及警示标示,坚决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二是加强分散供水水源周边环境保护和监测,及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防止水源污染事故的发生。三是各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单位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四是加强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监测,开展地下水水功能区划制定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五是环保、卫生防疫、水利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水质状况。

五、严格控制农村工业及生活环境污染

(一)严格控制乡村工业污染。制订和完善村镇环境保护规划,按照环境功能区划和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规划村镇工业企业布局。依法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污染控制,防止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一是村镇二、三产业发展必须符合村镇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二是新上项目应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和入河排污口设置同意制度,确保稳定达标排污。三是引导、鼓励村镇工业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对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工艺技术先进、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在环保专项资金使用上优先予以扶持。四是坚持有计划开发和规范开采,坚决依法制止私采乱挖矿产资源行为。建立生态恢复责任制,对已造成生态破坏的矿区逐步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切实维护矿区农民的环境权益。五是实施各类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进一步强化各类园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开展循环经济示范,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基础设施,实现污染“零排放”。工业园区建设要推进同类企业、行业的集中,形成区域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集群;农业园区建设要以集约化、规模化、循环化为原则,从区域农业产业特色出发,基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二)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的,以治理农村“脏、乱、差”问题为抓手,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有步骤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县各乡镇应建立垃圾站,对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提倡资源化利用或集中处理。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人口不集中的乡村可采取堆肥或就近简易填埋;在经济基础相对较好、人口聚集密度较大的村庄要实行卫生填埋等无害化处理,或就近纳入乡镇集中处置系统;县城周边及城郊结合部、宝平公路沿线地区,要充分依托现有的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及便利的交通,逐步推广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要根据排放生活污水的水质与总量状况,采用沉淀池处理或通过沼气池净化处理,县城附近的乡镇可将乡镇生活污水并入附近的县城污水处理系统;在人口密度较低、环境容量较高的广大农村地区,可采用净化沼气池、小型人工湿地等方法进行分散处理;实行农村净化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厨、改圈相结合,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推广农村清洁能源。结合我县畜牧业较为发达的实际,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发展农村沼气,推广“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等能源生态模式。结合“一池三改”(建沼气,改厨、改厕、改栏圈)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工程,资源化利用人畜粪便,大力推广太阳能技术,最终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在秸秆资源较丰富的农村聚居区,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气化集中供热或发电工程,积极扶持秸秆收购企业和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六、突出防治农村农业生产环境污染

(一)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部门要做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和农村生活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种类、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去向。掌握农业污染物排放规律和主要影响因子,掌握农业污染的动态变化趋势,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新型有机肥料及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二)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主要要做好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进行集中治理,对分散式畜禽养殖采取建设养殖小区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一是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实际,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依法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二是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现有超标排放污染物的,进行限期治理。三是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措施,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三)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立足实际,全面调查分析全县土壤污染状况,准确掌握土壤污染类型、分布、范围、程度和污染物种类、来源等,分析污染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土壤污染状况数据库,制订土壤污染防治对策,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好土壤污染修复试点工作,搬迁企业必须做好废弃厂区土壤修复工作,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超标耕地实行综合治理。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应依法调整用途。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加大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环境监管力度。加强生产基地灌溉水源、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监督管理。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建设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立生产基地土壤、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制度。

七、加强农村地区自然生态保护

以我县细鳞鲑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借创建生态示范县的契机,做好全县农村生态保护工作。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在适宜地区开展工程造林、义务植树、流域治理等小治理;在造林绿化困难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大面积、跨区域实施封山育林、育草和禁牧,促进生态功能的恢复。加强对矿产、水利、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沙化。重视自然恢复,保护天然植被。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乡村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四旁植树和低效残次林改造。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外来有害物种、转基因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环境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在农村的引进与推广,保护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

八、大力开展创建和示范工程活动

以积极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文明示范村活动为抓手,把创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一批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实力较强的镇、村率先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带动全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开展。不断深化巩固生态示范县建设成果,到2020年,建设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1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创建成5个环境优美乡镇,28个生态示范村,省级绿色学校及绿色单位15个,市级绿色学校及绿色单位30个。

九、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和监测能力建设

农村环境保护是公益性事业,全县统筹逐年增加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在各有关部门争取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在实行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切实落实建设、水利、交通、供水、绿化、治污等各项工作任务,认真组织实施。重点支持饮用水源地保护、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及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的开展。逐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县级环保部门的工作重心要逐步实现由城区向农村转移,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预警监控体系。重点加强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硬件设施、技术手段和人员队伍建设。各乡镇人民政府应明确分管环境保护的领导并逐步建立环保监察员制度,制订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把环保工作职责落到实处。

第7篇:农村生态养殖前景范文

关键词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应用效果;浙江嘉兴;秀洲区

中图分类号 S1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270-01

近年来,嘉兴市秀洲区以生态高效都市型农业为主攻方向,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主平台,以实施农业“五个二十”示范工程和“6+1”产业提升为抓手,加快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同时,大胆创新农业发展方式,以种养结合为核心,以治理和循环利用并重为原则,积极探索建立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种养新模式

嘉兴市秀洲区利用现有传统种养殖模式,创新发展,积极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新模式,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创新、保护生态的良好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1 果园生态养鸡

果园生态养鸡在秀洲区主要有梨园养鸡、桃园养鸡、桑园养鸡等几种模式。果园养鸡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是鸡粪作为果树的有机肥料,既解决了粪便污染,又减少了化肥用量;二是鸡粪中含有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可作为果园中蚯蚓、昆虫等动物的食物,从而为鸡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饲料;三是鸡在果园中捕虫食草,替代化学除草、除虫,减少了农药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四是果园养殖的鸡质优无公害,风味独特,经济效益较高。推广果园养鸡是生态养殖的最佳模式之一,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的有效手段。因此,果园养鸡得到秀洲区很多种养殖户的大力推广,果树种植户和养鸡户不同程度地把2种方式结合了起来,不仅改善了单一的种植模式,而且减少了农药、化肥、人工的使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1-3]。

1.2 “猪—沼—作物”立体循环种养结合模式

秀洲区近年来加大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力度,加快推广应用资源节约、生态循环型农业技术和发展模式,深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及农业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例如,大运河生态农场通过建设集污池、沼液输送管网,购置抽沼渣装置、滴灌装置等设备,为种植业提供充足的沼渣资源。畜禽污水经过厌氧发酵变成有机液肥还田生产农作物,可少施或不施农药和化肥,是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模式。畜禽粪便经过治理,变废为宝,使有害有机粪污变为生产绿色无公害有机农副产品必须肥料,为该区农副产品提质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农业提供增产增收、提高品质的肥源。尿污水经过厌氧发酵后,形成氮、磷、钾兼备的有机液肥,喷施于水果上,可防虫、增产、提高品质;用于蔬菜喷施上,可关闭植物生长细胞、抗旱增产增收。

实行“猪—沼—草”、“猪—沼—木”、“猪—沼—稻”、“猪—沼—果”、“猪—沼—菜”等能源生态模式,不仅解决污染治理问题,而且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多层次利用、多次增值,可促进效益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实现产品优质高产,符合生态农业的需要,同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4-6]。

1.3 湿地种养结合新模式

利用秀洲区北部低洼田资源,发展莲藕、南湖菱、茭白等水生作物种植并适当套养泥鳅、甲鱼、黑鱼和田鱼等特种水产,实现水生作物与特种水产的共生生态种养混作模式。一方面泥鳅、黑鱼和田鱼等特种水产在摄食后会产生大量代谢物经分解、矿化后可为莲藕、南湖菱、茭白等水生作物提供营养物质,被其充分吸收利用,从而可以促进水生作物的生长;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因代谢物无法处理而导致水体恶化对特种水产产生的毒害作用,实现了特种水产养殖生长环境的有效改善;同时由于特种水产的游动、潜底及钻泥等活动,起到了活化水体、持续中耕松土的作用,有利于水生作物的生长;水生作物中的害虫成为特种水产的高品质活性饵料,为水生作物起到了生物防治、减少病虫害的作用。从而实现了水生作物——特种水产的良性循环发展,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农田特别是低洼地农田的利用率,成了农、渔民增收的新渠道。

此外,秀洲区广泛示范推广的种养结合生态模式还有多种形式,例如,“移动大棚生态养鸡”循环模式,实现了“鸡—菜—稻”轮作的种养结合循环模式;“獭兔—果蔬”种养结合循环模式,獭兔粪是较好的有机肥,可直接用于瓜果蔬菜种植;“大田+奶牛”生态循环,秸秆被用作牛的饲料,同时粪便被用作大田的肥料,解决了污染的问题。

2 应用成效

2.1 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通过示范推广,提升农民科学素养。培养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懂发展的新型农民队伍。二是推广了大量先进适用技术和生产模式,在节本降耗、循环农业、湿地农业等方面不断引进推广适用技术和生产模式。三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了种养殖业的科技水平,为秀洲区农业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

2.2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成效显著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带动势头强劲。例如,洪合镇的基鸣养殖场等10家养殖场(户)建设梨园生态养鸡示范区31.07 hm2,发展梨园养鸡5 000羽,2011年收入比单一种梨节本增效逾39万元。因此,种养结合的推广,改善秀洲区单一种植或单一养殖的现状的同时,实现了秀洲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2.3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一是通过种养结合循环模式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问题。粪便得到了合理的处理和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变废为宝的同时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二是通过湿地种养结合的应用,秀洲区北部低洼地面面貌有了极大改观。“昔日低洼地、今朝聚宝盆”是秀洲区开发北部湿地种养结合模式的最好描述。三是减少了农药、肥料的使用,减少了农村大环境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3 结语

下一步,秀洲区将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立足该区实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积极示范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4 参考文献

[1] 周元霖,施春梅,常青,等.林地立体生态高效养鸡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7):209.

[2] 孙景淼.全面推进生态循环农业[J].农村工作通讯,2010(24):37-38.

[3] 赵灵芝,陈春原,赵勇,等.果树立体生态种植模式的应用[J].华北农学报,2006,21(S1):32-36.

[4] 张功,峥嵘,王瑞君.多菌种发酵秸秆饲料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0(S1):71-73.

第8篇:农村生态养殖前景范文

关键词:农村禽畜养殖业;循环经济;经营模式

随着生产技术的持续改良、经营制度的不断革新,进入本世纪以来,农村禽畜养殖业逐步实现了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化。这就使得其发展理念开始显得更为开放、运作模式也更趋多元,并为新型运营的引入与适配创造了积极条件。其中,由于具备投资成本较少、经营难度较小以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等突出价值,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则迅速在当前农村禽畜养殖业之中得到了普遍认可与规模化应用。[1](P42)而通过对农村禽畜养殖业进行循环经济化改良,则可以有效清除各类禽畜的废弃物、降低水土污染,促进禽畜废弃物、饲料、边角料等的循环利用,加快集约型、立体化的生态养殖体系的形成,这就提升了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的清洁性,降低了禽畜养殖的资源消耗,并强化了禽畜养殖产业的综合运营实力。就当前农村禽畜养殖业引入并运用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现状而言,民众的生产、生活意识还较为粗放,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大多有所不足;禽畜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有待升级,低价竞争优势也尚未凸显;同时,禽畜养殖业的无序化经营较为普遍,缺少规范化的统筹与指导。[2](P14)此外,激励与扶持机制的跟进也相对滞后,难以调动民众的参与积极性。这就严重阻碍了农村禽畜养殖业实现循环经营的进程。所以,如何促使民众接纳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形成循环环保的生产生活观念与习俗,并持续进行生产技术升级、经营制度改革,优化禽畜养殖产业的运作结构,也成为实现农村禽畜养殖业低碳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循环经济是农村禽畜养殖业和生态保护的共同需要

(一)清除禽畜废弃物、降低水土污染,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清洁性

农村草料资源储量丰富,闲置场地较多,又有富余的劳力人口,对于禽畜养殖业这种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无疑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由于以鸡、鸭、鹅、猪、羊、兔、狗等各种活动量大、排泄量大的禽畜动物作为饲养与经营对象,所以,如何高效并妥善地处理大量的粪便、边角料、饲料等废弃物,节约时间、财力等加快生产、经营进度与效率,也成为了影响农村禽畜养殖业有序运转的重要因素。据相关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2011-2015),我国农村共清理生产、生活垃圾10.9亿吨,其中由于养殖所产生的废弃物则达到1.25亿吨,占比为11.4%,较同期增长了1.3%。而当前农村卫生管理意识又比较单薄,在禽畜废弃物的处理上,普遍都是采取就地倾倒、掩埋、燃烧等传统方式,对于本地的水源、土地、空气等均产生了明显的污染与破坏。而目前我国被污染的农业用地也超过0.27亿亩。通过引入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则可以改变原有的较为粗放的废料处理方式,将各类禽畜的废弃物进行生物能源转化,使得粪便、废水、皮毛、残余饲料等废料都能够得到集中利用,借助沼气储存、蒸馏热能转化、光合照明等技术转化途径进行清洁化清除与再利用,而产生的原料废渣又可以直接当做花肥使用。不必将禽畜的各类废弃物直接排放进入自然环境之中,自然也不会产生额外的废气、废水、粪便等污染物。[3](P69)这就能够有效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性,使得农村禽畜养殖产业的生产环境更为整洁,而对应的,也能够促使养殖经营者自发进行周边环境的维护。

(二)促进禽畜废弃物、饲料、边角料等的循环利用,降低禽畜养殖的资源消耗

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资源开发意识比较粗放,对于粪便、剩余饲料、多余的木质与草料等边角料、皮毛等禽畜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的认知,也普遍都停留在燃烧成肥、垃圾售卖等初级阶段。尽管近年来,农村也引入了较为先进的废料低污染处理技术、建立了大型的废料处理中心,使得养殖经营者的环境保护观念有所改善,对于禽畜废弃物与饲料边角料的处理也更为科学,譬如其会自发采用无烟燃烧、利用封闭发酵池等进行集中处理。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于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然而并未实现废弃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也没能降低能源消耗与成本支出。如从2001年开始,我国农村每年被集中进行密闭燃烧的养殖废弃物,如动物粪-78-便、残肢、病体就超过了0.3亿吨。被大规模压缩、填埋的各类生产边角料与剩余饲料则达到0.15亿吨。未被及时处理、搁置空地自行腐化的废料则有0.2亿吨。每年处理以上废弃物的费用也超过了200万元。[4](P89)而借助沼气发电、沼液杀毒、沼渣施肥、光伏照明等循环经济运作方式,则可以将动物粪便、草垫与木质围栏边角料等多种废弃物之中的氮、磷、钾等多种微量元素,进行提取、输送以及再加工,为禽畜的饲养、宰杀以及初级加工等生产流程提供必要的燃烧、取暖、照明等能源,而剩余的废水则可以被蒸馏、透析为可以直接用于果蔬、谷物灌溉的农业用水。同时,借助除湿、烘干、焙烤、碾碎等机械处理手段,又可以将各类禽畜的粪便、皮毛、残肢等加工成为肥料或饲料,分离、归类边角料与剩余饲料之中的纤维物,制作成为清扫饲养车间的地垫、扫把。这就充分实现了禽畜废弃物、饲料边角料等资源的循环利用,并通过供给结构调整,降低了对于煤炭、瓦斯等传统能源的依赖性,进一步节省了各项经营支出。[5](P22)

(三)形成集约型、立体化的生态养殖体系,强化禽畜养殖产业的综合运营实力

由于能够较为快速地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并可以顺势带动周边地区餐饮农家乐、冷藏仓储、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禽畜养殖业一直都在乡村的农业经营体系之中,占据了较为突出的比例。而无论是家庭自给式经营,还是中小型企业化运作,其生产、经营规模都相对较小,且大多采取了燃煤、直接供电等能量供给形式,利用高功率电动机械进行禽畜的宰杀与初级加工,这就消耗了大量的煤、电、天然气等能源。加之对于废弃物的处理又没有得到统一规范与管控,所以,导致禽畜养殖产业一直处在高投入、低产出、低收益的失调运作阶段。而随着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在农村禽畜养殖产业之中的深入应用,则可以分别从能源供给结构、生产方式、经营流程等多方面,对现有的产业体系进行调整与优化,对鸡、鸭、鹅、猪、牛、羊等各类禽畜的废弃物实现低能耗再开发、可循环再利用以及零排放生态化的立体化运营,依托禽畜排泄物沼气发电替代传统能源、饲料废渣多次转化有机肥料取代化肥、推广高温机械化宰杀与清洁加工,形成更为低碳、高效、再回收、可持续的生产与经营方式,以此来逐步推动养殖产业朝向集约型、立体化的生态发展模式转型,从而不断增强农村禽畜养殖产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市场反馈机动性以及产品竞争力。

二、阻碍农村禽畜养殖业实现循环经营的因素

(一)民众生产、生活意识较为粗放,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不足

在当下的广大农村,分散化、自给式的家庭经营占据了禽畜养殖产业的主体地位。而尽管也有一些养殖户扩大了生产厂房、增加了养殖管理员。不过,出于成本投入与经营维护考虑,其并没有全面引入现代化的电动机械生产设备,而是普遍采取传统的人力饲养方式进行生产与经营[6](P102),生产车间也多以自家空置场地为主。对于禽畜废弃物的处理,大都是就地倾倒、直接燃烧或掩埋。而为了方便管理,不少养殖户也没有将生产区与日常起居区进行分离,导致其生活环境的清洁度大大降低。这种规模化不足、规范性缺失的运作模式,就使得其生产、经营显得更为粗放与落后。而由于自身发展观念比较保守,信息获取渠道又比较单一,不少民众也都不愿意主动引入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即使部分养殖户进行了尝试性的应用与模仿,却也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去购置新式生产设备,培养饲养员学习最新的管理技术,而是,这就使得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辅助效用大打折扣。

(二)禽畜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有待升级,低价竞争优势尚未凸显

在地方政府的宣传与引导之下,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农村,率先开始了在禽畜养殖产业之中,引入了循环经济运作模式。不过考虑到新型运作模式的潜在风险性,加之又缺乏有效的优惠、扶持政策,不少养殖户都仅仅进行了生产设备更新,淘汰了过去较为粗放、效率低下的人力作业。而在沼气、沼液、沼渣的清洁处理与循环利用上,又因为资金限制,也仅仅引入了用于废弃物粉碎、压缩以及烘干的初级技术设备,难以对禽畜废弃物进行更为高级的营养物质分离、提取、成肥以及再加工。而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应用,也逐步降低了经营支出,养殖户也希求通过推出性价比较高的农副产品,来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不过囿于技术层面的缺陷,其所推出的农副产品又缺乏应有的新颖性、品质感以及所宣传的生态营养价值,难以调动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所以,实际收效也普遍不如预期。这也抑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热情。

(三)禽畜养殖业的无序化经营较为普遍,缺少规范化的统筹与指导

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不少禽畜养殖户都未能合理考量自身经济承受能力、本地市场发展前景,不加选择地引入了大量所谓的循环经济生产技术、设备以及经营模式,其中不乏一些宣传噱头大于实际效用的伪科学与劣质产品。而为了尽快收回投资成本,农村禽畜养殖户又普遍采用了快生产、高产出、粗加工、快投放的经营方式,很少严格按照相关执行标准去检测所输出的农副产品的清洁度、品质,并私自进行产品调价,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由于倚重重工业发展的单一观念没有得到扭转,不少农村地方政府也并不愿意投入额外的资金、人力以及物力,去专门扶持本地禽畜养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仅仅都只是建立了简单的下乡宣传机制,缺少技术人员驻地指导、反馈等关键流程,这也使得禽畜养殖难以有效借助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去提高自身的综合营收与社会效益。

(四)激励与扶持机制跟进相对滞后,难以调动民众的参与积极性

与采矿、冶金、化工等农村传统重工业相比,禽畜养殖产业所产生的营收、税收以及就业拉动效应相对较小。在政绩至上的发展观念的误导之下,自然也很难得到农村地方政府的重视。而随着经济下行对于重工业的消极影响迅速显现,加之为了完成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推广、发展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任务,不少农村地方政府也都纷纷开始重视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宣传与推广。然而在中小额专项信贷支持、税收减免、市场管控等具体的优惠与扶持手段的制定与执行上,却又存在明显的脱节,难以让禽畜养殖经营者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增加家庭收入、提升营收效益等的现实益处,当然也无法有效吸引其去了解、应用并投资这一新型经营模式。[7](P18)

三、推动农村禽畜养殖业循环经营的措施

(一)多样宣传循环经济多重价值,引导民众形成科学的生产生活观念与习俗

一方面,需要建立专职化的宣传小组,有步骤、分地区地进行禽畜养殖循环经济的生产、运作理念与模式的简述与普及,阐述科学、健康、清洁、可循环的消费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应当召集相关的养殖经营者,观看各类基于循环经济运作的生产、生活的影视资料片,由专业技术指导人员进行现场问题回复、解疑,以此引导养殖户、民众进行环保化、清洁化以及集约化的产业转型,逐步引入更为先进、低耗能的生产经营模式,以此逐步淘汰高耗能的生产生活方式。[8](P185)

(二)加强禽畜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完善对于民众的指导、培训

要加强对于新式循环经济运作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制度的引入,采取全面推介、独立运作以及循序渐进的操作方式,在保持既有的禽畜养殖生产、经营体系不变的基础之上,单独创建厂房、配备人员进行独立运营,与原有的生产产区形成彼此比照。然后再逐步对原有的生产、营销系统,进行生产、管理技术的分步更新。此外,也应当细化对于养殖经营者学习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规范培训,同步展开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能力的讲授与锻炼,并配备专职的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长期指导、帮扶。[9](P139)

(三)发挥地方政府的统筹功能,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健全监督考核与处罚公示

应当由农村地方主管部门作为主导,邀请相关专家、投资者以及业界代表,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会以及品鉴会等形式,商讨禽畜养殖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开发、统筹以及管理的方针与规则,共同拟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经营方案。同时,要引入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秩序,建立监督、监测、上报交互结合的方式,集中查处、公示一些典型的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不当行为,并实行末位淘汰、量化考核以及公示通报等制度,规范引导养殖经营者进行正确经营与竞争。

(四)增加专项优惠、扶持手段,鼓励农户、中小企业形成低碳化合作运营产业链

一是需要完善各类优惠、回馈活动的管理机制,采取优先发展激励奖励、中小额无息贷款、租金与税收减免等形式,重点吸引个体养殖户引入循环经济运作模式;二是应当建立政府、养殖户以及企业三方协作机制,启动募集社会闲散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孵化,进行生态养殖技术革新、管理制度优化,并细化养殖户与企业之间自助交流、中小企业市场信息共享等,增强产品创新研发与投放,进一步普及低碳经营理念与手段,推动集约型、高效化运作模式的形成。[10](P64)

参考文献

[1]刘春光.低碳经济视角下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农业经济,2015(09):42-44.

[2]钟晓青,刘华.从“治”到“化”的规模化养殖场废物处理的循环经济模式[J].再生资源研究,2007(01):14-20.

[3]付红丹.农村林区原生态旅游的污染防治研究[J].农业经济,2016(01):69-71.

[4]杨英法.构建和谐社会在城乡接合部面临的难题及其破解[J].中国市场,2008(31):88-91.

[5]董淑阁.关于建立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06):22-24.

[6]李冰冰,肖波,宋灿辉.武汉东西湖区养殖场固废循环经济工程技术设计[J].可再生能源,2007(05):102-105+109.

[7]王凌.低碳经济下农业生产路径创新需求及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14(09):18-19.

[8]杨英法,戴雅娜,徐运红.生态经济建设中媒体语言的引领策略[J].生态经济,2015(05):183-186.

[9]张素勤.绿色消费理念对农产品经营优化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2016(01):137-139.

第9篇:农村生态养殖前景范文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在建设新农村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是利国、利民、利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富民工程。采用“一池三改”(即建一个沼气池,同时配套改厕、改厨、改圈)技术,厕所和圈所与沼气池进料口相连,人畜禽粪便直接排入沼气池,通过沼气池里发酵菌、甲烷菌对人畜禽粪污的分解转化,产生沼气新能源和无污染高效生态有机肥,使农户庭院等场所实现无粪便化,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沼气热能的利用,彻底结束了农民烟熏火燎的做饭历史,告别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解放了生产力,把农民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精神面貌为之改观。

沼气建设,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一个8立方米户用沼气池,可供一家4-5口人日常生活用能,年节约燃料费用600元以上。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可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使粮食作物增产5-10%,使蔬菜作物增产10-20%,且口感和营养品质明显提高。

二、沼气生产基本情况

我区自2006年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以来,在农业部门大量工作下,广大农民对沼气新技术认识逐步提高,户用沼气建设发展迅速,近两年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6000余口,建成3处大型以沼气用能为主的沼气综合利用装置,建立沼气服务站6处,购置了10台沼液沼渣自动出料车,成立沼气协会5家,有80余人获得国家沼气生产技术资格证书,有2000余人通过培训成为沼气技术工作骨干。

在发展户用沼气的同时,大型沼气工程也得到快速发展。大型沼气装置则具有管理专业、资源利用率高、农民使用方便等特点。朱台镇西单村、后夏村依托奶牛规模养殖,以秸秆青贮饲料转化、沼气发酵、生态种植养殖为手段,采取整村推进、集中建池、统一供气的模式,有200余户农民先期用上了集中统一供应的自产沼气。以沼气生产为纽带,初步形成了玉米生产秸秆奶牛沼气有机肥大田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将太阳能利用、生物技术、种植和养殖融为一体,把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生态原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形成了一个生态良性循环产业链。

三、发展沼气产业的建议

1、增加对沼气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大对沼气产业的支持力度。2008年国家新增50亿农业项目投资中,用于沼气项目建设就达30亿元。建议区财政除为国家项目出具配套资金外,每年也划出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沼气产业发展,以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

2、努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农村户用沼气具有投资小见效快,适合农村发展特点。建议在争取和整合国家及省级项目的基础上,每年扶持发展容积为8-10立方米的农村户用沼气池3000-5000口。

3、积极发展大型沼气综合设施。在现有大型沼气池建设基础上,每年或两年扶持新建大型沼气设施1处,按总预算经费的30%左右给予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