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石油的化学变化范文

石油的化学变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石油的化学变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石油的化学变化

第1篇:石油的化学变化范文

一、现状分析

(一)班级之间使用不够均衡。因为各班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所以,在实际操作当中,效果不一样。程度好、自觉性强、自学能力好的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预习工作,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导学单教学几乎没有效果。

(二)学生对使用导学单的看法:学生对导学单基本上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优点:

1、有利于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减少记笔记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

3、导学单上归纳的知识系统性强、内容详细,便于以后的复习。

4、对于预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上课时可以更认真听,避免了以前听不懂时才发现问题,想要认真听时老师又已经讲过了的情况。

意见或建议:

1、导学单的题目、问题难度太大,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各学科导学单的量太大,每天发的导学单有好几张,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导学单最好早一点发给学生,有些科目的导学单可以当堂发,当堂完成。

2、有些学科导学单知识点模糊,与本班老师讲的不一致;有些学科导学单内容太多,老师为了讲完导学单,上课进度加快,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甚至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吃上了夹生饭。

3、学生提出导学单不利于做笔记,有些课本上有的内容导学单上就不再出现,但导学单上有些老师补充的内容,课本上却没有,复习时既要看课本,又要看导学单,且导学单容易丢失。这就要求教师对于导学单的管理一定得跟得上,要要求学生用一定的工具保存导学单,如:档案袋、夹子等等。

4、学生提出导学单也要分层,要兼顾基础较差的学生。

5、有些学生经常抄袭别人的导学单,老师要加大检查力度。

二、原因探究

1、导学单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所选题目典型性和代表性不强,过分注重卷案的作用,导学性不强,存在照搬教材内容的现象或者纯粹脱离教材的现象;前置自学有形式无实质,学习的时间不够,要求不够明确具体,教师的指导不到位;“导学单”的设计过于单一,不能有的放矢,不能灵活多变,效果不是很理想,有时与课堂脱节。还有,导学单编写应该是课时型的,这样才能达到导学的目的,然而有的导学单可以用几个课时。所以,导学单的编写应该体现集体备课的思想,关于如何实现集体备课,如何保证每份导学单中都有全体任课教师的智慧的体现,这需要组织者和实施者继续探索和研究,而且,亟待解决。

2、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慢。教师的角色转换不到位,课堂上对学生的活动放手不够,把握不住教学的起点,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存在讲评 “导学单”的现象;教师在授课时如何运用导学单,使之与知识传授相匹配,仍值得进一步探究。这一点我认为是我们最值得关注的,实际上多数老师在摸索中进行导学单教学,似乎与原来的教学模式区别不大。在操作中,出现诸多矛盾,如:教材与导学单、导学单中的作业与教材中的作业等等。所以说,改革是好事,那是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实施的,而不能仓促。

我的建议是:1、如何更好的找到教材与导学单的结合点,实现资源整合,减轻学生负担,突出“导学”实效和时效;

2、如何导学单使用中学生的自学和课堂的新知讲授的结合点,做到不重复,不脱节;

3、如何实现导学单中的练习题与其他练习题目的有效利用,使得学生的“练”这一环节效率更高?等等这些问题可以继续研讨。

4、学生完成导学单的质量不好。学生不太明确导学单在学习中的意义,有些学生对导学单的认识存在偏差,就是单纯把学案当成试卷来用,不明确导学单中导学的意义。拿到导学单后只顾埋头去做,而不去翻阅书籍,资料等,导致事倍功半。所以,如何加强导学单的指导和管理仍然是我们今后一直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三、我的建议与对策

1、导学单的编制问题:一定尽最大可能保证导学单的质量,设计方面一定体现导学单“导”的作用,相当于手机的说明书,有利用学生自主预习、自我检测,把握好每个课时的容量,要条理清楚,多为学生着想,让学生觉得好用、喜欢用,并形成体系。

2、导学单的设计问题:建议参考学校统一格式,教学过程可结合学科特点允许个性化,学科特色化,但同一种课型(如新授课)保持同一风格。另外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一定要包含预习导学环节(或自主学习)环节,问题设计一定要具体化,来源课本、但略高于课本,便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另外要重视课堂课外练习反馈。

3、导学单的使用问题:一定要做好课前检查和课后抽查,督促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导学单中的所有问题。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在班级中选择完成情况良好或优秀的导学单进行班级交流,通过学生自我对比,相互借鉴,让那些不认真做的学生认真起来,让那些不会应用导学单的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挥导学单的“导学”价值。同时,还要适度地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让学生感到不认真预习不行,不认真复习、不认真做作业也不行。

第2篇:石油的化学变化范文

具置: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望江西路555号

邮编:230088

安徽新华学院公交站:蜀麓、新华学院、新华学院、新华学院、蜀麓、警察学院、警察学院、开福寺、警察学院、红枫路、红枫路、合欢路、油墩头、警察学院附近的公交车:234路、651路、665路、801路、48路、七中专线、653路打车去安徽新华学院多少钱:合肥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是8、0元、起步距离2、5公里、 每公里1、3元、无燃油附加费 。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石油的化学变化范文

“四会”大家耳熟能详,下面就“四巧”及其做法作简要介绍。

一巧:能演――教师要像演员

利用或创造与实际生活类似的情景,模拟实际生活中的交际,像演戏一样,借助情景、动作和表情的辅助开展听说活动。教师先做好示范,然后要求学生轮流表演。例如,在教学“Asking the Way”一课时,利用桌椅将教室布置成街道的样子,并在相应位置摆上表示地方的牌子,然后挑选三个同学,一名扮演解说员,一名扮演Mr.Smith,一名扮演Yang Ling进行表演,然后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组,轮流参加表演,教师边讲英语,边做示范,然后退居一旁当“导演”,必要时提示“台词”。除了学习课文时可以用表演的方法外,在学习对话、词汇、句型和讲解语法时都可伴随表演来进行。

二巧:会唱――教师要像歌手

中学英语教材里所有的歌曲和比较流行的英语歌曲都要会唱,如果能自己谱曲那就更好。对唱歌的要求,英语课与音乐课是不一样的。英语课本的歌词,只要配上曲子,便于上口,容易唱就行。一支曲子可以配上几首不同的歌词,曲调也不一定要求很复杂。青少年一般爱唱歌,唱歌时可以不假思索地唱出歌词,有助于记忆。如:学字母阶段学会了“ABC Song”,学生背字母不仅不费力,而且记得牢。另外,如果课前唱上一首英语歌,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容易实现教学双方及多方的良性互动。

三巧:会画――教师要像画家

画是英语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技巧,它有助于听、说、读、写活动的开展。教师要伸手能画,画示意图、漫画、特别是简笔画。漫画、简笔画对画技要求不高,每个教师都能学会,寥寥几笔勾勒出来,就能大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

此外,教师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教学挂图,以及自己动手绘制图片,也可以对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四巧:善变――教师要像魔术师

例如:在教学介词in/on,behind/under,in front of/beside时,老师可以把一支钢笔藏在某个地方(给一点暗示),然后用英语发问:“Where is the pen?”让学生猜。学生会说出:“It’s in/on/under/behind...”一连串的句子。如果猜不着,老师可以当场揭晓:“It’s in the book/in the schoolbag.”同样,在教学句型“What’s in the school-bag?”时,可以预先把一块橡皮放在盒子里(上面或底下),不让学生看见,让他们猜。学生会说出许多含有“There is/are...”的句子,谁最后说出“There is an eraser in the box.”就把橡皮奖励给谁。还可以预先在一个包里放进一个橘子,然后再假装把一个苹果放进去,然后发问:“What’s in the bag?”学生可能会很有把握地说出:“There is an apple in the bag.”但老师却说出:“There’s an orange in the bag.”然后叫学生打开包来看,果然“apple”变成了“orange”。

在教学中,英语教师具备了演、唱、画、变“四巧”,可以收到以下四方面的效果。

1.活跃课堂气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活动多:有表演、有唱歌、有漫画、有简笔画、有变戏法,实现了在有声有色的交际活动中学习外语的目的。课堂上大部分活动是由学生进行,他们是活动的主体,这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的行动。调查和实践表明,学生普遍欢迎这样的课。

2.教学形象、直观,把“视”、“听”有机结合起来。愿意听,容易懂,乐于说,极大限度地控制使用母语,大大提高了英语听说的效率,避免了没有“四巧”辅助的抽象、呆板、枯燥无味,特别是在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情况下,更有助于听、说、读、写活动的有效开展。

3.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可以使情景、动作、语言有机结合,没有“心译”的中间过程,便于学生培养英语思维的能力,语调自然,没有背诵腔,能适应交际的需要。例如:学生板演,老师可以问:“What is he/she doing?”学生便随口答:“He/She is writing.”实践证明,教学中采用“四巧”,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快,教学效果好。

第4篇:石油的化学变化范文

关键词:专业教学计划;能力本位;教学模块;“生态树”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2-0077-03

最近,我院教务处学习外校的经验,制订了新版的专业教学计划表模板,要求各系将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按新模板的格式进行修订。笔者在修订中感到,新模板是依照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新指导思想制订出台的,体现出许多新要求、新特点。用新思想指导,按新模板格式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确实是当前高等职业学院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必须认真去做好。另外,笔者在编制过程中,发现我院教学计划新模板尚有待完善之处,就做了一些改进。现将笔者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1新版专业教学计划表的特点

1.1能力本位,模块结构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当前构建有高职教育特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编制专业教学计划时,首先应确定该专业培养目标所针对的工作岗位(群),分析确定该专业培养目标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再进行能力细化,设置相应具体的教学环节。新版教学计划表中增设了“教学模块”一列,这一列是用于填写专业各职业能力模块名称的,这就很好地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同时也改变了原来专业教学计划中尚不同程度存在的“学科本位”、“三段式教学”等专科教学的传统理念和做法。

1.2一览无遗,方便执行

新版的专业教学计划表将各教学模块、各实践教学环节、各门课程全部集中在了一张A3纸的大表格上,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计划表将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分列在两张表的做法。这样,在一张大表格上,使用者可以十分清楚地了解各教学模块之间的关联、各个实践环节与各门理论课程的配合、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及安排细节等情况,真可谓“一览无遗”!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方便了教学管理人员的操作执行,可以避免和减少教学安排中的失误。

1.3自动计算,容易编制

新版专业教学计划表是用Excel电子表格制作的,为使表格更加方便好用,笔者对这种表格进行了一些改进。改进后的教学计划表,将表中一些单元格的属性改为数值属性,设置了学时、学分自动计算的公式,增添了数据自动统计功能。这样,编制者只要在课程周学时单元格中和课内实践单元格中填入数据,其他的课程数据,如总学时、理论学时、学分等,都可以自动计算出来,而且合计单元格中的数据也可以自动统计出来。这就大大减少了编制者的计算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编制教学计划的一些做法

下面,笔者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谈一下编制教学计划的一些做法。

2.1以能力为本位,设置各个教学模块

经过市场调查,参考兄弟院校经验,我们得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目标工作岗位(群),有:(1)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的计算机管理员;(2)负责电脑文档、图表、图形图像、动画、网页、多媒体制作的电脑文员;(3)负责计算机设备管理和学生上机指导工作的学校计算机实验员;(4)负责计算机销售、售后服务等工作的计算机业务员;(5)软件公司的程序员。根据这“五员”的目标岗位,我们进而分析设置了专业的“七个能力培养教学模块”。“七个教学模块”中有一个“基本素质和能力”模块是教务处统一制订的,其余六个模块分别是:“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硬件维护能力”、“数据库应用与编程能力”、“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系统管理开发能力”。

设置好各教学模块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细化教学模块、编排教学计划和进程。

2.2用“生态树”模式,编排教学计划

笔者曾听过一位职业教育专家的讲课。他说,大学几乎年年都修改教学计划,但改来改去,真正改的课程并不多,改的主要是排课顺序,而顺序的改变就看你用什么思想指导。以往编高职的专业教学计划,往往是沿用专科的“三段式”模式,即先“基础课”,再“专业基础课”,最后是“专业技术课”。这种模式搞出的教学计划是“金字塔形”的,带有很浓厚的“重基础,轻专业”和“重理论知识,轻技能培养”的色彩。现在高职教育提倡采用“生态树”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学生视为“小树”,在培养上是要使“小树”(学生)同时向“枝叶”(能力)和“根系”(基础)两个方面发展,使学生在提高应用能力的同时,基础也不断加深,实现“根深叶茂”的目的。如果没有确立这一理念,即便在教学计划中有了能力模块的设置,还是有可能“穿新鞋,走老路”。

笔者在编制教学计划时,根据“生态树”模式的理念,对课程作了一些调整改革。主要思路是:将培养能力的专业课、技能课能早一点开的尽量早开,使学生早接触专业的学习。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第一学期,设置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常用工具软件”、“计算机组装”、“网络基本应用技术”等专业类课程,课程学时数之和为10学时,而同期开设的“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基础类课程也是10学时,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和“基础”得到同步的发展。

2.3循序渐进,安排进程

“循序渐进”作为一个教学原则,在编制教学进程时,是一定要予以考虑的。笔者现用两个图形加以说明。

2.4课程的合理搭配

一桌酒席,不能全是大鱼大肉,而应是有菜有汤、有荤有素、有浓有淡的合理搭配。同样,一个学期的课程,也不能全是一些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而应是有主有副、有理有文、有偏重“动脑”也有偏重“动手”的各类课程的合理组合搭配。这样搭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防止和减少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计划中的第四学期,我们安排了相对偏重“动脑”的“SQL数据库应用技术”、“JAVA程序设计”课程,作为搭配,我们也安排了相对偏重“动手”的“实用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其他的各个学期,也有类似的一些考量。

2.5与考证挂钩

“双证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证是一个很好的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途径。目前,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证的模块都是流行且应用很广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考证方式也很新颖,只有操作考试。参加这些模块的考证,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今后就业都有很多好处。再就是,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证模块的种类很多,这就使学生有了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的多个机会。

具体与考证挂钩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有:第二学期的“VF数据库应用”,第三学期的“VB程序设计”,第四学期的“图形图像处理”或“网页制作”,第五学期的“应用程序设计”或其他。由此看出,从第二学期到第五学期,每个学期都有一门核心课程是与考证挂钩的。

对考证课程,我们在计划中加大了教学力度,主要措施有:(1)加大考证课程的教学总时数。这样可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内容学习掌握得更好一些。(2)考证课程的课内实践的平时操作训练与考证内容紧密结合。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证,虽然只考操作,但操作中包含的知识技能点却很多。只靠“临时抱佛脚”式的一两天的突击准备是不能奏效的,只有踏踏实实地搞好平时的教学和训练才行。(3)安排1~2周的课程应用实训和强化训练,搞一些模拟考试。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综合概括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考证的内容和操作方法,提高考证的通过率。

2.6增设自动计算统计功能

在编制教学计划时,由于有周学时、总学时等因素的相互制约,有时需要反反复复地调整一些课程的教学顺序和学时数。如果没有自动计算统计功能,会造成编制工作量的加大,也有可能造成错计漏计。对此,笔者对教学计划表进行了改进,利用Excel的计算处理功能,设置了自动计算统计,主要改进有:

(1) 改变部分单元格的属性。将课时、学分等数据所在单元格的属性设置为“数值”,且课时数据格式设置为整数,学分数据格式设置为一位小数。

(2) 每门课的总学时的计算公式:

课程总学时 = ∑(各学期周学时×该学期理论教学周数)

(3) 每门课实践学时的确定和理论学时的计算公式:

实践学时是人为确定,用键盘输入。

理论学时 = 总学时 C 实践学时

(4) 学分的计算。通常是每18学时计1学分,小数处理原则是“二舍八入余作五”。这种运算,在Excel中是没有一个现成的函数可用的。笔者发现,将学分乘以2,结果全是整数,于是便得出了下面的学分计算公式:

某课程学分 = ROUND (该课程总学时/9,0) /2

注: ROUND ( ) 是四舍五入函数。

(5) 各种数据的合计计算。合计就是某一列的求和运算。在Excel中,只要点击工具钮“∑”就可实现。计算出一列的结果后,其余列的合计计算只需拖动单元格的“填充柄”即可实现。

3结束语

笔者还对表格的外观做了一些改进,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文中所述及的做法、体会,有不当之处,请各位不吝指正。

投稿日期:2007-3-14

作者简介

高宏毅,计算机系教学管理

E-mail:

周洁文,计算机系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

E-mail:

单位: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茂名市文明北路232号) 邮政编码:525000

联系电话:0668-2920526 手机:13828692663

第5篇:石油的化学变化范文

一、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灵活的评价机制激发每一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首先采用综合分组的方式将班级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不同层次的同学构成,同时让每组的数学学习能力最强的同学担任组长,上课开始时由组长带领大家自学,得出本课时的知识要点,汇总全体小组形成班级的本堂课课程知识要点,再由老师结合同学们的遗漏之处进行重点讲解同时辅以适当的课堂练习。下课后先由每组基础较差的同学来写出本节课的学习体会,然后由成绩从差到优依次补充完善所有的知识体系,形成全组的共同学案,同时由小组长对全组同学评价,只要中等及以下的同学完成了所以知识的70%,小组就给他评价为优秀,其他的达到90%小组也对他评价为优秀。另外全班结合小组之间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如果该小组的整体知识结构达到全班同学总结的90%,全小组的评价作为最后评价,如果没有达到则每人就依次降一级,然后将全部同学得平时课堂评价折合50%纳入期末总成绩,这样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让基础较差的孩子得到承认,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还有在评价基础上采取弹性处理,因此避免了一刀切。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互促进增强了同学们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二、分层布置作业,采取结对子方式对学情较差的同学进行辅导

在知识巩固环节,充分利用自己编写的校本作业分层次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要求,基础练习全部要求在课堂上结清,稍微难度大一点的要求全组同学一起相互讨论由能力较强的同学带领其他同学集体完成,然后交换小组相互评价并纳入全组的评比体系。另外,积极发动全体同学编写自学作业,这些作业由基本概念理解、基本计算和基本运用、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拓展演练、知识创新提升等五部分构成。每一次作业的构成都是由小组的成员自行命题,基本上就是每人两个,结合对当天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平时在学习中的体会甚至将书上的习题或原来的题目进行同类加工形成全组的辅导资源,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同学们在学会出题的过程中领悟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技巧。

三、采取先会后学、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每个同学的学习潜力和集体创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发动各位同学得特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体会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比如在讲授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已结合有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有一个小组就理用水位变化原理得出:水位先在标准水位下2米然后上涨了3米的变化得出了-2+3=+1;另一个小组的同学利用相反方向走路 的实际情况得出了:如果从起点处向右为正先走4米然后在向左走了5米得出4+(-5)=-1;还有的同学通过借钱的实际情况以收入为正借出为负得到2.5+(-2.5)=0;还有的小组利用温度的变化得出了-4+(-7)=-11;等等。。。这样课堂积极的让每个同学不断得出不同类型的加法实例,得出不同的有理数加法的实例。然后根据这些实例自己总结具体的计算法则,这样教学课堂又活跃同时也极大的开启了同学们探索新知的热情如:最后等找完后,我在引导同学们思考我们的加法实例中这些是否包括了所有的加法类型,最后在全班的努力下找出了全部5种加法的实例,同时在把这些加法结果和加数的特征结合起来让他们根据前面得出的实际背景给全班解释每种加法的原理,通过现有实际后得理论的探索,后来全班进行具体的有理数加法的练习中,效果非常好。基本上没有什么同学出错。而且在不小心出错的同学稍加提示就能很快找到自己的错误根源,很快就纠正了

四、分段教学,设置阶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有序性,合理性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6篇:石油的化学变化范文

【关键词】学习性词典 语块 呈现方式 优化措施

学习性词典不仅能为学习者提供词义的查询,还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去掌握语言及使用语言,提高学习者的英语交际能力。一本好的学习性英语词典能够帮助学习者在理解英语的基础上更好的产出英语,但是当前国内市场上的学习性英语词典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很那有效的解决我国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当然最近几年我国也自主编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性英语词典,但是这些都属于普通类型的语文词典或者是专门性的词典,故笔者认为国内对于英语学习性词典的编撰还需要加强,而其中语块呈现方式的优化则是编撰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本文则侧重从该点开展研究。

一、语块优化对英语学习性词典编撰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语块的研究最近几年是语言界的热点,当语言学习者在即际的时候,能够将语言当中的语法系统进行语言的分析,然后再进行语言的编码工作,但是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下,语言使用者通常直接将记忆牢固的语块提取出来,不需要进行任何的语法分析和生成,进而使得语言交际更为流畅,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语块对于语言使用者的意义,而学习性词典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是重要的学习媒介,故语块优化是学习性词典编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英语学习性词典编撰中语块优化的措施

1.做好语境与语块的结合。语块属于多词单位,真实交际当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词典编撰者往往不是依照语法规则去组合句子,而是对结构整体进行记忆储存,我国的英语学者对语法规则烂熟于心,对词汇量的掌握也较好,但是在表达的时候却存在表达不地道的现象,究其根本最大的原因就是语块意识较为薄弱,所以当前在进行编撰学习性词典的时候,则应该先考虑进行语块的使用,做好语块与语境的结合,将语块融合在语境当中进行词典的编撰,从而使得读者可以在阅读语块的时候能够体验到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语块与语境在结合的时候首先应将功能语块、紧缩形式编撰成可以融入真实语境的形式,如果在编撰的时候将学习性词典分为四大模块,则应该分别是习语、功能语块、词组动词、紧缩形式,为了方便学习者的使用,笔者认为编撰的时候应该借鉴词汇教学法理念,把紧缩形式及功能语块都包含在语块当中,将词语独立的描述与语法融合在一起,从而尽可能的创设出交际的语境环境和真实动态话语。例如副词“even”这一词条,可以将词条分为四个部分,语块部分顺应了词条的前三个义项,在语块部分则需要将后三个义项置于真实的语境之下,而在词语的惯用部分则强调的是句法,在交际部分则强调的是与意念的一种结合,这四个部分层层进行递进,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并且主体较为明确,能够将词条的结构进行抽象化处理,使得词典具有更强的可读性。

2.注重语块编撰的生成性。语块呈现方式在优化的时候还应该注重保证覆盖的面,其涉及到了词汇、短语、句子各个层面的语言,从结构上来看语块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不仅有固定交际结构,同时还有半固定的语言搭配。其中半固定的语言搭配则可以在句子框架、短语限制结构上进行有效的扩展,而作为学习者来说可以在先掌握语块框架然后在进行语块的扩从,从而去提高语言使用多样性。在词典编撰的时候则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范本,编撰的时候则应该认识到学习者怎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识别出半固定搭配,并能够将习语进行有效的区分,考虑到学习者能够对半固定搭配进行正确的扩充。故为了达成这两大生成行的目的前转折应该用黑体对语块结构进行标注,另外针对这样的半固定搭配还应该提供更多的填充成分,另外编撰者还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尽心模仿的范例。

3.多样化语块的呈现方式。在编撰的时候应该增加搭配信息、收录常用语块、做好错误提示、参见结构、用法说明等去呈现语块,从而保证语块信息的多样化,保证语块信息能够适合更多的学习者,从而保证语块最大的适用性,使得整个学习性词典被最大程度的利用。

三、总结

语块作为语言使用及交际的基本单位,当前已经引起了语言界的关注和认可,当前国内现有的英语学习性词典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和国内的语言学习者适宜性不强,究其根本就是语块存在严重的弱化现象,而要做好学习性词典的编撰工作则应积极的做好语块的优化,一方面从做好语境与语块的结合,另外一方面还需要在编撰的过程中注重语块的生成性,同时还需要多样化语块的呈现方式。

参考文献:

[1]卫乃兴.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预料库初始研究[J].现代外语. 2004.(4):140-149.

第7篇:石油的化学变化范文

1、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般指形状改变或三态转变

2、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

4、微观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得到新分子,生成新物质

5、氧化物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两种元素 ②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6、燃烧的三个条件是:①可燃物 ②有空气或氧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7、可燃性气体+助燃性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

8、提高燃烧效率的两种方法:

①有充足的空气 ②增大可燃物和空气的接触面积

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共同点有:

①都和氧气反应 ②都放出热量 ③都是氧化反应

10、特别的物理变化有:石油的分馏,干冰升华,矿石粉碎,潮解

11、特别的化学变化有:煤的干馏,物质变质,风化

12、特别的混合物:

溶液,合金,矿石,空气,煤、石油、天然气、水煤气都是混合物

13、六大营养物质:

第8篇:石油的化学变化范文

1、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碳原子数更少的烯烃,主要为了生产乙烯。石油的裂解和裂化的形式很像,都是1个烃分解成2个较小的烃分子,裂化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10个碳原子左右的汽油。可见裂解的程度比裂化更大,也成为裂解是深度裂化。由于都分解生成了新物质,所以都是化学变化。

2、石油的裂解在高温下,将石油产品中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为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液态烃。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里,常用石油分馏产品(包括石油气)作原料,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700~800℃,有时甚至高达1000℃以上),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以提供有机化工原料。工业上把这种方法叫做石油的裂解。所以说裂解就是深度裂化,以获得短链不饱和烃为主要成分的石油加工过程,是化学变化。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石油的化学变化范文

1、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2、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3、水能是一种能源,是清洁能源,是绿色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